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8085A - 无线通信系统中服务质量(QoS)信息修改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服务质量(QoS)信息修改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8085A
CN114258085A CN202111114399.2A CN202111114399A CN114258085A CN 114258085 A CN114258085 A CN 114258085A CN 202111114399 A CN202111114399 A CN 202111114399A CN 114258085 A CN114258085 A CN 1142580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os
service
quality
pdu session
us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143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豊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258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80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04W28/0257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the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having a maximum bit rate or a bit rate guarante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04W28/0263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involving mapping traffic to individual bearers or channels, e.g. traffic flow template [T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从远程用户设备的角度公开了一种用于修改服务质量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包含远程用户设备将第一消息传送到中继用户设备以用于服务质量信息修改,其中第一消息包含与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服务质量规则和/或至少一个服务质量流描述。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服务质量(QoS)信息修改的方法和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主张2020年9月23日申请的第63/082,226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和2020年9月23日申请的第63/082,243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权益,所述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且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服务质量(QoS)信息修改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对将大量数据传送到移动通信装置以及从移动通信装置传送大量数据的需求的快速增长,传统的移动语音通信网络演变成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数据包通信的网络。此类IP数据包通信可为移动通信装置的用户提供IP承载语音、多媒体、多播和点播通信服务。
示例性网络结构为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E-UTRAN系统可提供高数据吞吐量,以便实现上述IP承载语音和多媒体服务。目前,3GPP标准组织正在讨论新的下一代(例如,5G)无线电技术。因此,目前正提交和考虑改变3GPP标准的当前主体,以演进和最终确定3GPP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从远程用户设备(UE)的角度公开了一种用于修改QoS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包含远程用户设备(UE)将第一消息传送到中继UE以用于QoS信息修改,其中第一消息包含与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相关联的至少一个QoS规则和/或至少一个QoS流描述。
附图说明
图1展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式。
图2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器系统(也被称作接入网络)和接收器系统(也被称作用户设备或UE)的框图。
图3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4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3的程序代码的功能框图。
图5为3GPP TR 23.752V0.4.0的图6.24.1-1的再现。
图6为3GPP TR 23.752V0.4.0的图6.25.1-1的再现。
图7为3GPP TS 23.287V16.2.0的图5.4.1.1.1-1的再现。
图8为3GPP TS 23.287V16.2.0的图5.4.1.1.3-1的再现。
图9为3GPP TS 23.287V16.2.0的图6.3.3.1-1的再现。
图10为3GPP TS 23.287V16.2.0的图6.3.3.4-1的再现。
图11为3GPP TS 23.502V16.5.1的图4.3.2.2.1-1的再现。
图12为3GPP TS 23.502V16.5.1的图4.3.3.2-1的再现。
图13为3GPP TS 24.501V16.5.1的表8.3.7.1.1的再现。
图14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
下文描述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和装置采用支持广播服务的无线通信系统。广泛部署无线通信系统以提供例如语音、数据等各种类型的通信。这些系统可基于码分多址接入(CDMA)、时分多址接入(TDMA)、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3GPP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无线接入、3GPP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或高级LTE)、3GPP2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WiMax、3GPP新无线电(NewRadio,NR)或一些其它调制技术。
确切地说,以下描述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和装置可被设计成支持标准,例如由命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在本文中被称作3GPP的联合体提供的一或多个标准,包含TS 23.303V16.0.0,“适地服务(ProSe);阶段2(版本16)”;TR 23.752V0.4.0,“针对5G系统(5G System,5GS)中适地服务(ProSe)的系统增强研究(版本17)”;TS 23.287V16.2.0,“使5G系统(5GS)支持车联网(Vehicle-to-Everything,V2X)服务的架构增强(版本16)”;TS23.502V16.5.1,“5G系统(5GS)程序;阶段2(版本16)”;TS 24.501V16.5.1,“5G系统(5GS)的非接入层(Non-Access-Stratum,NAS);阶段3(版本16)”;以及TS 23.501v16.5.1,“5G系统(5GS)的系统架构;阶段2(版本16)”。上文所列的标准和文档在此明确地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址接入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网络100(AN)包含多个天线群组,一个群组包含104和106,另一群组包含108和110,且额外群组包含112和114。在图1中,每一天线群组仅示出两个天线,然而,每一天线群组可利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接入终端116(AT)与天线112和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经由前向链路120将信息传送到接入终端116,且经由反向链路118从接入终端116接收信息。接入终端(AT)122与天线106和108通信,其中天线106和108经由前向链路126将信息传送到接入终端(AT)122,且经由反向链路124从接入终端(AT)122接收信息。在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Duplexing,FDD)系统中,通信链路118、120、124和126可使用不同频率进行通信。举例来说,前向链路120可使用与反向链路118所使用频率不同的频率。
每一天线群组和/或所述天线群组设计成在其中通信的区域常常被称为接入网络的扇区。在实施例中,天线群组各自设计成与由接入网络100覆盖的区域的扇区中的接入终端通信。
在经由前向链路120和126的通信中,接入网络100的传送天线可利用波束成形以便改进用于不同接入终端116和122的前向链路的信噪比。并且,相比于通过单个天线向其所有接入终端进行传送的接入网络,使用波束成形对随机分散在其覆盖范围内的接入终端进行传送的接入网络对邻近小区中的接入终端所造成的干扰更小。
接入网络(AN)可以是用于与终端通信的固定台或基站,且还可被称作接入点、节点B、基站、增强型基站、演进节点B(eNB)、网络节点、网络或一些其它术语。接入终端(AT)还可被称作用户设备(UE)、无线通信装置、终端、接入终端或一些其它术语。
图2为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200中的传送器系统210(也被称作接入网络)和接收器系统250(也被称作接入终端(AT)或用户设备(UE))的实施例的简化框图。在传送器系统210处,将用于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从数据源212提供到传送(TX)数据处理器214。
在一个实施例中,经由相应传送天线传送每一数据流。TX数据处理器214基于针对所述数据流选择的特定编码方案而对每一数据流的业务数据进行格式化、编码和交错以提供经编码数据。
