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99071B - 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99071B
CN114199071B CN202111273405.9A CN202111273405A CN114199071B CN 114199071 B CN114199071 B CN 114199071B CN 202111273405 A CN202111273405 A CN 202111273405A CN 114199071 B CN114199071 B CN 1141990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oling tower
controller
water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734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99071A (zh
Inventor
王端阳
庄春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ox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ox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ox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ox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7340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990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99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9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99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9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F28F27/00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ling tow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器获取冷却塔组的供水母管内的水温,记作第一温度,以及,获取冷却塔组附近的空气湿球温度,记作第二温度;控制器判断第一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水温阈值;响应于第一温度小于预设水温阈值,控制器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响应于第一温度不小于预设水温阈值,控制器判断第一温度是否小于第二温度;响应于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控制器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基于上述方式,可有效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

Description

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制冷系统内会设置冷却塔组,以使冷却塔组对水进行相应的冷却处理。
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现有的控制方法通常会使冷却塔组采用过度的制冷能力对水进行冷却处理,浪费了过多不必要消耗的能量,进而使得制冷系统的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制冷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冷却塔组,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对应多个档位;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器获取冷却塔组的供水母管内的水温,记作第一温度,以及,获取冷却塔组附近的空气湿球温度,记作第二温度;控制器判断第一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水温阈值;响应于第一温度小于预设水温阈值,控制器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响应于第一温度不小于预设水温阈值,控制器判断第一温度是否小于第二温度;响应于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控制器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控制器和冷却塔组;控制器存储有程序指令,控制器用于执行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三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采集了冷却塔组的供水母管内的水温和冷却塔组附近的空气湿球温度,以得到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判断第一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水温阈值,在第一温度小于预设水温阈值时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在第一温度不小于预设水温阈值时判断第一温度是否小于第二温度,并在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时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基于上述方式,可在使制冷系统保持足够的制冷能力的同时,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降低了制冷系统的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电子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制冷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首先提出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制冷系统包括:冷却塔组,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对应多个档位。
如图1所示,该控制方法,可包括:
步骤S11:控制器获取冷却塔组的供水母管内的水温,记作第一温度,以及,获取冷却塔组附近的空气湿球温度,记作第二温度。
其中,可在冷却塔组的供水母管内设置一温度传感器,以用于测量供水母管内的水温,温度传感器可将测得的数据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服务器或移动终端中,以使控制器得到该数据,移动终端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
可在冷却塔组附件设置一湿球温度传感器,以用于测量冷却塔组附近的空气湿球温度,湿球温度传感器可将测得的数据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服务器或移动终端中。
步骤S12:控制器判断第一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水温阈值。
其中,当第一温度小于预设水温阈值时,可判定第一温度过低,也即可判定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过强,存在浪费能量的状况。
若步骤S12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13。若步骤S12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14。
