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8120A - 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58120A
CN114158120A CN202010928891.2A CN202010928891A CN114158120A CN 114158120 A CN114158120 A CN 114158120A CN 202010928891 A CN202010928891 A CN 202010928891A CN 114158120 A CN114158120 A CN 114158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nularity
terminal
sub
precoding
band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288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矛
管鹏
罗晓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2889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581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58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81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用以灵活划分子带,提高信道匹配性能。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信息。然后,终端可以对至少两个子带上的上行信号分别进行预编码;至少两个子带根据频域资源和第一粒度确定,第一粒度根据: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等参数中一个或多个确定。终端根据一个或多个参数确定第一粒度,使第一粒度的确定方式更加灵活,进而使划分子带的方式更加灵活,可以适应各种业务需求,提高对信道的匹配,从而提升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终端与基站在进行非码本传输时,终端自己确定一个或多个码本,并使用确定出的码本对上行信号进行预编码。目前,在进行非码本传输时,终端在整个调度带宽(全带)上进行相同的预编码,在频选信道下,不同频率上的信道不一样(甚至相差比较大),全带预编码的码本对信道匹配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用以灵活划分子带,提高信道匹配,增强传输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首先,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信息。然后,所述终端可以对至少两个子带上的上行信号分别进行预编码;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子带根据所述频域资源和第一粒度确定,所述第一粒度根据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所述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例如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SRS)的带宽),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例如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CSI-RS)资源的端口的数量),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例如CSI-RS的子带预编码的粒度),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长度(例如SRS的序列长度),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数量,所述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例如SRS资源的端口的数量),上行信号传输的流数(或者层(layer)数,或者端口(port)数)。
终端根据一个或多个参数确定第一粒度,使第一粒度的确定方式更加灵活,进而使划分子带的方式更加灵活,可以适应各种业务需求,提高对信道的匹配,从而提升传输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码本和第二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码本不同,所述第一子带为所述至少两个子带中的任一个,所述第一子带为所述至少两个子带中的任一个。第一子带和第二子带不同。也就是频域资源划分的至少两个子带中,某两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码本不同。也可以是至少两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码本均不同,即所述终端可以对至少两个子带上的上行信号分别进行不同的预编码。通过使用不同的预编码码本,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对信道的匹配,从而提升传输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还可以发送预编码后的上行信号。需要注意的是,此处发送的预编码后上行信号是经过调制处理的上行信号。也就是终端在对上行信号进行预编码后,再对预编码后的上行信号进行调制处理(例如,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ded multiplexing,OFDM)调制),再将上行信号发送出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粒度包括但不限于采用以下的一种或多种表示:子载波的数量、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的数量、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 group,RBG) 的数量、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的数量、资源元素组(resource elementgroup, REG)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粒度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一带宽确定,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不同的带宽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即终端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一带宽确定第一粒度,具体的,终端可以先确定第一带宽所在的带宽范围,称为第一带宽范围,所述第一带宽范围对应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为所述第一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粒度根据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一带宽确定,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不同的函数与不同的带宽范围的对应关系,所述函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带宽与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映射关系,或者理解为所述函数为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关于所述第一带宽的函数。即终端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一带宽确定第一粒度,具体的,终端可以先确定第一带宽所在的带宽范围,称为第一带宽范围,然后确定第一带宽范围对应的函数,称为第一函数,再然后可以将第一带宽代入到所述第一函数中,即得到所述第一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粒度根据第三对应关系和端口的数量确定,其中,所述第三对应关系为端口的不同的数量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所述端口为所述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即终端根据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和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确定第一粒度,具体的,终端可以先确定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所在的数量范围,称为第一数量范围,所述第一数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为所述第一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粒度根据第四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粒度确定,其中,所述第四对应关系为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不同的粒度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可选的,所述下行信号资源与所述上行信号资源关联。即终端根据所述第四对应关系和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确定第一粒度,具体的,终端可以先确定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所在的粒度范围,称为第一粒度范围,所述第一粒度范围对应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为第一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粒度根据第五对应关系和端口的数量确定,其中,所述第五对应关系为端口的不同的数量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所述端口为所述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即终端根据所述第五对应关系和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确定第一粒度,具体的,终端可以先确定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所在的数量范围,称为第二数量范围,所述第二数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为所述第一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粒度根据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数量确定。例如,第一粒度为第一带宽与序列数量的比值,或者,第一粒度为Floor(W/N)或Ceil(W/N),其中Floor 为向下取整,Ceil为向上取整。例如,配置的序列数量为N个,则调度的第一带宽W划分 N个子带,每个子带的粒度根据调度的第一带宽和N获取。例如子带的宽度为Floor(W/N)或Ceil(W/N),其中Floor为向下取整,Ceil为向上取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粒度根据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长度确定,具体的,序列长度对应的带宽即为所述第一粒度。例如,序列长度为71时,对应带宽为12个资源块;序列长度为139时,对应带宽为24个资源块(或者25个资源块),序列长度为839时,对应的带宽为140个资源块。则12、24(或25)、140个资源块即为所述第一粒度,12、24 (或25)、140个资源块也可以转换为子载波的数量,资源块的数量,或资源块组的数量,或者绝对带宽(单位Hz、千Hz、或兆Hz)。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粒度为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具体的,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粒度,或者换一种说法,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所述第一粒度的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终端还可以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确定每个子带分别对应的预编码码本。具体的,当上行信号为上行数据(例如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时,所述第一指示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子带分别对应的SRS资源索引(SRS resource indicator,SRS resourceindex,SRI)。不同子带对应的SRI不同,也就是在发送上行数据时,不同的子带采用不同预编码码本,提高对信道的匹配,从而提升传输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指示还可以包括子带索引。该子带索引可以是PUSCH的子带索引,究竟哪个SRI对应哪个子带,可以通过子带索引显示指示,也可以是规定不同的字段位置对应不同的子带,则第一指示中无需携带子带索引。或者,该子带索引也可以是SRS的子带索引,SRI和SRS的子带索引结合,指示一个预编码码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终端还可以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终端的子带预编码能力。例如,通过第二指示指示所述终端的子带预编码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终端的子带预编码能力(所述第二指示)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所述终端是否支持子带预编码、所述终端在所述频域资源上能够计算出的预编码码本的数量、所述终端在所述频域资源上支持的子带预编码粒度(此处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所述终端在所述频域资源上支持子带预编码的子带数量,子带数量可以是多个。
终端上报自身的能力,以便于网络设备可以合理地为终端分配传输上行信号资源。例如,如果终端不支持子带预编码,则不需要进行子带预编码相关的配置和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上行信号为参考信号或数据信号。进一步地,所述参考信号为SRS、所述数据信号为PUSCH。或者所述数据信号通过PUSCH发送/承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和所述第四对应关系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即,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和所述第四对应关系中的一种或多种。更进一步地,这些对应关系与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信息可以在一条消息中或不同消息中发送给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终端可以先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对上行信号进行子带预编码。然后所述终端再对至少两个子带上的上行信号分别进行预编码。进一步地,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之前,所述终端还可以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对上行信号进行子带预编码。网络设备决定是否让终端进行子带预编码,并通知给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终端还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所述第四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子带预编码。终端自身决定是否进行子带预编码,无需网络设备的指示。并且终端在决定对上行信号进行子带预编码后,通知给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一粒度还与上行信号的传输的流数 (或者层layer数,或者端口port数)有关。例如,当上行信号传输流数多于1流时,采取子带预编码的第一粒度对频域资源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子带,第一粒度的确定方法与以上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似。或者,当上行信号传输流数为1流时,可以不进行子带划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行信号是否进行子带预编码可以与波形有关。例如,当且仅当终端采取OFDM调制时,采取子带预编码。即,终端对上行信号未采取转化预编码(transform precoding)时,可以进行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相应地,终端对上行信号采取转化预编码(transform precoding,也称为DFT-s-OFDM)时,可以不进行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首先,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信息。然后,所述网络设备在至少两个子带上分别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信号,其中,所述上行信号为预编码后的上行信号,所述至少两个子带根据所述频域资源和第一粒度确定,所述第一粒度根据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所述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例如SRS的带宽),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可选地,所述下行信号资源与所述上行信号资源相关联,例如CSI-RS资源的端口的数量),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 (例如CSI-RS的子带预编码的粒度),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长度(例如SRS的序列长度),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数量,所述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例如SRS资源的端口的数量)。
