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7610B - 终端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7610B
CN114207610B CN202080055264.0A CN202080055264A CN114207610B CN 114207610 B CN114207610 B CN 114207610B CN 202080055264 A CN202080055264 A CN 202080055264A CN 114207610 B CN114207610 B CN 1142076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hentication
authentication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unit
acqui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52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07610A (zh
Inventor
德山真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4207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7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07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76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6Secure or tamper-resistant housing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Abstract

终端装置(1)具备:认证用信息获取部,其获取多个认证信息;认证判定部,其根据由认证用信息获取部获取的多个认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认证信息或多个认证信息,判定认证是否成功;以及认证用信息更新部,其在认证判定部判定为认证成功时,利用由认证用信息获取部获取的多个认证信息,更新保存的多个认证信息。在后台中,认证判定部在由认证用信息获取部获取的第一认证信息低于预定的认证阈值时,判定为认证成功,在第一认证信息在认证阈值以上且在预定的认证允许值以下时,根据由认证用信息获取部获取的第二认证信息判定认证是否成功。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通常,终端装置具备用于防止未经授权使用的认证功能,并且能够在认证成功时使用各功能。在认证处理中,除了一般的密码,还活用了各种生物信息等。然而,生物信息经常发生错误识别,有时无法认证合法使用者。于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无法通过一个生物信息进行认证的情况下,组合多个生物信息进行认证,或者组合生物信息与登录专用IC卡、个人识别号码等非生物信息进行认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406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在未能认证的情况下,使用者依次分别输入用于认证处理的多个生物信息以及多个非生物信息。例如,在未能进行指纹认证的情况下,依次输入静脉认证、利用登录专用IC卡的登录、个人识别号码的输入等。因此,存在认证中的使用者的操作负担大的问题。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轻认证中的使用者的操作负担的终端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终端装置具备:认证用信息获取部,其获取多个认证信息;认证判定部,其根据由认证用信息获取部获取的多个认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认证信息或多个认证信息,判定认证是否成功;以及认证用信息更新部,其在由认证判定部判定为认证成功时,利用由认证用信息获取部获取的多个认证信息,更新保存的多个认证信息。在后台,认证判定部在由认证用信息获取部获取的第一认证信息低于预定的认证阈值时判定为认证成功,在第一认证信息在认证阈值以上且在预定的认证允许值以下时,根据由认证用信息获取部获取的第二认证信息判定认证是否成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终端装置,能够在后台根据获取的多个认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认证信息或多个认证信息,判定认证是否成功,因此能够减轻认证中的使用者的操作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终端装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终端装置的硬件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终端装置的信息处理块的图。
图5A是示出从图4所示的终端装置获取的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的表的图。
图5B是示出从图4所示的终端装置获取的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的表的图。
图5C是示出图4所示的终端装置的倾斜信息表的图。
图6A是实施方式的认证处理的流程图。
图6B是图6A所示的认证处理的流程图的下一个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的终端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为相同的附图标记。
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是能够根据用户本人的人脸图像、指纹、声纹等生物信息、以及用户操作终端装置1时的特有的举动、操作状态等产生的行为信息,认证用户本人,并执行终端装置1中的各种功能的装置。在终端装置1中进行的用户的认证处理是能够在终端装置1运行时在后台执行,并更新用户的生物信息和行为信息,从而提高认证制度的处理。
终端装置1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终端装置1是所谓的智能手机,终端装置1具备:内置相机11A,其在正面拍摄用户的人脸;扬声器12A;麦克风12B,其是通话用的麦克;倾斜检测部13,其检测终端装置1的倾斜;触摸面板,其兼作操作输入部14以及显示部19;左指纹传感器15A以及右指纹传感器15B,其检测用户的指纹;以及位置检测部16,其检测终端装置1的当前位置。另外,终端装置1在背面具备主相机11B,主相机11B能够拍摄用户看到的人、风景、物体等。
其中,以下将内置相机11A和主相机11B统称为拍摄部11。以下将扬声器12A和通话用麦克即麦克风12B统称为语音输入输出部12。另外,以下将左指纹传感器15A和右指纹传感器15B统称为指纹检测部15。
图2是示出终端装置1的构成的框图。终端装置1具备通信部10、拍摄部11、语音输入输出部12、倾斜检测部13、操作输入部14、指纹检测部15、位置检测部16、终端存储部17、终端控制部18、以及显示部19。
通信部10包括:数据通信部,其通过未图示的通信网与外部的服务器、云端等进行通信,并进行各种数据的收发;以及语音通信部,其在与未图示的基站之间收发电话通信用的无线信号。数据通信部能够使用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Wi-fi(注册商标)、Bluetooth(注册商标)等构成。另外,语音通信部能够使用在与基站之间收发电话通信用的无线信号的通信设备构成。
拍摄部11包括图1所示的内置相机11A和主相机11B。拍摄部11能够使用利用了CCD(Charge Coupled Device)、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图像传感器等摄像元件的相机、摄像机等能够拍摄静止图像或视频并获取拍摄的静止图像或视频的各种相机。
语音输入输出部12包括图1所示的扬声器12A和麦克风12B。扬声器12A输出通过语音通话接收的语音、通过通信网从外部获取的音乐数据等。麦克风12B是拾取用户语音的装置。
倾斜检测部13是能够检测终端装置1的倾斜、摇晃等的装置。倾斜检测部13能够使用加速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检测地磁的磁传感器等能够检测终端装置1的倾斜的各种传感器构成。此外,构成倾斜检测部13的传感器的个数以及种类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操作输入部14是能够输入图1所示的来自用户的操作的装置。指纹检测部15是检测用户指纹的传感器。指纹检测部15包括图1所示的左指纹传感器15A以及右指纹传感器15B。此外,指纹检测部15不限于指纹传感器,只要是能够检测用户指纹的传感器、设备等,则可以是任一种。
位置检测部16是能够检测终端装置1的当前位置的装置。位置检测部16能够使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等、能够检测终端装置1的当前位置的设备构成。
终端存储部17具备:认证处理程序170,其用于进行用户的认证处理;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其汇总由终端装置1获取的用户的生物信息;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其汇总由终端装置1获取的用户的行为信息;以及倾斜信息表173,其用于存储终端装置1的倾斜状态。另外,在终端存储部17中存储有由终端装置1执行的各种应用的程序。
认证处理程序170是根据由终端装置1获取的用户的生物信息以及行为信息进行认证用户的处理的程序。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是用于保存与用户的生物信息相关的信息以及用于认证的认证值的数据库。
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是用于保存与操作终端装置1时的用户特有的行为相关的信息、认证的合格条件等的数据库。其中,用户特有的行为是指用户操作终端装置1时的举动、显示部19的屏幕与用户人脸的距离、击键、握持方式、使用终端装置1的位置、与特定的通信网的连接次数、特定的应用程序的起动、操作等用户固有的行为。
倾斜信息表173是用于存储由倾斜检测部13检测出的终端装置1的倾斜角度、获取日期和时间、以及用于获取的待机时间的表。此外,在后文对认证处理程序170、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以及倾斜信息表173进行详细描述。
终端控制部18执行存储于终端存储部17的各种程序。另外,终端控制部18从通信部10、拍摄部11、语音输入输出部12、倾斜检测部13、操作输入部14、指纹检测部15、以及位置检测部16获取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其存储在终端存储部17的各种数据库、表中。另外,终端控制部18通过向拍摄部11发送进行拍摄的指示,能够在任意的时间使拍摄部11进行拍摄。
