CN114272671B - 免连接式过滤器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免连接式过滤器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2671B
CN114272671B CN202111222964.7A CN202111222964A CN114272671B CN 114272671 B CN114272671 B CN 114272671B CN 202111222964 A CN202111222964 A CN 202111222964A CN 114272671 B CN114272671 B CN 1142726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port
connector
wall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229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72671A (zh
Inventor
Z·林
H·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nt Gobain Performance Plast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int Gobain Performance Plast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nt Gobain Performance Plastics Corp filed Critical Saint Gobain Performance Plast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22296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726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72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2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72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26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24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rigid hollow filter bodies
    • B01D46/2403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rigid hollow filter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hysical shape or structure of the filtering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02Casings; Housings; Frame constructions
    • B01D46/0005Mounting of filtering elements within casings, housings o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02Casings; Housings; Frame constructions
    • B01D46/0012In-line 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5/00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10Specific supply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12Specific discharg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13Specific connect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免连接式过滤器囊装置。公开了消除过滤器囊装置中的连接点的囊/管连接器/管组件。相对软的管以热的方式或声波的方式粘结到相对硬的管连接器,所述相对硬的管连接器可具有管容纳孔、截头圆锥形管容纳通路或直管容纳通路。所述管连接器粘结到过滤器囊端口。制造过程可以是在所述管连接器的形成期间在一个步骤中将所述管和所述囊粘结的一步过程,也可以是在一个步骤中将所述管粘结到所述管连接器并且在第二步骤中将所述管连接器粘结到过滤器囊端口的两步过程。可以使用单壁管和双壁管,并且可以使用具有围绕管壁叠置或嵌入所述管壁中的增强材料的单壁管和双壁管。还公开了管支撑套环。

Description

免连接式过滤器囊装置
分案申请的相关信息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880023852.9、申请日为2018年4月3日、发明名称为“免连接式过滤器囊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这是常规实体申请,其要求于2017年4月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No.62/480,565的权益,并且是于2016年3月21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No.15/075,748的部分继续,并要求其优先权,所述美国专利申请序列No.15/075,748要求于2015年3月2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No.62/136,091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整体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消除可释放的连接件的过滤器囊和管的组合。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消除过在滤器组件中的连接件和潜在污染点的组合式过滤器壳、囊或壳体以及柔软的管。
背景技术
为了过滤不期望的污染物或杂质的液体和/或气体,在封闭的过滤器壳体中使用过滤器和/或纯化材料,例如滤膜,以实现污染物或杂质的去除。如本文所用,“过滤器和/或纯化材料”和/或“过滤材料”应指的是任何滤膜、过滤介质或用于过滤包括液体和气体的流体的任何其他材料或物质。为了将流体和/或气体输送到过滤材料以进行过滤,使用管或管子形式的导管将待过滤的材料输送到包含过滤材料的过滤器囊。如本文所用的那样,“过滤器囊”应指的是任何结构,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封闭过滤材料的壳体、壳、盘式过滤器、过滤器笼和过滤器芯等。导管可以是刚性管子或柔韧的管,所述刚性管或柔软的管由诸如热塑性弹性体(TPE)之类的材料制成。对于刚性管子,可以使用诸如夹具、螺纹接口等连接器。对于柔软的柔韧的管,软管倒钩是常规的连接选择。每种连接形式均包含几个缺点。
刚性连接器增加了过滤器组件的相当大的成本和空间上的不灵活性,特别是在使用三夹具布置的情况下,该三夹具布置使用夹具来固定带凸缘管的凸缘端口。使用带凸缘的管会产生至少两个潜在的污染点。第一点是凸缘与管的接合点。在某些可用的版本中,例如Saint-Gobain提供的版本,如果硬塑料或金属凸缘与相对较软的管之间的密封受到任何损害,则诸如细菌之类的污染物就可能会进入过滤器组件,或者取决于应用,允许细菌污染物从过滤器组件中排出。
第二个潜在的污染点是夹具/凸缘接合点。对于两个相邻表面之间的密封的任何损坏也可能导致过滤器组件潜在的污染物渗透。此类事件可能发生在多个过滤器灭菌循环中,所述多个过滤器灭菌循环可能涉及高热量或伽马射线。对于管和连接器使用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例如,熔点和弯曲模量)的每种材料均能够对灭菌程序产生不同的反应,并导致下降的密封性和密封失效。
众所周知,倒钩容易发生连接故障。通过设计,将管固定在其上的倒钩使管的内壁暴露于限定的环形锐边缘或分段锐边缘,该锐边缘挖入或咬入管材料中。这不可避免地会削弱连接点处的管,并能够导致管故障,特别如果过滤器组件和管受压。倒钩附件部件(例如倒钩锁定系统)能够在倒钩连接件处进一步增加被施加在管上的机械应力。过滤器系统的加压能够将附加应力添加到管/倒钩连接件,并导致管劣化和连接失败。当管连接到组件时,倒钩连接件上的机械应力也会随着过滤器组件的移动而出现。取决于管的位置及其指定用途(入口、出口或通风口),管/倒钩连接件上的这些潜在应力源中的任何一个均能够导致污染物渗透或排出。所需要的是柔软的管过滤器组件连接件,该柔软的管过滤器组件连接件取消了对任何夹紧系统或倒钩连接件系统的需要,从而消除了潜在的污染点。
进一步需要的是管/管连接器/囊的组合,该组合消除了相对柔软的管与相对刚性的端口之间的连接点,该连接点能够承受制造过程以及使用后的灭菌程序,从而保持结构完整性和密封完整性。还需要管连接器,该管连接器改善了管/囊连接点的结构完整性,从而使固定到囊的管端部变硬。通过阅读本公开的以下概述和详细描述以及查看附图,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目的将变得显而易见。
发明内容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封闭过滤器的囊装置包括多个端口,所述多个端口从囊主体延伸,以接收液体和/或气体的输送管和排出管。孔的尺寸设定成容纳管的内直径和/或外直径。端口通道的尺寸进一步设计成将与管腔的横截面直径基本相同的一致的连续的横截面直径保持在待固定到端口的管的松弛或未受应力的部分上。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管连接器形成有环形通路,该环形通路的尺寸设计成容纳管的端部。通路的内壁和外壁与管的内壁和外壁配准,从而为管端部提供最大的支撑。管从管/连接器子组件被粘结到连接器,用于随后粘结到囊组件。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管、管连接器和过滤器囊在单个步骤中粘结在一起。该连接器具有限定第一孔以容纳管的外壁和限定尺寸设计成容纳过滤器囊端口的第二孔的部分。在替代实施例中,连接器的外壁的尺寸设计成可容纳管的内壁以及囊端口的内壁。在又一替代实施例中,连接器具有用于容纳管端部的孔,并且具有外直径,所述外直径尺寸设计成容纳并配准端口的内壁。在又一替代实施例中,连接器具有尺寸设计成容纳管的内壁的外直径以及容纳囊端口的外壁的孔。
在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管连接器/倒钩具有在近侧端部限定容纳环形通路的部分,由此限定该通路的内壁和外壁的尺寸设计成容纳管的内壁和外壁。连接器的远侧端部形成为倒钩形状。在替代实施例中,限定环形通路的内壁在远离连接器的横截面为截头圆锥形的主体的端部处随着逐渐增大的直径而形成,以向组合的机械配合/摩擦配合提供管粘结表面,从而进一步固定接合到连接器的管。在又一替代实施例中,在连接器中形成孔,该连接器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并配准管的外壁。
在本公开的又一方面,管/连接器/囊端口的连接件在单个步骤中形成。连接器形成有环形通路,该环形通路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囊端口的环形壁。连接器进一步限定通孔,该通孔的横截面直径的尺寸设计成将尺寸类似于管腔的横截面直径的尺寸上一致的连续的通路保持在管的松弛或未受应力的部分处测量的所附接的管的部分处。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限定管孔,该管孔的尺寸设计成容纳管端部的外壁。在替代实施例中,连接器限定第二环形通路,该第二环形通路的壁间隔开,以容纳并配准管端部的内壁和外壁。在又一替代实施例中,连接器具有外壁,该外壁的尺寸设计成容纳管端部的内壁。
在又一实施例中,管/连接器/囊端口组件在一个步骤中被粘结。连接器限定具有内壁的环形通路,该内壁的横截面为截头圆锥形,由此内壁的较宽部分远离连接器的主体延伸,以提供机械配合/摩擦配合,以更牢固地接合管。管/连接器/端口组件可以专用于特定功能,例如,进入(入口)、出来(出口)、排气(通风口)和排放(上游或下游)。
在本公开的又一方面,管/连接器/囊端口组件在一个步骤中被粘结。连接器限定具有环形壁的孔,该环形壁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囊端口的外环形壁。连接器的相对端可以形成有环形通路,所述环形通路的尺寸设计成容纳管,所述环形通路的内壁具有截头圆锥形的横截面形状,较大直径的端部朝着连接器的管连接端部延伸,孔的尺寸设计成容纳管的外壁,或者外直径尺寸设计成插入管中。连接器还限定通路,该通路的尺寸设计成在所附接的管的松弛或未受应力的部分处具有与管腔的截面直径基本相同的截面直径。
在本公开的又一方面,通过应用修改的囊端口和端口连接器子组件,管/连接器/囊组件也消除了连接点。囊端口和连接器形成有带凸缘的端部,该带凸缘的端部具有相应的环形互锁结构,以将部件机械地锁定在一起,以在部件之间形成流体密封的密封件。连接器的与带凸缘的端部相反的一端限定孔,该孔的尺寸设计成可容纳端口的远侧端部和管的端部,该管的端部固定在囊端口的外壁与限定孔的连接器的内壁之间。可以将在囊端口中形成的通路的尺寸设计成在管的松弛的或未受应力的部分处具有与管腔的截面直径相同的截面直径。连接器孔可以形成有光滑的或波纹状的壁,该光滑的或波纹状的壁尺寸设计成配准并固定在管的端部的一部分,以在管与连接器之间形成液密密封件。
连接器的内环形壁和囊端口的外壁均各自可以形成有锥度,或者形成为圆柱形并且因此与囊端口的纵轴同轴,以机械地压缩管端部并创建液密密封件。连接器孔的内壁可以形成为截头圆锥形,该截头圆锥形的横截面呈现为锥形,该锥形的较小端部位于连接器的带凸缘的底端的近侧的端部或远离连接器的底端。囊端口的外壁也可以形成为截头圆锥形,该截头圆锥形的横截面中呈现为锥形,该锥形的较小端部靠近形成囊/端口接合点的端口的基座或远离端口基座。
