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68012A - 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68012A
CN114168012A CN202111496221.9A CN202111496221A CN114168012A CN 114168012 A CN114168012 A CN 114168012A CN 202111496221 A CN202111496221 A CN 202111496221A CN 114168012 A CN114168012 A CN 114168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acquisition
control
area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962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68012B (zh
Inventor
王博
左丞
罗仲丽
唐元生
党康鹏
陈宏�
郭雄
李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9622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680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68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8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68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80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4Synchronisation with the driving of the display or the backlighting unit to avoid interferences generated internal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该驱动电路可有效解决显示面板的噪声对于触控信号的干扰。驱动电路包括显示驱动模块、栅极驱动模块和触控驱动模块;显示驱动模块被配置为向栅极驱动模块提供显示时钟信号;触控驱动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显示时钟控制信号,形成触控采集控制信号;根据触控采集控制信号,采集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显示时钟信号包括交替设置的扫描区和非扫描区,扫描区和非扫描区的电位不同;触控采集控制信号包括交替设置的采集区和非采集区;扫描区和非扫描区的电位切换时段与采集区所在时段至少部分不交叠。

Description

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装置已经广泛应用于显示领域中。触控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触控信号和显示信号可以同时扫描,示例的,显示面板以60Hz频率扫描,触控面板以100Hz频率扫描。显示面板在扫描过程,容易产生噪声(Panel Noise);该噪声会直接影响触控面板在扫描过程中采集到的触控信号,从而影响触控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该驱动电路可有效解决显示面板的噪声对于触控信号的干扰,从而提升触控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应用于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显示驱动模块、栅极驱动模块和触控驱动模块;
所述栅极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显示驱动模块和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所述显示驱动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栅极驱动模块提供显示时钟信号;所述栅极驱动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显示时钟信号,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栅线提供扫描信号;
所述触控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显示驱动模块和所述触控面板电连接;所述触控驱动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显示时钟控制信号,形成触控采集控制信号;根据所述触控采集控制信号,采集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
其中,所述显示时钟信号包括交替设置的扫描区和非扫描区,所述扫描区和所述非扫描区的电位不同;所述触控采集控制信号包括交替设置的采集区和非采集区;所述扫描区和所述非扫描区的电位切换时段与所述采集区所在时段至少部分不交叠。
可选的,所述扫描区和所述非扫描区的电位切换时段与所述采集区所在时段完全不交叠。
可选的,所述显示时钟信号中,所述扫描区包括第一电位,所述非扫描区包括第二电位;
所述触控采集控制信号中,所述采集区包括第三电位,所述非采集区包括第四电位;
其中,在所述非采集区所在时段与所述扫描区所在时段部分交叠的情况下,所述第四电位向所述第三电位切换的时段比所述第二电位向所述第一电位切换的时段至少延迟第一预设时间,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所述第二电位向所述第一电位切换的时间;所述第三电位向所述第四电位切换的时段比所述第一电位向所述第二电位切换的时段至少延迟第二预设时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所述第一电位向所述第二电位切换的时间。
可选的,所述显示时钟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时钟控制信号和第二时钟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时钟控制信号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控制区和第一非控制区,所述第二时钟控制信号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二控制区和第二非控制区;所述第二时钟控制信号在第一周期内所述第二控制区和所述第二非控制区的电位切换时段,比所述第一时钟控制信号在第一周期内所述第一控制区和所述第一非控制区的电位切换时段延迟N个周期;其中,N为正整数;
所述显示时钟信号中,所述非扫描区向所述扫描区切换的时段,与所述第一时钟控制信号中所述第一控制区向所述第一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相同;所述扫描区向所述非扫描区切换的时段,与所述第二时钟控制信号中所述第二控制区向所述第二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相同。
可选的,在所述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所述非采集区与所述第一时钟控制信号的所述第一控制区部分交叠的情况下,所述非采集区向所述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所述第一控制区向所述第一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
和/或,在所述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所述非采集区与所述第二时钟控制信号的所述第二控制区部分交叠的情况下,所述非采集区向所述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所述第二控制区向所述第二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
可选的,在所述非采集区向所述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所述第一控制区向所述第一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的情况下,所述采集区向所述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所述第一非控制区向所述第一控制区切换的时段至少延迟第三预设时间,所述第三预设时间为所述第一非控制区向所述第一控制区切换的时间;
和/或,在所述非采集区向所述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所述第二控制区向所述第二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的情况下,所述采集区向所述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所述第二非控制区向所述第二控制区切换的时段至少延迟第四预设时间,所述第四预设时间为所述第二非控制区向所述第二控制区切换的时间。
可选的,所述显示驱动模块包括电平转换单元和时序控制单元;所述触控驱动模块包括电连接的触控控制单元和触控采集单元;
所述时序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电平转换单元和所述触控控制单元电连接、且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时钟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控制信号两个信号均传输至所述电平转换单元以及所述触控控制单元;
