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2477B -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92477B CN113592477B CN202110883008.7A CN202110883008A CN113592477B CN 113592477 B CN113592477 B CN 113592477B CN 202110883008 A CN202110883008 A CN 202110883008A CN 113592477 B CN113592477 B CN 1135924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t
- cross
- hash
- link
- tre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0—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EFT]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me banking systems
- G06Q20/102—Bill distribution or payme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1—Electronic credentia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执行第一资产跨链交易,将第一资产存入第一跨链合约,将第一资产的第一存证哈希作为跨链资产树的新增叶子节点以更新跨链资产树,以供管理员终端在监测到跨链资产树更新后将更新后的跨链资产树的第一树根存证到第二跨链合约中。本发明实现了无需同步海量数据的区块头即可保障用户资产在跨链过程中不会遭受损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区块链跨链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侧链、中继、公证人机制、哈希锁定等类别。每个类别的方案都存在各自的安全风险问题。一旦发生遭遇黑客挟持,往往会导致用户的资产遭受损失。
对于中继类方案而言,当前本领域解决上述安全风险问题的一种手段在于,将背书链的所有区块头全部同步到目标链,从而使目标链可以基于区块头进行验证。该手段的缺陷在于,对于区块数量累积较多的区块链而言,区块头的数据量太过庞大。例如,当前以太坊的全部区块头数据的数据量已经达到4.5G之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无需同步海量数据的区块头即可保障用户资产在跨链过程中不会遭受损失的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第一区块链的节点的跨链资产转移方法,第一区块链部署有第一跨链合约,第一跨链合约维护有跨链资产树,跨链资产树是以每笔待转移至第二区块链的跨链资产的存证哈希作为叶子节点所生成的默克尔树;第二区块链部署有第二跨链合约,第二跨链合约配置有用于验证跨链资产是否存入第一跨链合约的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该方法包括:
执行第一资产跨链交易,将第一资产存入第一跨链合约,将第一资产的第一存证哈希作为跨链资产树的新增叶子节点以更新跨链资产树,以供管理员终端在监测到跨链资产树更新后将更新后的跨链资产树的第一树根存证到第二跨链合约中。
其中,第一资产跨链交易由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端打包生成,第一资产在第一资产跨链交易执行成功后无法被第一用户从第一跨链合约中提取;
第一用户端还配置用于以第一存证哈希、第一树根、用于生成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作为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的第一证明算法的公开输入,以支付第一资产的第一地址、对应于第一地址的第一私钥、第一存证哈希对应的默克尔路径作为第一证明算法的私密输入,生成第一证明信息;以及,打包生成包括第一存证哈希、第一树根、用于生成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一证明信息的第二资产跨链交易;
第二跨链合约配置用于执行第二资产跨链交易,分别进行以下各项验证:
验证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树根是否已存证在第二跨链合约中;
验证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存证哈希是否未被使用;
将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存证哈希、第一树根、用于生成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一证明信息输入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算法进行验证;
各项验证全部通过,则向第一用户的账户发放锚定于第一资产的第一映射资产。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第二区块链的节点的跨链资产转移方法,第一区块链部署有第一跨链合约,第一跨链合约维护有跨链资产树,跨链资产树是以每笔待转移至第二区块链的跨链资产的存证哈希作为叶子节点所生成的默克尔树;第二区块链部署有第二跨链合约,第二跨链合约配置有用于验证跨链资产是否存入第一跨链合约的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该方法包括:
通过第二跨链合约执行第二资产跨链交易,分别进行以下各项验证:
验证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树根是否已存证在第二跨链合约中;
验证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存证哈希是否未被使用;
将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存证哈希、第一树根、用于生成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一证明信息输入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算法进行验证;
各项验证全部通过,则向第一用户的账户发放锚定于第一资产的第一映射资产。
其中,第一跨链合约还配置用于执行第一资产跨链交易,将第一资产存入第一跨链合约,将第一资产的第一存证哈希作为跨链资产树的新增叶子节点以更新跨链资产树,以供管理员终端在监测到跨链资产树更新后将更新后的跨链资产树的第一树根存证到第二跨链合约中;
第一资产跨链交易和第二资产跨链交易由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端打包生成,第一资产在第一资产跨链交易执行成功后无法被第一用户从第一跨链合约中提取,第二资产跨链交易包括第一存证哈希、第一树根、用于生成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一证明信息;
第一证明信息由第一用户端以第一存证哈希、第一树根、用于生成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作为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的第一证明算法的公开输入,以支付第一资产的第一地址、对应于第一地址的第一私钥、第一存证哈希对应的默克尔路径作为第一证明算法的私密输入,所生成。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适用于用户端的跨链资产转移方法,第一区块链部署有第一跨链合约,第一跨链合约维护有跨链资产树,跨链资产树是以每笔待转移至第二区块链的跨链资产的存证哈希作为叶子节点所生成的默克尔树;第二区块链部署有第二跨链合约,第二跨链合约配置有用于验证跨链资产是否存入第一跨链合约的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该方法包括:
生成第一资产跨链交易并发送至第一区块链的网络,以供第一区块链的节点通过第一跨链合约执行,将第一资产存入第一跨链合约,将第一资产的第一存证哈希作为跨链资产树的新增叶子节点以更新跨链资产树,以供管理员终端在监测到跨链资产树更新后将更新后的跨链资产树的第一树根存证到第二跨链合约中;其中,第一资产在第一资产跨链交易执行成功后无法被当前用户从第一跨链合约中提取;
