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36098A - 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36098A
CN114236098A CN202111609814.1A CN202111609814A CN114236098A CN 114236098 A CN114236098 A CN 114236098A CN 202111609814 A CN202111609814 A CN 202111609814A CN 114236098 A CN114236098 A CN 1142360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fixedly connected
piston
fixed
ja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098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克臣
徐庚举
郭曜欣
刘高峰
孙天荣
代伟强
王为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6098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360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36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3609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4Earth materi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01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38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 G01S19/39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he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42Determining position
    • G01S19/45Determining position by combining measurements of signals from the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with a supplementary measurement
    • G01S19/46Determining position by combining measurements of signals from the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with a supplementary measurement the supplementary measurement being of a radio-wave sign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包括地质灾害监测主体,所述地质灾害监测主体包括支撑竖管,支撑竖管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其顶部的隔断板,隔断板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无线数据采集器;通过牵引机构能够驱动地质灾害监测主体在紧急时刻快速进入蓄能机构进行紧急避险,通过紧急避险判定机构能够衡量山体高处滚落石块的大小,以便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紧急避险,通过防护机构对滚落的石块具有遮挡和导向的作用,遮挡作用能够避免石块直接砸向地质灾害监测主体,导向作用能够引导石块从地质灾害监测主体的一侧越过,有效解决了滚落石块将地质灾害监测主体砸坏的问题,使用寿命更长,提高了该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监测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地质灾害简称地灾,是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不良地质现象通常叫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为了及时掌握灾害体变形动态,分析其稳定性,超前做出预测预报,防止灾难发生,人们通常使用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
现有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主要由智能接收终端和监测器构成,其中监测器主要由蓄电池、支撑竖杆、无线数据采集器、太阳能发电系统等构成,监测器安装时,直接安装在需要监测的山体坡面上即可使用,但是现有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缺少防护机构,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山体高处滚落下来的石头会将监测器砸坏,导致监测器无法正常运作,使用寿命短,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主要由智能接收终端和监测器构成,其中监测器主要由蓄电池、支撑竖杆、无线数据采集器、太阳能发电系统等构成,监测器安装时,直接安装在需要监测的山体坡面上即可使用,但是现有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缺少防护机构,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山体高处滚落下来的石头会将监测器砸坏,导致监测器无法正常运作,