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9471A - 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主备配置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主备配置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9471A
CN114189471A CN202111454835.0A CN202111454835A CN114189471A CN 114189471 A CN114189471 A CN 114189471A CN 202111454835 A CN202111454835 A CN 202111454835A CN 114189471 A CN114189471 A CN 114189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aggregation
state
link
aggregation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548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89471B (zh
Inventor
任长雷
袁福利
颜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548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894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89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9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89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94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3Performing the actions predefined by failover planning, e.g. switching to standby network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换机网络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主备配置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包括:创建对聚合接口的监控进程,并通过所述监控进程采集的聚合接口的状态;将状态为不可用的聚合接口限定为不可用接口,并将不可用接口的局域网地址下发至对等链路接口上;监控状态为可用的正常聚合接口的链路状态,如果监控到链路状态为不可用则通过报文通知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内的邻居交换机,以使所述邻居交换机更新本端的聚合接口状态。本发明使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双活系统更加灵活和方便,无需增加或者修改网络topo就可以支持多种服务器的主备模式。

Description

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主备配置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换机网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主备配置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跨设备链路聚合能够实现多台设备间的链路聚合,从而把可靠性从单板级提高到了设备级。当某条链路或者某个设备故障时,自动将数据业务切换到聚合组中其他可用链路或设备上,从而增强了链路级和设备级可靠性。但是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技术组成的为双活系统,双活实现方式决定了只能形成Master-Master模式,不能成为Master-Slave模式,无法满足场景中服务器侧使用bond1主备聚合的场景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主备配置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主备配置方法,包括:
创建对聚合接口的监控进程,并通过所述监控进程采集的聚合接口的状态;
将状态为不可用的聚合接口限定为不可用接口,并将不可用接口的局域网地址下发至对等链路接口上;
监控状态为可用的正常聚合接口的链路状态,如果监控到链路状态为不可用则通过报文通知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内的邻居交换机,以使所述邻居交换机更新本端的聚合接口状态。
进一步的,创建对聚合接口的监控进程,并通过所述监控进程采集的聚合接口的状态,包括:
向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添加聚合接口,所述聚合接口与跨设备链路聚合组采用链路层链路发现协议,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组内交换机采用对等链路接口互联;
校验聚合接口是否开启监测功能,如果开启监测功能则利用所述监控进程采集聚合接口的状态,并将聚合接口的状态用两个比特位标识。
进一步的,利用所述监控进程采集聚合接口的状态,包括:
设置聚合接口的初始状态,所述初始状态与服务器侧的接口状态保持一致;
利用所述监控进程监测所述聚合接口在设定的期限内是否接收到基于链路层链路发现协议的报文:
如果所述聚合接口接收到报文,则将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判定为可用;
如果所述聚合接口未接收到报文,则将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判定为不可用。
进一步的,将状态为不可用的聚合接口限定为不可用接口,并将不可用接口的局域网地址下发至对等链路接口上,包括:
通过下发策略限定状态为不可用的聚合接口不参与流量转发;
将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中同步过来的局域网地址中,属于状态为不可用的聚合接口的局域网地址下发至对等链路接口。
进一步的,邻居交换机更新本端的聚合接口状态的方法,包括:
如果本端聚合接口的链路状态为不可用,则不修改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
如果本端聚合接口的链路状态为可用,且聚合接口的状态为可用或无,则不修改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
如果本端聚合接口的链路状态为可用,且聚合接口的状态为不可用,则将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更新为可用,并去除所述聚合接口的不可用标记,将同步局域网地址发送至所述聚合接口;
在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被更新为可用之后,检查所述聚合接口的对等接口的状态,如果对等接口的状态为可用,则生成所述聚合接口为双主模式的告警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主备配置系统,包括:
监控创建单元,用于创建对聚合接口的监控进程,并通过所述监控进程采集的聚合接口的状态;
状态管理单元,用于将状态为不可用的聚合接口限定为不可用接口,并将不可用接口的局域网地址下发至对等链路接口上;
链路监控单元,用于监控状态为可用的正常聚合接口的链路状态,如果监控到链路状态为不可用则通过报文通知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内的邻居交换机,以使所述邻居交换机更新本端的聚合接口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监控创建单元包括:
基础搭建模块,用于向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添加聚合接口,所述聚合接口与跨设备链路聚合组采用链路层链路发现协议,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组内交换机采用对等链路接口互联;
状态标记模块,用于校验聚合接口是否开启监测功能,如果开启监测功能则利用所述监控进程采集聚合接口的状态,并将聚合接口的状态用两个比特位标识。
