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17116B - 一种检测电流可控的电流检测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电流可控的电流检测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17116B
CN114217116B CN202210154303.3A CN202210154303A CN114217116B CN 114217116 B CN114217116 B CN 114217116B CN 202210154303 A CN202210154303 A CN 202210154303A CN 114217116 B CN114217116 B CN 1142171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source
resistor
controllable
current
controllable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543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17116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Bake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ake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ake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ake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5430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171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17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17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17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17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 G01R19/0092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measuring current only

Abstract

本申请包括一种检测电流可控的电流检测电路,具体涉及电流检测技术领域。所述电路包括待测单元、第一电阻、第一可控电流源、第二可控电流源、上钳位单元以及下钳位单元;电路的电源电压端依次通过第一电阻以及待测单元接地;电源电压端依次通过第一可控电流源以及第二电阻接地;上钳位单元接入第一可控电流源与第二电阻的连接节点;下钳位单元接入第一可控电流源与第二电阻的连接节点。上述方案中,通过上钳位单元以及下钳位单元对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值进行控制,从而使得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保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产生对检测电流的钳位功能,不需要额外添加补偿电路,降低了电流检测电路的复杂性,也降低了电流检测电路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电流可控的电流检测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流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电流可控的电流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控制环路中通常需要对电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得到的检测电流作为控制输入量输入到控制环路中,从而实现控制环路的正常工作。
为防止该检测得到的检测电流过大或过小,从而在将该过大或过小的检测电流输入到控制环路中后,导致控制环路失控,损坏主功率电路,故此时,需要对检测得到的检测电流进行钳位控制,而现有技术中,对检测电流进行钳位控制时,通常是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并通过运放环路等进行闭环调节,从而控制检测电流的大小,达到钳位的目的。
但在上述方案中,检测电流钳位功能的电流检测电路结构复杂,需要额外添加补偿电路,从而导致集成电路芯片面积损耗大,且现有技术中仅可进行单边电流钳位,如需高低双边电流钳位,则需要两套检测电流控制系统,进一步占用芯片面积,电流检测电路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电流可控的电流检测电路,降低了电流检测电路的复杂性,该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的检测电流可控的电流检测电路,包括待测单元、第一电阻、第一可控电流源、第二可控电流源、上钳位单元以及下钳位单元;
所述电路的电源电压端依次通过第一电阻以及待测单元接地;
所述第一可控电流源用于根据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值对应输出第一电流;
所述电源电压端依次通过第一可控电流源以及第二电阻接地;
所述第二可控电流源用于根据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输出对应大小的检测电流;
所述上钳位单元接入所述第一可控电流源与所述第二电阻的连接节点,以当检测到所述第二电阻的电压大于第一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可控电流源的电流分流;
所述下钳位单元接入所述第一可控电流源与所述第二电阻的连接节点,以当检测到所述第二电阻的电压小于第二阈值时,将所述下钳位单元产生的电流传输至所述第二电阻。
可选的,所述第一可控电流源与所述第二可控电流源在工作时,控制端无电荷流入或流出。
可选的,所述上钳位单元包括第三可控电流源、第四可控电流源、第五可控电流源、第一电流源以及第三电阻;
所述第三可控电流源用于根据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输出对应大小的第二电流;
所述第一电流源通过所述第三可控电流源接地;
所述第四可控电流源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差值输出对应大小的第三电流;
所述电源电压端通过所述第四可控电流源以及第三电阻接地;
所述第五可控电流源用于根据第三电阻两端的电压差输出对应大小的第四电流;
所述连接节点通过所述第五可控电流源接地,以便当检测到所述第二电阻的电压大于第一阈值时,通过所述第五可控电流源将所述第一可控电流源的电流分流。
