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6391A - 一种七道工序工艺机制的智能泡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七道工序工艺机制的智能泡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6391A
CN114176391A CN202111447259.7A CN202111447259A CN114176391A CN 114176391 A CN114176391 A CN 114176391A CN 202111447259 A CN202111447259 A CN 202111447259A CN 114176391 A CN114176391 A CN 1141763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intelligent
cup
hot water
kett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472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婉玉
黄佳佳
黄佳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ohougongf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ohougongf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ohougongf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ohougongf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4725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763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76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63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2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following a specific operational sequence, e.g. for improving the taste of the extraction produ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0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with dispensing means for adding a measured quantity of ingredients, e.g. coffee, water, sugar, cocoa, milk, tea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44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52Alarm-clock-controlled mechanisms for coffee- or tea-making apparatus ; Timers for coffee- or tea-making apparatus;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s for coffee- or tea-making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技术智能泡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七道工序工艺机制的智能泡茶方法,一种七道工序泡茶的方法以及能够实现这七道工序泡茶的智能茶饮机,能够实现纳茶、烫茶、洗茶、高冲、闷茶、出汤、奉茶的完整流程,使得茶文化和茶韵能够得到更加完整的诠释;并且,本方案中通过智能化的机械结构的相互配合,实现智能泡茶,从而有效的节省了人力;此外,智能茶饮机能够便捷的安装到包括商场、茶楼等公共场所中,从而能够在更多的场所中满足品茶爱好者对功夫茶的需求,解决品用功夫茶的场所限制和地域限制;从而将不同茶韵和不同口感的功夫茶普及到如商场等场所中;推动功夫茶文化的快速发展。

Description

一种七道工序工艺机制的智能泡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技术自动泡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七道工序工艺机制的智能泡茶方法。七道工序工艺机制的智能泡茶方法
