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5241A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5241A
CN114265241A CN202111646769.7A CN202111646769A CN114265241A CN 114265241 A CN114265241 A CN 114265241A CN 202111646769 A CN202111646769 A CN 202111646769A CN 114265241 A CN114265241 A CN 1142652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module
back plate
light
light sourc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67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65241B (zh
Inventor
张攀
朱海丽
邹艳
张中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676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652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65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52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652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52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胶框,位于背板的第一表面的边缘,且环绕背板设置,胶框与背板形成一容置空间;光学膜片,位于容置空间中;延伸部,位于背板远离容置空间的至少一侧,与延伸部相邻的胶框为透明胶框;延伸部包括展平状态和弯折状态,在展平状态下,延伸部与背板平齐;在弯折状态下,延伸部所在平面与背板所在平面相交,且至少部分延伸部位于背板朝向胶框的一侧。在展平状态下,背光模组可用作照明,增大光线扩散范围;在弯折状态下,延伸部具有一定的防漏光作用,背光模组的光线仅用于显示。因此,使得背光模组和包含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广,使用更为灵活。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从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时代到液晶时代,再到现在到来的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时代,显示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得日新月异。显示产业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传统的手机、平板、电视和PC,再到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和VR等电子设备都离不开显示技术。
受液晶显示器的市场拉动,背光源产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液晶显示是被动发光的,显示屏本身不发光,而是由其下方的背光模组照亮的。现有的液晶显示屏,特别是较大屏幕的液晶显示屏仅用于发挥显示的功能,应用范围有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既可用于显示,又能用作照明,应用范围更广,使用更为灵活。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
胶框,位于所述背板的第一表面的边缘,且环绕所述背板设置,所述胶框与所述背板形成一容置空间;
光学膜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延伸部,位于所述背板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至少一侧,与所述延伸部相邻的胶框为透明胶框;所述延伸部包括展平状态和弯折状态,在所述展平状态下,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背板平齐;在弯折状态下,所述延伸部所在平面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相交,且至少部分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背板朝向所述胶框的一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本申请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状态和照明状态,在所述显示状态,所述延伸部处于弯折状态;在所述照明状态,所述延伸部处于展平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胶框与背板形成一容置空间,光学膜片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除此之外,本申请还在背板远离容置空间的至少一侧引入了延伸部,与延伸部相邻的胶框为透明胶框,光线可透过该透明胶框。上述延伸部可相对于背板弯折或者展平,在弯折状态,延伸部弯折至背板朝向光学膜片的一侧,具有一定的防漏光功能,能够避免背光模组的光线从容置空间的侧面漏出,此时背光模组的光源用作显示用光源,包含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可发挥显示的功能。在展平状态下,延伸部与背板平齐,由于与延伸部相邻的胶框为透明胶框,当延伸部展平时,背光模组的光线将能够从容置空间的侧面射出,从而增大了光线的扩散范围,此时背光模组的光线可用作照明,包含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可作为照明灯。如此,使得背光模组和包含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广,使用更为灵活。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延伸部在展平状态下背光模组的一种俯视图;
图2所示为与图1中背光模组对应的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延伸部在弯折状态下背光模组的一种俯视图;
