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9297A -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干扰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干扰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9297A
CN114189297A CN202111398223.4A CN202111398223A CN114189297A CN 114189297 A CN114189297 A CN 114189297A CN 202111398223 A CN202111398223 A CN 202111398223A CN 114189297 A CN114189297 A CN 114189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ise signal
background nois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ignal strength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982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89297B (zh
Inventor
冯少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eclink Wireless Solu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eclink Wireless Solu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eclink Wireless Solu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eclink Wireless Solu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9822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892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89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92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892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92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及其干扰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无线通信设备的接收机的第一底噪信号强度;检测无线通信设备传输数据的每个频道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并根据各个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一个目标底噪信号强度;在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与第一底噪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确定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存在干扰;在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与第一底噪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确定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不存在干扰。本方法,通过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与接收机的第一底噪信号强度的确定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是否存在干扰,避免无线通信设备在存在干扰的通信环境中进行工作,保证了无线通信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干扰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及其干扰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
无线通信设备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无线通信设备在收集信息并进行通信时,易受到干扰。当干扰存在时,会导致通信质量下降,影响接收灵敏度从而不能正常工作。
目前,无线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时,无线网络所处的通信环境可能会对无线通信设备存在干扰,无线通信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无线通信设备的运行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及其干扰检测方法,用以解决无线通信设备的运行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无线通信设备的接收机的第一底噪信号强度;
检测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数据的每个频道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并根据各个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一个目标底噪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目标底噪信号强度小于部分或全部的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且大于所述目标底噪信号强度的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总数量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比值;
在所述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一底噪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确定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存在干扰;
在所述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一底噪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确定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不存在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设有多种通信方式,所述检测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数据的每个频道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并根据各个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一个目标底噪信号强度的步骤包括,还包括:
依次检测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在每种通信方式下,传输数据的频道所对应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
根据每种所述通信方式对应的各个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每种所述通信方式对应的一个目标底噪信号强度;
所述在所述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一底噪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确定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不存在干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的各个所述差值均确定为目标差值;
将最小的目标差值所对应的通信方式确定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当前通信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无线通信设备的接收机的第一底噪信号强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信号带宽以及所述接收机的噪声系数;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信号带宽以及所述噪声系数确定所述第一底噪信号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一个目标底噪信号强度的步骤包括:
对各个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得到每个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对应的序号;
根据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总数量与所述预设比值的乘积确定第一数量;
在各个所述序号中确定所述第一数量对应的目标序号,其中,排序于所述目标序号之前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数量;
根据所述目标序号对应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目标底噪信号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序号对应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目标底噪信号强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对应的天线增益值;
将所述目标序号对应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减去所述天线增益值,得到所述目标底噪信号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差值根据所述接收机的灵敏度设置,所述灵敏度与所述预设差值为正相关关系。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无线通信设备的接收机的第一底噪信号强度;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数据的每个频道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并根据各个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目标底噪信号强度,其中,大于所述目标底噪信号强度的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总数量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比值;
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一底噪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确定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存在干扰;
