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0718A - 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0718A
CN114180718A CN202111557613.1A CN202111557613A CN114180718A CN 114180718 A CN114180718 A CN 114180718A CN 202111557613 A CN202111557613 A CN 202111557613A CN 114180718 A CN114180718 A CN 114180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eration
cod
pump
re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576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瑜
何成达
相延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55761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807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80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07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1Aerobic and anaerobic treatment in the same react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05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领域,特别指的一种生物除磷污泥的培养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传统生物除磷沉淀时间长,传统好氧颗粒污泥中聚磷菌含量少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将强化生物除磷(EBPR)与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相结合,在保持C/P比在30‑40之间的条件下,通过逐步缩短沉淀时间,增加碳源浓度以及更换碳源的方式,在反应器中培育出白色颗粒与黄色颗粒共存的生物除磷颗粒污泥。本发明方法培养的颗粒污泥沉降速度快,PO4 3‑‑P的去除率在85%以上,厌氧段释磷量可以达到60mg/L以上。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属于环境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强化生物除磷(EBPR)是一种常用的的污水除磷方法。强化生物除磷是通过厌氧/好氧交替运行使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得以富集。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吸收体外的挥发性脂肪酸(VFA)用于合成为胞内聚合物聚β—羟基烷基酸酯(PHA),体内多聚磷酸水解所产生的磷酸盐被排到体外。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氧化胞内聚合物聚β—羟基烷基酸酯以获得生长、糖原补充和磷吸收所需的能量,同时将体外的磷吸收到细胞内合成多聚磷酸盐,这部分吸收的磷要超过厌氧段释放的磷量,从而将体外的磷转移到细胞内。厌氧/好氧交替运行使磷在聚磷菌体内富集,在厌氧条件下释放到水中。传统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絮状污泥沉降性能差,在沉淀过程中会出现二次释磷现象影响。
在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聚糖菌与聚磷菌在厌氧阶段共同竞争碳源,但聚糖菌不具备储存磷酸盐的能力。聚糖菌的大量存在常常导致系统除磷能力不理想,甚至使整个系统的崩坏。有研究发现碳源发生变化时,聚磷菌(PAO)能比聚糖菌(GAO)更快的适应新碳源。所以可以通过更换碳源来控制聚糖菌的生长,促进聚磷菌富集。
