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8286B - 医疗装置、体外单元、送电片材及医疗器具 - Google Patents

医疗装置、体外单元、送电片材及医疗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8286B
CN114258286B CN202080058960.7A CN202080058960A CN114258286B CN 114258286 B CN114258286 B CN 114258286B CN 202080058960 A CN202080058960 A CN 202080058960A CN 114258286 B CN114258286 B CN 1142582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power
light emitting
coil
sof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89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8286A (zh
Inventor
末松克辉
八木健
樋村敦司
奈良一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258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8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82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82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6Devices, other than using radiation, for detecting or locating foreign bodies ; determining position of probes within or on the body of the pati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208Subcutaneous access sites for injecting or removing flu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6Devices, other than using radiation, for detecting or locating foreign bodies ; determining position of probes within or on the body of the patient
    • A61B5/061Determining position of a probe within the body employing means separate from the probe, e.g. sensing internal probe position employing impedance electrod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247Semi-permanent or permanent transcutaneous or percutaneous access sites to the inside of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4Access sites having pierceable self-sealing me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244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 A61M5/14276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ant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72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implantation of stimulators
    • A61N1/37211Mean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stimulators
    • A61N1/37217Mean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stim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munication link, e.g. acoustic or tactile
    • A61N1/37223Circuits for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 A61N1/37229Shape or location of the implanted or external antenn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72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implantation of stimulators
    • A61N1/378Electrical supply
    • A61N1/3787Electrical supply from an external energy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02J50/40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the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the two or more receiving devices being integrated in the same unit, e.g. power mats with several coils or antennas with several sub-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2039/0205Access sites for injecting med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208Subcutaneous access sites for injecting or removing fluids
    • A61M2039/0238Subcutaneous access sites for injecting or removing fluids having means for locating the implanted device to insure proper injection, e.g. radio-emitter, protuberances, radio-opaque mark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05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ther kinds of therapy
    • A61M2205/051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ther kinds of therapy with radiation therapy
    • A61M2205/05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ther kinds of therapy with radiation therapy infrar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58Means for facilitating use, e.g. by people with impaired vision
    • A61M2205/581Means for facilitating use, e.g. by people with impaired vision by audible feedba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58Means for facilitating use, e.g. by people with impaired vision