显示部19显示由终端控制部18执行的各种程序的处理内容。另外,显示部19还能够显示由拍摄部11拍摄的静止图像、视频等图像、以及从操作输入部14输入的数据等。显示部19层叠于操作输入部14上,构成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
以下,参照图3对终端装置1的硬件构成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终端装置1具备:处理器21,其执行各种程序;存储器22,其用于展开各种程序;显示控制器23,其输出各种显示用数据;显示设备24,其显示各种显示用数据;I/O端口25,其用于连接拍摄部11、语音输入输出部12等;存储设备26,其存储各种程序以及各种数据;以及通信设备27,其与外部进行通信并收发各种数据。该处理器21、存储器22、显示控制器23、显示设备24、I/O端口25、存储设备26、以及通信设备27通过数据总线28互相连接。
处理器21读取存储于存储设备26的各种程序,在存储器22中展开并执行。处理器21能够使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MPU(Micro-processing Unit)等处理装置构成。另外,存储器22能够使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闪存器等称为易失性或者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的存储元件以及存储介质构成。
显示控制器23是向显示设备24输出各种显示用数据的控制器。显示控制器23能够使用显卡、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板等影像信号输出装置构成。另外,显示设备24能够使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器等显示装置构成。
I/O端口25是能够连接拍摄部11、语音输入输出部12、倾斜检测部13、操作输入部14、指纹检测部15、以及位置检测部16的连接用端口。I/O端口25能够使用USB(UniversalSerial Bus)端口、IEEE1394端口等、能够连接设备的各种端口构成。
存储设备26是存储由处理器21执行的各种程序、以及用于在各种程序中使用的各种数据的设备。存储设备26能够使用HDD(Hard Disk Drive)、SSD(Solid State Drive)等存储装置构成。
通信设备27包括:数据通信部,其通过未图示的通信网与外部的服务器、云端等进行通信,并进行各种数据的收发;以及语音通信部,其在与未图示的基站之间收发电话通信用的无线信号。数据通信部能够由无线LAN、Wi-fi(注册商标)、Bluetooth(注册商标)等构成。另外,语音通信部能够使用在与基站之间收发电话通信用的无线信号的通信设备构成。
通过利用上述处理器21执行存储于图2所示的终端装置1的终端存储部17的认证处理程序170,在终端控制部18实现图4所示的信息处理块。由此,终端装置1能够根据用户本人的人脸图像、指纹、声纹等生物信息、以及用户操作终端装置1时的特有的举动、操作状态等产生的行为信息,认证用户本人,并执行终端装置1中的各种功能。
信息处理块具备: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其从通信部10、拍摄部11等获取认证用的生物信息以及行为信息;认证判定部182,其认证用户是否为本人;认证结果显示部183,其使显示部19显示认证结果;以及认证用信息更新部184,其根据来自认证判定部182的指示,更新存储于终端存储部17的各种数据库以及表的信息。
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从通信部10、拍摄部11等获取认证用的生物信息以及行为信息。认证判定部182根据从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获取的认证用的生物信息以及行为信息、以及存储于终端存储部17的各种数据库的认证值、合格条件等,进行用户认证。认证结果显示部183从认证判定部182接收用户的认证结果,并使显示部19根据认证结果显示消息、图像等。认证用信息更新部184根据来自认证判定部182的指示,更新存储于终端存储部17的各种数据库、表中存储的数据。此外,由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获取的生物信息以及行为信息是权利要求书中的认证信息的一个例子。另外,由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获取的各生物信息是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一认证信息以及第三认证信息的一个例子。由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获取的各行为信息是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二认证信息的一个例子。
接着,以下参照图5A至图5C对存储于终端存储部17的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以及倾斜信息表173的各表的构成进行说明。首先,如图5A所示,在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的表中存储有人脸、语音等生物信息的种类、用户本人的生物信息即注册信息、以及将注册信息与由图4所示的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获取的生物信息进行比较而求得的认证值。存储于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的表中的注册信息是用户本人的生物信息。注册信息是在通过终端装置1进行认证处理之前预先注册的信息,在能够认证出用户本人时被更新。在注册信息中分别存储有例如:若生物信息的种类为人脸,则存储有根据人脸图像求得的特征量;若生物信息的种类为语音,则存储有语音数据或根据语音数据求得的特征量或语音数据与其特征量这两者;若生物信息的种类为虹膜,则存储有虹膜数据;若生物信息的种类为指纹,则存储有根据指纹的图像求得的特征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认证值进行生物信息的相似的判定。认证值是基于将注册信息与由图4所示的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获取的生物信息进行比较的结果而求得的值。在注册信息与由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获取的生物信息相似时,认证值接近于0,在不相似时,认证值接近于1。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包括:认证值的平均值;认证阈值,其是用于判定认证值的阈值;以及认证允许值,其在认证阈值中包含表示用户为灰色情况的认证允许范围值。
首先,认证值的平均值是将注册信息与由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获取的生物信息进行比较而求得的认证值的平均值。认证阈值是作为基准的值,用于将注册信息与由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获取的生物信息进行比较,若基于比较的结果求得的认证值在该值以下,则将用户判定为用户本人。认证阈值是按照用户的认证情况进行变动的值,且预先设定了上限值。上限值是若达到该值以上,则不应仅通过生物信息来认证用户为用户本人的值。例如,将认证阈值的默认值设定为:在注册信息与由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获取的生物信息相似时接近的认证值0、与不相似时接近的认证值1之间的0.4。在该情况下,认证阈值的上限值设定为:认证阈值的默认值加上相似时接近的认证值0与不相似时接近的认证值1的十分之一的一半即0.05而得到的值,即0.45。
另外,认证允许值是作为基准的值,用于将注册信息与由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获取的生物信息进行比较,若基于比较的结果求得的认证值在该值以上,则判定用户不是用户本人。认证允许值是如上所述在认证阈值中包含表示用户为灰色情况的认证允许范围值的值。因此,认证允许值是根据认证阈值和认证允许范围值的变动进行变动的值。认证允许值预先设定有上限值,将其称为最大认证允许值。最大认证允许值是若在该值以上,则应将用户判断为他人的值。例如,最大认证允许值设定为:注册信息与由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获取的生物信息相似时接近的认证值0、与不相似时接近的认证值1的中间的0.5。
将认证阈值与认证允许值之间的值称为认证允许范围值。认证允许范围值是表示用户是否为用户本人的灰色情况的值。在认证值在认证允许范围值内时,不是只利用生物信息对用户是否为用户本人进行判断,而是包含用户特有的行为信息来进行判断。具体而言,在认证值在认证允许范围值内时,若用户特有的行为信息符合合格条件,则认证为用户本人。另外,在认证值在认证允许范围值内时,若用户特有的行为信息不符合合格条件,则不认证为用户本人。以下将利用行为信息进行的用户认证称为辅助认证。认证允许范围值是预先设定的值,若是在该范围内的认证值,则通常可以考虑作为用户本人的值。认证允许范围值例如设定为:注册信息与由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获取的生物信息相似时接近的认证值0、与不相似时接近的认证值1的十分之一以下的0.08。此外,在认证阈值为上限值时,认证允许范围值设定为从最大认证允许值减去认证阈值的上限值而得到的值。例如,若将认证阈值的上限值设为0.45,将最大认证允许值设为0.5,则认证允许范围值为0.05。因此,在认证阈值为上限值时,认证允许范围值的值采用比认证阈值不是上限值时更小的值。
接着,以下参照图5B对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的表进行说明。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的表中存储有通信连接、事件执行等用户的行为的种类、由图4所示的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获取的获取信息、各行为中的最新情况、以及各行为的合格条件。获取信息中分别存储有例如:若行为的种类为通信连接,则存储有连接目标的地址、SSID(Service SetIdentifier)、BSSID(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等,若行为的种类为事件执行,则存储有预先保存于日程表的事件的进行场所的名称、住所等场所信息,若行为的种类为人脸与终端装置之间的距离,则存储有距离,若为设备连接,则存储有表示连接目标的设备的名称、ID(Identifier)等。
各行为中的最新情况例如是,若行为的种类为通信连接,则最新情况是目前为止已经连接至获取信息所示的通信连接目标的总次数。连接至通信连接目标的总次数的初始值为0,通过与通信连接目标的连接等相加次数。另外,若行为的种类为事件执行,则存储获取信息中存储的场所与用户的当前位置之间的距离。若行为的种类为人脸与终端装置1之间的距离,则存储到目前为止用户被认证为用户本人时计算出的人脸与终端装置1之间的距离的平均距离。每当用户被认证为用户本人时,更新人脸与终端装置1之间的平均距离。此外,人脸与终端装置1之间的平均距离的初始值是在通过终端装置1进行用户本人的认证之前预先注册图5A所示的生物信息时求得的距离。
