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7260A - 后壳、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的后壳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后壳、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的后壳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7260A
CN114257260A CN202010993716.1A CN202010993716A CN114257260A CN 114257260 A CN114257260 A CN 114257260A CN 202010993716 A CN202010993716 A CN 202010993716A CN 114257260 A CN114257260 A CN 1142572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hell
light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937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7260B (zh
Inventor
蔡圣
周火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937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72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7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7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7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72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7/00Electropl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rticle coat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壳、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的后壳的制造方法,后壳用于可穿戴设备,后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检测电极,第一壳体由可电镀的第一材料形成,第二壳体由不可电镀的第二材料形成,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在第一壳体外露的表面上电镀电极材料以形成检测电极,检测电极的部分能够与用户的体表接触,利用第一壳体自身形态,也可以利用或者不利用第二壳体遮盖部分第一壳体,使得第一壳体外露的表面呈设定形态,在由于第一壳体外露的表面呈设定形态,检测电极也就呈现出和第一壳体外露的表面同样的设定形态,工艺简单。

Description

后壳、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的后壳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壳、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的后壳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可穿戴设备的后壳上具有用于测定用户体表的电信号的检测电极,可穿戴设备根据检测电极测定的电信号形成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利用心电图可以获取用户的心脏的健康状态。
通常可穿戴设备的检测电极的制造过程是:在可穿戴设备的后壳的表面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工艺沉积金属层,再利用镭雕工艺将金属层雕刻成设定形态的检测电极,如此,需要经过至少两道工艺才能形成检测电极,而且上述两道工艺均较难控制,良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后壳、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的后壳的制造方法,后壳上的检测电极的制造工艺简单,良率较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后壳,用于可穿戴设备,包括:
第一壳体,由可电镀的第一材料形成;
第二壳体,由不可电镀的第二材料形成,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以及
检测电极,在所述第一壳体外露的表面上电镀电极材料以形成所述检测电极,所述检测电极的部分能够与用户的体表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由双色注塑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材料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所述第二材料为聚碳酸酯。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壳;
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外壳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后壳封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检测电极与所述体表接触的部分能够测定所述体表的第一电信号;
控制主板,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控制主板能够根据所述第一电信号形成心电图;以及
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柔性电路板用于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和所述检测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的侧面的部分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部分表面,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边缘在所述第一台阶面所在处形成有缺口,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在所述缺口所在处形成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壳体的数量和所述第一台阶面的数量对应,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接触部和延伸部,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面上,所述延伸部的部分填充所述缺口,所述延伸部的另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台阶面上,所述检测电极形成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延伸部外露的表面上,所述检测电极形成于所述接触部上的部分用于与所述体表接触,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延伸部上的部分用于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部分表面、以及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部分表面共同形成第三台阶面,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