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65855B - 一种可自适应温度调节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自适应温度调节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65855B
CN114165855B CN202210136261.0A CN202210136261A CN114165855B CN 114165855 B CN114165855 B CN 114165855B CN 202210136261 A CN202210136261 A CN 202210136261A CN 114165855 B CN114165855 B CN 1141658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emperature
exhaust
test
tes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362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65855A (zh
Inventor
卢嘉敏
万勇
陈奕湘
王平
刘宜仔
田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ENERGY DE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ENERGY DE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ENERGY DE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ENERGY DE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1013626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658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65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5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65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58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44Systems in which all treatment is given in the central station, i.e. all-air systems
    • F24F3/0442Systems in which all treatment is given in the central station, i.e. all-air systems with volume control at a constant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适应温度调节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包括:控制中心,用于控制空气循环控制系统的工作;水恒温装置,用于保持排气管道内空气温度的恒定;排气辅助装置,使排入到试验区的空气均匀分布;多路排气通道,用于连通排气管道和试验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空气循环控制方法,包括:检测室外大气温度;根据室外大气温度选择外循环方式或内循环方式;当外循环方式不满足工作温度要求时采用内循环方式,当内循环方式不满足工作温度要求时进行故障检查。本发明通过多路排气通道的设计使得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可以采用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种方式来进行温度调节,并且根据系统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能避免空气温度问题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可自适应温度调节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或调节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自适应温度调节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可以用于配套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等试验装置,为试验装置提供循环空气。典型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包括空调组、吸气管道、动力泵、排气管道、温度仪表等。试验装置使用后的空气流经吸气管道、动力泵、排气管道,再由空调组冷却后重新提供给试验装置继续使用,从而使试验装置所利用的空气总量基本保持不变。
