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2623B - 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2623B
CN114172623B CN202111549572.1A CN202111549572A CN114172623B CN 114172623 B CN114172623 B CN 114172623B CN 202111549572 A CN202111549572 A CN 202111549572A CN 114172623 B CN114172623 B CN 1141726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urrent
information value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495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72623A (zh
Inventor
孙腾杰
黄中明
简春兵
余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ngchuang Xi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Kingsign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ngchuang Xi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Kingsign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ngchuang Xi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Kingsign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ngchuang Xi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4957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726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72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2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726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26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6Go-back-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监测到当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时,确定传输信道所传输的当前信息值;根据所述当前信息值确定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根据所述可容纳数据量及所获取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对用户业务的数据报文进行重传控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可容纳数据量及所获取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对用户业务的数据报文进行重传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空口资源,提升了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5G新接口(New Radio,NR)中主要有两种重传机制:介质访问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机制和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层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reQuest,ARQ)机制,丢失出错数据主要由MAC层的HARQ机制处理,RLC层进行ARQ补充。有些数据包无法被成功解码,但其中也包含了有用信息,如果丢弃了,这些有用信息就丢失了,通过带软合并的HARQ,接受到的错误数据会保存在一个HARQ buffer中,并与后续重传数据包进行合并,得到更加可靠的数据包。然后对合并后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如果还是失败,则重复“请求重传”,再进行软合并的过程。
现有技术中,下行HARQ的最大重传次数是由gNodeB确定的,不同的厂家可能有不同的实现,用户终端通过maxHARQ-Msg3Tx和max HARQ-Tx能够得知上行传输的最大重传次数,但是用户终端并不知道下行的最大重传次数,用户终端只会根据收到的HARQ中的新的数据指标来确定是进行软合并也即进行重传,还是清空HARQ buffer也即进行新传。在信道条件较差时,接收端获得的有效信息很少,此时如果再进行第三、四次重传,实际上重传的数据量也比较有限,但是却占用了无线传输资源。对于实时型业务,例如可以是直播视频,其所需要的流量较大,传输的传输块(Transport Block Size,TBS)也会较大,但由于信道质量较差,再进行重传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反而占用了大量空口资源,使得传输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实现对数据报文的自适应重传控制,可节省空口资源,提升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监测到当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时,确定传输信道所传输的当前信息值;
根据所述当前信息值确定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根据所述可容纳数据量及所获取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对用户业务的数据报文进行重传控制。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信息值确定模块,用于监测到当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时,确定传输信道所传输的当前信息值;
数据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信息值确定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重传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可容纳数据量及所获取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对用户业务的数据报文进行重传控制。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监测到当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时,确定传输信道所传输的当前信息值;然后根据当前信息值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根据可容纳数据量及所获取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对用户业务的数据报文进行重传控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可容纳数据量及所获取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对用户业务的数据报文进行重传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空口资源,提升了传输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所采用的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在信道质量差的时候,信道质量差的时候改变开启自适应重传机制,可以提高空口资源利用率,节省出的资源可以分给其他UE去使用,进一步节省了空口、无线传输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数据报文进行重传控制时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采用硬件和/或软件的方式来实现,通常可配置于计算机设备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0、监测到当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时,确定传输信道所传输的当前信息值。
