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3350B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3350B
CN114253350B CN202010997825.0A CN202010997825A CN114253350B CN 114253350 B CN114253350 B CN 114253350B CN 202010997825 A CN202010997825 A CN 202010997825A CN 114253350 B CN114253350 B CN 1142533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hinge
piece
keyboard host
key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978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3350A (zh
Inventor
赖奔
马宁
王汉阳
王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9782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3350B/zh
Priority to US18/027,593 priority patent/US20230402737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17203 priority patent/WO2022057705A1/zh
Priority to EP21868530.3A priority patent/EP4207494A4/en
Publication of CN114253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3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3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33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5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 H01Q1/226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disposed inside the compu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 sending/receiving arrangement to establish a cordless communication link, e.g. radio or infrared link, integrated cellular pho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5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4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using equipment having another main function to serve additionally as an antenna, e.g. means for giving an antenna an aesthetic aspe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10Resonant slo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78Combination of fed elements with parasitic elements
    • H01Q5/385Two or more parasitic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6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能够在不阻碍电子设备向功能更优化、薄型化、机身全金属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使电子设备具备无线通信的功能。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键盘主机、铰链、电连接件、第一馈电件和第一接地件;显示屏与键盘主机通过铰链可旋转连接;显示屏的壳体和键盘主机的壳体均为金属壳体,显示屏的靠近铰链的边缘与键盘主机的靠近铰链的边缘之间形成主辐射缝隙,电连接件穿过主辐射缝隙将显示屏与键盘主机电连接,第一馈电件和第一接地件设置于主辐射缝隙内,第一馈电件位于第一接地件的远离电连接件的一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用于输入指令和数据,并根据输入的指令和数据显示图像、视频。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逐渐向功能更优化、薄型化方向发展,电子设备内天线净空越来越小,布局空间越来越受限。同时又出现了很多新的通信规格,比如5G通信规格,5G移动通信主要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天线系统,MIMO天线系统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天线单元,相邻两个天线单元之间需保留一定的间距,以保证天线单元之间的隔离度。这种天线系统在电子设备内所需的净空较大,由此阻碍了电子设备向功能更优化、薄型化方向发展。同时,随着电子设备逐渐向机身金属化方向发展,将天线设置于电子设备内部,需要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上设置非金属化窗口,由此无法实现电子设备的机身全金属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在不阻碍电子设备向功能更优化、薄型化、机身全金属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使电子设备具备无线通信的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键盘主机、铰链、电连接件、第一馈电件和第一接地件;显示屏与键盘主机通过铰链可旋转连接;显示屏的壳体和键盘主机的壳体均为金属壳体,显示屏的靠近铰链的边缘与键盘主机的靠近铰链的边缘之间形成主辐射缝隙,电连接件穿过主辐射缝隙将显示屏与键盘主机电连接,第一馈电件和第一接地件设置于主辐射缝隙内,第一馈电件与第一接地件间隔设置,第一馈电件位于第一接地件的远离电连接件的一侧。
这样,显示屏的壳体、键盘主机的壳体、第一接地件和第一馈电件形成一端开口的第一缝隙天线。定义主辐射缝隙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一馈电件位于第一接地件的同一侧,第一缝隙天线的长度为第一接地件至第一端的距离,第一缝隙天线的长度近似等于第一缝隙天线的谐振波长的1/4倍。由此,利用显示屏与键盘主机之间的缝隙形成了1/4波长的缝隙天线,使电子设备具备无线通信的功能,无需占用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因此不阻碍电子设备向功能更优化、薄型化、机身全金属化方向发展。
可选地,铰链包括第一铰链,第一铰链的材料为属导电材料,且第一铰链的连接显示屏的一端与显示屏的壳体连接并电导通,第一铰链的连接键盘主机的一端与键盘主机的壳体连接并电导通,第一铰链构成第一接地件。这样,第一接地件和第一铰链为同一结构件,能够减少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件的数量,降低电子设备的结构复杂度。
可选地,铰链包括第一铰链,第一铰链和第一馈电件位于第一接地件的同一侧,第一铰链的整体材料为绝缘材料。
可选地,铰链包括第一铰链,第一铰链和第一馈电件位于第一接地件的同一侧,第一铰链包括第一导电部分、第二导电部分和绝缘部分,第一铰链的第一导电部分与显示屏的壳体连接,第一铰链的第二导电部分与键盘主机的壳体连接,其中,第一导电部分与第二导电部分间隔开一定距离,并通过绝缘部分连接。这样,可以避免第一铰链遮挡第一缝隙天线的主辐射缝隙,具体地,该绝缘部分可以为第一铰链的转轴、轴套以及转轴和/或轴套中的部分,只要绝缘部分能够阻断显示屏的壳体与键盘主机的壳体之间通过第一铰链电导通的路径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一铰链包括转轴、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转轴包括材料为金属材料的转轴主体和设置于转轴主体的侧壁一周的绝缘材料层,绝缘材料层与转轴主体共同构成上述绝缘部分,转轴包括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第一轴套构成上述第一导电部分,第二轴套构成上述第二导电部分,第一轴套配合套设于第一区段上,第二轴套配合套设于第二区段上,且第一轴套、第二轴套沿转轴的轴向间隔设置。这样,通过绝缘材料层将转轴绝缘化,能够在保证转轴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使转轴与第一轴套之间、以及转轴与第二轴套之间绝缘。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可选地,第一馈电件为设置于显示屏与键盘主机之间的导电件;第一馈电件的靠近显示屏的一端与显示屏的壳体电连接,第一馈电件的靠近键盘主机的一端与键盘主机的壳体绝缘,键盘主机包括第一射频前端,第一射频前端与第一馈电件的靠近键盘主机的一端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射频前端包括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发射通路包括功率放大器、滤波器等器件,通过功率放大器、滤波器等器件将信号进行功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由第一馈电件传输至显示屏的壳体,并经显示屏的壳体传输至外界;接收通路包括低噪声放大器、滤波器等器件,通过低噪声放大器、滤波器等器件将显示屏的壳体接收到的外界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滤波等处理后传输至射频芯片,从而通过显示屏的壳体、第一馈电件和第一射频前端实现电子设备与外界信号的通信。第一射频前端设置于键盘主机的壳体内,且第一射频前端可以集成在键盘主机内的主板上,也可以为独立于主板之外,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此第一馈电件的结构形式为直接馈电结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可选地,铰链包括第一铰链。第一铰链和第一馈电件位于第一接地件的同一侧。第一铰链整体的材料为锌合金、钢、铁、不锈钢等金属导电材料或者其他半导体导电材料。第一铰链的连接显示屏的一端与显示屏的壳体连接并电导通。第一铰链的连接键盘主机的一端与键盘主机的壳体绝缘连接。“绝缘连接”是指两者连接在一起,但两者之间不电流导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铰链的连接键盘主机的一端与键盘主机的壳体之间垫设有绝缘垫片,且第一铰链的连接键盘主机的一端、绝缘垫片和键盘主机的壳体之间通过绝缘螺栓等绝缘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由此实现了第一铰链的连接键盘主机的一端与键盘主机的壳体之间的绝缘连接。第一铰链构成第一馈电件。这样,第一馈电件和第一铰链为同一结构件,不仅不影响显示屏与键盘主机之间相对转动,还能够减少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件的数量,降低电子设备的结构复杂度。