图4所示为图3中背光模组对应的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延伸部在展平状态下背光模组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6所示为将图5中的延伸部弯折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延伸部在展平状态下背光模组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8所示为将图5中的延伸部弯折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背板和延伸部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背板和延伸部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11所示为延伸部与胶框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12所示为在背光模组的延伸部上引入可移动的第一光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所示为在背光模组的延伸部上引入可移动的第一光源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所示为延伸部在展平状态下背光模组对应的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5所示为延伸部在弯折状态下背光模组对应的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俯视图;
图17所示为图16中显示装置的一种膜层结构图;
图1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19所示为图18中显示装置的一种膜层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所示为延伸部在展平状态下背光模组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与图1中背光模组对应的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延伸部在弯折状态下背光模组的一种俯视图,图4所示为图3中背光模组对应的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00,包括:
背板10;
胶框20,位于背板10的第一表面的边缘,且环绕背板10设置,胶框20与背板10形成一容置空间K;
光学膜片30,位于容置空间K中;
延伸部40,位于背板10远离容置空间K的至少一侧,与延伸部40相邻的胶框20为透明胶框;延伸部40包括展平状态和弯折状态,在展平状态下,延伸部40与背板10平齐;在弯折状态下,延伸部40所在平面与背板10所在平面相交,且至少部分延伸部40位于背板10朝向胶框20的一侧。
可选地,构成背光模组100的背板10的结构例如可以为铁框等具备一定支撑功能的材料。胶框20位于背板10的第一表面且环绕背板10设置,使得胶框20与背板10形成一容置空间K。沿垂直于背板10的方向,胶框20包括第一端部D1和第二端部D2,其第一端部D1与背板10的第一边缘B1固定,当将背光模组应用于显示装置中时,胶框20的第二端部D2用于与显示面板固定。在上述容置空间K中设置有光学膜片30,可选地,光学膜片30包括扩散片、增光片等等,用于对射向显示面板的光线进行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4仅对背光模组的部分膜层结构进行了示意,并不代表背光模组的实际结构,也不代表所示出的各个膜层的实际尺寸。
可以理解的是,图2和图4中并未示出背光模组所包含的光源结构,事实上,背光模组是包含光源结构的,其背光源可以为侧入式背光源,亦可为直下式背光源,对于背光源的具体结构将在后续的实施例中进行详细的说明。
继续参考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中,在背板10远离容置空间K的至少一侧引入了延伸部40,与延伸部40相邻的胶框20为透明胶框,光线可透过该透明胶框。图1和图3仅以矩形结构的背板10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形状进行示意,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背板10还可体现为其他可行的结构,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当背板10为矩形时,图1和图3仅示出了在矩形背板10的两个侧面引入延伸部40的方案,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根据需要仅在矩形背板10的一侧、三侧或者四侧引入延伸部40,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上述延伸部40可相对于背板10弯折或者展平,在弯折状态,延伸部40弯折至背板10朝向光学膜片30的一侧,例如图4所示,延伸部40垂直于背板10,并位于胶框20远离容置空间K的一侧,此时的延伸部40具有一定的防漏光功能(可选地,延伸部包括遮光材料),能够避免背光模组的光线从容置空间K的侧面漏出,此时背光模组的光源用作显示用光源,包含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可发挥显示的功能。在展平状态下,延伸部40与背板10平齐,例如请参考图2,由于与延伸部40相邻的胶框20为透明胶框,当延伸部40展平时,背光模组的光线将能够从容置空间K的侧面射出,从而增大了光线的扩散范围,此时背光模组的光线可用作照明,包含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可作为照明灯。如此,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光线既可用作显示,也可用作照明,使得背光模组和包含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广,使用更为灵活,满足了用户对显示产品的多样化使用的需求。
图5所示为延伸部40在展平状态下背光模组的另一种俯视图,图6所示为将图5中的延伸部40弯折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5和图6,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延伸部40朝向胶框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源50。
本实施例中在延伸部40朝向胶框的一侧表面(假设为延伸部40的第一表面M1)设置第一光源50,在展平状态下,当背光模组100用作照明用时,能够控制位于延伸部40第一表面M1的第一光源50发光,从而增大了从背光模组100所射出的光线的量,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用于照明的光线的扩散范围,提高照明亮度。可选地,当延伸部40弯折时,第一光源50的光线能够通过透明的胶框20射向容置空间K中,用作显示用的光线,此种方案尤其适用于背光模组中未另外设置背光源或者背光模组的背光源为侧入式背光源的情形,对于将第一光源50的光线用作显示用光线的方案将在后续实施例中进行详细说明。
