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22035A - 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22035A
CN114222035A CN202111303038.2A CN202111303038A CN114222035A CN 114222035 A CN114222035 A CN 114222035A CN 202111303038 A CN202111303038 A CN 202111303038A CN 114222035 A CN114222035 A CN 1142220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atomization
image
area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030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煜民
陈加洋
杨建军
吴威
钱锋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0303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220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22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220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based on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s, e.g. microencapsulated liquid cryst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由于该方法中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均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采集当前的第一图像;若识别到所述第一图像中包含目标,则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目标区域包含的每个目标像素行,根据预先确定的图像像素行与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像素行在所述雾化膜中对应的目标设定区域;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从而可以在识别到人体时,由于雾化膜的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从而减少人眼接收到的白光,提高了用户体验,同时由于雾化膜除目标设定区域外的其他设定区域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从而保证了夜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采集设备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平安城市、平安校园为代表的城市安全建设项目实施落地,图像采集设备逐渐覆盖城市公共区域各个角落。近些年随着市场对夜晚场景下的清晰度、行为捕捉、人脸识别等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图像采集设备逐渐从红外摄像机升级到白光全彩摄像机。
白光全彩摄像机是以白光作为光源补光的产品,其中主要作为城市街道和停车场的交通摄像机、小区校园常见的白光警戒摄像机等。白光全彩摄像机的夜视效果与白天全彩效果相同,从而为夜晚场景下的车牌识别、行为识别、人脸识别等智能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图像质量基础。
由于人眼感光波长大概在400~700nm,红外光的中心波长一般在950或者850nm,因此红外补光灯发出的红外光光谱的主要能量人眼无法感受到,而白光的光谱能量主要分布在人眼敏感区,因此白光补光灯发出的白光较为刺眼,会给人眼造成较强的伤害,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人眼直视白光补光灯发出的白光的效果示意图,如图1所示,白光补光灯发出的白光较为刺眼,会导致用户无法看清其他物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是采用降低白光补光灯驱动电流,从而降低光通量的方式解决,但在光通量降低时会导致白光全彩摄像机的夜视效果降低,因此如何同时保证夜视效果和用户体验就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同时保证夜视效果和用户体验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方法,白光补光灯表面包括有雾化材料组成的雾化膜,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均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采集当前的第一图像;
若识别到所述第一图像中包含目标,则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目标区域包含的目标像素行,根据预先确定的图像像素行与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像素行在所述雾化膜中对应的目标设定区域,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若所述目标为人体时,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人体的人眼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图像像素行与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的对应关系的确定过程包括:
针对安装完成的所述白光补光灯的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控制该设定区域为所述第一状态,其他设定区域为所述第二状态,采集第二图像,根据所述第二图像中每个像素行的亮度值,确定所述第二图像中亮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一像素行;根据该设定区域和所述第一像素行,建立该设定区域与所述第一像素行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包括:
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进行雾化,且雾度是预设雾度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膜为多行或多列可独立控制的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为所述雾化膜的每个水平行或每个竖直行;
或,所述雾化膜为可独立控制的点阵式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为点阵式雾化膜的中的每一点。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进行雾化,且雾度是预设雾度的第二状态包括:
根据预先保存的雾度与驱动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预设雾度对应的目标驱动电压;
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的驱动电压为所述目标驱动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识别到所述第一图像中不包含所述目标,则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保持均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直至采集到的图像中包含所述目标。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一图像采集时刻之后的每个时间周期采集的第二图像,确定每个所述第二图像中目标区域包含的目标像素行对应的所述雾化膜的每个目标设定区域,在所述每个时间周期内控制对应的所述每个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所述第二状态,直到所述第二图像中不包含所述目标。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均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