以第一存证哈希、第一树根、用于生成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作为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的第一证明算法的公开输入,以支付第一资产的第一地址、对应于第一地址的第一私钥、第一存证哈希对应的默克尔路径作为第一证明算法的私密输入,生成第一证明信息;
生成包括第一存证哈希、第一树根、用于生成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一证明信息的第二资产跨链交易并发送至第二区块链的网络,以供第二区块链的节点通过第二跨链合约执行,分别进行以下各项验证:
验证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树根是否已存证在第二跨链合约中;
验证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存证哈希是否未被使用;
将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存证哈希、第一树根、用于生成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一证明信息输入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算法进行验证;
各项验证全部通过,则向当前用户的账户发放锚定于第一资产的第一映射资产。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包含可由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使得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跨链资产转移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该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根据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跨链资产转移方法。
本发明诸多实施例提供的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在第一区块链中配置存入待跨链资产即无法取回的第一跨链合约,并在第一跨链合约中维护用于存证所存入的待跨链资产的跨链资产树,同时在第二区块链的第二跨链合约中配置用于验证的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从而实现了管理员只需将跨链资产树的树根存证到第二跨链合约中,即可通过零知识证明电路验证用户提交的证明信息完成资产跨链,同时保障了黑客无论是窃取管理员账户伪造树根还是劫持用户的证明信息都无法窃取用户的资产,最终实现了无需同步海量数据的区块头即可保障用户资产在跨链过程中不会遭受损失;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进一步通过在第二跨链合约中维护用于存证所销毁的映射资产的资产回转树,同时在第一跨链合约中配置用于验证的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从而实现了管理员只需将资产回转树的树根存证到第一跨链合约中,即可通过零知识证明电路验证用户提交的证明信息完成资产回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链资产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图1所示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跨链资产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图3所示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跨链资产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图5所示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链资产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第一区块链的节点的跨链资产转移方法,第一区块链部署有第一跨链合约,第一跨链合约维护有跨链资产树,跨链资产树是以每笔待转移至第二区块链的跨链资产的存证哈希作为叶子节点所生成的默克尔树;第二区块链部署有第二跨链合约,第二跨链合约配置有用于验证跨链资产是否存入第一跨链合约的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该方法包括:
S11:执行第一资产跨链交易,将第一资产存入第一跨链合约,将第一资产的第一存证哈希作为跨链资产树的新增叶子节点以更新跨链资产树,以供管理员终端在监测到跨链资产树更新后将更新后的跨链资产树的第一树根存证到第二跨链合约中。
其中,第一资产跨链交易由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端打包生成,第一资产在第一资产跨链交易执行成功后无法被第一用户从第一跨链合约中提取;
第一用户端还配置用于以第一存证哈希、第一树根、用于生成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作为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的第一证明算法的公开输入,以支付第一资产的第一地址、对应于第一地址的第一私钥、第一存证哈希对应的默克尔路径作为第一证明算法的私密输入,生成第一证明信息;以及,打包生成包括第一存证哈希、第一树根、用于生成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一证明信息的第二资产跨链交易;
第二跨链合约配置用于执行第二资产跨链交易,分别进行以下各项验证:
验证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树根是否已存证在第二跨链合约中;
验证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存证哈希是否未被使用;将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存证哈希、第一树根、用于生成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一证明信息输入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算法进行验证;
各项验证全部通过,则向第一用户的账户发放锚定于第一资产的第一映射资产。
其中,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进行验证的原理在于:
由管理员终端将第一树根存证到第二跨链合约中以证明第一树根已经记录在第一区块链上;
根据作为叶子节点的第一存证哈希和相应的默克尔路径是否能生成由管理员终端存证的第一树根:是,则证明第一存证哈希是真实的、第一资产确实存入了第一跨链合约;
以支付第一资产的第一地址和相应的私钥作为证明算法的私密输入,从而可以通过验证算法验证提供证明信息的用户是否将第一资产存入第一跨链合约的用户。
本发明的第二跨链合约所配置的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是根据上述验证原理所生成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零知识证明体系中如何根据上述验证原理生成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所生成的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至少包括证明算法Prove1()和验证算法Verify1(),还可以包括生成算法Setup1()。具体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以下以第一区块链为游戏链A、第二区块链为游戏交易链B、用户甲将其在游戏链A上所持有的10000aaa游戏币转移到游戏交易链B上进行交易为例,对上述方法进行示例性的阐述。
