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3882A - 制冷机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制冷机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3882A
CN114183882A CN202111477851.1A CN202111477851A CN114183882A CN 114183882 A CN114183882 A CN 114183882A CN 202111477851 A CN202111477851 A CN 202111477851A CN 114183882 A CN114183882 A CN 1141838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s
unit
hot spot
local hot
refrig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778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83882B (zh
Inventor
郭玉华
李大伟
段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14778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838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83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3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83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38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7Resuming operation, e.g. after power outages; Emergency star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制冷机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制冷机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运行机组所在区域内是否存在局部热点;若存在局部热点,则根据备用制冷机组与所述局部热点的距离远近,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在本申请中,在局部热点被消除后,即可停止开启备用制冷机组,从而避免因开启过多备用制冷机组造成数据中心温湿度波动较大或制冷机组频繁开关机的问题。

Description

制冷机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机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地新建的数据中心越来越多,各种类型的专业化特种精密机房空调产品即制冷机组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柜的控温控湿。从最初的多台制冷机组独立运行发展为群组协调运行,大多机房群控系统要求制冷机组具备轮值功能与备用功能,更高级的机房群控系统则还要求制冷机组具备参数同步、层叠、防局部热点、防竞争运行等功能。为了给数据中心的精密仪器及零部件保驾护航,机房群控系统需要为数据中心提供恒温恒湿的舒适环境。此时,机房群控系统中的制冷机组需要24小时不断电运行,且对该机房群控系统中的制冷机组的控温控湿精度的要求,高于对普通的商用空调和家用空调的控温控湿精度的要求。另外,机房空调即上述制冷机组属于大功率产机组,具有较高的耗电量,因此建设数据中心时对于选用的制冷机组也提出了较高的节能需求。
一般情况下,由于数据中心中服务器安装数量并非均匀分布,且每台服务器的数据信息处理负荷也不固定,可能会造成数据中心的某些区域的服务器的发热量较高,或不同时段同一服务器的发热量不同的问题。此时,需要通过制冷机组来自适应调节其制冷量来平衡该区域的热负荷,但当单个制冷机组无法将相应区域的温湿度控制在上述精度的要求范围内时,可能会出现局部热点。
在现有技术中,当出现局部热点时,机房群控系统会自动调集其群组内的全部备用制冷机组依次开机运行。其中,备用制冷机组中温度较高的机组优先开启。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消除局部热点,但也可能因为备用制冷机组全部开启造成整体制冷量过大,导致整个数据中心的部分或全部区域环境温度过低,甚至超出控温控湿精度的要求范围。此时,制冷机组可能会停机,引起数据中心较大的温湿度波动,不利于恒温恒湿,且环境温度过低可能会导致制冷机组中的重要负载例如压缩机、风机等启停次数也可能也会增多,缩短制冷机组的使用寿命,后续会增加机组售后维护成本。另外,制冷机组的开启数量增多,耗电量也会随之增多,不利于节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制冷机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开启过多备用制冷机组造成数据中心温湿度波动较大或制机组频繁开关机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制冷机组控制方法,该制冷机组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运行机组所在区域内是否存在局部热点;
若存在局部热点,则根据备用制冷机组与所述局部热点的距离远近,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
可选地,所述检测运行机组所在区域内是否存在局部热点,包括:
检测运行机组中每个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温度;
对于所述运行机组中的任一制冷机组,若所述任一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任一制冷机组所在区域出现局部热点。
可选地,所述根据备用制冷机组与所述局部热点的距离远近,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包括:
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根据所述备用制冷机组与所述局部热点的距离,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
可选地,所述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根据所述备用制冷机组与所述局部热点的距离,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包括:
按照所述备用制冷机组与所述局部热点的距离,对所有备用制冷机组进行划分,得到至少两个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
控制与所述局部热点距离从近到远的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
可选地,所述控制与所述局部热点距离从近到远的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包括:
按照所述至少两个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与所述局部热点的距离从近到远的顺序,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任一集合,执行下述步骤:
基于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各个备用制冷机组与所述局部热点的距离从近到远,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各个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
