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91932B - 空气杀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气杀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91932B
CN114191932B CN202111646256.6A CN202111646256A CN114191932B CN 114191932 B CN114191932 B CN 114191932B CN 202111646256 A CN202111646256 A CN 202111646256A CN 114191932 B CN114191932 B CN 1141919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air
resistant container
sterilization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62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91932A (zh
Inventor
姚禹
郑远志
康建
陈向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anshan Jiesheng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anshan Jiesheng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anshan Jiesheng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anshan Jiesheng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625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919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91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1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91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19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07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ir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91Bacteria; Microorg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9/00Type of treatment
    • B01D2259/80Employing electric, magnetic, electromagnet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01D2259/804UV ligh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杀菌系统,包括加压单元、减压单元、耐压杀菌装置,耐压杀菌装置包括杀菌组件和至少一个耐压容器,杀菌组件设置在耐压容器的内腔中,杀菌组件具有面向内腔内部的杀菌光源,以对耐压容器内的气体进行杀菌;耐压容器具有可开闭的进气口和可开闭的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内腔连通;加压单元连接于进气口,并被构造为向耐压容器内送入待杀菌的气体,以使耐压容器内的压力升高;减压单元连接于出气口,并被构造为对从出气口流出的气体减压。本发明杀菌效果好。

Description

空气杀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紫外线杀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杀菌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杀菌机是通过滤过、净化、杀菌等原理对空气进行消毒的机器。除了杀灭细菌、病毒、霉菌、孢子等所谓杀菌消毒外,有的机型还能去除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酚等等有机污染气体,而且还可以杀灭或者过滤花粉等过敏源。同时,对吸烟产生的烟雾和烟味,卫生间的不良气味,人的体味等有效的去除。消毒效果可靠,并能够在有人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消毒,实现人机共存。
目前,现有的空气杀菌机,参考授权号为CN 212854180 U《一种紫外LED空气杀菌净化装置》所披露的一种空气杀菌装置,其技术方案为,采用风机将空气吸入壳体内,壳体内设置有细菌收集模块,且其表面敷设有光触媒材料,透过紫外线照射细菌收集模块的表面以及激活光触媒来双重杀菌。该技术方案是短波紫外线(Ultra Violet C radiation,UVC)LED直接照射以及光触媒在紫外LED照射下催化杀菌的方式来提高整体杀菌效率。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空气杀菌机,在高风速下,依旧难以保证光触媒与流动空气的接触时间,杀菌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杀菌系统,杀菌效果好。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杀菌系统,包括加压单元、减压单元、耐压杀菌装置,耐压杀菌装置包括杀菌组件和至少一个耐压容器,杀菌组件设置在耐压容器的内腔中,杀菌组件具有面向内腔内部的杀菌光源,以对耐压容器内的气体进行杀菌;耐压容器具有可开闭的进气口和可开闭的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内腔连通。
