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90225B - 一种大球盖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球盖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90225B
CN114190225B CN202111440300.8A CN202111440300A CN114190225B CN 114190225 B CN114190225 B CN 114190225B CN 202111440300 A CN202111440300 A CN 202111440300A CN 114190225 B CN114190225 B CN 1141902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w material
cultivation
annulata
stropharia rugoso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403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90225A (zh
Inventor
张利强
范旭杪
裘水军
吴新荣
何晓祥
介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 Fu Lai Zhej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 Fu Lai Zhej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 Fu Lai Zhej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 Fu Lai Zhej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4030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902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90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0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90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0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球盖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大球盖菇栽培基质,采用易腐有机废弃物作为原料,包括园林废弃物和餐前垃圾,所述园林废弃物包括但不限于树枝和落叶,所述餐前垃圾包括但不限于家庭日常生活中丢弃的果蔬及食物下脚料和瓜果皮。本发明中利用易腐有机废弃物制作栽培基质,替代传统的大球盖菇栽培基质原料,最大程度上发挥和践行了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理念,大大提升了易腐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而利用无纺布袋进行室内栽培的新模式,则打破传统的大球盖菇栽培方式,精简了栽培技术,优化精简了栽培工艺。

Description

一种大球盖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易腐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的大球盖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大球盖菇产量高、营养丰富、生产成本低,传统栽培方式是利用作物秸秆、玉米芯、稻壳等农业有机废弃物作为基质进行栽培,其原料来源丰富,且能够减少农业有机废弃物所造成的污染,而且,在出菇结束后,栽培基质混合料直接翻耕可以培肥地力,改良土壤,能够有效地解决忌连作作物的重茬问题,还能够保障蔬菜等其它经济作物的优质生产。目前,常见栽培的基质原料为各种农业有机废弃物,如秸秆、稻草、花生壳和玉米芯等,常用的大球盖菇栽培方法为将杂木屑、秸秆等原材料用清水浸泡后,在超过25℃的条件下进行短期好氧发酵,发酵好后的栽培基质平铺在菌床上,铺设厚度10cm左右,然后进行菌种播种,最后覆土,此种方式一般适用于田间栽培和林下仿野生栽培。
随着市场对大球盖菇的需求量的增大,大球盖菇培养技术的关注力度也逐渐增大,尤其是食用菌基质原料的选择方面,因此,除了农业有机废弃物外,其它种类的有机废弃物也应当加以加工和利用。
传统的易腐有机废弃物处理方法有卫生填埋和干化焚烧等,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和垃圾填埋场的限制,填埋已被禁止,而易腐有机废弃物中的水分含量高,焚烧会浪费大量能源并且可能产生有毒的二噁英。当前,易腐有机废弃物如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工艺已经在技术上取得了较大突破,但其仍然面临边界条件不清晰,处理工艺复杂、盈利模式不完善的困境。另一方面,大多数项目设备要求高,沼气利用率低,发电上网手续办理难,后端产品售价波动大,项目经济收入惨淡,补贴仍是易腐有机废弃物处理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实施后,我国的易腐有机废弃物将进行不同路线的处理。