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8824A - 分离式显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分离式显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8824A
CN114268824A CN202110266527.9A CN202110266527A CN114268824A CN 114268824 A CN114268824 A CN 114268824A CN 202110266527 A CN202110266527 A CN 202110266527A CN 114268824 A CN114268824 A CN 1142688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ignal
signal
transmission rate
unit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665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68824B (zh
Inventor
童旭荣
宋廉祥
程伟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y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filed Critical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268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8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688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88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分离式显示系统包含处理装置、显示装置及传输线。处理装置包含处理单元及低转高单元。处理单元产生具有第一传输速率及第一通道数的第一影像信号。低转高单元将第一影像信号转换为具有第二传输速率及第二通道数的第二影像信号,第一传输速率低于第二传输速率。显示装置包含高转低单元及显示单元。高转低单元接收并转换第二影像信号为具有第三传输速率及第三通道数的第三影像信号。显示单元显示第三影像信号。传输线将低转高单元连接高转低单元,传输线的通道数相同于第二通道数。

Description

分离式显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分离式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显示系统(例如电视),其主机及显示屏幕配置于同一机体内。此配置造成显示系统的体积过大,使用者安装或摆放时,显示系统占用过大空间而导致不便,并且影响显示系统摆设的位置的环境美观。
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对于多媒体影音效果及品质的需求也提高。例如,讲求生动逼真的显示画面及良好的感受体验。业者提升了影音规格技术的画质及分辨率。高画质及高分辨率使得传输信号量庞大,并且影像信号的传输效率必须提高。硬件的规格随之提升。因此,业者于传输线内设计多个传输通道,传输线的体积随着传输通道的数量而增大。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为了提高影像信号的传输效率,以及能够负荷庞大的传输信号量,如何降低传输线过粗所导致耗费过多的成本,并且避免传输线在传输影像信号时因传输线过长所导致的信号能量衰弱,以上皆是迫切需要正视并解决的问题。
鉴于上述,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分离式显示系统包含处理装置、显示装置及传输线。处理装置包含处理单元及低转高单元。处理单元产生第一影像信号,第一影像信号具有第一传输速率及第一通道数。低转高单元将第一影像信号转换为第二影像信号,第二影像信号具有第二传输速率及第二通道数,第一传输速率低于第二传输速率,第一通道数高于第二通道数。显示装置包含高转低单元及显示单元。显示装置接收并转换第二影像信号为第三影像信号,第三影像信号具有第三传输速率及第三通道数。显示单元显示第三影像信号。传输线将低转高单元连接至高转低单元,传输线的通道数实质相同于第二通道数。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本公开的分离式显示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公开的分离式显示系统的一实施例的方框示意图。
图3为依据本公开的分离式显示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方框示意图。
图4为依据本公开的分离式显示系统的图像信息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依据本公开的分离式显示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方框示意图。
图6为依据本公开的分离式显示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方框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处理装置
100’:处理装置
110:处理单元
111:待命电路
130:低转高单元
131:第一转换电路
133:压缩电路
150:低转高单元
151:第一转换电路
153:压缩电路
200:显示装置
200’:显示装置
210:高转低单元
211:解压缩电路
213:第二转换电路
230:显示单元
250:高转低单元
251:解压缩电路
253:第二转换电路
300:传输线
410:第一通道
411:第一通道
430:第三通道
431:第三通道
450:第五通道
