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32697A - 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32697A
CN114232697A CN202210068645.3A CN202210068645A CN114232697A CN 114232697 A CN114232697 A CN 114232697A CN 202210068645 A CN202210068645 A CN 202210068645A CN 114232697 A CN114232697 A CN 1142326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floating
water supply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686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延吉
崔延广
董杰
汤宗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anji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anji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anji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anji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6864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326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32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3269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1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soil pressure or hydraulic pressure
    • E02D31/1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soil pressure or hydraulic pressure against upward hydraulic press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74Means for anchoring structural elements or bulkhea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及施工方法,应用在地下结构技术的领域。其包括设于地下结构本体下方的若干抗浮锚杆,地下结构本体设置在基坑内,抗浮锚杆设置在基坑底部的土体内,且抗浮锚杆的顶部与地下结构本体连接,还包括抗浮机构和供水机构;抗浮机构设置在土体内用于提供抗浮力,抗浮机构与各个抗浮锚杆连接;供水机构用于收集地下水并将地下水向抗浮机构提供,供水机构与抗浮机构连通。本申请具有以下效果: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浮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下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地下车库、下沉式广场等地下建筑物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地下水会对地下结构产生浮力,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用于平衡地下水对地下结构产生的浮力,以增加地下结构的抗浮安全系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关技术中的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包括地下结构和抗浮锚杆,地下结构设置在基坑内,抗浮锚杆设置在基坑底部的土体内,地下结构侧墙外侧面固定安装有抗浮侧壁,抗浮侧壁底部设置有墙趾,抗浮锚杆的顶部与地下结构连接,抗浮锚杆上套设并固定有止水板,地下结构抵紧止水板抵贴在基坑底壁上。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受到突发暴雨时,地下水位迅速上涨,导致该抗浮体系的上浮风险系数加大,容易使建筑物整体浮起而造成梁柱结点处开裂或地下结构隆起等,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因地下水位上涨导致抗浮体系的上浮风险系数加大,容易使建筑物上浮导致建筑物受损,而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及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包括设于地下结构本体下方的若干抗浮锚杆,地下结构本体设置在基坑内,抗浮锚杆设置在基坑底部的土体内,且抗浮锚杆的顶部与地下结构本体连接,还包括抗浮机构和供水机构;
所述抗浮机构设置在土体内用于提供抗浮力,所述抗浮机构与各个所述抗浮锚杆连接;