好氧颗粒污泥是由微生物自凝聚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生物膜。与絮状污泥相比具有生物量大,沉降速度快,能够承受高有机负荷和耐毒性等优点。有研究表明,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采用颗粒污泥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构筑物数量与占地面积,减少投资成本。但传统好氧颗粒污泥存在聚磷菌含量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生物除磷沉淀时间长,传统好氧颗粒污泥中聚磷菌含量少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BR反应器中接种好氧池污泥,接种污泥浓度约为3500mg/L,在反应温度为10-30℃条件下,SBR反应器每天运行4个周期,每个周期依次进水、厌氧循环、好氧曝气、沉淀、排水、静置按厌氧/好氧交替的方式运行;
第一天运行时,每个周期,进水时间为15 min,厌氧循环时间为85 min,好氧曝气时间为210 min,沉淀时间为30min,排水时间为15 min,静置时间为5 min,SBR反应器中的曝气采用微孔曝气砂头,曝气量设定为2L/min;
从第二十天开始,SBR反应器运行时,先通过逐步缩短沉淀时间和增加碳源浓度促使絮状污泥颗粒化,再用乙酸钠代替丙酸钠成为碳源来使聚磷菌成为优势菌种,直到污泥完全颗粒化处于白色颗粒与黄色颗粒共存的状态,PO4 3--P的去除率在85%以上,厌氧段释磷量可以达到60mg/L以上,即完成对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
所述逐步缩短沉淀时间和增加碳源浓度具体为:
进水COD为400mg/L,沉淀时间为30min,运行20天;
进水COD为400mg/L,沉淀时间为20min,运行10天;
进水COD为400mg/L,沉淀时间为15min,运行10天;
进水COD为500mg/L,沉淀时间为10min,运行5天;
进水COD为500mg/L,沉淀时间为8min,运行5天;
进水COD为500mg/L,沉淀时间为5min,运行10天;
进水COD为600mg/L,沉淀时间为5min,运行5天;
进水COD为600mg/L,沉淀时间为4min,运行5天;
此后进水COD均为700mg/L,沉淀时间均为3min。
采用5种操作模式在保持COD总量为700mg/L,逐渐增加乙酸钠量,减少丙酸钠量。
每个阶段保持10天,第一阶段丙酸钠提供的COD浓度为700mg/L,乙酸钠为0;第二阶段丙酸钠提供的COD浓度为600mg/L,乙酸钠为100mg/L;第三阶段丙酸钠提供的COD浓度为400mg/L,乙酸钠为300mg/L;第四阶段丙酸钠提供的COD浓度为200mg/L,乙酸钠为500mg/L;第五阶段丙酸钠提供的COD浓度为0,乙酸钠为700mg/L。
培养出的生物除磷颗粒污泥是白色颗粒与黄色颗粒共存的状态。
所述SBR反应器中进的水采用人工模拟废水,造粒阶段以丙酸钠为碳源;颗粒成型后用乙酸钠逐步替代丙酸钠、氯化铵为氮源、磷酸二氢钾为磷源,COD浓度为400-700mg/L,NH4 +-N浓度为10-40mg/L,PO4 3--P浓度为5~15mg/L,运行20天后COD/PO4 3--P保持在30-40之间。
所述SBR反应器总体积为7 L,有效容积5 L,高径比为10,容积转换率为60%。
使用的SBR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
所述反应器主体外接微孔曝气头,微孔曝气头通过曝气管道与曝气泵连接,且连接微孔曝气头、曝气泵的曝气管道上设有气体流量计;
所述应器主体上设有进水口、排水口,进水口位于排水口的上部;其中,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连接进水桶,且进水管道上安装有进水泵;排水口过排水管道连接出水桶,且排水管道上安装有出水泵;
所述反应器主体外缠有加热带,加热带与反应器主体接触处设有温度测量装置,温度测量装置通过温度控制装置与加热带连接;
所述反应器主体底部设有下循环口,反应器主体中部设有上循环口,下循环口通过循环管道与上循环口相连接,且循环管道上按安装有循环泵;
在每个周期中:
首先进水,启动进水泵,进水桶内的水经进水管道、进水泵、进水口流入反应器主体内,进水完成后,关闭进水泵,停止进水;接着厌氧循环,启动循环泵,反应器主体内的水依次经下循环口、循环管道、上循环口流出并流入反应器主体内;循环泵将反应器主体内水自上而下与污泥充分混合;厌氧循环后,关闭循环泵,停止厌氧循环;
接着好氧曝气,启动曝气泵,调节气体流量计,控制曝气量,曝气泵产生气体经气体流量计、曝气管道从微孔曝气头喷出,对反应器主体内的水进行曝气;好氧曝气后,关闭曝气泵,停止好氧曝气;
接着沉淀;
接着排水,启动出水泵,反应器主体内的水经排水管道、出水泵从排水口排出流入出水桶;排水量占总混合溶液的60%,然后关闭出水泵;