510:通信端口
S1:第一影像信号
S11:第一影像信号
S2:第二影像信号
S21:第二影像信号
S3:第三影像信号
S31:第三影像信号
S4:第四影像信号
S41:第四影像信号
S5:第五影像信号
S51:第五影像信号
W1:唤醒信号
W2:整合信号
W3:触发信号
C1:控制信号
C11:控制信号
C2:控制信号
C21:控制信号
D1:视频数据
P1:图像信息
P11:外围部分
P13:中间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合并参照图1,图1为应用本公开的分离式显示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分离式显示系统包含处理装置100、显示装置200及传输线300。其中分离式显示系统可适用于多媒体播放器,以电视为例,显示装置200为电视的显示屏幕,而处理装置100为电视的主机。处理装置100可产生为差分信号(包含正差分信号及负差分信号)的影像信号,并发送影像信号至显示装置200以显示影像。但不以此为限,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处理装置100亦可产生不为差分信号(例如单端信号)的影像信号至显示装置200以显示影像。处理装置100及显示装置200并非共同设计于一壳体内,也就是说,处理装置100及显示装置200为分离且独立的两个装置。处理装置100与显示装置200之间以一传输线300连接彼此。传输线300具有两个连接头,其中一连接头对接于处理装置100上的连接头,传输线300的另一连接头对接于显示装置200上的连接头。传输线300中包含多对信号传输通道,每一对信号传输通道中的其中一条传输通道用以传输所述影像信号的正差分信号。其中另一条传输通道用以传输所述影像信号的负差分信号。借此,处理装置100经由传输线300将影像信号发送至显示装置200,显示装置200再依据影像信号显示影像。传输线300的长度可依据使用者设计为任意长度的,处理装置100及显示装置200可依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及环境空间的限制,将两者放置于相距一预定距离以上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装置100与显示装置200之间的距离以及传输线300的长度可为50厘米以上,甚至可长达好几米距离远。
请参照图2,处理装置100包含处理单元110及低转高单元130。低转高单元130耦接于处理单元110与传输线300之间。低转高单元130与处理单元110之间具有多对传输通道(以下称为第一通道410,如图所示,以第一通道410上绘有一斜线代表包含多对传输通道)。第一通道410用以依据一传输速率(以下称为第一传输速率)传输影像信号。通信端口510耦接处理单元110,通信端口510接收来自外部的一视频数据D1,并将视频数据D1传输至处理单元110。处理单元110依据视频数据D1产生前述的影像信号(以下称为第一影像信号S1),处理单元110并依据第一传输速率发送第一影像信号S1经由第一通道410至低转高单元130。其中第一影像信号S1中的多对差分信号的数量对应于第一通道410中传输通道的数量,也就是说,第一影像信号S1及第一通道410具有相同的通道数量(以下称为第一通道数)。第一影像信号S1中的每一对传输通道分别由第一通道410的每一对传输通道传输。
传输线300具有多对传输通道(以下称为第二通道),传输线300的宽度粗细与第二通道的数量(以下称为第二通道数)有关。其中,低转高单元130用以转换第一影像信号S1的传输速率。详细而言,低转高单元130接收第一影像信号S1后,低转高单元130将具有第一传输速率的第一影像信号S1转换为第二影像信号S2。第二影像信号S2具有第二传输速率,且第二传输速率大于第一传输速率。低转高单元130再将转换后的第二影像信号S2发送至传输线300。第二影像信号S2中的多对差分信号的数量对应于第二通道数中传输通道的数量,也就是说,第二影像信号S2的通道数量可相同于传输线300的第二通道数。第二影像信号S2具有第二通道数,处理装置100发送具有第二传输速率的第二影像信号S2经由传输线300至显示装置200。第二影像信号S2中的每一对传输通道分别由第二通道的每一对传输通道传输。由于第二影像信号S2的第二传输速率大于第一传输速率,基于影像分辨率规格不变且传输速率提升的情况下,第二通道数可小于第一通道数,传输线300的宽度借此减小。传输线300的宽度变细,使得传输线300的制造成本下降,并且使用者在使用上也更为便利。此外,提升影像信号于传输线300的传输速率,亦可避免影像信号在传输时耗损能量而失真。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显示装置200在接收第二影像信号S2后,显示装置200先将第二影像信号S2降为与提升之前相同的传输速率,再显示影像,但不以此为限,显示装置200亦可将第二影像信号S2降为与提升之前不相同的传输速率,再显示影像。详细而言,显示装置200包含高转低单元210及显示单元230。高转低单元210耦接于显示单元230与传输线300之间,并且高转低单元210与显示单元230之间具有多对传输通道(以下称为第三通道430)。第三通道430用以依据一传输速率(以下称为第三传输速率)传输影像信号(以下称为第三影像信号S3)。第三传输速率小于第二传输速率,且第三传输速率可实质相同于第一传输速率或不相同于第一传输速率。高转低单元210接收来自传输线300的第二影像信号S2后,高转低单元210将具有第二传输速率的第二影像信号S2转换为第三影像信号S3。第三影像信号S3包含多对差分信号,第三影像信号S3并具有前述的第三传输速率。第三影像信号S3的多对差分信号的数量相同于第三通道430中传输通道的数量(以下称为第三通道数)。第三影像信号S3中的每一对信号分量分别由第三通道430的每一对传输通道传输。且当第三传输速率实质相同于第一传输速率时,第三通道数等于第一通道数,第三影像信号S3实质相同于第一影像信号S1。当第三传输速率不相同于第一传输速率时,第三传输速率不相同于第一传输速率。高转低单元210再以第三传输速率发送第三影像信号S3经由第三通道430至显示单元230。显示单元230在接收到第三影像信号S3后,依据第三影像信号S3显示影像。
