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7947A -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十二端口高隔离mimo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十二端口高隔离mimo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7947A
CN114267947A CN202111592609.9A CN202111592609A CN114267947A CN 114267947 A CN114267947 A CN 114267947A CN 202111592609 A CN202111592609 A CN 202111592609A CN 114267947 A CN114267947 A CN 1142679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port
plate
twelve
middle di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926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蒲彦
姜文
张天成
殷正昊
胡伟
魏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Pait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Pait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Pait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Pait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926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679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67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79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十二端口高隔离MIMO天线,包括上下平行分布的中间介质板和背板,以及垂直分布于中间介质板和背板两侧的侧边板,中间介质板的下表面为金属地板,在中间介质板、背板和侧边板上设有十二端口MIMO天线阵列;十二端口MIMO天线阵列由若干个呈对称分布的天线组构成,每个天线组包括三个天线端口,第一天线端口位于侧边板上沿作为第一馈电点,第二天线端口和第三端口均位于中间介质板上,作为第二和第三馈电点;第一天线端口直接馈电;第二和第三天线端口的分别通过其馈电结构进行馈电。该天线能够实现增加隔离度以增加通信速率,简化去耦措施降低成本,实现有限空间内天线的紧凑设计,达到提高通讯速率的目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十二端口高隔离MIMO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中的一种 用于移动终端的十二端口高隔离MIMO天线。
背景技术
5G时代的移动终端设备需要拥有相对于以往移动终端设备更高的信息传输 速率,常用的方法是使用MIMO天线扩大信道容量,而同时移动终端设备的大 屏占比、窄边框设计,给天线设计留出的空间极为有限,对于MIMO天线来说, 存在互耦过强,隔离度低的问题。常见的MIMO天线实现方式可分为三类:第 一是采用多种传统天线,如PIFA天线,缝隙贴片天线等,组合起来取长补短, 进行综合设计实现;第二是采用去耦结构,如地板缝隙,匹配枝节等额外的结 构,减小单元之间的非相关耦合,实现高隔离度的MIMO天线;第三是自解耦 技术,包括采用极化正交的天线等,无需额外结构便能实现高隔离度天线。上 述除去第三种方案的实现方法,在当今的“全面屏时代”,均占用较大的空间, 且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多天线数目为设计难点,因此需要实现一种低数量近距 离具有高隔离度性能的MIMO天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其申请的专利“基于辐射体复用技术的双频带八端口 MIMO终端天线”(申请号:CN202011445870.1,公开号:CN112635983A)中 提出了一种基于辐射体复用技术的双频带八端口MIMO终端天线,包括介质基 板、以及垂直于介质基板的一对介质板;在介质基板的下表面设有金属地板, 在介质板上设有若干天线对单元。其通过复用辐射体来减少辐射体数量,但是, 该MIMO天线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隔离度较低,自身天线间干扰较强,不利 于信号传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其申请的专利“一种面向5G移动终端的紧凑型高隔离 度MIMO天线”(申请号:CN202110223277.0,公开号:CN113013621A)中提 出了一种基于计划垂直解耦技术的高隔离度MIMO天线,包括两个偶极子天线 单元、一个单极子天线单元以及蚀刻于介质基板上的馈电点路。实现了结构紧 凑的高隔离度MIMO天线。但是,该MIMO天线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结构复 杂,三个天线单元于空间中交叠排布导致加工成本较高。
