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7250B -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7250B
CN114267250B CN202111523561.6A CN202111523561A CN114267250B CN 114267250 B CN114267250 B CN 114267250B CN 202111523561 A CN202111523561 A CN 202111523561A CN 114267250 B CN114267250 B CN 1142672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region
protective layer
bend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235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67250A (zh
Inventor
俞能跃
邹敏
李有鹏
王盼盼
李慧
刘明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2356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672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67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7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67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72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包括显示区域、弯折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和所述弯折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走线层,设于所述衬底,所述走线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位于所述中间区域和所述弯折区域;保护层,覆设于所述走线层上,且所述保护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中间区域和所述弯折区域的范围内;沿所述显示区域指向所述弯折区域的方向,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显示区域的部分具有厚度渐变的起始部。本申请能够避免膜层分离和断裂。

Description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显示面板中设置有绑定区,用于与其他电子器件进行绑定和电气连接,以驱动显示面板进行正常工作。由于绑定区无法进行图像显示,影响屏占比,因此,为实现“全面屏”显示,通常将柔性显示面板的边缘设计为曲面,并将显示面板的绑定区弯折至显示区域的背侧,以使柔性显示面板满足边缘显示的需求且提高了屏占比。
然而,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域和显示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容易出现膜层分离和断裂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膜层分离和断裂的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包括显示区域、弯折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和所述弯折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
走线层,设于所述衬底,所述走线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位于所述中间区域和所述弯折区域;
保护层,覆设于所述走线层上,且所述保护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中间区域和所述弯折区域的范围内;
沿所述显示区域指向所述弯折区域的方向,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显示区域的部分具有厚度渐变的起始部。
上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走线层和保护层。衬底包括显示区域、弯折区域、位于显示区域和弯折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可以利用弯折区域将绑定区域弯折至与显示区域相背,提高屏占比。走线层至少设于衬底的中间区域和弯折区域,可以与设于绑定区域的芯片建立电连接,实现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保护层覆设于走线层上,且保护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中间区域和弯折区域的范围内,可以与衬底配合,将弯曲区域的走线层包裹在内部进行保护,避免走线层在弯折过程中断裂。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保护层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具有厚度渐变的起始部,这样保护层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与保护层所覆盖的表面之间形成的膜层厚度的变化较小,有利于应力均匀分布,降低膜层应力,避免膜层分离甚至断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显示区域指向所述弯折区域的方向,所述起始部的厚度逐渐变大。
保护层的厚度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从0逐渐增大至最大值,实现平缓过渡,有利于应力均匀分布,从而避免应力集中,降低保护层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承受的应力,避免膜层脱离和断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起始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20°,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起始部背离所述走线层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起始部与所述走线层接触的表面。
起始部背离走线层的表面和与走线层接触的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20°,有利于保护层的厚度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从0平缓过渡到最大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起始部的最大厚度为所述保护层的最大厚度的0.3倍~0.7倍。
起始部的最大厚度为保护层的最大厚度的0.3倍~0.7倍,有利于保护层的厚度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从0平缓过渡到最大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显示区域指向所述弯折区域的方向,所述起始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长度大于或等于3微米。
起始部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在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3微米,有利于保护层的厚度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从0平缓过渡到最大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走线层与所述保护层接触的一侧表面具有多个凸起;
所述起始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交界线位于至少一个所述凸起上,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起始部背离所述走线层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起始部与所述走线层接触的表面。
