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9308A - 用户终端控制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控制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9308A
CN114189308A CN202010970876.4A CN202010970876A CN114189308A CN 114189308 A CN114189308 A CN 114189308A CN 202010970876 A CN202010970876 A CN 202010970876A CN 114189308 A CN114189308 A CN 1141893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dss
user terminal
dss cell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708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康
刘巧艳
刘娜
贾文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97087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893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89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93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若确定目标DSS小区受到第一非DSS小区的干扰,则向第一非DSS小区发送受干扰标识,目标DSS小区与第一非DSS小区互为邻区且所在频点相同;当第一非DSS小区接收到受干扰标识,在接入第一非DSS小区的用户终端中确定处于目标DSS小区覆盖区域内的第一用户终端;将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第二非DSS小区,以消除第一非DSS小区对目标DSS小区的干扰,第二非DSS小区与第一非DSS小区互为邻区且所在频点不同。可以看出,将干扰源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第二非DSS小区,即可消除第一非DSS小区对目标DSS小区的干扰,即消除4G非DSS小区对5G DSS小区或4G DSS小区造成的干扰,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感。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控制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终端控制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5G(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频段部署中,运营商开通的5G带宽与现有的4G(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带宽存在频谱冲突,使得5G小区与相邻的4G小区之间存在干扰。例如,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在2.6GHz频段上已经部署了3个20MHz带宽的4G LTE的载波,若再开通100MHz带宽的5G NR(5G New Radio,全球性5G标准),则与现有的4G LTE在频谱上存在冲突。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消除前述的干扰采取DSS(Dynamic Spectrum Sharing,动态频谱共享)对5G小区与相邻的4G小区之间存在冲突的频谱进行动态重耕,为方便论述,本申请将部署有DSS的小区称为DSS小区,将不部署有DSS的小区称为非DSS小区,例如,部署有DSS的5G小区称为5G DSS小区,部署有DSS的4G小区称为4G DSS小区,不部署有DSS的4G小区称为4G非DSS小区。但是,在DSS的推广过程中存在部署不连续的问题,使得5G DSS小区与4GDSS小区之间存在4G非DSS小区,因此4G非DSS小区可能会对5G DSS小区或4G DSS小区造成干扰。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控制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以消除4G非DSS小区对5G DSS小区或4G DSS小区造成的干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若确定目标DSS小区受到第一非DSS小区的干扰,则向所述第一非DSS小区发送受干扰标识,所述目标DSS小区与所述第一非DSS小区互为邻区且所在频点相同;
当所述第一非DSS小区接收到所述受干扰标识,在接入所述第一非DSS小区的用户终端中确定处于所述目标DSS小区覆盖区域内的第一用户终端;
将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第二非DSS小区,以消除所述第一非DSS小区对所述目标DSS小区的干扰,所述第二非DSS小区与所述第一非DSS小区互为邻区且所在频点不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用户终端控制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用户终端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若确定目标DSS小区受到第一非DSS小区的干扰,则向第一非DSS小区发送受干扰标识,目标DSS小区与第一非DSS小区互为邻区且所在频点相同;当第一非DSS小区接收到受干扰标识,在接入第一非DSS小区的用户终端中确定处于目标DSS小区覆盖区域内的第一用户终端;将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第二非DSS小区,以消除第一非DSS小区对目标DSS小区的干扰,第二非DSS小区与第一非DSS小区互为邻区且所在频点不同。可以看出,将干扰源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第二非DSS小区,即可消除第一非DSS小区对目标DSS小区的干扰,即消除4G非DSS小区对5G DSS小区或4G DSS小区造成的干扰,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插花部署的一种示意图;