进一步的,利用所述监控进程采集聚合接口的状态,包括:
设置聚合接口的初始状态,所述初始状态与服务器侧的接口状态保持一致;
利用所述监控进程监测所述聚合接口在设定的期限内是否接收到基于链路层链路发现协议的报文:
如果所述聚合接口接收到报文,则将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判定为可用;
如果所述聚合接口未接收到报文,则将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判定为不可用。
进一步的,所述状态管理单元包括:
策略下发模块,用于通过下发策略限定状态为不可用的聚合接口不参与流量转发;
地址处理模块,用于将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中同步过来的局域网地址中,属于状态为不可用的聚合接口的局域网地址下发至对等链路接口。
进一步的,邻居交换机更新本端的聚合接口状态,包括:
如果本端聚合接口的链路状态为不可用,则不修改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
如果本端聚合接口的链路状态为可用,且聚合接口的状态为可用或无,则不修改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
如果本端聚合接口的链路状态为可用,且聚合接口的状态为不可用,则将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更新为可用,并去除所述聚合接口的不可用标记,将同步局域网地址发送至所述聚合接口;
在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被更新为可用之后,检查所述聚合接口的对等接口的状态,如果对等接口的状态为可用,则生成所述聚合接口为双主模式的告警信息。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其中,
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终端执行上述的终端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主备配置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通过增加标识跨设备链路聚合接口的状态位和状态监控进程,解决了双活系统之只能支持聚合接口的Master-Master模式无法对接Server侧bond1的Master-Slave模式的问题,使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双活系统更加灵活和方便,无需增加或者修改网络topo就可以支持多种服务器的主备模式。
此外,本发明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其中,图1执行主体可以为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主备配置系统。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10,创建对聚合接口的监控进程,并通过所述监控进程采集的聚合接口的状态;
步骤120,将状态为不可用的聚合接口限定为不可用接口,并将不可用接口的局域网地址下发至对等链路接口上;
步骤130,监控状态为可用的正常聚合接口的链路状态,如果监控到链路状态为不可用则通过报文通知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内的邻居交换机,以使所述邻居交换机更新本端的聚合接口状态。
实现本方法需要先在网卡侧搭建基础架构,服务器(Server)的bond接口开启lldp协议(链路层链路发现协议)。交换机侧:Switch1和Switch2组成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与Server建立一条PortChannel。Switch1和Switch2通过peer link interface(对等链路接口)互联。
Server与Leaf交换机(叶脊交换机)的流量通过TOR设备(顶式设备)的两台设备。其中Server流量会通过portchannel接口转出时。因为portchannel的成员端口中只有一条在Server侧是active的,所以需要保证所有从Leaf到Server流量不管到Switch1或者Switch2时都可以正确转发给Server侧为active的portchannel成员口,需要保证Switch1和Switch2可以正确监测和识别到那个成员端口为Server侧的成员端口。
因此Switch设备通过增加一个标识聚合接口(portchannel成员)active状态的参数和监控进程来实现动态更新组成跨链路聚合聚合组中portchannel成员active状态的功能。通过监控聚合接口的状态,确保一对聚合接口中只能有一个聚合接口处于active状态,只有在该状态下才是主备模式,若两个聚合接口都是active状态则为双活模式。
为了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以本发明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主备配置方法的原理,结合实施例中对跨设备链路聚合组进行主备模式配置的过程,对本发明提供的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主备配置方法做进一步的描述。
具体的,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主备配置方法包括:
1)加入Switch跨设备聚合组中的所有聚合接口(portchannel成员端口为聚合接口上的软件层端口)增加一个标识成员端口active状态的2个bit位,默认为none模式即00,yes为01,no为02;
2)Switch增加启动一个portchannel成员端口active状态监控进程。
3)Switch设备添加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聚合接口(portchannel成员端口)时,可以配置是否使能portchannel成员端口active状态检测。
4)Switch设备跨设备聚合组中有聚合端口使能了portchannel成员端口active状态检测后,进行如下初始化:
设备会开启portchannel成员ative状态监控进程,监测端口是否收到lldp协议报文的进程。
需要手动设置portchannel成员端口的active状态初始为yes、no,保证初始状态与服务器侧一致。
跨设备链路聚合模块会下发一条策略,使成员端口的active状态为no的聚合接口不再参与任何流量的转发;
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中同步过来的mac中,成员端口的active状态为no的,将同步过来的mac下发到peer link接口上。
5)portchannel成员ative状态监控进程按照如下进行监测处理:
监控进程只监控加入了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聚合接口的成员端口。
当监控端口收到lldp报文后,会查询该端口的active状态。
如果端口active状态none,则不做任何处理;
如果acitve状态为yes,则不做任何处理;
如果active状态为no,则修改active状态为yes;
如果端口修改了ative状态,则上报给跨设备链路聚合模块。
6)跨设备链路聚合模块会做如下处理:
收到聚合接口的成员端口actvie状态为yes的消息后,删除之前下发的聚合接口不参与转发的策略。
将同步的mac下发到该聚合接口下。
检查该跨设备链路聚合接口的peer成员(同等成员)端口状态,如果local和peer的成员端口active状态均为yes,打印告警,提示当前聚合端口为双主模式。
7)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中,聚合接口的active状态为yes成员,链路状态由up变down后,Switch会通过iccp报文通知聚合组邻居设备。
8)跨设备链路聚合模块收到邻居设备中的聚合端口的成员down的消息后,对本端聚合接口的成员端口active状态进行如下处理:
如果本段聚合接口的成员端口链路状态为down,不做任何修改。
如果本段聚合接口的成员端口链路状态为up,且active状态为none,不做任何修改。
如果本段聚合接口的成员端口链路状态为up,且active状态为yes,不做任何修改。
如果本段聚合接口的成员端口链路状态为up,且active状态为no,通知监控进程修改成员端口actvie状态为yes,并执行步骤6)。
由此可以完成基于接口级别的Master-Slave模式跨设备链路聚合。
如图2所示,该系统200包括:
监控创建单元210,用于创建对聚合接口的监控进程,并通过所述监控进程采集的聚合接口的状态;