用于连接器内壁的三种可能的构造和用于囊端口外壁的三种可能的配置具有九种不同的端口/连接器组合,以在组装时将管固定到端口/连接器组合。对于将锥形端口外壁与靠近容器/端口接合处的锥形的较小端部结合的三个实施例,产生了过盈配合,该过盈配合要求将管端部固定在相对较宽的端口末端上。对于将锥形端口外壁与远离囊/端口接合点的锥形的较小端部结合的三个实施例,需要压缩配合或摩擦配合以将管端固定在由端口和连接器的组合形成的通路中,连接器围绕管端部和端口叠置。对于具有端口圆柱形外壁和连接器圆柱形内壁的一个实施例,在同轴壁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尺寸必须小于管壁的厚度,以便压缩管壁并将管固定于由端口/连接器组合形成的间隙中。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将双壁的、任选地增强的管结合到本文公开的管/连接器/囊实施例中。修改管的连接端,以去除外管壁的端部区段,以最大化管的密封表面积,并最小化双壁管中的潜在污染点。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管连接器/包覆模制件的端部上形成管连接加强件或支撑套环,以保护远离囊的连接器/管的接合点。通过查阅附图和阅读本公开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管连接器的侧视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管/软管倒钩组件的侧视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过滤器囊/管/管连接器组件的侧视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过滤器囊/管/管连接器组件的侧视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管/管连接器子组件的侧视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管/软管倒钩组件的侧视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过滤器囊/管/管连接器组件的侧视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过滤器囊/管/管连接器组件的侧视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管/管连接器组件的侧视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管/管倒钩组件的侧视局部截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管/管连接器/过滤器囊组件的侧视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管/管连接器/过滤器囊组件的侧视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双壁增强管的侧视横截面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改进的双壁增强管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双壁增强管/管连接器/过滤器囊组件的侧视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双壁增强管/管连接器子组件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双壁增强管/管连接器子组件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单壁管/管连接器子组件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加强套环的单壁管/管连接器子组件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多个管连接的单壁管/管连接器/囊组件的过滤器列的侧视截面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21是根据图20所示的实施例的管/管连接器/囊组件的侧视截面分解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管/管连接器/囊组件的侧视截面分解示意图。
图23是图21所示的管/管连接器/囊组件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24是图22所示的管/管连接器/囊组件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管/管连接器/囊组件的侧视截面分解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管/管连接器/囊组件的侧视截面分解示意图。
图27是图25所示的管/管连接器/囊组件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28是图26所示的管/管连接器/囊组件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29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管/管连接器/囊组件的侧视截面分解示意图。
图30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管/管连接器/囊组件的侧视截面分解示意图。
图31是图29所示的管/管连接器/囊组件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32是图30所示的管/管连接器/囊组件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33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管/管连接器/囊组件的侧视截面分解示意图。
图34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管/管连接器/囊组件的侧视截面分解示意图。
图35是图33所示的管/管连接器/囊组件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36是图34所示的管/管连接器/囊组件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所示出的总体上标为10的管/管连接器组件包括总体上标为14的管,该管固定到总体上标为12的管连接器。管14具有管壁16,该管壁限定管腔18。该管由热塑性弹性体制成,以利用这种材料的多种有利特征,所述特征赋予了柔软性和回弹力的组合。另一个优点是,该材料对大多数可能穿过管的液体和气体没有反应性。管在材料的外部或嵌入部中可以包括或可以不包括增强材料,例如玻璃纤维或金属编织物,以改善弹性特征并抵抗施加在管道上的任何扭转应力、压缩应力、拉伸应力和弯曲应力。
管连接器12具有连接器壁20,该连接器壁为环形且限定了光滑的管孔24,该管孔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并配准管14的外壁。环形肩部22形成在管孔24的底端处,并且从连接器壁20的内表面径向向内延伸,以在插入到管连接器12中时形成用于管的机械止动件。第二囊孔26形成在管连接器12的底端上,并且尺寸设计成容纳囊端口或端口杆(在下面更详细地公开)。当管固定到管连接器上时,第二囊孔26与管孔24和管腔18成流体连通。
管/管连接器组件10被构造为直接粘结到囊端口,并且可以分两步过程形成,由此管和连接器以单过程步骤粘结(热粘结、声粘结和/或溶剂粘结),以及在第二过程步骤中将管/管连接器组件粘结(注塑、插入模制和/或用于将管固定到管连接器的任何热粘结、声粘结和/或溶剂粘结方法)到囊。在替代实施例中,管、管连接器和囊端口在诸如注塑模制的单个处理步骤中粘结在一起,由此用于形成管连接器的材料被超模压在囊端口和管上。
应当理解,粘结方法和粘结步骤的任何组合均能够用于实现最终的免连接式过滤器装置。例如,热粘结方法和溶剂粘结方法两者可以一起使用,以将柔软的挠性管固定到刚性塑料连接器或过滤器囊。使用熔点比用于制造相对刚性的塑料连接器和/或过滤器囊的材料更低的熔点的管材料以便在过热时不损害刚性塑料连接器的完整性也是有利的。应当进一步理解,可以使用本文公开的任何模制/粘结方法将柔软的挠性管(由热塑性弹性体或其他柔韧材料制成)直接固定至过滤器囊。
管14可以由包括但不限于热塑性弹性体(TPE)、热塑性橡胶(TPR)、硅树脂、PVC、PVS等的材料以及当前在制药领域和医疗领域中使用的任何柔软且挠性的管道构成。连接器可以由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尼龙、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Hytrel型材料等材料构成。当将诸如TPE的材料用于管道时,可以使用简单的热粘结将管固定到管连接器或直接固定到过滤器囊。对于用于管道的材料(例如PVC),可以使用溶剂粘结将管道直接固定到过滤器囊。
管/连接器组件10还可以构造有双壁增强管,例如图13和图14所示的管14IV,特别是当管和较大组件将用于高压系统中时,在该高压系统中,在管部件中需要较高的压力公差。从制造角度来看,单壁管与双壁管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使用横截面直径不同的管的尺寸考虑。每个部件的尺寸均设计成容纳不同的管直径,包括用于形成连接器12的超模压材料。
管14IV可以由用于形成如本文公开的管14的任何材料形成。管增强材料可以是本领域中常用的任何用于增强管材的材料,示例性包括但不排除,编织的玻璃纤维、金属材料、纤维材料(例如棉)和聚合物材料(例如聚酯、尼龙、聚乙烯和聚丙烯等)。在一个实施例中,管14IV可以固定到如图16所示的管连接器12IV,采用与描述的用于将管14固定到连接器12的相同方法。如果以图13所示的形式固定,则管端部插入管孔24IV中并配准连接器壁20IV。图16示出了固定在连接器12IV中的管14IV。连接器12IV可以预先形成并随后粘结到管14IV,或者可以使用示例性的常规注塑模制方法在管14IV周围的模具中形成。应当理解,相同的处理选择可用于将管和连接器连接至如本文所公开的囊端口/端口杆。
如果使用在如图16所示的管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双壁构造,虽然在管和连接器之间牢固的粘结可以形成,但是在与连接器(在图16中用间隙23IV表示)的双管端部接合点处的管之间存在被污染的可能性,特别是如果围绕管叠置的增强材料有助于管之间的间隙形成。连接器材料应在连接器形成期间流入间隙中,并将其与通过管引入囊和/或从囊中流出的任何液体或气体隔离开。但是,这要求编织段的散装材料具有与内管材料相似的性能,并通过超模压的连接器材料进行热粘结。如果由具有不同性能的材料制成,则应在超模压方法之前去除增强材料。这将改善粘结,并进一步有助于防止不良浸出物可能从增强材料中释放。
内管16IV端与连接器的环形肩部24IV之间的相对较小的接触表面积25IV潜在地加剧了这个问题,该相对较小的接触表面积在模制过程中几乎没有误差的余地,并且是管腔与间隙23IV之间的唯一粘结段。如果接头出现任何故障,则液体和/或气体会迁移到间隙23IV中,特别是如果系统被加压。在压力下,流体迁移到间隙中可能会在管道中产生管故障点(管破裂事件)。此外,增强材料暴露于流体中可能会导致材料的润湿表面上的产品变化,如果来自增强材料的浸入物浸入流体和管腔中,则该产品变化能够影响部件材料之间的化学相容性,并且可能负面影响法规遵从性。管14IV的修改显著改善了内管16IV与连接器12IV之间的接触表面积,并显着降低了流体迁移到间隙23IV中的可能性。
如图14所示,可以通过去除外管17IV的区段来修改管14IV。这使管之间的间隙23IV移离内管16IV的端部,所述内管与连接器的环形肩部(图17中所示的肩部24V)粘结。这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围绕在如上所述的内管16IV叠置的增强材料的去除。如图17所示,当固定至连接器12V时,与连接器12V接触的内管16V的表面区域27V包括管端和外壁,直至外管17V的新端部。这使接触的表面积最大化,并使管之间的间隙23V远离内管16V和连接器12V的肩部24V之间的接合点移动。
为进一步增加粘结表面积并进一步消除连接器/管接合点处泄漏的可能性,在内管16V的外部上在通过去除外管部分被暴露的内管段上形成的任何增强材料可以被去除,以呈现光滑的、最大化的接触表面,以粘结到连接器材料。如果增强材料相对于粘结到连接器材料具有与管材料不兼容的化学性能和/或加工性能,则这也特别被保证。但是,应当理解,去除加强材料不是在内管与连接器材料之间形成牢固粘结的强制性要求。这是一种可选措施,该可选措施可用来减少粘结缺陷的可能性和降低连接器/管接合点处浸入物的释放。
现在参考图2,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中,所示出的总体上标示为30的管/倒钩连接器组件包括总体上标示为14的管,该管固定到总体上标示为32的倒钩连接器。像连接器12一样,倒钩连接器32具有环形壁34,该环形壁限定了管孔,该管孔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并配准管14的外壁。倒钩连接器肩部36从壁34沿径向向内延伸,以形成止动件,管14的端部配准该止动件。倒钩连接器32的远侧端部形成为具有至少一个沿径向延伸的倒钩40的倒钩连接件38。倒钩连接件38限定倒钩腔42,该倒钩腔的尺寸设计成与管14的管腔18的尺寸基本相似。
管14以与针对管/管连接器组件10公开的相同的方式固定到倒钩连接器32。用于构造倒钩连接器32的材料与针对管连接器12公开的材料相同。用于将管14固定到倒钩连接器件器32的方法与针对管/管连接器组件10公开的方法相同。倒钩允许连接到用于输送或接收液体和/或气体的其他管,这取决于赋予管/倒钩连接器组件的功能分配,即,入口、出口和通风口。
像管/管连接器组件10一样,倒钩连接器32可以固定到双壁增强管,例如图13和14中所示的双壁管14IV。同样,主要区别是接收具有不同横截面直径的管所需的尺寸修改。用于将管14IV固定到连接器32的材料和方法以及影响这种组合的考虑因素与针对管14IV与连接器12IV的组合公开的那些相同。
现在参考图3,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总体上表示为50的管/管连接器/囊组件包括管14,该管固定到管连接器52,该管连接器固定到囊端口70。管14和连接器52在结构、材料和粘结方法上与针对管/管连接器组件10公开的那些相同。管连接器52具有壁51,该壁限定了管孔58,该管孔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并配准管壁16的外表面。在将管插入并粘结到连接器52时,从管壁51的内表面沿径向向内延伸的肩部54用作管14的止动件和配准表面。
由端口70和端口基座64限定的端口通路68与管腔18以及由囊62限定的过滤室成流体连通。通路68的横截面直径的尺寸设计成与由管14的未受应力的松弛区段所限定的管腔的横截面直径基本相同或不小于该管腔的横截面直径。如图3中所示,囊62代表完整囊的一个端部,为简单起见未示出其余部分。应当理解,囊壳体的其余部分将包括可以配置有管/管连接器组件的附加端口。
环形端口通路56形成在连接器52的远侧端部上,并且尺寸设计成容纳端口70的环形壁,使得该壁的内表面和外表面配准环形孔56的壁。端口壁的顶表面还配准孔56的底表面,以便用作被连接部件的止动件和支撑表面。
用于制造管、管连接器和囊的材料与上文针对管14和管连接器12公开的材料相同。管/管连接器/囊端口组件50可以一步过程或两步过程形成。在两步过程中,使用热粘结技术、声粘结技术和/或溶剂粘结技术将管和连接器粘结在一起。然后将管/管连接器子组件固定在用于制造囊的模具中,并在囊模制过程中被粘结到囊端口。替代地,管/管连接器子组件可以经由热粘结、声粘结和/或溶剂粘结而粘结到预成型的囊。