所述电平转换单元还与所述栅极驱动模块电连接、且被配置为获取并根据所述第一时钟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控制信号,形成多个所述显示时钟信号;
所述触控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获取并根据所述第一时钟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控制信号,向所述触控采集单元提供所述触控采集控制信号;所述触控采集单元被配置为获取并根据触控采集控制信号,采集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
可选的,所述触控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非控制区向所述第一控制区切换的边沿的情况下,对初始触控采集控制信号中的采集区进行延迟,以形成所述触控采集控制信号;
和/或,在检测到所述第二非控制区向所述第二控制区切换的边沿的情况下,对初始触控采集控制信号中的采集区进行延迟,以形成所述触控采集控制信号。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触控面板、以及上述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控面板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触控面板包括至少一层触控层,所述触控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为一体结构。
可选的,所述触控面板包括一层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互不相连的触控块。
可选的,所述触控面板包括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所述第一触控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以及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二触控层包括桥接层和金属走线层。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包括:
向所述驱动电路的栅极驱动模块提供显示时钟信号;其中,所述显示时钟信号包括交替设置的扫描区和非扫描区,所述扫描区和所述非扫描区的电位不同;
向所述驱动电路的触控驱动模块提供显示时钟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显示时钟控制信号,形成触控采集控制信号;其中,所述触控采集控制信号包括交替设置的采集区和非采集区;所述扫描区和所述非扫描区的电位切换时段与所述采集区所在时段至少部分不交叠;
根据所述触控采集控制信号,采集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该驱动电路中,显示时钟信号的扫描区和非扫描区的电位切换时段,与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采集区所在时段至少部分不交叠,这样可以减少显示时钟信号的扫描区和非扫描区的电位切换时段(即上升边沿和下降边沿)与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采集区所在时段的交叠部分,从而降低显示时钟信号在扫描区和非扫描区的电位切换时段产生的噪声对于采集到的触控数据得影响,进而确保触控数据具有较好的均一性,提升触控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时钟信号和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时序图;
图3和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种Real data、Sensor data和Report data信号的时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钟控制信号和显示时钟信号的时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钟控制信号和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时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仅为了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应用于触控显示装置,参考图1所示,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和触控面板(图1未示出);驱动电路包括显示驱动模块2、栅极驱动模块3和触控驱动模块4。
栅极驱动模块3分别与显示驱动模块2和显示面板1电连接,显示驱动模块被配置为向栅极驱动模块提供显示时钟信号;栅极驱动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显示时钟信号,向显示面板的栅线提供扫描信号。
触控驱动模块4分别与显示驱动模块2和触控面板电连接;触控驱动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显示时钟控制信号,形成触控采集控制信号;根据触控采集控制信号,采集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
其中,参考图2所示,显示时钟信号(图2命名为CLK)包括交替设置的扫描区S1和非扫描区S2,扫描区和非扫描区的电位不同;触控采集控制信号(图2命名为Sensor)包括交替设置的采集区C1和非采集区C2;扫描区S1和非扫描区S2的电位切换时段(图2中的上升沿和下降沿所在时段)与采集区C1所在时段至少部分不交叠。(图2中以扫描区S1和非扫描区S2的电位切换时段与采集区C1所在时段完全不交叠为例进行绘示。)
上述显示驱动模块、栅极驱动模块和触控驱动模块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示例的,参考图1所示,该显示驱动模块2包括电平转换单元5和时序控制单元6,该栅极驱动模块3可以包括栅极驱动电路(GOA/G-Driver),该栅极驱动电路可以包括多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器。该栅极驱动电路可以单独设置;或者,还可以制作在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上,形成GOA(GateDriver on Array,阵列基板行驱动)显示面板。上述触控驱动模块的结构不做限定,示例的,参考图1所示,该触控驱动模块4可以包括触控控制单元7和触控采集单元8,触控控制单元和触控采集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或者,单独分开设置。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尺寸等均不作限定,示例的,该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可以为1920*1080,其类型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
上述显示时钟信号,又称为GOA CLK信号;这里对于显示时钟信号的数量不做限定,可以根据栅极驱动电路的结构确定。示例的,若栅极驱动电路采用2CLK驱动,则显示驱动模块需要向栅极驱动模块提供两个显示时钟信号。
上述显示时钟信号包括交替设置的扫描区和非扫描区,扫描区和非扫描区的电位切换时段包括扫描区向非扫描区切换的时段、以及非扫描区向扫描区切换的时段。示例的,若扫描区包括第一电位,非扫描区包括第二电位,在第一电位大于第二电位的情况下(例如:第一电位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高电平,第二电位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低电平),此时,扫描区向非扫描区切换的时段即高电平向低电平切换的下降沿对应的时段,非扫描区向扫描区切换的时段即低电平向高电平切换的上升沿对应的时段。
上述触控采集控制信号包括交替设置的采集区和非采集区,若采集区包括第三电位,非采集区包括第四电位,在第三电位大于第四电位的情况下(例如:第三电位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高电平,第四电位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低电平),采集区所在时段即高电平对应的时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显示时钟控制信号可以通过显示驱动模块产生。上述触控驱动模块根据显示时钟控制信号,形成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具体方式不做限定。示例的,显示驱动模块可以向触控驱动模块提供显示时钟控制信号;此时,触控驱动模块可以获取显示时钟控制信号、并检测显示时钟控制信号的电位切换时段(例如:上升沿时段或者下降沿时段),从而形成触控采集控制信号。当然,触控驱动模块还可以直接识别并检测显示驱动模块的显示时钟控制信号,从而形成触控采集控制信号;此时,无需显示驱动模块向触控驱动模块提供显示时钟控制信号。
上述驱动电路应用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类型不做限定。示例的,刷新率越高,产生的噪声越强,对于触控信号的影响越强,因此,该驱动电路在高刷新率的触控显示装置的改善效果越好,该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刷新率可以是120Hz或更高的刷新频率,触控面板的刷新频率可以是100Hz。该触控显示装置中,触控和显示同步扫描。