当走线层与保护层接触的一侧表面具有多个凸起时,如果起始部背离走线层的表面和与走线层接触的表面的交界线位于至少一个凸起上,则保护层必定高于走线层,有利于保护层完全包覆走线层,避免由于保护层的初始厚度较小而无法达到走线层的凸起上。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实施例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
上述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走线层和保护层。衬底包括显示区域、弯折区域、位于显示区域和弯折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可以利用弯折区域将绑定区域弯折至与显示区域相背,提高屏占比。走线层至少设于衬底的中间区域和弯折区域,可以与设于绑定区域的芯片建立电连接,实现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保护层覆设于走线层上,且保护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中间区域和弯折区域的范围内,可以与衬底配合,将弯曲区域的走线层包裹在内部进行保护,避免走线层在弯折过程中断裂。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保护层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具有厚度渐变的起始部,这样保护层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与保护层所覆盖的表面之间形成的膜层厚度的变化较小,有利于应力均匀分布,降低膜层应力,避免膜层分离甚至断裂。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衬底,所述衬底包括显示区域、弯折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和所述弯折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所述衬底上设有走线层,所述走线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分布于所述中间区域和所述弯折区域;
形成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设于所述走线层上,且所述保护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中间区域和所述弯折区域的范围内,沿所述显示区域指向所述弯折区域的方向,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显示区域的部分具有厚度渐变的起始部。
上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先提供设有走线层的衬底,衬底包括显示区域、弯折区域、位于显示区域和弯折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走线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分布于中间区域和弯折区域,再在衬底上形成保护层,保护层覆盖走线层位于中间区域和弯折区域的部分,且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保护层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具有厚度渐变的起始部,这样保护层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与保护层所覆盖的表面之间形成的膜层厚度的变化较小,有利于应力均匀分布,降低膜层应力,避免膜层分离甚至断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形成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设于所述走线层上,且所述保护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中间区域和弯折区域的范围内,沿所述显示区域指向所述弯折区域的方向,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显示区域的部分具有厚度渐变的起始部,包括:
在所述衬底上铺设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设于所述走线层上;
利用掩膜板在所述保护层上形成特定形状的光刻胶,所述光刻胶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中间区域和所述弯折区域的范围内,沿所述显示区域指向所述弯折区域的方向,所述光刻胶靠近所述显示区域的部分具有厚度渐变的起始部;
将所述光刻胶的特定形状转移到所述保护层上;
去除所述光刻胶。
先在衬底上铺设保护层,再利用掩膜板在保护层上形成特定形状的光刻胶,最后将光刻胶的特定形状转移到保护层上,即可在保护层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形成厚度渐变的起始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掩膜板包括完全透光的第一区域、半透光的第二区域和不透光的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显示区域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起始部所在区域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弯折区域、以及所述中间区域除所述起始部所在区域之外的其它区域相对设置。
掩膜板的透光率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逐渐减小,可以实现光刻胶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具有厚度渐变的起始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掩膜板形成保护层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显示区域102、绑定区域104、弯折区域106、中间区域108;
衬底11、走线层12、保护层13;
衬底21、走线层22、保护层23、起始部230、绝缘层24、金属走线25、钝化层2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文中,空间相关的术语如“上部”和“下部”是参照附图定义的。因此,将理解“上部”和“下部”可互换地使用。将理解,当层被称为在另一个层“上”时,其可直接地形成在其他层上,或者也可存在中间层。因此,将理解,当层被称为是“直接在”另一个层“上”时,没有中间层插入在其中间。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说明,可以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可以理解的是,当层或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层或基底“上”时,该层或元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层或基底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层。另外,还可以理解的是,当层被称作“在”两个层“之间”时,该层可以是所述两个层之间的唯一层,或者也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层。另外,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同样的元件。
在下文中,尽管可以使用诸如“第一”、“第二”等这样的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组件不必须限于上面的术语。上面的术语仅用于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区分开。还将理解的是,以单数形式使用的表达包含复数的表达,除非单数形式的表达在上下文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含义。此外,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还将理解的是,这里使用的术语“包含”和/或“具有”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或组件。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当层、区域或元件被“连接”时,可以解释为所述层、区域或元件不仅被直接连接还通过置于其间的其他组成元件被连接。例如,当层、区域、元件等被描述为被连接或电连接时,所述层、区域、元件等不仅可以被直接连接或被直接电连接,还可以通过置于其间的另一层、区域、元件等被连接或被电连接。