背景技术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泡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国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现代生活中,亲朋好友聚会、商务活动,人们都喜欢上茶楼去喝早茶;去茶艺馆休闲或者进行商务活动;茶文化的发展不仅是生活社交的需要,同时也是商务社交的一种方式。上茶楼喝茶,功夫茶是必不可少的,而目前的泡茶工具需要经过煮水、消毒茶杯、清洗茶壶、煮开了热水后还要汤茶壶、洗茶叶等等流程,时间长效率低。
目前,品用功夫茶往往都是在茶楼或茶馆等场所中,而在诸如商场等公共区域无法品用功夫茶,现有的一些自动化的泡茶设备虽然也能够制作简单的茶饮,但是不会按照功夫茶的的工序进行泡制,造成了茶叶在处冲泡过程中丧失了原味。有鉴于此,为了使得智能泡茶设备也能秉承传统冲泡手艺,文化与科技相融合,更好地诠释功夫茶的独特韵味与文化,同时能够根据不同款的茶叶,进行针对性的冲泡,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茶叶的茶韵,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实现多道工序冲泡的原茶叶智能泡茶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功夫茶品用具有极大的场地限制以及现有智能泡茶机不能按照泡制工序制作功夫茶而影响茶的口感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了一种七道工序工艺机制的智能泡茶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七道工序工艺机制的智能泡茶方法,由智能茶饮机自动泡茶;所述智能茶饮机包括用于装热水和茶叶的壶体、用于输送热水的热水口、用于盖合壶体的壶盖、用于称取茶叶并将茶叶移送至壶体的纳茶机构、用于将壶体中的茶汤注入茶杯中的出茶口和用于将壶体中的废水排出的废水口;
泡茶的七道工序:
纳茶:根据用户选择,由纳茶机构称取茶叶,备用;
烫壶:由热水口注入热水对所要冲泡茶叶的壶体进行烫壶处理,使其更易泡出茶香;
洗茶:将称取茶叶移送至壶体内,并对茶叶进行冲洗,并起到二次烫壶的效果;
高冲:针对所选取的茶叶种类,注入不同温度的热水,并使热水从高位处注入壶体中,并将茶叶冲散泡开,使壶体内更容易泡出茶的味道;
闷茶:注完热水后,使壶盖置于盖合状态,根据茶叶种类和注入水量的不同,使壶体完成不同时长的闷茶;
出汤:闷茶完成以后,通过注水口将壶体中的茶汤注入茶杯;
奉茶:将装有茶汤的茶杯移送到便于用户取饮的位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可选结构或备选设计:所述智能茶饮机上设置有内胆转移机构,所述洗茶工序前,内胆转移机构抓取过滤茶叶用的内胆,并将其先后移送至壶体;洗茶工序中,茶叶置于内胆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可选结构或备选设计:所述出汤工序后,若保留茶底,则由内胆转移机构将内胆抓放到茶杯中;若不保留茶底,则由内胆转移机构丢弃内胆。
作为上述方案的可选结构或备选设计:所述内胆转移机构包括夹持臂、夹持执行器、转动台、竖向伸缩器和转动器;转动器连接在所述竖向伸缩器上,竖向伸缩器控制该转动器竖向升降;所述转动台连接在转动器上并由其控制升降;两个夹持臂设置于转动台上,夹持执行器设置于转动台上并能够控制两个夹持臂夹拢或张开。
作为上述方案的可选结构或备选设计:所述烫壶工序前,所述壶盖即会盖合壶体;所述热水口设置于壶盖上,所述壶盖与所述壶体转动连接;所述热水口具有设定的高度或/和具有设定的水压,以冲散茶叶,进而达到高位冲茶的效果。
作为上述方案的可选结构或备选设计:在奉茶工序中,由一茶杯移送机构对茶杯进行水平输送,所述茶杯移送机构包括移送台和移送模组;所述移送台设置于移送模组上;并能够在其控制下水平移送茶杯;在所述移送模组的输送方向上设置有出茶工位和奉茶工位;出茶口设置于所述出茶工位处;奉茶工位用于用户取饮装有茶汤的茶杯。
作为上述方案的可选结构或备选设计:在纳茶工序中,纳茶机构能够在不同的取茶工位处取茶,每个取茶工位处均具有储茶室,各个储茶室内分别装有不同种类的茶叶。
作为上述方案的可选结构或备选设计:所述纳茶工序前还具有用户选择工序:用户根据个人偏好选择所需的茶品;所述智能茶饮机包括有控制器,纳茶、烫壶、洗茶、高冲、闷茶、出汤和奉茶的动作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自动完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可选结构或备选设计:所述控制器具有针对不同茶品的工序管理数据库,工序管理数据库包括多种对应茶叶种类的工序流程,在用户选择茶品后,所述控制器启动相应的工序流程。
