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3653B - 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3653B
CN114183653B CN202111534253.3A CN202111534253A CN114183653B CN 114183653 B CN114183653 B CN 114183653B CN 202111534253 A CN202111534253 A CN 202111534253A CN 114183653 B CN114183653 B CN 1141836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ing
measuring box
rack
box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342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83653A (zh
Inventor
白霞
花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yang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Suna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Suna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Suna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3425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836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83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3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836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36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43Allowing translations
    • F16M11/048Allowing translations adapted to forward-backward translation mov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18Heads with mechanism for moving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2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with approximately constant height, e.g. with constant length of column or of le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2200/00Details of stands or supports
    • F16M2200/08Foot or support ba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测量装置技术领域的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设备,包括测量箱,所述测量箱的前壁上开设有窗口,所述窗口的后侧设置有滑动连接在测量箱内壁前后方向上的测量仪,所述测量仪的后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端穿过测量箱的后侧壁并延伸至测量箱的外侧,所述气缸的固定端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测量箱的后侧外壁上,所述测量箱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呈对称设置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本发明可以在大风天气对测量箱进行支撑,可以使测量箱在测量时更加的稳定,减小大风对测量箱的作用力,可以使测量工作在大风天气也能准确的完成。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设备。
背景技术
如今,建筑测量技术不断完善,建筑设计测量装置种类也变得多样化,建筑设计测量装置,简单讲就是为建筑设计制造的数据采集、处理、输出等仪器和装置;建筑设计测量装置在工程建设中规划设计、施工及经营管理阶段等工作方面,具有种类多样、功能齐全和结构样式美观等特点,现有建筑设计测量装置在解决建筑问题上有很大的帮助,精准的测量技术,能够准确无误地将建筑物的高度、宽度、混凝土质量等方面检测出来。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部分测量装置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其中申请号为CN201910189640.4的发明专利,公开了建筑设计专用测量装置,利用连杆机构,将箱体下端的车轮变为可伸缩式的,其在方便携带的同时又不影响本装置的使用,构思巧妙,实用性强,便于携带,同时在箱体的上端通过一组槽轮机构驱动端面凸轮转动,从而使得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脱离,保证本装置在测量时的稳定性,在测量装置下方的平衡台内,设置有两组用于调节平衡的滑道,利用电磁吸盘释放驱动球,驱动球在平衡时直接触发电路,不平衡时,触发弧形板与导杆脱离,电路不导通,只有横向和纵向滑道内的驱动球、导杆和弧形板连通通电,蜂鸣器启动工作。