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一底噪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确定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不存在干扰。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虚拟现实设备执行如上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无线通信设备及其干扰检测方法,获取无线通信设备的接收机的第一底噪信号强度,并检测无线通信设备传输数据的每个频道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且根据各个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目标底噪信号强度,若是目标掉底噪信号强度与第一底噪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存在干扰,若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不存在干扰。本发明中,通过对无线通信设备传输数据的每个频道进行检测得到各个第二底噪信号强度,并基于各个底噪信号强度确定目标底噪信号强度,而大于目标底噪信号强度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数量与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总数量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比值,因此,预设比值以上的频道的底噪信号强度均是大于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使得目标底噪信号强度能够表征大部分频道的底噪信号强度,也即使得目标底噪信号强度能够表征通信环境的底噪信号强度,从而能够基于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与接收机的第一底噪信号强度的差值准确的确定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是否存在干扰,避免无线通信设备在存在干扰的通信环境中进行工作,保证了无线通信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实现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的系统构架图;
图2为本发明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第二实施例中步骤S1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第三实施例中步骤S2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无线通信设备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无线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可以通过图1所示的系统构架图实现。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设备100设有接收机110以及通信模块120。无线通信设备100可以是具备通信功能的设备。接收机110用于接收信号。无线通信设备100在需要检测当前通信环境是否存在干扰时,启动通信模块120,并基于通信模块120对应的通信方式所对应的通信协议,确定传输数据所采用的频道,且依次扫描每个频道的底噪信号强度。同时,无线通信设备100获取接收机110的底噪信号强度,基于扫描到的每个频道的底噪信号强度以及接收机110的底噪信号强度即可确定当前通信环境是否存在干扰。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无线通信设备的接收机的第一底噪信号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执行主体为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设备是具备通信功能的设备,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是固定安装的设备,例如,大型的计算机;无线通信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设备。无论是固定安装的设备还是便携式设备,均要考虑当前的通信环境是否对无线通信设备存在干扰。
在正常的通信环境下,无线通信设备的接收机在接收信号时,会存在底噪,因而在检测通信环境是否对无线通信设备存在干扰,需要考虑到接收机接收信号存在的底噪。对此,无线通信设备获取接收机的第一底噪信号强度。第一底噪信号强度是已知的,可直接存储于无线通信设备内,也即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从存储的数据中获取接收机的第一底噪信号强度。
步骤S20,检测无线通信设备传输数据的每个频道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并根据各个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一个目标底噪信号强度,其中,目标底噪信号强度小于部分或全部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且大于目标底噪信号强度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数量与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总数量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比值。
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若有干扰仪的存在,则会将无线通信设备的工作频段内的整体底噪抬升。利用此原理,可以通过检测频道的底噪信号强度,并通过频道的底噪信号强度与接收机的底噪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确定底噪抬升的幅度,进而基于幅度确定通信环境是否对无线通信设备存在干扰。
无线通信设备在传输数据时,可以将数据分割为多个数据包,并通过无线通信设备所采用的通信协议所指定的频道传输数据包。无线通信设备依次扫描传输数据的每个频道的底噪信号强度,并将扫描到的底噪信号强度定义为第二底噪信号强度。
以通信协议为蓝牙协议为例,无线通信设备通过蓝牙传输数据。蓝牙使用跳频技术,将传输的数据分割成数据包,通过79个指定的蓝牙频道分别传输数据包。每个频道的频宽为1MHz,使用2MHz间距,可容纳40个频道(Channel 0-Channel 39)。第一个频道始于2402MHz,每1MHz一个频道,至2480MHz。无线通信设备运行蓝牙模块以采用蓝牙通信方式传输数据,无线通信设备从Channel 0开始扫描底噪信号强度,到Channel 39扫描结束并记录各频道的底噪信号强度。
在检测每个频道对应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后,无线通信设备基于各个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一个目标底噪信号强度。目标底噪信号强度小于部分或者全部的第二地址信号强度,且大于目标底噪信号强度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数量与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总数量的比值大于预设比值。预设比值大于0且小于1,且预设比值接近1,例如,预设比值为0.9,也即90%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均大于目标地址信号强度。预设比值接近1,可以使得目标底噪信号强度可以表征大部分频道的底噪信号强度。
步骤S30,在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与第一底噪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确定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存在干扰。
步骤S40,在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与第一底噪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确定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不存在干扰。
通信环境或多或少会抬升无线通信设备的底噪信号强度,因此,目标底噪信号强度是大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接收机的第一底噪信号强度的。无线通信设备在得到目标底噪信号强度后,计算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与第一底噪信号强度的差值,差值即为目标底噪信号强度减去第一底噪信号强度所得到的差值。无线通信设备中设置有预设差值,预设差值可以是固定值,也可以是根据接收机的灵敏度设置。接收机的灵敏度是接收机能够正确地将有用信号识别出来的最小信号接收功率。接收机的灵敏度越大,无线通信设备的抗干扰能力越强,则预设差值设置的越大,也即灵敏度与预设差值为正相关关系。需要说明的是,无线通信设备的天线对底噪具有增益,因而在根据灵敏度设置差值后,设置的差值需要加上天线的增益值即可为预设差值。当然,若设置的差值未加上天线的增益值,则目标底噪信号强度减去第一底噪信号强度所得到的差值需要再减去天线增益值即可得到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与第一底噪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
在得到差值后,无线通信设备比对差值与预设差值。若是差值大于预设差值,即可确定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存在干扰。若是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则确定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不存在干扰。
若确定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存在干扰,无线通信设备可以输出提示信息提示用户移动无线通信设备,避免无线通用设备处于干扰的通信环境进行工作。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获取无线通信设备的接收机的第一底噪信号强度,并检测无线通信设备传输数据的每个频道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且根据各个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目标底噪信号强度,若是目标掉底噪信号强度与第一底噪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存在干扰,若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不存在干扰。本发明中,通过对无线通信设备传输数据的每个频道进行检测得到各个第二底噪信号强度,并基于各个底噪信号强度确定目标底噪信号强度,而大于目标底噪信号强度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数量与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总数量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比值,因此,预设比值以上的频道的底噪信号强度均是大于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使得目标底噪信号强度能够表征大部分频道的底噪信号强度,也即使得目标底噪信号强度能够表征通信环境的底噪信号强度,从而能够基于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与接收机的第一底噪信号强度的差值准确的确定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是否存在干扰,避免无线通信设备在存在干扰的通信环境中进行工作,保证了无线通信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0包括:
依次检测无线通信设备在每种通信方式下,传输数据的频道所对应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
根据每种通信方式对应的各个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每种通信方式对应的一个目标底噪信号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设有多种通信方式,每种通信方式对应的通信协议不同,因而无线通信设备在采用不同的通信方式传输数据时,所采用的频道也不相同。因此,无线通信设备在检测通信环境是否存在干扰,需要检测通信环境对每种通信方式是否均产生干扰。对此,装置需要检测无线通信设备在每种通信方式下传输数据的频道所对应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且基于每种通信方式对应的各个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每种通信方式所对应的一个目标底噪信号强度。
无线通信设备计算每种通信方式对应的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与第一底噪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若是某个差值均大于预设差值,即可确定通信环境对无线通信设备的该差值对应的通信方式存在干扰;若是某个差值均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即可确定通信环境对无线通信设备的该差值对应的通信方式不存在干扰。
本实施例中,在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与第一底噪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确定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不存在干扰之后,无线通信设备将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各个差值均确定为目标差值,目标差值所对应的通信方式均无法被当前的通信环境干扰。无线通信装置需要在这些通信方式中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而目标差值越小,通信环境对目标差值对应的通信方式传输数据的频道的底噪抬升越小,因而,无线通信装置将最小的目标差值所对应的通信方式确定为无线通信设备当前的通信方式,使得无线通信设备能够能快更安全的传输数据。
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的第二实施例,基于第一实施例吗,步骤S10包括:
步骤S11,获取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信号带宽以及接收机的噪声系数。
步骤S12,根据环境温度、信号带宽以及噪声系数确定第一底噪信号强度。
接收机的底噪信号强度与环境温度相关。若是无线通信通信设备中未设置温度传感器,则将环境温度默认为常温,通过常温换算得到接收机的第一底噪信号强度,并将第一底噪信号强度存储于无线通信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中设有温度传感器,无线通信设备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并获取当前通信方式所对应的信号带宽。例如,无线通信设备采用蓝牙进行通信,且蓝牙通信的信号带宽为80MHz。
接收机的噪声系数存储于无线通信设备内,无线通信设备直接提取接收机的噪声系数,再通过噪声系数、信号带宽以及环境温度确定第一底噪信号强度。具体的,接收机的第一地址信号强度PN=10*lg(KTB)+NF吗,其中,K是玻尔兹曼常数=1.38×10-23J/K;T为环境温度,且换算成开氏温度;B为信号带宽;NF为接收机的噪声系数。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无线通信设备获取环境温度、信号带宽以及接收机的噪声系数,从而通过噪声系数、环境温度以及信号带宽准确的确定接收机的第一底噪信号强度。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的第三实施例,基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步骤S20包括:
步骤S21,对各个第二底噪信号强度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得到每个第二底噪信号强度对应的序号。
步骤S22,根据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总数量与预设比值的乘积确定第一数量。
步骤S23,在各个序号中确定第一数量对应的目标序号,其中,排序于目标序号之前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数量等于第一数量。
步骤S24,根据目标序号对应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目标底噪信号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在得到各个第二底噪信号强度后,对各个第二底噪信号强度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到每个第二底噪信号强度对应的序号。无线通信设备在通过预设比值与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总数量的乘积确定第一数量,再从各个序号中确定第一数量对应的目标序号,排序于目标序号之前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数量等于第一数量,无线通信设备在将目标序号对应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为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以下进行举例说明。
假设无线通信设备通过50个频道传输数据,无线通信设备即可扫描得到50个第二底噪信号强度,无线通信设备对50个底噪信号强度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并对排序后的每个第二底噪信号强度配置序号,也即序号为1-50。预设比值假设为0.9,则第一数量=0.9*50=45,则第一数量对应的目标序号是46,因此,排序于46之前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数量45与第一数量45相等。排序45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即可确定为目标底噪信号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差值基于接收机的灵敏度设置的,因此,无线通信设备获取天线增益值,并将目标序号对应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减去天线增益值得到目标底噪信号强度。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无线通信设备对各个第二底噪信号强度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到每个第二底噪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序号,并根据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总数量以及预设比值的乘积确定第一数量,再在各个序号中确定第一数量对应的目标序号,从而根据目标序号对应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准确的确定目标底噪信号强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参照图5,无线通信设备500包括:
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无线通信设备的接收机的第一底噪信号强度;
检测模块520,用于检测无线通信设备传输数据的每个频道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并根据各个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一个目标底噪信号强度,其中,目标底噪信号强度小于部分或全部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且大于目标底噪信号强度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数量与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总数量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比值;
确定模块530,用于在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与第一底噪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确定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存在干扰;
确定模块530,用于在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与第一底噪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确定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不存在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500包括:
检测模块520,用于依次检测无线通信设备在每种通信方式下,传输数据的频道所对应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
确定模块530,用于根据每种通信方式对应的各个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每种通信方式对应的一个目标底噪信号强度;
确定模块530,用于将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的各个差值均确定为目标差值;
确定模块530,用于将最小的目标差值所对应的通信方式确定为无线通信设备的当前通信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500包括:
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信号带宽以及接收机的噪声系数;
确定模块530,用于根据环境温度、信号带宽以及噪声系数确定第一底噪信号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500包括:
排序模块,用于对各个第二底噪信号强度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得到每个第二底噪信号强度对应的序号;
确定模块530,用于根据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总数量与预设比值的乘积确定第一数量;
确定模块530,用于在各个序号中确定第一数量对应的目标序号,其中,排序于目标序号之前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数量等于第一数量;
确定模块530,用于根据目标序号对应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目标底噪信号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500包括:
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无线通信设备对应的天线增益值;