图7所示为延伸部40在展平状态下背光模组的另一种俯视图,该实施例示出了当背板10为矩形结构时,在矩形背板10的四侧均设置延伸部40的方案。
请参考图7,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背板10远离容置空间的各个侧面均设置有延伸部40。如此,当将各延伸部40均展开时,背光模组的光线将能够从各个延伸部40所在的侧面进行扩散,有效增大了光线扩散范围,增大了当将背光模组作为照明用时照明范围。可选地,可在每个延伸部40朝向胶框20的一侧均设置第一光源50,当用作照明时,可根据照明需求将多个位于延伸部40第一表面M1的第一光源50均点亮,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增大照明亮度和照明范围;当延伸部40弯折时,位于延伸部40第一表面M1的第一光源50还可当作显示用光源,同样可根据需求点亮多个位于延伸部40第一表面M1的第一光源50,以提高作为显示用光源的量。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7,当背光模组中包括至少两个延伸部40时,可单独控制各延伸部40的展平状态和弯折状态。
具体而言,当将背光模组的延伸部40展开时,背光模组的光线可用作照明。当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延伸部40时,处于展平状态的延伸部40的数量越多,能够从容置空间K的侧面射出的光线将越多,照明的范围将越大。当本申请设置各延伸部40的展平状态和弯折状态单独可控时,可根据照明需求来控制需要处于展平状态的延伸部40的数量,例如,当对照明亮度或范围需求较小时,可控制展平的延伸部40的数量较少;当对照明亮度或范围的需求较大时,可控制展平的延伸部40的数量较多,例如可将位于背光模组周围的各延伸部40均展平。因此,各个延伸部40的展平状态和弯折状态单独可控的方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背光模组的应用灵活性。
继续参考图5,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光源50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51,第一发光元件51的排列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方向为与延伸部40相邻的胶框20在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上的延伸方向。
具体而言,当在延伸部40的第一表面M1设置第一光源50时,第一光源50可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51,可选地,位于同一延伸部40第一表面M1的发光元件沿着延伸部40的延伸方向排列。如此,在延伸部40处于展平状态时,在延伸部40第一表面M1排列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51所发出的光线将可用作显示用光线,多个第一发光元件51共同发光有利于提高照明亮度。在延伸部40处于弯折状态时,可将第一光源50作为显示光源,将同一延伸部40第一表面M1的第一发光元件51沿着对应延伸部40的延伸方向排列的方式,能够使得同一延伸部40第一表面M1的第一发光元件51均朝向容置空间K,向容置空间K中均匀地提供光线,当将背光模组应用至显示装置中时,第一发光元件51的排列方式有利于提升提供至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均匀性,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300的发光亮度均一性。
需要说明的是,图5示出了在同一延伸部40第一表面M1排列多个第一发光元件51的方案,并仅以第一发光元件51在延伸部40第一表面M1的投影为圆形为例进行说明,可选地,第一发光元件51在延伸部40第一表面M1的正投影的形状还可体现为其他,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现定。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直接在延伸部40的第一表面M1设置一个长条形的灯条,例如请参考图7,同样可用作照明或者显示。
可以理解的是,当延伸部的第一表面M1设置有第一光源时,在延伸部的第一表面M1对应设置有与第一光源对应的电路板,以控制第一光源发光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当第一光源50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51时,第一发光元件51包括Mini LED或Micro LED。
Mini LED又名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意指晶粒尺寸约在100微米至1000微米之间的LED。采用Mini LED制作的背光模组,良率高,具有异形切割特性,搭配软性基板亦可形成高曲面的背光形式,拥有更好的演色性。Micro LED是晶粒尺寸约在1-10微米之间的LED,能够实现0.05毫米或更小尺寸像素颗粒的显示屏,Micro LED的耗电量很低,并具有较佳的材料稳定性而且无影像残留。
继续参考图6,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在弯折状态,沿延伸部40朝向容置空间K的方向,第一光源50与容置空间K交叠。也就是说,沿延伸部40朝向容置空间K的方向,或者沿容置空间K朝向延伸部40的方向,容置空间K向延伸部40的第一表面M1的正投影与第一光源50向第一表面M1的正投影交叠。
具体而言,当在延伸部40上设置第一光源50时,假设在延伸部4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光源50与延伸部40平行的出光面为第一出光面,当延伸部40处于弯折状态时,位于延伸部40上的第一光源50的第一出光面将朝向容置空间K,即沿延伸部40朝向容置空间K的方向,第一光源50与容置空间K交叠且第一光源50能够朝向容置空间K发光。由于与延伸部40相邻的胶框20为透明胶框,在延伸部40处于弯折状态下,控制第一光源50发光时,第一光源50发出的光线将能够透过透明胶框传递至容置空间K中,作为显示用光源,从而有效提升了延伸部40上的第一光源50在延伸部40的弯折状态和展平状态下光线的有效利用率。