相关技术中,参考图3所示,实际数据(Real data)信号因为显示面板的噪声会出现尖峰。因为触控阶段和显示阶段完全独立、且同步进行,因此,触控采集单元极易采集到噪声较高的点(例如:实际数据信号的b点和d点)。触控采集单元以一定频率采集实际数据信号,从而采集到探测数据信号(Sensor data),如图3所示,该探测数据信号包括a点、b点、c点和d点。为了降低噪声的干扰,可以采用多次采集,然后取平均值的方案。示例的,采用4次平均(即采用4次采集,然后取平均值)后,可以得到图3所示的报告数据(Report data),该报告数据信号相对实际数据信号明显偏高。
经大量测试和研究发现,显示面板的噪声信号(Panel Noise)主要产生的原因为:显示时钟信号(GOA CLK)在上升(raising)和下降(failing)边沿切换的过程中,由于瞬时电压的抽动,从而产生大量噪声。因此,只要触控采集时段避开显示时钟信号的上升和下降边沿切换的时段,即可大幅降低噪声对于触控信号的影响。
基于上述原理,本发明中,显示时钟信号的扫描区和非扫描区的电位切换时段,与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采集区所在时段至少部分不交叠,这样可以减少显示时钟信号的扫描区和非扫描区的电位切换时段(即上升边沿和下降边沿)与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采集区所在时段的交叠部分,从而降低显示时钟信号在扫描区和非扫描区的电位切换时段产生的噪声对于采集到的触控数据得影响,进而确保触控数据具有较好的均一性,提升触控效果。
以显示时钟信号的扫描区和非扫描区的电位切换时段,与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采集区所在时段不交叠为例说明,参考图4所示,由于显示时钟信号的扫描区和非扫描区的电位切换时段,与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采集区所在时段不交叠,因此,实际数据(Real data)信号中的尖峰区噪声较高的点不会被采集,采集到的探测数据信号如图4所示,包括a点、b点、c点和d点。采用4次平均后,可以得到图4所示的报告数据(Report data),该报告数据信号更贴近实际数据信号,更接近非噪声状态。
可选的,为了完全避开显示时钟信号中扫描区和非扫描区的电位切换时段,以确保触控信号的采集不受噪声影响,扫描区和非扫描区的电位切换时段与采集区所在时段完全不交叠。
可选的,参考图2所示,显示时钟信号中,扫描区S1包括第一电位,非扫描区S2包括第二电位;触控采集控制信号中,采集区C1包括第三电位,非采集区C2包括第四电位。
其中,在非采集区所在时段与扫描区所在时段部分交叠的情况下,第四电位向第三电位切换的时段(例如:图2中Sensor信号高电平向低电平转换的第一个下降沿时段)比第二电位向第一电位切换的时段(例如:图2中CLK信号低电平向高电平转换的第一个上升沿时段)至少延迟第一预设时间t1,第一预设时间为第二电位向第一电位切换的时间;第三电位向第四电位切换的时段(例如:图2中Sensor信号低电平向高电平转换的第一个上升沿时段)比第一电位向第二电位切换的时段(例如:图2中CLK1信号高电平向低电平转换的第一个下降沿时段)至少延迟第二预设时间t2,第二预设时间为第一电位向第二电位切换的时间。
上述第二电位向第一电位切换的时间、以及第一电位向第二电位切换的时间比较固定,一般在1.0~1.5us,因此,为了确保完全避开显示时钟信号的边沿切换时段,上述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可以选择大于1.5us。
上述第一电位可以大于第二电位,此时,第一电位可以是高电平,第二电位可以是低电平;或者,第一电位可以小于第二电位,此时,第一电位可以是低电平,第二电位可以是高电平,这里不做限定。上述第三电位可以大于第四电位,此时,第三电位可以是高电平,第四电位可以是低电平;或者,第三电位可以小于第四电位,此时,第三电位可以是低电平,第四电位可以是高电平,这里不做限定。图2以第一电位和第三电位是高电平、第二电位和第四电位是低电平为例进行绘示。
这样,可以避免在显示时钟信号中第一电位和第二电位相互切换的时段采集触控数据,从而避免显示时钟信号中第一电位和第二电位相互切换的时段产生的噪声对于触控信号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升触控效果。
可选的,显示时钟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时钟控制信号和第二时钟控制信号。
参考图5所示,第一时钟控制信号(CLK_ON)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控制区M1和第一非控制区M2,第二时钟控制信号(CLK_OFF)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二控制区M3和第二非控制区M4;第二时钟控制信号在第一周期内第二控制区和第二非控制区的电位切换时段(例如:图5中CLK_OFF的第一个上升沿),比第一时钟控制信号在第一周期内第一控制区和第一非控制区的电位切换时段(例如:图5中CLK_ON的第一个上升沿)延迟N个周期(图5以延迟4个周期为例进行绘示),其中,N为正整数。
上述第二时钟控制信号在第一周期内第二控制区和第二非控制区的电比第一时钟控制信号在第一周期内第一控制区和第一非控制区的电位切换时段位切换时段延迟N个周期,一方面有利于形成显示时钟信号(例如:图5中的CLK1-CLK8);同时,参考图5所示,CLK1的第一控制区S1所在时段较长,有利于CLK2在对应CLK1的第一控制区S1的时段形成有效电平,从而使得CLK1的第一控制区S1与CLK2的第一控制区S1存在交叠,这样,CLK2驱动的栅线所对应的子像素可以实现预充电,从而提高子像素的充电率。
参考图5所示,显示时钟信号(例如:图5中的CLK1-CLK8)中,非扫描区S2向扫描区S1切换的时段(例如:图5中CLK1-CLK8的上升沿时段),与第一时钟控制信号(CLK_ON)中第一控制区M1向第一非控制区切换M2的时段(例如:图5中CLK_ON的下降沿时段)相同;扫描区S1向非扫描区S2切换的时段,与第二时钟控制信号(CLK_OFF)中第二控制区M3向第二非控制区M4切换的时段(例如:图5中CLK_OFF的下降沿时段)相同。
上述第一时钟控制信号和第二时钟控制信号属于周期信号,两者的周期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为了降低控制难度,便于实现,可以选择前者。另外,第一时钟控制信号中第一控制区的占空比与第二时钟控制信号中第二控制区的占空比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为了降低控制难度,便于实现,可以选择前者。在两者的周期、以及控制区的占空比相同的情况下,第二时钟控制信号中第二控制区和第二非控制区的电位切换时段、与第一时钟控制信号中第一控制区和第一非控制区的电位切换时段相同,示例的,参考图5所示,第二时钟控制信号(CLK_OFF)中第二控制区M3向第二非控制区M4的切换的下降沿与对应时段内第一时钟控制信号(CLK_ON)中第一控制区M1向第一非控制区M2的切换的下降沿相同,第二时钟控制信号(CLK_OFF)中第二非控制区M4向第二控制区M3的切换的上升沿与对应时段内第一时钟控制信号(CLK_ON)中第一非控制区M2向第一控制区M1的切换的下降沿相同。上述N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定,图5以N=4为例进行绘示。
上述显示驱动模块可以包括图1所示的电平转换单元6(例如Tcon板)和时序控制单元5(例如Level Shift),时序控制单元5可以向电平转换单元6提供第一时钟控制信号(CLK_ON)和第二时钟控制信号(CLK_OFF),电平转换单元5可以根据第一时钟控制信号(CLK_ON)和第二时钟控制信号(CLK_OFF),形成多个显示时钟信号(GOA CLK)。示例的,以图5所示的第一时钟控制信号(CLK_ON)和第二时钟控制信号(CLK_OFF)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时钟控制信号中(CLK_ON)高电平对应第一控制区M1、低电平对应第一非控制区M2,第二时钟控制信号(CLK_OFF)中高电平对应第二控制区M3、低电平对应第二非控制区M4,电平转换单元识别到第一时钟控制信号的第一个下降沿时,拉高CLK1;在识别到第二时钟控制信号的第一个下降沿时,将CLK1拉低,从而形成一个显示时钟信号CLK1。以此类推,最终形成如图5所示的8个显示时钟信号,分别标记为CLK1-CLK8,8个显示时钟信号依次延迟一个周期。本发明实施例以图5所示的CLK的形成方法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以第一时钟控制信号CLK_ON和第二时钟控制信号CLK_OFF的下降沿作为显示时钟信号CLK的触发,即第一时钟控制信号CLK_ON和第二时钟控制信号CLK_OFF的下降沿分别对应显示时钟信号CLK1-CLK8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当然,还可以采用第一时钟控制信号CLK_ON和第二时钟控制信号CLK_OFF的上升沿作为显示时钟信号CLK的触发,即第一时钟控制信号CLK_ON和第二时钟控制信号CLK_OFF的上升沿分别对应显示时钟信号CLK1-CLK8的上升沿和下降沿;此时,电平转换单元还可以是识别到图5所示的第一时钟控制信号的第一个上升沿时,拉高CLK1;在识别到图5所示的第二时钟控制信号的第一个上升沿时,将CLK1拉低,从而形成一个显示时钟信号CLK1。以此类推,最终形成多个显示时钟信号。这里对此不做限定。
另外,图5以8CLK(即CLK1-CLK8)为例进行绘示,当然,还可以采用4CLK、6CLK或者12CLK,这里不做限定。
通过两个时钟控制信号即可形成多个显示时钟信号,方法简单且便于实现。
由上述第一时钟控制信号和第二时钟控制信号形成显示时钟信号的原理可知,第一时钟控制信号中第一控制区向第一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例如图5中CLK_ON信号的下降沿),均与显示时钟信号的扫描区和非扫描区的电位切换时段对应,因此,只要在对应第一时钟控制信号中第一控制区向第一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和/或,第二时钟控制信号中第二控制区向第二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不采集触控,即可降低噪声干扰。