或者,
基于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各个备用制冷机组的标识,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各个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
或者,
基于所述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各个备用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温度的高低,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各个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
或者,
基于所述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各个备用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湿度的高低,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各个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包括:
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
可选地,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运行机组中各个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实时温度的高低,逐个关闭运行机组中的各个制冷机组,直至运行机组中的机组数量为预设机组数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制冷机组控制装置,所述制冷机组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运行机组所在区域内是否存在局部热点;
控制模块,用于若存在局部热点,则根据备用制冷机组与所述局部热点的距离远近,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制冷机组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制冷机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制冷机组控制方法,在检测到运行机组所在区域内存在局部热点后,根据备用制冷机组与局部热点的距离远近,来控制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确定局部热点被消除。也就是说,在局部热点被消除后,即可停止开启备用制冷机组,从而避免因开启过多备用制冷机组造成数据中心温湿度波动较大或制冷机组频繁开关机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机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热密度行间级列间级的数据中心的机房的模块化布局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常规数据中心的机房布局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各机组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各机组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制冷机组开启的具体流程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机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开启过多备用制冷机组造成数据中心温湿度波动较大或制机组频繁开关机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机组控制方法,应用于处理器中,该处理器可位于制冷机组中,也可以位于能够与制冷机组进行通信,也就是可控制制冷机组开启或关闭的任意设备上,该任意设备可以为例如服务器。如图1所示,该制冷机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01-步骤102:
步骤101:检测运行机组所在区域内是否存在局部热点。
可选地,检测运行机组中每个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温度,对于运行机组中的任一制冷机组,若任一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则确定任一制冷机组所在区域出现局部热点。
其中,运行机组为当前数据中心的机房群控系统中开启的所有制冷机组。另外,制冷机组所在区域可以是需要通过该制冷机组控制环境温湿度的服务器所在的区域,也可以是该制冷机组本身所处的区域。且上述预设温度可以是预先确定的,也可以是根据实际工况确定的。
关于上述数据中心的机房的介绍,可参见下述示例,当然,数据中心的机房的布局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布局,在此不进行赘述。
示例性的,高热度密度数据中心通常应用紧凑型布局,该高热密度行间级列间级的数据中心的机房的模块化布局的示意图可以如图2所示。在该机房中,服务器机柜与列间制冷机组依次间隔摆放,模块通道封闭,对向送风,后侧回风,无需安装风管。
示例性的,常规数据中心的机房布局可以如图3所示,其中,制冷机组可分为上出风(天花板安装风管)和下出风(地板下悬空安装风管)两种形式。在服务器机柜过道可根据需求在不同的位置安装送风孔,整个空间内的空气再循环进入机组的回风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制冷机组所在区域出现局部热点,即该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则进行温度过高报警。其中,各制冷机组也可自行判断其所在区域的温度是否超过预设温度,即是否出现局部热点。
步骤102:若存在局部热点,则根据备用制冷机组与局部热点的距离远近,控制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确定局部热点被消除。
可选地,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根据备用制冷机组与局部热点的距离,控制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该局部热点被消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备用制冷机组即数据中心的机房中除运行机组外的制冷机组,也就是处于未运行状态或者说关闭状态的制冷机组。另,关于确定局部热点是否被消除的过程可参见上述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按照备用制冷机组与局部热点的距离,对所有备用制冷机组进行划分,得到至少两个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随后,控制与局部热点距离从近到远的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被消除。
示例性的,数据中心的机房中,将与局部热点的距离为[0m,3m]的备用制冷机组划分为一个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将与局部热点的距离为(3m,5m]的备用制冷机组划分为一个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将与局部热点的距离为(5m,6m]的备用制冷机组划分为一个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