图像处理模块,用于采集当前的第一图像,若识别到所述第一图像中包含目标,则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目标区域包含的每个目标像素行;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预先确定的图像像素行与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像素行在所述雾化膜中对应的目标设定区域,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针对安装完成的所述白光补光灯的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控制该设定区域为所述第一状态,其他设定区域为所述第二状态,采集第二图像,根据所述第二图像中每个像素行的亮度值,确定所述第二图像中亮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一像素行;根据该设定区域和所述第一像素行,建立该设定区域与所述第一像素行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进行雾化,且雾度是预设雾度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预先保存的雾度与驱动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预设雾度对应的目标驱动电压;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的驱动电压为所述目标驱动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识别到所述第一图像中不包含所述目标,则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保持均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直至采集到的图像中包含所述目标。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一图像采集时刻之后的每个时间周期采集的第二图像,确定每个所述第二图像中目标区域包含的目标像素行对应的所述雾化膜的每个目标设定区域,在所述每个时间周期内控制对应的所述每个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所述第二状态,直到所述第二图像中不包含所述目标。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白光补光灯控制方法中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白光补光灯控制方法中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由于该方法中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均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采集当前的第一图像;若识别到所述第一图像中包含目标,则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目标区域中包含的每个目标像素行,根据预先确定的图像像素行与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像素行在所述雾化膜中对应的目标设定区域;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从而可以在识别到人体时,由于雾化膜的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从而减少人眼接收到的白光,提高了用户体验,同时由于雾化膜除目标设定区域外的其他设定区域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从而保证了夜视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人眼直视白光补光灯发出的白光的效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设备和白光补光灯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与对应的图像传感器行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后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光通过雾化状态和非雾化状态的区域时传播方向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DLC的工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膜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雾化膜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雾化膜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装置的控制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同时保证夜视效果和用户体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实施例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方法的过程示意图,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201: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均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采集当前的第一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中该电子设备可以图像采集设备,也可以是图像采集设备的控制设备。
该电子设备控制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均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其中雾化膜是由雾化材料组成的,并且雾化膜位于白光补光灯的表面。雾化材料可以是聚合物分散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PDLC),也可以是其他的具有雾化功能的雾化材料。
雾化膜是指可以在雾化和非雾化两种状态间进行切换,在雾化膜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时,白光补光灯发出的白光可以直射通过雾化膜,而在雾化膜为雾化的第二状态时,白光补光灯发出的白光会被散射改变传播方向,从而呈现出雾化的效果。
在控制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均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后,采集当前的第一图像,由于雾化膜为第一状态时,白光补光灯发出的白光可以直射通过雾化膜,因此在第一图像采集区域内的亮度较亮,第一图像较为清晰。
S202:若识别到所述第一图像中包含目标,则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目标区域包含的目标像素行,根据预先确定的图像像素行与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像素行在所述雾化膜中对应的目标设定区域,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目标可以是人体、可以是动物、还可以是其他物体,根据采集到的第一图像及现有的识别算法,对第一图像进行识别,若识别到第一图像中包含目标,则确定当前的白光补光灯发出的白光可以照射到目标,对目标造成伤害。
根据第一图像中包含的目标区域,确定目标区域中包含的第一图像的目标像素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预先确定有图像像素行与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的对应关系,根据该对应关系、以及目标像素行,确定在该对应关系中目标像素行对应的目标设定区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设备和白光补光灯并不重合,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设备和白光补光灯的场景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像采集设备位于白光补光灯左上(图中的上下左右)方,且图像采集设备的焦点与白光补光灯的光源并不重合。图像采集设备的第一图像采集范围是确定的,经过雾化膜的目标设定区域的白光产生弱光区,且弱光区对应图像像素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与对应的像素行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雾化膜为PDLC组成,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包括PDLC Row 0、PDLC Row1……PDLC Row n,由于图像采集设备一般不是水平安装的,且图像传感器的中心与白光补光灯中心不重合,因此雾化膜等间距的每一PDLC行对应不同宽度的像素行,即Pixels*y0Row 0、Pixels*y1 Row 1……Pixels*yn Row n,其中,Pixels*y0 Row 0表示第0像素行、Pixels*y1 Row 1表示第1像素行、Pixels*yn Row n表示第n像素行,y0、y1……yn的值均不相等。