进一步可选的,在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非采集区与第一时钟控制信号的第一控制区部分交叠的情况下,参考图6所示,非采集区C2向采集区C1切换的时段(例如图6中Sensor的上升沿)比第一控制区M1向第一非控制区M2切换的时段(例如图6中CLK_ON的下降沿)延迟t。
和/或,在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非采集区与第二时钟控制信号的第二控制区部分交叠的情况下,参考图6所示,非采集区C2向采集区C1切换的时段(例如图6中Sensor的上升沿)比第二控制区M3向第二非控制区M4切换的时段(例如图6中CLK_OFF的下降沿)延迟t0。
上述包括三种情况:第一种、在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非采集区与第一时钟控制信号的第一控制区部分交叠的情况下,非采集区向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一控制区向第一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
这里对于延迟时间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电路选择。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种情况下,采集区向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一非控制区向第一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可以延迟,或者相同,这里不做限定。为了延长采集区所在时段,以增加触控信号的采集时间,可以选择采集区向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一非控制区向第一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
这样可以避免在第一时钟控制信号第一控制区向第一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例如:图6中CLK_ON的下降沿所在时段)进行触控数据采集,从而避免显示时钟信号对应该时段(例如:图5中CLK信号的上升沿所在时段)产生的噪声对于触控采集的影响,进而提升触控效果。
第二种、在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非采集区与第二时钟控制信号的第二控制区部分交叠的情况下,非采集区向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二控制区向第二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
这里对于延迟时间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电路选择。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种情况下,采集区向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二非控制区向第二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可以延迟,或者相同,这里不做限定。为了延长采集区所在时段,以增加触控信号的采集时间,可以选择采集区向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二非控制区向第二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
这样可以避免在第二时钟控制信号第二控制区向第二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例如:图6中CLK_OFF的下降沿所在时段)进行触控数据采集,从而避免显示时钟信号对应该时段(例如:图5中CLK信号的下降沿所在时段)产生的噪声对于触控采集的影响,进而提升触控效果。
第三种、在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非采集区与第一时钟控制信号的第一控制区部分交叠的情况下,非采集区向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一控制区向第一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同时,在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非采集区与第二时钟控制信号的第二控制区部分交叠的情况下,非采集区向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二控制区向第二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
这里对于延迟时间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电路选择。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种情况下,采集区向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一非控制区向第一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可以延迟,或者相同,这里不做限定。为了延长采集区所在时段,以增加触控信号的采集时间,可以选择采集区向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一非控制区向第一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同时,采集区向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二非控制区向第二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可以延迟,或者相同,这里不做限定。为了延长采集区所在时段,以增加触控信号的采集时间,可以选择采集区向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二非控制区向第二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
这样可以避免在第一时钟控制信号第一控制区向第一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例如:图6中CLK_ON的下降沿所在时段)、以及第二时钟控制信号第二控制区向第二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例如:图6中CLK_OFF的下降沿所在时段)进行触控数据采集,从而避免显示时钟信号对应该时段(例如:图5中CLK信号的上升沿所在时段以及下降沿所在时段)产生的噪声对于触控采集的影响,进而提升触控效果。
为了延长采集区所在时段,以增加触控信号的采集时间,同时便于实现,在非采集区向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一控制区向第一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的情况下,参考图6所示,采集区C1向非采集区C2切换的时段(例如图6中Sensor的下降沿)比第一非控制区M2向第一控制区M1切换的时段(例如图6中CLK_ON的上升沿)至少延迟第三预设时间t3,第三预设时间为第一非控制区向第一控制区切换的时间。
和/或,在非采集区向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二控制区向第二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的情况下,参考图6所示,采集区C1向非采集区C2切换的时段(例如图6中Sensor的下降沿)比第二非控制区M4向第二控制区M3切换的时段(例如图6中CLK_OFF的上升沿)至少延迟第四预设时间t4,第四预设时间为第二非控制区向第二控制区切换的时间。
上述包括三种情况,第一种、在非采集区向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一控制区向第一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的情况下,采集区向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一非控制区向第一控制区切换的时段至少延迟第三预设时间,第三预设时间为第一非控制区向第一控制区切换的时间。
上述第一非控制区向第一控制区切换的时间比较固定,一般在1.0~1.5us,因此,上述第三预设时间可以选择大于1.5us,上限值可以小于第一控制区对应的时段。
这样采集区至少可以增加第三预设时间的时段,从而相应增加触控信号的采集时间。另外,这里对于上述的实现方法不做限定;示例的,触控控制单元可以通过检测第一非控制区向第一控制区切换的边沿,从而对初始触控采集控制信号中的采集区进行延迟,进而使得采集区向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一非控制区向第一控制区切换的时段至少延迟第三预设时间,相应地,非采集区向采集区切换的时段也会至少延迟第三预设时间。若第一时钟控制信号的周期以及第一控制区的占空比,分别大于或者等于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周期以及非采集区的占空比,则通过延迟采集区向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的同时,还能实现非采集区向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一控制区向第一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至少延迟第三预设时间。