三台阶面内,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焊盘与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第三台阶面上部分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外周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从与所述第三台阶面连接的侧壁面向所述凹槽凸出的定位筋,所述定位筋位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从所述第三台阶面向所述柔性电路板凸出的支撑柱,所述柔性电路板形成有安装孔,所述支撑柱穿过所述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光发射结构和光接收结构,所述光发射结构和所述光接收结构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第一通光口和第二通光口,所述柔性电路板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通光口对应的第三通光口、以及与所述第二通光口对应的第四通光口;所述光发射结构发出的发射光通过所述第一通光口和所述第三通光口射出,所述发射光的部分被用户吸收,所述发射光的另部分通过所述第二通光口和所述第四通光口射向所述光接收结构,所述光接收结构将接收的所述发射光的另部分转换成第二电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显示屏,所述外壳背离所述后壳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外壳的第二开口处。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后壳的制造方法,包括:
由可电镀的第一材料形成第一壳体,由不可电镀的第二材料形成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电镀电极材料至所述第一壳体外露的表面上形成检测电极,所述检测电极的部分能够与用户的体表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由可电镀的第一材料形成第一壳体,由不可电镀的第二材料形成第二壳体,具体包括:
双色注塑所述第一材料和所述第二材料,分别形成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壳,利用第一壳体的自身形态,也可以利用或者不利用第二壳体遮盖部分第一壳体,使得第一壳体外露的表面呈设定形态;又由于形成第一壳体的第一材料可电镀,即第一材料的表面能够通过电镀工艺电镀电极材料,形成第二壳体的第二材料不可电镀,即第二材料的表面不能够通过电镀工艺电镀电极材料,如此,在第一壳体外露的表面上电镀电极材料以形成检测电极。由于第一壳体外露的表面呈设定形态,检测电极也就呈现出和第一壳体外露的表面同样的设定形态,如此,避免在PVD沉积电极材料以后,还需要通过镭雕才使得检测电极呈设定形态,将两步工艺减少为一步工艺,工艺简单,大大降低了工艺的复杂程度,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便于量产。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上述后壳,提供一种上可穿戴设备的后壳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上述后壳,具有与上述后壳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结构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结构的又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检测电极;
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壳和柔性电路板的爆炸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后壳的制造方法的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后壳100;第三台阶面100a;第一壳体110;接触部111;延伸部112;第二壳体120;第一台阶面120a;第二台阶面120b;第一通光口120c;第二通光口120d;定位筋121;支撑柱122;检测电极130;外壳200;柔性电路板300;凹槽300a;安装孔300b;第三通光口300c;第四通光口300d;辅助电极400;表带50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申请实施例中,位置或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请参见图1~图5,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后壳100,用于可穿戴设备,后壳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以及检测电极130,第一壳体110由可电镀的第一材料形成;第二壳体120由不可电镀的第二材料形成,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连接;在第一壳体110外露的表面上电镀电极材料以形成检测电极130,检测电极130的部分能够与用户的体表接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壳100,利用第一壳体110的自身形态,也可以利用或者不利用第二壳体120遮盖部分第一壳体110,使得第一壳体110外露的表面呈设定形态;又由于形成第一壳体110的第一材料可电镀,即第一材料的表面能够通过电镀工艺电镀电极材料,形成第二壳体120的第二材料不可电镀,即第二材料的表面不能够通过电镀工艺电镀电极材料,如此,在第一壳体110外露的表面上电镀电极材料以形成检测电极130。由于第一壳体110外露的表面呈设定形态,检测电极130也就呈现出和第一壳体110外露的表面同样的设定形态,如此,避免在PVD沉积电极材料以后,还需要通过镭雕才使得检测电极130呈设定形态,将两步工艺减少为一步工艺,工艺简单,大大降低了工艺的复杂程度,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便于量产。
需要说明的是,PVD工艺是指在真空条件下,使电极材料部分离化,在气体离子或电极材料离子的轰击作用下把电极材料沉积在后壳100上。镭雕又被称为激光雕刻或者激光打标,在激光照射下,电极材料的部分瞬间熔化和/或气化改变物理状态,以雕刻形成目标形态。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图3,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由双色注塑形成。也就是说,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由双色注塑一体成型,如此,可以进一步简化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的,双色注塑是指将不同品种的塑料同时或先后注入模具型腔内成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进行双色注塑的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可以是相同颜色,也可以是不同颜色。
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也可以分别注塑成型,再通过粘接、超声波焊接等方式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连接起来。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图3,第一材料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第二材料为聚碳酸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Copolymer,ABS)是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组成的三元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耐油、耐酸、碱、盐及化学试剂等性能良好,并具有可电镀。
