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8246B - 一种置物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置物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48246B
CN114248246B CN202111386989.0A CN202111386989A CN114248246B CN 114248246 B CN114248246 B CN 114248246B CN 202111386989 A CN202111386989 A CN 202111386989A CN 114248246 B CN114248246 B CN 1142482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end cover
rod
rotating pa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869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48246A (zh
Inventor
黄程远
黄凌超
林君伟
张松军
卢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8698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482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48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8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48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8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HWORKSHOP EQUIPMENT, e.g. FOR MARKING-OUT WORK; STORAGE MEANS FOR WORKSHOPS
    • B25H3/00Storage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workshops facilitating access to, or handling of, work tools or instruments
    • B25H3/04Ra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cart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置物架,包括平板车体、支撑组件以及端盖;支撑组件设置于平板车体上,支撑组件围设成容置空腔,端盖盖设于容置空腔的顶端,端盖与支撑组件可转动连接,通过转动端盖,以使端盖打开;一方面,通过设置平板车体,在施工使用完毕后可以转移至放置场地,便于循环使用,与传统的堆放方式相比,选择的放置场地的占地面积减小,由此,提高了放置场地选择的宽泛性;同时,提高了主材转运的便捷性和施工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端盖,由此,避免雨水流入容置空腔内,避免主材受潮,同时,避免主材受到雨水腐蚀,提高了主材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置物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置物架。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十分依赖对于大型主材的使用,例如钢筋、水泥这些主材在工程建设之中使用占比高,所占成本高。许多主材在露天堆放。
然而,露天堆放主材,导致主材数量不易清点;同时,受雨水侵蚀,会影响使用寿命,造成材料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置物架,其优点是能够解决主材数量不易清点的技术问题;同时,提高主材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置物架,包括平板车体、支撑组件以及端盖;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平板车体上,所述支撑组件围设成容置空腔,所述端盖盖设于所述容置空腔的顶端,所述端盖与所述支撑组件可转动连接,通过转动所述端盖,以使所述端盖打开。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置物架,还包括至少一层放置层,所述放置层插设于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放置层能够相对所述支撑组件滑动,所述放置层与所述平板车体间隔设置,所述放置层用于放置主材。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置物架,所述端盖包括第一转板以及第二转板,所述第一转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板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转板配合,以防止雨水流入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第二转板远离所述第一转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可转动连接,通过转动所述第一转板与所述第二转板,以使所述端盖打开或闭合。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置物架,所述第一转板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曲面,所述第二转板的自由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曲面相适配的第二曲面。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置物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单元,多个所述支撑单元沿着所述平板车体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支撑单元的底端均与所述平板车体连接,多个所述支撑单元的顶端均与所述端盖连接,所述端盖能够相对所述支撑单元转动。