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36861A - 光学模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模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36861A
CN114236861A CN202111445324.2A CN202111445324A CN114236861A CN 114236861 A CN114236861 A CN 114236861A CN 202111445324 A CN202111445324 A CN 202111445324A CN 114236861 A CN114236861 A CN 114236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beam
incident
lens
optica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453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柴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Goerte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Goer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Goerte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Goer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4532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3686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9714 priority patent/WO202309780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236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368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06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for splitting or combining a plurality of identical beams or images, e.g. image repl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9Beam shaping, e.g. changing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2B27/0938Using specific optical elements
    • G02B27/095Re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2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raction only
    • G02B27/126The splitting element being a prism or prismatic array, including systems based on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1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 G02B7/180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for prism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模组和电子设备。所述光学模组包括分光组件、合光组件、第一调光组和第二调光组;所述分光组件被配置为将入射光分成沿不同方向传播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所述第一调光组位于所述第一光束的光路上,所述第二调光组位于所述第二光束的光路上;所述合光组件位于所述相交位置处,使射入的所述第一光束和所述第二光束同时沿同一方向射出。本申请通过将入射光分成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再通过合光组件将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的两个视场拼接,形成单屏幕双影像的虚像,增大了整个光学模组最终的视场角。

Description

光学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都具有轻薄化的要求,在一些具有光学系统的电子设备中,轻薄化的需求通常要求显示器的尺寸越来越小,而系统的视场角越来越大,但显示器的尺寸与系统的视场角是相互矛盾的关系,即显示器的尺寸越小,系统的视场角相应地会变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显示器前加设一些具有放大作用的透镜组件等,对显示器发出的光线进行直接放大,最终使系统的视场角增大。但是这种放大方式的视场角的增大程度有限,并不能满足一些对视场角有特殊要求的电子设备,例如AR(增强现实)或VR设备(虚拟现实)。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模组和电子设备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模组,包括:
分光组件,所述分光组件被配置为将入射光分成沿不同方向传播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
第一调光组和第二调光组,所述第一调光组位于所述第一光束的光路上,所述第二调光组位于所述第二光束的光路上,所述第一调光组和所述第二调光组被配置为能够分别调整所述第一光束和所述第二光束的传播方向,使所述第一光束的光路和所述第二光束的光路具有相交位置;
合光组件,所述合光组件位于所述相交位置处,使射入的所述第一光束和所述第二光束同时沿同一方向射出。
可选地,所述分光组件为采用四个等腰三棱镜胶合而成的胶合棱镜,所述胶合棱镜具有一个光入射面和两个光出射面,所述入射光从所述光入射面射入,所述第一光束和所述第二光束分别从两个所述光出射面射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光束从所述光入射面到对应的光出射面的光程与所述第二光束从所述光入射面到对应的光出射面的光程相等。
可选地,每个所述等腰三棱镜采用折射率为1.5~1.55的玻璃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入射光分成的所述第一光束和所述第二光束的传播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调光组包括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一光束依次经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和第二反射镜反射后,传播方向改变180°射入所述合光组件;