Le Chang等人在其发表的论文“Orthogonally Polarized Dual Antenna PairWith High Isolation and Balanced High Performance for 5G MIMO Smartphone”(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Volume:68,Issue:5,April 2020)中 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化正交的MIMO天线,通过单极子辐射体与地板边缘的T型 槽,构成CPW馈电的双天线对。利用CPW结构的奇偶模式,可以激发包括同 相电流和单极模式在内的两个正交特性模式,产生高端口隔离。最终该天线实 现了隔离度高达20dB的无需额外解耦结构的八端口MIMO天线但是该天线仍 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该天线阵列为8×8MIMO,且结构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微波 波段中通信5G频段、具有高隔离性能的多单元MIMO天线,在极其有限的空 间内,实现一种低数量近距离具有高隔离度性能,达到增加隔离度以增加通信 速率;简化去耦措施降低成本,最终实现有限空间内天线阵列紧凑设计,提高 通讯速率的目的。该天线适用于当前属于热点应用的移动终端天线中。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十二端口高隔离MIMO天线,包括上下 平行分布的中间介质板和背板,以及垂直分布于中间介质板和背板两侧的侧边 板,中间介质板的下表面为金属地板,在中间介质板、背板和侧边板上设有十 二端口MIMO天线阵列。
十二端口MIMO天线阵列由若干个呈对称分布的天线组构成,每个天线组 包括三个天线端口,第一天线端口位于侧边板上沿作为第一馈电点,第二天线 端口和第三端口均位于中间介质板上,作为第二和第三馈电点;第一天线端口 直接馈电;第二和第三天线端口的分别通过其馈电结构进行馈电。
结合以上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中间介质板和背板为矩形板,侧边板分别 垂直设置于中间介质板和背板的两个长边两侧,且侧边板底部与背板齐平,顶 部延伸出中间介质板上沿。
结合以上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十二端口MIMO天线阵列由四个完全相同 的天线组构成,天线组沿着侧边板两两对称分布。
结合以上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天线组包括环形辐射体、贴片天线、第一 微带线和第二微带线;所述环形辐射体位于侧边板内侧壁上,贴片天线位于背 板的底面,第二微带线位于背板上表面和侧边板内侧壁上,第一微带线位于中 间介质板上表面。
结合以上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馈电结构包括连接电容C511、电感L51和 同轴的第一微带线;以及连接电容C512、电容C513、同轴的第二微带线。
结合以上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微带线穿过侧边板同轴通过第二天线端口 进行馈电;第二微带线穿过背板同轴连接贴片天线,另一端弯折通过第三天线 端口进行馈电。
结合以上提供的技术方案,环形辐射体下条带的中点通过金属通孔穿过侧 边板与印制在中间介质板上表面的第一微微带线相连,第一微带线通过与并联 的电容C511、电感L51相连改善阻抗,与第二天线端口相连进行馈电。
结合以上提供的技术方案,电容C511穿过中间介质板,与覆盖于其下表面 的金属地板相连接地。
环形辐射体上条带外侧边缘与侧边板的外侧面紧贴,上边缘对齐,环形辐 射体通过第一天线端口馈入电流进行馈电。
结合以上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中间介质板、侧边板和背板采用FR4材质, 其相对介电常数εr=4.3,损耗角正切tanδ=0.025。
本发明对于矩形环状辐射体,利用多端口馈电引起相互正交的电流,在同 一个辐射体上加载多个端口以减少天线数量的同时,利用电流之间的正交性实 现端口之间的高隔离度,接着于第二维度引入正交电流,使用贴片天线,加入 并联LC电路改善阻抗匹配,实现了多单元MIMO天线的设计,在5G移动终端 设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由于本发明辐射体上的模式电流于两个维度上相互正交,利用天线 不能接收与其自身工作电流正交的电流分布的天线的电磁波的特性,使其天线 本身便具有高隔离特性,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天线间隔离度与天线数量难以平衡, 且占用极为有限的终端空间的问题,使得本发明具有端口间高隔离度特性的优 点。
第二,由于本发明共用了一部分环形辐射体,通过在共模和差模电流的基 础上,通过引入一种方向垂直于环结构平面的电流分布,实现新引入电流与原 有电流的正交性,减少了天线数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中空间利用率 低的缺点,使得本发明具有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
第三,由于本发明巧妙地利用正交电流与辐射体复用,无需额外解耦结构 便能实现低数量近距离高隔离度天线,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加工成本 高,制造难度大的问题,使得这种结构具有低成本易于加工的优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天线组结构示意图;
