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28977B - 一种顺气流大偏度后缘襟翼运动形式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顺气流大偏度后缘襟翼运动形式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28977B
CN114228977B CN202111402625.7A CN202111402625A CN114228977B CN 114228977 B CN114228977 B CN 114228977B CN 202111402625 A CN202111402625 A CN 202111402625A CN 114228977 B CN114228977 B CN 1142289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point
flap
rod
la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026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28977A (zh
Inventor
刘沛清
彭国辉
董萌
陈亚璨
夏慧
戴佳骅
栾博语
张雅璇
郭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ac Shanghai Aircraft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omac Shanghai Aircraft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ac Shanghai Aircraft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omac Shanghai Aircraft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140262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289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28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28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289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289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9/00Adjustable control surfaces or members, e.g. rudders
    • B64C9/02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顺气流大偏度后缘襟翼运动形式,设计后缘铰链襟翼的空间机构包括扰流板、后梁和襟翼,内侧铰链机构与外侧铰链机构,并对后缘铰链襟翼的空间机构后缘铰链襟翼的空间机构进行求解,求解过程需要输入襟翼的三种位置,即巡航、起飞、着陆三个卡位,三个卡位通常为气动优化的结果,便可得到襟翼三卡位运动的刚体位移变换矩阵[Dq]、[Dz],再通过后梁位置以及设计参数确定内侧铰链点和外侧铰链点的坐标,最终设计出同时满足三卡位的后缘铰链襟翼的空间机构。

Description

一种顺气流大偏度后缘襟翼运动形式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气动机构一体化设计领域,是一种顺气流大偏度后缘襟翼运动形式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两种大型客机A350和B787,采用的都是自适应下垂式简单铰链襟翼。相比于传统形式的襟翼机构,如滑轨式,四连杆式等,自适应下垂式简单铰链机构的特点是结构简单、重量轻、可靠、扰流板联合下偏等优点。但铰链襟翼由于襟翼绕着铰链点做二维圆周运动,其运动轨迹圆弧,通常以襟翼的巡航位置和着陆位置为设计卡位,则起飞位置便确定在圆弧上某个点了,所以在选择襟翼的起飞卡位时只能根据气动优化的结果选取一个近似的位置,这样有可能达不到气动优化的起飞位置,导致后缘增升装置气动性能损失。通常的解决办法是调节整个机构的连接点布置的位置、机构的长度、相对位置等,这样的解决办法给设计工作增加了很大的盲目性与繁杂、重复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顺气流大偏度后缘襟翼运动形式设计方法,能同时满足气动优化的巡航、起飞、着陆三个位置。