可选地,第一馈电件为设置于显示屏与键盘主机之间的导电件;第一馈电件的靠近显示屏的一端与显示屏的壳体绝缘,第一馈电件的靠近键盘主机的一端与键盘主机的壳体电连接,键盘主机包括第一射频前端,第一射频前端与第一馈电件的靠近显示屏的一端电连接。这样,第一射频前端向第一馈电件的靠近显示屏的一端馈入射频信号,并通过第一馈电件将射频信号传输至键盘主机的壳体,以通过键盘主机的壳体将射频信号辐射至外界环境中,第一射频前端还用于接收键盘主机的壳体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此第一馈电件的结构形式为直接馈电结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可选地,铰链包括第一铰链。第一铰链和第一馈电件位于第一接地件的同一侧。第一铰链整体的材料为锌合金、钢、铁、不锈钢等金属导电材料或者其他半导体导电材料。第一铰链的连接键盘主机的一端与键盘主机的壳体连接并电导通。第一铰链的连接显示屏的一端与显示屏的壳体绝缘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铰链的连接显示屏的一端与显示屏的壳体之间垫设有绝缘垫片,且第一铰链的连接显示屏的一端、绝缘垫片和显示屏的壳体之间通过绝缘螺栓等绝缘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由此实现了第一铰链与显示屏的壳体之间的绝缘连接。第一铰链构成第一馈电件。这样,第一馈电件和第一铰链为同一结构件,不仅不影响显示屏与键盘主机之间相对转动,还能够减少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件的数量,降低电子设备的结构复杂度。
可选地,显示屏包括转轴盖,转轴盖连接于显示屏的壳体上,且转轴盖位于铰链的外侧,转轴盖的材料为导电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盖的材料为金属导电材料,主辐射缝隙形成于转轴盖的远离显示屏的壳体的边缘与键盘主机的靠近铰链的边缘之间;第一馈电件为设置于转轴盖上的馈电缝隙,馈电缝隙的一端封闭,馈电缝隙的另一端与主辐射缝隙连通,馈电缝隙具有第一馈电点,键盘主机包括第一射频前端,该第一射频前端与第一馈电点电连接。这样,第一射频前端向馈电缝隙馈入射频信号,并通过馈电缝隙将射频信号耦合至键盘主机的壳体,以通过键盘主机的壳体将射频信号辐射至外界环境中,第一射频前端还用于接收键盘主机的壳体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此第一馈电件的结构形式为耦合馈电结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其中,馈电缝隙的形状可以为直线型,也可以为L型,还可以为其他形状。
可选地,显示屏包括转轴盖,转轴盖连接于显示屏的壳体上,且转轴盖位于铰链的外侧,转轴盖的材料为绝缘材料;第一馈电件为设置于转轴盖上的馈电金属线,馈电金属线的一端与显示屏的壳体相接,馈电金属线具有第二馈电点,键盘主机包括第一射频前端,该第一射频前端与第二馈电点电连接。这样,第一射频前端向馈电金属线馈入射频信号,并通过馈电金属线将射频信号耦合至键盘主机的壳体,以通过键盘主机的壳体将射频信号辐射至外界环境中,第一射频前端还用于接收键盘主机的壳体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此第一馈电件的结构形式为耦合馈电结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其中,馈电金属线的形状可以为直线型,也可以为L型,还可以为其他形状。
可选地,第一铰链构成第一馈电件;第一轴套与显示屏的壳体连接并电导通,第二轴套与键盘主机的壳体绝缘连接,键盘主机包括第一射频前端,该第一射频前端与第二轴套电连接。这样,第一射频前端向第二轴套馈入射频信号,然后通过第二轴套将射频信号耦合至第一轴套,并通过第一轴套传输至显示屏的壳体,以采用显示屏的壳体将射频信号辐射至外界环境中。此第一馈电件的结构形式为耦合馈电结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且第一馈电件与第一铰链为同一结构件,能够减少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件的数量,降低电子设备的结构复杂度,同时还不会影响显示屏与键盘主机之间相对转动。
可选地,第一铰链构成第一馈电件;第一轴套与显示屏的壳体绝缘连接,第二轴套与键盘主机的壳体连接并电导通,键盘主机包括第一射频前端,该第一射频前端与第一轴套电连接。这样,第一射频前端向第一轴套馈入射频信号,然后通过第一轴套将射频信号耦合至第二轴套,并通过第二轴套传输至键盘主机的壳体,以采用键盘主机的壳体将射频信号辐射至外界环境中。此第一馈电件的结构形式为耦合馈电结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且第一馈电件与第一铰链为同一结构件,能够减少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件的数量,降低电子设备的结构复杂度,同时还不会影响显示屏与键盘主机之间相对转动。
可选地,显示屏包括转轴盖,转轴盖连接于显示屏的壳体上,且转轴盖位于铰链的外侧,转轴盖的材料为导电材料,主辐射缝隙形成于转轴盖的远离显示屏的边缘与键盘主机的靠近铰链的边缘之间;转轴盖上设有至少一个寄生辐射缝隙,寄生辐射缝隙的一端封闭,寄生辐射缝隙的另一端与主辐射缝隙连通,且至少一个寄生辐射缝隙和第一馈电件位于第一接地件的同一侧。这样,寄生辐射缝隙为第一缝隙天线中除主辐射缝隙之外的增加的寄生辐射缝隙,因此能够增加第一缝隙天线的谐振点的数量,增大第一缝隙天线的带宽。
可选地,显示屏包括转轴盖,转轴盖连接于显示屏的壳体上,且转轴盖位于铰链的外侧,转轴盖的材料为绝缘材料;转轴盖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寄生辐射枝节,第一寄生辐射枝节的接地端与显示屏的壳体相接,至少一个第一寄生辐射枝节和第一馈电件位于第一接地件的同一侧。这样,第一寄生辐射枝节为第一缝隙天线中除主辐射缝隙之外的增加的寄生辐射枝节,因此能够增加第一缝隙天线的谐振点的数量,增大第一缝隙天线的带宽。
可选地,键盘主机的朝向主辐射缝隙的表面设有凹槽,凹槽的侧壁和底壁属于键盘主机的壳体,凹槽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寄生辐射枝节,第二寄生辐射枝节的接地端与凹槽的侧壁或者底壁连接,至少一个第二寄生辐射枝节和第一馈电件位于第一接地件的同一侧。这样,第二寄生辐射枝节为第一缝隙天线中除主辐射缝隙之外的增加的寄生辐射枝节,因此能够增加第一缝隙天线的谐振点的数量,增大第一缝隙天线的带宽。且第二寄生辐射枝节设置于凹槽内,能够避免第二寄生辐射枝节凸出键盘主机的外表面而与显示屏之间产生干涉。
可选地,第二寄生辐射枝节沿平面延伸,且第二寄生辐射枝节所处的平面与凹槽的底壁平行,第二寄生辐射枝节的接地端与凹槽的侧壁连接。这样,可以减小凹槽的开设深度。
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包括介电板,该介电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介电板设置于凹槽内,且介电板的第一表面与凹槽的底壁贴合,第二寄生辐射枝节设置于介电板的第二表面上。此结构简单,容易制作。
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馈电件和第二接地件;第二馈电件和第二接地件设置于主辐射缝隙内,且第二馈电件与第二接地件间隔设置,第二接地件和第一接地件分别位于电连接件的相对两侧,第二馈电件位于第二接地件的远离电连接件的一侧。这样,显示屏的壳体、键盘主机的壳体、第二接地件和第二馈电件形成第二缝隙天线。第二端和第二馈电件位于第二接地件的同一侧,第二缝隙天线的长度为第二接地件至第二端的距离。第一缝隙天线和第二缝隙天线可以组成MIMO天线或者双低频天线,第一缝隙天线和第二缝隙天线位于主辐射缝隙的两端,第一缝隙天线和第二缝隙天线之间的距离较远,隔离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内馈电件和接地件的一种位置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内第一接地件和铰链的一种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3b为图3a中区域I的立体图;
图4a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内第一接地件和铰链的另一种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4b为图4a中区域II的立体图;
图5a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内第一铰链的立体图;
图5b为图5a所示第一铰链的爆炸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馈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馈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馈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馈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图11为图10所示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馈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馈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缝隙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的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图和系统效率图;
图17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缝隙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的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图和系统效率图;
图19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缝隙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所示的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图和系统效率图;
图21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缝隙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所示的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图和系统效率图;
图23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缝隙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所示的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图和系统效率图;
图25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缝隙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5所示的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图和系统效率图;