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PC)具有高耐热性、较好的韧性和冲击强度,聚碳酸脂形成的第二壳体120具有较高的支撑强度,能够更好地支撑第一壳体110。
一实施例中,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中丁二烯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在18%~23%。如此,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具有较好的可电镀性。
一实施例中,电镀具体为水电镀。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置于电镀液中,将电极材料电镀至第一壳体110外露的表面。
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极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材料,例如银、铜、钛或锌等等,电极材料可以是一种金属也可以是多种金属形成的合金。金属材料具有光泽好、比重轻、价格低等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个、多种均是指数量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请参见图1~图7,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包括外壳200、控制主板、柔性电路板300以及本申请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后壳100,外壳200形成有容纳空间,外壳200朝向后壳100的一侧形成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后壳100封闭第一开口,所述检测电极130与体表接触的部分能够测定体表第一电信号,也就是说,后壳100的检测电极130的部分位于容纳空间外,以便检测电极130的部分能够与用户的体表接触,检测电极130与体表接触的部分能够测定体表的第一电信号;控制主板位于容纳空间内,控制主板能够根据第一电信号形成心电图;柔性电路板300位于容纳空间内,柔性电路板300用于电连接控制主板和检测电极130。
心电图又被称为心电描记术是一种经胸腔以时间为单位记录心脏的电生理活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主板和柔性电路板300位于容纳空间内,以便保护控制主板和柔性电路板300;由于柔性电路板300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因此,便于利用柔性电路板300电连接控制主板和后壳100,使得控制主板和后壳100之间的电连接更加稳定;后壳100的检测电极130与体表接触以测定体表的第一电信号,检测电极130、柔性电路板300、控制主板之间构成电回路,以侦测心脏的电位传动,控制主板根据第一电信号形成心电图。通过心电图可以获取用户的心率等信息,从而监控用户心脏的健康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外壳200的形状可以大致呈圆形、椭圆或多边形等等,外壳200的形状可以根据美学设计需求,设计成不同形状。示例性的,请参见图6,外壳200的形状大致呈圆形。外壳200可以为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
一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包括显示屏,外壳200背离后壳100的一侧形成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二开口,显示屏位于外壳200的第二开口处。显示屏能够显示心电图,如此,便于用户直观看到心电图。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屏还可以显示时间、用户运动状态等其他内容。
一实施例中,显示屏为触摸屏,例如显示屏可以为电容触摸屏也可以为电阻触摸屏,如此,便于用户触摸显示屏进行功能选择,例如可以选择测绘心电图的模式或者可以选择退出测绘心电图的模式。在另一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可以设置用于功能选择的物理按钮,也就是说,通过操控物理按钮选择测绘心电图模式或者选择退出测绘心电图的模式。
另一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不包括显示屏,心电图可以外连显示器以进行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屏的形状可以大致呈圆形、椭圆或多边形等等,例如,显示屏可以呈四边形、五边形等等,显示屏的形状可以根据美学设计需求,设计成不同形状。
可穿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表、手环、胸带、胸贴等等。示例性的,可穿戴设备为手表或手环,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用于将可穿戴设备佩戴至手腕或手臂的表带500。表带500可以为具有弹性的织物构成,这样可以直接穿进或脱出手臂或手腕;表带500也可以为金属材料、皮革材料、柔性塑料构成,表带500可以为两段,两段分别与外壳200连接,在两段的自由端设置锁扣,解开锁扣,以便在将可穿戴设备取下,在将可穿戴设备佩戴至手臂或手腕的时候,锁紧锁扣。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对表带500的材料予以限制、表带500的结构予以限制,只需要能够将可穿戴设备较为稳固的固定在用户手臂或手腕上即可。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和图5,第二壳体120的侧面的部分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台阶面120a,第一台阶面120a延伸至第二壳体120背离柔性电路板300的部分表面,第二壳体120的外边缘在第一台阶面120a所在处形成有缺口,第二壳体120朝向柔性电路板300的表面在缺口所在处形成第二台阶面120b;第一壳体110的数量和第一台阶面120a的数量对应,第一壳体110包括接触部111和延伸部112,接触部111位于第一台阶面120a上,延伸部112的部分填充缺口,延伸部112的另部分位于第二台阶面120b上,检测电极130形成于接触部111和延伸部112外露的表面上,检测电极130形成于接触部111上的部分用于与体表接触,检测电极130形成于延伸部112上的部分用于与柔性电路板300电连接。
第二壳体120的侧面是指第二壳体120的连接朝向柔性电路板300的表面和背离柔性电路板300的表面的面,也就是说,第一壳体110大致围设于第二壳体120的外周,第二台阶面120b和第一台阶面120a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壳体110的数量即为检测电极130的数量,也就是说,检测电极130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一个;第一台阶面120a的数量为多个,由于多个检测电极130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多个第一台阶面120a之间间隔设置。检测电极130形成于接触部111上的部分背离柔性电路板300,也就是说,检测电极130形成于接触部111上的部分朝向体表,如此,检测电极130形成于接触部111上的部分与体表接触,以测定体表的第一电信号;检测电极130形成于延伸部112上的部分用于与柔性电路板300电连接。