继续参考图6,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光源50复用作背光模组的背光源80。当延伸部40处于弯折状态,延伸部40上的第一光源50的光线能够透过胶框20传输至容置空间K中时,该第一光源50可复用作背光模组的背光源,即,不再为背光模组中单独设置背光源,将延伸部40上的第一光源50复用作背光源即可。如此,在延伸部40的展平状态下,第一光源50用作照明光源;在延伸部40的弯折状态下,第一光源50用作显示光源。复用第一光源50作为背光源的方式,有利于简化背光模组的结构。而且复用第一光源50作为背光源时,由于第一光源50的光线是从容置空间K的侧面射入容置空间K的,因此体现为侧入式光源。可选地,当背光模组的光源为侧入式光源时,在容置空间K中还设置有导光板,导光板包括多个导光点,光线在射入导光板后,当达到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向各个角度扩散,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从而使得从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更为均匀。
图8所示为将图5中的延伸部40弯折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延伸部40朝向第一光源50的表面设置有反射膜60。
可选地,反射膜60可以是贴付在延伸部40朝向第一光源50的表面的并且包含反射材料的膜层,或者是通过喷涂等方式在延伸部40朝向第一光源50的表面形成的反射膜层,反射膜60包含反光材料,例如Al等等。本发明实施例在延伸部40朝向第一光源50的表面设置反射膜60,在延伸部40处于展开状态时,反射膜60能够对第一光源50发出的光线起到反射作用,将光线反射至背板10朝向第一光源50的一侧,以提升第一光源50作为照明用光源时的有效利用率。在延伸部40处于弯折状态时,当延伸部40上的第一光源50的光线需要射向容置空间K中时,上述反射膜60能够将第一光源50射向延伸部40的光线进一步反射至容置空间K中,从而增大了射入容置空间K中的光线的量,即有利于提升用作显示的光线的量,同样有利于提升第一光源50的光线的有效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对背板10和延伸部40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了示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延伸部40需要相对于背板10弯折,可选地,请参考图9,延伸部40包括柔性部41和刚性部42,其中,柔性部41位于刚性部42和背板10之间,其中,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背板10和延伸部40的一种连接示意图,当在延伸部40中引入柔性部41时,柔性部41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弯折,从而带动刚性部42相对于背板10移动,使得延伸部顺利在展平状态和弯折状态之间切换。可以理解的是,当延伸部40上设置有第一光源时,第一光源是固定于刚性部42上的。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背板10和延伸部40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可选地,在背板10和延伸部40之间引入齿轮式、齿条式或者连杆式的翻转结构70,背板10和延伸部分别与翻转结构70连接,翻转结构能够带动延伸部40相对于背板移动,即使得延伸部40能够相对于背板10弯折或者展平,如此同样能够实现延伸部40在弯折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的切换。
图11所示为延伸部与胶框的一种连接示意图,可选地,还可在延伸部40上引入第一磁性部件S1,在背光模组的侧面(例如胶框20的侧面)引入第二磁性部件S2,例如请参考图11,图11所示为发明实施例中背板第一磁性部件S1和第二磁性部件S2之间的磁性相反,当延伸部40处于弯折状态时,第一磁性部件S1和第二磁性部件S2相互吸引,从而有利于提升延伸部40在弯折状态下的固定可靠性。
当然,上述实施例仅对背板和延伸部的连接关系进行了示意,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背板和延伸部还可采用其他可行的连接关系,只要能够实现延伸部的弯折或者展平即可。
图12所示为在背光模组的延伸部40上引入可移动的第一光源5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3所示为在背光模组的延伸部40上引入可移动的第一光源5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2示出的延伸部40处于展平状态,图13示出的延伸部40处于弯折状态。
请参考图12和图13,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光源50与延伸部40滑动连接,第一光源50可沿第二方向D2向靠近胶框20的位置移动,或者,第一光源50可沿第三方向D3向远离胶框20的位置移动,其中,第二方向D2为延伸部40指向背板10的方向,第三方向D3为背板10指向延伸部40的方向。
具体而言,当在延伸部40上引入第一光源50时,本实施例将第一光源50设置为可相对于延伸部40向朝向胶框20或者远离胶框20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第一光源50在延伸部40上的位置。例如,当延伸部40处于展平状态时,可将第一光源50设置于延伸部40上靠近胶框20的位置,使得第一光源50与胶框20相邻设置,当背光模组的背光源发出的光线与延伸部40上的第一光源50发出的光线均用作照明时,从背光模组的容置空间K射出的光线和从第一光源50射出的光线能够较好地衔接,避免背光模组作为照明装置时出现明显的亮暗不均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为实现第一光源与延伸部的相对移动,可在延伸部上设置滑轨,将第一光源朝向延伸部的表面与滑轨滑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光源可在延伸部上平移。
图14所示为延伸部40在展平状态下背光模组对应的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图15所示为延伸部40在弯折状态下背光模组对应的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图14和图15所示实施例示出了在背光模组中引入直下式背光源80的方案。
请参考图14和图15,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在弯折状态,第一光源50位于延伸部40远离胶框20的一端,且沿延伸部40指向容置空间K的方向,第一光源50与容置空间K不交叠。
当背光模组中设置有背光源80,且背光源80为直下式背光源时,直下式背光源位于背板10朝向光学膜片30的一侧,直下式光源发出的光线直接射向光学膜片30。此时,若位于胶框20侧面的第一光源50发出的光线也射向容置空间K中时,会导致射向光学膜片30的光线出现亮暗不均的现象,当背光模组用作显示用时,会导致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不均匀。因此,在延伸部40处于弯折状态,背光模组中的光源用作显示用光源时,可将延伸部40上的第一光源50移动至延伸部40远离胶框20的一端,使得沿延伸部40指向胶框20的方向,第一光源50与容置空间K不交叠,此时可控制第一光源50不发光,避免对显示效果造成影响,同时将延伸部40折叠后还可以减小背光模组的整体体积。