传统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分为两个区域:试验区和泵区。试验区内设有试验装置SY0及空调组KT0(可以包含多台空调)、温度变送器WD0(可以包含多支温度变送器);泵区内设有吸气管道XQ0、动力泵DL0(实际可以由一台或多台动力泵组成)、排气管道PQ0。试验装置SY0使用后的空气由吸气管道XQ0进入动力泵DL0,通过动力泵DL0的运转,再从排气管道PQ0排回至试验区;这些空气经空调组KT0冷却后提供给试验装置SY0继续使用。空调组KT0及温度变送器WD0安装在试验区内的固定位置,温度变送器WD0用于检测试验区内试验装置SY0入口附近的空气温度,以保证空气介质温度符合试验要求。在该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工作时,由于动力泵DL0会产生一定热量,而泵区出于节能考虑一般不安装空调组,因此这些热量会随着气体不断排回至试验区内。当试验气体流量不大时,这些热量由空调组KT0的冷量进行冲抵,使得试验区内空气介质温度仍满足试验装置工作要求;当试验气体流量不断增大,例如需要增加动力泵开启数量或需要提高泵的转数,此时动力泵DL0产生的热量急剧增加,这些热量仅由空调组KT0的冷量已经无法进行冲抵或来不及冲抵。因此会存在以下的问题:
(1)试验区空气温度不断升高,最终使试验装置附近空气温度超过试验装置的工作温度上限,试验无法开展。
(2)排气管道排出的空气温度即回气温度较高,且气流方向集中,会使得试验区内空气温度温度分布不均匀,同时会增加气流稳定时间,严重影响试验效果。
(3)当前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为人工操作,温度是否达到稳定状态的判断以及空调开闭等操作仅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进行,既不利于节能,更可能产生误判从而影响试验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回气温度过高时试验区内降温效果不理想、空气温度分布不均匀容易影响试验效果,以及人工操作易发生误判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自适应温度调节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及方法,根据试验区及检测室外大气温度情况,通过多路排气通道的设计使得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可以采用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种方式来进行自适应温度调节,能避免空气温度问题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同时还能节约能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自适应温度调节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分为试验装置和第一空调组所在的试验区和动力泵所在的泵区,包括:
控制中心,用于采集接收状态信号或数据信号,并控制空气循环控制系统的工作;
水恒温装置,设置在泵区中,用于保持排气管道内空气温度的恒定;
排气辅助装置,设置在试验区中,使排入到试验区的空气均匀分布;
多路排气通道,用于连通排气管道和试验区,第一排气通道直接将空气排回试验区;第二排气通道将空气通过第二空调组冷却后排回试验区;第三排气通道将空气通过第三空调组冷却后排回试验区,第四排气通道将空气与试验区外大气混合后排回试验区。
本发明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在传统系统包含的空调组、温度变送器、吸气管道、动力泵和排气管道的基础上,在排气管道外设置有水恒温装置,在排气管道和试验区之间额外设置有多路排气通道,可以选择不同的排气通道将空气排回试验区,此外在试验区中设置了排气辅助装置,排气通道内的空气通过排气辅助装置将空气均匀分布后再进入试验区中;控制中心根据收集到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的各项信号发出控制指令,既能够进行自动控制运行,也能采用人工控制,提高操作的灵活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上装有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上装有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三排气通道上装有第三截止阀;所述第四排气通道两端分别装有配套的第四截止阀和第五截止阀,所述第四排气通道内设置有第三温度变送器。本发明中通过截止阀的开闭来控制空气由哪一个排气通道进入试验区,对于第四排气通道,只有当第四截止阀和第五截止阀同时开启时才能使空气正常进入试验区中,其中第三温度变送器用于检测第四排气通道内即试验区外的大气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和第三排气通道外部包裹有环绕通道的保温层。本发明中由于第二排气通道和第三排气通道都设置有空调组,对排气通道内的空气进行制冷,所以需要设置保温层,避免泵区内的热量进入第二和第三排气通道内降低制冷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管道穿过水恒温装置并完全淹没在液体中,所述水恒温装置外部分别连接有补水管道和排水管道,水恒温装置内部设置有液位计和第二温度变送器。本发明中排气管道完全淹没在水恒温装置的液体内,可以增大排气管道内空气和液体的热交换面积,使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保持恒定,同时有一定的降温作用,液位计和第二温度变送器可以检测水恒温装置中液体的液位和温度,排水管道和补水管道可以配合使用对水恒温装置内的液体进行更换。
一种可自适应温度调节的空气循环控制方法,包括:
S1、检测室外大气温度,当室外大气温度处于设定温度范围内时进入S2,反之则进入S3;
S2、通过外循环方式调节空气温度,检测试验装置入口处空气温度,若不符合试验装置工作温度要求则进入S3;
