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7971A - 一种扬声器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扬声器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57971A
CN114157971A CN202010928471.4A CN202010928471A CN114157971A CN 114157971 A CN114157971 A CN 114157971A CN 202010928471 A CN202010928471 A CN 202010928471A CN 114157971 A CN114157971 A CN 114157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air
sounding
rear cavity
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284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晓杰
刘禹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2847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579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57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79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扬声器和终端设备。该扬声器包括:壳体;发声内核,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围成封闭空间形成后腔;其中,所述发声内核包含有发声空间,所述发声内核上具有连通所述发声空间和所述后腔的第一气孔;第一透气隔离件,覆盖所述第一气孔;吸音颗粒,被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隔离在所述后腔内。通过本公开实施例中,在降低吸音颗粒进入到发声内核内的情况下,使得后腔能够最大限度的填充吸音颗粒,能够提升后腔的灌粉率,增加后腔的等效体积,提高扬声器的音频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扬声器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音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以及5G天线功能的普及,终端设备如手机越来越朝着轻薄化和功能丰富化的方向发展,堆叠在终端设备上的功能器件如天线模组或者散热模组越来越多,进而导致终端设备内留给扬声器的后腔空间受限。为了增大后腔体积,通常是在后腔中使用围墙单独隔出一块容置区域来填充吸音颗粒以增加后腔的等效体积。然而,该容置区域所用的隔离围墙和隔离膜会占用后腔体积,仍存在后腔灌粉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扬声器和终端设备。
本公开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扬声器,该扬声器至少包括:
壳体;
发声内核,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围成密封空间形成后腔;其中,所述发声内核包含有发声空间,所述发声内核上具有连通所述发声空间和所述后腔的第一气孔;
第一透气隔离件,覆盖所述第一气孔;
吸音颗粒,被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隔离在所述后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
支撑件,固定在所述壳体内,且围绕所述发声内核;
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的边缘固定在所述支撑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
粘合件,粘合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的边缘与所述支撑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孔为至少两个;一个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覆盖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气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包括隔离网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
第二气孔,位于形成所述后腔的所述壳体上;
第二透气隔离件,覆盖所述第二气孔;其中,所述吸音颗粒被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隔离在所述后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贴合在所述壳体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
灌粉孔,位于形成所述后腔的所述壳体上,为所述吸音颗粒灌入到所述后腔的灌入通道;
封闭盖,覆盖所述灌粉孔。
本公开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扬声器。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吸音颗粒被该第一透气隔离件隔离在后腔内。也就是说,第一透气隔离件可阻挡后腔内的吸音颗粒进入到发声内核内,能够降低吸音颗粒进入到发声内核内的情况下,有效的保护了发声内核。并且,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透气隔离件能够将吸音颗粒隔离在后腔内,能够降低因设置隔离围墙占用后腔空间导致的吸音颗粒填充受限的情况,使得后腔的整个空间都可以用于容置吸音颗粒,实现了后腔最大限度的填充吸音颗粒,进而在降低吸音颗粒进入到发声内核内的前提下能够提升后腔的灌粉率,增加后腔的等效体积,提高扬声器的音频性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扬声器的示意图一。
图1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扬声器的示意图二。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扬声器的示意图三。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扬声器的示意图四。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现有扬声器的示意图一。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现有扬声器的示意图二。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灌粉对比曲线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扬声器的示意图五。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如图1a和1b所示,扬声器至少包括:
壳体101;