步骤S13:响应于第一温度小于预设水温阈值,控制器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
其中,当判定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过强时,可将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以减少制冷系统对能量的浪费,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
步骤S14:响应于第一温度不小于预设水温阈值,控制器判断第一温度是否小于第二温度。
其中,当第一温度不小于预设水温阈值时,尚无法判定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是否过强,此时,可进一步判断第一温度是否小于第二温度,也即判断冷却塔组的供水母管内的水温是否小于冷却塔组附近的空气湿球温度,若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则可判定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过强。
若步骤S14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15。
步骤S15:响应于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控制器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
其中,当判定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过强时,可将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以减少制冷系统对能量的浪费,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具体可以是关闭冷却塔组内运行中的一风扇,也可以是使冷却塔组的总供电功率降低一个级别,此处不作限定。
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提高一个档位,具体可以是启动冷却塔组内未运行的一风扇,也可以是使冷却塔组的总供电功率提高一个级别,此处不作限定。
在一具体应用场景中,冷却塔组包括第一冷却塔、第二冷却塔和第三冷却塔,第一冷却塔、第二冷却塔和第三冷却塔分别设置有三个风扇。
可基于均匀分布原则,对冷却塔组中的各冷却塔的风扇,进行开启或关闭。举例说明,在第一冷却塔开启了两个风扇、第二开启了两个风扇、第三开启了一个风扇的情况下,若要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则可关闭第一冷却塔或第二冷却塔中的一个运行中的风扇,若要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提高一个档位,则可启动第三冷却塔中的一个未运行的风扇,以使冷却塔组中各冷却塔中所开启的风扇数量趋于相等,可增大冷却塔的有效填料面积,在同等能耗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减少了能量的浪费,提高了冷却塔组的冷却效率。
具体的,制冷系统还包括:冷却塔组的水管上设置的多个冷却水泵,负荷端的水管上设置的多个冷冻水泵,多个冷水机组,冷水机组中包括与一冷却水泵连接的冷凝器和与一冷冻水泵连接的蒸发器。
对冷却水泵、冷水机组和冷冻水泵的控制方法如下:
在开启一冷水机组时,先启动与该冷水机组对应的一冷冻水泵,再启动与该冷水机组对应的一冷却水泵。之后,需要间隔预设开启时长,才能继续开启下一台冷水机组。在关闭一冷水机组时,间隔预设关闭时长后,先关闭与该冷水机组对应的一冷却水泵,再关闭与该冷水机组对应的一冷冻水泵。基于上述方式,可使得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一一对应启动或关闭,避免开启多余冷水机组或冷冻水泵或冷却水泵,减少能量的浪费。
与该冷水机组对应的冷却塔组的供水母管上设置的阀门,以及,与该冷水机组对应的冷却水泵,同步开启或关闭。
与该冷水机组对应的负荷端的水管上设置的阀门,以及,与该冷水机组对应的冷冻水泵,同步开启或关闭。
在另一具体应用场景中,如图6所示,图6是本申请制冷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制冷系统包括:冷却塔组中的多个冷却塔61、多个冷水机组62、负荷设备63、多个冷却水泵64和多个冷冻水泵65。
图中箭头所示为水管中水的流动方向,在图6所示的制冷系统的基础上,控制方法可包括:
控制器基于冷却塔组的供水母管内(如图6中A点处)设置的温度传感器,采集得到冷却塔组的供水母管内的水温,记作第一温度,以及,基于冷却塔组附近(如图6中B点处)设置的湿球温度传感器,采集得到冷却塔组附近的空气湿球温度,记作第二温度。
控制器判断第一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水温阈值。
若第一温度小于预设水温阈值,则控制器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具体可以是关闭任一冷却塔61内运行中的一风扇。
若第一温度不小于预设水温阈值,则控制器判断第一温度是否小于第二温度,并在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时,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具体可以是关闭任一冷却塔61内运行中的一风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该制冷系统,冷却塔61将冷却后的水输送至冷水机组62的冷凝器处,负荷设备63将积攒了热量的水输送至冷水机组62的蒸发器处。冷水机组62通过冷却水泵64将经过冷凝器的升温后的水输送回冷却塔61,并通过冷冻水泵65将经过蒸发器的降温后的水输送回负荷设备63,以对负荷设备63进行制冷。
在完全关闭一冷却塔61时(也即关闭一运行中的冷却塔61的全部风扇时),可相应关闭进入冷却塔61管道的阀门及流出冷却塔61管道的阀门,避免冷却水从冷却塔61空转。同理,在启动一冷却塔61时(也即启动一未运行的冷却塔61时),可相应打开进入冷却塔61管道的阀门及流出冷却塔61管道的阀门。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采集了冷却塔组的供水母管内的水温和冷却塔组附近的空气湿球温度,以得到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判断第一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水温阈值,在第一温度小于预设水温阈值时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在第一温度不小于预设水温阈值时判断第一温度是否小于第二温度,并在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时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基于上述方式,可在使制冷系统保持足够的制冷能力的同时,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降低了制冷系统的能耗。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制冷系统包括:冷却塔组,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对应多个档位。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11-14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在步骤S14之后,该控制方法还可包括:
若步骤S14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16。
步骤S16:响应于第一温度不小于第二温度,控制器判断第一温度是否小于第三温度。
其中,第三温度为第二温度、预设变化温度及第一步长温度之和,第一步长温度为单位步长温度与第一值的乘积。
若步骤S16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17。
步骤S17:响应于第一温度小于第三温度,控制器判断第一温度是否小于第四温度。
其中,第四温度为第二温度与第二步长温度之和,第二步长温度为单位步长温度与第二值的乘积。
若步骤S17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18。