可选的,当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第四可控电流源处于导通状态;
当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第四可控电流源处于断开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三可控电流源的电流比例系数为N,且N大于1;
所述第一阈值为最大允许电流值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乘积,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值为N与第一电流源的输出电流大小的乘积。
可选的,所述下钳位单元包括第六可控电流源、第七可控电流源、第二电流源;
所述第六可控电流源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对应输出对应大小的第五电流;
所述第二电流源通过所述第六可控电流源接地;
所述电源电压端通过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接入所述连接节点,以当检测到所述第二电阻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将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产生的六电流传输至所述第二电阻;
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的控制端的负端与所述连接节点相连;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的控制端的正端连接于所述第六可控电流源和所述第二电流源之间。
可选的,所述电源电压端通过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接入所述连接节点,包括:
所述电源电压端依次通过目标二极管、第七可控电流源接入所述连接节点。
可选的,所述第六可控电流源的电流比例系数为M,且0<M<1;
所述第六可控电流源与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在工作时,控制端无电荷流入或流出。
可选的,当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处于导通状态;
当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被所述目标二极管反向截止。
可选的,所述第二阈值为最小允许电流值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乘积,所述最小允许电流值为M与第二电流源的输出电流大小的乘积。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为了对检测电流进行钳位限制,在得到待测单元所输出的电流后,可以通过第一电阻与待测单元接地,从而通过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值控制第一可控电流源输出第一电流;而电源电压端又通过第一可控电流源以及第二电阻接地,此时通过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值即可以表征第一电流的大小,从而表征待检测电流的大小;此时通过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值控制第二可控电流源输出最终的检测电流,并且在电流检测电路中,还存在上钳位单元以及下钳位单元,上钳位单元可以在第二电阻的电压值大于第一阈值,也就是最终输出的检测电流较大的情况下,对第一可控电流源的电流进行分流,从而减小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使得最终输出的检测电流降低;而下钳位单元可以在第二电阻的电压值小于第二阈值时,也就是最终输出的检测电流较小的情况下,生成电流传输至第二电阻,从而抬高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值,使得最终输出的检测电流提高,因此上述方案,通过上钳位单元以及下钳位单元对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值进行控制,从而使得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保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产生对检测电流的钳位功能,不需要额外添加补偿电路,减少集成电路芯片面积损耗,减小芯片体积,降低了电流检测电路的复杂性,也降低了电流检测电路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检测电流可控的电流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检测电流可控的电流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对应”可表示两者之间具有直接对应或间接对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两者之间具有关联关系,也可以是指示与被指示、配置与被配置等关系。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检测电流可控的电流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电路包括待测单元、第一电阻R1、第一可控电流源G1、第二可控电流源G2、上钳位单元以及下钳位单元;
该电路的电源电压端VDD依次通过第一电阻R1以及待测单元接地;
该第一可控电流源G1用于根据第一电阻R1两端的电压差控制输出的第一电流大小;
该电源电压端依次通过第一可控电流源G1以及第二电阻R1接地;
该第二可控电流源G2用于根据第二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输出对应大小的检测电流;
该上钳位单元接入该第一可控电流源G1与该第二电阻R2的连接节点X0,以当检测到该第二电阻R2的电压大于第一阈值时将该第一可控电流源G1的电流分流;
该下钳位单元接入该第一可控电流源G1与该第二电阻R2的连接节点X0,以当检测到该第二电阻R2的电压小于第二阈值时,将该下钳位单元产生的电流传输至该第二电阻R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可控电流源G1、第二可控电流源G2中均包含有控制端,第一可控电流源G1、第二可控电流源G2可以根据控制端上的电压差产生相应大小的电流。
在第二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在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之间时,第二可控电流源G2根据第二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产生检测电流,此时该检测电流在允许的电流范围内,上钳位单元与下钳位单元不对该检测电流进行控制。