作为上述方案的可选结构或备选设计:还包括控制器,烫壶、洗茶、冲茶、出茶和排废水的动作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自动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方案中提供一种七道工序泡茶的方法以及能够实现这七道工序泡茶的智能茶饮机,能够实现纳茶、烫茶、洗茶、高冲、闷茶、出汤、奉茶的完整流程,使得茶文化和茶韵能够得到更加完整的诠释;并且,本方案中通过智能化的机械结构的相互配合,实现智能泡茶,从而有效的节省了人力;此外,智能茶饮机能够便捷的安装到包括商场、茶楼等公共场所中,从而能够在更多的场所中满足品茶爱好者对功夫茶的需求,解决品用功夫茶的场所限制和地域限制;从而将不同茶韵和不同口感的功夫茶普及到更多场所中;推动功夫茶文化的快速发展;
2.本方案中的机壳内并排设置多个储茶室,能够存储多种茶叶,从而能够根据个人需要和爱好选择不同种类的茶叶,从而满足于市场的需要和人们口味以及饮茶习惯的需要;同时,可以设定不同茶叶的冲泡工序,从而使得不同茶叶的韵味都能够充分发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方案中智能茶饮机的七工序泡茶方法的工序图;
图2是本方案中智能茶饮机的整体结构图;
图3是本方案中智能茶饮机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储茶机构的结构图;
图5是纳茶机构的左侧视图;
图6是茶壶机构的后侧视图;
图7是夹持臂的左侧视图。
图中:1-机壳;11-前门;12-取茶口;13-废水桶;14-净水桶;15-操作台;2-储茶机构;21-取茶工位;22-储茶室;3-纳茶机构;31-中转茶斗;32-称重传感器;33-活动阀;34-中转模组;4-茶壶机构;41-壶体;42-壶盖;43-热水口;44-电动转动控制器;5-内胆;51-内胆投放器;6-茶杯投放器;7-茶杯移送机构;71-移送台;72-移送模组;8-茶杯;9-内胆转移机构;91-转动器;92-夹持臂;93-夹持执行器;94-竖向伸缩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是全部,基于本方案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2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设计了一种能够实现七道工序的泡茶的智能茶饮机,包括机壳1、储茶机构2、纳茶机构3、内胆转移机构9、茶壶机构4、茶杯移送机构7和控制器等结构。
所述机壳1呈柜体式结构,储茶机构2、纳茶机构3、内胆转移机构9、茶壶机构4和茶杯移送机构7均设置在机壳1内。在机壳1的前侧设置有前门11和取茶口12,前门11上设置有观察窗,而取茶口12设置在前门11的左侧位置。通过该取茶口12可以取出冲泡完成的茶汤。
在机壳1的内部设置有操作台15,在茶壶机构4和内胆转移机构9均设置在操作台15的中部,在操作台15的下方设置有废水桶13和净水桶14;打开前门11后,可以更换废水桶13和净水桶14。
储茶机构2固定在机壳1的顶部,储茶机构2包括有多个储茶室22,各个储茶室22沿水平方向呈一字型并排排列,每个储茶室22中均能够储存不同的茶叶,从而使用户能够根据个人需要和爱好选择不同种类的茶叶,从而满足于人们口味以及饮茶习惯的需要。在每个储茶室22的下部均设置有取茶工位21,而每个取茶工位21处均设置有活动门,通过活动门能够打开对应的储茶室22,从而方便于从储茶室22中取出茶叶。
纳茶机构3设置在机壳1内部的后侧,该纳茶机构3用于称取茶叶并移送至茶壶机构4中;该纳茶机构3包括所述纳茶机构3包括中转茶斗31、称重传感器32和中转模组34等部件;中转茶斗31通过称重传感器32连接于中转模组34上,中转模组34能够控制中转茶斗31沿既定方向移动。中转茶斗31的上部具有进茶口,中转茶斗31的下部具有出茶口,中转茶斗31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开关的活动阀33。当活动阀33处于关断状态时,该中转茶斗31能够装乘茶叶,中转模组34根据相应的控制指令,移动至对应的取茶工位21处进行取茶,并且在取出过程中由称重传感器32进行同步称重。当称取到足量的茶叶后,该纳茶机构3将茶叶移动到茶壶机构4的上方,并打开活动阀33,从而将茶叶投入到茶壶机构4内。
茶壶机构4设置在操作台15的后侧,该茶壶机构4包括壶体41和壶盖42两个部分。该壶体41为上部开口的容器,热水器和纳茶机构3中的茶叶能够通过该上部开口将热水和茶叶加入到该壶体41内。
在壶体41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该排水口能够通过出汤控制阀连通到出茶口,从而使得茶汤能够从出茶口处加入到茶杯8中。此外,该排水口能够通过废水控制阀连通到废水口,从而使得壶体41中的水能够排出的废水桶13中。在壶体41和壶盖42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电动转动控制器44,使两者自动盖合或打开。
内胆转移机构9设置在操作台15中部,所述内胆转移机构9用于抓取过滤茶叶用的内胆5,并将其先后移送至壶体41或茶杯8中。所述内胆转移机构9包括夹持臂92、夹持执行器93、转动台、竖向伸缩器94和转动器91;转动器91连接在所述竖向伸缩器94上,竖向伸缩器94控制该转动器91竖向升降;所述转动台连接在转动器91上并由其控制升降;两个夹持臂92设置于转动台上,夹持执行器93设置于转动台上并能够控制两个夹持臂92夹拢或张开。