易腐有机废弃物是我国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其中餐前垃圾占很大比例,预计到2025年我国餐前垃圾处理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而随着乡村振兴进入新征程,园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作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迎来拐点机遇。在环境产业未来从成本中心走向价值中心的必然趋势面前,如何通过技术革新,将餐前垃圾处理行业从“无害化”向“资源化”推进,打通餐前垃圾处理全产业链,实现项目的价值中心,成为行业共同面对的议题。因此,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餐前垃圾处理技术已经迫在眉睫,且其意义重大。
另一方面,易腐有机废弃物中的餐前垃圾和园林废弃物的主要成分以粗蛋白、粗脂肪为主,还含有纤维素、淀粉和糖类等碳源,是微生物的理想培养基。也就是说,餐前垃圾和园林废弃物等易腐有机废弃物具有可作为食用菌培养料基质的潜力,且大球盖菇对于餐前垃圾和园林废弃物中的纤维等物质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一种大球盖菇栽培基质,利用易腐有机废弃物制作栽培基质,替代传统大球盖菇栽培基质原料,最大程度上发挥和践行了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理念,大大提升了易腐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球盖菇栽培基质,采用易腐有机废弃物作为原料,包括园林废弃物和餐前垃圾;所述园林废弃物包括但不限于树枝和落叶,所述餐前垃圾包括但不限于家庭日常生活中丢弃的果蔬及食物下脚料和瓜果皮。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球盖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对园林废弃物进行粉碎处理,得到第一原料;
S20、对第一原料进行好氧发酵;
S30、对餐前垃圾进行脱水处理和粉碎处理,得到第二原料;
S40、对第二原料进行好氧发酵;
S50、将好氧发酵后的第一原料和好氧发酵后的第二原料混合,制备大球盖菇栽培基质。
进一步,步骤S50中,好氧发酵后的第一原料与好氧发酵后第二原料的质量比为3:1。
进一步,所述第一原料的粒径为0.6~0.8cm;所述第二原料的粒径为0.8~1cm。
进一步,所述对第一原料进行好氧发酵包括:向第一原料上均匀喷洒清水,调整其含水率至60%~65%时开始堆集发酵,并在堆体上覆膜,使堆体迅速升温,发酵周期为45天,且发酵过程中,每隔2天对堆体进行一次翻堆,以使氧气通入堆体中。
进一步,在对第一原料进行好氧发酵时,堆体体积为2m×1.5m×1m。
进一步,所述对第二原料进行好氧发酵包括:将第二原料投入好氧发酵设备仓内,接入复配或专性降解菌,根据物料性质进行C/N调配和搭配,在好氧发酵设备仓内物料C/N为25:1时开始进行发酵,设置温度为35℃~50℃,通风搅拌12h,然后调整温度至50℃~55℃,并继续通风搅拌72h,完成一次降解;完成一次降解后,将物料转运至室内场地进行二次堆肥,堆肥周期为60天,并每隔2天进行一次翻堆,使氧气通入,待物料腐熟干燥后,将其粉碎备用。
进一步,在第二原料进行二次堆肥时,堆体体积为10m×6m×1.5m。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球盖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制备袋装混合菌料:将栽培基质放置于无纺布袋中,在袋内栽培基质的2/3高度处接种大球盖菇菌种,每袋接种200g菌种,并在菌种上方覆盖栽培基质;
S200、发菌:向混合菌料上喷洒清水,调整袋装混合菌料的含水率至55%~60%,然后将袋装混合菌料放置于通风环境中培养,控制环境温度在15~20℃,同时避免阳光直射,并保持空气潮湿,培养30~40天;
S300、覆土栽培:对步骤S200中培养30~40天后的袋装混合菌料进行菌丝延伸检查,对白色菌丝延伸满袋的袋装混合菌料进行室内覆土栽培和室外覆土栽培。
S400、出菇:保持室内和室外的温度为15~20℃,同时避免阳光直射,并保持空气潮湿,50~60天后结出子实体。
进一步,在进行室内覆土栽培时,直接在白色菌丝延伸满袋的袋装混合菌料的袋内覆土5cm;在进行室外覆土栽培时,将白色菌丝延伸满袋的袋装混合菌料的无纺布袋剥除后,放入林地或田间的土坑内,再进行覆土,覆土厚度为10cm,每平米设置4~6袋。
进一步,每袋混合菌料可以连续栽培结出子实体2~3茬。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利用易腐有机废弃物中的园林废弃物和餐前垃圾制作栽培基质,替代传统的大球盖菇栽培基质原料,最大程度上发挥和践行了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理念,大大提升了易腐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而利用无纺布袋进行室内栽培的新模式,则打破传统的大球盖菇栽培方式,精简了栽培技术,优化精简了栽培工艺。此外,以袋为包装单位的混合菌料,解决了传统栽培方式中菌料难运输和散乱的问题,而且栽培基质原料配方简单,工艺具有可复制性,包装清爽,便于称重,进而提升了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大球盖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一种大球盖菇栽培基质,采用易腐有机废弃物作为原料,包括园林废弃物和餐前垃圾;所述园林废弃物包括但不限于树枝和落叶,所述餐前垃圾包括但不限于家庭日常生活中丢弃的果蔬及食物下脚料和瓜果皮。