步骤S18:响应于第一温度小于第四温度,控制器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
具体的,第一值和第二值的初始值均可以为1,单位步长温度可以是0.1℃,预设变化温度可以是1-2℃,此处不作限定。
可基于上述基于第一步长温度和第二步长温度的判断逻辑,进一步确定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是否还是过强,并在降温能力被判定过强的情况下,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基于上述方式,可进一步节省制冷系统的能耗,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浪费。
可选的,制冷系统还包括:冷水机组。
在步骤S18之前,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器获取冷却塔组的当前功率以得到第一功率,获取冷却塔组的供水母管内的当前水温以得到第一水温。
在步骤S18之后,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器获取冷却塔组的当前功率以得到第二功率,获取冷却塔组的供水母管内的当前水温以得到第二水温。
控制器将第二功率减去第一功率以得到第一变化功率,将第二水温减去第一水温以得到第一变化水温。
控制器判断第一参考变量是否小于零,其中,第一参考变量为第一变化功率与第一乘积之和,第一乘积为第一影响率与冷水机组的实测功率的乘积,第一影响率为基于第一变化水温得到的值。
响应于第一参考变量小于零,控制器将第二值加一。
进一步的,在控制器判断第一参考变量是否小于零的步骤之后,控制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第一参考变量不小于零,控制器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提高一个档位,并将第二值减一。
具体的,可基于上述方式,对上述第二值不断进行调整,以实现对第二步长温度的不断调整,进而可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为合适的程度,避免过分降低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而使得制冷系统无法具备足够的制冷能力,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提高了制冷系统的稳定性。
在判断第一参考变量是否小于零之前,可获取冷水机组的实测功率,并基于第一变化水温确定第一影响率,最后将冷水机组的实测功率与第一影响率相乘,以得到第一乘积,可以理解为,第一乘积是由第一变化水温所引起的冷水机组的变化功率。
基于第一变化水温确定第一影响率的步骤具体可包括:
基于第一变化水温确定,第一影响参数。
将第一变化水温与第一影响参数的乘积确定为第一影响率。
一般情况下,冷水机组中冷凝器的冷却水温度较之基准冷却水温度,每下降1℃,会导致冷水机组的能效比提高1.5%-2%,也即使得同等供冷量下的冷水机组所需功率下降1.5%-2%。第一影响参数一般为0.015-0.02,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为其它数值,此处不作限定。
获取冷水机组的实测功率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在所有冷水机组的总配电线路上设置一电功率计,以采集冷水机组的实测功率,并可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服务器或移动终端中。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采集了冷却塔组的供水母管内的水温和冷却塔组附近的空气湿球温度,以得到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判断第一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水温阈值,在第一温度小于预设水温阈值时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在第一温度不小于预设水温阈值时判断第一温度是否小于第二温度,并在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时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基于上述方式,可在使制冷系统保持足够的制冷能力的同时,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降低了制冷系统的能耗。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制冷系统包括:冷却塔组,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对应多个档位。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11、S12、S14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步骤S16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在步骤S16之后,该控制方法还可包括:
若步骤S16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19。
步骤S19:响应于第一温度不小于第三温度,控制器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提高一个档位。
基于上述方式,可避免将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过度,从而使得制冷系统不具备足够的制冷能力,可防止因制冷能力不足造成的更大损失。
可选的,制冷系统还包括:冷水机组。
在步骤S19之前,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器获取冷却塔组的当前功率以得到第三功率,获取冷却塔组的供水母管内的当前水温以得到第三水温。
在步骤S19之后,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器获取冷却塔组的当前功率以得到第四功率,获取冷却塔组的供水母管内的当前水温以得到第四水温。
控制器将第四功率减去第三功率以得到第二变化功率,将第四水温减去第三水温以得到第二变化水温。
控制器判断第二参考变量是否小于零,其中,第二参考变量为第二变化功率与第二乘积之和,第二乘积为第二影响率与冷水机组的实测功率的乘积,第二影响率为基于第二变化水温得到的值。
响应于第二参考变量小于零,控制器将第一值减一。
进一步的,在控制器判断第二参考变量是否小于零的步骤之后,控制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第二参考变量不小于零,控制器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并将第一值加一。
具体的,可基于上述方式,对上述第一值不断进行调整,以实现对第一步长温度的不断调整,进而可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为合适的程度,避免过分降低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而使得制冷系统无法具备足够的制冷能力,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提高了制冷系统的稳定性。
在判断第二参考变量是否小于零之前,可获取冷水机组的实测功率,并基于第二变化水温确定第二影响率,最后将冷水机组的实测功率与第二影响率相乘,以得到第二乘积,可以理解为,第二乘积是由第二变化水温所引起的冷水机组的变化功率。
基于第二变化水温确定第二影响率的步骤具体可包括:
基于第二变化水温确定,第二影响参数。
将第二变化水温与第二影响参数的乘积确定为第二影响率。