    • A61M2205/583Means for facilitating use, e.g. by people with impaired vision by visual feedba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82Internal energy supply devices
    • A61M2205/8237Charging means
    • A61M2205/8243Charging means by in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10The network having a local or delimited stationary reach
    • H02J2310/20The network being internal to a load
    • H02J2310/23The load being a medical device, a medical implant, or a life supporting device

Abstract

提供能够容易地确认被埋置于体内而使用的医疗器具中的规定部位的医疗装置、体外单元、送电片材及医疗器具。所述医疗装置具备:送电部22,其具有以非接触方式传送电力的第2线圈222;受电部,其具有接收从送电部22传送来的电力的第1线圈15;和医疗器具10G,其具有受电部,该医疗器具10G被埋置于体内而使用,医疗器具10G具有:通知部,其由多个发光部60构成,在送电部22与受电部的相对位置关系伴随送电部22的移动而达到了规定状态的情况下,多个发光部60通过使用由受电部接收到的电力来发光从而通知已成为该规定状态这一情况;和软质部13,其供注射针穿插,多个发光部60以沿着软质部13的外缘的方式配置。

Description

医疗装置、体外单元、送电片材及医疗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埋置于被检体的体内而使用的医疗器具的位置的医疗装置、体外单元、送电片材及医疗器具。
背景技术
在医疗器具中,为了向体内投入药液,使用主体部被埋置于体内的体内埋置型的医疗装置。该医疗器具减轻为了投入药液而必须频繁注射的患者的负担。医疗器具在主体部具有供注射针穿插的软质部。该软质部例如由有机硅橡胶等形成。并且,医疗器具经由软质部向药液容器注入药液。药液经由导管向血管输送。
对于这样的医疗器具而言,由于主体部被埋置于体内,因此难以利用视觉辨认从身体的外部确定软质部的位置。
因此,应用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技术,可以考虑到将通过照射近红外激发光而发出近红外荧光的发光材料混合到树脂材料中来构成软质部的医疗器具。若为这样的医疗器具,则能够通过将近红外荧光转换为可见光,从而基于视觉辨认来确定软质部的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9589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将发光材料混合至树脂材料而构成软质部的情况下,存在下述可能性:发光材料会凝集,而由浓度淬灭引起发光材料所发出的近红外荧光量降低,结果变得难以确定软质部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针对具有软质部的医疗器具进行了说明,在不具有软质部的体内埋置型的医疗装置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确认被埋置于体内而使用的医疗器具中的规定部位的医疗装置、体外单元、送电片材及医疗器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达到目的,本发明中涉及的医疗装置具备:送电部,其具有以非接触传送电力的第2线圈;受电部,其具有接收从前述送电部传送来的前述电力的第1线圈;和医疗器具,其具有前述受电部,该医疗器具被埋置于体内而使用,前述医疗器具具有:通知部,其由多个发光部构成,在前述送电部与前述受电部的相对位置关系伴随前述送电部的移动而达到了规定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多个发光部通过使用由前述受电部接收到的电力来发光从而通知已成为该规定状态这一情况;和软质部,其供注射针穿插,前述多个发光部以沿着前述软质部的外缘的方式配置。
另外,对于本发明涉及的医疗装置而言,在上述发明中,前述受电部有多个,前述多个发光部使用由分别与前述所述多个发光部连接的前述受电部接收到的电力来发光。
另外,对于本发明涉及的医疗装置而言,在上述发明中,前述多个发光部共用前述受电部,并使用由前述受电部接收到的电力来发光。
另外,对于本发明涉及的医疗装置而言,在上述发明中,前述通知部以下述方式构成:在具有比前述软质部的内径小的第1半径的圆内最亮位置处的第1光强度、与在具有比前述第1半径大的第2半径的圆外最亮位置处的第2光强度不同。
另外,对于本发明涉及的医疗装置而言,在上述发明中,前述送电部具有呈板状的片部,前述片部设有用于传送前述电力的第2线圈,在前述第2线圈内具有可注入注射针的孔,前述孔的直径F是由F<(A-2D)定义的大小。
A:前述软质部的直径
D:前述发光部可发光的前述软质部的中心与前述第2线圈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另外,对于本发明涉及的体外单元而言,其用于检测医疗器具的规定部位,前述医疗器具被埋置于体内而使用,具有接收从外部以非接触方式传送的电力的受电部,其中,前述体外单元具备送电部,前述送电部具有以非接触方式传送电力的第2线圈,前述送电部具有呈板状的片部,前述片部设有用于传送前述电力的第2线圈,在前述第2线圈内具有可注入注射针的孔,前述孔的直径F是由F<(A-2D)定义的大小。
A:前述软质部的直径
D:前述发光部可发光的前述软质部的中心与前述第2线圈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另外,对于本发明涉及的送电片材而言,其相对于用于检测医疗器具的规定部位的体外单元装卸自如,前述医疗器具被埋置于体内而使用,具有接收从外部以非接触方式传送的电力的受电部,其中,前述送电片材具有呈板状的片部,前述片部设有用于传送前述电力的第2线圈,在前述第2线圈内具有可注入注射针的孔、前述孔的直径F是由F<(A-2D)定义的大小。
A:前述软质部的直径
D:前述发光部可发光的前述软质部的中心与前述第2线圈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医疗器具被埋置于体内而使用,其中,前述医疗器具具有:受电部,其具有接收从体外单元的送电部以非接触方式传送来的电力的第1线圈;通知部,其由多个发光部构成,在前述送电部与前述受电部的相对位置关系伴随前述送电部的移动达到了规定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多个发光部通过使用由前述受电部接收到的电力来发光从而通知已成为该规定状态这一情况;和软质部,其供注射针穿插,前述多个发光部以沿着前述软质部的外缘的方式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发挥可以容易地确认被埋置于体内而使用的医疗器具中的规定部位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医疗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2]图2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医疗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3]图3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医疗器具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4]图4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体外单元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5]图5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医疗器具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6]图6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医疗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7]图7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医疗器具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8]图8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其他医疗器具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9]图9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医疗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10]图10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医疗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11]图11为示出医疗器具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12]图12为示出医疗器具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13]图13为由第1线圈、受电电路和发光部构成的受电部的电路图。