上述大球盖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对园林废弃物进行粉碎处理,得到第一原料;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原料的粒径为0.6~0.8cm。
S20、对第一原料进行好氧发酵;
在本实施例中,向第一原料上均匀喷洒清水,调整其含水率至60%~65%时开始堆集发酵,并在堆体上覆膜,使堆体迅速升温,发酵周期为45天,且发酵过程中,每隔2天对堆体进行一次翻堆,以使氧气通入堆体中。优选地,在对第一原料进行好氧发酵时,堆体体积为2m×1.5m×1m。
S30、对餐前垃圾进行脱水处理和粉碎处理,得到第二原料;
本实施例中,第二原料的粒径为0.8~1cm。
S40、对第二原料进行好氧发酵;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原料投入好氧发酵设备仓内,接入复配或专性降解菌,根据物料性质进行C/N调配和搭配,在好氧发酵设备仓内物料C/N为25:1时开始进行发酵,设置温度为35℃~50℃,通风搅拌12h,然后调整温度至50℃~55℃,并继续通风搅拌72h,完成一次降解;完成一次降解后,将物料转运至室内场地进行二次堆肥,堆肥周期为60天,并每隔2天进行一次翻堆,使氧气通入,待物料腐熟干燥后,将其粉碎备用。优选地,在第二原料进行二次堆肥时,堆体体积为10m×6m×1.5m。
S50、将好氧发酵后的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混合,制备大球盖菇栽培基质。
在本实施例中,好氧发酵后的第一原料和好氧发酵后的第二原料的重量比为3:1。
本发明的大球盖菇栽培基质利用易腐有机废弃物中的园林废弃物和餐前垃圾制作栽培基质,替代传统的大球盖菇栽培基质原料,最大程度上发挥和践行了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理念,大大提升了易腐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球盖菇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制备袋装混合菌料;
在本实施例中,将步骤S50中制备的栽培基质放置于无纺布袋中,在袋内栽培基质的2/3高度处接种大球盖菇菌种,每袋接种200g菌种,并在菌种上方覆盖栽培基质。
S200、发菌;
在本实施例中,向混合菌料上喷洒清水,调整袋装混合菌料的含水率至55%~60%,然后将袋装混合菌料放置于通风环境中培养,控制环境温度在15~20℃,同时避免阳光直射,并保持空气潮湿,培养30~40天。
S300、覆土栽培;
在本实施例中,对步骤S200中培养30~40天后的袋装混合菌料进行菌丝延伸检查,对白色菌丝延伸满袋的袋装混合菌料进行室内覆土栽培和室外覆土栽培。具体地,在进行室内覆土栽培时,直接在白色菌丝延伸满袋的袋装混合菌料的袋内覆土5cm;在进行室外覆土栽培时,将白色菌丝延伸满袋的袋装混合菌料的无纺布袋剥除后,放入林地或田间的土坑内,再进行覆土,覆土厚度为10cm,每平米设置4~6袋。
本实施例中,室外栽培比传统林地下栽培法更方便,菌料基质容易运输,不必在室外一层一层铺设后接种。
S400、出菇。
在本实施例中,保持室内和是室外的温度为15~20℃,同时避免阳光直射,并保持空气潮湿,50~60天后结出子实体。
在本实施例中,每袋混合菌料可以连续栽培结出子实体2~3茬。
本发明中利用无纺布袋进行的大球盖菇栽培方法,打破传统的大球盖菇栽培方式,精简了栽培技术,优化精简了栽培工艺。此外,以袋为包装单位的混合菌料,解决了传统栽培方式中菌料难运输和散乱的问题,而且栽培基质原料配方简单,工艺具有可复制性,包装清爽,便于称重,进而提升了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实施例3
进行室内栽培试验。
按照比例将好氧发酵后的餐前垃圾、园林废弃物(竹屑)和土壤混合,拌匀后放置于无纺布袋中,每袋的重量设置为4kg。
本实施例中设置4个比例梯度,共5个处理,分别为CK(好氧发酵后的餐前垃圾:好氧发酵后的竹屑:土壤=0:1:0)、T1(好氧发酵后的餐前垃圾:好氧发酵后的竹屑:土壤=1:1:0)、T2(好氧发酵后的餐前垃圾:好氧发酵后的竹屑:土壤=1:1:0.5)、T3(好氧发酵后的餐前垃圾:好氧发酵后的竹屑:土壤=1:3:0)、T4(好氧发酵后的餐前垃圾:好氧发酵后的竹屑:土壤=1:1:1),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15个无纺布袋混合菌料。
先在无纺布袋中放置厚度为20cm混合物,再将菌种均匀播撒,最后上覆剩余的混合物。每袋菌种用量125g。试验样品设置于室内,保持通风环境,设置温度为20℃,定期喷水保持湿润。每隔一天浇水500ml。培养40d后覆土5cm。记录供试配方各时期的菌丝厚度、鲜菇产量,计算单位面积产量、优质菇比例、生物转化率。其中,优质大球盖菇标准:菌盖酒红色至酒红褐色,子实体未开伞,内菌幕不破裂;菌柄直、无空心,白色至灰白色;子实体高度≥5cm、菌柄长度≥3.5cm、菌柄直径≥2cm、菌盖直径≥3cm。
具体地,优质菇比例=优质大球盖菇鲜重/采摘大球盖菇鲜重×100%;生物转化率=大球盖菇鲜重/栽培基质干重×100%。
培养10天后,T3(好氧发酵后的餐前垃圾:好氧发酵后的竹屑:土壤=1:3:0)处理下菌丝厚度显著增加,其余处理均无显著差异,且全部处理菌丝均未长满全袋。说明T3处理能够促进菌丝生长。
培养35天后,T3处理下菌丝已延伸满袋,其余处理均无显著差异,且未长满全袋。说明T3处理能够促进菌丝生长。
培养85天后,T3处理下的鲜菇产量、生物转化率和优质菇比例最高,CK处理下的鲜菇产量、生物转化率和优质菇比例最低。说明供试栽培基质配方对大球盖菇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大。