所述第二调光组包括第三反射镜和第四反射镜,所述第二光束依次经所述第三反射镜和第四反射镜反射后,传播方向改变180°并与所述第一光束同时射入所述合光组件。
可选地,还包括整形镜组,所述整形镜组位于所述第一光束和/或第二光束的光路上,用于透射所述第一光束和/或第二光束。
可选地,所述整形镜组采用折射率为1.5~1.6的塑胶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合光组件包括第一平面透镜、第二平面透镜和凹面镜;
所述第一光束依次经所述第一平面透镜反射、所述凹面镜反射和所述第一平面透镜的透射后射出所述合光组件;
所述第二光束依次经所述第二平面透镜反射、所述凹面镜反射和所述第一平面透镜的透射后与所述第一光束沿同一方向射出所述合光组件。
可选地,所述凹面镜上设置有滤光膜,所述滤光膜为半透半反膜或反射膜。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第一方面所述的光学模组,所述显示屏发出的图像光束为所述入射光,所述第一光束和所述第二光束合光后射入人眼。
本申请的一个技术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模组,包括分光组件、第一调光组、第二调光组和合光组件,分光组件通过将入射光分成沿不同方向传播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且第一光束和所述第二光束经过第一调光组和第二调光组后能够均射入合光组件,最终合光组件将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进行合光,使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的两个视场拼接,形成单屏幕双影像的虚像,增大了整个光学模组最终的视场角。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本申请的一种光学模组的光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种分光组件的光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另一种分光组件的光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种合光组件的光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分光组件;11、第一棱镜;12、第二棱镜;13、第三棱镜;14、第四棱镜;111、光入射面;121、第二出射面;131、第一出射面;141、反射面;21、第一反射镜;22、第三反射镜;31、第一透镜;311、第一透镜物侧面;312、第一透镜像侧面;32、第二透镜;321、第二透镜物侧面;322、第二透镜像侧面;41、第二反射镜;42、第四反射镜;5、凹面镜;61、第一平面透镜;62、第二平面透镜;7、人眼;8、显示屏;L、第一光束;R、第二光束。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模组,包括分光组件1、第一调光组、第二调光组和合光组件;所述分光组件1被配置为将入射光分成沿不同方向传播的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所述第一调光组位于所述第一光束L的光路上,所述第二调光组位于所述第二光束R的光路上,所述第一调光组和所述第二调光组被配置为能够分别调整所述第一光束L和所述第二光束R的传播方向,使所述第一光束L的光路和所述第二光束R的光路具有相交位置;所述合光组件位于所述相交位置处,使射入的所述第一光束L和所述第二光束R同时沿同一方向射出。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模组,包括分光组件1、第一调光组、第二调光组和合光组件。分光组件1将入射光(例如显示屏8或显示面板等发出的具有图像信息的光束)分成沿不同方向传播的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如图2或图3所示)。第一光束L经第一调光组调整方向,第二光束R经第二调光组调整方向,最终均射入合光组件(参考图1)。合光组件对入射的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进行合光,使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拼接后并同时沿同一方向射出(参考图1和图4)。其中,第一调光组和第二调光组对于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的传播方向的调整,可以根据合光组件设置的位置进行调整,使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的传播方向沿朝向所述合光组件的方向传播。也可以在第一调光组和第二调光组将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的传播方向调整至具有相交位置后,将合光组件放置在相交位置处,只要能够使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能够射入所述合光组件即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上述过程中,入射光经分光组件1分光后,形成的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所携带的图像信息相同,其分别射入合光组件后,使得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形成的两个视场拼接,形成单屏幕双影像的虚像,使得最终形成的视场角增大,入射人眼7后,感受到的画面尺寸也会相应地增大。现有技术中采用单屏幕单影像形成的虚像,最大限度能够增大视场角至30°左右,而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单屏幕双影像形成的虚像的视场角可以增大到60°~110°,并且本申请的光学模组的各组件结构简单,适用于AR、VR、目镜等较小的电子设备中。