图3(a)、(b)是本发明的天线组尺寸示意图;
图4(a)、(b)是本发明的单组天线三个端口S参数曲线图;
图5(a)、(b)是本发明的组间端口间S参数曲线图;
图6(a)、(b)是本发明的天线效率曲线图和各单元之间的包络相关系数曲线 图;
图7(a)-(f)是本发明端口1-3在两个平面(xoy平面和xoz平面)上的天 线2D方向图;
图8是本发明的信道容量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 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参照图1、图2,对本发明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十二端口高隔离MIMO天线整 体结构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十二端口高隔离MIMO天线包括中间介质板1、侧边板2、背板3、金属地 板4以及十二端口MIMO天线阵列5,其中,中间介质板1和背板3上下平行 分布,侧边板2垂直分布于中间介质板1和背板3两侧,金属地板4位于中间 介质板1的下表面,十二端口MIMO天线阵列设在中间介质板1、背板3和侧 边板2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间介质板1和背板3为矩形板,侧边板2分别垂直设 置于中间介质板1和背板3的两个长边两侧,且侧边板2底部与背板3齐平, 顶部延伸出中间介质板1上沿。
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间介质板1、背板3和金属地板4长宽相等,选用尺寸 为150mm×75mm的长方体结构,厚度均为0.8mm,整体剖面高度为9.8mm, 金属背板覆盖的侧边板高度为4.3mm,中间介质板1的下表面与背板3的上表 面31间隔为3.5mm。
其中,金属地板4与中间介质板1的下表面、侧边板2的外侧面212的下 半部分上下对齐并紧贴,紧贴于侧边板2的金属地板下边缘42、43与背板3的 下表面相连,上边缘与中间介质板1的下表面高度相同,并且紧密相连。
上述十二端口MIMO天线阵列由四个完全相同的天线组51、52、53、54 组成。每个天线组包括三个天线端口,第一天线端口位于侧边板2上沿作为第 一馈电点,第二天线端口和第三端口均位于中间介质板1上,作为第二和第三 馈电点;第一天线端口直接馈电;第二和第三天线端口的分别通过其馈电结构 进行馈电。
上述天线组沿着侧边板2,以中间介质板1长边与短边中垂线为对称轴,两 两对称分布,天线组51与天线组53、天线组52与天线组54,以短边中垂线为 对称轴对称分布;天线组51与天线组52、天线组53与天线组54沿长边中垂线 对称分布,其分别由对应馈电电路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天线组单元51、52、53、54分别距最近的介质板1短边为 10mm,也即净空为10mm,天线组51与天线组52、天线组53与天线组54中 心间距均为75.76mm,环形辐射体边缘相距74.6mm;天线组51与天线组53、 天线组52与天线组54中心间距均为75mm,也即介质板短边长度。
天线组包括环形辐射体511、贴片天线512、第一微带线513和第二微带线 514。环形辐射体511位于侧边板2内侧壁上,贴片天线512位于背板3的底面, 第二微带线514位于背板3上表面和侧边板2内侧壁上,第一微带线513位于 中间介质板1上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介质板1、侧边板2、背板3均采用FR4材质,其相对 介电常数εr=4.3,损耗角正切tanδ=0.025,地板4采用金属材质,无厚度地 贴于上述位置,其中侧板上2的金属表面用于模拟金属材质的手机边框。
参照图2,对本发明中每组天线所采用的天线与馈电结构作详细说明。
以天线组51为例。
天线组单元包括环形辐射体511与其馈电端口、贴片天线512与其馈电结 构。馈电结构包括连接电容C511、电感L51和同轴的第一微带线513;以及连 接并联电容C512、电容C513、同轴的第二微带线514。
第一微带线513穿过侧边板2同轴通过第二天线端口进行馈电;第二微带 线514穿过背板3同轴连接贴片天线512,另一端弯折通过第三天线端口进行馈 电。
环形辐射体511上条带外侧边缘与侧边板2的外侧面212紧贴,上边缘对 齐,第一天线端口于环形辐射体上边中部馈入电流;环形辐射体下条带的中点 通过金属通孔穿过侧边板2,与印制在中间介质板1上表面上的微带线513相连, 通过与LC并联结构相连改善阻抗,与第二天线端口2相连,电容C511穿过中 间介质板1,与覆盖于其下表面的金属地板4相连接地。这种多馈方式能激发相 互正交的电流模式,实现端口间高隔离度的特性;同时通过共用辐射体,实现 节约空间的功用,使得更适合应用于终端内。
微带天线贴片512紧贴于背板3的下表面,通过金属通孔与印制在上表面 31的微带线514相连,微带线向着侧边板21的内表面211延伸,与端口3之间 串接电容C512,旁接电容C513用以改善端口3匹配,第三天线端口于中间介 质板下表面相同高度处,通过连接线第二微带线514,在贴片天线上激发电流, 与上述环形辐射体上两种模式的电流均正交,实现高隔离特性。
参照图3(a)、(b),对本发明中每组天线所采用的天线与馈电结构的尺寸和 参数作详细说明。
结合图3(a)对环形天线部分尺寸作详细说明。天线组在实施例中采用的环形 辐射体尺寸为,上条带5111长度L1=27.88mm,条带宽度W3=1.1mm,下条带 长度相同,宽度W1=1mm,其边缘距中间介质板上表面为H1=0.3mm;侧条带 长度L2=4.4mm,宽度W2=2.3mm。端口2连接的微带线513宽度W4=1mm, 与环形辐射体起连接作用的金属通孔直径相等。所并联的LC谐振电路中电容 C511=0.3pF,电感L51=0.4nH,微带线印刷于中间介质板上表面上的长度 Lf1=5mm。
