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2957B - 订阅系统、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存储介质及产品 - Google Patents

订阅系统、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存储介质及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2957B
CN114172957B CN202111458755.2A CN202111458755A CN114172957B CN 114172957 B CN114172957 B CN 114172957B CN 202111458755 A CN202111458755 A CN 202111458755A CN 114172957 B CN114172957 B CN 1141729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micro
electronic device
subscription
sc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587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72957A (zh
Inventor
杨俊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587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72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72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295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7458 priority patent/WO202309834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72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2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2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managing network security; network security policies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订阅系统、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存储介质及产品,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订阅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对第一微应用的订阅操作,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一订阅请求,目标服务器响应于第一订阅请求,基于第一订阅请求中携带的账号,确定登录该账号的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订阅第一微应用。该方法中多个电子设备登录于同一账号,当用户想要在多个电子设备上订阅微应用时,只需在一个电子设备触发订阅操作,目标服务器就可以控制登录该账号的多个电子设备均订阅该微应用,这样用户不需要在每个电子设备依次进行订阅操作,从而提高了订阅效率。

Description

订阅系统、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存储介质及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订阅系统、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存储介质及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应用(Application)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功能丰富的应用应运而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用户在启动应用之前,首先需要从应用商店订阅该应用。其中,用户订阅应用的过程为下载该应用的安装包,通过解析该应用的安装包将该应用安装在电子设备中的过程。
相关技术中,在用户拥有多个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当用户想在多个电子设备中订阅应用时,需要分别在每个电子设备上依次进行订阅操作,操作繁琐,导致订阅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订阅系统、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存储介质及产品,可以提高微应用的订阅效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订阅系统,所述订阅系统包括:多个电子设备和目标服务器,所述多个电子设备包括登录于同一账号的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响应于对第一微应用的订阅操作,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一订阅请求,所述第一订阅请求携带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和所述账号,所述第一微应用是由服务构成的集合;
所述目标服务器,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订阅请求,基于所述账号,确定登录所述账号的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订阅所述第一微应用。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订阅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对第一微应用的订阅操作,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一订阅请求,所述第一订阅请求携带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当前登录的账号,所述第一微应用是由服务构成的集合;
目标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第一订阅请求,基于所述账号,确定登录所述账号的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订阅所述第一微应用。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一电子设备或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的订阅方法。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目标服务器所述的订阅方法或场景管理服务器所述的订阅方法。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所述的订阅方法。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所述的订阅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订阅方法,该方法中多个电子设备登录于同一账号,当用户想要在多个电子设备上订阅微应用时,只需在一个电子设备触发订阅操作,目标服务器就可以控制登录该账号的多个电子设备均订阅该微应用,这样用户不需要在每个电子设备依次进行订阅操作,从而提高了订阅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订阅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订阅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订阅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多个电子设备上订阅微应用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移动终端上订阅微应用A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PC设备上订阅微应用A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多个电子设备上取消订阅微应用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移动终端上取消订阅微应用A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新增设备上订阅微应用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新增的移动终端上订阅微应用A和微应用B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重启时,恢复微应用运行的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场景切换时,自动运行新场景关联的微应用的流程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由游戏场景切换到睡眠场景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不同场景与不同微应用的关联关系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另外,本申请所涉及的账号可以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进行说明。
微应用:微应用可以看做是由服务构成的集合,用于通过服务之间的调用实现特定的业务逻辑,即微应用的应用功能。不同于传统应用只能运行在特定操作系统上,微应用的服务可以是不同操作系统上的服务,即微应用支持异构操作系统,可以实现跨平台运行。
不同于传统应用在使用前需要下载,并与设备绑定,微应用采用订阅机制,与用户的账号绑定,即通过该账号下的某一电子设备订阅微应用后,该账号下的各个电子设备均会订阅该微应用,且用户可以在各个电子设备中使用该微应用。另外,微应用可以为独立的一个应用,或者,微应用依托于其他应用运行,例如,在其他应用的客户端上提供微应用的入口,通过触发该入口从而在该其他应用的客户端上运行该微应用。其中,其他应用可以为社交应用等。
应用脚本:又称为微应用定义,用于控制微应用中服务之间的调用关系,采用脚本语言描述了一段通用的业务逻辑。其中,该脚本语言可以为xml(extensible markup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javascript(java脚本)
不同于传统应用在运行前需要下载并安装应用安装包,比如,在运行安卓应用前,需要下载apk(android application package,安卓应用程序包),微应用在运行前只需要下载对应的应用脚本,微应用过程中,即通过微应用引擎执行该应用脚本,实现应用功能。相较于传统应用,应用脚本的代码量更低,因此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小,且有利于动态部署和更新。
服务:作为微应用运行过程中的最小单元,用于实现特定任务。比如,截屏服务用于实现设备截屏功能、投屏服务用于实现设备间的显示画面投屏等等。并且,微应用运行过程中需要调用服务,调用的服务可以为当前电子设备上的服务,也可以是其他电子设备上的服务。比如,微应用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调用其他电子设备上的截屏服务,获取其他电子设备的设备截屏,并通过调用本地设备的图片显示服务,对其他电子设备的设备截屏进行显示。
不同于传统应用安装过程中,需要将运行过程中使用到的所有服务预先安装在本地,由于微应用的业务逻辑在运行过程中动态组装,因此微应用中的服务支持动态部署,即在运行过程基于当前设备所执行的业务逻辑,将业务逻辑对应的服务动态部署至当前电子设备。相应的,当通过多个电子设备实现同一微应用的应用功能时,由于不同电子设备的业务逻辑可能不同,因此不同电子设备处部署的服务也可能存在差异,即微应用中的服务具有差分部署的特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构成微应用的服务可以包括静态服务和动态服务,其中,静态服务指由宿主应用提供的服务,需要预安装在电子设备中,而动态服务则是指支持动态部署的服务,可以在微应用运行过程中动态部署在电子设备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订阅系统,参见图1,该订阅系统包括:多个电子设备和目标服务器103,该多个电子包括登录于同一账号的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第一电子设备101与目标服务器103之间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连接,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与目标服务器103之间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连接。登录于同一账号的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上均运行有微应用订阅程序,该目标服务器103为该微应用订阅程序的服务器,用户可以通过该微应用订阅程序来订阅微应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拥有多个电子设备,这多个电子设备为登录于同一账号的电子设备,用户在一个电子设备上订阅微应用时,其他电子设备上也会订阅该微应用,这样用户无需在每个电子设备上依次进行订阅操作,从而提高了微应用的订阅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101上触发对微应用的订阅操作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电子设备101,用于响应于对第一微应用的订阅操作,向目标服务器103发送第一订阅请求,该第一订阅请求携带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和账号,第一微应用是由服务构成的集合;