现有技术在建筑初期对地形进行勘测时,由于初期建筑地形比较空旷,如果刮大风会导致测量仪器产生晃动,会导致平衡台一直对测量仪器进行调节,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在建筑初期对地形进行勘测时,由于初期建筑地形比较空旷,如果刮大风会导致测量仪器产生晃动,会导致平衡台一直对测量仪器进行调节,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设备,包括测量箱,所述测量箱的前壁上开设有窗口,所述窗口的后侧设置有滑动连接在测量箱内壁前后方向上的测量仪,所述测量仪的后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端穿过测量箱的后侧壁并延伸至测量箱的外侧,所述气缸的固定端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测量箱的后侧外壁上,所述测量箱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呈对称设置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呈上下布置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转动槽的前后内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均包括第一竖向滑槽、弧形槽及第二竖向滑槽,所述第一竖向滑槽的中间位置与弧形槽的一端连通,所述弧形槽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滑槽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一转轴位于第一竖向滑槽的顶端,所述第二转轴位于第一竖向滑槽与弧形槽连通的位置,且第二转轴可以以第一转轴为中心在弧形槽内转动,所述测量仪的上方设置有T形安装板,所述T形安装板滑动连接在测量箱内壁的竖直方向上,所述T形安装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风扇,所述T形安装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底部转动连接在测量仪的顶部,所述测量箱与T形安装板之间共同设置有联动机构,述联动机构用于在风扇转动时驱动两个第一支撑板移出转动槽对测量箱进行支撑;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及两个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位于T形安装板的上方,且第一齿轮固定连接在风扇的转动轴上,所述第一齿轮的前后两侧均啮合有第一齿条杆,两个所述第一齿条杆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其复位的气弹簧,两个所述第一齿条杆关于第一齿轮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且两个第一齿条杆均滑动连接在T形安装板的顶部左右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齿轮的内侧均啮合有第二齿条杆,所述第二齿条杆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L形连杆,两个所述L形连杆分别滑动连接在测量箱的左右侧壁的竖直方向上,两个所述L形连杆的外壁上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三齿条杆,两个所述第三齿条杆分别滑动连接在测量箱左右侧壁的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三齿条杆的内侧均啮合有转动连接在测量箱侧壁上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转动轴上均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两个所述第四齿轮均与第一齿轮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两个第四齿轮可分别与两个第一齿条杆啮合,两个所述第三齿条杆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复位机构;
所述测量箱的底部在左右方向方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两个所述转动板的顶端共同转动连接有转座,所述转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滑动连接在测量箱的左右内壁上,所述滑动架位于两个第二齿条杆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均设置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一弹簧;工作时,当第二齿条杆向下移动到与滑动架的顶面接触后,第二齿条杆继续向下移动会驱动滑动架在测量箱的内壁上向下移动,滑动架会带动两个转动板的顶端一起向下移动,两个转动板会分别带动两个第二支撑板向测量箱的外侧移动,当第二齿条杆移动到最底点时,第二支撑板移动到最外侧,此时第二支撑板可以增加测量箱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降低测量箱的重心,可以使测量箱在测量时更加的稳定,同时第二支撑板也可以对测量箱起到支撑作用,减小大风对测量箱的作用力,可以使测量工作在大风天气也能准确的完成;
所述复位机构均包括卷收轴,所述卷收轴转动连接在测量箱的外侧壁上,所述卷收轴上套转有卷收绳,所述卷收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卷收轴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三齿条杆的侧壁上,所述卷收轴上套装有用于其复位的复位扭簧;