在操作台15的上方可以设置内胆投放器51,该能够将杯状的内胆5竖向下落到内胆转移机构9上;该内胆投放器51采用的是现有结构,此处不再赘述,该内胆投放器51的作用是将控制内胆5逐个下落,并下落到对应位置处的内胆转移机构9上。在需要利用热水对壶体41进行烫壶之后,利用内胆转移机构9将内胆5放入到壶体41内,然后由内胆5乘装茶叶,并利用热水对内胆5中的茶叶进行冲洗,从而完成洗茶的步骤。洗茶用的茶水通过废水排出到废水桶13中。再次使用热水对茶叶进行冲泡,从而完成茶叶的高冲工序。
用于加入热水的热水口43是连接杯盖上的,并且所述热水口43具有设定的高度或/和具有设定的水压,使得热水在壶体41内翻滚,以达到高位冲茶效果。此外,由于所述壶盖42与所述壶体41为转动连接关系,通过该壶盖42能够盖合壶体41并用以对冲泡的茶汤进行闷茶,从而完成泡茶工序中的闷茶工序。热水口43的水压可调,从而使得其能够模拟不同的高度位置。
茶杯移送机构7设置在操作台15的前侧,所述茶杯移送机构7包括移送台71和移送模组72;所述移送台71设置于移送模组72上;并能够在其控制下水平移送茶杯8;在所述移送模组72的输送方向上先后设置有茶杯8投放工位、出茶工位、杯盖投放工位和奉茶工位。出茶口设置于所述出茶工位处,茶杯8在该出茶工位处接取茶汤和装入内胆转移机构9移送的内胆5。茶杯8在所述茶杯8投放工位处放至移送台71上;奉茶工位用于取饮装有茶汤的茶杯8;杯盖在所述杯盖投放工位掉落至茶杯8的杯口处。在茶杯8投放工位处设置有茶杯投放器6,该茶杯投放器6的结构与内胆投放器51采用相同的现有结构,此处不再赘述,并且该茶杯投放器6的作用是将控制茶杯8逐个下落,使得茶杯8能够下落到对应位置处的移送台71上。而在杯盖投放工位处设置有杯盖投放器,该杯盖投放器的结构也与内胆投放器51采用相同的现有结构,该杯盖投放器能够将杯盖下落到对应的茶杯8上。
控制器与储茶机构2、纳茶机构3、内胆转移机构9、茶壶机构4和茶杯移送机构7进行电性连接。纳茶、烫壶、洗茶、高冲、闷茶、出汤和奉茶的动作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自动完成。所述控制器具有针对不同茶品的工序管理数据库,工序管理数据库包括多种对应茶叶种类的工序流程,在用户选择茶品后,所述控制器启动相应的工序流程。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设计了一种针对于实施例1的智能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选择:用户根据个人偏好选择所需的茶品。
纳茶:根据用户选择不同的茶叶,由纳茶机构3移动至不同的储茶室22处进行取茶,根据茶叶的种类和相应的冲泡工艺,称量适量的茶叶。
烫壶:由热水器抽取净水壶中的干净水,壶体41进行烫壶处理,从而使其能更好地泡出茶香;不同的茶叶所述热水器输出的热水的温度不同,具体根据设定的工序流程而定;
洗茶:控制内胆投放器51的将一个内胆5下落到对应位置处的内胆转移机构9上。在完成烫壶之后,利用内胆转移机构9将内胆5放入到壶体41内,然后纳茶机构3将称量好的茶叶投入到壶体41处的内胆5内,并由内胆5乘装茶叶,然后利用热水对内胆5中的茶叶进行冲洗;冲洗茶叶后的水从壶体41底部位置排出,并排入到废水桶13中。
高冲:利用热水口43的高度位置和水压对内胆5中的冲洗完成的茶叶进行冲泡,热水在壶体41内翻滚,以达到高位冲茶的效果;并且,针对不同茶叶,注入的热水的温度也不相同,并且从较高处让热水注入泡茶壶当中,便于把茶叶冲散泡开,更容易泡出茶的味道;
闷茶:注完热水后,由于壶盖42是盖合到壶体41上的,该壶体41处较为封闭状态中,在此环境中对茶叶进行闷茶。并且不同的茶叶、不同的水量以及不同重量的茶叶,所需要的闷茶的时间就不一样;具体可以根据经验进行程序设定;
出汤:闷完茶以后,然后将壶体41中的茶汤通过出茶口导出到茶杯8中;打开壶盖42,如果要茶底,则利用内胆转移机构9夹持内胆5,并将内胆5移送至茶杯8内,从而使得冲泡完成的茶叶能够飘满茶杯8,实现茶叶的二次浸泡;如果不要茶底,则将由内胆转移机构9将内胆5进行丢弃;
奉茶:当茶杯8中装满茶汤后,利用茶杯移送机构7将茶杯8移送至杯盖投放工位,并使得茶杯8的杯口上能够盖上一个杯盖,然后继续利用茶杯移送机构7将茶杯8移送到奉茶工位处,在奉茶工位的上方可以设置压盖机构,通过压盖机构的竖向伸缩动作,可以使得杯盖能够盖紧到茶杯8的杯口处。此外,取茶口12也位于该奉茶工位处,通过该取茶口12能够取出冲泡完成的茶汤,最后将茶杯8放到用户的面前。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所做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七道工序工艺机制的智能泡茶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智能茶饮机自动泡茶;所述智能茶饮机包括用于装热水和茶叶的壶体(41)、用于输送热水的热水口(43)、用于盖合壶体(41)的壶盖(42)、用于称取茶叶并将茶叶移送至壶体(41)的纳茶机构(3)、用于将壶体(41)中的茶汤注入茶杯(8)中的出茶口和用于将壶体(41)中的废水排出的废水口;