S3、通过内循环方式调节空气温度,检测试验装置入口处空气温度,若不符合试验装置工作温度要求则进入S4;
S4、停止试验,关闭空气循环控制系统,进行故障检查。
本发明中试验装置存在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因此对应的试验区也设定有相应的温度范围,为了节能考虑,当室外大气温度小于工作温度一定值以内时,可以直接通过室外大气对循环空气进行冷却,因此通过外循环方式调节空气温度更加节能;但是当室外大气温度不符合条件时只能考虑使用内循环方式调节温度,此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排气通道,但是当内循环和外循环方式都无法使空气温度满足试验要求时,说明系统存在问题,需要进行检查。
作为优选,所述外循环方式包括:
S21、通过第四排气通道将空气排回试验区;
S22、检测试验装置入口处空气温度,若不符合试验装置工作温度要求则进入S23;
S23、开启试验区内的第一空调组;
S24、检测试验装置入口处空气温度,若不符合试验装置工作温度要求则进入S3。
本发明中使用外循环方式进行空气温度调节时,默认初始状态时试验区内的第一空调组是关闭的,只通过室外大气对空气进行冷却;只有当检测到试验装置入口附近的空气温度不符合试验工作要求时,才会开启空调组加强空气冷却的效率,而当开启空调组后仍然无法使空气温度满足试验工作要求时则需要转换成内循环方式进行温度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内循环方式包括:
S31、通过第一排气通道将空气排回试验区;
S32、检测试验装置入口处空气温度,若不符合试验装置工作温度要求则进入S33;
S33、选择第二排气通道或第三排气通道对空气制冷后排回试验区;
S34、检测试验装置入口处空气温度,若不符合试验装置工作温度要求则进入S35;
S35、选择第二排气通道和第三排气通道同时对空气制冷后排回试验区;
S36、检测试验装置入口处空气温度,若不符合试验装置工作温度要求则进入S4。
本发明中使用内循环方式进行空气温度调节时,默认初始状态时试验区内的第一空调组是开启的,当选择第一排气通道将空气排回试验区时,相当于只有一个空调组对循环空气进行冷却;当该状态下不足以使试验区空气温度满足工作条件时,则选择第二排气通道或第三排气通道,这两个排气通道内的空调组在有空气通过时默认是开启的,所以当选择两者之一将空气排回试验区时,相当于有两个空调组对循环空气进行冷却;而当选择第二排气通道和第三排气通道同时将空气排回试验区时,相当于有三个空调组对循环空气进行冷却;可以逐级增加对空气的制冷能力。
作为优选,在进行所述内循环方式或外循环方式调节温度前,空气在排气管道内通过水恒温装置进行恒温处理。本发明中空气在从排气管道进入多路排气通道前先通过水恒温装置进行恒温处理,可以预先对空气进行一定程度的降温,同时保持空气温度维持在稳定的范围内。
作为优选,所述水恒温装置中设置有低液位阈值yd、高液位阈值yg、低温阈值td和高温阈值tg;水恒温装置中始终保持液体的液位高度大于yd且小于yg,液体的温度大于td且小于tg。本发明中当液位高度等于或低于yd时需要进行补水操作;当液位等于或高于yg时需要进行排水操作;当液体温度等于或高于tg时,须同时进行补水和排水操作达到换水的目的;当液体温度等于或低于td时,系统进行报警,提示工作人员检查问题。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根据试验区及检测室外大气温度情况,通过多路排气通道的设计使得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可以采用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种方式来进行自适应温度调节,并且根据系统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能避免空气温度问题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同时还能节约能源;通过控制中心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取代了人工操作,减少了人为误判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在试验区中设置有排气辅助装置,使排回试验区的循环空气能均匀分布到试验区中,减少了气流稳定时间,保证了试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空气循环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空气循环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水恒温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多路排气通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排气辅助装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空气循环控制系统进行温度调节的方法流程图;
图中:1、试验区;11、试验装置SY0入口或试验装置SY1入口;2、泵区;3、液位;4、保温层;51、顶棚;52、侧壁;6、排气通道PQA或PQB或PQC或PQD;71、侧方排气孔;72、下方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2所示,一种可自适应温度调节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分为试验区1和泵区2,在试验区中空气经过空调组KT1的冷却后进入试验装置SY1中,在试验装置SY1入口11处设置有温度变送器WD1,在泵区中设置有动力泵DL1,动力泵DL1与试验装置SY1之间通过吸气管道XQ1连接,吸入动力泵DL1的空气从排气管道PQ1排出;排气管道PQ1外设置有水恒温装置SH,用于保持排气管道内空气温度的恒定。排气管道PQ1通过多路排气通道与试验区连通,包括有排气通道PQA、排气通道PQB、排气通道PQC和排气通道PQD。通过多路排气通道进入试验区内的空气首先进入排气辅助装置PF中,由排气辅助装置PF将空气均匀分布到试验区中。此外本系统还包括有控制中心,用于采集接收状态信号或数据信号,并控制空气循环控制系统的工作。