图27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缝隙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7所示的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图和系统效率图;
图29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缝隙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键盘主机的朝向主辐射缝隙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图30所示键盘主机沿A-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图30和图31所示的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图和系统效率图;
图33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图34所示的第一缝隙天线和第二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图。
附图标记:
1-电子设备;11-显示屏;12-键盘主机;13-铰链;131-第一铰链;1311-转轴;1311a-转轴主体;1311b-绝缘材料层;1312-第一轴套;1312a-第一翼部;1313-第二轴套;1313a-第二翼部;14-电连接件;15-主辐射缝隙;16-第一接地件;17-第一馈电件;17a-馈电结构;111-转轴盖;18-寄生辐射缝隙;19-第一寄生辐射枝节;20-凹槽;21-第二寄生辐射枝节;22-介电板;221-第一表面;222-第二表面;23-第二馈电件;24-第二接地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电连接”除特别说明之外,均表示通过直接连接的方式实现电流导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当前,天线通常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内部,尤其是设置于电子设备的主机内部,以利用电子设备的壳体保护天线。但是,在将天线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内部,一方面,会占用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使电子设备不能向功能更优化和薄型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将天线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内部,电子设备的壳体将不能实现全金属化设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为包括可旋转连接的显示屏和键盘主机的一类电子设备。具体地,电子设备的结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翻盖手机和翻盖式掌上电脑。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为笔记本电脑。电子设备1包括显示屏11、键盘主机12、铰链13和电连接件14。
显示屏11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1可以采用柔性显示屏,也可以采用刚性显示屏。例如,显示屏11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display,LCD)。显示屏11的壳体为金属壳体,显示屏11的壳体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镁铝合金和钛合金。
键盘主机12用于输入指令和数据,并根据输入的指令和数据控制显示屏11显示图像、视频。键盘主机12的壳体为金属壳体,键盘主机12的壳体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镁铝合金和钛合金。
铰链13用于可旋转连接显示屏11和键盘主机12,以使电子设备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当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显示屏11与键盘主机12呈大于90°而小于180°的夹角,且铰链13具有阻尼作用,以使电子设备1能够保持在任意打开角度位置;当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显示屏11盖合于键盘主机12上,且显示屏11的显示面与键盘主机12的键盘面相对。铰链13连接于显示屏11的壳体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之间,当然,铰链13也可以连接于显示屏11的其他部位与键盘主机12的其他部位之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显示屏11的连接铰链13的边缘与键盘主机12的连接铰链13的边缘之间形成主辐射缝隙15,为了形成该主辐射缝隙15,除了显示屏11的壳体和键盘主机12的壳体为金属壳体之外,还可以仅显示屏11的壳体和键盘主机12的壳体在主辐射缝隙15的两侧的部分为金属,或者,显示屏11和键盘主机12中一个的壳体为金属壳体,显示屏11和键盘主机12中另一个的壳体靠近主辐射缝隙15的部分为金属,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电连接件14穿过主辐射缝隙15将显示屏11与键盘主机12电连接,以使键盘主机12能够控制显示屏11显示图像、视频。电连接件14包括但不限于电连接线缆和电连接弹片,且电连接件14可以穿过主辐射缝隙15的中部,也可以穿过主辐射缝隙15的边缘,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电连接件14经过主辐射缝隙15的部分可以隐藏在铰链13内或者主辐射缝隙15的遮挡件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该主辐射缝隙15内设置馈电件和接地件,并合理布局馈电件和接地件相对于电连接件14的位置,可以形成至少一个缝隙天线,电子设备通过该至少一个缝隙天线可以实现与外界信号的通信。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内馈电件和接地件的一种位置示意图。电子设备1还包括第一接地件16和第一馈电件17。第一接地件16和第一馈电件17设置于主辐射缝隙15内,且第一接地件16与第一馈电件17间隔设置,第一馈电件17位于第一接地件16的远离电连接件14的一侧。
这样,显示屏11的壳体、键盘主机12的壳体、第一接地件16和第一馈电件17形成第一缝隙天线。定义主辐射缝隙15沿自身长度方向(也即是图2中的方向X)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A和第二端B,第一端A和第一馈电件17位于第一接地件16的同一侧,第一缝隙天线的长度为第一接地件16至第一端A的距离(也即是图2中的距离D1)。第一缝隙天线的长度需满足远大于主辐射缝隙15的宽度(也即是图2中的距离d)的条件,其中,由于电子设备1通常在处于“打开状态”时,才会开机使用并通过天线收发信号,因此辐射缝隙15的宽度是指电子设备1处于“打开状态”时,辐射缝隙15的宽度。在满足此条件的基础上,第一缝隙天线的长度D1近似等于第一缝隙天线的谐振波长的1/4倍,通过设计第一接地件16的位置,可以得到具有相应谐振频率的第一缝隙天线。
在图2中未示出铰链13,具体地,铰链13可以与第一接地件16为同一结构件,也可以与第一馈电件17为同一结构件,还可以与第一接地件16、第一馈电件17分别为独立的结构件,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地,铰链13的结构参杂在以下第一接地件16和第一馈电件17的各个实施例中进行介绍。
第一接地件16用于接地。由于电子设备1的壳体(包括显示屏11的壳体和键盘主机12的壳体)与电子设备1内的电路板的参考地层通常是共地连接的,因此,第一接地件16可以通过线缆、弹片等接地连接件与键盘主机12内电路板的金属参考地层电连接以实现接地,也可以直接与显示屏11的壳体和/或键盘主机12的壳体电连接以实现接地,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地件16沿主辐射缝隙15的宽度方向(也即是图2中的方向Y)横跨在主辐射缝隙15内,且第一接地件16的一端与显示屏11的壳体连接并电导通,第一接地件16的另一端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连接并电导通,由此第一接地件16通过与显示屏11的壳体和键盘主机12的壳体直接连接实现了接地。此接地方式无需设置接地连接件,因此结构简单。
第一接地件16和铰链13均位于主辐射缝隙15内,第一接地件16可以与铰链13为同一结构件,也可以独立于铰链13之外,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a和图3b,图3a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内第一接地件和铰链的一种相对位置示意图,图3b为图3a中区域I的立体图。铰链13包括第一铰链131,第一铰链131整体的材料为锌合金、钢、铁、不锈钢等金属导电材料或者非金属半导体材料,第一铰链131构成第一接地件16。这样,第一接地件16和第一铰链131为同一结构件,能够减少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件的数量,降低电子设备的结构复杂度。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第一铰链131的接地,可选地,第一铰链131的连接显示屏11的一端与显示屏11的壳体连接并电导通,第一铰链131的连接键盘主机12的一端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连接并电导通,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地件16独立于铰链13之外。在此基础上,第一接地件16的结构形式以及第一接地件16与显示屏11之间、第一接地件16与键盘主机12之间的连接方式应满足不影响显示屏11与键盘主机12之间相对转动的条件。为了满足此条件:示例地,第一接地件16可以为柔性金属导体,比如为金属丝线,第一接地件16的一端与显示屏11连接,第一接地件16的另一端与键盘主机12连接,这样,第一接地件16能够产生弯曲变形以允许显示屏11相对于键盘主机12转动。又示例地,第一接地件16为刚性金属导体,第一接地件16的一端固定于键盘主机12,第一接地件16的另一端与显示屏11通过圆弧面可旋转接触,该圆弧面对应的圆心线与铰链13的旋转轴线共线,这样,显示屏11在相对于键盘主机12转动的同时,也相对于第一接地件16转动,因此第一接地件16不影响显示屏11与键盘主机12之间相对转动。
第一接地件16独立于铰链13之外,具体地,铰链13可以位于第一接地件16的靠近第一端A的一侧,也可以位于第一接地件16的靠近第二端B的一侧,在此不作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当铰链13位于第一接地件16的靠近第二端B的一侧时,铰链13无论是导电件还是绝缘件,均不会对第一缝隙天线产生影响。