另外,若行为的种类为设备连接,则存储是否与由获取信息中存储的名称、ID等指示的设备连接。设备连接例如是由Bluetooth(注册商标)配对设定的设备与终端装置1的连接。各行为的合格条件是预先设定的能够保证各行为的可靠性的条件。
接着,倾斜信息表173的表如图5C所示。倾斜信息表173中存储有从图4所示的倾斜检测部13获取的表示终端装置1的倾斜的角度、获取到该角度的获取日期和时间、以及作为用于检测倾斜的时间间隔的待机时间。表示终端装置1的倾斜的角度在每经过待机时间时由图4所示的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从倾斜检测部13获取并更新。另外,在更新该角度时,还更新获取到角度的获取日期和时间。
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在完成电源接通后处理的初始化处理的执行后,或从休眠状态恢复后,进入不允许各功能的操作的锁定状态,直到认证成功。若进入该锁定状态、或操作各功能时被请求认证,则图2所示的终端控制部18执行存储于终端存储部17的认证处理程序170,判别用户是否为用户本人。以下,参照图6A和图6B所示的认证处理的流程图,对由终端控制部18执行的认证处理程序170的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6A。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用户的人脸图像作为生物信息。图4所示的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使拍摄部11拍摄正在操作终端装置1的用户的人脸照片。具体而言,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通过内置相机11A拍摄面向终端装置1的正面的用户的人脸照片。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获取从拍摄部11拍摄的用户的人脸照片(步骤S101)。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判定所获取的用户的人脸照片是否清晰(步骤S102)。若用户的人脸照片模糊(步骤S102;否),则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使拍摄部11重试拍摄用户的人脸照片(步骤S103)。另外,若用户的人脸照片清晰(步骤S102;是),则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判定是否能够从由拍摄部11拍摄的用户的人脸照片中检测到用户的人脸(步骤S104)。
若无法从用户的人脸照片中检测到用户的人脸(步骤S104;否),则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使拍摄部11重试拍摄用户的人脸照片(步骤S103)。此外,在无法从用户的人脸照片中检测到用户的人脸时,还可以锁定当前正在操作的用户以防止其进一步操作,或者可以显示使用其他认证方法的消息等。另外,若能够从用户的人脸照片中检测到用户的人脸(步骤S104;是),则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求出检测到的用户的人脸图像的特征量。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将求得的用户的人脸图像的特征量发送至认证判定部182。
认证判定部182获取存储于图2所示的终端存储部17中的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认证判定部182从图5A所示的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的表中获取与生物信息的种类中的“人脸”对应的注册信息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的特征量、认证值的认证允许值以及认证阈值。认证判定部182将从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获取的注册信息的人脸图像的特征量、与从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接收的人脸图像的特征量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的结果求得人脸认证值。认证判定部182判定求得的人脸认证值是否在从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获取的认证阈值以上(步骤S105)。
若求得的人脸认证值在认证阈值以上(步骤S105;是),则认证判定部182判定求得的人脸认证值是否在从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获取的认证允许值以下(步骤S106)。若求得的人脸认证值在认证允许值以下(步骤S106;是),则正在使用终端装置1的用户是否为用户本人是灰色的,因此认证判定部182执行利用行为信息进行的认证,即辅助认证。首先,认证判定部182使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从通信部10获取当前连接的通信连接目标。认证判定部182从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接收所获取的通信部10的当前的通信连接目标。
然后,认证判定部182从图2所示的终端存储部17获取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认证判定部182获取存储于图5B所示的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的表中的与行为的种类中的“通信连接”对应的获取信息、次数、以及合格条件。例如,如图5B所示,“通信连接”的获取信息中存储有SSID,即ABC_WLAN和123WLAN。在该ABC_WLAN中,存储有已连接次数为31次,作为合格条件连接次数为100次以上。另外,在123WLAN中,存储有已连接次数为157次,作为合格条件连接次数为100次以上。此外,以下将满足合格条件的情况称为可信,将不满足合格条件的情况称为不可信。
认证判定部182将从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接收的通信部10的当前的通信连接目标、与从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获取的获取信息进行比较,判定当前的通信连接目标是否是可信的连接目标(步骤S107)。其中,例如,获取SSID的ABC_WLAN作为通信部10的当前的通信连接目标。存储于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的行为的种类“通信连接”的获取信息中的ABC_WLAN的已连接次数为31次,合格条件的连接次数为100次以上。因此,当前的通信连接目标不是可信的通信连接目标(步骤S107;是),因此判定是否执行了可信事件(步骤S108)。
认证判定部182使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从操作输入部14获取最近一次执行的事件的内容。认证判定部182从终端装置1所具备的日历中获取在当前的日期和时间是否有预定、以及进行该预定的场所的信息。若当天没有预定,则认证判定部182判定为不是可信的事件执行(步骤S108;是),计算人脸与终端装置1之间的距离(步骤S109)。另外,若当天有预定,则认证判定部182使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从位置检测部16获取当前的位置信息。然后,认证判定部182从图2所示的终端存储部17获取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
认证判定部182获取与存储于图5B所示的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的表中的行为的种类中的“事件执行”对应的获取信息和合格条件。例如,如图5B所示,“事件执行”的获取信息中存储有“○×公园”和“△●电影院”作为进行事件的场所,并且存储有“距离在100m以内”作为该两方的合格条件。
其中,例如,假设在终端装置1所具备的日历中存储有“○×公园”作为在当前的日期和时间进行的事件的场所。认证判定部182将使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从位置检测部16获取的当前的位置信息、与在当前的日期和时间进行的事件的场所即“○×公园”的位置信息进行比较。例如,设当前的位置信息、与事件的场所即“○×公园”的位置信息之间的距离为113m。在该情况下,判定不是可信的事件执行(步骤S108;是),计算人脸与终端装置1之间的距离(步骤S109)。用户的人脸与终端装置1之间的距离是根据由图1所示的内置相机11A拍摄的面向终端装置1的正面的用户人脸照片中用户的人脸所占的比例计算出的。
然后,认证判定部182从图2所示的终端存储部17获取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认证判定部182获取与存储于图5B所示的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的表中的行为的种类中的“人脸与终端装置之间的距离”对应的平均距离、合格条件。例如,如图5B所示,“人脸与终端装置之间的距离”的平均距离中存储有262mm,合格条件中存储有在平均距离的正负20mm以内。
认证判定部182判定在步骤S109中计算出的用户的人脸与终端装置1之间的距离是否在从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获取的合格条件中设定的设定范围内(步骤S110)。具体而言,从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获取的平均距离为262mm,且合格条件为在平均距离的正负20mm以内,因此判定是否在242mm至282mm的范围内。
若在步骤S109中计算出的用户的人脸与终端装置1之间的距离在242mm至282mm的范围内(步骤S110;是),则认证判定部182将正在使用终端装置1的用户认证为用户本人。认证判定部182使认证用信息更新部184更新存储于图2所示的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以及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的各种数据(步骤S111)。
具体而言,认证用信息更新部184通过在存储于注册信息的人脸图像的特征量中追加由认证判定部182从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接收的人脸图像的特征量,更新与图5A所示的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的表的生物信息的种类“人脸”对应的注册信息。然后,认证用信息更新部184通过对与图5B所示的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的表的行为的种类“通信连接”对应的最新情况中存储的次数加1进行更新。另外,认证用信息更新部184使用根据存储的平均距离和在步骤S109中计算出的“人脸与终端装置之间的距离”求得的平均距离,更新与存储于图5B所示的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的表中的行为的种类“人脸与终端装置之间的距离”对应的最新情况。
