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8519B - 一种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快速培育方法及旱地造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快速培育方法及旱地造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8519B
CN114208519B CN202111587137.8A CN202111587137A CN114208519B CN 114208519 B CN114208519 B CN 114208519B CN 202111587137 A CN202111587137 A CN 202111587137A CN 114208519 B CN114208519 B CN 1142085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ricot
grafting
seedlings
stock
graf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871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08519A (zh
Inventor
朱高浦
赵罕
刘慧敏
王淋
李通
姜凤超
单心悦
黄艳丽
冯璐莹
王志勇
覃美英
毛帅平
杨绍彬
乌云塔娜
李芳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Economic Fore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conomic Fore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conomic Fore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Fore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11158713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085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08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85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085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85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00Vegetative propagation
    • A01G2/30Graf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01G24/28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peat, moss or sphagn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40Afforestation or reforest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快速培育及旱地造林方法,杏树嫁接苗快速培育方法为:砧木种子的选取;采用自然低温解除法和/或植物激素法解除砧木种子的休眠;将解除休眠的砧木种子进行保护地育苗播种,并采用化学修剪法修饰砧木苗木的生长发育;将杏芽嫁接到砧木苗木上;嫁接后培养:待嫁接芽长度大于或等于1cm时补充外源营养素,待嫁接芽长度大于或等于15cm时,解除保护地培养状态,即培育得到杏树嫁接苗。旱地造林方法为:培育旱地造林用嫁接苗;确定旱地造林的时机;实施旱地造林;旱地造林后的管理。本发明实现了黄淮地区杏苗当年育苗当年成苗当年出圃造林的目的,育苗周期由传统最短的14个月,缩短为10个月。

Description

一种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快速培育方法及旱地造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杏树嫁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快速培育方法及旱地造林方法。
背景技术
杏在植物分类上隶属蔷薇科、李亚科、杏属,是我国传统的五果(桃、李、杏、栗、枣)之一。杏在我国的栽培历史逾3500年,是世界杏的起源中心,我国杏属植物有11种,分别为普通杏、西伯利亚杏、辽杏、藏杏、紫杏、志丹杏、东北杏、梅、李梅杏、政和杏和华仁杏。杏按照用途和食用部位不同可分为鲜食杏和仁用杏两大类,其中鲜食杏是以果肉为主要用途的杏属植物,其主要来自普通杏,其典型特点是果实大,肉质软,纤维稍多,汁液多,甜酸适口;而仁用杏是以种仁为主要用途的杏属植物的统称,主要包括大扁杏和西伯利亚杏,其主要特点是果肉薄而酸涩,粗纤维多,其中大扁杏种仁大而甜,西伯利亚杏种仁小而苦,饱满。
杏在我国主要采用先露地培育砧木苗,然后在合适的季节嫁接良种接穗的方式培育良种苗木。目前杏的苗木培育周期即使在黄淮流域通常也需要14个月以上才能达到出圃标准,并且培育的苗木往往由于新梢木质化程度不够导致难以越冬,或者苗木长势较弱难以迅速成林;这些因素导致了杏在当前的生产中常常出现良种苗木严重不足的现象。此外,现有的育苗技术仅仅能满足秋季或春季的造林需要,而北方这两个季节降水往往不足,或者降水次数虽多但有效降水不足,导致杏这个物种虽然抗旱性突出,但自生的优势难以表现出来。