基此,通过低转高单元130将第一影像信号S1转换为具有相对更高传输速率的第二影像信号S2后,传输线300的第二通道数可借此减少,以避免传输线300过粗而造成使用者的不便以及传输线300的成本耗费。此外通过高转低单元210即可将被提升传输速率的第二影像信号S2转换为具有第三传输速率的第三影像信号S3,且第三传输速率低于第二影像信号S2的第二传输速率,显示单元230因此可于接收到第三影像信号S3后显示第三影像信号S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数除以第二通道数为一比值,第二传输速率除以第一传输速率亦为所述的比值。第三通道数除以第二通道数实质相同为所述比值,则第二传输速率除以第三传输速率亦为所述比值。也就是说,通道数与传输速率成反比,且传输速率增加的倍数可对应通道数减少的倍数。当第二传输速率可为第一传输速率的两倍时,第二通道数可为第一通道数的一半;当第二传输速率可为第三传输速率的两倍时,第二通道数可为第三通道数的一半。但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输速率及第二传输速率的比值与第一通道数及第二通道数的比值可不相同;第二通道数及第三通道数的比值与第一通道数及第二通道数的比值亦可不相同;第二传输速率及第三传输速率的比值与第一通道数及第二通道数的比值亦可不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举例来说,处理单元110产生的第一影像信号S1的分辨率为4k2k且第一传输速率为75MHz,处理单元110依据75MHz传输速率发送第一影像信号S1经由第一通道410至低转高单元130,第一通道410的第一通道数为16对。低转高单元130接收第一影像信号S1后,将具有75MHz传输速率的第一影像信号S1转换为第二影像信号S2,第二影像信号S2具有第二传输速率为150MHz,且分辨率维持在4k2k。低转高单元130再将第二影像信号S2经由传输线300发送至显示装置200,由于传输速率自75MHz提升为150MHz,即传输速率提升为两倍,传输线300的第二通道数可减少为一半,即第二通道数可为8对。显示装置200在接收到传输速率为150MHz的第二影像信号S2后,高转低单元210将第二影像信号S2转换为第三影像信号S3,第三影像信号S3的第三传输速率为75MHz,第三影像信号S3的传输速率被降为第二影像信号S2的一半(自150MHz降至为75MHz),例如当第三传输速率与第一传输速率实质相同时,高转低单元210再以75MHz传输速率发送第三影像信号S3经由第三通道430至显示单元230,显示单元230显示第三影像信号S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处理单元110还可产生控制信号C1,控制信号C1用以调整显示单元230的显示效果。例如,控制信号C1可为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Modulation;PWM)信号或串行的周边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信号,PWM信号或SPI信号可用以调整显示单元230的显示亮度。此外,控制信号C1亦可为控制显示单元230固件更新的信号。处理单元110在产生控制信号C1及第一影像信号S1后,分别发送控制信号C1及第一影像信号S1至低转高单元130。其中,控制信号C1为低速信号,其发送至低转高单元130的路径为低速信号传输通道。因此,控制信号C1的传送路径不相同于第一通道410。当低转高单元130接收到控制信号C1及第一影像信号S1后,低转高单元130合并控制信号C1与第一影像信号S1,并转换为具有第二传输速率的第二影像信号S2,低转高单元130再发送转换后的第二影像信号S2经由传输线300至高转低单元210。
高转低单元210自传输线300接收到第二影像信号S2后,高转低单元210转换据第二影像信号S2的传输速率,并获取第二影像信号S2而获得控制信号C2及具有第三传输速率的第三影像信号S3。其中控制信号C2对应于控制信号C1,即控制信号C2实质相同于控制信号C1。高转低单元210分别发送控制信号C2及第三影像信号S3至显示单元230。控制信号C2的传送路径亦不相同于第三通道430,控制信号C2的传输通道为低速信号传输通道。显示单元230在接收到控制信号C2及第三影像信号S3后,显示单元230依据控制信号C2调整显示效果并显示第三影像信号S3,或者显示单元230可依据控制信号C2显示第三影像信号S3,例如第三影像信号S3可为显示单元230显示对应控制信号C2的调整操作接口,其可用以改变显示单元230的背光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低转高单元130包含第一转换电路131及压缩电路133,第一转换电路131耦接处理单元110与压缩电路133之间,压缩电路133耦接传输线300。第一转换电路131与处理单元110之间具有第一通道410,压缩电路133与高转低单元210之间具有第二通道。低转高单元130接收第一影像信号S1后,第一转换电路131将具有第一传输速率的第一影像信号S1转换为具有第四传输速率的第四影像信号S4。其中第四传输速率大于第一传输速率。第一转换电路131再将转换后的第四影像信号S4发送至压缩电路133。压缩电路133接收第四影像信号S4,压缩电路133压缩第四影像信号S4为具有第二传输速率的第二影像信号S2。其中压缩过后的影像信号的传输速率更快于压缩前的传输速率,因此,第二传输速率更大于第四传输速率及第一传输速率。