图2为区域部署不连续的一种示意图;
图3为4G非DSS小区对5G DSS小区造成干扰的一种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各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控制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DSS小区发送受干扰标识或未受干扰标识的一种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目标DSS小区是否受到第一非DSS小区干扰的一种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第二用户终端的一种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交叠关系映射表的一种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第一用户终端的一种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各实施例另一个可选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一种结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组合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发明人发现,在DSS的推广过程中存在部署不连续的问题,使得5G DSS小区与4GDSS小区之间存在4G非DSS小区。例如,如图1所示,在DSS的推广过程中存在插花部署的问题,或者,如图2所示,在DSS的推广过程中存在区域部署不连续的问题,前述这两种情况均会使得5G DSS小区与4G DSS小区之间存在4G非DSS小区,从而使得4G非DSS小区可能会对5GDSS小区或4G DSS小区造成干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4G非DSS小区对5GDSS小区造成的干扰,如图3所示,指的是在4G非DSS小区与5G DSS小区共同覆盖的区域内,接入4G非DSS小区的一部分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对接入5G DSS小区的一部分用户终端造成干扰;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4G非DSS小区对4G DSS小区造成的干扰也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可以理解,当4G非DSS小区对5G DSS小区或4G DSS小区造成干扰时,在接入5G DSS小区或4G DSS小区的用户终端中受到干扰的那些用户终端,其用户使用体验较差,例如上网峰值速率相对较低。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如图4所示的应用场景,在该场景中,基站10可以管理若干个小区,这些小区可以包括若干DSS小区以及若干非DSS小区,其中,DSS小区可以包括5GDSS小区或4G DSS小区等,非DSS小区可以包括4G非DSS小区、3G非DSS小区或2G非DSS小区等。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的小区可以由一个基站10管理,也可以由多个基站10管理,而一个或多个基站10通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可以消除4G非DSS小区对5G DSS小区或4G DSS小区造成的干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基站,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0至步骤S30。
步骤S10,若确定目标DSS小区受到第一非DSS小区的干扰,则向第一非DSS小区发送受干扰标识。
运营商在某一频段部署的5G NR与现有的4G LTE在频谱上存在冲突,通过DSS进行动态重耕后,非DSS小区可能会对同频段(即同一频点)且互为邻区的DSS小区造成干扰,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为的就是解决这种干扰,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DSS小区与第一非DSS小区互为邻区且所在频点相同。
示例性的,目标DSS小区包括4G DSS小区或5G DSS小区,第一非DSS小区包括4G非DSS小区,目标DSS小区与第一非DSS小区互为邻区,且两者的频点均相同,例如均为2.6GHz、2.1GHz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确定目标DSS小区受到第一非DSS小区的干扰,则基站向第一非DSS小区发送受干扰标识;若确定目标DSS小区没有受到第一非DSS小区的干扰,则基站向第一非DSS小区发送未受干扰标识。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若DSS小区1受到第一非DSS小区1的干扰,则DSS小区1向第一非DSS小区1发送受干扰标识,若DSS小区1未受到第一非DSS小区2的干扰,则DSS小区1向第一非DSS小区2发送未受干扰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01至步骤S102。