其中,重传控制条件可以理解为数据报文进行重传控制的条件。传输信道可以理解为通信传输的通道,示例性的,传输信道可以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PDSCH)信道。当前信息值可以理解为当前正在传输的信息值。
具体的,当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可以理解为,在用户业务属于重传控制范围内时,可以认为当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在传输信息的调制阶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低于阶数下限阈值或阶数变动次数超过设定阈值时,也可以认为当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其中,阶数下限阈值可以理解为预先设置的传输信息的调制阶数的最低阈值范围;阶数变动次数超过设定阈值可以理解为传输信息的调制阶数的变动次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监测到当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时,可以确定出下行PDSCH在1个时隙内的RE数,然后根据确定的RE数结合预先设置的计算传输信息值的公式,可以确定传输信道此时所传输的当前信息值。
S120、根据当前信息值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其中,当前信道质量,也可以称为当前信道条件,可以理解为当前传输信道的信道质量或条件的优劣。当前信道质量可以为当前信道质量较好的情况下;也可以为当前信道质量较差的情况下;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可容纳数据量可以理解为根据所获得的当前信息值所确定的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同的传输信道质量下,所得到的可容纳数据量是不同的。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获取的当前信息值,以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具体的,可以将当前信息值与设定的相关数据块阈值进行比较,如果比较之后的结果为,当前信息值小于或等于所设定的相关数据块阈值,则可以根据当前信息值以及结合相关数据块信息表,以得到传输信道在当前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如果比较之后的结果为,当前信息值大于所设定的相关数据块阈值,则可以根据当前信息值以及结合相关数据块相关确定策略,以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S130、根据可容纳数据量及所获取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对用户业务的数据报文进行重传控制。
其中,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可以理解为在当前执行时长内累计的实际下发数据量。当前执行时长可以理解为获取到当前实际下发量所用的时长。数据报文是网络中交换与传输的数据单元,即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数据报文包含了将要发送的完整的数据信息,其长短很不一致,长度不限且可变。
在本实施例中,重传控制可以理解为对用户业务的数据报文进行重传次数的控制。其中,用户业务可以为用户进行视频直播;也可以为用户进行语音业务;也可以为用户进行p2p文件共享业务等等,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需要说明的是,用户业务具有一定的优先级,优先级是预先设置的,用户业务的优先级越高,其进行数据重传的次数就越多。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可容纳数据量,以及所获取当前执行时长内累计的实际下发数据量,对用户业务的数据报文进行重传次数的控制。具体的,由于在数据报文传输的过程中会存在丢包的现象,可以将可容纳数据量与给定的比例阈值进行相乘,以此作为数据量阈值,然后将数据量阈值与当前执行时长内累计的实际下发数据量进行比较,如果当前执行时长内累计的实际下发数据量大于数据量阈值,则将重传自适应开关打开,根据用户业务的重传次数进行数据报文的重传;相反的,如果当前执行时长内累计的实际下发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数据量阈值,则说明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自适应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监测到当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时,确定传输信道所传输的当前信息值;然后根据当前信息值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根据可容纳数据量及所获取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对用户业务的数据报文进行重传控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可容纳数据量及所获取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对用户业务的数据报文进行重传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空口资源,提升了传输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所采用的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在信道质量差的时候,不需要进行多次重传就可获得较多的有效信息,节省了空口资源,从而提升传输效率。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各实施例地基础上,对监测到当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时,确定传输信道所传输的当前信息值、根据当前信息值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以及根据可容纳数据量及所获取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对用户业务的数据报文进行重传控制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具体可以包含如下步骤:
S210、如果当前用户业务属于重传控制范畴,且传输信道的调制阶数在设定时间内低于阶数下限阈值或阶数变动次数超过设定阈值时,则确定当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
其中,当前用户业务可以理解为当前正在进行传输的用户业务。例如可以是,语音业务、互动游戏业务、基于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的视频业务等等,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设定时间内可以理解为预先设置的时间段内,可以是通过人工进行设置的,也可以通过经验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具体的,传输信道的调制阶数能够通过查找预先配置的调制阶数表得到,如果当前用户业务属于重传控制范畴,且传输信道的调制阶数在设定时间内低于阶数下限阈值或阶数变动次数超过设定阈值时,则认为满足当前重传控制条件;如果传输信道的调制阶数在设定时间内处于平稳的状态,则认为不满足当前重传控制条件。示例性的,调制阶数可以为2;也可以为4;还可以为6;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当当前用户业务属于重传控制范畴,且传输信道的调制阶数在设定的时间段内低于阶数下限阈值或阶数变动次数超过设定阈值时,则可以确定当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可以进行传输信道所传输的当前信息值的确定,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可选的,当前用户业务通过查找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所对应的5QI标准特性表确定;
传输信道的调制阶数通过查找预先配置的调制阶数表确定。
其中,协议数据单元可以理解为在分层网络结构,例如可以是在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中,在传输系统的每一层都将建立PDU进行会话。
在本实施例中,5QI标准特性表可以应用在MAC层,以根据不同的用户业务进行自适应重传机制。
示例性的,表一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5QI标准特性表,其中,5QI标准特性表中包含用户业务进行重传的优先级、用户业务进行重传的次数、用户业务重传的内容。
表一:一种5QI标准特性表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091