申请文件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所列项的任意组合和所有组合。当诸如“……中的至少一种(个)(者)”的表述位于一列元件(元素)之后时,修饰整列元件(元素),而不是修饰该列中的个别元件(元素)。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本发明概念的实施方式的电子或电气装置和/或任何其它相关装置或部件(例如,包括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驱动器的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驱动器还包括驱动控制器、栅极驱动器、伽马基准电压发生器、数据驱动器和发射驱动器)可利用任何适当的硬件、固件(例如专用集成电路)、软件或软件、固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例如,这些装置的各种部件可形成在一个集成电路(IC)芯片上或形成在单独的IC芯片上。另外,这些装置的各种部件可实现在柔性印刷电路膜、带载封装(TCP)、印刷电路板(PCB)上或形成在一个衬底上。另外,这些装置的各种部件可为在一个或更多个计算装置中在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上运行从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及与其它系统部件交互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功能的进程或线程。计算机程序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该存储器可使用标准存储装置(例如,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实现在计算装置中。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其它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CD-ROM、闪存驱动器等)中。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各种计算装置的功能可组合或集成到单个计算装置中,或者特定计算装置的功能可分布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计算装置上,而不背离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精神和范围。
虽然在文中已经特别描述了显示模块和包括显示模块的显示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将理解的是,可除了如文中特别描述的那样以外地实施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成的显示模块和包括显示模块的显示装置。本申请还被限定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中。
如图1所示,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102、绑定区域104、位于显示区域102和绑定区域104之间的弯折区域106、以及位于显示区域102和弯折区域106之间的中间区域108。显示区域102用于显示图像。绑定区域104用于绑定芯片,以控制显示图像。弯折区域106实现显示区域102和绑定区域104之间的连接,以传递图像信号。如果显示区域102设有触控层,则还可以感知触摸操作。此时,弯折区域106将显示区域102产生的触摸信号传递到绑定区域104的芯片。
如图2所示,显示区域102、绑定区域104和弯折区域106共用同一个衬底11。衬底11上设有走线层12,走线层12自弯折区域106分别向显示区域102和绑定区域104延伸,以实现显示区域102和绑定区域104之间的信号传递。为了对走线层12进行保护,避免走线层12在弯折过程中断裂,相关技术中在衬底11上铺设保护层13,对走线层12位于弯折区域106内的部分进行覆盖保护。
然而,保护层13与其所覆盖的表面之间的粘附力有限,在弯折过程中容易出现膜层分离和断裂,特别是保护层13靠近显示区域102的部分容易出现膜层分离和断裂的问题。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此处走线层12中的走线集中,交叠分布的走线较多,应力匹配复杂。而且走线的错位分布使得走线层12的上表面凹凸不平,由不平整的表面引起应力的分布不均。另外,保护层13的厚度较大,膜层厚度的突变会加剧膜层应力的分布不均,应力集中处由于应力不匹配而出现膜层分离,甚至断裂。
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区域102设有触控层,触控层的底部设有触控有机膜层(TouchPa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TP-CVD),触控有机膜层上设有触控走线,触控走线在保护层13靠近显示区域102的部分与走线层12连接,此处集中的应力会造成触控有机膜层与走线层12分离,进而导致触控走线与走线层12断裂,在宏观上表现出黑斑等产品不良的现象。
基于以上原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衬底包括依次设置的显示区域、中间区域和弯折区域,走线层至少设置在中间区域和弯折区域,保护层覆盖走线层位于中间区域和弯折区域的部分,且保护层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具有厚度渐变的起始部,这样保护层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与保护层所覆盖的表面之间形成的膜层厚度变化较小,可以有效减少膜层厚度突变造成的应力分布不均,降低保护层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的膜层应力,避免出现膜层分离甚至断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可以应用于手机终端、仿生电子、电子皮肤、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物联网设备及人工智能设备等领域。例如,上述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掌上电脑、ipod、智能手表等数码设备。
为便于更佳地理解,在详细展开之前,对一些内容进行说明:
显示区域: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的区域。
绑定区域:与其他电子器件进行绑定和电气连接的区域,以驱动显示面板进行正常工作。
弯折区域:设置在显示区域和绑定区域之间,以将绑定区域弯折至与显示区域相背,使柔性显示面板满足边缘显示的需求且提高了屏占比。
中间区域,设置在弯折区域和显示区域之间,用于对显示区域进行封装等。
请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21、走线层22和保护层23。衬底21包括显示区域、弯折区域、位于显示区域和弯折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走线层22设于衬底21,走线层22在衬底21上的正投影位于中间区域和弯折区域。保护层23覆设于走线层22上,且保护层23在衬底21上的正投影落入中间区域和弯折区域的范围内。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保护层23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具有厚度渐变的起始部230。
上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走线层和保护层。衬底包括显示区域、弯折区域、位于显示区域和弯折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可以利用弯折区域将绑定区域弯折至与显示区域相背,提高屏占比。走线层至少设于衬底的中间区域和弯折区域,可以与设于绑定区域的芯片建立电连接,实现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保护层覆设于走线层上,且保护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中间区域和弯折区域的范围内,可以与衬底配合,将弯曲区域的走线层包裹在内部进行保护,避免走线层在弯折过程中断裂。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保护层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具有厚度渐变的起始部,这样保护层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与保护层所覆盖的表面之间形成的膜层厚度的变化较小,有利于应力均匀分布,降低膜层应力,避免膜层分离甚至断裂。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的保护层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在特定位置处的厚度是原来的30%~70%,有效降低了保护层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与保护层所覆盖的表面的高度差,同时增大了应力释放的空间,有利于应力均匀分布,防止膜层分离和断裂造成产品不良。