请参阅图4a和图4b,图4a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内第一接地件和铰链的另一种相对位置示意图,图4b为图4a中区域II的立体图。铰链13包括第一铰链131,第一铰链131和第一馈电件17位于第一接地件16的同一侧,也即是,第一铰链131位于第一接地件16的靠近第一端A的一侧,或者,第一铰链131直接位于第一端A。图4a和图4b仅给出了第一铰链131位于第一端A的示例,并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构成的特殊限定。第一铰链131整体的材料为塑胶、陶瓷等绝缘材料。或者,第一铰链131包括第一导电部分、第二导电部分和绝缘部分,第一铰链131的第一导电部分与显示屏11的壳体连接,第一铰链131的第二导电部分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连接,第一导电部分与第二导电部分间隔开一定距离并通过绝缘部分连接。这样,第一铰链131未将显示屏11的壳体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电连接,第一铰链131不会封闭第一缝隙天线的辐射口(也即是主辐射缝隙的第一端A处的开口),使得第一缝隙天线的信号能够由该辐射口辐射出去。
其中,具体地,该绝缘部分可以为第一铰链131的转轴、轴套以及转轴和/或轴套中的部分,只要绝缘部分能够阻断显示屏11的壳体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之间通过第一铰链131电导通的路径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5a和图5b,图5a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内第一铰链的立体图,图5b为图5a所示第一铰链的爆炸图。第一铰链131包括转轴1311、第一轴套1312和第二轴套1313。转轴1311包括材料为金属材料的转轴主体1311a和设置于该转轴主体1311a的侧壁一周的绝缘材料层1311b,绝缘材料层1311b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塑胶、橡胶和硅胶,绝缘材料层1311b可以通过涂覆、胶黏、套设等方式固定于转轴主体1311a的侧壁一周,绝缘材料层1311b和转轴主体1311a共同构成第一铰链131的绝缘部分,转轴1311沿自身长度方向划分为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第一轴套1312和第二轴套1313的材料为金属材料,第一轴套1312构成第一铰链131的第一导电部分,第二轴套1313构成第一铰链131的第二导电部分。第一轴套1312与显示屏11的壳体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套1312具有第一翼部1312a,第一轴套1312通过第一翼部1312a与显示屏11的壳体连接,可选地,第一翼部1312a与显示屏11的壳体之间设有第一垫板1312b。第二轴套1313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轴套1313具有第二翼部1313a,第二轴套1313通过第二翼部1313a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连接,可选地,第二翼部1313a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之间设有第二垫板1313b。第一轴套1312配合套设于转轴1311的第一区段上,第二轴套1313配合套设于转轴1311的第二区段上,第一轴套1312、第二轴套1313沿转轴1311的轴向间隔设置。这样,通过绝缘材料层1311b将转轴1311绝缘化,能够在保证转轴1311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使转轴1311与第一轴套1312之间、以及转轴1311与第二轴套1313之间绝缘,同时由于第一轴套1312、第二轴套1313沿转轴1311的轴向间隔设置,因此第一轴套1312与第二轴套1313之间绝缘,其中,绝缘材料层1311b和转轴主体1311a共同构成第一铰链131的绝缘部分,该绝缘部分能够阻断显示屏11的壳体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之间通过第一铰链131电导通的路径,以防止第一铰链131封闭第一缝隙天线的辐射口。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绝缘材料层1311b的材料为橡胶、硅胶等弹性材料,在此基础上,第一轴套1312和第二轴套1313的内径可以设计为比转轴1311在绝缘材料层1311b处于自由状态时的外径小,这样,在将第一轴套1312和第二轴套1313套设于转轴1311上时,将会挤压绝缘材料层1311b以使其产生弹性形变,绝缘材料层1311b因形变产生的弹性力可以阻止第一轴套1312和第二轴套1313相对于转轴1311旋转,由此形成了具有阻尼作用的第一铰链131,以使电子设备1能够保持在任意打开角度位置。
请继续参阅图2,第一馈电件17用于向主辐射缝隙15馈电。第一馈电件17可以为直接馈电结构,也可以为耦合馈电结构。为了实现第一缝隙天线与键盘主机12内射频前端的阻抗匹配,当第一馈电件17为直接馈电结构时,第一馈电件17靠近第一参考地16设置,当第一馈电件17为耦合馈电结构时,第一馈电件17靠近第一缝隙天线的辐射口(也即是主辐射缝隙15的第一端A处的开口)设置或者直接位于第一缝隙天线的辐射口处。具体地,第一馈电件17的结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六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实现方式: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馈电件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馈电件17为设置于显示屏11与键盘主机12之间的导电件。第一馈电件17的靠近显示屏11的一端与显示屏11的壳体电连接,第一馈电件17的靠近键盘主机12的一端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绝缘。键盘主机12包括第一射频前端,第一射频前端通过同轴线、微带线等馈电结构17a与第一馈电件17的靠近键盘主机12的一端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射频前端包括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发射通路包括功率放大器、滤波器等器件,通过功率放大器、滤波器等器件将信号进行功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由第一馈电件17传输至显示屏11的壳体,并经显示屏11的壳体传输至外界;接收通路包括低噪声放大器、滤波器等器件,通过低噪声放大器、滤波器等器件将显示屏11的壳体接收到的外界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滤波等处理后传输至射频芯片,从而通过显示屏11的壳体、第一馈电件17和第一射频前端实现电子设备与外界信号的通信。第一射频前端设置于键盘主机12的壳体内,且第一射频前端可以集成在键盘主机12内的主板上,也可以为独立于主板之外,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此第一馈电件17的结构形式为直接馈电结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馈电件17需满足不影响显示屏11与键盘主机12之间相对转动的条件。为了满足此条件:示例地,第一馈电件17为柔性金属线,柔性金属线易于弯曲变形,不影响显示屏11与键盘主机12之间相对转动。
又示例地,第一馈电件17为刚性结构,此时,第一馈电件17的靠近显示屏11的一端与显示屏11的壳体固定,第一馈电件17的靠近键盘主机12的一端与键盘主机12之间保持一定的避让间隙,该避让间隙能够避免第一馈电件17在随着显示屏11一起相对于键盘主机12转动时,与键盘主机12发生触碰,同时该避让间隙能够实现第一馈电件17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之间的绝缘。
还示例地,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馈电件的结构示意图。铰链13包括第一铰链131。第一铰链131和第一馈电件17位于第一接地件16的同一侧。第一铰链131整体的材料为锌合金、钢、铁、不锈钢等金属导电材料或者非金属半导体材料。第一铰链131的连接显示屏11的一端与显示屏11的壳体连接并电导通。第一铰链131的连接键盘主机12的一端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绝缘连接。“绝缘连接”是指两者连接在一起,但两者之间不电流导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铰链131的连接键盘主机12的一端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之间垫设有绝缘垫片,且第一铰链131的连接键盘主机12的一端、绝缘垫片和键盘主机12的壳体之间通过绝缘螺栓等绝缘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由此实现了第一铰链131的连接键盘主机12的一端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之间的绝缘连接。第一铰链131构成第一馈电件17。这样,第一馈电件17和第一铰链131为同一结构件,不仅不影响显示屏11与键盘主机12之间相对转动,还能够减少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件的数量,降低电子设备的结构复杂度。
第二种实现方式: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馈电件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馈电件17为设置于显示屏11与键盘主机12之间的导电件。第一馈电件17的靠近显示屏11的一端与显示屏11的壳体绝缘,第一馈电件17的靠近键盘主机12的一端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电连接。键盘主机12包括第一射频前端,第一射频前端通过同轴线、微带线等馈电结构17a与第一馈电件17的靠近显示屏11的一端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馈电结构17a由键盘主机12引出,并穿过第一接地件16的远离第一馈电件17的一侧的主辐射缝隙15,伸入显示屏11的壳体内,并进一步由显示屏11的壳体的靠近第一馈电件17的位置伸出,以与第一馈电件17的靠近显示屏11的一端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馈电结构17a穿过主辐射缝隙15的部分可以与电连接件14一起隐藏在位于第一接地件16的远离第一馈电件17的一侧的铰链13内或者主辐射缝隙15的遮挡件内。这样,第一射频前端向第一馈电件17的靠近显示屏11的一端馈入射频信号,并通过第一馈电件17将射频信号传输至键盘主机12的壳体,以通过键盘主机12的壳体将射频信号辐射至外界环境中,第一射频前端还用于接收键盘主机12的壳体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此第一馈电件17的结构形式为直接馈电结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馈电件17同样需要满足不影响显示屏11与键盘主机12之间相对转动的条件。为了满足此条件:
示例地,第一馈电件17为柔性金属线,柔性金属线易于弯曲变形,不影响显示屏11与键盘主机12之间相对转动。