如图3所示,在排气管道PQ1外增加有水恒温装置SH。水恒温装置SH以一个立方体水箱为主体,水箱内充满常温水介质,排气管道PQ1经过水箱的几何纵轴中心,完全淹没于水恒温装置SH内的水中;水箱外部连接补水管道BS和排水管道PS,在补水管道BS上设置有补水阀F,在排水管道PS上设置有排水阀F;在水箱内部安装有液位计YW和温度变送器WD2,液位计YW用于检测水箱内的液位3,温度变送器WD2用于检测水箱内水的温度。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多路排气通道示意图,用于连通排气管道PQ1和试验区,排气通道PQA与排气管道PQ1之间设置有截止阀FA;排气通道PQB与排气管道PQ1之间设置有截止阀FB,在排气通道PQB内设置有空调组KT2,在排气通道PQB外环绕包裹有保温层4;排气通道PQC与排气管道PQ1之间设置有截止阀FC,在排气通道PQC内设置有空调组KT3,在排气通道PQC外环绕包裹有保温层4;在排气通道PQD与排气管道PQ1之间设置有截止阀FD,截止阀FD设置在泵区外侧排气管道PQD的一端,在排气通道PQD的另一端即试验区的外侧还设置有截止阀FD1,用于与截止阀FD配套使用,使空气经排气通道PQD与外部大气混合后重新回到试验区。在排气通道PQD的试验区外侧设置有温度变送器WD3,用于检测外界大气的温度。
对于试验区中的排气辅助装置PF,如图2所示其俯视图为U形结构;而其截面图为正方形结构,如图5所示。排气辅助装置PF的顶部与试验区顶棚51连接,与试验区侧壁52处连接有排气通道6,包括排气通道PQA、PQB、PQC和PQD;排气通道PQA、PQB、PQC和PQD分别连接在排气辅助装置PF的不同位置。在排气辅助装置PF正下方等间隔分布有下方排气孔72,在其面对试验区的侧方等间隔分布有侧方排气孔71。由排气通道排入的空气汇集到U形结构中,再通过这些排气孔排入到试验区内。这样可以使气流分布更加均匀,从而能使试验区空气温度尽快达到稳定状态。
本发明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在传统系统包含的空调组、温度变送器、吸气管道、动力泵和排气管道的基础上,在排气管道外设置有水恒温装置,在排气管道和试验区之间额外设置有多路排气通道,可以选择不同的排气通道将空气排回试验区,此外在试验区中设置了排气辅助装置,排气通道内的空气通过排气辅助装置将空气均匀分布后再进入试验区中;控制中心根据收集到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的各项信号发出控制指令,既能够进行自动控制运行,也能采用人工控制,提高操作的灵活性。
本发明中通过截止阀的开闭来控制空气由哪一个排气通道进入试验区,对于第四排气通道只有当第四截止阀和第五截止阀同时开启时才能使空气正常进入试验区中,其中第三温度变送器用于检测第四排气通道内即试验区外的大气温度。
本发明中由于第二排气通道和第三排气通道都设置有空调组,对排气通道内的空气进行制冷,所以需要设置保温层,避免泵区内的热量进入第二和第三排气通道内降低制冷效率。
本发明中排气管道完全淹没在水恒温装置的液体内,可以增大排气管道内空气和液体的热交换面积,使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保持恒定,同时有一定的降温作用,液位计和第二温度变送器可以检测水恒温装置中液体的液位和温度,排水管道和补水管道可以配合使用对水恒温装置内的液体进行更换。
如图6所示,一种可自适应温度调节的空气循环控制方法,包括:
S1、检测室外大气温度,当室外大气温度处于设定温度范围内时系统采用外循环方式,反之则采用内循环方式;
S2、采用外循环方式调节空气温度,外循环方式包括:
S21、将空气通过排气通道PQD排回试验区;
S22、检测试验装置入口处空气温度,若符合试验装置工作温度要求则维持排气通道PQD排气,若不符合则进入S23;
S23、开启空调组WD1调节试验区内的空气温度;
S24、检测试验装置入口处空气温度,若符合试验装置工作温度要求则维持排气通道PQD排气,若不符合则采用内循环方式。
S3、采用内循环方式调节空气温度,内循环方式包括:
S31、将空气通过排气通道PQA排回试验区;
S32、检测试验装置入口处空气温度,若符合试验装置工作温度要求则维持排气通道PQA排气,若不符合则进入S33;
S33、选择排气通道PQB、排气通道PQC中的一个将空气制冷后排回试验区;
S34、检测试验装置入口处空气温度,若符合试验装置工作温度要求则维持排气通道PQB或排气通道PQC排气,若不符合则进入S35;
S35、选择排气通道PQB和排气通道PQC同时将空气制冷后排回试验区;
S36、检测试验装置入口处空气温度,若符合试验装置工作温度要求则维持排气通道PQB和排气通道PQC同时排气,若不符合则进入S4。
S4、停止试验,关闭空气循环控制系统,进行故障检查。
在排气管道内的空气经过水恒温装置恒温处理,然后进入多路排气通道进行内循环方式或外循环方式的温度调节。水恒温装置中设置有低液位阈值yd、高液位阈值yg、低温阈值td和高温阈值tg;水恒温装置中始终保持液体的液位高度大于yd且小于yg,液体的温度大于td且小于tg。
本发明中试验装置存在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因此对应的试验区也设定有相应的温度范围,为了节能考虑,当室外大气温度小于工作温度一定值以内时,可以直接通过室外大气对循环空气进行冷却,因此通过外循环方式调节空气温度更加节能;但是当室外大气温度不符合条件时只能考虑使用内循环方式调节温度,此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排气通道,但是当内循环和外循环方式都无法使空气温度满足试验要求时,说明系统存在问题,需要进行检查。