终端根据一个或多个参数确定第一粒度,使第一粒度的确定方式更加灵活,进而使划分子带的方式更加灵活,可以适应各种业务需求,提高对信道的匹配,从而提升传输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至少两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码本均不同,即所述终端可以对至少两个子带上的上行信号分别进行不同的预编码。通过使用不同的预编码码本,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对信道的匹配,从而提升传输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粒度包括但不限于采用以下的一种或多种表示:子载波的数量、资源块RB的数量、资源块组RBG的数量、资源元素RE的数量、资源元素组 REG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粒度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一带宽确定,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不同的带宽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即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一带宽确定第一粒度,具体的,网络设备可以先确定第一带宽所在的带宽范围,称为第一带宽范围,所述第一带宽范围对应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为所述第一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粒度根据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一带宽确定,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不同的函数与不同的带宽范围的对应关系,所述函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带宽与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映射关系,或者理解为所述函数为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关于所述第一带宽的函数。即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一带宽确定第一粒度,具体的,网络设备可以先确定第一带宽所在的带宽范围,称为第一带宽范围,然后确定第一带宽范围对应的函数,称为第一函数,再然后可以将第一带宽代入到所述第一函数中,即得到所述第一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粒度根据第三对应关系和端口的数量确定,其中,所述第三对应关系为端口的不同的数量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所述端口为所述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即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和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确定第一粒度,具体的,网络设备可以先确定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所在的数量范围,称为第一数量范围,所述第一数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为所述第一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粒度根据第四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粒度确定,其中,所述第四对应关系为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不同的粒度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所述下行信号资源与所述上行信号资源关联。即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四对应关系和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确定第一粒度,具体的,网络设备可以先确定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所在的粒度范围,称为第一粒度范围,所述第一粒度范围对应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为第一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粒度根据第五对应关系和端口的数量确定,其中,所述第五对应关系为端口的不同的数量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所述端口为所述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即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五对应关系和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确定第一粒度,具体的,网络设备可以先确定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所在的数量范围,称为第二数量范围,所述第二数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为所述第一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粒度根据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数量确定,第一粒度为第一带宽与序列数量的比值,或者,第一粒度为Floor(W/N)或Ceil(W/N),其中Floor为向下取整,Ceil为向上取整。例如,配置的序列数量为N个,则调度的第一带宽W划分N个子带,每个子带的粒度根据调度的第一带宽和N获取。例如子带的宽度为Floor(W/N)或 Ceil(W/N),其中Floor为向下取整,Ceil为向上取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粒度根据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长度确定,具体的,序列长度对应的带宽即为所述第一粒度。例如,序列长度为71时,对应带宽为12个资源块;序列长度为139时,对应带宽为24个资源块(或者25个资源块),序列长度为839时,对应的带宽为140个资源块。则12、24(或25)、140个资源块即为所述第一粒度,12、24 (或25)、140个资源块也可以转换为子载波的数量,资源块的数量,或资源块组的数量,或者绝对带宽(单位Hz、千Hz、或兆Hz)。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指示所述第一粒度。具体的,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粒度。或者换一种说法,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确定每个子带分别对应的预编码码本。具体的,当上行信号为上行数据(例如PUSCH)时,所述第一指示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子带分别对应的SRS资源索引(SRI)。不同子带对应的SRI 不同,也就是在发送上行数据时,不同的子带采用不同预编码码本,提高对信道的匹配,从而提升传输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指示还可以包括子带索引。该子带索引可以是PUSCH的子带索引,究竟哪个SRI对应哪个子带,可以通过子带索引显示指示,也可以是规定不同的字段位置对应不同的子带,则第一指示中无需携带子带索引。或者,该子带索引也可以是SRS的子带索引,SRI和SRS的子带索引结合,指示一个预编码码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接收来自终端的子带预编码能力。例如,通过第二指示指示所述终端的子带预编码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终端的子带预编码能力(所述第二指示)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所述终端是否支持子带预编码、所述终端在所述频域资源上能够计算出的预编码码本的数量、所述终端在所述频域资源上支持的子带预编码粒度(此处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所述终端在所述频域资源上支持子带预编码的子带数量,子带的数量可以是多个。
终端上报自身的能力,以便于网络设备可以合理地为终端分配传输上行信号资源。例如,如果终端不支持子带预编码,则不需要进行子带预编码相关的配置和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上行信号为参考信号或数据信号。进一步地,所述参考信号为SRS、所述数据信号为PUSCH。或者所述数据信号通过PUSCH发送/承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和所述第四对应关系中的一种或多种。即,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和所述第四对应关系中的一种或多种。更进一步地,这些对应关系与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信息可以在一条消息中或不同消息中发送给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三指示,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对上行信号进行子带预编码。进一步地,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之前,所述网络设备可以先接收来自终端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对上行信号进行子带预编码。网络设备决定是否让终端进行子带预编码,并通知给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接收来自终端的第四指示,所述第四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子带预编码。终端自身决定是否进行子带预编码,无需网络设备的指示。并且终端在决定对上行信号进行子带预编码后,通知给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一粒度还与上行信号的传输的流数 (或者层layer数,或者端口port数)有关。例如,当上行信号传输流数多于1流时,采取子带预编码的第一粒度对频域资源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子带,第一粒度的确定方法与以上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行信号是否进行子带预编码可以与波形有关。例如,当且仅当终端采取OFDM调制时,采取子带预编码。即,终端对上行信号未采取转化预编码(transform precoding)时,可以进行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相应地,终端对上行信号采取转化预编码(transform precoding,也称为DFT-s-OFDM)时,可以不进行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的功能,或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功能模块。
示例的,所述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的功能时,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对至少两个子带上的上行信号分别进行预编码;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子带根据所述频域资源和第一粒度确定,所述第一粒度根据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所述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长度;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数量;所述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发送预编码后的上行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粒度为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确定每个子带分别对应的预编码码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指示包括SRI。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装置的子带预编码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装置的子带预编码能力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所述装置是否支持子带预编码、所述装置在所述频域资源上能够计算出的预编码码本的数量、所述装置在所述频域资源上支持的一个或多个子带预编码粒度、所述装置在所述频域资源上支持子带预编码的子带数量。
示例的,所述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的功能时,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在至少两个子带上分别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信号,其中,所述上行信号为预编码后的上行信号,所述至少两个子带根据所述频域资源和第一粒度确定,所述第一粒度根据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所述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长度;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数量;所述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粒度。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由终端执行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也可以称为处理电路),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之间电耦合;所述存储器可以位于所述芯片系统中,也可以不位于所述芯片系统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的方法中终端的功能,或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所述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输出所述处理器处理后的信号,或者接收输入给所述处理器的信号。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执行第一方面中终端执行的发送动作或接收动作,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执行第二方面中网络设备执行的发送动作或接收动作。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实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的功能的指令,或用于实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的功能的指令。
或者,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可以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的方法中终端执行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的方法中的终端和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的方法中的网络设备。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的方法中终端的功能,或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的功能。
上述第三方面至第八方面的技术效果可以参照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进行非码本传输的通信过程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过程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不同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装置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装置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装置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终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的系统架构进行简要说明。可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WLAN)通信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 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以及未来通信系统等。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接下来对本请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网络设备和终端之间可以利用空口资源进行无线通信。空口资源可以包括时域资源、频域资源、码域资源和空域资源中一个或多个。
接下来如图2所示,介绍了一种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进行非码本传输的通信过程示意图,本申请主要关注非码本的上行传输(Non-codebook based UL transmission),非码本传输与码本传输的区别在介绍完图2的流程后再介绍。图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资源集合(resource set)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CSI-RS) 的资源。
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SRS的配置信息,SRS的配置信息中包括SRS资源集合,每个SRS 资源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SRS资源(SRS resource),例如时频资源,当前协议支持一个资源集合最多包括4个SRS资源。SRS的配置信息中还包括其它的信息,例如SRS资源的端口的数量,SRS资源关联的CSI-RS资源,通常,以SRS resource set为单位会配置一个关联的(associated)CSI-RS资源,用来让终端进行信道估测,以便根据下行信道DL channel 反推出上行信道UL channel。
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发送CSI-RS的配置信息,CSI-RS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CSI-RS 资源,例如资源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还可以包括其它的信息,例如CSI-RS资源的端口的数量等。
SRS的配置信息和CSI-RS的配置信息的具体内容在后续有详细介绍。
步骤202: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CSI-RS。相应的,终端在配置的CSI-RS资源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CSI-RS。
CSI-RS也可以替换为其它下行信号,例如,同步/广播信号块(synchronizationsignal/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block,SS/PBCH block,或SSB)。
终端通过测量这些SSB或者CSI-RS,估测下行信道,并基于上下行信道互易,反推出上行信道,进而使用上行信道来确定用于非码本上行传输的多个预编码码本(precoder)侯选,该预编码码本也可以称为预编码、码本、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向量、波束、预编码器等。例如终端通过执行下行信道估计,确定对应的上行信道的奇异值分解(svd)或通过其他已建立的预编码码本的确定方法来确定多个预编码码本侯选。例如,网络设备隐式或显式的给终端配置可以用于辅助确定预编码码本候选的CSI-RS资源。
步骤203:终端采用非码本NCB的传输方式传输SRS。
终端根据自身确定出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码本侯选,对一个或多个SRS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SRS分别进行预编码,并发送预编码后的SRS。现有技术中是基于全带对SRS进行预编码,本申请中,对全带划分为至少两个子带,在至少两个子带上分别对SRS进行预编码,一个子带上的预编码码本是相同,不同子带之间的预编码码本可以是不同的。
步骤204: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上行调度指示,上行调度指示包括SRS资源索引(SRS resource indicator,SRI),相应的,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上行调度指示。
上行调度指示还可以用于为上行物理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 PUSCH)调度频域资源。终端被调度的用于传输PUSCH的频域资源可以与为SRS分配的频域资源完全相同;也可以是为SRS分配的频域资源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一部分与为SRS 分配的频域资源完全相同,另一部分与为SRS分配的频域资源不同;也可以是与为SRS分配的频域资源完全不同。
在全带传输PUSCH时,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多个SRS的情况,确定一个优选的SRS资源,并且指示终端。终端将应用于该优选的SRS资源进行预编码的一个预编码码本,也用于PUSCH传输。该指令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 中的SRI告知终端。也就是网络设备通过测量多个SRS,确定一个SRI,并发送给终端。例如,SRI(s)=#0,2,3。需要注意的,当网络设备向终端配置多个SRS资源时,才需要下发SRI,如果终端被配置一个SRS资源,则不指示SRI。
现有技术中是基于全带对PUSCH进行预编码,本申请中,对全带划分为至少两个子带,在至少两个子带上对PUSCH进行预编码,则网络设备可以针对每个子带,分别确定一个优先的SRS资源,则网络设备可以针对每个子带,分别给终端指示一个SRI。
步骤205:终端根据网络设备下发的SRI,进行上行物理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传输。具体的,根据SRI确定上行传输的预编码码本,并根据确定出的预编码码本对上行数据进行预编码,在PUSCH中传输上行数据。
接下来介绍码本传输与非码本传输的区别:
在基于码本传输中,终端采用协议规定的多个预编码码本侯选,对一个或多个SRS进行预编码,然后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SRS来探测上行信道。网络设备基于一个或多个SRS进行信道估计,从多个协议规定的预编码码本侯选中确定出优选的预编码码本,并指示给UE该优选的预编码码本的索引,则终端在PUSCH传输时,使用网络设备指示的码本对PUSCH进行预编码。
在基于非码本的传输中,终端自己确定多个预编码码本侯选,并使用自己确定出的多个预编码码本分别对多个SRS进行预编码。网络设备不知道终端侧的多个预编码码本侯选,所以网络设备无法指示码本索引,而是向终端指示SRI。进而,终端根据网络设备指示的 SRI,确定用于PUSCH传输的码本。更多的不同之处可以参考现有的技术,不再详细赘述。