本发明顺气流大偏度后缘襟翼运动形式设计方法,所涉及的后缘铰链襟翼空间机构包括机翼后梁、襟翼、内侧铰链机构与外侧铰链机构。其中,内侧铰链机构包含内侧杆A3、内侧杆B、内侧杆C与内侧杆D;内侧杆A前端与机翼后梁间通过柱铰A铰接,令铰接点为铰接点a;内侧杆A后端通过柱铰B与内侧杆B前端间铰接,令铰接点为铰接点b;内侧杆B后端通过球铰A与襟翼前缘铰接,令铰接点为铰接点c;内侧杆C与内侧杆D前端分别通过球铰B与球铰C在襟翼底部前后方铰接点d与e处铰接;内侧杆C与内侧杆D末端分别通过球铰D与襟翼下方两个铰接位置铰接,在运动学求解上将这两个铰接位置视为一个铰接点f,即在运动学求解上可表示为内侧杆C与内侧杆D末端分别通过球铰D与襟翼下方的铰接点f铰接。
外侧机构包含外侧杆A、外侧杆B、外侧杆C与外侧杆D。其中,外侧杆A前端与机翼后梁间通过柱铰C铰接,令铰接点为铰接点a;外侧杆A后端与外侧杆B前端间通过球铰E铰接,令铰接点为铰接点b;外侧杆B后端通过球铰F与襟翼前缘铰接,令铰接点为铰接点c;外侧杆C与外侧杆D前端分别通过球铰G、球铰H在襟翼底部前后方铰接点d与e处铰接;外侧杆C与外侧杆D末端分别通过球铰I与襟翼方两个铰接位置铰接,在运动学求解上,表示为外侧杆C与外侧杆D末端分别通过球铰I与襟翼下方的铰接点f铰接。
对后缘铰链襟翼空间机构进行求解,得到各个铰链点坐标,具体步骤如下:A、将后缘铰
链襟翼空间机构分解为外侧驱动机构、内侧驱动机构、支撑机构三部分;
其中,外侧驱动机构包括外侧杆A、外侧杆B;内侧驱动机构包括内侧杆A、内侧杆B;支撑机构包括内侧支撑机构与外侧支撑机构,内侧支撑机构包括内侧杆C、内侧杆D;外侧支撑机构包括外侧杆C与外侧杆D;并对后缘襟翼空间机构进行简化,将球铰B与球铰C合并为一个等效柱铰A;球铰G与球铰H合并为等效柱铰B;同时将外侧杆C与外侧杆D视为一根与等效柱铰B以及铰接点f连接的连杆A;将内侧杆C与内侧杆D视为一根与等效柱铰A以及铰接点f连接的连杆B。
B、由气动设计给定的襟翼的气动位置,即巡航、起飞、着陆时的空间位置,作为求解方法的输入,通过襟翼上不共面的四个点,可以求出两个数值位移矩阵[Dq]和[Dz]。
C、求解外侧驱动机构参数,其中已知量包括:
a、铰接点a的坐标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21
b、铰接点c的巡航位置坐标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22
c、铰接点c的起飞位置坐标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23
d、铰接点c的着陆位置坐标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24
e、外侧杆A的巡航位置偏角θ4
f、外侧杆A的着陆位置偏角θ6
约束条件为:外侧杆B在巡航、起飞、着陆状态下的长度L8=L8q=L8z
求解外侧杆A在巡航、起飞、着陆状态下的长度L7、L7q、L7z,L7=L7q=L7z;以及外侧杆A的起飞位置偏角θ5,铰接点b的巡航、起飞、着陆位置b、bq,bz。
通过构建非线性方程组得到: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25
在求出L7与θ5后,求解铰接点b的巡航、起飞、着陆位置b、b外q,b外z。根据极坐标的表达方式,b的X坐标为L7cosθ4,Y坐标为L7sinθ4;b外q的X坐标为L7qcosθ5,Y坐标为L7qsinθ5;b外z的X坐标为L7zcosθ6,Y坐标为L7zsinθ6
步骤3:求解对外侧驱动机构参数,其中已知量包括:
a、铰接点a的坐标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26
b、铰接点c的巡航位置坐标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31
c、铰接点c的起飞位置坐标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32
d、铰接点c的着陆位置坐标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33
e、向量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34
在机构平面内的投影与水平线的夹角θm;i为柱铰B轴线上的一点。
约束条件为:内侧杆B在巡航、起飞、着陆状态下的长度L8=L8q=L8z;柱铰B轴线上的一点i到铰接点a的距离Lm保持不变。
求解内侧杆A在巡航、起飞、着陆状态下的长度,三种状态下长度相等;内侧杆A的起飞位置偏角θ2,铰接点b的巡航、起飞、着陆位置b、bq,bz。
区别于外侧驱动机构参数求解,内侧驱动机构参数求解还包括Lm以及点i到内侧杆A运动平面的距离Zm,以及点i坐标求解方法为: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35
通过上述求得Lm以及Zm,进一步即可求得点i坐标为(Lmcosθm,Lmsinθm,Zm)。
步骤4:求解两侧支撑机构参数,其中已知量包括:
a、内侧支撑机构已知量:等效柱铰A的巡航、起飞、着陆位置;铰接点f的Z轴坐标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36