结合图3(b)对贴片天线部分尺寸作详细说明。微带贴片512长L5=8.8mm, 宽L4=5.85mm,印刷于背板3的下表面32,其宽边边缘中点位置通过直径为 1.5mm的金属通孔穿过0.8mm厚度的FR4背板3,与印刷于上表面的微带线相 连,微带线宽度W5=1.5mm,长度Lf2=6.7mm连接侧边板2的内表面211与金 属通孔,并于边缘向上弯折,以长度Lf3=1.25mm的线长于左侧连接C513=0.3pF, 顶端连接C512=0.6pF,与端口3相连。微带线整体位于移动终端设备的侧边和 背板上,同时天线组的三端口之间无额外去耦结构,能够有效节约移动终端设 备内部的空间。
以下结合仿真实验,对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由上述分析可知,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和第三天线端口位于天线 51上,以此类推,第四天线端口、第五天线端口和第六天线端口位于天线52, 上第七天线端口、第八天线端口和第九天线端口位于天线53上,第十天线端口、 第十一天线端口和第十二天线端口位于天线54上,其中端口第一、第四、第七、 第十天线端口为位于环型辐射体上的端口,端口第二、第五、第八、第十一天 线端口为位于地板上的环形天线端口,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二天线端口为 贴片天线端口。由于4个天线对之间的镜像分布关系,只需针对天线51、52和 53展开分析即可,所以为了简化分析,后续在进行阵列性能分析时,只讨论天 线51、52和53。
利用商业仿真软件HFSS_2020R2对本发明建模仿真,得到的单组天线S参 数曲线图如图4(a)、(b)所示。图4(a)、(b)给出了所述三端口天线组的S参数, 其横坐标表示频率,图4(a)中纵坐标表示反射系数的大小,单位为dB;图4(b) 纵坐标表示传输系数的大小,单位为dB。从图4(a)的反射系数曲线来看,三端 口的阻抗匹配性能良好,能够覆盖3.4-3.6GHz的5G通信频段,从图4(b)的传输 系数曲线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之间的隔离度,达到了 23dB以上,而新增加的第三天线端口与两端口之间的隔离度则与第一天线端口 有着更高的隔离度,达到了32dB以上,而与第二天线端口的隔离度则较差,在 19dB以上。前述第二天线端口和第三天线端口之间的隔离较其他端口差,其原 因是第三天线端口激励起的辐射贴片512上的上短边的共模模式电流,与前述 第二天线端口的激励所得的电流不正交,使得第二天线端口和第三天线端口之 间的隔离度有所下降。整体来说,三端口天线组任意两端口间的隔离度达到了19dB以上,具有高隔离特性。
利用商业仿真软件HFSS_2020R2对本发明建模仿真,得到的组间天线S参 数曲线图如图5(a)、(b)所示。图5(a)给出了天线对51、52和53的反射系数仿真 结果,由图可知,三个天线组的九个端口的-6dB阻抗带宽均实现了3.4-3.6GHz 频段的良好覆盖,天线均谐振于3.5GHz,且同类型的端口的反射系数具有一致 性。图5(b)为单元间的传输系数,同样为反映单元间隔离度的指标。下将3.5GHz 处的传输系数分为大于-21dB、-21dB到-25dB以及小于-25dB等三个部分,针 对每个部分单独分析。在大于-21dB以上的部分,又可以将其细分为两个部分, 在大于-20dB以上有着整个天线系统中隔离度最差的几条线,从上到下依次是 第九天线端口和第八天线端口、第六天线端口和第五天线端口以及第三天线端 口和第二天线端口,其决定了天线组的最低隔离度。而在-20dB到-21dB之间 有两条线,分别是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八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和第九天线端 口对应曲线,这两组端口都是地板上的端口和同一侧背部贴片天线之间的端口, 其耦合的原理与上述同一个天线组内的第二天线端口和第三天线端口的耦合原 理类似,但由于其处于不同的天线组上,其端口之间的距离有所增加,故隔离 度有所增加。在-21dB到-25dB之间有六条线,最上面的线是第三天线端口和 第九天线端口,这两个端口是同类型的端口,他们之间的自然耦合在-21dB,再 往下分别是第五天线端口与第二天线端口和第八天线端口与第二天线端口,其与上述耦合为同类型端口间的自然耦合,其耦合在-23dB左右,而第二部分最 下面的三条线分别是第四天线端口与第一天线端口、第五天线端口与第一天线 端口以及第四天线端口与第二天线端口,其耦合均在-23.6dB左右。
利用商业仿真软件HFSS_2020R2对本发明建模仿真,得到的天线效率曲线 图和各单元之间的包络相关系数曲线图如图6(a)、(b)所示。由图6(a)可知,本章 所研究的12个端口的天线效率分为了三组:端口位于环天线上的、端口在介质 板上的以及背部贴片天线的端口,这三组内的天线都拥有相同的天线效率,在 整个工作频带内,各天线单元的效率均在45%以上,其中所述位于背部的贴片 天线拥有最高的效率,能达到60%以上,位于环结构上的端口的效率在整个频 段内能保持在50%以上,而位于介质板上的端口的效率最差,但也保持在了45% 以上。在ECC方面,由图6(b)可得,各端口间的ECC在整个工作频点内均小于 0.08,所述设计的12×12MIMO天线阵列的端口之间具有低相关性的特点。