目标服务器103,用于响应于第一订阅请求,基于账号,确定登录该账号的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控制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订阅第一微应用。
该实现方式中,该目标服务器103可以通过设备管理服务器104来确定登录该账号的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也可以通过本地的设备管理模块来确定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
若目标服务器103通过设备管理服务器104来确定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参见图2,该订阅系统还包括:设备管理服务器104,目标服务器103与设备管理服务器104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连接。该过程可以为:
目标服务器103,用于向设备管理服务器104发送第一查询请求,该第一查询请求中携带该账号;
设备管理服务器104,用于响应于第一查询请求,基于该账号,查询该账号对应的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向目标服务器103发送第一电子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的设备标识;
目标服务器103,用于基于第一电子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的设备标识,确定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
其中,设备管理服务器104中存储账号与其对应的多个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因此,设备管理服务器104接收第一查询请求后,可以根据第一查询请求中的账号,确定该账号对应的多个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
若目标服务器103通过本地的设备管理模块确定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该过程可以为:
目标服务器103基于该账号,查询设备管理模块,从设备管理模块中获取该账号对应的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服务器103在向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发送第一订阅指令时,该第一订阅指令中携带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或者携带该账号和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的目标订阅关系。
若第一订阅指令中携带该账号和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的目标订阅关系,该过程可以为:
目标服务器103,用于基于账号和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创建目标订阅关系,该目标订阅关系用于指示该账号已订阅该第一微应用;
目标服务器103,用于向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发送第一订阅指令,该第一订阅指令中携带该目标订阅关系。
若第一订阅指令中携带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则目标服务器103确定登录该账号的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后,直接向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发送第一订阅指令。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服务器103,用于向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发送第一订阅指令,第一订阅指令携带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
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用于响应于第一订阅指令,基于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查询本地的缓存;若该缓存中存在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从该缓存中获取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若该缓存中不存在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从应用管理服务器105中获取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基于该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订阅第一微应用。
该实现方式中,订阅系统还包括:应用管理服务器105,该应用管理服务器105用于存储微应用的应用脚本,第一电子设备101与应用管理服务器105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连接,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与应用管理服务器105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用于基于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确定第一微应用的应用类型;基于第一微应用的应用类型,确定第一微应用的运行环境;在运行环境下订阅第一微应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均包括:应用部署组件和应用运行时组件;
目标服务器103,用于向应用部署组件发送第一订阅指令;
应用部署组件,用于在响应于第一订阅指令,获取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的情况下,向应用运行时组件发送第一通知消息;
应用运行时组件,用于响应于第一通知消息,订阅第一微应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101包括:订阅组件;
订阅组件,用于响应于对订阅组件的触发操作,显示订阅界面,订阅界面包括待订阅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响应于对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的触发操作,确定检测到订阅操作。
该实现方式中,订阅组件作为微应用订阅程序提供给用户,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该订阅组件来订阅微应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101,还用于响应于对已订阅的第二微应用的取消订阅操作,向目标服务器103发送取消订阅请求,该取消订阅请求中携带第二微应用的应用标识;
目标服务器103,用于响应于该取消订阅请求,控制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取消订阅第二微应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101,还用于响应于登录操作,向目标服务器103发送第二订阅请求,该登录操作为第一电子设备101首次登录该账号触发的;
目标服务器103,还用于响应于该第二订阅请求,确定该账号已订阅的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基于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控制第一电子设备101订阅第三微应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101,还用于响应于重启操作,向目标服务器103发送运行请求,该运行请求携带该账号;
目标服务器103,还用于响应于该运行请求,基于该账号,获取该账号已订阅的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基于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控制第一电子设备101运行第三微应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微应用为第一场景关联的微应用,当第一电子设备101由第一场景切换为第二场景时,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也会从第一场景切换为第二场景,并自动运行第二场景下关联的微应用。参见图3,该订阅系统还包括:场景管理服务器106,该过程为:
第一电子设备101,还用于响应于由第一场景切换为第二场景的场景切换操作,向场景管理服务器106发送场景切换请求,该场景切换请求携带第二场景的场景标识;
场景管理服务器106,还用于响应于场景切换请求,基于第二场景的场景标识,获取第二场景关联的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基于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控制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运行第四微应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场景管理服务器106,还用于向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发送退出指令,该退出指令携带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且该退出指令用于控制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退出第一微应用的运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场景管理服务器106,用于响应于场景切换请求,向目标服务器103发送第一获取请求,第一获取请求携带第二场景的场景标识;
目标服务器103,用于响应于第一获取请求,基于第二场景的场景标识,获取第二场景关联的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向场景管理服务器106发送第二场景关联的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
场景管理服务器106,用于接收目标服务器103发送的第二场景关联的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101,还用于显示场景界面,该场景界面包括第一场景和第二场景,响应于对第二场景的触发操作,确定检测到场景切换操作;或者,
第一电子设备101,还用于响应于对第二场景关联的第四微应用的触发操作,确定检测到场景切换操作。
第一电子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02是具有微应用运行功能的电子设备,为手机、车载终端、TV(Television)设备、穿戴设备、平板电脑和PC(PersonalComputer)设备等设备中的至少一种。目标服务器103、设备管理服务器104、应用管理服务器105和场景管理服务器106可以为一台服务器、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云服务器、云计算平台和虚拟化中心中的至少一种。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订阅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4,该方法由第一电子设备、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和目标服务器执行,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第一电子设备基于对第一微应用的订阅操作,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一订阅请求。