这些问题共同造成了目前杏产业发展中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不高的低质低效问题十分突出,成为限制杏的良种推广、普及和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突破杏良种苗木快速繁育技术瓶颈,利用季节性降水丰富时期造林,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产业的提质增效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快速培育方法及旱地造林方法,以解决当前用于杏树繁育的砧木苗木培育周期长、砧木苗木新稍木质化程度不足导致其越冬困难等问题,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杏树嫁接苗的旱地造林方法,以解决当前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长势弱、成活率低、难以迅速成林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快速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砧木种子的选取:挑选无病虫害、无发霉和空秕的砧木种子备用;采用水选、风选、机选的方法,选择种仁饱满的种子作为砧木,同时挑出发芽霉变和异种,以保持发芽的一致性;
(S2)砧木种子休眠的解除:采用自然低温解除法和/或植物激素法解除砧木种子的休眠;
(S3)砧木苗木的培育:将解除休眠的砧木种子进行保护地育苗播种,待砧木苗木的苗高达到20~30cm时,采用化学修剪法修饰砧木苗木的生长发育;
(S4)嫁接:将杏芽嫁接到砧木苗木上;
(S5)嫁接后培养:待嫁接芽长度大于或等于1cm时补充外源营养素,待嫁接芽长度大于或等于15cm时,解除保护地培养状态,即培育得到杏树嫁接苗。
上述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快速培育方法,在步骤(S1)中,砧木为杏属、桃属或李属,或者为杏属、桃属或李属的近缘种,或者为杏属、桃属或李属中任意两种属间杂交的杂交种【杂交种具有氮素利用率高的优点,比如杏李、大扁杏】;或者为樱属、桂樱属、臭樱属、稠李属、扁核木属和臀果木属中的一种【这类植物作为砧木时,嫁接效果下降】;除了选择砧木种子进行砧木苗木培育之外,还可以选择砧木的果实、种核或种仁的整体或组成部分;或者具有独立根系和独立发育成完整植株能力的砧木组织或砧木器官或者组培苗、扦插苗、转基因苗。
上述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快速培育方法,在步骤(S2)中,自然低温解除法的方法为:在播种前40~50天,在黄淮流域通常在小寒前后,也就是1月5日前后,将砧木种子埋于沙土中进行沙藏催芽,沙藏催芽的温度为0~10℃;沙藏催芽的时间为25~45天。
上述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快速培育方法,在步骤(S2)中,植物激素法解除砧木种子休眠的方法为:将砧木种子置于植物激素分散液中浸泡4~6h;植物激素分散液由复合植物激素和水组成,复合植物激素是由赤霉素、6-苄氨基嘌呤和蔗糖酯组成,且赤霉素6-苄氨基嘌呤和蔗糖酯的重量之比为200:(50~60):(0.5~1),这种比例下种仁的催芽效果最好,有利于提高苗木的生物积累量;植物激素分散液中,6-苄氨基嘌呤的含量为25~35mg·L-1。在植物激素分散液中,赤霉素和6-苄氨基嘌呤可以起到抑制脱落酸的作用,而蔗糖酶的存在可以使赤霉素和6-苄氨基嘌呤在植物激素分散液中分散均匀,且促进植物激素向砧木种子中渗透,提高解除砧木种子休眠的效率。在本发明中,也可以用赤霉素和6-苄氨基嘌呤的同分异构体替代,可起到类似的效果。
上述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快速培育方法,步骤(S3)中,砧木苗木的保护地育苗播种包括如下步骤:
(S3.1)制备培养基:培养基中添加充分腐熟的有机质,培养基中有机质的质量分数为0.5~5wt%,培养基的pH在6.5~9.5范围内;
(S3.2)准备营养钵:营养钵的高度为15~35cm,营养钵的口径为8~15cm;
(S3.3)播种:黄淮流域在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即2月18至2月20)前后的2~5天内进行单颗播种,播种深度为3~8cm;
(S3.4)浇水:播种后,浇水一次,使土壤中水分含量保持在45wt%~60wt%之间;
(S3.5)准备营养液:营养液中氮、磷和钾三种大量元素的重量之比为4:(1~1.5):(2~3);营养液中三种大量元素总的质量浓度为0.2~0.3wt%;
(S3.6)营养液的施用:待砧木苗木的幼苗长度大于或等于5cm时,喷施营养液;营养液的施用频次为每隔15~20天施用一次;
(S3.7)化学修剪:以1000~2000mg/L的氯化胆碱水溶液、1000~2000mg/L的多效唑分散液或者100~200mg/L的烯效唑分散液为化学修剪试剂;多效唑分散液和烯效唑分散液均是先将多效唑或烯效唑分别溶于酒精中,然后再加水制成悬浮液得到的,此处分散液的浓度均指有效成分的有效质量浓度;待砧木苗木的苗高达到10~30cm时,向砧木苗木喷施化学修剪试剂,使砧木苗木的侧芽发育,并使砧木苗木的主干横向增粗生长至地上部分10cm处地径大于或等于0.5cm。
上述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快速培育方法,在步骤(S3.5)中,所述营养液是由一元肥料、二元肥料、三元肥料或多元复合肥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组合制备而成的。一元肥料是指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一种的肥料,二元肥料是指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任一两种的肥料,三元肥料是指同时含有氮磷钾三中元素的肥料,多元复合肥则是指除了氮磷钾之外,还含有其它必需元素。
上述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快速培育方法,步骤(S4)中,黄淮流域在6月5日~6月25日期间,采用方块芽接法或者带木质芽接法将良种杏树的接穗嫁接到砧木苗木上;在嫁接时,以塑料条绑缚嫁接切口并露出嫁接芽,嫁接高度为距离营养钵培养基层上方5~10cm。
上述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快速培育方法,步骤(S5)中,嫁接后,控制营养钵中培养基的含水量大于或等于30wt%;在嫁接完成7~10天后,在嫁接切口上方1~2cm处进行剪砧处理,并解除嫁接切口处的绑缚物,同时抹除砧木上嫁接芽以外的其它萌芽。