用户甲的用户端打包生成第一资产跨链交易tx1并发送游戏链A的区块链网络。
在步骤S11中,游戏链A的节点接收、广播打包并通过第一跨链合约执行tx1:
根据tx1的资产跨链请求将用户甲的账户中的10000aaa游戏币存入第一跨链合约的合约地址;其中,该笔资产存入合约地址后,用户甲无法通过任何方式将其提取回;
存入成功后,根据第一资产的数额10000和用户甲的公钥P1生成该笔资产的第一存证哈希hash1,并将hash1作为跨链资产树的新增叶子节点,更新跨链资产树。
本实施例以第一区块链的节点在通过第一跨链合约执行第一资产跨链交易时生成第一资产的第一存证哈希为例进行了示例性的阐述;在更多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第一存证哈希配置为由用户端在打包第一资产跨链交易之前生成并打包在第一资产跨链交易中,第一区块链的节点在成功将第一资产存入合约地址后无需生成第一存证哈希。
优选地,第一存证哈希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与场景配置为根据更多信息所生成。
例如,为了区分相同账户相同数额的不同跨链资产,可以将第一存证哈希配置为根据第一资产的数额、用户甲的公钥和(第一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随机数所生成,该随机数也可以替换为叶子节点的序号,或,跨链订单号,等其它参数,只要该参数是唯一的、能起到区分作用即可。
又例如,当第一跨链合约维护有多个跨链资产树时,可以将第一存证哈希配置为根据跨链资产树的序号、第一资产的数额、用户甲的公钥和(第一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随机数所生成,等等。
管理员终端通过同步游戏链A的数据监测到跨链资产树更新后,获取更新后的跨链资产树的树根root1,打包生成包括root1的树根存证交易tx2并发送至游戏交易链B的网络。
游戏交易链B的节点通过第二跨链合约执行tx2,将root1存证到第二跨链合约中。
在tx1执行成功后,用户甲的用户端以第一存证哈希hash1、第一树根root1、用于生成hash1的各项信息作为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的第一证明算法Prove1()的公开输入,以支付第一资产的第一地址addr1、对应于第一地址addr1的第一私钥p1、hash1对应的默克尔路径merkle_path1作为第一证明算法Prove1()的私密输入,生成第一证明信息:
Prove1(hash1、root1、10000、P1,addr1、p1、merkle_path1)→prove1;
以及,
打包生成包括上述各项公开输入hash1、root1、10000、P1和第一证明信息prove1的第二资产跨链交易tx3,将tx3发送至游戏交易链B的网络。
游戏交易链B的节点通过第二跨链合约执行tx3,分别进行以下各项验证:
验证tx3提交的树根root1是否已经存证在第二跨链合约中:否,则tx3执行失败;
验证tx3提交的第一存证哈希hash1是否未被使用:否,则tx3执行失败;
将tx3提交的hash1、root1、10000、P1、prove1输入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算法Verify1()进行验证:
Verify1(hash1、root1、10000、P1,prove1)→Yes/No;
当验证算法Verify1()的输出结果为No时,验证失败,tx3执行失败;
若上述各项验证全部通过,则tx3执行成功,向用户甲在游戏交易链B的账户发放锚定于10000aaa游戏币的第一映射资产10000B_aaa币(该映射资产B_aaa币在游戏交易链B上视为aaa游戏币),以及,将第一存证哈希hash1存入校验池(以供后续执行其它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时可以验证出hash1已经被使用)。
在tx3执行成功后,用户甲可以根据其账户中的10000B_aaa币在游戏交易链B上进行交易,例如,以5000B_aaa币与用户乙交易1000B_ccc币(同理,B_ccc币为游戏链C的ccc游戏币转移至游戏交易链B的映射资产),等等。
在上述aaa游戏币从游戏链A跨链转移到游戏交易链B的过程中,以黑客丙盗取了管理员账户并在第二跨链合约中存证了伪造的树根root1’、管理员账户因被窃取而导致未在第二跨链合约中存证root1为例,则可以预见以下后果:
1、黑客丙可以骗取第二跨链合约根据伪造的数据发放的映射资产(针对该问题,管理员在取回账号后可以请求销毁该笔映射资产);
2、tx3会执行失败(针对该问题,在管理员取回账号、存证root1之后,用户甲可以重新发送tx3,此时tx3可以执行成功)。
在此场景下,黑客只能骗取根据伪造的数据发放的映射资产,而无法窃取根据用户甲所支付的10000aaa游戏币所发放的映射资产,用户甲的资产在此场景下不会遭受损失。
再以黑客丁拦截了tx3为例,无论黑客丁如何篡改tx3的参数,或,根据tx3的参数另行生成第二资产跨链交易tx4,显然都无法通过第二跨链合约的各项验证,因此用户甲的资产在此场景下不会遭受损失。
优选地,管理员终端配置用于等待第一资产跨链交易所属区块的区块高度位于回滚安全深度时再将第一树根存证到第二跨链合约中。
上述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区块链中配置存入待跨链资产即无法取回的第一跨链合约,并在第一跨链合约中维护用于存证所存入的待跨链资产的跨链资产树,同时在第二区块链的第二跨链合约中配置用于验证的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从而实现了管理员只需将跨链资产树的树根存证到第二跨链合约中,即可通过零知识证明电路验证用户提交的证明信息完成资产跨链,同时保障了黑客无论是窃取管理员账户伪造树根还是劫持用户的证明信息都无法窃取用户的资产,最终实现了无需同步海量数据的区块头即可保障用户资产在跨链过程中不会遭受损失。
图2为图1所示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跨链合约维护有资产回转树,该资产回转树是以每笔待转移回第一区块链的映射资产的销毁存证哈希作为叶子节点所生成的默克尔树;第一跨链合约配置有用于验证映射资产是否已通过第二跨链合约销毁的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上述方法还包括:
S21:通过第一跨链合约执行第二资产回转交易,分别进行以下各项验证:
S211:验证第二资产回转交易提交的第二树根是否已存证在第一跨链合约中;
S213:验证第二资产回转交易提交的第一销毁存证哈希是否未被使用;
S215:将第二资产回转交易提交的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第二树根、用于生成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二证明信息输入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算法进行验证;
各项验证全部通过,则执行步骤S217:向第二用户的账户发放锚定于第二映射资产的第二资产。
其中,第二跨链合约还配置用于执行第一资产回转交易,销毁待转移回第一区块链的第二映射资产,将第二映射资产的第一销毁存证哈希作为资产回转树的新增叶子节点以更新资产回转树,以供管理员终端在监测到资产回转树更新后将更新后的资产回转树的第二树根存证到第一跨链合约中;
第一资产回转交易和第二资产回转交易由第二用户的第二用户端打包生成,第二资产回转交易包括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第二树根、用于生成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二证明信息;
第二证明信息由第二用户端以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第二树根、用于生成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作为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的第二证明算法的公开输入,以支付第二映射资产的第二地址、对应于第二地址的第二私钥、第一销毁存证哈希对应的默克尔路径作为第二证明算法的私密输入,所生成。