可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将每一数据流的经编码数据与导频数据复用。导频数据通常是以已知方式进行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且可在接收器系统处使用以估计信道响应。随后基于针对所述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multiple phase shiftkeying,M-PSK)或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M-QAM))来调制(即,符号映射)每一数据流的多路复用的导频和经编码数据以提供调制符号。通过由处理器230执行的指令可确定每一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和调制。
随后将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给TX MIMO处理器220,所述处理器可进一步处理调制符号(例如,用于OFDM)。TX MIMO处理器220随后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给NT个传送器(TMTR)222a到222t。在某些实施例中,TX MIMO处理器220将波束成形权重应用于数据流的符号并应用于正从其传送符号的天线。
每一传送器222接收并处理相应符号流以提供一或多个模拟信号,且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过滤和升频转换)模拟信号以提供适合在MIMO信道上传输的经调制信号。随后,分别从NT个天线224a到224t传送来自传送器222a到222t的NT个经调制信号。
在接收器系统250处,由NR个天线252a到252r接收所传送的经调制信号,且将从每一天线252接收到的信号提供给相应接收器(RCVR)254a到254r。每一接收器254调节(例如,过滤、放大和降频转换)相应的所接收信号、将经调节信号数字化以提供样本且进一步处理样本以提供对应的“所接收”符号流。
RX数据处理器260随后基于特定接收器处理技术接收并处理从NR个接收器254接收到的NR个符号流以提供NT个“所检测”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260随后对每一所检测符号流进行解调、去交错和解码,以恢复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260进行的处理与由传送器系统210处的TX MIMO处理器220和TX数据处理器214执行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270定期确定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在下文论述)。处理器270制定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
反向链路消息可包括关于通信链路和/或所接收数据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反向链路消息随后由还从数据源236接收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的TX数据处理器238处理、由调制器280调制、由传送器254a到254r调节且被传送回传送器系统210。
在传送器系统210处,来自接收器系统250的经调制信号由天线224接收、由接收器222调节、由解调器240解调且由RX数据处理器242处理,以获取由接收器系统250传送的反向链路消息。处理器230随后确定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来确定波束成形权重,然后处理所获取的消息。
转向图3,此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替代性简化功能框图。如图3所示,可利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300实现图1中的UE(或AT)116和122或图1中的基站(或AN)100,且无线通信系统优选地为NR系统。通信装置300可包含输入装置302、输出装置304、控制电路306、中央处理单元(CPU)308、存储器310、程序代码312和收发器314。控制电路306通过CPU 308执行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由此控制通信装置300的操作。通信装置300可接收由用户通过输入装置302(例如键盘或小键盘)输入的信号,且可通过输出装置304(例如显示器或扬声器)输出图像和声音。收发器314用以接收和传送无线信号、将所接收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306并以无线方式输出控制电路306产生的信号。也可利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300实现图1中的AN 100。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图3中展示的程序代码312的简化框图。在此实施例中,程序代码312包含应用层400、层3部分402和层2部分404,且耦合到层1部分406。层3部分402通常执行无线电资源控制。层2部分404通常执行链路控制。层1部分406通常执行物理连接。
3GPP TS 23.303指定用于公共安全使用的UE到网络中继发现。支持模型A发现和模型B发现两者以发现UE到网络中继。
3GPP TR 23.752提出支持用于版本17的UE到网络中继和相关解决方案如下:
6.16解决方案#16:用于UE到网络中继的服务授权和预配
6.16.1总述
用于服务授权和预配的程序是基于如TS 23.287[5]的条款6.2中所指定的用于服务授权和预配的V2X程序。
编者注:此解决方案用于层3UE到网络中继。此解决方案是否还可用于层2UE到网络中继有待进一步研究。
6.16.2对UE到网络中继的基于PCF的服务授权和预配
对于对UE到网络中继的基于PCF的服务授权和预配,如TS 23.502[8]的条款4.2.2.2中定义的注册程序、如TS 23.502[8]的条款4.16.11中定义的UE策略关联建立程序以及如TS 23.502[8]的条款4.16.12中定义的UE策略关联修改程序在以下附加情况下应用:
对于UE到网络中继:
-UE指示注册请求消息中的UE到网络中继能力。
-PCF确定用于UE到网络中继的UE到网络中继参数,且将其提供到如解决方案#17中所描述的UE到网络中继。
对于远程UE:
-UE指示注册请求消息中的UE到网络中继接入能力。
-PCF确定远程UE使用UE到网络中继的参数,且将其提供到如解决方案#17中所描述的远程UE。
6.16.3用于UE到网络中继的授权和预配参数
将以下UE到网络中继参数提供到UE到网络中继:
1)用于充当UE到网络中继的授权策略:
-UE经授权为远程UE中继业务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
2)UE到网络中继发现策略/参数:
-UE到网络中继服务代码或服务ID,其标识UE到网络中继所提供的连接性服务。
-相关联的PDU会话参数(S-NSSAI、DNN、SSC模式等)将用于每一UE到网络中继服务代码或服务ID的中继业务。
注1:是否包含相关联的PDU会话参数取决于UE到网络中继发现解决方案。举例来说,如果相关联的PDU会话参数可通过PC5接口中的中继服务代码广播,那么这些参数可能不需要预配程序。
注2:UE到网络中继的配置的NSSAI包含支持针对相关联服务代码或服务ID的中继业务所需的S-NSSAI。
编者注:UE到网络中继切片配置更新方面的细节有待进一步研究。
-用于每一UE到网络中继服务代码或服务ID的UE到网络中继发现的安全性相关参数。
注3:关于安全性要求的进一步细节将在SA WG3中指定。
将以下UE到网络中继参数提供到远程UE:
1)充当远程UE的授权策略:
-指示UE是否被授权使用UE到网络中继。
2)如提供到UE到网络中继的UE到网络中继发现策略/参数;
-经授权的UE到网络中继服务代码/ID列表。
-用于每一UE到网络中继服务代码或服务ID的相关联的PDU会话参数(S-NSSAI、DNN、SSC模式等)。
注4:是否包含相关联的PDU会话参数取决于UE到网络中继发现解决方案。举例来说,如果相关联的PDU会话参数可通过PC5接口中的中继服务代码广播,那么这些参数可能不需要预配程序。
-UE到网络中继选择策略。
编者注:UE到网络中继选择策略的细节有待进一步研究。
注5:在此条款中,仅指定UE到网络中继服务特定参数。用于一般授权和预配参数的所有其它参数(例如,用于发现或通信的无线电参数)将由用于KI 8的解决方案定义。
注6:此解决方案并不支持NW中继超出覆盖范围或公共安全所需的盒外操作的情况。
[…]
6.24解决方案#24:用于层3UE到网络中继的端到端QoS支持
6.24.1总体描述
此解决方案解决关键问题#3“支持UE到网络中继”。确切地说,此解决方案解决了关于“如何经由UE到网络中继支持远程UE与网络之间的端到端要求,包含QoS(例如数据速率、可靠性、时延)”和“网络如何允许和控制用于5G ProSe UE到NW中继的QoS要求”方面的问题。
在层3UE到NW中继解决方案(解决方案#6)中,远程UE的数据流由中继UE的PDU会话服务。由于UE到网络中继路径包括如下方图6.24.1-1中所示的两个支路(PC5和Uu),因此仅当QoS要求正确地划分且分别符合两个支路时才可满足端到端QoS。
[标题为“用于层3UE到网络中继解决方案的端到端QoS划分”的3GPP TR
23.752V0.4.0的图6.24.1-1再现为图5]
用如TS 23.287[5]的条款5.4中所指定的PC5 QoS规则和PC5 QoS参数(PQI、GFBR、MFBR、PC5 LINK-AMBR、范围等)控制对PC5链路的QoS要求。用如TS 23.501[6]的条款5.7中所指定的5G QoS规则和5G QoS参数(5QI、GFBR、MFBR等)控制对Uu链路的QoS要求。
Uu支路的QoS与由UE到网络中继建立的PDU会话相关联,且因此如TS 23.502[8]条款4.3.2和4.3.3中定义的程序适用。UE到网络中继的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Function,SMF)将对应QoS规则和流级QoS参数提供到UE到网络中继。
如上文所解释,UE到网络中继需要将Uu QoS信息转换为对应PC5 QoS参数以便实现合适的端到端QoS。由于远程UE和UE到网络中继使用PC5单播通信模式,因此大多数流级QoS参数可直接再使用。在转换中需要辅助的仅有参数是5QI和PQI的映射。因此UE到网络中继必须配置有合适的映像信息。
注意:UE到网络中继可配置有基于每一中继服务代码的5QI和PQI的映射。
基于从SMF接收到的信息,使用在TS 23.287[5]条款6.3.3.4中定义的程序,UE到网络中继建立对应的PC5 QoS流。可存在用于远程UE的PC5 QoS流和Uu QoS流的1到1映射。
在远程UE在PC5上建立L2链路时请求专用PC5 QoS流的情况下,UE到网络可将PC5QoS要求映射到Uu QoS要求,且执行UE请求的PDU会话修改,如TS 23.502[8]条款4.3.3中所定义。
6.24.2对支持动态QoS处理的增强
如图6.24.1-1中所示,从远程UE到AS的端到端连接涉及两个空中链路,即Uu和PC5。因此,为满足用于特定服务的PDB,需要减少NG-RAN利用的AN PDB,以便给出一些预算用于PC5链路。应注意这与是否使用L2或L3中继架构无关。
实现此而不影响NG-RAN的一种方式是针对SMF修改在用于远程UE的业务的QoS流的QoS配置文件中向NG-RAN用信号表示的PDB。SMF遵循PCC规则(如果其是确定的PCF)或基于本地配置来扣除PDB。
当支持动态PCC控制时,SMF可基于PCC规则以确定要使用的PDB。否则,SMF可基于预配置,例如使用DNN和/或S-NSSAI以确定是否和如何修改PDB。
当支持动态PCC控制时,可能当远程UE发起会话时AF可能能够请求业务的某些QoS处理。这可通过使用如TS 23.503[18]条款6.1.3.22中定义的特征来实现。AF能够使用如TS23.503[18]条款6.1.1.2中定义的程序定位UE到网络中继的PCF,因为远程UE使用属于UE到网络中继的PDU会话的地址。
