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69903A - 一种可融合无损检测技术的中药材数字化质控追溯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融合无损检测技术的中药材数字化质控追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69903A
CN114169903A CN202111528569.1A CN202111528569A CN114169903A CN 114169903 A CN114169903 A CN 114169903A CN 202111528569 A CN202111528569 A CN 202111528569A CN 114169903 A CN114169903 A CN 114169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chinese medici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al materials
tra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2856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勇
龚晨辉
王培鉴
徐坤俐
姚博
杨泽鹏
王远会
万海伦
陈广川
刘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Yiyang Modern Food Safety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LP
Chengdu Liyang Moder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Yiyang Modern Food Safety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LP
Chengdu Liyang Moder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Yiyang Modern Food Safety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LP, Chengdu Liyang Moder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Yiyang Modern Food Safety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LP
Priority to CN20211152856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699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69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99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1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drugs or medications, e.g. for ensuring correct administration to patient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Fina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融合无损检测技术的中药材数字化质控追溯方法,属于中药材溯源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中药材没有科学的鉴别体系,同时中药材在生产、运输、加工、出售过程无法进行产品溯源的问题。其通过构建融合无损检测技术的中药材数字化追溯系统,对中药材的种植过程和储运过程进行记录并关联中药材的各项数据信息,在无损检测技术的加持下使得追溯信息的记录更加科学准确。在中药材的加工环节,建立中药饮片近红外无损检测数据库,并将近红外无损检测设备物联化,在中药饮片流通过程中或者到达下游商户时可通过物联化近红外无损检测设备再次测量样品与数据库做比对,为其提供真伪鉴别、掺伪识别、品种分类、产地分析、质量评价佐证。

Description

一种可融合无损检测技术的中药材数字化质控追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材溯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融合无损检测技术的中药材数字化质控追溯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中药材鉴别主要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手段,根据经验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和大致产地,需要检测人员拥有丰富的经验,可靠性和重现性较低。同时,现阶段中药材在生产、运输、加工、出售过程均没有对相关药材进行标准化检测和记录,更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产品溯源体系,无法对中药材的产地、优劣、安全性等问题进行质控追溯。如今国家明确规划了要构建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和完善中药材标准,完善中药材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立覆盖主要中药材品种的全过程追溯体系;构建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完善中药材流通行业规范,建设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继而保证中药材安全、有效、可追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融合无损检测技术的中药材数字化质控追溯方法,解决现有中药材没有科学的鉴别体系,同时中药材在生产、运输、加工、出售过程无法进行产品溯源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融合无损检测技术的中药材数字化质控追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不同地点建立若干中药材种植基地,对于中药材种植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进行可视化留影,赋予每份药材一个二维码,每份中药材的二维码关联有中药材在种植时的基本数据信息,并基于数据信息构建中药材追溯系统;
(2)选取两个以上种植基地产出的中药材,使用电子鼻对不同产地的中药材进行无损检测,将检测数值进行建模,在中药材追溯系统中构建中药材道地性数据库;
(3)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记录中药材储运时的数据信息,并通过每份中药材的二维码进行关联,同时当中药材到达中药材加工厂后,利用电子鼻对每份药材进行二次无损检测,将检测数据与中药材道地性数据库做对比,判断经过一定时间储藏运输后的中药材特性是否发生改变,并且判断药材的道地性。