如此,通过更新存储于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的生物信息、以及存储于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的行为信息,提高了用户的生物信息以及行为信息的准确性。因此,能够提高用户认证的准确性。
另外,若由认证判定部182求得的人脸认证值不在认证值的认证阈值以上(步骤S105;否),则认证判定部182使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从通信部10获取当前连接的通信连接目标。认证判定部182从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接收获取到的通信部10的当前的通信连接目标。然后,认证判定部182从图2所示的终端存储部17获取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认证判定部182获取与存储于图5B所示的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的表中的行为的种类中的“通信连接”对应的获取信息、次数、以及合格条件。认证判定部182将从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接收的通信部10的当前的通信连接目标、与从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获取的获取信息进行比较,判定当前的通信连接目标是否是可信的连接目标(步骤S112)。
其中,例如,假设获取SSID的123WLAN作为通信部10的当前的通信连接目标。存储于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的行为的种类“通信连接”的获取信息中的123WLAN的已连接次数为156次,合格条件的连接次数为100次以上。因此,当前的通信连接目标是可信的通信连接目标(步骤S112;是),因此认证判定部182将正在使用终端装置1的用户认证为用户本人。然后,认证判定部182使认证间隔长于当前的认证间隔(步骤S113)。这是因为,若当前的通信连接目标是可信的通信连接目标,则认为用户本人处于家中、工作场所等可信的环境中。在该情况下,可以使认证间隔长于当前的认证间隔,减少认证的频率,并进行所需最低限度的次数认证即可。
其中,例如,假设获取SSID的ABC_WLAN作为通信部10的当前的通信连接目标。存储于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的行为的种类“通信连接”的获取信息中的ABC_WLAN的已连接次数为31次,合格条件的连接次数为100次以上。因此,当前的通信连接目标不是可信的通信连接目标(步骤S112;否),因此认证判定部182不将正在使用终端装置1的用户认证为用户本人,不使认证间隔长于当前的认证间隔。
其中,在步骤S107中,例如,假设获取SSID的123WLAN作为通信部10的当前的通信连接目标。存储于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的行为的种类“通信连接”的获取信息中的123WLAN的已连接次数为156次,合格条件的连接次数为100次以上。因此,当前的通信连接目标是可信的通信连接目标(步骤S107;否),因此认证判定部182将正在使用终端装置1的用户认证为用户本人。
另外,其中,在步骤S108中,例如,假设在终端装置1所具备的日历中存储有“△●电影院”作为在当前的日期和时间进行的事件的场所。认证判定部182将使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从位置检测部16获取的当前的位置信息、与在当前的日期和时间进行的事件的场所即“△●电影院”的位置信息进行比较。例如,设当前的位置信息、与事件的场所即“△●电影院”的位置信息之间的距离为72m。在该情况下,判定为是可信的事件执行(步骤S108;否),认证判定部182将正在使用终端装置1的用户认证为用户本人。
认证判定部182使认证间隔长于当前的认证间隔(步骤S113)。认证判定部182计算用户的人脸与终端装置1之间的距离(步骤S114)。然后,认证判定部182从图2所示的终端存储部17获取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认证判定部182判定在步骤S114中计算出的用户的人脸与终端装置1之间的距离是否在从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获取的合格条件中设定的设定范围内(步骤S115)。若在步骤S114中计算出的用户的人脸与终端装置1之间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步骤S115;是),则认证判定部182将正在使用终端装置1的用户认证为用户本人。认证判定部182使认证用信息更新部184更新存储于图2所示的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以及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的各种数据(步骤S111)。
具体而言,认证用信息更新部184通过在存储于注册信息的人脸图像的特征量中追加在步骤S105中由认证判定部182从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接收的人脸图像的特征量,更新与图5A所示的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的表的生物信息的种类“人脸”对应的注册信息。
然后,认证用信息更新部184通过对与图5B所示的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的表的行为的种类“通信连接”对应的最新情况中存储的次数加1进行更新。然后,认证信息更新部184通过写入在步骤S108中求得的事件的场所与终端装置1之间的距离,更新与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的表的行为的种类“事件执行”对应的最新情况。另外,认证信息更新部184使用根据存储于最新情况的平均距离、以及在步骤S114中计算出的“人脸与终端装置之间的距离”而求得的平均距离,更新与存储于图5B所示的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的表中的行为的种类“人脸与终端装置之间的距离”对应的最新情况。
若在步骤S114中计算出的用户的人脸与终端装置1之间的距离不在设定范围内(步骤S115;否),则认证判定部182不使认证用信息更新部184更新存储于图2所示的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以及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2的各种数据。
另外,若由认证判定部182求得的人脸认证值不在认证值的认证允许值以下(步骤S106;否)、并且在步骤S110中人脸与终端装置之间的距离不在设定范围内(步骤S110;否),则认证判定部182将正在使用终端装置1的用户判断为不是用户本人。认证判定部182使图4所示的认证结果显示部183向显示部19显示未能认证。然后,认证判定部182调用终端装置1所具备的已有的生物认证单元。其中,调用指纹认证作为已有的生物认证单元。认证判定部182执行指纹认证(步骤S116)。
若能够进行指纹认证(步骤S117;是),则认证信息获取部181根据来自认证判定部182的指示,使拍摄部11拍摄正在操作终端装置1的用户的人脸照片。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获取从拍摄部11拍摄的用户的人脸照片的图像,并求得用户的人脸图像的特征量。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向认证判定部182发送求得的用户的人脸图像的特征量。认证判定部182将接收到的用户的人脸图像的特征量发送至图4所示的认证用信息更新部184。认证信息更新部184将接收到的用户的人脸图像的特征量追加至与图5A所示的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的表的生物信息的种类“人脸”对应的注册信息中存储的人脸图像的特征量中,进行更新(步骤S118)。认证判定部182返回步骤S101,执行步骤S101之后的步骤。
另外,若未能进行指纹认证(步骤S117;否),则认证判定部182使图4所示的认证结果显示部183向显示部19显示未能认证。然后,认证判定部182使图4所示的认证结果显示部183在显示部19显示登录画面(步骤S119)。
其中,移动到图6B。认证判定部182判定生物认证和辅助认证是否成功预定的设定次数(步骤S120)。该设定次数为任意次数,例如连续10次、终端装置1启动后总共20次等。若生物认证和辅助认证成功了预定的设定次数(步骤S120;是),则认证判定部182求得通过设定次数的认证求得的人脸认证值的平均值(步骤S121)。具体而言,认证判定部182从终端存储部17获取图2所示的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认证判定部182从图6A所示的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的表中获取与生物信息的种类中的“人脸”对应的认证值的平均值。认证判定部182将在步骤S105中求得的人脸认证值与从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获取的认证值的平均值相加然后除以2,计算出人脸认证值的平均值。另外,若生物认证和辅助认证没有成功预定的设定次数(步骤S120;否),则跳过步骤S121至步骤S123的处理,进入到步骤S124。
认证判定部182将在步骤S121中求得的人脸认证值的平均值发送至认证用信息更新部184。认证用信息更新部184将接收到的人脸认证值的平均值与预设的认证阈值的上限值进行比较。若人脸认证值的平均值在预设的认证阈值的上限值以上,则认证用信息更新部184在图5A所示的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的表的与生物信息的种类中的“人脸”对应的认证阈值中写入认证阈值的上限值进行更新。另外,若人脸认证值的平均值在预设的认证阈值的上限值以下,则认证用信息更新部184在图5A所示的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的表的与生物信息的种类中的“人脸”对应的认证阈值中写入在步骤S121中求得的人脸认证值的平均值进行更新(步骤S122)。
然后,认证用信息更新部184更新认证允许值(步骤S123)。具体而言,若在步骤S121中求得的人脸认证值的平均值在预设的认证阈值的上限值以上,则认证用信息更新部184将预设的最大认证允许值设为认证允许值。另外,在步骤S121中求得的人脸认证值的平均值在预设的认证阈值的上限值以下时,若在步骤S121中求得的人脸认证值的平均值与默认的认证允许范围值相加后的值在最大认证允许值以下,则将该相加后的值设为认证允许值。若在步骤S121中求得的人脸认证值的平均值与默认的认证允许范围值相加后的值在最大认证允许值以上,则将最大认证允许值设为认证允许值。认证用信息更新部184从终端存储部17获取图2所示的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认证用信息更新部184在图5A所示的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1的表的、与生物信息的种类中的“人脸”对应的认证允许值中写入求得的认证允许值进行更新。