在一步过程中,将管、预成型的管连接器和囊以单个模制步骤(例如,插入模制)粘结在一起,其中管和预成型的管连接器被组装在一起,并在囊模制过程之前被放置在囊模具中。替代地,可以以单一的热粘结方法、声粘结方法和/或溶剂粘结方法将这三个部件粘结在一起。一步过程或两步过程均会产生管/管连接器/囊端口连接,所述管/管连接器/囊端口连接可承受加压应用以及使用高热量和/或伽马射线的使用后灭菌程序。管连接器提供了使连接到连接器/端口组合的管的端部硬化和加强的附加好处。这与倒钩在连接到倒钩的管的端部上具有的减弱作用相反。
像管/管连接器组件10一样,倒钩连接器52可以固定到双壁增强管,例如图13和14中所示的双壁管14IV。主要的区别仍然是容纳具有不同横截面直径的管所需的尺寸修改。用于将管14IV固定到连接器52的材料和方法以及影响这种组合的考虑因素与针对管14IV与连接器12IV的组合公开那些的相同。
现在参考图4,在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管/管连接器/囊端口组件被示出为总体上表示为80。组件80包括管14,总体上表示为82的管连接器和总体上表示为90表示的囊。连接器82具有与图1所示的管连接器12相同的特征并以相同的方式构造。连接器82具有连接器壁83,该连接器壁限定了管孔88,该管孔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并配准管壁16的外表面。肩部84从连接器壁83沿径向向内延伸,并且形成用于管14的端部的止动件/配准表面。孔88的横截面直径基本上保持在管的松弛的、未受应力的部分处截取的管14的腔的横截面直径。
连接器82的底端具有环形壁86,该环形壁限定了孔,该孔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囊端口94的外壁。该连接器/端口连接与图3所示的连接器/端口连接不同,因为连接器82没有限定容纳端口壁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环形通路,而是仅限定容纳端口壁的外表面并对准端口壁的外表面的孔。这提供了较不牢固的连接,但是提供了足够的连接来处理使用囊的应用以及使用后的消毒程序。像管/管连接器/囊端口组件50一样,管/管连接器/囊端口组件80可以在一步过程或两步过程(例如针对组件50公开的那些过程)中由针对组件50的部件公开的相同的材料构造。出于说明而非限制的目的,可以将管直接注塑模制到过滤器囊上。
像管/管连接器组件10一样,倒钩连接器82可以固定到双壁增强管,例如图13和14中所示的双壁管14IV。主要区别是容纳具有不同横截面直径的管所需的尺寸修改。用于将管14IV固定到连接器82的材料和方法以及影响这种组合的考虑因素与针对管14IV与连接器12IV的组合公开那些的相同。图15示出了固定至图4所示的过滤器囊构造的双壁管。
参考图15,在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示出总体上表示为80’”的管/管连接器/囊端口组件。组件80”’包括双壁管14”’(具有可选的增强材料81”’)、总体标示为82”’的管连接器和总体标示为90”’的囊。管14”’包括内管16”’和围绕内管16”’叠置的外管17”’。增强材料81”’围绕管形成,并在管之间形成间隙23”’,在该间隙中各个管的增强材料彼此配准。应当理解,可选的增强材料81”’可以形成在一个或两个管上,或者可以嵌入在一个或两个管中,并且可以使用表面安装和嵌入变型的任意组合来构造。内管16”’的区段19”’不由外管17”’叠置。
连接器82”’具有与图1所示的管连接器12相同的特征并以相同的方式构造,但是,管连接器被修改,以容纳阶梯式双壁管。连接器82”’具有连接器壁83”’,该连接器壁限定管孔88”’,该管孔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并配准内管壁16”’的外表面区段19”’。环形肩部84”’从连接器壁83”’沿径向向内延伸,并形成用于内管16”’的端部的止动件/配准表面。孔88”’的横截面直径大体上保持在管的松弛的、未受应力的部分处截取的管14”’的腔的横截面直径。第二环形肩部84a从连接器壁83”’沿径向向内延伸,并形成用于外管17”’的端部的止动件/配准表面。在管、连接器肩部和内管16”’的暴露区段19”’之间的粘结表面使管间隙23”’从内管16”’的端部与肩部84”’的接合点显着结构分离。这有效地消除了管腔中的流体进入管间间隙的可能性。
连接器82”’的底端部具有环形壁86”’,该环形壁限定了孔,该孔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囊端口94”’的外壁并配准端口基座92”’。该连接器/端口连接与图3所示的连接器/端口连接不同,因为连接器82”’没有限定容纳端口壁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环形通路,而是仅限定容纳并对准端口壁的外表面的孔。这提供了较不牢固的连接,但是提供了足够的连接来处理使用囊的应用以及使用后的消毒程序。像管/管连接器/囊端口组件50一样,管/管连接器/囊端口组件80”’可以在一步过程或两步过程(诸如针对组件50公开的那些过程)中由针对组件50的部件公开的相同材料构造。出于说明而非限制的目的,可以将管直接注塑模制到预成型的过滤器囊上。
参考图5,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所示出的总体上表示为10’的管/连接器组件包括总体上表示为14’的管,该管固定到总体上表示为12’的管连接器。如本文中所使用的那样,在一个实施例中以撇号标记的元件对应于在其他实施例中以不同的不带撇号或带撇号的相同数字引用的元件。管14’具有环形壁16’,该环形壁限定类似于本文公开的管14的腔18’。
连接器12’具有环形壁20’,该环形壁限定管孔,该管孔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并配准管14’的外壁。管孔的底端部形成为环形管通路21,该环形管通路包括环形通路底部22’,该环形通路底部从连接器壁20’的内表面沿径向向内延伸,以在插入到连接器12’中时形成用于用于管的机械止动件。总体标示为24’的内通路壁限定管接收通路的内部,并形成为具有横截面为截头圆锥形的轮廓,由此总体上表示为25壁的较大直径的端部朝着管孔向上延伸,并且总体上表示为27的内壁的直径较小的端部连接到通路底部22’。这种构造产生了机械限制表面,该限制表面将管14’机械地锁定在管通路和孔中。当施加热粘结并且允许管材料在通路中流动和膨胀时,利用内部通路壁24’的限制表面将管机械地锁定到连接器12’。由内壁通路24’的内表面限定的管孔29的横截面直径可以在其最窄的点处尺寸设计成基本类似于或基本不小于管14’的松弛或未受应力的区段的管腔的横截面直径。
第二囊孔26’形成在连接器12’的底端部上,并且尺寸设计成容纳囊端口(在下面更详细地公开)。当管固定到连接器上时,囊孔26’与管孔29(由通路内壁24’的内表面限定)和管腔18’成流体连通。管/管连接器组件10’被构造成直接粘结到囊端口,并以两步过程形成,由此管和连接器在一个过程步骤中被粘结,并且管/管连接器组件在第二过程步骤中被粘结到囊。在替代实施例中,当如本文中更充分公开那样模制囊时,在单个处理步骤中将管、管连接器和囊端口粘结在一起。
管14’可以由针对管14公开的相同的材料构造。管连接器12’可以由针对管连接器12公开的相同材料构成。
像管/管连接器组件10一样,倒钩连接器12’可以固定到双壁增强管,例如图13和14中所示的双壁管14IV。主要区别是容纳具有不同横截面直径的管所需的尺寸修改。用于将管14IV固定到连接器12’的材料和方法以及影响这种组合的考虑因素,与针对管14IV与连接器12IV的组合公开的那些相同。
现在参考图6,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中是,所示出的总体上表示为30’的管/倒钩连接器组件包括总体上表示为14’的管,该管固定到总体上表示为32’的倒钩连接器。像连接器12’一样,倒钩连接器32’具有环形壁34’,该环形壁限定了管孔,该管孔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并配准管14’的外壁。管孔的底端部形成为总体上表示为37的环形通路,并且在结构和功能上类似于连接器12’的通路24’,因为其具有横截面为截头圆锥形的内通路壁,当连接到连接器时,该内通路壁创建限制表面,以将管14’机械锁定到连接器。倒钩连接器32’的远侧端部形成为具有至少一个沿径向延伸的倒钩40’的倒钩连接件38’。倒钩连接件38’限定倒钩腔42’,该倒钩腔的尺寸设计成尺寸上与管14’的腔18’基本相似。
管14’以针对管/管连接器组件10公开的相同方式固定到倒钩连接器32’。用于构造倒钩连接器32’的材料与针对管连接器12公开的材料相同。用于将管14’固定到倒钩连接器32’的方法与针对管/管连接器组件10公开的方法相同。倒钩允许连接到用于输送或接收液体和/或气体的其他管,这取决于赋予管/倒钩连接器组件的功能分配,即,入口、出口和通风口。
像管/管连接器组件10一样,倒钩连接器32’可以固定到双壁增强管,例如图13和14中所示的双壁管14IV。主要区别是容纳具有不同横截面直径的管所需的尺寸修改。用于将管14IV固定到连接器32’的材料和方法以及影响这种组合的考虑因素,与针对管14IV与连接器12IV的组合公开的那些相同。
现在参考图7,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所示出的总体上表示为50’的管/管连接器/囊组件包括管14’,该管固定到管连接器52’,该管连接器固定到囊端口70’。管14’和连接器52’在结构、材料和粘结方法上与针对管/管连接器组件10’公开的那些相同。管连接器52’具有壁51’,该壁限定管孔58’,该管孔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并配准管壁16’的外表面。管孔的底端部形成为总体上表示为57的环形通路,并且在结构和功能上类似于连接器12’的通路24’,因为其具有横截面为截头圆锥形的内通路壁,当连接到连接器时,该内通路壁创建限制表面,以将管14’机械锁定到连接器。当管插入并粘结到连接器52’时,通路24’的底表面用作管14’的止动件和配准表面。
由端口70’限定的端口通路68’和端口基座64’与管腔18’以及由囊62’限定的过滤室成流体连通。通路68’的横截面直径的尺寸设计成基本上等于或不小于由管14’的未受应力的、松弛的区段所限定的管腔的横截面直径。如图7中所示出的那样,囊62’代表完整囊的一个端部,为简单起见未示出其余部分。应当理解,囊壳体的其余部分将包括可以配置有管/管连接器组件的附加端口。
环形端口通路56形成在连接器52’的远侧端部上,并且尺寸设计成容纳端口70’的环形壁,使得该壁的内表面和外表面配准环形孔56’的壁。端口壁的顶表面还配准孔56’的底表面,从而用作所连接部件的止动件和支撑件/配准表面。
用于制造管、管连接器和囊的材料与上文针对管14、管连接器12和囊62公开的材料相同。管/管连接器/囊端口组件50’可以以一步过程或两步过程(例如本文中针对组件50所述的过程)形成。
像管/管连接器组件10一样,倒钩连接器52’可以固定到双壁增强管,例如图13和14中所示的双壁管14IV。主要区别是容纳具有不同横截面直径的管所需的尺寸修改。用于将管14IV固定到连接器52’的材料和方法以及影响这种组合的考虑因素,与针对管14IV与连接器12IV的组合公开的那些相同。
现在参考图8,在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示出了管/管连接器/囊端口组件,其总体上标示为80’。组件80’包括管14’,通常以82’表示的管连接器和通常以90’表示的囊。连接器82’具有与图5所示的管连接器12’相同的特征并以相同的方式构造。连接器82’具有一个连接器壁83’,该壁限定了一个管孔88’,其尺寸设计成可容纳并对准管壁16’的外表面。管孔88’的底端形成为环形通路,总地表示为89,并且在结构和功能上类似于连接器12’的通路24’,因为其具有内部通路壁,该内部通路壁具有截头圆锥形的横截面。该部分形成限制表面,以在将管14'粘结到连接器时将其机械锁定到连接器。当将管插入并粘结到连接器82’时,通路89的底表面87用作管14’的末端的止动和对准表面。
环形通路89的内壁的内环形表面限定连接器通路91,该连接器通路91与由端口壁94’和端口基部92’所限定的端口通路以及由囊90’所限定的腔室成流体连通。连接器通路91的最窄部分的横截面直径可以与在管的松弛的,未受应力的部分处截取的管14′的内腔的横截面直径基本相同或不小于其。
连接器82’的底端具有环形壁86’,该环形壁86'限定了孔,该孔的尺寸确定为容纳囊端口94’的外壁。该连接器/端口连接与图7所示的连接器/端口连接不同,因为连接器82’并未限定用于容纳端口壁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环形通路,而是仅具有用于容纳端口壁的外表面并对准端口壁的外表面的孔。这提供了较不牢固的连接,但是提供了足够的连接来处理使用囊的应用以及使用后的消毒程序。像管/管连接器/囊端口组件50’一样,管/管连接器/囊端口组件80’可以由与公开的用于组件50的部件相同的材料以一步或两步过程(例如那些公开的用于组件50的过程)制成。
像管/管连接器组件10一样,倒钩连接器82’可以固定到双壁增强管,例如图13和14中所示的双壁管14IV。主要区别是容纳具有不同横截面直径的管所需的尺寸修改。用于将管14IV固定到连接器82’的材料和方法以及影响这种组合的考虑因素,与针对管14IV与连接器12IV的组合公开的那些相同。
参照图9,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示出为总体上标示为10”的管/连接器组件包括固定为总体上标示为14”的管,该管固定到总体上标示为12”的管连接器。管14”具有环形壁16”,该环形壁限定腔18”,像本文公开的管14一样。
连接器12”具有环形壁19,该环形壁限定总体上标示为20”的管通路,该管通路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并配准管14”的内壁和外壁。管通路20”包括通路外壁21”、环形通路底部22”和通路内壁23”。当插入连接器12”中时,环形通路底部22”形成用于管端部的机械止动件。这种构造创建管加固结构,该管加固结构机械地增强了固定在通路中的管的区段。当施加热粘结并且允许管材料在通路中流动和膨胀时,管被通路的壁沿径向限制,以维持管14”的横截面尺寸完整性。由内壁通路23”的内表面限定的管孔25的横截面直径的尺寸设计成基本类似于或基本不小于管14”的松弛的或未受应力的区段的管腔的横截面直径。
第二囊孔26”形成在连接器12”的底端,并且尺寸设计成容纳囊端口(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当管固定到连接器上时,囊孔26”与管孔25(由通路内壁23”的内表面限定)和管腔18”成流体连通。管/管连接器组件10”被构造成直接粘结到囊端口,并且以类似于组件10的两步过程形成,由此管和连接器在一个过程步骤中被粘结,并且管/管连接器组件在第二过程步骤中被粘结到囊。在替代实施例中,当如本文中更充分公开那样模制囊时,在单个处理步骤中将管、管连接器和囊端口粘结在一起。
管14”可以由与针对管14公开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管连接器12”可以由与针对管连接器12公开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构成。
像管/管连接器组件10一样,倒钩连接器12”可以固定到双壁加强管,例如图13和14中所示的双壁管14IV。主要区别是容纳具有不同横截面直径的管所需的尺寸修改。用于将管14IV固定到连接器12”的材料和方法以及影响这种组合的考虑因素与针对管14IV与连接器12IV的组合公开的那些相同。