(4)中药材在加工工厂加工后,对中药材的二次加工产品进行近红外无损检测,测量数据并建立中药材的二次加工产品数据库,并将中药材的二次加工产品数据库添加进中药材追溯系统,同时将近红外无损检测设备物联化,使得每个近红外无损检测设备与中药材追溯系统物联化;
(5)中药材的二次加工产品的流通过程中或者到达下游商户时可随时通过物联化的近红外无损检测设备再次测量样品,并将检测数据与中药材追溯系统中的中药材的二次加工产品数据库做比对,从而对中药材的二次加工品进行真伪鉴别、掺伪识别、品种分类、产地分析、质量评价的追溯。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中药材在种植时的基本数据信息包括生长环境、生长情况、种植实景、采收实景。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中药材储运时的数据信息包括中药材种类、产地、等级、数量、中医药材图片、运输人员信息、运输车辆、储运实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通过检测出中药材的感官性状、特征化学成分、生物活性评价参数,选出具有道地性的中药材样品,以及用电子鼻检测中药材样品的多维度传感器响应值来构建对应中药材道地性数据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近红外无损检测中药材的二次加工产品时近红外光谱检测二次加工产品的光谱数据,光谱数据包括共有峰、特征峰以及共有峰、特征峰对应的峰面积,建立中药材的二次加工产品数据库。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构建融合无损检测技术的中药材数字化追溯系统,首先对中药材的种植过程进行记录,达到中药材种植、生长、采收全过程的可视化;储运过程移动智能终端记录中药材储运时的各项数据信息,达到储运过程中人时空三维锁定,在无损检测技术的加持下使得追溯信息的记录更加科学准确。然后使用电子鼻无损检测技术对中药材在储运前后的品质变化进行检测,达到探究储运过程对中医药材品质影响的作用,与数据库做对比则可判断药材优劣等级、生产地,确保中医药材在储运过程中不会出现“偷梁换柱”的情况。最后在中医药材的加工环节,建立中医药材近红外无损检测数据库,通过便携式物联化近红外光谱仪对中药材的二次加工产品进行测量,达到对中药材二次加工产品流通到下游商户时是否存在“掺劣、掺假”行为进行准确科学的判定,完成中药材在生产、运输、加工、出售过程的产品溯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药材二次加工产品的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可融合无损检测技术的中药材数字化质控追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党参和贝母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地点建立党参和贝母的种植基地,对于两种中药材种植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进行可视化留影,赋予每份药材一个二维码,每份中药材的二维码关联有中药材在种植时的各项基本数据信息,时空下定性定量追踪中药材在种植时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种植实景、采收实景的数据信息,并基于数据信息构建中药材追溯系统;
(2)分别选取两个种植基地产出的党参和贝母,使用电子鼻对不同产地的党参和贝母进行无损检测,将检测数值进行建模,在中药材追溯系统中构建中药材道地性数据库;
(3)基于中医药材的追溯系统,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记录党参和贝母在储运时的人、时、空三维锁定图文信息,如(中药材的种类、产地、等级、数量、中医药材图片、运输人员信息、运输车辆、储运实拍),并通过每份中药材的二维码进行关联,当中药材到达中药材加工厂后,同时利用电子鼻无损检测技术检测,将检测数据与中药材道地性数据库做对比,判断经过一定时间的储藏运输后党参和贝母的特性是否发生改变,并且判断药材的道地性;
(4)贝母在加工工厂加工制成贝母饮片或贝母粉末后,对贝母饮片或贝母粉末进行近红外无损检测,测量数据并建立贝母饮片或贝母粉末的数据库,并将贝母饮片或贝母粉末的数据库添加进中药材追溯系统,同时将近红外无损检测设备物联化,使得每个近红外无损检测设备与中药材追溯系统物联化;
(5)贝母饮片或贝母粉末在流通过程中或者到达下游商户时(如:医院、药店)可随时通过物联化的近红外无损检测设备再次测量样品,并将检测数据与中药材追溯系统中的贝母饮片或贝母粉末数据库做比对,从而对贝母饮片或贝母粉末进行真伪鉴别、掺伪识别、品种分类、产地分析、质量评价的追溯。
通过构建融合无损检测技术的中药材数字化追溯系统,首先对中药材的种植过程进行记录,达到中药材种植、生长、采收全过程的可视化;储运过程移动智能终端记录中药材储运时的各项数据信息,达到储运过程中人时空三维锁定,在无损检测技术的加持下使得追溯信息的记录更加科学准确。然后使用电子鼻无损检测技术对中药材在储运前后的品质变化进行检测,达到探究储运过程对中医药材品质影响的作用,与数据库做对比则可判断药材优劣等级、生产地,确保中医药材在储运过程中不会出现“偷梁换柱”的情况。最后在中医药材的加工环节,建立中医药材近红外无损检测数据库,通过便携式物联化近红外光谱仪对中药材的二次加工产品进行测量,达到对中药材二次加工产品流通到下游商户时是否存在“掺劣、掺假”行为进行准确科学的判定,完成中药材在生产、运输、加工、出售过程的产品溯源。
如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前文所述为本发明的各个优选实施例,各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优选实施方式如果不是明显自相矛盾或以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为前提,各个优选实施方式都可以任意叠加组合使用,所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发明的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可融合无损检测技术的中药材数字化质控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不同地点建立若干中药材种植基地,对于中药材种植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进行可视化留影,赋予每份药材一个二维码,每份中药材的二维码关联有中药材在种植时的基本数据信息,并基于数据信息构建中药材追溯系统;
(2)选取两个以上种植基地产出的中药材,使用电子鼻对不同产地的中药材进行无损检测,将检测数值进行建模,在中药材追溯系统中构建中药材道地性数据库;
(3)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记录中药材储运时的数据信息,并通过每份中药材的二维码进行关联,同时当中药材到达中药材加工厂后,利用电子鼻对每份药材进行二次无损检测,将检测数据与中药材道地性数据库做对比,判断经过一定时间储藏运输后的中药材特性是否发生改变,并且判断药材的道地性;
(4)中药材在加工工厂加工后,对中药材的二次加工产品进行近红外无损检测,测量数据并建立中药材的二次加工产品数据库,并将中药材的二次加工产品数据库添加进中药材追溯系统,同时将近红外无损检测设备物联化,使得每个近红外无损检测设备与中药材追溯系统物联化;