[图14]图14为示意性地示出受电部的构成的图。
[图15]图15为示出共用第1线圈时的受电部的构成的图。
[图16]图16为示出医疗器具的示意性的外观的图。
[图17]图17为受电部由1个第1线圈和3个发光部构成时的电路图。
[图18]图18为用于说明第1光强度与第2光强度具有第1关系的情况的图。
[图19]图19为用于说明第1光强度与第2光强度具有第2关系时的图。
[图20]图20为用于说明以第1光强度与第2光强度成为第1关系的方式构成通知部的第1示例的图。
[图21]图21为示意性地示出发光部向软质部的中心方向倾斜的情况的图。
[图22]图22为示意性地示出从侧面观察发光部时的情况的图。
[图23]图23为用于说明以第1光强度与第2光强度成为第1关系的方式构成通知部的第2示例的图。
[图24]图24为示意性地示出发光部向软质部的外侧方向倾斜的情况的图。
[图25]图25为示意性地示出从侧面观察发光部时的情况的图。
[图26]图26为示意性地示出形成有用于安装发光部的筒孔的部件的图。
[图27]图27为示出送电部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28]图28为用于说明孔的直径的图。
[图29]图29为用于说明孔与软质部的关系的第1图。
[图30]图30为用于说明孔与软质部的关系的第2图。
[图31]图31为用于说明孔与软质部的关系的第3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书实施本发明的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说明中参照的各图不过是以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内容的程度概略示出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即,本发明并非仅限于各图中例示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地说明用于对埋置于包括人及动物在内的被检体的生物体内而使用的医疗器具中的规定部位进行检测的医疗装置、体外单元、送电片材及医疗器具。
(实施方式1)
〔医疗装置的构成〕
图1为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医疗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图2为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医疗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图1及图2所示的医疗装置1具备:被埋置于被检体的生物体100内而使用的医疗器具10、和用于检测医疗器具10中的规定部位的体外单元20。
〔医疗器具的构成〕
首先,针对医疗器具10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3为示出医疗器具10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1、图2及图3所示的医疗器具10例如也被称为皮下埋置型输液港(CV输液港)。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医疗器具10的主体部11被埋置于生物体100内而使用。
主体部11例如为由环氧树脂等构成的框体。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主体部11具备:药液容器12、软质部13、导管14、第1线圈15、受电电路16和第1通信部17。
药液容器12为暂时贮存药液的小室。药液容器12在体外侧具有呈圆形的开口12a。
软质部13是被称为所谓隔膜的部件。并且,软质部13封堵药液容器12的开口12a。软质部13例如为由有机硅橡胶构成的软质的盖体(有机硅隔膜),以也从主体部11露出的方式设置。另外,软质部13形成为圆柱状。软质部13是在主体部11被埋入生物体100内后,用于从被检体的体表101进行药液注入(输液)的注射针能够穿插的部分。
导管14的一端与药液容器12连通,另一端插入未图示的血管等。该导管14是输送暂时贮存于药液容器12的药液的部件。
第1线圈15是在药液容器12的体外侧端面以圆环状多次卷绕而形成的,设置在软质部13的周围。第1线圈15出于小型且增大供电电力的目的而主要由铜线构成,但为了更轻量化,也可以由铝线构成。例如,第1线圈15形成为5g左右。第1线圈15以与主体部11成为一体的方式利用模具成型而形成。
受电电路16接收在第1线圈15中产生的电力(感应电动势),将该接收到的受电结果输出至第1通信部17。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1中,第1线圈15和受电电路16作为受电部而发挥功能。
第1通信部17通过第1线圈15接收从受电电路16输入的受电结果而向体外单元20发送电波。需要说明的是,受电电路16及第1通信部17可以在集成电路芯片(integratedcircuit chip)内一体地形成,也可以分别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在体内埋置有医疗器具10的受试者利用MRI时,集成电路芯片有可能暴露于强磁场。因此,医疗器具10也可以是具有如下功能的构成:用于检测流过第1线圈15电流的电流检出功能,和用于电切断第1线圈、受电电路16和第1通信部17的开关等切断功能。根据这样的构成,集成电路芯片在通过电流检出功能检出了规定阈值以上的大电流时,利用切断功能将第1线圈、受电电路16和第1通信部17电切断,由此能够切断流过第1通信部17的电流。
〔体外单元的构成〕
接下来,针对体外单元20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图4为示出体外单元20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1、图2及图4所示的体外单元20为对埋置于生物体100内而使用的医疗器具10中的规定部位进行检测的部件。体外单元20在医疗器具10的第1线圈15与后述的送电部2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达到了规定状态时,通知第1线圈15与后述的送电部22之间相对位置关系已成为规定状态这一情况。如图1、图2及图4所示,体外单元20具备框体部21、相对于框体部21装卸自如的送电部22。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一体地形成框体部21及送电部22。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优选的是孔224的内径尺寸R2比软质部13的外径尺寸R1小的设计,详细情况将进行后述。
〔框体部的构成〕
首先,针对框体部21的构成进行说明。框体部21在内部收容安装有后述的电源、集成电路芯片等的电路基板。框体部21向送电部22供给电力,并且接收送电部22接收到的受电结果。框体部21具备:第1连接部211、电源部212、第2通信部213、输入部214、记录部215、输出部216、显示部217、发光部218、和控制部219。
第1连接部211可与安装在框体部21中的送电部22电连接,并将从电源部212输入的电力供给至送电部22。第1连接部211例如使用凹型的电耦合器构成。
电源部212在控制部219的控制下,经由第1连接部211向送电部22供给电力。电源部212使用电池、升压电路等而构成。
第2通信部213在控制部219的控制下,经由第1连接部211向控制部219输出送电部22接收到的受电结果(信号)。
输入部214接受用户操作的输入。输入部214使用按钮、开关及触摸面板等来实现。在此,用户是指医生、护士、护理人员及被检体的患者自身中的任意者。
记录部215记录体外单元20所执行的各种程序及信息。记录部215使用易失性存储器及不易失性存储器来实现。
输出部216在控制部219的控制下输出声音。输出部216例如使用扬声器等来实现。
显示部217在控制部219的控制下显示规定的信息。显示部217使用液晶、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等来实现。
发光部218在控制部219的控制下发光。发光部218使用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来实现。