该第一订阅请求携带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和第一电子设备当前登录的账号。
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对第一微应用的订阅操作的过程为: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对订阅组件的触发操作,显示订阅界面,该订阅界面包括多个待订阅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响应于对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的触发操作,确定检测到订阅操作。
该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上运行有订阅组件,该订阅组件作为微应用订阅程序提供给用户,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该微应用订阅程序来订阅微应用。或者,第一电子设备上运行有浏览器,用户可以在浏览器中登录微应用订阅程序,在浏览器中来订阅微应用。
若用户直接通过电子设备上运行的订阅组件来订阅微应用,该订阅组件部署在电子设备上。若用户通过电子设备上的浏览器来订阅微应用,则订阅组件部署在WEB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订阅组件部署在电子设备上为例进行说明。
订阅组件在检测到用户触发该订阅组件的触发操作时,显示订阅界面,该订阅界面包括多个待订阅微应用的应用标识,且每个待订阅微应用均对应一个订阅按钮,用户可以从多个订阅按钮中选择第一微应用的订阅按钮。或者,订阅界面包括搜索栏,用户可以在搜索栏中输入微应用关键字,通过点击搜索控件,触发目标服务器反馈包含微应用关键字的第一微应用,显示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及其对应的订阅按钮。
当第一微应用的订阅按钮被触发时,订阅组件确定检测到订阅操作,然后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一订阅请求,该第一订阅请求中携带订阅微应用中当前登录的账号和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在接收到订阅推送消息时,来订阅微应用。该过程为: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目标服务器发送的订阅推送消息,响应于订阅推送消息中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被触发的触发操作,确定检测到对第一微应用的订阅操作。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订阅组件是提供给用户的,因此,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电子设备也包括订阅组件。
步骤402:目标服务器响应于第一订阅请求,基于账号,确定登录该账号的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服务器通过设备管理服务器来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该过程为:
目标服务器响应于第一订阅请求,向设备管理服务器发送第一查询请求,该第一查询请求携带账号。设备管理服务器接收该第一查询请求,基于该账号,确定该账号的多个电子设备,向目标服务器发送该多个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目标服务器接收多个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
该实现方式中,设备管理服务器中存储账号与其对应的多个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设备管理服务器接收到第一查询请求后,根据第一查询请求携带的账号,确定该账号对应的多个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例如,参见图5,多个电子设备分别为:移动终端、车载终端、PC设备和TV设备。
其中,设备管理服务器存储账号与多个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例如,设备管理服务器以列表的形式存储账号与多个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备管理服务器来存储账号与其对应的多个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可以有效减少目标服务器的存储负担,减少目标服务器的消耗。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服务器通过本地的设备管理模块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该过程为:
目标服务器基于该账号,查询设备管理模块,该设备管理模块中存储账号与其对应的多个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从设备管理模块中获取该账号对应的多个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从而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账号与其对应的多个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存储在目标服务器本地,从本地确定该账号对应的多个电子设备更加快速方便,从而提高了微应用的订阅效率。
步骤403:目标服务器向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订阅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服务器在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后,直接向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订阅指令,该第一订阅指令携带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服务器创建账号与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的目标订阅关系,在向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订阅指令中携带该目标订阅关系。相应的,目标服务器创建目标订阅关系的过程为:第一订阅请求中携带账号和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目标服务器接收第一订阅请求后,基于该账号和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创建账号和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的目标订阅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服务器中存储该账号与已订阅的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的对应关系,目标服务器在创建目标订阅关系后,将该目标订阅关系添加到该账号与已订阅的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的对应关系中,并更新该对应关系,从而保证目标服务器中存储的为最新的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服务器可以先基于账号,确定多个电子设备,再创建目标订阅关系;也可以先创建目标订阅关系,再基于账号,确定多个电子设备,对此顺序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均包括:应用部署组件,应用部署组件设置在电子设备内部。目标服务器向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部署组件发送第一订阅指令,该第一订阅指令中携带该目标订阅关系。对于任一应用部署组件,该应用部署组件接收该第一订阅指令后,可以将该目标订阅关系添加到本地的订阅关系库,该订阅关系库中存储该账号与其已订阅的第三微应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服务器向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订阅关系,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将目标订阅关系添加到订阅关系库,这样用户就可以根据订阅关系库中存储的微应用,清楚了解已订阅的多个微应用,若已订阅的多个微应用中不包括用户想要启动的微应用,则用户可以通过订阅微应用的应用程序来订阅想要启动的微应用,从而满足用户需求。
步骤404: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一订阅指令,基于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订阅第一微应用。
本步骤可以通过以下步骤(1)至(4)实现,包括:
(1)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一订阅指令,基于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查询本地的缓存。
步骤403中已经介绍了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均包括:应用部署组件,对于任一应用部署组件,该应用部署组件接收第一订阅指令后,先基于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查询本地的缓存。
(2)若本地的缓存中存在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从缓存中获取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本地的缓存中存在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应用部署组件直接从本地的缓存中获取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从而提高了应用脚本的获取速度。
(3)若缓存中不存在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从应用管理服务器中获取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
若本地的缓存中不存在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应用部署组件向应用管理服务器发送第二获取请求,第二获取请求中携带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用于请求获取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
应用管理服务器接收第二获取请求,基于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从多个微应用的应用脚本中获取该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向应用部署组件发送该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继续参见图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管理服务器中存储所有微应用的应用脚本,当本地的缓存中不存在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时,从应用管理服务器中获取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从而实现对第一微应用的订阅。
(4)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基于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订阅第一微应用。
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还包括:应用运行时组件,应用运行时组件设置在电子设备内部。应用部署组件向应用运行时组件发送第一通知消息,该第一通知消息中携带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应用运行时组件响应于第一通知消息,基于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确定第一微应用的应用类型;基于第一微应用的应用类型,确定第一微应用的运行环境;在该运行环境下订阅第一微应用。
不同的应用类型,需要提供不同的运行环境。例如,微应用是一个容器镜像,则其运行环境为容器环境;微应用是一个JavaScript程序,则其运行环境为JS引擎环境。
图5中是以用户在移动终端上订阅微应用A为例进行说明。参见图6,若用户在PC设备上订阅微应用A,该用户的移动终端、车载终端和TV设备上也会订阅该微应用A。也就是说,用户既可以在移动终端上订阅微应用,也可以在PC设备上订阅微应用,甚至可以通过WEB订阅微应用等等。不管用户在任何电子设备上发起订阅,最终都会影响到该用户的其他电子设备。用户在PC设备上订阅微应用的过程与图5所示的过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微应用一旦订阅成功,该微应用就会在后台运行,当检测到触发该微应用的触发事件时,就会自动启动该微应用。例如,该触发事件可以是语音输出触发的事件、手势操作触发的事件(例如摇一摇、碰一碰)或场景感知触发的事件(例如检测用户回到家中、到达办公地点等),这里对该触发事件不作具体限定。