第二种、在非采集区向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二控制区向第二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的情况下,采集区向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二非控制区向第二控制区切换的时段至少延迟第四预设时间,第四预设时间为第二非控制区向第二控制区切换的时间。
上述第二非控制区向第二控制区切换的时间比较固定,一般在1.0~1.5us,因此,上述第四预设时间可以选择大于1.5us,上限值可以小于第二控制区对应的时段。上述第四预设时间与第三预设时间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这里不做限定。
这样采集区至少可以增加第四预设时间的时段,从而相应增加触控信号的采集时间。另外,这里对于上述的实现方法不做限定;示例的,触控控制单元可以通过检测第二非控制区向第二控制区切换的边沿,从而对初始触控采集控制信号中的采集区进行延迟,进而使得采集区向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二非控制区向第二控制区切换的时段至少延迟第四预设时间,相应地,非采集区向采集区切换的时段也会至少延迟第四预设时间。若第二时钟控制信号的周期以及第二控制区的占空比,分别大于或者等于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周期以及非采集区的占空比,则通过延迟采集区向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的同时,还能实现非采集区向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二控制区向第二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至少延迟第四预设时间。
第三种、在非采集区向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一控制区向第一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的情况下,采集区向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一非控制区向第一控制区切换的时段至少延迟第三预设时间,第三预设时间为第一非控制区向第一控制区切换的时间。同时,在非采集区向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二控制区向第二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的情况下,采集区向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二非控制区向第二控制区切换的时段至少延迟第四预设时间,第四预设时间为第二非控制区向第二控制区切换的时间。
上述第一非控制区向第一控制区切换的时间比较固定,一般在1.0~1.5us,因此,上述第三预设时间可以选择大于1.5us,上限值可以小于第一控制区对应的时段。上述第二非控制区向第二控制区切换的时间比较固定,一般在1.0~1.5us,因此,上述第四预设时间可以选择大于1.5us,上限值可以小于第二控制区对应的时段。上述第四预设时间与第三预设时间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这里不做限定。
这样采集区至少可以增加第三预设时间的时段,从而相应增加触控信号的采集时间。另外,这里对于上述的实现方法不做限定;示例的,触控控制单元可以通过检测第一非控制区向第一控制区切换的边沿,从而对初始触控采集控制信号中的采集区进行延迟,进而使得采集区向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一非控制区向第一控制区切换的时段至少延迟第三预设时间,相应地,非采集区向采集区切换的时段也会至少延迟第三预设时间。若第一时钟控制信号的周期以及第一控制区的占空比,分别大于或者等于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周期以及非采集区的占空比,则通过延迟采集区向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的同时,还能实现非采集区向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一控制区向第一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至少延迟第三预设时间。
同时,采集区至少还可以增加第四预设时间的时段,从而相应增加触控信号的采集时间。另外,这里对于上述的实现方法不做限定;示例的,触控控制单元可以通过检测第二非控制区向第二控制区切换的边沿,从而对初始触控采集控制信号中的采集区进行延迟,进而使得采集区向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二非控制区向第二控制区切换的时段至少延迟第四预设时间,相应地,非采集区向采集区切换的时段也会至少延迟第四预设时间。若第二时钟控制信号的周期以及第二控制区的占空比,分别大于或者等于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周期以及非采集区的占空比,则通过延迟采集区向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的同时,还能实现非采集区向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二控制区向第二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至少延迟第四预设时间。
可选的,参考图1所示,显示驱动模块2包括电平转换单元5和时序控制单元6;触控驱动模块4包括电连接的触控控制单元7和触控采集单元8。
时序控制单元6分别与电平转换单元5和触控控制单元7电连接、且被配置为将第一时钟控制信号和第二时钟控制信号两个信号均传输至电平转换单元以及触控控制单元。
电平转换单元5还与栅极驱动模块3电连接、且被配置为获取并根据第一时钟控制信号和第二时钟控制信号,形成多个显示时钟信号。
触控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获取并根据第一时钟控制信号和第二时钟控制信号,向触控采集单元提供触控采集控制信号;触控采集单元被配置为获取并根据触控采集控制信号,采集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
上述电平转换单元包括图1所示的电平转换器(Level Shift),时序控制单元包括图1所示的时序控制板(Timing Controller,Tcon板),触控控制单元可以包括图1所示的单片机(MCU)、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高级精简指令集运算机器)或者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芯片,具体可以根据实际设计要求确定。
上述触控采集单元和上述触控控制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芯片中,或者,单独分开设置。考虑到成本问题,可以采用后者。由于触控走线较多,上述触控采集单元可以包括多个Touch-IC(触控芯片),上述触控控制单元可以包括一个MCU即可。
上述触控控制单元获取并根据第一时钟控制信号和第二时钟控制信号,向触控采集单元提供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方法不做限定。示例的,可以通过检测第一非控制区向第一控制区切换的边沿接着对初始触控采集控制信号中的采集区进行延迟,从而实现采集区向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一非控制区向第一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以及非采集区向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一控制区向第一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和/或,还可以通过检测第二非控制区向第二控制区切换的边沿接着对初始触控采集控制信号中的采集区进行延迟,从而实现采集区向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二非控制区向第二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以及非采集区向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第二控制区向第二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
上述触控采集单元还可以被配置为将采集到的原始触控信号传输至触控控制单元。上述触控控制单元还可以被配置为获取触控采集单元采集的原始触控信号、并对原始触控信号进行处理后,形成判定报点的报告数据(Report data);这里对于处理方法不做限定,示例的,可以采用多次采集、然后取平均值的处理方法。这里对于采集的次数不做限定,示例的,采集次数可以是2~8,多用4次采集。
可选的,触控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
在检测到第一非控制区向第一控制区切换的边沿的情况下,对初始触控采集控制信号中的采集区进行延迟,以形成触控采集控制信号。
和/或,在检测到第二非控制区向第二控制区切换的边沿的情况下,对初始触控采集控制信号中的采集区进行延迟,以形成触控采集控制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初始触控采集控制信号可以从前端的连接器获得,或者,还可以由触控控制单元自身产生,这里不做限定。