约束条件:连杆A巡航、起飞、着陆位置长度相等。
求解f的X、Y轴坐标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37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38
以及等效柱铰A轴线上的一点j的坐标求解方法为:
设等效柱铰A巡航位置指向起飞位置的向量为(u1x,u1y,u1z),等效柱铰A巡航位置指向着陆位置的向量为(u2x,u2y,u2z),等效柱铰A巡航位置和起飞位置连线的中点坐标为(mid1x,mid1y,mid1z),等效柱铰A巡航位置与着陆位置连线的中点坐标为(mid2x,mid2y,mid2z),建立如下方程组,求解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39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310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311
以铰接点f为原点建立球面坐标系,等效柱铰A的处于巡航、起飞、着陆三个位置时,其轴线上的一点j分别为点j、点jq、点jz在同一个球面上,因此可以用未知角度α1、α2、α3、β1、β2、β3以及未知半径r共7个未知数可分别表示点j、jq、jz:
点j:(rcosα1cosβ1,rcosα1sinβ1,rsinβ1)
点jq:(rcosα2cosβ2,rcosα2sinβ2,rsinβ2)
点jz:(rcosα3cosβ3,rcosα3sinβ3,rsinβ3)
由于点j与襟翼间的距离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固定不变,因此也满足位移矩阵[Dq]和[Dz]的约束,即:
[Xjq Yjq Zjq 1]T=[Dq][Xj Yj Zj 1]T
[Xjz Yjz Zjz 1]T=[Dz][Xj Yj Zj 1]T)
共6个方程,给定r的值,一般略小于连杆B的长度,即可求解出点j的所有坐标。
b、外侧支撑机构已知量:等效柱铰B的巡航、起飞、着陆位置;铰接点f的Z坐标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41
约束条件:连杆B巡航、起飞、着陆位置长度相等。
求解f的X、Y轴坐标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42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43
以及等效柱铰B轴线上的一点k的坐标;求解方法与内侧支撑机构求解方法相同。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满足三个卡位的后缘铰链襟翼空间机构设计方法中,后缘铰链襟翼空间机构采用铰链式下偏襟翼,机构简单、重量轻、运动可靠性高。
2、本发明满足三个卡位的后缘铰链襟翼空间机构设计方法中,对于气动外形设计约束较小,对不同的气动外形有较强的普适性。
3、本发明满足三个卡位的后缘铰链襟翼空间机构设计方法中,空间运动机构可以进行展向移动,这使得两片襟翼之间的运动间距更好控制。
4、本发明满足三个卡位的后缘铰链襟翼空间机构设计方法,便于进行下偏襟翼参数化研究以及后续的建模仿真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后缘铰链襟翼空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后缘铰链襟翼空间机构简化图;
图3为本发明顺气流大偏度后缘襟翼运动形式设计流程图;
图4为外侧驱动部分运动示意图;
图5为内侧驱动部分运动示意图;
图6支撑部分运动示意图。
图中:
1-机翼后梁 2-襟翼 3-内侧杆A
4-内侧杆B 5-内侧杆C 6-内侧杆D
7-外侧杆A 8-外侧杆D 9-外侧杆C
10-外侧杆D 11-等效柱铰A 12-等效柱铰B
13-连杆A 14-连杆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顺气流大偏度后缘襟翼运动形式设计方法,设计后缘铰链襟翼空间机构包括机翼后梁1、襟翼2、内侧铰链机构与外侧铰链机构,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内侧铰链机构包含内侧杆A3、内侧杆B4、内侧杆C5与内侧杆D6。内侧杆A3前端与机翼后梁1间通过柱铰A铰接,令铰接点为铰接点a。内侧杆A3后端通过柱铰B与内侧杆B4前端间铰接,令铰接点为铰接点b;内侧杆B4后端通过球铰A与襟翼2前缘铰接,令铰接点为铰接点c。内侧杆C5与内侧杆D6前端分别通过球铰B与球铰C在襟翼2底部前后方铰接点d与e处铰接;内侧杆C5与内侧杆D6末端分别通过球铰D与襟翼2下方两个铰接位置铰接,由于这两个铰接位置接近且并排设置,因此在运动学求解上可将这两个铰接位置视为一个铰接点f,即在运动学求解上可表示为内侧杆C5与内侧杆D6末端分别通过球铰D与襟翼2下方的铰接点f铰接。