一般情况下,第二影响参数一般为0.015-0.02,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为其它数值,此处不作限定。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采集了冷却塔组的供水母管内的水温和冷却塔组附近的空气湿球温度,以得到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判断第一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水温阈值,在第一温度小于预设水温阈值时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在第一温度不小于预设水温阈值时判断第一温度是否小于第二温度,并在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时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基于上述方式,可在使制冷系统保持足够的制冷能力的同时,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降低了制冷系统的能耗。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制冷系统,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制冷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制冷系统40包括:控制器41和冷却塔组42。
控制器41中存储有程序指令,控制器41用于执行该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41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采集了冷却塔组的供水母管内的水温和冷却塔组附近的空气湿球温度,以得到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判断第一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水温阈值,在第一温度小于预设水温阈值时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在第一温度不小于预设水温阈值时判断第一温度是否小于第二温度,并在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时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基于上述方式,可在使制冷系统保持足够的制冷能力的同时,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降低了制冷系统的能耗。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图5所示,图5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0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51,程序指令51被处理器(图未示)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
本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0可以是但不局限于U盘、SD卡、PD光驱、移动硬盘、大容量软驱、闪存、多媒体记忆卡、服务器、FPGA或ASIC中的存储单元等。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采集了冷却塔组的供水母管内的水温和冷却塔组附近的空气湿球温度,以得到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判断第一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水温阈值,在第一温度小于预设水温阈值时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在第一温度不小于预设水温阈值时判断第一温度是否小于第二温度,并在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时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基于上述方式,可在使制冷系统保持足够的制冷能力的同时,使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降低了制冷系统的能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冷却塔组,所述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对应多个档位;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冷却塔组的供水母管内的水温,记作第一温度,以及,获取所述冷却塔组附近的空气湿球温度,记作第二温度;
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第一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水温阈值;
响应于所述第一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水温阈值,所述控制器使所述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
响应于所述第一温度不小于所述预设水温阈值,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第一温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
响应于所述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所述控制器使所述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
响应于所述第一温度不小于所述第二温度,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第一温度是否小于第三温度,其中,所述第三温度为所述第二温度、预设变化温度及第一步长温度之和,所述第一步长温度为单位步长温度与第一值的乘积;
响应于所述第一温度小于所述第三温度,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第一温度是否小于第四温度,其中,所述第四温度为所述第二温度与第二步长温度之和,所述第二步长温度为所述单位步长温度与第二值的乘积;
响应于所述第一温度小于所述第四温度,所述控制器使所述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
其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冷水机组;
在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温度小于所述第四温度,所述控制器使所述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的步骤之前,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冷却塔组的当前功率以得到第一功率,获取所述冷却塔组的供水母管内的当前水温以得到第一水温;
在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温度小于所述第四温度,所述控制器使所述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的步骤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冷却塔组的当前功率以得到第二功率,获取所述冷却塔组的供水母管内的当前水温以得到第二水温;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二功率减去所述第一功率以得到第一变化功率,将所述第二水温减去所述第一水温以得到第一变化水温;
所述控制器判断第一参考变量是否小于零,其中,所述第一参考变量为所述第一变化功率与第一乘积之和,所述第一乘积为第一影响率与所述冷水机组的实测功率的乘积,所述第一影响率为所述第一变化水温与第一影响参数的乘积,所述第一影响参数为0.015-0.02;