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置物架,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转杆,所述转杆沿着所述平板车体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转杆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朝向所述端盖的一端的外壁上,所述转杆与所述支撑单元可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用于支撑所述端盖。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置物架,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第一立杆以及第二立杆,所述第一立杆与所述第二立杆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立杆与所述第二立杆的底端均与所述平板车体连接,所述第一立杆与所述第二立杆的顶端均与所述端盖连接,所述端盖能够相对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转动。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置物架,所述转杆包括第一转动部以及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杆靠近所述端盖的一端的外壁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转动部配合,以对所述端盖进行支撑;所述第二转动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杆靠近所述端盖的一端的外壁可转动连接;通过转动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以使所述转杆打开或闭合。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置物架,所述放置层包括多个滑杆,多个滑杆均插设于所述容置空腔内,多个所述滑杆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滑杆之间通过固定杆连接,所述放置层能够沿着所述容置空腔滑动,且所述放置层能够滑出至所述容置空腔的外部。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置物架,所述平板车体的底端设置有多对伸缩缸,多对所述伸缩缸沿着所述平板车体的行驶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平板车体静止时,所述伸缩缸用于对所述平板车体进行固定支撑。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申请提供的置物架,包括平板车体、支撑组件以及端盖;支撑组件设置于平板车体上,支撑组件围设成容置空腔,端盖盖设于容置空腔的顶端,端盖与支撑组件可转动连接,通过转动端盖,以使端盖打开;一方面,通过设置平板车体,在施工使用完毕后可以转移至放置场地,便于循环使用,与传统的堆放方式相比,选择的放置场地的占地面积减小,由此,提高了放置场地选择的宽泛性;同时,提高了主材转运的便捷性和施工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端盖,由此,避免雨水流入容置空腔内,避免主材受潮,同时,避免主材受到雨水腐蚀,提高了主材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置物架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置物架中端盖呈打开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置物架的侧视图。
图中,1、置物架;10、平板车体;101、水平组件;1011、防潮板;1012、矩形框架;102、滚轮;1021、折叠支架;103、伸缩缸;1031、连接板;20、支撑组件;201、容置空腔;202、支撑单元;2021、第一立杆;2022、第二立杆;203、转杆;2031、第一转动部;2032、第二转动部;2033、第一弯曲面;2034、第二弯曲面;2035、通孔;2036、连接孔;204、固定组件;2041、第一水平杆;2042、第二水平杆;205、挂孔;30、端盖;301、第一转板;3011、第一曲面;3012、固定孔;302、第二转板;3021、第二曲面;3022、安装孔;40、滑杆;50、水平板;60、防雨帘;70、第一方向;80、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置物架1,包括平板车体10、支撑组件20以及端盖30;支撑组件20设置于平板车体10上,支撑组件20围设成容置空腔201,端盖30盖设于容置空腔201的顶端,端盖30与支撑组件20可转动连接,通过转动端盖30,以使端盖30打开;通过设置端盖30与支撑组件20可转动连接,在放置物体使,转动端盖30,此时端盖30打开,而后将物体放入容置空腔201内,由此,提高了放置物体的便捷性。
其中,物体可以为主材,物体也可以为家具、粮食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为了便于说明,下面以物体为主材为例进行描述。
其中,在放置大型主材时,通过外置的吊装设备,由容置空腔201的顶端进入,而后放置于平板车体10上。
具体的,端盖30与水平面平行,以平行于水平面的平面为截面,端盖30的截面面积大于容置空腔201的截面面积,由此,提高了置物架1的防雨性和防晒性。
示例性的,为了防止雨天雨水流入容置空腔201内,在支撑组件20的外周壁上围设挡板,挡板与支撑组件20可拆卸连接;其中,挡板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垂直;通过设置挡板与支撑组件20可拆卸连接,由此,便于对挡板进行维护。
本实施例中,端盖30上设置有防雨帘60,防雨帘60的一端与端盖30可拆卸连接,防雨帘60用于防止雨水流入容置空腔201内;通过设置防雨帘60,避免雨水进行入容置空腔201内,由此,提高了存放于置物架1中的主材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材料浪费,降低了施工成本。
通过设置防雨帘60与端盖30可拆卸连接,在使用放置主材时,将防雨帘60由端盖30上拆卸下来,由此,便于转动端盖30,以使端盖30打开;在主材放置完成后,将防雨帘60安装至端盖30上;在晴天的情况下,可将防雨帘60卷起至与端盖30平齐;在雨天时,将防雨帘60放下,此时,防雨帘60沿着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向下延伸,防雨帘60围设于支撑组件20的外围,由此,避免雨水进入容置空腔201造成主材腐蚀。