上述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快速培育方法,步骤(S5)中,外源营养素中氮、磷和钾三种大量元素的重量之比为4:(1~1.5):(2~3);施用时,将外源营养素配制成三种大量元素总的质量分数为0.2~0.3wt%的营养液,采用叶面喷施、随水施入培养基或滴灌的方法,每隔15~20天喷施一次。
一种黄淮流域采用杏树嫁接苗旱地造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R1)培育旱地造林用嫁接苗:采用上述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快速培育方法培育杏树嫁接苗;选取嫁接接穗长度大于或等于15cm且砧木苗木地上部分10cm处地径大于或等于0.6cm的杏树嫁接苗作为旱地造林用嫁接苗;
(R2)确定旱地造林的时机:在黄淮流域的中秋节前后,根据气象条件选择下雨前3~5天进行旱地造林;
(R3)实施旱地造林:将步骤(R1)培育选取的杏树嫁接苗移植到造林区域,杏树嫁接苗的定植穴大于或等于0.4×0.4m见方;将杏树嫁接苗垂直放入定植穴中,使杏树嫁接苗的营养钵培养基层低于定植穴4~10cm,用表土回填,剩余土方在定植穴周围形成内低外高的树盘,坡地依地势在地势低的地方铸成树盘蓄水;旱地造林后,杏树嫁接苗的树盘的尺寸大小大于或等于定植穴的尺寸;
(R4)旱地造林后的管理:若旱地造林后有效降水量小于5mm,则人工补充水分,此后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取得了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从砧木种子的选择、种子处理、打破休眠、播种、培养基配制、砧木苗培育、适时嫁接和嫁接后管理等环节进行改进,实现了快速培育杏树良种嫁接苗的目的,大大缩短了杏树嫁接苗的育苗周期,并通过选择合理的造林时节并在造林后科学管理,将培育的杏树嫁接苗进行旱地造林,不但提高了杏良种苗木的普及率,而且有效提高了黄淮流域杏造林的成活率。
2、本发明突破杏良种苗木快速繁育技术瓶颈,利用季节性降水丰富时期造林,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产业的提质增效。本发明的嫁接苗快速培育方法及造林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杏良种苗木普及率和造林成活率奠定了基础,实现了黄淮地区杏苗当年育苗当年成苗当年出圃造林的目的,育苗周期由传统最短的14个月,缩短为10个月;同时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劳动强度小、用工少、缓苗期短、童期短、杂草影响小和易机械化等优点,适合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本发明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黄淮干旱地区栽培的其它林木,如杏、扁桃、杏李、李或长柄扁桃等。
3、本发明的造林方法在黄淮流域,造林时节与第二轮自然降水耦合,省去了春季造林必须浇水的环节,显著节省了造林成本。同时,杂草生长已经进入末期,而杏处于根系生长的第三次高峰期,无缓苗期,翌年直接进入快速营养生长期,生物量积累极显著(P≤0.01)高于常规大田造林方法。
4、本发明在进行嫁接育苗时,与沙藏法相比,采用赤霉素(GA)、6-苄氨基嘌呤(6-BA)与蔗糖酯进行特定比例的复配后用于解除种子休眠,不仅可以使种仁萌发时间提前,而且可使砧木苗木的生物量积累明显高于常规处理,这有利于嫁接苗快速达到出圃标准,而且有利于使得嫁接苗木在越冬前迅速成林,从而有利于提高旱地造林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1山桃作为砧木嫁接后的生长效果图;
图2本发明对比例1山桃作为砧木嫁接后的生长效果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2山杏作为砧木嫁接后的生长效果图;
图4本发明对比例2山杏作为砧木嫁接后的生长效果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2的催芽效果图;
图6本发明对比例2的催芽效果图;
图7本发明对比例3的催芽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黄淮流域杏树良种嫁接苗快速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砧木种子的选取:以山桃种核作为砧木种子;在1月上旬,挑选无病虫害、无发霉的山桃种核100kg,用三倍以上体积的清水浸泡,期间捞出漂浮在水上面的空秕种核,浸泡3~5d至种仁潮湿取出备用;
(S2)砧木种子休眠的解除:在播种前40天,采用自然低温解除法解除砧木种子的休眠;具体操作包括如下步骤:
(S2.1)按照山桃种核与沙子的重量之比小于或等于1:3的比例充分混合,形成种沙;
(S2.2)选择通风干燥且地下水位在2.0m以下的空地,挖深度为0.6m,宽度为1.0m的种沟,种沟的长度依据种沙的多少而定;
(S2.3)将种沙填入种沟内铺平,并在种沙上覆盖0.2m的沙土,并在沙土上每隔0.5m设置一个草把,以保持沙土的透气性,最终形成中间低,四周高的土堆,然后浇透水一次;沙藏催芽的温度为2~7℃;
(S2.4)在沙藏处理30天后,每隔5天检查一下山桃种核的露白情况,当山桃种核露白达到70%时,将山桃种核取出备用。
(S3)砧木苗木的培育:将解除休眠的砧木种子进行保护地育苗播种,待砧木苗木的苗高达到20~30cm时,采用化学修剪法修饰砧木苗木的生长发育;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按照黄土【黄土为基本培养基】和有机肥(即:腐熟有机质,有机质的含量为45~50wt%)的重量之比为20:1的比例充分拌匀,形成营养土,由于山桃砧木具有发达的种子根,因此需要将营养土装入高30~35cm,口径8~10cm的营养钵中;本实施例培养基中有机质的质量分数为2.2wt%,培养基的pH为6.5~7.2;【所用的有机质来源不限于农家肥、厩肥、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发酵液、生物半焦有机肥、微生物肥、生物有机肥】;