最后静置。
厌氧段用循环泵代替搅拌桨,减少水中溶解氧含量。
本发明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通过本发明,在使用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尝试把强化生物除磷(EBPR)与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相结合,培养出白色颗粒与黄色颗粒共存的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生物除磷颗粒污泥培养方法如下:
向高径比为10的SBR反应器中接种好氧池污泥,接种污泥浓度约为3500mg/L。在反应温度为10-30℃条件下,反应器按厌氧/好氧交替的方式运行,每天运行4个周期,每个周期为6h。每个周期包括:进水、厌氧循环、好氧曝气、沉淀、排水、静置。反应器的运行由时间定时器控制。曝气采用微孔曝气砂头,曝气量设定为2L/min。
所述的进水为人工模拟废水,初期培养阶段以丙酸钠为碳源;颗粒成型后用乙酸钠逐步替代丙酸钠、氯化铵为氮源、磷酸二氢钾为磷源,COD/PO4 3--P保持在30-40之间。初期通过逐步缩短沉淀时间和增加碳源浓度促使絮状污泥颗粒化,后期通过用乙酸钠代替丙酸钠成为碳源来使聚磷菌成为优势菌种。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传统生物除磷沉淀时间长,传统好氧颗粒污泥中聚磷菌含量少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将强化生物除磷(EBPR)与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相结合,在保持C/P比在30-40之间的条件下,通过逐步缩短沉淀时间,增加碳源浓度以及更换碳源的方式,在反应器中培育出白色颗粒与黄色颗粒共存的生物除磷颗粒污泥。本发明方法培养的颗粒污泥沉降速度快,PO4 3--P的去除率在85%以上,厌氧段释磷量可以达到60mg/L以上。
随着城镇废水的排放标准进一步提高,传统强化生物除磷具有构筑物多,占地大,投资成本高等问题。生物除磷颗粒污泥与之相比,具有生物量大,沉淀快的优点,大大减少了前期的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所采用的SBR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示为序批式反应器的运行流程图;
图中:1反应器主体、2微孔曝气头、3曝气泵、4气体流量计、5进水口、6进水泵、7进水桶、8排水口、9出水泵、10出水桶、11加热带、12温度测量装置、13温度控制装置、14下循环口、15上循环口、16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附图说明书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在SBR反应器中接种好氧池污泥,接种污泥浓度约为3500mg/L,在反应温度为10-30℃条件下,SBR反应器每天运行4个周期,每个周期依次进水、厌氧循环、好氧曝气、沉淀、排水、静置按厌氧/好氧交替的方式运行;
第一天运行时,每个周期,进水时间为15 min,厌氧循环时间为85 min,好氧曝气时间为210 min,沉淀时间为30min,排水时间为15 min,静置时间为5 min,SBR反应器中的曝气采用微孔曝气砂头,曝气量设定为2L/min;
从第二十天开始,SBR反应器运行时,先通过逐步缩短沉淀时间和增加碳源浓度促使絮状污泥颗粒化,再用乙酸钠代替丙酸钠成为碳源来使聚磷菌成为优势菌种,直到污泥完全颗粒化处于白色颗粒与黄色颗粒共存的状态,PO4 3--P的去除率在85%以上,厌氧段释磷量可以达到60mg/L以上,即完成对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所述逐步缩短沉淀时间和增加碳源浓度具体为:
进水COD为400mg/L,沉淀时间为30min,运行20天;
进水COD为400mg/L,沉淀时间为20min,运行10天;
进水COD为400mg/L,沉淀时间为15min,运行10天;
进水COD为500mg/L,沉淀时间为10min,运行5天;
进水COD为500mg/L,沉淀时间为8min,运行5天;
进水COD为500mg/L,沉淀时间为5min,运行10天;
进水COD为600mg/L,沉淀时间为5min,运行5天;
进水COD为600mg/L,沉淀时间为4min,运行5天;
此后进水COD均为700mg/L,沉淀时间均为3min。
采用5种操作模式在保持COD总量为700mg/L,逐渐增加乙酸钠量,减少丙酸钠量。