步骤S101,若目标DSS小区的PRB利用率超过预设的第一门限值,则在接入目标DSS小区的用户终端中筛选出第一信噪质量值不达标且处于第一非DSS小区覆盖区域内的第二用户终端。
步骤S102,若第二用户终端的数量在接入目标DSS小区的用户终端的数量中所占的比例大小超过预设的第二门限值,则确定目标DSS小区受到第一非DSS小区的干扰。
其中,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可以用于表征小区当前已占用了多少物理资源块,若PRB利用率较低,则表征小区剩余的物理资源块还较为丰富,若PRB利用率较高则相反。另外,当目标DSS小区受到一个或多个第一非DSS小区的干扰时,其PRB利用率会由于干扰而增大。基于此,在目标DSS小区的PRB利用率超过第一门限值时,可以先筛选出第一信噪质量值不达标且处于第一非DSS小区覆盖区域内的第二用户终端,以做进一步地判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门限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例如设置为80%、85%等。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接入目标DSS小区的用户终端,指的是广义上接入目标DSS小区的用户终端。例如,若目标DSS小区包括4G小区或独立组网(Standalone,SA)的5G小区,则接入目标DSS小区的用户终端,指的是实际接入目标DSS小区的用户终端。又例如,若目标DSS小区包括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的5G小区,比如该NSA 5G小区与某一4G小区组网,若用户终端实际接入的是该4G小区,但这个用户终端又添加了该NSA 5G小区为SN(Secondary Node,辅基站),则这个用户终端也视为接入目标DSS小区的用户终端。
在筛选出第二用户终端后,若第二用户终端的数量在接入目标DSS小区的用户终端的数量中所占的比例大小超过了第二门限值,即质差占比超过了第二门限值,则可以确定目标DSS小区受到第一非DSS小区的干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确定质差占比,
Figure BDA0002683965970000041
其中,K表示质差占比,num(第二用户终端)表示第二用户终端的数量,num(接入目标DSS小区的用户终端)表示接入目标DSS小区的用户终端的数量,当K超过了第二门限值时,则可以确定目标DSS小区受到第一非DSS小区的干扰。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门限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例如设置为30%、35%等。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接入目标DSS小区的用户终端有5个,分别为UE1、UE2、UE3、UE4以及UE5,其中,UE1和UE2处于第一非DSS小区1的覆盖区域内,UE4和UE5处于第一非DSS小区2的覆盖区域内,另外,UE1、UE2和UE4的信噪质量值不达标。基于此,若目标DSS小区的PRB利用率超过了第一门限值,一方面,针对第一非DSS小区1,筛选出UE1和UE2,从而确定质量占比为40%>第二门限值=30%,则确定目标DSS小区受到第一非DSS小区1的干扰;另一方面,针对第一非DSS小区2,筛选出UE4,从而确定质量占比为20%<第二门限值=30%,则确定目标DSS小区不受到第一非DSS小区1的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1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011至步骤S1012。
步骤S1011,在接入目标DSS小区的用户终端中筛选出第一信噪质量值低于预设的第三门限值的第三用户终端。
步骤S1012,对第三用户终端下发第一测量指令,并将上报了相应测量结果的第三用户终端作为第二用户终端。
需要先说明的是,一个用户终端若处于多个小区的覆盖区域内,则该用户终端相对每一个小区都有相应的信噪质量值,例如,若用户终端处于两个小区的覆盖区域内,则关于其中一个小区有一个信噪质量值,关于另外一个小区有另一个信噪质量值。因此,第一信噪质量值指的是用户终端相对目标DSS小区的信噪质量值。基于此,若目标DSS小区的PRB利用率超过了第一门限值,则可以先在接入目标DSS小区的用户终端中筛选出第一信噪质量值低于第三门限值的第三用户终端,可以理解,第三用户终端可能是由于受到第一非DSS小区的干扰而导致的信噪质量不达标。其中,第一信噪质量值可以包括RSRP(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或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简称信噪比)值中的任意一种,而第一信噪质量值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例如第一信噪质量值包括SINR值,则可以设置为30dB。
为了确定哪些第三用户终端是由于受到第一非DSS小区的干扰而导致的信噪质量不达标,因此在筛选出第三用户终端后需继续进行筛选。因此,可以向第三用户终端下发第一测量指令,若第三用户终端有上报测量结果,则可以确定该第三用户终端是由于受到第一非DSS小区的干扰而导致的信噪质量不达标,因此可以将该第三用户终端作为第二用户终端;若第三用户终端没有上报测量结果,则可以确定该第三用户终端不是由于受到第一非DSS小区的干扰而导致的信噪质量不达标,有可能是由于用户终端的硬件问题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信噪质量不达标。