工作时,现有技术在建筑初期对地形进行勘测时,由于初期建筑地形比较空旷,如果刮大风会导致测量仪器产生晃动,会导致平衡台一直对测量仪器进行调节,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本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方案如下,在需要对建筑进行测量时,将本发明设备移动到测量位置,然后即可启动气缸伸长,气缸会带动测量仪向前移动,使测量仪伸出窗口对建筑进行测量,测量仪在向前移动的同时会通过带动第一连杆的底端一起向前移动,第一连杆的顶端会驱动T形安装板在测量箱的内壁上向上移动,T形安装板会带动风扇、第一齿轮及第一齿条杆一起向上移动,直到T形安装板移动到最顶端,此时风扇移出到测量箱的顶部外侧,第一齿轮移动到与第四齿轮同一水平面,此时第一齿条杆可与第四齿轮移动啮合,在测量过程中,如果遭遇大风,风力会驱动风扇进行转动,风扇会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会通过齿牙间的配合驱使两个第一齿条杆相背的向外侧移动,当两个第一齿条杆向外移动到与第四齿轮啮合后,第一齿条杆会驱使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会带动第三齿轮一起转动,第三齿轮会带动第三齿条杆在测量箱的侧壁上向前移动,第三齿条杆会带动第二连杆的顶端一起向前移动,第二连杆的底端会驱动L形连杆在测量箱的侧壁上向下移动,L形连杆会带动第二齿条杆一起向下移动,第二齿条杆会作用于与其 啮合的第二齿轮,由于此时第二转轴的转动方向没有被限制,所以第二齿条杆会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会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第一支撑板转动,使第二转轴在弧形槽内转动到第二竖向滑槽的顶端位置,此时第二转轴转动到弧形槽的端部无法再转动,第二齿条杆继续向下移动会通过齿牙间的限位作用带动第二齿轮及第一支撑板一起向下移动,直到第一支撑板向下移动到与底面接触,使第一支撑板增加测量箱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以在刮大风的时候降低测量箱的重心,可以使测量箱在测量时更加的稳定,同时第一支撑板可以对测量箱起到支撑作用,减小大风对测量箱的作用力,可以使测量工作在大风天气也能准确的完成,在完成测量工作后,即可将设备搬至室内,在气弹簧的作用下第一齿条杆会回到测量箱的内部,同时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第一支撑板会回到转动槽内,此时即可启动气缸收缩,使气缸带动测量仪向后移动回到测量箱内,对测量仪进行保护,测量仪在向后移动时会通过第一连杆带动T形安装板及风扇向下移动回到测量箱内,完成整个测量过程,本发明通过风扇及第一支撑板的设置,可以在测量仪伸出测量箱时带动风扇移出测量箱,使风扇检测风力的大小,当风力过大时,风力会带动风扇转动,风扇会通过联动机构带动第一支撑板先在第一滑槽内转动,然后在向下移动到与底面接触,使第一支撑板增加测量箱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以在刮大风的时候降低测量箱的重心,可以使测量箱在测量时更加的稳定,同时第一支撑板可以对测量箱起到支撑作用,减小大风对测量箱的作用力,可以使测量工作在大风天气也能准确的完成,同时在没有遭遇大风天气时第一支撑板收纳在测量箱内可以减小测量箱的体积,使测量箱更加方便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测量箱的底部在左右方向方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两个所述转动板的顶端共同转动连接有转座,所述转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滑动连接在测量箱的左右内壁上,所述滑动架位于两个第二齿条杆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均设置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一弹簧;工作时,当第二齿条杆向下移动到与滑动架的顶面接触后,第二齿条杆继续向下移动会驱动滑动架在测量箱的内壁上向下移动,滑动架会带动两个转动板的顶端一起向下移动,两个转动板会分别带动两个第二支撑板向测量箱的外侧移动,当第二齿条杆移动到最底点时,第二支撑板移动到最外侧,此时第二支撑板可以增加测量箱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降低测量箱的重心,可以使测量箱在测量时更加的稳定,同时第二支撑板也可以对测量箱起到支撑作用,减小大风对测量箱的作用力,可以使测量工作在大风天气也能准确的完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均开设有与其顶部的第一支撑板底端对接的卡槽;工作时,通过卡槽的设置,可以使第一支撑板在向下移动到最低点时插入到卡槽内,可以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测量箱形成一个整体,可以加强第一支撑板对测量箱的支撑,可以使测量箱在测量时更加的稳定,可以使测量工作在大风天气也能准确的完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窗口的下方设置有开设在测量箱内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用于遮挡窗口的第一遮挡板,所述第一遮挡板的底部设置有位于第二滑槽内用于其复位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一遮挡板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的拨动板,所述拨动板的右端位于测量箱的右侧壁外侧,所述测量箱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用于遮挡测量箱顶部的第二遮挡板,所述第二遮挡板的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测量箱右侧的异形齿轮,所述异形齿轮的底部啮合有滑动连接在测量箱右侧壁前后方向上的第四齿条杆,所述第四齿条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拨动板的顶部;工作时,在进行测量时工作人员先手动将拨动板向下拨动,使拨动板在测量箱上向下移动,拨动板会带动第一遮挡板在第二滑槽内向下移动,同时拨动板还会通过第三连杆带动第四齿条杆在测量箱的侧壁上向前移动,使第四齿条杆带动异形齿轮转动,异形齿轮会带动第二遮挡板转动180°,使第二遮挡板打开测量箱的顶部,然后即可使气缸带动测量箱伸出窗口,进行测量,本发明通过第一遮挡板和第二遮挡板的设置,可以在设备不使用时对测量仪及风扇进行保护,可以增加本设备的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风扇及第一支撑板的设置,可以在测量仪伸出测量箱时带动风扇移出测量箱,使风扇检测风力的大小,当风力过大时,风力会带动风扇转动,风扇会通过联动机构带动第一支撑板先在第一滑槽内转动,然后在向下移动到与底面接触,使第一支撑板增加测量箱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以在刮大风的时候降低测量箱的重心,可以使测量箱在测量时更加的稳定,同时第一支撑板可以对测量箱起到支撑作用,减小大风对测量箱的作用力,可以使测量工作在大风天气也能准确的完成,同时在没有遭遇大风天气时第一支撑板收纳在测量箱内可以减小测量箱的体积,使测量箱更加方便移动。