PCF可产生对应PCC规则,且SMF又产生QoS规则和流级QoS参数,且使用PDU会话修改程序发信号通知UE到网络中继。UE到网络中继随后使用TS 23.287[5]条款6.3.3.4中定义的L2链路修改程序来设置相关PC5 QoS流。
6.24.2程序
TS 23.502[8]和TS 23.287[5]中定义的现有程序可用以管理QoS流和PC5 QoS流以服务远程UE。
6.24.3对服务、实体和接口的影响
解决方案在以下实体中具有影响:
SMF:
-SMF任选地支持基于PCC规则或预配置修改用于服务远程UE的QoS流的PDB。
UE:
-5G ProSe UE到网络中继支持Uu流级QoS参数到PC5 QoS参数的映像,包含基于配置或标准化映像的5QI到PQI的映射。
6.25解决方案#25:用于层3UE到网络中继的QoS处理
6.25.1描述
这是用于关键问题#3UE到网络中继的解决方案。尤其是用于层3UE到网络中继的QoS控制。
对于经由UE到网络中继接入网络的远程UE,远程UE与UPF之间的QoS控制包含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用于远程UE与UE到网络中继之间的连接的QoS控制,另一部分是用于UE到网络中继与UPF之间的连接的QoS控制。在此解决方案中,PCF负责单独设置UE与UE到网络中继之间的QoS参数(我们称其为“PC5 QoS参数”)以及UE到网络中继与UPF之间的QoS参数(我们称其为“Uu QoS参数”)以支持远程UE与UPF之间的QoS要求。
针对PC5接口,当使用标准化PQI时,PC5 QoS参数包含PQI和其它任选的QoS参数,例如GFBR。当使用非标准化PQI时,还包含PC5 QoS特性的完整集合。
PCF确保与Uu QoS参数中的5QI相关联的PDB,且与PC5 QoS参数中的PQI相关联的PDB支持远程UE与UPF之间的PDB。PCF还确保Uu QoS参数和PC5 QoS参数中的其它QoS参数/QoS特性是兼容的,例如具有相同值。
UE到网络中继和远程UE预配置有一或多种经授权服务和相关PC5 QoS参数。这些服务和参数可在预配程序期间由PCF提供。PCF还可将默认PC5 QoS参数提供到NW中继和远程UE,这可用于在覆盖范围外的远程UE或用于不经常使用的应用程序。
当远程UE想要使用通过3GPP网络由AF提供的服务时,其选择UE到网络中继且建立远程UE与NW中继之间的PC5连接,如果远程UE不具有服务的PC5 QoS参数,那么使用预配信息中的默认PC5 QoS参数设置默认PC5 QoS流。
UE到网络中继还例如基于由远程UE请求的S-NSSAI、DNN设置对应PDU会话以用于中继。在IP地址/前缀分配之后,UE到网络中继将远程UE的IP信息报告到SMF,PCF还从SMF接收远程UE的IP信息。
如果远程UE不具有服务的PC5 QoS参数,那么在PC5连接和相关PDU会话设置之后,远程UE与AF交互以得到服务所需的应用层控制消息,所述交互是通过PDU会话的默认PC5QoS流和默认QoS流传送的。随后AF将服务要求提供到PCF。当PCF已从SMF接收到远程UE报告时,PCF得知AF请求的目标UE是远程UE,则PCF产生PCC规则(用于对Uu的QoS控制)和PC5 QoS参数(用于对PC5的QoS控制),PCF决策例如可基于从AF接收到的服务要求和操作者策略以及Uu和PC5的费率。
6.25.2程序
[标题为“用于L3 UE到网络中继的QoS控制”的3GPP TR 23.752V0.4.0的图6.25.1-1再现为图6]
1.当远程UE想要通过3GPP网络使用AF提供的服务时,其选择UE到网络中继且建立远程UE与NW中继之间的PC5连接,其与条款6.6.2中描述的步骤3的PC5部分相同。在此步骤中,如果远程UE不具有服务的PC5 QoS参数,那么使用预配信息中的默认PC5 QoS参数设置默认PC5 QoS流。
2.UE到网络中继例如基于由远程UE请求的S-NSSAI、DNN设置对应PDU会话或使用现有PDU会话以用于中继。
3.在IP地址/前缀分配之后,UE到网络中继将远程UE的IP信息报告到SMF,SMF还将接收到的报告转发到PCF。
4.如果远程UE不具有服务的PC5 QoS参数,那么远程UE与AF交互以得到服务所需的应用层控制消息,所述交互是通过PDU会话的默认PC5 QoS流和默认QoS流传送的。
5.由于远程UE使用的地址属于UE到网络中继的PDU会话,因此AF能够定位UE到网络中继的PCF且将服务要求提供到PCF。
6.例如通过AF提供的IP信息和从SMF接收到的远程UE的IP信息,PCF得知AF所请求的目标UE是远程UE。PCF产生PCC规则(用于对Uu的QoS控制)和PC5 QoS参数(用于对PC5的QoS控制),PCF决策例如可基于从AF接收到的服务要求和操作者策略以及Uu和PC5的费率。PCF将PCC决策提供到SMF。
7.基于从PCF接收到的PCC规则,SMF可决定设置新的QoS流或修改现有QoS流以用于PDU会话。SMF产生将在UE到网络中继处强制执行的QoS规则和将在RAN处强制执行的QoS配置文件以用于Uu部分的QoS控制。执行PDU会话修改程序。PC5 QoS参数也与相关QoS规则一起提供到UE到网络中继。
8.UE到网络中继使用从CN接收到的PC5 QoS参数发起如TS 23.287[5]中所描述的层2链路修改程序。
6.25.3对服务、实体和接口的影响
-PCF产生PCC规则(用于对Uu的QoS控制)和PC5 QoS参数(用于对PC5的QoS控制)。
-UE到网络中继基于从CN接收到的PC5 QoS参数修改层2链路。
3GPP TS 23.287指定用于车联网(V2X)通信授权和预配、用于V2X通信的QoS处理、经由PC5参考点的层2链路建立和层2链路修改程序如下:
5.1.2用于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V2X通信的授权和预配
5.1.2.1策略/参数预配
将用于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V2X通信的以下信息集合预配给UE:
[…]
6)选择NR PC5时的策略/参数:
-结合一或多个地理区域的V2X服务类型(例如,PSID或ITS-AID)到V2X频率的映射。
-一或多个目的地层2ID和例如用于广播的V2X应用的PSID或ITS-AID的V2X服务类型的映射。
-一或多个目的地层2ID和例如用于组播的V2X应用的PSID或ITS-AID的V2X服务类型的映射。
-用于初始信令以建立单播连接的默认目的地层2ID和例如V2X应用的PSID或ITS-AID的V2X服务类型的映射。
注3:可将用于单播初始信令的相同默认目的地层2ID映射到一个以上V2X服务类型。在不同V2X服务映射到不同默认目的地层2ID的情况下,当UE意图建立可用于一个以上V2X服务类型的单个单播链路时,UE可选择默认目的地层2ID中的任何一个以用于初始信令。
-PC5 QoS映像配置:
-来自V2X应用层的输入:
-V2X服务类型(例如,PSID或ITS-AID)。
-(任选的)对V2X服务类型的V2X应用要求,例如,优先级要求、安全性要求、延迟要求、范围要求。
注4:对V2X服务类型的V2X应用要求的细节取决于实施方式且在本说明书的范围之外。
-输出:
-条款5.4.2中定义的PC5 QoS参数(即,PQI和有条件地为例如MFBR/GFBR等其它参数)。
-AS层配置(参见TS 38.331[15]),例如当UE“不由E-UTRA服务”
且“不由NR服务”时一或多个PC5 QoS配置文件到一或多个无线电承载的映射。
-PC5 QoS配置文件含有条款5.4.2中描述的PC5 QoS参数,以及在未使用如表5.4.4-1中定义的默认值的情况下关于优先级、平均窗口、最大数据突发量的QoS特性的值。
5.4.1用于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V2X通信的QoS处理
5.4.1.1QoS模型
5.4.1.1.1概述
对于基于LTE的PC5,基于ProSe每包优先级(PPPP)和ProSe每包可靠性(PPPR)在TS23.285[8]中定义QoS处理。
对于基于NR的PC5,使用类似于在用于Uu参考点的TS 23.501[6]中定义的QoS模型,即基于5QI,具有如条款5.4.2、5.4.3和5.4.4中所描述的额外的参数范围。对于通过基于NR的PC5参考点进行的V2X通信,PC5 QoS流与如条款5.4.2中定义的PC5 QoS规则和PC5QoS参数相关联。条款5.4.4中定义一组标准化PC5 5QI(PQI)。UE可配置有一组默认PC5 QoS参数用于V2X服务类型,如条款5.1.2.1中所定义。对于基于NR的单播、组播和广播PC5通信,应该应用用于PC5 QoS管理的每流QoS模型。图5.4.1.1.1-1示出用于NR PC5的每流QoS模型的实例映像。PC5 QoS规则和PFI相关操作的细节在条款5.4.1.1.2和5.4.1.1.3中加以描述。
[标题为“用于NR PC5的每流PC5 QoS模型”的3GPP TS 23.287V16.2.0的图5.4.1.1.1-1再现为图7]
当通过PC5参考点进行V2X通信时,以下原理适用:
-应用层可使用如条款5.4.4中描述的TS 23.285[8]定义的PPPP和PPPR模型或PQI和范围模型来设置V2X通信的V2X应用要求。取决于针对传送选择的PC5参考点的类型,即基于LTE或基于NR,UE可将应用层提供的V2X应用要求映射到将传递到下层的合适QoS参数。在条款5.4.2中定义两个QoS模型之间的映像。对于通过基于NR的PC5进行的V2X通信,不同V2X包可能需要不同的QoS处理。在彼情况下,应将V2X包从V2X层发送到由不同PFI标识的PC5QoS流内的接入层。
-当使用通过基于NR的PC5进行的V2X通信的组播模式时,范围参数与用于V2X通信的QoS参数相关联。范围可由V2X应用层提供或使用基于如在条款5.1.2.1中定义的配置从V2X服务类型映射的默认值。范围指示需要满足QoS参数的最小距离。将范围参数连同QoS参数一起传递到AS层以用于动态控制。
-基于NR的PC5支持三种类型的通信模式,即广播、组播和单播。在条款5.4.1.2至5.4.1.4中描述这些不同模式的QoS处理。
-UE可通过考虑例如由PQI指示的所有其优先级来处理广播、组播和单播业务。
-对于通过基于NR的PC5进行的V2X通信的广播和组播模式,由于对于这些情况,PC5参考点上不存在信令,因此UE应用标准PQI值。
-当使用网络调度的操作模式时,用于基于NR的PC5的UE-PC5-AMBR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通信模式,且由NG-RAN用于在资源管理中限制UE的基于NR的PC5传送。应将UE-PC5-AMBR设置成PC5参考点上的所有类型的通信(即,单播、组播和广播模式)的聚合最大比特率的总和。
5.4.1.1.2导出PC5 QoS参数且为PC5 QoS流分配PFI
以下描述适用于网络调度的操作模式和UE自主资源选择模式两者。
当接收到来自V2X应用层的服务数据或请求时,UE确定是否存在任何匹配服务数据或请求的现有PC5 QoS流,即基于用于现有PC5 QoS流的PC5 QoS规则。
如果不存在匹配服务数据或请求的PC5 QoS流,那么UE根据在条款5.1.2.1中定义的PC5 QoS映像配置基于V2X应用层(若可用)提供的V2X应用要求和V2X服务类型(例如,PSID或ITS-AID)导出PC5 QoS参数,且执行以下各者:
-如果不存在满足所导出的PC5 QoS参数的现有PC5 QoS流,那么:
-UE产生用于所导出的PC5 QoS参数的新PC5 QoS流;以及
-UE随后针对此PC5 QoS流分配PFI并导出PC5 QoS规则。
-否则,UE针对此类PC5 QoS流更新PC5 QoS规则中的PC5包过滤器集。
对于通过NR PC5参考点进行的V2X通信,PC5 QoS流是由目的地层2ID标识的相同目的地中的QoS差异的最精细粒度。具有相同PFI的用户平面业务接收相同业务转发处理(例如,调度、准入阈值)。PFI在同一目的地内是唯一的。
5.4.1.1.3基于PC5 QoS规则处理PC5 QoS流
对于每一通信模式(例如,广播、组播、单播),UE维持PFI到PC5 QoS上下文以及由目的地层2ID标识的每目的地的PC5 QoS规则的映射。PC5 QoS上下文包含PC5 QoS参数(例如,PQI和范围)和V2X服务类型(例如,PSID或ITS-AID)。当UE针对V2X服务类型分配新PFI时,UE将其与用于目的地的对应PC5 QoS上下文和PC5 QoS规则一起存储。当UE释放PFI时,UE移除用于目的地的对应PC5 QoS上下文和PC5 QoS规则。对于单播,条款5.2.1.4中所定义的单播链路配置文件含有从PFI映像的额外信息以用于单播操作。