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它可以很好的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包括地质灾害监测主体,所述地质灾害监测主体包括支撑竖管,支撑竖管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其顶部的隔断板,隔断板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无线数据采集器,支撑竖管的顶端上固定连接有外螺纹盘,外螺纹盘的外部螺纹套接有内螺纹接管,内螺纹接管的顶端固定连通有锥形帽壳,锥形帽壳内腔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GPS定位器,锥形帽壳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提拉环,外螺纹盘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位于锥形帽壳内部的智能控制器。
优选的,还包括太阳能发电机构,所述太阳能发电机构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顶端活动连接在支撑竖管的左侧面上,承载板可以上下翻转,承载板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承载板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弧形杆,弧形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竖管的内部并活动套接有弧形管,弧形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隔断板的底面上,弧形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竖管内腔的左侧面上,弧形管内腔的顶面通过顶出弹簧传动连接有顶出活塞,顶出活塞与弧形管的内壁滑动连接,弧形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在顶出活塞的端面上,承载板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其底端的牵拉绳,牵拉绳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竖管的内部并固定连接在其内腔的右侧面上,牵拉绳活动插接在支撑竖管的左侧面上。
优选的,还包括紧急避险监测机构,所述紧急避险监测机构包括绝缘块,绝缘块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锥形帽壳内腔的顶面上,绝缘块的内部开设有位于其底部的安装腔,安装腔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其底部的导电环,导电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导电弹条,绝缘块的底面上固定插接有绝缘扶正管,绝缘扶正管与安装腔固定连通,绝缘扶正管的内部滑动插接有导电片,导电片的顶端延伸至导电环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锥形导电体,锥形导电体底部的边沿位于导电弹条的下方且与其相适配,安装腔内腔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弹性棉,弹性棉的顶端与锥形导电体的底面接触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蓄能机构,所述蓄能机构包括蓄能箱,蓄能箱内腔的底面上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组,蓄能箱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矩形管,矩形管内腔的底面通过顶升弹簧传动连接有顶升活塞,顶升活塞的内部固定插接有顶升管,顶升管的顶端延伸至矩形管的外部并活动插接在支撑竖管的底面上,牵拉绳横向贯穿顶升管,牵拉绳活动插接在顶升管上,顶升活塞上开设有贯穿通孔。
优选的,还包括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牵引活塞,牵引活塞滑动插接在矩形管的内部且位于其顶端,牵引活塞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牵引弹簧,牵引弹簧的底端穿过贯穿通孔并固定连接在矩形管内腔的底面上,牵引活塞的内部开设有中心通孔,顶升管活动插接在中心通孔的内部,牵引活塞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锥形套管,锥形套管固定套接在支撑竖管的外部,支撑竖管的底面固定连接在牵引活塞的顶面上。
优选的,还包括紧急避险判定机构,所述紧急避险判定机构包括固定棘齿槽和固定扁管,固定棘齿槽开设在牵引活塞的右侧面上,固定扁管固定连接在矩形管的右侧面上且位于其顶部,固定扁管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隔离竖板,隔离竖板上开设有穿线孔,隔离竖板上活动插接有窜动滑杆,窜动滑杆的外部活动套接有位于隔离竖板左侧的撑开弹簧,窜动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撑开活塞,撑开活塞与固定扁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撑开弹簧的右端固定连接在隔离竖板的左侧面上,撑开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在撑开活塞的右侧面上,撑开活塞的左侧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棘齿,限位棘齿的左端活动插接在矩形管的右侧面上并活动插接在固定棘齿槽的内部,撑开活塞的右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牵拉线,牵拉线的右端穿过穿线孔,固定扁管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