而当第二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大于第一阈值时,此时第二可控电流源G2所产生的电流值超出了允许的电流范围,上钳位单元通过连接节点X0将第一可控电流源G1所产生的电流分流,从而使得第二电阻R2上流经电流值变小,第二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减小,从而使得第二可控电流源G2所产生的检测电流降低,直至第二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减小至第一阈值。
而当第二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小于第二阈值时,此时第二可控电流源G2所产生的检测电流不在允许的电流范围内,小于允许的电流的最小值,此时下钳位单元通过连接节点X0将下钳位单元所产生的电流传输至第二电阻R2,从而使得第二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提高,进而使得第二可控电流源G2所产生的检测电流提高,直至第二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上升至第二阈值。
综上所述,为了对检测电流进行钳位限制,在得到待测单元所输出的电流后,可以通过第一电阻与待测单元接地,从而通过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值控制第一可控电流源输出第一电流;而电源电压端又通过第一可控电流源以及第二电阻接地,此时通过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值即可以表征第一电流的大小,从而表征待检测电流的大小;此时通过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值控制第二可控电流源输出最终的检测电流,并且在电流检测电路中,还存在上钳位单元以及下钳位单元,上钳位单元可以在第二电阻的电压值大于第一阈值,也就是最终输出的检测电流较大的情况下,对第一可控电流源的电流进行分流,从而减小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使得最终输出的检测电流降低;而下钳位单元可以在第二电阻的电压值小于第二阈值时,也就是最终输出的检测电流较小的情况下,生成电流传输至第二电阻,从而抬高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值,使得最终输出的检测电流提高,因此上述方案,通过上钳位单元以及下钳位单元对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值进行控制,从而使得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保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产生对检测电流的钳位功能,不需要额外添加补偿电路,减少集成电路芯片面积损耗,减小芯片体积,降低了电流检测电路的复杂性,也降低了电流检测电路的成本。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检测电流可控的电流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电路包括待测单元、第一电阻R1、第一可控电流源G1、第二可控电流源G2、上钳位单元以及下钳位单元;
该电路的电源电压端VDD依次通过第一电阻R1以及待测单元接地;
该第一可控电流源G1用于根据第一电阻R1两端的电压差控制输出的第一电流大小;
该电源电压端VDD依次通过第一可控电流源G1以及第二电阻R2接地;
该第二可控电流源G2用于根据第二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输出对应大小的检测电流;
可选的,为了方便介绍工作原理,该第一可控电流源G1、该第二可控电流源G2的电流比例系数均设为1,且该第一可控电流源G1与该第二可控电流源G2在工作时,控制端无电荷流入或流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
该上钳位单元包括第三可控电流源G3、第四可控电流源G4、第五可控电流源G5、第一电流源A1以及第三电阻R3;
该第三可控电流源G3用于根据第二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输出对应大小的第二电流;
该第一电流源A1通过该第三可控电流源G3接地;
该第四可控电流源G4用于根据该第一电流源A1两端的电压差输出对应大小的第三电流;
该电源电压端VDD通过该第四可控电流源G4以及第三电阻R3接地;
该第五可控电流源G5用于根据第三电阻R3两端的电压差输出对应大小的第四电流;
该连接节点X0通过该第五可控电流源G5接地,以便当检测到该第二电阻的电压大于第一阈值时,通过该第五可控电流源G5将该第一可控电流源G1的电流分流。
可选的,当该第二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大于第一阈值时,该第四可控电流源G4处于导通状态;
当该第二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小于第一阈值时,该第四可控电流源G4处于断开状态。
其中,该第一阈值为最大允许电流值与第二电阻的乘积,该最大允许电流值为N与第一电流源A1的输出电流I1大小的乘积;
可选的,该第三可控电流源G3的电流比例系数为N,且N大于1;
该第三可控电流源G3以及该第五可控电流源G5在工作时,控制端无电荷流入或流出。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上钳位单元原理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电阻R1与待测单元串联连接,因此,待测单元所产生的电流I0满足I0=IR1=IG1,IR2=N*IG3=IOUT;IOUT为第二可控电流源所产生的检测电流;IR1为第一电阻R1上的电流,IG1为第一可控电流源G1输出的电流(即第一电流),IR2为第二电阻R2上的电流,IG3为第三可控电流源G3上的电流(即第二电流)。
在电流检测电路正常工作时,即IOUT小于等于最大允许电流值Imax,Imax=N*I1时,I1为第一电流源A1的输出电流,第四可控电流源G4的控制端正负极之间的电压差小于其开启电压,故第四可控电流源G4处于关断状态,且由于第一可控电流源G1和第一电阻R2为串联连接,因此,IG1=IR2,又由上段分析可知,I0=IR1=IG1,IR2=N*IG3=IOUT,故此时,I0=IR1=IG1=IR2=N*IG3=IOUT,IG3=(1/ N)*IOUT,因此,正常工作时IG3小于等于I1;
当IOUT>Imax,Imax=N*I1时,即IOUT>N*I1时,(1/N)*IOUT>I1,故IG3>I1,此时,节点X1的电压VX1被拉低,从而增大第四可控电流源G4的控制端正负极之间的电压差(即第一电流源A1两端的电压差),且该电压差达到第四可控电流源G4的开启电压,第四可控电流源G4导通产生第三电流,第三电流从第四可控电流源G4从VDD流向第三电阻R3,此时,第三电阻R3上流过第二电流IR3,第五可控电流源G5中产生导通电流,即第四电流IG5;又由于第五可控电流源G5的电流输入端连接节点X0,故第五可控电流源G5中产生的第四电流IG5抽走连接节点X0的部分上拉电流,使得流入电阻R2中的电流IR2变小;又因为IR2=N*IG3=IOUT,因此,检测电流IOUT及第三可控电流源G3中的第二电流IG3均随着IR2的变小而变小,直至电流检测电路的检测电流IOUT降低到Imax=N*I1;