状态管理单元220,用于将状态为不可用的聚合接口限定为不可用接口,并将不可用接口的局域网地址下发至对等链路接口上;
链路监控单元230,用于监控状态为可用的正常聚合接口的链路状态,如果监控到链路状态为不可用则通过报文通知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内的邻居交换机,以使所述邻居交换机更新本端的聚合接口状态。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监控创建单元包括:
基础搭建模块,用于向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添加聚合接口,所述聚合接口与跨设备链路聚合组采用链路层链路发现协议,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组内交换机采用对等链路接口互联;
状态标记模块,用于校验聚合接口是否开启监测功能,如果开启监测功能则利用所述监控进程采集聚合接口的状态,并将聚合接口的状态用两个比特位标识。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利用所述监控进程采集聚合接口的状态,包括:
设置聚合接口的初始状态,所述初始状态与服务器侧的接口状态保持一致;
利用所述监控进程监测所述聚合接口在设定的期限内是否接收到基于链路层链路发现协议的报文:
如果所述聚合接口接收到报文,则将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判定为可用;
如果所述聚合接口未接收到报文,则将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判定为不可用。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状态管理单元包括:
策略下发模块,用于通过下发策略限定状态为不可用的聚合接口不参与流量转发;
地址处理模块,用于将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中同步过来的局域网地址中,属于状态为不可用的聚合接口的局域网地址下发至对等链路接口。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邻居交换机更新本端的聚合接口状态,包括:
如果本端聚合接口的链路状态为不可用,则不修改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
如果本端聚合接口的链路状态为可用,且聚合接口的状态为可用或无,则不修改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
如果本端聚合接口的链路状态为可用,且聚合接口的状态为不可用,则将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更新为可用,并去除所述聚合接口的不可用标记,将同步局域网地址发送至所述聚合接口;
在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被更新为可用之后,检查所述聚合接口的对等接口的状态,如果对等接口的状态为可用,则生成所述聚合接口为双主模式的告警信息。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30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300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主备配置方法。
其中,该终端300可以包括:处理器310、存储器320及通信单元330。这些组件通过一条或多条总线进行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中示出的服务器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它既可以是总线形结构,也可以是星型结构,还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该存储器320可以用于存储处理器310的执行指令,存储器320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终端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当存储器320中的执行指令由处理器310执行时,使得终端300能够执行以下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处理器310为存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以执行电子终端的各种功能和/或处理数据。所述处理器可以由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组成,例如可以由单颗封装的IC所组成,也可以由连接多颗相同功能或不同功能的封装IC而组成。举例来说,处理器310可以仅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CPU可以是单运算核心,也可以包括多运算核心。
通信单元330,用于建立通信信道,从而使所述存储终端可以与其它终端进行通信。接收其他终端发送的用户数据或者向其他终端发送用户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可包括本发明提供的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等。
因此,本发明通过增加标识跨设备链路聚合接口的状态位和状态监控进程,解决了双活系统之只能支持聚合接口的Master-Master模式无法对接Server侧bond1的Master-Slave模式的问题,使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双活系统更加灵活和方便,无需增加或者修改网络topo就可以支持多种服务器的主备模式,本实施例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如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终端(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第二终端、网络终端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尤其,对于终端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系统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发明的涵盖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主备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创建对聚合接口的监控进程,并通过所述监控进程采集的聚合接口的状态;
将状态为不可用的聚合接口限定为不可用接口,并将不可用接口的局域网地址下发至对等链路接口上;
监控状态为可用的正常聚合接口的链路状态,如果监控到链路状态为不可用则通过报文通知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内的邻居交换机,以使所述邻居交换机更新本端的聚合接口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创建对聚合接口的监控进程,并通过所述监控进程采集的聚合接口的状态,包括:
向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添加聚合接口,所述聚合接口与跨设备链路聚合组采用链路层链路发现协议,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组内交换机采用对等链路接口互联;
校验聚合接口是否开启监测功能,如果开启监测功能则利用所述监控进程采集聚合接口的状态,并将聚合接口的状态用两个比特位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监控进程采集聚合接口的状态,包括:
设置聚合接口的初始状态,所述初始状态与服务器侧的接口状态保持一致;
利用所述监控进程监测所述聚合接口在设定的期限内是否接收到基于链路层链路发现协议的报文:
如果所述聚合接口接收到报文,则将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判定为可用;
如果所述聚合接口未接收到报文,则将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判定为不可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状态为不可用的聚合接口限定为不可用接口,并将不可用接口的局域网地址下发至对等链路接口上,包括:
通过下发策略限定状态为不可用的聚合接口不参与流量转发;
将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中同步过来的局域网地址中,属于状态为不可用的聚合接口的局域网地址下发至对等链路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邻居交换机更新本端的聚合接口状态的方法,包括:
如果本端聚合接口的链路状态为不可用,则不修改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
如果本端聚合接口的链路状态为可用,且聚合接口的状态为可用或无,则不修改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
如果本端聚合接口的链路状态为可用,且聚合接口的状态为不可用,则将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更新为可用,并去除所述聚合接口的不可用标记,将同步局域网地址发送至所述聚合接口;
在所述聚合接口的状态被更新为可用之后,检查所述聚合接口的对等接口的状态,如果对等接口的状态为可用,则生成所述聚合接口为双主模式的告警信息。
6.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主备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控创建单元,用于创建对聚合接口的监控进程,并通过所述监控进程采集的聚合接口的状态;
状态管理单元,用于将状态为不可用的聚合接口限定为不可用接口,并将不可用接口的局域网地址下发至对等链路接口上;
链路监控单元,用于监控状态为可用的正常聚合接口的链路状态,如果监控到链路状态为不可用则通过报文通知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内的邻居交换机,以使所述邻居交换机更新本端的聚合接口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创建单元包括:
基础搭建模块,用于向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添加聚合接口,所述聚合接口与跨设备链路聚合组采用链路层链路发现协议,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组内交换机采用对等链路接口互联;
状态标记模块,用于校验聚合接口是否开启监测功能,如果开启监测功能则利用所述监控进程采集聚合接口的状态,并将聚合接口的状态用两个比特位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管理单元包括:
策略下发模块,用于通过下发策略限定状态为不可用的聚合接口不参与流量转发;
地址处理模块,用于将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中同步过来的局域网地址中,属于状态为不可用的聚合接口的局域网地址下发至对等链路接口。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的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454835.0A 2021-11-29 2021-11-29 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主备配置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1894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4835.0A CN114189471B (zh) 2021-11-29 2021-11-29 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主备配置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4835.0A CN114189471B (zh) 2021-11-29 2021-11-29 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主备配置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9471A true CN114189471A (zh) 2022-03-15
CN114189471B CN114189471B (zh) 2023-08-08

Family

ID=80603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54835.0A Active CN114189471B (zh) 2021-11-29 2021-11-29 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主备配置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8947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4468A (zh) * 2022-07-06 2022-10-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路由同步方法、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电子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12091B1 (en) * 2009-03-18 2011-03-22 Extreme Networks, Inc. Traffic forwarding in a traffic-engineered link aggregation group
CN104333470A (zh) * 2014-11-14 2015-02-0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故障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150172112A1 (en) * 2013-12-18 2015-06-18 Mellanox Technologies Ltd.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remote management and link aggregation
WO2015180294A1 (zh) * 2014-05-27 2015-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聚合端口的信号劣化触发保护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7465613A (zh) * 2016-06-03 2017-12-12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接口通信状态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8616418A (zh) * 2018-03-30 2018-10-0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故障的方法及装置
CN110730125A (zh) * 2019-10-21 2020-01-24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双活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1682989A (zh) * 2020-07-01 2020-09-18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链路状态的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20259121A1 (zh) * 2019-06-25 2020-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流量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491749A (zh) * 2020-11-18 2021-03-12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基于asic的聚合链路快速收敛方法、转发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13259235A (zh) * 2021-06-22 2021-08-13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Pv6的双活路由冗余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12091B1 (en) * 2009-03-18 2011-03-22 Extreme Networks, Inc. Traffic forwarding in a traffic-engineered link aggregation group