发声内核102,位于所述壳体101内,并将与所述壳体围成密封空间形成后腔103;其中,所述发声内核包含有发声空间,所述发声内核上具有连通所述发声空间和所述后腔的第一气孔104;
第一透气隔离件105,覆盖所述第一气孔104;
吸音颗粒106,被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105隔离在所述后腔104内。
本公开实施例中,扬声器为一种电声转换器,用于将电信号转化成声信号的器件。例如,在需要听音乐时,可以采用扬声器输出声信号;或者,在打电话或者听语音时,可以采用扬声器输出声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扬声器可为磁体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驱动力使得振动膜振动而发声,或者利用压电材料受到电场作用产生压电效应使得振动膜振动而发声。
上述壳体为扬声器的外壳,可用于保护扬声器所包含的器件不受损伤。该扬声器所包含的发声内核、第一透气隔离件、第一气孔和吸音颗粒,均位于扬声器的外壳内。该外壳可为由塑料或者木材形成的壳体,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扬声器应用在终端设备上,该终端设备包括中框,该中框包括终端设备的边框以及被边框围成的框架。该中框可复用为扬声器的壳体,上述后腔可为发声内核的核壁与框架围成的封闭空间形成的。
上述后腔与扬声器输出声信号的低频响度和音质相关。该后腔的体积与扬声器输出声信号的低频响度和音质正相关。例如,后腔体积越大,对应的输出声信号的低频响度和音质越好,进而扬声器输出音效越好。
需要说明的是,发声内核的核壁与壳体中形成后腔的壳体以外的部分还可围成扬声器的前腔。该前腔通过扬声器的腔体通道与扬声器的出声孔连通,用于将声信号通过腔体通道输出至出声孔,进而使得声信号能够通过出声孔输出至壳体外。其中,腔体通道包括但不限于腔体管,该腔体管可以为由硬质塑料形成的硬管,还可以为由软质塑料形成的软管,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扬声器基于不同的发声原理,该发声内核包括不同发声器件。在扬声器是依靠磁体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驱动力使得振动膜振动而发声时,发声内核可包括盆架、位于盆架上的第一罩壳、位于盆架和第一罩壳之间的容置空间内的磁铁、与磁铁连接的音圈、位于磁铁端部的第一振动膜等发声器件。在扬声器是依靠压电材料形成的压电体受到电场作用产生压电效应使得振动膜振动而发声,该发声内核可包括第二罩壳、位于第二罩壳内由压电材料形成的压电体以及与压电体连接的第二振动膜等发声器件,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上述发声内核包含有发声空间。磁铁、音圈与第一振动膜等发声部件位于发声空间。或者,压电体和第二振动膜等发声部件位于发声空间。具体的发声部件的构成,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上述发声内核上具有第一气孔,该第一气孔连通发声空间和后腔,用于平衡发声空间和后腔内的气压。
上述第一透气隔离件覆盖在第一气孔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发声内核包括边缘部分和边缘部分围成的中间部分,其中,中间部分相对于边缘部分平坦,上述第一气孔可设置在发声内核的中间部分上。如此,相对于第一气孔位于边缘部分,将第一气孔设置在中间部分能够实现第一透气隔离件不泄露的完整的覆盖在第一气孔上,进而实现第一透气隔离件更好的覆盖第一气孔。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透气隔离件可设置在发声内核外且后腔内。第一透气隔离件具有允许气体通过,且隔离吸音颗粒即阻碍吸音颗粒通过的特性,如此,第一透气隔离件覆盖第一气孔,能够允许气体通过,使得发声内核和后腔之间得气压平衡,并且还能够将后腔内的吸音颗粒隔离在后腔,降低吸音颗粒进入到发声内核内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气隔离件包括隔离网布。该隔离网布的网孔的孔径,大于吸音颗粒的直径,因此,可以将吸音颗粒阻挡在后腔,且同时这些网孔可用于气体传导,进而实现了以空气为传导媒介的声音传导。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气隔离件包括透气膜。
上述吸音颗粒填充在后腔,并被第一透气隔离件隔离在后腔内。其中,吸音颗粒具有吸收声信号的特性,能够将声信号对应的声能转化为热能,使得声能被损耗。
需要说明的是,该吸音颗粒的吸音系数可大于0.2。本公开实施例将该吸音颗粒放置在后腔内不仅可用于在不增加后腔占用终端设备的空间基础上,增加后腔的等效体积,以实现提高扬声器的音频性能,还可用于改善声信号的低频响度对应的频响曲线的瞬态特性,例如,减少低频对应的频响曲线中凹坑或者尖峰的出现情况,使得低频对应的频响曲线更加平坦或者平滑,以实现提高扬声器的音频性能。
上述吸音颗粒的灌粉率与后腔的等效体积正相关。也就是说,后腔内填充的吸音颗粒越多,吸音颗粒的灌粉率越大,对应的后腔的等效体积越大。
示例性地,该吸音颗粒可为由颗粒状吸音泡棉或者颗粒状的吸音纤维形成的,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扬声器的后腔内设置有一块容置区域200,该容置区域用于容置吸音颗粒使得吸音颗粒在不干扰发声本体的情况下增加后腔等效体积,以提高扬声器的音频性能。如图5所示,该容置区域为由隔离围墙201和封闭隔离围墙的隔离膜202围成的。然而,该隔离围墙会额外的占用后腔的空间,减少了后腔的体积。并且,隔离膜需要贴合平整,使得扬声器中隔离围墙的设计复杂,不利用生产制造。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扬声器,该扬声器的吸音颗粒被该第一透气隔离件隔离在后腔内。也就是说,吸音颗粒直接灌入后腔,并没有单独设置隔离墙隔离吸音颗粒,而是通过第一透气隔离件阻挡后腔内的吸音颗粒进入到发声内核内。如此,能够降低吸音颗粒进入到发声内核内的情况下,有效的保护了发声内核。并且,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透气隔离件能够将吸音颗粒隔离在后腔内,能够降低因设置隔离围墙占用后腔空间导致的吸音颗粒填充受限的情况,使得后腔的整个空间都可以用于容置吸音颗粒,实现了后腔最大限度的填充吸音颗粒,进而在降低吸音颗粒进入到发声内核内的前提下能够提升后腔的灌粉率,增加后腔的等效体积,提高扬声器的音频性能。
表1为本公开实施例扬声器的灌粉与现有的在容置区域内灌粉的对比表格,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扬声器的灌粉与现有的在容置区域内灌粉的的对比曲线图。图6中横坐标为频率,单位为Hz;纵坐标为升压SPL,单位为dB。
本公开实施例扬声器的灌粉与现有的在容置区域内灌粉的测试条件:测试信号的电压为1w、扬声器的内阻为8欧,离障板的测试距离为10cm。
通过表1可以看出,现有的后腔物理体积大于本公开实施例的后腔物理体积,灌粉后,本公开实施例因灌粉得到的等效后腔体积远大于现有的灌粉得到的等效后腔体积。
通过图6可以看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扬声器的频响曲线更加平滑,低频性能更好。
表1
Figure BDA000266931736000006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扬声器还包括:
支撑件107,固定在所述壳体101内,且围绕所述发声内核102;
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105的边缘固定在所述支撑件107上。
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可通过支撑件支撑第一透气隔离件,使得第一透气隔离件能够覆盖第一气孔。