撑三角板,支撑三角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渐缩扁管,渐缩扁管的底端与固定扁管固定连通,渐缩扁管的内部固定嵌装有位于其顶端的封口橡胶块,封口橡胶块上开设有位移狭缝,固定扁管的内壁上活动套接有位于其右端的翻转轴,翻转轴的外部固定套接有翻转扁管,翻转扁管的底端与牵拉线的端部固定连接,翻转扁管的顶端穿过位移狭缝并延伸至其外部,位移狭缝的内壁与翻转扁管的表面滑动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斜杆,防护斜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插接杆,插接杆的底端活动插接在翻转扁管的内部并通过螺栓固定,防护斜杆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其底部的下张开杆,防护斜杆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其顶部的上张开杆,下张开杆和上张开杆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上张开杆之间固定连接有上透明遮挡板,下张开杆和上张开杆之间固定连接有侧遮挡透明板,侧遮挡透明板与防护斜杆的表面固定连接。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通过地质灾害监测主体能够对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的监测并能够将相关数据发送给智能接收终端,以便人们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太阳能发电机构能够为该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供电,同时太阳能发电机构能够折叠起来,通过紧急避险监测机构能够实时监测该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是否进行了紧急避险,以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去进行维护工作,通过蓄能机构为地质灾害监测主体提供了一个紧急避险的场所,以便在紧急时刻将地质灾害监测主体保护起来,同时蓄能机构能够驱动太阳能发电机构折叠起来,通过牵引机构能够驱动地质灾害监测主体在紧急时刻快速进入蓄能机构进行紧急避险,通过紧急避险判定机构能够衡量山体高处滚落石块的大小,以便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紧急避险,通过防护机构对滚落的石块具有遮挡和导向的作用,遮挡作用能够避免石块直接砸向地质灾害监测主体,导向作用能够引导石块从地质灾害监测主体的一侧越过,有效解决了滚落石块将地质灾害监测主体砸坏的问题,使用寿命更长,提高了该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地质灾害监测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太阳能发电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3中紧急避险监测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2中蓄能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6中牵引活塞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6中顶升活塞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图2中紧急避险判定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图2中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图10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地质灾害监测主体;11、支撑竖管;12、隔断板;13、无线数据采集器;14、外螺纹盘;15、内螺纹接管;16、锥形帽壳;17、GPS定位器;18、提拉环;19、智能控制器;2、太阳能发电机构;21、承载板;22、太阳能电池板;23、弧形杆;24、弧形管;25、顶出弹簧;26、顶出活塞;27、牵拉绳;3、紧急避险监测机构;31、绝缘块;32、安装腔;33、导电环;34、导电弹条;35、绝缘扶正管;36、导电片;37、锥形导电体;38、弹性棉;4、蓄能机构;41、蓄能箱;42、蓄电池组;43、矩形管;44、顶升弹簧;45、顶升活塞;46、顶升管;47、贯穿通孔;5、牵引机构;51、牵引活塞;52、牵引弹簧;53、中心通孔;54、锥形套管;6、紧急避险判定机构;600、固定棘齿槽;601、固定扁管;602、隔离竖板;603、穿线孔;604、窜动滑杆;605、撑开弹簧;606、撑开活塞;607、限位棘齿;608、牵拉线;609、支撑三角板;610、渐缩扁管;611、封口橡胶块;612、位移狭缝;613、翻转轴;614、翻转扁管;7、防护机构;71、防护斜杆;72、插接杆;73、下张开杆;74、上张开杆;75、上透明遮挡板;76、侧遮挡透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1,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包括地质灾害监测主体1,地质灾害监测主体1包括支撑竖管11,支撑竖管1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其顶部的隔断板12,隔断板12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无线数据采集器13,支撑竖管11的顶端上固定连接有外螺纹盘14,外螺纹盘14的外部螺纹套接有内螺纹接管15,内螺纹接管15的顶端固定连通有锥形帽壳16,锥形帽壳16内腔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GPS定位器17,锥形帽壳16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提拉环18,外螺纹盘14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位于锥形帽壳16内部的智能控制器19,GPS定位器17与智能控制器19电连接,无线数据采集器13与智能控制器19电连接,导电环33、导电片36与智能控制器19电连接。