本实施例提供的置物架1的使用过程:将平板车体10推至指定位置,而后将防雨帘60由端盖30上拆卸下来,转动端盖30,以使端盖30打开,通过吊装设备将主材吊起放置于容置空腔201内,主材放置完成后,反向转动端盖30,此时端盖30盖设于容置空腔201顶端,安装防雨帘60,主材放置完成。
继续参照图1,本实例中,平板车体10包括水平组件101以及多对滚轮102,多对滚轮102均设置于水平组件101的底端,多对滚轮102沿着水平组件10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滚轮102通过折叠支架1021与水平组件101连接,折叠支架1021的一端与水平组件101连接,折叠支架1021的另一端与滚轮102连接,滚轮102能够相对折叠支架1021转动;通过将折叠支架1021折叠,以实现滚轮102的收起。
具体的,折叠支架1021可成7字型或者H型,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水平组件101包括防潮板1011以及矩形框架1012,防潮板1011位于矩形框架1012的顶部,滚轮102通过折叠支架1021与矩形框架1012背离防潮板1011的一侧连接。
其中,防潮板1011与水平面平行。为了节省费用,矩形框架1012可采用多个工字型钢构成。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平板车体10的底端设置有多对伸缩缸103,多对伸缩缸103沿着平板车体10的行驶方向间隔设置;在平板车体10静止时,伸缩缸103用于对平板车体10进行固定支撑;通过设置伸缩缸103,在平板车体10静止时,伸缩缸103的底端与地面抵接,将滚轮102收起,由此,提高了置物架1稳固性和安全性,避免了地形造成置物架1滑动出现安全事故。
具体的,伸缩缸103的缸体与矩形框架1012的底端通过连接板1031连接,连接板1031与水平面平行,连接板1031的一端与矩形框架1012连接,连接板1031的另一端与伸缩缸103的缸体连接。在平板车体10静止不动时,伸缩缸103的活塞杆向下运动,且与地面抵接,而后,将滚轮102收起,由此,提高了置物架1的稳定性,避免置物架1产生移动;在平板车体10移动过程中,伸缩缸103的活塞杆与地面之间间隔预设距离,由此,避免活塞杆与地面之间产生摩擦。
示例性的,伸缩缸103可采用液压缸,当然,伸缩缸103也可采用气压缸。在伸缩缸103采用液压缸的可实现方式中,伸缩缸103的活塞杆背离缸体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的截面面积大于活塞杆的截面面积,在平板车体10静止时,活塞杆向下运动,活塞杆带动支撑座向下运动,支撑座的底端与地面抵接时,活塞杆停止运动,此时,将滚轮102收起。
其中,伸缩缸103的对数与滚轮102的对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伸缩缸103的对数与滚轮102的对数基本一致的可实现的方式中,伸缩缸103与轮滚一一对应设置。
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0包括多个支撑单元202,多个支撑单元202沿着平板车体10的第一方向70间隔设置,多个支撑单元202的底端均与平板车体10连接,多个支撑单元202的顶端均与端盖30连接,端盖30能够相对支撑单元202转动;通过设置多个支撑单元202,由此,避免放置于容置空腔201内的主材滑出容置空腔201。
需要说明的是,平板车体10的第一方向70为平板车体10的长度方向,平板车体10的第二方向80为平板车体10的宽度方向,平板车体10的第一方向70与平板车体10的第二方向80垂直设置。
具体的,支撑单元202沿着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延伸,支撑单元202的底端与防潮板1011的顶面连接,多个支撑单元202共同构成容置空腔201。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例中,支撑单元202包括第一立杆2021以及第二立杆2022,第一立杆2021与第二立杆2022相对设置,第一立杆2021与第二立杆2022的底端均与平板车体10连接,第一立杆2021与第二立杆2022的顶端均与端盖30连接,端盖30能够相对第一立杆2021和第二立杆2022转动。
具体的,第一立杆202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立杆2022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一立杆2021与第二立杆2022沿着第二方向80间隔设置。第一立杆2021与第二立杆2022的底端均与防潮板1011的顶面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0还包括至少一个转杆203,转杆203沿着平板车体10的第二方向80延伸,转杆203设置于支撑单元202朝向端盖30的一端的外壁上,转杆203与支撑单元202可转动连接;转杆203用于支撑端盖30;通过设置转杆203,在端盖30处于闭合状态时,转杆203对端盖30起支撑作用。
在置物架1处于初始状态时,端盖30闭合,转杆203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平行,转杆203的外轴壁与端盖30的底面抵接,此时,转杆203对端盖30起支撑作用,提高了端盖30稳定性。
示例性的,转杆203的一端与第一立杆2021通过转轴连接,转杆203以转轴的中心线为轴线转动,转轴的中心线与第一方向70平行,第二立杆202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止挡块,止挡块的顶端开设有与转杆203相适配的通槽,在置物架1处于初始状态时,转杆203远离第一立杆2021的一端插设于通槽内,由此,提高了转杆203的稳定性。在放置主材的过程中,转动端盖30,此时端盖30打开,而后,转动转杆203,转杆203背离第一立杆2021的一端滑出通槽,转至转杆20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立柱的延伸方向平行时,停止转动转杆203,通过吊装设备将主材吊至容置空腔201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转杆203包括第一转动部2031以及第二转动部2032,第一转动部2031的一端与第一立杆2021靠近端盖30的一端的外壁可转动连接,第一转动部2031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二转动部2032配合,以对端盖30进行支撑;第二转动部2032的一端与第二立杆2022靠近端盖30的一端的外壁可转动连接;通过转动第一转动部2031与第二转动部2032,以使转杆203打开或闭合。