PC5 QoS规则含有相关联PC5 QoS流的PFI、优先值以及在条款5.4.1.1.4中定义的PC5包过滤器集。优先值决定评估PC5 QoS规则的次序。具有较低优先值的PC5 QoS规则在具有较高优先值的那些规则之前评估。
V2X层将用于每目的地(例如,由目的地层2ID标识)的PC5 QoS操作的信息提供到用于每流QoS模型操作的AS层,如下:
1)为添加新的PC5 QoS流或修改任何现有PC5 QoS流,V2X层将用于PC5 QoS流的以下信息提供到AS层。
-PFI;
-对应PC5 QoS参数;以及
-用于广播和组播的源/目的地层2ID,或用于单播的PC5链路标识符。
2)为移除任何现有PC5 QoS流,V2X层将用于PC5 QoS流的以下信息提供到AS层。
-PFI;以及
-用于广播和组播的源/目的地层2ID,或用于单播的PC5链路标识符。
另外,V2X层还将通信模式(例如,广播、组播、单播)、射频、Tx配置文件提供到AS层以用于PC5操作。基于V2X服务类型确定射频和Tx配置文件。V2X层确保与不同射频相关联的(例如,由PSID或ITS-AID标识的)V2X服务类型被分类成不同的PC5 QoS流。
图5.4.1.1.3-1示出了使用PC5 QoS规则的用户平面业务的分类和标记的实例以及PC5 QoS流到接入层处的无线电资源的映射。
[标题为“基于PC5 QoS规则处理PC5 QoS流”的3GPP TS 23.287V16.2.0的图5.4.1.1.3-1再现为图8]
如图5.4.1.1.3-1中所示出,对于给定的一对源和目的地层2ID,可存在各自对应于不同的PC5 QoS层级的多个无线电承载。AS层可基于所提供的信息确定多个PC5 QoS流到同一无线电承载的映射。对于广播和组播,L2链路通往由目的地层2ID标识的附近的所有UE。
5.4.1.1.4PC5包过滤器集
PC5包过滤器集支持两种类型的包过滤器,即IP包过滤器集和V2X包过滤器集。PC5QoS规则含有IP包过滤器集或V2X包过滤器集。
TS 23.501[6]条款5.7.6.2中定义了IP包过滤器集。
V2X包过滤器集将基于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任何组合支持包过滤器:
-V2X服务类型(例如,PSID或ITS-AID);
-源/目的地层2ID;
-应用层ID(例如,站ID);
-扩展参数。
编者注:阶段3可确定支持例如来自上层协议或扩展报头字段(例如,地理位置路由通信协议(GeoNetworking)公共报头的TC字段、WAVE信元扩展等)的输入参数的扩展参数。
[…]
6.3.3.1通过PC5参考点建立层2链路
为执行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V2X通信的单播模式,UE配置有如在条款5.1.2.1中所描述的相关信息。
图6.3.3.1-1示出用于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V2X通信的单播模式的层2链路建立程序。
[标题为“层2链路建立程序”的3GPP TS 23.287V16.2.0的图6.3.3.1-1再现为图9]
1.一或多个UE确定用于如在条款5.6.1.4中指定的PC5单播链路建立的信令接收的目的地层2ID。目的地层2ID配置有如条款5.1.2.1中所指定的一或多个UE。
2.UE-1中的V2X应用层提供用于PC5单播通信的应用信息。应用信息包含V2X应用的一或多个V2X服务类型(例如,一或多个PSID或一或多个ITS-AID)以及发起UE的应用层ID。应用信息中可包含目标UE的应用层ID。
UE-1中的V2X应用层可提供用于此单播通信的V2X应用要求。UE-1确定如条款5.4.1.4中所指定的PC5 QoS参数和PFI。
如果UE-1决定重新使用如条款5.2.1.4中所指定的现有PC5单播链路,那么UE触发如条款6.3.3.4中所指定的层2链路修改程序。
3.UE-1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以发起单播层2链路建立程序。直接通信请求消息包含:
-源用户信息:发起UE的应用层ID(即,UE-1的应用层ID)。
-如果V2X应用层在步骤2中提供目标UE的应用层ID,那么包含以下信息:
-目标用户信息:目标UE的应用层ID(即,UE-2的应用层ID)。
-V2X服务信息:关于请求层2链路建立的一或多个V2X服务(例如,一或多个PSID或一或多个ITS-AID)的信息。
-安全性信息:用于建立安全性的信息。
注1:安全性信息以及对源用户信息和目标用户信息的必要保护由SA WG3定义。
如条款5.6.1.1和5.6.1.4中所指定,确定用以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的源层2ID和目的地层2ID。目的地层2ID可以是广播或单播层2ID。当使用单播层2ID时,目标用户信息应包含在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
UE-1通过使用源层2ID和目的地层2ID广播或单播的PC5来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4.如下建立UE-1的安全性:
4a.如果目标用户信息包含在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那么目标UE,即UE-2通过与UE-1建立安全性而作出响应。
4b.如果目标用户信息未包含在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那么对通过与UE-1的PC5单播链路使用通知的V2X服务感兴趣的UE通过与UE-1建立安全性而作出响应。
注2:用于安全性程序的信令由SA WG3定义。
当启用安全性保护时,UE-1将以下信息发送到目标UE:
-如果使用IP通信:
-IP地址配置:对于IP通信,此链路需要IP地址配置,且所述IP地址配置指示以下值中的一个:
-“IPv6路由器”,如果IPv6地址分配机制受到发起UE的支持,即充当IPv6路由器;或
-“不支持IPv6地址分配”,如果IPv6地址分配机制不受发起UE支持。
-链路本地IPv6地址:如果UE-1不支持IPv6IP地址分配机制,即IP地址配置指示“不支持IPv6地址分配”,那么基于RFC 4862[21]
在本地形成链路本地IPv6地址。
-QoS信息:关于一或多个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一PC5 QoS流,PFI和对应PC5QoS参数(即,PQI以及有条件地为例如MFBR/GFBR等其它参数)。
如条款5.6.1.1和5.6.1.4中所指定,确定用于安全性建立程序的源层2ID。目的地层2ID设定成所接收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的源层2ID。
一旦接收到安全性建立程序消息,UE-1就针对用于此单播链路的信令和数据业务获得对等UE的层2ID以用于未来通信。
5.已成功与UE-1建立安全性的一或多个目标UE将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发送到UE-1:
5a.(面向UE的层2链路建立)如果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包含目标用户信息,那么在用于UE-2的应用层ID匹配的情况下,目标UE,即UE-2用直接通信接受消息作出响应。
5b.(面向V2X服务的层2链路建立)如果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不包含目标用户信息,则对使用一或多个通知的V2X服务感兴趣的UE(在图6.3.3.1-1中的UE-2和UE-4)通过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来对请求作出响应。
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包含:
-源用户信息: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的UE的应用层ID。
-QoS信息:关于一或多个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一PC5 QoS流,PFI和由UE-1请求的对应PC5 QoS参数(即,PQI以及有条件地为例如MFBR/GFBR等其它参数)。
-如果使用IP通信:
-IP地址配置:对于IP通信,此链路需要IP地址配置,且所述IP地址配置指示以下值中的一个:
-“IPv6路由器”,如果IPv6地址分配机制受目标UE支持,即充当IPv6路由器;或
-“不支持IPv6地址分配”,如果IPv6地址分配机制不受目标UE支持。
-链路本地IPv6地址:如果目标UE不支持IPv6IP地址分配机制,即IP地址配置指示“不支持IPv6地址分配”,且UE-1包含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的链路本地IPv6地址,那么基于RFC 4862[21]在本地形成链路本地IPv6地址。目标UE应包含非冲突链路本地IPv6地址。
如果选择两个UE(即,发起UE和目标UE)来使用链路本地IPv6地址,则其将停用RFC4862[21]中所定义的双重地址检测。
注3:当发起UE或目标UE指示对IPv6路由器的支持时,那么将在建立层2链路之后进行对应地址配置程序,且忽略链路本地IPv6地址。
建立PC5单播链路的UE的V2X层将分配用于单播链路的PC5链路标识符和PC5单播链路相关信息向下传递到AS层。PC5单播链路相关信息包含层2ID信息(即,源层2ID和目的地层2ID)。这使得AS层能够保存PC5链路标识符以及PC5单播链路相关信息。
6.如下通过所建立的单播链路传送V2X服务数据:
将PC5链路标识符和PF连同V2X服务数据一起提供到AS层。
另外,任选地,将层2ID信息(即,源层2ID和目的地层2ID)提供到AS层。
注4:由UE实施方案将层2ID信息提供到AS层。
UE-1使用源层2ID(即,用于此单播链路的UE-1的层2ID)和目的地层2ID(即,用于此单播链路的对等UE的层2ID)发送V2X服务数据。
注5:PC5单播链路是双向的,因此UE-1的对等UE可通过与UE-1的单播链路将V2X服务数据发送到UE-1。
[…]
6.3.3.4用于单播链路的层2链路修改
图6.3.3.4-1示出用于单播链路的层2链路修改程序。此程序用以:
-向现有PC5单播链路添加一或多个新V2X服务。
-从现有PC5单播链路移除一或多个V2X服务。
-在现有PC5单播链路中添加一或多个新PC5 QoS流。
-修改现有PC5单播链路中的一或多个现有PC5 QoS流。
-移除现有PC5单播链路中的一或多个现有PC5 QoS流。
[标题为“层2链路修改程序”的3GPP TS 23.287V16.2.0的图6.3.3.4-1再现为图10]
0.UE-1和UE-2具有如条款6.3.3.1中所描述而建立的单播链路。
1.UE-1中的V2X应用层提供用于PC5单播通信的应用信息。应用信息包含一或多个V2X应用的一或多个V2X服务类型(例如,一或多个PSID或一或多个ITS-AID)以及发起UE的应用层ID。应用信息中可包含目标UE的应用层ID。如果UE-1决定重复使用如条款5.2.1.4中所指定的现有PC5单播链路,因此决定修改与UE-2建立的单播链路,那么UE-1将链路修改请求发送到UE-2。
链路修改请求消息包含:
a)向现有PC5单播链路添加一或多个新V2X服务:
-V2X服务信息:关于待添加的一或多个V2X服务(例如,一或多个PSID或一或多个ITS-AID)的信息。
-QoS信息:关于用于待添加的每一V2X服务的一或多个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一PC5 QoS流,PFI和对应PC5 QoS参数(即,PQI以及有条件地为例如MFBR/GFBR等其它参数)。
b)从现有PC5单播链路中移除一或多个V2X服务:
-V2X服务信息:关于待移除的一或多个V2X服务(例如,一或多个PSID或一或多个ITS-AID)的信息。
c)在现有PC5单播链路中添加一或多个新PC5 QoS流:
-V2X服务信息:关于需要添加新QoS流的一或多个V2X服务(例如,一或多个PSID或一或多个ITS-AID)的信息。
-QoS信息:关于待修改的一或多个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一PC5 QoS流,PFI和对应PC5 QoS参数(即,PQI以及有条件地为例如MFBR/GFBR等其它参数)。
d)修改现有PC5单播链路中的一或多个PC5 QoS流:
-QoS信息:关于待修改的一或多个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一PC5 QoS流,PFI和对应PC5 QoS参数(即,PQI以及有条件地为例如MFBR/GFBR等其它参数)。
e)在现有PC5单播链路中移除一或多个PC5 QoS流:
-PFI。
2.UE 2用链路修改接受消息作出响应。
链路修改接受消息包含:
-对于在步骤1中描述的情况a)、情况c)和情况d):
-QoS信息:关于一或多个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一PC5 QoS流,PFI和对应PC5QoS参数(即,PQI以及有条件地为例如MFBR/GFBR等其它参数)。
每一UE的V2X层将关于单播链路修改的信息提供到AS层。这使得AS层能够更新与经修改的单播链路相关的上下文。
3GPP TS 23.502针对UE指定UE请求的PDU会话建立和PDU会话修改以接入由数据网络(DN)提供的服务,如下:
4.3.2.2UE请求的PDU会话建立
4.3.2.2.1非漫游和具有本地中断的漫游
条款4.3.2.2.1指定非漫游和具有本地中断情况的漫游中的PDU会话建立。程序用以:
-建立新PDU会话;
-在不使用N26接口的情况下,将EPS中的PDN连接切换到5GS中的PDU会话;
-在非3GPP接入与3GPP接入之间切换现有PDU会话。在此情况下,条款4.9.2中进一步定义特定系统行为;或
-请求用于紧急服务的PDU会话。
在漫游的情况下,AMF确定是否将在LBO或家庭路由中建立PDU会话。在LBO的情况下,程序与非漫游情况相同,不同之处在于AMF、SMF、UPF和PCF位于受访网络中。用于紧急服务的PDU会话从未在家庭路由模式中建立。如果启用控制平面CIoT 5GS优化以用于具有LBO的PDU会话,那么NEF不用作此PDU会话的锚点。
注1:如TS 23.501[2]的条款5.15.5.3中所描述,UE将家用PLMN和受访PLMN两者提供到网络。
[标题为“用于非漫游和具有本地中断的漫游的UE请求的PDU会话建立”的3GPP TS23.502V16.5.1的图4.3.2.2.1-1再现为图11]
[…]
4.3.3PDU会话修改
4.3.3.1总述
在修改UE与网络之间交换的QoS参数中的一或若干个时使用程序。
注意:在TS 23.501[2]条款5.7中定义使用此程序用于QoS改变以及UE与网络之间交换的QoS参数时的条件。
4.3.3.2UE或网络请求的PDU会话修改(非漫游和具有本地中断的漫游)
在图4.3.3.2-1中描绘出UE或网络请求的PDU会话修改程序(非漫游和具有本地中断情境的漫游)。
[标题为“UE或网络请求的PDU会话修改(用于非漫游和具有本地中断的漫游)”的3GPP TS 23.502V16.5.1的图4.3.3.2-1再现为图12]
[…]
3GPP TS 24.501如下指定服务质量(QoS)且定义PDU会话修改请求消息:
6.2.5服务质量
6.2.5.1总述
6.2.5.1.1QoS规则
6.2.5.1.1.1总述
在IPv4、IPv6、IPv4v6和以太网PDU会话类型的PDU会话中,NAS协议基于信令QoS规则、导出QoS规则或其任何组合实现对一或多个QoS流中的UL用户数据包的不同转发处理。
在非结构化PDU会话类型的PDU会话中,所有UL用户数据包与相同QoS流相关联。
6.2.5.1.1.2信令QoS规则
NAS协议使得网络能够向UE提供与PDU会话相关联的信令QoS规则。
网络可向UE提供与在PDU会话建立处或在PDU会话修改处的PDU会话相关联的一或多个信令QoS规则。
每一信令QoS规则含有:
a)QoS规则是否为默认QoS规则的指示;
b)QoS规则标识符(QRI);
c)QoS流标识符(QFI);
d)任选地,包过滤器集;以及
e)优先值。
注1:无法改变信令QoS规则的默认QoS规则指示(DQR)。
对于以上情况d):
1)如果QoS规则是IPv4、IPv6、IPv4v6或以太网PDU会话类型的PDU会话的默认规则,那么包过滤器集含有用于DL方向的零或更多个包过滤器,且可额外含有以下各者中的一者:
A)用于UL方向的匹配所有包过滤器;
B)用于UL和DL方向的匹配所有包过滤器;
C)用于UL方向的零或更多个包过滤器(除用于UL方向的匹配所有包过滤器外);
D)用于UL和DL方向的零或更多个包过滤器(除用于UL和DL方向的匹配所有包过滤器外);或
E)用于UL方向的个或多个包过滤器(除用于UL方向的匹配所有包过滤器)以及用于UL和DL方向的一或多个包过滤器(除用于UL和DL方向的匹配所有包过滤器)。
默认规则的包过滤器集不会为空。如果默认QoS规则含有匹配所有包过滤器,那么最高优先值将用于默认QoS规则。
2)如果QoS规则是IPv4、IPv6、IPv4v6或以太网PDU会话类型的PDU会话的默认规则而不是默认QoS规则,那么包过滤器集含有用于DL方向的零或更多个包过滤器,且可额外含有以下各者中的一者:
A)用于UL方向的零或更多个包过滤器(除用于UL方向的匹配所有包过滤器外);以及
B)用于UL和DL方向两者的零或更多个包过滤器(除用于UL和DL方向的匹配所有包过滤器外)。
用于不是默认QoS规则的QoS规则的包过滤器集不会为空。
3)对于非结构化PDU会话类型的PDU会话,仅存在与其相关联的一个QoS规则,且所述QoS规则的包过滤器集为空。
如果UE请求新QoS规则,那么其将为信令QoS规则分配优先值,所述优先值不在70到99(十进制)的范围内。
注2:在本说明书的此版本中,不存在对用于DL方向的匹配所有包过滤器的支持。
注3:为支持在经由SNPN接入PLMN服务的情况下的QoS区分,SNPN内的UE可基于目的地IP地址构造包过滤器以到达PLMN中的N3IWF以及用于IPsec SA的安全性参数索引(SPI)。
注4:为支持在经由PLMN接入SNPN服务的情况下的QoS区分,PLMN内的UE可基于目的地IP地址构造包过滤器以到达SNPN中的N3IWF以及用于IPsec SA的安全性参数索引(SPI)。
注5:当UE通过将隔离位(segregation bit)设置为1而请求网络的QoS规则以将QoS规则所描述的服务数据流结合到专用QoS流时,将信令QoS规则的优先值的上述条件应用于UE。
在NB-N1模式中,仅存在与PDU会话相关联且为默认QoS规则的一个QoS规则。如3GPP TS 23.501[8]中所描述,当SMF确定UE已:
a)从WB-N1模式中的跟踪区域移动到NB-N1模式中的跟踪区域中;
b)从WB-S1模式中的跟踪区域移动到NB-N1模式中的跟踪区域中;或
c)从连接到5GCN的NR中的跟踪区域移动到NB-N1模式中的跟踪区域中;
对于保持在作用中的每一PDU会话,SMF将发起PDU会话修改程序(参见子条款6.3.3.2)以删除不为默认QoS规则(如果存在的话)的每一QoS规则。
在PDU会话内:
a)每一信令QoS规则具有唯一的QRI;
b)存在至少一个信令QoS规则;
c)一个信令QoS规则为默认QoS规则;以及
d)可存在与给定QFI相关联的零、一或多个信令QoS规则。
6.2.5.1.1.3导出QoS规则
导出QoS规则仅适用于IPv4、IPv6、IPv4v6或以太网PDU会话类型的PDU会话。
UE中的反射QoS基于经由PDU会话接收到的DL用户数据包创建与PDU会话相关联的导出QoS规则。
每一导出QoS规则含有:
a)QoS流标识符(QFI);
b)用于UL方向的包过滤器;以及
c)为80的优先值(十进制)。
注意:在网络侧上,对应QoS规则可与在70到99(十进制)范围内的不同优先值相关联。
在PDU会话内:
a)可存在与给定QFI相关联的零、一或多个导出QoS规则;以及
b)最多可存在与用于UL方向的给定包过滤器相关联的一个导出QoS规则。
在UE中,针对每一导出QoS规则运行计时器T3583。
NB-N1模式中不支持反射QoS。
6.2.5.1.1.4QoS流描述
网络可向UE提供与在PDU会话建立处或在PDU会话修改处的PDU会话相关联的一或多个QoS流描述。
每一QoS流描述含有:
a)QoS流标识符(QFI);
b)如果流为GBR QoS流,那么:
1)用于UL的保证流比特率(GFBR);
2)用于DL的保证流比特率(GFBR);
3)用于UL的最大流比特率(MFBR);
4)用于DL的最大流比特率(MFBR);以及
5)任选地,适用于UL和DL两者的平均窗口;
c)5QI,如果QFI不与由QFI标识的QoS流的5QI相同;以及
d)任选地,EPS承载标识(EBI),如果QoS流可映射到如3GPP TS23.502[9]的子条款4.11.2中所指定的EPS承载。
如果平均窗口未包含在具有3GPP TS 23.501[8]表5.7.4-1中指示的5QI的GBRQoS流的QoS流描述中,那么与3GPP TS 23.501[8]表5.7.4-1中的5QI相关联的平均窗口适用于平均窗口。
如果平均窗口未包含在用于具有未在3GPP TS 23.501[8]表5.7.4-1中指示的5QI的GBR QoS流的QoS流描述中,那么将两秒的标准值用作平均窗口。
6.2.5.1.2会话-AMBR
NAS协议使得网络能够向UE提供与PDU会话相关联的会话-AMBR。
两秒的标准值用作UE强制执行由会话-AMBR指示的UL速率限制的平均窗口。
6.2.5.1.2A空隙
6.2.5.1.3UL用户数据包匹配
对于IPv4、IPv6、IPv4v6或以太网PDU会话类型的PDU会话,在经由PDU会话从用于传送的上层接收到UL用户数据包之后,通过按其优先值的递增次序评估QoS规则,UE将试图使UL用户数据包与以下各者相关联:
a)与具有包过滤器集的PDU会话相关联的信令QoS规则的QFI,所述QFI含有用于与UL用户数据包匹配的用于UL方向的包过滤器或含有用于与UL用户数据包匹配的用于UL方向和DL方向两者的包过滤器;或
b)导出QoS规则的QFI,所述QFI与具有用于匹配UL用户数据包的UL方向的包过滤器的PDU会话相关联;
直到UL用户数据包与QFI相关联或所有QoS规则被评估为止。
对于非结构化PDU会话类型的PDU会话,在经由PDU会话从用于传送的上层接收到UL用户数据包之后,UE将使UL用户数据包与和PDU会话相关联的默认QoS规则的QFI相关联。
如果UL用户数据包与QFI相关联,那么UE将沿着UL用户数据包将QFI传递到低层以供传送。
注意:由低层用QFI标记UL用户数据包。
如果评估所有QoS规则且UL用户数据包不与QFI相关联,那么UE将丢弃UL用户数据包。
[…]
8.3.7PDU会话修改请求
8.3.7.1消息定义
由UE将PDU会话请求消息发送到SMF以请求修改PDU会话。参见表8.3.7.1.1。
消息类型:PDU会话修改请求
显着性: 双重
方向: UE到网络
[标题为“PDU会话修改请求消息内容”的3GPP TS 24.501V16.5.1的表
8.3.7.1.1再现为图13]
注意:符合本说明书的较早版本的UE有可能针对此消息发送具有值为“7F”的IEI的经映射EPS承载上下文IE。
[…]
8.3.7.7所请求QoS规则
当UE请求特定QoS处理时,此IE包含在消息中。
8.3.7.8所请求QoS流描述
当UE请求特定QoS流描述时,此IE包含在消息中。
[…]
3GPP TS 23.501指定包过滤器集如下:
5.7.6包过滤器集
5.7.6.1总述
包过滤器集用于QoS规则和PDR中以标识一或多个包(IP或以太网)流。
注1:QoS流的特征在于如条款5.7.1.1中所描述的一或多个PDR和一或多个QoS规则。
注2:例如出于IMS前提的目的,UE可能需要QoS规则的包过滤器集中的DL包过滤器。
包过滤器集可含有一或多个包过滤器。每一包过滤器可适用于DL方向、UL方向或这两个方向。
注3:在TS 24.501[47]中描述允许所有UL业务(也被称为匹配所有包过滤器)的默认QoS规则的包过滤器集中的包过滤器。
存在对应于那些PDU会话类型的两种类型的包过滤器集,即IP包过滤器集和以太网包过滤器集。
5.7.6.2IP包过滤器集
对于IP PDU会话类型,包过滤器集将基于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任何组合来支持包过滤器:
-源/目的地IP地址或IPv6前缀。
-源/目的地端口号。
-IP/下一报头类型上的协议的协议ID。
-服务类型(TOS)(IPv4)/业务类别(IPv6)和掩码。
-流标签(IPv6)。
-安全性参数索引。
-包过滤器方向。
注1:包过滤器中未指定的值匹配包中的对应信息的任何值。
注2:IP地址或前缀可与前缀掩码组合。
注3:端口号可指定为端口范围。
[…]
在版本16中(如3GPP TS 23.303中所论述),支持模型A发现和模型B发现两者以发现UE到网络中继。模型A使用单个发现协议消息(即,通知),且模型B使用两个发现协议消息(即,请求和响应)。这两个发现机制还可再用于UE到网络中继发现的下一版本。
在远程UE发现UE到网络中继(或中继UE)之后,远程UE随后可建立与中继UE的单播链路,以用于经由中继UE传送与所涉及的数据网络(DN)有关服务的业务。远程UE可传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以与中继UE建立单播链路。
根据3GPP TS 23.287,可使用中继UE的已知层2ID或与远程UE感兴趣的V2X服务相关联的默认目的地层2ID传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并且,默认目的地层2ID配置成用于PC5单播链路建立。此外,直接通信请求消息可包含服务信息(例如,提供商服务标识/标识符(PSID)或智能传输系统应用标识符(ITS-AID))以指示连接性服务。作为响应,中继UE可用直接通信接受消息进行答复以完成单播链路的建立。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可寻址到远程UE的层2ID。
为在远程UE与数据网络(DN)之间中继业务,中继UE需要在与远程UE建立单播链路之前或之后建立与DN的PDU会话。根据3GPP TS 24.501,NAS协议使得核心网络(CN)能够向UE(即,在UE到网络中继的情境下的中继UE)提供与PDU会话相关联的信令QoS规则。网络可例如经由发送到UE的PDU会话建立接受消息或PDU会话修改命令消息向UE提供与在PDU会话建立处或在PDU会话修改处的PDU会话相关联的一或多个信令QoS规则。每一信令QoS规则可含有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者:
a)QoS规则是否为默认QoS规则的指示;
b)QoS规则标识符(QRI);
c)QoS流标识符(QFI);
d)任选地,包过滤器集;以及
e)优先值。
因此,在PDU会话内:
a)每一信令QoS规则具有唯一的QRI;
b)存在至少一个信令QoS规则;
c)一个信令QoS规则为默认QoS规则;以及
d)可存在与给定QFI相关联的零、一或多个信令QoS规则。
此外,核心网络可向UE提供与在PDU会话建立处或在PDU会话修改处的PDU会话相关联的一或多个QoS流描述。每一QoS流描述可含有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者:
a)QoS流标识符(QFI);
b)如果流为GBR QoS流,那么:
1)用于UL的保证流比特率(GFBR);
2)用于DL的保证流比特率(GFBR);
3)用于UL的最大流比特率(MFBR);
4)用于DL的最大流比特率(MFBR);以及
5)任选地,适用于UL和DL两者的平均窗口;
c)5QI,如果QFI不与由QFI标识的QoS流的5QI相同;以及
d)任选地,EPS承载标识(EBI),如果QoS流可映射到如3GPP TS 23.502的子条款4.11.2中所指定的EPS承载。
对于IPv4、IPv6、IPv4v6或以太网PDU会话类型的PDU会话,在经由PDU会话从用于传送的上层接收到UL用户数据包之后,通过以其优先值的递增次序评估QoS规则,UE将试图使UL用户数据包与和具有包过滤器集的PDU会话相关联的QoS规则的QFI相关联以用于匹配UL用户数据包,直到UL用户数据包与QFI相关联或所有QoS规则被评估为止。
对于非结构化PDU会话类型的PDU会话,在经由PDU会话从用于传送的上层接收到UL用户数据包之后,UE将使UL用户数据包与和PDU会话相关联的默认QoS规则的QFI相关联。
如果UL用户数据包与QFI相关联,那么UE将沿着UL用户数据包将QFI传递到低层以供传送。否则,UE将丢弃UL用户数据包。
在如3GPP TS 23.287中所论述的NR侧链路(或V2X)中,UE将基于V2X应用层(如果可用)提供的V2X应用要求和V2X服务类型(例如,PSID或ITS-AID)针对PC5 QoS流导出PC5QoS参数和PC5 QoS规则,且还为每一PC5 QoS流分配PC5流标识(PFI)。
在UE到NW中继的情境下,远程UE的数据流由中继UE的PDU会话服务。基本上,UE到网络中继路径包括两个支路(即,一个PC5支路和一个Uu支路)。如果UE导出的QoS规则由远程UE应用于PC5支路上的UL业务,且网络配置的QoS规则由中继UE应用于Uu支路上的UL业务,那么需要远程UE将用于与每一QoS流相关联的包过滤器中的那些参数(例如,源/目的地IP地址、源/目的端口号、协议ID、服务类型(TOS)/业务类别、流标签和安全性参数等)提供到远程UE,使得中继UE可根据网络配置的QoS规则将从远程UE接收到的数据包映射到QoS流。这将产生大量信令开销。
更好的解决方案将为中继UE将与PDU会话相关联的QoS规则提供到远程UE,使得远程UE可基于QoS规则将数据包映射到QoS流且将附有QoS流ID的数据包传送到中继UE。并且,中继UE可仅遵循由远程UE产生的QoS流ID,且根据由网络提供的QoS流到DRB映射信息将从远程UE接收到的QoS流映射到Uu支路上的数据无线电承载(DRB),以便经由所映像的DRB将数据包传送到网络。
在建立PDU会话之后,如果在直接通信接受消息之前建立PDU会话,那么中继UE可例如经由此消息将与PDU会话相关联的QoS规则传送到远程UE,或如果在已建立PC5单播链路之后建立PDU会话,那么中继UE可例如经由链路修改请求消息将与PDU会话相关联的QoS规则传送到远程UE。使用其它(新)消息也是可行的。优选地,QoS流描述(例如,QoS简档)还可由中继UE在相关消息中传送到远程UE。
关于对于UE到网络中继的QoS处理,3GPP TR 23.752中的解决方案#24描述了由中继UE的PDU会话服务的远程UE的数据流。由于UE到网络中继路径包括如3GPP TR 23.752的图6.24.1-1(再现为图5)中所示的两个支路(PC5和Uu),因此仅当QoS要求正确地划分且分别符合两个支路时才可满足端到端QoS。这对于包延迟预算(PDB)的QoS参数尤其如此。举例来说,端到端PDB可拆分成在Uu支路上的PDB和在PC5支路上的PDB(例如,端到端PDB=Uu支路上的PDB+PC5支路上的PDB)。
3GPP TS 23.502指定用以建立PDU会话的PDU会话建立程序。网络可将与PDU会话相关联的经授权QoS规则和经授权QoS流描述提供到在PDU会话建立接受消息中的UE(例如,在UE到NW中继的情境中的中继UE)。在已建立PDU会话之后,UE可请求修改PDU会话。举例来说,UE可包含在发送到网络的PDU会话修改请求消息中的与PDU会话相关联的所请求QoS规则和/或所请求QoS流描述。
在UE到NW中继的情境中,假设远程UE可确定当前QoS是否符合要求。因此,对于中继UE发起用于PDU会话的PDU会话修改程序,需要远程UE将所请求QoS规则和/或所请求QoS流描述传送到中继UE(例如,在链路修改请求消息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请求QoS规则指示待用于PDU会话的至少一个QoS规则。每一QoS规则可含有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者:QoS规则标识符(QRI)、QoS流标识符(QFI)、包过滤器集以及优先值。并且,每一包过滤器可由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任何组合形成:源/目的地IP地址或IPv6前缀、源/目的地端口号、IP/下一报头类型上的协议的协议ID、服务类型(TOS)(IPv4)/业务类别(IPv6)和掩码、流标签(IPv6)、安全性参数索引和包过滤器方向。所请求QoS流描述指示待用于PDU会话的至少一个QoS流描述。每一QoS流描述可含有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者:QoS流标识符(QFI)、QoS标识符(例如,5QI)、保证流比特率(GFBR)、最大流比特率(MFBR)以及EPS承载标识(EBI)。
由于PDU会话修改程序主要用于修改Uu支路上的PDU会话,因此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为远程UE传送与Uu支路相关联的QoS标识符(例如,5QI),使得中继UE可将相同QoS标识符(例如,5QI)提供到网络。替代地,远程UE可将用于端到端(即,覆盖Uu支路和PC5支路两者)的QoS标识符(例如,5QI)传送到中继UE。中继UE接着可从用于端到端的QoS标识符导出与Uu支路相关联的QoS标识符,且将与Uu支路相关联的QoS标识符递送到网络。可根据分配比从用于端到端的QoS标识符导出与Uu支路相关联的QoS标识符,所述分配比可为固定值、标准中指定的默认值、从网络接收到的系统信息中包含的配置值或从网络接收到的专用信令中包含的配置值。还可行的是,中继UE可仅将用于端到端的QoS标识符转发到网络,且网络接着可确定或导出与Uu支路自身相关联的QoS标识符。关于QoS参数,除QoS标识符之外,在QoS流描述中,中继UE可仅将QoS参数转发到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继UE可响应于从远程UE接收到所请求QoS规则和/或所请求QoS流描述而将PDU会话修改请求消息传送到网络。PDU会话修改请求消息可包含所请求QoS规则和从所请求QoS流描述(例如,指示Uu支路上的QoS要求)导出的QoS流描述(例如,指示端到端QoS要求)。网络接着可在PDU会话修改命令消息中将与PDU会话相关联的经授权QoS规则和经授权QoS流描述提供到中继UE。
图14是从用于修改QoS信息的远程UE的角度来看的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1400。在步骤1405中,远程UE将第一消息传送到中继UE以用于QoS信息修改,其中第一消息包含与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相关联的至少一个QoS规则和/或至少一个QoS流描述。在一个实施例中,远程UE从中继UE接收第二消息以完成QoS信息修改。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消息可包含PDU会话的标识或与PDU会话相关联的中继服务代码(RSC)。第二消息可包含PDU会话的标识或与PDU会话相关联的中继服务代码(RSC)。RSC可在UE到网络中继发现消息中由中继UE传送,使得远程UE可发现可将用于PDU会话的中继服务提供到远程UE的中继UE。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QoS规则可含有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者:QoS规则标识符(QRI)、QoS流标识符(QFI)、包过滤器集以及优先值。此外,每一QoS流描述可含有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者:QoS流标识符(QFI)、QoS标识符、保证流比特率(GFBR)、最大流比特率(MFBR)以及EPS承载标识(EBI)。每一QoS流描述中的QoS标识符可指示Uu支路上的QoS要求。每一QoS流描述中的QoS标识符可指示端到端QoS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DU会话被建立来供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经由中继UE从数据网络接入服务。第一消息可为链路修改请求消息。第二消息可为链路修改接受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包过滤器可由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任何组合形成:源/目的地IP地址或IPv6前缀、源/目的地端口号、IP/下一报头类型上的协议的协议ID、服务类型(TOS)(IPv4)/业务类别(IPv6)和掩码、流标签(IPv6)、安全性参数索引和包过滤器方向。源IP地址或IPv6前缀可以是远程UE的IP地址或IPv6前缀,且目的地IP地址或IPv6前缀可以是中继UE的IP地址或IPv6前缀。替代地,源IP地址或IPv6前缀可以是远程UE的IP地址或IPv6前缀,且目的地IP地址或IPv6前缀可以是数据网络的IP地址或IPv6前缀。