其中,第一测量指令用于使第三用户终端测量出关于第一非DSS小区的第二信噪质量值,以及用于在第二信噪质量值达标时使所述第三用户终端上报测量结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测量指令中携带有一个门限值,当第三用户终端接收到该指令时,第三用户终端会去测量关于第一非DSS小区的第二信噪质量值,若第二信噪质量值超过了门限值,则第三用户终端会上报测量结果,例如上报第二信噪质量值,可以理解,若第二信噪质量值超过了门限值则可以表征第三用户终端处于第一非DSS小区的覆盖区域内;若第二信噪质量值没有超过门限值,则第三用户终端不会上报测量结果。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接入目标DSS小区的用户终端有4个,分别为UE1、UE2、UE3以及UE4,其中,UE1、UE2和UE4的第一信噪质量值低于第三门限值。基于此,可以先在这4个用户终端中筛选出信噪质量不达标的UE1、UE2和UE4,接着再向UE1、UE2和UE4下发第一测量指令,若接收到了UE1和UE2上报的测量结果,则可以将UE1和UE2作为第二用户终端。其中,第一测量指令携带有一个门限值,由于UE1和UE2根据该测量指令测量出关于第一非DSS小区的第二信噪质量值超过了该门限值,因此UE1和UE2均会上报测量结果;而由于UE4根据该测量指令测量出关于第一非DSS小区的第二信噪质量值没有超过该门限值,因此UE4不会上报测量结果。
步骤S20,当第一非DSS小区接收到受干扰标识,在接入第一非DSS小区的用户终端中确定处于目标DSS小区覆盖区域内的第一用户终端。
若第一非DSS小区接收到受干扰标识,则确定第一非DSS小区对DSS小区造成干扰,即接入第一非DSS小区的部分用户终端对接入目标DSS小区的部分用户终端造成干扰,因此需要在接入第一非DSS小区的用户终端中找出处于目标DSS小区覆盖区域内的第一用户终端,即找出干扰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DSS小区包括4G DSS小区,第一非DSS小区包括4G非DSS小区。基于此,步骤S20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201。
步骤S201,对接入第一非DSS小区的4G用户终端和/或5G用户终端发送第二测量指令,并将上报了相应测量结果的用户终端作为第一用户终端。
其中,接入第一非DSS小区的4G用户终端指的是支持4G的用户终端,接入第一非DSS小区的5G用户终端指的是支持5G的用户终端,当然5G用户终端也能够支持4G。为了确定第一用户终端,可以向接入第一非DSS小区的4G用户终端和/或5G用户终端下发第二测量指令,若该用户终端有上报测量结果,则表征该用户终端处于目标DSS小区的覆盖区域内,则可以将其作为第一用户终端;若该用户终端没有上报测量结果,则表征该用户终端不处于目标DSS小区的覆盖区域内。
其中,第二测量指令用于使4G用户终端和/或5G用户终端测量出关于目标DSS小区的第三信噪质量值,以及用于在第三信噪质量值达标时使4G用户终端和/或5G用户终端上报测量结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测量指令中携带有一个门限值,当4G用户终端和/或5G用户终端接收到该指令时,这些用户终端会去测量关于目标DSS小区的第三信噪质量值,若第三信噪质量值超过了门限值,则表征相应的用户终端处于目标DSS小区的覆盖区域内,则相应的用户终端会上报测量结果,例如上报第三信噪质量值;若第三信噪质量值没有超过门限值,则相应的用户终端不会上报测量结果。
示例性的,若接入第一非DSS小区的用户终端有4个,分别为UE1、UE2、UE3以及UE4,并且这四个用户终端都可以支持4G。基于此,可以向这四个用户终端下发第二测量指令,若接收到了UE1和UE2上报的测量结果,则可以将UE1和UE2作为第一用户终端。其中,第二测量指令携带有一个门限值,由于UE1和UE2根据该测量指令测量出关于目标DSS小区的第三信噪质量值超过了该门限值,因此UE1和UE2均会上报测量结果;而由于UE3和UE4根据该测量指令测量出关于目标DSS小区的第三信噪质量值没有超过该门限值,因此UE3和UE4不会上报测量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DSS小区包括5G DSS小区,第一非DSS小区包括4G非DSS小区。基于此,步骤S20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202。
步骤S202,对接入第一非DSS小区的5G用户终端下发第三测量指令,并将上报了相应测量结果的5G用户终端作为第一用户终端。
由于目标DSS小区包括5G DSS小区,而5G用户终端为能够支持5G的用户终端,因此对于接入第一非DSS小区的5G用户终端来说,这些5G用户终端能够去测量关于目标DSS小区的信噪质量,因此,可以向接入第一非DSS小区的5G用户终端下发第三测量指令,若该5G用户终端有上报测量结果,则表征该5G用户终端处于目标DSS小区的覆盖区域内,则可以将其作为第一用户终端;若该5G用户终端没有上报测量结果,则表征该5G用户终端不处于目标DSS小区的覆盖区域内。
其中,第三测量指令用于使5G用户终端测量出关于目标DSS小区的第四信噪质量值,以及用于在第四信噪质量值达标时使5G用户终端上报测量结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测量指令中携带有一个门限值,当接入第一非DSS小区的5G用户终端接收到该指令时,这些5G用户终端会去测量关于目标DSS小区的第四信噪质量值,若第四信噪质量值超过了门限值,则表征5G用户终端处于目标DSS小区的覆盖区域内,则5G用户终端会上报测量结果,例如上报第四信噪质量值;若第四信噪质量值没有超过门限值,则5G用户终端不会上报测量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DSS小区包括5G DSS小区,第一非DSS小区包括4G非DSS小区。由于目标DSS小区包括5G DSS小区,而非5G用户终端为不能支持5G的用户终端,因此对于接入第一非DSS小区的非5G用户终端来说,这些非5G用户终端并不能测量关于目标DSS小区的信噪质量。基于此,步骤S20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203至步骤S205。
步骤S203,对接入第一非DSS小区的非5G用户终端下发MR(Measurement Report,测量报告)测量指令,以接收非5G用户终端上报的信噪强度值。
步骤S204,根据信噪强度值以及预设的交叠关系映射表,确定非5G用户终端是否处于目标DSS小区的覆盖区域内。
步骤S205,将确定处于目标DSS小区的覆盖区域内的非5G用户终端作为第一用户终端。