其中,划分每一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所依据的备用制冷机组与局部热点的距离的大小,可以是根据实际工况需求确定的,也可以是预先确定的。
具体地,按照至少两个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与局部热点的距离从近到远的顺序,基于至少两个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任一集合,逐个开启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被消除。
示例性的,按照备用制冷机组与局部热点的距离,对所有备用制冷机组进行划分,得到两个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这两个集合分别为第一集合与第二集合。其中,第一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与局部热点的距离为(0m,2m],第二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与局部热点的距离为(2m,3m]。也就是说,第一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与局部热点的距离比第二集合中备用制冷机组与局部热点的距离小。先逐个开启第一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若在此过程中,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已被消除,则停止开启其他备用制冷机组;若在此过程中,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未被消除,则继续逐个开启第二集合中的备用制机组,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已被消除。
需要说明的是,对备用制冷机组划分集合后,优先开启距离局部热点较近的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机组,即优先在局部区域内协调消除该局部热点,从而更加精准地消除局部热点,保证温湿度控制的精度,使得机房环境保持恒温恒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在确定局部热点已被消除后,停止开启备用制冷机组,以减少机组开启数量,更加节能,并能够较好的避免现有技术中引开启过多备用制冷机组,导致制冷量较大,使得制冷机组频繁开关机的现象,减少机组启停次数,更好的延长机组使用寿命,降低机组维护成本。
下面对逐个开启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的过程进行介绍:
基于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各个备用制冷机组与局部热点的距离从近到远,控制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各个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被消除。
示例性的,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包括机组1、机组2和机组3。其中,机组1与局部热点的距离为1m,机组2与局部热点的距离为1.5m,机组3与局部热点的距离为2m。此时,先开启机组1,若在开启机组1后,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被消除,则停止开启该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若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未被消除,则继续开启机组2。随后,开启机组2后,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被消除,则停止开启该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若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未被消除,则继续开启机组3。开启机组3后,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被消除,则停止开启其他备用制冷机组;若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未被消除,则继续开启下一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
或者,基于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各个备用制冷机组的标识,控制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各个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被消除。
其中,制冷机组的标识可以是根据该制冷机组的位置确定的,也可以是随机确定的,制冷机组的标识可作为该制冷机组的设备地址使用。关于确定制冷机组的标识的过程可参见下述内容,在此不进行赘述。示例性的,制冷机组的标识可以为1号机组、2号机组、3号机组、4号机组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制冷设备的设备地址不重复,每一制冷机组的标识是唯一的,例如不能将两个机组同时设置为1号机组。
示例性的,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包括两个机组,这两个机组的标识分别为1号机组以及4号机组。其中,按照机组地址(也就是机组标识)从小到大的顺序,逐个开启该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也就是说,先开启1号机组,在1号机组开启后,若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被消除,则停止开启该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若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未被消除,则继续开启4号机组。
示例性的,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包括两个机组,这两个机组的标识分别为1号机组以及4号机组。其中,按照机组地址(也就是机组标识)从大到小的顺序,逐个开启该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也就是说,先开启4号机组,在4号机组开启后,若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被消除,则停止开启该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若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未被消除,则继续开启1号机组。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上述标识,可识别哪一机组开机、故障、温湿度数据、是否需要开机以及是否需要关机等。
或者,基于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各个备用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温度的高低,控制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各个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被消除。