在确定出目标设定区域后,根据确定出目标设定区域,控制雾化膜的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从而使发向目标区域方向的白光在经过目标设定区域时被散射,减少了通过目标设定区域发向目标区域方向的白光。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均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采集当前的第一图像;若识别到所述第一图像中包含目标,则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目标区域包含的每个目标像素行,根据预先确定的图像像素行与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像素行在所述雾化膜中对应的目标设定区域;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从而可以在识别到人体时,由于雾化膜的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从而减少人眼接收到的白光,提高了用户体验,同时由于雾化膜除目标设定区域外的其他设定区域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从而保证了夜视效果。
实施例2:
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目标为人体时,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人体的人眼区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可以是人体、动物以及其他物体,在目标为人体时,为了减少人眼接收到的白光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是在第一图像中确定出人体的人眼区域,将人眼区域作为目标区域,从而根据人眼区域包含的目标像素行,确定出目标像素行对应的雾化膜的目标设定区域;根据确定出目标设定区域,控制雾化膜的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从而使发向人体方向的白光在经过目标设定区域时被散射,减少了通过目标设定区域发向人眼的白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后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白光补光灯的光束边界范围内,由于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从而产生了包括人眼所处位置的弱光区,减少了通过目标设定区域发向人眼的白光。
实施例3:
为了确定图像像素行与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的对应关系,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图像像素行与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的对应关系的确定过程包括:
针对安装完成的所述白光补光灯的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控制该设定区域为所述第一状态,其他设定区域为所述第二状态,采集第二图像,根据所述第二图像中每个像素行的亮度值,确定所述第二图像中亮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一像素行;根据该设定区域和所述第一像素行,建立该设定区域与所述第一像素行的对应关系。
为了确定图像像素行与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的对应关系,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将白光补光灯安装完成后,即白光补光灯的高度和角度固定不变,白光补光发出的白光所能照射的区域也固定不变。针对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控制该设定区域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其他设定区域为雾化的第二状态,即通过该设定区域的白光为直射光,保证了通过该设定区域的白光亮度,而通过其他设定区域的白光大多为散射光,降低了通过其他设定区域发出的白光亮度。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光通过雾化状态和非雾化状态的区域时传播方向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白光通过非雾化状态的区域时,白光的传播方向不变,通过非雾化状态的区域的白光为直射光;白光通过雾化状态的区域时,大量白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通过雾化状态的区域的白光大多为散射光。
在控制该设定区域为第一状态,其他设定区域为第二状态后,采集当前的第二图像,根据第二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值,确定每个第二图像中每个像素行的亮度值。具体的,可以是确定出每个像素行包括的像素点的亮度值和值,也可以是确定出每个像素行包括的像素点的亮度值均值,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根据第二图像每个像素行的亮度值、以及预设阈值,确定出第二图像中亮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一像素行,其中第一像素行可能是只有一行,也可能是有多行。
根据第一像素行和该设定区域,建立该设定区域与第一像素行的对应关系,在确定出该设定区域与第一像素行的对应关系后,针对该设定区域的下一设定区域,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确定出每个设定区域与对应的像素行的对应关系。
实施例4:
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包括:
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进行雾化,且雾度是预设雾度的第二状态。
为了提高客户体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控制雾化膜的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时,电子设备保存有预设雾度,该预设雾度是基于经验预先设置的,若希望尽量减少对人眼的伤害,则可以将该预设雾度设置地较大一些,若希望在减少对人脸伤害时保证夜视效果,则可以将该预设雾度设置地较小一些。
根据该预设雾度控制雾化膜的目标设定区域进行雾化,且雾度为预设雾度的第二状态。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区域的雾度为预设雾度,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且雾度是预设雾度的第二状态包括:
根据预先保存的雾度与驱动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预设雾度对应的目标驱动电压;
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的驱动电压为所述目标驱动电压。
为了实现控制雾化膜的目标设定区域的雾度,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先保存有雾度和驱动电压的对应关系,在雾度和驱动电压的对应关系中,确定出预设雾度对应的目标驱动电压,并控制雾化膜的目标设定区域的驱动电压为目标驱动电压,从而保证了目标设定区域的雾度为预设雾度。
实施例5:
为了保证夜视效果和用户体验,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膜为多行或多列可独立控制的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为所述雾化膜的每个水平行或每个竖直行;
或,所述雾化膜为可独立控制的点阵式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为点阵式雾化膜的中的每一点。
为了保证夜视效果和用户体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雾化膜可以是多行可独立控制的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也可以是多列可独立控制的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还可以是可独立控制的点阵式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
其中,聚合物分散液晶也称为调光膜。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DLC的工作示意图,如图7所示,PDLC在断电状态下液晶杂散排列,杂散的液晶折射率和基体折射率相差较大,入射光会被强烈散射改变传播方向,成为散射光从而呈现雾化效果;PDLC在通电状态下时,液晶在电场的作用下,其光轴方向统一沿电场方向规则排列,光线可以不改变方向通过PDLC。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雾化膜为多行可独立控制的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时,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为雾化膜的每个水平行。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膜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雾化膜的每一水平行均为一个设定区域,且雾化膜的每一水平行均等宽。