返回参考图3和图4,在用于修改QoS信息的远程UE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远程UE300包含存储在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得远程UE能够将第一消息传送到中继UE以用于QoS信息修改,其中第一消息包含与PDU会话相关联的至少一个QoS规则和/或至少一个QoS流描述。此外,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上文已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明白,本文中的教示可以广泛多种形式体现,且本文中所公开的任何具体结构、功能或这两者仅是代表性的。基于本文中的教示,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公开的方面可独立于任何其它方面实施,且这些方面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可以各种方式组合。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在本文中所阐述的一或多个方面之外的其它结构、功能或不同于所述方面的结构和功能来实施此类设备或实践此类方法。作为上述概念中的一些的实例,在一些方面中可基于脉冲重复频率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基于脉冲位置或偏移而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基于跳时序列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基于脉冲重复频率、脉冲位置或偏移以及跳时序列建立并行信道。
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使用多种不同技术和技艺中的任一者来表示信息和信号。举例来说,可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在整个上文描述中可能参考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符号和码片。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进一步了解,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方面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处理器、构件、电路、和算法步骤可实施为电子硬件(例如,可使用信源编码或一些其它技术设计的数字实施方案、模拟实施方案或这两者的组合)、并有指令的各种形式的程序或设计代码(为方便起见,其在本文中可称为“软件”或“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组合。为清楚地说明硬件与软件的此可互换性,上文已大体就其功能性描述了各种说明性组件、块、模块、电路和步骤。此类功能性是实施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特定应用和施加于整个系统的设计约束。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针对每一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实施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此类实施决策不应被解释为会导致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另外,结合本文中公开的方面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和电路可实施在集成电路(“IC”)、接入终端或接入点内,或由所述集成电路、接入终端或接入点执行。IC可包括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组件、电气组件、光学组件、机械组件,或其设计成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任何组合,且可执行驻存在IC内、IC外或这两者的代码或指令。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被实施为计算装置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结合DSP核心的一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它此类配置。
应理解,任何公开的过程中的步骤的任何特定次序或层级都是样本方法的实例。应理解,基于设计偏好,过程中的步骤的特定次序或层级可以重新布置,同时保持在本公开的范围内。随附的方法权利要求以样本次序呈现各个步骤的要素,且并不意味着限于所呈现的特定次序或层级。
结合本文中公开的各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直接以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以这两者的组合体现。软件模块(例如,包含可执行指令和相关数据)和其它数据可驻存在数据存储器中,所述数据存储器例如RAM存储器、快闪存储器、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除式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样本存储介质可耦合到例如计算机/处理器等机器(为方便起见,其在本文中可称为“处理器”),使得处理器可从存储媒体读取信息(例如,代码)且将信息写入存储介质。样本存储介质可与处理器成一体。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驻存在ASIC中。ASIC可驻存在用户设备中。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离散组件驻存在用户设备中。此外,在一些方面中,任何合适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与本公开的方面中的一或多个相关的代码。在一些方面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括封装材料。
虽然已结合各种方面描述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能够进行进一步修改。本申请案意图涵盖对本发明的任何改变、使用或调适,其大体遵循本发明的原理且包含与本公开的此类偏离,所述偏离处于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内的已知及惯常实践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用于修改服务质量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远程用户设备将第一消息传送到中继用户设备以用于服务质量信息修改,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含与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服务质量规则和/或至少一个服务质量流描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所述远程用户设备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接收第二消息以完成所述服务质量信息修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标识或与所述协定数据单元会话相关联的中继服务代码,和/或所述第二消息包含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所述标识或与所述协定数据单元会话相关联的中继服务代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服务质量规则含有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者:服务质量规则标识符、服务质量流标识符、包过滤器集以及优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服务质量流描述含有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者:服务质量流标识符、服务质量标识符、保证流比特率、最大流比特率以及EPS承载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服务质量流描述中的所述服务质量标识符指示Uu支路上的服务质量要求或端到端服务质量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会话被建立来供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经由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从数据网络接入服务。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为链路修改请求消息,和/或所述第二消息为链路修改接受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包过滤器由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任何组合形成:源/目的地IP地址或IPv6前缀、源/目的地端口号、IP/下一报头类型上的协议的协议ID、服务类型(IPv4)/业务类别(IPv6)和掩码、流标签(IPv6)、安全性参数索引和包过滤器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IP地址或IPv6前缀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IP地址或IPv6前缀,且所述目的地IP地址或IPv6前缀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的IP地址或IPv6前缀。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IP地址或IPv6前缀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IP地址或IPv6前缀,且所述目的地IP地址或IPv6前缀为所述数据网络的IP地址或IPv6前缀。
12.一种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电路;
处理器,其安装在所述控制电路中;以及