加压单元连接于进气口,并被构造为向耐压容器内送入待杀菌的气体,以使耐压容器内的压力升高;减压单元连接于出气口,并被构造为对从出气口流出的气体减压。
通过上述设置,具体的,外界气体通过进气口,在加压单元的作用下进入耐压容器内,此时,由于外界气体不断进入,气体不断压缩,以使耐压容器内气体的压力逐渐升高,杀菌组件具有的杀菌光源进一步对耐压容器内的压缩气体进行照射杀菌。由于气体成倍压缩后体积变小,杀菌光源的紫外线照射距离缩短,从而避免了因照射距离过长而导致辐照剂量不足的问题。压缩气体于耐压容器内可保持一段相对静止状态,使得紫外线照射时间得到保障,杀菌效果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气体流速过快,紫外线辐照剂量不足,杀菌不彻底的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气杀菌系统还包括控制阀组件和控制器,控制阀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连接于对应的耐压容器的进气口,第二控制阀连接于对应的耐压容器的出气口;
控制器和控制阀组件电连接,并被配置为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开闭状态,以使进入耐压容器的气体在加压并杀菌后流出耐压容器。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对第一控制阀控制其开闭,使得进气口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当进气口处于打开状态时,外界的气体可进入耐压容器。同理,控制器对第二控制阀控制其开闭,使得出气口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当出气口处于打开状态时,此时耐压容器内的气体可排出外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耐压杀菌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耐压容器,至少两个耐压容器均并联在加压单元和减压单元之间,且耐压容器的进气口均和加压单元连接,耐压容器的出气口均和减压单元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空气杀菌系统杀菌的效率,至少两个耐压容器并排设置,相互交替工作或者同时工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为多个,且每个耐压容器对应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构成同一个控制阀组;
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各耐压容器对应的控制阀组依次开启,以使各耐压容器依次流出气体。
可以理解的是,同一个控制阀组所对应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当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处于打开状态时,此时第二控制阀为关闭状态,同理,当控制器控制第二控制阀处于打开状态时,此时第一控制阀为关闭状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减压单元与出气口之间设有管道,管道连通减压单元与出气口;
减压单元包括压力表、调压阀以及消音器,压力表设置在减压单元的顶端,以检测流经出气口气体的压力值,调压阀设置在管道上,以对流经出气口气体减压,消音器设置在减压单元的底端,以对流经出气口气体消音。
可以理解的是,压力表便于直观的对出气口的气压值进行读取,以实时获知出气口的气压状态。操作人员可通过压力表的压力值,来调节调压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气杀菌系统还包括检测单元,检测单元设置在耐压容器上,用以检测耐压容器内气体的压力。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检测单元可实时监测到耐压容器内气体的压力值,进而将实时数据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接收到的数据,当数据达到预设值时,进而,控制器进一步的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开闭状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进气口和出气口处的至少一者设置有过滤装置。
可以理解的是,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其中,第一过滤装置设置在进气口处,对进入到耐压容器的外界气体进行过滤,第二过滤装置设置在出气口处,用于将经由耐压容器杀菌处理后的空气进一步滤清以达到可释放状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加压单元包括驱动泵,驱动泵与进气口相连通,以将气体泵入耐压容器内。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泵受到控制器的控制,可以将外界的气体泵入耐压容器内,且在泵入的过程中,持续稳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杀菌组件为多个,且在耐压容器上间隔设置,多个杀菌组件的杀菌光源至少部分重合、且覆盖内腔的内部。
可以理解的是,考虑到杀菌组件的杀菌光源的发光角度有限,且耐压容器的形状不规则可能产生的照射死角问题,在耐压容器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杀菌组件,依次保证多个杀菌组件的杀菌光源重合,且无死角的覆盖在内腔的内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杀菌组件还包括基座,杀菌光源设置在基座上,基座设置在耐压容器的内壁上。
可以理解的是,杀菌光源可拆卸或者通过其他紧固件固定设置在基座上。
