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67504B - 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67504B
CN114167504B CN202111281073.9A CN202111281073A CN114167504B CN 114167504 B CN114167504 B CN 114167504B CN 202111281073 A CN202111281073 A CN 202111281073A CN 114167504 B CN114167504 B CN 1141675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rocessing
signal
power supply
data
proces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810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67504A (zh
Inventor
何至军
曹丽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ongzhi Digital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ongzhi Digital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ongzhi Digital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ongzhi Digital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8107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675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67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7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67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75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8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circuits adapted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the battery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供电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控制供电装置持续向信号收发装置供电;根据预设的数据采集周期,控制供电装置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使数据处理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并向信号收发装置发送信号发射指令;当检测到数据处理装置已完成向信号收发装置发送信号发射指令时,暂停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使数据处理装置处于休眠状态;当检测到信号收发装置向数据处理装置传输待处理数据时,控制供电装置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使数据处理装置恢复工作状态,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本公开能够极大地降低探测器的功耗,降低了探测器所需电量,使得探测器可使用体积较小的电池为其供电。

Description

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供电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生命探测设备是根据电磁波、声波、光波等物理学原理,通过专用的传感器将物理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过滤放大后,输出可视或者可听信号,组成的能搜索、探测、寻找生命的仪器设备。
生命探测设备作为一种电子设备,需要电能驱动,例如,可以采用电源或电池为探测设备提供电能。采用电源供电需要外接引线,安装比较繁琐,且占用空间较大、成本较高。虽然相较于电源供电,采用电池供电具有安装方便、占用空间较小、成本较低的优点,但是,由于现有的生命探测设备的功耗一般较高,所以其需求的电量就较大,一般来说,若所需求的电量越大,则其所需要的电池的容量就越大,而电池的容量越大,电池的体积也就越大,若电池的体积过大,则不便于装配。
因此,目前的探测设备因其功耗较高,所需电量较大而难以适用体积较小的电池为其供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探测设备因功耗较高,所需电量较大而难以适用体积较小的电池为其供电的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供电装置持续向信号收发装置供电;
根据预设的数据采集周期,控制供电装置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数据处理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并向信号收发装置发送信号发射指令;
当检测到数据处理装置已完成向信号收发装置发送信号发射指令时,暂停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数据处理装置处于休眠状态;
当检测到信号收发装置向数据处理装置传输待处理数据时,控制供电装置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数据处理装置恢复工作状态,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探测器供电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控制供电装置持续向信号收发装置供电;
第二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预设的数据采集周期,控制供电装置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数据处理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并向信号收发装置发送信号发射指令;
暂停供电模块,被配置为当检测到数据处理装置已完成向信号收发装置发送信号发射指令时,暂停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数据处理装置处于休眠状态;
第三供电模块,被配置为当检测到信号收发装置向数据处理装置传输待处理数据时,控制供电装置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数据处理装置恢复工作状态,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探测系统,包括:
探测器,以及与探测器通信连接的服务平台;
探测器包括上述的探测器供电控制装置、分别与探测器供电控制装置通信连接的信号收发装置、数据处理装置以及供电装置;
