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19649A -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19649A
CN114219649A CN202210002149.8A CN202210002149A CN114219649A CN 114219649 A CN114219649 A CN 114219649A CN 202210002149 A CN202210002149 A CN 202210002149A CN 114219649 A CN114219649 A CN 1142196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t
cross
chain
root
tr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021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19649B (zh
Inventor
马登极
王志文
吴思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Fuzam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Fuzam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Fuzam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Fuzam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021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196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19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19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19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196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执行第一资产跨链交易,将待转移至第二区块链、资产种类为第二资产种类的第一资产存入当前区块链的第一资产跨链合约,将第一资产的第一存证哈希作为第一资产跨链合约的第一跨链资产聚合树中对应于第二区块链和第二资产种类的第一跨链单类资产树的新增叶子节点以更新第一跨链资产聚合树。本发明实现了只需要在合约中维护一个树即可实现在多条区块链之间进行多种不同类型的资产的转移,从而在多条区块链转移多种类型资产的场景中解决了数据冗余和树根查询不便等问题。

Description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区块链跨链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侧链、中继、公证人机制、哈希锁定等类别。每个类别的方案都存在各自的安全风险问题。一旦发生遭遇黑客挟持,往往会导致用户的资产遭受损失。
对于中继类方案而言,当前本领域解决上述安全风险问题的一种手段在于,将背书链的所有区块头全部同步到目标链,从而使目标链可以基于区块头进行验证。该手段的缺陷在于,对于区块数量累积较多的区块链而言,区块头的数据量太过庞大。例如,当前以太坊的全部区块头数据的数据量已经达到4.5G之高。
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在CN202110883008.7号申请、CN202110881826.3号申请、CN202110881827.8号申请中分别提出了3种不同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后两个方案还进一步解决了节省中继所花费的手续费的问题)。
在上述3个方案中,两条区块链要实现资产跨链,必须要各自在跨链合约中维护一个跨链资产树,例如,区块链A与区块链B要实现资产跨链,则区块链A的跨链合约中需要维护一个跨链资产树TreeAB,同时区块链B的跨链合约中需要维护一个跨链资产树TreeBA;而这会导致一个问题:
当区块链的数量增多时,跨链合约需要同时维护多个跨链资产树,例如,100条区块链之间要实现资产跨链,则每条区块链的跨链合约中要各自维护99个跨链资产树,一方面造成了数据冗余,另一方面对作为管理员终端的中继造成了查询树根的不便。
针对上述需要维护多个跨链资产树的问题,申请人在CN202111289558.2号申请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单种资产的方案,例如,100条区块链之间只需要跨链数字人民币,则可通过该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然而在某些特殊的应用场景中,例如,网络游戏的数字资产交易,等,例如,100条区块链之间需要跨链游戏a的账号所有权、游戏b的游戏币、游戏c的游戏道具所有权、Q币、数字人民币,等多种数字资产时,则无法通过上述适用于单种资产的方案来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只需要在合约中维护一个树即可实现在多条区块链之间进行多种不同类型的资产的转移的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链资产转移方法,多条区块链分别配置有用于互相转移多种类型资产的资产跨链合约;