本发明提供的空气杀菌系统,包括加压单元、减压单元、耐压杀菌装置,耐压杀菌装置包括杀菌组件和至少一个耐压容器,杀菌组件设置在耐压容器的内腔中,杀菌组件具有面向内腔内部的杀菌光源,以对耐压容器内的气体进行杀菌;耐压容器具有可开闭的进气口和可开闭的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内腔连通;加压单元连接于进气口,并被构造为向耐压容器内送入待杀菌的气体,以使耐压容器内的压力升高;减压单元连接于出气口,并被构造为对从出气口流出的气体减压。
通过上述设置,具体的,外界气体通过进气口,在加压单元的作用下进入耐压容器内,此时,由于外界气体不断进入,气体不断压缩,以使耐压容器内气体的压力逐渐升高,杀菌组件具有的杀菌光源进一步对耐压容器内的压缩气体进行照射杀菌。由于气体成倍压缩后体积变小,杀菌光源的紫外线照射距离缩短,从而避免了因照射距离过长而导致辐照剂量不足的问题。压缩气体于耐压容器内可保持一段相对静止状态,使得紫外线照射时间得到保障,杀菌效果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气体流速过快,紫外线辐照剂量不足,杀菌不彻底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杀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杀菌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杀菌系统中具有两个耐压容器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减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杀菌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杀菌系统中具有两个耐压容器的工作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杀菌系统的应用场景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空气杀菌系统;
110-加压单元;
111-驱动泵;
120-减压单元;
121-压力表;
122-调压阀;
123-消音器;
130-耐压杀菌装置;
131-杀菌组件;
132-耐压容器;
1321-进气口;
1322-出气口;
140-控制阀组件;
141-第一控制阀;
142-第二控制阀;
150-控制器;
160-检测单元;
170-第一过滤装置;
180-第二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腔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腔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现有技术中空气杀菌机,参考授权号为CN 212854180 U《一种紫外LED空气杀菌净化装置》所披露的一种空气杀菌装置,其技术方案为,采用风机将空气吸入壳体内,壳体内设置有细菌收集模块,且其表面敷设有光触媒材料,透过紫外线照射细菌收集模块的表面以及激活光触媒来双重杀菌。该技术方案是短波紫外线(Ultra Violet C radiation,UVC)LED直接照射以及光触媒在紫外LED照射下催化杀菌的方式来提高整体杀菌效率。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空气杀菌机,在高风速下,依旧难以保证光触媒与流动空气的接触时间,杀菌效果较差。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的空气杀菌系统,外界气体通过进气口,在加压单元的作用下进入耐压容器内,此时,由于外界气体不断进入,气体不断压缩,以使耐压容器内气体的压力逐渐升高,杀菌组件具有的杀菌光源进一步对耐压容器内的压缩气体进行照射杀菌。由于气体成倍压缩后体积变小,杀菌光源的紫外线照射距离缩短,从而避免了因照射距离过长而导致辐照剂量不足的问题。压缩气体于耐压容器内可保持一段相对静止状态,使得紫外线照射时间得到保障,杀菌效果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气体流速过快,紫外线辐照剂量不足,杀菌不彻底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的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详细的了解本发明的内容。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杀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杀菌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杀菌系统100,包括加压单元110、减压单元120、耐压杀菌装置130,耐压杀菌装置130包括杀菌组件131和至少一个耐压容器132,杀菌组件131设置在耐压容器132的内腔中,杀菌组件131具有面向内腔内部的杀菌光源,以对耐压容器132内的气体进行杀菌;耐压容器132具有可开闭的进气口1321和可开闭的出气口1322,进气口1321和出气口1322均与内腔连通;加压单元110连接于进气口1321,并被构造为向耐压容器132内送入待杀菌的气体,以使耐压容器132内的压力升高;减压单元120连接于出气口1322,并被构造为对从出气口1322流出的气体减压。
可以理解的是,耐压容器132的内部为空腔结构,其内具有容纳气体的内腔,耐压容器132的相对两端或一侧其上分别设置进气口1321和出气口1322,并与内腔连通,其中,杀菌组件131位于耐压容器132的内腔中,该杀菌组件131具有的杀菌光源,可以对耐压容器132的气体进行有效杀菌。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进气口1321和出气口1322分别位于耐压容器132的顶端和底端。
通过上述设置,具体的,外界气体通过进气口1321,在加压单元110的作用下进入耐压容器132内,此时,由于外界气体不断进入,气体不断压缩,以使耐压容器132内气体的压力逐渐升高,杀菌组件131具有的杀菌光源进一步对耐压容器132内的压缩气体进行照射杀菌。由于气体成倍压缩后体积变小,杀菌光源的紫外线照射距离缩短,从而避免了因照射距离过长而导致辐照剂量不足的问题。压缩气体于耐压容器132内可保持一段相对静止状态,使得紫外线照射时间得到保障,杀菌效果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气体流速过快,紫外线辐照剂量不足,杀菌不彻底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被压缩之后的气体,在释放后流速较高,且易产生噪音,因此需要减压单元120设置在出气口1322处,以减缓其流速以达到可以安全释放的程度。减压降噪后的气体再经由减压单元120的变向风口设置输出至外界不同方向和角落。