每个阶段保持10天,第一阶段丙酸钠提供的COD浓度为700mg/L,乙酸钠为0;第二阶段丙酸钠提供的COD浓度为600mg/L,乙酸钠为100mg/L;第三阶段丙酸钠提供的COD浓度为400mg/L,乙酸钠为300mg/L;第四阶段丙酸钠提供的COD浓度为200mg/L,乙酸钠为500mg/L;第五阶段丙酸钠提供的COD浓度为0,乙酸钠为700mg/L。
培养出的生物除磷颗粒污泥是白色颗粒与黄色颗粒共存的状态。
所述SBR反应器中进的水采用人工模拟废水,造粒阶段以丙酸钠为碳源;颗粒成型后用乙酸钠逐步替代丙酸钠、氯化铵为氮源、磷酸二氢钾为磷源,COD浓度为400-700mg/L,NH4 +-N浓度为10-40mg/L,PO4 3--P浓度为5~15mg/L,运行20天后COD/PO4 3--P保持在30-40之间。
所述SBR反应器总体积为7 L,有效容积5 L,高径比为10,容积转换率为60%。
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使用的SBR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1;
所述反应器主体1外接微孔曝气头2,微孔曝气头2通过曝气管道与曝气泵3连接,且连接微孔曝气头2、曝气泵3的曝气管道上设有气体流量计4;
所述应器主体1上设有进水口5、排水口8,进水口5位于排水口8的上部;其中,进水口5通过进水管道连接进水桶7,且进水管道上安装有进水泵6;排水口8过排水管道连接出水桶10,且排水管道上安装有出水泵9;
所述反应器主体1外缠有加热带11,加热带11与反应器主体1接触处设有温度测量装置12,温度测量装置12通过温度控制装置13与加热带11连接;
所述反应器主体1底部设有下循环口14,反应器主体1中部设有上循环口15,下循环口14通过循环管道与上循环口15相连接,且循环管道上按安装有循环泵16;
在每个周期中:
首先进水,启动进水泵6,进水桶7内的水经进水管道、进水泵6、进水口5流入反应器主体1内,进水完成后,关闭进水泵6,停止进水;接着厌氧循环,启动循环泵16,反应器主体1内的水依次经下循环口14、循环管道、上循环口15流出并流入反应器主体1内;循环泵16将反应器主体1内水自上而下与污泥充分混合;厌氧循环后,关闭循环泵16,停止厌氧循环;
接着好氧曝气,启动曝气泵3,调节气体流量计4,控制曝气量,曝气泵3产生气体经气体流量计4、曝气管道从微孔曝气头2喷出,对反应器主体1内的水进行曝气;好氧曝气后,关闭曝气泵3,停止好氧曝气;
接着沉淀;
接着排水,启动出水泵9,反应器主体1内的水经排水管道、出水泵9从排水口8排出流入出水桶10;排水量占总混合溶液的60%,然后关闭出水泵9;
最后静置。
厌氧段用循环泵16代替搅拌桨,减少水中溶解氧含量。
进一步,具体为:
如图1所示,一种SBR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1,反应器主体1由有机玻璃制成,规格为高100cm,直径为10cm,总体积约为7 L,有效容积5 L。反应器主体外接微孔曝气头2,微孔曝气头通过管道与曝气泵3连接,该管道上设有气体流量计4。
反应器主体1顶部设有进水口5,进水口5通过管道连接进水泵6。进水泵6通过管道连接进水桶7。反应器主体2L处设有排水口8,过管道连接出水泵9。出水泵9通过管道连接出水桶10。
反应器主体1外缠有加热带11,加热带11与反应器主体1接触处设有温度测量装置12,温度测量装置12通过温度控制装置13与加热带11连接。
反应器主体1底部设有循环口14,通过管道与反应器主体1中部的循环口15相连接,该管道上设有循环泵16。
如图2所示,该装置的运行阶段包括:进水、厌氧循环、曝气、沉淀、排水、静置6个阶段,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各个时段的时间。
采用下述实验验证本发明效果:
实验一:
向SBR反应器(高100 cm,直径为10 cm,有效容积5L)中接种污泥,接种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好氧池,接种污泥浓度约为3500mg/L。实验采用人工模拟废水,以丙酸钠为碳源、氯化铵为氮源、磷酸二氢钾为磷源,COD/PO4 3--P保持在30-40之间。
进水泵将人工废水泵入SBR反应器内,进水时间为15min,进水完成后,循环泵将SBR反应器内污水自上而下与污泥充分混合,与搅拌桨相比循环泵可以减少空气进入水中,以此减少水中溶解氧含量。85min后厌氧循环结束,以2L/min曝气量对反应器内进行曝气,好氧反应时间为210min。曝气结束后,污泥经过30min沉淀后进行排水,排水量占总混合溶液的60%。冬天通过加热带控制反应器内温度。
所述人工模拟废水,其中COD浓度为400mg/L,NH4 +-N浓度为40mg/L,PO4 3--P浓度为5mg/L。MgSO4·7H2O浓度为94mg/L,CaCl2浓度为28mg/L,NaHCO3浓度为90mg/L,微量元素取1ml/L。