具体的,检测电极130形成于延伸部112上的部分与柔性电路板300焊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台阶面120a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是指第一台阶面120a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的,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台阶面120a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则第二壳体120的数量和检测电极130的数量均为一个;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台阶面120a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则第二壳体120的数量和检测电极130的数量均为两个;在又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台阶面120a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则第二壳体120的数量和检测电极130的数量均为三个。当然,第一台阶面120a的数量、第二壳体120的数量和检测电极130的数量可以三个以上,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一实施例中,后壳100包括两个检测电极130,在需要测绘心电图时,用户可以用两个手分别接触后壳100的两个检测电极130,检测电极130、柔性电路板300、控制主板之间形成电回路,从而测绘心电图;用户也可以用一条腿和一只手接触后壳100的两个电极,以形成电回路。在另一实施例中,后壳100可以包括两个以上检测电极130,如此,用户可以用两个以上的不同部位接触检测电极130,用户测定的不同部位越多,测绘的心电图越准确。通过测定多个不同部位的第一电信号,以便形成更为准确的心电图。
另一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测定用户体表的不同部位第一电信号的辅助电极400。通过测定多个不同部位的第一电信号,以便形成更为准确的心电图。以可穿戴设备为手表为例,辅助电极400可以设置于外壳200、显示屏和/或表带500上。示例性的,请参见图6,辅助电极400为两个,检测电极130为两个,用户在测绘心电图时,可以将后壳100贴在手腕上,另一个手的手腕、手指或手臂可以接触其中一个辅助电极400,腿部可以接触其中另一个辅助电极400。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后壳100直接接触手腕、手臂、胸口或腿部等部位,后壳100上的多个检测电极130可能测定的是同一个部位的电位,如此,后壳100的多个检测电极130中一个可以用于消除工频干扰,使得测绘的心电图也更加准确。
可以理解的是,检测电极130、辅助电极400之间不能直接接触,检测电极130、辅助电极400之间通过柔性电路板300、控制主板等结构之间形成电回路。
一实施例中,检测电极130的厚度和第一壳体110的厚度之和为0.2毫米~0.5毫米。示例性的,检测电极130的厚度和第一壳体110的厚度之和可以为:0.2毫米、0.25毫米、0.3毫米、0.35毫米、0.4毫米、0.45毫米或0.5毫米等等。如此,保证第一壳体110的厚度和检测电极130的厚度均适度,第一壳体110具有适当的结构强度和刚度,避免第一壳体110容易变形导致形成于第一壳体110上的检测电极130损坏。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图5、以及图7,第二壳体120朝向柔性电路板300的部分表面、以及延伸部112朝向柔性电路板300的部分表面共同形成第三台阶面100a,柔性电路板300位于第三台阶面100a内,柔性电路板300的焊盘与检测电极130位于第三台阶面100a上部分焊接。如此设计,利用第三台阶面100a对柔性电路板300限位,避免柔性电路板300移位;还能够通过第三台阶面100a增大容纳空间的体积。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和图7,柔性电路板300的外周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300a,第二壳体120形成有从与第三台阶面100a连接的侧壁面向凹槽300a凸出的定位筋121,定位筋121位于凹槽300a内。如此,利用定位筋121和凹槽300a的配合,以便进一步限位柔性电路板300,便于柔性电路板300的焊盘与检测电极130位于第三台阶面100a上的部分焊接,避免柔性电路板300的焊盘与检测电极130位于第三台阶面100a上部分错位。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和图7,第二壳体120形成有从第三台阶面100a向柔性电路板300凸出的支撑柱122,柔性电路板300形成有安装孔300b,支撑柱122穿过安装孔300b。支撑柱122便于定位安装柔性电路板300。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柱122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多边形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或五边形等等。安装孔300b的形状通常与支撑柱122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以便支撑柱122穿过安装孔300b。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孔300b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多边形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或五边形等等。
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后壳100的外轮廓形状大致呈圆形,接触部111的外轮廓形状大致呈弧形,这样,检测电极130在接触部111上的部分均大致呈圆滑的弧面,可以避免检测电极130位于接触部111上的部分具有尖角,导致检测电极130容易被损坏。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图7,可穿戴设备包括位于容纳空间内的光发射结构和光接收结构,光发射结构和光接收结构位于柔性电路板300远离第二壳体120的一侧,第二壳体120形成有第一通光口120c和第二通光口120d,柔性电路板300形成有与第一通光口120c对应的第三通光口300c、以及与第二通光口120d对应的第四通光口300d;光发射结构发出的发射光通过第一通光口120c和第三通光口300c射出,发射光的部分被用户吸收,发射光的另部分通过第二通光口120d和第四通光口300d射向光接收结构,光接收结构将接收的发射光的另部分转换成第二电信号。
由于每束发射光照射到用户体表,像肌肉、骨骼、静脉和其他连接组织对发射光的吸收是基本不变的(前提是测量部位没有大幅度的运动),但是动脉会对发射光的吸收是变化的,这是因为每次心跳过程中,动脉里有血液的脉动,动脉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对发射光的吸收会有所变化,因此,当发射光透过体表进入体内,发射光的部分被人体组织吸收,产生衰减,发射光的另部分被反射后,通过第二通光口120d和第四通光口300d射向光接收结构,光接收结构将接收的发射光的另部分转换成第二电信号,由于动脉对发射光的吸收有变化而其他组织对发射光的吸收基本不变,因此,可以利用上述原理,通过测定发射光的损耗来获取用户心脏相关的情况,例如,控制主板处理第二电信号以获取用户血液相关的生物指数,例如血压指数、心率指数和/或血氧指数等等。上述用通过测定发射光的损耗以确定用户血液相关的生物指数的方法,被称为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hotoplethysmography,PPG)。