所述供水机构用于收集地下水并将地下水向所述抗浮机构提供,所述供水机构与所述抗浮机构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浮机构与抗浮锚杆连接,通过供水机构向抗浮机构内供水,抗浮机构重量增加,从而可以提高抗浮锚杆的抗浮力,降低地下水位迅速上涨使建筑物上浮导致建筑物受损的可能性。另外,地下水位降低后,抗浮机构还可以将储存的水排出,使抗浮锚杆对地下结构本体提供符合要求的承载力。
可选的,所述抗浮机构包括若干储液罐和设置在储液罐上的连接杆,相邻两个所述抗浮锚杆之间连接有固连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储液罐的一端与所述固连杆连接,所述供水机构与所述储液罐连通;
所述储液罐上均连通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远离所述储液罐的一端延伸出地面;
所述储液罐的底部连通有排放管一,所述排放管一内设有用于阻碍液体流出的阻流网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水机构将水供入储液罐后,储液罐重量增加可以提高抗浮锚杆的抗浮效果,从而可以降低地下水位迅速上涨使建筑物上浮导致建筑物受损的可能性。通过溢流管可以使供水机构更顺畅地将水供入储液罐内。
排放管一位于土体内,土壤阻碍储液罐内的水流出,同时阻流网一起到降低液体流出储液罐的速度的作用,从而使供水机构供入的水能存留在储液罐内以提高抗浮锚杆的抗浮效果。当地下水位降低后,储液罐内的水流过阻流网一,渗透到土体内,可以恢复储液罐的重量,使抗浮锚杆可以对地下结构本体提供符合要求的承载力。
可选的,所述供水机构包括若干集水斗,所述集水斗一一对应设于所述储液罐的上方,所述集水斗的顶部封闭设置,所述集水斗的侧壁上设有若干集水孔,所述集水斗的底部连通有至少一个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储液罐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下水位升高时,集水斗周围的土体内的地下水进入集水斗,集水斗内的水经出水管流入储液罐。由于此时地下水位较高,可以进一步降低储液罐内的水流出的速度,从而地下水可以存留在储液罐内以增加储液罐的重量,进而提高抗浮锚杆的抗浮效果。
可选的,所述集水斗的内壁上设有土工布,所述土工布覆盖所述集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布起到过滤效果,可以降低泥土或砂石进入集水斗内的可能性,从而可以降低泥沙进入集水斗,然后进入排放管一导致阻流网一堵塞,储液罐内的水无法排出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供水机构包括集水井、供水泵、供水管和液位计,所述集水井位于所述土体内并与地面连通,所述液位计和所述供水泵均设置在所述集水井内,且所述液位计与所述供水泵信号连接;
所述供水泵的出口端与所述供水管连通,所述供水管上连通有供水管网,各个所述储液罐均与所述供水管网连通,所述溢流管远离所述储液罐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集水井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下水位升高时,地下水渗透进集水井内,可以降低地下水位。液位计检测集水井内地下水的液位,当液位达到设定深度时,供水泵启动将地下水经供液管、供水管网供入储液罐内,以增加储液罐的重量,从而可以提高抗浮锚杆的抗浮效果,从而可以降低地下水位迅速上涨使建筑物上浮导致建筑物受损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供水管位于所述集水井内的部分安装有用于关断所述供水管的供水阀,所述供水管上位于所述供水泵与所述供水阀之间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远离所述供水管的一端延伸出所述集水井并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所述排水管上安装有用于关断所述排水管的排水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下水位上涨迅速且溢流管已经溢流时,关闭供水阀,打开排水阀,将集水井内的地下水排至市政排水系统,以快速降低地下水位,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因建筑物上浮而导致建筑物受损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抗浮锚杆上套设有储水管,所述储水管与所述抗浮锚杆之间连接有连接柱,所述储水管上连通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溢流管连通,所述储水管的底部连通有排放管二,所述排放管二内设有用于阻碍液体流出的阻流网二;各个所述储水管均与所述供水管网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柱用于连接储水管,增加储水管与抗浮锚杆的整体性。将地下水供入储水管内,可以进一步降低地下水位,同时还可以增加抗浮锚杆的重量,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抗浮锚杆的抗浮效果。