资产跨链合约维护有跨链资产聚合树,跨链资产聚合树由多条区块链中除当前区块链外的各第一区块链分别对应的跨链多类资产树聚合而成,跨链多类资产树由所对应的第一区块链的若干不同资产种类的跨链单类资产树聚合而成,跨链单类资产树是以第一标识哈希作为首个叶子节点、以当前区块链待转移至所对应的第一区块链的第一资产种类的各笔资产的存证哈希作为后续叶子节点所生成的默克尔树,第一标识哈希根据当前区块链名称、所对应的第一区块链的名称和第一资产种类所生成,第一标识哈希同时还被注册到所对应的第一区块链的资产跨链合约中;
资产跨链合约还配置有用于验证待转移至当前区块链的资产是否已存入转移前所在区块链的资产跨链合约的零知识证明电路;
该方法适用于多条区块链中任一区块链的区块链节点,该方法包括:
执行第一资产跨链交易,将待转移至第二区块链、资产种类为第二资产种类的第一资产存入当前区块链的第一资产跨链合约,将第一资产的第一存证哈希作为第一资产跨链合约的第一跨链资产聚合树中对应于第二区块链和第二资产种类的第一跨链单类资产树的新增叶子节点以更新第一跨链资产聚合树。
其中,更新后的第一跨链单类资产树的第一树根、第一跨链单类资产树的首个叶子节点到第一树根的第一路径、第一存证哈希到第一树根的第二路径、更新后的第一跨链资产聚合树的第二树根、第一树根到第二树根的第三路径用于作为零知识证明电路的证明算法的输入以生成第一证明信息;
第二树根还用于通过可信或可证伪的方式提交到第二区块链的第二资产跨链合约,以供作为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算法的公开输入之一;
第一证明信息用于与对应的各公开输入共同打包生成第二资产跨链交易并发送至第二区块链,以供第二资产跨链合约通过验证算法进行验证。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包含可由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使得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跨链资产转移方法。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该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根据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跨链资产转移方法。
本发明诸多实施例提供的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设计了以标识哈希作为首个叶子节点、以资产存证哈希作为后续叶子节点的跨链单类资产树,再将同一区块链的不同资产种类的各跨链单类资产树聚合为该区块链的跨链多类资产树,再将各区块链的跨链多类资产树最终聚合为跨链资产聚合树,同时配置了根据三个路径进行验证的零知识证明电路,最终实现了只需要在合约中维护一个树即可实现在多条区块链之间进行多种不同类型的资产的转移,从而在多条区块链转移多种类型资产的场景中解决了数据冗余和树根查询不便等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链资产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跨链资产聚合树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链资产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链资产转移方法,多条区块链分别配置有用于互相转移多种类型资产的资产跨链合约;
资产跨链合约维护有跨链资产聚合树,跨链资产聚合树由多条区块链中除当前区块链外的各第一区块链分别对应的跨链多类资产树聚合而成,跨链多类资产树由所对应的第一区块链的若干不同资产种类的跨链单类资产树聚合而成,跨链单类资产树是以第一标识哈希作为首个叶子节点、以当前区块链待转移至所对应的第一区块链的第一资产种类的各笔资产的存证哈希作为后续叶子节点所生成的默克尔树,第一标识哈希根据当前区块链名称、所对应的第一区块链的名称和第一资产种类所生成,第一标识哈希同时还被注册到所对应的第一区块链的资产跨链合约中;
资产跨链合约还配置有用于验证待转移至当前区块链的资产是否已存入转移前所在区块链的资产跨链合约的零知识证明电路;
该方法适用于多条区块链中任一区块链的区块链节点,该方法包括:
S11:执行第一资产跨链交易,将待转移至第二区块链、资产种类为第二资产种类的第一资产存入当前区块链的第一资产跨链合约,将第一资产的第一存证哈希作为第一资产跨链合约的第一跨链资产聚合树中对应于第二区块链和第二资产种类的第一跨链单类资产树的新增叶子节点以更新第一跨链资产聚合树。
其中,更新后的第一跨链单类资产树的第一树根、第一跨链单类资产树的首个叶子节点到第一树根的第一路径、第一存证哈希到第一树根的第二路径、更新后的第一跨链资产聚合树的第二树根、第一树根到第二树根的第三路径用于作为零知识证明电路的证明算法的输入以生成第一证明信息;
第二树根还用于通过可信或可证伪的方式提交到第二区块链的第二资产跨链合约,以供作为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算法的公开输入之一;
第一证明信息用于与对应的各公开输入共同打包生成第二资产跨链交易并发送至第二区块链,以供第二资产跨链合约通过验证算法进行验证。