其中,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进行验证的原理与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原理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所验证的是映射资产是否已被销毁,而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所验证的是第一资产是否已存入第一跨链合约。本领域技术人员同样可以理解如何生成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所生成的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至少包括证明算法Prove2()和验证算法Verify2(),还可以包括生成算法Setup2()。具体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以用户甲以5000B_aaa币与用户乙交易了1000B_ccc币之后,将剩余的5000B_aaa币转移回游戏链A为例:
用户甲的用户端打包生成第一资产回转交易tx5并发送至游戏交易链B的网络。
游戏交易链B的节点通过第二跨链合约执行tx5:
销毁用户甲账户中的5000B_aaa币;
销毁成功后,根据第二映射资产的数额5000和用户甲的公钥P2(注:p1、P1、addr1为用户甲在游戏链A的账户的私钥、公钥和地址,p2、P2、addr2为用户甲在游戏交易链B的账户的私钥、公钥和地址)生成第二映射资产的第一销毁存证哈希hash2,并将hash2作为资产回转树的新增叶子节点,更新资产回转树。
其中,与第一存证哈希相似地,第一销毁存证哈希同样可以配置为由用户端生成并打包在tx5中,同样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与场景配置为根据更多信息所生成,具体不再赘述。
管理员终端通过同步游戏交易链B的数据监测到资产回转树更新后,获取更新后的资产回转树的树根root2,打包生成包括root2的树根存证交易tx6并发送至游戏链A的网络。
游戏链A的节点通过第一跨链合约执行tx6,将root2存证到第一跨链合约中。
在tx5执行成功后,用户甲的用户端以第一销毁存证哈希hash2、第二树根root2、用于生成hash2的各项信息作为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的第二证明算法Prove2()的公开输入,以支付第二映射资产的第二地址addr2、对应于第二地址addr2的第二私钥p2、hash2对应的默克尔路径merkle_path2作为第二证明算法Prove2()的私密输入,生成第二证明信息:
Prove2(hash2、root2、5000、P2,addr2、p2、merkle_path2)→prove2;
以及,
打包生成包括上述各项公开输入hash2、root2、5000、P2和第二证明信息prove2的第二资产回转交易tx7,将tx7发送至游戏链A的网络。
游戏链A的节点通过第一跨链合约执行tx7,分别进行以下各项验证:
验证tx7提交的树根root2是否已经存证在第一跨链合约中:否,则tx7执行失败;
验证tx7提交的第一销毁存证哈希hash2是否未被使用:否,则tx7执行失败;
将tx7提交的hash2、root2、5000、P2、prove2输入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算法Verify2()进行验证:
Verify2(hash2、root2、5000、P2,prove2)→Yes/No;
当验证算法Verify2()的输出结果为No时,验证失败,tx7执行失败;
若上述各项验证全部通过,则tx7执行成功,向用户甲在游戏链A的账户发放锚定于5000B_aaa游戏币的第二资产5000aaa币,以及,将第一销毁存证哈希hash2存入校验池(以供后续执行其它第二资产回转交易时可以验证出hash2已经被使用)。
应当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步骤S21的方法不仅可以以组合步骤S11的方式应用,还可以单独应用。例如,用户乙在以1000B_ccc币与用户甲交易获得5000B_aaa币之后,将交易获得的5000B_aaa币转移至游戏链A以获得5000aaa币。
优选地,管理员终端配置用于等待第一资产回转交易所属区块的区块高度位于回滚安全深度时再将第二树根存证到第一跨链合约中。
上述实施例进一步通过在第二跨链合约中维护用于存证所销毁的映射资产的资产回转树,同时在第一跨链合约中配置用于验证的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从而实现了管理员只需将资产回转树的树根存证到第一跨链合约中,即可通过零知识证明电路验证用户提交的证明信息完成资产回跨。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跨链资产转移方法的流程图。图3所示的方法可配合图1所示的方法执行。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适用于第二区块链的节点的跨链资产转移方法,第一区块链部署有第一跨链合约,第一跨链合约维护有跨链资产树,跨链资产树是以每笔待转移至第二区块链的跨链资产的存证哈希作为叶子节点所生成的默克尔树;第二区块链部署有第二跨链合约,第二跨链合约配置有用于验证跨链资产是否存入第一跨链合约的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该方法包括:
S31:通过第二跨链合约执行第二资产跨链交易,分别进行以下各项验证:
S311:验证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树根是否已存证在第二跨链合约中;
S313:验证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存证哈希是否未被使用;
S315:将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存证哈希、第一树根、用于生成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一证明信息输入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算法进行验证;
各项验证全部通过,则执行步骤S317:向第一用户的账户发放锚定于第一资产的第一映射资产。
其中,第一跨链合约还配置用于执行第一资产跨链交易,将第一资产存入第一跨链合约,将第一资产的第一存证哈希作为跨链资产树的新增叶子节点以更新跨链资产树,以供管理员终端在监测到跨链资产树更新后将更新后的跨链资产树的第一树根存证到第二跨链合约中;
第一资产跨链交易和第二资产跨链交易由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端打包生成,第一资产在第一资产跨链交易执行成功后无法被第一用户从第一跨链合约中提取,第二资产跨链交易包括第一存证哈希、第一树根、用于生成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一证明信息;
第一证明信息由第一用户端以第一存证哈希、第一树根、用于生成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作为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的第一证明算法的公开输入,以支付第一资产的第一地址、对应于第一地址的第一私钥、第一存证哈希对应的默克尔路径作为第一证明算法的私密输入,所生成。
优选地,管理员终端配置用于等待第一资产跨链交易所属区块的区块高度位于回滚安全深度时再将第一树根存证到第二跨链合约中。
图3所示方法的跨链资产转移原理可参照图1所示的方法,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图4为图3所示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4所示的方法可配合图2所示的方法执行。
如图4所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跨链合约维护有资产回转树,资产回转树是以每笔待转移回第一区块链的映射资产的销毁存证哈希作为叶子节点所生成的默克尔树;第一跨链合约配置有用于验证映射资产是否已通过第二跨链合约销毁的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上述方法还包括:
S41:执行第一资产回转交易,销毁待转移回第一区块链的第二映射资产,将第二映射资产的第一销毁存证哈希作为资产回转树的新增叶子节点以更新资产回转树,以供管理员终端在监测到资产回转树更新后将更新后的资产回转树的第二树根存证到第一跨链合约中。
其中,第一资产回转交易由第二用户的第二用户端打包生成;