具体的,第一转动部2031与第二转动部2032均呈杆状,在置物架1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转动部203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转动部2032的延伸方向平行,且第一转动部2031与第二转动部2032连成一条直线,第一转动部2031背离第二转动部2032的一端与第一立杆2021可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部2032背离第一转动部2031的一端与第二立杆2022可转动连接,且第一转动部2031背离第一立杆2021的一端与第二转动部2032背离第二立杆2022的一端相贴合。
在使用过程中,转动端盖30,此时,端盖30打开,而后,同时向下转动第一转动部2031与第二转动部2032;以图2所示方位为例,逆时针转动第一转动部2031,直至第一转动部203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立杆2021的延伸方向平行时,停止转动第一转动部2031;顺时针转动第二转动部2032,直至第二转动部203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立杆2022的延伸方向平行,停止转动第二转动部2032;此时,通过吊装设备将主材放置容置空腔201;放置完成后,同时向上转动第一转动部2031和第二转动部2032,直至第一转动部2031背离第一立杆2021的一端与第二转动部2032背离第二立杆2022的一端贴合,此时停止转动第一转动部2031和第二转动部2032;而后反向转动端盖30,端盖30闭合。
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部2031的自由端(即第一转动部2031背离第一立杆20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弯曲面2033,第二转动部2032的自由端(即第二转动部2032背离第二立杆2022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弯曲面2033相适配的第二弯曲面2034。
为了避免,第一转动部2031与第二转动部2032自主转动,转杆203还包括U型卡,第一转动部2031上开设有通孔2035,通孔2035沿着第一方向70延伸,第二转动部2032上开设有连接孔2036,连接孔2036延伸第一方向70延伸、且贯通第二转动部2032,其中,通孔2035与连接孔2036之间的间距与U型卡开口的尺寸相适配,U型卡的一端插设于通孔2035内,U型卡的另一端插设于连接孔2036内。其中,U型卡开采用塑料材质,U型卡也可采用金属材质。
其中,支撑组件20可包括多个转杆203。示例性的,转杆203的个数与支撑单元202的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转杆203的个数与支撑单元202的个数相同的可实现方式中,转杆203与支撑单元202一一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0包括两个转杆203,两个转杆203分别设置于首尾两个支撑单元202上,两个转杆203分别对端盖30进行支撑,由此,提高了端盖30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端盖30包括第一转板301以及第二转板302,第一转板301的第一端与支撑组件20可转动连接,第一转板301的第二端用于与第二转板302配合,以防止雨水流入容置空腔201内;第二转板302远离第一转板301的一端与支撑组件20可转动连接,通过转动第一转板301与第二转板302,以使端盖30打开或闭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图1所示方位为例,第一转板301的第一端为右端,第一转板301的第二端为左端。
具体的,置物架1处于初始状态时,端盖30闭合,第一转板301与第二转板302均与水平面平行,且第一转板301与第二转板302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转板301的第一端与第一立杆2021可转动连接,第二转板302的一端与第二立杆2022可转动连接,第一转板301的第二端与第二转板302背离第二立杆2022的一端相贴合。
示例性的,第一转板301可通过合页与第一立杆2021连接;当然,第一转板301也可通过旋转轴与第一立杆202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转板302与第二立杆2022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第一转板301与第一立杆2021之间的连接方式基本一致,在此对第二转板302与第二立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予赘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转板30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曲面3011,第二转板302的自由端设置有与第一曲面3011相适配的第二曲面3021;通过设置第一曲面3011与第二曲面3021,由此,在端盖30处于闭合状态时,提高了第一转板301与第二转板302之间的贴合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转板302的自由端为第二转板302远离第二立杆2022的一端。
为了提高第一转板301与第二转板302之间贴合的紧密性,端盖30还包括连接件,第一转板301上开设有固定孔3012,固定孔3012沿着垂直于第一转板301的方向贯穿第一转板301,第二转板302上开设有安装孔3022,安装孔3022沿着垂直于第二转板302的方向贯穿第二转板302;其中,固定孔3012与安装孔3022之间的间距与连接件相对两端之间的间距相匹配,连接件的一端穿设于固定孔3012内,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设于安装孔3022内,由此,实现第一转板301与第二转板302之间的锁紧。
其中,连接件可以呈U型,连接件也可以呈H型或者C型,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使用过程中,将连接件由第一转板301和第二转板302上拆卸下来,以图2所示方位为例,先顺时针转动第一转板301,直至第一转板301与水平面垂直,此时,停止转动第一转板301;而后,逆时针转动第二转板302,直至第二转板302与水平面垂直,此时,停止转动,第二转板302;然后,将U型卡由第一转动部2031和第二转动部2032上拆卸下来,同时向下转动第一转动部2031与第二转动部2032,直至,第一转动部2031与第二转动部2032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立杆2021的延伸方向平行,此时,停止转动第一转动部2031和第二转动部2032;而后通过吊装设备将主材吊至容置空腔201内,主材全部放置完成后,转动转杆203和端盖30,以使转杆203与端盖30均闭合。