外侧机构包含外侧杆A7、外侧杆B8、外侧杆C9与外侧杆D10。其中,外侧杆A7前端与机翼后梁1间通过柱铰C铰接,令铰接点为铰接点a;外侧杆A7后端与外侧杆B8前端间通过球铰E铰接,令铰接点为铰接点b;外侧杆B8后端通过球铰F与襟翼2前缘铰接,令铰接点为铰接点c。外侧杆C9与外侧杆D10前端分别通过球铰G、球铰H在襟翼2底部前后方铰接点d与e处铰接;外侧杆C9与外侧杆D10末端分别通过球铰I与襟翼2下方两个铰接位置铰接,此处同内侧铰链机构部分中内侧杆C5与内侧杆D6的铰接方式所述,在运动学求解上,可表示为外侧杆C9与外侧杆D10末端分别通过球铰I与襟翼2下方的铰接点f铰接。
对上述结构的后缘铰链襟翼空间机构进行自由度分析,其包含活动构件9个(内侧杆A3~D6、外侧杆A7~D10与襟翼2),3个转动副(柱铰A~C),11个球面副(球面副A~I,其中球铰D与球铰I均为2个),外侧杆B8、外侧杆C9、外侧杆D10、内侧杆C5、内侧杆D6分别存在绕各自轴线转动的局部自由度,因此后缘铰链襟翼空间机构自由度F为:
F=9×6-3×5-11×3-5=1
其中,9为活动构件个数;6为每个空间可动部件自由度;前一个5为一个柱铰所限制的自由度;3为
一个球铰所限制的自由度;后一个5为局部自由度。
对上述后缘铰链襟翼空间机构进行求解之前,将整套后缘铰链襟翼空间机构分解为外侧驱动机构、内侧驱动机构、支撑机构三部分;其中,外侧驱动机构包括外侧杆A7、外侧杆B8;内侧驱动机构包括内侧杆A3、内侧杆B4。支撑机构包括内侧支撑机构与外侧支撑机构,内侧支撑机构包括内侧杆C、内侧杆D;外侧支撑机构包括外侧杆C与外侧杆D。如图2所示,对后缘襟翼空间机构进行简化,将球铰B与球铰C合并为一个等效柱铰A11;球铰G与球铰H合并为等效柱铰B12;等效柱铰A11与等效柱铰B12根据结构设计一般位于襟翼2前梁的正下方附近。此简化方式不会影响后缘铰链襟翼空间机构的运动规律,符合机构学原理,如图2所示,同时将外侧杆C9与外侧杆D10视为一根与等效柱铰B以及铰接点f连接的连杆A13;将内侧杆C29与内侧杆D9视为一根与等效柱铰A以及铰接点f连接的连杆B14;随后对外侧驱动机构、内侧驱动机构、支撑机构三部分别进行求解,如图3所示,具体方法如下:
步骤1:由气动设计给定的襟翼2的气动位置,即巡航、起飞、着陆时的空间位置,作为求解方法的输入,通过襟翼2上不共面的四个点,可以求出两个数值位移矩阵[Dq]和[Dz]。襟翼2上不共面四个点A、B、C、D中A点巡航坐标为(Ax,Ay,Az),起飞位置为(Axq,Ayq,Azq),着陆位置为(Axz,Ayz,Azz);B点巡航坐标为(Bx,By,Bz),起飞位置为(Bxq,Byq,Bzq),着陆位置为(Bxz,Byz,Bzz);C点巡航坐标为(Cx,Cy,Cz),起飞位置为(Cxq,Cyq,Czq),着陆位置为(Cxz,Cyz,Czz);D点巡航坐标为(Dx,Dy,Dz),起飞位置为(Dxq,Dyq,Dzq),着陆位置为(Dxz,Dyz,Dzz),则两个数值位移矩阵[Dq]和[Dz]为: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61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62
步骤2:对后缘铰链襟翼空间机构中的外侧驱动机构参数进行求解,其简图如图4所示,其中c、cq、cz分别为铰接点c的巡航、起飞、着陆位置;8、8q、8z分别为外侧杆B8的巡航、起飞、着陆位置;b、bq,bz分别为铰接点b的巡航、起飞、着陆位置。θ4为外侧杆A7的巡航位置偏角;θ5为外侧杆A7的起飞位置偏角;θ6为外侧杆A7的着陆位置偏角。
铰接点a的坐标为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63
巡航状态下铰接点c的巡航位置坐标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71
为已知量,根据运动学原理,铰接点c的着陆位置坐标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72
由下式计算得到: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73
L8、L8q、L8z分别表示为外侧杆B8在巡航、起飞、着陆状态下的长度,由于外侧杆B8为刚性杆件,则有:
L8=L8q=L8z
由此可以构建非线性方程组: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74
其中,L7、L7q、L7z分别表示为外侧杆A7在巡航、起飞、着陆状态下的长度,且L7=L7q=L7z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75
为铰接点c的起飞位置坐标;当给定外侧杆A7的巡航位置偏角θ4和着陆位置偏角θ6的值(一般θ4在-135°左右,而θ6在-25°左右。)后,即可以求得两个未知数L7和θ5