其中,MR测量是指信息在业务信道上每480ms(信令信道上470ms)发送一次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网络评估和优化。因此,可以向非5G用户终端下发MR测量指令,使得非5G用户终端周期性地进行测量以及周期性地上报测量结果,其中,由于需要确定非5G用户终端是否处于目标DSS小区的覆盖区域内,因此该测量是针对目标DSS小区所在频点进行的测量;另外,前述的测量结果包括信噪强度值,信噪强度值包括RSRP值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于非5G用户终端周期性地上报测量结果,因此基站可以根据若干测量结果确定一个较为稳定的信噪强度值。在确定非5G用户终端的信噪强度值后,可以根据交叠关系映射表确定该非5G用户终端是否处于目标DSS小区的覆盖区域内,若确定则将该非5G用户终端作为第一用户终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交叠关系映射表为根据预先获取的多个测量数据而构建的,多个测量数据为对接入第一非DSS小区的5G用户终端下发第六测量指令而接收到这些5G用户终端上报的信噪强度值,第六测量指令用于使这些5G用户终端对目标DSS小区所在频点进行周期性测量并上报测量数据。下面简述交叠关系映射表的构建过程:
1)向接入第一非DSS小区的5G用户终端下发第六测量指令,以使这些5G用户终端周期性地去测量目标DSS小区所在的频点并上报所测得的信噪强度值。
2)收集大量的测量数据,例如收集在一个月内的测量数据,并将这些测量数据基于聚类算法进行学习,以构建出包括多个映射元素的交叠关系映射表,如图9所示,每一映射元素均包括服务小区标识、最强同频邻区标识、次强同频邻区标识以及信噪强度范围,其中,服务小区标识对应第一非DSS小区,即根据服务小区标识可以找到第一非DSS小区。简单理解,各信噪强度范围把第一非DSS小区划分成多个子区域,而子区域处于其他频点相同的小区覆盖区域内,即处于最强同频邻区标识对应的小区的覆盖区域内和/或处于次强同频邻区标识对应的小区的覆盖区域内。需要说明的是,图9仅仅只是示意性地画出两个映射元素而已。
基于此,步骤S204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2041至步骤S2044。
步骤S2041,在交叠关系映射表中确定对应信噪强度值的映射元素。
步骤S2042,确定对应信噪强度值的映射元素中的最强同频邻区标识或次强同频邻区标识是否对应目标DSS小区。
步骤S2043,若对应,则判定非5G用户终端处于目标DSS小区的覆盖区域内。
步骤S2044,若不对应,则判定非5G用户终端不处于目标DSS小区的覆盖区域内。
根据前述的信噪强度值,判断该信噪强度值处于哪个映射元素的信噪强度范围内,则该映射元素与该信噪强度值对应。在确定对应的映射元素后,判断该映射元素中的最强同频邻区标识或次强同频邻区标识是否对应目标DSS小区,若对应,则判定非5G用户终端处于目标DSS小区的覆盖区域内;若不对应,则判定非5G用户终端不处于目标DSS小区的覆盖区域内。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目标DSS小区包括5G DSS小区且设置标识为5A,第一非DSS小区包括4G非DSS小区且设置标识为4B,接入第一非DSS小区的用户终端有UE1、UE2、UE3与UE4,其中,UE1与UE4支持5G,UE2与UE3不支持5G。基于此,若第一非DSS小区接收到受干扰标识,则一方面,向UE1与UE4下发第三测量指令,由于UE1上报了测量结果,因此将UE1作为第一用户终端;另一方面,向UE2与UE3下发MR测量指令,接收UE2与UE3上报的信噪强度值,例如,UE2上报的信噪强度值为-93dBm,UE3上报的信噪强度值为-97dBm,若预设的交叠关系映射表如图9所示,则可以确定对应-93dBm的映射元素中包括的最强同频邻区标识为5A,对应目标DSS小区,因此将UE2作为第一用户终端。
步骤S30,将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第二非DSS小区,以消除第一非DSS小区对目标DSS小区的干扰,其中,第二非DSS小区与第一非DSS小区互为邻区且所在频点不同。
由前述可知,第一非DSS小区对目标DSS小区的干扰是由于第一用户终端造成的干扰,即第一用户终端为干扰源,因此将第一用户终端接入互为邻区且频点不相同的第二非DSS小区,可以理解为迁走干扰源,如此,可以消除第一非DSS小区对目标DSS小区的干扰,即消除4G非DSS小区对5G DSS小区或4G DSS小区造成的干扰,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感。可以理解,将第一用户终端迁移至第二非DSS小区是为了确保迁移后的第一用户终端不会再对目标DSS小区造成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0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301至步骤S302。
步骤S301,对第一用户终端下发第四测量指令,第四测量指令用于使第一用户终端测量出关于第二非DSS小区的第五信噪质量值,以及用于在第五信噪质量值达标时使第一用户终端上报测量结果。
步骤S302,若接收到第一用户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则将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第二非DSS小区。
为确保第一用户终端迁移的成功率,因此,可以向第一用户终端下发第四测量指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用户终端在接收到该指令时会去测量出关于第二非DSS小区的第五信噪质量值。另外,第四测量指令携带有一个门限值,若第五信噪质量值超过了门限值,则表征第一用户终端处于第二非DSS小区的覆盖区域内,则第一用户终端会上报测量结果,例如上报第五信噪质量值,因此,若第一用户终端有上报测量结果,则可以将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第二非DSS小区;若第五信噪质量值没有超过门限值,则第一用户终端不会上报测量结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对第一用户终端下发第四测量指令且接收不到测量结果,则该方法还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303至步骤S304。