现在参考图10,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中,所示出的总体上标示为30”的管/倒钩连接器组件包括总体上标示为14”的管,该管固定到总体上标示为32”的倒钩连接器。像连接器12”一样,倒钩连接器32”具有环形壁33,该环形壁限定总体上标记为35的管通路,该管通路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并配准管14”的内壁和外壁。管通路35包括通路外壁36、环形通路底部38和通路内壁37。当插入连接器32”中时,环形通路底部38形成用于管端部的机械止动件。再次,这种构造创建管加固结构,该管加固结构机械地增强了固定在通路中的管的区段。
当施加热粘结并且允许管材料在通路中流动和膨胀时,管被通路的壁沿径向限制,以维持管14”的横截面尺寸完整性。由内壁通路37的内表面限定的管孔34的横截面直径的尺寸可设计成基本类似于或基本不小于管14”的松弛或未受应力的区段的管腔的横截面直径。
倒钩连接器32”的远侧端部形成为具有至少一个沿径向延伸的倒钩40”的倒钩连接件39。倒钩连接件部39限定倒钩腔42”,该倒钩腔的横截面直径可与管14”的松弛或未受应力部分处的腔18”的横截面直径基本相似。
管14”以与针对管/管连接器组件10公开的相同方式固定到倒钩连接器32”。用于构造倒钩连接器32”的材料与针对管连接器12公开的材料相同。用于将管14”固定到倒钩连接器32”上的方法与针对管/管连接器组件10公开的方法相同。倒钩允许连接到用于输送或接收液体和/或气体的其他管,这取决于赋予管/倒钩连接器组件的功能分配,即,入口、出口和通风口。
像管/管连接器组件10一样,倒钩连接器32”可以固定到双壁加强管,例如图13和14中所示的双壁管14IV。主要区别是容纳具有不同横截面直径的管所需的尺寸修改。用于将管14IV固定到连接器32”的材料和方法以及影响这种组合的考虑因素与针对管14IV与连接器12IV的组合公开的相同。
现在参考图11,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所示出的总体上标示为50”的管/管连接器/囊组件包括管14”,该管固定到管连接器52”,该管连接器固定到囊端口70”。管14”和连接器52”在结构、材料和粘结方法上与针对管/管连接器组件10”公开的那些相同。管连接器52”具有环形壁54,该环形壁限定了总体上标记为55的环形管通路,该环形通路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并配准管14”的内壁和外壁。管通路55包括通路外壁56、环形通路底部57和通路内壁58。在插入并粘结到连接器52”后,环形通路底部57形成用于管端部的机械止动件和配准表面。像本文公开的用于组件10”的类似结构一样,这种构造创建管加固结构,该管加固结构机械地增强了固定在通路中的管的区段。当施加热粘结并且允许管材料在通路中流动和膨胀时,管被通路的壁沿径向限制,以维持管14”的横截面尺寸完整性。由内壁通路58的内表面限定的管孔59的横截面直径的尺寸可设计成基本类似于或基本不小于管14”的松弛或未受应力的区段的管腔的横截面直径。
由端口70”限定的端口通路68”和端口基座64”与管腔18”和由囊62”限定的过滤室成流体连通。通路68”的横截面直径的尺寸可设计成与在管14’的未受应力的松弛区段处限定的管腔18”的横截面直径基本相同或不小于该管腔18'的横截面直径。如图11中所示,囊62”代表整个囊的一个端部,为简单起见未示出其余部分。应当理解,囊壳体的其余部分将包括可以配置有管/管连接器组件的附加端口。
环形端口孔61形成在连接器52”的远侧端部上,并且尺寸设计成容纳端口70”的环形壁,使得壁的内表面和外表面配准端口孔61的壁。端口壁的顶表面还配准孔61的底表面,从而用作所连接部件的止动件和支撑件/配准表面。
用于制造管/管连接器/囊组件50”的材料与上文针对管14、管连接器12和囊62公开的材料相同。组件50’可以以一步过程或两步过程(例如本文中针对组件50所述的过程)形成。
像管/管连接器组件10一样,倒钩连接器52”可以固定到双壁增强管,例如图13和14中所示的双壁管14IV。主要区别是容纳具有不同横截面直径的管所需的尺寸修改。用于将管14IV固定到连接器52”的材料和方法以及影响这种组合的考虑因素与针对管14IV与连接器12IV的组合公开的相同。
现在参考图12,在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中,示出总体上标记为80”管/管连接器/囊端口组件。组件80”包括管14”、总体上标记为82”的管连接器和总体上标记为90”的囊。连接器82”具有与图9所示的管连接器12”相同的特征,并且以相同的方式构造。
连接器82’具有连接器壁83’,总体上标为85的环形管通路尺寸设计成容纳并配准管14”的内壁和外壁。管通路85包括通路外壁86、环形通路底部87和通路内壁88。在插入并粘结到连接器82”后,环形通路底部87形成用于管端部的机械止动件和配准表面。像本文中公开的用于组件10”的类似结构一样,该构造创建管加固结构,该管加固结构机械地增强了固定在通路中的管的区段。当施加热粘结并且允许管材料在通路中流动和膨胀时,管被通路的壁沿径向限制,以维持管14”的横截面尺寸完整性。由内壁通路88的内表面限定的管孔89的横截面直径的尺寸可设计成基本类似于或基本不小于管14”的松弛或未受应力的区段的管腔的横截面直径。
连接器82”的底端部具有环形壁83,该环形壁限定了孔,该孔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囊端口94”的外壁。该连接器/端口连接与图11所示的连接器/端口连接不同,因为连接器82”并未限定容纳端口壁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环形通路,而是仅限定容纳并配准端口壁的外表面的孔。这提供了较不牢固的连接,但是提供了足够的连接来处理使用囊的应用以及使用后的消毒程序。像管/管连接器/囊端口组件50”一样,管/管连接器/囊端口组件80”可以在一步过程或两步的过程中(诸如针对组件50公开的那些过程)由针对组件50的部件公开的相同材料构造。
像管/管连接器组件10一样,倒钩连接器82”可以固定到双壁加强管,例如图13和14中所示的双壁管14IV。主要区别是容纳具有不同横截面直径的管所需的尺寸修改。用于将管14IV固定到连接器82”的材料和方法以及影响这种组合的考虑因素与针对管14IV与连接器12IV的组合公开的相同。
现在参考图18和图19,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形成连接器修改,以向连接器/管接合点提供应力释放。如图中所示,所示出的总体标记为100的连接器/管组件包括连接器102,该连接器固定在管104周围。如图18中突出显示的那样,连接器/管接合点106在连接器102的支撑终止的地方形成了薄弱区域。这是挠曲点,连接器用作锚定至管110的被支撑区段的锚固件108,管112的特别是作为接合点的未被支撑的区段可以弯曲并变弱。
为了限制挠曲程度,如图18所示,总体上标示为100’的修改的连接器/管组件具有与组件100相同的基本特征。连接器102’固定到管104’的区段110’。挠曲区域形成在连接器/管接合点106’处。这留下了不受支撑的管区段112’。为了支撑挠曲区域,形成了从连接器102’的外围端延伸的环形管支撑套环114’。套环114’与管104’之间的间隙116’允许管的某些弯曲和运动范围,以适应在连接到较大的组件(未示出)时将管从垂直方向指向连接器的任何需要。支撑套环114’的长度可以调节,以增加或减小允许的管挠曲范围。较短的套环将允许较大的挠曲范围,而较长的套环将允许相对较小的管挠曲范围。可选地,如果需要的话,附加环(未示出)可以由加强材料(例如金属)围绕套环形成,以提供附加的刚性。
现在参考图20-36,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中,所示出的总体标记为120的管/管连接器/囊组件列包括一系列囊组件122(图20中示出了两个),所述囊组件通过管126的长度连接。如本文中所使用的那样,管/管连接器/囊组件列限定与管道材料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囊组件的组合。如本文中进一步使用的那样,囊组件限定具有至少一个端口的囊与固定到该端口的专用管连接器的组合。囊组件还可限定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端口的囊,至少一个端口具有专用的管连接器。
囊组件-管组合允许将多个囊组件附接在单个列中。在列中的每个囊组件均可具有一个或多个过滤器或过滤介质,所述过滤器或过滤介质与其他连接的囊组件不同,以赋予不同的或依次完善的过滤功能。说明性地,每个连续的下游囊组件均可以由膜状的过滤介质构成,该膜状的过滤介质中的每一个均具有依次较小的孔径和/或较大的孔隙率,以捕获正被过滤的液体中的较小颗粒。连续的囊组件还可以用具有不同表面能(疏水性对亲水性)的过滤器或过滤介质构造,或构造成过滤掉不同的材料,例如,具有带有疏油性质的过滤器的油。这些组合在可变性和可调整性方面非常丰富,可以适应各种过滤应用。
对于位于过滤器列的端部的端口,端口可以配置有管连接器,或适于连接到具有不同样式的连接器的较大的组件。囊组件122布置成接收单向流动,即,列中的第一囊组件的出口端口连接到紧邻下游的囊组件的入口端口。每个后续的囊组件均使用相同的定向。应当理解,流动方向可以是可逆的,每个出口被重新分配为入口,并且每个入口被重新分配为出口。
与本公开的先前描述的方面一样,出于本文公开的原因,囊组件与管连接器和管组装在一起,以消除连接点。与本发明的先前公开的方面不同,图20至图36中所示的组件使用端口/管道连接器组合,该端口/管道连接器组合具有由管道连接器和端口的组合形成的管道容纳通路,其中管配准端口的部分与管道连接器的部分并在端口的部分与管道连接器的部分之间。本公开的先前方面涉及仅在管连接器中形成的管容纳通路。
对于需要免连接的连接器的每个囊端口,将专用的管连接器固定到每个选定的端口,该专用的管连接器与该端口组合构造为容纳管端部。本文公开了端口/管连接器组合,其提供了发散的非收缩的或收缩的管连接路径、会聚的非收缩或收缩管连接路径和/或线性收缩管连接路径,以将管固定到连接组件。每个实施例均被构造成在整个连接点上保持由管的未受应力的无阻碍的部分所限定的流路径的横截面直径。
更具体地,如图20、图21和图23中所示出的那样,总体标记成122的囊组件包括所示出的总体标记为124的囊,该囊限定了过滤器125固定在其中的过滤室。构造成经由三夹具或本领域已知的连接设备连接至较大组件的入口端口131从囊124的上游端延伸,并限定了与过滤室成流体连通的端口。
为了在囊124与管之间形成免连接的接合点,可以是进口端口或出口端口的改进的端口130形成有第一环形凸缘132,该第一环形凸缘132从端口壁沿径向向外延伸,以形成用于管连接器126的配准表面。凸缘132的顶部环形表面133用作管连接器126的配准表面。第二环形凸缘136围绕端口130形成,并且从端口壁沿径向向外延伸。第二环形凸缘136在端口130上的比第一环形凸缘132更远离端口的基座的点处。第二环形凸缘136的径向长度小于第一环形凸缘132的径向长度。第一环形凸缘132和第二环形凸缘136的组合形成环形端口通路134,该环形端口通路允许在端口与管连接器之间形成机械锁定,如下面更详细地公开的那样。
锥形端口尖端138延伸越过第二环形凸缘136,并限定横截面逐渐缩小的轮廓,锥形的较小直径形成在距第二环形凸缘最远的端部处。端口130限定了端口通路140,该端口通路延伸端口的长度,并且沿着端口的长度保持横截面基本均匀。端口通路140与囊过滤室成流体连通。
总体上标示为126的管连接器限定由连接器内壁127限定的连接器通孔142。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器通孔142沿其长度的横截面是均匀的,即,基本上是圆柱形的。连接器底表面139被构造成配准第一环形凸缘132的顶表面133。管连接器126的底端部形成有环形壁144,该环形壁从内壁127凹入,并且尺寸设计成装配在底部环形端口通路134内并配准该底部环形端口通路134。由凹入的环形壁144所形成的通路的横截面直径大于内壁127的横截面直径。管连接器126可以是基本刚性的或半刚性的,具有一些挠曲。
环形管连接器通路146形成在凹入的环形壁144的近端,并且尺寸设计成容纳并配准第二环形凸缘136。管连接器126在通路146和环形壁144的区域中的区段的外横截面直径可以大于管连接器的其余部分的外横截面直径,以提供足够的管连接器材料,以管连接器与端口之间形成牢固的连接件,当连接到端口130时,该牢固的连接件可以承受施加在连接器上的机械应力。端口130的两个环形凸缘与配准端口凸缘的管连接器通路146的特征的组合在端口与管连接器之间产生机械锁定。
当管连接器126固定到端口130时,在端口尖端138的外表面与连接器内壁127之间形成环形的圆锥形的管容纳间隙(横截面为锥形),如图25所示。端口尖端138的端部可以被倒圆或倒角,以为管提供光滑的配准表面,从而当被推压在端口尖端138上时不会对管造成损坏。锥形环形间隙的较小端部靠近第二环形凸缘136形成。小端部的横截面直径的尺寸设计成小于总体上显示为128的管壁的横截面厚度。当插入间隙时,这导致在管端部129处的管壁被压缩。将管插入间隙的距离越远,将管固定在间隙中的压力就越大,直到到达间隙的底部。应当理解,如果在管端部到达间隙的底部之前对管壁提供足够的压缩,则不需要插入间隙的底部。就这一点而言,管端部129可以或可以不配准第二环形凸缘136的顶表面。
关于使用压缩力来固定管126,还可以使用附加或替代设备将管固定至管连接器/端口组合,包括粘结剂、摩擦配合表面和机械互锁特征。如果连接件是在一步模制过程中形成的,则管与管连接器/端口组合之间的某些化学或机械粘附也会发生,由此管连接器围绕预成型端口和预成型管的预组装组合形成,管端129固定在端口尖端138上。将预组装的部件放入模具中,以对管连接器进行压缩或注塑模制。管连接器126也可以围绕管和端口组合热成型。
如果每个片件在组装之前与其他的分开形成,则管连接器126由具有足够的弹性特性的材料形成,以允许将管连接器126推到管端部129和端口尖端130上。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端口尖端130上方推动管连接器126直到管连接器通路146定位在第二环形凸缘136上方并抵靠该第二环形凸缘,将管连接器初始组装到端口尖端。然后将管端部129推入由端口/管连接器组合形成的间隙中。
可替代地,可以将管连接器126预组装到管128,将管端部129插入管连接器通路142中,然后将其组合推过端口尖端138,将端口尖端插入管通路145中,直到第二环形凸缘136配准管连接器通路146并在该管连接器通路内部。应当理解,用于组装端口/管连接器/管组合的任何方法均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
一旦组装后,由管128限定的管通路145与端口通路140成流体连通。端口通路140的横截面直径可以设置为等于管128的松弛的、未拉伸的、未压缩的和不受阻碍的段的横截面直径。端口130和管连接器126的机械互锁特征以及端口/管连接器组合的管容纳特征在端口/管连接器组合与附接的管之间提供了坚固的、大体上气密和液密的密封件。
图34和图36所示的端口/管连接器组合表示线性的收缩管实施例,其中端口尖端和/或管连接器的管配准表面中的一个管配准表面大体平行于管的纵轴。在图21和图23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况下,连接器内壁127大体平行于管连接器的纵轴。与内壁127组合的端口尖端138的横截面为锥形的外表面形成了结构收缩特征,该结构收缩特征收缩了管128的壁。