上述包括三种情况,第一种、触控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检测到第一非控制区向第一控制区切换的边沿的情况下,对初始触控采集控制信号中的采集区进行延迟,以形成触控采集控制信号;这样可以避免第一时钟控制信号的第一非控制区与第一控制区相互切换的时段采集触控数据,进而避免显示时钟信号中第二电位向第一电位切换的时段产生的噪声对于触控信号的影响。
第二种、触控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检测到第二非控制区向第二控制区切换的边沿的情况下,对初始触控采集控制信号中的采集区进行延迟,以形成触控采集控制信号;这样可以避免第二时钟控制信号的第二非控制区与第二控制区相互切换的时段采集触控数据,进而避免显示时钟信号中第一电位向第二电位切换的时段产生的噪声对于触控信号的影响。
第三种、触控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检测到第一非控制区向第一控制区切换的边沿的情况下,对初始触控采集控制信号中的采集区进行延迟,以形成触控采集控制信号。
同时,在检测到第二非控制区向第二控制区切换的边沿的情况下,对初始触控采集控制信号中的采集区进行延迟,以形成触控采集控制信号。
这样,可以避免第一时钟控制信号的第一非控制区与第一控制区相互切换的时段采集触控数据,进而避免显示时钟信号中第二电位向第一电位切换的时段产生的噪声对于触控信号的影响;同时,还可以避免第二时钟控制信号的第二非控制区与第二控制区相互切换的时段采集触控数据,进而避免显示时钟信号中第一电位向第二电位切换的时段产生的噪声对于触控信号的影响。
当然,上述触控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对初始触控采集控制信号中的采集区进行延迟之前,检测第一非控制区向第一控制区切换的边沿;和/或,检测第二非控制区向第二控制区切换的边沿。
上述驱动电路还可以包括如图1所示的源极驱动器9(S-Driver),上述时序控制板6与源极驱动器9电连接,向其提供数据信号(Data Signal);当然还可以包括如图1所示的连接器(Connector)等,连接器分别与时序控制板和MCU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仅说明与发明点相关的结构,其余结构可以参考相关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触控面板、以及上述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分别与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电连接。
该驱动电路的相关说明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这里对于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做限定,示例的,该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可以单独设置,触控面板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该结构可以称为OGS(OneGlass Solution,一体化触控)结构。或者,该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可以为一体结构,以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为例进行说明,触控面板可以设置在彩膜基板的出光侧,该种结构属于Oncell;或者,触控面板还可以设置在阵列基板的出光侧,该种结构属于Incell。为了形成轻薄化的显示产品,多采用Oncell或者Incell的触控显示产品。
该触控显示装置可以是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VA(VerticalAlignment,垂直取向)型、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型或ADS(Advanced SuperDimension Switch,高级超维场转换)型等液晶触控显示装置,或者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装置等显示器件以及包括这些显示器件的电视、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可选的,为了减少显示产品的厚度,从而得到轻薄化显示产品,触控面板包括至少一层触控层,触控层与显示面板为一体结构。
这里对于触控面板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示例的,该触控面板可以是自容式触控面板,或者,还可以是互容式触控面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所示,触控面板包括一层触控层,触控层包括多个互不相连的触控块11;当然,该触控面板还可以包括多条触控走线12,触控走线12与触控块11电连接;同时,触控走线12还与图1所示的触控采集单元8(包括Touch-IC)电连接。
以图7所示的触控层结构应用到液晶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该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属于SLOC(Single Layer On Cell,单层结构)。参考图8所示,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22和阵列基板21、以及第一偏光片24和第二偏光片23,第一偏光片24设置在彩膜基板22的出光侧,第二偏光片23设置在阵列基板21的背光侧,触控层20设置在第一偏光片24和彩膜基板22之间。该种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属于自容式触控面板,当手指触摸显示面板的表面时,手指与触控块之间形成电容,从而形成包含触控信息的触控信号,该触控信号通过触控走线传输至触控采集单元,进而传输至触控控制单元,触控控制单元对该触控信号进行处理,从而解析出触控点坐标,最终面板执行相应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包括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参考图9所示,第一触控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图9所示的OA方向)排列的多个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31、以及沿第二方向(图9所示的OB方向)排列的多个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电极32,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参考图10所示,第二触控层42包括桥接层35和金属走线层36。
上述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可以同层设置,或者,单独设置,这里不做限定。为了减少构图工艺次数,降低成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即采用一次构图工艺形成。一次构图工艺是指经过一次曝光形成所需要的层结构工艺。一次构图工艺包括掩膜、曝光、显影、刻蚀和剥离等工艺。上述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可以采用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等透明金属氧化物制作。
上述桥接层和金属走线层可以同层设置,或者,单独设置,这里不做限定。桥接层可以采用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等透明金属氧化物制作,金属走线层可以采用铜、银、铝等金属制作。
参考图9所示,沿OA方向排列的一行第一触控电极31(可用作TX电极)通过桥接层电连接,沿OB方向排列的一列第二触控电极32(可用作RX电极)相连。
上述金属走线层可以包括图9所示的多条第一走线33(可称TX线)和多条第二走线34(可称RX线),第一走线33与一行的第一触控电极31电连接,第二走线34与一列第二触控电极32电连接,同时,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还分别与图9所示的触控采集单元8(包括Touch-IC)电连接。
以图9所示的触控层结构应用到液晶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该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属于MLOC(Multi Layer On Cell,多层结构)。参考图10所示,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22和阵列基板21、以及第一偏光片24和第二偏光片23,第一偏光片24设置在彩膜基板22的出光侧,第二偏光片23设置在阵列基板21的背光侧,第一触控层38和第二触控层42叠层设置,且位于第一偏光片24和彩膜基板22之间,其中,第一触控层38设置在第二触控层42远离彩膜基板22的一侧。
该种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属于互容式触控面板,当手指触摸显示面板的表面时,手指会改变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形成的电容,从而形成包含触控信息的触控信号,该触控信号通过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传输至触控采集单元,进而传输至触控控制单元,触控控制单元对该触控信号进行处理,从而解析出触控点坐标,最终面板执行相应操作。