示例性的,端盖30可为盖板,在置物架1的初始状态,盖板与水平面平行,盖板的一端与第一立杆2021可转动连接,盖板的另一端搭接在第二立杆2022的顶端。在使用过程中,转动盖板,直至盖板与水平面垂直,而后转动转杆203,以使转杆203打开,此时,通过吊装装置将主材吊至容置空腔201内,主材放置完成后,转动转杆203与盖板,以使转杆203与盖板均闭合。
为了提高置物架1中主材的归纳分类,本实施例提供的置物架1还包括至少一层放置层,放置层插设于容置空腔201内,放置层能够相对支撑组件20滑动,放置层与平板车体10间隔设置,放置层用于放置主材;通过设置放置层,提高了置物架1的空间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放置的重量符合放置层的承受范围。
具体的,继续参照图1和图2,位于首尾的两个支撑单元202上均设置有固定组件204,固定组件204沿着第二方向80延伸,固定组件204的一端与第一立杆2021连接,固定组件204的另一端与第二立杆2022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将放置层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个支撑单元202上的固定组件204和容置空腔201插设于最后一个支撑单元202上的固定组件204内;且放置层能够相对固定组件204滑动,且放置层能够滑出至容置空腔201外部;由此,便于将部分主材放置于防潮板1011上。
其中,固定组件204包括第一水平杆2041与第二水平杆2042,第一水平杆2041与第二水平杆2042沿着第一立杆202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使用过程中,放置层插设于第一水平杆2041与第二水平杆2042之间;放置层能够相对第一水平杆2041和第二水平杆2042滑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放置层包括多个滑杆40,多个滑杆40均插设于容置空腔201内,多个滑杆40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滑杆40之间通过固定杆连接,放置层能够沿着容置空腔201滑动,且放置层能够滑出至容置空腔201的外部;通过设置固定杆,由此,使得多个滑杆40构成一个总成,便于放置层的滑出。
具体的,多个滑杆40均沿着第一方向70延伸,固定杆的沿着第二方向80延伸,滑杆40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个固定组件204内;在使用过程中,将端盖30与转杆203均打开,而后将放置层滑出至容置空腔201的外部,通过吊装设备将同一类型的主材吊至防潮板1011上,防潮板1011上的主材放置完成后,而后将放置层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个固定组件204内,通过吊装设备将另一类型的主材放置于放置层上;放置完成后,将端盖30与转杆203关闭。
为了放置小型的构件或者建筑材料,放置层的顶端铺设水平板50,水平板50插设于容置空腔201内,水平板50的底面与滑杆40的外周壁贴合,且水平板50的两端搭设于两个固定组件204上,水平板50能够沿着容置空腔201滑动,且水平板50能够滑出至容置空腔201的外部。
具体的,水平板50与水平面平行,在放置主材时,平板车体10上可用于放置大尺寸带肋钢筋、圆钢或者盘螺钢筋等等;放置层可用于放置小尺寸钢筋、钢筋构件或者其他建筑材料等。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置物架1可包括多层置物层,多层置物层沿着第一立杆202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层置物层,一方面,便于主材分类放置,同时便于对主材数量进行清点;另一方面,提高了堆放效率节约用地成本。
为了便于置物架1在复杂环境下使用,位于首尾的两个支撑单元202上均开设有挂孔205,挂孔205沿着第一方向70延伸;通过设置挂孔205,在复杂环境下通过吊装设备将置物架1吊至施工环境内,由此,进一步提升了置物架1的适应性。
具体的,第一立杆2021与第二立杆2022上均开设有挂孔205。
本实施例提供的置物架1的使用过程为:将置物架1推至指定位置,转动端盖30将端盖30打开;而后,转动转杆203将转杆203打开,将放置层与水平板50均抽出至容置空腔201的外部,通过吊装设备将主材吊至容置空腔201内,并放置防潮板1011上,在防潮板1011上的主材放置完成后,将放置层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个固定组件204内,而后将水平板50插设于容置空腔201内,通过吊装装置将小型的主材吊至容置空腔201内,并放置于水平板50上,小型主材放置完成后,转动转杆203与端盖30,将转杆203与端盖30闭合。
本申请提供的置物架1,包括平板车体10、支撑组件20以及端盖30;支撑组件20设置于平板车体10上,支撑组件20围设成容置空腔201,端盖30盖设于容置空腔201的顶端,端盖30与支撑组件20可转动连接,通过转动端盖30,以使端盖30打开;一方面,通过设置平板车体10,在施工使用完毕后可以转移至放置场地,便于循环使用,与传统的堆放方式相比,选择的放置场地的占地面积减小,由此,提高了放置场地选择的宽泛性;同时,提高了主材转运的便捷性和施工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端盖30,由此,避免雨水流入容置空腔201内,避免主材受潮,同时,避免主材受到雨水腐蚀,提高了主材的质量。
本发明提供的置物架1,具有如下优点: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便于操作。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6)

1.一种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车体、支撑组件以及端盖;
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平板车体上,所述支撑组件围设成容置空腔,所述端盖盖设于所述容置空腔的顶端,所述端盖与所述支撑组件可转动连接,通过转动所述端盖,以使所述端盖打开;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单元,多个所述支撑单元沿着所述平板车体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支撑单元的底端均与所述平板车体连接,多个所述支撑单元的顶端均与所述端盖连接,所述端盖能够相对所述支撑单元转动;