控制部219对构成体外单元20的各部分进行控制。在输入部214被按下时,控制部219控制电源部212经由第1连接部211向送电部22供给电力。另外,在从第2通信部213输入接收结果时,控制部219使发光部218发光,从而通知送电部22与医疗器具10的相对位置关系已经达到了规定状态这一情况。具体而言,控制部219基于来自第2通信部213的受电结果的电力来使发光部218发光,从而通知与医疗器具10的相对位置关系已达到规定状态、例如后述的送电部22的第2线圈222位于医疗器具10的第1线圈15上的状态这一情况。控制部219使用存储器和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等硬件的处理器来实现。
〔检测医疗器具的位置的步骤〕
接下来,针对检测医疗器具的位置的步骤进行说明。用户通过按下体外单元20的输入部214,从框体部21的电源部212向送电部22的第2线圈222供给电力。然后,用户一边探寻被埋置于生物体100内的医疗器具10一边使体外单元20的送电部22靠近。此时,第2线圈222经由第2连接部223及第1连接部211而被供给来自电源部212的电力从而产生磁通。
接着,用户使体外单元20进一步靠近医疗器具10。在该情况下,在医疗器具10的第1线圈15与第2线圈222的相对位置关系已到达规定的位置时,发光部218通过进行表示已到达医疗器具10中的规定部位的发光来通知用户。在该情况下,医疗装置1在医疗器具10的第1线圈15与第2线圈222的位置关系到达在垂直方向上彼此重叠的位置时,通过发光来通知用户。其结果,用户能够容易地确认被埋置于生物体100内而使用的医疗器具10中的软质部13的位置。具体而言,用户能够掌握到在发光部218发光的地方,软质部13位于孔224的下方。
需要说明的是,在医疗器具10的第1线圈15与第2线圈222的相对位置关系已达到规定的位置时,控制部219不仅可以使发光部218发光,还可以通过使输出部216输出声音而通知用户。此外,控制部219也可以通过使显示部217示出表示第2线圈222已到达医疗器具10中的软质部13的信息来通知用户。
之后,用户将形成于送电部22内侧的孔224作为记号穿插注射针。由此,用户可以毫不犹豫地确定医疗器具10的软质部13的位置,将注射针穿插至软质部13,而可以容易地将药液注入药液容器12。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1,在医疗器具10的第1线圈15与第2线圈222的相对位置关系已达到规定的位置时,利用发光部218发光来通知医疗器具10的第1线圈15与第2线圈222的相对位置关系已到达规定的位置的情况,由此可以容易地确认被埋置于生物体100内而使用的医疗器具10中的软质部13的位置。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由于体外单元20的送电部22相对于框体部21装卸自如,因此即使是其他被检体也能够重复使用框体部21,由此能够降低导入医疗装置1时的成本。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第1线圈15在软质部13的周围设置成圆环状,由此利用发光部218发光来进行通知,从而能够容易地确认医疗器具10中的软质部13的位置(形状)。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在送电部22的第2线圈222所设置的中央处设有孔224,由此在医疗器具10的第1线圈15与第2线圈222的相对位置关系已到达规定的位置的状态下,可以使注射针容易地插入医疗器具10中的软质部13。
(实施方式2)
接下来,针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利用体外单元20的发光部218进行发光等来通知医疗器具10中的第1线圈15与第2线圈222的相对位置关系已达到规定状态这一情况,但在实施方式2中,通过在医疗器具中设置通知部来进行通知。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涉及的医疗装置1相同的构成,附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医疗装置的构成〕
图5为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医疗器具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图6为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医疗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5及图6所示的医疗装置1D具备:被埋置于被检体的生物体100内而使用的医疗器具10D,和检测医疗器具10中的规定部位的体外单元20D。
〔医疗器具的构成〕
首先,针对医疗器具10D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7为示出医疗器具10D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除了上述实施方式1的构成之外,图5、图6及图7所示的医疗器具10D还具备多个发光部60,并省略了第1通信部17。
发光部60在软质部13的周围以规定的间隔配置为圆环状。具体而言,发光部60在第1线圈15的中心每隔120度呈圆环状地配置在软质部13的周围的3个部位。发光部60根据受电电路16D接收到的电力而发光。发光部60使用LED来构成。具体而言,发光部60优选使用指向性高的LED。更具体而言,发光部60优选使用在透过被检体等生物体时发出红色的波长频带的光的红色LED。需要说明的是,如图8所示,发光部60的数量、配置可以进行适当改变。
〔体外单元的构成〕
接下来,针对体外单元20D的构成进行说明。图5及图6所示的体外单元20D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框体部21的构成相比,省略了第2通信部213、输出部216、显示部217及发光部218。此外,体外单元20D还具备第2线圈230。
第2线圈230呈圆环状,根据从电源部212输入的电力而产生磁通,向第1线圈发送电力。另外,第2线圈230供给的电力是下述程度:即使第2线圈230与第1线圈15分离规定距离(例如数十厘米左右的距离)也可使发光部60发光。
如此构成的医疗装置1D由体外单元20D供给电力,利用医疗器具10D中的多个发光部60发光来通知埋置有医疗器具10D的位置。由此,用户可以从被检体的外部直观地掌握医疗器具10D中的软质部13的位置及中心。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2,利用医疗器具10D中的多个发光部60发光来进行通知,由此可以从被检体的外部直观地掌握医疗器具10D中的软质部13的位置。
(实施方式3)
接下来,针对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2同样地,通过在医疗器具中设置通知部来进行通知。另外,在实施方式2涉及的医疗装置10D中,第1线圈15配置在软质部13的周围,在实施方式3涉及的医疗装置10G中,第1线圈15配置在一个发光部60、或多个发光部60的每一个上。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涉及的医疗装置1及实施方式2涉及的医疗装置10D相同的构成,附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医疗装置的构成〕
图9为示出实施方式3涉及的医疗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图10为示出实施方式3涉及的医疗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9及图10所示的医疗装置1G具备:被埋置于被检体的生物体100内而使用的医疗器具10G,和检测医疗器具10G中的规定部位的体外单元20G。需要说明的是,详细情况将在后论述,发光部60由发光部60a、60b、60c构成,但不限于3个。另外,第1线圈15由第1线圈15a、15b、15c构成,但不限于3个。
如图9所示,体外单元20G具备:框体部21,和相对于框体部21装卸自如的送电部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送电部”的概念中包含“送电片材”。框体部21与送电部22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在有线的情况下,可考虑下述方式:通过规定长度的线缆连接,从而由框体部21向送电部22供给电力。另外,在无线的情况下,可考虑例如利用非接触供电来从框体部21向送电部22供给电力的方式。
〔医疗器具的构成〕
首先,针对医疗器具10G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11为示出医疗器具10G的功能构成的框图。图12为示出医疗器具10G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医疗装置1G具备:送电部22、受电部、和医疗器具10G。送电部22具有以非接触方式传送电力的第2线圈222。