信号收发装置与数据处理装置通信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控制供电装置持续向信号收发装置供电;根据预设的数据采集周期,控制供电装置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数据处理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并向信号收发装置发送信号发射指令;当检测到数据处理装置已完成向信号收发装置发送信号发射指令时,暂停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数据处理装置处于休眠状态;当检测到信号收发装置向数据处理装置传输待处理数据时,控制供电装置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数据处理装置恢复工作状态,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即通过控制供电装置持续向信号收发装置供电,并控制供电装置周期性地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能够极大地降低探测器的功耗,从而降低了探测器所需电量,使得探测器可使用体积较小的电池为其供电,有利于降低探测器的用电成本,且在相同规格型号的探测器使用相同电量的电池的条件下,使用本公开的供电控制方法可以明显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中的一种波束响应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中的一种波型整流信号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中的一种间歇信号波型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测器供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公开。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公开的描述。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和装置。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1,控制供电装置持续向信号收发装置供电。
其中,探测器,为生命探测器(生命探测仪),具体可为微波雷达探测器等。示例性的,结合图2,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一种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描述,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如图2所示,该探测器包括控制装置201、供电装置202、信号收发装置203、数据处理装置204,其中,控制装置201可与供电装置202通信连接(例如,网络连接等)和电连接,供电装置202可分别与信号收发装置203、数据处理装置204通信连接(例如,WiFi、蓝芽、Zigbee等)和电连接。
其中,上述供电装置202,可以是安装在探测器中的电池,例如,该电池可为1号电池、2号电池或者5号电池等。
下面以探测器为微波雷达探测器为例对探测器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通常微波雷达探测器可与服务平台结合使用,构成一整体的生命探测器,其工作原理是:由微波雷达探测器的信号收发装置203向被探测空间或者被探测物体发射微波雷达信号,并接收被探测空间或者被探测物体反射的空间信号,再经微波雷达探测器中的信号收发装置203、数据处理装置204对该空间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结果,然后,经由该数据处理装置204将该处理结果传输给服务平台,此时,服务平台可根据接收到的处理结果进行解析,并根据解析结果判断被探测空间或者被探测物体是否存在生命物体,从而完成生命的探测。
步骤S102,根据预设的数据采集周期,控制供电装置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数据处理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并向信号收发装置发送信号发射指令。
其中,预设的数据采集周期,是指预设的数据处理装置204向信号收发装置203发送信号发射指令,进行数据采集的周期。该数据采集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20秒采集一次、30秒采集一次等,具体在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示例,假设预设的数据采集周期为20秒采集一次,那么控制装置201可控制供电装置202每间隔20秒向数据处理装置204提供电能,以使得数据处理装置204处于工作状态,并向信号收发装置203发送信号发射指令。其中,该信号发射指令可以是“XX时间发射XX数量的波束”的数字信号。信号收发装置203在接收到该信号发射指令时,可根据该信号发射指令在相应的时间发射相应数量的波束,以使得波束发射形成固定频率的脉冲信号。
步骤S103,当检测到数据处理装置已完成向信号收发装置发送信号发射指令时,暂停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数据处理装置处于休眠状态。
作为一示例,结合上述示例,假设数据采集周期为20秒采集一次,数据处理装置204向信号收发装置203发送完成信号发射指令所需要的时间是0.2秒,那么当控制供电装置202向数据处理装置204供电后,数据处理装置204处于工作状态,并在0.2秒期间向信号收发装置203发送完成信号发射指令,则暂停向数据处理装置204供电,以使数据处理装置204处于休眠状态,直至下一个数据采集周期,再恢复对数据处理装置204的供电。也就是说,在一个数据采集周期中,数据处理装置204工作0.2秒向信号收发装置203发送信号发射指令,剩余的19.8秒该数据处理装置204是处于休眠状态。
步骤S104,当检测到信号收发装置向数据处理装置传输待处理数据时,控制供电装置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数据处理装置恢复工作状态,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
作为一示例,信号收发装置203在接收到数据处理装置204发送的信号发射指令时,向被探测空间或被探测物发射探测信号,并接收被探测空间或被探测物反射的探测反射信号。该探测反射信号可即时发送给数据处理装置204,也可以暂存在信号收发装置203中,再按照预设的数据发送周期(例如,30秒、60秒等)将其暂存的探测反射信号发送给数据处理装置204。
当检测到信号收发装置203向数据处理装置204传输待处理数据(即上述的探测发射信号)时,控制供电装置202向数据处理装置204供电,以解除数据处理装置204的休眠状态,使其恢复工作状态,并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发送给服务平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供电装置持续向信号收发装置供电,并控制供电装置周期性地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能够极大地降低探测器的功耗,从而降低了探测器所需电量,使得探测器可使用体积较小的电池为其供电,有利于降低探测器的用电成本,且在相同规格型号的探测器使用相同电量的电池的条件下,使用本公开的供电控制方法可以明显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数据处理装置向服务平台发送数据处理结果的发送周期。
其中,发送周期,是指数据处理装置向服务平台发送数据处理结果的间隔时间,该间隔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可以是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发送一次等,具体在此不做限定。