示例性的,一般按照温度从高到低的顺序逐个开启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各个备用制冷机组。以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包含机组1与机组2为例,其中,机组1所在区域的温度为15摄氏度,机组2所在区域的温度为25摄氏度。也就是说,先开启机组2,在开启机组2后,若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被消除,则停止开启该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若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未被消除,则继续开启机组1。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温度包括运行机组所在区域的温度以及备用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温度。其中,该温度为实时温度。一般情况下,该温度为回风温度。
其中,制冷机组开机运行后将冷风吹到数据中心的机柜内,为服务器机柜降温,同时,服务器机柜散热可能会导致机房内空气升温,此时,制冷机组将升温后的空气抽入到该制冷机组的内部进行降温。回风温度即抽入到制冷机组内部的空气的温度。当然,回风温度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机房内空气的温度。
另外,由于机房空间较大,机房内部各个区域的温度的分布可能会不均匀。也就是说,各个制冷机组所在区域或者说各个制冷机组的温度,可能会不一样,通过比较可确定哪一制冷机组(包括运行机组以及备用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温度较高,或哪一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温度较低。
或者,基于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各个备用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湿度的高低,控制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各个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被消除。
示例性的,按照湿度从高到低的顺序逐个开启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各个备用制冷机组。以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包含机组1和机组2为例,其中,机组1所在区域的湿度低于机组2所在区域的湿度。也就是说,先开启机组2,在开启机组2后,若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被消除,则停止开启该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若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未被消除,则继续开启机组1。
需要说明的是,设定温度优先,也就是说,在逐个开启备用制冷机组时,优先根据温度来逐个开启备用制冷机组。相类似的,也可以设定湿度优先、距离优先或者标识优先。另外,在设定温度优先,且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可根据该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与局部热点的距离,来逐个开启该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也可以根据该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的标识,来逐个开启该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也可以根据该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湿度,来逐个开启该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
或者,设置温度优先、湿度其次、距离再次、标识最后的顺序,逐个开启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也就是说,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温度、湿度、距离、标识,其中,湿度、距离、标识的优先级可以是相同的。此时,先根据温度逐个开启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在备用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根据湿度逐个开启备用制冷机组,若备用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湿度相同,根据备用制冷机组与局部热点的距离,来逐个开启备用制冷机组,若备用制冷机组与局部热点的距离相同,根据标识来逐个开启备制冷机组。
示例性的,设置温度优先、湿度其次、距离再次、标识最后的顺序,逐个开启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该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包括机组1、机组2、机组3和机组4。其中,机组1与机组2所在区域的温度相同,机组3与机组4所在区域的温度相同,但机组1与机组2所在区域的温度高于机组3与机组4所在区域的温度,因此,优先开启机组1与机组2。根据机组1和机组2所在区域的湿度逐个开启这2个机组,机组1所在区域的湿度高于机组2所在区域的湿度,则优先开启机组1。在开启机组1后,若通过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已被消除,则停止开启备用制冷机组,反之,则继续开启机组2。在开启机组2后,若通过实时检测仍确定局部热点未被消除,则继续逐个开启机组3和机组4。在机组3和机组4所在区域的湿度相同的情况下,若机组3与局部热点的距离大于机组4与局部热点的距离,则优先开启机组4,在实时检测确定局部热点未消除的情况下,再开启机组3。若机组3与局部热点的距离等于机组4与局部热点的距离,则根据标识,来逐个开启机组3和机组4,关于根据标识逐个开启备用制冷机组的过程可参见上述示例,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当然,温度、湿度、距离、标识的优先级顺序可根据实际工况确定,也可预先确定,在此不进行赘述。示例性的,可以设置距离优先,温度、湿度与标识其次。
制冷机组启动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够达到制冷效果,或者说降温效果。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控制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其中,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是预先确定的,也可以是根据实际工况确定的。但该预设时间间隔根据制冷机组的不同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一般情况下,会根据实际工况来确定该预设时间间隔。示例性的,该预设时间间隔可以为10mi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局部热点被消除之后,根据运行机组中各个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实时温度的高低,逐个关闭运行机组中的各个制冷机组,直至运行机组中的机组数量为预设机组数量。也就是说,直到机房内恢复正常的群控运行状态。其中,预设机组数量可以是预先确定的,也可以是根据实际工况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机房内实际运行的制冷机组的数量为上述预设机组数量,因此,在开启较多的制冷机组并确定局部热点被消除后,会关闭部分运行机组,也可以说是关闭多余机组,以使得机房内运行机组的数量维持在预设机组数量。