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转杆,所述转杆沿着所述平板车体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转杆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朝向所述端盖的一端的外壁上,所述转杆与所述支撑单元可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用于支撑所述端盖;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第一立杆以及第二立杆,所述第一立杆与所述第二立杆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立杆与所述第二立杆的底端均与所述平板车体连接,所述第一立杆与所述第二立杆的顶端均与所述端盖连接,所述端盖能够相对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转动;所述转杆包括第一转动部以及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杆靠近所述端盖的一端的外壁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转动部配合,以对所述端盖进行支撑;所述第二转动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杆靠近所述端盖的一端的外壁可转动连接;通过转动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以使所述转杆打开或闭合;
转动端盖,端盖打开,同时向下转动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逆时针转动第一转动部,直至第一转动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立杆的延伸方向平行时,停止转动第一转动部;顺时针转动第二转动部,直至第二转动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立杆的延伸方向平行,停止转动第二转动部;通过吊装设备将主材放置容置空腔;放置完成后,同时向上转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直至第一转动部背离第一立杆的一端与第二转动部背离第二立杆的一端贴合,停止转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而后反向转动端盖,端盖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层放置层,所述放置层插设于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放置层能够相对所述支撑组件滑动,所述放置层与所述平板车体间隔设置,所述放置层用于放置主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包括第一转板以及第二转板,所述第一转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板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转板配合,以防止雨水流入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第二转板远离所述第一转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可转动连接,通过转动所述第一转板与所述第二转板,以使所述端盖打开或闭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板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曲面,所述第二转板的自由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曲面相适配的第二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层包括多个滑杆,多个滑杆均插设于所述容置空腔内,多个所述滑杆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滑杆之间通过固定杆连接,所述放置层能够沿着所述容置空腔滑动,且所述放置层能够滑出至所述容置空腔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车体的底端设置有多对伸缩缸,多对所述伸缩缸沿着所述平板车体的行驶方向间隔设置;
在所述平板车体静止时,所述伸缩缸用于对所述平板车体进行固定支撑。
CN202111386989.0A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置物架 Active CN1142482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6989.0A CN114248246B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置物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6989.0A CN114248246B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置物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8246A CN114248246A (zh) 2022-03-29
CN114248246B true CN114248246B (zh) 2024-03-01

Family

ID=80791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86989.0A Active CN114248246B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置物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48246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19377U (zh) * 2013-07-31 2014-02-05 怀宁大别山茶酒有限公司 具有双层盖板的酒盒
CN105382793A (zh) * 2015-11-17 2016-03-09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一种实用的工具放置盒
CN205366372U (zh) * 2016-01-20 2016-07-06 四川鸿昌塑胶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周转箱
CN205707939U (zh) * 2016-04-28 2016-11-23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盒