综上,本实施例的试验说明,好氧发酵后的餐前垃圾:好氧发酵后的竹屑:土壤为1:3:0时配制的栽培基质,能够显著促进了大球盖菇菌丝延伸,并能显著增加了大球盖菇产量和优质菇量,其增幅分别为31.7%和43.3%。
实施例4
进行室内栽培试验。
将好氧发酵后的餐前垃圾、园林废弃物(非竹屑)和土壤按1:3:0的比例混合,拌匀后放置于无纺布袋中,每袋的重量设置为4kg。一共设置60袋。
先在无纺布袋中放置厚度为20cm的混合物,再将菌种均匀撒播,最后上覆剩余的混合物。每袋菌种用量125g。试验样品设置于室内,保持通风环境,设置温度为20℃,定期喷水保持湿润。每隔一天浇水500ml。培养40d后覆土5cm。记录供试配方各时期的菌丝厚度。
培养30天后,菌丝长满袋的数量为56袋,菌丝满袋率为93.3%。
实施例5
进行大田栽培试验。
按照比例将好氧发酵后餐前垃圾、园林废弃物(竹屑)和土壤混合,拌匀后放置于无纺布袋中,每袋的重量设置为4kg。
设置2个处理,一组为好氧发酵后的餐前垃圾:好氧发酵后的竹屑=0:1的空白对照组CK,另一组为好氧发酵后的餐前垃圾:好氧发酵后的竹屑=1:3的试验组EG,每个处理5个重复,共10个无纺布袋混合菌料。
先在无纺布袋中放置厚度为20cm的混合物,再将菌种均匀撒播,最后上覆剩余的混合物。每袋菌种用量125g。试验样品设置于室内,保持通风环境,设置温度为20℃,定期喷水保持湿润。每隔一天浇水500ml。培养30天后在大田中挖穴,脱袋移栽并覆土10cm继续培养60天。最终记录供试配方鲜菇产量,计算单位面积产量、优质菇比例和生物转化率。其中,优质大球盖菇标准:菌盖酒红色至酒红褐色,子实体未开伞,内菌幕不破裂;菌柄直、无空心,白色至灰白色;子实体高度≥5cm、菌柄长度≥3.5cm、菌柄直径≥2cm、菌盖直径≥3cm。
具体地,优质菇比例=优质大球盖菇鲜重/采摘大球盖菇鲜重×100%;生物转化率=大球盖菇鲜重/栽培基质干重×100%。
大田栽培试验结果显示,好氧发酵后的餐前垃圾:好氧发酵后的竹屑:土壤=1:3:0时配置的栽培基质,能够显著促进了大球盖菇菌丝延伸,并能显著增加了大球盖菇产量和优质菇量,且增幅分别为27.2%和19.5%,同时还能显著增加大球盖菇的蛋白质含量。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大球盖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对园林废弃物进行粉碎处理,得到第一原料;
S20、对第一原料进行好氧发酵;
S30、对餐前垃圾进行脱水处理和粉碎处理,得到第二原料;
S40、对第二原料进行好氧发酵;
S50、将好氧发酵后的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混合,制备大球盖菇栽培基质;
其中,所述园林废弃物包括但不限于树枝和落叶,所述餐前垃圾包括但不限于家庭日常生活中丢弃的果蔬及食物下脚料和瓜果皮;
所述对第一原料进行好氧发酵包括:向第一原料上均匀喷洒清水,调整其含水率至60%~65%时开始堆集发酵,并在堆体上覆膜,使堆体迅速升温,发酵周期为45天,且发酵过程中,每隔2天对堆体进行一次翻堆,以使氧气通入堆体中;
所述对第二原料进行好氧发酵包括:将第二原料投入好氧发酵设备仓内,接入复配或专性降解菌,根据物料性质进行C/N调配和搭配,在好氧发酵设备仓内物料C/N为25:1时开始进行发酵,设置温度为35℃~50℃,通风搅拌12h,然后调整温度至50℃~55℃,并继续通风搅拌72h,完成一次降解;完成一次降解后,将物料转运至室内场地进行二次堆肥,堆肥周期为60天,并每隔2天进行一次翻堆,使氧气通入,待物料腐熟干燥后,将其粉碎备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球盖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0中,好氧发酵后的第一原料与好氧发酵后第二原料的质量比为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球盖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原料的粒径为0.6~0.8cm;所述第二原料的粒径为0.8~1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球盖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第一原料进行好氧发酵时,堆体体积为2m×1.5m×1m。
5.一种大球盖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球盖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大球盖菇栽培基质,包括以下步骤:
S100、制备袋装混合菌料:将栽培基质放置于无纺布袋中,在袋内栽培基质的2/3高度处接种大球盖菇菌种,每袋接种200g菌种,并在菌种上方覆盖栽培基质;
S200、发菌:向混合菌料上喷洒清水,调整袋装混合菌料的含水率至55%~60%,然后将袋装混合菌料放置于通风环境中培养,控制环境温度在15~20℃,同时避免阳光直射,并保持空气潮湿,培养30~40天;
S300、覆土栽培:对步骤S200中培养30~40天后的袋装混合菌料进行菌丝延伸检查,对白色菌丝延伸满袋的袋装混合菌料进行室内覆土栽培和室外覆土栽培;
S400、出菇:保持室内和室外的温度为15~20℃,同时避免阳光直射,并保持空气潮湿,50~60天后结出子实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球盖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室内覆土栽培时,直接在白色菌丝延伸满袋的袋装混合菌料的袋内覆土5cm;在进行室外覆土栽培时,将白色菌丝延伸满袋的袋装混合菌料的无纺布袋剥除后,放入林地或田间的土坑内,再进行覆土,覆土厚度为10cm,每平米设置4~6袋。