示例性的,机房群组内有10台制冷机组,预设机组数量是6台,那么剩余4台制冷机组就是备用制冷机组,正常情况下任何时间机房内运行机组的数量都是6台,剩余4台制冷机组休息或者说关闭。当出现局部热点时,说明当前6台制冷机组不够用,会自动调度剩余的4台备用制冷机组开启。若开启2台备用制冷机组之后,局部热点被消除,此时运行机组中共有8台制冷机组,也就是说会存在2台制冷机组为多余的制冷机组。也就是说,需要关闭2台运行中的制冷机组,使得实际运行的制冷机组数量等于预设机组数量。
当然,在逐个关闭运行机组的过程中,实时检测运行机组所在区域内是否存在局部热点,也就是说,实时检测是否有新的局部热点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在关闭多余机组的过程中再次通过实时检测确定运行机组所在区域内存在局部热点的情况。如果再次出现局部热点,则停止逐台关闭多余机组的动作,转而会去逐台开启备用制冷机组。其中,逐台开启备用制冷机组的过程可参见上述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另外,通过上述过程,运行机组所在区域内存在局部热点时,根据备用制冷机组与局部热点的距离远近,控制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确定局部热点被消除,可在局部热点被消除后,即可停止开启备用制冷机组,从而避免因开启过多备用制冷机组造成数据中心温湿度波动较大或制冷机组频繁开关机的问题,保证数据中心的环境处于恒温恒湿状态,减少资源浪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机房群组内的制冷机组按照实际工程需求安装布置在相应区域后,连接供电线路以及群组间的通讯路线。在制冷机组上电后依次设置各个制冷机组的机组地址,或者说设备地址。示例性的,设置各个制冷机组的机组地址为1号机组、2号机组、3号机组等等。机组的设备地址不可重复设置,例如不能将两台机组都设置为1号机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根据机房内各个机组的位置关系,在显示终端界面上设置好各机组之间的位置(例如前后左右)关系。其中,显示终端可以为制冷机组,也可以为具有显示功能的可控制制冷机组开启和关闭的其他设备。
示例性的,群组控制接线完成,并设置各制冷机组的设备地址之后,在显示终端界面上所显示的各机组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或者说机组位置管理设置的示意图,可以如图4所示。其中,1号机组位于机房中央,2号机组、3号机组、4号机组与5号机组位于1号机组的周围。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进行多层次扩展,通过更复杂的程序设计算法实现更优控制,也就是多层次的控制备用制冷机组设备逐个开启,即上述对备用制冷机组进行集合的划分,得到与至少两个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并基于该集合逐个开启备用制冷机组,以消除局部热点。
在上一示例中,以1号机组所在区域出现局部热点为例,机房内的制冷机组还包括6号机组-9号机组。其中,2号机组-5号机组为与1号机组前后左右相邻的机组,与1号机组的空间关系最为紧密,6号-9号机组为与1号机组较为相邻的机组,与1号机组的空间关系较为紧密。在通过开启2号机组-5号机组,不能消除1号机组所在区域的局部热点时,可继续逐个开启6号-9号机组。此时,显示终端界面上所显示的各机组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可如图5所示。
具体地,上述设备地址可以是直接在显示界面上自行设置的,也可以是由相应设备随机设置的。为便于对机组进行管理,可根据设置号的设备地址为相应机组添加标签。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也可在确定运行机组所在区域内存在局部热点后,在显示终端上显示以该存在局部热点的机组为中心的机组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说,将该存在局部热点的机组置于位置关系的示意图的中间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显示终端上显示消除局部热点时,逐个开启备用制冷机组所遵循的优先运行准则,也可以说是局部热点优先运行准则,即出现局部热点时逐个开启备用制冷机组所遵循的准则。例如温度优先、湿度优先、设备地址从小到大、设备地址从大到小等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设置机组中任一机组为主机,其他机组作为该主机的从机,并在主机上显示各个机组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逐个开启备用制冷机组所遵循的优先运行准则等。一般情况下,在设置机组的设备地址时,优先设置主机的设备地址,例如将主机的设备地址设置为1号主机,随后,将其余机组即从机的设备地址设置为2号机组、3号机组、4号机组等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机房内的任一制冷机组开机运行后,也可以说机房内设备开始工作后,各制冷机组开始检测并实时采集所在区域的环境温度及湿度,以根据该温度和湿度执行上述步骤101和步骤102中的操作。
还需要说明的是,数据中心内的服务器机柜属于精密仪器的范畴,对于控温控湿有很高的要求,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用于防止温度过高,也可用于防局部湿度过高或者防局部湿度过低,所不同的是,将确定运行机组所在区域内存在局部热点的过程替换为确定存在湿度较高或湿度较低的区域,并在存在湿度较高或湿度较低的区域的情况下,控制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以消除该湿度较高的区域或湿度较低的区域。
示例性的,以消除湿度较高的区域为例,可在检测到存在湿度较高的区域后,按照备用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湿度从高到低的顺序,逐个开启备用制冷机组,直至统统实施检测确定该湿度较高的区域已被消除。具体实施方式类似于上述消除局部热点的实施方式,在此不进行赘述。
另外,因为服务器机柜是发热源,数据中心是密闭空间,不会与外界有明显的空气流通。当房间内温度较低时,运行机组的压缩机会关闭,不会再有制冷效果,且有发热源存在的情况下房间温度会升高。因此,可结合其他类型的机组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来防止温度过低的情况的发生。
示例性的,控制制冷机组的具体流程可如图6所示。在机组上电后,设置主机与各从机的设备地址,随后,根据各个机组的现场安装位置情况,在主机显示终端上设置各机组前后左右关系,并设定局部热点优先运行准则。群组控制系统开机运行后,采集各个机组所在区域的环境湿度及温度,若检测到局部热点,则基于各个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按照局部热点优先运行准则开启集合中的一台备用制冷机组。在开启一台备用制冷机组后,实时检测局部热点是否被消除,若未被消除,则确定当前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所有机组是否开启完毕;若局部热点被消除,则在已开启机组中逐台关闭相应数量的温度最低的机组,直至运行机组数量为预设机组数量。在确定当前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所有机组是否开启完毕的过程中,若未开启完毕,则继续按照局部热点优先运行准则逐台开启该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若未开启完毕,则按照局部热点优先运行准则,逐台开启另一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此时,若局部热点未被消除,则继续逐个开启该集合中备用制冷机组,若局部热点被消除,则在已开启机组中逐台关闭相应数量的温度最低的机组,直至运行机组数量为预设机组数量。