雾化膜为多列可独立控制的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时,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为雾化膜的每个竖直行。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雾化膜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雾化膜的每一竖直行均为一个设定区域,且雾化膜的每一竖直行等宽。
雾化膜为可独立控制的点阵式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为点阵式雾化膜的中的每一点。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雾化膜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雾化膜的每一点均为一个设定区域,且雾化膜的每一点的大小相同。
实施例6:
为了保证夜视效果其提高用户体验,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识别到所述第一图像中不包含所述目标,则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保持均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直至采集到的图像中包含所述目标。
为了保证夜视效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采集到第一图像中,若识别到第一图像中不包含目标,则控制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保持均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并继续采集图像进行人体识别,直到采集到的图像中包含目标。
实施例7:
为了保证夜视效果且提高用户体验,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一图像采集时刻之后的每个时间周期采集的第二图像,确定每个所述第二图像中目标区域包含的目标像素行对应的所述雾化膜的每个目标设定区域,在所述每个时间周期内控制对应的所述每个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所述第二状态,直到所述第二图像中不包含所述目标。
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识别到第一图像中包含目标,并控制雾化的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后,由于目标有较大可能出于移动状态,因此电子设备还在第一图像采集时刻之后的每个时间周期采集第二图像。
根据每个时间周期采集的第二图像,由于之前采集的第一图像中包含目标,即使目标处于移动状态,在第一图像采集时刻之后采集的第二图像中也包含目标,因此根据第二图像目标区域包含的目标像素行,确定出每个时间周期对应的每个目标设定区域。
根据每个时间周期对应的每个目标设定区域,在每个时间周期内控制对应的每个目标设定全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从而实现对目标的追踪,使目标区域始终处于经过雾化膜的目标设定区域产生的弱光区。例如在目标为人体时,实现了对人体的跟踪,使人眼始终处于弱光区,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8: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1101,用于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均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
图像处理模块1102,用于采集当前的第一图像,若识别到所述第一图像中包含目标,则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目标区域包含的每个目标像素行;
所述控制模块1101,还用于根据预先确定的图像像素行与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像素行在所述雾化膜中对应的目标设定区域,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针对安装完成的所述白光补光灯的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控制该设定区域为所述第一状态,其他设定区域为所述第二状态,采集第二图像,根据所述第二图像中每个像素行的亮度值,确定所述第二图像中亮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一像素行;根据该设定区域和所述第一像素行,建立该设定区域与所述第一像素行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进行雾化,且雾度是预设雾度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预先保存的雾度与驱动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预设雾度对应的目标驱动电压;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的驱动电压为所述目标驱动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识别到所述第一图像中不包含所述目标,则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保持均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直至采集到的图像中包含所述目标。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一图像采集时刻之后的每个时间周期采集的第二图像,确定每个所述第二图像中目标区域包含的目标像素行对应的所述雾化膜的每个目标设定区域,在所述每个时间周期内控制对应的所述每个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所述第二状态,直到所述第二图像中不包含所述目标。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装置的控制示意图,如图12所示,白光补光灯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1201、图像处理单元1202、LED驱动单元1203、升压单元1204和驱动单元1205。白光补光灯控制装置的驱动单元1205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线与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的控制线相连。
LED驱动单元1203,用于向白光补光灯提供电压,驱动单元1205,用于向雾化膜的设定区域提供电压,升压单元1204,用于提高驱动单元1205向雾化膜的设定区域提供的电压。
控制单元1201,用于控制LED驱动单元1203向白光补光灯提供电压,控制驱动电压1205向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提供电压。
图像处理单元1202,用于控制图像传感器Sensor采集第一图像,并在识别到第一图像中包含人体时,确定第一图像中包含人体的区域中包含的每个目标像素行,相当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模块1102。
控制单元1201,还用于根据预先确定的图像像素行与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像素行在所述雾化膜中对应的目标设定区域,控制雾化膜的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相当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控制模块1101。
实施例9: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301、通信接口1302、存储器1303和通信总线1304,其中,处理器1301,通信接口1302,存储器1303通过通信总线13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1303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1301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1301执行如下步骤:
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均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采集当前的第一图像;