步骤S303,对第一用户终端下发第五测量指令,第五测量指令用于使第一用户终端测量出关于第三非DSS小区的第六信噪质量值,以及用于在第六信噪质量值达标时使第一用户终端上报测量结果。
步骤S304,若接收到第一用户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则将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第三非DSS小区。
其中,第三非DSS小区与第一非DSS小区互为邻区且所在频点不同,并且第三非DSS小区与第一非DSS小区所采用的移动通信技术不同,例如,第一非DSS小区所采用的移动通信技术为4G,即第一非DSS小区为4G小区,且第一非DSS小区所在频点为2.1GHz,而第三非DSS小区所采用的移动通信技术为2G,即第三非DSS小区为2G小区,且第三非DSS小区所在频点为800MHz。
在对第一用户终端下发第四测量指令且接收不到测量结果,为确保第一用户终端迁移的成功率,可以再向第一用户终端下发第五测量指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用户终端在接收到该指令时会去测量出关于第三非DSS小区的第六信噪质量值。另外,第五测量指令携带有一个门限值,该门限值可以设置的比第四测量指令携带的门限值小,若第六信噪质量值超过了门限值,则表征第一用户终端处于第三非DSS小区的覆盖区域内,则第一用户终端会上报测量结果,例如上报第六信噪质量值,因此,若第一用户终端有上报测量结果,则可以将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第三非DSS小区。
基于上述论述,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如图11所示的应用场景,在该场景中,一个或多个基站共同管理四个小区,且这四个小区都互为邻区,其中,5A小区为5G小区且所在频点为2.1GHz,4A小区与4B小区均为4G小区且所在频点为2.1GHz,4C小区为4G小区且所在频点为1.8GHz,并且,5A小区与4A小区为DSS小区,由前述可以理解,4B小区可能会对5A小区或4A小区产生干扰。另外,接入5A小区的用户终端有UE1、UE2、UE3和UE4,接入4A小区的用户终端有UE5、UE6、UE7和UE8,接入4B小区的用户终端有UE9、UE10、UE11和UE12,其中UE9与UE11支持5G,UE10与UE12不支持5G。
基于此,若第一门限值设置为70%,且5A小区与4A小区的PRB利用率分别为80%和20%,则一方面,由于5A小区的PRB利用率超过了第一门限值,因此需要在UE1、UE2、UE3和UE4中筛选出第二用户终端。因此,若第三门限值设置为30dB,且UE1、UE2、UE3和UE4的第一信噪质量值为别为36dB、35dB、28d和25dB,则可以先筛选出信噪质量不达标的UE3和UE4并向UE3和UE4下发第一测量指令,使得UE3和UE4分别测量出关于4B小区的第二信噪质量值并上报测量结果,如此可以确定UE3和UE4作为第二用户终端,即UE3和UE4为受干扰用户终端。接着,若第二门限值设置为30%,由于第二用户终端的数量为2,而接入5A小区的用户终端的数量为4,因此质差占比为50%,超过了第二门限值,因此可以确定5A小区受到了4B小区的干扰并使5A小区向4B小区发送受干扰标识。另一方面,由于4A小区的PRB利用率没有超过第一门限值,则可以使4A小区向4B小区发送未受干扰标识。
当4B小区接收到来自5A小区的受干扰标识时,则需要确认出第一用户终端。由于5A小区为5G小区,因此,一方面,对UE9和UE11下发第三测量指令,使得UE9和UE11分别测量出关于5A小区的第四信噪质量值,若UE9的信噪质量达标则UE9会上报测量结果,若UE11的信噪质量不达标则UE11不会上报测量结果,如此,可以确定UE9为第一用户终端。另一方面,若预先构建的交叠关系映射表如图9所示,则对UE10与UE12下发MR测量指令,若UE10与UE12的信噪强度值分别为-90dBm和-97dBm,则根据交叠关系映射表可知,对应-90dBm的映射元素中的最强同频邻区标识为5A,即对应5A小区;对应-97dBm的映射元素中最强同频邻区标识不对应5A小区,因此,可以确定UE10为第一用户终端。如此,可以确认UE9和UE10为第一用户终端,即为干扰源。
在确定出第一用户终端后需要将第一用户终端进行迁移,因此,可以对UE9和UE10下发第四测量指令,使得UE9和UE10去测量出关于4C小区的第五信噪质量值,若UE9和UE10都上报了测量结果,则可以将UE9和UE10接入4C小区。如此,即可消除4B小区对5A小区造成的干扰,即可以消除非DSS小区对DSS小区造成的干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如图12所示,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项用户终端控制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项用户终端控制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
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示例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基站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基站的硬盘或内存。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该基站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基站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户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若确定目标DSS小区受到第一非DSS小区的干扰,则向所述第一非DSS小区发送受干扰标识,所述目标DSS小区与所述第一非DSS小区互为邻区且所在频点相同;