参考图10所示,触控面板还可以包括匹配层(Index Matching Layer,IML)39、第一绝缘层40和第二绝缘层37,匹配层39设置在第一触控层38和第一偏光片24之间,以减小设置有ITO触控电极和未设置ITO触控电极的视觉差异;第一绝缘层40设置在匹配层39靠近第一偏光片24的一侧,第二绝缘层37设置在第一触控层38和第二触控层42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如上述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包括:
S01、向驱动电路的栅极驱动模块提供显示时钟信号;其中,显示时钟信号包括交替设置的扫描区和非扫描区,扫描区和非扫描区的电位不同。
S02、向驱动电路的触控驱动模块提供显示时钟控制信号。
S03、根据显示时钟控制信号,形成触控采集控制信号;其中,触控采集控制信号包括交替设置的采集区和非采集区;扫描区和非扫描区的电位切换时段与采集区所在时段至少部分不交叠。
S04、根据触控采集控制信号,采集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
上述步骤S01-S04中的相关信号说明,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执行步骤S01-S04,可以减少显示时钟信号的扫描区和非扫描区的电位切换时段(即上升边沿和下降边沿)与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采集区所在时段的交叠部分,从而降低显示时钟信号在扫描区和非扫描区的电位切换时段产生的噪声对于采集到的触控数据得影响,进而确保触控数据具有较好的均一性,提升触控效果。
可选的,在显示时钟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时钟控制信号和第二时钟控制信号的情况下,S03、根据显示时钟控制信号,形成触控采集控制信号可以包括:
S031、检测第一时钟控制信号中第一非控制区向第一控制区切换的边沿。
S032、在检测到第一非控制区向第一控制区切换的边沿的情况下,对初始触控采集控制信号中的采集区进行延迟,以形成触控采集控制信号。
和/或,在显示时钟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时钟控制信号和第二时钟控制信号的情况下,S03、根据显示时钟控制信号,形成触控采集控制信号可以包括:
S041、检测第二时钟控制信号中第二非控制区向第二控制区切换的边沿。
S042、在检测到第二非控制区向第二控制区切换的边沿的情况下,对初始触控采集控制信号中的采集区进行延迟,以形成触控采集控制信号。
通过执行步骤S031和S032,可以避免第一时钟控制信号的第一非控制区与第一控制区相互切换的时段采集触控数据,进而避免显示时钟信号中第二电位向第一电位切换的时段产生的噪声对于触控信号的影响。
通过执行步骤S041和S042,可以避免第二时钟控制信号的第二非控制区与第二控制区相互切换的时段采集触控数据,进而避免显示时钟信号中第一电位向第二电位切换的时段产生的噪声对于触控信号的影响。
通过执行步骤S031和S032、以及步骤S041和S042,可以避免第一时钟控制信号的第一非控制区与第一控制区相互切换的时段采集触控数据,进而避免显示时钟信号中第二电位向第一电位切换的时段产生的噪声对于触控信号的影响;同时可以避免第二时钟控制信号的第二非控制区与第二控制区相互切换的时段采集触控数据,进而避免显示时钟信号中第一电位向第二电位切换的时段产生的噪声对于触控信号的影响。
本文中所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或者“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者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此外,请注意,这里“在一个实施例中”的词语例子不一定全指同一个实施例。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被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显示驱动模块、栅极驱动模块和触控驱动模块;
所述栅极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显示驱动模块和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所述显示驱动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栅极驱动模块提供显示时钟信号;所述栅极驱动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显示时钟信号,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栅线提供扫描信号;
所述触控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显示驱动模块和所述触控面板电连接;所述触控驱动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显示时钟控制信号,形成触控采集控制信号;根据所述触控采集控制信号,采集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
其中,所述显示时钟信号包括交替设置的扫描区和非扫描区,所述扫描区和所述非扫描区的电位不同;所述触控采集控制信号包括交替设置的采集区和非采集区;所述扫描区和所述非扫描区的电位切换时段与所述采集区所在时段至少部分不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区和所述非扫描区的电位切换时段与所述采集区所在时段完全不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时钟信号中,所述扫描区包括第一电位,所述非扫描区包括第二电位;
所述触控采集控制信号中,所述采集区包括第三电位,所述非采集区包括第四电位;
其中,在所述非采集区所在时段与所述扫描区所在时段部分交叠的情况下,所述第四电位向所述第三电位切换的时段比所述第二电位向所述第一电位切换的时段至少延迟第一预设时间,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所述第二电位向所述第一电位切换的时间;所述第三电位向所述第四电位切换的时段比所述第一电位向所述第二电位切换的时段至少延迟第二预设时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所述第一电位向所述第二电位切换的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时钟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时钟控制信号和第二时钟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时钟控制信号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控制区和第一非控制区,所述第二时钟控制信号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二控制区和第二非控制区;所述第二时钟控制信号在第一周期内所述第二控制区和所述第二非控制区的电位切换时段,比所述第一时钟控制信号在第一周期内所述第一控制区和所述第一非控制区的电位切换时段延迟N个周期;其中,N为正整数;
所述显示时钟信号中,所述非扫描区向所述扫描区切换的时段,与所述第一时钟控制信号中所述第一控制区向所述第一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相同;所述扫描区向所述非扫描区切换的时段,与所述第二时钟控制信号中所述第二控制区向所述第二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所述非采集区与所述第一时钟控制信号的所述第一控制区部分交叠的情况下,所述非采集区向所述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所述第一控制区向所述第一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
和/或,在所述触控采集控制信号的所述非采集区与所述第二时钟控制信号的所述第二控制区部分交叠的情况下,所述非采集区向所述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所述第二控制区向所述第二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非采集区向所述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所述第一控制区向所述第一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的情况下,所述采集区向所述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所述第一非控制区向所述第一控制区切换的时段至少延迟第三预设时间,所述第三预设时间为所述第一非控制区向所述第一控制区切换的时间;
和/或,在所述非采集区向所述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所述第二控制区向所述第二非控制区切换的时段延迟的情况下,所述采集区向所述非采集区切换的时段比所述第二非控制区向所述第二控制区切换的时段至少延迟第四预设时间,所述第四预设时间为所述第二非控制区向所述第二控制区切换的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驱动模块包括电平转换单元和时序控制单元;所述触控驱动模块包括电连接的触控控制单元和触控采集单元;
所述时序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电平转换单元和所述触控控制单元电连接、且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时钟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控制信号两个信号均传输至所述电平转换单元以及所述触控控制单元;