第二用户端还配置用于以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第二树根、用于生成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作为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的第二证明算法的公开输入,以支付第二映射资产的第二地址、对应于第二地址的第二私钥、第一销毁存证哈希对应的默克尔路径作为第二证明算法的私密输入,生成第二证明信息;以及,打包生成包括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第二树根、用于生成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二证明信息的第二资产回转交易;
第一跨链合约配置用于执行第二资产回转交易,分别进行以下各项验证:
验证第二资产回转交易提交的第二树根是否已存证在第一跨链合约中;
验证第二资产回转交易提交的第一销毁存证哈希是否未被使用;
将第二资产回转交易提交的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第二树根、用于生成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二证明信息输入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算法进行验证;
各项验证全部通过,则向第二用户的账户发放锚定于第二映射资产的第二资产。
优选地,管理员终端配置用于等待第一资产回转交易所属区块的区块高度位于回滚安全深度时再将第二树根存证到第一跨链合约中。
图4所示方法的跨链资产转移原理可参照图2所示的方法,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跨链资产转移方法的流程图。图5所示的方法可配合图1、图3所示的方法执行。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适用于用户端的跨链资产转移方法,第一区块链部署有第一跨链合约,第一跨链合约维护有跨链资产树,跨链资产树是以每笔待转移至第二区块链的跨链资产的存证哈希作为叶子节点所生成的默克尔树;第二区块链部署有第二跨链合约,第二跨链合约配置有用于验证跨链资产是否存入第一跨链合约的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该方法包括:
S51:生成第一资产跨链交易并发送至第一区块链的网络,以供第一区块链的节点通过第一跨链合约执行,将第一资产存入第一跨链合约,将第一资产的第一存证哈希作为跨链资产树的新增叶子节点以更新跨链资产树,以供管理员终端在监测到跨链资产树更新后将更新后的跨链资产树的第一树根存证到第二跨链合约中;其中,第一资产在第一资产跨链交易执行成功后无法被当前用户从第一跨链合约中提取;
S53:以第一存证哈希、第一树根、用于生成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作为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的第一证明算法的公开输入,以支付第一资产的第一地址、对应于第一地址的第一私钥、第一存证哈希对应的默克尔路径作为第一证明算法的私密输入,生成第一证明信息;
S55:生成包括第一存证哈希、第一树根、用于生成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一证明信息的第二资产跨链交易并发送至第二区块链的网络,以供第二区块链的节点通过第二跨链合约执行,分别进行以下各项验证:
验证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树根是否已存证在第二跨链合约中;
验证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存证哈希是否未被使用;
将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存证哈希、第一树根、用于生成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一证明信息输入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算法进行验证;
各项验证全部通过,则向当前用户的账户发放锚定于第一资产的第一映射资产。
图5所示方法的跨链资产转移原理同样可参照图1所示的方法,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图6为图5所示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6所示的方法可配合图2、图4所示的方法执行。
如图6所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跨链合约维护有资产回转树,资产回转树是以每笔待转移回第一区块链的映射资产的销毁存证哈希作为叶子节点所生成的默克尔树;第一跨链合约配置有用于验证映射资产是否已通过第二跨链合约销毁的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上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第一资产回转交易并发送至第二区块链的网络,以供第二区块链的节点通过第二跨链合约执行,销毁待转移回第一区块链的第二映射资产,将第二映射资产的第一销毁存证哈希作为资产回转树的新增叶子节点以更新资产回转树,以供管理员终端在监测到资产回转树更新后将更新后的资产回转树的第二树根存证到第一跨链合约中;
以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第二树根、用于生成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作为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的第二证明算法的公开输入,以支付第二映射资产的第二地址、对应于第二地址的第二私钥、第一销毁存证哈希对应的默克尔路径作为第二证明算法的私密输入,生成第二证明信息;
生成包括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第二树根、用于生成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二证明信息的第二资产回转交易并发送至第一区块链的网络,以供第一区块链的节点通过第一跨链合约执行,分别进行以下各项验证:
验证第二资产回转交易提交的第二树根是否已存证在第一跨链合约中;
验证第二资产回转交易提交的第一销毁存证哈希是否未被使用;
将第二资产回转交易提交的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第二树根、用于生成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二证明信息输入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算法进行验证;
各项验证全部通过,则向当前用户的账户发放锚定于第二映射资产的第二资产。
图6所示方法的跨链资产转移原理同样可参照图2所示的方法,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700,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7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7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7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7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703中,还存储有设备7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701、ROM702以及RAM703通过总线7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705也连接至总线7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7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7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7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7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709。通信部分7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7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705。可拆卸介质7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7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708。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任一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有形地包含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7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711被安装。