在实际应用中,弯折区域和中间区域可以位于柔性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处。
示例性地,保护层23包括与走线层22中各条走线一一对应的保护条,各个保护条覆盖对应的走线,保护层23与走线层22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有利于最大程度对走线层22进行保护。
示例性地,保护层23铺满整个弯折区域和中间区域,方便实现。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起始部230的厚度逐渐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起始部230具有相对衬底21向上倾斜设置的过渡面。
保护层23的厚度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从0逐渐增大至最大值,实现平缓过渡,有利于应力均匀分布,从而避免应力集中,降低保护层23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承受的应力,避免膜层脱离和断裂。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起始部230的最大厚度h为保护层23的最大厚度H的0.3倍~0.7倍。
起始部230的最大厚度h为保护层23的最大厚度H的0.3倍~0.7倍,保护层23的厚度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从0平缓过渡到保护层23的最大厚度H。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起始部23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20°,第一表面为起始部230背离走线层22的表面,第二表面为起始部230与走线层22接触的表面。
起始部230背离走线层22的表面和与走线层22接触的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20°,有利于保护层23的厚度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逐渐变大。
如图3所示,具体地,在垂直于衬底21的方向上,过渡面的截面轮廓线为直线或曲线。
过渡面在垂直于衬底21的方向上的截面轮廓线可以为直线,也可以为曲线,都能实现过渡面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向上倾斜,保护层23的厚度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从0平缓过渡到最大厚度H。
如图3所示,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垂直于衬底21的方向上,过渡面的截面轮廓线为直线,该直线与衬底21之间的夹角α小于或等于20°。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垂直于衬底21的方向上,过渡面的截面轮廓线为曲线,该曲线的切线与衬底21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20°。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起始部230在衬底21上的正投影的长度L大于或等于3微米。
起始部230在衬底21上的正投影在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上的长度L大于或等于3微米,有利于保护层23的厚度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从0平缓过渡到最大厚度H。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走线层22与保护层23接触的一侧表面被构造为粗糙面。
走线层22与保护层23接触的一侧表面被构造为粗糙面,有利于保护层23与走线层22紧密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衬底21和走线层22之间设有绝缘层24,绝缘层24内设有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间隔排列的金属走线25,使得绝缘层24的上表面凹凸不平,进而造成走线层22的上表面凹凸不平,即被构造为粗糙面。
示例性地,绝缘层24为无机层。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走线层22与保护层23接触的一侧表面具有多个凸起,起始部23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交界线位于至少一个凸起上,第一表面为起始部230背离走线层22的表面,第二表面为起始部230与走线层22接触的表面。
当走线层22与保护层23接触的一侧表面具有多个凸起时,如果起始部230背离走线层22的表面和与走线层22接触的表面的交界线位于至少一个凸起上,则保护层23必定高于走线层22,有利于保护层23完全包覆走线层22,避免由于保护层23的初始厚度较小而无法达到粗糙面的凸起处。
在其他实施例中,起始部23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交界线位于至少一个凹部内。
需要说明的是,走线层22在显示区域和起始部230之间会弯曲设置,因此图3中的走线层22出现了中断,但其实走线层22是从显示区域一直延伸至起始部230。
显示区域上设有显示模组,中间区域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设有堤坝,封装层覆盖显示模组和堤坝。保护层23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与堤坝之间的距离为100微米~200微米。示例性地,保护层23与显示模组中的平坦化层同层设置。
显示模组上还设有触控层和钝化层26,触控层设置在显示模组上,钝化层26设置在触控层和显示模组之间,且钝化层26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延伸至保护层23上。触控层在显示区域和起始部230之间穿过钝化层26与走线层22连接。
如图4所示,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进一步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2,提供一衬底。
其中,衬底包括显示区域、弯折区域、位于显示区域和弯折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衬底上设有走线层,走线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分布于中间区域和弯折区域。
步骤S404,形成保护层。
其中,保护层覆设于走线层上,且保护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中间区域和弯折区域的范围内。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保护层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具有厚度渐变的起始部。
上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先提供设有走线层的衬底,衬底包括显示区域、弯折区域、位于显示区域和弯折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走线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分布于中间区域和弯折区域,再在衬底上形成保护层,保护层覆盖走线层位于中间区域和弯折区域的部分,且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保护层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具有厚度渐变的起始部,这样保护层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与保护层所覆盖的表面之间形成的膜层厚度的变化较小,有利于应力均匀分布,降低膜层应力,避免膜层分离甚至断裂。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步骤S404包括:在衬底上铺设保护层,保护层覆设于走线层上;利用掩膜板在保护层上形成特定形状的光刻胶,光刻胶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中间区域和弯折区域的范围内,沿显示区域指向弯折区域的方向,光刻胶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具有厚度渐变的起始部;将光刻胶的特定形状转移到保护层上;去除光刻胶。