示例性的,耐压容器132其内壁涂覆紫外反射层(图中未示出),以增强耐压容器132内壁的紫外线反射效果。
具体的,紫外反射层可以是金属、有机或无机材料或者其组合形式,其材料例如可以是金属铝、白色或透明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 fluoro ethylene,PTFE)、碳酸钙、硫酸钡等。不难理解,通常通过预制获得的紫外反射层,其材料表面具备更高的反射率。
其中,在金属铝反射层之上还可以敷设一层透明氧化物保护膜,以阻止金属铝的逐渐氧化。
可选的,紫外反射层透过粘接材料与耐压容器132内壁结合,其形状大小与耐压容器132内壁大致匹配,其厚度位于0.3-1.0mm之间。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紫外反射层是依照耐压容器132内壁尺寸裁剪为预设形状大小,再于耐压容器132内壁或紫外反射层背面涂覆食品级硅胶,将裁剪下的紫外反射层贴覆于耐压容器132内壁之上。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空气杀菌系统100还包括控制阀组件140和控制器150,控制阀组件140包括第一控制阀141和第二控制阀142,第一控制阀141连接于对应的耐压容器132的进气口1321,第二控制阀142连接于对应的耐压容器132的出气口1322。
控制器150和控制阀组件140电连接,并被配置为控制第一控制阀141和第二控制阀142的开闭状态,以使进入耐压容器132的气体在加压并杀菌后流出耐压容器132。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器150对第一控制阀141控制其开闭,使得进气口1321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当进气口1321处于打开状态时,外界的气体可进入耐压容器132。同理,控制器150对第二控制阀142控制其开闭,使得出气口1322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当出气口1322处于打开状态时,此时耐压容器132内的气体可排出外界。
可选的,空气杀菌系统100还包括驱动单元,其中,驱动单元可以包含整流器,或升、降压模块,整流器用于将输入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输出,输出的直流电为各部件供电。具体的,关于驱动单元的结构,在此不过多限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杀菌系统中具有两个耐压容器的原理示意图,如图3所示,耐压杀菌装置130包括至少两个耐压容器132,至少两个耐压容器132均并联在加压单元110和减压单元120之间,且耐压容器132的进气口1321均和加压单元110连接,耐压容器132的出气口1322均和减压单元120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空气杀菌系统100杀菌的效率,至少两个耐压容器132并排设置,相互交替工作或者同时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耐压容器132可以是由金属或有机材料铸造成型的一体结构,也可以是由外壳、上盖、密封件以及紧固件等结构组装构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耐压容器132的形状可以是球形、立方体、胶囊状或其他形状。
示例性的,至少两个耐压容器132的结构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具体的结构,在此不过多限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阀141和第二控制阀142均为多个,且每个耐压容器132对应的第一控制阀141和第二控制阀142构成同一个控制阀组。
控制器150被配置为控制各耐压容器132对应的控制阀组依次开启,以使各耐压容器132依次流出气体。
可以理解的是,同一个控制阀组所对应的第一控制阀141和第二控制阀142,当控制器150控制第一控制阀141处于打开状态时,此时第二控制阀142为关闭状态,同理,当控制器150控制第二控制阀142处于打开状态时,此时第一控制阀141为关闭状态。
示例性的,第一控制阀141和第二控制阀142可一具有逆止功能,以及调节气流量和气压功能。连接于同一耐压容器132上的第一控制阀141和第二控制阀142其进气和出气状态互锁。因此在一种简化的形式中,第一控制阀141和第二控制阀142还可以简化为同一控制阀组而使之功能兼具之。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减压单元120与出气口1322之间设有管道,管道连通减压单元120与出气口1322。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减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4所示,
减压单元120包括压力表121、调压阀122以及消音器123,压力表121设置在减压单元120的顶端,以检测流经出气口1322气体的压力值,调压阀122设置在管道上,以对流经出气口1322气体减压,消音器123设置在减压单元120的底端,以对流经出气口1322气体消音。
可以理解的是,压力表121便于直观的对出气口1322的气压值进行读取,以实时获知出气口1322的气压状态。操作人员可通过压力表121的压力值,来调节调压阀122。
具体的,如图1-图4所示,调压阀122安装在管道上,调压阀122可由人工通过观测压力表121的压力值进行调节,也可压力表121和调压阀122通信连接,调压阀122自动调节也就是说,调压阀122可为自动调节,也可为人工调节。
示例性的,消音器123包括毛毡层及膜层,毛毡层和膜层相互层叠设置,另外,毛毡层是包含作为多孔质材料的毛毡的吸音层的一种,膜层是包含单一的膜的不通气层的一种。