图4所示的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从倾斜检测部13获取终端装置1的倾斜的角度。然后,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从未图示的计时器获取当前的日期和时间信息(步骤S124)。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将获取的终端装置1的倾斜的角度、以及当前的日期和时间信息发送至认证判定部182。认证判定部182将接收到的终端装置1的倾斜的角度、以及当前的日期和时间信息发送至认证用信息更新部184。认证用信息更新部184在存储于图2所示的终端存储部17的倾斜信息表173中写入接收的终端装置1的倾斜的角度、以及当前的日期和时间信息并保存(步骤S125)。
认证判定部182获取存储于图5C所示的倾斜信息表173的表中的待机时间。认证判定部182向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发送获取的待机时间。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在接收的待机时间的期间,等待从通信部10、拍摄部11等获取数据(步骤S126)。若待机时间结束,则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从倾斜检测部13获取终端装置1的倾斜的角度。然后,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从未图示的计时器获取当前的日期和时间信息(步骤S127)。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将获取的终端装置1的倾斜的角度、以及当前的日期和时间信息发送至认证判定部182。
认证判定部182获取存储于图5C所示的倾斜信息表173的表中的终端装置1的角度。认证判定部182将从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1接收的终端装置1的倾斜的角度、与从倾斜信息表173获取的终端装置1的角度进行比较,判定角度是否发生变化(步骤S128)。在终端装置1的角度变化在预定的设定值的角度、例如30度以上时(步骤S128;否),认证判定部182判断为终端装置1已经被用户移动并且执行了某些操作,并返回至图6A所示的步骤S101。然后,认证判定部182执行步骤S101之后的处理。
另外,在终端装置1的角度变化在预定的设定值的角度以下时(步骤S128;是),认证判定部182判断为终端装置1没有被用户移动。然后,认证判定部182判定是否到了认证用户的时机(步骤S129)。认证用户的时机是经过了预设的认证间隔的时间的时机。若到了认证用户的时机(步骤S129;是),则认证判定部182返回图6A所示的步骤S101。然后,认证判定部182执行步骤S101之后的处理。若没到认证用户的时机(步骤S129;否),则认证判定部182返回步骤S125。认证判定部182执行从步骤S125至步骤S129的处理。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若根据生物信息求得的认证值与认证阈值为相同值,则在根据生物信息求得的认证值在认证阈值以下、或者根据生物信息求得的认证值在认证阈值以上的任一种情况,都可以判定认证是否成功。另外,若根据生物信息求得的认证值与认证允许值为相同值,则在根据生物信息求得的认证值在认证允许值以下、或者根据生物信息求得的认证值在认证允许值以上的任一种情况,都可以判定认证是否成功。
如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根据用户本人的人脸图像、指纹、声纹等生物信息、以及用户操作终端装置1时的特有的举动、操作状态等产生的行为信息,能够认证用户本人,并执行终端装置1中的各种功能。另外,在终端装置1中进行的用户的认证处理通过在终端装置1运行时在后台执行,并且更新用户的生物信息和行为信息,能够提高认证的制度。由此,能够减轻使用者的操作负担,并且确保安全性。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利用用户的生物信息进行的认证,使用了利用用户的人脸图像进行的认证和指纹认证。不限于此,利用用户的生物信息进行的认证还可以是声纹认证、虹膜认证等任意的方法。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使用了利用用户的人脸图像进行的认证作为使用辅助认证的判定条件,但也可以利用多个生物信息进行判定。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执行图2所示的认证处理程序170来实现用户的认证处理。还可以由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系统LSI(Large-ScaleIntegration)等半导体芯片、各种电路元件构成的电路等实现由该认证处理程序170执行的各步骤的全部或部分。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与可信的连接目标的连接、可信的事件执行、以及用户的人脸与终端装置1之间的人脸距离作为辅助认证的判定条件。不限于此,还可以使用或包括其他方法。例如,判定用户本人所具有的设备与终端装置1是否通过Bluetooth(注册商标)连接,若已连接,则认证为用户本人。为了使用利用Bluetooth(注册商标)连接的设备,需要将设备彼此“配对”。因此,通过Bluetooth(注册商标)连接设备具有很强的个人特定性,通过将其用作辅助认证,能够认证用户本人。另外,进一步地,还可以利用由图2所示的位置检测部16获取的用户的动作路线的模式、规律等,判定是否为用户本人,若动作路线的模式、规律等一致,则认证为用户本人。
(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若辅助认证中的一个认证成功,则认证为用户本人。不限于此,还可以仅在多个辅助认证均成功时才认证为用户本人。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认证的准确性。
(变形例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若生物认证以及辅助认证成功,则在图6A所示流程图的步骤S113中,认证判定部182使认证间隔长于当前的认证间隔,降低认证的频率。然而,不限于此,还可以在生物认证以及辅助认证成功时,不使认证间隔长于当前的认证间隔,不降低认证的频率。具体而言,还可以不进行图6A所示流程图的步骤S113。
(变形例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若用户认证成功,用户继续操作终端装置1的状态以及终端装置1的倾斜没有变化,则能够判断用户本人正在继续操作终端装置1。在该情况下,可以宽松地设定生物认证的认证阈值以及认证允许值,加长认证间隔等。由此,能够在后台对用户本人进行所需最低限度的认证,并且节省终端装置1的资源的利用。
(变形例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预定的认证间隔在后台进行认证。不限于此,还可以不设定认证的时机和间隔,在后台随机进行认证。例如,还可以在搭载于终端装置1的各种传感器中的任一个引起终端装置1的位置变化或倾斜变化等空间变化时,随时进行认证。另外,还可以在用户对终端装置1进行了用于进行特殊处理的操作、非正常操作等时进行认证。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能够使用普通的计算机系统实现,无需使用专用的系统。例如,还可以将用于实现终端装置1中的各功能的程序存储并分布在计算机可读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DVD-ROM(Digital Versaille Disc ReadOnly Memory)等记录介质中,通过将该程序安装至计算机,构成能够实现上述各功能的计算机。并且,在通过OS(Operating System)和应用程序共享或者OS与应用程序协作来实现各功能时,还可以仅将应用程序存储在记录介质中。
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广义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实施方式以及变形。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公开,但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即,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而不是由实施方式表示。并且,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以及与其等同的公开的意义范围内实施的各种变形,被认为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本申请基于2019年7月3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9-141648号。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9-141648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整体引入本说明书中作为参考。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终端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终端装置、10:通信部、11:拍摄部、11A:内置相机、11B:主相机、12:语音输入输出部、12A:扬声器、12B:麦克风、13:倾斜检测部、14:操作输入部、15:指纹检测部、15A:左指纹传感器、15B:右指纹传感器、16:位置检测部、17:终端存储部、18:终端控制部、19:显示部、21:处理器、22:存储器、23:显示控制器、24:显示设备、25:I/O端口、26:存储设备、27:通信设备、28:数据总线、170:认证处理程序、171:认证用生物信息数据库、172:认证用行为信息数据库、173:倾斜信息表、181:认证用信息获取部、182:认证判定部、183:认证结果显示部、184:认证用信息更新部

Claims (5)

1.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认证用信息获取部,其获取多个认证信息;
认证判定部,其根据由所述认证用信息获取部获取的多个认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认证信息或多个认证信息,判定认证是否成功;以及
认证用信息更新部,其在由所述认证判定部判定为所述认证成功时,利用由所述认证用信息获取部获取的多个认证信息,更新保存的多个认证信息,
在后台,所述认证判定部在由所述认证用信息获取部获取的第一认证信息低于预定的认证阈值时,判定为认证成功,在所述第一认证信息在所述认证阈值以上且在预定的认证允许值以下时,根据由所述认证用信息获取部获取的第二认证信息判定认证是否成功,根据基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的认证结果,变更认证间隔的时间,
所述认证判定部还在所述第一认证信息在所述认证允许值以上,或者判定根据所述第二认证信息进行的认证失败的情况下,根据由所述认证用信息获取部获取的第三认证信息判定认证是否成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装置具备检测终端装置的倾斜的角度的倾斜检测部,