目前,在进行非码本传输时,终端在向网络设备发送SRS和上行数据时,均是基于全带进行预编码的,在频选信道下,不同频率上的信道不一样(甚至相差比较大),全带预编码的码本对信道匹配较差。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子带进行预编码的方式,提高信道匹配,增强传输的性能。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网络设备,具有能够为终端设备提供随机接入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设备的芯片,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evolved NodeB,或 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 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或者transmission point,TP)等,还可以为5G,如,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 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U,distributed unit)等。
2)终端设备,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终端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例如,传感器等)、无人驾驶(self-driving) 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 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或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或具有车与车(Vehicle-to-Vehicle, V2V就)公共的无线终端等。
3)上下行信道互易:
终端根据下行参考信号估计信道可以抽象为以下公式:y=Hx+n,其中,y是接收端看到的信号,H是信道,x是发送端发出的信号,n是噪声。更具体的,H∈CNrx×Ncsi是下行信道矩阵,Nrx是终端接收天线数量,Ncsi是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端口数量。
假设上下行信道互易,即:网络设备发送、终端接收的下行信道,等于终端发送、网络设备接收的上行信道的转置
Figure BDA0002669463840000111
则终端发送SRS的预编码码本precoder需要匹配上行信道,网络设备测量SRS for NCB的行为可以抽象为以下公式:yUL=HULFULxUL+nUL,其中,UL表示上行传输,y是接收端看到的信号,H是信道,F是预编码矩阵,x是发送端发出的信号,n是噪声。
更具体的,HUL∈CNcsi×Nrx是上行信道矩阵,FUL∈CNrx×Nsrs是上行信道矩阵,Nsrs是配置的SRS资源数或发送的SRS信号的总端口数,VUL是由HUL的特征向量构成的,当 Ncsi={1,2,4}时,HUL的秩(rank)最大只能为{1,2,4}。也就是说,当DL RS(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为1port时,UE估计的SRS precoder只能为rank 1 PUSCH 服务。
4)CSI-RS资源的端口,是特定的时频资源组合,例如时域一个符号,频域一个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为一个端口。以CSI-RS一套8端口为例,一套指的是下行波束个数,8端口会在AAU 64个射频通道分别映射,即一个端口映射8个AAU通道,因现有5G终端支持2发4收,故仅可以区分4个port,测试时可以通过设置移相器衰减,选择接入终端的端口。也可以设置移相器角度,使终端自动选择端口。一般一个时(单个符号) 频(单个RE)位置可以表示两个端口,是通过正交码区分开的。多个端口,可以通过时频错开区分,即不同端口位于完全不同的时频位置,例如RE0上承载端口0的RS0,RE1上承载端口1的RS1。多个端口也可以在相同的时频位置,此时可以通过正交码(或者准正交码)区分多个端口,例如RE0和RE1上分别承载[RS0,RS1]以及[RS0,-RS1],这两个信号分别对应端口0和端口1。
5)、频率上连续12个子载波,时域上一个slot,称为1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即1RB=12个子载波。
频率上一个子载波,时域上一个符号symbol,称为一个RE。每连续4个RE称为1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 group,REG)。
带宽=子载波宽度*每个RB的子载波数*RB的数量,例如,每个子载波宽度=15KHz,每个RB的子载波数=12,则20MHz带宽对应100个RB(1200个子载波),算出实际带宽=18M,加上2M的保护带,合计为20MHz。
6)、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是一种上行信道探测信号,由终端发送,网络设备接收。在LTE网络中,网络设备通常是分配系统带宽的一部分区域给UE,也就是在一个特定时间、给UE分配特定的频率区域资源。网络设备可以基于SRS,参考上行信道质量,选择质量较好的部分频率区域分配给UE。当然,若网络设备每次都把整个系统带宽分配给UE,那SRS的参考意义就不重要了,所以SRS是一个可选的参考信号,只是为网络设备的调度资源提供参考。
在3GPP R15的协议框架中,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配置一个或多个SRS资源集合(SRS resource set),每个SRS资源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SRS资源(SRS resource),当前协议支持最多4个,且网络设备会配置一个SRS资源集合关联到一个CSI-RS资源。
另外,不同的SRS资源集合承担不同的功能,3GPP R15共支持四种功能:
{beamManagement,codebook,nonCodebook,antennaSwitching},即{波束管理,码本,非码本,天线切换}。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为终端配置每个SRS资源集合的用法(usage),用来通知终端该SRS资源集合的功能。
当UE采取非码本NCB方式进行传输时,协议没有预定义的预编码码本precoder,终端需要自行确定发送SRS所使用的precoder。例如R15中允许为一个用法(usage)为非码本(nonCodebook)的SRS资源集合最多配置4个SRS资源,且一个SRS资源集合配置一个associated CSI-RS资源,用以进行信道测量和precoder的确定。进而,终端可以自行确定4个不同的预编码码本precoder来发送4个SRS(分别在不同的4个SRS资源上)。
网络设备通过测量哪些SRS较好,并在调度上行传输时将SRI信息告知给终端。终端根据SRI对应的预编码码本发送PUSCH。如果SRS关联的下行参考信号CSI-RS的端口数较少,则终端获取的下行空间信道的分辨率低,就无法获得更准确的空间信道信息,因此发送上行信号时的码本不太匹配空间信道,导致难以支持高性能的PUSCH传输,例如多流的PUSCH传输。
7)现有协议中的CSI-RS的设计,一个CSI-RS的配置信息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Figure BDA0002669463840000131
8)现有协议中的CSI-RS的设计,一个SRS配置信息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Figure BDA0002669463840000132
Figure BDA0002669463840000141
Figure BDA0002669463840000151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方案进行详细介绍。附图中以虚线标识的特征或内容可理解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操作或者可选结构。
图3a所示,提供了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过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码本传输中,也可以应用于非码本传输中。该方法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图1中的网络设备,该方法中的终端可以是图1中的终端。
步骤301: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信息,相应的,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信息。
所述上行信号可以是参考信号,例如S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 DMRS)、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PRS)、相位参考信号(phase tracking signal,PTRS)。
所述上行信号也可以是数据信号,例如PU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也称为随机接入信号)(physical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PUSCH可以称之为:所述上行信号通过PUSCH发送,或所述数据信号通过PUSCH发送,或所述上行信号为PUSCH上发送的上行信号,或所述上行信号为PUSCH上发送的数据信号。此处的发送,也可以替换为承载或传输。其余的几个举例,换一种说法也是类似的,不再重复赘述。
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信息、上行信号的时域资源的信息;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信息也可以称之为:上行信道的频域资源的信息,或者网络设备为终端调度的频域资源的信息;上行信号的时域资源的信息也可以称之为:上行信道的时域资源的信息,或者网络设备为终端调度的时域资源的信息。
所述频域资源的信息,可以是RB的起始位置、RB的数量,或者可以是第几个RB。例如可以是上述8)中介绍的SRS的配置信息中的freqDomainPosition、freqDomainShift、freqHopping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多个。所述时域资源的信息,可以是SRS的起始符号位置、符号数量、重复因子。例如可以是上述8)中介绍的SRS的配置信息中的resourceMapping 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多个。本申请考虑子带预编码,主要关心频域,因此以下主要从频域讨论。
终端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频域资源的信息,可以确定出频域资源。
步骤302:终端对至少两个子带上的上行信号分别进行预编码;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子带根据所述频域资源和第一粒度确定,所述第一粒度根据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
a)、所述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例如上行信号为SRS时,所述第一带宽为SRS的频域资源的带宽;例如上行信号为上行数据时,所述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为PUSCH的频域资源的带宽;根据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确定第一粒度的方式,在后续的方式1和方式2中介绍。
b)、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可选的,所述下行信号资源与所述上行信号资源相关联;例如,SRS资源关联的CSI-RS资源的端口的数量,即上行信号为SRS,下行信号为CSI-RS。
resourceMapping中的nrofPorts定义了CSI-RS端口的数量,其中允许的值在[4,TS 38.211] 的第7.4.1.5条中给出(nrofPorts in resourceMapping defines thenumber of CSI-RS ports, where the allowable values are given in Clause7.4.1.5of[4,TS 38.211])。根据该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确定第一粒度的方式,在后续的方式3中介绍。
c)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例如,CSI-RS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下行信号为CSI-RS)。本申请将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称为第一粒度,将下行信号的子带资源编码粒度称为第二粒度。根据该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确定第一粒度的方式,在后续的方式4中介绍。
d)、所述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例如SRS资源的端口的数量(即上行信号为SRS)、 PUSCH的资源的端口的数量(即上行信号为PUSCH,或者上行信号通过PUSCH发送)。根据该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确定第一粒度的方式,在后续的方式5中介绍。
e)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长度,或者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数量;需要注意的是,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序列长度、序列数量这三者之间是可以相关转换的。转换关系例如,第一带宽为“序列长度”乘以“序列数量”乘以“SRS资源频域梳分间隔transmission Comb”。此处的上行信号可以是SRS或者PUSCH。根据该上行信号的长度或数量确定第一粒度的方式,在后续的方式6中介绍。
所述第一粒度包括但不限于采用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表示:子载波的数量、资源块RB的数量、资源块组RBG的数量、资源元素RE的数量、资源元素组REG的数量。例如,第一粒度为24个子载波,或第一粒度为2个资源块,或第一粒度为1个资源块组。再例如,第一粒度为48个子载波,或第一粒度为4个资源块,或第一粒度为2个资源块组。再例如,第一粒度为96个子载波,或第一粒度为8个资源块,或第一粒度为4个资源块组。再例如,第一粒度为6个子载波,或第一粒度为0.5个资源块。
步骤303:终端发送至少两个上行信号,相应的,所述网络设备在至少两个子带上分别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信号,其中,所述上行信号为预编码后的上行信号。不同子带上的上行信号基于采用预编码码本进行预编码。
需要注意的是,终端发送的上行信号,不仅进行了预编码,在预编码后还可以进行一些调制处理。例如,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调制,或者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ingOFDM, DFT-s-OFDM),或者称为转换预编码之后进行OFDM调制。
与终端侧对应的,网络设备侧的至少两个子带也根据所述频域资源和第一粒度确定,所述第一粒度也根据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网络设备在划分子带时采用的第一粒度与终端划分子带时采用的第一粒度相同。
所述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
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可选的,所述下行信号资源与所述上行信号资源相关联;
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
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长度;
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数量;
所述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
每种参数的举例与步骤302中的相同,不再重复赘述。
步骤301和步骤302中的,以及全文中出现的资源的端口的数量可以是指一个资源集合中所有资源的端口数量之和,或者多个资源集合中的所有资源的端口数量之和,或者多个资源分别对应的端口数量中的最大值。
步骤304: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来自终端的上行信号后,可以对该上行信号进行解码,以获得需要的信息。
第一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码本和第二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码本不同,所述第一子带为所述至少两个子带中的任一个,所述第一子带为所述至少两个子带中的任一个。第一子带和第二子带不同。也就是频域资源划分的至少两个子带中,某两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码本不同。也可以是至少两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码本均不同。
终端基于第一粒度对频域资源划分子带,在子带上进行预编码,子带预编码相对于全带预编码,可以提高信道匹配性能。并且终端根据一个或多个参数确定第一粒度,使第一粒度的确定方式更加灵活,可以适应各种业务需求。
上述介绍的几种确定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一粒度的参数中,涉及下行信号。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网络设备在至少两个子带上分别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信号之前,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发送下行信号。确定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一粒度的参数中涉及下行信号的,位于所述上行信号之前的一个信号。例如,当所述上行信号为SRS时,所述下行信号为CSI-RS。当所述上行信号为数据信号,或通过PUSCH发送/承载的数据信号时,所述下行信号为PDCCH或PDSCH或MAC-CE或RRC。进一步地,CSI-RS为终端提供空间信道信息,终端根据信道信息可以计算SRS和/或PUSCH的预编码码本;PDCCH 或者PDSCH中携带指示信息(例如SRI),终端根据这些指示信息,确定上行数据发送时采取的预编码码本。
接下来介绍几种确定第一粒度的方式,网络设备和终端均可以采用以下任一方式确定第一粒度。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在划分子带时采用的第一粒度与终端划分子带时采用的第一粒度相同。该第一粒度可以是网络设备和终端各自分别采用相同的方式确定出来的。例如,两者采用的方式可以是协议规定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决定采用哪种方式后,告知终端的;也可以是终端决定采用哪种方式后,告知网络设备的。该第一粒度也可以是两者中的任一者先确定出来后通知给另一者的,例如网络设备先确定出第一粒度,并将第一粒度发送给终端;或者终端先确定出第一粒度,并将第一粒度发送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与终端究竟如何做到得到相同的第一粒度,在介绍完以下几种方式后,再详细介绍。
方式1:第一粒度与所述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有关,此处的第一带宽为步骤301中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例如,第一粒度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一带宽确定,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不同的带宽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
终端和/或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带宽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粒度。具体的,可以先确定第一带宽所在的带宽范围,称为第一带宽范围,所述第一带宽范围对应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为所述第一粒度。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对应关系对不同带宽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则第一带宽对应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为所述第一粒度。
此处的带宽范围应为至少两个,这至少两个带宽范围分别对应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设置三个带宽范围:第一个带宽范围为:带宽小于t1,对应的粒度为k1;第二个带宽范围为:带宽大于或等于t1、且小于t2,对应的预编码粒度为k2;第三个带宽范围为:带宽大于或等于t2,对应的编码粒度为k3。当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位于第一个带宽范围内时,则确定出的第一粒度为k1,当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位于第二个带宽范围内时,则确定出的第一粒度为k2,当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位于第三个带宽范围内时,则确定出的第一粒度为k3。此处的k1、k2、k3、t1和t2为非负整数。t2>t1,k1、k2、k3的大小可以不进行限制。如果考虑避免划分多个子带而带来的传输复杂性,则带宽越大,粒度越大,例如k1≤k2≤k3。