CN106944993A (zh) * 2016-01-06 2017-07-14 李荣玉 一种机械设备维修工具箱
CN206690058U (zh) * 2017-05-04 2017-12-01 深圳市泛海统联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模具架
JP3215893U (ja) * 2018-01-17 2018-04-19 曹国華 解体可能式ラックユニット及び当該ユニットを用いた組立式ラック
CN110844251A (zh) * 2019-12-04 2020-02-28 江苏飞力达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周转料箱
CN211002323U (zh) * 2019-04-16 2020-07-14 上海华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包装箱
CN213259454U (zh) * 2020-10-09 2021-05-25 厦门模具工程公共服务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易存取的多层精密模具架
CN213832461U (zh) * 2020-10-10 2021-07-30 保定市卓阳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双盖板包装箱
CN214213781U (zh) * 2021-01-30 2021-09-17 张泽玖 一种机械加工用零部件放置架
CN214357860U (zh) * 2021-01-08 2021-10-08 杭州优润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柠檬红糖茶存储盒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19377U (zh) * 2013-07-31 2014-02-05 怀宁大别山茶酒有限公司 具有双层盖板的酒盒
CN105382793A (zh) * 2015-11-17 2016-03-09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一种实用的工具放置盒
CN106944993A (zh) * 2016-01-06 2017-07-14 李荣玉 一种机械设备维修工具箱
CN205366372U (zh) * 2016-01-20 2016-07-06 四川鸿昌塑胶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周转箱
CN205707939U (zh) * 2016-04-28 2016-11-23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盒
CN206690058U (zh) * 2017-05-04 2017-12-01 深圳市泛海统联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模具架
JP3215893U (ja) * 2018-01-17 2018-04-19 曹国華 解体可能式ラックユニット及び当該ユニットを用いた組立式ラック
CN211002323U (zh) * 2019-04-16 2020-07-14 上海华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包装箱
CN110844251A (zh) * 2019-12-04 2020-02-28 江苏飞力达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周转料箱
CN213259454U (zh) * 2020-10-09 2021-05-25 厦门模具工程公共服务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易存取的多层精密模具架
CN213832461U (zh) * 2020-10-10 2021-07-30 保定市卓阳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双盖板包装箱
CN214357860U (zh) * 2021-01-08 2021-10-08 杭州优润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柠檬红糖茶存储盒
CN214213781U (zh) * 2021-01-30 2021-09-17 张泽玖 一种机械加工用零部件放置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8246A (zh)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35613U (zh) 管线拖拉导向托架
CN114248246B (zh) 一种置物架
CN211169005U (zh) 一种物流仓库用卸货装置
CN210192133U (zh) 一种组合式转运货架
CN208393868U (zh) 一种门窗试件储存装置
CN218703338U (zh) 一种安全自锁工装运输车
CN202577991U (zh) 蜷伸式混凝土布料机
CN110541554B (zh) 单双层相互转化式装配式建筑外防护架
US3517834A (en) Building component stacking system
CN210333101U (zh) 一种钢护栏喷涂连环吊具
CN112814361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具有自动下料功能的脚手架
CN218287825U (zh) 一种便于装卸的建筑施工用运料车
CN212642051U (zh) 一种用于建筑智能化的组装安装架
CN212291152U (zh) 一种pc构件存放固定架
CN113006416A (zh) 一种建筑装修用推拉窗安装装置
CN212309924U (zh) 一种车载式树杆自动喷涂机
CN212154777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且便于传送施工材料的隧道施工架
CN109281481A (zh) 一种跨楼层接物支架
CN216426632U (zh) 一种地下管廊内管道运输装置
CN219952598U (zh) 一种门式钢管脚手架
CN220056259U (zh) 一种具有防倾倒功能的提升机
CN211172788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梯防护装置
CN216889845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塔式起重机
CN211899731U (zh) 一种土建施工材料运转平台
CN213109153U (zh) 一种管材搬运拖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