高转低单元210包含解压缩电路211及第二转换电路213,解压缩电路211耦接传输线300与第二转换电路213之间,第二转换电路213耦接显示单元230。处理装置100与解压缩电路211之间具有第二通道,第二转换电路213与显示单元230之间具有第三通道430。显示装置200自传输线300接收到第二影像信号S2之后,解压缩电路211将第二影像信号S2解压缩为具有第五传输速率的第五影像信号S5。其中解压缩过后的影像信号的传输速率会更慢于解压缩前的传输速率,因此第五传输速率小于第二传输速率。第五影像信号S5对应于第四影像信号S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影像信号S5可实质相同于第四影像信号S4,且第五传输速率可实质相同于第四传输速率,但不以此为限,第五影像信号S5亦可不相同于第四影像信号S4,且第五传输速率可不相同于第四传输速率。解压缩电路211将解压缩后的第五影像信号S5发送至第二转换电路213,第二转换电路213将具有第五传输速率的第五影像信号S5转换为具有第三传输速率的第三影像信号S3。转换过的第三传输速率更小于第五传输速率。第二转换电路213发送第三影像信号S3至显示单元230,显示单元230显示第三影像信号S3。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10亦将产生的控制信号C1发送至第一转换电路131,控制信号C1发送至第一转换电路131的传送路径不相同于第一通道。当第一转换电路131接收到控制信号C1及第一影像信号S1后,第一转换电路131合并控制信号C1与第一影像信号S1,并转换为具有第四传输速率的第四影像信号S4。也就是说,第四影像信号S4对应于控制信号C1及第一影像信号S1,第一转换电路131再发送转换后的第四影像信号S4至压缩电路133。压缩电路133压缩第四影像信号S4为第二影像信号S2,压缩电路133并传送第二影像信号S2经由传输线300至解压缩电路211。
解压缩电路211自传输线300接收第二影像信号S2后,解压缩电路211将第二影像信号S2解压缩为具有第五传输速率的第五影像信号S5。解压缩电路211将解压缩后的第五影像信号S5发送至第二转换电路213,第二转换电路213转换第五影像信号S5的传输速率,并获取第五影像信号S5而获得控制信号C2及具有第三传输速率的第三影像信号S3。第三影像信号S3对应于第一影像信号S1,控制信号C2对应于控制信号C1,控制信号C2实质相同于控制信号C1。高转低单元210分别发送控制信号C2及第三影像信号S3至显示单元230。控制信号C2发送至显示单元230的传送路径不相同于第三通道。显示单元230依据控制信号C2调整显示效果并显示第三影像信号S3,或者显示单元230可依据控制信号C2显示第三影像信号S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换电路131可依据合并模式合并第一影像信号S1及控制信号C1,所述合并模式可为分时共用模式(Time Sharing)、空间共用模式(SpaceSharing)、或分时暨空间共用模式。分时共用模式例如利用非影像区域,第一转换电路131将控制信号C1连接于第一影像信号S1之前或是第一影像信号S1之后,以获得第二影像信号S2。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应第二影像信号S2所形成的图像信息P1如图4所示。图像信息P1的外围部分P11包含控制信号C1,图像信息P1的中间部分P13包含第一影像信号S1。第二转换电路213在对应第二影像信号S2的图像信息P1中获取图像信息P1的外围部分P11,以获得对应控制信号C1的控制信号C2。第二转换电路213并在对应第二影像信号S2的图像信息P1中获取中间部分P13,以获得对应第一影像信号S1的第三影像信号S3。也就是说,显示单元230可显示对应于第二影像信号S2的影像画面的中间部分P13,而显示单元230可依据影像画面的外围部分控制并调整显示效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影像画面外围部分P11可替换为影像画面右半边部分,影像画面中间部分P13可替换为影像画面左半边部分,影像信号及控制信号的分布位置不限,以此类推。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间共用模式例如利用最低有效位元(Least Significant B,最低有效比特;LSB)部分,第一转换电路131将第一影像信号S1的信号位元(bit,比特)长度增加(增加于第一影像信号S1的LSB部分),并将控制信号C1存储于第一影像信号S1新增位元中以获得第二影像信号S2。第二转换电路213依据获取对应第二影像信号S2的LSB部分以获得对应控制信号C1的控制信号C2,并依据剩余的部分获得对应第一影像信号S1的第三影像信号S3。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处理单元110还包含待命电路111。待命电路111耦接低转高单元130。当使用者未使用显示装置200时,处理装置100中部分较耗电的电路(例如CPU电路、GPU电路)可进入睡眠模式并且待命电路111处于待命状态。当使用者欲使用显示装置200而致动显示装置200时,显示装置200接收到来自控制器的唤醒信号W1,显示装置200发送唤醒信号W1至待命电路111。当处理单元110收到唤醒信号W1时,处理单元110启动所述较耗电的电路。其中,唤醒信号W1可来自WIFI天线、麦克风、遥控器或显示装置200上的按钮。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单元230接收来自WIFI天线、麦克风、遥控器或显示装置200的按钮的至少一唤醒信号(以下称为唤醒信号W1),并将来自至少一不同来源的唤醒信号W1传送至高转低单元210,高转低单元210转换唤醒信号W1为一整合信号W2。高转低单元210发送整合信号W2经由传输线300至处理装置100。传输线300还包含一回传信号传输通道(以下称为第四通道),第四通道用以传输整合信号W2至处理装置100。相较于传送第二影像信号S2的第二通道,第四通道在传输整合信号W2时的传输速率较为低速,因此第四通道不相同于第二通道。