以下分别通过3个不同的实施例对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示例性的阐述。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树根由管理员终端在监测到第一跨链资产聚合树更新后获取并存证到第二资产跨链合约中。
在第一实施例中,零知识证明电路进行验证的原理在于:
由管理员终端将第二树根存证到第二资产跨链合约中以证明第二树根已经记录在当前区块链上;
根据第一树根和第三路径是否能生成由管理员终端存证的第二树根:是,则证明第一树根真实存在于第一跨链资产聚合树中的;
根据第二资产跨链合约中注册的标识哈希和第一路径是否能生成第一树根:是,则证明第一树根是对应于第二区块链和第二资产种类的;
根据第一存证哈希和第二路径是否能生成第一树根:是,则证明第一存证哈希是真实的、第一资产确实存入了第一资产跨链合约,且对应于第二区块链和正确的资产种类;
以支付第一资产的第一地址和相应的私钥作为证明算法的私密输入,从而可以通过验证算法验证提供证明信息的用户是否将第一资产存入第一资产跨链合约的用户。
在第一实施例中,零知识证明电路是根据上述验证原理所生成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零知识证明体系中如何根据上述验证原理生成零知识证明电路,所生成的零知识证明电路至少包括证明算法Prove1()和验证算法Verify1(),还可以包括生成算法Setup1()。具体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以用户甲要将区块链N上的10000个游戏b的游戏币转移到区块链B为例。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跨链资产聚合树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区块链N的资产跨链合约所维护的跨链资产聚合树中,跨链资产聚合树由区块链A对应的跨链多类资产树、区块链B对应的跨链多类资产树、…、区块链M对应的跨链多类资产树聚合而成。
其中,以区块链B对应的跨链多类资产树为例,区块链B对应的跨链多类资产树由对应于区块链B的游戏a账号所有权的跨链单类资产树、对应于区块链B的游戏b的游戏币的跨链单类资产树、…、对应于区块链B的数字人民币的跨链单类资产树聚合而成。
再以对应于区块链B的游戏b的游戏币的跨链单类资产树为例,该跨链单类资产树是以该跨链单类资产树的标识哈希作为首个叶子节点、以区块链N待转移至区块链B的资产种类为游戏b的游戏币的各笔资产的存证哈希作为后续叶子节点所生成的默克尔树。
其中,该跨链单类资产树的标识哈希根据当前区块链N、待转移的区块链B和资产种类(游戏b的游戏币)所生成。
例如,hashid1=hash(chain_N,chain_B,token_gameB,rand_num),其中,token_gameB为游戏b的游戏币,rand_num为随机数。
该标识哈希hashid1由资产跨链合约的管理员注册到区块链B的资产跨链合约中,以供进行验证。
区块链A-区块链M的资产跨链合约同样分别维护有一个跨链资产聚合树,不再重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2限于篇幅省略了每棵树中叶子节点和根节点之间的中间节点,但并非表示没有中间节点。
当用户甲要将区块链N上的10000个游戏b的游戏币转移到区块链B时,用户甲的用户端打包生成第一资产跨链交易tx1并发送区块链N的区块链网络。
在步骤S11中,区块链N的节点通过资产跨链合约执行tx1:
根据tx1的资产跨链请求将用户甲的账户中的10000个游戏b的游戏币存入资产跨链合约的合约地址;
存入成功后,根据目标链chain_B、资产种类token_gameB、资产数额10000和用户甲的公钥P1生成该笔资产的第一存证哈希hashi,并将hashi作为对应于区块链B的游戏b的游戏币的跨链单类资产树的最新叶子节点,并更新跨链资产聚合树。
管理员终端通过同步区块链N的数据监测到跨链资产聚合树更新后,获取更新后的跨链资产聚合树的第二树根root2,打包生成包括root2的树根存证交易tx2并发送至区块链B的网络。
区块链B的节点通过资产跨链合约执行tx2,将root2存证到区块链B的资产跨链合约中。
用户甲的用户端获取更新后的对应于区块链B的游戏b的游戏币的跨链单类资产树的第一树根root1、第二树根root2、第一树根root1到第二树根root2的第三路径path3、标识哈希hashid1到第一树根的第一路径path1、第一存证哈希hashi到第一树根root1的第二路径path2,以第一存证哈希hashi、第二树根root2、第一树根root1、公钥P1等信息作为零知识证明电路的证明算法Prove1()的公开输入,以支付该笔资产的第一地址addr1、对应于第一地址addr1的第一私钥p1、第一路径path1、第二路径path2、第三路径path3作为证明算法Prove1()的私密输入,生成第一证明信息:
Prove1(hashi、root1、root2、…、P1,addr1、p1、path1、path2、path3)→prove1;
以及,
打包生成包括上述各项公开输入hashi、root1、root2、…、P1和第一证明信息prove1的第二资产跨链交易tx3,将tx3发送至区块链B的网络。
区块链B的节点通过资产跨链合约执行tx3,分别进行以下各项验证:
验证tx3提交的第二树根root2是否已经存证在资产跨链合约中:否,则tx3执行失败;
验证tx3提交的第一存证哈希hashi是否未被使用:否,则tx3执行失败;
将tx3提交的hashi、root1、root2、…、P1、prove1和注册在合约中的标识哈希hashid1输入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算法Verify1()进行验证:
Verify1(hashi、root1、root2、…、P1,prove1,hashid1)→Yes/No;
当验证算法Verify1()的输出结果为No时,验证失败,tx3执行失败;
若上述各项验证全部通过,则tx3执行成功,向用户甲在区块链B的账户发放10000个游戏b的游戏币,以及,将第一存证哈希hashi存入校验池(以供后续执行其它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时可以验证出hashi已经被使用)。
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二树根由签名生成第一资产跨链交易的第一用户的用户端提交至第二区块链;
第二资产跨链合约还配置用于在第一挑战期限内冻结向第一用户发放的锚定于第一资产的第一映射资产;
管理员终端配置用于在第一挑战期限内监测并验证第二树根是否记录在第一资产跨链合约中:否,则生成第一挑战交易并发送至第二区块链的网络,以供第二区块链的节点通过第二资产跨链合约执行以撤回或销毁第一映射资产。
在第二实施例中,零知识证明电路进行验证的原理在于:
第二资产跨链合约在执行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时,假定用户没有作弊、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所提交的第二树根已经记录在当前区块链上;
根据第一树根和第三路径是否能生成由管理员终端存证的第二树根:是,则证明第一树根真实存在于第一跨链资产聚合树中的;
根据第二资产跨链合约中注册的标识哈希和第一路径是否能生成第一树根:是,则证明第一树根是对应于第二区块链和第二资产种类的;
根据第一存证哈希和第二路径是否能生成第一树根:是,则证明第一存证哈希是真实的、第一资产确实存入了第一资产跨链合约;
以支付第一资产的第一地址和相应的私钥作为证明算法的私密输入,从而可以通过验证算法验证提供证明信息的用户是否将第一资产存入第一资产跨链合约的用户。
上述零知识证明电路在验证过程中可以假定用户没有作弊的原因在于:
在验证通过时,所发放的映射资产在第一挑战期限内是冻结的;
当用户作弊、伪造未记录在当前区块链上的第二树根以骗取映射资产时,管理员终端会监测到第二树根未记录在当前区块链上,从而在挑战期限内发送挑战交易以撤回或销毁映射资产。
在第二实施例中,零知识证明电路是根据上述验证原理所生成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零知识证明体系中如何根据上述验证原理生成零知识证明电路,所生成的零知识证明电路至少包括证明算法Prove2()和验证算法Verify2(),还可以包括生成算法Setup2()。具体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以用户乙从区块链A转移2000数字人民币至区块链C为例:
当用户乙要将区块链A上的2000数字人民币转移到区块链C时,用户乙的用户端打包生成第一资产跨链交易tx4并发送区块链A的区块链网络。
在步骤S11中,区块链A的节点通过资产跨链合约执行tx4:
根据tx4的资产跨链请求将用户乙的账户中的2000数字人民币存入资产跨链合约的合约地址;
存入成功后,根据目标链chain_C、资产种类token_rmb、资产数额2000和用户乙的公钥P2生成该笔资产的第一存证哈希hashj,并将hashj作为对应于区块链C的数字人民币的跨链单类资产树的最新叶子节点,并更新跨链资产聚合树。
用户乙的用户端获取更新后的对应于区块链C的数字人民币的跨链单类资产树的第一树根root3、第二树根root4、第一树根root3到第二树根root4的第三路径path6、(区块链A的跨链资产聚合树中对应于区块链C的数字人民币的)标识哈希hashid2到第一树根root3的第一路径path4、第一存证哈希hashj到第一树根root3的第二路径path5,以第一存证哈希hashj、第二树根root4、第一树根root3、公钥P2等信息作为零知识证明电路的证明算法Prove2()的公开输入,以支付该笔资产的第一地址addr2、对应于第一地址addr2的第一私钥p2、第一路径path4、第二路径path5、第三路径path6作为证明算法Prove2()的私密输入,生成第一证明信息:
Prove2(hashj、root3、root4、…、P2,addr2、p2、path4、path5、path6)→prove2;
以及,
打包生成包括上述各项公开输入hashj、root3、root4、…、P2和第一证明信息prove2的第二资产跨链交易tx5,将tx5发送至区块链C的网络。
区块链C的节点通过资产跨链合约执行tx5,分别进行以下各项验证:
验证tx5提交的第一存证哈希hashj是否未被使用:否,则tx5执行失败;
将tx5提交的hashj、root3、root4、…、P2、prove2和注册在合约中的标识哈希hashid2输入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算法Verify2()进行验证:
Verify2(hashj、root3、root4、…、P2,prove2,hashid2)→Yes/No;
当验证算法Verify2()的输出结果为No时,验证失败,tx5执行失败;
若上述各项验证全部通过,则tx5执行成功,向用户乙在区块链C的账户发放2000数字人民币并在第一挑战期限内冻结,以及,将第一存证哈希hashj存入校验池(以供后续执行其它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时可以验证出hashj已经被使用)。
管理员终端通过同步区块链C的数据监测到tx5执行成功,验证tx5提交的第二树根root4是否记录在区块链A上:
是,则用户乙未作弊,管理员终端无需进行挑战,区块链C的资产跨链合约在度过第一挑战期限后解冻上述2000数字人民币;
否,则生成挑战交易并发送至区块链C的网络,以供区块链C的节点通过资产跨链合约执行以撤回或销毁上述2000数字人民币。
在第三实施例中,管理员终端配置用于在监测到第一跨链资产聚合树更新后获取第二树根,对第二树根进行签名以生成第一签名信息,以及,将第一签名信息和相应的第一椭圆曲线随机数在链下公开;
证明算法生成第一证明信息的私密输入包括第一签名信息和第一椭圆曲线随机数;
第一签名信息的生成算法为:
s=r+p*root;
验证算法验证第一签名信息的原理为:
s*G=(r+p*root)*G=r*G+(p*G)root=R+P*root;
其中,s为第一签名信息,r为第一随机数,p为管理员私钥,root为第二树根,G为椭圆曲线基点,R为根据r生成的第一椭圆曲线随机数,P为管理员公钥。
在第三实施例中,零知识证明电路进行验证的原理在于:
第二跨链合约中配置有根据管理员公钥P生成的验证参数;
管理员在确认第二树根记录在第一区块链上之后,通过管理员私钥p对第二树根进行签名,并在链下公开第一签名信息s和第一椭圆曲线随机数R;
因此,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可以基于上述算法验证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二树根是否经过管理员签名,从而验证第二树根是否已经记录在当前区块链上。
根据第一树根和第三路径是否能生成由管理员终端存证的第二树根:是,则证明第一树根真实存在于第一跨链资产聚合树中的;
根据第二资产跨链合约中注册的标识哈希和第一路径是否能生成第一树根:是,则证明第一树根是对应于第二区块链和第二资产种类的;
根据第一存证哈希和第二路径是否能生成第一树根:是,则证明第一存证哈希是真实的、第一资产确实存入了第一资产跨链合约;
以支付第一资产的第一地址和相应的私钥作为证明算法的私密输入,从而可以通过验证算法验证提供证明信息的用户是否将第一资产存入第一资产跨链合约的用户。
在第三实施例中,零知识证明电路是根据上述验证原理所生成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零知识证明体系中如何根据上述验证原理生成零知识证明电路,所生成的零知识证明电路包括生成算法Setup3()、证明算法Prove3()和验证算法Verify3()。具体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各区块链的资产跨链合约所配置的验证参数ver_key根据零知识证明电路的生成算法Setup3()和管理员公钥P所生成:
Setup3(P)→ver_key。
以用户丙从区块链E转移游戏c的某一件游戏道具的所有权至区块链F为例:
当用户丙要将区块链E上的游戏c的某一件游戏道具的所有权转移到区块链F时,用户丙的用户端打包生成第一资产跨链交易tx6并发送区块链E的区块链网络。
在步骤S11中,区块链E的节点通过资产跨链合约执行tx6:
根据tx6的资产跨链请求将用户丙的账户中的1个游戏c的某游戏道具的所有权存入资产跨链合约的合约地址;
存入成功后,根据目标链chain_F、资产种类token_item123、资产数额1和用户丙的公钥P3生成该笔资产的第一存证哈希hashk,并将hashk作为对应于区块链F的游戏c该游戏道具的跨链单类资产树的最新叶子节点,并更新跨链资产聚合树。
管理员终端通过同步区块链E的数据监测到跨链资产聚合树更新后,获取更新后的跨链资产聚合树的第二树根root6,通过管理员私钥p对root6进行签名以生成第一签名信息s=r+p*root6,将第一签名信息s和相应的第一椭圆曲线随机数R(R=r*G)在链下公开,例如,链下的中心化服务器,或,网站、社区,等等。
用户丙的用户端从上述链下位置获取到第一签名信息s和第一椭圆曲线随机数R,并从区块链E获取更新后的对应于区块链F的游戏c该游戏道具的跨链单类资产树的第一树根root5、第二树根root6、第一树根root5到第二树根root6的第三路径path9、(区块链E的跨链资产聚合树中对应于区块链F的游戏c该游戏道具的)标识哈希hashid3到第一树根root5的第一路径path7、第一存证哈希hashk到第一树根root7的第二路径path8,以第一存证哈希hashk、第二树根root6、第一树根root5、公钥P3等信息作为零知识证明电路的证明算法Prove3()的公开输入,以支付该笔资产的第一地址addr3、对应于第一地址addr3的第一私钥p3、第一路径path7、第二路径path8、第三路径path9、第一签名信息s和第一椭圆曲线随机数R作为证明算法Prove3()的私密输入,生成第一证明信息:
Prove3(hashk、root5、root6、…、P3,addr3、p3、path7、path8、path9、s、R)→prove3;
以及,
打包生成包括上述各项公开输入hashk、root5、root6、…、P3和第一证明信息prove3的第二资产跨链交易tx7,将tx7发送至区块链F的网络。
区块链F的节点通过资产跨链合约执行tx7,分别进行以下各项验证:
验证tx7提交的第一存证哈希hashk是否未被使用:否,则tx7执行失败;
将tx7提交的hashk、root5、root6、…、P3、prove3,注册在合约中的标识哈希hashid3和第一验证参数ver_key输入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算法Verify3()进行验证:
Verify3(hashk、root5、root6、…、P3,prove1,hashid1、ver_key)→Yes/No;