由此可知,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实现订阅即运行,这对于场景触发类的微应用是非常有益的,一旦订阅后立即就可以运行,而无需再通过点击图标打开,从而提高微应用的运行效率。当然,用户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启动微应用,本申请也同样支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订阅方法,该方法中多个电子设备登录于同一账号,当用户想要在多个电子设备上订阅微应用时,只需在一个电子设备触发订阅操作,目标服务器就可以控制登录该账号的多个电子设备均订阅该微应用,这样用户不需要在每个电子设备依次进行订阅操作,从而提高了订阅效率。
由此可见,该方法可以实现一处订阅,随处可用。用户可以在任一电子设备中订阅微应用,该订阅结果自动在所有电子设备上生效。并且,该方法不受设备类型的限制,可以支持所有设备类型。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用户订阅的微应用的数量可能较多,当用户不想要运行其中部分数量微应用时,可以手动取消微应用的运行,从而满足用户需求。相应的,对于已订阅的每个微应用,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每个微应用提供停止运行选项,当任一微应用的停止运行选项被触发时,停止该微应用的运行。当该微应用的停止运行选项被再次触发时,恢复该微应用的运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登录于同一账号的多个电子设备中任一电子设备取消订阅微应用时,其他电子设备也会取消订阅该微应用。参见图7,该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701至702实现:
步骤701: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对已订阅的第二微应用的取消订阅操作,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取消订阅请求。
第一电子设备的订阅组件检测到对已订阅的第二微应用的取消订阅按钮被触发时,确定检测到第二微应用的取消订阅操作。参见图8,订阅组件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取消订阅请求,该取消订阅请求携带第二微应用的应用标识。
步骤702:目标服务器响应于取消订阅请求,基于该账号,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
目标服务器基于账号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的过程与上述步骤402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目标服务器接收到取消订阅请求后,还会基于该账号,将该第二微应用的应用标识从该账号已订阅的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中删除,并更新该账号与已订阅的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的对应关系。
目标服务器可以先基于账号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也可以先删除第二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先后顺序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703:目标服务器向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取消订阅指令。
目标服务器向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部署组件发送取消订阅指令。
步骤703: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响应于取消订阅指令,取消订阅第二微应用。
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部署组件接收取消订阅指令,向应用运行时组件发送通知消息,用于通知应用运行时组件停止运行第二微应用。
另外,应用部署组件接收取消订阅指令后,还会将第二微应用的应用标识从本地的订阅关系库删除,或者将该账号与第二微应用的应用标识的订阅关系从本地的订阅关系库删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登录于同一账号的多个电子设备中任一电子设备取消订阅微应用时,其他电子设备也会取消订阅该微应用,这样无需用户在其他每个电子设备依次进行取消订阅操作,从而提高了微应用的取消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子设备为新增设备时,在第一电子设备首次登录该账号时,可以直接订阅该账号已订阅的所有微应用。参见图9,该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901至903实现,包括:
步骤901: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登录操作,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二订阅请求。
该登录操作为第一电子设备首次登录账号触发的。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提供登录界面,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部署组件在登录界面获取用户输入的账号和密码,检测到该登录界面中的登录按钮被触发时,确定检测到登录操作,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二订阅请求,该第二订阅请求中携带该账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部署组件还向设备管理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该注册请求携带该账号和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
设备管理服务器接收该注册请求,基于该账号和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在该账号对应的多个电子设备中增加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向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部署组件发送第二通知消息,该第二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一电子设备注册成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部署组件向设备管理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用于注册第一电子设备,这样后续用户在其他电子设备上订阅微应用时,第一电子设备就可以感知到用户订阅关系的变化,实现在用户的每个电子设备上均订阅该微应用,无需用户在每个电子设备上进行订阅操作,从而提高了微应用的订阅效率。
其中,应用部署组件可以先发送注册请求,再发送第二订阅请求,也可以先发送第二订阅请求,再发送注册请求,或者同时发送注册请求和第二订阅请求,这里对先后顺序不作具体限定。参见图10,图10中仅以应用部署组件先发送注册请求,再发送第二订阅请求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902:目标服务器响应于第二订阅请求,确定该账号已订阅的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
目标服务器中存储账号与其已订阅的微应用的对应关系,目标服务器接收第二订阅请求,根据第二订阅请求中携带的账号,确定该账号已订阅的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
步骤903:目标服务器基于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二订阅指令。
目标服务器向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部署组件发送该第二订阅指令,该第二订阅指令中携带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其中,第三微应用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若第三微应用为多个,则目标服务器可以以列表的形式向应用部署组件发送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
步骤904: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二订阅指令,基于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订阅第三微应用。
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部署组件接收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向应用管理服务器发送第二获取请求,应用管理服务器接收第二获取请求,获取第三微应用的应用脚本,向应用部署组件发送第三微应用的应用脚本。
应用部署组件接收应用管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三微应用的应用脚本,向应用运行时组件发送通知消息,用于通知应用运行时组件订阅第三微应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子设备为新增设备时,在第一电子设备首次登陆该账号时,第一电子设备会订阅该用户已订阅的所有微应用,这样用户就无需在第一电子设备依次进行订阅操作,从而提高了微应用的订阅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子设备重启时,第一电子设备也会将该用户已订阅的所有微应用在第一电子设备上自动恢复运行。参见图11,该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1101至1103实现:
步骤1101: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重启操作,向目标服务器发送运行请求。
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部署组件检测到重启操作时,向目标服务器发送运行请求,该运行请求中携带该账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用部署组件还向设备管理服务器发送状态调整请求,该状态调整请求中携带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设备管理服务器接收状态调整请求,基于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将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由离线状态调整为在线状态。
其中,应用部署组件可以先发送状态调整请求,再发送运行请求,也可以先发送运行请求,再发送状态调整请求,或者同时发送运行请求和状态调整请求,对此先后顺序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1102:目标服务器响应于运行请求,基于该账号,获取该账号已订阅的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
目标服务器接收该运行请求,基于该账号,确定该账号已订阅的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
步骤1103:目标服务器基于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运行指令。
目标服务器向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部署组件发送第一运行指令,第一运行指令中携带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
步骤1104: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一运行指令,基于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运行第三微应用。
本步骤与步骤904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子设备重启时,第一电子设备将该用户已订阅的所有微应用在第一电子设备上自动恢复运行,这样无需用户手动启动微应用,从而提高了微应用的启动效率。
另外,当第一电子设备重启时,第一电子设备可以获取其他电子设备上运行的微应用,自动在第一电子设备上运行这些微应用。为了便于区分,将上述的运行请求称为第一运行请求,该过程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基于重启操作,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二运行请求,该第二运行请求中携带该账号;目标服务器响应于第二运行请求,获取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当前运行的第五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基于第五微应用的应用标识,控制第一电子设备运行第五微应用。