处理装置100的低转高单元130接收来自传输线300的整合信号W2后,低转高单元130转换整合信号W2为触发信号W3,触发信号W3对应不同来源的唤醒信号W1,低转高单元130发送触发信号W3至待命电路111。待命电路111与低转高单元130之间包含多个传输通道(以下称为第五通道450,如图4所示)。举例来说,第五通道450的传输通道数(以下称为第五通道数)可为4,每一传输通道分别对应唤醒信号W1的不同来源(即WIFI天线、麦克风、遥控器及显示装置200上的按钮)。当唤醒信号W1来自麦克风时,低转高单元130依据唤醒信号W1来自麦克风,将触发信号W3经由第五通道中对应麦克风的传输通道发送至待命电路111。又或是,当唤醒信号W1来自遥控器时,低转高单元130依据唤醒信号W1来自遥控器,将触发信号W3经由第五通道中对应遥控器的传输通道发送至待命电路111。对应WIFI天线、显示装置200上的按钮或其他来源的描述以此类推,于此不再赘述。待命电路111依据接收到的触发信号W3唤醒处于睡眠模式中的电路,所述电路自睡眠模式切换为运行状态,处理电路于运行状态产生第一影像信号S1及控制信号C1。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并配合参考图2、图3和图5,处理装置100’可包含多个低转高单元,显示装置200’可包含多个高转低单元,数量并不为本公开的限制。处理装置100’包含2个低转高单元130、150,显示装置200’包含2个高转低单元210、250。第一通道411耦接于处理单元110与低转高单元150之间,第三通道431耦接于显示单元230与高转低单元250之间。低转高单元150包含第一转换电路151及压缩电路153,高转低单元250包含解压缩电路251及第二转换电路253。低转高单元150、高转低单元250与处理单元110、传输线300、显示单元230之间的运行与上述各实施例中对于低转高单元130、高转低单元210的类似,故以下举一实施例简单说明。
如图6所示,处理单元110可同时产生多个影像信号及多个控制信号。所述多个影像信号用以于显示单元230显示影像,所述多个控制信号用以调整显示单元230的显示效果。处理单元110产生第一影像信号S11及控制信号C11,并发送第一影像信号S11及控制信号C11至低转高单元150。第一影像信号S11及第一通道411具有相同的第一通道数,第一影像信号S11具有与第一影像信号S1实质相同的第一传输速率。低转高单元150中的第一转换电路151合并控制信号C11与第一影像信号S11,并转换为第四影像信号S41。第四影像信号S41具有与第四影像信号S4实质相同的第四传输速率,第四影像信号S41的第四传输速率大于第一影像信号S11的第一速率。第一转换电路151发送转换后的第四影像信号S41至压缩电路153。压缩电路153压缩第四影像信号S41为第二影像信号S21。第二影像信号S21具有与第二影像信号S2实质相同的第二传输速率。第二影像信号S21的第二传输速率大于第四影像信号S41的第四传输速率。传输线300还包含对应第二影像信号S21的另一第二通道。对应第二影像信号S21的第二通道具有与对应第二影像信号S2的第二通道相同的第二通道数。压缩电路153将第二影像信号S21经由对应第二影像信号S21的第二通道传送至高转低单元250。
高转低单元250接收到第二影像信号S21后,高转低单元250中的解压缩电路251将第二影像信号S21解压缩为第五影像信号S51。第五影像信号S51具有与第五影像信号S5实质相同的第五传输速率。第五影像信号S51对应于第四影像信号S41。第五影像信号S51的第五传输速率小于第二影像信号S21的第二传输速率。解压缩电路251将解压缩后的第五影像信号S51发送至第二转换电路253。第二转换电路253转换第五影像信号S51的传输速率,并获取第五影像信号S51而获得控制信号C21及第三影像信号S31。第三影像信号S31具有与第三影像信号S3实质相同的第三传输速率。第三影像信号S31对应于第一影像信号S11,控制信号C21对应于控制信号C11,控制信号C21实质相同于控制信号C11。高转低单元250分别发送控制信号C21及第三影像信号S31至显示单元230,其中控制信号C21于高转低单元250与显示单元230之间的传送路径亦不相同于第三通道。显示单元230依据控制信号C21调整显示效果并显示第三影像信号S31,或者显示单元230可依据控制信号C21显示第三影像信号S31。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命电路111可耦接于低转高单元150,显示单元230接收来自WIFI天线、麦克风、遥控器或显示装置200的按钮的至少一唤醒信号,高转低单元250将来自至少一不同来源的唤醒信号整合为另一整合信号,显示单元230发送所述另一整合信号至高转低单元210或高转低单元250,举例来说显示单元230发送所述另一整合信号经由高转低单元250至传输线300,所述另一整合信号经由传输线300的第四通道传送至处理装置100’。处理装置100’的低转高单元150转换所述另一整合信号为另一触发信号。所述另一触发信号对应前述不同来源的唤醒信号。待命电路111与低转高单元150之间亦包含另一第五通道,低转高单元130依据在所述另一第五通道中与信号来源对应的一传输通道,发送所述另一触发信号至待命电路111,待命电路111依据接收到的所述另一触发信号唤醒处于睡眠模式的电路,所述电路自睡眠模式切换为运行状态,处理单元110于运行状态产生第一影像信号S1、S11及控制信号C1、C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影像传输信号S1、S2、S3、S4、S5、S11、S21、S31、S41、S51包含视频(Video)数据及音频(Audio)信息在内。在一些实施例中,低转高单元130、150、高转低单元210、250可为软件、硬件、固件或组合的逻辑电路。处理单元110可为内嵌式控制器(EC)、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SIC)、或系统单芯片(System on a Chip;SOC)。显示单元可为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或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
综上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分离式显示系统的处理装置设置低转高单元及于显示装置设置高转低单元,通过低转高单元将影像信号的传输速率转换并执行压缩,以提高影像信号的传输速率,传输线的通道数可因此减少,以避免传输线过粗而造成使用者的不便以及传输线的成本耗费,并且可避免传输线过长所造成影像信号在传输时能量耗损而失真。通过高转低单元即可对接收自传输线的影像信号进行解压缩并转换传输速率,以降低影像信号的传输速率,显示单元因此可顺利显示影像信号。此外依据设置多个高转低单元及多个低转高单元,影像信号传输的效率也可因此提升,且可传输的影像信号量增加,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影像显示。