(5)中药材的二次加工产品的流通过程中或者到达下游商户时可随时通过物联化的近红外无损检测设备再次测量样品,并将检测数据与中药材追溯系统中的中药材的二次加工产品数据库做比对,从而对中药材的二次加工品进行真伪鉴别、掺伪识别、品种分类、产地分析、质量评价的追溯。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融合无损检测技术的中药材数字化质控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中药材在种植时的基本数据信息包括生长环境、生长情况、种植实景、采收实景。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融合无损检测技术的中药材数字化质控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中药材储运时的数据信息包括中药材种类、产地、等级、数量、中医药材图片、运输人员信息、运输车辆、储运实拍。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融合无损检测技术的中药材数字化质控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通过检测出中药材的感官性状、特征化学成分、生物活性评价参数,选出具有道地性的中药材样品,以及用电子鼻检测中药材样品的多维度传感器响应值来构建对应中药材道地性数据库。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融合无损检测技术的中药材数字化质控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近红外无损检测中药材的二次加工产品时近红外光谱检测二次加工产品的光谱数据,光谱数据包括共有峰、特征峰以及共有峰、特征峰对应的峰面积,建立中药材的二次加工产品数据库。
CN202111528569.1A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可融合无损检测技术的中药材数字化质控追溯方法 Pending CN1141699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8569.1A CN114169903A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可融合无损检测技术的中药材数字化质控追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8569.1A CN114169903A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可融合无损检测技术的中药材数字化质控追溯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9903A true CN114169903A (zh) 2022-03-11

Family

ID=80486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28569.1A Pending CN114169903A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可融合无损检测技术的中药材数字化质控追溯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6990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71091A (zh) * 2023-03-16 2023-05-05 山东丰茂源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制药原料溯源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71091A (zh) * 2023-03-16 2023-05-05 山东丰茂源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制药原料溯源系统
CN116071091B (zh) * 2023-03-16 2023-06-20 山东丰茂源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制药原料溯源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rmani et al. Near infrared (NIR) spectroscopy-based classification for the authentication of Darjeeling black tea
Kiani et al. Integration of computer vision and electronic nose as non-destructive systems for saffron adulteration detection
CN106568907B (zh) 一种基于半监督鉴别投影的大闸蟹新鲜度无损检测方法
CN110133049B (zh) 基于电子鼻和机器视觉的茶叶等级快速无损检测方法
CN108256793B (zh) 一种库存粮食识别代码生成和关联信息采集方法及系统
CN101692053A (zh) 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的名优茶品质仪器智能化审评方法
CN108875913A (zh)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松茸快速无损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6706546A (zh) 一种基于红外和拉曼光谱数据的人工智能学习物质分析方法
CN105954412B (zh) 用于山核桃新鲜度检测的传感器阵列优化方法
CN109977191A (zh) 问题地图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08256794A (zh) 一种粮食清仓查库系统和粮食清仓查库管理系统
CN112949984B (zh) 一种基于气味可视化的梅香鱼发酵程度多维融合鉴别方法
CN114169903A (zh) 一种可融合无损检测技术的中药材数字化质控追溯方法
CN110307871A (zh) 一种采用电子感官融合快速检测中药饮片质量的方法
CN103196954A (zh) 一种基于嗅觉和味觉传感器信息融合的镇江香醋贮藏时间鉴别方法
CN109784390B (zh) 一种人工智能嗅觉动态响应图谱气体检测识别方法
JP7170758B2 (ja) 風味に基づく生鮮食品管理・取引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2023002941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on-destructive rapid food profiling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N106918817A (zh) 一种能检测茶叶类型和品质的气敏传感器的优选方法
CN104198529A (zh) 一种利用电子鼻技术鉴别阿胶的方法
CN110174487A (zh) 一种基于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和判别分析的凤凰单枞鉴别方法
CN115861895A (zh) 一种磷酸铁锂生产现场的物料追踪方法及系统
CN106940360A (zh) 指示地理标志食品的方法
CN111474293B (zh) 一种青枯病菌溶液测定方法及测定系统
Liu et al. Feasibility of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of apple crispness based on spectroscopy and machine vi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