SBR反应器运行初期絮状活性污泥结构疏松,呈深灰褐色,沉降性能差,平均粒径为64 µm,SVI为83.4 mL/g。初始沉淀时间为30min。
运行至第20天时,污泥浓度为4951mg/L,SVI为66.9 mL/g,反应器内处于细小的白色颗粒与絮状污泥共存的状态。此时通过逐步缩短沉淀时间创造选择一个选择压力,将沉降性能差的污泥排出,仅保留那些密度大,沉降性能好的生物质。
运行至第40天时,反应器内污泥由深灰褐色变为浅褐色,大量沉降性差的絮状污泥被排出反应器,SVI为46.7 mL/g,后续通过不断增加进水中的COD来促成污泥完全颗粒化。
运行至第90天时,污泥沉淀时间已经由过去的30 min变为3 min。污泥基本完成颗粒化,其中颗粒(粒径>200 µm)占污泥总量的比例为86%,大部分颗粒粒径在550 µm到200 µm之间,小粒径颗粒占优势。污泥浓度为7647 mg/L,SVI为24.5mg/L。此时反应器内黄色颗粒与白色颗粒处于共存的状态,且白色颗粒和黄色颗粒的粒径都比较小,只有个别白色颗粒粒径大于1000 µm。
第90天开始,COD总量保持在700mg/L不变,用乙酸钠逐步替代丙酸钠成为唯一碳源,为了防止碳源突变导致整个除磷系统奔溃。此过程分为5个阶段逐渐用乙酸钠替代丙酸钠,直到乙酸钠成为唯一碳源,每个阶段运行10天。
第140天时,乙酸钠代替丙酸钠成为唯一碳源,污泥浓度为9395 mg/L,SVI为19.2mg/L。此时反应器内白色颗粒与黄色颗粒共存,白色颗粒圆润饱满,形状规则,轮廓清晰,结构密实,与周围的黄色颗粒有明显的区别。系统厌氧段磷释放量可以达到60mg/L以上,对COD、PO4 3--P、NH4 +-N的去除率分别为96.9%、87.5%、100%。
颗粒污泥培养历时140天,将此颗粒污泥在相同条件下再运行20天,颗粒污泥仍保持上述水平,证实该方法适合培养生物除磷颗粒污泥。

Claims (9)

1.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BR反应器中接种好氧池污泥,接种污泥浓度约为3500mg/L,在反应温度为10-30℃条件下,SBR反应器每天运行4个周期,每个周期依次进水、厌氧循环、好氧曝气、沉淀、排水、静置按厌氧/好氧交替的方式运行;
第一天运行时,每个周期,进水时间为15 min,厌氧循环时间为85 min,好氧曝气时间为210 min,沉淀时间为30min,排水时间为15 min,静置时间为5 min,SBR反应器中的曝气采用微孔曝气砂头,曝气量设定为2L/min;
从第二十天开始,SBR反应器运行时,先通过逐步缩短沉淀时间和增加碳源浓度促使絮状污泥颗粒化,再用乙酸钠代替丙酸钠成为碳源来使聚磷菌成为优势菌种,直到污泥完全颗粒化处于白色颗粒与黄色颗粒共存的状态,PO4 3--P的去除率在85%以上,厌氧段释磷量可以达到60mg/L以上,即完成对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逐步缩短沉淀时间和增加碳源浓度具体为:
进水COD为400mg/L,沉淀时间为30min,运行20天;
进水COD为400mg/L,沉淀时间为20min,运行10天;
进水COD为400mg/L,沉淀时间为15min,运行10天;
进水COD为500mg/L,沉淀时间为10min,运行5天;
进水COD为500mg/L,沉淀时间为8min,运行5天;
进水COD为500mg/L,沉淀时间为5min,运行10天;
进水COD为600mg/L,沉淀时间为5min,运行5天;
进水COD为600mg/L,沉淀时间为4min,运行5天;
此后进水COD均为700mg/L,沉淀时间均为3m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5种操作模式在保持COD总量为700mg/L,逐渐增加乙酸钠量,减少丙酸钠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阶段保持10天,第一阶段丙酸钠提供的COD浓度为700mg/L,乙酸钠为0;第二阶段丙酸钠提供的COD浓度为600mg/L,乙酸钠为100mg/L;第三阶段丙酸钠提供的COD浓度为400mg/L,乙酸钠为300mg/L;第四阶段丙酸钠提供的COD浓度为200mg/L,乙酸钠为500mg/L;第五阶段丙酸钠提供的COD浓度为0,乙酸钠为700m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出的生物除磷颗粒污泥是白色颗粒与黄色颗粒共存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BR反应器中进的水采用人工模拟废水,造粒阶段以丙酸钠为碳源;颗粒成型后用乙酸钠逐步替代丙酸钠、氯化铵为氮源、磷酸二氢钾为磷源,COD浓度为400-700mg/L,NH4 +-N浓度为10-40mg/L,PO4 3--P浓度为5~15mg/L,运行20天后COD/PO4 3--P保持在30-40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BR反应器总体积为7 L,有效容积5 L,高径比为10,容积转换率为6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的SBR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1);