虽然本公开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构思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变动与润饰,故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当视专利申请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分离式显示系统,包含:
一处理装置,包含:
一处理单元,用以产生一第一影像信号,该第一影像信号具有一第一传输速率及一第一通道数;和
一低转高单元,用以将该第一影像信号转换为一第二影像信号,该第二影像信号具有一第二传输速率及一第二通道数,该第一传输速率低于该第二传输速率,该第一通道数高于该第二通道数;
一显示装置,包含:
一高转低单元,用以接收并转换该第二影像信号为一第三影像信号,该第三影像信号具有一第三传输速率及一第三通道数;和
一显示单元,用以显示该第三影像信号;以及
一传输线,用以将该低转高单元连接至该高转低单元,该传输线的一通道数相同于该第二通道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显示系统,其中,该第一通道数除以该第二通道数为一比值,该第二传输速率除以该第一传输速率为该比值;该第三通道数除以该第二通道数为该比值,该第二传输速率除以该第三传输速率为该比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显示系统,其中,该处理单元产生一控制信号,该低转高单元合并与转换该第一影像信号及该控制信号为该第二影像信号,该高转低单元转换及获取该第二影像信号而获得该第三影像信号及该控制信号,该显示单元用以依据被获取的该控制信号显示该第三影像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显示系统,其中,该低转高单元包含一第一转换电路及一压缩电路,该第一转换电路将该第一影像信号转换为一第四影像信号,该第四影像信号具有一第四速率,该第四速率大于该第一传输速率,该压缩电路压缩该第四影像信号为该第二影像信号,该第二传输速率大于该第四速率;该高转低单元包含一解压缩电路及一第二转换电路,该解压缩电路将该第二影像信号解压缩为一第五影像信号,该第五影像信号具有一第五速率,该第五速率小于该第二传输速率,该第二转换电路将该第五影像信号转换为该第三影像信号,该第三传输速率小于该第五速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式显示系统,其中,该处理单元产生一控制信号,该第一转换电路合并与转换该第一影像信号及该控制信号为该第四影像信号;该第二转换电路转换及获取该第五影像信号而获得该第三影像信号及该控制信号,该显示单元用以依据被获取的该控制信号显示该第三影像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显示系统,其中,该显示装置接收并发送一唤醒信号至该高转低单元,该高转低单元转换该唤醒信号为一整合信号,该整合信号具有一第四通道数,该传输线的该通道数对应于该第二通道数及该第四通道数,该低转高单元转换该整合信号为一唤醒控制信号,并发送该唤醒控制信号至该处理单元,该唤醒控制信号具有一第五通道数,该第五通道数依据该唤醒信号大于或等于该第四通道数,该处理单元于接收到该唤醒控制信号之后切换为运行状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式显示系统,其中,该第一转换电路依据一合并模式合并该第一影像信号及该控制信号,该合并模式为一分时共用模式、一空间共用模式、或分时暨空间共用模式。
8.一种分离式显示系统,包含:
一处理装置,包含:
一处理单元,用以产生多个第一影像信号,每一第一影像信号具有一第一传输速率及一第一通道数;和
多个低转高单元,一对一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一影像信号,每一低转高单元用以将对应的该第一影像信号转换为一第二影像信号,每一第二影像信号具有一第二传输速率及一第二通道数,每一第一传输速率低于每一第二传输速率,每一第一通道数高于每一第二通道数;
一显示装置,包含:
多个高转低单元,一对一对应所述多个低转高单元,每一高转低单元用以自对应的该低转高单元接收该第二影像信号,并转换该第二影像信号为一第三影像信号,每一第三影像信号具有一第三传输速率及一第三通道数;和
一显示单元,用以显示所述第三影像信号;以及
一传输线,用以将所述低转高单元连接至所述高转低单元,该传输线的一通道数对应于所述第二影像信号的该第二通道数的总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离式显示系统,其中,每一第一通道数除以每一第二通道数为一比值,每一第二传输速率除以每一第一传输速率为该比值;每一第三通道数除以每一第二通道数为该比值,每一第二传输速率除以每一第三传输速率为该比值。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离式显示系统,其中,每一低转高单元包含一第一转换电路及一压缩电路,每一第一转换电路将接收的对应的该第一影像信号转换为一第四影像信号,每一第四影像信号具有一第四速率,每一第四速率大于每一第一传输速率,每一压缩电路将对应的该第一转换电路所发送的该第四影像信号压缩为该第二影像信号,每一第二传输速率大于每一第四速率;每一高转低单元包含一解压缩电路及一第二转换电路,每一解压缩电路依据对应的该压缩电路所发送的该第二影像信号,解压缩该第二影像信号为一第五影像信号,每一第五影像信号具有一第五速率,每一第五速率小于每一第二传输速率,每一第二转换电路将对应的该解压缩电路所发送的该第五影像信号获取为该第三影像信号,每一第三传输速率小于每一第五速率。
CN202110266527.9A 2020-09-16 2021-03-11 分离式显示系统 Active CN1142688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79063P 2020-09-16 2020-09-16
US63/079,063 2020-09-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8824A true CN114268824A (zh) 2022-04-01