光发射结构可以为发光二极管。光接收结构可以包括光电探测器,例如PIN光电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或肖特基光电二极管等等。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图3、以及图6,第一通光口120c和第二通光口120d处均设置透明的玻板,避免杂物通过第一通光口120c和第二通光口120d进入容纳空间内,以保护容纳空间内的控制主板、柔性电路板300等结构。玻板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玻璃或树脂等等。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图3、以及图6,第一通光口120c的内壁面形成有第一沉台,第二通光口120d的内壁面内形成有第二沉台。第一沉台和第二沉台用于设置玻板。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光口120c可以为一个孔或多个孔,也就是说,可以是在第二壳体120上开一个孔形成第一通光口120c,也可以是在第二壳体120上开多个孔形成第一通光口120c,示例性的,可以是二个孔、三个孔或四个孔等,形成第一通光口120c的多个孔可以呈矩阵排布也可以无序排布,形成第一通光口120c的孔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多边形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或五边形等等。第二通光口120d可以一个孔或多个孔的组合,示例性的,可以是二个孔、三个孔或四个孔等,形成第二通光口120d的多个孔可以呈矩阵排布也可以无序排布,形成第二通光口120d的孔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多边形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或五边形等等。第三通光口300c可以一个孔或多个孔的组合,示例性的,可以是二个孔、三个孔或四个孔等,形成第三通光口300c的多个孔可以呈矩阵排布也可以无序排布,形成第三通光口300c的孔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多边形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或五边形等等。第四通光口300d可以一个孔或多个孔的组合,示例性的,可以是二个孔、三个孔或四个孔等,形成第四通光口300d的多个孔可以呈矩阵排布也可以无序排布,形成第四通光口300d的孔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多边形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或五边形等等。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和图7,第一通光口120c由一个孔组成,第二通光口120d由多个孔组成,组成第二通光口120d的多个孔沿第一通光口120c的周向间隔分布。如此,便于发射光被反射回的部分通过第二通光口120d的多个孔照射至光接收结构上。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和图7,第一通光口120c由一个孔组成,第一通光口120c形成于支撑柱122上,柔性电路板300的安装孔300b同时也为第三通光口300c。
请参见图8,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后壳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包括:
S110:可电镀的第一材料形成第一壳体,由不可电镀的第二材料形成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如此,利用第一壳体110、以及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的配合,即利用第一壳体110自身形态,也可以利用或者不利用第二壳体120遮盖部分第一壳体110,使得第一壳体110外露的表面呈设定形态。
S120:电镀电极材料至所述第一壳体外露的表面上形成检测电极,所述检测电极的部分能够与用户的体表接触。
由于第二材料不可电镀,因此,在第一壳体110外露的表面上电镀电极材料以形成检测电极130。由于第一壳体110外露的表面呈设定形态,检测电极130也就呈现出和第一壳体110外露的表面同样的设定形态,如此,避免在PVD沉积电极材料以后,还需要通过镭雕才使得检测电极130呈设定形态,将两步工艺减少为一步工艺,工艺简单,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一实施例中,所述由可电镀的第一材料形成第一壳体,由不可电镀的第二材料形成第二壳体,具体包括:
S111:双色注塑所述第一材料和所述第二材料,分别形成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由双色注塑一体成型,如此,可以进一步简化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示例性的,第二壳体120的第一台阶面120a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壳体110也为两个,则在第一壳体110上形成的检测电极130为两个,可以通过双色注塑机先往模具型腔内注入第二材料以形成第二壳体120,此时,第二壳体120的侧面的部分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台阶面120a,第一台阶面120a延伸至第二壳体120背离柔性电路板300的部分表面,第二壳体120的外边缘在第一台阶面120a所在处形成有缺口,第二壳体120朝向柔性电路板300的表面在缺口所在处形成第二台阶面120b;再往模具型腔内注入第一材料,第一材料会在第一台阶面120a、缺口以及第二台阶面120b上成型,从而分别对应形成接触部111和延伸部112;完成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制造成型后,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置于电镀液内,以便在接触部111和延伸部112外露的表面上形成检测电极130。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由可电镀的第一材料形成第一壳体,由不可电镀的第二材料形成第二壳体,具体包括:第一材料注塑形成第一壳体,第二材料注塑形成第二壳体,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也就是说,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分开制造成型后,再连接起来。
上述制造方法中,第一材料可以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第二材料可以为聚碳酸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后壳,用于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由可电镀的第一材料形成;
第二壳体,由不可电镀的第二材料形成,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以及
检测电极,在所述第一壳体外露的表面上电镀电极材料以形成所述检测电极,所述检测电极的部分能够与用户的体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由双色注塑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所述第二材料为聚碳酸酯。
4.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壳;
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外壳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后壳封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检测电极与所述体表接触的部分能够测定所述体表的第一电信号;
控制主板,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控制主板能够根据所述第一电信号形成心电图;以及