获取模块510,用于将目标序号对应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减去天线增益值,得到目标底噪信号强度。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无线通信设备600可以包括:处理器601,例如CPU,存储器602、收发器60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无线通信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存储器60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处理器601可以调用存储器602内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完成上述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收发器603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信息以及向外部设备发送信息。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该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无线通信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无线通信设备能够执行上述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由无线通信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无线通信设备能够执行上述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无线通信设备的接收机的第一底噪信号强度;
检测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数据的每个频道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并根据各个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一个目标底噪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目标底噪信号强度小于部分或全部的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且大于所述目标底噪信号强度的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总数量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比值;
在所述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一底噪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确定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存在干扰;
在所述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一底噪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确定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不存在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设有多种通信方式,所述检测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数据的每个频道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并根据各个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一个目标底噪信号强度的步骤包括,还包括:
依次检测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在每种通信方式下,传输数据的频道所对应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
根据每种所述通信方式对应的各个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每种所述通信方式对应的一个目标底噪信号强度;
所述在所述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一底噪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确定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不存在干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的各个所述差值均确定为目标差值;
将最小的目标差值所对应的通信方式确定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当前通信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无线通信设备的接收机的第一底噪信号强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信号带宽以及所述接收机的噪声系数;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信号带宽以及所述噪声系数确定所述第一底噪信号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一个目标底噪信号强度的步骤包括:
对各个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得到每个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对应的序号;
根据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总数量与所述预设比值的乘积确定第一数量;
在各个所述序号中确定所述第一数量对应的目标序号,其中,排序于所述目标序号之前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数量;
根据所述目标序号对应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目标底噪信号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序号对应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目标底噪信号强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对应的天线增益值;
将所述目标序号对应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度减去所述天线增益值,得到所述目标底噪信号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差值根据所述接收机的灵敏度设置,所述灵敏度与所述预设差值为正相关关系。
7.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无线通信设备的接收机的第一底噪信号强度;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数据的每个频道的第二底噪信号强,并根据各个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确定目标底噪信号强度,其中,大于所述目标底噪信号强度的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底噪信号强度的总数量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比值;
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一底噪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确定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存在干扰;
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底噪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一底噪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确定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所处的通信环境不存在干扰。
8.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虚拟现实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检测方法。
CN202111398223.4A 2021-11-23 2021-11-23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干扰检测方法 Active CN1141892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8223.4A CN114189297B (zh) 2021-11-23 2021-11-23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干扰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8223.4A CN114189297B (zh) 2021-11-23 2021-11-23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干扰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9297A true CN114189297A (zh) 2022-03-15
CN114189297B CN114189297B (zh) 2024-05-28

Family

ID=80541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98223.4A Active CN114189297B (zh) 2021-11-23 2021-11-23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干扰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89297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2558A (zh) * 2005-06-29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的方法
CN101867961A (zh) * 2010-06-21 2010-10-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天线口底噪的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255833A (zh) * 2010-05-20 2011-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链路宽带干扰的分析方法和装置
CN103001714A (zh) * 2012-12-08 2013-03-27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快速的gsm-r干扰识别方法
CN103442374A (zh) * 2013-07-12 2013-12-11 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干扰信号处理方法及系统
US20140044151A1 (en) * 2012-08-13 2014-02-13 Redline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triggered frequency hopping
CN104301901A (zh) * 2013-07-19 2015-01-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间干扰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034834A (zh) * 2019-04-16 2019-07-19 南京天际易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检测和抑制优化方法