在上述过程中,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较为高效的机房群控系统中,消除局部热点的制冷机组控制方法,基于局部热点优先局部协商解决的思想,精准定位局部热点所在区域,并就近调集该区域周边机组运行来消除局部热点,有利于提高数据中心温湿度控制精度,恒温恒湿效果更好,在局部热点消除过程中可尽量减少机组开启数量,更加节能,也可减少机组启停次数,有利于延长机组使用寿命,降低机组后续售后维护成本。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机组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检测模块701和控制模块702。
其中,检测模块701,用于检测运行机组所在区域内是否存在局部热点。
控制模块702,用于若存在局部热点,则根据备用制冷机组与所述局部热点的距离远近,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801、通信接口802、存储器803和通信总线804,其中,处理器801,通信接口802,存储器803通过通信总线8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8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801,用于执行存储器8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制冷机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制冷机组控制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制冷机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运行机组所在区域内是否存在局部热点;
若存在局部热点,则根据备用制冷机组与所述局部热点的距离远近,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机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运行机组所在区域内是否存在局部热点,包括:
检测运行机组中每个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温度;
对于所述运行机组中的任一制冷机组,若所述任一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任一制冷机组所在区域出现局部热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机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备用制冷机组与所述局部热点的距离远近,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包括:
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根据所述备用制冷机组与所述局部热点的距离,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机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根据所述备用制冷机组与所述局部热点的距离,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包括:
按照所述备用制冷机组与所述局部热点的距离,对所有备用制冷机组进行划分,得到至少两个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
控制与所述局部热点距离从近到远的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机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与所述局部热点距离从近到远的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包括:
按照所述至少两个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与所述局部热点的距离从近到远的顺序,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任一集合,执行下述步骤:
基于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各个备用制冷机组与所述局部热点的距离从近到远,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各个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
或者,
基于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各个备用制冷机组的标识,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各个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
或者,
基于所述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各个备用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温度的高低,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各个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
或者,
基于所述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各个备用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湿度的高低,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的集合中的各个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通过实时检测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机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包括:
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机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运行机组中各个制冷机组所在区域的实时温度的高低,逐个关闭运行机组中的各个制冷机组,直至运行机组中的机组数量为预设机组数量。
8.一种制冷机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组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运行机组所在区域内是否存在局部热点;