之后,由于电流检测电路的检测电流降低到最大允许电流值Imax=N*I1,故IG3也降低到与I1相等,此时,若待检测的电流支路中流过的电流I0仍较大,则第四可控电流源G4仍处于导通或半导通状态,电流仍通过第四可控电流源G4从VDD流向第三电阻R3,第五可控电流源G5中产生的第四电流IG5仍抽走连接节点X0的部分上拉电流,从而确保检测电流稳定在最大允许电流Imax=N*I1;
最后,当待检测的电流支路中流过的电流I0也降低到小于等于Imax=N*I1时,第四可控电流源G4中无电流流过,节点X1的电压VX1被拉高到正常工作时的状态,从而减小第四可控电流源G4的控制端正负极之间的电压差,使得控制端正负极之间的电压差小于其开启电压,第四可控电流源G4被彻底关断,此时第三电阻R3中无电流流过,因此,第五可控电流源G5也关断无电流流过,使得I0=IR1=IG1=IR2=IOUT,此时,检测电流IOUT可以正常输出,电流检测电路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下钳位单元包括第六可控电流源G6、第七可控电流源G7、第二电流源A2;
所述第六可控电流源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对应输出对应大小的第五电流;
所述第二电流源通过所述第六可控电流源接地;
所述电源电压端通过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接入所述连接节点X0,以当检测到所述第二电阻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将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产生的第六电流传输至所述第二电阻;
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的控制端的负端与所述连接节点X0相连;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的控制端的正端连接于所述第六可控电流源和所述第二电流源之间。
可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电源电压端依次通过目标二极管、第七可控电流源接入所述连接节点X0。
可选的,所述第六可控电流源的电流比例系数为M,且0<M<1;
同时,为了方便介绍工作原理,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的电流比例系数设为1;
所述第六可控电流源与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在工作时,控制端无电荷流入或流出。
可选的,当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小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处于导通状态;
当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被所述目标二极管反向截止。
可选的,所述第二阈值为最小允许电流值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乘积,最小允许电流值为M与第二电流源A2的输出电流I2大小的乘积。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下钳位原理进行说明:
在电流检测电路正常工作时,即IOUT大于等于最小允许电流值Imin,Imin=M*I2,I2为第二电流源A2的输出电流,节点X2的电压VX2被拉到地,而连接节点X0的电压VX0等于第二电阻R2两端的电压,因此,第七可控电流源G7的控制端正负极之间的电压差为负值,从而第七可控电流源G7会产生反向电流,而为了截止该反向电流,可在第七可控电流源G7的电流输入端与VDD之间设置目标二极管D1,从而使得第七可控电流源G7产生的反向电流为零,且由于第一可控电流源G1和第二电阻R2为串联连接,因此,IG1=IR2,又由于I0=IR1=IG1,IR2=M*IG6=IOUT,故此时,I0=IR1=IG1=IR2=M*IG6=IOUT,IG6=(1/M)*IOUT,因此,正常工作时IG6大于等于I2;其中,IOUT为第二可控电流源所产生的检测电流;IR1为第一电阻R1上的电流,IG1为第一可控电流源G1的输出电流(即第一电流),IR2为第二电阻R2上的电流,IG6为第六可控电流源G6的输出电流(即第五电流)。
当IOUT<Imin,Imin=M*I2时,即IOUT<M*I2时,(1/M)*IOUT<I2,故IG6<I2,此时,节点X2的电压VX2被拉高,从而增大第七可控电流源G7的控制端正负极之间的电压差,且该电压差达到第七可控电流源G7的开启电压,第七可控电流源G7导通,从而产生第六电流IG7,第六电流IG7自第七可控电流源G7通过VDD流向第二电阻R2,使得流入第二电阻R2的电流IR2变大;又因为IR2=IOUT=M*IG6,因此,检测电流IOUT及第六可控电流源G6中的电流IG6均随着IR2的变大而变大,直至电流检测电路的检测电流IOUT升高到Imin=M*I2;
之后,由于电流检测电路的检测电流升高到最小允许电流值Imin=M*I2,故IG6也升高到与I2相等,此时,若待检测的电流支路中流过的电流I0仍较小,则第七可控电流源G7仍处于导通或半导通状态,第六电流IG7仍通过第七可控电流源G7从VDD流向第二电阻R2,从而确保检测电流稳定在最小允许电流值Imin=M*I2;
最后,当待检测的电流支路中流过的电流I0也升高到大于等于Imin=M*I2时,第七可控电流源G7中无电流流过,节点X2的电压VX2被拉低到地,连接节点X0的电压VX0等于第二电阻R2两端的电压,因此,第七可控电流源G7的控制端正负极之间的电压差为负值,从而第七可控电流源G7会产生反向电流,而由于在第七可控电流源G7的电流输入端与VDD之间设置了目标二极管D1,从而使得第七可控电流源G7中产生的反向电流为零,此时第七可控电流源G7无额外电流流入第二电阻R2中,使得I0=IR1=IG1=IR2= IOUT,此时,检测电流IOUT可以正常输出,电流检测电路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此外,在待检测的电流支路中流过的电流I0可能存在一个瞬态变化的过程,此时在第七可控电流源G7中也可能会产生反向电流,需要目标二极管D1截止该反向电流,从而确保电路处于正确的工作状态。
因此,由以上分析可知,第三电阻R3、第三可控电流源G3、第一电流源A1、第四可控电流源G4和第五可控电流源G5构成上钳位单元,通过由第三电阻R3和第五可控电流源G5构成的组合电流源调节第二电阻R2中电流的大小,从而控制电流检测电路的检测电流上限;
第六可控电流源G6、第二电流源A2和第七可控电流源G7构成下钳位单元,并通过第七可控电流源G7调节第二电阻R2中电流的大小,从而控制电流检测电路的检测电流下限;
故,通过选取合适的N值(N>1)、M值(0<M<1)、第一电流源A1的输出电流I1和第二电流源A2的输出电流I2,从而使得电流检测电路的检测电流被控制在M*I2到N*I1之间。