响应于所述第一参考变量小于零,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二值加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器判断第一参考变量是否小于零的步骤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参考变量不小于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提高一个档位,并将所述第二值减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第一温度是否小于第三温度的步骤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温度不小于所述第三温度,所述控制器使所述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提高一个档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冷水机组;
在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温度不小于所述第三温度,所述控制器使所述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提高一个档位的步骤之前,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冷却塔组的当前功率以得到第三功率,获取所述冷却塔组的供水母管内的当前水温以得到第三水温;
在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温度不小于所述第三温度,所述控制器使所述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提高一个档位的步骤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冷却塔组的当前功率以得到第四功率,获取所述冷却塔组的供水母管内的当前水温以得到第四水温;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四功率减去所述第三功率以得到第二变化功率,将所述第四水温减去所述第三水温以得到第二变化水温;
所述控制器判断第二参考变量是否小于零,其中,所述第二参考变量为所述第二变化功率与第二乘积之和,所述第二乘积为第二影响率与所述冷水机组的实测功率的乘积,所述第二影响率为基于所述第二变化水温得到的值;
响应于所述第二参考变量小于零,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一值减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器判断第二参考变量是否小于零的步骤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参考变量不小于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并将所述第一值加一。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使所述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降低一个档位的步骤包括:
所述控制器关闭所述冷却塔组内运行中的一风扇;
所述控制器使所述冷却塔组的降温能力提高一个档位的步骤包括:
所述控制器启动所述冷却塔组内未运行的一风扇。
7.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和冷却塔组;
所述控制器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
CN202111273405.9A 2021-10-29 2021-10-29 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199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3405.9A CN114199071B (zh) 2021-10-29 2021-10-29 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3405.9A CN114199071B (zh) 2021-10-29 2021-10-29 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9071A CN114199071A (zh) 2022-03-18
CN114199071B true CN114199071B (zh) 2024-04-12

Family

ID=80646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73405.9A Active CN114199071B (zh) 2021-10-29 2021-10-29 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99071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15730A (ja) * 2007-03-05 2008-09-18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フリークーリングを用いた冷却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CN201364080Y (zh) * 2008-10-22 2009-12-16 谭小卫 冷却塔风量调节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变风量冷却塔
JP2010060204A (ja) * 2008-09-03 2010-03-18 Yazaki Corp 冷却塔及び熱源機システム
WO2014119027A1 (ja) * 2013-01-31 2014-08-0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システム及び冷却水供給装置の制御装置並びに制御方法
WO2014167912A1 (ja) * 2013-04-08 2014-10-16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冷却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CN106123215A (zh) * 2016-06-27 2016-11-16 新奥泛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冷却水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482573A (zh) * 2016-12-05 2017-03-08 上海大众祥源动力供应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塔风机优化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388882A (zh) * 2017-08-02 2017-11-24 南京理工大学 冷却塔的多风机多喷淋协同模糊控制方法
CN108195221A (zh) * 2017-12-29 2018-06-22 北京世纪互联宽带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变频风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665443A (zh) * 2020-12-25 2021-04-16 北京首都机场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中央空调系统的冷却塔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3267061A (zh) * 2021-05-14 2021-08-17 湘潭大学 一种冷却塔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375476A (zh) * 2021-06-25 2021-09-10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冷却塔风机群组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3409004A (zh) * 2021-05-27 2021-09-17 深圳市富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能耗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531703A (zh) * 2021-06-30 2021-10-22 广东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铁中央空调冷水机房的高效节能冷却水系统