其中,基于TCP的视频(缓冲流),例如可以是,www、e-mail、聊天、ftp、p2p文件共享、渐进式视频等。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业务进行重传的优先级,从1至4,优先级依次降低;用户业务进行重传的次数,1/4至1,重传次数依次增加。用户业务的优先级越高,需要重传的次数越多。
在本实施例中,预先配置的调制阶数表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的5bit字段调制阶数来查表指示,协议中定义了3张调制阶数表,分别对应正常码率、高码率和低码率。
S220、确定传输信道在一个时隙内的RE数。
在本实施例中,频率上一个子载波以及时域上一个symbol,称为一个RE。12个RE等于1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其中,频率上连续12个子载波,时域上一个slot,称为1个RB。
在本实施例中,当当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时,可以确定传输信道在一个时隙内的资源单元RE数。
示例性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在1个时隙内的RE数可以写为: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01
其中,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02
表示一个RB内的子载波个数,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03
表示一个slot内PDSCH的调度符号数;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04
表示在PDSCH调度符号内每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B,PRB)内解调参考信号所占的RE数,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05
是高层参数PDSCH-ServingCell Config->xOverhead配置。如果不配置该参数或者调度的PDCCH由SI-RNTI(系统消息)、RA-RNTI(表示用户发随机接入前导所使用的资源块)、P-RNTI(寻呼)加扰,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06
均为0。最终,可得到PDSCH总的调度RE数:NRE=min(156,N'RE)·nPRB,其中,nPRB表示PDSCH中的调度PRB的个数。
S230、根据RE数结合预设的信息值计算公式,确定传输信道所传输的当前信息值。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传输信道在一个时隙内的RE数,然后结合预设的信息值计算公式,以确定传输信道所传输的当前信息值。
在本实施中,预设的信息值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Ninfo=NRE·R·Qm·v,由此公式可以确定传输信道的当前信息值Ninfo。其中,NRE表示RE数,R表示MCS等级确定的目标码率,Qm表示MCS中的调制阶数,v表示传输的层数。
S240、将当前信息值与设定的数据块阈值进行比对。
其中,设定的数据块阈值可以理解为预先设置的数据块阈值范围,例如,设定的数据块阈值可以是3824。其中,3824是数据块大小的分界线,这是因为小码块LDCP BG2支持的最大码块长度是3840,3824加上16比特的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正好是3840,即一个码块。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RE数以及结合预设的信息值计算公式得到当前信息值之后,将当前信息值与预先设定的数据块阈值进行比对,然后基于当前信息值,根据不同的比对结果,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S250、如果当前信息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数据块阈值,则基于当前信息值结合给定数据块信息表,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其中,第一数据块阈值可以理解为当前信息值小于或等于3824时的数据块阈值。给定数据块信息表可以理解为预先给定的数据块信息表。示例性的,表二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给定数据块信息表。其中,TBS最大为3824,Ninfo表示当前信息值。
表二:给定数据块信息表
Table 5.1.3.2-1:TBS for Ninf o≤3824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21
在本实施例中,将当前信息值与预先设定的数据块阈值进行比对之后,如果比对结果为,当前信息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数据块阈值即Ninf o≤3824时,则基于当前信息值,并结合预先给定的数据块信息表表二,以此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具体的,如果当前信息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数据块阈值,则可以基于当前信息值,结合给定的公式以确定目标信息值,然后根据得到的目标信息值进行查找数据块信息表,得到相对应的数据块量,之后根据数据块量与设定时长的乘积作为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可选的,基于当前信息值结合给定数据块信息表,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包括:
基于当前信息值,结合给定的第一公式确定第一目标信息值;
根据第一目标信息值通过查找数据块信息表,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数据块量;
将数据块量与设定时长的乘积作为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在本实施例中,给定的第一公式可以理解为当当前信息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数据块阈值时,所给定的计算第一目标信息值的公式。给定的第一公式可以表述为: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31
其中,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32
N′info表示第一目标信息值,Ninfo表示当前信息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目标信息值之后,可以根据第一目标信息值结合查找表二数据块信息表,以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数据块量,然后将数据块量与预先设定时长的两者之间的乘积作为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其中,数据块量可以理解为根据第一目标信息值结合查找数据块信息表所对应的TBS的大小。设定时长可以理解为预先设定的时长,单位时间内所传输的数据量的大小。
S260、否则,基于当前信息值结合数据块确定策略,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其中,数据块确定策略是在不满足当前信息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数据块阈值的情况下,即在当前信息值大于第一数据块阈值的情况下,结合相关计算公式所计算得出来的数据块大小的确定策略。
在本实施例中,在不满足当前信息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数据块阈值的情况下,即当前信息值大于第一数据块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基于当前信息值结合数据块确定策略,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可以理解为,当前信息值Ninfo大于3824的情况下,基于当前信息值结合数据块确定策略,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具体的,可以由当前信息值,结合相关给定的公式,以及码率的相关范围进行确定传输信道在单签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可选的,基于当前信息值结合数据块确定策略,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包括:
基于当前信息值,结合给定的第二公式确定第二目标信息值;
如果查表获得的目标码率大于设定码率阈值,且第二目标信息值小于或等于设定的第二数据块阈值,则基于第二目标信息值结合给定的第三公式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否则,基于第二目标信息值结合给定的第四公式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其中,给定的第二公式可以理解为当当前信息值大于第一数据块阈值的情况下,所给定的计算第二目标信息值的公式。给定的第二公式可以表述为: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41