所述反应器主体(1)外接微孔曝气头(2),微孔曝气头(2)通过曝气管道与曝气泵(3)连接,且连接微孔曝气头(2)、曝气泵(3)的曝气管道上设有气体流量计(4);
所述应器主体(1)上设有进水口(5)、排水口(8),进水口(5)位于排水口(8)的上部;其中,进水口(5)通过进水管道连接进水桶(7),且进水管道上安装有进水泵(6);排水口(8)过排水管道连接出水桶(10),且排水管道上安装有出水泵(9);
所述反应器主体(1)外缠有加热带(11),加热带(11)与反应器主体(1)接触处设有温度测量装置(12),温度测量装置(12)通过温度控制装置(13)与加热带(11)连接;
所述反应器主体(1)底部设有下循环口(14),反应器主体(1)中部设有上循环口(15),下循环口(14)通过循环管道与上循环口(15)相连接,且循环管道上按安装有循环泵(16);
在每个周期中:
首先进水,启动进水泵(6),进水桶(7)内的水经进水管道、进水泵(6)、进水口(5)流入反应器主体(1)内,进水完成后,关闭进水泵(6),停止进水;接着厌氧循环,启动循环泵(16),反应器主体(1)内的水依次经下循环口(14)、循环管道、上循环口(15)流出并流入反应器主体(1)内;循环泵(16)将反应器主体(1)内水自上而下与污泥充分混合;厌氧循环后,关闭循环泵(16),停止厌氧循环;
接着好氧曝气,启动曝气泵(3),调节气体流量计(4),控制曝气量,曝气泵(3)产生气体经气体流量计(4)、曝气管道从微孔曝气头(2)喷出,对反应器主体(1)内的水进行曝气;好氧曝气后,关闭曝气泵(3),停止好氧曝气;
接着沉淀;
接着排水,启动出水泵(9),反应器主体(1)内的水经排水管道、出水泵(9)从排水口(8)排出流入出水桶(10);排水量占总混合溶液的60%,然后关闭出水泵(9);
最后静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厌氧段用循环泵(16)代替搅拌桨,减少水中溶解氧含量。
CN202111557613.1A 2021-12-19 2021-12-19 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Pending CN1141807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7613.1A CN114180718A (zh) 2021-12-19 2021-12-19 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7613.1A CN114180718A (zh) 2021-12-19 2021-12-19 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0718A true CN114180718A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05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57613.1A Pending CN114180718A (zh) 2021-12-19 2021-12-19 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8071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9296A (zh) * 2022-05-20 2022-07-2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利用有机废物发酵液培养产pha颗粒污泥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75327A1 (en) * 2010-03-03 2013-03-28 Liquid Waste Treatment Systems Limited Reactor setup
CN104692529A (zh) * 2015-03-31 2015-06-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颗粒-絮体共存的生物除磷系统构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75327A1 (en) * 2010-03-03 2013-03-28 Liquid Waste Treatment Systems Limited Reactor setup