由于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中当前均运行第五微应用,因此,目标服务器可以向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三获取请求,该第三获取请求用于请求获取该第二电子设备当前运行的第五微应用的应用标识,目标服务器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五微应用的应用标识,然后向第一电子设备转发第五微应用的应用标识,以使第一电子设备运行第五微应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重启时,可以自动运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上当前运行的第五微应用,这样可以使多个电子设备上运行的微应用保持同步,单个电子设备的故障或重启时,并不会影响其他电子设备上微应用的运行。例如,当通过双指叩击截取其他电子设备的屏幕并发送到当前电子设备时,用户叩击任一电子设备都能完成此操作,并且任一电子设备故障或重启时,并不会影响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截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实现在不同场景中运行不同的微应用。若第一微应用为第一场景关联的应用,该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1201至1203实现:
步骤1201: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由第一场景切换为第二场景的场景切换操作,向场景管理服务器发送场景切换请求。
场景切换请求携带账号。本步骤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以下任一实现方式确定检测到场景切换操作。
第一种实现方式,第一电子设备显示场景界面,该场景界面中包括第一场景和第二场景,响应于对第二场景的触发操作,确定检测到场景切换操作。
该实现方式中,订阅微应用的应用程序中可以提供场景选项,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检测到场景选项被触发时,显示场景界面。用户可以在场景界面手动触发场景切换,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对第二场景的触发操作时,确定检测到场景切换操作。
例如,场景界面包括第一场景和第二场景,第一场景为游戏场景,第二场景为睡眠场景,每个场景均对应一个切换按钮,当前的第一场景对应的切换按钮为不可触发状态,当第二场景对应的切换按钮被触发时,第一电子设备基于用户对第二场景的切换按钮的触发操作,确定检测到场景切换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用户手动选择切换的场景来触发场景切换,更符合用户自身需求,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第二种实现方式,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对第二场景关联的第四微应用的触发操作,确定检测到场景切换操作。
该实现方式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手动选择运行的微应用,当用户选择的第四微应用为第二场景关联的微应用时,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检测到场景切换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用户手动选择运行的微应用来触发场景切换,更符合用户自身需求,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第三种实现方式,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触发场景切换的触发事件时,确定检测到场景切换操作。
该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包括:场景感知组件,该场景感知组件用于感知事件,当感知到触发场景切换的触发事件时,确定检测到场景切换操作。
例如,该触发事件为用户到达办公地点,第二场景为工作场景,当场景感知组件感知到用户当前所处位置为公司所在位置,也即用户到达办公地点时,确定检测到场景切换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场景感知组件自动感知场景的切换,从而自动触发场景切换,更加智能化,用户体验更高。
以场景从游戏场景切换到睡眠场景为例进行说明。游戏场景中订阅了两个微应用,分别为“超级游戏”和“健康管理”,而睡眠场景中只订阅了一个微应用,为“健康管理”。参见图13,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场景切换操作后,向场景管理服务器发送场景切换请求。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用户在不同的场景中需要订阅的微应用一般是不同的,例如,用户在工作场景和生活场景需要订阅的微应用应该是不同的,在睡眠场景和游戏场景需要订阅的微应用应该也是不同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订阅组件来创建或删除场景,并且管理场景和微应用之间的关联关系。一个场景下可以运行多个微应用,而一个微应用也可以在多个场景下运行,它们之间是多对多(N:N)的关系,参见图14。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系统会永久存在一个“缺省场景”,用户订阅的所有微应用都会自动被这个“缺省场景”所订阅。该“缺省场景”为系统默认场景,如果用户不指定场景,用户的多个电子设备将处于系统默认场景,也即“缺省场景”。如果用户指定场景,也即用户自定义场景,用户可以指定该场景下运行的微应用。例如,用户可以定义睡眠场景下运行健康管理微应用,游戏场景下运行超级游戏微应用和健康管理微应用。
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上自定义场景和微应用之间的关联关系后,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存储该关联关系,且向场景管理服务器发送该关联关系,场景管理服务器接收并存储该关联关系,这样在进行场景切换时,场景管理服务器就可以控制该用户的多个电子设备运行新场景下订阅的所有微应用,无需用户在其他电子设备上依次进行手动切换,从而提高了微应用的运行效率。
步骤1202:场景管理服务器响应于场景切换请求,基于第二场景的场景标识,获取第二场景关联的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
场景管理服务器响应于场景切换请求,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一获取请求,该第一获取请求携带第二场景的场景标识。
目标服务器响应于第一获取请求,基于第二场景的场景标识,获取第二场景关联的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向场景管理服务器发送第二场景关联的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若第四微应用的数量为多个,则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可以以列表的形式发送给场景管理服务器。
该实现方式中,目标服务器接收第一获取请求后,基于第二场景的场景标识,从场景与微应用的关联关系中查找第二场景关联的第四微应用,获取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向场景管理服务器发送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场景管理服务器接收目标服务器发送的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其中,第四微应用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步骤1203:场景管理服务器基于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向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二运行指令。
场景管理服务器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运行第四微应用前,需要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该过程与步骤402的过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场景管理服务器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后,基于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向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部署组件发送第二运行指令。
步骤1204: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二运行指令,基于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运行第四微应用。
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部署组件接收第二运行指令,基于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运行第四微应用。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场景切换前,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上运行的是第一微应用,因此,在场景切换时,场景管理服务器还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停止第一微应用的运行。该过程为:场景管理服务器向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发送退出指令,该退出指令携带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且该退出指令用于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退出第一微应用的运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场景管理服务器可以先发送第二运行指令,再发送退出指令,或者先发送退出指令,再发送第二运行指令,或者同时发送第二运行指令和退出指令,对此先后顺序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便于区分,若场景管理服务器同时发送第二运行指令和退出指令,第二运行指令和退出指令可以称为场景切换指令,则步骤1202中场景管理服务器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的第一获取请求中还可以携带第一场景的场景标识,也即第一获取请求中携带第一场景的场景标识和第二场景的场景标识。目标服务器基于第一场景的场景标识,获取第一场景关联的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基于第二场景的场景标识,获取第二场景关联的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然后向场景管理服务器发送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和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继续参见图13。
场景管理服务器基于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和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确定应用差异列表,该应用差异列表中的应用标识为第一微应用与第四微应用不同的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场景管理服务器向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部署组件发送场景切换指令,该场景切换指令中携带该应用差异列表。
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部署组件解析该应用差异列表,对于新增的微应用,若本地的缓存中存在该新增的微应用的应用脚本,则直接从本地的缓存中获取,若本地的缓存中没有该新增的微应用的应用脚本的,则从应用管理服务器中获取,然后通知应用运行时组件运行新增的微应用。对于需要删除的微应用,则应用部署组件通知应用运行时组件停止运行需要删除的微应用。
由此可知,若第一微应用和第四微应用的数量为多个,则第一微应用和第四微应用中可能存在相同的微应用,对于相同的微应用,则继续运行,对于不同的且为新增的微应用,则订阅并运行该微应用,对于不同的且需要删除的微应用,则停止运行该微应用。