所述认证判定部在用户正在使用所述终端装置的状态下由所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到的终端装置的角度与保存的角度不同的情况下,或者在经过了所述认证间隔的时间的情况下,根据由所述认证用信息获取部获取的多个认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认证信息或多个认证信息,判定认证是否成功。
3.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认证用信息获取部,其获取多个认证信息;
倾斜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终端装置的倾斜的角度;
认证判定部,其根据由所述认证用信息获取部获取的多个认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认证信息或多个认证信息,判定认证是否成功;以及
认证用信息更新部,其在由所述认证判定部判定为认证成功时,利用由所述认证用信息获取部获取的多个认证信息,更新保存的多个认证信息,
所述认证判定部在用户正在使用所述终端装置的状态下由所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终端装置的角度与保存的角度不同的情况下,或者在经过了预定的认证间隔的时间的情况下,在后台,在由所述认证用信息获取部获取的第一认证信息低于预定的认证阈值时,判定为认证成功,在所述第一认证信息在所述认证阈值以上且在预定的认证允许值以下时,根据由所述认证用信息获取部获取的第二认证信息判定认证是否成功,
所述认证判定部还在所述第一认证信息在所述认证允许值以上,或者判定根据所述第二认证信息进行的认证失败的情况下,根据由所述认证用信息获取部获取的第三认证信息判定认证是否成功。
4.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在终端装置中被执行,其特征在于,
获取多个认证信息,
根据获取的所述多个认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认证信息或多个认证信息,判定认证是否成功,
在判定为所述认证成功时,利用获取的所述多个认证信息,更新保存的多个认证信息,
在后台,在获取的第一认证信息低于预定的认证阈值时,判定为认证成功,在所述第一认证信息在所述认证阈值以上且在预定的认证允许值以下时,根据获取的第二认证信息判定认证是否成功,根据基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的认证结果,变更认证间隔的时间,还在所述第一认证信息在所述认证允许值以上,或者判定根据所述第二认证信息进行的认证失败的情况下,根据获取的第三认证信息判定认证是否成功。
5.一种存储有程序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如下处理:
获取多个认证信息;
根据获取的所述多个认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认证信息或多个认证信息,判定认证是否成功;
在判定为所述认证成功时,利用获取的所述多个认证信息,更新保存的多个认证信息;以及
在后台,在获取的第一认证信息低于预定的认证阈值时,判定为认证成功,在所述第一认证信息在所述认证阈值以上且在预定的认证允许值以下时,根据获取的第二认证信息判定认证是否成功,根据基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的认证结果,变更认证间隔的时间,还在所述第一认证信息在所述认证允许值以上,或者判定根据所述第二认证信息进行的认证失败的情况下,根据获取的第三认证信息判定认证是否成功。
CN202080055264.0A 2019-07-31 2020-02-06 终端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Active CN1142076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41648 2019-07-31
JP2019-141648 2019-07-31
PCT/JP2020/004582 WO2021019807A1 (ja) 2019-07-31 2020-02-06 端末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7610A CN114207610A (zh) 2022-03-18
CN114207610B true CN114207610B (zh) 2023-03-24

Family

ID=74230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5264.0A Active CN114207610B (zh) 2019-07-31 2020-02-06 终端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15171B2 (zh)
JP (1) JP6979135B2 (zh)
CN (1) CN114207610B (zh)
WO (1) WO20210198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177126A1 (en) * 2021-12-02 2023-06-08 Capital One Services, Llc Dynamic user authenticat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09453A (ja) * 2014-06-26 2016-01-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顔認証装置および顔認証方法
CN107710212A (zh) * 2015-04-30 2018-02-16 德山真旭 终端装置及计算机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8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8295A (ja) * 2000-05-26 2001-12-07 Wens Network Kk 生態情報による本人認証システム
JP2004054496A (ja) 2002-07-18 2004-02-19 Niyokai Matsushima 認証再生システム
JP4495545B2 (ja) 2003-09-25 2010-07-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不正使用防止装置及び方法
JP4539952B2 (ja) 2003-11-05 2010-09-0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情報分散保管システム、その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05173930A (ja) 2003-12-10 2005-06-30 Sony Corp 電子機器、認証方法
US9281945B2 (en) * 2003-12-30 2016-03-08 Entrust, Inc. Offline methods for authentication in a client/server authentication system
US20070283418A1 (en) * 2005-02-01 2007-12-06 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state-based authentication
JP2006259925A (ja) 2005-03-15 2006-09-28 Omron Corp 被写体認証装置、携帯電話、被写体認証方法、及び被写体認証プログラム
US7567568B2 (en) * 2005-05-24 2009-07-28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 identification in computer traffic
US8943309B1 (en) * 2006-12-12 2015-01-27 Google Inc. Cookie security system with interloper detection and remedial actions to protest personal data
JP5013984B2 (ja) * 2007-06-18 2012-08-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顔指複合認証システム
US7930264B2 (en) * 2007-12-06 2011-04-19 First Data Corporation Multi-module authentication platform
US9286742B2 (en) * 2008-03-31 2016-03-15 Plantronics, Inc. User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863261B2 (en) * 2008-07-04 2014-10-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ser authent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thereof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US8464339B2 (en) * 2008-08-12 2013-06-11 Infosys Technologies Limited Method for password based authentication trust generation and authorization thereof
US8448230B2 (en) 2008-08-22 2013-05-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l world biometric analytics through the use of a multimodal biometric analytic wallet
US20100058460A1 (en) * 2008-08-28 2010-03-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an end user
JP2010074640A (ja) 2008-09-19 2010-04-02 Panasonic Corp 制御端末、制御信号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管理方法
US9734419B1 (en) * 2008-12-30 2017-08-15 Cogne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alidating camera calibration in a vision system
US8498618B2 (en) * 2009-06-22 2013-07-30 Mourad Ben Ayed Systems for intelligent authentication based on proximity