若识别到所述第一图像中包含目标,则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目标区域包含的目标像素行,根据预先确定的图像像素行与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像素行在所述雾化膜中对应的目标设定区域,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1301还用于若所述目标为人体时,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人体的人眼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1301具体用于所述图像像素行与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的对应关系的确定过程包括:
针对安装完成的所述白光补光灯的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控制该设定区域为所述第一状态,其他设定区域为所述第二状态,采集第二图像,根据所述第二图像中每个像素行的亮度值,确定所述第二图像中亮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一像素行;根据该设定区域和所述第一像素行,建立该设定区域与所述第一像素行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1301还用于所述雾化膜为多行或多列可独立控制的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为所述雾化膜的每个水平行或每个竖直行;或,所述雾化膜为可独立控制的点阵式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为点阵式雾化膜的中的每一点。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1301具体用于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进行雾化,且雾度是预设雾度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1301具体用于根据预先保存的雾度与驱动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预设雾度对应的目标驱动电压;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的驱动电压为所述目标驱动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1301还用于若识别到所述第一图像中不包含所述目标,则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保持均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直至采集到的图像中包含所述目标。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1301还用于根据第一图像采集时刻之后的每个时间周期采集的第二图像,确定每个所述第二图像中目标区域包含的目标像素行对应的所述雾化膜的每个目标设定区域,在所述每个时间周期内控制对应的所述每个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所述第二状态,直到所述第二图像中不包含所述目标。
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1302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地,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指令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陈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
实施例10: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均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采集当前的第一图像;
若识别到所述第一图像中包含目标,则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目标区域包含的目标像素行,根据预先确定的图像像素行与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像素行在所述雾化膜中对应的目标设定区域,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若所述目标为人体时,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人体的人眼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图像像素行与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的对应关系的确定过程包括:
针对安装完成的所述白光补光灯的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控制该设定区域为所述第一状态,其他设定区域为所述第二状态,采集第二图像,根据所述第二图像中每个像素行的亮度值,确定所述第二图像中亮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一像素行;根据该设定区域和所述第一像素行,建立该设定区域与所述第一像素行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包括:
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进行雾化,且雾度是预设雾度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膜为多行或多列可独立控制的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为所述雾化膜的每个水平行或每个竖直行;
或,所述雾化膜为可独立控制的点阵式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为点阵式雾化膜的中的每一点。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进行雾化,且雾度是预设雾度的第二状态包括:
根据预先保存的雾度与驱动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预设雾度对应的目标驱动电压;
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的驱动电压为所述目标驱动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识别到所述第一图像中不包含所述目标,则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保持均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直至采集到的图像中包含所述目标。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一图像采集时刻之后的每个时间周期采集的第二图像,确定每个所述第二图像中目标区域包含的目标像素行对应的所述雾化膜的每个目标设定区域,在所述每个时间周期内控制对应的所述每个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所述第二状态,直到所述第二图像中不包含所述目标。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白光补光灯表面包括有雾化材料组成的雾化膜,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均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采集当前的第一图像;
若识别到所述第一图像中包含目标,则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目标区域中包含的目标像素行,根据预先确定的图像像素行与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像素行在所述雾化膜中对应的目标设定区域,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目标为人体时,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人体的人眼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像素行与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的对应关系的确定过程包括:
针对安装完成的所述白光补光灯的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控制该设定区域为所述第一状态,其他设定区域为所述第二状态,采集第二图像,根据所述第二图像中每个像素行的亮度值,确定所述第二图像中亮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一像素行;根据该设定区域和所述第一像素行,建立该设定区域与所述第一像素行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包括:
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进行雾化,且雾度是预设雾度的第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膜为多行或多列可独立控制的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为所述雾化膜的每个水平行或每个竖直行;
或,所述雾化膜为可独立控制的点阵式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为点阵式雾化膜的中的每一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进行雾化,且雾度是预设雾度的第二状态包括:
根据预先保存的雾度与驱动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预设雾度对应的目标驱动电压;
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的驱动电压为所述目标驱动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识别到所述第一图像中不包含所述目标,则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保持均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直至采集到的图像中包含所述目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一图像采集时刻之后的每个时间周期采集的第二图像,确定每个所述第二图像中目标区域包含的目标像素行对应的所述雾化膜的每个目标设定区域,在所述每个时间周期内控制对应的所述每个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所述第二状态,直到所述第二图像中不包含所述目标。
9.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均为非雾化的第一状态;
图像处理模块,用于采集当前的第一图像,若识别到所述第一图像中包含目标,则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目标区域包含的目标像素行;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预先确定的图像像素行与所述雾化膜的每个设定区域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像素行在所述雾化膜中对应的目标设定区域,控制所述雾化膜的所述目标设定区域为进行雾化的第二状态。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可由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
CN202111303038.2A 2021-11-05 2021-11-05 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Pending CN1142220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3038.2A CN114222035A (zh) 2021-11-05 2021-11-05 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3038.2A CN114222035A (zh) 2021-11-05 2021-11-05 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22035A true CN114222035A (zh) 2022-03-22

Family

ID=80695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03038.2A Pending CN114222035A (zh) 2021-11-05 2021-11-05 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22035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7679A (zh) * 2011-12-16 2013-06-19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压控制光扩散模组、闪灯模组及闪灯控制方法
US20160337564A1 (en) * 2015-05-13 2016-11-17 Apple Inc. Light source module with adjustable diffusion
CN112752003A (zh) * 2020-12-30 2021-05-0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补光方法、装置、补光设备和监控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7679A (zh) * 2011-12-16 2013-06-19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压控制光扩散模组、闪灯模组及闪灯控制方法
US20160337564A1 (en) * 2015-05-13 2016-11-17 Apple Inc. Light source module with adjustable diffusion
CN107637062A (zh) * 2015-05-13 2018-01-26 苹果公司 具有可调整漫射的光源模块
CN112752003A (zh) * 2020-12-30 2021-05-0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补光方法、装置、补光设备和监控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4873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80299903A1 (en) Lens mask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06503707B (zh) 一种红外补光条件下的车牌识别方法及装置
DE212017000101U1 (de) Kamerabasiertes Scheinwerferlicht-Steuerungssystem
US20060140502A1 (en) Active visor system for eliminating glare in field-of-vision from mobile and transient light sources and reflective surfaces
CN101142814A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程序、以及记录介质
US10313601B2 (e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brightness adjusting method
CN112394526A (zh) 多维摄像装置及其应用终端和方法
CN105957499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KR20160061132A (ko) 차량번호 인식 장치 및 그 방법, 그리고 상기 방법을 수행하는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CN113490316B (zh) 一种补光系统及补光灯
CN114596620B (zh) 人脸识别设备补光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077052A (zh) 光学积分器和使用它的影像投影装置
US20150158427A1 (en) Vehicle control system for providing warning message and method thereof
CN114222035A (zh) 一种白光补光灯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0435539A (zh) 一种平视显示器的图像显示方法和平视显示系统
DE112017001528T5 (de) Vorrichtung, System, Verfahren und Computerprogramm zum Bereitstellen von Beleuchtung eines Fahrzeugs
CN112752003A (zh) 一种补光方法、装置、补光设备和监控设备
CN110877517B (zh) 一种防止远光灯强光刺激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89558B (zh) 车牌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2804028B (zh) 成像器件、系统和方法
CN106851236A (zh) 投影设备、系统和方法
EP3495717A1 (en) Vehicular lamp system
US20230131446A1 (en) Simulation method for a pixel headlamp system
WO2020236080A1 (en) Dimming light that is interfering with an observer's vi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