其中,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42
N′info表示第二目标信息值,Ninfo表示当前信息值。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码率可以理解为调制与编码策略等级确定的目标码率。设定码率阈值可以为1/4。设定的第二数据块阈值可以理解为第二目标信息值所对应的数据块阈值,此处设定的第二数据块阈值可以为8424。8424可以理解为TBS的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给定的第三公式可以理解为在目标码率大于设定码率阈值,且第二目标信息值小于或等于设定的第二数据块阈值的情况下,第二目标信息值所对应的可容纳数据量。具体的,用公式可以表示为:Ninfo>3824的情况下,R>1/4且N′info≤8424时,此时的可容纳数据量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51
其中,N′info表示第二目标信息值。
在本实施例中,给定的第四公式可以理解为在目标码率小于或等于设定码率阈值,且第二目标信息值大于设定的第二数据块阈值的情况下,第二目标信息值所对应的可容纳数据量。具体的,用公式可以表示为:Ninfo>3824的情况下,R≤1/4且N′info>8424时,此时的可容纳数据量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52
其中,C有两种取值,一种为: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53
另一种为: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54
N′info表示第二目标信息值。
在本实施例中,由当前信息值,结合给定的第二公式确定第二目标信息值,在查表获得的目标码率大于设定码率阈值,且第二目标信息值小于或等于设定的第二数据块阈值的情况下,则可以基于第二目标信息值结合给定的第三公式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相反的,在查表获得的目标码率小于或等于设定码率阈值,且第二目标信息值大于设定的第二数据块阈值的情况下,则可以基于第二目标信息值结合给定的第四公式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S270、将可容纳数据量与给定比例阈值的乘积确定为数据量阈值,并获取传输信道在当前执行时长内累计的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
其中,给定比例阈值可以理解为预先设置的可容纳数据量的比例阈值。给定比例阈值的考量是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丢包率,该给定比例阈值可以由经验获得,也可以由人工进行自定义,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数据量阈值可以由所得到的可容纳数据量与给定比例阈值的乘积所确定。示例性的,数据量阈值可以用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61
来表示,其中,time表示设定时长,80%表示给定比例阈值。
其中,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可以为当前执行时长内所累计的实际下发量,可以用∑QoSi(TBS)来表示。
在本实施例中,在得到可容纳数据量之后,可以将可容纳数据量与预先设置的比例阈值的乘积作为数据量阈值,并获取此时传输信道在当前执行时长内累计的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以便于根据数据量阈值与当前执行时长内累计的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的比较,确定重传自适应开关的开启或关闭状态。
S280、如果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大于数据量阈值,则将重传自适应开关置于开启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量阈值与当前执行时长内累计的当前实际下发数据进行比较之后,若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大于数据量阈值,则可以认为重传自适应开关处于开启状态,可以进行当前用户业务的自适应通信传输,且在完成了该当前用户业务的通信传输后,将重传自适应开关置于关闭状态;若不满足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大于数据量阈值的情况,则认为重传自适应开关置于关闭状态。
S290、查找预先设置的5QI关键值信息表,确定当前用户业务对应的重传次数。
在本实施例中,当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大于数据量阈值的情况下,此时的重传自适应开关处于开启状态,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5QI关键值信息表即表一,进行查找用户业务,以确定当前用户业务所对应的重传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业务的重传次数与用户业务的优先级相关,用户业务的优先级越高,其对应的重传的次数就越多。示例性的,直播视频的优先级为4级,p2p文件共享的优先级为1级,则可以认为p2p文件共享的优先级要高于直播视频的优先级。当前用户业务为直播视频时,所对应的重传次数1次;当当前用户业务为p2p文件共享时,所对应的重新次数为4次。
S2910、控制数据报文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以重传次数进行数据报文重传。
在本实施例中,在大多数无线分组传输系统中都将ARQ和FEC混合使用,即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体制。在HARQ中采用FEC减少重传的次数,降低误码率,使用ARQ的重传和CRC校验来保证分组数据传输等要求误码率极低的场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在纠错能力范围内自动纠正错误,超出纠错范围则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既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又提高了系统的传输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重传自适应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时,对预先设置的5QI关键值信息表进行查找,在确定当前用户业务对应的重传次数之后,可以控制数据报文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以得到的重传次数,进行数据报文重传。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如果当前用户业务属于重传控制范畴,或者传输信道的调制阶数在设定时间内低于阶数下限阈值或阶数变动次数超过设定阈值时,则确定当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确定传输信道在一个时隙内的资源单元RE数;根据RE数结合预设的信息值计算公式,确定传输信道所传输的当前信息值。将当前信息值与设定的数据块阈值进行比对;如果当前信息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数据块阈值,则基于当前信息值结合给定数据块信息表,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否则,基于当前信息值结合数据块确定策略,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将可容纳数据量与给定比例阈值的乘积确定为数据量阈值,并获取传输信道在当前执行时长内累计的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如果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大于数据量阈值,则将重传自适应开关置于开启状态;查找预先设置的5QI关键值信息表,确定当前用户业务对应的重传次数;控制数据报文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以重传次数进行数据报文重传。本发明实施例,将可容纳数据量与给定比例阈值的乘积确定为数据量阈值,并获取传输信道在当前执行时长内累计的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如果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大于数据量阈值,则将重传自适应开关置于开启状态;查找预先设置的5QI关键值信息表,确定当前用户业务对应的重传次数;控制数据报文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以重传次数进行数据报文重传,进一步节省了空口资源,提升了数据报文的传输效率。