CN104692529A (zh) * 2015-03-31 2015-06-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颗粒-絮体共存的生物除磷系统构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由阳: "EBPR系统中聚磷菌与聚糖菌的竞争和调控的基础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9296A (zh) * 2022-05-20 2022-07-2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利用有机废物发酵液培养产pha颗粒污泥的方法及系统
CN114769296B (zh) * 2022-05-20 2024-02-09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利用有机废物发酵液培养产pha颗粒污泥的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90381B (zh) 一种基于aao污水处理工艺的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统
CN101628772B (zh) 以颗粒污泥为介质短程反硝化除磷双污泥工艺与装置
CN105540846B (zh) 低碳源城市污水改良uct自养脱氮除磷装置的应用方法
CN100369836C (zh) 城市污水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CN104710087B (zh) 一种制革废水的缺氧-好氧综合处理方法
CN108341546A (zh) 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深度脱氮除磷系统及方法
CN103121754A (zh) 一种脱氮除磷工艺
CN104058551A (zh) 一种节能高效的城市污水自养脱氮生物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149213B (zh) 一种快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及处理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03773726A (zh) 一种低温条件下反硝化聚磷菌富集驯化方法
CN111268796A (zh) 一种厌氧/缺氧填料和分段进水三级ao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系统及方法
CN111099726A (zh) 一种同步反硝化脱氮除磷双泥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110436643B (zh) 一种旁侧富集聚糖菌的控制方法
CN103833134A (zh) 连续流污水处理系统实现短程脱氮的方法
CN110171904A (zh) 基于连续流aao除磷及部分脱氮串联复合式固定生物膜活性污泥自养脱氮装置和方法
CN114180718A (zh) 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CN105948247B (zh) 一种提高人工快速渗滤系统脱氮效率的运行方法
CN105585126B (zh) 一种在sbr反应器中维持稳定的污泥微膨胀及良好脱氮效果的方法
CN209024270U (zh) 一种同步反硝化脱氮除磷双泥污水处理系统
CN108862943B (zh) 一种可调节生物膜-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4956333B (zh) 一种快速实现部分短程硝化污泥颗粒化的系统与方法
CN203768185U (zh) 一种焦化废水处理系统
WO2023082316A1 (zh) 一种基于低氧完全硝化耦合内碳源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深度脱氮的装置和方法
CN113104964B (zh) 一种以潮间带沉积物为接种体系的高盐废水好氧颗粒污泥的启动方法及装置
CN211999015U (zh) 一种针对黑臭水体的改良型uct耦合生物转盘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