在求出L7与θ5后,求解铰接点b的巡航、起飞、着陆位置b、b外q,b外z。根据极坐标的表达方式,b的X坐标为L7cosθ4,Y坐标为L7sinθ4;b外q的X坐标为L7qcosθ5,Y坐标为L7qsinθ5;b外z的X坐标为L7zcosθ6,Y坐标为L7zsinθ6
步骤3:对后缘铰链襟翼空间机构中的内侧驱动机构参数进行求解,如图5所示,图中c、cq、cz分别为铰接点c的巡航、起飞、着陆位置;3、3q、3z分别为内侧杆A3的巡航、起飞、着陆位置;4、4q、4z分别为内侧杆B4的巡航、起飞、着陆位置;b、bq、bz分别为铰接点b的巡航、起飞、着陆位置;θ1为内侧杆A3的巡航位置偏角;θ2为内侧杆A3的起飞位置偏角;θ3为内侧杆A3的着陆位置偏角。
内侧驱动机构参数求解过程与步骤2类似,但由于内侧杆A3与内侧杆B4间的铰接点b处所采用的铰链为柱铰,因此在步骤2的基础上,需要对该柱铰的方向进行求解,即求解柱铰B轴线上的一点i的位置。由于内侧杆A3与机翼后梁1间的铰接点a处所采用铰链为柱铰,因此在内侧杆A3运动过程中,点i到铰接点a的距离Lm保持不变,又由于内侧杆A3与内侧杆B4间通过柱铰B铰接,因此点i到铰接点b的距离也保持不变。则引入两个未知数,一个为点i到铰接点a的距离Lm,另一个为点i到内侧杆A3运动平面的距离Zm,根据巡航、起飞、着陆三个位置下内侧杆B4的长度不变可建立两个约束方程,即可求解出这两个未知数Lm和Zm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81
式中,(Xc′,Yc′,Zc′),(Xc′q,Yc′q,Zc′q),(Xc′z,Yc′z,Zc′z)为铰接点c的巡航、起飞、着陆位置坐标;θm为为向量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88
在机构平面内的投影与水平线的夹角的夹角。
通过上述求得Lm以及Zm,进一步即可求得点i坐标为(Lmcosθm,Lmsinθm,Zm)。
步骤4:对空间机构中的支撑机构参数进行求解。
如图6所示,内侧支撑机构中11,11q,11z分别为等效柱铰A11的巡航、起飞、着陆位置;12,12q,12z分别为等效柱铰B11的巡航、起飞、着陆位置;14、14q、14z分别为连杆B14的巡航、起飞、着陆位置;13、13q、13z分别为连杆A13的巡航、起飞、着陆位置;等效柱铰A11巡航位置11与起飞位置11q构成的中垂面与等效柱铰A巡航位置11与着陆位置11z构成的中垂面相交,形成交界线;内侧杆C5与内侧杆D6的末端铰接点f即在该交界线上,给定铰接点f的Z坐标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82
的Z轴坐标通常与等效柱铰11的铰接位置坐标一致,即可求解铰接点f的X轴与Y轴坐标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83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84
方法如下:
设等效柱铰A11巡航位置指向起飞位置11q的向量为(u1x,u1y,u1z),等效柱铰A11巡航位置指向着陆位置11z的向量为(u2x,u2y,u2z),等效柱铰A11巡航位置和起飞位置11q连线的中点坐标为(mid1x,mid1y,mid1z),等效柱铰A11巡航位置与着陆位置11z连线的中点坐标为(mid2x,mid2y,mid2z),建立如下方程组,求解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85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86
Figure GDA0004194293120000087
以铰接点f为原点建立球面坐标系,等效柱铰A11的处于巡航、起飞、着陆三个位置时,其轴线上的一点j分别为点j、点jq、点jz在同一个球面上,因此可以用未知角度α1、α2、α3、β1、β2、β3以及未知半径r共7个未知数可分别表示点j、jq、jz:
点j:(rcosα1cosβ1,rcosα1sinβ1,rsinβ1)
点jq:(rcosα2cosβ2,rcosα2sinβ2,rsinβ2)
点jz:(rcosα3cosβ3,rcosα3sinβ3,rsinβ3)
由于点j与襟翼间的距离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固定不变,因此也满足位移矩阵[Dq]和[Dz]的约束,即:
[Xjq Yjq Zjq 1]T=[Dq][Xj Yj Zj 1]T
[Xjz Yjz Zjz 1]T=[Dz][Xj Yj Zj 1]T
共6个方程,给定r的值,一般略小于连杆B14的长度,即可求解出点j的所有坐标,完成所有机构参数的求解。铰接点f的坐标以及等效柱铰B轴向上一点的坐标同样通过上述方法求得。外侧支撑机构求解方法与内侧支撑机构求解方法相同。通过上述方法,求解出满足三个卡位的后缘铰链襟翼空间机构的参数,在所设计出的空间机构导引下,襟翼2的运动不是简单的二维平面运动,根据运动学原理的分解,其运动轨迹也不是简单的三维定轴旋转,还存在展向位移。在运动仿真结果的验证下,这将带来两方面的优势:
1、在本机构导引下,襟翼能够同时满足,起飞位置下小偏角且大后退量,着陆位置大偏角的要求,能够适应现代客机起飞状态大升阻比,着陆状态大升力的需求。
2、现代客机一侧机翼一般包含内外两片襟翼,由于上反角和后掠角的存在,两片襟翼打开过程发生复杂的空间运动将导致之间的间隙会发生变化,这对于两块襟翼间的气动密封是不利的。而本发明提出的机构,能够完全满足巡航、起飞、着陆三位置的设计需求,两片襟翼运动过程中之间的间隙基本保持不变。

Claims (1)

1.一种顺气流大偏度后缘襟翼运动形式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涉及的后缘铰链襟翼空间机构包括机翼后梁、襟翼、内侧铰链机构与外侧铰链机构;其中,内侧铰链机构包含内侧杆A3、内侧杆B、内侧杆C与内侧杆D;内侧杆A前端与机翼后梁间通过柱铰A铰接,令铰接点为铰接点a;内侧杆A后端通过柱铰B与内侧杆B前端间铰接,令铰接点为铰接点b;内侧杆B后端通过球铰A与襟翼前缘铰接,令铰接点为铰接点c;内侧杆C与内侧杆D前端分别通过球铰B与球铰C在襟翼底部前后方铰接点d与e处铰接;内侧杆C与内侧杆D末端分别通过球铰D与襟翼下方两个铰接位置铰接,在运动学求解上将这两个铰接位置视为一个铰接点f,即在运动学求解上可表示为内侧杆C与内侧杆D末端分别通过球铰D与襟翼下方的铰接点f铰接;
外侧机构包含外侧杆A、外侧杆B、外侧杆C与外侧杆D;其中,外侧杆A前端与机翼后梁间通过柱铰C铰接,令铰接点为铰接点a;外侧杆A后端与外侧杆B前端间通过球铰E铰接,令铰接点为铰接点b;外侧杆B后端通过球铰F与襟翼前缘铰接,令铰接点为铰接点c;外侧杆C与外侧杆D前端分别通过球铰G、球铰H在襟翼底部前后方铰接点d与e处铰接;外侧杆C与外侧杆D末端分别通过球铰I与襟翼方两个铰接位置铰接,在运动学求解上,表示为外侧杆C与外侧杆D末端分别通过球铰I与襟翼下方的铰接点f铰接;
对后缘铰链襟翼空间机构进行求解,得到各个铰链点坐标,具体步骤如下:A、将后缘铰链襟翼空间机构分解为外侧驱动机构、内侧驱动机构、支撑机构三部分;
其中,外侧驱动机构包括外侧杆A、外侧杆B;内侧驱动机构包括内侧杆A、内侧杆B;支撑机构包括内侧支撑机构与外侧支撑机构,内侧支撑机构包括内侧杆C、内侧杆D;外侧支撑机构包括外侧杆C与外侧杆D;并对后缘襟翼空间机构进行简化,将球铰B与球铰C合并为一个等效柱铰A;球铰G与球铰H合并为等效柱铰B;同时将外侧杆C与外侧杆D视为一根与等效柱铰B以及铰接点f连接的连杆A;将内侧杆C与内侧杆D视为一根与等效柱铰A以及铰接点f连接的连杆B;
B、由气动设计给定的襟翼的气动位置,即巡航、起飞、着陆时的空间位置,作为求解方法的输入,通过襟翼上不共面的四个点,可以求出两个数值位移矩阵[Dq]和[Dz];
C、求解外侧驱动机构参数,其中已知量包括:
a、铰接点a的坐标
Figure QLYQS_1
b、铰接点c的巡航位置坐标
Figure QLYQS_2
c、铰接点c的起飞位置坐标
Figure QLYQS_3
d、铰接点c的着陆位置坐标
Figure QLYQS_4
e、外侧杆A的巡航位置偏角θ4
f、外侧杆A的着陆位置偏角θ6
约束条件为:外侧杆B在巡航、起飞、着陆状态下的长度L8=L8q=L8z
求解外侧杆A在巡航、起飞、着陆状态下的长度L7、L7q、L7z,L7=L7q=L7z;以及外侧杆A的起飞位置偏角θ5,铰接点b的巡航、起飞、着陆位置b、bq,bz;
通过构建非线性方程组得到:
Figure QLYQS_5
在求出L7与θ5后,求解铰接点b的巡航、起飞、着陆位置b、b外q,b外z;根据极坐标的表达方式,b的X坐标为L7cosθ4,Y坐标为L7sinθ4;b外q的X坐标为L7qcosθ5,Y坐标为L7qsinθ5;b外z的X坐标为L7zcosθ6,Y坐标为L7zsinθ6;
步骤3:求解对外侧驱动机构参数,其中已知量包括:
a、铰接点a的坐标
Figure QLYQS_6
b、铰接点c的巡航位置坐标
Figure QLYQS_7
c、铰接点c的起飞位置坐标
Figure QLYQS_8
d、铰接点c的着陆位置坐标
Figure QLYQS_9
e、向量
Figure QLYQS_10
在机构平面内的投影与水平线的夹角θm;i为柱铰B轴线上的一点;
约束条件为:内侧杆B在巡航、起飞、着陆状态下的长度L8=L8q=L8z;柱铰B轴线上的一点i到铰接点a的距离Lm保持不变;
求解内侧杆A在巡航、起飞、着陆状态下的长度,三种状态下长度相等;内侧杆A的起飞位置偏角θ2,铰接点b的巡航、起飞、着陆位置b、bq,bz;
区别于外侧驱动机构参数求解,内侧驱动机构参数求解还包括Lm以及点i到内侧杆A运动平面的距离Zm,以及点i坐标求解方法为:
Figure QLYQS_11
通过上述求得Lm以及Zm,进一步即可求得点i坐标为(Lmcosθm,Lmsinθm,Zm);
步骤4:求解两侧支撑机构参数,其中已知量包括:
a、内侧支撑机构已知量:等效柱铰A的巡航、起飞、着陆位置;铰接点f的Z轴坐标
Figure QLYQS_12
约束条件:连杆A巡航、起飞、着陆位置长度相等;
求解f的X、Y轴坐标
Figure QLYQS_13
Figure QLYQS_14
以及等效柱铰A轴线上的一点j的坐标求解方法为:
设等效柱铰A巡航位置指向起飞位置的向量为(u1x,u1y,u1z),等效柱铰A巡航位置指向着陆位置的向量为(u2x,u2y,u2z),等效柱铰A巡航位置和起飞位置连线的中点坐标为(mid1x,mid1y,mid1z),等效柱铰A巡航位置与着陆位置连线的中点坐标为(mid2x,mid2y,mid2z),建立如下方程组,求解
Figure QLYQS_15
Figure QLYQS_16
Figure QLYQS_17
以铰接点f为原点建立球面坐标系,等效柱铰A的处于巡航、起飞、着陆三个位置时,其轴线上的一点j分别为点j、点jq、点jz在同一个球面上,因此可以用未知角度α1、α2、α3、β1、β2、β3以及未知半径r共7个未知数可分别表示点j、jq、jz:
点j:(rcosα1cosβ1,rcosα1sinβ1,rsinβ1)
点jq:(rcosα2cosβ2,rcosα2sinβ2,rsinβ2)
点jz:(rcosα3cosβ3,rcosα3sinβ3,rsinβ3)
由于点j与襟翼间的距离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固定不变,因此也满足位移矩阵[Dq]和[Dz]的约束,即:
[Xjq Yjq Zjq 1]T=[Dq][Xj Yj Zj 1]T
[Xjz Yjz Zjz 1]T=[Dz][Xj Yj Zj 1]T)
共6个方程,给定r的值,小于连杆B的长度,即可求解出点j的所有坐标;
b、外侧支撑机构已知量:等效柱铰B的巡航、起飞、着陆位置;铰接点f的Z坐标
Figure QLYQS_18
约束条件:连杆B巡航、起飞、着陆位置长度相等;
求解f的X、Y轴坐标
Figure QLYQS_19
Figure QLYQS_20
以及等效柱铰B轴线上的一点k的坐标;求解方法与内侧支撑机构求解方法相同。
CN202111402625.7A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顺气流大偏度后缘襟翼运动形式设计方法 Active CN1142289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2625.7A CN114228977B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顺气流大偏度后缘襟翼运动形式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2625.7A CN114228977B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顺气流大偏度后缘襟翼运动形式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28977A CN114228977A (zh) 2022-03-25
CN114228977B true CN114228977B (zh) 2023-06-13

Family

ID=80750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02625.7A Active CN114228977B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顺气流大偏度后缘襟翼运动形式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289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20405B (zh) * 2022-11-29 2023-04-14 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后缘富勒襟翼滑动装置的设计方法及结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08250A1 (en) * 2013-05-28 2014-12-03 Airbus Operations GmbH Aircraft flap system with aileron functionality
CN106347633A (zh) * 2016-09-23 2017-01-25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后缘襟翼摇臂式运动设计方法
EP3498596A1 (en) * 2017-12-14 2019-06-19 Tallin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ctuating mechanism for trailing edge flaps and leading edge sla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61753B2 (en) * 2012-11-29 2015-06-23 The Boeing Company Hinged panel ope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08250A1 (en) * 2013-05-28 2014-12-03 Airbus Operations GmbH Aircraft flap system with aileron functionality