JP2011008529A (ja) * 2009-06-25 2011-01-13 Hitachi Ltd 生体認証装置、生体認証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WO2011033594A1 (ja) * 2009-09-18 2011-03-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生体認証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JP2011118561A (ja) * 2009-12-02 2011-06-16 Hitachi Information & Control Solutions Ltd 個人認証装置及び個人認証方法
JP2011193426A (ja) 2010-03-15 2011-09-29 Shinten Sangyo Co Ltd リモコン機能付き携帯電話端末
US8464083B1 (en) * 2010-06-20 2013-06-11 Google Inc. Exiting low-power state without requiring user authentication
US8832810B2 (en) * 2010-07-09 2014-09-0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systems, and products for authenticating users
EP2669833A4 (en) * 2011-01-27 2014-07-09 Ntt Docomo Inc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METHOD FOR SAVING GRIP PROPERTIES,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GRIP PROPERTIES
US8839358B2 (en) * 2011-08-31 2014-09-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Progressive authentication
US9195900B2 (en) * 2011-11-21 2015-11-24 Pixart Imaging Inc. System and method based on hybrid biometric detection
US9119539B1 (en) * 2011-12-23 2015-09-01 Emc Corporation Performing an authentication operation during user access to a computerized resource
JP2013164835A (ja) * 2012-01-13 2013-08-22 Ricoh Co Ltd 認証システム、認証方法、機器、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925058B1 (en) * 2012-03-29 2014-12-30 Emc Corporation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authentication operations which cross reference authentication factors
US10805523B2 (en) * 2012-05-30 2020-10-13 Easy Printing Network Limited Article authentication apparatus having a built-i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camera
US8396265B1 (en) * 2012-06-26 2013-03-12 Google Inc. Facial recognition
US10567376B2 (en) * 2012-08-24 2020-02-18 Sensible Visi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ecure access to an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US8625796B1 (en) * 2012-11-30 2014-01-07 Mourad Ben Aye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authentication using proximity
US20140282868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Micah Sheller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ffect Re-Authentication
US9336372B2 (en) * 2013-10-28 2016-05-10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Lost account information recovery method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and system
CA2932273C (en) * 2013-12-06 2022-08-30 Adt Us Holdings, Inc. Voice activated application for mobile devices
US9456343B1 (en) * 2013-12-18 2016-09-27 Emc Corporation Assessing mobile user authenticity based on communication activity
US11288346B1 (en) * 2014-03-03 2022-03-29 Charles Schwab & C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users using weak authentication techniques, with differences for different features
JP6404011B2 (ja) * 2014-06-25 2018-10-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生体情報を利用する認証システム
JP2016040684A (ja) 2014-08-12 2016-03-24 株式会社ディー・ディー・エス 複合認証システム
GB2529632A (en) * 2014-08-26 2016-03-02 Ibm Authentication management
US9560030B2 (en) * 2014-11-07 2017-01-31 Kaiser Foundation Hospitals Nodal random authentication
US10111093B2 (en) * 2015-01-09 2018-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bile device to provide continuous and discrete user authentication
US10223549B2 (en) * 2015-01-21 2019-03-05 Onion ID Inc. Techniques for facilitating secure, credential-free user access to resources
US9552505B2 (en) * 2015-03-16 2017-01-24 The Code Corporation Barcode reader and barcode reading system having an age verification capability
US10547610B1 (en) * 2015-03-31 2020-01-28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Age adapted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US10929550B2 (en) 2015-04-30 2021-02-23 Masaaki Tokuyama Terminal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JP6550963B2 (ja) * 2015-06-25 2019-07-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認証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705723B2 (en) * 2015-11-23 2020-07-07 Verifon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hentication code entry in touch-sensitive screen enabled devices
US11341573B1 (en) * 2016-02-04 2022-05-24 United Services Automobile Association (Usaa) Using voice biometrics for trade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US10354126B1 (en) * 2016-04-26 2019-07-16 Massachusetts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mpany Access control through multi-factor image authentication
US10255738B1 (en) * 2016-07-25 2019-04-09 United Services Automobile Association (Usaa) Authentication based on through-body signals detected in body area networks
US11070703B2 (en) * 2016-07-29 2021-07-20 Robert Bosch Tool Corporation 3D printer touchscreen interface lockout
US10455025B2 (en) * 2016-08-02 2019-10-22 Micro Focus Software Inc.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US10318722B2 (en) * 2016-10-31 2019-06-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ower charger authorization for a user equipment via a cryptographic handshake
JP6828459B2 (ja) 2017-01-25 2021-02-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文書閲覧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216311B2 (en) * 2017-02-03 2019-02-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User authentication