本发明通过第二支撑板的设置,可以在第二齿条杆向下移动时,带动两个第二支撑板相背的向外侧移动,增加测量箱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降低测量箱的重心,可以使测量箱在测量时更加的稳定,同时第二支撑板也可以对测量箱起到支撑作用,减小大风对测量箱的作用力,可以使测量工作在大风天气也能准确的完成。
本发明通过卡槽的设置,可以使第一支撑板在向下移动到最低点时插入到卡槽内,可以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测量箱形成一个整体,可以加强第一支撑板对测量箱的支撑,可以使测量箱在测量时更加的稳定,可以使测量工作在大风天气也能准确的完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总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测量箱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隐藏了测量仪);
图6为本发明第二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测量箱1、窗口2、测量仪3、气缸4、转动槽5、第一支撑板6、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第一竖向滑槽9、弧形槽10、第二竖向滑槽11、T形安装板12、风扇13、第一连杆14、第一齿轮15、第一齿条杆16、第二齿轮17、第二齿条杆18、L形连杆19、第二连杆20、第三齿条杆21、第三齿轮22、第四齿轮23、卷收轴24、卷收绳25、复位扭簧26、第二支撑板27、转动板28、滑动架29、第一弹簧30、卡槽31、第二滑槽32、第一遮挡板33、第二弹簧34、拨动板35、第二遮挡板36、异形齿轮37、第四齿条杆38、第三连杆39、气弹簧40、转座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设备,包括测量箱1,测量箱1的前壁上开设有窗口2,窗口2的后侧设置有滑动连接在测量箱1内壁前后方向上的测量仪3,测量仪3的后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气缸4,气缸4的伸缩端穿过测量箱1的后侧壁并延伸至测量箱1的外侧,气缸4的固定端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测量箱1的后侧外壁上,测量箱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呈对称设置的转动槽5,转动槽5内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板6,两个第一支撑板6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呈上下布置的第一转轴7和第二转轴8,转动槽5的前后内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均包括第一竖向滑槽9、弧形槽10及第二竖向滑槽11,第一竖向滑槽9的中间位置与弧形槽10的一端连通,弧形槽10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滑槽11的顶端连通,第一转轴7位于第一竖向滑槽9的顶端,第二转轴8位于第一竖向滑槽9与弧形槽10连通的位置,且第二转轴8可以以第一转轴7为中心在弧形槽10内转动,测量仪3的上方设置有T形安装板12,T形安装板12滑动连接在测量箱1内壁的竖直方向上,T形安装板1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风扇13,T形安装板1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4,第一连杆14的底部转动连接在测量仪3的顶部,测量箱1与T形安装板12之间共同设置有联动机构,述联动机构用于在风扇13转动时驱动两个第一支撑板6移出转动槽5对测量箱1进行支撑;
联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15及两个第二齿轮17,第一齿轮15位于T形安装板12的上方,且第一齿轮15固定连接在风扇13的转动轴上,第一齿轮15的前后两侧均啮合有第一齿条杆16,两个第一齿条杆16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其复位的气弹簧40,两个第一齿条杆16关于第一齿轮15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且两个第一齿条杆16均滑动连接在T形安装板12的顶部左右方向上,两个第二齿轮17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一转轴7上,第二齿轮17的内侧均啮合有第二齿条杆18,第二齿条杆18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L形连杆19,两个L形连杆19分别滑动连接在测量箱1的左右侧壁的竖直方向上,两个L形连杆19的外壁上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20,两个第二连杆20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三齿条杆21,两个第三齿条杆21分别滑动连接在测量箱1左右侧壁的前后方向上,第三齿条杆21的内侧均啮合有转动连接在测量箱1侧壁上的第三齿轮22,第三齿轮22的转动轴上均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23,两个第四齿轮23均与第一齿轮15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两个第四齿轮23可分别与两个第一齿条杆16啮合,两个第三齿条杆21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复位机构;