继续参见图13,从游戏场景切换到睡眠场景后,“超级游戏”将在用户的所有电子设备上停止运行,而“健康管理”则继续在所有电子设备运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持基于场景的订阅,用户可以定义不同的场景,为不同的场景订阅不同的微应用集合。场景发生切换时,该用户的所有电子设备会自动运行新场景下订阅的所有微应用,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功能特性,无需用户手动切换,不仅提高了微应用的运行效率,还会给用户带来更精细化、个性化的体验。
请参考图15,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电子设备15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控制其他设备的功能的设备。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15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510、存储器1520。
处理器15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5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15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520内的程序代码、程序、代码集或程序代码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52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15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5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5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NPU用于实现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功能;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510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5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选地,该存储器152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1520可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程序、代码、代码集或程序代码集。存储器15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程序代码、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程序代码(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程序代码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子设备150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电子设备15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500的限定,电子设备15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电子设备1500中还包括麦克风、扬声器、射频电路、输入单元、传感器、音频电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电源、蓝牙模块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16,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1600的结构框图,该服务器16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s,CPU)1601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存储器1602,其中,该存储器1602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该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该处理器1601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当然,该服务器还可以具有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键盘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等部件,以便进行输入输出,该服务器1600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实现设备功能的部件,在此不做赘述。该服务器1600可以为目标服务器、设备管理服务器、应用管理服务器或者场景管理服务器,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该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订阅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该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订阅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9)

1.一种订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订阅系统包括:多个电子设备和目标服务器,所述多个电子设备包括登录于同一账号的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响应于对第一微应用的订阅操作,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一订阅请求,所述第一订阅请求携带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和所述账号,所述第一微应用是由服务构成的集合;
所述目标服务器,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订阅请求,基于所述账号,确定登录所述账号的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订阅所述第一微应用;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用于在订阅所述第一微应用之后,在后台运行所述第一微应用;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响应于登录操作,向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二订阅请求,所述登录操作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首次登录所述账号触发的;
所述目标服务器,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订阅请求,确定所述账号已订阅的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基于所述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订阅所述第三微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订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服务器,用于基于所述账号和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创建目标订阅关系,所述目标订阅关系用于指示所述账号已订阅所述第一微应用;
所述目标服务器,用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订阅指令,所述第一订阅指令携带所述目标订阅关系,所述第一订阅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订阅所述第一微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订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服务器,用于向设备管理服务器发送第一查询请求,所述第一查询请求中携带所述账号;
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器,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查询请求,基于所述账号,查询所述账号对应的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目标服务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订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服务器,用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订阅指令,所述第一订阅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订阅指令,基于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查询本地的缓存;若所述缓存中存在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从所述缓存中获取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若所述缓存中不存在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从应用管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基于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订阅所述第一微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订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确定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类型;基于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类型,确定所述第一微应用的运行环境;在所述运行环境下订阅所述第一微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订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均包括:应用部署组件和应用运行时组件;
所述目标服务器,用于向所述应用部署组件发送所述第一订阅指令;
所述应用部署组件,用于在响应于所述第一订阅指令,获取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的情况下,向所述应用运行时组件发送第一通知消息;
所述应用运行时组件,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通知消息,订阅所述第一微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订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订阅组件;
所述订阅组件,用于响应于对所述订阅组件的触发操作,显示订阅界面,所述订阅界面包括待订阅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响应于对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的触发操作,确定检测到所述订阅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订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响应于对已订阅的第二微应用的取消订阅操作,向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取消订阅请求,所述取消订阅请求携带所述第二微应用的应用标识;
所述目标服务器,还用于响应于所述取消订阅请求,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取消订阅所述第二微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订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响应于重启操作,向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运行请求,所述运行请求携带所述账号;