还包括太阳能发电机构2,太阳能发电机构2包括承载板21,承载板21的顶端活动连接在支撑竖管11的左侧面上,承载板21可以上下翻转,承载板21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22,承载板21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弧形杆23,弧形杆23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竖管11的内部并活动套接有弧形管24,弧形管2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隔断板12的底面上,弧形管2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竖管11内腔的左侧面上,弧形管24内腔的顶面通过顶出弹簧25传动连接有顶出活塞26,顶出活塞26与弧形管24的内壁滑动连接,弧形杆23的端部固定连接在顶出活塞26的端面上,承载板21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其底端的牵拉绳27,牵拉绳27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竖管11的内部并固定连接在其内腔的右侧面上,牵拉绳27活动插接在支撑竖管11的左侧面上,太阳能电池板22与蓄电池组42电连接。
还包括紧急避险监测机构3,紧急避险监测机构3包括绝缘块31,绝缘块31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锥形帽壳16内腔的顶面上,绝缘块31的内部开设有位于其底部的安装腔32,安装腔3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其底部的导电环33,导电环3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导电弹条34,绝缘块31的底面上固定插接有绝缘扶正管35,绝缘扶正管35与安装腔32固定连通,绝缘扶正管35的内部滑动插接有导电片36,导电片36的顶端延伸至导电环33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锥形导电体37,锥形导电体37底部的边沿位于导电弹条34的下方且与其相适配,安装腔32内腔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弹性棉38,弹性棉38的顶端与锥形导电体37的底面接触连接,锥形导电体37的表面上有绝缘层,只有锥形导电体37的底面是裸露状。
还包括蓄能机构4,蓄能机构4埋设在山体中,蓄能机构4包括蓄能箱41,蓄能箱41内腔的底面上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组42,蓄能箱41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矩形管43,矩形管43内腔的底面通过顶升弹簧44传动连接有顶升活塞45,顶升活塞45的内部固定插接有顶升管46,顶升管46的顶端延伸至矩形管43的外部并活动插接在支撑竖管11的底面上,牵拉绳27横向贯穿顶升管46,牵拉绳27活动插接在顶升管46上,顶升活塞45上开设有贯穿通孔47,蓄电池组42与智能控制器19电连接。
还包括牵引机构5,牵引机构5包括牵引活塞51,牵引活塞51滑动插接在矩形管43的内部且位于其顶端,牵引活塞51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牵引弹簧52,牵引弹簧52的底端穿过贯穿通孔47并固定连接在矩形管43内腔的底面上,牵引活塞51的内部开设有中心通孔53,顶升管46活动插接在中心通孔53的内部,牵引活塞51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锥形套管54,锥形套管54固定套接在支撑竖管11的外部,支撑竖管11的底面固定连接在牵引活塞51的顶面上。
还包括紧急避险判定机构6,紧急避险判定机构6包括固定棘齿槽600和固定扁管601,固定棘齿槽600开设在牵引活塞51的右侧面上,固定扁管601固定连接在矩形管43的右侧面上且位于其顶部,固定扁管60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隔离竖板602,隔离竖板602上开设有穿线孔603,隔离竖板602上活动插接有窜动滑杆604,窜动滑杆604的外部活动套接有位于隔离竖板602左侧的撑开弹簧605,窜动滑杆60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撑开活塞606,撑开活塞606与固定扁管601的内壁滑动连接,撑开弹簧605的右端固定连接在隔离竖板602的左侧面上,撑开弹簧605的左端固定连接在撑开活塞606的右侧面上,撑开活塞606的左侧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棘齿607,限位棘齿607的左端活动插接在矩形管43的右侧面上并活动插接在固定棘齿槽600的内部,撑开活塞606的右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牵拉线608,牵拉线608的右端穿过穿线孔603,固定扁管601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撑三角板609,支撑三角板60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渐缩扁管610,渐缩扁管610的底端与固定扁管601固定连通,渐缩扁管610的内部固定嵌装有位于其顶端的封口橡胶块611,封口橡胶块611上开设有位移狭缝612,固定扁管601的内壁上活动套接有位于其右端的翻转轴613,翻转轴613的外部固定套接有翻转扁管614,翻转扁管614的底端与牵拉线608的端部固定连接,翻转扁管614的顶端穿过位移狭缝612并延伸至其外部,位移狭缝612的内壁与翻转扁管614的表面滑动连接。