(S3.2)在营养钵中间挖深度6cm、直径3cm的浅穴,将露白的山桃种核放入浅穴种,并用周围的营养土覆盖;本实施例的播种时间在雨水前2天;
(S3.3)将营养钵排列紧密的置入深度为20cm、底部用防草布覆盖的浅坑中,采用底部灌水或喷雾的方式对营养钵补足水分,期间当营养钵表土干燥形成龟裂后5天视情况进行及时补水,以保持土壤中水分含量在45%~60%之间;
(S3.4)当幼苗长度达5cm以上时,每隔15天喷施一次营养液,营养液中氮、磷和钾三种元素的重量之比为4:1:2;营养液中三种元素的总质量分数为0.2wt%,也可以将营养液随灌溉水冲施;
(S3.5)当80%的山桃幼苗长度达到10cm以上时,配置浓度为1500mg/L的氯化胆碱水溶液进行均匀喷施,控制山桃幼苗的纵向生长,促进其横向生长和侧枝的萌发,使砧木苗木的侧芽发育,并使砧木苗木的主干横向快速增粗生长至地上部分10cm处地径大于或等于0.5cm。【在其它实施例中,化学修剪药剂的种类不局限于氯化胆碱、多效唑或烯效唑,凡是具有相似功能,能够与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拮抗的,控制顶端优势的药剂,如矮壮素、缩节胺、氨基酸均可应用】。
(S4)嫁接:将杏芽嫁接到砧木苗木上;本实施例在黄淮流域的6月上旬的6月5日~6月10日期间,且砧木苗根部8cm处直径达0.6cm及以上时,采用方块芽接法将良种杏树的接穗露芽嫁接到砧木苗木上,嫁接前4天需给营养钵补充充足的水分;在嫁接时,以塑料条绑缚嫁接切口并露出嫁接芽,嫁接高度为距离营养钵培养基层上方5~10cm。
(S5)嫁接后培养:嫁接后7天,在嫁接口上方1cm处进行剪砧和解除绑缚物,并且在此后的管理过程中及时抹除砧木上嫁接芽以外的其它萌芽,促进嫁接芽生长,控制营养钵中培养基的含水量50~60wt%;待嫁接芽长度大于或等于1cm时补充外源营养素【外源营养素中,氮、磷和钾三种大量元素的重量之比为4:1.5:3,将外源营养素配置成三种大量元素的总浓度为0.2wt%的营养液进行喷施,或者随灌溉水冲施,每隔15天补充一次外源营养素】,待嫁接芽长度大于或等于15cm时,解除保护地培养状态,保证苗木培养条件与自然条件一致,促进良种苗木木质化;即培育得到杏树嫁接苗;图1为本实施例中山桃作为砧木嫁接后的生长效果图,从图可看到嫁接部位形成“大脚”。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黄淮流域采用杏树嫁接苗旱地造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R1)培育旱地造林用嫁接苗:采用上述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快速培育方法培育杏树嫁接苗;选取嫁接接穗长度大于或等于15cm且砧木苗木地上部分10cm处地径大于或等于0.6cm的杏树嫁接苗作为旱地造林用嫁接苗【嫁接苗造林的表型特征为:嫁接接穗长度在15-20cm,粗度在0.6-0.7cm,枝条健壮,芽眼饱满,无病虫害,树皮颜色呈红褐色,也就是说,符合造林标准的嫁接苗其接穗枝条需完全木质化,苗木规格达到二级及以上出圃标准】;
(R2)确定旱地造林的时机:在黄淮流域的中秋节前,即10月上旬,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根据气象条件选择下雨前3天进行旱地造林;
(R3)实施旱地造林:挖规格为0.4m×0.6m见方的定植穴,将步骤(R1)培育选取的杏树嫁接苗移植到造林区域,去除苗木外侧的塑料营养钵,将其垂直放入定植穴中,使杏树嫁接苗的营养钵培养基层低于定植穴4~10cm,用表土回填,剩余土方在定植穴周围形成内低外高的树盘,坡地依地势在地势低的地方铸成树盘蓄水;旱地造林后,杏树嫁接苗的树盘的尺寸大小大于或等于定植穴的尺寸,以保证雨季降水的蓄积;
(R4)旱地造林后的管理:若旱地造林后有效降水量小于5mm,则人工补充水分,浇透水一次后,采用常规大田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黄淮流域杏树良种嫁接苗培育的一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砧木种子的选取:具体操作与“实施例1中的(S1)”相同;
(S2)砧木种子休眠的解除:具体操作与“实施例1中的(S2)”相同;
(S3)砧木苗木的培育:将解除休眠的砧木种子进行保护地育苗播种,待砧木苗木的苗高达到20~30cm时,采用摘心的方式修饰砧木苗木的生长发育;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本步骤所用的培养基仅为黄土,不加有机肥(即腐熟有机质),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中的(S3.1)”相同;
(S3.2)本步骤的具体操作与“实施例1中的(S3.2)”相同;
(S3.4)当幼苗长度达5cm以上时,每隔15天喷施一次营养液,营养液中氮、磷和钾三种元素的重量之比为15:15:15;营养液中三种元素的总质量分数为0.2wt%,也可以将营养液随灌溉水冲施;
(S3.5)当80%的山桃幼苗长度达到10cm以上时,对幼苗进行摘心处理,以控制纵向生长,促进横向生长和侧枝萌发;
(S4)嫁接:具体操作与“实施例1中的(S4)”相同;
(S5)嫁接后培养:嫁接后7天,在嫁接口上方1cm处进行剪砧和解除绑缚物,并且在此后的管理过程中及时抹除砧木上嫁接芽以外的其它萌芽,促进嫁接芽生长,控制营养钵中培养基的含水量50~60wt%;待嫁接芽长度大于或等于1cm时补充外源营养素【外源营养素中,氮、磷和钾三种大量元素的重量之比为15:15:15,将外源营养素配置成三种大量元素的总浓度为0.2wt%的营养液进行喷施,或者随灌溉水冲施,每隔15天补充一次外源营养素】,待嫁接芽长度大于或等于15cm时,解除保护地培养状态,保证苗木培养条件与自然条件一致,促进良种苗木木质化;即培育得到杏树嫁接苗;图2为本实施例中山桃作为砧木嫁接后的生长效果图,从图可看到嫁接部位形成“小脚”。
本对比例还提供一种黄淮流域采用杏树嫁接苗旱地造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R1)培育旱地造林用嫁接苗:采用本对比例培育得到的杏树嫁接苗,在霜降以后(黄淮流域通常11月上旬后)至翌年杏花发芽前(黄淮流域通常3月下旬前)造林;