US20150172112A1 (en) * 2013-12-18 2015-06-18 Mellanox Technologies Ltd.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remote management and link aggregation
WO2015180294A1 (zh) * 2014-05-27 2015-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聚合端口的信号劣化触发保护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81926A (zh) * 2014-05-27 2016-01-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聚合端口的信号劣化触发保护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33470A (zh) * 2014-11-14 2015-02-0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故障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465613A (zh) * 2016-06-03 2017-12-12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接口通信状态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8616418A (zh) * 2018-03-30 2018-10-0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故障的方法及装置
WO2020259121A1 (zh) * 2019-06-25 2020-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流量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730125A (zh) * 2019-10-21 2020-01-24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双活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1682989A (zh) * 2020-07-01 2020-09-18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链路状态的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491749A (zh) * 2020-11-18 2021-03-12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基于asic的聚合链路快速收敛方法、转发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13259235A (zh) * 2021-06-22 2021-08-13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Pv6的双活路由冗余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ORA KWON; CHANGHO JEON: "Bypass-based star aggregation using link attributes for improving the information accuracy", 《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vol. 17, no. 4, XP011669316, DOI: 10.1109/JCN.2015.000073 *
陈才;: "链路聚合中成员端口快速倒换的实现", 中国新通信, no. 22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4468A (zh) * 2022-07-06 2022-10-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路由同步方法、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电子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9471B (zh) 202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84067B2 (en) Method for integrated load balancing among peer servers
CN115460068A (zh) 对计算机网络的高可用性增强的方法和系统
US2021028674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inter-chassis manageability of nvme over fabrics based systems
CN110661641B (zh) 一种虚拟网络功能vnf部署方法及装置
CN108199944B (zh) 一种动态菊花链环网的机载客舱核心系统及动态定位方法
CN110011840A (zh) 控制器的状态处理方法、装置和控制器
CN11403979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019378B (zh) 一种故障排查方法及装置
CN111585835B (zh) 一种带外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794587A (zh) 一种端口配置方法以及装置
CN114189471B (zh) 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主备配置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US7660234B2 (en) Fault-tolerant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ddress assignment in network elements
CN110958151B (zh) 保活检测方法、装置、节点、存储介质及通信系统
CN114448828B (zh) 存储双活功能测试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5549696A (zh) 具有机箱管理功能的机架式服务器系统
CN114124803B (zh)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28821B (zh) 服务器、管理互备设备路由的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4657240B (zh) 多内核操作系统的失效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968718B (zh) 一种确认主备用状态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0620684A (zh) 一种存储双控防脑裂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JPH09508732A (ja) 装置設定のためのバックアップ方法
CN111083003A (zh) 监控系统及方法、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08989057A (zh) 一种poe交换机的ai智能供电方法
CN113805788B (zh) 一种分布式存储系统及其异常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3904918A (zh) 一种框式交换机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