在图22至图24中所示的替代实施例中,总体上标记为122’的囊组件包括总体上标记为124’的囊。为了在囊124’与管之间形成免连接的接合点,可以是入口端口或出口端口的所修改的端口130’形成有第一环形凸缘132’,该第一环形凸缘从端口壁沿径向向外延伸,以形成用于管连接器126’的配准表面。凸缘132’的顶部环形表面133’用作管连接器126’的配准表面。第二环形凸缘136’在端口130’周围形成,并从端口壁沿径向向外延伸。第二环形凸缘136’形成在端口130’上的比第一环形凸缘132’更远离端口的基座的点处。第二环形凸缘136’的径向长度小于第一环形凸缘132’的径向长度。第一环形凸缘132’和第二环形凸缘136’的组合形成环形端口通路134’,该环形端口通路允许在端口与管连接器126’之间形成机械锁定,如下面更详细地公开的那样。
端口尖端138’延伸越过具有圆柱形外壁的第二环形凸缘136’。端口130’限定了端口通路140’,该端口通路延伸端口的长度,并且在沿着端口的长度大致上保持横截面均匀。端口通路140’与由过滤器囊124’限定的囊过滤室(未示出)成流体连通。
总体上标示为126’的管连接器限定了由圆锥形连接器内壁127’限定的连接器通孔142’。连接器壁127’的横截面是逐渐缩小的,锥形的较小直径端位于管连接器126’的下端。管连接器底表面139’构造成配准第一环形凸缘132’的顶表面133’。管连接器126’的底端形成有环形壁144’,该环形壁从内壁127’凹入,并且尺寸设计成装配在底部环形端口通路134’内,并配准该底部环形端口通路。由凹入的环形壁144’形成的通路的横截面直径大于内壁127’在其下端的横截面直径。
环形管连接器通路146’在凹入的环形壁144’的近侧形成,并且尺寸设计成容纳并配准第二环形凸缘136’。管连接器126’在通路146’和环形壁144’的区域中的区段的外截面直径可以大于管连接器的其余部分的外横截面直径,以提供足够的管连接器材料,以在管连接器与端口之间产生坚固的连接件,该牢固的连接件在连接到端口130’时可承受施加在连接器上的机械应力。端口130’的两个环形凸缘和配准端口凸缘的管连接器通路146’的特征的组合在端口与管连接器之间形成机械锁定。
当管连接器126’固定到端口130’时,在端口尖端138’的外表面与连接器内壁127’之间形成环形的圆锥形的管容纳间隙(横截面为锥形),如图24所示。锥形环形间隙的较小端部在第二环形凸缘136’的近侧形成。小端部的横截面直径的尺寸设计成小于所示出的总体上标记为128’的管壁的横截面厚度。当插入到间隙中时,这导致在管端129’处的管壁被压缩。将管插入间隙的距离越远,将管固定在间隙中的压力就越大,直到到达间隙的底部。应当理解,如果在管端部到达间隙的底部之前对管壁提供足够的压缩,则不需要插入间隙的底部。在这方面,管端129’可以或可以不配准第二环形凸缘136’的顶表面。
关于使用压缩力来固定管126’,还可以使用附加或替代设备将管固定到管连接器/端口组合,包括粘结剂、摩擦配合表面和机械互锁特征。如果连接件是在一步模制过程中形成的,则管与管连接器/端口组合之间也可能会发生某种粘附,由此管连接器是围绕预成型端口和预成型管的预组装组合形成,管端129’固定在端口尖端138’上。将预组装的部件放入模具中,以对管连接器进行压缩或注塑模制。管连接器126’也可以围绕管和端口组合热成型。
如果每个片件在组装之前与其他分开形成,则管连接器126’由具有足够弹性特性的材料形成,以允许将管连接器126’推过管端129’和端口尖端130’。在此类实施例中,通过将管连接器126’推过端口尖端130’,直到管连接器通路146’定位在第二环形凸缘136’上方并抵靠该第二环形凸缘,将管连接器初始组装到端口尖端。然后将管端部129’推入由端口/管连接器组合形成的间隙中。
可替代地,可以将管连接器126’预组装到管128’,管端129’插入管连接器通路142’中,然后将其组合推过到端口尖端138’,端口尖端插入管中通路145’中,直到第二环形凸缘136’配准管连接器通路146’并在该管连接器通路内部。应当理解,用于组装端口/管连接器/管组合的任何方法均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
一旦组装,由管128’限定的管通路145’与端口通路140’成流体连通。端口通路140’的横截面直径可以被设置为等于管128’的松弛的、未拉伸的、未压缩的段的横截面直径。端口130’和管连接器126’的机械互锁特征以及端口/管连接器组合的管容纳特征在端口/管连接器组合与所附接的管之间提供了牢固、基本上气密和液密的密封件。
图22和图24所示的端口/管连接器组合表示线性的收缩管实施例,其中端口尖端和/或管连接器的管配准表面中的一个管配准表面大体平行于管的纵轴。在图22和图24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况下,端口尖端130’的圆柱形外壁大体上与管连接器的纵轴平行。与端口尖端130’的圆柱形外壁相组合的管连接器126’的锥形内壁127’形成了结构收缩特征,当定位在内壁127’与端口尖端130’的圆柱形外壁之间形成的间隙中时,该结构收缩特征收缩管128’的壁。
现在参考图25和图27,在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中,总体上标示为122”的囊组件包括总体上示出为124”的囊。为了在囊124”与管之间形成免连接的接合点,可以是入口端口或出口端口的修改的端口130”形成有第一环形凸缘132”,该第一环形凸缘从端口壁沿径向向外延伸,以形成用于管连接器126”的配准表面。凸缘132”的顶部环形表面133”用作管连接器126”的配准表面。第二环形凸缘136”围绕端口130”形成,并且从端口壁沿径向向外延伸。第二环形凸缘136”在端口130”上的比第一环形凸缘132”更远离端口的基座的点处形成。第二环形凸缘136”的径向长度小于第一环形凸缘132”的径向长度。第一环形凸缘132”和第二环形凸缘136”的组合形成环形端口通路134”,该环形端口通路允许在端口与管连接器之间形成机械锁定,如下面更详细地公开的那样。
圆锥形端口尖端138”延伸越过第二环形凸缘136”,并限定横截面为锥形的轮廓,锥形的较小直径形成在距第二环形凸缘136”最远的端部处。端口130”限定端口通路140”,该端口通路延伸端口的长度,并且沿端口的长度保持横截面大致均匀。端口通路140”与由囊124”限定的囊过滤室(未示出)成流体连通。
总体上标示为126”的管连接器限定了由圆锥形连接器内壁127”限定的连接器通孔142”。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器壁127”形成有圆锥形轮廓(横截面为锥形),其中由内壁127”形成的通路在管连接器126”的上端部出具有较小的横截面直径。连接器底表面139”构造成配准第一环形凸缘132”的顶表面133”。管连接器126”的底端部形成有环形壁144”,该环形壁从内壁127”凹入,并且尺寸设计成装配在底部环形端口通路134”周围并配准该底部环形端口通路。由凹入的环形壁144”形成的通路的横截面直径小于内壁127”在其下端处的横截面直径。
环形管连接器通路146”在凹入的环形壁144”的近侧形成,并且尺寸设计成可容纳并配准第二环形凸缘136”。管连接器126”在通路146”和环形壁144”的区域中的区段的外横截面直径可以大于管连接器的其余部分的外横截面直径,以提供足够的管连接器材料,以在管连接器与端口之间形成牢固的连接件,当连接到端口130”时,该牢固的连接件可以承受施加在连接器上的机械应力。端口130”的两个环形凸缘和配准端口凸缘的管连接器通路146”的特征的组合在端口与管连接器之间形成机械锁定。
当管连接器126”固定到端口130”时,在端口尖端138”的外表面与连接器内壁127”之间形成环形的圆锥形、发散的管容纳间隙(横截面为锥形),如图27所示。锥形环形间隙的较小端部在第二环形凸缘136”的远端形成。在该实施例中,间隙的横截面直径,即,端口尖端138”的外表面与连接器内壁127”之间的距离,沿着间隙的长度保持大体均匀。间隙的尺寸可以或可以不设计成等于或小于总体上标示为128”的管壁的厚度。如果间隙的尺寸设计成小于管壁的厚度,则这将导致在管端129”处的管壁在插入间隙时被压缩,并在将管进一步插入管间隙时被拉伸。如果间隙的尺寸设计成与管壁的厚度基本相同,则管壁将不会被压缩。取而代之的是,随着将管进一步推入间隙中,从管的纵轴上逐渐扩大的圆锥形形状的间隙将伸出管端部129”,以将管128”固定到管连接器126”。管插入间隙的距离越远,管端部129”将伸出就越多。应当理解,如果管的端部被充分拉伸以将管固定到端口/管连接器组合,则不需要底部插入间隙。就这一点而言,管端129”可以或可以不配准第二环形凸缘136”的顶表面。
关于使用压缩力来固定管126”,还可以使用附加或替代设备将管固定到管连接器/端口组合,包括粘结剂、摩擦配合表面和机械互锁特征。如果连接件是在一步模制过程中形成的,则管与管连接器/端口组合之间也可能会发生某些粘附,由此管连接器是围绕预成型端口和预成型管的预组装组合形成,管端部129”固定在端口尖端138”上。将预组装的部件放入模具中,以对管连接器进行压缩或注塑模制。管连接器126”也可以围绕管和端口组合热成型。
如果每个片件在组装之前从其他分开形成,则管连接器126”由具有足够弹性特性的材料形成,以允许将管连接器126”推过在管端部129”和端口尖端130”。在此类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管连接器126”推过端口尖端130”,直到管连接器通路146”定位在第二环形凸缘136”上并抵靠该第二环形凸缘,将管连接器初始组装到端口尖端。然后将管端部129”推入由端口/管连接器组合形成的间隙中。
可替代地,可以将管连接器126”预组装到管128”,将管端129”插入管连接器通路142”中,然后将其组合推过端口尖端138”,端口尖端插入管通路145”中,直到第二环形凸缘136”配准管连接器通路146”并在该管连接器通路内部。应当理解,用于组装端口/管连接器/管组合的任何方法均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
一旦组装,由管128”限定的管通路145”与端口通路140”成流体连通。端口通路140”的横截面直径可以被设置为等于管128”的松弛的、未拉伸的、未压缩的和无阻碍的段的横截面直径。端口130”和管连接器126”的机械互锁特征以及端口/管连接器组合的管容纳特征一起在端口/管连接器组合与所附接的管之间提供了坚固的、大体上气密和液密的密封件。
图25和图27所示的端口/管连接器组合表示发散的、非收缩的管实施例,其中端口尖端和管连接器的管配准表面与管的纵向轴线分开,并且间隙在管的远侧端部处从管插入点延伸。在图25和图27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况下,端口尖端130”’的圆锥形外壁与管连接器126”’的圆锥形内壁127”’保持基本平行,管配准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体上等于管128’”的厚度,以不限制管128”’的壁。因此,该实施例被定义为发散的非收缩管的实施例。
现在参考图26和28,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总体上标示为122”’的囊组件包括总体上示出为124”’的囊。为了在囊124”’与管之间形成免连接的接合点,可以是入口端口或出口端口的修改的端口130”’形成第一环形凸缘132”’,该第一环形凸缘从端口壁向外延伸,以形成用于管连接器126”’的配准表面。凸缘132”’的顶部环形表面133”’用作管连接器126”’的配准表面。第二环形凸缘136”’在端口130”’周围形成,并且从端口壁沿径向向外延伸。第二环形凸缘136”’在端口130”’上的比第一环形凸缘132”’更远离端口的基座的点处形成。第二环形凸缘136”’的径向长度小于第一环形凸缘132”’的径向长度。第一环形凸缘132”’和第二环形凸缘136”’的组合形成环形端口通路134”’,该环形端口通路134”′允许在端口与管连接器之间形成机械锁定,如下面更详细地公开的那样。
圆锥形端口尖端138”’延伸越过第二环形凸缘136”’,并限定出横截面为锥形的轮廓,锥形的较小直径在靠近第二环形凸缘136’”近侧形成。端口130”’限定了端口通路140”’,该端口通路140”'延伸端口的长度,并且沿端口的长度保持横截面大致均匀。端口通路140”’与囊过滤室成流体连通。
总体上示出为126”’的管连接器限定由圆锥形连接器内壁127”’限定的圆锥形连接器通孔142”’。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器壁127”’的横截面是逐渐缩小的,锥形的较小直径端部位于管连接器126”’的下端部。连接器底表面139”’构造成配准第一环形凸缘132”’的顶表面133”’。管连接器126”’的底端部形成有环形壁144”’,环形壁144”'从内壁127”’凹入并且尺寸设计成在底部环形端口通路134”’内配合并配准该底部环形端口通路134”'。由凹入的环形壁144”’形成的通路的横截面直径大于内壁127”’的下端部的横截面直径。
环形管连接器通路146”’在凹入的环形壁144”’近侧形成,并且尺寸设计成可容纳并配准第二环形凸缘136”’。管连接器126”’在通路146”’和环形壁144”’的区域中的区段的外直径可以大于管连接器的其余部分的外直径,以提供足够的管连接器材料,以在管连接器与端口之间形成牢固的连接件,当连接到端口130”’时,该牢固的连接件可以承受施加在连接器上的机械应力。端口130”’的两个环形凸缘和配准端口凸缘的管连接器通路146”’的特征的组合在端口与管连接器之间形成机械锁定。
当管连接器126”’固定至端口130”’时,在端口尖端138”’的外表面与连接器内壁127”’之间形成环形的圆锥形的会聚的管容纳间隙(横截面为锥形),如图28所示。锥形环形间隙的较小端部在第二环形凸缘136”’的近侧形成。在该实施例中,间隙的横截面直径,即,端口尖端138’”的外表面与连接器内壁127’”之间的距离,沿着间隙的长度基本保持均匀。
间隙的尺寸可以或可以不设计成等于或小于总体示出为128’”的管壁的厚度。如果间隙的尺寸设计成小于管壁的厚度,则这将导致在管端129’”处的管壁当插入间隙时被压缩,并在管插入间隙中时在端口末端/管连接器组合的远侧端部处被拉伸。如果间隙的尺寸设计成与管壁的厚度基本相同,则管壁将不会被压缩。取而代之的是,随着将管进一步推入间隙中,逐渐朝向管的纵向轴线会聚的锥形形状的间隙将在其穿过端口尖端/管连接器组合的远侧端部时伸出管端129”’,并在管端部朝向间隙的下端行进时将管端部129’”返回至其初始未拉伸状态。管插入间隙中越远,管的延伸部分就离管端部129’”越远。应当理解,如果在管的拉伸部分与管端部之间的距离足以将管固定到端口/管连接器组合,则不需要将管插入间隙的底部。在这方面,管端部129’”可以或可以不配准第二环形凸缘136’”的顶表面。
关于使用压缩力来固定管126”’,还可以使用附加或替代设备将管固定到管连接器/端口组合,包括粘结剂、摩擦配合表面和机械互锁特征。如果连接件在一步模制过程中形成,则管与管连接器/端口组合之间也可能会发生某些粘附,由此管连接器是围绕预成型端口和预成型管的预组装组合形成的,管端129”’固定在端口尖端138”’上。将预组装的部件放入模具中,以对管连接器进行压缩或注塑模制。管连接器126”’也可以在管和端口组合周围热成型。
如果每个片件在组装之前与其他分开形成,则管连接器126”’由具有足够弹性特性的材料形成,以允许将管连接器126”’推过在管端部129”’和端口尖端130”’。在此类实施例中,可通过将管连接器126”’推过端口尖端130”’,直到管连接器通路146”’定位在第二环形凸缘136”’上并抵靠该第二环形凸缘,将管连接器初始组装到端口尖端。然后将管端部129”’推入由端口/管连接器组合形成的间隙中。