CN114268824B CN114268824B (zh) 2024-05-07

Family

ID=80824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66527.9A Active CN114268824B (zh) 2020-09-16 2021-03-11 分离式显示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68824B (zh)
TW (1) TWI763350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8157A (en) * 1995-01-31 1998-12-08 Thomson Broadcast Systems System for the shifting of a television signal scrambler
EP1244303A2 (en) * 2001-03-21 2002-09-25 Sergio Vicari System to receive information coming from a plurality of sources and to display it via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ans on a digital video-projector
CN101645229A (zh) * 2008-08-06 2010-02-10 瑞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块、控制模块以及分离式显示装置
CN101958094A (zh) * 2009-07-13 2011-01-26 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器及其影像信号传送方法与系统
CN102036052A (zh) * 2009-09-29 2011-04-27 诚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影像监视系统
CN102487438A (zh) * 2010-12-02 2012-06-06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转换的装置及方法
JP2012134760A (ja) * 2010-12-21 2012-07-12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立体映像伝送システム
CN103475675A (zh) * 2012-06-06 2013-12-25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送系统及方法
CN105427828A (zh) * 2016-01-08 2016-03-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326283A (zh) * 2018-03-23 2019-10-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系统
CN110876041A (zh) * 2018-09-04 2020-03-10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体电视
CN111490960A (zh) * 2019-01-25 2020-08-04 舜宇光学(浙江)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体式增强现实设备、及其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传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36826U (zh) * 2016-10-05 2017-02-11 鋒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轉換裝置及其轉換系統
CN112788256B (zh) * 2019-11-06 2022-05-10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自适应调整带宽的视频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8157A (en) * 1995-01-31 1998-12-08 Thomson Broadcast Systems System for the shifting of a television signal scrambler
EP1244303A2 (en) * 2001-03-21 2002-09-25 Sergio Vicari System to receive information coming from a plurality of sources and to display it via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ans on a digital video-projector
CN101645229A (zh) * 2008-08-06 2010-02-10 瑞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块、控制模块以及分离式显示装置
CN101958094A (zh) * 2009-07-13 2011-01-26 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器及其影像信号传送方法与系统
CN102036052A (zh) * 2009-09-29 2011-04-27 诚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影像监视系统
CN102487438A (zh) * 2010-12-02 2012-06-06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转换的装置及方法