可选地,所述分光组件1为采用四个等腰三棱镜胶合而成的胶合棱镜,所述胶合棱镜具有一个光入射面111和两个光出射面,所述入射光从所述光入射面111射入,所述第一光束L和所述第二光束R分别从两个所述光出射面射出。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分光组件1由四个等腰三棱镜胶合而成,其结构和加工工艺均较为简单。如图2和图3所示,四个等腰三棱镜分别为第一棱镜11、第二棱镜12、第三棱镜13和第四棱镜14,胶合棱镜的主截面可以为矩形或正方形。其中,入射光可以从胶合棱镜的光入射面111射入,在胶合棱镜的胶合面上通过设置滤光膜,可以使入射光分成沿不同的传播方向分成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胶合棱镜的胶合面上可以分别设置半透半反膜,在与所述光入射面111相对的面(即反射面141)上可以设置反射膜。入射光从光入射面111射入所述胶合棱镜后,一部分入射光直接透过第一棱镜11和第三棱镜13的胶合面,以及第三棱镜13和第四棱镜14的胶合面,到达反射面141处。这部分入射光经过反射面141上的反射膜的作用又被反射回第三棱镜13和第四棱镜14的胶合面上,经过第三棱镜13和第四棱镜14的胶合面上的半透半反膜的反射和透射作用,一部分入射光被反射后经过第二棱镜12和第四棱镜14的胶合面上的半透半反膜的透射作用,由右侧的第二出射面121射出;另一部分入射光透过第三棱镜13和第四棱镜14的胶合面,重新到达第一棱镜11和第三棱镜13的胶合面,通过第一棱镜11和第三棱镜13的胶合面上的半透半反膜的反射作用,从第一出射面131射出。同理,到达第一棱镜11和第二棱镜12胶合面上的入射光,以同样的光路被从胶合棱镜的左右两侧射出,此处不再赘述。从左侧射出的光束为第一光束L,从右侧射出的光束为第二光束R。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胶合棱镜的胶合面上可以分别设置半透半反膜,而与光入射面111相对的面上可以不设置滤光膜,简化了胶合棱镜的制造工序。在本实施例中,入射光的分光原理如下:入射光进入胶合棱镜后,入射光到达第一棱镜11和第三棱镜13以及第一棱镜11和第二棱镜12的胶合面,经过胶合面上的半透半反膜的反射和透射作用,一部分入射光被反射,直接从左右两侧的第一出射面131和第二出射面121射出;另一部分入射光透过胶合面,分别到达第三棱镜13和第四棱镜14的胶合面以及第二棱镜12和第四棱镜14的胶合面,经过胶合面上的半透半反膜的反射作用,同样分别从左右两侧的第一出射面131和第二出射面121射出。通过上述过程,从第一出射面131射出的光束形成第一光束L,从第二出射面121射出的光束形成第二光束R。
本申请提供的分光组件1还可以有其它结构形式,不限于采用四个等腰三棱镜胶合而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光束L从所述光入射面111到对应的光出射面的光程与所述第二光束R从所述光入射面111到对应的光出射面的光程相等。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分别从光入射面111到光出射面的光程相等,可以通过采用四个相同的等腰三棱镜胶合,形成主截面为正方形的胶合棱镜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在光程较短的光束的光出射面上设置补偿棱镜来实现,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的光程相等,可以使得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同时射出分光组件1,便于将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同时分别射入第一调光组和第二调光组,在后续进行合光时,能够简化合光组件的结构,使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能够同时沿同一方向从合光组件射出。
可选地,每个所述等腰三棱镜采用折射率为1.5~1.55的玻璃材料制成。
具体地,折射率一定程度上会影像光束的光程,采用折射率越高的材质做成的胶合棱镜的光程也会变短,从而会使得整个合光组件的体积变小,重量变轻。但折射率过高的材料其成本较高,不能够普遍适用于电子产品中。本实施例采用折射率为1.5~1.55的玻璃材料制成,例如K9材料,其折射率为1.51630,价格低廉,并且能够兼顾合光组件的体积和重量要求。另外,玻璃材料的温漂较底,能够使光学模组的光学性能提高。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入射光分成的所述第一光束L和所述第二光束R的传播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调光组包括第一透镜31、第一反射镜21和第二反射镜41,所述第一光束L依次经所述第一反射镜21反射、所述第一透镜31透射、所述第二反射镜41反射后,传播方向改变180°射入所述合光组件;所述第二调光组包括第二透镜32、第三反射镜22和第四反射镜42,所述第二光束R依次经所述第三反射镜22反射、所述第二透镜32透射、所述第四反射镜42反射后,传播方向改变180°并与所述第一光束L同时射入所述合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透镜31和所述第二透镜32具有正光焦度。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光组包括有第一反射镜21和第二反射镜41,第一光束L从合光组件射出后,进入第一反射镜21,被第一反射镜21反射后射入第二反射镜41,第二反射镜41再对第一光束L进行反射,使其传播方向相较于从分光组件1射出时(参考图2的第一出射面131)的方向改变180°。
同理,第二光束R的传播方向也会较于从分光组件1射出时(参考图2的第二出射面121)的方向改变180°。由于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从分光组件1射出时的传播方向相反,因此,在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的方向改变180°后,便具有相交位置,当合光组件位于此位置时,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便可分别射入合光组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镜21、第二反射镜41、第三反射镜22和第四反射镜42可以是平面镜,也可以是球面镜,具体可以根据反射需求要求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还包括整形镜组,所述整形镜组位于所述第一光束L和/或第二光束R的光路上,用于透射所述第一光束L和/或第二光束R。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整形镜组可提供系统成像用的主要光焦度,用于改善系统像差,提升成像质量。其至少包括一片透镜,透镜种类可以是球面透镜、非球面透镜、菲涅尔透镜、衍射透镜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例如,所述整形镜组包括一片透镜时,可以位于第一光束L的光路上,也可以位于第二光束R的光路上,改善第一光束L或第二光束R的成像质量。整形镜组包括两片或两片以上的透镜时,可以选择在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的光路上均设置透镜,以提高系统的成像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整形镜组包括第一透镜31和第二透镜32,所述第一透镜31位于所述第一光束L的光路上;所述第二透镜32位于所述第二光束R的光路上;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31和第二透镜32均具有正光焦度。