综上所述,为了对检测电流进行钳位限制,在得到待测单元所输出的电流后,可以通过第一电阻与待测单元接地,从而通过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值控制第一可控电流源输出第一电流;而电源电压端又通过第一可控电流源以及第二电阻接地,此时通过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值即可以表征第一电流的大小,从而表征待检测电流的大小;此时通过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值控制第二可控电流源输出最终的检测电流,并且在电流检测电路中,还存在上钳位单元以及下钳位单元,上钳位单元可以在第二电阻的电压值大于第一阈值,也就是最终输出的检测电流较大的情况下,对第一可控电流源的电流进行分流,从而减小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使得最终输出的检测电流降低;而下钳位单元可以在第二电阻的电压值小于第二阈值时,也就是最终输出的检测电流较小的情况下,生成第六电流传输至第二电阻,从而抬高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值,使得最终输出的检测电流提高,因此上述方案,通过上钳位单元以及下钳位单元对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值进行控制,从而使得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保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产生对检测电流的钳位功能,不需要额外添加补偿电路,减少集成电路芯片面积损耗,减小芯片体积,降低了电流检测电路的复杂性,也降低了电流检测电路的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8)

1.一种检测电流可控的电流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待测单元、第一电阻、第一可控电流源、第二可控电流源、上钳位单元以及下钳位单元;
所述电路的电源电压端依次通过第一电阻以及待测单元接地;
所述第一可控电流源用于根据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值对应输出第一电流;
所述电源电压端依次通过第一可控电流源以及第二电阻接地;
所述第二可控电流源用于根据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输出对应大小的检测电流;
所述上钳位单元接入所述第一可控电流源与所述第二电阻的连接节点,以当检测到所述第二电阻的电压大于第一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可控电流源的电流分流;
所述上钳位单元包括第三可控电流源、第四可控电流源、第五可控电流源、第一电流源以及第三电阻;
所述第三可控电流源用于根据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输出对应大小的第二电流;
所述第一电流源通过所述第三可控电流源接地;
所述第四可控电流源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差值输出对应大小的第三电流;
所述电源电压端通过所述第四可控电流源以及第三电阻接地;
所述第五可控电流源用于根据第三电阻两端的电压差输出对应大小的第四电流;
所述连接节点通过所述第五可控电流源接地,以便当检测到所述第二电阻的电压大于第一阈值时,通过所述第五可控电流源将所述第一可控电流源的电流分流;
所述下钳位单元接入所述第一可控电流源与所述第二电阻的连接节点,以当检测到所述第二电阻的电压小于第二阈值时,将所述下钳位单元产生的电流传输至所述第二电阻;
所述下钳位单元包括第六可控电流源、第七可控电流源、第二电流源;
所述第六可控电流源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对应输出对应大小的第五电流;
所述第二电流源通过所述第六可控电流源接地;
所述电源电压端通过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接入所述连接节点,以当检测到所述第二电阻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将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产生的第六电流传输至所述第二电阻;
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的控制端的负端与所述连接节点相连;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的控制端的正端连接于所述第六可控电流源和所述第二电流源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控电流源与所述第二可控电流源在工作时,控制端无电荷流入或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大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第四可控电流源处于导通状态;
当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第四可控电流源处于断开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可控电流源的电流比例系数为N,且N大于1;
所述第一阈值为最大允许电流值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乘积,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值为N与第一电流源的输出电流大小的乘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压端通过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接入所述连接节点,包括:
所述电源电压端依次通过目标二极管、第七可控电流源接入所述连接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可控电流源的电流比例系数为M,且0<M<1;
所述第六可控电流源与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在工作时,控制端无电荷流入或流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小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处于导通状态;
当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七可控电流源被所述目标二极管反向截止。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阈值为最小允许电流值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乘积,所述最小允许电流值为M与第二电流源的输出电流大小的乘积。