如下表1所示,以上行信号为SRS为例,提供了一种4种不同的带宽范围与不同的SRS 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表。
表1:
带宽范围 SRS的子带预编码粒度
SRS的第一带宽<T1 K1
T1≤SRS的第一带宽<T2 K2
T2≤SRS的第一带宽<T3 K3
T3≤SRS的第一带宽 K4
其中,T1、T2、T3、K1、K2、K3、K4为非负整数。T3>T2>T1,K1、K2、K3、K4 的大小可以不进行限制,例如K4≥K3≥K2≥K1。例如,Ti和Ki的单位为:资源块,Ti为1 到276之间的整数,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例如,Ti为上层参数(RRC信令)指示的。 Kj可以取值为:2的1次方、或2次方、或更多幂次方,或3的1次方、或2次方、或更多幂次方,或5的1次方、或2次方、或更多幂次方,也可以是2、3、5组合的幂次方或幂次方的组合。例如Kj为2、4、8、10、16、20、32、40等,j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参见表1,当SRS的第一带宽<T1时,终端在发送SRS时,采用的子带预编码粒度 (即第一粒度)为K1;当T1≤SRS的第一带宽<T2时,终端在发送SRS时,采用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第一粒度)为K2;当T2≤SRS的第一带宽<T3时,终端在发送SRS时,采用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第一粒度)为K3;当T3≤SRS的第一带宽时,终端在发送SRS 时,采用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第一粒度)为K4。
以上表1仅是一种划分带宽范围及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划分2个、3个、5个、甚至更多数量的带宽范围及子带预编码粒度。
可选地,如果终端被调度传输的第一带宽内的某个子带宽度BW不足Ki时,则基于实际的子带宽度BW进行预编码。
可选地,如果终端被调度传输的第一带宽内的某个子带宽度BW大于Ki且远小于Ki+1 时,则基于实际的子带宽度BW进行预编码。
例如第一带宽为10个资源块,子带预编码的第一粒度为3个资源块(即Ki=3),则划分为3个子带后,子带分别为3个资源块、3个资源块、4个资源块。如果子带预编码的第一粒度为4个资源块(即Ki+1=4),则划分为3个子带后,子带分别为4个资源块、4个资源块、2个资源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均匀划分子带时,也可以基于实际的子带宽度 BW进行预编码。
在该方式1中,协议可以预先规定不同的带宽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例如协议规定划分带宽范围的参数,例如上述提到的t1、t2,再例如表 1中的T1、T2、T3。协议也规定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上述提到的k1、k2、k3,再例如表 1中的K1、K2、K3、K4。这样可以降低指示开销。
网络设备也可以向终端发送不同的带宽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第一对应关系,具体的:
一种示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划分带宽范围的参数,例如上述提到的t1、t2,再例如表1中的T1、T2、T3。终端可以根据协议配置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上述提到的k1、k2、k3,再例如表1中的K1、K2、K3、K4。
一种示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上述提到的k1、k2、k3,再例如表1中的K1、K2、K3、K4。终端可以根据协议配置划分带宽范围的参数,例如上述提到的t1、t2,再例如表1中的T1、T2、T3。
一种示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划分带宽范围的参数,例如上述提到的t1、t2,再例如表1中的T1、T2、T3。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发送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上述提到的k1、k2、k3,再例如表1中的K1、K2、K3、K4。网络设备在向终端发送划分带宽范围的参数和子带预编码粒度时,可以采取一定的规则告知终端这两者的对应关系。
一种示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先向终端配置划分带宽范围的参数Ti和/或子带预编码粒度Kj的候选值,例如通过RRC消息配置。然后网络设备再指示终端当前发送上行信号(例如 SRS)所采用的值,例如通过媒介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edium access control-control element, MAC-CE)或者DCI指示。
一种示例中,终端配可以根据协议配置了划分带宽范围的参数Ti和/或子带预编码粒度 Kj的候选值。然后网络设备再指示终端当前发送上行信号(例如SRS)所采用的值,例如通过MAC-CE或者DCI或RRC指示。
子带预编码粒度越细,性能越好,复杂度越高;反之子带预编码粒度越大,性能越差,复杂度越低。因此,网络设备向终端配置划分带宽范围的参数(例如T1、T2、T3)和/或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K1、K2、K3、K4),可以增加实现灵活性以及提升性能。
方式2:第一粒度与所述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有关,此处的第一带宽为步骤301中的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例如,第一粒度根据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一带宽确定,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不同的函数与不同的带宽范围的对应关系,所述函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带宽与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映射关系,或者理解为所述函数为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关于所述第一带宽的函数。
终端和/或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函数与不同的带宽范围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粒度。具体的,可以先确定第一带宽所在的带宽范围,称为第一带宽范围,然后确定第一带宽范围对应的函数,称为第一函数,再然后可以将第一带宽代入到所述第一函数中,即得到第一粒度。
此处的带宽范围应为至少两个,这至少两个带宽范围分别对应不同的函数。例如设置三个带宽范围:第一个带宽范围为:带宽小于t1,对应的函数为Floor(第一带宽/n1);第二个带宽范围为:带宽大于或等于t1、且小于t2,对应的函数为Floor(第一带宽/n2);第三个带宽范围为:带宽大于或等于t2,对应的函数为Floor(第一带宽/n3)。当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位于第一个带宽范围内时,则确定出的第一函数为Floor(第一带宽/n1),第一粒度为Floor(第一带宽/n1)的计算结果。当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位于第二个带宽范围内时,则确定出的第一粒度为第一函数为Floor(第一带宽/n2),第一粒度为Floor (第一带宽/n2)的计算结果。当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位于第三个带宽范围内时,则确定出的第一粒度为第一函数为Floor(第一带宽/n3),第一粒度为Floor(第一带宽/n3) 的计算结果。此处的n1、n2、n3、t1和t2为非负整数。Floor表示向上取整。t2>t1,n1、 n2、n3的大小可以不进行限制。如果考虑子带预编码粒度越细,性能越好,则带宽越大,则粒度越大,例如n1≤n2≤n3。
如下表2所示,以上行信号为SRS为例,提供了一种4种不同的带宽范围与不同的SRS 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表。
表2
Figure 1
Figure 2
其中,Floor和Ceil分别表示向上取整或者向下取整。其中T1、T2、T3、N1、N2、N3、N4为非负整数。T3>T2>T1,N1、N2、N3、N4的大小可以不进行限制,例如N4≥N3≥N2≥N1。例如,Ti的单位为资源块,Ti为1到276之间的整数,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j取值未大于等于2的整数,例如Nj∈{2,4,6,…},j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该方式2中的n1、n2、n3、N1、N2、N3、N4,可以认为是方式6中的序列数量。配置的序列数量为N个,则调度的第一带宽W划分N个子带,每个子带的第一粒度根据调度的第一带宽和N获取。例如子带的宽度(即第一粒度)为Floor(W/N)或Ceil(W/N),其中 Floor为向下取整,Ceil为向上取整。
参考表2,当SRS的第一带宽<T1时,终端在发送SRS时,采用的子带预编码粒度 (即第一粒度)为Floor(SRS的第一带宽/N1)或Ceil(SRS的第一带宽/N1);当T1≤SRS 的第一带宽<T2时,终端在发送SRS时,采用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第一粒度)为Floor (SRS带宽的第一带宽/N2)和/或Ceil(SRS的第一带宽/N2);当T2≤SRS的第一带宽< T3时,终端在发送SRS时,采用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第一粒度)为Floor(SRS的第一带宽/N3)和/或Ceil(SRS的第一带宽/N3);当T3≤SRS的第一带宽时,终端在发送SRS 时,采用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第一粒度)为Floor(SRS的第一带宽/N4)和/或Ceil(SRS 的第一带宽/N4)。
频域资源可以划分为多个子带,这些子带的预编码粒度(即第一粒度)可以采用同一函数确定,例如可以均可以采用Floor(SRS的第一带宽/Ni)确定,也可以均采用Ceil(SRS的第一带宽/Ni)确定。这些子带的预编码粒度(即第一粒度)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函数确定,例如一部分子带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第一粒度)采用Floor(SRS的第一带宽/Ni)确定,另一部分子带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第一粒度)采用Ceil(SRS的第一带宽/Ni)确定。如果第一带宽不是Ni的整数倍,则可以有部分子带预编码粒度为Floor(SRS带宽/Ni),部分子带预编码粒度为Ceil(SRS带宽/Ni)。例如,mod(SRS带宽,Ni)个子带的子带预编码粒度为Floor(SRS带宽/Ni),Ni-mod(SRS带宽,Ni)个子带的预编码力度为Ceil(SRS 带宽/Ni)。其中,mod为求模(或者也称为取余数,mod(x,y)也可以写成x mod y,即x对 y取余/求模)。
以上表2仅是一种划分带宽范围及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划分2个、3个、5个、甚至更多数量的带宽范围及子带预编码粒度。
与方式1类似的,协议可以预先规定不同的带宽范围与不同的函数的第二对应关系,例如协议规定划分带宽范围的参数,例如上述提到的t1、t2,再例如表2中的T1、T2、T3。协议也规定确定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函数关系,例如Floor(SRS的第一带宽/Ni)或Ceil(SRS的第一带宽/Ni)。协议也可以规定函数中的参数,例如上述提到的n1、n2、n3,再例如表2 中的N1、N2、N3、N4。这样可以降低指示开销。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中将确定第一粒度的函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函数关系本身,另一部分是函数中的参数,例如Ni的取值。
网络设备也可以向终端发送不同的带宽范围与不同的函数的第二对应关系,具体的:
第二对应关系中包括三部分内容,例如,划分带宽范围的参数,例如上述提到的t1、t2,再例如表2中的T1、T2、T3,例如,函数关系本身,再例如函数中的参数,例如上述提到的n1、n2、n3,再例如表2中的N1、N2、N3、N4。
一种示例中,这三部分内容均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的。即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划分带宽范围的参数,函数(包括函数关系本身和函数中的参数)。
一种示例中,这三部分内容中的任一部分内容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的,剩余两部分内容是终端根据协议配置的。
一种示例中,这三部分内容中的任两部分内容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的,剩余一部分内容是终端根据协议配置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设备在给终端发送函数关系时,可以是发送的函数关系的索引或标识。终端中配置了多种函数关系,终端通过网络设备的发送的函数关系的索引或标识,确定出确定第一粒度所采用的函数关系。
一种示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先向终端配置划分带宽范围的参数Ti和/或函数种的参数 Nj的候选值,例如通过RRC消息配置。然后网络设备再指示终端当前发送上行信号(例如 SRS)所采用的值,例如通过MAC-CE或者DCI指示。
一种示例中,终端配可以根据协议配置了划分带宽范围的参数Ti和/或函数中的参数 Nj的候选值。然后网络设备再指示终端当前发送上行信号(例如SRS)所采用的值,例如通过MAC-CE或者DCI或RRC指示。
子带预编码粒度越细,性能越好,复杂度越高;反之子带预编码粒度越大,性能越差,复杂度越低。因此,网络设备向终端配置划分带宽范围的参数(例如T1、T2、T3)和/或函数关系和/或函数中的参数(例如N1、N2、N3、N4),可以增加实现灵活性以及提升性能。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方式1和方式2中描述的:带宽小于t1,也可以替换为带宽小于或等于t1。带宽大于或等于t1、且小于t2,也可以替换为大于或等于t1、且小于或等于t2,或者替换为大于t1、且小于t2,或者替换为大于t1、且小于或等于t2。带宽大于等于k2,也可以替换为大于t2。同理,上述表1和表2中的SRS的第一带宽<T1,可以替换为SRS的第一带宽≤T1。T1≤SRS的第一带宽<T2,可以替换为T1<SRS的第一带宽<T2,或者T1≤SRS的第一带宽≤T2,或者T1<SRS的第一带宽≤T2。T2≤SRS的第一带宽<T3,T3≤SRS的第一带宽也可以进行同样原理的替换,不再重复赘述。另外,本申请的其余部分,例如方式3-方式6中的任一方式中涉及到划分范围的示例中,均可以采用这种原理,“大于”与“大于或等于”之间可以相互替换,“小于”与“小于或等于”之间可以相互替换。
上述的第一带宽、t1、t2、T1、T2、T3等参数应为同一单位表示。
一种示例中,第一带宽、t1、t2、T1、T2、T3可以用MHz表示,例如第一带宽为20Mhz、40Mhz等,例如T1为20Mhz、T2为40Mhz、T3为80Mhz等等。
另一种示例中,第一带宽、t1、t2、T1、T2、T3可以用于资源块的数量表示,例如第一带宽为30个资源块,T1为25个资源块、T2为50个资源块、T3为100个资源块等等。
再一种示例中,第一带宽、t1、t2、T1、T2、T3可以用子载波的数量,可以用资源块组的数量表示,可以用资源元素的数量等等来表示,与上面描述的用MHz表示,用资源块的数量表示的原理相同,不再重复赘述。
方式3:第一粒度与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有关,此处的端口的数量即为步骤302 中的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例如第一粒度根据第三对应关系和端口的数量确定,其中,所述第三对应关系为端口的不同数量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所述端口为所述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
终端和/或网络设备根据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不同数量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粒度。具体的,可以先确定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所在的数量范围,称为第一数量范围,所述第一数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为所述第一粒度。也可以理解为第三对应关系对不同数量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则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对应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为所述第一粒度。
此处的数量范围应为至少两个,这至少两个数量范围分别对应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设置三个数量范围:第一个数量范围为:数量小于h1,对应的粒度为k1;第二个数量范围为:数量大于或等于h1、且小于h2,对应的子带预编码粒度为k2;第三个数量范围为:数量大于或等于h2,对应的编码粒度为k3。当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位于第一个数量范围内时,则确定出的第一粒度为k1,当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位于第二个数量范围内时,则确定出的第一粒度为k2,当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位于第三个数量范围内时,则确定出的第一粒度为k3。此处的k1、k2、k3、h1和h2为非负整数。t2 >t1,k1、k2、k3的大小可以不进行限制。如果考虑避免划分多个子带而带来的传输复杂性,则带宽越大,粒度越大,例如k1≤k2≤k3。
如下表3所示,以上行信号为SRS为例,提供了一种4种不同的数量范围与不同的SRS 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表。其中,SRS资源关联的CSI-RS资源的端口,简化为CSI-RS 端口数。
表3:
数量范围 SRS的子带预编码粒度
CSI-RS端口数<H1 K1
H1≤CSI-RS端口数<H2 K2
H2≤CSI-RS端口数<H3 K3
H3≤CSI-RS端口数 K4
其中,H1、H2、H3、K1、K2、K3、K4为非负整数。H3>H2>H1,K1、K2、K3、 K4的大小可以不进行限制,例如K4≥K3≥K2≥K1。Hi取值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例如, Hi∈{1,2,4,8,12,16,24,32,…},例如,H1为2,H2=8,H3=16,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Kj的单位可以是资源块,Kj可以取值为:2的1次方、或2次方、或更多幂次方,或3的1次方、或2次方、或更多幂次方,或5的1次方、或2次方、或更多幂次方,也可以是2、3、5组合的幂次方或幂次方的组合。例如Kj为2、4、8、10、16、20、 32、40等,j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参见表3,当CSI-RS端口数<H1时,终端在发送SRS时,采用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第一粒度)为K1;当H1≤CSI-RS端口数<H2时,终端在发送SRS时,采用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第一粒度)为K2;当H2≤CSI-RS端口数<H3时,终端在发送SRS时,采用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第一粒度)为K3;当H3≤CSI-RS端口数时,终端在发送SRS时,采用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第一粒度)为K4。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随着CSI-RS端口数增加,对应的SRS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越小(第一带宽划分的子带越多)。更多的CSI-RS端口数,有利于终端获取更精确的信道信息,因此可以用更加细的SRS子带预编码粒度获得更好的上行传输性能。
以上表3仅是一种划分数量范围及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划分2个、3个、5个、甚至更多数量的数量范围及子带预编码粒度。
与方式1类似的,在该方式3中,协议可以预先规定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不同的数量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第三对应关系,例如协议规定划分数量范围的参数,例如上述提到的h1、h2,再例如表3中的H1、H2、H3。协议也规定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上述提到的k1、k2、k3,再例如表3中的K1、K2、K3、K4。这样可以降低指示开销。
网络设备也可以向终端发送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不同的数量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第三对应关系,具体的:
一种示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划分数量范围的参数,例如上述提到的h1、h2,再例如表3中的H1、H2、H3。终端可以根据协议配置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上述提到的k1、k2、k3,再例如表3中的K1、K2、K3、K4。
一种示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上述提到的k1、k2、k3,再例如表3中的K1、K2、K3、K4。终端中可以根据协议预先配置划分数量范围的参数,例如上述提到的h1、h2,再例如表3中的H1、H2、H3。
一种示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划分数量范围的参数,例如上述提到的h1、h2,再例如表3中的H1、H2、H3。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发送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上述提到的k1、k2、k3,再例如表3中的K1、K2、K3、K4。网络设备在向终端发送划分数量范围的参数和子带预编码粒度时,可以采取一定的规则告知终端这两者的对应关系。
一种示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先向终端配置划分数量范围的参数Hi和/或子带预编码粒度 Kj的候选值,例如通过RRC消息配置。然后网络设备再指示终端当前发送上行信号(例如 SRS)所采用的值,例如通过MAC-CE或者DCI指示。
一种示例中,终端配可以根据协议规定出厂配置了划分数量范围的参数Hi和/或子带预编码粒度Kj的候选值。然后网络设备再指示终端当前发送上行信号(例如SRS)所采用的值,例如通过MAC-CE或者DCI或RRC指示。
子带预编码粒度越细,性能越好,复杂度越高;反之子带预编码粒度越大,性能越差,复杂度越低。因此,网络设备向终端配置划分数量范围的参数(例如H1、H2、H3)和/或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K1、K2、K3、K4),可以增加实现灵活性以及提升性能。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方式3中描述的:数量小于h1,也可以替换为数量小于或等于h1。数量大于或等于h1、且小于h2,也可以替换为大于或等于h1、且小于或等于h2,或者替换为大于h1、且小于h2,或者替换为大于h1、且小于或等于h2。数量大于等于k2,也可以替换为大于h2。同理,上述表3中的CSI-RS端口数<H1,可以替换为CSI-RS端口数≤H1。H1≤CSI-RS端口数<H2,可以替换为H1<CSI-RS端口数<H2,或者H1≤CSI-RS 端口数≤H2,或者H1<CSI-RS端口数≤H2。H2≤CSI-RS端口数<H3,H3≤CSI-RS端口数也可以进行同样原理的替换,不再重复赘述。
方式4:第一粒度与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有关,此处的第二粒度为步骤 302中的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例如第一粒度根据第四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粒度确定,其中,所述第四对应关系为不同的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所述下行信号资源与所述上行信号资源关联。
终端和/或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第四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粒度。具体的,可以先确定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所在的粒度范围,称为第一粒度范围,所述第一粒度范围对应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为所述第一粒度。也可以理解为第四对应关系对不同的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则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对应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为所述第一粒度。
此处的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应为至少两个,这至少两个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分别对应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设置三个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第一个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为: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小于f1,对应的粒度为k1;第二个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为: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大于或等于f1、且小于f2,对应的粒度为k2;第三个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为: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大于或等于f2,对应的粒度为k3。当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位于第一个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内时,则确定出的第一粒度为k1,当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位于第二个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内时,则确定出的第一粒度为k2,当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位于第三个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内时,则确定出的第一粒度为k3。此处的k1、k2、k3、f1和f2为非负整数。f2>f1,k1、k2、k3的大小可以不进行限制。如果考虑避免划分多个子带而带来的传输复杂性,则带宽越大,粒度越大,例如k1≤k2≤k3。
如下表4所示,以上行信号为SRS,下行信号为CSI-RS为例,提供了一种4种不同的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表。
表4:
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 SRS的子带预编码粒度
CSI-RS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F1 K1
F1≤CSI-RS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 K2
其中,F1、K1、K2为非负整数。F1的单位可以为资源块,F1取值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F1∈{1,2,4,8,12,16,24,32,…}。K2和K1的大小不进行限制,例如K2≥K1。Kj的单位可以是资源块,Kj可以取值为:2的1次方、或2次方、或更多幂次方,或3的 1次方、或2次方、或更多幂次方,或5的1次方、或2次方、或更多幂次方,也可以是2、 3、5组合的幂次方或幂次方的组合。例如Kj为2、4、8、10、16、20、32、40等,j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参见表4,当CSI-RS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F1时,终端在发送SRS时,采用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第一粒度)为K1;当F1≤CSI-RS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时,终端在发送SRS时,采用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第一粒度)为K2。
例如,在CSI-RS的配置信息中增加一个字段,该字段承载CSI-RS频域子带预编码粒度,也就是该方式中的第二粒度,终端可以根据该字段(第二粒度)确定SRS信号发送的第一粒度。
Figure BDA0002669463840000261
上面字段的实施例中,总共两个粒度K1和K2。更具体地,K1=2,K2=4。实际中,还可以有更多的粒度,不一一枚举。
其中T1、T2、T3,K1、K2、K3、K4为非负整数。其中 Ti∈{1,2,4,8,12,16,24,32,…},例如,T1为2,T2=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随着CSI-RS子带预编码粒度更大,对应的SRS子带预编码粒度越大(第一带宽划分的子带的数量越少)。更小的CSI-RS子带预编码粒度(即SRS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越小,划分的子带越多),有利于终端获取更精确的信道信息,因此可以用更加细(小)的SRS子带预编码粒度获得更好的上行传输性能,反之采取更大的SRS子带预编码粒度,对传输性能影响不大,但是终端实现复杂度低。
以上表4仅是一种划分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及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划分3个、4个、5个、甚至更多数量的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及子带预编码粒度。其中划分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的参数 Fi∈{1,2,4,8,12,16,24,32,…},例如,F1≤CSI-RS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F2,F2≥CSI-RS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F1为2,F2=4。
与方式1类似的,在该方式4中,协议可以预先规定不同的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第四对应关系,例如协议规定划分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的参数,例如上述提到的f1、f2,再例如表4中的F1。协议也规定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上述提到的k1、k2、k3,再例如表4中的K1、K2。这样可以降低指示开销。
网络设备也可以向终端发送不同的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第四对应关系,具体的:
一种示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划分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的参数,例如上述提到的f1、f2,再例如表4中的F1。终端可以根据协议配置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上述提到的k1、k2、k3,再例如表4中的K1、K2。
一种示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上述提到的 k1、k2、k3,再例如表4中的K1、K2。终端中可以根据协议配置划分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的参数,例如上述提到的f1、f2,再例如表4中的F1。
一种示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划分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的参数,例如上述提到的f1、f2,再例如表4中的F1。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发送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上述提到的k1、k2、k3,再例如表4中的K1、K2。网络设备在向终端发送划分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的参数和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时,可以采取一定的规则告知终端这两者的对应关系。
一种示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先向终端配置划分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的参数 Fi和/或子带预编码粒度Kj的候选值,例如通过RRC消息配置。然后网络设备再指示终端当前发送上行信号(例如SRS)所采用的值,例如通过MAC-CE或者DCI指示。
一种示例中,终端配可以根据协议规定出厂配置了划分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的参数Fi和/或子带预编码粒度Kj的候选值。然后网络设备再指示终端当前发送上行信号(例如SRS)所采用的值,例如通过MAC-CE或者DCI或RRC指示。
子带预编码粒度越细,性能越好,复杂度越高;反之子带预编码粒度越大,性能越差,复杂度越低。因此,网络设备向终端配置划分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的参数(例如F1)和/或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K1、K2),可以增加实现灵活性以及提升性能。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方式4中描述的:粒度小于h1,也可以替换为粒度小于或等于h1。粒度大于或等于h1、且小于h2,也可以替换为大于或等于h1、且小于或等于h2,或者替换为大于h1、且小于h2,或者替换为大于h1、且小于或等于h2。数量大于等于k2,也可以替换为大于h2。同理,上述表4中也可以进行同样原理的替换,不再重复赘述。
方式5:第一粒度与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有关,此处的端口的数量即为步骤302 中的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例如第一粒度根据第五对应关系和端口的数量确定,其中,所述第五对应关系为端口的不同数量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所述端口为所述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
终端和/或网络设备根据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不同数量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第五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粒度。具体的,可以先确定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所在的数量范围,称为第二数量范围,所述第二数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为所述第一粒度。也可以理解为第五对应关系对不同的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则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对应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为所述第一粒度。
此处的数量范围应为至少两个,这至少两个数量范围分别对应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设置三个数量范围:第一个数量范围为:数量小于g1,对应的粒度为k1;第二个数量范围为:数量大于或等于g1、且小于g2,对应的子带预编码粒度为k2;第三个数量范围为:数量大于或等于g2,对应的编码粒度为k3。当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位于第一个数量范围内时,则确定出的第一粒度为k1,当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位于第二个数量范围内时,则确定出的第一粒度为k2,当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位于第三个数量范围内时,则确定出的第一粒度为k3。此处的k1、k2、k3、g1和g2为非负整数。g2 >g1,k1、k2、k3的大小可以不进行限制。如果考虑避免划分多个子带而带来的传输复杂性,则带宽越大,粒度越大,例如k1≤k2≤k3。
如下表5所示,以上行信号为SRS为例,提供了一种4种不同的数量范围与不同的SRS 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表。其中,SRS资源的端口,简化为SRS端口数。
表5:
Figure BDA0002669463840000271
Figure BDA0002669463840000281
其中,G1、G2、G3、K1、K2、K3、K4为非负整数。G3>G2>G1,例如, Gi∈{1,2,4,8,12,16,24,32,…},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例如,G1为2, G2=8,G3=16。K1、K2、K3、K4的大小可以不进行限制,例如K4≥K3≥K2≥K1,Kj的单位可以是资源块,Kj可以取值为:2的1次方、或2次方、或更多幂次方,或3的1次方、或2次方、或更多幂次方,或5的1次方、或2次方、或更多幂次方,也可以是2、3、5 组合的幂次方或幂次方的组合。例如Kj为2、4、8、10、16、20、32、40等,j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参见表5,当SRS端口数<G1时,终端在发送SRS时,采用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第一粒度)为K1;当G1≤SRS端口数<G2时,终端在发送SRS时,采用的子带预编码粒度 (即第一粒度)为K2;当G2≤SRS端口数<G3时,终端在发送SRS时,采用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第一粒度)为K3;当G3≤SRS端口数时,终端在发送SRS时,采用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即第一粒度)为K4。
在一种实施例中,SRS端口数越多,SRS子带预编码粒度越小,即划分的子带越多。
以上表5仅是一种划分数量范围及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划分2个、3个、5个、甚至更多数量的带宽范围及子带预编码粒度。
与方式1类似的,在该方式3中,协议可以预先规定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不同的数量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第五对应关系,例如协议规定划分带宽范围的参数,例如上述提到的g1、g2,再例如表5中的G1、G2、G3。协议也规定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上述提到的k1、k2、k3,再例如表5中的K1、K2、K3、K4。这样可以降低指示开销。
网络设备也可以向终端发送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不同的数量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第五对应关系,具体的:
一种示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划分数量范围的参数,例如上述提到的g1、g2,再例如表5中的G1、G2、G3。终端可以根据协议配置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上述提到的k1、k2、k3,再例如表5中的K1、K2、K3、K4。
一种示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上述提到的k1、k2、k3,再例如表5中的K1、K2、K3、K4。终端中可以根据协议预先配置划分数量范围的参数,例如上述提到的g1、g2,再例如表5中的G1、G2、G3。
一种示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划分数量范围的参数,例如上述提到的g1、g2,再例如表5中的G1、G2、G3。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发送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上述提到的k1、k2、k3,再例如表5中的K1、K2、K3、K4。网络设备在向终端发送划分数量范围的参数和子带预编码粒度时,可以采取一定的规则告知终端这两者的对应关系。
一种示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先向终端配置划分数量范围的参数Gi和/或子带预编码粒度 Kj的候选值,例如通过RRC消息配置。然后网络设备再指示终端当前发送上行信号(例如 SRS)所采用的值,例如通过MAC-CE或者DCI指示。
一种示例中,终端配可以根据协议规定出厂配置了划分数量范围的参数Gi和/或子带预编码粒度Kj的候选值。然后网络设备再指示终端当前发送上行信号(例如SRS)所采用的值,例如通过MAC-CE或者DCI或RRC指示。