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31位于所述第一光束L的光路上,即所述第一透镜31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镜21和第二反射镜41之间,也可以位于分光组件和第一反射镜21或者第二反射镜41和合光组件之间,只要所述第一透镜31能够接收并透射第一光束L即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第一光束L经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31的透射,能够起到改善像差的作用,使第一光束L最终的成像效果更好。第二透镜32在第二光束的光路中的设置位置可以参考第一透镜31的设置,同样可以起到改善像差的作用。另外,第一透镜31和第二透镜32可以是凸透镜也可以是凹透镜,本申请对此亦不作限制。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透镜31的厚度为1.5~3mm,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311的曲率半径为25~30mm,第一透镜像侧面312的曲率半径为17~20mm;所述第一反射镜21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311的距离为3~5mm,所述第二反射镜41与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312的距离为4~6mm;所述第二透镜32的设置参数与所述第一透镜31相同。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31设置在第一反射镜21和第二反射镜41之间,第一透镜物侧面311即靠近分光组件1的一面,第一透镜像侧面312(即第一光束L在第一透镜31上的入射面)即远离分光组件1,靠近合光组件的一面(即第一光束L在第一透镜31上的出射面)。第一透镜31的厚度即第一透镜物侧面311与其像侧面的中心间距。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透镜31的厚度设置为1.5~3mm,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311的曲率半径设置为25~30mm,第一透镜像侧面312的曲率半径设置为17~20mm,能够兼顾第一透镜31整体体积和对于第一光束L的放大效果。如果厚度过大,会增大第一调光组的系统重量,并且会难以保证放大的光束效果,如果厚度过小,其对第一光束L的放大效果有限。
另外,在限定了第一透镜31的参数的情况下,对于第一反射镜21和第二反射镜41距离第一透镜31的距离限定,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第一透镜31对于第一光束L的放大效果。由于第一透镜31对第一光束L具有一定的放大效果,第二反射镜41距离第一透镜31的距离需要大于第一反射镜21距离第一透镜31的距离,以保证第二反射镜41对第一光束L的完整接收。
其中,第二透镜32的参数与第一透镜31相同,即将第二透镜32设置于第三反射镜22和第四反射镜42之间,所述第二透镜32的厚度为1.5~3mm,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321(即第二光束R在第二透镜32上的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25~30mm,第二透镜像侧面322(即第二光束R在第二透镜32上的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17~20mm;所述第三反射镜22与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321的距离为3~5mm,所述第四反射镜42与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322的距离为4~6mm。第二透镜32参数与第一透镜31相同,可以简化加工工序,减小系统的参数调整误差,本实施例对于第二透镜32的设置不再赘述。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31的厚度为1.5mm、2mm或者3mm,对应地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311的曲率半径为25mm、27mm或30mm,对应地,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17mm、18mm或20mm;所述第一反射镜21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311的距离为3mm、4mm或4mm,对应地,所述第二反射镜41与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312的距离为4mm、5mm或6mm。同理,第二透镜32与第一透镜31的参数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镜31和所述第二透镜32采用折射率为1.5~1.6的塑胶材料制成。
具体地,折射率一定程度上会影像光束的光程,采用折射率越高的材质做成的胶合棱镜的光程也会变短,从而会使得整个合光组件的体积变小,重量变轻。但折射率过高的材料其成本较高,不能够普遍适用于电子产品中。本实施例采用折射率为1.5~1.55的塑胶材料制成,例如PC材料,其折射率为1.586,价格低廉,并且能够兼顾合光组件的体积和重量要求。另外,塑胶材料的质量较轻,能够降低系统的重量。
可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合光组件包括第一平面透镜61、第二平面透镜62和凹面镜5;所述第一光束L依次经所述第一平面透镜61的反射、所述凹面镜5的反射和所述第一平面透镜61的透射后射出所述合光组件;所述第二光束R依次经所述第二平面透镜62反射、所述凹面镜5反射和所述第一平面透镜61的透射后与所述第一光束L沿同一方向射出所述合光组件。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合光组件包括第第一平面透镜61、第二平面透镜62和凹面镜5。其中,第一平面透镜61用于接收从第一调光组射出的第一光束L,第二平面透镜62用于接收从第二调光组射出的第二光束R。优选地,第一光束L射入第一平面透镜61时,可以将其入射角设置为大于某一临界角(此临界角根据第一平面透镜61采用的材质的折射率决定),第一光束L便会在第一平面透镜61上发生全反射,经全反射后的第一光束L达到凹面镜5,经过凹面镜5的反射,透过第一平面透镜61射出。第二光束R经第二平面透镜62全反射后,也会经过凹面镜5的反射,再次透过第二平面透镜62射出。其中,凹面镜5即是一个采用凹面作为反射面141的球面镜。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分别从相反方向同时到达第一平面透镜61和第二平面透镜62,则第一平面透镜61和第二平面透镜62可以相对于凹面镜5对称设置,同时第一平面透镜61的结构与第二平面透镜62的结构和采用的材料也可以相同。如果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不同时到达第一平面透镜61和第二平面透镜62,则第一平面透镜61的位置和第二平面透镜62的位置可以根据光入射方向等情况进行调整。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凹面镜5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提供一个光反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达到凹面镜5后的光照度,其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反射作用的结构代替,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所述凹面镜5的曲率半径为100~120mm,所述凹面镜5与所述第一平面透镜61和所述第二平面透镜62的距离均为5~9mm。