受电部具有第1线圈15和受电电路16。第1线圈15接收从送电部22传送的电力。受电电路16将由第1线圈15接收到的电力(感应电动势)向通知部送电。需要说明的是,通知部例如利用后述的发光部60来实现。另外,受电电路16将由第1线圈15接收到的电力转换为规定的电力,并将转换后的电力向通知部送电。
医疗器具10G具有受电部,并被埋置于体内而使用。具体而言,医疗器具10G具有通知部和软质部13。通知部由多个发光部60构成,所述多个发光部60在送电部22与受电部的相对位置关系伴随送电部22的移动而达到了规定状态的情况下,使用由受电部接收到的电力而发光,由此通知已成为该规定状态这一情况。多个发光部60以沿着软质部13的外缘的方式配置。例如,多个发光部60沿着软质部13的外缘而以规定的间隔配置。软质部13供用于药液注入的注射针穿插。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3中,示出了将3个发光部60以规定间隔(例如,每隔120度)配置在软质部13的周围的例子,但发光部60的数量可以为2个,也可以为4个以上。
在此,针对受电部的构成进行说明。受电部有多个。多个发光部60使用由分别与多个发光部60连接的受电部接收到的电力来发光。
图11中,示出了将发光部60、第1线圈15和受电电路16作为一组的构成,并有3组该构成的例子。图12为示出医疗器具10G的示意性外观的图。
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医疗器具10G具备:第1线圈15a、15b、15c,受电电路16a、16b、16c,和发光部60a、60b、60c。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第1线圈15”有时表示第1线圈15a、15b、15c中的各个,有时表示统称第1线圈15a、15b、15c的概念。同样地,“受电电路16”有时表示受电电路16a、16b、16c中的各个,有时表示统称受电电路16a、16b、16c的概念。同样地,“发光部60”有时表示发光部60a、60b、60c中的各个,有时表示统称发光部60a、60b、60c的概念。
第1线圈15a将接收到的电力经由受电电路16a向发光部60a供给电力。第1线圈15b将接收到的电力经由受电电路16b向发光部60b供给电力。第1线圈15c将接收到的电力经由受电电路16c向发光部60c供给电力。
图13示出受电部的电路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3中示出了将发光部60a、第1线圈15a和受电电路16a作为一组的构成。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能够使发光部60a、60b、60c各自独立地发光,另外,能够制作不依存于软质部13的外径大小、形状的受电部。
图14为示出受电部的具体构成的图。用于将电力送至发光部60的第1线圈15a也可以是卷绕在小径且圆筒型的铁芯F上的线圈。由于受电部这样成为一体,因此可以配置在药液容器12外侧的任意位置。另外,受电部是在一个发光部设置一个线圈的构成,因此在可收容于主体外形内的范围内,通过增加线圈的匝数,可使受电电力更大,能够使发光更明亮,变得易于视觉辨认。另外,优选的是,圆筒型线圈的直径可以为2mm以下、高度可以为5mm以下。
接下来,针对受电部的其他构成进行说明。多个发光部60共用受电部,使用由受电部接收到的电力发光。
图15为示出受电部由1个第1线圈15、3个发光部60a、60b、60c、和3个受电电路16a、16b、16c构成的例子的图。图16为示出医疗器具10G的示意性外观的图。图17为受电部由1个第1线圈15、3个发光部60a、60b、60c、和3个受电电路16a、16b、16c构成时的电路图。
具体而言,如图17所示,医疗器具10G具备:第1线圈15,受电电路16a、16b、16c,和发光部60a、60b、60c。需要说明的是,受电电路16的电容器可以构成为1个而由发光部60a、60b、60c共用。
也就是说,受电电路16a、16b、16c与发光部60a、60b、60c为共用第1线圈15的构成。
图17示出了受电部由第1线圈15、和3个发光部60构成时的电路图。相对于第1线圈15而言,受电电路16a与发光部60a的配对、受电电路16b与发光部60b的配对、和受电电路16c与发光部60c的配对并联地连接。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可以使发光部60a、60b、60c同时发光,另外,可以制成不依存于软质部13的外径大小、形状的受电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6中,对于第1线圈15而言,虽然示出了呈圆环状仅设置在发光部60a的周围的构成,但不限于该构成,如图7所示,也可以是呈圆环状设置在软质部13的周围的构成。
接下来,针对通知部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通知部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具有比软质部13的内径小的第1半径的圆内最亮位置处的第1光强度、与在具有比第1半径大的第2半径的圆外最亮位置处的第2光强度不同。
图18为用于说明第1光强度与第2光强度呈第1关系时的图。第1关系表示为“第1光强度”>“第2光强度”。r11表示软质部13的内径。r12表示比软质部13的内径小的第1半径。r13表示比第1半径大的第2半径。c11表示具有第1半径r12的内圆。c12表示具有第2半径r13的外圆。
另外,在具有第1半径r12的内圆c11中最亮的地方,是指例如内圆c11的中心附近。在具有第2半径r13的外圆c12中最亮的地方,是指例如外圆c12的圆周附近。
也就是说,内圆c11的中心附近看起来比外圆c12的圆周附近更明亮。以该方式,通知部能够以使第1光强度与第2光强度不同的方式发光,能够通知软质部13的中心附近的位置。
图19为用于说明第1光强度与第2光强度呈第2关系时的图。第2关系表示为“第1光强度”<“第2光强度”。r21表示软质部13的内径。r22表示比软质部13的内径小的第1半径。r23表示比第1半径大的第2半径。c21表示具有第1半径r22的内圆。c22表示具有第2半径r23的外圆。
另外,在具有第1半径r22的内圆c21中最亮的地方,是指例如内圆c21的中心附近。在具有第2半径r23的外圆c22中最亮的地方,是指例如外圆c22的圆周附近。
也就是说,外圆c22的圆周附近看起来比内圆c21的中心附近更明亮。以该方式,通知部能够以第1光强度与第2光强度不同的方式构成,由此能够通知软质部13的中心附近的位置。
在此,由于从发光部60射出的光扩散,因此在光从体内透到皮肤表面时,存在透过的光会变得模糊,变得难以视觉辨认软质部13的位置的情况,优选抑制光的扩散。详细情况在后叙述,如果使发光部内置于内表面反射的筒状部件中,则可抑制光的扩散,透过的光不会模糊,更易于视觉辨认软质部13的位置(中心位置)。
另外,发光部60由于具有射出角度因而使光会扩散,但若使配设于软质部13周围的发光部60的设置角度与相对于光的射出面垂直的方向相比更向外侧倾斜,则软质部13的中心附近与软质部13的周围相比变得更暗。由此变得更易于视觉辨认软质部13的中心。
另外,详细情况在后叙述,作为外部的供电装置的体外单元20具有能够调节电量的功能。根据这样的构成,例如,在从发光部60射出的光过于明亮,透过皮肤表面的光重叠而难以视觉辨认软质部13的中心时,能够将电量减弱至可以视觉辨认软质部13的中心的程度,并调节发光部60的发光量。另一方面,例如,在从发光部60射出的光过暗,透过皮肤表面的光较弱,难以视觉辨认软质部13的中心时,能够将电量增强至可以视觉辨认软质部13的中心的程度,并调节发光部60的发光量。
图20为用于说明以第1光强度与第2光强度成为第1关系的方式构成通知部的第1示例的图。图20为示意性地示出从上面观察软质部13时的情况的图。另外,在图20中,示意性地示出构成通知部的发光部60a、60b、60c发光时的情况。
如图20所示,发光部60a、60b、60c在软质部13的周围以规定间隔(例如,每隔120度)配置。图21为示意性地示出发光部60a向软质部13的中心方向倾斜的情况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1中,仅示出了发光部60a,但发光部60b、60c也同样地向软质部13的中心方向倾斜。以该方式,发光部60a、60b、60c配置成向软质部13的中心方向仅倾斜规定的角度。
利用这样的构成,通知部可以通过以使得软质部13的中心附近变得比外周更明亮的方式,使第1光强度与第2光强度不同而发光,由此能够通知软质部13的中心附近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发光部60a、60b、60c构成为以彼此不同的颜色来发光。具体而言,例如,如果将发光部60a发出的光设为红色(R)、将发光部60b发出的光设为绿色(G)、将发光部60c发出的光设为蓝色(B),各色混合(减色混合)的软质部13的中心附近变为白色。因此,可以使软质部13的中心附近的颜色(白色)与软质部13的中心附近以外的颜色不同,能够利用该色差来通知软质部13的中心附近的位置。
另外,也可以使发光部60a、60b、60c自身不倾斜。图22为示意性地示出从侧面观察发光部60a观察时的情况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2中仅示出发光部60a,但发光部60b、60c也为同样的构成。