示例性的,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以包含以下步骤:
a1、获取5QI标准特性表。
通过获取的5QI标准特性表,将5QI标准特性表可以应用在MAC层,当数据报文传输到MAC层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业务的重传次数进行自适应重传机制。经过服务数据适配协议层(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无线链路控制层(Radio Link Control,RLC)的传输,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a2、重传自适应开关状态的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根据公式NRE=min(156,N'RE)·nPRB,确定出传输信道在一个时隙内的RE数。然后通过公式Ninfo=NRE·R·Qm·v,计算传输的信息值,如果此时Ninfo≤3824,则有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81
其中,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82
根据表二进行TBS查表,以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如果此时Ninfo>3824,则根据传输的信息值结合数据块确定策略,以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其中,数据块制定策略是:基于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91
其中,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92
若此时R>1/4且N′info≤8424,此时的可容纳数据量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93
若此时R≤1/4且N′info>8424,此时的可容纳数据量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94
其中,C有两种取值,一种为: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95
另一种为:
Figure BDA0003417033970000196
之后,将可容纳数据量与给定比例阈值的乘积确定为数据量阈值,并获取传输信道在当前执行时长内累计的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如果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大于数据量阈值,则将重传自适应开关置于开启状态。
a3、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以重传次数进行重传。
重传自适应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时,对预先设置的5QI关键值信息表进行查找,在确定当前用户业务对应的重传次数之后,可以控制数据报文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以得到的重传次数,进行数据报文重传。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来实现,可配置于服务器中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如图3所示,该装置具体可包括:信息值确定模块310、数据量确定模块320和重传控制模块330。
其中,信息值确定模块310,用于监测到当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时,确定传输信道所传输的当前信息值;
数据量确定模块320,用于根据所述当前信息值确定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重传控制模块330,用于根据所述可容纳数据量及所获取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对用户业务的数据报文进行重传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信息值确定模块在监测到当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时,确定传输信道所传输的当前信息值;然后数据量确定模块根据当前信息值确定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重传控制模块根据可容纳数据量及所获取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对用户业务的数据报文进行重传控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可容纳数据量及所获取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对用户业务的数据报文进行重传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空口资源,提升了传输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所采用的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在信道质量差的时候,不需要进行多次重传就可获得较多的有效信息,节省了空口资源,从而提升传输效率。
可选的,信息值确定模块310,包括:
控制条件确定单元,用于如果当前用户业务属于重传控制范畴,或者所述传输信道的调制阶数在设定时间内低于阶数下限阈值或阶数变动次数超过设定阈值时,则确定当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
RE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传输信道在一个时隙内的资源单元RE数;
信息值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RE数结合预设的信息值计算公式,确定所述传输信道所传输的当前信息值。
可选的,所述当前用户业务通过查找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所对应的5QI标准特性表确定;
所述传输信道的调制阶数通过查找预先配置的调制阶数表确定。
可选的,数据量确定模块320,包括:
比对单元,用于将所述当前信息值与设定的数据块阈值进行比对;
数据量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如果所述当前信息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数据块阈值,则基于所述当前信息值结合给定数据块信息表,确定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数据量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否则,基于所述当前信息值结合数据块确定策略,确定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可选的,数据量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信息值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当前信息值,结合给定的第一公式确定第一目标信息值;
数据块量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值通过查找所述数据块信息表,确定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数据块量;
数据量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块量与设定时长的乘积作为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可选的,数据量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第二信息值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当前信息值,结合给定的第二公式确定第二目标信息值;
第一数据量确定子单元,用于如果查表获得的目标码率大于设定码率阈值,且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值小于或等于设定的第二数据块阈值,则基于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值结合给定的第三公式确定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第二数据量确定子单元,用于否则,基于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值结合给定的第四公式确定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可选的,重传控制模块330,包括:
实际数据量获取单元,用于将所述可容纳数据量与给定比例阈值的乘积确定为数据量阈值,并获取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执行时长内累计的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
开关开启单元,用于如果所述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大于所述数据量阈值,则将重传自适应开关置于开启状态;
重传次数确定单元,用于查找预先设置的5QI关键值信息表,确定当前用户业务对应的重传次数;
数据报文传输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数据报文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以所述重传次数进行数据报文重传。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设备包括处理器410、存储器420、输入装置430和输出装置440;设备中处理器4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4中以一个处理器410为例;设备中的处理器410、存储器420、输入装置430和输出装置44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4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4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装置中的信息值确定模块310、数据量确定模块320和重传控制模块330)。处理器4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
存储器4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4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4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440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五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监测到当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时,确定传输信道所传输的当前信息值;
根据所述当前信息值确定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根据所述可容纳数据量及所获取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对用户业务的数据报文进行重传控制。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搜索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9)

1.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到当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时,确定传输信道所传输的当前信息值;
根据所述当前信息值确定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根据所述可容纳数据量及所获取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对用户业务的数据报文进行重传控制;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可容纳数据量及所获取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对用户业务的数据报文进行重传控制,包括:
将所述可容纳数据量与给定比例阈值的乘积确定为数据量阈值,并获取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执行时长内累计的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
如果所述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大于所述数据量阈值,则将重传自适应开关置于开启状态;
查找预先设置的5QI关键值信息表,确定当前用户业务对应的重传次数;
控制所述数据报文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以所述重传次数进行数据报文重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到当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时,确定传输信道所传输的当前信息值,包括:
如果当前用户业务属于重传控制范畴,且所述传输信道的调制阶数在设定时间低于阶数下限阈值或阶数变动次数超过设定阈值时,则确定当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
确定所述传输信道在一个时隙内的资源单元RE数;
根据所述RE数结合预设的信息值计算公式,确定所述传输信道所传输的当前信息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用户业务通过查找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所对应的5QI标准特性表确定;
所述传输信道的调制阶数通过查找预先配置的调制阶数表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信息值确定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包括:
将所述当前信息值与设定的数据块阈值进行比对;
如果所述当前信息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数据块阈值,则基于所述当前信息值结合给定数据块信息表,确定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否则,基于所述当前信息值结合数据块确定策略,确定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信息值结合给定数据块信息表,确定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信息值,结合给定的第一公式确定第一目标信息值;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值通过查找所述数据块信息表,确定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数据块量;
将所述数据块量与设定时长的乘积作为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信息值结合数据块确定策略,确定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信息值,结合给定的第二公式确定第二目标信息值;
如果查表获得的目标码率大于设定码率阈值,且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值小于或等于设定的第二数据块阈值,则基于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值结合给定的第三公式确定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否则,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值结合给定的第四公式确定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7.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值确定模块,用于监测到当前满足重传控制条件时,确定传输信道所传输的当前信息值;
数据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信息值确定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信道质量下的可容纳数据量;
重传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可容纳数据量及所获取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对用户业务的数据报文进行重传控制;
其中,所述重传控制模块,包括:
实际数据量获取单元,用于将所述可容纳数据量与给定比例阈值的乘积确定为数据量阈值,并获取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执行时长内累计的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
开关开启单元,用于如果所述当前实际下发数据量大于所述数据量阈值,则将重传自适应开关置于开启状态;