本发明中使用外循环方式进行空气温度调节时,默认初始状态时试验区内的第一空调组是关闭的,只通过室外大气对空气进行冷却;只有当检测到试验装置入口附近的空气温度不符合试验工作要求时,才会开启空调组加强空气冷却的效率,而当开启空调组后仍然无法使空气温度满足试验工作要求时则需要转换成内循环方式进行温度调节。
本发明中使用内循环方式进行空气温度调节时,默认初始状态时试验区内的第一空调组是开启的,当选择第一排气通道将空气排回试验区时,相当于只有一个空调组对循环空气进行冷却;当该状态下不足以使试验区空气温度满足工作条件时,则选择第二排气通道或第三排气通道,这两个排气通道内的空调组在有空气通过时默认是开启的,所以当选择两者之一将空气排回试验区时,相当于有两个空调组对循环空气进行冷却;而当选择第二排气通道和第三排气通道同时将空气排回试验区时,相当于有三个空调组对循环空气进行冷却;可以逐级增加对空气的制冷能力。
本发明中空气在从排气管道进入多路排气通道前先通过水恒温装置进行恒温处理,可以预先对空气进行一定程度的降温,同时保持空气温度维持在稳定的范围内。
本发明中当液位高度等于或低于yd时需要进行补水操作;当液位等于或高于yg时需要进行排水操作;当液体温度等于或高于tg时,须同时进行补水和排水操作达到换水的目的;当液体温度等于或低于td时,系统进行报警,提示工作人员检查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空调组KT1、空调组KT2和空调组KT3既可以是空调组主机,同一空调组中包含有多台空调,也可以是中央空调的吸风口和排风口,以适应各种制冷设备;所有的温度变送器实际包含有多支进行温度测量的仪器;动力泵DL1可以由一台或者多台动力泵组成。排气辅助装置PF俯视图如图2所示为U形;截面如图5所示为正方形。靠墙壁一侧分别排气通道PQA、PQB、PQC和PQD,在排气辅助装置正下方和面对试验区的侧方,按一定间隔分布一些排气孔,由排气通道排入的空气汇集到U形结构,再通过这些排气孔排入到试验区内,这样可以使气流分布更加均匀,从而能使试验区空气温度尽快达到稳定状态。与此同时,控制中心包含硬件和软件设计,负责实时、自动采集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各部件状态信号包括截止阀开闭状态、空调组运转状态、报警信息等以及数据信号包括温度变送器数据、液位计数据等,根据系统温度状况自动发出控制指令,如截止阀、空调组开启或关闭,水箱补水操作、换水操作等。软件既可以采用系统自动控制,也可以采用人工控制,提高了操作灵活性。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试验区工作温度范围设定为22±2摄氏度,即正常温度下限为20摄氏度,温度上限为24摄氏度。为确保制冷恒温效果要求,空调组KT1、空调组KT2、空调组KT3温度设定值均为20摄氏度,确保需要时保持持续制冷能力。判断温度是否稳定的标准为:当气体流量稳定后,测量点温度变化不超过±0.5摄氏度/分钟,且不可全部为正偏差或负偏差,最长稳定时间为3分钟。
本实施例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开始工作时,首先通过温度变送器WD3检测室外大气温度,当室外大气温度大于等于20摄氏度且小于等于24摄氏度时,可以采用外循环方式调节空气温度:即试验装置SY1进行试验完成后的空气通过吸气管道XQ1进入动力泵DL1中,通过动力泵DL1的运转进入到排气管道PQ1中,在排气管道PQ1上安装有水恒温装置SH,对管道内的空气进行恒温处理,经过恒温处理后的空气通过排气通道PQD进入室外大气空间,与外部大气混合后再进入排气辅助装置PF排回试验区中,提供给试验装置SY1继续使用。
在进行外循环方式的初始状态时:空调组KT1、空调组KT2、空调组KT3关闭;水恒温装置SH正常工作;动力泵DL1不开启;截止阀FD和截止阀FD1开启,截止阀FA、截止阀FB和截止阀FC关闭,即选择排气通道PQD进行排气。
开启动力泵DL1,调整至试验流量,待温度变送器WD1检测到试验装置SY1入口处空气温度稳定在20摄氏度到24摄氏度之间的某一数值时,可以通过排气通道PQD进行正常试验。
当发现试验装置SY1入口处的空气温度稳定时大于24摄氏度或者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稳定时,则停止试验。选择开启空调组KT1,等到试验装置SY1入口处空气温度稳定在20摄氏度到24摄氏度之间的某一数值时,可以继续通过排气通道PQD进行试验。
当在开启空调组KT1的情况下发现试验装置SY1入口处的空气温度稳定时仍然大于24摄氏度或在规定时间内仍然无法稳定,则停止试验。关闭截止阀FD和截止阀FD1,终止外循环方式,选择进行内循环方式。
通过温度变送器WD3检测室外大气温度小于20摄氏度或大于24摄氏度时,又或者采用外循环方式无法使试验区内的空气温度满足要求时,可以采用内循环方式调节空气温度:即试验装置SY1进行试验完成后的空气通过吸气管道XQ1进入动力泵DL1中,通过动力泵DL1的运转进入到排气管道PQ1中,在排气管道PQ1上安装有水恒温装置SH,对管道内的空气进行恒温处理,经过恒温处理后的空气通过排气通道PQA或排气通道PQB或排气通道PQC或排气通道PQB和PQC的组合进入排气辅助装置PF排回试验区中,这些空气再经过空调组KT1冷却后提供给试验装置SY1继续使用。
在进行内循环方式的初始状态时:空调组KT1开启,空调组KT2和空调组KT3关闭;水恒温装置SH正常工作;动力泵DL1不开启;截止阀FA开启,截止阀FB、截止阀FC、截止阀FD、截止阀FD1关闭,即选择排气通道PQA进行排气。
开启动力泵DL1,调整至试验流量,待温度变送器WD1检测到试验装置SY1入口处空气温度稳定在20摄氏度到24摄氏度之间的某一数值时,可以通过排气通道PQA进行正常试验。