存储器,其安装在所述控制电路中且操作性地耦合到所述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成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
将第一消息传送到中继用户设备以用于服务质量信息修改,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含与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服务质量规则和/或至少一个服务质量流描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配置成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
从所述中继用户设备接收第二消息以完成所述服务质量信息修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标识或与所述协定数据单元会话相关联的中继服务代码,和/或所述第二消息包含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所述标识或与所述协定数据单元会话相关联的中继服务代码。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服务质量规则含有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者:服务质量规则标识符、服务质量流标识符、包过滤器集以及优先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服务质量流描述含有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者:服务质量流标识符、服务质量标识符、保证流比特率、最大流比特率以及EPS承载标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服务质量流描述中的所述服务质量标识符指示Uu支路上的服务质量要求或端到端服务质量要求。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为链路修改请求消息,和/或所述第二消息为链路修改接受消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包过滤器由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任何组合形成:源/目的地IP地址或IPv6前缀、源/目的地端口号、IP/下一报头类型上的协议的协议ID、服务类型(IPv4)/业务类别(IPv6)和掩码、流标签(IPv6)、安全性参数索引和包过滤器方向。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远程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源IP地址或IPv6前缀为所述远程用户设备的IP地址或IPv6前缀,且所述目的地IP地址或IPv6前缀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的IP地址或IPv6前缀。
CN202111114399.2A 2020-09-23 2021-09-23 无线通信系统中服务质量(QoS)信息修改的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142580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82226P 2020-09-23 2020-09-23
US202063082243P 2020-09-23 2020-09-23
US63/082,226 2020-09-23
US63/082,243 2020-09-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8085A true CN114258085A (zh) 2022-03-29

Family

ID=78085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14399.2A Pending CN114258085A (zh) 2020-09-23 2021-09-23 无线通信系统中服务质量(QoS)信息修改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975660B1 (zh)
KR (1) KR20220040412A (zh)
CN (1) CN114258085A (zh)
ES (1) ES2930300T3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7357A1 (zh) * 2022-04-26 2023-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3206090A1 (zh) * 2022-04-26 2023-1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QoS信息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395710A (zh) * 2022-07-11 2024-01-12 华硕技术授权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服务质量流建立的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7357A1 (zh) * 2022-04-26 2023-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3206090A1 (zh) * 2022-04-26 2023-1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QoS信息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395710A (zh) * 2022-07-11 2024-01-12 华硕技术授权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服务质量流建立的方法和设备
CN117395710B (zh) * 2022-07-11 2024-05-14 华硕技术授权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服务质量流建立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930300T3 (es) 2022-12-09
EP3975660B1 (en) 2022-08-31
US20220095168A1 (en) 2022-03-24
KR20220040412A (ko) 2022-03-30
EP3975660A1 (en) 2022-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09760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idelink logical channel establish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295732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전송 리소스를 요청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93437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data radio bearer establish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74283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questing sidelink radio bearer (slrb) configuration of unicast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00130658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slrb(sidelink radio bearer) 구성을 위한 ue(user equipment) 기능 정보를 보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EP377223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easing sidelink radio bear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97566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information modif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78736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eader compression configuration for sidelink radio bear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37759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ue-to-network relay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938981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中继报告侧链路用户设备能力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EP4284043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link identifier update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6963211A (zh) 用于支持从PC5到Uu的直接通信路径的方法和设备
KR20230105643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 ue를 통해 다른 원격 사용자 단말(ue)과 연결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201055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information modif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90305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flow establish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3010564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른 원격 ue와의 연결을 지원하는 릴레이 ue에 대한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7200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