泡茶的七道工序:
纳茶:根据用户选择,由纳茶机构(3)称取茶叶,备用;
烫壶:由热水口(43)注入热水对所要冲泡茶叶的壶体(41)进行烫壶处理,使其更易泡出茶香;
洗茶:将称取茶叶移送至壶体(41)内,并对茶叶进行冲洗,并起到二次烫壶的效果;
高冲:针对所选取的茶叶种类,注入不同温度的热水,并使热水从高位处注入壶体(41)中,并将茶叶冲散泡开,使壶体(41)内更容易泡出茶的味道;
闷茶:注完热水后,使壶盖(42)置于盖合状态,根据茶叶种类和注入水量的不同,使壶体(41)完成不同时长的闷茶;
出汤:闷茶完成以后,通过注水口将壶体(41)中的茶汤注入茶杯(8);
奉茶:将装有茶汤的茶杯(8)移送到便于用户取饮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泡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茶饮机上设置有内胆转移机构(9),所述洗茶工序前,内胆转移机构(9)抓取过滤茶叶用的内胆(5),并将其先后移送至壶体(41);洗茶工序中,茶叶置于内胆(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泡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汤工序后,若保留茶底,则由内胆转移机构(9)将内胆(5)抓放到茶杯(8)中;若不保留茶底,则由内胆转移机构(9)丢弃内胆(5)。
4.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智能泡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转移机构(9)包括夹持臂(92)、夹持执行器(93)、转动台、竖向伸缩器(94)和转动器(91);转动器(91)连接在所述竖向伸缩器(94)上,竖向伸缩器(94)控制该转动器(91)竖向升降;所述转动台连接在转动器(91)上并由其控制升降;两个夹持臂(92)设置于转动台上,夹持执行器(93)设置于转动台上并能够控制两个夹持臂(92)夹拢或张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泡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烫壶工序前,所述壶盖(42)即会盖合壶体(41);所述热水口(43)设置于壶盖(42)上,所述壶盖(42)与所述壶体(41)转动连接;所述热水口(43)具有设定的高度或/和具有设定的水压,以冲散茶叶,进而达到高位冲茶的效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泡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奉茶工序中,由一茶杯移送机构(7)对茶杯(8)进行水平输送,所述茶杯移送机构(7)包括移送台(71)和移送模组(72);所述移送台(71)设置于移送模组(72)上;并能够在其控制下水平移送茶杯(8);在所述移送模组(72)的输送方向上设置有出茶工位和奉茶工位;出茶口设置于所述出茶工位处;奉茶工位用于用户取饮装有茶汤的茶杯(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泡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纳茶工序中,纳茶机构(3)能够在不同的取茶工位(21)处取茶,每个取茶工位(21)处均具有储茶室(22),各个储茶室(22)内分别装有不同种类的茶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泡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茶工序前还具有用户选择工序:用户根据个人偏好选择所需的茶品;所述智能茶饮机包括有控制器,纳茶、烫壶、洗茶、高冲、闷茶、出汤和奉茶的动作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自动完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泡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有针对不同茶品的工序管理数据库,工序管理数据库包括多种对应茶叶种类的工序流程,在用户选择茶品后,所述控制器启动相应的工序流程。