(R2)实施旱地造林:旱地造林的具体操作方法同实施例1中的步骤(R3)和(R4)。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黄淮流域杏树良种嫁接苗快速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砧木种子的选取:以山杏种仁作为砧木种子;在2月上、中旬,采用水选的方法从100kg山杏种仁中筛出漂浮水面的空秕、破碎、发霉种仁,挑选无病虫害、无发霉的山杏种仁浸入植物激素溶液中浸泡4h备用,植物激素溶液中赤霉素、6-苄氨基嘌呤和蔗糖酯的重量之比为200:50:1,且赤霉素的含量为100mg·L-1,6-苄氨基嘌呤的含量为25mg·L-1
(S2)砧木种子休眠的解除:在播种前40天【小寒前后】,采用自然低温解除法解除砧木种子的休眠;具体操作包括如下步骤:
(S2.1)按照山杏种仁与沙子的重量之比小于或等于1:3的比例充分混合,形成种沙;
(S2.2)选择通风干燥且地下水位在2.0m以下的空地,挖深度为0.3m,宽度为1.0m的种沟,种沟的长度依据种沙的多少而定;
(S2.3)将种沙填入种沟内铺平,并在种沙上覆盖3-5cm的大田土至与地面齐平,每隔0.5m设置一个草把,以保持透气性;
(S2.4)在沙藏催芽期间,每隔2天检查一下表层土的含水情况,当表面开裂或3cm土层干旱时及时喷洒清水保湿,沙藏催芽时环境温度为7~1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催芽时间为40天。
(S3)砧木苗木的培育:将解除休眠的砧木种子进行保护地育苗播种,待砧木苗木的苗高达到20~30cm时,采用化学修剪法修饰砧木苗木的生长发育;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按照20份黄土,1份有机质含量为50%的有机肥(即腐熟有机肥)的比例充分拌匀,形成营养土,将营养土装入高度为15~22cm,口径为10~15cm的营养钵中;本实施例培养基中有机质的质量分数为2.4wt%,培养基的pH为6.5~7.2;
(S3.2)在营养钵中间挖深度4cm、直径2cm的浅穴,将发芽的种仁放入浅穴,并用周围的营养土覆盖;本实施例的播种时间在雨水前2天;
(S3.3)将营养钵排列紧密的置入深度为30cm、底部用防草布覆盖的浅坑中,采用底部灌水或喷雾的方式对营养钵补足水分,期间当营养钵表土干燥形成龟裂后3天视情况进行及时补水;
(S3.4)当幼苗长度达5cm以上时,每隔15天喷施一次营养液,营养液中氮、磷和钾三种元素的重量之比为4:1:3;营养液中三种元素的总质量分数为0.3wt%,也可以将营养液随灌溉水冲施;
(S3.5)当80%的山杏幼苗长度达到10cm以上时,配置浓度为1000mg/L的氯化胆碱水溶液进行均匀喷施,控制山杏幼苗的纵向生长,促进其横向生长和侧枝的萌发,使砧木苗木的侧芽发育。
(S4)嫁接:将杏芽嫁接到砧木苗木上;嫁接时机需待杏叶芽发育完全方可进行嫁接,在黄淮流域通常在6月上旬叶芽发育成熟后嫁,本实施例在黄淮流域的6月上旬,且砧木苗根部8cm处直径达0.6cm及以上时,采用方块芽接法将良种杏树的接穗露芽嫁接到砧木苗木上,嫁接前3天需给营养钵补充充足的水分;在嫁接时,以塑料条绑缚嫁接切口并露出嫁接芽,嫁接高度为距离营养钵培养基层上方5~10cm。
(S5)嫁接后培养:嫁接后10天,在嫁接口上方2cm处进行剪砧和解除绑缚物,并且在此后的管理过程中及时抹除砧木上嫁接芽以外的其它萌芽,促进嫁接芽生长,控制营养钵中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0~60wt%;待嫁接芽长度大于或等于2cm时补充外源营养素【外源营养素中,氮、磷和钾三种大量元素的重量之比为4:1:3,将外源营养素配置成三种大量元素的总质量分数为0.3wt%的营养液进行喷施,或者随灌溉水冲施,每隔15天补充一次外源营养素】,待嫁接芽长度大于或等于10cm时,解除保护地培养状态,保证苗木培养条件与自然条件一致,促进良种苗木木质化;即培育得到杏树嫁接苗;图3为本实施例中山杏作为砧木嫁接后的生长效果图。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黄淮流域采用杏树嫁接苗旱地造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R1)培育旱地造林用嫁接苗:采用本实施例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快速培育方法培育杏树嫁接苗;作为旱地造林用嫁接苗;
(R2)确定旱地造林的时机:在黄淮流域的中秋节后,即10月上旬前后,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根据气象条件选择下雨前3天进行旱地造林;
(R3)实施旱地造林:挖规格为0.5m×0.5m见方的定植穴,将步骤(R1)培育选取的杏树嫁接苗移植到造林区域,去除苗木外侧的塑料营养钵,将其垂直放入定植穴中,使杏树嫁接苗的营养钵培养基层低于定植穴6cm,用表土回填,剩余土方在定植穴周围形成内低外高的树盘,坡地依地势在地势低的地方铸成树盘蓄水;旱地造林后,杏树嫁接苗的树盘的尺寸大小大于或等于定植穴的尺寸;
(R4)旱地造林后的管理:若旱地造林后有效降水量小于5mm,则人工补充水分,浇透水一次后,采用常规大田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黄淮流域杏树良种嫁接苗快速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砧木种子的选取:以山杏种仁作为砧木种子;在2月上、中旬,采用水选的方法从100kg山杏种仁中筛出漂浮水面的空秕、破碎、发霉种仁,挑选无病虫害、无发霉的山杏种仁浸入100ppm(即100mg·L-1)赤霉素溶液中浸泡5h备用;
(S2)砧木种子休眠的解除:在播种前40天【小寒前后】,采用自然低温解除法解除砧木种子的休眠;具体操作步骤与实施例2的步骤相同。
(S3)砧木苗木的培育:将解除休眠的砧木种子进行保护地育苗播种,待砧木苗木的苗高达到20~30cm时,采用摘心法修饰砧木苗木的生长发育;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将黄土装入高度为15cm,口径为10cm的营养钵中;
(S3.2)和(S3.3)的操作方法同“实施例2中(S3.2)和(S3.3)”;