本公开实施例中,支撑件围绕发声本体,并与第一透气隔离件以及壳体形成容置空间,该发声内核位于该容置空间内。该第一气孔可设置在发声内核朝向第一透气隔离件的表面上。如此,便可以实现第一透气隔离件覆盖第一气孔,能够降低吸音颗粒进入到发声内核内的情况。
上述第一透气隔离件的边缘固定在支撑件上,该第一透气隔离件还包括边缘所包围的覆盖部分,该覆盖部分贴合在发声内核上,并能够覆盖第一气孔上。
上述支撑件可与壳体为相同材料形成的,例如,支撑件与壳体可均为由塑料形成的;还可与壳体分别为不同材料形成,例如,壳体为由塑料形成的,支撑件为由陶瓷形成的,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与壳体一体成型。如此,通过支撑件与壳体一体成型,能够实现支撑件固定在壳体内。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还可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壳体内。该固定件包括但不限于双面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
粘合件,粘合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的边缘与所述支撑件。
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可通过粘合件将第一透气隔离件地边缘粘合在支撑件上,以实现第一透气隔离件和支撑件之间的固定连接。
示例性地,该粘合件包括但不限于双面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孔为至少两个;一个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覆盖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气孔。
上述至少两个第一气孔可阵列排列在发声内核的表面上,还可绕成固定形状排列在发声内核的表面上,例如,该固定形状包括圆形或者矩形;至少两个第一气孔绕成圆形排列在发声内核的表面上,或者,至少两个第一气孔绕成矩形排列在发声内核的表面上,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设置至少两个第一气孔,能够更好的平衡发声内核和后腔内的气压。通过一个第一透气隔离件覆盖至少两个第一气孔,能够减少设置第一透气隔离件的个数,还能够减少支撑第一透气件隔离件的支撑件个数,一方面能够减少第一透气隔离件和支撑件占用后腔的体积,使得吸音颗粒能够最大程度的填充在后腔内,提高灌粉率;另一方面能够简化扬声器的结构,提高扬声器的制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扬声器还包括:
第二气孔108,位于形成所述后腔103的所述壳体101上;
第二透气隔离件109,覆盖所述第二气孔108;其中,所述吸音颗粒被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109隔离在所述后腔内。
上述第二气孔用于平衡后腔内和壳体外的气压,降低扬声器的振膜因气压不等造成振膜鼓胀或者凹缩的情况。该第二气孔可设置为至少一个。在第二气孔为多个时,多个第二气孔能够更好的平衡后腔内和壳体外的气压,使得后腔内和壳体外的气压保持平衡。
上述第二透气隔离件具有允许气体通过,且隔离吸音颗粒即阻碍吸音颗粒通过的特性。进而使用第二透气隔离件覆盖第二气孔,不仅能够用于将吸音颗粒隔离在后腔内,降低吸音壳体通过第二气孔运动到壳体外的情况,使得后腔内的吸音颗粒能够更好的填充在后腔内,还能够用于允许其体通过,使得后腔内的气压与壳体外的气压保持平衡。
示例性地,第二透气隔离件可为各种网状物;网状物的网孔的孔径,大于吸音颗粒的直径,因此,第二透气隔离件可以将吸音颗粒阻挡在后腔,且同时这些网孔可用于气体传导,故而能够实现了以空气为传导媒介的声音传导。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109,贴合在所述壳体101外。
如此,相对于将第二透气隔离件设置在后腔内,将第二透气隔离件贴合在壳体外,能够减少第二透气隔离件占用后腔内的体积,使得吸音颗粒能够最大程度的填充在后腔内,提高了后腔的灌粉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
灌粉孔,位于形成所述后腔的所述壳体上,为所述吸音颗粒灌入到所述后腔的灌入通道;
封闭盖,覆盖所述灌粉孔。
上述灌粉孔的尺寸与封闭盖的尺寸是相匹配的,通过封闭盖覆盖灌粉孔能够为后腔形成密封空间。其中,封闭盖的尺寸可大于或者等于灌粉孔的尺寸。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灌粉孔能够将吸音颗粒灌入到后腔,灌入后通过封闭盖覆盖灌粉孔,能够形成密封的空间,降低吸音颗粒从灌粉孔运动到壳体外的情况,进而使得后腔内的吸音颗粒能够更好的填充在后腔内,以增加后腔的等效体积,进而能够提高扬声器的音频性能。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上述一种或多种实施例示出的扬声器。
上述该终端设备可以为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和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手机、笔记本以及平板电脑,该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扬声器中吸音颗粒被第一透气隔离件隔离在后腔内。也就是说,第一透气隔离件可阻挡后腔内的吸音颗粒进入到发声内核内,能够降低吸音颗粒进入到发声内核内的情况下,有效的保护了发声内核。并且,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透气隔离件能够将吸音颗粒隔离在后腔内,能够降低因设置隔离围墙占用后腔空间导致的吸音颗粒填充受限的情况,使得后腔的整个空间都可以用于容置吸音颗粒,实现了后腔最大限度的填充吸音颗粒,进而在降低吸音颗粒进入到发声内核内的前提下能够提升后腔的灌粉率,增加后腔的等效体积,提高终端设备中扬声器的音频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和“第二”仅为表述和区分方便,并无其他特指含义。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框图。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8,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力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812,传感器组件814,以及通信组件816。