又示例地,第一馈电件17为刚性结构,此时,第一馈电件17的靠近键盘主机12的一端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固定,第一馈电件17的靠近显示屏11的一端与显示屏11之间保持一定的避让间隙,该避让间隙能够避免显示屏11在相对于键盘主机12和第一馈电件17转动时,与第一馈电件17发生触碰,同时该避让间隙能够实现第一馈电件17与显示屏11的壳体之间的绝缘。
还示例地,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馈电件的结构示意图。铰链13包括第一铰链131。第一铰链131和第一馈电件17位于第一接地件16的同一侧。第一铰链131整体的材料为锌合金、钢、铁、不锈钢等金属导电材料或者非金属半导体材料。第一铰链131的连接键盘主机12的一端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连接并电导通。第一铰链131的连接显示屏11的一端与显示屏11的壳体绝缘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铰链131的连接显示屏11的一端与显示屏11的壳体之间垫设有绝缘垫片,且第一铰链131的连接显示屏11的一端、绝缘垫片和显示屏11的壳体之间通过绝缘螺栓等绝缘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由此实现了第一铰链131与显示屏11的壳体之间的绝缘连接。第一铰链131构成第一馈电件17。这样,第一馈电件17和第一铰链131为同一结构件,不仅不影响显示屏11与键盘主机12之间相对转动,还能够减少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件的数量,降低电子设备的结构复杂度。
第三种实现方式: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侧视图。显示屏11包括转轴盖111。转轴盖111连接于显示屏11的壳体上,且转轴盖111位于铰链13的外侧。其中,铰链13的外侧是指铰链13的远离第一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一区域为显示屏11的显示面与键盘主机12的键盘表面之间的夹角区域。转轴盖111用于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覆盖于键盘主机12的侧面上,以遮盖铰链13以及显示屏11与键盘主机12之间的连接缝隙。转轴盖111的材料为导电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盖11的材料为金属导电材料,转轴盖111与显示屏11的壳体电导通,主辐射缝隙15形成于转轴盖111的远离显示屏11的转轴盖边缘与键盘主机12的靠近铰链13的键盘主机边缘之间。在此基础上,请参阅图11,图11为图10所示电子设备的主视图。第一馈电件17为设置于转轴盖111上的馈电缝隙。馈电缝隙的一端封闭,馈电缝隙的另一端与主辐射缝隙15连通,馈电缝隙具有第一馈电点O1,键盘主机12包括第一射频前端,该第一射频前端通过同轴线、微带线等馈电结构17a与第一馈电点O1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馈电结构17a由键盘主机12引出,并穿过第一接地件16的远离第一馈电件17的一侧的主辐射缝隙15,伸入显示屏11的壳体内,并进一步由显示屏11的壳体的靠近第一馈电件17的位置伸出,以与第一馈电点O1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馈电结构17a穿过主辐射缝隙15的部分可以与电连接件14一起隐藏在位于第一接地件16的远离第一馈电件17的一侧的铰链13内或者主辐射缝隙15的遮挡件内。其中,第一馈电点O1并非为实际存在的点,第一射频前端与馈电缝隙连接的位置即为第一馈电点O1。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馈电点O1处,馈电结构17a对馈电缝隙的馈电方式可以为跨缝隙馈电方式,具体地,馈电结构17a的信号线和接地导体分别连接在横跨该馈电缝隙的两点处。这样,第一射频前端向馈电缝隙馈入射频信号,并通过馈电缝隙将射频信号耦合至键盘主机12的壳体,以通过键盘主机12的壳体将射频信号辐射至外界环境中,第一射频前端还用于接收键盘主机12的壳体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此第一馈电件17的结构形式为耦合馈电结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馈电缝隙的形状可以为直线型,也可以为L型,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图11仅给出了馈电缝隙的形状为L型的示例,并不能认为是对馈电缝隙构成的特殊限定。
第四种实现方式: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屏11包括转轴盖111。转轴盖111连接于显示屏11的壳体上,且转轴盖111位于铰链13的外侧。其中,铰链13的外侧是指铰链13的远离第一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一区域为显示屏11的显示面与键盘主机12的键盘表面之间的夹角区域。转轴盖111用于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覆盖于键盘主机12的侧面上,以遮盖铰链13以及显示屏11与键盘主机12之间的连接缝隙。转轴盖111的材料为绝缘材料,主辐射缝隙15形成于显示屏11的壳体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之间。在此基础上,第一馈电件17为设置于转轴盖111上的馈电金属线。馈电金属线可以为形成于转轴盖111上的金属层,也可以为固定于转轴盖111上的金属片,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馈电金属线设置于转轴盖111的朝向铰链13的表面,以防止馈电金属线因外露于电子设备而被损坏。馈电金属线的一端与显示屏11的壳体相接,馈电金属线具有第二馈电点O2。键盘主机12包括第一射频前端,第一射频前端通过同轴线、微带线等馈电结构17a与第二馈电点O2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馈电结构17a由键盘主机12引出,并穿过第一接地件16的远离第一馈电件17的一侧的主辐射缝隙15,伸入显示屏11的壳体内,并进一步由显示屏11的壳体的靠近第一馈电件17的位置伸出,以与第二馈电点O2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馈电结构17a穿过主辐射缝隙15的部分可以与电连接件14一起隐藏在位于第一接地件16的远离第一馈电件17的一侧的铰链13内或者主辐射缝隙15的遮挡件内。其中,第二馈电点O2并非为实际存在的点,第一射频前端与馈电金属线连接的位置即为第二馈电点O2。这样,第一射频前端向馈电金属线馈入射频信号,并通过馈电金属线将射频信号耦合至键盘主机12的壳体,以通过键盘主机12的壳体将射频信号辐射至外界环境中,第一射频前端还用于接收键盘主机12的壳体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此第一馈电件17的结构形式为耦合馈电结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馈电金属线的形状可以为直线型,也可以为L型,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图12仅给出了馈电金属线的形状为L型的示例,并不能认为是对馈电金属线构成的特殊限定。
第五种实现方式: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馈电件的结构示意图。铰链13包括第一铰链131,第一铰链131和第一馈电件17位于第一接地件16的同一侧。第一铰链131构成第一馈电件17,第一铰链131为图5a和图5b所示结构,第一轴套1312与第二轴套1313之间间隔且绝缘设置。第一铰链131的第一轴套1312与显示屏11的壳体连接并电导通。第二轴套1313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绝缘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轴套1313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垫片,第二轴套1313、第一绝缘垫片和键盘主机12的壳体之间通过绝缘螺栓等绝缘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由此实现了第二轴套1313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之间的绝缘连接。键盘主机12包括第一射频前端,第一射频前端与第二轴套1313电连接。这样,第一射频前端向第二轴套1313馈入射频信号,然后通过第二轴套1313将射频信号耦合至第一轴套1312,并通过第一轴套1312传输至显示屏11的壳体,以采用显示屏11的壳体将射频信号辐射至外界环境中。此第一馈电件17的结构形式为耦合馈电结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且第一馈电件17与第一铰链131为同一结构件,能够减少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件的数量,降低电子设备的结构复杂度,同时还不会影响显示屏11与键盘主机12之间相对转动。
第六种实现方式:请参阅图14,图14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馈电件的结构示意图。铰链13包括第一铰链131,第一铰链131和第一馈电件17位于第一接地件16的同一侧。第一铰链131构成第一馈电件17,第一铰链131为图5所示结构,第一铰链131的第一轴套1312与第二轴套1313之间间隔且绝缘设置。第一轴套1312与显示屏11的壳体绝缘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套1312与显示屏11的壳体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垫片,第一轴套1312、第二绝缘垫片和显示屏11的壳体之间通过绝缘螺栓等绝缘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由此实现了第一轴套1312与显示屏11的壳体之间的绝缘连接。第二轴套1313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连接并电导通。键盘主机12包括第一射频前端,第一射频前端与第一轴套1312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馈电结构17a由键盘主机12引出,并穿过第一接地件16的远离第一馈电件17的一侧的主辐射缝隙15,伸入显示屏11的壳体内,并进一步由显示屏11的壳体的靠近第一馈电件17的位置伸出,以与第一轴套1312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馈电结构17a穿过主辐射缝隙15的部分可以与电连接件14一起隐藏在主辐射缝隙15的遮挡件内。这样,第一射频前端向第一轴套1312馈入射频信号,然后通过第一轴套1312将射频信号耦合至第二轴套1313,并通过第二轴套1313传输至键盘主机12的壳体,以采用键盘主机12的壳体将射频信号辐射至外界环境中。此第一馈电件17的结构形式为耦合馈电结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且第一馈电件17与第一铰链131为同一结构件,能够减少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件的数量,降低电子设备的结构复杂度,同时还不会影响显示屏11与键盘主机12之间相对转动。
根据以上第一接地件16和第一馈电件17的各实施方式的描述,将第一接地件16的不同结构实现方式与第一馈电件17的不同结构实现方式结合,可以形成多种结构的第一缝隙天线。