测量箱1的底部在左右方向方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二支撑板27,两个第二支撑板27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28,两个转动板28的顶端共同转动连接有转座41,转座4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架29,滑动架29滑动连接在测量箱1的左右内壁上,滑动架29位于两个第二齿条杆18的下方,第二支撑板27的顶部均设置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一弹簧30;工作时,当第二齿条杆18向下移动到与滑动架29的顶面接触后,第二齿条杆18继续向下移动会驱动滑动架29在测量箱1的内壁上向下移动,滑动架29会带动两个转动板28的顶端一起向下移动,两个转动板28会分别带动两个第二支撑板27向测量箱1的外侧移动,当第二齿条杆18移动到最底点时,第二支撑板27移动到最外侧,此时第二支撑板27可以增加测量箱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降低测量箱1的重心,可以使测量箱1在测量时更加的稳定,同时第二支撑板27也可以对测量箱1起到支撑作用,减小大风对测量箱1的作用力,可以使测量工作在大风天气也能准确的完成;
复位机构均包括卷收轴24,卷收轴24转动连接在测量箱1的外侧壁上,卷收轴24上套转有卷收绳25,卷收绳2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卷收轴24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三齿条杆21的侧壁上,卷收轴24上套装有用于其复位的复位扭簧26;
工作时,现有技术在建筑初期对地形进行勘测时,由于初期建筑地形比较空旷,如果刮大风会导致测量仪器产生晃动,会导致平衡台一直对测量仪器进行调节,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本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方案如下,在需要对建筑进行测量时,将本发明设备移动到测量位置,然后即可启动气缸4伸长,气缸4会带动测量仪3向前移动,使测量仪3伸出窗口2对建筑进行测量,测量仪3在向前移动的同时会通过带动第一连杆14的底端一起向前移动,第一连杆14的顶端会驱动T形安装板12在测量箱1的内壁上向上移动,T形安装板12会带动风扇13、第一齿轮15及第一齿条杆16一起向上移动,直到T形安装板12移动到最顶端,此时风扇13移出到测量箱1的顶部外侧,第一齿轮15移动到与第四齿轮23同一水平面,此时第一齿条杆16可与第四齿轮23移动啮合,在测量过程中,如果遭遇大风,风力会驱动风扇13进行转动,风扇13会带动第一齿轮15转动,第一齿轮15会通过齿牙间的配合驱使两个第一齿条杆16相背的向外侧移动,当两个第一齿条杆16向外移动到与第四齿轮23啮合后,第一齿条杆16会驱使第四齿轮23转动,第四齿轮23会带动第三齿轮22一起转动,第三齿轮22会带动第三齿条杆21在测量箱1的侧壁上向前移动,第三齿条杆21会带动第二连杆20的顶端一起向前移动,第二连杆20的底端会驱动L形连杆19在测量箱1的侧壁上向下移动,L形连杆19会带动第二齿条杆18一起向下移动,第二齿条杆18会作用于与其 啮合的第二齿轮17,由于此时第二转轴8的转动方向没有被限制,所以第二齿条杆18会带动第二齿轮17转动,第二齿轮17会通过第一转轴7带动第一支撑板6转动,使第二转轴8在弧形槽10内转动到第二竖向滑槽11的顶端位置,此时第二转轴8转动到弧形槽10的端部无法再转动,第二齿条杆18继续向下移动会通过齿牙间的限位作用带动第二齿轮17及第一支撑板6一起向下移动,直到第一支撑板6向下移动到与底面接触,使第一支撑板6增加测量箱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以在刮大风的时候降低测量箱1的重心,可以使测量箱1在测量时更加的稳定,同时第一支撑板6可以对测量箱1起到支撑作用,减小大风对测量箱1的作用力,可以使测量工作在大风天气也能准确的完成,在完成测量工作后,即可将设备搬至室内,在气弹簧40的作用下第一齿条杆16会回到测量箱1的内部,同时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第一支撑板6会回到转动槽5内,此时即可启动气缸4收缩,使气缸4带动测量仪3向后移动回到测量箱1内,对测量仪3进行保护,测量仪3在向后移动时会通过第一连杆14带动T形安装板12及风扇13向下移动回到测量箱1内,完成整个测量过程,本发明通过风扇13及第一支撑板6的设置,可以在测量仪3伸出测量箱1时带动风扇13移出测量箱1,使风扇13检测风力的大小,当风力过大时,风力会带动风扇13转动,风扇13会通过联动机构带动第一支撑板6先在第一滑槽内转动,然后在向下移动到与底面接触,使第一支撑板6增加测量箱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以在刮大风的时候降低测量箱1的重心,可以使测量箱1在测量时更加的稳定,同时第一支撑板6可以对测量箱1起到支撑作用,减小大风对测量箱1的作用力,可以使测量工作在大风天气也能准确的完成,同时在没有遭遇大风天气时第一支撑板收纳在测量箱内可以减小测量箱的体积,使测量箱更加方便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两个第二支撑板27的顶部均开设有与其顶部的第一支撑板6底端对接的卡槽31;工作时,通过卡槽31的设置,可以使第一支撑板6在向下移动到最低点时插入到卡槽31内,可以使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27及测量箱1形成一个整体,可以加强第一支撑板6对测量箱1的支撑,可以使测量箱1在测量时更加的稳定,可以使测量工作在大风天气也能准确的完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窗口2的下方设置有开设在测量箱1内的第二滑槽32,第二滑槽32内滑动连接有用