可替代地,可以将管连接器126”’预组装到管128”’,管端部129”’插入管连接器通路142”’,然后将其组合推过到端口尖端138”’,端口尖端被插入管通路145”’中,直至第二环形凸缘136”’配准管连接器通路146”’并在该管连接器通路内部。应当理解,用于组装端口/管连接器/管组合的任何方法均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
一旦组装,由管128”’限定的管通路145”’与端口通路140”’成流体连通。端口通路140”’的横截面直径可以被设置为等于管128”’的松弛的、未拉伸的、未压缩的段的横截面直径。端口130”’和管连接器126”’的机械互锁特征以及端口/管连接器组合的管容纳特征一起在端口/管连接器组合与所附接的管之间提供了坚固的、基本上气密和液密的密封件。
图26和图28所示的端口/管连接器组合表示会聚的、非收缩的管的实施例,其中端口尖端和管连接器的管配准表面朝向管的纵轴会聚,并且间隙在管的远侧端部处从管插入点延伸得越远。在图26和图28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况下,端口尖端130”’的圆锥形外壁与管连接器126”’的圆锥形内壁127”’保持基本平行,管配准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体上等于管128’”的厚度,以不限制管128”’的壁。因此,该实施例被限定为会聚的非收缩管的实施例。相反,如果端口尖端130”’的外壁与内壁127”’之间的距离小于管128”’的壁的厚度,则该实施例将被表征为会聚的、收缩的管实施例。
现在参考图29和图31,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总体上标示为122IV的囊组件包括总体上标示为124IV的囊。为了在囊124IV’与管之间形成免连接的接合点,可以是入口端口或出口端口的修改的端口130IV形成有第一环形凸缘132IV,该第一环形凸缘从端口壁沿径向向外延伸,以形成管连接器126IV的配准表面。凸缘133IV的顶部环形表面132IV用作管连接器126IV的配准表面。第二环形凸缘136IV在端口130IV周围形成,并且从端口壁沿径向向外延伸。第二环形凸缘136IV在端口130IV上的比第一环形凸缘132IV更远离端口的基座的点处形成。第二环形凸缘136IV的径向长度小于第一环形凸缘132IV的径向长度。第一环形凸缘132IV和第二环形凸缘136IV的组合形成环形端口通路134IV,该环形端口通路允许在端口与管连接器之间形成机械锁定,如下面更详细地公开的那样。
圆锥形端口尖端138IV延伸越过第二环形凸缘136IV,并限定横截面为锥形的轮廓,在距离第二环形凸缘136IV的最远侧的端部处形成锥形的较小直径。端口130IV限定端口通路140IV,该端口通路延伸端口的长度,并且沿端口的长度保持横截面基本均匀。端口通路140IV与由囊124IV限定的囊过滤室(未示出)成流体连通。
总体上示出为126IV的管连接器限定由圆锥形连接器内壁127IV限定的连接器通孔142IV。在该实施例中,内壁127IV的横截面是逐渐缩小的,锥形的较小端部在第二环形凸缘136IV近侧形成。连接器底表面139IV被构造成配准第一环形凸缘132IV的顶表面133IV。管连接器126IV的底端形成有环形壁144IV,该环形壁从内壁127IV凹入,并且尺寸设计成在底部环形端口通路134IV内配合并配准该底部环形端口通路。由凹入的环形壁144IV形成的通路的横截面直径大于在较小的锥形端处的通孔142IV的横截面直径。
环形管连接器通路146IV在凹入的环形壁144IV的近端,并且尺寸设计成可容纳第二环形凸缘136IV并配准该第二环形凸缘。在通路146IV和环形壁144IV的区域中的管连接器126IV的区段的外横截面直径可以大于管连接器的其余部分的外横截面直径,以提供足够的管连接器材料,以在管连接器与端口之间形成牢固的连接件,当连接到端口130IV时,该牢固的连接件可以承受施加在连接器上的机械应力。端口130IV的两个环形凸缘和配准端口凸缘的管连接器通路146IV的特征的组合在端口与管连接器之间形成机械锁定。
当将管连接器126IV固定到端口130IV时,在端口尖端138IV的外表面与如图中所示出的连接器内壁127IV之间形成了环形的圆锥形管容纳间隙(横截面呈锥形)如图29所示。锥形环形间隙的较小端部在第二环形凸缘136IV的近侧形成。小端部的横截面直径的尺寸设计成小于总体上示出为128IV的管壁的横截面厚度。当插入间隙中时,这导致在管端129IV处的管壁被压缩。将管插入间隙的距离越远,将管固定在间隙中的压力就越大,直到到达间隙的底部。应当理解,如果在管端部到达间隙的底部之前对管壁提供足够的压缩,则不需要插入间隙的底部。在这方面,管端129IV可以或可以不配准第二环形凸缘136IV的顶表面。
关于使用压缩力固定管126IV,以与其他公开的实施例类似的方式,还可以使用附加或替代的设备将管固定到管连接器/端口组合,包括粘结剂、摩擦配合表面和机械互锁特征。如果连接件在一步模制过程中形成,则管与管连接器/端口组合之间也可能会发生某些粘附,由此管连接器围绕预成型端口和预成型管的预组装组合形成。管端129IV固定在端口尖端138IV上。将预组装的部件放入模具中,以对管连接器进行压缩或注塑模制。管连接器126IV也可以在管和端口组合周围热成型。
如果每个片件在组装之前与其他分开形成,则管连接器126IV由具有足够弹性特性的材料形成,以允许将管连接器126IV推过管端129IV和端口尖端130IV。在此类实施例中,可通过将管连接器126IV推过端口尖端130IV,直到管连接器通路146IV定位在第二环形凸缘136IV上方并抵靠该第二环形凸缘,将管连接器初始组装到端口尖端。然后将管端部129IV推入端口/管连接器组合所形成的间隙中。
可替代地,可以将管连接器126IV预先组装到管128IV,将管端129IV插入管连接器通路142IV中,然后将其组合推过端口尖端138IV,将端口尖端插入到管通路145IV中,直到第二环形凸缘136IV配准管连接器通路146IV并在该管连接器通路内部。应当理解,用于组装端口/管连接器/管组合的任何方法均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
一旦组装,由管128IV限定的管通路145IV与端口通路140IV成流体连通。端口通路140IV的横截面直径可以被设置为等于管128IV的松弛的、未拉伸的、未压缩的和未受阻碍的段的横截面直径。端口130IV和管连接器126IV的机械互锁特征以及端口/管连接器组合的管容纳特征在端口/管连接器组合与所附接的管之间提供了牢固的、基本上气密和液密的密封件。
图29和图31所示的端口/管连接器组合表示发散的、收缩的管实施例,其中部分地形成端口/管连接器间隙的端口末端的管配准表面与管的中心线分开,并且间隙在端口尖端的远侧端部从管的插入点延伸。在图29和图31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况下,端口尖端130IV的圆锥形外壁从远侧端部到近侧端部向外逐渐缩小,这将促使管端部远离其中心线延伸并扩展,并且将管推动到端口尖端上。在这方面,该实施例被适当地分类为发散的实施例。因为管连接器126IV的圆锥形内壁127IV从远侧端部向近侧端部向内逐渐缩小,因此近侧端部相对于端口尖端外壁的近端大锥形端定位,从而在间隙的近侧端部形成收缩间隙。当将管推入间隙的近侧端部时,间隙的该收缩部分将对管端129IV的壁施加压缩的收缩力。因此,该实施例被定义为发散的、收缩管的实施例。
现在参考图30和图32,在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总体上标示为122V的囊组件包括总体上标示为124V的囊。为了在囊124V与管之间形成免连接的接合点,可以是入口端口或出口端口的修改的端口130V形成有第一环形凸缘132V,该第一环形凸缘从端口壁沿径向向外延伸,以形成管连接器126V的配准表面。凸缘132V的顶部环形表面133V用作管连接器126V的配准表面。第二环形凸缘136V在端口130V周围形成,并且从端口壁沿径向向外延伸。第二环形凸缘136V在端口130V上的比第一环形凸缘132V更远离端口的底座的点处形成。第二环形凸缘136V的径向长度小于第一环形凸缘132V的径向长度。第一环形凸缘132V和第二环形凸缘136V的组合形成环形端口通路134V,该环形端口通路允许在端口与管连接器之间形成机械锁定,如下面更详细地公开的那样。
圆锥形端口尖端138V延伸越过第二环形凸缘136V,并限定横截面为锥形的轮廓,锥形的较小直径在第二环形凸缘136V的近侧形成。端口尖端锥形的较大端部可具有远侧端部的环形边缘,该环形边缘被斜切或被倒圆以提供用于容纳管的光滑过渡表面,如本文中更详细地公开的那样。端口130V限定端口通路140V,该端口通路延伸端口的长度,并且在沿着端口的长度保持横截面基本均匀。端口通路140V与由囊124V限定的囊过滤室(未示出)成流体连通。
总体上标示为126V的管连接器限定由圆锥形连接器内壁127V限定的连接器通孔142V。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器内壁127V的横截面逐渐缩小,锥形的较小端部远离第二环形凸缘136V。连接器底表面139V构造成配准第一环形凸缘132V的顶表面133V。管连接器126V的底端部形成有环形壁144V,该环形壁从内壁127V凹入,并且尺寸设计成装配在底部环形端口通路134V周围并配准该底部环形端口通路。由凹入的环形壁144V形成的通路的横截面直径基本上等于或小于通孔142V的横截面直径。
环形管连接器通路146V形成在凹入的环形壁144V的近端,并且尺寸设计成容纳并配准第二环形凸缘136V。管连接器126V在通路146V和环形壁144V的区域中的区段的外横截面直径可以大于管连接器的其余部分的外横截面直径,以提供足够的管连接器材料,以在管连接器与端口之间形成牢固的连接件,当连接到端口130V时,该牢固的连接件可以承受施加在连接器上的机械应力。端口130V的两个环形凸缘与管连接器通路146V的配准端口凸缘的特征的组合在端口与管连接器之间产生机械锁定。
当管连接器126V固定到端口130V时,在端口尖端138V的外表面与连接器内壁127V之间形成环形的圆锥形的管容纳间隙(横截面为锥形),如图32所示。锥形环形间隙的较小端部远离第二环形凸缘136V形成。锥形较小端部的横截面的尺寸设计成等于或小于总体上显示为128V的管壁的横截面厚度。如果锥形间隙较小端部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管壁的厚度,则当插入到间隙中时,管壁在管端部129V处受到锥形较小端部压缩。随着管端部129V经过间隙的远侧端部,施加到管端壁的压缩力被释放,因为间隙的横截面尺寸增加到等于或大于管端壁的厚度。一旦管128V完全安置在间隙中,仅管壁的受到压缩的部分与间隙锥形较小端部配准。
相反,如果锥形间隙的横截面尺寸等于管壁的厚度,则管壁在管端129V处不会受到间隙锥形较小端部压缩。相反,端口尖端130V在近侧端部处的宽度将小于端口尖端远侧端部的横截面尺寸。这样,端口尖端近侧端部的减小的横截面尺寸将允许围绕端口尖端叠置的管端部129V返回到其预拉伸尺寸。随着管端部行进经过端口尖端130V的远侧端部并遵循端口尖端130V向后朝向管128V的中心线的向下减小的锥度,管端部129V将返回到其预膨胀直径。将管插入间隙中越远,施加到管壁的压缩力将越远离管端部129V。应当理解,如果在管端部到达间隙的底部之前对管壁提供足够的压缩以将管充分固定在端口/管连接器组合中,则不需要将管插入道间隙的底部。就这一点而言,管端部129V可以或可以不配准第二环形凸缘136V的顶表面。
关于使用压缩力来固定管126V,还可以使用附加或替代设备将管固定到管连接器/端口组合,包括粘结剂、摩擦配合表面和机械互锁特征。如果在一步模制过程中形成连接,则在管与管连接器/端口组合之间也可能会发生某个粘结,由此围绕预成型端口和预成型管的预组装组合形成管连接器,其中管端部129V固定在端口尖端138V上方。将预组装的部件放入模具中,以对管连接器进行压缩或注塑模制。管连接器126V也可围绕管和端口组合进行热成型。
如果在组装之前每个零件都彼此单独地形成,则管连接器126V由具有足够弹性特性的材料形成,以允许将管连接器126V推压在管端部129V和端口尖端130V上。在此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管连接器126V推压在端口尖端130V上直到管连接器通路146V定位在第二环形凸缘136V上方并抵靠该第二环形凸缘,将管连接器初始组装到端口尖端。然后将管端部129V推入端口/管连接器组合形成的间隙中。
替代地,可以将管连接器126V预组装到管128V,其中管端部129V插入管连接器通路142V中,然后将它们的组合推压在端口尖端138V上,其中端口尖端插入管通路145V中,直到第二环形凸缘136V配准管连接器通路146V并在该管连接器通路内部。应当理解,用于组装端口/管连接器/管组合的任何方法均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
一旦组装,由管128V限定的管通路145V与端口通路140V成流体连通。端口通路140V的横截面直径可以设置为等于管128V的松弛的、未拉伸的、未压缩的和不受阻碍的部分的横截面直径。端口130V和管连接器126V的机械互锁特征以及端口/管连接器组合的管容纳特征在端口/管连接器组合与附接的管之间提供牢固的、基本上气密和液密的密封。
图30和图32所示的端口/管连接器组合代表会聚的收缩或非收缩管实施例,其中端口尖端的部分形成端口/管连接器间隙的管配准表面在端口尖端的远侧端部处,在间隙进一步从管插入点延伸时,朝向管的中心线会聚。在图30和图32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况下,端口尖端130V的圆锥形外壁从远侧端部向近侧端部向内逐渐缩小,这将允许管端部松弛并在将管进一步推压到端口尖端上时返回其中心线。就这一点而言,该实施例被适当地分类为会聚实施例。
关于收缩,由于管连接器126V的圆锥形内壁127V从远侧端部向近侧端部向外逐渐缩小,因此远侧端部与端口尖端外壁的远侧大锥形端部相对地定位,从而在间隙的远侧端部处形成收缩间隙。当管被推压在间隙的远侧端部上时,间隙的该收缩部分将对管端部129V的壁施加压缩收缩力。因此,该实施例被定义为会聚的收缩管实施例。
如果间隙在其远侧端部处的尺寸等于或大于管壁的横截面厚度,则间隙将不会压缩管壁,这将被适当地分类为非收缩的。对于此实施例,端口尖端远侧端部的宽度或直径的尺寸应大于管通路或管腔的横截面直径,以产生锚固点来将管固定到端口/管连接器组合。
现在参考图33和图35,在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总体上标记为122VI的囊组件包括总体上显示为124VI的囊。为了在囊124VI与管之间形成免连接的接合点,可以是进口端口或出口端口的改进的端口130VI形成有第一环形凸缘132VI,该第一环形凸缘从端口壁沿径向向外延伸,以形成用于管连接器126VI的配准表面。凸缘133IV的顶部环形表面132IV用作管连接器126IV的配准表面。第二环形凸缘136VI围绕端口130VI形成,并且从端口壁沿径向向外延伸。第二环形凸缘136VI在端口130VI上的比第一环形凸缘132VI更远离端口的基座的点处形成。第二环形凸缘136VI的径向长度小于第一环形凸缘132VI的径向长度。第一环形凸缘132VI和第二环形凸缘136VI的组合形成环形端口通路134VI,该环形端口通路允许在端口与管连接器之间形成机械锁定,如下面更详细地公开的那样。
端口尖端138VI延伸越过第二环形凸缘136VI并限定横截面逐渐缩小的轮廓,锥形的较小直径形成在距第二环形凸缘最远的端部处。端口130VI限定端口通路140VI,该端口通路延伸端口的长度,并且沿端口的长度保持横截面基本均匀。端口通路140VI与囊过滤室成流体连通。