当验证算法Verify3()的输出结果为No时,验证失败,tx7执行失败;
若上述各项验证全部通过,则tx7执行成功,向用户丙在区块链F的账户发放一个游戏c的该游戏道具的所有权,以及,将第一存证哈希hashk存入校验池(以供后续执行其它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时可以验证出hashk已经被使用)。
上述各实施例通过设计了以标识哈希作为首个叶子节点、以资产存证哈希作为后续叶子节点的跨链单类资产树,再将同一区块链的不同资产种类的各跨链单类资产树聚合为该区块链的跨链多类资产树,再将各区块链的跨链多类资产树最终聚合为跨链资产聚合树,同时配置了根据三个路径进行验证的零知识证明电路,最终实现了只需要在合约中维护一个树即可实现在多条区块链之间进行多种不同类型的资产的转移,从而在多条区块链转移多种类型资产的场景中解决了数据冗余和树根查询不便等问题。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3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3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3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3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303中,还存储有设备3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301、ROM302以及RAM303通过总线3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305也连接至总线3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3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3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3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3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309。通信部分3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3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305。可拆卸介质3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3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308。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任一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有形地包含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3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311被安装。
作为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的装置中所包含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单独存在,未装配入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该程序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用来执行描述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根据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通过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通过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或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或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各单元可以是设置在计算机或移动智能设备中的软件程序,也可以是单独配置的硬件装置。其中,这些单元或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或模块本身的限定。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6)

1.一种跨链资产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多条区块链分别配置有用于互相转移多种类型资产的资产跨链合约;
所述资产跨链合约维护有跨链资产聚合树,所述跨链资产聚合树由所述多条区块链中除当前区块链外的各第一区块链分别对应的跨链多类资产树聚合而成,所述跨链多类资产树由所对应的第一区块链的若干不同资产种类的跨链单类资产树聚合而成,所述跨链单类资产树是以第一标识哈希作为首个叶子节点、以当前区块链待转移至所述所对应的第一区块链的第一资产种类的各笔资产的存证哈希作为后续叶子节点所生成的默克尔树,所述第一标识哈希根据当前区块链名称、所述所对应的第一区块链的名称和所述第一资产种类所生成,所述第一标识哈希同时还被注册到所述所对应的第一区块链的资产跨链合约中;