子带预编码粒度越细,性能越好,复杂度越高;反之子带预编码粒度越大,性能越差,复杂度越低。因此,网络设备向终端配置划分数量范围的参数(例如G1、G2、G3)和/或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K1、K2、K3、K4),可以增加实现灵活性以及提升性能。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方式5中描述的:数量小于g1,也可以替换为数量小于或等于g1。数量大于或等于g1、且小于g2,也可以替换为大于或等于g1、且小于或等于g2,或者替换为大于g1、且小于g2,或者替换为大于g1、且小于或等于g2。数量大于等于k2,也可以替换为大于g2。同理,上述表5中的CSI-RS端口数<G1,可以替换为CSI-RS端口数≤G1。G1≤CSI-RS端口数<G2,可以替换为G1<CSI-RS端口数<G2,或者G1≤CSI-RS 端口数≤G2,或者G1<CSI-RS端口数≤G2。G2≤CSI-RS端口数<G3,G3≤CSI-RS端口数也可以进行同样原理的替换,不再重复赘述。
方式6:第一粒度与上行信号的序列长度或序列数量有关。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步骤 302中已经介绍了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序列长度、序列数量这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
终端和/或网络设备根据上行信号的序列长度或序列数量,确定第一粒度。
在一种示例中,所述第一粒度根据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数量确定,第一粒度为第一带宽与序列数量的比值,或者,第一粒度为Floor(W/N)或Ceil(W/N),其中Floor为向下取整, Ceil为向上取整。例如,配置的序列数量为N个,则调度的第一带宽W划分N个子带,每个子带的粒度根据调度的第一带宽和N获取。例如子带的宽度为Floor(W/N)或Ceil(W/N),其中Floor为向下取整,Ceil为向上取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粒度根据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长度确定,具体的,序列长度对应的带宽即为所述第一粒度。例如,序列长度为71时,对应带宽为12个资源块;序列长度为139时,对应带宽为24个资源块(或者25个资源块),序列长度为839时,对应的带宽为140个资源块。则12、24(或25)、140个资源块即为所述第一粒度,12、24 (或25)、140个资源块也可以转换为子载波的数量,资源块的数量,或资源块组的数量,或者绝对带宽(单位Hz、千Hz、或兆Hz)。
一个SRS预编码粒度对应的子带上,对应一个SRS序列。这样,可以保证相同子带上多个终端之间进行码分复用。此时,在一个SRS配置信息中,配置同一个序列给多个子带使用,或者同时配置多个序列。参见如下示例:
Figure BDA0002669463840000291
以上K个序列分别对应K个子带,终端可以在每个子带采取一个预编码码本。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通过SRS配置信息中的序列个数,隐含确定SRS的预编码粒度,即SRS带宽的划分的子带个数。
另外,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一粒度还与上行信号的传输的流数(或者层layer数,或者端口port数)有关。例如,当上行信号传输流数多于1流时,采取子带预编码的第一粒度对频域资源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子带,第一粒度的确定方法与以上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似。
在一种示例中,上行信号是否进行子带预编码可以与波形有关。例如,当且仅当终端采取OFDM调制时,采取子带预编码。即,终端对上行信号未采取转化预编码(transformprecoding)时,可以进行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相应地,终端对上行信号采取转化预编码(transform precoding,也称为DFT-s-OFDM)时,可以不进行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
更进一步地,SRS资源集合中可配置的SRS资源数量与关联的CSI-RS的端口数有关。 CSI-RS端口数越多,有利于终端获取更精确的信道信息,因此可以用更多的SRS资源数量尝试更优的接收性能。
更进一步地,SRS预编码粒度和/或SRS资源集合中可配置的SRS资源数量,与SRS资源集合中下行pathlossReferenceRS的接收信号质量(例如RSRP)有关。例如,当接收信号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ption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小于预设或者配置的RSRP门限值时,可以采取更大的预编码粒度和更多的SRS资源数量。此时,终端获取的预编码码本误差比较大,因此更大的预编码粒度和更多的SRS资源数量,有利于网络设备辅助UE 获取更准的上行发送码本,从而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上述方式1-方式6中的,网络设备发送终端的关于SRS的信息,均可以包含在SRS的配置信息中,也可以通过单独的消息发送。
上述结合多个参数,介绍了多种确定第一粒度的方式。接下来介绍,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如何相互通知,以实现网络设备在划分子带时采用的第一粒度与终端划分子带时采用的第一粒度相同。
在一种实施例中,协议预先规定,网络设备确定第一粒度的方式,以及终端确定第一粒度的方式,网络设备确定第一粒度的方式与终端确定第一粒度的方式相同,例如均采用方式1确定第一粒度,或者均采用方式3确定第一粒度。无需网络设备向终端指示,减小信令开销。终端中根据协议规定配置的确定第一粒度的方式,可以是终端出厂时配置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的。
在一种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决定以上方式1-方式6中的任一方式确定第一粒度,并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粒度,也就是网络设备向终端显示指示第一粒度。
例如,在SRS的配置信息中增加一个字段,该字段可以承载SRS频域子带预编码粒度,也就是本申请要确定的第一粒度,终端可以根据该字段确定SRS信号发送的第一粒度。
Figure BDA0002669463840000301
Figure BDA0002669463840000311
在一种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决定以上方式1-方式6中的任一方式确定第一粒度,并向终端指示确定第一粒度的方式。这样终端可以采用与网络设备相同的确定第一粒度的方式,来确定第一粒度。此处的网络设备向终端指示确定第一粒度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示例1: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一种确定第一粒度的方式,例如配置以上方式1-方式6 中的某一方式中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即网络设备决定的确定第一粒度时采用的对应关系。该配置的过程可以是在网络设备未确定第一粒度之前配置的,也可以是在网络设备采用该方式确定出了第一粒度后,再将该方式配置给终端的。以实现向终端指示确定第一粒度的方式。网络设备向终端配置对应关系的过程,上述已经介绍,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示例2:终端已经配置(根据协议配置,或者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了上述方式1-方式 6中的至少两种方式中的对应关系,网络设备指示终端采用哪种方式(也就是采用该方式中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粒度。
例如,通过1bit中的0和1来指示,或者2bit甚至更多比特来指示,例如,终端配置了两个不同的方式时,网络设备可以通过1bit指示采用这两个方式中的某一个方式。例如这1bit为0时,采用第一个方式确定第一粒度,这1bit为1时,指示采用第二个方式确定第一粒度。例如终端配置了3个或4个方式时,网络设备可以通过2bit来指示这些方式中的某个方式,例如当这2bit为00时,指示采用第一个方式确定第一粒度,当这2bit为01 时,指示采用第二个方式确定第一粒度,当这2bit为01时,指示采用第二个方式确定第一粒度。
再例如,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该方式中所使用的参数。例如,发送第一带宽,终端就知道采用方式1或方式2中的第一对应关系或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粒度。例如发送CSI-RS 资源的端口的数量,终端就知道采用方式3中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粒度。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发送,不是现有技术中的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SRS的配置信息和/或CSI-RS的配置信息,而是在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SRS的配置信息和/或CSI-RS的配置信息的基础上的再一次发送,如果这个参数之前未包含在配置信息中,也可以通过配置信息发送,例如方式4中,现有的CSI-RS的配置信息中不包括CSI-RS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则可以通过向终端发送CSI-RS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来指示终端通过方式4中的第四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粒度。
在该示例2中,网络设备可以先确定出第一粒度再向终端指示,网络设备也可以在没有确定出第一粒度之前就向终端指示。
在一种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决定以上方式1-方式6中的任一方式确定第一粒度,并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粒度,也就是终端向网络设备显示指示第一粒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决定以上方式1-方式6中的任一方式确定第一粒度,并向网络设备指示确定第一粒度的方式。这样终端可以采用与网络设备相同的确定第一粒度的方式,来确定第一粒度。此处的终端向网络设备指示确定第一粒度的方式与上面的实施例中的示例2中的网络设备向终端指示确定第一粒度的方式类似,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上述介绍了终端和网络设备确定第一粒度的过程,本申请中,终端可以根据第一粒度可以对频域资源划分为多个子带,终端在多个子带上分别对上行信号进行预编码。接下来再结合图3b,详细介绍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相应的,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子带预编码能力。
所述第二指示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所述终端是否支持子带预编码、所述终端在所述频域资源上能够计算出的预编码码本的数量、所述终端在所述频域资源上支持的子带预编码粒度,此处资质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所述终端在所述频域资源上支持子带预编码的子带数量,子带的数量可以是多个。
终端上报自身的能力,以便于网络设备可以合理地为终端分配传输上行信号资源。例如网络设备根据终端的子带预编码能力,确定配置给终端的CSI-RS资源、SRS资源、PUSCH 资源。例如,如果终端不支持子带预编码,则不需要进行子带预编码相关的配置和操作。
此处上报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一种或多种:子载波的数量、资源块 RB的数量、资源块组RBG的数量、资源元素RE的数量、资源元素组REG的数量。
例如,上报的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48个子载波,或4个资源块,或2个资源块组。再例如,96个子载波,或8个资源块,或4个资源块组。
上述的步骤30是可选的,终端也可以不向网络设备上报终端的子带预编码能力,默认所有终端均具有子带预编码能力。
步骤31: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SRS的配置信息和CSI-RS的配置信息,相应的,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SRS的配置信息和CSI-RS的配置信息。
SRS的配置信息和CSI-RS的配置信息可以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 RRC)信令发送的。上述介绍了现有技术中的SRS的配置信息和CSI-RS的配置信息内包括的内容,例如分别配置SRS资源和CSI-RS资源。此处的SRS的配置信息与现有技术的SRS 的配置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此处的SRS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关于确定第一粒度的内容,此处的SRS的配置信息在现有技术中的SRS的配置信息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前述介绍的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的信息或指示或参数,例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中的一项或多项:
例如,方式1、方式2中的划分带宽范围的参数(例如Ti),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Kj和kj),确定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函数关系的索引,函数中的参数(例如Ni)。
例如,方式3中的划分数量范围的参数(例如Hi)、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Kj)。
例如,方式4中的划分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范围的参数(例如Fi)、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Kj)。
例如,方式5中的划分数量范围的参数(例如Gi)、子带预编码粒度(例如Kj)。
例如,方式6中的序列数量和序列长度。
再例如,第一粒度、用于指示确定第一粒度的方式的指示信息。
步骤32: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CSI-RS。相应的,终端在配置的CSI-RS资源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CSI-RS。
与图2中的步骤202相同,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步骤33:终端根据第一粒度,对SRS的频域资源划分为至少两个子带,并确定每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码本,对至少两个子带上的SRS分别进行预编码,然后发送至少两个SRS。
频域资源划分的至少两个子带中,某两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码本不同,最好是所述至少两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码本均不同。例如,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了3个SRS资源(SRI分别为0,1,2),这3个SRS资源划分子带的第一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如图4所示,这3个SRS资源均分别划分为2个子带,分别为子带1和子带2,则终端可以计算出3*2=6个预编码码本,进而,终端在6个不同的资源(即图4中的预编码1-6对应的资源)上发送了6个SRS。
可选的,所述终端可以先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对上行信号进行子带预编码。然后所述终端再对至少两个子带上的上行信号(例如SRS) 分别进行预编码。进一步地,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之前,所述终端还可以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对上行信号(例如SRS)进行子带预编码。网络设备决定是否让终端进行子带预编码,并通知给终端。
可选的,所述终端还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所述第四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对所述上行信号(例如SRS)进行子带预编码。终端自身决定是否进行子带预编码,无需网络设备的指示。并且终端在决定对上行信号(例如SRS)进行子带预编码后,通知给网络设备。
步骤34: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上行调度指示(uplink grant),上行调度指示包括第一指示,第一指示用于确定每个子带分别对应的预编码码本。
上行调度指示还可以用于为上行物理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 PUSCH)调度频域资源。
第一指示也可以不包含在上行调度指示中。
具体的,当上行信号为上行数据(例如PUSCH)时,所述第一指示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子带分别对应的SRS资源索引(SRI)。不同子带对应的SRI不同,也就是在发送上行数据时,不同的子带采用不同预编码码本,提高对信道的匹配,从而提升传输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指示还可以包括与SRI对应子带索引。究竟哪个SRI对应哪个子带,可以通过子带索引显示指示,也可以是规定不同的字段位置对应不同的子带,则第一指示中无需携带子带索引。
关于第一指示的实施例在步骤35之后进行介绍。
步骤35:终端根据网络设备下发的每个子带对应的SRI,确定每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码本,并采用预编码码本对对应子带的上行数据信号,即对PUSCH进行预编码,然后发给网络设备。
需要注意的是,为上行参考信号分配的资源,与为上行数据信号分配的资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图2的步骤204中描述的,为PUSCH分配的资源与为SRS分配的资源的关系,不再重复赘述。上行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粒度与上行数据信号对应的第一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上行参考信号对应的子带的数量与上行数据信息对应的子带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主要关注上行参考信号对应的子带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上行数据信息对应的子带的数量的情况,不关注上行参考信号对应的子带的数量小于上行数据信息对应的子带的数量的情况。
接下来详细介绍关于第一指示的实施例。
实施例1中:终端被调度(用于传输上行数据(例如PUSCH))的带宽(频域资源) 属于传输上行参考信号(例如SRS)的带宽的一部分,或者终端被调度(用于传输上行数据(例如PUSCH))的带宽与传输上行参考信号(例如SRS)的带宽完全相同。可选的,传输上行数据(例如PUSCH)的子带为传输上行参考信号(例如SRS)的子带中的一部分子带,或者传输上行数据(例如PUSCH)的子带与传输上行参考信号(例如SRS)的子带完全相同。可选的,传输上行数据(例如PUSCH)的子带的数量小于或等于传输上行参考信号(例如SRS)的子带的数量。
首先,如图4所示,3个SRS资源均分别被划分为2个子带,分别为子带1和子带2,则终端可以计算出3*2=6个预编码码本,进而,终端在6个不同的资源(即图4中的预编码1-6对应的资源)上发送了6个SRS。网络设备为终端在这两个子带上分别传输PUSCH 选择较好的SRS资源,即向终端发送SRI,例如,网络设备针对子带1,向终端发送的SRI=0;针对子带2,向终端发送SRI=1。对于终端来说,终端可以采用SRI=0和子带1结合对应的预编码码本2,对子带1上的PUSCH进行预编码,采用SRI=1和子带2结合对应的预编码码本3,对子带2上的PUSCH进行预编码。
第一指示占用多个比特,其中一部分用于指示SRI的多个比特可以划分为多个字段,每个字段对应一个子带,也就是有N个子带,就划分为N个字段,每个字段用于指示一个子带对应的SRI。字段长度可以根据被调度的频域资源和划分的子带数量等参数有关,或者,字段长度与该子带位置被配置的SRS资源(和/或资源集)数量N、或者该终端被配置的SRS 资源(和/或资源集)的总数量N有关。例如为ceil(log2(N)),其中ceil为向上取整。
如表6所示,提供了一种划分字段的示例。
表6
Figure BDA0002669463840000341
应该理解,上述字段索引不一定存在,即在第一指示中的预定位置的若干个比特可以隐含代表了字段索引。进一步地,该字段隐含地对应了上行数据(PUSCH)的频域资源内的子带的索引。例如,规定第一指示中第5个bit和第6个bit对应上行数据(PUSCH)的第一个子带,第7个bit和第8个bit对应上行数据(PUSCH)的第二个子带,也就是字段索引0指示第5个bit和第6个bit,字段索引1指示第7个bit和第8个bit。再结合图4所示,子带1对应SRI=0(二进制00),子带2对应SRI=1(二进制01)。上述表6中的字段索引0对应子带1,则第5个bit和第6个bit均为0;字段索引2对应子带2,第7个bit 为0,第8个bit为1。
可选的,第一指示还可以用于指示上行数据(PUSCH)的频域资源被划分成的子带的数量,例如可以采用X个bit指示上行数据(PUSCH)的频域资源被划分成的子带的数量,通过X个比特,可以指示最多被划分2^X个子带,其中这X个bit的具体配置数值,指示了实际划分的子带数量。
上行数据(PUSCH)的子带的数量也可以在不同于第一指示的另一指示信息中指示。可以理解的,此处的X个bit在指示子带的数量时,相当于隐含指示了上行数据(PUSCH)的第一粒度,这与上述确定第一粒度的方式6中通过序列数量确定第一粒度相同。