CN202210154303.3A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检测电流可控的电流检测电路 Active CN1142171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54303.3A CN114217116B (zh)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检测电流可控的电流检测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54303.3A CN114217116B (zh)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检测电流可控的电流检测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17116A CN114217116A (zh) 2022-03-22
CN114217116B true CN114217116B (zh) 2022-06-28

Family

ID=80708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54303.3A Active CN114217116B (zh)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检测电流可控的电流检测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1711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53659U (zh) * 2011-12-13 2012-07-25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信号输入电路
CN103575964B (zh) * 2012-07-19 2016-03-23 快捷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开关管的过流检测电路和方法
CN106936115A (zh) * 2015-12-31 2017-07-07 深圳光启合众科技有限公司 电机保护电路和控制电机保护电路的方法
CN108075750B (zh) * 2016-11-14 2023-06-30 恩智浦有限公司 电流钳位电路
CN106507541B (zh) * 2016-12-06 2019-03-12 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线性驱动器、驱动电路、芯片及驱动方法
CN106443502B (zh) * 2016-12-06 2019-02-15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高精度电源浮地端口的电流检测与保护电路
CN106919217B (zh) * 2017-03-27 2019-03-26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钳位电压电路
CN112564676B (zh) * 2019-09-25 2022-09-16 江阴圣邦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比较器电路
CN110967552B (zh) * 2019-12-20 2021-08-27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电荷泵的输出电压的检测电路及eeprom
CN113341192B (zh) * 2020-03-02 2023-10-13 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电流检测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17116A (zh) 202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64659A (en) Switching circuit
CN100401075C (zh) 采用双向电流传感器的电流监测系统
WO2008029659A1 (fr) Système électronique, dispositif électronique et dispositif d&#39;alimentation
US758027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ressing the input current inrush for a voltage converter in a pre-charge stage
EP1446675B8 (en) Directional element to determine faults on ungrounded power systems
JP6074114B2 (ja) 電気系統を保護するためのインタロック回路
CN1909314B (zh) 装备有电源电路的电子断开装置和包含断开装置的断路器
CN110275566A (zh) 电压调节器
EP1602998A1 (en) Voltage regulator with multiple feedback
US20200144914A1 (en) Detection method, detection circuit, controller an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N102195469B (zh) 基于峰值检测电流型开关电路的线电压补偿电路
CN114217116B (zh) 一种检测电流可控的电流检测电路
CN104571241A (zh) 电压稳压电路及其方法
CN102057573B (zh) 负载电路的过电流保护装置
KR20100034312A (ko) 고출력 전원 공급장치의 원격감지회로 및 이를 구비한 고출력 전원공급장치
CN207234379U (zh) 一种充电机可控外供电短路保护电路
CN115378092A (zh) 电源系统、电源控制方法及超声设备
CN101551689A (zh) 用于器件老化筛选车热电阻校准系统的恒流源电路
CN209562139U (zh) 一种差压保护电路
CN108072790B (zh) 一种电流测量电路和电流测量方法
JP2019062656A (ja) 検査装置
JP2019060720A (ja) 検査装置
US6028420A (en) Constant voltage power supply with continuity checking
CN208386139U (zh) 一种通信静电放电防护电路
CN112881787B (zh) 用于电压测试的低输入阻抗的高压电路及实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000 Building 1, No. 150, Jici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Baker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78 Keling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Baker Microelectronic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