所述资产跨链合约还配置有用于验证待转移至当前区块链的资产是否已存入转移前所在区块链的资产跨链合约的零知识证明电路;
所述方法适用于所述多条区块链中任一区块链的区块链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执行第一资产跨链交易,将待转移至第二区块链、资产种类为第二资产种类的第一资产存入当前区块链的第一资产跨链合约,将所述第一资产的第一存证哈希作为所述第一资产跨链合约的第一跨链资产聚合树中对应于所述第二区块链和所述第二资产种类的第一跨链单类资产树的新增叶子节点以更新所述第一跨链资产聚合树;
其中,更新后的所述第一跨链单类资产树的第一树根、所述第一跨链单类资产树的首个叶子节点到所述第一树根的第一路径、所述第一存证哈希到所述第一树根的第二路径、更新后的所述第一跨链资产聚合树的第二树根、所述第一树根到所述第二树根的第三路径用于作为所述零知识证明电路的证明算法的输入以生成第一证明信息;
所述第二树根还用于通过可信或可证伪的方式提交到所述第二区块链的第二资产跨链合约,以供作为所述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算法的公开输入之一;
所述第一证明信息用于与对应的各公开输入共同打包生成第二资产跨链交易并发送至所述第二区块链,以供所述第二资产跨链合约通过所述验证算法进行验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树根由管理员终端在监测到所述第一跨链资产聚合树更新后获取并存证到所述第二资产跨链合约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树根由签名生成所述第一资产跨链交易的第一用户的用户端提交至所述第二区块链;
所述第二资产跨链合约还配置用于在第一挑战期限内冻结向所述第一用户发放的锚定于所述第一资产的第一映射资产;
管理员终端配置用于在所述第一挑战期限内监测并验证所述第二树根是否记录在所述第一资产跨链合约中:否,则生成第一挑战交易并发送至所述第二区块链的网络,以供所述第二区块链的节点通过所述第二资产跨链合约执行以撤回或销毁所述第一映射资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管理员终端配置用于在监测到所述第一跨链资产聚合树更新后获取所述第二树根,对所述第二树根进行签名以生成第一签名信息,以及,将所述第一签名信息和相应的第一椭圆曲线随机数在链下公开;
所述证明算法生成所述第一证明信息的私密输入包括所述第一签名信息和所述第一椭圆曲线随机数;
所述第一签名信息的生成算法为:
s=r+p*root;
所述验证算法验证所述第一签名信息的原理为:
s*G=(r+p*root)*G=r*G+(p*G)root=R+P*root;
其中,s为第一签名信息,r为第一随机数,p为管理员私钥,root为第二树根,G为椭圆曲线基点,R为根据r生成的第一椭圆曲线随机数,P为管理员公钥。
5.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002149.8A 2022-01-04 2022-01-04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2196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2149.8A CN114219649B (zh) 2022-01-04 2022-01-04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2149.8A CN114219649B (zh) 2022-01-04 2022-01-04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19649A true CN114219649A (zh) 2022-03-22
CN114219649B CN114219649B (zh) 2024-07-05

Family

ID=80707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02149.8A Active CN114219649B (zh) 2022-01-04 2022-01-04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1964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052886A1 (en) * 2018-08-09 2020-02-13 Guardtime Sa Blockchain-Assisted Hash-Based Data Signature System and Method
CN113592477A (zh) * 2021-08-02 2021-11-02 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92475A (zh) * 2021-08-02 2021-11-02 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27906A (zh) * 2021-08-31 2021-11-09 浙江大学 哈希锁定和侧链技术的跨链交易方法、系统、可存储介质