通过减压单元120的设置,能够更好的防止压缩之后的气体,在被释放之后产生噪音以及危险,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空气杀菌系统100还包括检测单元160,检测单元160设置在耐压容器132上,用以检测耐压容器132内气体的压力。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检测单元160可实时监测到耐压容器132内气体的压力值,进而将实时数据传输到控制器150,控制器150通过接收到的数据,当数据达到预设值时,进而,控制器150进一步的控制第一控制阀141和第二控制阀142的开闭状态。
示例性的,检测单元160可为气压计、温湿度计、紫外线强度计等多种或者一种,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不过多限制。检测单元160主要用于对耐压容器132内的气压变化、温湿度变化、紫外线辐照强度等参数的侦测,并依靠数据连接将侦测数据传输反馈至控制器150。
在一些实施例中,耐压容器132其上还可以设置有泄压安全阀,用于防止耐压容器132内气压过高造成危害,以及当需要将耐压容器132内的压缩空气排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进气口1321和出气口1322处的至少一者设置有过滤装置。
可以理解的是,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装置170和第二过滤装置180,其中,第一过滤装置170设置在进气口1321处,对进入到耐压容器132的外界气体进行过滤,第二过滤装置180设置在出气口1322处,用于将经由耐压容器132杀菌处理后的空气进一步滤清以达到可释放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装置中通过间隔分布设置过滤板和滤芯,通过过滤板上的通孔以及在过滤板之间的折线流动,穿滤芯而有效的获得过滤、除臭、降尘处理,在进气口1321和出气口1322设置的第一过滤装置170和第二过滤装置180,相当于对外界气体进行二次过滤,具有较高的清洁度,并且不含有害物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装置也可以包括过滤网以及滤芯。滤芯安装在过滤网上。如此,过滤网可对滤芯起支撑作用,以便滤芯32的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滤芯的孔径要远小于过滤网的孔径。则可将滤芯设置在过滤网的后端,以便气体先穿过过滤网再穿滤芯,以便实现气体的逐级过滤和灭菌。
另外,可选的,第一过滤装置170和第二过滤装置180可为相同的结构,即,均为滤板和滤芯的组合结构,或者为过滤网和滤芯的组合结构,这两个组合结构的其中一者。当然,如图1所示,第一过滤装置170和第二过滤装置180可为不同的结构,一者为滤板和滤芯的组合结构,另一者为过滤网和滤芯的组合结构,具体的结构,在此不过多限制,只要能够保证对气体进行过滤作用即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加压单元110包括驱动泵111,驱动泵111与进气口1321相连通,以将气体泵入耐压容器132内。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泵111受到控制器150的控制,可以将外界的气体泵入耐压容器132内,且在泵入的过程中,持续稳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杀菌组件131为多个,且在耐压容器132上间隔设置,多个杀菌组件131的杀菌光源至少部分重合、且覆盖内腔的内部。
可以理解的是,考虑到杀菌组件131的杀菌光源的发光角度有限,且耐压容器132的形状不规则可能产生的照射死角问题,在耐压容器132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杀菌组件131,依次保证多个杀菌组件131的杀菌光源重合,且无死角的覆盖在内腔的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杀菌组件131的杀菌光源由数量为多个的UVC LED芯片,或者UVCLED灯珠,焊接于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板或铝基板之上,构成杀菌光源灯板。UVC LED芯片或者UVC LED灯珠的发光波长位于240-280nm的第一发光波长。
可选的,杀菌光源灯板上还可以设置多个第二发光波长的杀菌光源的芯片或灯珠,其中第二发光波长其波段范围为280-970nm。杀菌光源灯板其上还可以设置有热敏元件、光敏元件、限流元件等功能性元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杀菌组件131还包括基座,杀菌光源设置在基座上,基座设置在耐压容器132的内壁上。
可以理解的是,杀菌光源可拆卸或者通过其他紧固件固定设置在基座上。
需要说明的是,紧固件可为螺栓或螺钉,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组装固定杀菌光源与基座,不用焊接,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就可以进行杀菌光源与基座的组装。采用了螺栓连接方式,只需旋松螺母即可取下杀菌光源,便于对破损的杀菌光源,进行拆装和维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杀菌组件131还包括覆盖于基座与杀菌光源的光学罩及配置于基座的另一侧上的散热器。
示例性的,基座例如是铝基板或铜基板,但基座的种类不以此为限制。
其中,光学罩,例如是石英罩,在其他实施例中,光学罩的材料也可以是封装胶体。光学罩的种类不以此为限制。
另外,散热器接触基座,以将光源运作时所发出的热带出,散热器上可具有散热鳍片等结构,以增加散热面积,而加速散热。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杀菌系统的工作流程图,如图5所示,具体的,空气杀菌系统100的工作过程:
S101:初始状态下,由控制器150接受工作指令,并按预设程序启动驱动泵111。
S102:在控制器的驱动下,此时第一控制阀141打开,第二控制阀142关闭,驱动泵111抽取外界空气,在第一过滤装置170的作用下对外界空气进行过滤,然后通过进气口1321泵送至耐压容器132内。
S103:此时耐压容器132内气压逐渐升高直至达到预设气压值,驱动泵111停止输送,第一控制阀141切换为关闭状态。