先在衬底上铺设保护层,再利用掩膜板在保护层上形成特定形状的光刻胶,最后将光刻胶的特定形状转移到保护层上,即可在保护层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形成厚度渐变的起始部。
如图5所示,示例性地,掩膜板包括完全透光的第一区域A、半透光的第二区域B和不透光的第三区域C,第一区域A与显示区域相对设置,第二区域B与起始部所在区域相对设置,第三区域C与弯折区域、以及中间区域除起始部所在区域之外的其它区域相对设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区域A的厚度为0,第二区域B的厚度小于第三区域C的厚度,如第二区域B的厚度为第三区域C的厚度的一半。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区域A的遮挡面积为0,第二区域B的遮挡面积小于第三区域C的遮挡面积,如第二区域B的遮挡面积为第三区域C的遮挡面积的一半。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区域A采用材料的透光率大于第二区域B采用材料的透光率,第二区域B采用材料的透光率大于第三区域C采用材料的透光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未示),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面板。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可以为OLED显示装置、QLED显示装置、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包括显示区域、弯折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和所述弯折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
走线层,设于所述衬底,所述走线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位于所述中间区域和所述弯折区域;
保护层,覆设于所述走线层上,且所述保护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中间区域和所述弯折区域的范围内;
沿所述显示区域指向所述弯折区域的方向,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显示区域的部分具有厚度渐变的起始部;其中,在所述起始部靠近所述显示区域的一端,所述起始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交,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起始部背离所述走线层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起始部与所述走线层接触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区域指向所述弯折区域的方向,所述起始部的厚度逐渐变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始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始部的最大厚度为所述保护层的最大厚度的0.3倍~0.7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区域指向所述弯折区域的方向,所述起始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长度大于或等于3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层与所述保护层接触的一侧表面具有多个凸起;
所述起始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交界线位于至少一个所述凸起上。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
8.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衬底,所述衬底包括显示区域、弯折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和所述弯折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所述衬底上设有走线层,所述走线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分布于所述中间区域和所述弯折区域;
形成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设于所述走线层上,且所述保护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中间区域和所述弯折区域的范围内,沿所述显示区域指向所述弯折区域的方向,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显示区域的部分具有厚度渐变的起始部;其中,在所述起始部靠近所述显示区域的一端,所述起始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交,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起始部背离所述走线层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起始部与所述走线层接触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设于所述走线层上,且所述保护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中间区域和所述弯折区域的范围内,沿所述显示区域指向所述弯折区域的方向,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显示区域的部分具有厚度渐变的起始部,包括:
在所述衬底上铺设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设于所述走线层上;
利用掩膜板在所述保护层上形成特定形状的光刻胶,所述光刻胶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中间区域和所述弯折区域的范围内,沿所述显示区域指向所述弯折区域的方向,所述光刻胶靠近所述显示区域的部分具有厚度渐变的起始部;
将所述光刻胶的特定形状转移到所述保护层上;
去除所述光刻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掩膜板包括完全透光的第一区域、半透光的第二区域和不透光的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显示区域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起始部所在区域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弯折区域、以及所述中间区域除所述起始部所在区域之外的其它区域相对设置。
CN202111523561.6A 2021-12-14 2021-12-14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2672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3561.6A CN114267250B (zh) 2021-12-14 2021-12-14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3561.6A CN114267250B (zh) 2021-12-14 2021-12-14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7250A CN114267250A (zh) 2022-04-01
CN114267250B true CN114267250B (zh) 2023-11-17

Family