(S3.4)当幼苗长度达5cm以上时,每隔15天喷施一次营养液,营养液中氮、磷和钾三种元素的重量之比为15:15:15;营养液中三种元素的总质量分数为0.3wt%,也可以将营养液随灌溉水冲施;
(S3.5)当80%的山杏幼苗长度达到10cm以上时,进行摘心,控制纵向生长,促进横向生长和侧枝萌发;
(S4)嫁接:具体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
(S5)嫁接后培养:具体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仅在于,在补充外源营养素时,氮、磷和钾三种元素的重量之比为15:15:15;图4为本对比例中山杏作为砧木嫁接后的生长效果图。
本对比例还提供一种黄淮流域采用杏树嫁接苗旱地造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R1)培育旱地造林用嫁接苗:采用本对比例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培育方法培育杏树嫁接苗;作为旱地造林用嫁接苗;
(R2)确定旱地造林的时机:在霜降以后(黄淮流域通常11月上旬后)至翌年杏花发芽前(黄淮流域通常3月下旬前)造林;
(R3)实施旱地造林即旱地造林后的管理:具体方法同实施例2。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黄淮流域杏树良种嫁接苗快速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山杏种仁作为砧木种子;在2月上、中旬,采用水选的方法从100kg山杏种仁中筛出漂浮水面的空秕、破碎、发霉种仁,挑选无病虫害、无发霉的山杏种仁浸入清水中浸泡6h备用;
(S2)砧木种子休眠的解除:在播种前40天【小寒前后】,采用自然低温解除法解除砧木种子的休眠;具体操作步骤与实施例2的步骤相同。
(S3)砧木苗木的培育:具体操作方法同“对比例2的步骤(S3)”;
(S4)嫁接:具体方法与对比例2相同;
(S5)嫁接后培养:具体方法与对比例2相同;
本对比例还提供一种黄淮流域采用杏树嫁接苗旱地造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R1)培育旱地造林用嫁接苗:采用本对比例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培育方法培育杏树嫁接苗;作为旱地造林用嫁接苗;
(R2)确定旱地造林的时机:在霜降以后(黄淮流域11月上旬后)至翌年杏花发芽前(黄淮流域3月下旬前)造林;
(R3)实施旱地造林即旱地造林后的管理:具体方法同对比例2。
采用实施例2培育的苗木其叶绿素含量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比例2和对比例3的处理结果(表1)。同时,本发明实施例2苗木根系的一级侧根、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尖数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比例2和对比例3的处理结果(表2)。造林后第二年,实施例2对仁用杏生物量积累极显著(P≤0.01)高于对比例2和对比例3的管理方法。
表1不同处理方法对苗木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处理 叶绿素a 叶绿素b 总叶绿素
实施例2 3.2234±0.03a 1.1817±0.01a 4.4051±0.11a
对比例2 0.9173±0.03b 0.3695±0.01c 1.1869±0.03b
对比例3 0.6366±0.03c 0.4932±0.01bc 1.1298±0.04b
注:显著性分析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同一列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水平(P≤0.05)。
表2不同处理对苗木根系发育的影响
Figure BDA0003428277520000151
Figure BDA0003428277520000161
表3不同方法对一年生嫁接杏的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Figure BDA0003428277520000162
表4实施例2和对比例2对杏仁发芽率的影响
Figure BDA0003428277520000163
注:实施例2、对比例2和对比例3的发芽试验均设置在人工气候箱中,调控箱内环境温度在7~10℃,相对湿度50%~60%,种子覆盖物表面干燥时喷水补充。
具体的,本实施例2催芽效果参见图5,对比例2催芽方式催芽效果参见图6,对比例3催芽方式催芽效果参见图7,通过图5-7的对比可看出本实施例2的催芽效果明显优于对比例2和对比例3。这说明,采用赤霉素GA、6-苄氨基嘌呤(6-BA)与蔗糖酯进行特定比例的复配后,可使种仁萌发时间提前,显著提高发芽率,缩短发芽时间。沙藏催芽或植物激素催芽的目的都是为了打破种子休眠,保证发芽整齐的措施,在本发明中,采用的植物激素不局限于GA、6-BA和蔗糖酯,其同分异构体、具有类似功能的其它植物激素复配后可达到同等功效均可。
通过本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获得的良种苗木可达二级以上,旱地造林成活率达85%以上,后期生长旺盛,缓苗期短,可快速渡过童期而开花结果。
本发明的黄淮流域杏树良种嫁接苗快速培育即旱地造林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林木如桃、扁桃、李、连翘、杜仲、柿、杏李等植物的育苗及旱地造林。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黄淮流域采用杏树嫁接苗旱地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R1)培育旱地造林用嫁接苗:采用快速培育方法培育杏树嫁接苗;选取嫁接接穗长度大于或等于15cm且砧木苗木地上部分10cm处地径大于或等于0.6cm的杏树嫁接苗作为旱地造林用嫁接苗;
快速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砧木种子的选取:挑选无病虫害、无发霉和空秕的砧木种子备用;