总体上显示为126VI的管连接器限定由连接器内壁127VI限定的连接器通孔142VI。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器通孔142VI沿其长度的横截面是均匀的。连接器底表面139VI被构造成配准第一环形凸缘132VI的顶表面133VI。管连接器126VI的底端形成有环形壁144VI,该环形壁从内壁127IV凹入,并且尺寸设计成在底部环形端口通路134VI内配合并配准底部环形端口通路。由凹入的环形壁144VI形成的通路的横截面直径大于通孔142VI的横截面直径。
环形管连接器通路146VI形成在凹入的环形壁144VI的近端,并且尺寸设计成容纳并配准第二环形凸缘136VI。管连接器126VI在通路146VI和环形壁144VI的区域中的区段的外横截面直径可以大于管连接器的其余部分的外横截面直径,以提供足够的管连接器材料,以在管连接器与端口之间形成牢固的连接件,当连接到端口130VI时,该牢固的连接件可以承受施加在连接器上的机械应力。端口130VI的两个环形凸缘和配准端口凸缘的管连接器通路146VI的特征的组合在端口与管连接器之间形成机械锁定。
当将管连接器126VI固定到端口130VI时,在端口尖端138VI的外表面连接器内壁127VI之间形成了环形的圆锥形管容纳间隙(横截面呈锥形),如图35所示。锥形环形间隙的较小端部在第二环形凸缘136VI的近侧形成。锥形小端部的横截面直径的尺寸设计成小于总体上显示为128VI的管壁的横截面厚度。当插入间隙的底部时,这导致管壁在管端部129VI处受到压缩。将管插入间隙的距离越远,将管固定在间隙中的压力就越大,直到到达间隙的底部。应当理解,如果在管端部到达间隙的底部之前对管壁提供足够的压缩,则不需要插入间隙的底部。在这方面,管端129VI可以或可以不配准第二环形凸缘136VI的顶表面。
关于使用压缩力来固定管126VI,还可以使用附加或替代设备将管固定到管连接器/端口组合,包括粘结剂、摩擦配合表面和机械互锁特征。如果连接件在一步模制过程中形成,则管与管连接器/端口组合之间也可能会发生某些粘附,由此管连接器围绕预成型端口和预成型管的预组装组合形成。管端129VI固定在端口尖端138IV上。将预组装的部件放入模具中,以对管连接器进行压缩或注塑模制。管连接器126VI也可以在管和端口组合周围热成型。
如果每个片件在组装之前与其他分开形成,则管连接器126VI由具有足够弹性特性的材料形成,以允许将管连接器126VI推过管端129VI和端口尖端130VI。在此类实施例中,可通过将管连接器126VI推过端口尖端130VI,直到管连接器通路146IV定位在第二环形凸缘136IV上方并抵靠该第二环形凸缘,将管连接器初始组装到端口尖端。然后将管端部129VI推入端口/管连接器组合形成的间隙中,直到充分锚固以防止脱离。
可替代地,可以将管连接器126VI预先组装到管128VI,将管端部129VI插入管连接器通路142VI中,然后将其组合推过端口尖端138VI,将端口尖端插入到管通路145VI中,直到第二环形凸缘136VI配准管连接器通路146VI并在该管连接器通路内部。应当理解,用于组装端口/管连接器/管组合的任何方法均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
一旦组装,由管128VI限定的管通路145VI与端口通路140VI成流体连通。端口通路140VI的横截面直径可以被设置为等于管128VI的松弛的、未拉伸的、未压缩的和未受阻碍的段的横截面直径。端口130VI和管连接器126VI的机械互锁特征以及端口/管连接器组合的管容纳特征在端口/管连接器组合与附接的管之间提供牢固的、基本上气密和液密的密封。
图33和图35所示的端口/管连接器组合代表会聚的收缩或非收缩管容纳实施例,其中端口尖端的有助于形成端口/管连接器间隙的管配准表面在端口尖端的远侧端部处,在间隙从管插入点进一步延伸时,朝向管的中心线会聚。在图33和图35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况下,端口尖端130VI的圆锥形外壁从远侧端部向近侧端部向内逐渐变细,这将允许管端部的壁松弛并且在将管进一步推压到端口尖端上时返回其中心线。就这一点而言,该实施例被适当地分类为会聚实施例。
关于收缩,如果在管连接器126VI的圆柱形内壁127VI与端口尖端130VI的外壁之间间隙在间隙远侧端部处的尺寸小于管128VI的壁的厚度,则间隙的远侧端部将收缩管128VI的壁。当管被推压在间隙的远侧端部上时,间隙的该收缩部分将对管端部129VI的壁施加压缩收缩力。因此,该实施例被定义为会聚的收缩管实施例。
如果间隙在其远侧端部处的尺寸等于或大于管壁的横截面厚度,则间隙将不会压缩管壁,这将被适当地分类为非收缩的。对于此实施例,端口尖端远侧端部的宽度或直径的尺寸应大于管通路或管腔的横截面直径,以产生锚固点来将管固定到端口/管连接器组合。
现在参考图34和图36,在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中,总体上标记为122VII的囊组件包括总体上显示为124VI的囊。为了在囊124VII与管之间形成免连接的接合点,可以是入口端口或出口端口的修改的端口130VII形成有第一环形凸缘132VII,该第一环形凸缘从端口壁沿径向向外延伸,以形成管连接器126VII的配准表面。凸缘133VII的顶部环形表面132VII用作管连接器126VII的配准表面。第二环形凸缘136VII围绕端口130VII形成,并且从端口壁沿径向向外延伸。第二环形凸缘136VII在端口上的比第一环形凸缘132VII更远离端口的基座的点处形成。第二环形凸缘136VII的径向长度小于第一环形凸缘132VII的径向长度。第一环形凸缘132VII和第二环形凸缘136VII的组合形成环形端口通路134VII,该环形端口通路允许在端口与管连接器之间形成机械锁定,如下面更详细地公开的那样。
圆柱形端口尖端138VII从第二环形凸缘136VII向上延伸。端口尖端138VII的外壁是圆柱形的,具有沿其整个长度的基本上均匀的壁厚和基本上均匀的横截面直径。端口130VII限定端口通路140VII,该端口通路延伸端口的长度,并且沿端口的长度保持横截面基本均匀。端口通路140VII与囊过滤室成流体连通。
总体上显示为126VII的管连接器限定由连接器内壁127VI限定的连接器通孔142VII。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器内壁127VII的横截面是锥形的,其中锥形较小端部远离第二环形凸缘136VII。连接器底表面139VII被构造成配准第一环形凸缘132VII的顶表面133VII。管连接器126VII的底端部形成有环形壁144VII,该环形壁从内壁127VII凹入,并且尺寸设计成装配在底部环形端口通路134VII周围并配准该底部环形端口通路。由凹入的环形壁144VII形成的通路的横截面直径大于通孔142VII的横截面直径。
环形管连接器通路146VII在凹入的环形壁144VII的近端,并且尺寸设计成可容纳并配准第二环形凸缘136VII。管连接器126VII在通路146VII和环形壁144VII的区域中的区段的外横截面直径可以大于管连接器的其余部分的外横截面直径,以提供足够的管连接器材料,以在管连接器与端口之间形成牢固的连接件,当连接到端口130VII时,该牢固的连接件可以承受施加在连接器上的机械应力。端口130VII的两个环形凸缘和配准端口凸缘的管连接器通路146VII的特征的组合在端口与管连接器之间形成机械锁定。
当将管连接器126VII固定到端口130VII时,在端口尖端138VII的外表面与连接器内壁127VII之间形成了环形的圆锥形管容纳间隙(横截面呈锥形),如图36所示。锥形环形间隙的较小端部远离第二环形凸缘136VII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小端部的横截面直径的尺寸设计成小于总体上显示为128VII的管壁的横截面厚度。当插入间隙中时,这导致在管端129VII处的管壁被压缩。将管插入间隙的距离越远,将管固定在间隙中的压力就越大,直到到达间隙的底部。应当理解,如果在管端部到达间隙的底部之前对管壁提供足够的压缩,则不需要插入间隙的底部。在这方面,管端129VII可以或可以不配准第二环形凸缘136VII的顶表面。
关于使用压缩力来固定管126VII,还可以使用附加或替代设备将管固定到管连接器/端口组合,包括粘结剂、摩擦配合表面和机械互锁特征。如果连接件在一步模制过程中形成,则管与管连接器/端口组合之间也可能会发生某些粘附,由此管连接器围绕预成型端口和预成型管的预组装组合形成。管端129IVVII固定在端口尖端138VII上。将预组装的部件放入模具中,以对管连接器进行压缩或注塑模制。管连接器126VII也可以在管和端口组合周围热成型。
如果每个片件在组装之前与其他分开形成,则管连接器126VII由具有足够弹性特性的材料形成,以允许将管连接器126VII推过管端129VII和端口尖端130VII。在此类实施例中,可通过将管连接器126VII推过端口尖端130VII,直到管连接器通路146VII定位在第二环形凸缘136VII上方并抵靠该第二环形凸缘,将管连接器初始组装到端口尖端。然后将管端部129VII推入端口/管连接器组合所形成的间隙中。
可替代地,可以将管连接器126VII预先组装到管128VII,将管端部129VII插入管连接器通路142VII中,然后将其组合推过端口尖端138VII,将端口尖端插入到管通路145VII中,直到第二环形凸缘136VII配准146VII并在该管连接器通路内部。应当理解,用于组装端口/管连接器/管组合的任何方法均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
一旦组装,由管128VII限定的管通路145VII与端口通路140VII成流体连通。端口通路140VII的横截面直径可以被设置为等于管128VII的松弛的、未拉伸的、未压缩的和未受阻碍的段的横截面直径。端口130VII和管连接器126VII的机械互锁特征以及端口/管连接器组合的管容纳特征在端口/管连接器组合与所附接的管之间提供了牢固的、基本上气密和液密的密封件。
图34和图36所示的端口/管连接器组合代表线性的收缩管容纳实施例,其中端口尖端的有助于形成端口/管连接器间隙的管配准表面是圆柱形的,并且不会使管128VII的壁在沿着端口尖端130VII的长度的任何点处,朝向管的中心线会聚或偏离管的中心线。就这一点而言,该实施例被适当地分类为线性实施例。
关于收缩,由于在内壁127VII的远侧端部与端口尖端130VII的外壁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尺寸(这里管容纳间隙的尺寸最小)小于管128VII的壁的厚度,因此间隙的远侧端部将收缩管128VII的壁。当管被推压在间隙的远侧端部上时,间隙的该收缩部分将对管端部129VII的壁施加压缩收缩力。当将管完全插入间隙中时,管的配准形成间隙的远侧端部的特征的部分也将经受所述的压缩收缩力。因此,该实施例被定义为线性收缩管实施例。
本文公开的各种过滤器组件实施例的壳、端口、连接器和包括刚性结构的相关结构可以由任何热塑性材料注塑模制,这些热塑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PP)、聚乙烯(PE)、尼龙、聚砜、全氟烷氧基(PFA)聚合物树脂、聚碳酸酯(PC)、聚砜(PS)、聚醚砜(PES)、乙烯-氯三氟乙烯共聚物(ECTFE)及其混合物,它们一般与预期如本领域中已知的那样被引入过滤器组件中的流体和/或气体兼容。这些部件也可以由铝、不锈钢、金属合金或其他基于金属的材料构造。应当理解,可以使用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其他材料和制造方法来构造这些部件。
为了本公开的目的,本文公开的过滤介质可以由用于制备过滤器的任何材料构造,并且可以以选自由滤膜、松散的过滤介质、中空纤维、管状膜及其组合组成的组的形式构造。如本文所用,“过滤器材料”和/或“过滤材料”应指的是任何滤膜、过滤介质或用于过滤包括液体和气体的流体的任何其他材料或物质。具体地,合适的过滤器材料说明性地包括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乙烯、亲水化聚醚砜、尼龙、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亲水化PVDF、聚碳酸酯、聚醚砜(PES)、聚砜(PS)、尼龙6、尼龙66、再生纤维素、纤维素混合酯、聚碳酸酯、聚酯、聚丙烯腈(PAN)、聚酰亚胺、聚酰胺、全氟烷氧基(PFA)及其衍生物、乙烯-氯三氟乙烯共聚物(ECTFE)、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或UPE)及其混合物,以及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其他材料。如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孔径和孔隙率是基于特定应用来选择的。
尽管已经结合本公开的几个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改变和修改。因此,所附权利要求书旨在覆盖落入本公开的真实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改变和修改。

Claims (16)

1.一种过滤器囊/管组件,包括:
囊壳,所述囊壳具有壳体壁,所述壳体壁限定过滤室,所述过滤室具有从所囊述壳延伸的端口,所述端口限定与所述过滤室流体连通的端口通路,其中所述端口具有光滑的、连续的圆锥形外壁,所述圆锥形外壁终止于端口尖端,所述端口的远侧端部具有比靠近所述囊壳的端部更小的横截面直径;
管连接器,所述管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内壁,所述连接器内壁限定连接器通孔,其中所述管连接器围绕所述端口叠置,其中在所述连接器内壁与所述端口外壁之间形成管容纳通道;以及,
挠性管,所述挠性管具有管壁,所述管壁具有限定的厚度并限定管腔,其中所述挠性管以摩擦配合固定在所述端口尖端上方并固定在所述管容纳通路内,其中所述管腔、所述端口通路和所述过滤室流体连通,
其中所述端口具有第一环形凸缘和第二环形凸缘,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从靠近所述囊壳的所述端口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二环形凸缘从远离所述第一环形凸缘的所述端口径向向外延伸,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和所述第二环形凸缘间隔开以形成环形端口通路,并且其中所述管连接器的底端部形成有环形管连接器壁,所述环形管连接器壁从所述连接器内壁径向向内延伸,并且其尺寸设计成装配在所述环形端口通路内并配准所述环形端口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过滤器囊/管组件,其中所述端口通路的横截面直径与所述管腔在所述挠性管的松弛或未受应力部分处的横截面直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过滤器囊/管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器内壁的横截面是圆柱形的,并且其尺寸设计成围绕所述端口外壁叠置、并将所述挠性管固定到所述端口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过滤器囊/管组件,其中在邻近所述环形管连接器壁的所述连接器内壁上形成有环形管连接器通路,所述环形管连接器通路的尺寸设计成包围所述端口的所述第二环形凸缘。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过滤器囊/管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器内壁是圆锥形的,其横截面呈锥形,所述连接器内壁的顶端部的所述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连接器内壁的底端部的所述横截面直径,并且其中所述连接器内壁的尺寸设计成围绕所述端口外壁叠置、并将所述挠性管固定到所述端口外壁。