示例地,请参阅图15,图1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缝隙天线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接地件16为图3b所示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接地件16,第一馈电件17为上述第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第一馈电件17。请参阅图16,图16为图15所示的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图和系统效率图。图16的横坐标为频率(单位为GHz),纵坐标为输入回波损耗系数(单位为dB),S11表示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从图16中可以看出,第一缝隙天线可覆盖整个低频频段,且系统效率满足需求,能够用于发射或接收信号。
又示例地,请参阅图17,图17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缝隙天线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接地件16和第一铰链131为图4b所示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接地件16和第一铰链131的结构及位置关系,第一馈电件17为上述第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第一馈电件17。请参阅图18,图18为图17所示的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图和系统效率图。图18的横坐标为频率(单位为GHz),纵坐标为输入回波损耗系数(单位为dB),S11表示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从图18中可以看出,第一缝隙天线可覆盖整个低频频段,且系统效率满足需求,能够用于发射或接收信号。
又示例地,请参阅图19,图19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缝隙天线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接地件16为图3b所示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接地件16,第一馈电件17为上述第三种实现方式所述的第一馈电件17。请参阅图20,图20为图19所示的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图和系统效率图。图20的横坐标为频率(单位为GHz),纵坐标为输入回波损耗系数(单位为dB),S11表示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从图20中可以看出,第一缝隙天线可覆盖整个低频频段,且系统效率满足需求,能够用于发射或接收信号。
又示例地,请参阅图21,图21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缝隙天线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接地件16为图3b所示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接地件16,第一馈电件17为上述第四种实现方式所述的第一馈电件17。请参阅图22,图22为图21所示的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图和系统效率图。图22的横坐标为频率(单位为GHz),纵坐标为输入回波损耗系数(单位为dB),S11表示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从图22中可以看出,第一缝隙天线可覆盖整个低频频段,且系统效率满足需求,能够用于发射或接收信号。
又示例地,请参阅图23,图23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缝隙天线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接地件16为图4b所示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接地件16,第一馈电件17为上述第五种实现方式所述的第一馈电件17。请参阅图24,图24为图23所示的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图和系统效率图。图24的横坐标为频率(单位为GHz),纵坐标为输入回波损耗系数(单位为dB),S11表示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从图24中可以看出,第一缝隙天线可覆盖整个低频频段,且系统效率满足需求,能够用于发射或接收信号。
又示例地,请参阅图25,图25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缝隙天线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接地件16为图4b所示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接地件16,第一馈电件17为上述第六种实现方式所述的第一馈电件17。请参阅图26,图26为图25所示的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图和系统效率图。图26的横坐标为频率(单位为GHz),纵坐标为输入回波损耗系数(单位为dB),S11表示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从图26中可以看出,第一缝隙天线可覆盖整个低频频段,且系统效率满足需求,能够用于发射或接收信号。
为了增大第一缝隙天线的带宽,可以在主辐射缝隙15的位于第一接地件16与第一端A之间的部分上设置寄生辐射缝隙或者寄生辐射枝节,以增加第一缝隙天线的谐振点。具体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7,图27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缝隙天线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屏11包括转轴盖111。转轴盖111连接于显示屏11的壳体上,且转轴盖111位于铰链13的外侧。其中,铰链13的外侧是指铰链13的远离第一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一区域为显示屏11的显示面与键盘主机12的键盘表面之间的夹角区域。转轴盖111用于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覆盖于键盘主机12的侧面上,以遮盖铰链13以及显示屏11与键盘主机12之间的连接缝隙。转轴盖111的材料为导电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盖111的材料为金属导电材料。转轴盖111与显示屏11的壳体电导通,主辐射缝隙15形成于转轴盖111的远离显示屏11的壳体的边缘与键盘主机12的靠近铰链13的边缘之间。转轴盖111上设有至少一个寄生辐射缝隙18,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图15仅示出寄生辐射缝隙18的数量为两个的示例。寄生辐射缝隙18的一端封闭,寄生辐射缝隙18的另一端与主辐射缝隙15连通。该至少一个寄生辐射缝隙18和第一馈电件17位于第一接地件16的同一侧。这样,寄生辐射缝隙18为第一缝隙天线中除主辐射缝隙之外的增加的寄生辐射缝隙,因此能够增加第一缝隙天线的谐振点的数量,增大第一缝隙天线的带宽。
在上述实施例中,寄生辐射缝隙18可以为直线型缝隙、L型缝隙等等,图30仅给出了寄生辐射缝隙18为L型缝隙的示例,并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构成的特殊限定。
请参阅图28,图28为图27所示的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图和系统效率图。图28的横坐标为频率(单位为GHz),纵坐标为输入回波损耗系数(单位为dB),S11表示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从图28中可以看出,第一缝隙天线具有多个谐振点,且多个谐振点处的系统效率满足需求,因此带宽较大,能够满足MHB天线、5G天线、Sub-6G天线的需求。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9,图29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缝隙天线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屏11包括转轴盖111。转轴盖111连接于显示屏11的壳体上,且转轴盖111位于铰链13的外侧。其中,铰链13的外侧是指铰链13的远离第一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一区域为显示屏11的显示面与键盘主机12的键盘表面之间的夹角区域。转轴盖111用于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覆盖于键盘主机12的侧面上,以遮盖铰链13以及显示屏11与键盘主机12之间的连接缝隙。转轴盖111的材料为绝缘材料,主辐射缝隙15形成于显示屏11的壳体与键盘主机12的壳体之间。在此基础上,转轴盖11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寄生辐射枝节19,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图32仅示出第一寄生辐射枝节19的数量为两个的示例。第一寄生辐射枝节19的接地端与显示屏11的壳体相接,至少一个第一寄生辐射枝节19和第一馈电件17位于第一接地件16的同一侧。这样,第一寄生辐射枝节19为第一缝隙天线中除主辐射缝隙之外的增加的寄生辐射枝节,因此能够增加第一缝隙天线的谐振点的数量,增大第一缝隙天线的带宽。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寄生辐射枝节19可以为直线型枝节、L型枝节、F型枝节等等,图29仅给出了第一寄生辐射枝节19为L型枝节的示例,并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构成的特殊限定。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0,图30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键盘主机的朝向主辐射缝隙的表面结构示意图。键盘主机12的朝向主辐射缝隙15的表面设有凹槽20,该凹槽20的侧壁和底壁属于键盘主机12的壳体,凹槽20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寄生辐射枝节21,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图33仅示出凹槽20内设置的第二寄生辐射枝节21的数量为两个的示例。第二寄生辐射枝节21的接地端与凹槽20的侧壁或者底壁连接,至少一个第二寄生辐射枝节21和第一馈电件17位于第一接地件16的同一侧。这样,第二寄生辐射枝节21为第一缝隙天线中除主辐射缝隙之外的增加的寄生辐射枝节,因此能够增加第一缝隙天线的谐振点的数量,增大第一缝隙天线的带宽。且第二寄生辐射枝节21设置于凹槽20内,能够避免第二寄生辐射枝节21凸出键盘主机12的外表面而与显示屏11之间产生干涉。