可选地,当将背光源80应用于显示装置中时,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位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显示面板所在位置为图14和图15中虚框W所框出的位置。当背光模组中的延伸部40处于弯折状态,延伸部40上的第一光源50位于延伸部40远离胶框20的端部时,第一光源50将位于显示面板远离背光模组的一侧,如此有利于减小弯折状态下延伸部40与胶框20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缩小背光模组在弯折状态下的整体尺寸。
继续参考图7、图14和图15,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背光源80,背光源80位于容置空间K中,且位于背板10的第一表面;背光源80包括阵列排布于第一表面的多个第二发光元件82。
具体而言,当背光源80中的第二发光元件82阵列排布在背板10朝向容置空间K的第一表面时,背光源80体现为直下式背光源80结构,背光模组中采用直下式背光源80时,背光源80射出的光线正对背光模组的出光面,无需在背光模组中引入导光板即可保证背光源80所发出的光线的均匀性。
当背光模组中设置有直下式背光源80,并在延伸部40上设置有第一光源50时,当延伸部40处于展平状态,可控制延伸部40上的第一光源50和背光模组中的背光源80同时发光,从而能够为照明提供较多的光线。当延伸部40处于弯折状态时,可控制延伸部40上的第一光源50不发光,仅控制背光模组中的背光源80发光,背光源80发出的光线作为显示用光线,而且第一光源50不发光还不会对背光模组所发出的光线的均匀性造成影响。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可单独控制背光源80和第一光源50的发光状态。可选地,可通过分别向背光源80和第一光源50输入不同的控制信号的方式来对背光源80和第一光源50的发光状态进行控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及的发光状态指的是,背光源80或第一光源50中的发光元件是否发光。
请继续参考图14和图15,当在延伸部40上设置第一光源50时,背光模组中可另外引入背光源80,例如可引入直下式背光源(例如请参考图15),也可引入侧入式背光源(例如请参考图8)。当背光模组中的背光源80和第一光源50的发光状态可单独控制时,可提升背光模组的应用灵活性。当背光模组中的背光源80为直下式背光源时,在延伸部40处于弯折状态时,可仅控制背光源80发光,而控制第一光源50不发光,避免第一光源50的光线对背光模组所提供的光线均匀性造成影响;当延伸部40处于展平状态时,可控制背光模组中的背光源80和第一光源50均发光,均用作照明用光线,从而有利于提高照明亮度。
当背光模组中的背光源80为侧入式背光源时,请参考图8,在延伸部40处于弯折状态时,可控制第一光源50和背光源80同时发光,第一光源50发出的光线将能够通过胶框20射入容置空间K中,从而将第一光源50和背光源80所发出的光线均用作显示,从而有利于提高背光模组所提供的显示光线的量。在延伸部40处于展平状态时,可控制第一光源50和背光源80同时发光,使第一光源50和背光源80发出的光线均用作照明,以提高照明亮度
继续参考图14和图15,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当采用第二发光元件82构成背光模组的直下式背光源80时,第二发光元件82包括Mini LED或Micro LED。可选地,第二发光元件82均匀排列于背板10朝向光学膜的表面,以使得经由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射出的光线更为均匀。当采用Mini LED作为背光模组的背光源80时,良率高,具有异形切割特性,搭配软性基板亦可形成高曲面的背光形式,拥有更好的演色性。当采用Micro LED作为背光模组的背光源80时,有利于减小背光模组整体的耗电量,而且Micro LED有较佳的材料稳定性而且无影像残留。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300,图1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300的一种俯视图,图17所示为图16中显示装置300的一种膜层结构图,图1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300的另一种俯视图,图19所示为图18中显示装置300的一种膜层结构图,请参考图16至图19,显示装置300包括显示面板和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100,显示面板200位于背光模组100的出光面;显示装置300包括显示状态和照明状态,在显示状态,延伸部40处于弯折状态;在照明状态,延伸部40处于展平状态。
图16和图17所示实施例示出了显示装置300在显示状态的结构,在显示状态下,背光模组100中的延伸部40处于弯折状态,显示装置300用于发挥显示功能。背光模组100的光源提供的光线提供至显示面板200。需要说明的是,图17所示实施例仅以背光模组100采用直下式背光源为例进行说明,对于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源的结构可参考图8所示实施例。请结合图8,当背光模组100包括独立的背光源80,背光模组100的延伸部40上也包括第一光源50,且背光模组100的背光源80为侧入式光源时,延伸部40上的第一光源50可用于将光线射向背光模组100的容置空间K中,对背光模组100所发出的显示用光线进行补光,以提高显示亮度。请结合图17,若背光模组100的背光源80为直下式背光源时,在延伸部40处于弯折状态下,控制延伸部40上的第一光源50不发光,避免延伸部40上的第一光源50发出的光线对背光模组100所发出的光线的均匀性造成影响。当然,背光模组100中也可不单独设置光源,当延伸部40处于弯折状态下,延伸部40上的第一光源50发出的光线即可作为背光模组100的显示用光线,从而有利于简化背光模组100的结构。
图18和图19所示实施例示出了显示装置300在照明状态的结构,在照明状态下,延伸部40展平,延伸部40上的第一光源50发光,作为照明用光源,此时的显示装置300体现为照明装置。当背光模组100单独设置有背光源80时,在照明状态下,背光源80可以与第一光源50同时发光,从而提高照明亮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为扭曲向列型显示面板。