具体地,在本申请中,凹面镜5的曲率半径为100~120mm,并且其距离第一平面透镜61和所述第二平面透镜62的距离均为5~9mm。由此可见,本申请提供的凹面镜5是一个近似于平面的凹面镜5,这样既不会对合光组件的尺寸造成较大影响,还能够保证对于射入光束的足够的光照度。优选地,本申请中凹面镜5的半径为115mm,其与第一平面透镜61和所述第二平面透镜62的距离均为6mm。
可选地,所述凹面镜5上设置有滤光膜,所述滤光膜为半透半反膜或反射膜。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面镜5上设置的滤光膜,可以根据其应用的器件的实际功能进行选择。例如在AR设备中,需要有环境光射入,经合光组件合光后的第一光束L和第二光束R通常会直接射入人眼7。因此,在凹面镜5上设置半透半反膜可以使外界的环境光同样能够透过所述凹面镜5射入人眼7中,提高了整个光学模组的适用范围。例如在AR设备中,在凹面镜5上设置反射膜,可以提高凹面镜5的反射率,使最终进入人眼的光束更加清晰、完整。
可选地,所述分光组件1与所述第一调光组和所述第二调光组之间的距离均为8~11mm,所述第一调光组和所述第二调光组与所述合光组件之间的距离均为6~9mm。
具体地,分光组件1和合光组件与所述第一调光组和所述第二调光组之间的距离如果过大,会影响整个光学模组的尺寸;如果距离多小,其对于第一光束L或第二光束R的调节作用有限。在本实施例中,将分光组件1与第一调光组和第二调光组之间的距离设置为8~11mm,第一调光组和第二调光组与合光组件之间的距离均为6~9mm,可以有效兼顾光学模组的系统重量和光学效能。优选地,分光组件1与第一调光组和第二调光组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0mm,第一调光组和第二调光组与合光组件之间的距离均为7mm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8和上述任意实施例或实施例结合所述的光学模组,所述显示屏8发出的图像光束为所述入射光,所述第一光束L和所述第二光束R合光后射入人眼7。
具体地,采用本申请中的光学模组,应用于电子设备中,通过将入射光进行分光以及合光,使两个视场拼接,形成单屏幕双影像的虚像,使电子设备的视场角更大,用户体验更好。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为AR、VR、目镜等能够应用本光学模组的产品,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申请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光组件,所述分光组件被配置为将入射光分成沿不同方向传播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
第一调光组和第二调光组,所述第一调光组位于所述第一光束的光路上,所述第二调光组位于所述第二光束的光路上,所述第一调光组和所述第二调光组分别调整所述第一光束和所述第二光束的传播方向,使所述第一光束的光路和所述第二光束的光路具有相交位置;
合光组件,所述合光组件位于所述相交位置处,使射入的所述第一光束和所述第二光束同时沿同一方向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组件为采用四个等腰三棱镜胶合而成的胶合棱镜,所述胶合棱镜具有一个光入射面和两个光出射面,所述入射光从所述光入射面射入,所述第一光束和所述第二光束分别从两个所述光出射面射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束从所述光入射面到对应的光出射面的光程与所述第二光束从所述光入射面到对应的光出射面的光程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等腰三棱镜采用折射率为1.5~1.55的玻璃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射光分成的所述第一光束和所述第二光束的传播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调光组包括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一光束依次经所述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反射后,传播方向改变180°射入所述合光组件;
所述第二调光组包括第三反射镜和第四反射镜,所述第二光束依次经所述第三反射镜和第四反射镜反射后,传播方向改变180°并与所述第一光束同时射入所述合光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整形镜组,所述整形镜组位于所述第一光束和/或第二光束的光路上,用于透射所述第一光束和/或第二光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镜组采用折射率为1.5~1.6的塑胶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光组件包括第一平面透镜、第二平面透镜和凹面镜;
所述第一光束依次经所述第一平面透镜反射、所述凹面镜反射和所述第一平面透镜的透射后射出所述合光组件;
所述第二光束依次经所述第二平面透镜反射、所述凹面镜反射和所述第一平面透镜的透射后与所述第一光束沿同一方向射出所述合光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镜上设置有滤光膜,所述滤光膜为半透半反膜或反射膜。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模组,所述显示屏发出的图像光束为所述入射光,所述第一光束和所述第二光束合光后射入人眼。
CN202111445324.2A 2021-11-30 2021-11-30 光学模组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2368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5324.2A CN114236861A (zh) 2021-11-30 2021-11-30 光学模组和电子设备
PCT/CN2021/139714 WO2023097806A1 (zh) 2021-11-30 2021-12-20 光学模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5324.2A CN114236861A (zh) 2021-11-30 2021-11-30 光学模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36861A true CN114236861A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52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45324.2A Pending CN114236861A (zh) 2021-11-30 2021-11-30 光学模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36861A (zh)