于遮挡窗口2的第一遮挡板33,第一遮挡板33的底部设置有位于第二滑槽32内用于其复位的第二弹簧34,第一遮挡板33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32内的拨动板35,拨动板35的右端位于测量箱1的右侧壁外侧,测量箱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用于遮挡测量箱1顶部的第二遮挡板36,第二遮挡板36的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测量箱1右侧的异形齿轮37,异形齿轮37的底部啮合有滑动连接在测量箱1右侧壁前后方向上的第四齿条杆38,第四齿条杆38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39,第三连杆39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拨动板35的顶部;工作时,在进行测量时工作人员先手动将拨动板35向下拨动,使拨动板35在测量箱1上向下移动,拨动板35会带动第一遮挡板33在第二滑槽32内向下移动,同时拨动板35还会通过第三连杆39带动第四齿条杆38在测量箱1的侧壁上向前移动,使第四齿条杆38带动异形齿轮37转动,异形齿轮37会带动第二遮挡板36转动180°,使第二遮挡板36打开测量箱1的顶部,然后即可使气缸4带动测量箱1伸出窗口2,进行测量,本发明通过第一遮挡板33和第二遮挡板36的设置,可以在设备不使用时对测量仪3及风扇13进行保护,可以增加本设备的使用寿命。
工作原理:工作时,在需要对建筑进行测量时,将本发明设备移动到测量位置,然后即可启动气缸4伸长,气缸4会带动测量仪3向前移动,使测量仪3伸出窗口2对建筑进行测量,测量仪3在向前移动的同时会通过带动第一连杆14的底端一起向前移动,第一连杆14的顶端会驱动T形安装板12在测量箱1的内壁上向上移动,T形安装板12会带动风扇13、第一齿轮15及第一齿条杆16一起向上移动,直到T形安装板12移动到最顶端,此时风扇13移出到测量箱1的顶部外侧,第一齿轮15移动到与第四齿轮23同一水平面,此时第一齿条杆16可与第四齿轮23移动啮合,在测量过程中,如果遭遇大风,风力会驱动风扇13进行转动,风扇13会带动第一齿轮15转动,第一齿轮15会通过齿牙间的配合驱使两个第一齿条杆16相背的向外侧移动,当两个第一齿条杆16向外移动到与第四齿轮23啮合后,第一齿条杆16会驱使第四齿轮23转动,第四齿轮23会带动第三齿轮22一起转动,第三齿轮22会带动第三齿条杆21在测量箱1的侧壁上向前移动,第三齿条杆21会带动第二连杆20的顶端一起向前移动,第二连杆20的底端会驱动L形连杆19在测量箱1的侧壁上向下移动,L形连杆19会带动第二齿条杆18一起向下移动,第二齿条杆18会作用于与其 啮合的第二齿轮17,由于此时第二转轴8的转动方向没有被限制,所以第二齿条杆18会带动第二齿轮17转动,第二齿轮17会通过第一转轴7带动第一支撑板6转动,使第二转轴8在弧形槽10内转动到第二竖向滑槽11的顶端位置,此时第二转轴8转动到弧形槽10的端部无法再转动,第二齿条杆18继续向下移动会通过齿牙间的限位作用带动第二齿轮17及第一支撑板6一起向下移动,直到第一支撑板6向下移动到与底面接触,使第一支撑板6增加测量箱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以在刮大风的时候降低测量箱1的重心,可以使测量箱1在测量时更加的稳定,同时第一支撑板6可以对测量箱1起到支撑作用,减小大风对测量箱1的作用力,可以使测量工作在大风天气也能准确的完成,在完成测量工作后,即可将设备搬至室内,在气弹簧40的作用下第一齿条杆16会回到测量箱1的内部,同时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第一支撑板6会回到转动槽5内,此时即可启动气缸4收缩,使气缸4带动测量仪3向后移动回到测量箱1内,对测量仪3进行保护,测量仪3在向后移动时会通过第一连杆14带动T形安装板12及风扇13向下移动回到测量箱1内,完成整个测量过程,本发明通过风扇13及第一支撑板6的设置,可以在测量仪3伸出测量箱1时带动风扇13移出测量箱1,使风扇13检测风力的大小,当风力过大时,风力会带动风扇13转动,风扇13会通过联动机构带动第一支撑板6先在第一滑槽内转动,然后在向下移动到与底面接触,使第一支撑板6增加测量箱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以在刮大风的时候降低测量箱1的重心,可以使测量箱1在测量时更加的稳定,同时第一支撑板6可以对测量箱1起到支撑作用,减小大风对测量箱1的作用力,可以使测量工作在大风天气也能准确的完成,同时在没有遭遇大风天气时第一支撑板收纳在测量箱内可以减小测量箱的体积,使测量箱更加方便移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4)

1.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设备,包括测量箱(1),所述测量箱(1)的前壁上开设有窗口(2),所述窗口(2)的后侧设置有滑动连接在测量箱(1)内壁前后方向上的测量仪(3),所述测量仪(3)的后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气缸(4),所述气缸(4)的伸缩端穿过测量箱(1)的后侧壁并延伸至测量箱(1)的外侧,所述气缸(4)的固定端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测量箱(1)的后侧外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箱(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呈对称设置的转动槽(5),所述转动槽(5)内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板(6),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6)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呈上下布置的第一转轴(7)和第二转轴(8),所述转动槽(5)的前后内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均包括第一竖向滑槽(9)、弧形槽(10)及第二竖向滑槽(11),所述第一竖向滑槽(9)的中间位置与弧形槽(10)的一端连通