计算信号收发装置在发送周期内工作的第一能耗,数据处理装置在发送周期内处理数据所需的第二能耗,以及向服务平台发送数据处理结果所需的第三能耗。
具体地,上述计算第一能耗、第二能耗以及第三能耗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获取供电装置的供电电压;
根据发送周期、供电电压以及信号收发装置工作时的第一电流,确定信号收发装置在发送周期内的第一能耗;
根据发送周期、供电电压、数据处理装置处于休眠状态下的第二电流及预设的休眠时长,以及数据处理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第三电流及预设的工作时长,确定数据处理装置在发送周期内处理数据所需的第二能耗;
根据发送周期、供电电压、数据处理装置向服务平台发送数据处理结果时的第四电流及预设的发送时长,确定数据处理装置在发送周期内向服务平台发送数据处理结果所需的第三能耗。
其中,能耗,是指负载的耗电量,耗电量为功率与时间的乘积,功率为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供电电压,一般是指供电装置的总电压,例如,供电装置是由电压为1.5V的两节电池构成,那么该供电装置的供电电压为3V。又例如,供电装置为一电压为3.3V的电池,则其供电电压为3.3V。
由于供电装置202是持续向信号收发装置203供电的,所以信号收发装置203是持续耗电的负载。
作为一示例,假设数据处理装置204向服务平台发送数据处理结果的发送周期为T,供电电压为U,信号收发装置203工作时的第一电流为 I1,那么信号收发装置203在发送周期T内的第一能耗W1为W1=U* I1*T*60。
接上述示例,假设数据处理装置204处于休眠状态下的第二电流为 I2及预设的休眠时长为t1,数据处理装置204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第三电流 I3及预设的工作时长t2,数据处理装置204在发送周期T内处理数据所需的第二能耗W2,那么W2=(U*I2*t1+U*I3*t2)*T/(t1+t2)。
接上述示例,假设数据处理装置204向服务平台发送数据处理结果时的第四电流为 I4、预设的发送时长为t3,数据处理装置204在发送周期T内向服务平台发送数据处理结果所需的第三能耗为W3,那么W3=U* I4*t3
根据第一能耗、第二能耗以及第三能耗,确定探测器在发送周期内维持正常工作的最低平均能耗。
结合前述,假设探测器在发送周期T内维持正常工作的最低平均能耗为W,那么W=(W1+W2+W3)/(U*T*60)。
作为一示例,信号收发装置203、数据处理装置204的工作模式与能耗关系如下表1所示。其中,信号收发装置是采用5.8GHz的微波天线,数据处理装置发送数据所采用的通信协议可为LoRa通信协议。
表1 信号收发装置、数据处理装置的工作模式与能耗关系表
作为一示例,假设发送周期T为30分钟、供电电压为3.3V、第一电流I1为40.2µA、第二电流为 I2为3.42µA、休眠时长为t1为19.8秒、第三电流 I3为6.99mA、工作时长t2为0.2秒、第四电流为 I4为143mA、发送时长为t3为0.2秒,将上述各参数代入上述公式W=(W1+W2+W3)/(U*T*60)中可得:
W=[3.3*40.2*10-3*30*60+3.3(3.42*10-3*19.8+6.99*0.2)*3*30+143*0.2]/(3.3*30*60),经计算得W约为0.129mA/秒。
也就是说,根据上述控制逻辑,可以使得探测器的在发送周期内维持正常工作的最低平均能耗达到0.129mA/秒,相较于现有的通过电池为探测器供电的方案在同样的周期内所需的最低平均能耗200mA/s,可节约将近1550倍的耗电量,因此,可以极大地降低探测器的功耗,使得探测器可使用体积较小的电池为其供电,有利于降低探测器的用电成本,且在相同规格型号的探测器使用相同电量的电池的条件下,使用本公开的供电控制方法可以明显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数据处理装置在休眠状态、处理数据和/或发送数据的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并不局限在19.8秒、0.2秒、0.2秒,只要调整它们中的任意一项或至少两项的持续时间,可使得W可维持在0.129mA/秒左右即可,这有利于最大程度地降低探测器的能耗,延长探测器的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数据处理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并向信号收发装置发送信号发射指令之后,还包括:
信号收发装置,当接收到信号发射指令时,按预设的信号发射周期向其周围物体发射探测信号,并接收周围物体反射的探测反射信号;
信号收发装置,对探测反射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结果,并根据预处理结果与信号发射周期,生成待处理数据,根据预设的数据传输周期,向数据处理装置传输待处理数据。
其中,预设的信号发射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例如,可以是1秒、2秒等。
作为一示例,信号收发装置203可以采用5.8GHz的微波天线向被探测空间或被探测物发射微波波束。微波波束在接触到被探测物(例如,人体、动物体等)时会被反射,此时,信号收发装置203可接收被探测物反射的探测反射信号。
作为一优选实施例,由于探测反射信号为空间信号,其信号强度很微弱且衰减较大,所以可以按照下述步骤,对探测反射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结果,并根据预处理结果与信号发射周期,生成待处理数据。具体步骤为:
对探测反射信号进行增益放大处理,得到与每个信号发射周期对应的增益放大信号;
对增益放大信号进行波型整流处理,以将增益放大信号的波型从连续的弦波调整成不连续的方波,得到与每个信号发射周期对应的整流信号;
统计与每个信号发射周期对应的整流信号中的方波数量,得到待处理数据。
在信号收发装置203的发射功耗的抑制上,结合图3,微波波束响应如图3所示,连续的玄波信号会被拉长发射的延迟时间,以及发射强度等。其中波束频率小于100ms,延迟量小于200ms,微波波束波型延迟时间的关系长度可表达为t02-t01。其中,图3中的横坐标t为发射时间,纵坐标V为发射强度。
由于低功耗天线的功耗在100uA以下,所以其接收到的空间信号相当微弱,须通过信号增益放大来实现探测反射信号重建。但是,探测反射信号放大会连同将空间噪声与干扰同步放大,所以本公开实施例对探测反射信号进行波型整流的处理,并将玄波信号整理为方波信号,可使得整形后的波型延迟时间会降低,但不影响周期性变化。经波型整理后的整流信号如图4所示。其中,图4中的横坐标t为发射时间,纵坐标V为发射强度。
其中,每个方波分别表示独立量,此时,信号收发装置203可以将一定时间段内的每个信号发射周期的方波数量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存储为数据信息(即待处理数据),该数字信息包含了在一定时间段T0内,每个信号发射周期产生的方波数量。在一定时间段T0内,对探测反射信号经上述增益放大、波型整理处理后,可以得到如图5所示的间歇信号波型图。
作为一示例,假设信号发射周期为2秒一次,那么在20秒内(即一定时间段内,含10个信号发射周期),则可获得10个周期01、02、03、04、05、06、07、08、09、10的探测反射信号A、B、C、D、E、F、G、H、I、J,对这10个探测反射信号进行增益放大处理,得到与每个信号发射周期对应的增益放大信号A'、B'、C'、D'、E'、F'、G'、H'、I'、J'。接着,对上述增益放大信号A'、B'、C'、D'、E'、F'、G'、H'、I'、J'进行波型整流处理,以使得上述增益放大信号的波型从连续的弦波调整成不连续的方波,得到与每个信号发射周期对应的整流信号。然后,统计与每个信号发射周期对应的整流信号中的方波数量,得到待处理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统计与每个信号发射周期对应的整流信号中的方波数量,得到待处理数据,包括:
根据每个信号发射周期的整流信号中的方波数量生成一维数组,得到待处理数据;或者,
根据每个信号发射周期与其对应的整流信号中的方波数量,生成对应关系表,得到待处理数据。
作为一示例,结合上述示例,假设与周期01、02、03、04、05、06、07、08、09、10对应的整流信号中的方波数量分别为2、4、1、1、3、4、8、5、4、3,那么可根据2、4、1、1、3、4、8、5、4、3生成一维数组(2、4、1、1、3、4、8、5、4、3),得到待处理数据。
作为另一示例,也可以将上述与周期01、02、03、04、05、06、07、08、09、10对应的整流信号中的方波数量分别为2、4、1、1、3、4、3、5、4、3整理成如下表2所示的信号发射周期与方波数量的对应关系表,即得到待处理数据。
表2 信号发射周期与方波数量的对应关系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在恢复工作状态后,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包括:
对待处理数据进行解码和编译处理,得到待发送报文。
具体地,对待处理数据进行解码和编译处理,得到待发送报文,包括如下步骤:
对待处理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获得与每个信号发射周期对应的整流信号中的方波数量,以及与方波数量对应的移动物体描述内容;
对方波数量以及与方波数量对应的移动物体描述内容进行编译处理,得到待发送报文。
其中,移动物体描述内容,可以是描述信号收发装置203发射信号的探测空间内是否存在移动物体的文字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可预先构建如下表3所示的方波数量与移动物体描述内容的对应关系表。
表3 方波数量与移动物体描述内容的对应关系表
结合前述例子,对上述待处理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获得与周期01、02、03、04、05、06、07、08、09、10对应的整流信号中的方波数量2、4、1、1、3、4、3、5、4、3,以及与每个方波数量对应的移动物体描述内容,如下表4所示,即方波数量2、4、1、1、3、4、3、5、4、3分别对应的移动物体描述内容均为“存在移动物体”。
表4 在一定时间段内(20秒)的方波数量与移动物体描述内容的对应关系
然后,再对上表4中的方波数量以及与该方波数量对应的移动物体描述内容进行编译处理,得到待发送报文。其中,对方波数量编译处理可以是将方波数量转换成二进制、八进制等数据形式,而对移动物体描述内容的编译处理则可以是将其转换成数字符号、字母符号等。通过上述编译处理,可以得到加密的待发送报文,从而提高了报文传输的安全性。
按照预设的报文发送周期,向服务平台发送待发送报文,以使服务平台根据待发送报文,确定信号收发装置的周围物体中是否存在有生命的物体。
其中,预设的报文发送周期,即前文提及到的数据处理装置204向服务平台发送数据处理结果的发送周期T。
具体地,服务平台根据待发送报文,确定信号收发装置的周围物体中是否存在有生命的物体,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对待发送报文进行解析,获得各个信号发射周期对应的整流信号中的方波数量的方波数量总和;
根据报文发送周期、方波数量总和以及预设的误差系数,确定信号收发装置的周围物体中是否存在有生命的物体。
其中,预设的误差系数σ,通常是指空间信号所产生的干扰,不同环境下的误差系数不同。
根据报文发送周期T、方波数量总和α以及预设的误差系数σ,并结合人体分析数据,可得到人体检测的决策权重ω,其中,ω=α*T+σ。若该决策权重ω符合预设的存在有生命的物体的阈值范围,则可以判定被探测空间内存在有生命的物体。
例如,预设的存在有生命的物体的阈值为大于等于80,报文发送周期为30分钟,σ为0.1,结合上述示例,服务平台在接收到数据处理装置204发送的待发送报文后,可根据预置的解析方式(即为上述编译处理的逆推方法),对待发送报文进行解析,获得与信号发射周期01、02、03、04、05、06、07、08、09、10对应的整流信号中的方波数量的方波数量总和,即2+4+1+1+3+4+3+5+4+3=30。根据上述公式ω=α*T+σ可计算出ω为90.1(大于80),则可判定被探测空间内存在有生命的物体。
在实际应用中,可设置不同范围的决策权重ω,对应可表示不同的移动物体,例如,当决策权重ω在0~10之间,则表示被探测空间不存在移动物体,在11~80之间,则表示被探测空间内存在移动物体(如窗户在移动等),在80以上则表示存在有生命的物体(例如,有人进入被探测空间内)。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下述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公开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测器供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探测器供电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601,被配置为控制供电装置持续向信号收发装置供电;
第二控制模块602,被配置为根据预设的数据采集周期,控制供电装置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数据处理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并向信号收发装置发送信号发射指令;
暂停供电模块603,被配置为当检测到数据处理装置已完成向信号收发装置发送信号发射指令时,暂停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数据处理装置处于休眠状态;
第三供电模块604,被配置为当检测到信号收发装置向数据处理装置传输待处理数据时,控制供电装置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数据处理装置恢复工作状态,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控制模块601控制供电装置持续向信号收发装置供电;第二控制模块602根据预设的数据采集周期,控制供电装置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数据处理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并向信号收发装置发送信号发射指令;暂停供电模块603当检测到数据处理装置已完成向信号收发装置发送信号发射指令时,暂停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数据处理装置处于休眠状态;第三供电模块604当检测到信号收发装置向数据处理装置传输待处理数据时,控制供电装置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数据处理装置恢复工作状态,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即通过控制供电装置持续向信号收发装置供电,并控制供电装置周期性地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能够极大地降低探测器的功耗,从而降低了探测器所需电量,使得探测器可使用体积较小的电池为其供电,有利于降低探测器的用电成本,且在相同规格型号的探测器使用相同电量的电池的条件下,使用本公开的供电控制方法可以明显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探测器供电控制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数据处理装置向服务平台发送数据处理结果的发送周期;