CN113657900A (zh) * 2021-07-13 2021-11-16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 一种跨链交易验证方法、系统以及跨链交易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052886A1 (en) * 2018-08-09 2020-02-13 Guardtime Sa Blockchain-Assisted Hash-Based Data Signature System and Method
CN113657900A (zh) * 2021-07-13 2021-11-16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 一种跨链交易验证方法、系统以及跨链交易系统
CN113592477A (zh) * 2021-08-02 2021-11-02 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92475A (zh) * 2021-08-02 2021-11-02 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27906A (zh) * 2021-08-31 2021-11-09 浙江大学 哈希锁定和侧链技术的跨链交易方法、系统、可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魏昂;: "一种改进的区块链跨链技术", 网络空间安全, no. 06, 25 June 2019 (2019-06-2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19649B (zh) 2024-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69811B2 (en) Blockchain-based digital token utilization
CN107438002B (zh) 基于区块链的系统以及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TWI818005B (zh) 適於提升即時離線區塊鏈交易安全性的電腦實施系統與方法
US20190244186A1 (en) Electronic bill manage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KR102050129B1 (ko) 블록 검증을 위한 복수의 일방향 함수를 지원하는 블록 체인
US20220138737A1 (en) Computer-implemen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transfers over a blockchain network
US20190268153A1 (en) Event execution using a blockchain approach
CN110659906B (zh) 票据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介质
CN112733178B (zh) 基于数字证书认证的跨链信任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CN113592476A (zh)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706313A (zh) 基于区块链的融资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ngh et al.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executing fast transactions in bitcoin network using verifiable code execution
CN115705601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37449A (zh)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92477B (zh)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219649A (zh)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72988B (zh) 基于区块链的信息管理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386967B (zh)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Blömer et al. Personal cross-platform reputation
CN114066626A (zh) 密码货币交易系统
CN116388957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链下扩容技术
CN116049304A (zh) 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541874A (zh) 数字资产管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TW202207134A (zh) 密碼貨幣交易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