通气管可以使供水管网内的水顺畅地流入储水管内。排放管二位于土体内,土壤阻碍储水管内的水流出,同时阻流网二起到降低液体流出储水管的速度的作用,从而使水能存留在储水管内以提高抗浮锚杆的重量。当地下水位降低后,储水管内的水流过阻流网二,渗透到土体内,以恢复储液罐的重量,使抗浮锚杆可以对地下结构本体提供符合要求的承载力。
可选的,所述储水管的外壁上设有螺旋扇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浮锚杆及储水管周围浇筑混凝土,螺旋扇叶增加了储水管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增强抗浮锚杆及储水管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效果,进而可降低抗浮锚杆和储水管从混凝土内脱离导致抗浮锚杆和储水管抗浮效果降低的可能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开挖基坑;
S2、在基坑底面上依次钻孔形成放置孔,然后在放置孔的底部钻孔形成配合容纳排放管一的排放孔一,钻孔完成后将储液罐和集水斗吊装入放置孔内,排放管一置于排放孔一内,再浇筑混凝土至集水斗的底部;
S3、混凝土凝固后,向放置孔内回填土并压实,此时连接杆和溢流管远离储液罐的一端位于放置孔外;
S4、在基坑底面上依次钻孔形成锚孔,锚孔和放置孔间隔设置,然后将抗浮锚杆吊装入锚孔内;
S5、将固连杆连接在相邻两个抗浮锚杆之间,并与连接杆连接;
S6、通过一根溢流总管将各个溢流管同时连通,溢流总管远离溢流管的一端延伸出地面;
S7、搭建地下结构本体的基础,然后依次向锚孔和基坑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地下结构本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上七个步骤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挖设基坑、在基坑底部挖设放置孔和排放孔一,然后将储液罐和集水斗吊装入放置孔内,并通过浇筑混凝土对储液罐进行固定,然后回填土体使抗浮锚杆周围的地下水可以渗透进入储液罐,以增加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的抗浮效果。第二阶段钻锚孔,将抗浮锚杆吊装入锚孔内,并通过固连杆和连接杆将抗浮锚杆和储液罐形成一个整体。第三阶段搭建地下结构本体的基础,并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对抗浮锚杆进行固定并形成地下结构本体。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钻孔形成集水井;
S2、开挖基坑;
S3、在基坑底面上依次钻孔形成放置孔,然后在放置孔的底部钻孔形成配合容纳排放管一的排放孔一;
S4、在基坑底面上依次钻孔形成锚孔,锚孔和放置孔间隔设置,然后在锚孔的底部钻孔形成配合容纳排放管二的排放孔二;
S5、S3和S4进行过程中,将供水管网与各个储液罐和储水管连通,S3和S4完成后对抗浮锚杆、储水管、储液罐和供水管网形成的整体进行吊装,使各个抗浮锚杆及储水管一一对应吊装入锚孔内,使储液罐一一对应吊装入放置孔内,排放管二置于排放孔二内,此时供水管网位于基坑内;
S6、将供水泵和液位计安装入集水井内,在集水井的侧壁上钻孔形成连通孔一,将排水管和供水管连通,并将供水管穿过连通孔与供水管网连通,再将供水管与供水泵的出口端连通;
S7、将固连杆连接在相邻两个抗浮锚杆之间,并与连接杆连接;
S8、在集水井的侧壁上钻孔形成连通孔二,并将溢流总管配合穿过连通孔二伸入集水井,将溢流总管远离集水井的一端同时与各个溢流管和通气管连通;
S9、搭建地下结构本体的基础,然后向储水管与抗浮锚杆之间、锚孔内、放置孔和基坑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地下结构本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挖掘、钻孔形成集水井、基坑、放置孔、排放孔一、锚孔和排放孔二。将抗浮锚杆、储水管、储液罐和供水管网连接形成的整体,挖掘和钻孔完成后进行吊装。然后将供水泵、排放管和供水管安装在集水井内,并将供水管与供水管网连通,使集水井内的水可以供入储水管和储液罐以增加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的重量,进而可增加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的抗浮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抗浮机构与抗浮锚杆连接,通过供水机构向抗浮机构内供水,抗浮机构重量增加,从而可以提高抗浮锚杆的抗浮力,降低地下水位迅速上涨使建筑物上浮导致建筑物受损的可能性;
2、地下水位降低后,抗浮机构还可以将储存的水排出,使抗浮锚杆对地下结构本体提供符合要求的承载力;