还包括防护机构7,防护机构7包括防护斜杆71,防护斜杆7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插接杆72,插接杆72的底端活动插接在翻转扁管614的内部并通过螺栓固定,防护斜杆71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其底部的下张开杆73,防护斜杆71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其顶部的上张开杆74,下张开杆73和上张开杆74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上张开杆74之间固定连接有上透明遮挡板75,下张开杆73和上张开杆74之间固定连接有侧遮挡透明板76,侧遮挡透明板76与防护斜杆71的表面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
首先山体高处滚落的石头撞击在防护斜杆71、侧遮挡透明板76的右表面上,然后防护斜杆71、侧遮挡透明板76会承受石头的撞击力,当滚落的石头较小时,石头对防护斜杆71、侧遮挡透明板76的冲击力较小,防护斜杆71、侧遮挡透明板76受到的冲击力不足以触发紧急避险判定机构6,接着石头就会在侧遮挡透明板76导向的作用下从地质灾害监测主体1的一侧越过,当滚落的石头较大时,防护斜杆71、侧遮挡透明板76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之后防护斜杆71、侧遮挡透明板76受到的冲击力通过插接杆72传递给翻转扁管614,然后翻转扁管614以翻转轴613为中心轴逆时针反转,接着翻转扁管614牵拉牵拉线608,之后牵拉线608带着撑开活塞606向右移动,然后撑开活塞606带着限位棘齿607向右移动,接着限位棘齿607与固定棘齿槽600分开,之后牵引活塞51被释放,然后牵引活塞51在牵引弹簧52弹性拉力的作用下通过锥形套管54带着地质灾害监测主体1向下移动,接着顶升管46对牵拉绳27施加向上的弯曲力,之后牵拉绳27向上弯曲并牵拉承载板21,然后承载板21逆时针翻转并逐渐靠近支撑竖管11,接着承载板21右侧面的底端与支撑竖管11的左侧面接触,此时牵引活塞51的底面与顶升活塞45的顶面接触,之后牵引活塞51对顶升活塞45施加向下的推力,然后顶升活塞45对顶升弹簧44做功,接着顶升弹簧44弹性缩短,弹性势能增加,之后地质灾害监测主体1带着太阳能发电机构2快速进入矩形管43,直至外螺纹盘14的底面与矩形管43顶端的端面接触,至此地质灾害监测主体1完全进入矩形管43,地质灾害监测主体1经历了先加速后减速的过程,然后滚落的石头越过防护机构7,石头越过防护机构7之后,防护机构7会在撑开弹簧605弹力的作用下复位,完成紧急避险动作,在地质灾害监测主体1加速速下降的过程中,地质灾害监测主体1带着紧急避险监测机构3快速向下移动,接着锥形导电体37、导电片36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会相对绝缘块31向上移动,之后锥形导电体37对导电弹条34施加向上的推力,然后导电弹条34的端部向上弯曲,接着锥形导电体37底部的边沿越过导电弹条34的端部,在地质灾害监测主体1减速下降的过程中,锥形导电体37、导电片36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相对绝缘块31向下移动,之后锥形导电体37的底面压在导电弹条34的顶面上,然后锥形导电体37的内部产生电流,接着智能控制器19通过无线数据采集器13向维护人员发送维护信号,之后维护人员来到该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所在地进行维护工作,然后通过提拉环18为地质灾害监测主体1提供向上的牵拉力,接着地质灾害监测主体1向上移动,之后牵引活塞51与顶升活塞45分开,然后顶升管46相对支撑竖管11向下移动,接着牵拉绳27逐渐松弛,之后顶出活塞26在顶出弹簧25弹力的作用下通过弧形杆23为承载板21施加反向翻转力,然后承载板21带着太阳能电池板22顺时针翻转,直至牵拉绳27绷紧,该过程中锥形套管54先对限位棘齿607施加推力,使限位棘齿607进入固定扁管601,接着限位棘齿607与固定棘齿槽600对准,之后撑开活塞606在撑开弹簧605弹力的作用下插入固定棘齿槽600,将牵引活塞51固定住,完成对地质灾害监测主体1的复位,然后将内螺纹接管15、锥形帽壳16、GPS定位器17、提拉环18构成的整体拆卸下来,接着对导电片36施加向下的拉力,之后导电片36对锥形导电体37施加向下的拉力,然后锥形导电体37对导电弹条34施加向下的拉力,接着导电弹条34的端部向下弯曲,之后锥形导电体37对弹性棉38施加压力,然后弹性棉38弹性缩短,接着导电弹条34的端部越过锥形导电体37的边沿并回复平直,之后松开导电片36,接着锥形导电体37在弹性棉38反弹力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然后将内螺纹接管15、锥形帽壳16、GPS定位器17、提拉环18构成的整体装回原位置,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包括地质灾害监测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灾害监测主体(1)包括支撑竖管(11),支撑竖管(1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其顶部的隔断板(12),隔断板(12)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无线数据采集器(13),支撑竖管(11)的顶端上固定连接有外螺纹盘(14),外螺纹盘(14)的外部螺纹套接有内螺纹接管(15),内螺纹接管(15)的顶端固定连通有锥形帽壳(16),锥形帽壳(16)内腔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GPS定位器(17),锥形帽壳(16)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提拉环(18),外螺纹盘(14)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