JP2012134760A (ja) * 2010-12-21 2012-07-12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立体映像伝送システム
CN103475675A (zh) * 2012-06-06 2013-12-25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送系统及方法
CN105427828A (zh) * 2016-01-08 2016-03-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326283A (zh) * 2018-03-23 2019-10-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系统
CN110876041A (zh) * 2018-09-04 2020-03-10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体电视
CN111490960A (zh) * 2019-01-25 2020-08-04 舜宇光学(浙江)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体式增强现实设备、及其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传输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EJAH NASRI等: "Efficient encoding and decoding schemes for wireless underwat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2010 7TH INTERNATIONAL MULTI- CONFERENCE ON SYSTEMS, SIGNALS AND DEVICES》, 27 September 2010 (2010-09-27) *
朱嘉等: "无损高压缩率电路设计",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vol. 46, no. 2, 30 April 2019 (2019-04-30) *
王国平: "基于window media流媒体传播系统研究及其在校园网上的应用",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no. 2, 15 February 2007 (2007-02-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3350B (zh) 2022-05-01
CN114268824B (zh) 2024-05-07
TW202213988A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29927U (zh) 数据传输装置
US11205397B2 (en)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US8213858B2 (en) Wireless 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814581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tilizing connecting port for connecting connector to transmit/receive signals with customized format
TWM465740U (zh) 分體式電視及用於所述分體式電視的控制盒
KR20170009279A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01035944Y (zh) 兼容多种规格显示屏的接口电路
US11605328B2 (en) Split-type display system
US20240028289A1 (en)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 chip,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CN105338270A (zh) 一种模块化电视
CN114268824B (zh) 分离式显示系统
CN205657809U (zh) 多信源多模式下高速视频无线同步显示装置
CN211557366U (zh) 超高清四路图像分割器
CN209748698U (zh) 一种hdmi、控制信号和以太网信号网线传输器
TWM451641U (zh) 分體式電視的總線
TW201413576A (zh) 分體式電視的總線
TWI619384B (zh) 視訊傳送裝置、視訊接收裝置與其相關的模式切換方法
CN220492379U (zh) 音视频传输延伸装置
TWI548279B (zh) 多媒體傳輸接收系統、多媒體傳送裝置及多媒體接收裝置
CN211580086U (zh) 一种主机及会议系统
CN220234761U (zh) 一种poc供电的hdmi高清视频延长器
US20190335230A1 (en) Wireless information transceiver system
CN217063892U (zh) 一种音视频处理系统
CN110933654B (zh) 电子设备及通讯方法
CN214707866U (zh) 设有视频环出功能的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6

Address after: 3rd Floor, No. 9, 2nd Road, Hsinchu Science Park, Taiwan, China

Applicant after: Yuya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Hsinchu City

Applicant before: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