WO (1) WO2023097806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5077A (zh) * 2006-05-26 2009-06-10 伊斯曼柯达公司 具有增加的光展量的数字影院投影系统
US20130215391A1 (en) * 2012-02-17 2013-08-22 Delta Electronics, Inc. Light dividing structure and optical machine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8828774A (zh) * 2018-07-02 2018-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显示设备
CN110286489A (zh) * 2019-06-26 2019-09-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穿戴设备
CN112255809A (zh) * 2020-11-20 2021-01-22 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镜组和近眼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47231B1 (en) * 2013-09-17 2018-03-14 Ramot at Tel-Aviv University Ltd.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sample imaging using off-axis interferometry with extended field of view or faster frame rate
CN107562181B (zh) * 2016-07-01 2020-01-31 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 近眼显示系统、虚拟现实设备及增强现实设备
CN105892064B (zh) * 2016-07-01 2019-02-22 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 近眼显示系统、虚拟现实设备及增强现实设备
CN113075127A (zh) * 2021-03-31 2021-07-06 深圳中科飞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路调节方法、检测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5077A (zh) * 2006-05-26 2009-06-10 伊斯曼柯达公司 具有增加的光展量的数字影院投影系统
US20130215391A1 (en) * 2012-02-17 2013-08-22 Delta Electronics, Inc. Light dividing structure and optical machine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8828774A (zh) * 2018-07-02 2018-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显示设备
CN110286489A (zh) * 2019-06-26 2019-09-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穿戴设备
CN112255809A (zh) * 2020-11-20 2021-01-22 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镜组和近眼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97806A1 (zh) 2023-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71614B2 (en) See-through eyepiece for head wearable display
EP3458898B1 (en) Head-mounted imaging device
JP6774429B2 (ja) シースルーヘッドウェアラブルディスプレイのためのアイピースに対する処方修正の追加
US9274338B2 (en) Increasing field of view of reflective waveguide
EP2828703B1 (en) Optical beam tilt for offset head mounted display
EP274000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near-to-eye display
US8472119B1 (en) Image waveguide having a bend
US9915823B1 (en) Lightguide optical combiner for head wearable display
US10560688B2 (en) Display device system with non-telecentric imaging to prevent ghost images
CN107024773B (zh) 一种轻薄型虚像成像装置
CN109901259B (zh) 光波导结构、ar设备光学成像系统及ar设备
CN206906704U (zh) 一种轻薄型虚像成像装置和使用其的近眼显示设备
US9389422B1 (en) Eyepiece for head wearable display using partial an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s
JP2003029199A (ja) 着用型ディスプレーシステム
CN111399321B (zh) 一种适用于近眼显示器的小型投影光学组件和投影光学系统
CN113805344A (zh) Ar眼镜
US10962782B2 (en) Exit pupil expansion via curved waveguide
US20210141230A1 (en) Near-eye optical system
CN114326123B (zh) 一种近眼显示装置
CN216351551U (zh) Ar眼镜
CN114236861A (zh) 光学模组和电子设备
TW202235959A (zh) 一種光學系統及混合實境設備
CN112505920A (zh) 微型化短距离光学系统
CN219349182U (zh) 一种光波导和近眼显示装置
CN219609272U (zh) 一种光波导和近眼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