可选的,第一指示还可以用于指示上行数据(PUSCH)的第一粒度,或者第一指示与上述方式1-方式6中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的指示信息相同。
可选的,第一指示还可以指示PUSCH的子带预编码粒度与SRS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相同。或者协议规定PUSCH的子带预编码粒度与SRS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相同,这样终端和/ 或网络设备在确定出SRS的子带预编码粒度,就无需再重复确定PUSCH的子带预编码粒度。
实施例2中:终端被调度(用于传输上行数据(例如PUSCH))的带宽有一部分属于传输上行参考信号(例如SRS)的带宽,另一部分不属于传输上行参考信号(例如SRS) 的带宽;或者,终端被调度(用于传输上行数据(例如PUSCH))的带宽与传输上行参考信号(例如SRS)的带宽完全不同。
可选的,传输上行数据(例如PUSCH)的子带有一部分与传输上行参考信号(例如SRS) 的子带相同,另一部分与传输上行参考信号(例如SRS)的子带不同;或者传输上行数据 (例如PUSCH)的子带与传输上行参考信号(例如SRS)的子带完全相同。
可选的,传输上行数据(例如PUSCH)的子带的数量小于或等于传输上行参考信号(例如SRS)的子带的数量。
此时,用于传输上行数据(例如PUSCH)的子带与传输上行参考信号(例如SRS)的子带重合的部分,依然可以采取上述实施例1中的方式实现。对于不重合的任意一个子带,则可以采取同时指示SRI、以及子带索引的方式,以便终端来确定该子带的预编码码本。也就是第一指示信息在包括SRI的基础上,还需要包括子带的索引。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描述的子带的索引不是传输上行数据(例如PUSCH)的子带的索引,而是指上行参考信号(例如SRS)(与SRI对应的频域位置上)的子带的索引。
例如,PUSCH划分为两个子带,分别为子带a和子带b,子带a与如图4所示的子带2完全相同,子带b与SRS的子带不重合,在图4上没有展示。网络设备针对子带a向终端发送SRI=1,则终端可以根据子带a和SRI=1结合,确定出PUSCH对应的预编码本3。网络设备针对子带b,如果只向终端发送SRS=2,那对于终端来说,可选择的预编码码本为5 和6这两个,所以,网络设备可以在发送SRS=2的同时,还可以发送子带1的子带索引(例如子带索引为0),则对于终端来说,就可以根据SRS的子带1的子带索引(例如子带索引为0)和SRI=2确定出PUSCH的预编码码本为6,而不是5。也就是第一指示中的子带的索引是SRS对应的子带的索引,而不是PUSCH对应的子带的索引。
如表7所示,提供了一种与表6类似的划分字段的示例。与表6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字段表示的是PUSCH的子带中与SRS的子带不同(不重合)的子带,该字段中不仅承载SRI,还承载SRS对应的子带的索引。
表7
Figure BDA0002669463840000361
应该理解,上述字段索引不一定存在,即在第一指示中的预定位置的若干个比特可以隐含代表了字段索引。进一步地,该字段隐含地对应了上行数据(PUSCH)频域资源内的子带的索引。
当然,第一指示也可以只包括SRI,这样终端可以在SRI对应的多个预编码码本中随机选择或者根据某些实际情况(例如资源利用情况)选择一个预编码码本。或者,协议规定 SRI对应的多个预编码码本中的哪个预编码码本用于上行数据(PUSCH)的预编码。也就是对于不重合的任意一个子带,可以指示SRI,该子带的预编码码本根据该SRI的某个子带位置的预编码码本确定(例如与某个子带位置的预编码码本相同)。其中,该子带位置可以根据预定义的规则确定,例如距离该子带的频域上最近位置的子带的预编码码本。即针对子带b来说,如果子带b与图4中的SRS的子带2的频域位置最接近,则可以采用子带2 的子带索引和SRI,确定子带b的预编码码本。例如,SRI为0时,子带2和SRI=0确定出的预编码码本1应用于PUSCH在子带b上传输上行数据(PUSCH)。
在另外一种实现方式中,对于不重合的任意一个子带,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指示协议预定义的预编码码本,这种指示方式与码本传输中的指示方式相同,不进行详细赘述。或者在实施例2对应的场景下,第一指示中也可以同时包含有SRI指示信息、发送预编码矩阵索引TPMI(transmit precoding matrix index,或者Transmitted precoding matrixindicator)。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对于重合的任意一个子带,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指示基于非码本传输(即,指示SRI)或基于码本传输(即,指示TPMI)。进一步地,如果指示SRI,则使用所述SRI对应的预编码传输子带上的信号、如果指示TPMI,则使用所述TPMI传输子带上的信号。即,某个PUSCH的子带与SRS的子带在频率上位置一致,网络设备既可以选择指示SRI,还可以选择指示TPMI。进一步地,可以在指示信息中进一步指示该子带是基于SRI,或者基于TPMI。例如,采取1个比特来指示基于SRI或基于TPMI。当比特为0时采取SRI,比特为1时采取TPMI。相应地,终端根据指示信息进行子带预编码和传输信号,细节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2中的指示方式,可以适用于上行参考信号(例如SRS)对应的子带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上行数据信息(例如PUSCH)对应的子带的数量的情况。
另外,上述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第一指示中也可以包括PUSCH的子带的索引。
上述介绍的实施例的方法仅是以上行信号为例,说明划分第一粒度的方式,以及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传输上行信号的方式。介绍的实施例的方法也可以适用于下行信号上,只要把终端替换为网络设备,把网络设备替换为终端即可。
前文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下文中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方法、装置是基于同一技术构思的,由于方法、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为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模块中。这些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具体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基于与上述方法的同一技术构思,参见图5,提供了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装置500(传输上行信号的装置也可以看作为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500可以为终端,也可以为应用于终端中的芯片或功能单元。该装置500具有上述方法中终端的任意功能,例如,该装置500能够执行上述图2、图3a、图3b的方法中由终端执行的各个步骤。
该装置5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520a、发送模块520b,处理模块510,可选的,还包括存储模块530。处理模块510可以分别与存储模块530和接收模块520a和发送模块520b 相连,所述存储模块530也可以与接收模块520a和发送模块520b相连。
所述接收模块520a,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执行的接收动作。
所述发送模块520b,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执行的发送动作。
所述处理模块5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执行的动作中,除发送动作和接收动作外的其它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接收模块520a,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510,用于对至少两个子带上的上行信号分别进行预编码;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子带根据所述频域资源和第一粒度确定,所述第一粒度根据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所述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长度;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数量;所述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发送模块520b,还用于发送预编码后的上行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粒度为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接收模块520a,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确定每个子带分别对应的预编码码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指示包括SRI。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发送模块520b,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装置的子带预编码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发送模块520b,所述第二指示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所述装置是否支持子带预编码、所述装置在所述频域资源上能够计算出的预编码码本的数量、所述装置在所述频域资源上支持的一个或多个子带预编码粒度、所述装置在所述频域资源上支持子带预编码的子带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模块510,还用于根据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对应关系或第二对应关系或第三对应关系或第四对应关系或第五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粒度。
在一种示例中,所述存储模块530,可以存储终端执行的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处理模块510和接收模块520a和发送模块520b执行上述示例中终端执行的方法。
上述的接收模块520a和发送模块520b也可以集成在一起,定义为收发模块。
基于与上述方法的同一技术构思,参见图6,提供了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装置600(传输上行信号的装置也可以看作为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600可以为网络设备,也可以为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功能单元。该装置600具有上述方法中网络设备的任意功能,例如,该装置600能够执行上述图2、图3a、图3b的方法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
该装置6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620a,发送模块620b,处理模块610,可选的,还包括存储模块630。处理模块610可以分别与存储模块630和接收模块620a和发送模块620b 相连,所述存储模块630也可以与接收模块620a和发送模块620b相连。
所述接收模块620a,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接收动作。
所述发送模块620b,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发送动作。
所述处理模块6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动作中,除发送动作和接收动作外的其它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发送模块620b,用于向终端发送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620a,用于在至少两个子带上分别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信号,其中,所述上行信号为预编码后的上行信号,所述至少两个子带根据所述频域资源和第一粒度确定,所述第一粒度根据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所述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长度;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数量;所述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发送模块620b,还用于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模块610,还用于根据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对应关系或第二对应关系或第三对应关系或第四对应关系或第五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粒度。
在一种示例中,所述存储模块630,可以存储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处理模块610和接收模块620a和发送模块620b执行上述示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上述的接收模块620a和发送模块620b也可以集成在一起,定义为收发模块。
示例的,存储模块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存储器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设备、电路中用于存储程序或者数据的器件。存储模块可以是寄存器、缓存或者RAM等,存储模块可以和处理模块集成在一起。存储模块可以是ROM或者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存储模块可以与处理模块相独立。
所述收发模块可以是输入或者输出接口、管脚或者电路等。
以上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于终端的装置和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以下介绍所述应用于终端的装置和所述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可能的产品形态。应理解,但凡具备上述图5所述的应用于终端的装置的特征的任何形态的产品,和但凡具备上述图6所述的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的特征的任何形态的产品,都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还应理解,以下介绍仅为举例,不应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于终端的装置的产品形态,和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的产品形态仅限于此。
作为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装置可以由一般性的总线体系结构来实现。
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装置7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700可以为终端,也可以为应用于终端中的芯片或功能单元。应理解,该装置具有上述方法中终端的任意功能,例如,所述装置700能够执行上述图2、图3a、图3b的方法中由终端执行的各个步骤。
该装置700可以包括:处理器710,可选的,还包括收发器720、存储器730。该收发器720,可以用于接收程序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710,或者,该收发器720可以用于该装置700与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交互,比如交互控制信令和/或业务数据等。该收发器720 可以为代码和/或数据读写收发器,或者,该收发器720可以为处理器与收发机之间的信号传输收发器。所述处理器710和所述存储器730之间电耦合。
示例的,所述存储器73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710,可以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730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执行上述示例中终端执行的方法,或者通过所述收发器720执行上述示例中终端执行的方法。
图5中的处理模块510可以通过所述处理器710来实现。
图5中的接收模块520a和发送模块520b可以通过所述收发器720来实现。或者,收发器720分为接收器和发送器,接收器执行接收模块的功能,发送器执行发送模块的功能。
图5中的存储模块530可以通过所述存储器730来实现。
另外,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与图7的装置的结构类似,也可以包括处理器,可选的,还可以包括收发器、存储器。
示例的,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可以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执行上述示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通过所述收发器执行上述示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图6中的处理模块610可以通过所述处理器来实现。
图6中的接收模块620a和发送模块620b可以通过所述收发器来实现。或者,收发器分为接收器和发送器,接收器执行接收模块的功能,发送器执行发送模块的功能。
图6中的存储模块630可以通过所述存储器来实现。
作为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装置可以由通用处理器(通用处理器也可以称为芯片或芯片系统)来实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实现应用于终端的装置的通用处理器包括:处理电路(处理电路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和与所述处理电路内部连接通信的输入输出接口。可选的,还包括: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也可以称为存储器),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处理电路执行的指令,以执行上述示例中终端执行的方法。
图5中的处理模块510可以通过处理电路来实现。
图5中的接收模块520a和发送模块520b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来实现。或者,输入输出接口分为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输入接口执行接收模块的功能,输出接口执行发送模块的功能。
图5中的存储模块530可以通过存储介质来实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实现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的通用处理器(通用处理器也可以称为芯片或芯片系统)包括:处理电路(处理电路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和与所述处理电路内部连接通信的输入输出接口。可选的,还包括: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也可以称为存储器),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处理电路执行的指令,以执行上述示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图6中的处理模块610可以通过处理电路来实现。
图6中的接收模块620a和发送模块620b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来实现。或者,输入输出接口分为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输入接口执行接收模块的功能,输出接口执行发送模块的功能。
图6中的存储模块630可以通过存储介质来实现。
作为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还可以使用下述来实现:一个或多个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就)、PLD(可编程逻辑器件就)、控制器、状态机、门逻辑、分立硬件部件、任何其它适合的电路、或者能够执行本申请通篇所描述的各种功能的电路的任意组合。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211、至少一个收发器1212。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终端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1213、输出设备1214、输入设备1215和一个或多个天线1216。其中,处理器1211、存储器1213和收发器1212相连。天线1216与收发器1212相连,输出设备1214、输入设备1215与处理器1211相连。