当显示面板为扭曲向列型显示面板时,对应的显示面板体现为全透明显示面板,在不加电时呈透明态。在照明状态下,无需向显示面板供电,背光模组的光线可透过透明的显示面板,此时的显示装置300体现为照明装置,由于在照明阶段无需向显示面板通电,因而有利于减小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详细实施例可参考上述事实上中背光模组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胶框与背板形成一容置空间,光学膜片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除此之外,本申请还在背板远离容置空间的至少一侧引入了延伸部,与延伸部相邻的胶框为透明胶框,光线可透过该透明胶框。上述延伸部可相对于背板弯折或者展平,在弯折状态,延伸部弯折至背板朝向光学膜片的一侧,具有一定的防漏光功能,能够避免背光模组的光线从容置空间的侧面漏出,此时背光模组的光源用作显示用光源,包含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可发挥显示的功能。在展平状态下,延伸部与背板平齐,由于与延伸部相邻的胶框为透明胶框,当延伸部展平时,背光模组的光线将能够从容置空间的侧面射出,从而增大了光线的扩散范围,此时背光模组的光线可用作照明,包含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可作为照明灯。如此,使得背光模组和包含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广,使用更为灵活。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6)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
胶框,位于所述背板的第一表面的边缘,且环绕所述背板设置,所述胶框与所述背板形成一容置空间;
光学膜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延伸部,位于所述背板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至少一侧,与所述延伸部相邻的胶框为透明胶框;所述延伸部包括展平状态和弯折状态,在所述展平状态下,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背板平齐;在弯折状态下,所述延伸部所在平面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相交,且至少部分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背板朝向所述胶框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胶框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各个侧面均设置有所述延伸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可单独控制各所述延伸部的所述展平状态和所述弯折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排列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延伸部相邻的所述胶框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上的延伸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包括MiniLED或Micro LED。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折状态,沿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方向,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容置空间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复用作所述背光模组的背光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第一光源的表面设置有反射膜。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延伸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光源可沿第二方向向靠近所述胶框的位置移动,或者,所述第一光源可沿第三方向向远离所述胶框的位置移动,其中,第二方向为所述延伸部指向所述背板的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背板指向所述延伸部的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折状态,所述第一光源位于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胶框的一端,且沿所述延伸部指向所述容置空间的方向,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容置空间不交叠。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光源,所述背光源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且位于所述背板的第一表面;
所述背光源包括阵列排布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多个第二发光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可单独控制所述背光源和所述第一光源的发光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包括MiniLED或Micro LED。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状态和照明状态,在所述显示状态,所述延伸部处于弯折状态;在所述照明状态,所述延伸部处于展平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扭曲向列型显示面板。
CN202111646769.7A 2021-12-30 2021-12-30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2652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6769.7A CN114265241B (zh) 2021-12-30 2021-12-30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6769.7A CN114265241B (zh) 2021-12-30 2021-12-30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5241A true CN114265241A (zh) 2022-04-01
CN114265241B CN114265241B (zh) 2023-04-28

Family