也可以是如下构成:在发光部60的周围例如形成防止光的扩散、并将光路引导至软质部13的中心的部件61。利用这样的构成,能够使发光部60a、60b、60c的各光路集中至软质部13的中心。部件61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筒形状。另外,部件61的内侧也可以由铝等反射部件构成,以反射发光部60的光。另外,在部件61中,也可以配置有用于对从发光部60射出的光进行聚光的透镜等。需要说明的是,部件61的形状及构造也可以考虑上述以外的情况,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
利用这样的构成,通知部能够以使第1光强度与第2光强度不同的方式发光,能够通知软质部13的中心附近的位置。
图23为用于说明以第1光强度与第2光强度成为第1关系的方式构成通知部的第2示例的图。图23为从上面观察软质部13时的情况的示意图。另外,在图23中,示意性地示出构成通知部的发光部60a、60b、60c发光时的情况。
如图23所示,发光部60a、60b、60c以规定间隔(例如,每隔120度)配置在软质部13的周围。图24为示意性地示出发光部60a向软质部13的外侧方向倾斜的情况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4中,仅示出发光部60a,但发光部60b、60c也同样地向软质部13的外侧方向倾斜。以该方式,发光部60a、60b、60c配置成向软质部13的外侧方向仅倾斜规定的角度。
利用这样的构成,通知部可以通过以使得软质部13的中心附近变得比外周更暗的方式,使第1光强度与第2光强度不同而发光,由此能够通知软质部13的中心附近的位置。
另外,也可以使发光部60a、60b、60c自身不倾斜。图25为示意性地示出从侧面观察发光部60时的情况的图。
也可以是如下构成:在发光部60的周围例如形成有防止光的扩散、并将光路引导至软质部13的周围的部件62。利用这样的构成,也能够使发光部60a、60b、60c的各光路集中至软质部13的周围。部件62例如可以构成为筒形状。另外,部件62的内侧也可以由铝等反射部件构成,以反射发光部60的光。另外,在部件62中,也可以配置有用于对从发光部60射出的光进行聚光的透镜等。需要说明的是,部件62的形状及构造也可以考虑上述以外的情况,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
利用这样的构成,通知部能够以使第1光强度与第2光强度不同的方式发光,能够通知软质部13的中心附近的位置。
在此,针对具有部件61、62的功能的部件63进行说明。图26为示意性地示出形成有用于安装(埋置)发光部60的筒孔63a、63b、63c的部件63的图。部件63形成为圆环状,并在中心形成有规定大小的孔。部件63以软质部13的表面从该孔露出的方式配置于主体部11。在部件63的周围,均等地(例如,120度)形成有筒孔63a、63b、63c。在筒孔63a处安装有发光部60a。在筒孔63b处安装有发光部60b。在筒孔63c处安装有发光部60c。
筒孔63a、63b、63c向部件63的中心侧或圆周侧倾斜而形成。例如,如果向将各发光部60的光路引导至软质部13中心的方向(部件63的中心侧)倾斜而形成筒孔63a、63b、63c,则起到与形成部件61时同样的效果。另外,例如,如果向将各发光部60的光路引导至软质部13周围的方向(部件63的圆周侧)形成筒孔63a、63b、63c,则起到与形成部件62时同样的效果。
另外,部件63在圆周上均等地形成有筒孔63a、63b、63c,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发光部60a、60b、60c的定位,仅通过将发光部60a、60b、60c安装于筒孔63a、63b、63c,就能够起到与形成部件61、62时同样的效果。
图27为示出送电部22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送电部22具有以非接触方式传送电力的功能。
图1、图2及图27所示的送电部22具有呈板状的片部221。片部22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传送电力的第2线圈222,在第2线圈222内具有能注入注射针的孔224。另外,片部221的另一侧设置有将第2线圈222与框体部21的电源部212电连接的第2连接部223。需要说明的是,在刺入注射针时,需要以不偏离软质部13的方式来操作。详细情况在后叙述,优选孔224的大小形成为比软质部13的大小稍小。
片部221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为圆弧状。片部221例如使用无纺布等而实现。另外,片部221由2片无纺布夹入第2线圈222及第2连接部223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3中,也可以在片部221的背面侧(被检体侧)设有施加了能够贴附于被检体的贴附部件或粘合部件等的密封部件。另外,对于实施方式3而言,也可以在片部221的背面侧(被检体侧)涂布润滑剂来代替密封部件,以使其能够在被检体的体表101顺畅地移动。
第2线圈222呈圆环状,并设置在片部221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第2线圈222根据经由第2连接部223从框体部21输入的电力来产生磁通。
第2连接部223设置于片部221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第2线圈222与框体部21的电源部212电连接。第2连接部223例如使用凸型的电耦合器来构成。
孔224设置在第2线圈222内。例如,孔224设置在设有第2线圈222的中央处。在孔224可插入、抽出注射针。需要说明的是,第2线圈222内径与孔224的直径可根据软质部13的直径而适当改变。
另外,详细情况在后叙述,孔224的直径是比注射针的直径略大的尺寸。优选的是,孔224的直径可以为注射针的直径+0.2mm以下。通过设计为这样的尺寸,即使在第2线圈222的中心检出精度偏移数毫米的情况下进行通知,注射针也能够刺入软质部13。容许该偏移量达到软质部13的半径以下,能够缓和线圈穿过的位置检出精度,设计变得容易,在制造性、成本方面是有效的。此外,软质部13的供注射针刺入的地方并不集中于一点,也能够延长软质部13的耐久性。
在此,以下针对孔224的大小(直径F)进行说明,针对孔224的直径F有各种考虑方式,不限定于以下的说明。
图28为用于说明孔224的直径F的图。在图28中,作为一个示例,假定软质部13的大小与第2线圈222的大小为相同程度。
若基于图28,则孔224的直径F由以下定义:
F=(A-2D)···(1)。
其中,A表示软质部13的直径。D表示发光部60呈可发光的状态时的软质部13的中心与第2线圈22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距离D表示软质部13的中心与第2线圈222的中心的偏移量(精度)。孔224的直径F由可容许的偏移量大小来确定。
例如,通过控制从体外单元20G产生的磁通的大小,能够控制距离D。由体外单元20产生的磁通较大时(以下,称为第1构成),即使第2线圈222与第1线圈15的距离分开一定距离以上,通知部也会利用由第1线圈15接收到的电力来工作(发光)。在第1构成的情况下,由于可在第2线圈222的中心与软质部13的中心分开的位置发出利用通知部进行的通知,因此与后述的第2构成相比,需要将孔224的直径F形成得较小。
图29、图30及图31为用于说明第1构成时的孔224与软质部13的关系的图。基于式(1),若将孔224的内径形成为与注射针40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尺寸、或稍大一些,则即使第2线圈222的中心偏离软质部13的中心,在将注射针40插入孔224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注射针40命中软质部13。另外,如图29、图30及图31所示,通过在每次刺入注射针40时改变第2线圈222的位置,可以避免注射针40多次刺入软质部13的相同地方,能够延长软质部13的寿命。
另外,由体外单元20产生的磁通较小的情况下(以下,称为第2构成),在第2线圈222与第1线圈15的距离达到该一定的距离以内时,通知部利用由第1线圈15接收到的电力来工作(发光)。在第2构成的情况下,由于在第2线圈222的中心与软质部13的中心接近的位置发出利用通知部进行的通知,因此与上述第1构成相比,孔224的直径F能够形成得较大。
具体而言,输入部214将基于用户的操作而得的值输入控制部219。控制部219基于由输入部214输入的值来控制电源部212。电源部212基于控制部219的控制来向第2线圈222供给电力。
例如,在想要由体外单元20产生较大磁通的情况下,用户利用输入部214将值V1输入至控制部219。另外,在想要由体外单元20产生较小磁通的情况下,用户利用输入部214将值V2输入至控制部219。需要说明的是,值V1>值V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中,磁通的大小以2个等级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磁通的大小也可以以3个等级以上进行控制。