6.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过滤器囊/管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器内壁是圆锥形的,其横截面呈锥形,所述连接器内壁的顶端部的所述横截面直径小于所述连接器内壁的底端部的所述横截面直径,并且其中所述连接器内壁的尺寸设计成围绕所述端口外壁叠置、并将所述挠性管固定到所述端口外壁。
7.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过滤器囊/管组件,其中所述端口通路的横截面直径与所述管腔在所述挠性管的松弛或未受应力部分处的横截面直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过滤器囊/管组件,其中所述端口通路的横截面直径与所述管腔在所述挠性管的松弛或未受应力部分处的横截面直径相同。
9.一种过滤器囊/管组件,包括:
囊壳,所述囊壳具有壳体壁,所述壳体壁限定过滤室,所述过滤室具有从所述囊壳延伸的端口,所述端口限定与所述过滤室流体连通的端口通路,其中所述端口具有光滑的、连续的圆柱形外壁,所述圆柱形外壁终止于端口尖端;
管连接器,所述管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内壁,所述连接器内壁限定连接器通孔,其中所述管连接器围绕所述端口叠置,其中在所述连接器内壁与所述端口外壁之间形成管容纳通道;以及,
挠性管,所述挠性管具有管壁,所述管壁具有限定的厚度并限定管腔,其中所述挠性管以摩擦配合固定在所述端口上方并固定在所述管容纳通路内,其中所述管腔、所述端口通路和所述过滤室流体连通,
其中所述端口具有第一环形凸缘和第二环形凸缘,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从靠近所述囊壳的所述端口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二环形凸缘从远离所述第一环形凸缘的所述端口径向向外延伸,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和所述第二环形凸缘间隔开以形成环形端口通路,并且其中所述管连接器的底端部形成有环形管连接器壁,所述环形管连接器壁从所述连接器内壁径向向内延伸,并且尺寸设计成装配在所述环形端口通路内并配准所述环形端口通路。
10.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过滤器囊/管组件,其中所述端口通路的横截面直径与所述管腔在所述挠性管的松弛或未受应力部分处的横截面直径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过滤器囊/管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器内壁的横截面是圆柱形的,并且尺寸设计成围绕所述端口外壁叠置并将所述挠性管固定到所述端口外壁。
12.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过滤器囊/管组件,其中在邻近所述管连接器壁的所述连接器内壁上形成有环形管连接器通路,所述环形管连接器通路的尺寸设计成包围所述端口的所述第二环形凸缘。
13.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过滤器囊/管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器内壁是圆锥形的,其横截面呈锥形,所述连接器内壁的顶端部的所述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连接器内壁的底端部的所述横截面直径,并且其中所述连接器内壁的尺寸设计成围绕所述端口外壁叠置、并将所述挠性管固定到所述端口外壁。
14.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过滤器囊/管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器内壁是圆锥形的,其横截面呈锥形,所述连接器内壁的顶端部的所述横截面直径小于所述连接器内壁的底端部的所述横截面直径,并且其中所述连接器内壁的尺寸设计成围绕所述端口外壁叠置、并将所述挠性管固定到所述端口外壁。
15.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过滤器囊/管组件,其中所述端口通路的横截面直径与所述管腔在所述挠性管的松弛或未受应力部分处的横截面直径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过滤器囊/管组件,其中所述端口通路的横截面直径与所述管腔在所述挠性管的松弛或未受应力部分处的横截面直径相同。
CN202111222964.7A 2017-04-03 2018-04-03 免连接式过滤器囊装置 Active CN1142726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2964.7A CN114272671B (zh) 2017-04-03 2018-04-03 免连接式过滤器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80565P 2017-04-03 2017-04-03
US62/480,565 2017-04-03
PCT/US2018/025967 WO2018187386A2 (en) 2017-04-03 2018-04-03 Connection-free filter capsule apparatus
CN202111222964.7A CN114272671B (zh) 2017-04-03 2018-04-03 免连接式过滤器囊装置
CN201880023852.9A CN110505908B (zh) 2017-04-03 2018-04-03 免连接式过滤器囊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3852.9A Division CN110505908B (zh) 2017-04-03 2018-04-03 免连接式过滤器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2671A CN114272671A (zh) 2022-04-05
CN114272671B true CN114272671B (zh) 2023-10-27

Family

ID=6371328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2964.7A Active CN114272671B (zh) 2017-04-03 2018-04-03 免连接式过滤器囊装置
CN201880023852.9A Active CN110505908B (zh) 2017-04-03 2018-04-03 免连接式过滤器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3852.9A Active CN110505908B (zh) 2017-04-03 2018-04-03 免连接式过滤器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606638A4 (zh)
CN (2) CN114272671B (zh)
BR (1) BR112019020822A2 (zh)
WO (1) WO201818738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79871A (zh) * 2022-09-09 2024-03-12 圣戈班生物高新材料(杭州)有限公司 一次性滤囊组合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4675A (en) * 1988-11-17 1995-12-12 Herco-Cff Chiralflow Filtertechnik Gmbh Filter separator for separating a composite fluid
US5868932A (en) * 1996-07-20 1999-02-09 Fleetguard, Inc. Fiber with reusable shell and center tube
CN2872316Y (zh) * 2006-03-02 2007-02-21 孟春 微型高效过滤器
CN101060907A (zh) * 2004-08-05 2007-10-24 多姆尼克亨特公司 过滤元件
KR101177674B1 (ko) * 2012-02-23 2012-08-27 정휘동 정수라인의 튜브 접속구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3775578A (en) * 1977-07-08 1980-01-10 Johnson & Johnson Vented filter assembly
US5545242A (en) * 1994-07-19 1996-08-13 Pall Corporation In-line filter for tubing
DE19958475A1 (de) * 1999-11-30 2001-06-13 Parker Hannifin Gmbh Rohrverbindung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S20050072725A1 (en) * 2003-03-19 2005-04-07 Swanson Phillip A. Inline water filter
US7922212B2 (en) * 2003-10-17 2011-04-12 Twin Bay Medical, Inc. Barb clamp with smooth bore
US9682335B2 (en) * 2011-02-24 2017-06-20 Saint-Gobain Performance Plastics Corporation Modular filter capsule apparatus
US20120216903A1 (en) * 2011-02-28 2012-08-30 Flo-Link, LLC Multi-layer tubing and method for joining
US20130043676A1 (en) * 2011-08-16 2013-02-21 Newage Industries, Inc. Overmolded seal for barbed tubing connection
US9901725B2 (en) * 2012-10-01 2018-02-27 Bayer Healthcare Llc Overmolded medical connector tubing and method
BR112017019833A2 (pt) * 2015-03-20 2018-05-29 Saint Gobain Performance Plastics Corp aparelho de cápsula de filtro livre de conexão
CN205013929U (zh) * 2015-09-10 2016-02-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接头和管路组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4675A (en) * 1988-11-17 1995-12-12 Herco-Cff Chiralflow Filtertechnik Gmbh Filter separator for separating a composite fluid
US5868932A (en) * 1996-07-20 1999-02-09 Fleetguard, Inc. Fiber with reusable shell and center tube
CN101060907A (zh) * 2004-08-05 2007-10-24 多姆尼克亨特公司 过滤元件
CN2872316Y (zh) * 2006-03-02 2007-02-21 孟春 微型高效过滤器
KR101177674B1 (ko) * 2012-02-23 2012-08-27 정휘동 정수라인의 튜브 접속구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5908A (zh) 2019-11-26
CN114272671A (zh) 2022-04-05
BR112019020822A2 (pt) 2020-05-19
CN110505908B (zh) 2021-11-05
WO2018187386A3 (en) 2018-12-06
WO2018187386A2 (en) 2018-10-11
EP3606638A4 (en) 2021-03-03
EP3606638A2 (en) 2020-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05036B2 (ja) 改良されたバーブクランプ
CN102245275B (zh) 包括密封件的流体过滤器组合件
CN112107904B (zh) 无连接过滤器胶囊装置
EP2583715A1 (en) Infusion tube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e
EP1042029A1 (en) Device for removal of gas bubbles and dissolved gasses in liquid
CN114272671B (zh) 免连接式过滤器囊装置
US11289888B2 (en) Sea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10653980B2 (en) Connection-free filter capsule apparatus
CA2095859A1 (en) Tubular membrane module
EP3747527B1 (en) Filter capsule and method of use
CN111727338B (zh) 流体传送组件
WO2014057856A1 (ja) 栓体、医療用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医療システム
US20220055255A1 (en) Fluid Transfer Assembly, A Fluid Transfer System, and a Related Method
CN219398481U (zh) 管件连结组件
CN111032323B (zh) 用于密封医疗器械的方法
US20230220933A1 (en) Tubing connectors
JP5385523B2 (ja) 分離膜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WO2020084901A1 (ja) キャップ付きコネクタ、キャップ、及びキャップ付きコネクタの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