利用商业仿真软件HFSS_2020R2对本发明建模仿真,天线2D方向图如图 7(a)-(f)所示。由于天线结构的对称性,所以只需考虑天线51上的第一天线端口、 第二天线端口和第三天线端口激励时的方向图。图7(a),图7(b)和图7(c)给出了 3.5GHz处分别单独激励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第三天线端口时xoy面 的2D辐射方向图,其中2D方向图中实线为Eφ,虚线为Eθ,其中图7(a)为单独 激励第一天线端口时xoy面的方向图曲线,图7(b)为单独激励第二天线端口时 xoy面的方向图曲线,图7(c)为单独激励第三天线端口时xoy面的方向图曲线。 图7(d),图7(e)和图7(f)给出了3.5GHz处分别单独激励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 线端口、第三天线端口时xoz面的2D辐射方向图,其中图7(d)为单独激励第一 天线端口时xoz面的方向图曲线,图7(e)为单独激励第二天线端口时xoz面的方 向图曲线,图7(f)为单独激励第三天线端口时xoz面的方向图曲线。综合图7(a) 和图7(d)可以看出:在端口1激励时,由于地板的影响,其方向图在天线的地板 方向(φ=180°,θ=270°)有一明显凹陷,但在其他方向大体较为均匀, 具有良好的辐射特性。而从图7(b)和图7(e)可以看出,在端口2激励时,方向图 在地板的两个方向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凹陷,最大辐射方向在φ=190°,θ= 315°方向。综合图7(c)和图7(f)可以看出,端口3的方向图比较符合贴片天线 的辐射方向图,其最大辐射方向在地板下方,整个xoy面内的方向图分布较为 均匀,没有出现明显的凹陷,且背向辐射较小,三个端口的方向图表现出较好 的分集效果。
利用商业仿真软件HFSS_2020R2对本发明建模仿真,得到的天线效率曲线 图如图8所示。本节基于相关矩阵方法,利用天线阵列的天线效率、方向图和 ECC等数据计算了所设计的12单元12×12MIMO阵列的遍历信道容量。在假 设信道衰落为瑞利衰落,在独立同分布、20dB信噪比条件下通过100000次平 均,计算出的信道容量为56.44-60.20bps/Hz。由图可知,该天线系统的信道容 量仅比理想情况下的12×12MIMO系统低了8.8bps/Hz,约为理想2×2MIMO 系统的5.2倍,表现出了良好的复用能力。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 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十二端口高隔离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平行分布的中间介质板(1)和背板(3),以及垂直分布于中间介质板(1)和背板(3)两侧的侧边板(2),中间介质板(1)的下表面为金属地板(4),在中间介质板(1)、背板(3)和侧边板(2)上设有十二端口MIMO天线阵列(5);
所述十二端口MIMO天线阵列(5)由若干个呈对称分布的天线组构成,每个天线组包括三个天线端口,第一天线端口位于侧边板(2)上沿作为第一馈电点,第二天线端口和第三端口均位于中间介质板(1)上,作为第二和第三馈电点;
第一天线端口直接馈电;第二和第三天线端口的分别通过其馈电结构进行馈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十二端口高隔离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介质板(1)和背板(3)为矩形板,侧边板(2)分别垂直设置于中间介质板(1)和背板(3)的两个长边两侧,且侧边板(2)底部与背板(3)齐平,顶部延伸出中间介质板(1)上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十二端口高隔离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十二端口MIMO天线阵列(5)由四个完全相同的天线组(51)、(52)、(53)、(54)构成,天线组沿着侧边板(2)两两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十二端口高隔离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包括环形辐射体、贴片天线、第一微带线和第二微带线;
所述环形辐射体位于侧边板(2)内侧壁上,贴片天线位于背板(3)的底面,第二微带线位于背板(3)上表面和侧边板(2)内侧壁上,第一微带线位于中间介质板(1)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十二端口高隔离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结构包括连接电容C、电感L和同轴的第一微带线;以及连接并联电容C、同轴的第二微带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十二端口高隔离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微带线穿过侧边板(2)同轴通过第二天线端口进行馈电;第二微带线穿过背板(3)同轴连接贴片天线,另一端弯折通过第三天线端口进行馈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十二端口高隔离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环形辐射体下条带的中点通过金属通孔穿过侧边板(2)与印制在中间介质板(1)上表面的第一微微带线相连,第一微带线通过与并联的电容C511、电感L51相连改善阻抗;与第二天线端口相连进行馈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十二端口高隔离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电容C511穿过中间介质板(1),与覆盖于其下表面的金属地板(4)相连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十二端口高隔离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环形辐射体上条带外侧边缘与侧边板(2)的外侧面(212)紧贴,上边缘对齐,环形辐射体通过第一天线端口馈入电流进行馈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十二端口高隔离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介质板(1)、侧边板(2)和背板(3)采用FR4材质,其相对介电常数εr=4.3,损耗角正切tanδ=0.025。