在此,在将孔224的直径F形成得比软质部13的直径A稍小的情况下,基于式(2)形成孔224的直径F。
F<(A-2D)···(2)
通过基于式(2)来形成孔224的直径F,对于作为用户的医生、护士而言,能够以不偏离软质部13的方式刺入注射针。
医疗器具11可适用各种形状及尺寸,例如,当假定将软质部13的直径A设为8.0mm,将孔224的直径F设为1.1mm时,根据式(2)来如下求出距离D。需要说明的是,其中,假定孔224的直径F为注射针的直径。另外,假定使得孔224的直径F(注射针的直径)达到SUS304名为19G(外径(mm):1.08±0.02)的上限值。
D<(8.0-1.1)/2=3.45mm···(3)
在此,针对将距离D形成得较大的情况、和将距离D形成得较小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将距离D形成得较大的情况下,即使第2线圈222的中心与软质部13(严格来说是第1线圈15)的中心分开,也能够利用通知部来通知软质部13的位置。以该方式,在将距离D形成得较大的情况下,作为用户的医生、护士能够通过简单的步骤得知软质部13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将距离D形成得较小的情况下,通过使第2线圈222的中心以某种程度接近软质部13(严格来说是第1线圈15)的中心,能够利用通知部来通知软质部13的位置。
以该方式,在将距离D形成得较大的情况下,与将距离D形成得较小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孔224的直径F形成得较大,因此作为用户的医生、护士能够选择刺入注射针位置,能够避免将注射针多次刺入软质部13的相同地方,能够延长软质部13的寿命。
另外,为了使注射针通过,可以考虑孔224具有与注射针的直径为相同程度以上的大小。需要说明的是,在设计成使得注射针贯穿片221的情况下,不需要在片221上形成孔224。在这样的构成的情况下,只要在片221(例如,相当于第2线圈222的中心的地方)上标记出表示刺入注射针的地方的记号即可。
另外,通过基于式(4)而形成孔224的直径F,能够在软质部13的中心进入到形成有孔224的区域内的状态下,以不偏离软质部13的方式刺入注射针。
F>2D···(4)
另外,通过基于式(5)而形成孔224的直径F,能够在软质部13的中心不进入到形成有孔224的区域内的状态下,以不偏离软质部13的方式刺入注射针。
F<2D···(5)
如上所述,通过基于式(2)、式(4)或式(5)而形成孔224的直径F,能够以不偏离软质部13的方式刺入注射针。需要说明的是,孔224的直径F不限于式(2)、式(4)及式(5)。
以上,基于附图对本申请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这些为例示,以本发明的公开的项中记载的方式为代表,能够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实施了各种变形、改良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发明。
附图标记说明
1、1D、1G 医疗装置
10、10D、10G 医疗器具
11 主体部
12 药液容器
12a 开口
13 软质部
14 导管
15 第1线圈
16 受电电路
17 第1通信部
20、20D、20G 体外单元
21 框体部
22 送电部
40 注射针
60 发光部
70 第1线圈
100 生物体
101 体表
102 被检体
211 第1连接部
212 电源部
213 第2通信部
214 输入部
215 记录部
216 输出部
217 显示部
218 发光部
219 控制部
221 片部
222,230 第2线圈
223 第2连接部
224 孔

Claims (8)

1.医疗装置,其具备:
送电部,其具有以非接触方式传送电力的第2线圈;
受电部,其具有接收从所述送电部传送来的所述电力的第1线圈;和
医疗器具,其具有所述受电部,所述医疗器具被埋置于体内而使用,
所述医疗器具具有:
软质部,其供注射针穿插;和
通知部,其由多个发光部构成,在所述送电部与所述受电部的相对位置关系伴随所述送电部的移动达到了规定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多个发光部通过使用由所述受电部接收到的电力来发光从而通知所述软质部的位置,
所述多个发光部以沿着所述软质部的外缘的方式配置,构成为向所述软质部的中心方向或外侧方向射出光,使所述软质部的中心侧的光强度与所述软质部的外侧的光强度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所述受电部有多个,所述多个发光部使用由分别与所述多个发光部连接的所述受电部接收到的电力来发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发光部共用所述受电部,并使用由所述受电部接收到的电力来发光。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所述通知部以下述方式构成:在具有比所述软质部的内径小的第1半径的圆内最亮位置处的第1光强度、与在具有比所述第1半径大的第2半径的圆外最亮位置处的第2光强度不同。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所述送电部具有呈板状的片部,所述片部设有用于传送所述电力的第2线圈,在所述第2线圈内具有可注入注射针的孔,
所述孔的直径F是由下式定义的大小,
F<(A-2D),
A:所述软质部的直径,
D:所述发光部可发光的所述软质部的中心与所述第2线圈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6.体外单元,其用于检测医疗器具的规定部位,
所述医疗器具被埋置于体内而使用,具有接收从外部以非接触方式传送的电力的受电部、供注射针穿插的软质部、和由多个发光部构成的通知部,
其中,所述体外单元具备送电部,所述送电部具有以非接触方式传送电力的第2线圈,
所述通知部在所述送电部与所述受电部的相对位置关系伴随所述送电部的移动达到了规定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由所述受电部接收到的电力来从所述多个发光部发光从而通知所述软质部的位置,
所述多个发光部以沿着所述软质部的外缘的方式配置,构成为向所述软质部的中心方向或外侧方向射出光,使所述软质部的中心侧的光强度与所述软质部的外侧的光强度不同,
所述送电部具有呈板状的片部,
所述片部设有用于传送所述电力的第2线圈,在所述第2线圈内具有可注入注射针的孔,
所述孔的直径F是由下式定义的大小,
F<(A-2D),
A:所述软质部的直径,
D:所述发光部可发光的所述软质部的中心与所述第2线圈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7.送电片材,其相对于用于检测医疗器具的规定部位的体外单元装卸自如,
所述医疗器具被埋置于体内而使用,具有接收从外部以非接触方式传送的电力的受电部、供注射针穿插的软质部、和由多个发光部构成的通知部,
所述通知部在所述送电片材与所述受电部的相对位置关系伴随所述送电片材的移动达到了规定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由所述受电部接收到的电力来从所述多个发光部发光从而通知所述软质部的位置,
所述多个发光部以沿着所述软质部的外缘的方式配置,构成为向所述软质部的中心方向或外侧方向射出光,使所述软质部的中心侧的光强度与所述软质部的外侧的光强度不同,
其中,所述送电片材具有呈板状的片部,
所述片部设有用于传送所述电力的第2线圈,在所述第2线圈内具有可注入注射针的孔,
所述孔的直径F是由下式定义的大小,
F<(A-2D),
A:所述软质部的直径,
D:所述发光部可发光的所述软质部的中心与所述第2线圈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8.医疗器具,其被埋置于体内而使用,
其中,所述医疗器具具有:
受电部,其具有接收从体外单元的送电部以非接触方式传送来的电力的第1线圈;
软质部,其供注射针穿插;和
通知部,其由多个发光部构成,在所述送电部与所述受电部的相对位置关系伴随所述送电部的移动达到了规定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多个发光部通过使用由所述受电部接收到的电力来发光从而通知所述软质部的位置,
所述多个发光部以沿着所述软质部的外缘的方式配置,构成为向所述软质部的中心方向或外侧方向射出光,使所述软质部的中心侧的光强度与所述软质部的外侧的光强度不同。
CN202080058960.7A 2019-08-29 2020-08-24 医疗装置、体外单元、送电片材及医疗器具 Active CN1142582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6919 2019-08-29
JP2019156919A JP7001646B2 (ja) 2019-08-29 2019-08-29 医療装置、体外ユニット、送電シートおよび医療器具