存储器1213可以是独立存在,与处理器1211相连。在另一种示例中,存储器1213也可以和处理器1211集成在一起,例如集成在一个芯片之内。其中,存储器1213能够存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1211来控制执行,被执行的各类计算机程序代码也可被视为是处理器1211的驱动程序。例如,处理器1211用于执行存储器 1213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收发器1212可以用于支持终端与终端、或者终端与网络设备、或者终端与其它设备之间射频信号的接收或者发送,收发器1212可以与天线1216相连。收发器1212包括发射机 Tx和接收机Rx。具体地,一个或多个天线1216可以接收射频信号,该收发器1212的接收机Rx用于从天线接收所述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转换为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并将该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提供给所述处理器1211,以便处理器1211对该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做进一步的处理,例如解调处理和译码处理。此外,收发器1212中的发射机Tx还用于从处理器1211接收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并将该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并通过一个或多个天线1216发送所述射频信号。具体地,接收机Rx可以选择性地对射频信号进行一级或多级下混频处理和模数转换处理以得到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所述下混频处理和模数转换处理的先后顺序是可调整的。发射机Tx可以选择性地对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时进行一级或多级上混频处理和数模转换处理以得到射频信号,所述上混频处理和数模转换处理的先后顺序是可调整的。数字基带信号和数字中频信号可以统称为数字信号。
处理器1211可以是基带处理器,也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基带处理器和CPU可以集成在一起,或者分开。处理器1211可以用于为终端实现各种功能,例如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或者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或者用于协助完成计算处理任务,例如对图形图像处理或者音频处理等等;或者处理器1211用于实现上述功能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输出设备1214和处理器121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1214 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就)、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 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 等。输入设备1215和处理器121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受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1215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另外,网络设备的硬件结构与图8所示的终端的硬件结构类似,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收发器。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天线。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收发器可以包括发射机Tx和接收机Rx。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相连,天线与收发器相连。
每个器件可以用于为网络设备实现各种功能,这与图8中每个器件用于为终端实现各种功能类似,不再重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可以使得所述计算机用于执行上述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或者说: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实现上述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的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提供的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的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执行上述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的终端和网络设备。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或其他通用处理器。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 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 及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或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 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 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申请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收发器中可以包括单独的发送器,和/或,单独的接收器,也可以是发送器和接收器集成一体。收发器可以在相应的处理器的指示下工作。可选的,发送器可以对应物理设备中发射机,接收器可以对应物理设备中的接收机。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方法步骤和单元,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实施例的步骤及组成。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 (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括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中的“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 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1)

1.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信息;
所述终端对至少两个子带上的上行信号分别进行预编码;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子带根据所述频域资源和第一粒度确定,所述第一粒度根据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
所述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
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
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
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长度;
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数量;
所述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发送预编码后的上行信号。
3.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在至少两个子带上分别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信号,其中,所述上行信号为预编码后的上行信号,所述至少两个子带根据所述频域资源和第一粒度确定,所述第一粒度根据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
所述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
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
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
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长度;
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数量;
所述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粒度采用以下的一种或多种表示:
子载波的数量、资源块RB的数量、资源块组RBG的数量、资源元素RE的数量、资源元素组REG的数量。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粒度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一带宽确定,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不同的带宽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或者,
所述第一粒度根据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一带宽确定,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不同的函数与不同的带宽范围的对应关系,所述函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带宽与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映射关系;或者,
所述第一粒度根据第三对应关系和端口的数量确定,其中,所述第三对应关系为端口的不同的数量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所述端口为所述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或者,
所述第一粒度根据第四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粒度确定,其中,所述第四对应关系为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不同的粒度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或者,
所述第一粒度根据第五对应关系和端口的数量确定,其中,所述第五对应关系为端口的不同的数量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所述端口为所述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或者,
所述第一粒度为所述第一带宽与所述序列数量的比值,或者对所述第一带宽与所述序列数量的比值取整;或者,
所述第一粒度为所述序列的长度对应的带宽。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信号资源与所述上行信号资源关联。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粒度为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确定每个子带分别对应的预编码码本。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终端的子带预编码能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子带预编码能力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信息:
所述终端是否支持子带预编码、所述终端在所述频域资源上能够计算出的预编码码本的数量、所述终端在所述频域资源上支持的一个或多个子带预编码粒度、所述终端在所述频域资源上支持子带预编码的子带数量。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信号为参考信号或数据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所述数据信号为上行物理共享信道PUSCH。
1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对至少两个子带上的上行信号分别进行预编码;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子带根据所述频域资源和第一粒度确定,所述第一粒度根据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
所述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
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
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
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长度;
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数量;
所述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发送预编码后的上行信号。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在至少两个子带上分别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信号,其中,所述上行信号为预编码后的上行信号,所述至少两个子带根据所述频域资源和第一粒度确定,所述第一粒度根据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
所述频域资源的第一带宽;
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
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第二粒度;
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长度;
所述上行信号的序列数量;
所述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的数量。
16.如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粒度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一带宽确定,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不同的带宽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或者,
所述第一粒度根据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一带宽确定,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不同的函数与不同的带宽范围的对应关系,所述函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带宽与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映射关系;或者,
所述第一粒度根据第三对应关系和端口的数量确定,其中,所述第三对应关系为端口的不同的数量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所述端口为所述下行信号资源的端口;或者,
所述第一粒度根据第四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粒度确定,其中,所述第四对应关系为下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的不同的粒度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或者,
所述第一粒度根据第五对应关系和端口的数量确定,其中,所述第五对应关系为端口的不同的数量范围与不同的上行信号的子带预编码粒度的对应关系,所述端口为所述上行信号资源的端口;或者,
所述第一粒度为所述第一带宽与所述序列数量的比值,或者对所述第一带宽与所述序列数量的比值取整;或者,
所述第一粒度为所述序列的长度对应的带宽。
17.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粒度为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
18.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确定每个子带分别对应的预编码码本。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2或4-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3-6任一项或11或12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2或4-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3-6任一项或11或12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或2或4-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或者实现权利要求3-6任一项或11或12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CN202010928891.2A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41581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8891.2A CN114158120A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8891.2A CN114158120A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8120A true CN114158120A (zh) 2022-03-08

Family

ID=80460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28891.2A Pending CN114158120A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5812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69959B2 (en) Signal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JP7283705B2 (ja) 端末デバイスの能力を報告する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WO2018202206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cquir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with channel reciprocity
US11233549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075828B (zh) 用于实现上行链路mimo的方法和设备
CN111817798B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2003434B2 (en) PRB bundling extension
CN115053555A (zh)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TW202013904A (zh) 上行傳輸方法、上行傳輸的調度方法、終端及基地台
CN112672378B (zh) 资源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29991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055138B (zh) 一种指示消息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3055066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1756420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819878A (zh) 基于非码本的ul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4158120A (zh) 一种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42474B (zh) 传输指示方法、设备及系统、存储介质
US20170012690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obtaining method and device
KR20240099513A (ko) 단말 디바이스 능력을 보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
CN112398511A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