CN202111440300.8A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大球盖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41902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0300.8A CN114190225B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大球盖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0300.8A CN114190225B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大球盖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0225A CN114190225A (zh) 2022-03-18
CN114190225B true CN114190225B (zh) 2023-04-18

Family

ID=80649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40300.8A Active CN114190225B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大球盖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9022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6299A (zh) * 2011-05-26 2011-12-14 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
CN102210235A (zh) * 2011-05-28 2011-10-12 镇江市食用菌研究所 一种鸡腿菇的栽培方法
CN103172411A (zh) * 2011-12-22 2013-06-26 詹文圆 一种以餐厨垃圾以及木屑为主要原料经联合处理生产优质平菇培养基的方法
CN113099950A (zh) * 2021-05-26 2021-07-13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大球盖菇培养料及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0225A (zh) 2022-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87136B (zh) 一种利用城市枯枝落叶废弃物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及应用
CN105272421B (zh) 农业栽培基质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CN103086755A (zh) 一种利用酒糟配制的瓜菜育苗有机复合基质及生产方法
CN102503652A (zh) 一种水稻育秧有机复合土的制作方法
CN1749218A (zh) 可再生性植物废弃物和污泥混合型基质及其生产方法
CN103848701A (zh) 一种无土植物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备的基质
CN102617208A (zh) 一种食用菌菌渣有机肥原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82139A (zh) 一种双孢菇培养基质
CN102503654A (zh) 一种机插水稻育秧基质
CN113508739A (zh) 一种有机营养型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72891B (zh) 一种以园林废弃物为主要原材料的生态型复合栽培基质及其应用
CN106854108A (zh) 一种牛蒡专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11972254A (zh) 一种利用蔬菜秸秆堆肥生产育苗基质的方法
CN104844290A (zh) 一种桑枝原位快速腐熟的方法
CN108029503A (zh)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专用生物有机基质的制备方法
CN107188701A (zh) 一种厨余物肥料化处理方法
CN106834143A (zh) 微生物菌剂,绿化垃圾土壤修复剂及其应用
CN111763127A (zh) 规模化生产鲜蚯蚓全营养发酵液体肥的制备方法
CN107926481B (zh) 一种草菇的纯稻草栽培方法
CN114190225B (zh) 一种大球盖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439721A (zh) 一种有机稻专用育秧基质的制作方法
CN109429986A (zh) 一种菌渣堆肥制备轻型垂直绿化栽培基质的方法
CN108329133A (zh) 一种餐厨垃圾处理的生物炭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29104A (zh) 一种番茄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31145A (zh) 一种戈壁地区温室蔬菜栽培用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