ID=80831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6769.7A Active CN114265241B (zh) 2021-12-30 2021-12-30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6524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52597A (ja) * 2002-10-30 2004-05-27 Kawaguchiko Seimitsu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N202769437U (zh) * 2012-08-06 2013-03-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4554551U (zh) * 2015-04-27 2015-08-12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器
CN104864369A (zh) * 2014-02-21 2015-08-26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及光源模块
CN207908838U (zh) * 2017-12-28 2018-09-25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10223464A1 (en) * 2017-07-27 2021-07-2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147688A1 (zh) * 2020-01-20 2021-07-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52597A (ja) * 2002-10-30 2004-05-27 Kawaguchiko Seimitsu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N202769437U (zh) * 2012-08-06 2013-03-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864369A (zh) * 2014-02-21 2015-08-26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及光源模块
CN204554551U (zh) * 2015-04-27 2015-08-12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器
US20210223464A1 (en) * 2017-07-27 2021-07-2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07908838U (zh) * 2017-12-28 2018-09-25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1147688A1 (zh) * 2020-01-20 2021-07-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5241B (zh) 2023-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1513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134301B1 (ko) 엘이디 백라이트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KR10204676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8581942B2 (en) Backlight uni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of the same
KR101647490B1 (ko) 곡면형 액정표시장치
US7314302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removing dark areas and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20120169967A1 (en) Two-Way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70029915A1 (en) Light-generating unit,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US20150241617A1 (en) Light bar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same
KR20100078298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US8054402B2 (en) Optical member,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KR20180076693A (ko) 패널 모듈 및 이를 갖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90128693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30013041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90067364A (ko) 곡면형 액정표시장치
CN114265241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100072652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09362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08126071U (zh) 背光模块与显示设备
CN109507832B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20220075846A (ko) 표시 장치
KR20130001522A (ko) 커버버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92116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58845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00052166A (ko)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