计算模块,被配置为计算信号收发装置在发送周期内工作的第一能耗,数据处理装置在发送周期内处理数据所需的第二能耗,以及向服务平台发送数据处理结果所需的第三能耗;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第一能耗、第二能耗以及第三能耗,确定探测器在发送周期内维持正常工作的最低平均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模块包括:
电压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供电装置的供电电压;
第一能耗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根据发送周期、供电电压以及信号收发装置工作时的第一电流,确定信号收发装置在发送周期内的第一能耗;
第二能耗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根据发送周期、供电电压、数据处理装置处于休眠状态下的第二电流及预设的休眠时长,以及数据处理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第三电流及预设的工作时长,确定数据处理装置在发送周期内处理数据所需的第二能耗;
第三能耗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根据发送周期、供电电压、数据处理装置向服务平台发送数据处理结果时的第四电流及预设的发送时长,确定数据处理装置在发送周期内向服务平台发送数据处理结果所需的第三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信号收发装置,被配置为当接收到信号发射指令时,按预设的信号发射周期向其周围物体发射探测信号,并接收周围物体反射的探测反射信号;
信号收发装置,被配置为对探测反射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结果,并根据预处理结果与信号发射周期,生成待处理数据,根据预设的数据传输周期,向数据处理装置传输待处理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信号收发装置可具体被配置为:
对探测反射信号进行增益放大处理,得到与每个信号发射周期对应的增益放大信号;
对增益放大信号进行波型整流处理,以将增益放大信号的波型从连续的弦波调整成不连续的方波,得到与每个信号发射周期对应的整流信号;
统计与每个信号发射周期对应的整流信号中的方波数量,得到待处理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信号收发装置还可具体被配置为:
根据每个信号发射周期的整流信号中的方波数量生成一维数组,得到待处理数据;或者,
根据每个信号发射周期与其对应的整流信号中的方波数量,生成对应关系表,得到待处理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数据处理装置被配置为:
对待处理数据进行解码和编译处理,得到待发送报文;
按照预设的报文发送周期,向服务平台发送待发送报文,以使服务平台根据待发送报文,确定信号收发装置的周围物体中是否存在有生命的物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数据处理装置还可被具体配置为:
对待处理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获得与每个信号发射周期对应的整流信号中的方波数量,以及与方波数量对应的移动物体描述内容;
对方波数量以及与方波数量对应的移动物体描述内容进行编译处理,得到待发送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服务平台被配置为:
对待发送报文进行解析,获得各个信号发射周期对应的整流信号中的方波数量的方波数量总和;
根据报文发送周期、方波数量总和以及预设的误差系数,确定信号收发装置的周围物体中是否存在有生命的物体。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探测系统包括:
探测器701,以及与探测器701通信连接的服务平台702;探测器701包括如图6所示的探测器供电控制装置、分别与探测器供电控制装置通信连接的信号收发装置203、数据处理装置204以及供电装置202;信号收发装置203与数据处理装置204通信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探测器701安装在需要探测的空间(例如,可以安装在公寓的房间、家里的大厅/房间等的顶部),该探测器701的探测信号的覆盖范围大约为8~12米(以探测器701为中心的覆盖半径),且探测信号可穿墙。安装好之后,即可通过探测器701的控制装置201控制供电装置202持续向信号收发装置203供电,并根据预设的数据采集周期,控制供电装置202向数据处理装置204供电,使得数据处理装置204处于工作状态,并向信号收发装置203发送信号发射指令;当控制装置201检测到数据处理装置204已完成向信号收发装置203发送信号发射指令时,暂停向数据处理装置204供电,以使数据处理装置204处于休眠状态。当信号收发装置203接收到该信号发射指令时,可根据该信号发射指令向被探测空间发射探测信号,并接收被探测空间反射的探测发射信号,然后再将该探测发射信号进行预处理后,暂存在信号收发装置203中,之后再按照预设的数据传输周期,将暂存的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装置204。当检测到信号收发装置203向数据处理装置204传输待处理数据时,控制供电装置202向数据处理装置204供电,以使数据处理装置204恢复工作状态,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数据处理结果,然后,再经由数据处理装置204将该处理结果传输给服务平台702,服务平台702在接收到该数据处理结果时,可对该数据处理结果进行解析,并根据解析结果判断被探测空间或者被探测物体是否存在生命物体,从而完成生命的探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信号收发装置可包括:探测信号发射单元(如微波雷达发射单元),用于向被探测空间发射探测信号,并接收被探测空间发射的探测反射信号;信号增益单元,用于对探测反射信号进行增益放大处理,得到放大信号;波型整理单元,用于对放大信号的波型进行整理,以将放大信号的波型从弦波整流成方波;以及,数据暂存单元,用于根据方波与探测信号发射周期生成待处理数据,并按预设的数据传输周期,向数据处理装置传输待处理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数据处理装置可包括: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待处理数据,并对待处理数据进行解码处理,得到解码数据;数据编译单元,用于对解码数据进行编译,得到待发送报文;通信单元,用于按照预设的报文发送周期,向服务平台发送待发送报文。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探测系统,通过控制供电装置持续向信号收发装置供电,并控制供电装置周期性地向数据处理装置供电,能够极大地降低探测器的功耗,从而降低了探测器所需电量,使得探测器可使用体积较小的电池为其供电,有利于降低探测器的用电成本,且在相同规格型号的探测器使用相同电量的电池的条件下,使用本公开的供电控制方法可以明显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能够实现将探测器设计成体积小巧的外挂设备,减少了探测器的占用空间,且安装十分方便。此外,由于探测器体积小巧,且安装在房间顶部,还是采用微波雷达进行探测,其隐蔽性更好,能够用于公寓等场所的防盗监测等场景。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800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以及存储在该存储器802中并且可在处理器8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803。处理器801执行计算机程序803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或者,处理器801执行计算机程序803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