PCT/JP2020/031803 WO2021039705A1 (ja) 2019-08-29 2020-08-24 医療装置、体外ユニット、送電シートおよび医療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8286A CN114258286A (zh) 2022-03-29
CN114258286B true CN114258286B (zh) 2024-03-05

Family

ID=74676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8960.7A Active CN114258286B (zh) 2019-08-29 2020-08-24 医疗装置、体外单元、送电片材及医疗器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54257B2 (zh)
EP (1) EP3998101A4 (zh)
JP (1) JP7001646B2 (zh)
CN (1) CN114258286B (zh)
WO (1) WO20210397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1166642A1 (zh) * 2020-02-17 2021-08-26
JP2022127265A (ja) * 2021-02-19 2022-08-3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医療装置および光量調節装置
JP7146045B1 (ja) * 2021-10-12 2022-10-03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医療器具および医療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0168A (ja) * 1989-07-25 1991-04-16 Medtronic Inc 皮下埋設機器
CN1899211A (zh) * 2005-07-19 2007-01-24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医疗器具保管装置
JP2013531999A (ja) * 2010-05-05 2013-08-15 シー・アール・バード・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埋め込まれた装置を識別し、位置を特定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2016528974A (ja) * 2013-07-29 2016-09-23 アルフレッド イー. マン ファウンデーション フォー サイエンティフィック リサーチ 埋め込み可能なデバイス用の高効率磁気リンク
EP3459585A1 (en) * 2017-03-07 2019-03-27 Medi Tulip Co., Ltd. Subcutaneous vein access port and medicine injection device hav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91468A (ja) * 1988-10-03 1990-07-2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皮下端子
US5171228A (en) 1989-07-25 1992-12-15 Medtronic, Inc. Apparatus for medical instrument placement verification
US5690693A (en) * 1995-06-07 1997-11-25 Sulzer Intermedics Inc. Transcutaneous energy transmission circuit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US7191011B2 (en) 2003-04-07 2007-03-13 Advanced Neuromodulation Systems, Inc. Access port indicator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US8534293B2 (en) 2007-09-20 2013-09-17 Medtronic, Inc Apparatus for aligning needle with port of infusion device
JP5958922B2 (ja) 2012-06-01 2016-08-02 国立大学法人高知大学 近赤外蛍光を発する医療品、および医療品の使用状況確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0168A (ja) * 1989-07-25 1991-04-16 Medtronic Inc 皮下埋設機器
CN1899211A (zh) * 2005-07-19 2007-01-24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医疗器具保管装置
JP2013531999A (ja) * 2010-05-05 2013-08-15 シー・アール・バード・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埋め込まれた装置を識別し、位置を特定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2016528974A (ja) * 2013-07-29 2016-09-23 アルフレッド イー. マン ファウンデーション フォー サイエンティフィック リサーチ 埋め込み可能なデバイス用の高効率磁気リンク
EP3459585A1 (en) * 2017-03-07 2019-03-27 Medi Tulip Co., Ltd. Subcutaneous vein access port and medicine injection device hav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05247A1 (en) 2022-09-29
EP3998101A4 (en) 2022-08-31
US11554257B2 (en) 2023-01-17
JP2021029935A (ja) 2021-03-01
CN114258286A (zh) 2022-03-29
JP7001646B2 (ja) 2022-01-19
WO2021039705A1 (ja) 2021-03-04
EP3998101A1 (en) 2022-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58286B (zh) 医疗装置、体外单元、送电片材及医疗器具
EP3459585B1 (en) Subcutaneous vein access port and medicine injection device having same
EP2692375A1 (en) Leakage detection sensor and drug infusion system
JP5687810B2 (ja) 起動装置
US20220040404A1 (en) Medical device, external unit, power transmission sheet, medical tool, and position detection method
JP7129542B2 (ja) 医療装置、体外ユニット、送電シートおよび医療器具
JP7129544B2 (ja) 医療装置、体外ユニット、送電シートおよび医療器具
JP7129543B2 (ja) 医療装置、体外ユニット、送電シートおよび医療器具
JP7129541B2 (ja) 医療装置、体外ユニット、送電シートおよび医療器具
JP7233514B2 (ja) 医療装置、体外ユニット、送電シートおよび医療器具
US20210177314A1 (en) Modula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WO2022176433A1 (ja) 医療装置および光量調節装置
US20240130804A1 (en) Medical device and light amount adjusting device
CN111278405A (zh) 导管装置
WO2022044911A1 (ja) 給電装置及び医療装置
US20230263953A1 (en) Medical device, medical instrument component and medical instrument
CN110269585A (zh) 一种可控压力的喉镜
JPWO2019064901A1 (ja) シリンジポンプ
JP6072391B1 (ja) カプセル放出装置およびカプセル放出システム
CN114680798A (zh) 一种电磁导航胶囊内镜装置
CN109381778A (zh) 具有定位装置的体内放置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