ID=80826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23561.6A Active CN114267250B (zh) 2021-12-14 2021-12-14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67250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7423A (zh) * 2018-06-13 2018-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电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CN208208203U (zh) * 2018-06-06 2018-12-07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44578A (zh) * 2019-08-14 2019-1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517590A (zh) * 2019-08-30 2019-11-2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CN211403923U (zh) * 2020-03-17 2020-09-01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933611A (zh) * 2020-07-31 2020-11-1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232827A1 (zh) * 2019-05-20 2020-11-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21036164A1 (zh) * 2019-08-23 2021-03-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2750883A (zh) * 2020-12-30 2021-05-0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3270560A (zh) * 2021-05-19 2021-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14175570U (zh) * 2020-12-03 2021-09-1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以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4665A (zh) * 2019-08-15 2019-1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基板、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208203U (zh) * 2018-06-06 2018-12-07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807423A (zh) * 2018-06-13 2018-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电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WO2020232827A1 (zh) * 2019-05-20 2020-11-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444578A (zh) * 2019-08-14 2019-1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21036164A1 (zh) * 2019-08-23 2021-03-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517590A (zh) * 2019-08-30 2019-11-2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CN211403923U (zh) * 2020-03-17 2020-09-01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933611A (zh) * 2020-07-31 2020-11-1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4175570U (zh) * 2020-12-03 2021-09-1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以及显示装置
CN112750883A (zh) * 2020-12-30 2021-05-0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3270560A (zh) * 2021-05-19 2021-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7250A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94036B (zh) 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945989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7663726B2 (en) Liquid cryst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7390938B (zh) 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US20210104594A1 (en) Display panel,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90034012A1 (en) Touch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evice
US9383875B2 (en) Touch panel
EP3285153B1 (e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CN105159515A (zh)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1354774A (zh) 显示基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8288437B (zh)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显示屏
CN108803166B (zh) 一种基板组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38604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11430421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64567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10928079B (zh) 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087106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electronics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EP401248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14267250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1610879B (zh) 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触控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890129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5019677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CN109709731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JP2008277647A (ja) 実装構造体及び電子機器
US11690275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