作为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的装置中所包含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单独存在,未装配入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该程序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用来执行描述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根据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通过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通过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或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或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各单元可以是设置在计算机或移动智能设备中的软件程序,也可以是单独配置的硬件装置。其中,这些单元或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或模块本身的限定。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跨链资产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区块链部署有第一跨链合约,所述第一跨链合约维护有跨链资产树,所述跨链资产树是以每笔待转移至第二区块链的跨链资产的存证哈希作为叶子节点所生成的默克尔树;所述第二区块链部署有第二跨链合约,所述第二跨链合约配置有用于验证跨链资产是否存入所述第一跨链合约的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所述方法适用于所述第一区块链的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执行第一资产跨链交易,将第一资产存入所述第一跨链合约,将所述第一资产的第一存证哈希作为所述跨链资产树的新增叶子节点以更新所述跨链资产树,以供管理员终端在监测到所述跨链资产树更新后将更新后的跨链资产树的第一树根存证到所述第二跨链合约中;
其中,所述第一资产跨链交易由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端打包生成,所述第一资产在所述第一资产跨链交易执行成功后无法被所述第一用户从所述第一跨链合约中提取;
所述第一用户端还配置用于以所述第一存证哈希、所述第一树根、用于生成所述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作为所述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的第一证明算法的公开输入,以支付所述第一资产的第一地址、对应于所述第一地址的第一私钥、所述第一存证哈希对应的默克尔路径作为所述第一证明算法的私密输入,生成第一证明信息;以及,打包生成包括所述第一存证哈希、所述第一树根、用于生成所述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所述第一证明信息的第二资产跨链交易;
所述第二跨链合约配置用于执行所述第二资产跨链交易,分别进行以下各项验证:
验证所述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树根是否已存证在所述第二跨链合约中;
验证所述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存证哈希是否未被使用;
将所述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存证哈希、第一树根、用于生成所述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一证明信息输入所述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算法进行验证;
各项验证全部通过,则向所述第一用户的账户发放锚定于所述第一资产的第一映射资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跨链合约维护有资产回转树,所述资产回转树是以每笔待转移回所述第一区块链的映射资产的销毁存证哈希作为叶子节点所生成的默克尔树;所述第一跨链合约配置有用于验证映射资产是否已通过第二跨链合约销毁的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跨链合约执行第二资产回转交易,分别进行以下各项验证:
验证所述第二资产回转交易提交的第二树根是否已存证在所述第一跨链合约中;
验证所述第二资产回转交易提交的第一销毁存证哈希是否未被使用;
将所述第二资产回转交易提交的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第二树根、用于生成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二证明信息输入所述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算法进行验证;
各项验证全部通过,则向第二用户的账户发放锚定于第二映射资产的第二资产;
其中,所述第二跨链合约还配置用于执行第一资产回转交易,销毁待转移回所述第一区块链的第二映射资产,将所述第二映射资产的第一销毁存证哈希作为所述资产回转树的新增叶子节点以更新所述资产回转树,以供管理员终端在监测到所述资产回转树更新后将更新后的资产回转树的第二树根存证到所述第一跨链合约中;
所述第一资产回转交易和所述第二资产回转交易由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用户端打包生成,所述第二资产回转交易包括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第二树根、用于生成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二证明信息;
所述第二证明信息由所述第二用户端以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第二树根、用于生成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作为所述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的第二证明算法的公开输入,以支付所述第二映射资产的第二地址、对应于所述第二地址的第二私钥、第一销毁存证哈希对应的默克尔路径作为所述第二证明算法的私密输入,所生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员终端配置用于等待所述第一资产跨链交易所属区块的区块高度位于回滚安全深度时再将所述第一树根存证到所述第二跨链合约中,以及,等待所述第一资产回转交易所属区块的区块高度位于回滚安全深度时再将所述第二树根存证到所述第一跨链合约中。