3、阻流网一起到降低液体流出储液罐的速度的作用,阻流网二起到降低液体流出储水管的速度的作用,从而使水能存留在储液罐和储水管内,以提高抗浮锚杆的重量,进而可提高抗浮锚杆的抗浮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抗浮机构和供水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抗浮机构和供水机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储水管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抗浮机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土体;101、基坑;102、放置孔;103、排放孔一;105、集水井;106、排放孔二;2、地下结构本体;3、抗浮锚杆;4、抗浮机构;41、储液罐;42、连接杆;43、固连杆;5、供水机构;51、集水斗;511、集水孔;52、供水泵;53、供水管;54、液位计;55、供水管网;6、溢流管;7、溢流总管;8、排放管一;9、阻流网一;10、出水管;11、土工布;12、供水阀;13、排水管;14、排水阀;15、储水管;16、连接柱;17、通气管;18、排放管二;19、阻流网二;20、螺旋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包括抗浮机构4、供水机构5和若干抗浮锚杆3,各个抗浮锚杆3均与地下结构本体2连接。
参照图2和图3,地下结构本体2固定在基坑101内,抗浮锚杆3的一端插设在基坑101底部的土体1内,抗浮锚杆3的另一端位于基坑101内并与地下结构本体2连接。抗浮机构4包括若干储液罐41、连接杆42和固连杆43,本实施例中,固连杆43、连接杆42和储液罐41一一对应设置。固连杆43位于基坑101内相邻两根抗浮锚杆3之间,并与抗浮锚杆3固定连接,连接杆42与固连杆43固定连接,连接杆42竖直设置,储液罐41位于土体1内并与连接杆42远离固连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固连杆43和连接杆42将储液罐41、各个抗浮锚杆3和地下结构本体2连接为一个整体,供水机构5位于土体1内并与储液罐41连通,供水机构5将地下水供入储液罐41内,一方面可以增加储液罐41的重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地下水位,从而可以提高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的抗浮力,降低地下水位迅速上涨使建筑物上浮导致建筑物受损的可能性。
参照图2和图3,另外,各个储液罐41的顶部均连通有溢流管6,各个溢流管6在基坑101内连通为一根溢流总管7后延伸出土体1,通过溢流总管7和溢流管6可以使供水机构5更顺畅地将地下水供入储液罐41内。
参照图3和图4,储液罐41的底部连通有排放管一8,排放管一8内固定有用于阻碍液体流出的阻流网一9。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地下水进入储液罐41内,且在土壤和阻流网一9的作用下,能够减缓地下水流出储液罐41,使地下水尽可能存留在储液罐41内以提高抗浮效果。当地下水位降低后,储液罐41内的水可缓慢流过阻流网一9,渗透到土体1内,可以恢复储液罐41的重量,使抗浮锚杆3可以对地下结构本体2提供符合要求的承载力。
参照图3和图4,供水机构5包括若干集水斗51,集水斗51的顶部闭口设置,集水斗51的底部连通有至少一个出水管10,本实施例中,每个集水斗51的底部连通有一个出水管10,且出水管10一一对应连通储液罐41。集水斗51的侧壁上密布有集水孔511,集水斗51的内壁上粘接有用于过滤地下水的土工布11,集水斗51位于储液罐41的上方,当地下水位上升时,地下水通过集水孔511渗透进入集水斗51,然后经出水管10流入储液罐41内增加储液罐41的重量,从而可以提高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的抗浮力。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的实施原理为: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地下水通过集水孔511渗透进入集水斗51,然后经出水管10流入储液罐41内增加储液罐41的重量,同时还可以降低地下水位,从而可以提高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的抗浮力,降低地下水位迅速上涨使建筑物上浮导致建筑物受损的可能性。当地下水位降低后,储液罐41内的水缓慢流过阻流网一9,渗透到土体1内,可以恢复储液罐41的重量,使抗浮锚杆3可以对地下结构本体2提供符合要求的承载力。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施工图纸,开挖土体1形成基坑101;
S2、在基坑101底面上依次钻孔形成放置孔102,放置孔102的直径大于储液罐41的直径,然后在放置孔102的底部钻孔形成配合容纳排放管一8的排放孔一103,钻孔完成后将储液罐41和集水斗51吊装入放置孔102内,排放管一8配合放置在排放孔一103内,再浇筑混凝土至集水斗51的底部对储液罐41进行固定,同时混凝土不会堵塞集水孔511;
S3、混凝土凝固后,向放置孔102内回填土并压实,此时连接杆42和溢流管6远离储液罐41的一端位于放置孔102外;
S4、在基坑101底面上依次钻孔形成锚孔,锚孔的直径大于抗浮锚杆3的直径且锚孔和放置孔102间隔设置,然后将抗浮锚杆3吊装入锚孔内;
S5、将固连杆43固定连接在相邻两个抗浮锚杆3之间,并与连接杆42连接;
S6、通过一根溢流总管7将各个溢流管6同时连通,溢流总管7远离溢流管6的一端延伸出地面;
S7、搭建地下结构本体2的基础,然后向锚孔内浇筑混凝土以固定抗浮锚杆3,然后向基坑101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地下结构本体2。
实施例二:
参照图5、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抗浮锚杆3上套设有储水管15,储水管15与抗浮锚杆3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6,可以增加储水管15与抗浮锚杆3的整体性。储水管15的外壁上一体成型设有螺旋扇叶20,通过螺旋扇叶20增加了储水管15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增强抗浮锚杆3及储水管15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效果,进而可降低抗浮锚杆3和储水管15从混凝土内脱离导致抗浮锚杆3和储水管15抗浮效果降低的可能性。
参照图6和图7,储水管15中空设置,具体地,在储水管15的周侧壁内形成储水腔,储水腔与供水机构5连通,储水管15的顶部设有与该储水腔连通的通气管17,通气管17远离储水管15的一端与溢流总管7连通,溢流总管7远离溢流管6的一端延伸入集水井105内,通过通气管17可以使供水机构5更顺畅地将地下水供入储水管15内。
参照图7和图8,储水管15的底部设有与该储水腔连通的排放管二18,排放管二18内固定有用于阻碍液体流出的阻流网二19,当地下水位升高时,供水机构5将地下水供入储水管15的储水腔内,且在土壤和阻流网二19的作用下,能够减缓地下水流出储水管15,使地下水尽可能存留在储水腔内以增加储水管15的重量,进而可提高抗浮锚杆3的抗浮效果。当地下水位降低后,储水管15内的水缓慢流过阻流网二19,渗透到土体1内,可以恢复储水管15的重量,使抗浮锚杆3可以对地下结构本体2提供符合要求的承载力。
参照图7和图9,供水机构5主要由集水井105、供水泵52、供水管53和液位计54构成,供水泵52安装在集水井105的底部,液位计54安装在集水井105的侧壁上。供水管53与供水泵52的出口端连通,供水管53上安装有用于关断供水管53的供水阀12,供水管53远离供水泵52的一端连通有供水管网55,供水管网55与各个储液罐41和储水管15的储水腔连通。供水泵52、液位计54和供水阀12通过信号连接,当集水井105内液位达到第一设定液位时,液位计54将信号反馈给上位机,上位机发送信号启动供水泵52、打开供水阀12,将集水井105内的地下水供入储液罐41和储水管15的储水腔,增加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的重量,从而提高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的抗浮效果。
供水管53上位于供水阀12与供水泵52之间连通有排水管13,排水管13远离供水泵52的一端延伸出地面并与市政排水系统连接,排水管13上安装有用于关断排水管13的排水阀14,排水阀14也与液位计54信号连接,当集水井105内的液位达到第二设定液位时,第二设定液位高于第一设定液位,液位计54将信号反馈给上位机,上位机发送信号关闭供水阀12、打开排水阀14,将集水井105内的地下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统,从而可以快速地降低地下水的液位,进而可以降低地下水位迅速上涨使建筑物上浮导致建筑物受损的可能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的实施原理为:当地下水位较高时,集水井105内液位升高至第一设定液位后,供水泵52启动、供水阀12打开,将集水井105内的地下水供入储液罐41和储水管15的储水腔内,可以增加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的重量,同时还可以降低地下水位,从而提高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的抗浮效果。当集水井105内的液位达到第二设定液位时,关闭供水阀12、打开排水阀14,将集水井105内的地下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统,从而可以快速地降低地下水位,进而可以降低地下水位迅速上涨使建筑物上浮导致建筑物受损的可能性。
另外,当地下水位降低后,储液罐41内的水缓慢流过阻流网一9,储水管15内的水缓慢流过阻流网二19,渗透到土体1内,可以恢复储水管15和储液罐41的重量,使抗浮锚杆3可以对地下结构本体2提供符合要求的承载力。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施工图纸,钻孔形成集水井105;
S2、按照施工图纸,开挖基坑101;
S3、在基坑101底面上依次钻孔形成放置孔102,放置孔102的直径大于储液罐41的直径,然后在放置孔102的底部钻孔形成配合容纳排放管一8的排放孔一103;
S4、在基坑101底面上依次钻孔形成锚孔,锚孔的内壁与螺旋扇叶20之间留有间距,以便浇筑混凝土,锚孔和放置孔102间隔设置,然后在锚孔的底部钻孔形成配合容纳排放管二18的排放孔二106;
S5、S3和S4进行过程中,将供水管网55与各个储液罐41和储水管15的储水腔连通,S3和S4完成后对抗浮锚杆3、储水管15、储液罐41和供水管网55形成的整体进行吊装,使各个抗浮锚杆3及储水管15一一对应吊装入锚孔内,使储液罐41一一对应吊装入放置孔102内,排放管二18置于排放孔二106内,此时供水管网55位于基坑101内;
S6、将供水泵52和液位计54安装在集水井105内,将排水管13和供水管53连通,排水管13的另一端与市政管网连通,在集水井105的侧壁上钻孔形成连通孔一,并将供水管53穿过连通孔一与供水管网55连通,再将供水管53与供水泵52的出口端连通;
S7、将固连杆43固定连接在相邻两个抗浮锚杆3之间,并与连接杆42固定连接;
S8、在集水井105的侧壁上钻孔形成连通孔二,并将溢流总管7配合穿过连通孔二伸入集水井105,将溢流总管7远离集水井105的一端同时与各个溢流管6和通气管17连通;