当所述第一非DSS小区接收到所述受干扰标识,在接入所述第一非DSS小区的用户终端中确定处于所述目标DSS小区覆盖区域内的第一用户终端;
将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第二非DSS小区,以消除所述第一非DSS小区对所述目标DSS小区的干扰,所述第二非DSS小区与所述第一非DSS小区互为邻区且所在频点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DSS小区受到第一非DSS小区的干扰,包括:
若所述目标DSS小区的PRB利用率超过预设的第一门限值,则在接入所述目标DSS小区的用户终端中筛选出第一信噪质量值不达标且处于所述第一非DSS小区覆盖区域内的第二用户终端;
若所述第二用户终端的数量在接入所述目标DSS小区的用户终端的数量中所占的比例大小超过预设的第二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目标DSS小区受到所述第一非DSS小区的干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入所述目标DSS小区的用户终端中筛选出第一信噪质量值不达标且处于所述第一非DSS小区覆盖区域内的第二用户终端,包括:
在接入所述目标DSS小区的用户终端中筛选出第一信噪质量值低于预设的第三门限值的第三用户终端;
对所述第三用户终端下发第一测量指令,并将上报了相应测量结果的第三用户终端作为第二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测量指令用于使所述第三用户终端测量出关于所述第一非DSS小区的第二信噪质量值,以及用于在所述第二信噪质量值达标时使所述第三用户终端上报测量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DSS小区包括4G DSS小区,所述第一非DSS小区包括4G非DSS小区;
所述在接入所述第一非DSS小区的用户终端中确定处于所述目标DSS小区覆盖区域内的第一用户终端,包括:
对接入所述第一非DSS小区的4G用户终端和/或5G用户终端发送第二测量指令,并将上报了相应测量结果的用户终端作为第一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测量指令用于使所述4G用户终端和/或5G用户终端测量出关于所述目标DSS小区的第三信噪质量值,以及用于在所述第三信噪质量值达标时使所述4G用户终端和/或5G用户终端上报测量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DSS小区包括5G DSS小区,所述第一非DSS小区包括4G非DSS小区;
所述在接入所述第一非DSS小区的用户终端中确定处于所述目标DSS小区覆盖区域内的第一用户终端,包括:
对接入所述第一非DSS小区的5G用户终端下发第三测量指令,并将上报了相应测量结果的5G用户终端作为第一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第三测量指令用于使所述5G用户终端测量出关于所述目标DSS小区的第四信噪质量值,以及用于在所述第四信噪质量值达标时使所述5G用户终端上报测量结果;
和/或
对接入所述第一非DSS小区的非5G用户终端下发MR测量指令,以接收所述非5G用户终端上报的信噪强度值;
根据所述信噪强度值以及预设的交叠关系映射表,确定所述非5G用户终端是否处于所述目标DSS小区的覆盖区域内;
将确定处于所述目标DSS小区的覆盖区域内的非5G用户终端作为第一用户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叠关系映射表包括若干映射元素,每一所述映射元素均包括服务小区标识、最强同频邻区标识、次强同频邻区标识以及信噪强度范围,所述服务小区标识对应所述第一非DSS小区;
所述根据所述信噪强度值,在预设的交叠关系映射表中确定所述非5G用户终端是否处于所述目标DSS小区的覆盖区域内,包括:
在所述交叠关系映射表中确定对应所述信噪强度值的映射元素,所述信噪强度值处于所述映射元素中的信噪强度范围内;
确定对应所述信噪强度值的映射元素中的最强同频邻区标识或次强同频邻区标识是否对应所述目标DSS小区;
若对应,则判定所述非5G用户终端处于所述目标DSS小区的覆盖区域内;
若不对应,则判定所述非5G用户终端不处于所述目标DSS小区的覆盖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第二非DSS小区,包括:
对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下发第四测量指令,所述第四测量指令用于使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测量出关于所述第二非DSS小区的第五信噪质量值,以及用于在所述第五信噪质量值达标时使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上报测量结果;
若接收到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则将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接入所述第二非DSS小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接收不到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下发第五测量指令,所述第五测量指令用于使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测量出关于第三非DSS小区的第六信噪质量值,以及用于在所述第六信噪质量值达标时使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上报测量结果,其中,所述第三非DSS小区与所述第一非DSS小区互为邻区且所在频点不同,并且所述第三非DSS小区与所述第一非DSS小区所采用的移动通信技术不同;
若接收到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则将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接入所述第三非DSS小区。