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柔性电路板用于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和所述检测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面的部分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部分表面,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边缘在所述第一台阶面所在处形成有缺口,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在所述缺口所在处形成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壳体的数量和所述第一台阶面的数量对应,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接触部和延伸部,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面上,所述延伸部的部分填充所述缺口,所述延伸部的另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台阶面上,所述检测电极形成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延伸部外露的表面上,所述检测电极形成于所述接触部上的部分用于与所述体表接触,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延伸部上的部分用于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部分表面、以及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部分表面共同形成第三台阶面,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三台阶面内,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焊盘与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第三台阶面上部分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外周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从与所述第三台阶面连接的侧壁面向所述凹槽凸出的定位筋,所述定位筋位于所述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从所述第三台阶面向所述柔性电路板凸出的支撑柱,所述柔性电路板形成有安装孔,所述支撑柱穿过所述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4~8任意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光发射结构和光接收结构,所述光发射结构和所述光接收结构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第一通光口和第二通光口,所述柔性电路板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通光口对应的第三通光口、以及与所述第二通光口对应的第四通光口;所述光发射结构发出的发射光通过所述第一通光口和所述第三通光口射出,所述发射光的部分被用户吸收,所述发射光的另部分通过所述第二通光口和所述第四通光口射向所述光接收结构,所述光接收结构将接收的所述发射光的另部分转换成第二电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4~8任意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显示屏,所述外壳背离所述后壳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外壳的第二开口处。
11.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后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可电镀的第一材料形成第一壳体,由不可电镀的第二材料形成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电镀电极材料至所述第一壳体外露的表面上形成检测电极,所述检测电极的部分能够与用户的体表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可电镀的第一材料形成第一壳体,由不可电镀的第二材料形成第二壳体,具体包括:
双色注塑所述第一材料和所述第二材料,分别形成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CN202010993716.1A 2020-09-21 2020-09-21 后壳、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的后壳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42572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3716.1A CN114257260B (zh) 2020-09-21 2020-09-21 后壳、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的后壳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3716.1A CN114257260B (zh) 2020-09-21 2020-09-21 后壳、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的后壳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7260A true CN114257260A (zh) 2022-03-29
CN114257260B CN114257260B (zh) 2023-08-04

Family

ID=80788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93716.1A Active CN114257260B (zh) 2020-09-21 2020-09-21 后壳、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的后壳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7260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09225A (ko) * 2013-07-16 2015-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섬유 강화 플라스틱 소재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US20150109170A1 (en) * 2013-10-17 2015-04-23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CN104685794A (zh) * 2012-05-29 2015-06-03 苹果公司 电子设备的部件及其组装方法
US20170000415A1 (en) * 2015-07-02 2017-01-05 Verily Life Sciences Llc Wrist-Mounted Device with Integrated Electronics
US20170172448A1 (en) * 2015-12-21 2017-06-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io-processor for measuring each biological signals and wearable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180214078A1 (en) * 2015-09-28 2018-08-02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Wearable device
CN108937914A (zh) * 2018-07-20 2018-12-07 广东乐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以及生理信息监测的方法