第二寄生辐射枝节21可以沿平面直线或者折线延伸,也可以沿三维折线延伸,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寄生辐射枝节21沿平面直线或者折线延伸,且第二寄生辐射枝节21所处的平面与凹槽20的底壁平行,第二寄生辐射枝节21的接地端与凹槽20的侧壁连接。这样,可以减小凹槽20的开设深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寄生辐射枝节21可以为直线型枝节、L型枝节、F型枝节等等,图30仅给出了第二寄生辐射枝节21为F型枝节的示例,并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构成的特殊限定。
请参阅图31,图31为图30所示键盘主机沿A-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还包括介电板22,介电板22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221和第二表面222,介电板22设置于凹槽20内,且介电板22的第一表面221与凹槽20的底壁贴合,第二寄生辐射枝节21设置于介电板22的第二表面222上,具体地,第二寄生辐射枝节21可以为设置于第二表面222上的金属层,也可以为设置于第二表面222上的金属片。此结构简单,容易制作。
请参阅图32,图32为图30和图31所示的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图和系统效率图。图32的横坐标为频率(单位为GHz),纵坐标为输入回波损耗系数(单位为dB),S11表示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从图32中可以看出,第一缝隙天线具有多个谐振点,且多个谐振点处的系统效率满足需求,因此带宽较大,能够满足MHB天线、5G天线、Sub-6G天线的需求。
请参阅图33,图33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除了包括第一馈电件17和第一接地件16之外,还包括第二馈电件23和第二接地件24。第二馈电件23和第二接地件24设置于主辐射缝隙15内,且第二馈电件23与第二接地件24间隔设置,第二接地件24和第一接地件16分别位于电连接件14的相对两侧,第二馈电件23位于第二接地件24的远离电连接件14的一侧。
这样,显示屏11的壳体、键盘主机12的壳体、第二接地件24和第二馈电件23形成第二缝隙天线。第二端B和第二馈电件23位于第二接地件24的同一侧,第二缝隙天线的长度为第二接地件24至第二端B的距离(也即是图33中的距离D2)。第二缝隙天线的长度需满足远大于主辐射缝隙15的宽度的条件。在满足此条件的基础上,第二缝隙天线的长度近似等于第二缝隙天线的谐振波长的1/4倍,通过设计第二接地件24的位置,可以得到具有相应谐振频率的第二缝隙天线。
第二缝隙天线的结构形式可以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缝隙天线的结构形式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第一缝隙天线和第二缝隙天线可以组成MIMO天线或者双低频天线,第一缝隙天线和第二缝隙天线位于主辐射缝隙15的两端,第一缝隙天线和第二缝隙天线之间的距离较远,隔离度较高。
请参阅图34,图34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接地件16和第二接地件24均与图3b所示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接地件16的结构形式相同,第一馈电件17和第二馈电件23均与上述第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第一馈电件17的结构形式相同。请参阅图35,图35为图34所示的第一缝隙天线和第二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图。图35的横坐标为频率(单位为GHz),纵坐标为输入回波损耗系数(单位为dB)。S11表示第一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S22表示第二缝隙天线的输入回波损耗,S12表示第一缝隙天线与第二缝隙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从图35中可以看出,第一缝隙天线与第二缝隙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在-23dB以下,隔离度较大,满足使用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利用显示屏与键盘主机之间的缝隙形成至少一个一端开口的缝隙天线,可以获得1/4波长天线,无需占用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因此不阻碍电子设备向功能更优化、薄型化、机身全金属化方向发展。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键盘主机、铰链、电连接件、第一馈电件和第一接地件;
所述显示屏与所述键盘主机通过所述铰链可旋转连接;
所述显示屏的壳体和所述键盘主机的壳体均为金属壳体,所述显示屏的靠近所述铰链的显示屏边缘与所述键盘主机的靠近所述铰链的键盘主机边缘之间形成主辐射缝隙,所述电连接件穿过所述主辐射缝隙将所述显示屏与所述键盘主机电连接,所述第一馈电件和所述第一接地件设置于所述主辐射缝隙内,所述第一馈电件与所述第一接地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馈电件位于所述第一接地件的远离所述电连接件的一侧;
所述第一馈电件为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与所述键盘主机之间的导电件,其中,
所述第一馈电件的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端与所述显示屏的壳体电连接,所述第一馈电件的靠近所述键盘主机的一端与所述键盘主机的壳体绝缘,所述键盘主机包括第一射频前端,所述第一射频前端与所述第一馈电件的靠近所述键盘主机的一端电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馈电件的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端与所述显示屏的壳体绝缘,所述第一馈电件的靠近所述键盘主机的一端与所述键盘主机的壳体电连接,所述键盘主机包括第一射频前端,所述第一射频前端与所述第一馈电件的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包括第一铰链,所述第一铰链的材料为导电材料,且所述第一铰链的连接所述显示屏的一端与所述显示屏的壳体连接并电导通,所述第一铰链的连接所述键盘主机的一端与所述键盘主机的壳体连接并电导通,所述第一铰链构成所述第一接地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包括第一铰链,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一馈电件位于所述第一接地件的同一侧,所述第一铰链包括第一导电部分、第二导电部分和绝缘部分,所述第一铰链的所述第一导电部分与所述显示屏的壳体连接,所述第一铰链的所述第二导电部分与所述键盘主机的壳体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部分与所述第二导电部分间隔设置,并通过所述绝缘部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包括转轴、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
所述转轴包括材料为金属材料的转轴主体和设置于所述转轴主体的侧壁一周的绝缘材料层,所述绝缘材料层与所述转轴主体共同构成所述绝缘部分,所述转轴包括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
所述第一轴套构成所述第一导电部分,所述第二轴套构成所述第二导电部分,所述第一轴套配合套设于所述第一区段上,所述第二轴套配合套设于所述第二区段上,且所述第一轴套、所述第二轴套沿所述转轴的轴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构成所述第一馈电件,其中,
所述第一馈电件的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端为所述第一轴套,所述第一馈电件的靠近所述键盘主机的一端为所述第二轴套;
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显示屏的壳体连接并电导通,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键盘主机的壳体绝缘连接,所述第一射频前端与所述第二轴套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显示屏的壳体绝缘连接,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键盘主机的壳体连接并电导通,所述第一射频前端与所述第一轴套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转轴盖,所述转轴盖连接于所述显示屏的壳体上,且所述转轴盖位于所述铰链的外侧,所述转轴盖的材料为导电材料,所述主辐射缝隙形成于所述转轴盖的远离所述显示屏的壳体的转轴盖边缘与所述键盘主机的靠近所述铰链的键盘主机边缘之间;
所述转轴盖上设有至少一个寄生辐射缝隙,所述寄生辐射缝隙的一端封闭,所述寄生辐射缝隙的另一端与所述主辐射缝隙连通,且所述至少一个寄生辐射缝隙和所述第一馈电件位于所述第一接地件的同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转轴盖,所述转轴盖连接于所述显示屏的壳体上,且所述转轴盖位于所述铰链的外侧,所述转轴盖的材料为绝缘材料;
所述转轴盖上设有第一寄生辐射枝节,所述第一寄生辐射枝节的接地端与所述显示屏的壳体相接,所述第一寄生辐射枝节和所述第一馈电件位于所述第一接地件的同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主机的朝向所述主辐射缝隙的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和底壁属于所述键盘主机的壳体,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二寄生辐射枝节,所述第二寄生辐射枝节的接地端与所述凹槽的侧壁或者底壁连接,所述第二寄生辐射枝节和所述第一馈电件位于所述第一接地件的同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寄生辐射枝节沿平面延伸,且所述第二寄生辐射枝节所处的平面与所述凹槽的底壁平行,所述第二寄生辐射枝节的接地端与所述凹槽的侧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介电板,所述介电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介电板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介电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凹槽的底壁贴合,所述第二寄生辐射枝节设置于所述介电板的第二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馈电件和第二接地件;
所述第二馈电件和所述第二接地件设置于所述主辐射缝隙内,且所述第二馈电件与所述第二接地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接地件和所述第一接地件分别位于所述电连接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馈电件位于所述第二接地件的远离所述电连接件的一侧。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键盘主机、铰链、电连接件、第一馈电件和第一接地件;