所述目标服务器,还用于响应于所述运行请求,基于所述账号,获取所述账号已订阅的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基于所述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运行所述第三微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订阅系统,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微应用为第一场景关联的微应用,所述订阅系统还包括:场景管理服务器;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响应于由所述第一场景切换为第二场景的场景切换操作,向所述场景管理服务器发送场景切换请求,所述场景切换请求携带所述第二场景的场景标识;
所述场景管理服务器,用于响应于所述场景切换请求,基于所述第二场景的场景标识,获取所述第二场景关联的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基于所述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运行所述第四微应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订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景管理服务器,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发送退出指令,所述退出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且所述退出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退出所述第一微应用的运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订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景管理服务器,用于响应于所述场景切换请求,向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一获取请求,所述第一获取请求携带所述第二场景的场景标识;
所述目标服务器,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获取请求,基于所述第二场景的场景标识,获取所述第二场景关联的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向所述场景管理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场景关联的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
所述场景管理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第二场景关联的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订阅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显示场景界面,所述场景界面中包括所述第一场景和所述第二场景,响应于对所述第二场景的触发操作,确定检测到所述场景切换操作;或者,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响应于对所述第二场景关联的第四微应用的触发操作,确定检测到所述场景切换操作。
14.一种订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对第一微应用的订阅操作,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一订阅请求,所述第一订阅请求携带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当前登录的账号,所述第一微应用是由服务构成的集合;
目标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第一订阅请求,基于所述账号,确定登录所述账号的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订阅所述第一微应用;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在订阅所述第一微应用之后,在后台运行所述第一微应用;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登录操作,向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二订阅请求,所述登录操作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首次登录所述账号触发的;
所述目标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第二订阅请求,确定所述账号已订阅的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基于所述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订阅所述第三微应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服务器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订阅所述第一微应用,包括:
所述目标服务器基于所述账号和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创建目标订阅关系,所述目标订阅关系用于指示所述账号已订阅所述第一微应用;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订阅指令,所述第一订阅指令携带所述目标订阅关系;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订阅指令,订阅所述第一微应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第一订阅请求,基于所述账号,确定登录所述账号的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所述目标服务器向设备管理服务器发送第一查询请求,所述第一查询请求中携带所述账号;
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第一查询请求,基于所述账号,查询所述账号对应的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目标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服务器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订阅所述第一微应用,包括:
所述目标服务器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订阅指令,所述第一订阅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订阅指令,基于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查询本地的缓存;若所述缓存中存在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从所述缓存中获取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若所述缓存中不存在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从应用管理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基于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订阅所述第一微应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订阅所述第一微应用,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确定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类型;基于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类型,确定所述第一微应用的运行环境;在所述运行环境下订阅所述第一微应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均包括:应用部署组件和应用运行时组件;
所述目标服务器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订阅所述第一微应用,包括:
所述目标服务器向所述应用部署组件发送所述第一订阅指令;
所述应用部署组件在响应于所述第一订阅指令,获取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脚本的情况下,向所述应用运行时组件发送第一通知消息;
所述应用运行时组件响应于所述第一通知消息,订阅所述第一微应用。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订阅组件;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订阅组件响应于对所述订阅组件的触发操作,显示订阅界面,所述订阅界面包括待订阅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响应于对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的触发操作,确定检测到所述订阅操作。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对已订阅的第二微应用的取消订阅操作,向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取消订阅请求,所述取消订阅请求携带所述第二微应用的应用标识;
所述目标服务器响应于所述取消订阅请求,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取消订阅所述第二微应用。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重启操作,向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运行请求,所述运行请求携带所述账号;
所述目标服务器响应于所述运行请求,基于所述账号,获取所述账号已订阅的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基于所述第三微应用的应用标识,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运行所述第三微应用。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微应用为第一场景关联的微应用,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由所述第一场景切换为第二场景的场景切换操作,向场景管理服务器发送场景切换请求,所述场景切换请求携带所述第二场景的场景标识;
所述场景管理服务器响应于所述场景切换请求,基于所述第二场景的场景标识,获取所述第二场景关联的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基于所述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运行所述第四微应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场景管理服务器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发送退出指令,所述退出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微应用的应用标识,且所述退出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退出所述第一微应用的运行。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景管理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二场景的场景标识,获取所述第二场景关联的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包括:
所述场景管理服务器响应于所述场景切换请求,向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一获取请求,所述第一获取请求携带所述第二场景的场景标识;
所述目标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第一获取请求,基于所述第二场景的场景标识,获取所述第二场景关联的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向所述场景管理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场景关联的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
所述场景管理服务器接收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第二场景关联的第四微应用的应用标识。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显示场景界面,所述场景界面中包括所述第一场景和所述第二场景,响应于对所述第二场景的触发操作,确定检测到所述场景切换操作;或者,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对所述第二场景关联的第四微应用的触发操作,确定检测到所述场景切换操作。