CN202111592609.9A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十二端口高隔离mimo天线 Pending CN1142679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2609.9A CN114267947A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十二端口高隔离mimo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2609.9A CN114267947A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十二端口高隔离mimo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7947A true CN114267947A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29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92609.9A Pending CN114267947A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十二端口高隔离mimo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679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76632A (zh) * 2022-06-15 2022-08-3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多共模差模的紧凑型宽频带mimo天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76632A (zh) * 2022-06-15 2022-08-3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多共模差模的紧凑型宽频带mimo天线
CN114976632B (zh) * 2022-06-15 2023-07-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多共模差模的紧凑型宽频带mimo天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36491B (zh) 基于微带巴伦馈电的双频双极化叠层贴片天线及其设计方法
CN112436294B (zh) 具有高隔离度和低剖面的毫米波双频双极化共口径天线
CN110911839B (zh) 一种5g双频带高隔离双端口共地单极子天线
CN111799549B (zh) 基于差分介质谐振器馈电的宽带超表面天线
CN109301489B (zh) 一种应用于5g通信的低剖面高隔离度差分双极化缝隙天线
CN111883910B (zh) 一种双极化低剖面磁电偶极子天线及无线通信设备
CN114614248B (zh) 加载高阻抗表面的宽带双极化交叉偶极子天线
US4740793A (en) Antenna elements and arrays
CN113131197B (zh) 一种双极化天线单元及基站天线
CN114267947A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十二端口高隔离mimo天线
CN111628286B (zh) 双频双圆极化天线
CN110957565B (zh) 一种用于5g基站的宽带极化可重构高增益天线
CN109904629B (zh) 基于缺陷地结构的阵列天线
US4660047A (en) Microstrip antenna with resonator feed
CN110911828A (zh) 一种采用集成六端口功率分配器的宽带差分馈电双极化天线
CN114824774B (zh) 一种宽带高隔离度双极化超表面天线
CN116315718A (zh) 一种紧凑的宽带高隔离度双极化超表面天线
CN217158638U (zh) 一种基于磁电偶极子的超宽带双极化天线
CN115939782A (zh) 一种w波段旋转式圆极化磁电偶极子天线阵列
CN113964490B (zh) 一种宽带双极化电磁透明天线
CN112531355B (zh) 一种±45°双极化毫米波阵列天线
CN111541025B (zh) 一种圆极化多输入多输出介质谐振器天线
CN114843772A (zh) 一种双频、双圆极化、高隔离法布里-珀罗腔mimo天线及其加工方法
CN113258304A (zh) 一种双极化高隔离天线阵列及通信设备
CN220652350U (zh) 一种sp双频低剖面共孔径阵列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