控制模块,用于若存在局部热点,则根据备用制冷机组与所述局部热点的距离远近,控制所述备用制冷机组逐个开启,直至确定所述局部热点被消除。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机组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机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111477851.1A 2021-12-06 2021-12-06 制冷机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1838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7851.1A CN114183882B (zh) 2021-12-06 2021-12-06 制冷机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7851.1A CN114183882B (zh) 2021-12-06 2021-12-06 制冷机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3882A true CN114183882A (zh) 2022-03-15
CN114183882B CN114183882B (zh) 2022-11-11

Family

ID=80542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7851.1A Active CN114183882B (zh) 2021-12-06 2021-12-06 制冷机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8388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84232A1 (en) * 2003-03-19 2004-09-23 James Fink Data center cooling system
US20150134123A1 (en) * 2013-11-14 2015-05-14 Ces Group, Llc Predictiv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an environment using cfd
CN105159814A (zh) * 2015-08-10 2015-12-16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08006922A (zh) * 2017-10-23 2018-05-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CN109302831A (zh) * 2018-10-16 2019-02-01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服务器末端安装活动挡板的数据机房气流组织优化系统
CN109751731A (zh) * 2018-12-03 2019-05-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机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797684A (zh) * 2020-12-30 2021-05-14 厦门科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的空调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84232A1 (en) * 2003-03-19 2004-09-23 James Fink Data center cooling system
US20150134123A1 (en) * 2013-11-14 2015-05-14 Ces Group, Llc Predictiv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an environment using cfd
CN105159814A (zh) * 2015-08-10 2015-12-16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08006922A (zh) * 2017-10-23 2018-05-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CN109302831A (zh) * 2018-10-16 2019-02-01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服务器末端安装活动挡板的数据机房气流组织优化系统
CN109751731A (zh) * 2018-12-03 2019-05-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机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797684A (zh) * 2020-12-30 2021-05-14 厦门科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的空调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3882B (zh) 2022-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97075B (zh) 一种检测控制冲突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883009B2 (en) Automatic computer room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US8321057B2 (en) Infrastructure for adaptive environmental control for equipment in a bounded area
JP5509765B2 (ja) 空調制御装置、空調制御方法および空調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290044B2 (ja) 空調機監視システム、および空調機監視方法
JP5611850B2 (ja)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空調制御方法
CN109751731B (zh) 一种空调机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740617B (zh) 机架式变频空调控制方法和机架式变频空调
CN103090505A (zh) 机房温度的控制系统
JP6125672B2 (ja) 広範囲の温度モニタリングを使用した、ゾーンに基づく暖房、換気、及び空調(hvac)制御
CN112701380A (zh) 一种储能电池热管理设计系统
US20220100802A1 (en)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with semantic model integration
US2022026097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mart System Monitoring and Control
CN109883006A (zh) 可提高可靠性的空调的群组系统及群组控制方法
JP5648827B2 (ja) サーバ室用空調システム
CN114183882B (zh) 制冷机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3298432U (zh) 机房温度的控制系统
CN108302739B (zh) 一种温度调节系统及温度调节方法
CN114353283A (zh) 一种机房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机房空调系统
CN111885878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气设备运行环境智能调控系统
CN105066335B (zh) 一种通信机柜直流变频空调控制系统
JP5516961B2 (ja) サーバ室用空調システム
JP2012078056A (ja) サーバ室用空調システム
CN207976750U (zh) 一种数据中心动环监控系统
JP2016048533A (ja) 冷却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