,所述弧形槽(10)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滑槽(11)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一转轴(7)位于第一竖向滑槽(9)的顶端,所述第二转轴(8)位于第一竖向滑槽(9)与弧形槽(10)连通的位置,且第二转轴(8)可以第一转轴(7)为中心在弧形槽(10)内转动,所述测量仪(3)的上方设置有T形安装板(12),所述T形安装板(12)滑动连接在测量箱(1)内壁的竖直方向上,所述T形安装板(1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风扇(13),所述T形安装板(1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4),所述第一连杆(14)的底部转动连接在测量仪(3)的顶部,所述测量箱(1)与T形安装板(12)之间共同设置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用于在风扇(13)转动时驱动两个第一支撑板(6)移出转动槽(5)对测量箱(1)进行支撑;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15)及两个第二齿轮(17),所述第一齿轮(15)位于T形安装板(12)的上方,且第一齿轮(15)固定连接在风扇(13)的转动轴上,所述第一齿轮(15)的前后两侧均啮合有第一齿条杆(16),两个所述第一齿条杆(16)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其复位的气弹簧(40),两个所述第一齿条杆(16)关于第一齿轮(15)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且两个第一齿条杆(16)均滑动连接在T形安装板(12)的顶部左右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齿轮(17)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一转轴(7)上,所述第二齿轮(17)的内侧均啮合有第二齿条杆(18),所述第二齿条杆(18)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L形连杆(19),两个所述L形连杆(19)分别滑动连接在测量箱(1)的左右侧壁的竖直方向上,两个所述L形连杆(19)的外壁上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20),两个所述第二连杆(20)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三齿条杆(21),两个所述第三齿条杆(21)分别滑动连接在测量箱(1)左右侧壁的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三齿条杆(21)的内侧均啮合有转动连接在测量箱(1)侧壁上的第三齿轮(22),所述第三齿轮(22)的转动轴上均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23),两个所述第四齿轮(23)均与第一齿轮(15)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两个第四齿轮(23)可分别与两个第一齿条杆(16)啮合,两个所述第三齿条杆(21)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复位机构;
所述测量箱(1)的底部在左右方向方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二支撑板(27),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27)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28),两个所述转动板(28)的顶端共同转动连接有转座(41),所述转座(4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架(29),所述滑动架(29)滑动连接在测量箱(1)的左右内壁上,所述滑动架(29)位于两个第二齿条杆(18)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撑板(27)的顶部均设置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一弹簧(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均包括卷收轴(24),所述卷收轴(24)转动连接在测量箱(1)的外侧壁上,所述卷收轴(24)上套转有卷收绳(25),所述卷收绳(2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卷收轴(24)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三齿条杆(21)的侧壁上,所述卷收轴(24)上套装有用于其复位的复位扭簧(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27)的顶部均开设有与其顶部的第一支撑板(6)底端对接的卡槽(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2)的下方设置有开设在测量箱(1)内的第二滑槽(32),所述第二滑槽(32)内滑动连接有用于遮挡窗口(2)的第一遮挡板(33),所述第一遮挡板(33)的底部设置有位于第二滑槽(32)内用于其复位的第二弹簧(34),所述第一遮挡板(33)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32)内的拨动板(35),所述拨动板(35)的右端位于测量箱(1)的右侧壁外侧,所述测量箱(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用于遮挡测量箱(1)顶部的第二遮挡板(36),所述第二遮挡板(36)的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测量箱(1)右侧的异形齿轮(37),所述异形齿轮(37)的底部啮合有滑动连接在测量箱(1)右侧壁前后方向上的第四齿条杆(38),所述第四齿条杆(38)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39),所述第三连杆(39)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拨动板(35)的顶部。