所述显示屏与所述键盘主机通过所述铰链可旋转连接;
所述显示屏的壳体和所述键盘主机的壳体均为金属壳体,所述显示屏的靠近所述铰链的显示屏边缘与所述键盘主机的靠近所述铰链的键盘主机边缘之间形成主辐射缝隙,所述电连接件穿过所述主辐射缝隙将所述显示屏与所述键盘主机电连接,所述第一馈电件和所述第一接地件设置于所述主辐射缝隙内,所述第一馈电件与所述第一接地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馈电件位于所述第一接地件的远离所述电连接件的一侧;
所述显示屏包括转轴盖,所述转轴盖连接于所述显示屏的壳体上,且所述转轴盖位于所述铰链的外侧,所述转轴盖的材料为导电材料,所述主辐射缝隙形成于所述转轴盖的远离所述显示屏的转轴盖边缘与所述键盘主机的靠近所述铰链的键盘主机边缘之间;
所述第一馈电件为设置于所述转轴盖上的馈电缝隙,所述馈电缝隙的一端封闭,所述馈电缝隙的另一端与所述主辐射缝隙连通,所述馈电缝隙具有第一馈电点,所述键盘主机包括第一射频前端,所述第一射频前端与所述第一馈电点电连接。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键盘主机、铰链、电连接件、第一馈电件和第一接地件;
所述显示屏与所述键盘主机通过所述铰链可旋转连接;
所述显示屏的壳体和所述键盘主机的壳体均为金属壳体,所述显示屏的靠近所述铰链的显示屏边缘与所述键盘主机的靠近所述铰链的键盘主机边缘之间形成主辐射缝隙,所述电连接件穿过所述主辐射缝隙将所述显示屏与所述键盘主机电连接,所述第一馈电件和所述第一接地件设置于所述主辐射缝隙内,所述第一馈电件与所述第一接地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馈电件位于所述第一接地件的远离所述电连接件的一侧;
所述显示屏包括转轴盖,所述转轴盖连接于所述显示屏的壳体上,且所述转轴盖位于所述铰链的外侧,所述转轴盖的材料为绝缘材料;
所述第一馈电件为设置于所述转轴盖上的馈电金属线,所述馈电金属线的一端与所述显示屏的壳体相接,所述馈电金属线具有第二馈电点,所述键盘主机包括第一射频前端,所述第一射频前端与所述第二馈电点电连接。
CN202010997825.0A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2533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7825.0A CN114253350B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电子设备
US18/027,593 US20230402737A1 (en) 2020-09-21 2021-09-08 Electronic Device
PCT/CN2021/117203 WO2022057705A1 (zh) 2020-09-21 2021-09-08 一种电子设备
EP21868530.3A EP4207494A4 (en) 2020-09-21 2021-09-08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7825.0A CN114253350B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3350A CN114253350A (zh) 2022-03-29
CN114253350B true CN114253350B (zh) 2023-12-08

Family

ID=80776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97825.0A Active CN114253350B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02737A1 (zh)
EP (1) EP4207494A4 (zh)
CN (1) CN114253350B (zh)
WO (1) WO20220577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96489A (zh) * 2022-11-03 202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7231620A (zh) * 2023-08-09 2023-12-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10123A (en) * 2010-08-31 2012-03-01 Laird Technologies Ab Antenna devices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omprising such antenna devices
CN102544699A (zh) * 2010-09-22 2012-07-04 苹果公司 具有导电元件的缝隙内的谐振元件和寄生元件的天线结构
US20150270618A1 (en) * 2014-03-20 2015-09-24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ndirectly Fed Slot Antennas
US20170141455A1 (en) * 2015-11-18 2017-05-18 Quanta Computer Inc. Mobile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5415A (en) * 1996-10-03 1998-09-0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Detachable flat panel computer display and support
JP4680097B2 (ja) * 2006-03-01 2011-05-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KR100937746B1 (ko) * 2007-10-23 2010-01-20 주식회사 이엠따블유 전자 장치의 하우징을 이용한 안테나 시스템 및 그를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TWI523309B (zh) * 2013-03-28 2016-02-21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軸承天線及具有軸承天線之摺疊式電子裝置
WO2017017429A1 (en) * 2015-07-24 2017-02-02 Smart Antenna Technologies Ltd Reconfigurable antenna for incorporation in the hinge of a laptop computer
NL2015592B1 (en) * 2015-10-09 2017-05-02 The Antenna Company International N V Antenna suitable for integration in a laptop or tablet computer.
CN108400424A (zh) * 2018-03-30 2018-08-14 深圳市中天迅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外框智能电视天线
TWI727498B (zh) * 2018-11-15 2021-05-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雙頻天線裝置
CN210113660U (zh) * 2019-08-15 2020-02-25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天线及其构成的笔记本电脑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10123A (en) * 2010-08-31 2012-03-01 Laird Technologies Ab Antenna devices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omprising such antenna devices
CN102544699A (zh) * 2010-09-22 2012-07-04 苹果公司 具有导电元件的缝隙内的谐振元件和寄生元件的天线结构
US20150270618A1 (en) * 2014-03-20 2015-09-24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ndirectly Fed Slot Antennas
US20170141455A1 (en) * 2015-11-18 2017-05-18 Quanta Computer Inc. Mobil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3350A (zh) 2022-03-29
EP4207494A4 (en) 2024-05-22
WO2022057705A1 (zh) 2022-03-24
EP4207494A1 (en) 2023-07-05
US20230402737A1 (en) 2023-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20021B2 (ja) ウェアラブル無線デバイスの結合されたマルチバンドアンテナ
JP4598267B2 (ja) 伝送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開閉構造体
CN109698404B (zh) 天线结构及电子装置
US6646607B2 (en) Antenna system, transceiver,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computer terminal
CN114253350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193104B (zh) 双频天线装置
TWI513104B (zh) 電子裝置
US20090140937A1 (en) Slot antenna used in a desktop computer
TW201909482A (zh) 電子裝置
CN113851839B (zh) 高隔离度天线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JP5521580B2 (ja) 携帯無線端末
US20130058058A1 (en) Usb plug and usb modem
EP4220856A1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505560B (zh) 多頻天線
JP5178748B2 (ja) コーナーの作られたアンテナ配置付きモデムカード
EP3425731B1 (en) Antenna assembly and remote control having same
KR20100018910A (ko) 무선 통신 기능을 갖는 usb 단말기
US6297779B1 (en) Antenna module for portable computer
US20040108960A1 (en) Slot bracket antenna
US6480156B2 (en) Inverted-F dipole antenna
TW202329529A (zh) 天線結構與電子裝置
CN112952347A (zh) 电子设备
TWI797896B (zh) 天線裝置
EP3799202B1 (en) Mobile terminal
TWI723744B (zh) 行動裝置與天線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