位于锥形帽壳(16)内部的智能控制器(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发电机构(2),所述太阳能发电机构(2)包括承载板(21),承载板(21)的顶端活动连接在支撑竖管(11)的左侧面上,承载板(21)可以上下翻转,承载板(21)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22),承载板(21)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弧形杆(23),弧形杆(23)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竖管(11)的内部并活动套接有弧形管(24),弧形管(2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隔断板(12)的底面上,弧形管(2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竖管(11)内腔的左侧面上,弧形管(24)内腔的顶面通过顶出弹簧(25)传动连接有顶出活塞(26),顶出活塞(26)与弧形管(24)的内壁滑动连接,弧形杆(23)的端部固定连接在顶出活塞(26)的端面上,承载板(21)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其底端的牵拉绳(27),牵拉绳(27)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竖管(11)的内部并固定连接在其内腔的右侧面上,牵拉绳(27)活动插接在支撑竖管(11)的左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急避险监测机构(3),所述紧急避险监测机构(3)包括绝缘块(31),绝缘块(31)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锥形帽壳(16)内腔的顶面上,绝缘块(31)的内部开设有位于其底部的安装腔(32),安装腔(3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其底部的导电环(33),导电环(3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导电弹条(34),绝缘块(31)的底面上固定插接有绝缘扶正管(35),绝缘扶正管(35)与安装腔(32)固定连通,绝缘扶正管(35)的内部滑动插接有导电片(36),导电片(36)的顶端延伸至导电环(33)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锥形导电体(37),锥形导电体(37)底部的边沿位于导电弹条(34)的下方且与其相适配,安装腔(32)内腔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弹性棉(38),弹性棉(38)的顶端与锥形导电体(37)的底面接触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能机构(4),所述蓄能机构(4)包括蓄能箱(41),蓄能箱(41)内腔的底面上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组(42),蓄能箱(41)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矩形管(43),矩形管(43)内腔的底面通过顶升弹簧(44)传动连接有顶升活塞(45),顶升活塞(45)的内部固定插接有顶升管(46),顶升管(46)的顶端延伸至矩形管(43)的外部并活动插接在支撑竖管(11)的底面上,牵拉绳(27)横向贯穿顶升管(46),牵拉绳(27)活动插接在顶升管(46)上,顶升活塞(45)上开设有贯穿通孔(4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牵引机构(5),所述牵引机构(5)包括牵引活塞(51),牵引活塞(51)滑动插接在矩形管(43)的内部且位于其顶端,牵引活塞(51)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牵引弹簧(52),牵引弹簧(52)的底端穿过贯穿通孔(47)并固定连接在矩形管(43)内腔的底面上,牵引活塞(51)的内部开设有中心通孔(53),顶升管(46)活动插接在中心通孔(53)的内部,牵引活塞(51)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锥形套管(54),锥形套管(54)固定套接在支撑竖管(11)的外部,支撑竖管(11)的底面固定连接在牵引活塞(51)的顶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急避险判定机构(6),所述紧急避险判定机构(6)包括固定棘齿槽(600)和固定扁管(601),固定棘齿槽(600)开设在牵引活塞(51)的右侧面上,固定扁管(601)固定连接在矩形管(43)的右侧面上且位于其顶部,固定扁管(60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隔离竖板(602),隔离竖板(602)上开设有穿线孔(603),隔离竖板(602)上活动插接有窜动滑杆(604),窜动滑杆(604)的外部活动套接有位于隔离竖板(602)左侧的撑开弹簧(605),窜动滑杆(60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撑开活塞(606),撑开活塞(606)与固定扁管(601)的内壁滑动连接,撑开弹簧(605)的右端固定连接在隔离竖板(602)的左侧面上,撑开弹簧(605)的左端固定连接在撑开活塞(606)的右侧面上,撑开活塞(606)的左侧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棘齿(607),限位棘齿(607)的左端活动插接在矩形管(43)的右侧面上并活动插接在固定棘齿槽(600)的内部,撑开活塞(606)的右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牵拉线(608),牵拉线(608)的右端穿过穿线孔(603),固定扁管(601)