US20190067803A1 (en) * 2017-08-30 2019-02-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for wearable device
US20190278412A1 (en) * 2016-10-24 2019-09-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pressure sensor
CN210725597U (zh) * 2019-07-05 2020-06-09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后壳组件、电子设备
CN210804017U (zh) * 2019-09-27 2020-06-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US20200233381A1 (en) * 2017-01-13 2020-07-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earable Device
CN111464198A (zh) * 2020-03-19 2020-07-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5794A (zh) * 2012-05-29 2015-06-03 苹果公司 电子设备的部件及其组装方法
KR20150009225A (ko) * 2013-07-16 2015-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섬유 강화 플라스틱 소재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US20150109170A1 (en) * 2013-10-17 2015-04-23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US20170000415A1 (en) * 2015-07-02 2017-01-05 Verily Life Sciences Llc Wrist-Mounted Device with Integrated Electronics
US20180214078A1 (en) * 2015-09-28 2018-08-02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Wearable device
US20170172448A1 (en) * 2015-12-21 2017-06-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io-processor for measuring each biological signals and wearable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190278412A1 (en) * 2016-10-24 2019-09-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pressure sensor
US20200233381A1 (en) * 2017-01-13 2020-07-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earable Device
US20190067803A1 (en) * 2017-08-30 2019-02-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for wearable device
CN108937914A (zh) * 2018-07-20 2018-12-07 广东乐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以及生理信息监测的方法
CN210725597U (zh) * 2019-07-05 2020-06-09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后壳组件、电子设备
CN210804017U (zh) * 2019-09-27 2020-06-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111464198A (zh) * 2020-03-19 2020-07-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7260B (zh) 2023-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105671A1 (en) Biological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device
US20150297145A1 (en) Physiological information generation based on bioimpedance signals
US20160070393A1 (en) Wearable devices including metalized interfaces and strap-integrated sensor electrodes
EP1195135B1 (en) Wrist-worn device
US20150359491A1 (en)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determination based on signal correlation
CN112535482B (zh)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US9949649B2 (en) Biological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device
US20160066859A1 (en) Device-based activity classification using predictive feature analysis
CN113171099B (zh) 一种透光电极结构和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EP4218553A1 (en) Ppg sens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wearable device
US20160070339A1 (en) Divice-based activity classification using predictive feature analysis
CN110928178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WO2019079154A1 (en) INTERCHANGEABLE PORTABLE DEVICE
US20160066857A1 (en) Device-Based Activity Classification Using Predictive Feature Analysis
CN217566091U (zh) 可穿戴设备
CN108732909A (zh) 腕戴式电子装置
CN114257260B (zh) 后壳、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的后壳的制造方法
EP3673797B1 (en) Wearable heart activity sensor device
EP4218554A1 (en) Ppg sensor, ppg detectio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wearable device
CN211704614U (zh) 可穿戴心脏活动传感器设备
CN219206972U (zh) 电子设备
CN216907072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110755064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8273100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216876377U (zh) 便携式智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