S9、搭建地下结构本体2的基础,然后向储水管15与抗浮锚杆3之间、锚孔内、放置孔102和基坑101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可以固定储液罐41、储水管15和抗浮锚杆3,同时也形成地下结构本体2。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包括设于地下结构本体(2)下方的若干抗浮锚杆(3),地下结构本体(2)设置在基坑(101)内,抗浮锚杆(3)设置在基坑(101)底部的土体(1)内,且抗浮锚杆(3)的顶部与地下结构本体(2)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抗浮机构(4)和供水机构(5);
所述抗浮机构(4)设置在土体(1)内用于提供抗浮力,所述抗浮机构(4)与各个所述抗浮锚杆(3)连接;
所述供水机构(5)用于收集地下水并将地下水向所述抗浮机构(4)提供,所述供水机构(5)与所述抗浮机构(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机构(4)包括若干储液罐(41)和设置在储液罐(41)上的连接杆(42),相邻两个所述抗浮锚杆(3)之间连接有固连杆(43),所述连接杆(42)远离所述储液罐(41)的一端与所述固连杆(43)连接,所述供水机构(5)与所述储液罐(41)连通;
所述储液罐(41)上均连通有溢流管(6),所述溢流管(6)远离所述储液罐(41)的一端延伸出地面;
所述储液罐(41)的底部连通有排放管一(8),所述排放管一(8)内设有用于阻碍液体流出的阻流网一(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机构(5)包括若干集水斗(51),所述集水斗(51)一一对应设于所述储液罐(41)的上方,所述集水斗(51)的顶部封闭设置,所述集水斗(5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集水孔(511),所述集水斗(51)的底部连通有至少一个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与所述储液罐(4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斗(51)的内壁上设有土工布(11),所述土工布(11)覆盖所述集水孔(5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机构(5)包括集水井(105)、供水泵(52)、供水管(53)和液位计(54),所述集水井(105)位于所述土体(1)内并与地面连通,所述液位计(54)和所述供水泵(52)均设置在所述集水井(105)内,且所述液位计(54)与所述供水泵(52)信号连接;
所述供水泵(52)的出口端与所述供水管(53)连通,所述供水管(53)上连通有供水管网(55),各个所述储液罐(41)均与所述供水管网(55)连通,所述溢流管(6)远离所述储液罐(4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集水井(105)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53)位于所述集水井(105)内的部分安装有用于关断所述供水管(53)的供水阀(12),所述供水管(53)上位于所述供水泵(52)与所述供水阀(12)之间连通有排水管(13),所述排水管(13)远离所述供水管(53)的一端延伸出所述集水井(105)并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所述排水管(13)上安装有用于关断所述排水管(13)的排水阀(1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锚杆(3)上套设有储水管(15),所述储水管(15)与所述抗浮锚杆(3)之间连接有连接柱(16),所述储水管(15)上连通有通气管(17),所述通气管(17)与所述溢流管(6)连通,所述储水管(15)的底部连通有排放管二(18),所述排放管二(18)内设有用于阻碍液体流出的阻流网二(19);各个所述储水管(15)均与所述供水管网(55)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管(15)的外壁上设有螺旋扇叶(20)。
9.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开挖基坑(101);
S2、在基坑(101)底面上依次钻孔形成放置孔(102),然后在放置孔(102)的底部钻孔形成配合容纳排放管一(8)的排放孔一(103),钻孔完成后将储液罐(41)和集水斗(51)吊装入放置孔(102)内,排放管一(8)置于排放孔一(103)内,再浇筑混凝土至集水斗(51)的底部;
S3、混凝土凝固后,向放置孔(102)内回填土并压实,此时连接杆(42)和溢流管(6)远离储液罐(41)的一端位于放置孔(102)外;
S4、在基坑(101)底面上依次钻孔形成锚孔,锚孔和放置孔(102)间隔设置,然后将抗浮锚杆(3)吊装入锚孔内;
S5、将固连杆(43)连接在相邻两个抗浮锚杆(3)之间,并与连接杆(42)连接;
S6、通过一根溢流总管(7)将各个溢流管(6)同时连通,溢流总管(7)远离溢流管(6)的一端延伸出地面;
S7、搭建地下结构本体(2)的基础,然后依次向锚孔和基坑(101)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地下结构本体(2)。
10.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2和5-8任一项所述的地下结构抗浮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钻孔形成集水井(105);