(S2)砧木种子休眠的解除:采用自然低温解除法和/或植物激素法解除砧木种子的休眠;
(S3)砧木苗木的培育:将解除休眠的砧木种子进行保护地育苗播种,待砧木苗木的苗高达到20~30cm时,采用化学修剪法修饰砧木苗木的生长发育;
(S4)嫁接:将杏芽嫁接到砧木苗木上;
(S5)嫁接后培养:待嫁接芽长度大于或等于1cm时补充外源营养素,待嫁接芽长度大于或等于15cm时,解除保护地培养状态,即培育得到杏树嫁接苗;
(R2)确定旱地造林的时机:在黄淮流域的中秋节前后,根据气象条件选择下雨前3~5天进行旱地造林;
(R3)实施旱地造林:将步骤(R1)培育选取的杏树嫁接苗移植到造林区域,杏树嫁接苗的定植穴大于或等于0.4×0.4m见方;将杏树嫁接苗垂直放入定植穴中,使杏树嫁接苗的营养钵培养基层低于定植穴4~10cm,用表土回填,剩余土方在定植穴周围形成内低外高的树盘,坡地依地势在地势低的地方铸成树盘蓄水;旱地造林后,杏树嫁接苗的树盘的尺寸大小大于或等于定植穴的尺寸;
(R4)旱地造林后的管理:若旱地造林后有效降水量小于5mm,则人工补充水分,此后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淮流域采用杏树嫁接苗旱地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砧木为杏属、桃属或李属,或者为杏属、桃属或李属的近缘种,或者为杏属、桃属或李属中任意两种属间杂交的杂交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淮流域采用杏树嫁接苗旱地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自然低温解除法的方法为:在播种前40~50天,将砧木种子埋于沙土中进行沙藏催芽,沙藏催芽的温度为0~10℃;沙藏催芽的时间为25~45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淮流域采用杏树嫁接苗旱地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植物激素法解除砧木种子休眠的方法为:将砧木种子置于植物激素分散液中浸泡4~6h;植物激素分散液由复合植物激素和水组成,复合植物激素是由赤霉素、6-苄氨基嘌呤和蔗糖酯组成,且赤霉素、6-苄氨基嘌呤和蔗糖酯的重量之比为200:(50~60):(0.5~1);植物激素分散液中,6-苄氨基嘌呤的含量为25~35mg·L-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淮流域采用杏树嫁接苗旱地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砧木苗木的保护地育苗播种包括如下步骤:
(S3.1)制备培养基:培养基中添加腐熟有机质,培养基中有机质的质量分数为0.5~5wt%,培养基的pH在6.5~9.5范围内;
(S3.2)准备营养钵:营养钵的高度为15~35cm,营养钵的口径为8~15cm;
(S3.3)播种:黄淮流域在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前后5天内进行单颗播种,播种深度为3~8cm;
(S3.4)浇水:播种后,浇水一次,使土壤中水分含量保持在45wt%~60wt%之间;
(S3.5)准备营养液:营养液中氮、磷和钾三种大量元素的重量之比为4:(1~1.5):(2~3);营养液中三种大量元素的总质量浓度为0.2~0.3wt%;
(S3.6)营养液的施用:待砧木苗木的幼苗长度大于或等于5cm时,喷施营养液;营养液的施用频次为每隔15~20天施用一次;
(S3.7)化学修剪:以1000~2000mg/L的氯化胆碱水溶液、1000~2000mg/L的多效唑分散液或者100~200mg/L的烯效唑分散液为化学修剪试剂;待砧木苗木的苗高达到10~30cm时,向砧木苗木喷施化学修剪试剂,使砧木苗木的侧芽发育,并使砧木苗木的主干横向增粗生长至地上部分10cm处地径大于或等于0.5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黄淮流域采用杏树嫁接苗旱地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5)中,所述营养液是由一元肥料或多元复合肥中的一种或两种制备而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淮流域采用杏树嫁接苗旱地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黄淮流域在6月5日~6月25日期间,采用方块芽接法或者带木质芽接法将良种杏树的接穗嫁接到砧木苗木上;在嫁接时,以塑料条绑缚嫁接切口并露出嫁接芽,嫁接高度为距离营养钵培养基层上方5~1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淮流域采用杏树嫁接苗旱地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嫁接后,控制营养钵中培养基的含水量大于或等于30wt%;在嫁接完成7~10天后,在嫁接切口上方1~2cm处进行剪砧处理,并解除嫁接切口处的绑缚物,同时抹除砧木上嫁接芽以外的其它萌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淮流域采用杏树嫁接苗旱地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外源营养素中氮、磷和钾三种大量元素的重量之比为4:(1~1.5):(2~3);施用时,将外源营养素配制成三种大量元素总的质量分数为0.2~0.3wt%的营养液,采用叶面喷施或滴灌的方法,每隔15~20天喷施一次。
CN202111587137.8A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快速培育方法及旱地造林方法 Active CN1142085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7137.8A CN114208519B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快速培育方法及旱地造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7137.8A CN114208519B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快速培育方法及旱地造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8519A CN114208519A (zh) 2022-03-22