CN114034141A (zh) * 2021-09-26 2022-02-11 深圳市富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15730A (ja) * 2007-03-05 2008-09-18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フリークーリングを用いた冷却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JP2010060204A (ja) * 2008-09-03 2010-03-18 Yazaki Corp 冷却塔及び熱源機システム
CN201364080Y (zh) * 2008-10-22 2009-12-16 谭小卫 冷却塔风量调节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变风量冷却塔
WO2014119027A1 (ja) * 2013-01-31 2014-08-0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システム及び冷却水供給装置の制御装置並びに制御方法
WO2014167912A1 (ja) * 2013-04-08 2014-10-16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冷却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CN106123215A (zh) * 2016-06-27 2016-11-16 新奥泛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冷却水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482573A (zh) * 2016-12-05 2017-03-08 上海大众祥源动力供应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塔风机优化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388882A (zh) * 2017-08-02 2017-11-24 南京理工大学 冷却塔的多风机多喷淋协同模糊控制方法
CN108195221A (zh) * 2017-12-29 2018-06-22 北京世纪互联宽带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变频风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665443A (zh) * 2020-12-25 2021-04-16 北京首都机场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中央空调系统的冷却塔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3267061A (zh) * 2021-05-14 2021-08-17 湘潭大学 一种冷却塔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409004A (zh) * 2021-05-27 2021-09-17 深圳市富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能耗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375476A (zh) * 2021-06-25 2021-09-10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冷却塔风机群组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3531703A (zh) * 2021-06-30 2021-10-22 广东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铁中央空调冷水机房的高效节能冷却水系统
CN114034141A (zh) * 2021-09-26 2022-02-11 深圳市富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冷却水系统变流量的全年工况节能分析;封小梅;简弃非;左政;;建筑科学;20100420(第04期);全文 *
徐新华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第189-190页. *
戴永庆等.《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空调技术实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第285-286页. *
集中空调冷却水温度与温差优化设计;廖丹;杨昌智;陈文凭;;暖通空调;20090815(第08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9071A (zh) 2022-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1224B (zh) 定频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定频空调系统
EP2559953B1 (en) Hot water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ystem
EP2320168B1 (en) Heat pump device
CN109373635B (zh) 一种空调器回油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1684218B (zh) 暖通空调系统、以及运行蒸气压缩系统的方法
CN107741111B (zh) 冷水机组及其启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664339B (zh) 中央空调的冷却水泵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中央空调
WO2022012568A1 (zh) 压缩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换热系统
CN111102691B (zh) 模块组合空调系统
CN112781290A (zh) 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及热泵系统
CN114199071B (zh) 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83284B (zh) 一种基于变频压缩机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413497B (zh) 双级压缩机及控制方法、装置以及控制设备、制冷设备
CN113899159B (zh) 冰箱控制方法、装置、冰箱及存储介质
CN114963632B (zh) 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339834B (zh) 自然冷却机组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4034141B (zh) 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06177568A (ja) 冷凍機の台数制御装置と冷熱供給システム
CN113324318B (zh) 风冷模块机组的控制方法
CN112665239B (zh) 一种冷水机组启动方法、装置和冷水机组
CN116202189A (zh) 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738959B (zh) 一种水冷型直接蒸发式空调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031356B (zh) 变频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5235045B (zh) 化霜控制参数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540211A (zh) 空调融霜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