CN202111534253.3A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设备 Active CN1141836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4253.3A CN114183653B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4253.3A CN114183653B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3653A CN114183653A (zh) 2022-03-15
CN114183653B true CN114183653B (zh) 2022-11-18

Family

ID=80543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34253.3A Active CN114183653B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8365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8891B1 (en) * 1996-11-21 2001-09-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ovable display apparatus
CN111833770A (zh) * 2020-07-29 2020-10-27 广州睿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用具有自我保护功能的喷绘灯箱
CN112647599A (zh) * 2020-12-28 2021-04-13 科美建筑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
CN113301750B (zh) * 2021-05-28 2022-06-21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 一种应用于配网自动化领域的终端转接箱
CN113636487B (zh) * 2021-10-13 2021-12-14 江苏华恩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液压千斤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3653A (zh) 202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83653B (zh) 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设备
CN210154789U (zh) 田间农业机械测试平台
CN216869530U (zh) 一种房屋沉降检测设备
CN219016344U (zh) 一种风向风速测试装置
CN115615388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沉降测量装置
CN112987134B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户外用雨量计量器
CN214149052U (zh) 一种用于建筑现场的智能化水平定位装置
CN217930463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河道水位观测装置
CN116480907B (zh) 一种地理测绘用快速调平支架组件
CN214149242U (zh) 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层高检测装置
CN117664077B (zh)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位移监测检测装置
CN220601120U (zh) 一种可调节的测量支架
CN108569075A (zh) 墙纸快速贴附设备
CN218330737U (zh) 一种风沙侵蚀监测用便于调节间距的集沙仪
CN221037439U (zh) 一种工程测绘用固定标杆
CN219223710U (zh) 一种工程质量检验装置
CN219994889U (zh) 一种水位观测设备
CN219992401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海上平台维护用组合架
CN220647485U (zh) 一种可调式环境检测装置安装架
CN117781829B (zh) 一种建筑工程质量平面度检测装置
CN215524608U (zh) 一种新型地理测绘用棱镜设备
CN219796738U (zh) 一种采集装置
CN216483102U (zh) 一种检测设备用校对装置
CN220582125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测绘水准仪
CN219319579U (zh) 一种环境监测用噪声测试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12

Address after: 422000 North Longshan Road, Beita District, Shao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oyang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30000 No. 1, Hu San residential group, Guangda neighborhood committee, Dianbu Town, Feidong County,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fei Suna Engineering Desig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