4.一种跨链资产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区块链部署有第一跨链合约,所述第一跨链合约维护有跨链资产树,所述跨链资产树是以每笔待转移至第二区块链的跨链资产的存证哈希作为叶子节点所生成的默克尔树;所述第二区块链部署有第二跨链合约,所述第二跨链合约配置有用于验证跨链资产是否存入所述第一跨链合约的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所述方法适用于所述第二区块链的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跨链合约执行第二资产跨链交易,分别进行以下各项验证:
验证所述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树根是否已存证在所述第二跨链合约中;
验证所述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存证哈希是否未被使用;
将所述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存证哈希、第一树根、用于生成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一证明信息输入所述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算法进行验证;
各项验证全部通过,则向第一用户的账户发放锚定于第一资产的第一映射资产;
其中,所述第一跨链合约还配置用于执行第一资产跨链交易,将第一资产存入所述第一跨链合约,将所述第一资产的第一存证哈希作为所述跨链资产树的新增叶子节点以更新所述跨链资产树,以供管理员终端在监测到所述跨链资产树更新后将更新后的跨链资产树的第一树根存证到所述第二跨链合约中;
所述第一资产跨链交易和所述第二资产跨链交易由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端打包生成,所述第一资产在所述第一资产跨链交易执行成功后无法被所述第一用户从所述第一跨链合约中提取,所述第二资产跨链交易包括第一存证哈希、第一树根、用于生成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一证明信息;
所述第一证明信息由所述第一用户端以第一存证哈希、第一树根、用于生成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作为所述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的第一证明算法的公开输入,以支付所述第一资产的第一地址、对应于所述第一地址的第一私钥、第一存证哈希对应的默克尔路径作为所述第一证明算法的私密输入,所生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跨链合约维护有资产回转树,所述资产回转树是以每笔待转移回所述第一区块链的映射资产的销毁存证哈希作为叶子节点所生成的默克尔树;所述第一跨链合约配置有用于验证映射资产是否已通过第二跨链合约销毁的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执行第一资产回转交易,销毁待转移回所述第一区块链的第二映射资产,将所述第二映射资产的第一销毁存证哈希作为所述资产回转树的新增叶子节点以更新所述资产回转树,以供管理员终端在监测到所述资产回转树更新后将更新后的资产回转树的第二树根存证到所述第一跨链合约中;
其中,所述第一资产回转交易由第二用户的第二用户端打包生成;
所述第二用户端还配置用于以所述第一销毁存证哈希、所述第二树根、用于生成所述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作为所述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的第二证明算法的公开输入,以支付所述第二映射资产的第二地址、对应于所述第二地址的第二私钥、所述第一销毁存证哈希对应的默克尔路径作为所述第二证明算法的私密输入,生成第二证明信息;以及,打包生成包括所述第一销毁存证哈希、所述第二树根、用于生成所述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所述第二证明信息的第二资产回转交易;
所述第一跨链合约配置用于执行所述第二资产回转交易,分别进行以下各项验证:
验证所述第二资产回转交易提交的第二树根是否已存证在所述第一跨链合约中;
验证所述第二资产回转交易提交的第一销毁存证哈希是否未被使用;
将所述第二资产回转交易提交的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第二树根、用于生成所述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二证明信息输入所述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算法进行验证;
各项验证全部通过,则向所述第二用户的账户发放锚定于所述第二映射资产的第二资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员终端配置用于等待所述第一资产跨链交易所属区块的区块高度位于回滚安全深度时再将所述第一树根存证到所述第二跨链合约中,以及,等待所述第一资产回转交易所属区块的区块高度位于回滚安全深度时再将所述第二树根存证到所述第一跨链合约中。
7.一种跨链资产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区块链部署有第一跨链合约,所述第一跨链合约维护有跨链资产树,所述跨链资产树是以每笔待转移至第二区块链的跨链资产的存证哈希作为叶子节点所生成的默克尔树;所述第二区块链部署有第二跨链合约,所述第二跨链合约配置有用于验证跨链资产是否存入所述第一跨链合约的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所述方法适用于用户端,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第一资产跨链交易并发送至所述第一区块链的网络,以供所述第一区块链的节点通过所述第一跨链合约执行,将第一资产存入所述第一跨链合约,将所述第一资产的第一存证哈希作为所述跨链资产树的新增叶子节点以更新所述跨链资产树,以供管理员终端在监测到所述跨链资产树更新后将更新后的跨链资产树的第一树根存证到所述第二跨链合约中;其中,所述第一资产在所述第一资产跨链交易执行成功后无法被当前用户从所述第一跨链合约中提取;
以所述第一存证哈希、所述第一树根、用于生成所述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作为所述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的第一证明算法的公开输入,以支付所述第一资产的第一地址、对应于所述第一地址的第一私钥、所述第一存证哈希对应的默克尔路径作为所述第一证明算法的私密输入,生成第一证明信息;
生成包括所述第一存证哈希、所述第一树根、用于生成所述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所述第一证明信息的第二资产跨链交易并发送至所述第二区块链的网络,以供所述第二区块链的节点通过所述第二跨链合约执行,分别进行以下各项验证:
验证所述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树根是否已存证在所述第二跨链合约中;
验证所述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存证哈希是否未被使用;
将所述第二资产跨链交易提交的第一存证哈希、第一树根、用于生成所述第一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一证明信息输入所述第一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算法进行验证;
各项验证全部通过,则向当前用户的账户发放锚定于所述第一资产的第一映射资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跨链合约维护有资产回转树,所述资产回转树是以每笔待转移回所述第一区块链的映射资产的销毁存证哈希作为叶子节点所生成的默克尔树;所述第一跨链合约配置有用于验证映射资产是否已通过第二跨链合约销毁的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第一资产回转交易并发送至所述第二区块链的网络,以供所述第二区块链的节点通过所述第二跨链合约执行,销毁待转移回所述第一区块链的第二映射资产,将所述第二映射资产的第一销毁存证哈希作为所述资产回转树的新增叶子节点以更新所述资产回转树,以供管理员终端在监测到所述资产回转树更新后将更新后的资产回转树的第二树根存证到所述第一跨链合约中;