CN202111447259.7A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七道工序工艺机制的智能泡茶方法 Pending CN1141763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7259.7A CN114176391A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七道工序工艺机制的智能泡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7259.7A CN114176391A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七道工序工艺机制的智能泡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6391A true CN114176391A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41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47259.7A Pending CN114176391A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七道工序工艺机制的智能泡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7639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3665A (zh) * 2018-06-04 2018-09-14 毕沣 一种智能泡茶装置
CN109584452A (zh) * 2018-12-03 2019-04-05 深圳市千麦创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智能茶饮机及其工作流程
CN211833962U (zh) * 2019-12-18 2020-11-03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智能一体化自动沏茶装置
CN213248452U (zh) * 2020-09-04 2021-05-25 深圳市火后工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智能茶饮机
CN213551241U (zh) * 2020-10-19 2021-06-29 深圳市火后工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通道智能茶饮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3665A (zh) * 2018-06-04 2018-09-14 毕沣 一种智能泡茶装置
CN109584452A (zh) * 2018-12-03 2019-04-05 深圳市千麦创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智能茶饮机及其工作流程
CN211833962U (zh) * 2019-12-18 2020-11-03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智能一体化自动沏茶装置
CN213248452U (zh) * 2020-09-04 2021-05-25 深圳市火后工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智能茶饮机
CN213551241U (zh) * 2020-10-19 2021-06-29 深圳市火后工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通道智能茶饮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01030U (zh) 一种功夫茶全自动泡茶装置
CN205433359U (zh) 一种自动泡茶机
CN201452889U (zh) 一种泡茶机
CN104887071A (zh) 一种全自动泡茶机
CN109222655A (zh) 一种智能泡煮两用茶器
CA261068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obtaining infusions
CN114587142A (zh) 一种功夫茶机器人及功夫茶自动泡茶方法
CN108577547A (zh) 一种新型咖啡机
CN100531631C (zh) 茶水冲泡装置及茶水的冲泡方法
CN101224086A (zh) 自动控制茶艺泡茶机
CN108634790A (zh) 全自动泡茶机
CN114176391A (zh) 一种七道工序工艺机制的智能泡茶方法
TW200918009A (en) Tea-brewing machine
CN111789489A (zh) 一种智能抹茶点茶机及点茶方法
CN201153800Y (zh) 自动茶艺泡茶机
CN201658250U (zh) 一种泡茶装置
CN208569768U (zh) 一种自动泡茶装置
CN208837645U (zh) 一种普洱茶自动沏茶洗杯机的洗杯机构
CN208403096U (zh) 一种智能温控式茶叶发酵机
CN108523665A (zh) 一种智能泡茶装置
CN109288396A (zh) 一种智能泡茶装置
CN206675415U (zh) 一种多功能泡茶机
CN105877493A (zh) 自动控制茶艺泡茶机
CN201039925Y (zh) 茶水冲泡装置
CN203987628U (zh) 花式胶囊茶饮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