示例性地,计算机程序803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802中,并由处理器801执行,以完成本公开。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803在电子设备8中的执行过程。
电子设备800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电子设备。电子设备800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801和存储器80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仅仅是电子设备80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8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处理器8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802可以是电子设备80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子设备800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802也可以是电子设备80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电子设备80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802还可以既包括电子设备80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8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电子设备所需的其它程序和数据。存储器80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的范围。
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电子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电子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供电装置持续向信号收发装置供电,其中,所述信号收发装置被配置为向被探测空间或被探测物发射探测信号,并接收被探测空间或被探测物反射的探测反射信号;
根据预设的数据采集周期,控制所述供电装置向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并向所述信号收发装置发送信号发射指令;
当检测到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已完成向所述信号收发装置发送所述信号发射指令时,暂停向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处于休眠状态;
当检测到所述信号收发装置向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传输待处理数据时,控制所述供电装置向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所述数据处理装置恢复工作状态,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向服务平台发送数据处理结果的发送周期;
计算所述信号收发装置在所述发送周期内工作的第一能耗,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在所述发送周期内处理数据所需的第二能耗,以及向所述服务平台发送数据处理结果所需的第三能耗;
根据所述第一能耗、第二能耗以及第三能耗,确定所述探测器在所述发送周期内维持正常工作的最低平均能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信号收发装置在所述发送周期内工作的第一能耗,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在所述发送周期内处理数据所需的第二能耗,以及向所述服务平台发送数据处理结果所需的第三能耗,包括:
获取所述供电装置的供电电压;
根据所述发送周期、供电电压以及所述信号收发装置工作时的第一电流,确定所述信号收发装置在所述发送周期内的第一能耗;
根据所述发送周期、供电电压、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处于休眠状态下的第二电流及预设的休眠时长,以及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第三电流及预设的工作时长,确定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在所述发送周期内处理数据所需的第二能耗;
根据所述发送周期、供电电压、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向所述服务平台发送数据处理结果时的第四电流及预设的发送时长,确定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在所述发送周期内向所述服务平台发送数据处理结果所需的第三能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并向所述信号收发装置发送信号发射指令之后,还包括:
所述信号收发装置,当接收到所述信号发射指令时,按预设的信号发射周期向其周围物体发射探测信号,并接收所述周围物体反射的探测反射信号;
所述信号收发装置,对所述探测反射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结果,并根据所述预处理结果与所述信号发射周期,生成待处理数据,根据预设的数据传输周期,向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传输所述待处理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探测反射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结果,并根据所述预处理结果与所述信号发射周期,生成待处理数据,包括:
对所述探测反射信号进行增益放大处理,得到与每个所述信号发射周期对应的增益放大信号;
对所述增益放大信号进行波型整流处理,以将所述增益放大信号的波型从连续的弦波调整成不连续的方波,得到与每个所述信号发射周期对应的整流信号;
统计与每个所述信号发射周期对应的整流信号中的方波数量,得到待处理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与每个所述信号发射周期对应的整流信号中的方波数量,得到待处理数据,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信号发射周期的整流信号中的方波数量生成一维数组,得到待处理数据;或者,
根据每个所述信号发射周期与其对应的所述整流信号中的方波数量,生成对应关系表,得到待处理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恢复工作状态,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包括:
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解码和编译处理,得到待发送报文;
按照预设的报文发送周期,向服务平台发送所述待发送报文,以使所述服务平台根据所述待发送报文,确定所述信号收发装置的周围物体中是否存在有生命的物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解码和编译处理,得到待发送报文,包括:
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获得与每个所述信号发射周期对应的整流信号中的方波数量,以及与所述方波数量对应的移动物体描述内容;
对所述方波数量以及与所述方波数量对应的移动物体描述内容进行编译处理,得到待发送报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平台根据所述待发送报文,确定所述信号收发装置的周围物体中是否存在有生命的物体,包括:
对所述待发送报文进行解析,获得各个所述信号发射周期对应的整流信号中的方波数量的方波数量总和;
根据所述报文发送周期、所述方波数量总和以及预设的误差系数,确定所述信号收发装置的周围物体中是否存在有生命的物体。
10.一种探测器供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控制供电装置持续向信号收发装置供电,其中,所述信号收发装置被配置为向被探测空间或被探测物发射探测信号,并接收被探测空间或被探测物反射的探测反射信号;
第二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预设的数据采集周期,控制所述供电装置向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并向所述信号收发装置发送信号发射指令;
暂停供电模块,被配置为当检测到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已完成向所述信号收发装置发送所述信号发射指令时,暂停向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处于休眠状态;
第三供电模块,被配置为当检测到所述信号收发装置向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传输待处理数据时,控制所述供电装置向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供电,以使所述数据处理装置恢复工作状态,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
11.一种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探测器,以及与所述探测器通信连接的服务平台;
所述探测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探测器供电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探测器供电控制装置通信连接的信号收发装置、数据处理装置以及供电装置;
所述信号收发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通信连接。
1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1281073.9A 2021-11-01 2021-11-01 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1675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81073.9A CN114167504B (zh) 2021-11-01 2021-11-01 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81073.9A CN114167504B (zh) 2021-11-01 2021-11-01 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7504A CN114167504A (zh) 2022-03-11
CN114167504B true CN114167504B (zh) 2024-02-20

Family

ID=80477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81073.9A Active CN114167504B (zh) 2021-11-01 2021-11-01 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67504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24666A (ko) * 2000-02-28 2000-05-06 한갑수 지피알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지하매설물 탐측장치
CN101872018A (zh) * 2010-06-04 2010-10-27 武汉天毅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探地雷达系统
CN101990283A (zh) * 2009-08-05 2011-03-23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讯装置及其省电方法
CN102448154A (zh) * 2011-12-21 2012-05-0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终端功耗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2625017A (zh) * 2011-01-26 2012-08-01 佳能株式会社 能够控制电源的数据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85084A (zh) * 2015-09-22 2015-12-23 劳海鹏 不对称、低功耗无线射频(rf)双向通讯的方法及系统
CN105892614A (zh) * 2015-12-18 2016-08-24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的功耗管控方法及系统
CN106162834A (zh) * 2015-03-23 2016-11-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655927A (zh) * 2018-11-20 2019-04-1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cpld的变增益等效采样探地雷达控制系统
CN110412511A (zh) * 2019-07-17 2019-11-05 上海龙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追踪装置及方法
CN111490824A (zh) * 2020-03-11 2020-08-04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光通信设备的节能方法、装置、光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18326A (zh) * 2020-08-03 2020-11-10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检测周期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259904A (zh) * 2021-07-15 2021-08-13 深圳市富创优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网络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81740A (zh) * 2021-05-25 2021-08-2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超宽带多普勒雷达生命探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24666A (ko) * 2000-02-28 2000-05-06 한갑수 지피알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지하매설물 탐측장치