S104:杀菌组件131计时开启,计时结束后接着开启第二控制阀142,压缩空气从耐压容器132排出,最后经由减压单元120减压后释放至外界。
S105:待耐压容器132内气压下降至预设值后,关闭第二控制阀142,并打开第一控制阀141以及驱动泵,循环上述工作过程。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不考虑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一具容积仅为10L的耐压容器132,加压后容易实现4-8倍(0.3-0.8MPa)的空气压缩率。假定如上描述的工作过程每周期用时12秒,则按照5倍压缩率计算,便可获得15立方米/小时的风量输出。
同理,当空气杀菌系统100具有多个耐压容器132时,多个耐压容器132可相互交替工作,此时,具有多个耐压容器132的空气杀菌系统100工作可参考上述过程。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杀菌系统中具有两个耐压容器的工作流程图,如图6所示,具体的,空气杀菌系统100的工作过程:
S201:初始状态下,由控制器150接受工作指令,并按预设程序启动驱动泵111。
S202:在控制器的驱动下,此时第一组的第一控制阀141打开,第二控制阀142关闭,驱动泵111抽取外界空气,在第一过滤装置170的作用下对外界空气进行过滤,然后通过进气口1321泵送至第一个的耐压容器132内。
S203:此时第一个的耐压容器132内气压逐渐升高直至达到预设气压值,驱动泵111停止输送,第一控制阀141切换为关闭状态,第二组的第一控制阀141打开。
S204:第一个的耐压容器132内的杀菌组件131计时开启,计时结束后接着开启第一组的第二控制阀142,压缩空气从耐压容器132排出,最后经由减压单元120减压后释放至外界,待耐压容器132内气压下降至预设值后,关闭此第二控制阀142。
S205:此时,第二个的耐压容器132内气压逐渐升高直至达到预设气压值,驱动泵111停止输送,第二组的第一控制阀141切换为关闭状态,第一组的第一控制阀141打开,第二个的耐压容器132内的杀菌组件131计时开启,计时结束后接着开启第二组的第二控制阀142,压缩空气从耐压容器132排出,最后经由减压单元120减压后释放至外界,待耐压容器132内气压下降至预设值后,关闭此第二控制阀142。
S206:两个耐压容器132重复上述的交替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杀菌系统100,其最终呈现形式并非单一不变。其各构成部件之间的气路连接以及控制连接的最终呈现可以是是一体化装置,也可以是通过延长管路连接而分设各处。前者通常可具象化为各种形态的家用或商用电器,而后者多结合具体实施场景,以系统的形式呈现,以达成更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凡是不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杀菌系统其部件构成以及运作机理,皆应当视为本发明专利所主张的保护范畴。
以下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展示:例如,可应用于家庭住房。
其中,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杀菌系统的应用场景图,如图7所示,空气杀菌系统100应用于家庭住房。可利用墙体的空间隔离而将本发明储气式空气杀菌系统各部件分设住房各处。参考图7所示为一间应用本发明空气杀菌系统的三居室住房平面布局图,将驱动泵111安装于室外设备平台,或屋顶,有利于隔离驱动泵111启动的噪音和震动,驱动泵111的进气口延伸至房屋内部;耐压杀菌装置130和检测单元160置于室内诸如储物间、衣帽间、阳台等避光阴凉处,有利于确保其使用安全;将控制器150设置于客厅方便日常起居的开关控制;若干个减压单元120分设于各居室屋顶或墙角,或并入中央空调系统管道内。减压单元120分设独立的开关阀件,用于各居室分开独立控制。
另外,空气杀菌系统100也可应用于小型汽车或商用客车车厢空间狭小且人员相对密集,于车用空调系统中集成本发明所揭示的空气杀菌系统100,具有非常积极重要的意义。车用空调其风量和流速需求不高,相对较小体积的耐压容器132就可以满足其使用需求。其中驱动泵111设置于发动机仓,依靠发动机提供动力保持联动状态,其进气端和第一控制阀141并入汽车空调系统内,汽车开启内循环模式后,车厢内空气将被首先吸入驱动泵111中,再由驱动泵111增压至耐压容器132中完成杀菌过程,而第二控制阀142、减压单元120、控制器150均集成于汽车空调系统。在这种形式下,本发明的空气杀菌系统100是现有汽车空调系统的一种功能和结构上的延伸。应当理解到,各类汽车的结构、大小、设计各不相同,因而本发明的空气杀菌系统100其组件的安装位置、形状大小、功能设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实施的车型的构造。
再者,空气杀菌系统100也可应用于便携式的装置,在一些具有潜在的空气类病菌传播风险的场合,例如传染病医院,或重大疫情集中地,医护人员、疫区居民或相关防疫工作人员同样承担巨大的感染风险。因而一种可穿戴的便携式无菌空气背包无疑提供了一种最佳的呼吸类防疫措施。正常成人在平静呼吸时,每次呼吸的气量为400-600ml,按照每分钟呼吸20次计算,则正常呼吸的空气需求量仅为8-12L/min,因此,可以将本发明所揭示的一种空气杀菌系统100微缩化类似背包大小形状,以方便穿戴和行动。其中微小化的驱动泵111、适当大小的耐压容器132以及供电电池可以集成于背包中,而将减压单元120设计为面罩式,控制器150设计为穿戴式安装于手腕、腰带某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杀菌系统,包括加压单元、减压单元、耐压杀菌装置,耐压杀菌装置包括杀菌组件和至少一个耐压容器,杀菌组件设置在耐压容器的内腔中,杀菌组件具有面向内腔内部的杀菌光源,以对耐压容器内的气体进行杀菌;耐压容器具有可开闭的进气口和可开闭的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内腔连通;加压单元连接于进气口,并被构造为向耐压容器内送入待杀菌的气体,以使耐压容器内的压力升高;减压单元连接于出气口,并被构造为对从出气口流出的气体减压。