2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4至26任一所述的订阅方法中第一电子设备或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所执行的步骤。
28.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4至26中任一所述的订阅方法中目标服务器所执行的步骤或权利要求23至26中任一所述的订阅方法中场景管理服务器所执行的步骤。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4至26任一所述的订阅方法。
CN202111458755.2A 2021-12-02 2021-12-02 订阅系统、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存储介质及产品 Active CN1141729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8755.2A CN114172957B (zh) 2021-12-02 2021-12-02 订阅系统、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存储介质及产品
PCT/CN2022/127458 WO2023098345A1 (zh) 2021-12-02 2022-10-25 订阅系统、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存储介质及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8755.2A CN114172957B (zh) 2021-12-02 2021-12-02 订阅系统、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存储介质及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2957A CN114172957A (zh) 2022-03-11
CN114172957B true CN114172957B (zh) 2024-05-14

Family

ID=80482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58755.2A Active CN114172957B (zh) 2021-12-02 2021-12-02 订阅系统、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存储介质及产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72957B (zh)
WO (1) WO20230983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2957B (zh) * 2021-12-02 2024-05-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订阅系统、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存储介质及产品
CN114968406B (zh) * 2022-05-27 2023-10-13 北京青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件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3504A (zh) * 2011-01-21 2011-05-25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场景操作方法、系统及智能设备
WO2018000692A1 (zh) * 2016-06-26 2018-01-04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及用于数据同步的用户终端和服务端
CN108132812A (zh) * 2017-12-21 2018-06-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CN110266810A (zh) * 2019-07-03 2019-09-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mqtt协议的消息接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85399A (zh) * 2020-06-29 2020-11-03 腾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内容分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0237548A1 (zh) * 2019-05-29 2020-1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订阅方法、设备、服务器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1102691A1 (zh) * 2019-11-26 2021-06-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订阅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217631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服务分享方法、通信设备和云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1055B (zh) * 2012-06-12 2018-08-07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在多个客户端间同步信息的方法、客户端和服务器
CN105635260A (zh) * 2015-12-24 2016-06-0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756525B (zh) * 2017-11-01 2022-08-26 钉钉控股(开曼)有限公司 信息订阅方法及装置
US11650839B1 (en) * 2020-02-28 2023-05-16 The Pnc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veloping digital experience applications
CN112019496B (zh) * 2020-07-06 2023-09-19 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mqtt总线的主题安全订阅方法及装置
CN114172957B (zh) * 2021-12-02 2024-05-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订阅系统、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存储介质及产品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3504A (zh) * 2011-01-21 2011-05-25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场景操作方法、系统及智能设备
WO2018000692A1 (zh) * 2016-06-26 2018-01-04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及用于数据同步的用户终端和服务端
CN108132812A (zh) * 2017-12-21 2018-06-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WO2020237548A1 (zh) * 2019-05-29 2020-1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订阅方法、设备、服务器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266810A (zh) * 2019-07-03 2019-09-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mqtt协议的消息接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102691A1 (zh) * 2019-11-26 2021-06-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订阅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217631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服务分享方法、通信设备和云平台
CN111885399A (zh) * 2020-06-29 2020-11-03 腾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内容分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2957A (zh) 2022-03-11
WO2023098345A1 (zh) 2023-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89235B1 (ko) 리소스 배치 방법, 장치, 단말기 및 저장 매체
CN114172957B (zh) 订阅系统、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存储介质及产品
US20200267221A1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n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
CN110096199B (zh) 在设备上显示用户界面的方法和设备
CN106775836B (zh) 界面显示方法及界面显示装置
CN110990741B (zh) 一种页面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WO2023093429A1 (zh) 微应用的运行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US20220400137A1 (en) Widget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768796B2 (en) Method of displaying user interface on device, and device
US2021033701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for multiple device client platforms
EP295938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grated recommendations
CN110928543A (zh) 页面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313804B (zh) 一种图像渲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EP2735123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recommending interaction between devices in a local environment
CN101115180B (zh) 一种电子节目菜单系统及其功能模块动态加载运行方法
CN114237840A (zh) 资源交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163255B (zh) 视频播放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222003A (zh) 服务调用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25966B (zh) 应用启动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594616A (zh) 一种组件配置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8036762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having stored there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14064165A (zh) 一种应用页面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536540B (zh) 桌面图标的鼠标消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3099306B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服务器、介质和产品
CN113938550B (zh) 一种终端设备、信息反馈方法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