CN101990283A (zh) * 2009-08-05 2011-03-23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讯装置及其省电方法
CN101872018A (zh) * 2010-06-04 2010-10-27 武汉天毅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探地雷达系统
CN102625017A (zh) * 2011-01-26 2012-08-01 佳能株式会社 能够控制电源的数据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448154A (zh) * 2011-12-21 2012-05-0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终端功耗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6162834A (zh) * 2015-03-23 2016-11-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185084A (zh) * 2015-09-22 2015-12-23 劳海鹏 不对称、低功耗无线射频(rf)双向通讯的方法及系统
CN105892614A (zh) * 2015-12-18 2016-08-24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的功耗管控方法及系统
CN109655927A (zh) * 2018-11-20 2019-04-1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cpld的变增益等效采样探地雷达控制系统
CN110412511A (zh) * 2019-07-17 2019-11-05 上海龙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追踪装置及方法
CN111490824A (zh) * 2020-03-11 2020-08-04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光通信设备的节能方法、装置、光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18326A (zh) * 2020-08-03 2020-11-10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检测周期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281740A (zh) * 2021-05-25 2021-08-2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超宽带多普勒雷达生命探测系统
CN113259904A (zh) * 2021-07-15 2021-08-13 深圳市富创优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网络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7504A (zh) 2022-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82808B (zh) 一种资产定位方法、设备及系统
US831963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external portable medical devices
US812161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ed WLAN location
US20190309786A1 (en) Iot sensor
KR102502453B1 (ko) 저전력 기기의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저전력 기기
US20030184475A1 (en) Radio-frequency badge for location measurement
KR20170028903A (ko) 심장 박동수 모니터의 에너지 소모를 감소시키기 위한 방법들 및 시스템들
EP1877822A2 (en) Rfid systems and methods employing infrared localization
CN108695997A (zh) 输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1835178A (zh) 一种实现远程无线监测的方法及无线监测装置
US20090237252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4167504B (zh) 探测器供电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00974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wering a device using a data communications signal line
US11039392B2 (en) Frequency-based wake-up device and sensor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CN113633271B (zh) 人体活动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172086B2 (en) Sensor reading device and system
CN104660353A (zh) 一种数据处理触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611610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454744A (zh) 一种动态位置信息的传输方法、传输装置及终端
CN111504452A (zh) 监测设备和振动异常判断方法
JP3839116B2 (ja) 放射線計測システム
WO2008086568A1 (en) Automatic association of mobile items
KR102391670B1 (ko) Lpwa 네트워크 부하 저감을 위한 음향 이벤트 검출 방법
KR20170022579A (ko) 저전력 기반의 바이오 데이터 수집 및 관리 시스템
CN203310926U (zh) 一种适用于便携式无线电监测一体机的中央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2

Address after: 5305, floor 5, building 6, No. 8, Beiyuan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Longzhi Digital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1210, No. 3389, Taihe West Road,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1900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zhuohan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