以所述第一销毁存证哈希、所述第二树根、用于生成所述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作为所述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的第二证明算法的公开输入,以支付所述第二映射资产的第二地址、对应于所述第二地址的第二私钥、所述第一销毁存证哈希对应的默克尔路径作为所述第二证明算法的私密输入,生成第二证明信息;
生成包括所述第一销毁存证哈希、所述第二树根、用于生成所述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所述第二证明信息的第二资产回转交易并发送至所述第一区块链的网络,以供所述第一区块链的节点通过所述第一跨链合约执行,分别进行以下各项验证:
验证所述第二资产回转交易提交的第二树根是否已存证在所述第一跨链合约中;
验证所述第二资产回转交易提交的第一销毁存证哈希是否未被使用;
将所述第二资产回转交易提交的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第二树根、用于生成所述第一销毁存证哈希的各项信息和第二证明信息输入所述第二零知识证明电路的验证算法进行验证;
各项验证全部通过,则向当前用户的账户发放锚定于所述第二映射资产的第二资产。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83008.7A CN113592477B (zh) | 2021-08-02 | 2021-08-02 |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83008.7A CN113592477B (zh) | 2021-08-02 | 2021-08-02 |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92477A CN113592477A (zh) | 2021-11-02 |
CN113592477B true CN113592477B (zh) | 2023-05-30 |
Family
ID=78254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83008.7A Active CN113592477B (zh) | 2021-08-02 | 2021-08-02 |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9247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19649B (zh) * | 2022-01-04 | 2024-07-05 | 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86831A (zh) * | 2018-03-23 | 2020-11-03 | 区块链控股有限公司 | 用于实现零知识证明的计算机实现的系统及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937096B2 (en) * | 2019-07-15 | 2021-03-02 |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 Transaction processing in a service blockchain |
-
2021
- 2021-08-02 CN CN202110883008.7A patent/CN11359247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86831A (zh) * | 2018-03-23 | 2020-11-03 | 区块链控股有限公司 | 用于实现零知识证明的计算机实现的系统及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区块链技术综述;张亮;刘百祥;张如意;江斌鑫;刘一江;;计算机工程(第05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92477A (zh) | 2021-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92027B (zh) | 在区块链中实现隐私保护的高效交易方法及装置 | |
CN107438002B (zh) | 基于区块链的系统以及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 |
CN112994892B (zh) | 跨链交互方法、装置、系统和电子设备 | |
CN113592475B (zh) |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KR101937220B1 (ko) | 키 관리가 필요없는 블록체인을 기반한 전자서명 또는 메시지 인증 코드를 생성 및 검증 방법 | |
CN113592476A (zh) |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2733178B (zh) | 基于数字证书认证的跨链信任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 |
WO2020224235A1 (zh) | 跨链交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JP2020048161A (ja) | 取引装置、取引方法及び取引プログラム | |
CN113592477B (zh) |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Singh et al. |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executing fast transactions in bitcoin network using verifiable code execution | |
CN114598531A (zh) | 身份认证方法及设备 | |
KR102376783B1 (ko) | 블록체인 기반의 거래내역 확인 시스템 | |
KR101849908B1 (ko) | m of n 다중 서명에 의한 인증서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서버 | |
CN112926983A (zh)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存证交易加密系统及方法 | |
US10990978B2 (en) | Method of transaction without physical support of a security identifier and without token, secured by the structural decoupling of the personal and service identifiers | |
US20240039736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 transfer request data | |
CN113869901B (zh) | 密钥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
CN113362064B (zh) | 多重签名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0598455B (zh) | 基于spv节点级联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114386967B (zh) |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4037449A (zh) |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4219649B (zh) |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2598501A (zh) | 一种银行电子证据的处理方法与系统 | |
CN107909370B (zh) | 一种电子支付平台的多重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