通过上述设置,具体的,外界气体通过进气口,在加压单元的作用下进入耐压容器内,此时,由于外界气体不断进入,气体不断压缩,以使耐压容器内气体的压力逐渐升高,杀菌组件具有的杀菌光源进一步对耐压容器内的压缩气体进行照射杀菌。由于气体成倍压缩后体积变小,杀菌光源的紫外线照射距离缩短,从而避免了因照射距离过长而导致辐照剂量不足的问题。压缩气体于耐压容器内可保持一段相对静止状态,使得紫外线照射时间得到保障,杀菌效果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气体流速过快,紫外线辐照剂量不足,杀菌不彻底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空气杀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压单元、减压单元、耐压杀菌装置,所述耐压杀菌装置包括杀菌组件和至少一个耐压容器,所述杀菌组件设置在所述耐压容器的内腔中,所述杀菌组件具有面向所述内腔内部的杀菌光源,以对所述耐压容器内的气体进行杀菌;所述耐压容器具有可开闭的进气口和可开闭的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耐压容器内壁涂覆紫外反射层,所述紫外反射层为金属铝反射层,且在所述金属铝反射层上还敷设一层透明氧化物保护膜,以阻止所述金属铝反射层氧化;
所述加压单元连接于所述进气口,并被构造为向所述耐压容器内送入待杀菌的气体,以使所述耐压容器内的压力升高;所述减压单元连接于所述出气口,并被构造为对从所述出气口流出的气体减压;
还包括控制阀组件和控制器,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连接于对应的所述耐压容器的进气口,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于对应的所述耐压容器的出气口;
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控制阀组件电连接,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开闭状态,以使进入所述耐压容器的气体在加压并杀菌预设时间后流出所述耐压容器;
所述耐压杀菌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耐压容器,至少两个所述耐压容器均并联在所述加压单元和所述减压单元之间,且所述耐压容器的进气口均和所述加压单元连接,所述耐压容器的出气口均和所述减压单元连接,所述至少两个所述耐压容器交替工作;所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为多个,且每个所述耐压容器对应的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构成同一个控制阀组;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各所述耐压容器对应的控制阀组依次开启,以使各所述耐压容器依次流出气体;
所述减压单元与所述出气口之间设有管道,所述管道连通所述减压单元与所述出气口;所述减压单元包括消音器,所述消音器设置在所述减压单元的底端,以对流经所述出气口气体消音;
所述杀菌组件还包括基座及配置于所述基座的另一侧上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接触所述基座,以将光源运作时所发出的热带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杀菌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压单元还包括压力表、调压阀,所述压力表设置在所述减压单元的顶端,以检测流经所述出气口气体的压力值,所述调压阀设置在所述管道上,以对流经所述出气口气体减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杀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耐压容器上,用以检测所述耐压容器内气体的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杀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处的至少一者设置有过滤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杀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单元包括驱动泵,所述驱动泵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以将气体泵入所述耐压容器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杀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件为多个,且在所述耐压容器上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杀菌组件的杀菌光源至少部分重合、且覆盖所述内腔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杀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光源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耐压容器的内壁上。
CN202111646256.6A 2021-12-29 2021-12-29 空气杀菌系统 Active CN1141919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6256.6A CN114191932B (zh) 2021-12-29 2021-12-29 空气杀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6256.6A CN114191932B (zh) 2021-12-29 2021-12-29 空气杀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1932A CN114191932A (zh) 2022-03-18
CN114191932B true CN114191932B (zh) 2024-04-02

Family