重传次数确定单元,用于查找预先设置的5QI关键值信息表,确定当前用户业务对应的重传次数;
数据报文传输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数据报文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以所述重传次数进行数据报文重传。
8.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
CN202111549572.1A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1726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9572.1A CN114172623B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9572.1A CN114172623B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2623A CN114172623A (zh) 2022-03-11
CN114172623B true CN114172623B (zh) 2022-09-09

Family

ID=80487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49572.1A Active CN114172623B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7262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1316A (zh) * 2018-03-26 2018-09-11 上海酷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及装置
CN112688761A (zh) * 2019-10-18 2021-04-2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harq处理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4931A (zh) * 2006-10-30 2008-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类型选择方法、相应的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及系统
CN101958781A (zh) * 2010-10-25 2011-0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重传调整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7294661A (zh) * 2016-03-30 2017-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最大重传次数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7864084B (zh) * 2016-09-22 2019-06-2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322936B (zh) * 2017-01-16 2023-06-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的方法及装置
CA3108542A1 (en) * 2018-08-07 2020-02-13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autonomous resource selection in new radio vehicle to everything (nr v2x)
US11469857B2 (en) * 2019-08-13 2022-10-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feedback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1046772A1 (zh) * 2019-09-11 2021-03-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660067A (zh) * 2021-08-27 2021-11-16 上海中兴易联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nr系统的harq调度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1316A (zh) * 2018-03-26 2018-09-11 上海酷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及装置
CN112688761A (zh) * 2019-10-18 2021-04-2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harq处理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2623A (zh) 2022-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546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ransport block size
US11212036B2 (en)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20180206221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EP3481095A1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US20090168770A1 (en) Techniques for efficient transfer of medium access control structur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128614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147824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무선통신 시스템
US9549340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CN113489576A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4172623B (zh) 一种数据报文的重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56120B (zh) 一种报文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US20220369355A1 (en)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techniques
KR102207467B1 (ko) 패킷 도메인에서 음성 서비스를 스케줄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191863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atania et al. Flexible UL/DL in small cell TDD systems: A performance study with TCP traffic
CN111149410B (zh) 新无线电中未授权传输或与之相关的改进
WO2020168557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3713126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data
WO2010049007A1 (en) A method of scheduling data
US832032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in multi-carrier networks
WO2018024151A1 (zh) 一种被用于低延迟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9690991A (zh) 反馈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Tykhomyrov et al. Analysi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IEEE 802.16 ARQ mechanism
WO2024007224A1 (zh) 一种基于反馈的自适应传输方法
Engin et al. Resource Allocation of eMBB and URLLC Traffic using Pre-emption Mechan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