处理组件802通常控制终端设备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终端设备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终端设备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力组件806为终端设备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终端设备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终端设备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终端设备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终端设备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终端设备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检测到终端设备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终端设备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终端设备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终端设备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终端设备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终端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终端设备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至少包括:
壳体;
发声内核,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围成密封空间形成后腔;其中,所述发声内核包含有发声空间,所述发声内核上具有连通所述发声空间和所述后腔的第一气孔;
第一透气隔离件,覆盖所述第一气孔;
吸音颗粒,被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隔离在所述后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还包括:
支撑件,固定在所述壳体内,且围绕所述发声内核;
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的边缘固定在所述支撑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还包括:
粘合件,粘合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的边缘与所述支撑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孔为至少两个;一个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覆盖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包括隔离网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还包括:
第二气孔,位于形成所述后腔的所述壳体上;
第二透气隔离件,覆盖所述第二气孔;其中,所述吸音颗粒被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隔离在所述后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贴合在所述壳体外。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还包括:
灌粉孔,位于形成所述后腔的所述壳体上,为所述吸音颗粒灌入到所述后腔的灌入通道;
封闭盖,覆盖所述灌粉孔。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
CN202010928471.4A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扬声器和终端设备 Pending CN1141579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8471.4A CN114157971A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扬声器和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8471.4A CN114157971A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扬声器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7971A true CN114157971A (zh) 2022-03-08

Family

ID=80460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28471.4A Pending CN114157971A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扬声器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5797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99706B1 (ko) 이동 단말기
US931356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ound reproduction
WO2020077782A1 (zh)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
CN207968904U (zh) 微型扬声器组件以及电声换能器组件
US10631073B2 (en) Microphone housing with screen for wind noise reduction
CN106937219A (zh) 具有空气吸附剂的微型扬声器
CN210839669U (zh) 终端设备
CN102047685A (zh) 电子设备
EP1897351B1 (en) A speaker apparatus combining earpiece and hands free functions
CN210670547U (zh) 扬声器装置和移动终端
CN212278463U (zh) 一种扬声器和终端设备
CN112911472A (zh) 扬声器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0958509A (zh) 一种发声装置模组和电子产品
US8301188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substrate mounted acoustic actuator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mobile radiotelephones
WO2010053496A1 (en) 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substrate mounted acoustic actuator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mobile radiotelephones
KR102450587B1 (ko) 사운드박스 어셈블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오디오 출력 방법 및 장치
JP2004129171A (ja) 発音体の構造
CN109788409A (zh) 具有手动泵的微型扬声器组件
CN211266905U (zh) 电子设备
CN114125089A (zh) 终端设备、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WO2017161748A1 (zh) 一种用户终端
CN210927970U (zh) 终端设备
CN114157971A (zh) 一种扬声器和终端设备
CN216852239U (zh) 扬声器及终端设备
CN216437414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