当在通过排气通道PQA进行排气的情况下发现试验装置SY1入口处的空气温度稳定时大于24摄氏度或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稳定,则停止试验。关闭截止阀FA,开启阀FB或截止阀FC,对应地开启空调组KT2或空调组KT3,即选择通过排气通道PQB或排气通道PQC进行排气;待试验装置SY1入口处空气温度稳定在20摄氏度到24摄氏度之间的某一数值时,可以通过排气通道PQB或排气通道PQC继续进行试验。
当在通过排气通道PQB或排气通道PQC进行排气的情况下发现试验装置SY1入口处的空气温度稳定时仍然大于24摄氏度或在规定时间内仍然无法稳定,则停止试验。同时开启截止阀FB和截止阀FC,对应地同时开启空调组KT2和空调组KT3,即同时选择排气通道PQB和排气通道PQC进行排气。待试验装置SY1入口处的空气温度稳定在20摄氏度到24摄氏度之间的某一数值时,可以通过排气通道PQB和排气通道PQC同时排气来继续进行试验。
当在同时通过排气通道PQB和排气通道PQC进行排气的情况下发现试验装置SY1入口处的空气温度稳定时仍然大于24摄氏度或在规定时间内仍然无法稳定,则停止试验,关闭动力泵DL1,对系统进行故障检查,查找原因。
在本实施例中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工作过程中,水恒温装置SH对排气管道PQ1内的空气进行恒温处理时,水恒温装置SH的水箱内水的液位高度和温度需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超过合理范围的数值时系统将给出报警信号并执行相应操作。设定水箱内的液位标准值为y,水箱内的最低液位阈值为yd,最高液位阈值为yg,满足yd<y<yg;设定水箱内液体温度标准值为t,水箱内液体的低温阈值为td,高温阈值为tg,满足td<t<tg。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当液位计YW检测得到的水的液位高度降低到等于或低于最低液位阈值yd时系统执行补水操作;当液位计YW检测得到的水的液位高度升高至等于或高于最高液位阈值yg时系统执行排水操作;当温度变送器WD2检测得到的水的温度升高至等于或高于高温阈值tg时系统执行换水操作;当温度变送器WD2检测得到的水的温度降低至等于或低于低温阈值td时系统持续给出报警信号,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具体的补水操作、排水操作和换水操作如下。
补水操作:开启补水阀F,外部水源通过补水管道BS进入水箱,直到水箱内液位高度达到标准值y时关闭补水阀,补水操作完成,报警信号停止。
排水操作:开启排水阀F,水箱内的水通过排水管道PS排出箱外,直到水箱内液位高度达到标准值y时关闭排水阀,排水操作完成,报警信号停止。
换水操作:首先同时开启补水阀F与排水阀F,外部水源以一定的流量通过补水管道BS进入水箱,水箱内的水以一定的流量通过排水管道PS排出至箱外,控制补水流量与排水流量相同;当水箱内水的温度达到温度标准值t时同时关闭补水阀F与排水阀F,换水操作完成,报警信号停止。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阐述和说明,以便于理解,并不是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可自适应温度调节的空气循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检测室外大气温度,当室外大气温度处于设定温度范围内时进入S2,反之则进入S3;
S2、通过外循环方式调节空气温度,检测试验装置入口处空气温度,若不符合试验装置工作温度要求则进入S3;
S3、通过内循环方式调节空气温度,检测试验装置入口处空气温度,若不符合试验装置工作温度要求则进入S4;
S4、停止试验,关闭空气循环控制系统,进行故障检查;
所述空气循环控制方法还包括一种适用于该方法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分为试验装置和第一空调组所在的试验区和动力泵所在的泵区,包括:
控制中心,用于采集接收状态信号或数据信号,并控制空气循环控制系统的工作;
水恒温装置,设置在泵区中,用于保持排气管道内空气温度的恒定;
排气辅助装置,设置在试验区中,使排入到试验区的空气均匀分布;
多路排气通道,用于连通排气管道和试验区,第一排气通道直接将空气排回试验区;第二排气通道将空气通过第二空调组冷却后排回试验区;第三排气通道将空气通过第三空调组冷却后排回试验区,第四排气通道将空气与试验区外大气混合后排回试验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温度调节的空气循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上装有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上装有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三排气通道上装有第三截止阀;所述第四排气通道两端分别装有配套的第四截止阀和第五截止阀,所述第四排气通道内设置有第三温度变送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温度调节的空气循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和第三排气通道外部包裹有环绕通道的保温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温度调节的空气循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道穿过水恒温装置并完全淹没在液体中,所述水恒温装置外部分别连接有补水管道和排水管道,水恒温装置内部设置有液位计和第二温度变送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温度调节的空气循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方式包括:
S21、通过第四排气通道将空气排回试验区;
S22、检测试验装置入口处空气温度,若不符合试验装置工作温度要求则进入S23;
S23、开启试验区内的第一空调组;
S24、检测试验装置入口处空气温度,若不符合试验装置工作温度要求则进入S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温度调节的空气循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方式包括:
S31、通过第一排气通道将空气排回试验区;
S32、检测试验装置入口处空气温度,若不符合试验装置工作温度要求则进入S33;
S33、选择第二排气通道或第三排气通道对空气制冷后排回试验区;
S34、检测试验装置入口处空气温度,若不符合试验装置工作温度要求则进入S35;
S35、选择第二排气通道和第三排气通道同时对空气制冷后排回试验区;
S36、检测试验装置入口处空气温度,若不符合试验装置工作温度要求则进入S4。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6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温度调节的空气循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内循环方式或外循环方式调节温度前,空气在排气管道内通过水恒温装置进行恒温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温度调节的空气循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恒温装置中设置有低液位阈值yd、高液位阈值yg、低温阈值td和高温阈值tg;水恒温装置中始终保持液体的液位高度大于yd且小于yg,液体的温度大于td且小于tg。
CN202210136261.0A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可自适应温度调节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41658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6261.0A CN114165855B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可自适应温度调节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6261.0A CN114165855B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可自适应温度调节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5855A CN114165855A (zh) 2022-03-11
CN114165855B true CN114165855B (zh) 2022-05-24

Family

ID=80490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36261.0A Active CN114165855B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可自适应温度调节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6585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1248A (ja) * 1989-06-07 1991-01-18 Nec Yamagata Ltd 露光装置用収容室
CN1888624A (zh) * 2005-06-30 2007-01-0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换气用预冷器
CN202494624U (zh) * 2012-03-12 2012-10-17 高伟波 模拟气候环境恒温恒湿机组
CN202598729U (zh) * 2012-04-12 2012-12-12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0℃恒温恒湿系统
CN103048428A (zh) * 2012-12-28 2013-04-17 苏州市东华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恒温恒湿试验箱
CN203170338U (zh) * 2013-03-12 2013-09-04 东莞市升微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储冷室的恒温恒湿快速温变试验舱
CN203170340U (zh) * 2013-03-12 2013-09-04 东莞市升微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恒温恒湿试验舱
CN103480437A (zh) * 2013-09-05 2014-01-01 多禾试验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均匀性小于0.5摄氏度级温湿度环境试验设备温场均布装置
CN106765783A (zh) * 2017-01-12 2017-05-31 深圳市星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水蓄冷与自然冷源的节能型高精度酒窖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1248A (ja) * 1989-06-07 1991-01-18 Nec Yamagata Ltd 露光装置用収容室