WO2020063921A1 (zh) * 2018-09-29 2020-04-02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自主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1132211A (zh) * 2019-11-28 2020-05-0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上行干扰类型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055379A (zh) * 2019-06-05 2020-12-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噪声强度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2135315A (zh) * 2020-10-30 2020-12-25 北京六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干扰率的检测方法和系统
US20210013977A1 (en) * 2019-07-12 2021-01-14 Eagle Technology,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broadband interference
US11063629B1 (en) * 2020-10-14 2021-07-13 Nvidia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detec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terference from a wired communications channel
CN113225677A (zh) * 2021-06-04 2021-08-0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2558A (zh) * 2005-06-29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的方法
CN102255833A (zh) * 2010-05-20 2011-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链路宽带干扰的分析方法和装置
CN101867961A (zh) * 2010-06-21 2010-10-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天线口底噪的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40044151A1 (en) * 2012-08-13 2014-02-13 Redline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triggered frequency hopping
CN103001714A (zh) * 2012-12-08 2013-03-27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快速的gsm-r干扰识别方法
CN103442374A (zh) * 2013-07-12 2013-12-11 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干扰信号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4301901A (zh) * 2013-07-19 2015-01-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间干扰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0063921A1 (zh) * 2018-09-29 2020-04-02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自主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0034834A (zh) * 2019-04-16 2019-07-19 南京天际易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检测和抑制优化方法
CN112055379A (zh) * 2019-06-05 2020-12-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噪声强度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US20210013977A1 (en) * 2019-07-12 2021-01-14 Eagle Technology,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broadband interference
CN111132211A (zh) * 2019-11-28 2020-05-0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上行干扰类型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US11063629B1 (en) * 2020-10-14 2021-07-13 Nvidia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detec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terference from a wired communications channel
CN112135315A (zh) * 2020-10-30 2020-12-25 北京六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干扰率的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13225677A (zh) * 2021-06-04 2021-08-0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ANUMAY DATTA等: "Improving MIMO detection performance in presence of phase noise using norm difference criterion", 《2015 53RD ANNUAL ALLERTON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AND COMPUTING (ALLERTON)》, 7 April 2016 (2016-04-07) *
武瑞娟等: "利用平滑滤波阈值限定法提取背景噪声", 《中国无线电》, no. 6, 23 September 2008 (2008-09-23) *
王秀光: "基于TDD-LTE干扰检测及规避的分析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no. 10, 15 October 2017 (2017-10-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9297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82166B (zh) 天线共存互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EP2545726B1 (en) Radio white space sensing
US9503905B2 (en) Spectrum sharing
US910086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intaining the performance quality of a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the presence of narrow band interference
US930418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radar signals
US8526974B2 (en) Locating a source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s from a licensed user of a licensed spectral resource
CN103493546B (zh) 用于采集网络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US8537877B2 (en) Channel qualification for an 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 method by means of bit or packet error rate measurement and simultaneous field strength measurement
US854263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identification and frequency allocation
US2012005879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Non-Cognitive Radio Devices to Function as Cognitive Radios
US8583138B2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efficient multiprotocol-aware channel selection and interference avoidance
CN112285439A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天线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9282474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hannel selection method
CN111130631B (zh) 卫星终端在实网环境下波束自适应选择方法和系统
CN113411168B (zh) 测量参考信号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CN114189297B (zh)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干扰检测方法
CN111064534B (zh) 一种中继卫星通信转发关系的探测方法及系统
JP5649166B2 (ja) 電波センサおよ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US20230052023A1 (en) Blind scan for multi-carriers and multi-technologies and seamless signal analysis
CN112740739B (zh) 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JP2021043137A (ja) 物体検出システム
EP4179350B1 (en) Co-existence operations involving a radar-enabled user equipment and radio network nodes
EP4128827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ingerprinting employing function-based matching patterns
Lai et al. Cooperative sensing with detection threshold optimization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CN117376942A (zh) 干扰信号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