CN106347633A (zh) * 2016-09-23 2017-01-25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后缘襟翼摇臂式运动设计方法
EP3498596A1 (en) * 2017-12-14 2019-06-19 Tallin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ctuating mechanism for trailing edge flaps and leading edge slat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大型飞机后缘单缝襟翼空间机构设计方法与平台搭建;舒培;刘沛清;周志杰;何雨薇;徐琳;王一帆;唐家驹;;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第02期);全文 *
襟翼辅助扰流板进行滚转控制和空中制动的数值研究;王文虎;刘沛清;;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第0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28977A (zh) 2022-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88190A (en) Slotted cruise trailing edge flap
EP2690006B1 (en) Aircraft trailing edge devices, including devices having forwardly positioned hinge lin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3447761A (en) Supersonic airplane variable-sweep integrated airfoil system
US8256719B2 (en) Shape changing airfoil system
CN103847956B (zh) 铰接板操作系统和方法
US7500641B2 (en) Aerospace vehicle flow body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JP5119162B2 (ja) 平行でない運動軌道を備えた装置を含む航空機後縁装置、および関連する方法
EP2593361B1 (en) Aircraft flap actuator assembly
US5961068A (en) Aerodynamic control effector
CN114228977B (zh) 一种顺气流大偏度后缘襟翼运动形式设计方法
EP3495259A1 (en) Pre-deformed aircraft spoilers and droop panels designed to seal with flap in deflected state
US5366180A (en) High-lift device for aircraft
US20200094941A1 (en) Articulated empennage with ruddervator
CN114455067B (zh) 一种适用于超长襟翼的增升装置
US3371888A (en) Inverting flap system
US2570534A (en) Aerodynamic trim means
US11292579B2 (en) Articulated empennage with rudder and elevator
CN209336988U (zh) 具有双副翼结构的机翼及飞机
CN113071690A (zh) 一种基于矢量推力无人机喷管控制逻辑设计方法
CN219277779U (zh) 一种垂直升降飞行器
US4047680A (en) Swingtail for spacecraft and for fast aircraft
CN220721415U (zh) 一种无人机机翼折叠机构
US20240002038A1 (en) Wing assemblies with tandemly actuated flight control surfaces, aircraft,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3609582A (zh) 一种满足机构运动和缝道参数的增升装置位置设计方法
GB2622620A (en) Flight control surfa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