CN114208519B true CN114208519B (zh) 2022-11-25

Family

ID=80705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87137.8A Active CN114208519B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快速培育方法及旱地造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0851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9446A (zh) * 2014-07-24 2016-02-10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氯化胆碱的组合物
CN108651036A (zh) * 2018-06-12 2018-10-16 铜陵美味经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桃树砧木嫁接杏树苗的方法
CN110149930A (zh) * 2018-02-08 2019-08-23 蒋生平 一种改进的苗木嫁接方法
CN111713329A (zh) * 2020-07-09 2020-09-29 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 一种绿洲-荒漠过渡带杏李直播建园技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9446A (zh) * 2014-07-24 2016-02-10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氯化胆碱的组合物
CN110149930A (zh) * 2018-02-08 2019-08-23 蒋生平 一种改进的苗木嫁接方法
CN108651036A (zh) * 2018-06-12 2018-10-16 铜陵美味经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桃树砧木嫁接杏树苗的方法
CN111713329A (zh) * 2020-07-09 2020-09-29 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 一种绿洲-荒漠过渡带杏李直播建园技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山毛杏快速育苗技术;杨应连等;《甘肃林业科技》;19991230;第24卷(第4期);第38-40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打破北方果树种子休眠上的应用;宫庆涛 等;《落叶果树》;20180310;第50卷(第02期);第34-3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8519A (zh) 202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7092B (zh) 一种培育桉树大苗的方法
CN111543238B (zh) 一种抗苹果枝枯病香梨树的抚育方法
CN103988697A (zh) 一种薄壳山核桃种苗繁育的方法
Corpuz Stem cut: An alternative propagation technology for rubber (Hevea brasiliensis) tree species
CN109757274B (zh) 罗汉果组培苗高产高效移栽方法
CN111713329B (zh) 一种绿洲-荒漠过渡带杏李直播建园技术
CN106613659B (zh) 一种卫矛属植物黄金甲的嫁接栽培方法
CN106342555B (zh) 胡杨和灰杨的天然杂交变异种灰胡杨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CN110278822B (zh) 一种在高海拔地区栽培桃树的方法
CN110050598B (zh) 一种提高闽楠嫁接成活率的育苗方法
CN111418365A (zh) 一种玛瑙红樱桃压条育苗用复合诱根溶液及其应用
CN108738770B (zh) 一种沙棘硬枝扦插育苗方法
CN109041847B (zh) 一种翅荚木成年树幼化复壮及无性繁殖育苗的方法
WO2023151380A1 (zh) 一种油桐芽苗砧嫁接育苗的方法
CN114208519B (zh) 一种黄淮流域杏树嫁接苗的快速培育方法及旱地造林方法
CN106613363B (zh) 一种伞形刺槐行道树的培养方法
CN103053312A (zh) 一种枝江枫杨繁育方法
CN110367017A (zh) 一种白桃的选种培育方法
CN110547109A (zh) 一种乌壳长芒锥栗苗木的繁殖方法
Kaur et al. Propagation studies in sapodilla [Manilkara zapota (L.) P. Royen]: A Review
CN108967019B (zh) 一种李、杏砧木的高效扦插繁殖方法
Hassan et al. Propagation of Persian walnut (Juglans regia L.) under controlled climatic conditions
CN107079772A (zh) 一种提高果实品质的枇杷品种培育方法
CN116897710A (zh) 一种猕猴桃硬枝扦插一步成苗培育方法
Hancox et al. Development of a robust method for propagation of Leptospermum scoparium JR Forst. & G. Forst. from semi-hardwood cutting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