ID=80657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6256.6A Active CN114191932B (zh) 2021-12-29 2021-12-29 空气杀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9193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1816A (ja) * 1988-07-18 1990-02-01 Nippon Denso Co Ltd 空気清浄器
JP2001182975A (ja) * 1999-12-24 2001-07-06 Masaya Nagashima 家屋室内加圧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KR200319772Y1 (ko) * 2003-04-15 2003-07-12 이대균 공기살균 공급장치
JP2005312792A (ja) * 2004-04-30 2005-11-10 Mediate:Kk 減圧・常圧併用の消毒方法および消毒装置
CN101813348A (zh) * 2010-03-11 2010-08-25 杨琨 局部排风通道利用净化液装置净化空气的系统
CN106344950A (zh) * 2016-09-29 2017-01-25 圆融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气体杀菌装置及气体杀菌方法
CN106620805A (zh) * 2016-09-29 2017-05-10 圆融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气体压缩杀菌装置、气体压缩杀菌系统及气体压缩杀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1816A (ja) * 1988-07-18 1990-02-01 Nippon Denso Co Ltd 空気清浄器
JP2001182975A (ja) * 1999-12-24 2001-07-06 Masaya Nagashima 家屋室内加圧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KR200319772Y1 (ko) * 2003-04-15 2003-07-12 이대균 공기살균 공급장치
JP2005312792A (ja) * 2004-04-30 2005-11-10 Mediate:Kk 減圧・常圧併用の消毒方法および消毒装置
CN101813348A (zh) * 2010-03-11 2010-08-25 杨琨 局部排风通道利用净化液装置净化空气的系统
CN106344950A (zh) * 2016-09-29 2017-01-25 圆融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气体杀菌装置及气体杀菌方法
CN106620805A (zh) * 2016-09-29 2017-05-10 圆融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气体压缩杀菌装置、气体压缩杀菌系统及气体压缩杀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宋志伟等.水污染控制工程.中国矿业大学,2013,353. *
自动空气杀菌消毒机设计与控制实现;邱超;李晓华;陈兴洲;;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0328(02);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1932A (zh) 2022-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57120B2 (en) Air purifier
KR102217138B1 (ko) 공기 정화 모듈을 구비하는 저장 장치
WO2017141880A1 (ja) 空気調和方法及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US20120285459A1 (en) Air disinfection and cleaning device, and exhaled gas disinfection and cleaning device, interior air disinfection and cleaning device, and simplified isol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6241741B (zh) 二氧化氯产生用单元及二氧化氯产生装置
KR20110119320A (ko) Led 조명 기능이 구비된 천장 부착형 공기청정기
US20210364178A1 (en) Air and surface disinfecting system
CN114191932B (zh) 空气杀菌系统
CN210582937U (zh) 具备负压换气防疫医疗功能的隔离舱装置
CN111494695A (zh) 一种高效节能空气消毒器
CN212700128U (zh) 便携式紫外线消毒呼吸防护设备
KR200418459Y1 (ko) 모니터와 음성 알람기능을 구비한 구급차용 오존살균기
EP4088752A1 (en) Portable disinfection unit
US20230190984A1 (en) Air purifying device
JP2022181188A (ja) Uvc led除菌装置
CN212362270U (zh) 一种光触媒空气净化装置
CN212654319U (zh) 一种特种车辆消洗中心
CN211068232U (zh) 一种icu病房空气循环消毒装置
US20220062464A1 (en) Apparatus for containment of pathogens
WO2021155616A1 (zh) 一种消毒、杀菌、净化装置
CN216536212U (zh) 吸顶灯
CN114247256B (zh) 空气杀菌装置
CN212976129U (zh) 一种杀菌消毒风淋室
JP3234239U (ja) 空気清浄機
CN219847538U (zh) 一种具有防盗警报功能的室内综合消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