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控制方法。
CN202010970876.4A 2020-09-15 2020-09-15 用户终端控制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1893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70876.4A CN114189308A (zh) 2020-09-15 2020-09-15 用户终端控制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70876.4A CN114189308A (zh) 2020-09-15 2020-09-15 用户终端控制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9308A true CN114189308A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39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70876.4A Pending CN114189308A (zh) 2020-09-15 2020-09-15 用户终端控制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8930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269A1 (zh) * 2022-04-14 2023-10-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接收、发送信号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269A1 (zh) * 2022-04-14 2023-10-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接收、发送信号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68650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portunistic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572055B2 (en) Uplink interference detection using transmission matrices
JP5104769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US8817723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self-organized network
KR10219755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장치 및 방법
US11863996B2 (en) Centralized coordination for shared spectrum systems
CN109743779B (zh) 一种共享基站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US956557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ximizing network capacity of cell sit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3379498A (zh) 动态频谱共享方法和装置
WO2020028089A1 (en) Sensor and self-learning based dynamic frequency assignment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05282768A (zh) 重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1836306B (zh) 功率协调方法及装置
US1032715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irtualizing unlicensed spectrum
WO2019027685A1 (en) USER EQUIPMENT COMPRISING A SPECTRUM ANALYZER AND NETWORK DEVICE
CN114189308A (zh) 用户终端控制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US2016030945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uplink resource, and macro base station
US9439202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between frequency bands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102346585B1 (ko) 이종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의 ca 방법 및 장치
CN107735971B (zh) 基于干扰的资源分配
EP4120578A1 (en) Beam optimization based on signal measurements in neighboring cells
CN104244260A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5025492A (zh) 频谱资源重配置的触发方法、装置及电信设备
CN114765793A (zh) 干扰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