CN1888624A (zh) * 2005-06-30 2007-01-0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换气用预冷器
CN202494624U (zh) * 2012-03-12 2012-10-17 高伟波 模拟气候环境恒温恒湿机组
CN202598729U (zh) * 2012-04-12 2012-12-12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0℃恒温恒湿系统
CN103048428A (zh) * 2012-12-28 2013-04-17 苏州市东华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恒温恒湿试验箱
CN203170338U (zh) * 2013-03-12 2013-09-04 东莞市升微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储冷室的恒温恒湿快速温变试验舱
CN203170340U (zh) * 2013-03-12 2013-09-04 东莞市升微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恒温恒湿试验舱
CN103480437A (zh) * 2013-09-05 2014-01-01 多禾试验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均匀性小于0.5摄氏度级温湿度环境试验设备温场均布装置
CN106765783A (zh) * 2017-01-12 2017-05-31 深圳市星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水蓄冷与自然冷源的节能型高精度酒窖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5855A (zh) 2022-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2957B (zh) 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机组
CN104613668A (zh) 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655083B (zh) 一种控制数据中心静压箱均匀送风的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03673208B (zh)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327993B (zh)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CN112611140A (zh) 温控装置及方法
CN105805825B (zh)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US7811713B2 (en) Thermal control of cathode inlet air flow for a fuel cell system
CN114165855B (zh) 一种可自适应温度调节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883438A (zh) 一种机房空调系统、机房制冷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964394A (zh) 一种基于风水联动的中央空调能效管控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6867221A (zh) 一种机房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5060017B (zh) 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制冷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5676618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1551978U (zh) 调节装置、风机盘管及空调系统
CN110858080B (zh) 天然气称量天平室用温湿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KR20120124721A (ko) 냉각수를 이용한 냉방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6123151A (zh) 室外机散热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6568608A (zh) 一种用于空调检测过程的节能系统
CN205920037U (zh) 氙灯老化试验机的水冷系统
CN206181700U (zh) 机柜服务器的制冷系统
CN115349448B (zh) 养殖舍控温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4582065U (zh) 一种带有调节功能的水冷机
CN110904427B (zh) 用于真空镀膜设备的水循环装置
CN211921687U (zh) 用于真空镀膜设备的水循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