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撑三角板(609),支撑三角板(60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渐缩扁管(610),渐缩扁管(610)的底端与固定扁管(601)固定连通,渐缩扁管(610)的内部固定嵌装有位于其顶端的封口橡胶块(611),封口橡胶块(611)上开设有位移狭缝(612),固定扁管(601)的内壁上活动套接有位于其右端的翻转轴(613),翻转轴(613)的外部固定套接有翻转扁管(614),翻转扁管(614)的底端与牵拉线(608)的端部固定连接,翻转扁管(614)的顶端穿过位移狭缝(612)并延伸至其外部,位移狭缝(612)的内壁与翻转扁管(614)的表面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机构(7),所述防护机构(7)包括防护斜杆(71),防护斜杆(7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插接杆(72),插接杆(72)的底端活动插接在翻转扁管(614)的内部并通过螺栓固定,防护斜杆(71)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其底部的下张开杆(73),防护斜杆(71)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其顶部的上张开杆(74),下张开杆(73)和上张开杆(74)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上张开杆(74)之间固定连接有上透明遮挡板(75),下张开杆(73)和上张开杆(74)之间固定连接有侧遮挡透明板(76),侧遮挡透明板(76)与防护斜杆(71)的表面固定连接。
CN202111609814.1A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Withdrawn CN1142360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9814.1A CN114236098A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9814.1A CN114236098A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36098A true CN114236098A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63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09814.1A Withdrawn CN114236098A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3609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8216A (zh) * 2022-05-07 2022-08-05 河北地质大学 一种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设备
CN114910974A (zh) * 2022-05-11 2022-08-16 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8216A (zh) * 2022-05-07 2022-08-05 河北地质大学 一种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设备
CN114858216B (zh) * 2022-05-07 2023-09-12 河北地质大学 一种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CN114910974A (zh) * 2022-05-11 2022-08-16 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36098A (zh) 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CN209312199U (zh) 一种监测地质灾害的装置
CN211142858U (zh) 一种用于市政建筑的临时边坡防护装置
CN110196147B (zh) 一种多维多向多功能联合冲击试验台
CN110930652B (zh) 一种基于山洪预防的山体滑坡监测报警装置
CN110308489B (zh) 一种矿山地区地震监测仪
CN104868258A (zh) 适用于临时作业的自带插拔装置的快速接地棒
CN213333169U (zh) 一种地质灾害预警装置
CN207062917U (zh) 边坡位移监控自动报警装置
CN210513159U (zh) 一种遥感测绘标识杆
CN204754248U (zh) 超高层建筑施工升降机定型化接料平台
CN103617695B (zh) 电力架空线路过路弹簧式警示装置
CN206648629U (zh) 基于拉线式裂缝计的泥石流地表位移监测系统
CN212484558U (zh) 一种山区山体滑坡灾害监测预警装置
CN215215506U (zh) 一种探测煤矿地质灾害的监测报警设备
CN213805472U (zh) 一种输电线塔锚索螺旋桩-承台基础结构
CN114152274A (zh) 一种可回收利用的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CN107492233A (zh) 一种地震预警系统
CN113884653A (zh) 一种森林火灾智能监测集成系统
CN206667920U (zh) 一种用于户外防倒落的安全遮拦
CN209482325U (zh) 一种具有自动报警功能的公路路基防滑坡装置
CN107514272B (zh) 一种用于支护交错层理发育围岩的锚杆套索
CN111963221A (zh) 用于煤矿采煤工作的液压支撑架辅助装置
CN218511795U (zh) 一种用于光伏电站运行监测显示仪表
CN104142548B (zh) 一种智能浮力防水光缆交接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