US20180260567A1 (en) * 2017-03-13 2018-09-13 Got Ur 6 Technologies Llc Automatic protection system
US10778450B1 (en) * 2017-04-28 2020-09-15 Wells Fargo Bank, N.A. Gesture-extracted passwords for authenticated key exchange
JP2018190354A (ja) * 2017-05-11 2018-11-29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情報処理装置、認証手段決定方法及び認証手段決定プログラム
JP6919381B2 (ja) * 2017-07-13 2021-08-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認証装置
JP2019021055A (ja) 2017-07-18 2019-02-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管理サーバ、データ閲覧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445487B2 (en) * 2017-07-20 2019-10-15 Singou Technology (Macau)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uthentication of joint account login
US20190130082A1 (en) * 2017-10-26 2019-05-02 Motorola Mobility Llc Authentic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llowing Access to Private Data
JP6819543B2 (ja) * 2017-10-26 2021-01-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認証装置
US10691781B2 (en) * 2017-10-30 2020-06-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vice security
JP6950745B2 (ja) * 2017-11-10 2021-10-1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鍵交換装置、鍵交換システム、鍵交換方法、及び鍵交換プログラム
US10803186B2 (en) * 2017-12-12 2020-10-13 Fmr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application management
JP7007177B2 (ja) * 2017-12-20 2022-01-24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端末機器、本人認証システムおよび本人認証方法
JP7036582B2 (ja) * 2017-12-22 2022-03-15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10986123B2 (en) * 2017-12-29 2021-04-20 Paypal, Inc. Passive and active identity verification for online communications
US10728241B2 (en) * 2018-01-26 2020-07-28 Jumio Corporation Triage engine for document authentication
KR102532746B1 (ko) * 2018-02-21 2023-05-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10931663B2 (en) * 2018-02-26 2021-02-23 Ncr Corporation Terminal authenticated access
US10911464B2 (en) * 2018-04-27 2021-02-02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Framework for multi-level and multi-factor inline enrollment
NO20201171A1 (en) * 2018-06-04 2020-10-26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Velocity measurement of drilled cuttings on a shaker
US10944742B2 (en) * 2018-08-02 2021-03-09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Digital integration token
EP3851971A4 (en) * 2018-09-11 2022-05-04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VERIFICATION SYSTEM AND VERIFICATION SERVER
US10860840B2 (en) * 2018-11-14 2020-12-0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ace recognition in noisy environments
CN111341284A (zh) * 2018-12-19 2020-06-26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屏亮度调节方法
US11206258B2 (en) * 2018-12-27 2021-12-21 Paypal, Inc. Identity confirmation during authentication requests using nearby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US11315122B2 (en) * 2019-04-18 2022-04-26 Coolbitx Ltd. Authentication method for e-wallet carrier
US11935059B2 (en) * 2019-05-31 2024-03-19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System to reduce false declines using supplemental devices
US20220335111A1 (en) * 2019-07-16 2022-10-20 Nec Corporation Processing management system, processing management apparatus, processing management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09453A (ja) * 2014-06-26 2016-01-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顔認証装置および顔認証方法
CN107710212A (zh) * 2015-04-30 2018-02-16 德山真旭 终端装置及计算机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7610A (zh) 2022-03-18
US20220261462A1 (en) 2022-08-18
JPWO2021019807A1 (ja) 2021-09-13
WO2021019807A1 (ja) 2021-02-04
JP6979135B2 (ja) 2021-12-08
US11615171B2 (en)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6144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pplication software start-up system, and application software start-up method
US20220417359A1 (en) Remote control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program
US11284264B2 (en) Shareable device use based on user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JP2018536217A (ja) 人物再識別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4207610B (zh) 终端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KR20190100716A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6926351B1 (ja) 端末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922514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6946592B1 (ja) 認証システム、認証装置、認証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2028645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EP343220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fingerprint sensor and storage medium
US11640453B2 (en) User authentication facilitated by an additional device
JP2016163161A (ja) 移動体端末、歩行判定方法および歩行判定プログラム
JP6964174B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33018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3058424A1 (ja) 端末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3047800A1 (ja) 認証装置、認証方法、認証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00065461A1 (en) Terminal device and control program
JP2022183571A (ja) 端末装置、不正利用検知システム、不正利用検知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