S2、开挖基坑(101);
S3、在基坑(101)底面上依次钻孔形成放置孔(102),然后在放置孔(102)的底部钻孔形成配合容纳排放管一(8)的排放孔一(103);
S4、在基坑(101)底面上依次钻孔形成锚孔,锚孔和放置孔(102)间隔设置,然后在锚孔的底部钻孔形成配合容纳排放管二(18)的排放孔二(106);
S5、S3和S4进行过程中,将供水管网(55)与各个储液罐(41)和储水管(15)连通,S3和S4完成后对抗浮锚杆(3)、储水管(15)、储液罐(41)和供水管网(55)形成的整体进行吊装,使各个抗浮锚杆(3)及储水管(15)一一对应吊装入锚孔内,使储液罐(41)一一对应吊装入放置孔(102)内,排放管二(18)置于排放孔二(106)内,此时供水管网(55)位于基坑(101)内;
S6、将供水泵(52)和液位计(54)安装入集水井(105)内,在集水井(105)的侧壁上钻孔形成连通孔一,将排水管(13)和供水管(53)连通,并将供水管(53)穿过连通孔与供水管网(55)连通,再将供水管(53)与供水泵(52)的出口端连通;
S7、将固连杆(43)连接在相邻两个抗浮锚杆(3)之间,并与连接杆(42)连接;
S8、在集水井(105)的侧壁上钻孔形成连通孔二,并将溢流总管(7)配合穿过连通孔二伸入集水井(105),将溢流总管(7)远离集水井(105)的一端同时与各个溢流管(6)和通气管(17)连通;
S9、搭建地下结构本体(2)的基础,然后向储水管(15)与抗浮锚杆(3)之间、锚孔内、放置孔(102)和基坑(101)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地下结构本体(2)。
CN202210068645.3A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及施工方法 Withdrawn CN1142326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8645.3A CN114232697A (zh)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8645.3A CN114232697A (zh)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32697A true CN114232697A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47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68645.3A Withdrawn CN114232697A (zh)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3269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9691B (zh) 一种适用于富水砂卵层高承压方形深基坑及其开挖方法
CN103510528B (zh) 用于地下结构抗浮的盲沟排水结构
CN107386307B (zh) 基坑内结构抗浮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4179156B (zh) 箱筒型基础水闸结构及围埝合拢口的施工方法
CN110409420B (zh) 迎坑面兼有降水功能的地下连续墙
CN213267959U (zh) 一种地下水位上升后已完成基坑底部排水综合系统
CN113463672A (zh) 一种用于含水层与隔水层缓倾互层的降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565670B (zh) 一种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09024711B (zh) 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4232697A (zh) 一种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4182719B (zh) 一种地下室基础抗浮桩
KR100403641B1 (ko) 교각의 기초 시공용 일체형 우물통 시공방법
CN210031827U (zh) 干船坞基坑结构
JP3777085B2 (ja) 地下貯留構造物の構築方法および地下貯留構造物
JPH0776845A (ja) オープンケーソンの沈設方法
CN111519632A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CN110761308A (zh) 一种局部基坑施工方法
CN110451761A (zh) 底部真空排水的淤泥固结脱水处理装置和方法
CN220847613U (zh) 一种临河施工基坑降水结构
CN117627016A (zh) 一种基坑底部管井降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20266610U (zh) 一种基坑内局部降水结构
CN219100101U (zh) 适用于弱透水层与砂层交互条件下的基坑降水井结构
CN220167131U (zh) 一种用于地下室防水板的泄压系统
CN214033816U (zh) 一种地下室抗浮的绿色节能装置
CN218712567U (zh) 水电站水垫塘检修抽排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