所述电平转换单元还与所述栅极驱动模块电连接、且被配置为获取并根据所述第一时钟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控制信号,形成多个所述显示时钟信号;
所述触控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获取并根据所述第一时钟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控制信号,向所述触控采集单元提供所述触控采集控制信号;所述触控采集单元被配置为获取并根据触控采集控制信号,采集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非控制区向所述第一控制区切换的边沿的情况下,对初始触控采集控制信号中的采集区进行延迟,以形成所述触控采集控制信号;
和/或,在检测到所述第二非控制区向所述第二控制区切换的边沿的情况下,对初始触控采集控制信号中的采集区进行延迟,以形成所述触控采集控制信号。
9.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触控面板、以及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控面板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至少一层触控层,所述触控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为一体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一层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互不相连的触控块。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所述第一触控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以及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二触控层包括桥接层和金属走线层。
13.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所述驱动电路的栅极驱动模块提供显示时钟信号;其中,所述显示时钟信号包括交替设置的扫描区和非扫描区,所述扫描区和所述非扫描区的电位不同;
向所述驱动电路的触控驱动模块提供显示时钟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显示时钟控制信号,形成触控采集控制信号;其中,所述触控采集控制信号包括交替设置的采集区和非采集区;所述扫描区和所述非扫描区的电位切换时段与所述采集区所在时段至少部分不交叠;
根据所述触控采集控制信号,采集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信息。
CN202111496221.9A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1680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96221.9A CN114168012B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96221.9A CN114168012B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8012A true CN114168012A (zh) 2022-03-11
CN114168012B CN114168012B (zh) 2023-12-15

Family

ID=80484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96221.9A Active CN114168012B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6801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3149A1 (zh) * 2022-04-06 2023-10-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9319A (zh) * 2015-04-01 2015-06-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5244005A (zh) * 2015-11-24 2016-01-1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6325631A (zh) * 2015-07-10 2017-01-11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压力侦测的触控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9319A (zh) * 2015-04-01 2015-06-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6325631A (zh) * 2015-07-10 2017-01-11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压力侦测的触控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
CN105244005A (zh) * 2015-11-24 2016-01-1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3149A1 (zh) * 2022-04-06 2023-10-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8012B (zh)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20426B2 (en) Detection apparatus
US12019815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sensor having protruding electrode portions
US10379682B2 (en) Touch sensor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9939938B2 (en) Display panel with touch detecting and display device
US9189117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EP2811482B1 (en)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0459573B2 (en)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9594451B2 (en) Capacitive in-cell touch screen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capacitive in-cell touch screen panel
CN103853377B (zh) 带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10013121B2 (en)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self-capacitance electrodes
CN106095177B (zh) 触摸感测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US9519387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conductive layer and touch sensors configured to receive the same signal
US10067614B2 (en)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9454250B2 (en) Touch panel having scan electrodes with different widths
EP3176684B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40362033A1 (e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US20150370371A1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touch detection function
CN104808375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制作方法
CN103488327A (zh) 触摸传感器集成式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12882610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触控显示装置
US20160109988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379790B (zh) 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98923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423252B2 (en) Array substrat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3176835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