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6905A - 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56905A
CN114156905A CN202111490616.8A CN202111490616A CN114156905A CN 114156905 A CN114156905 A CN 114156905A CN 202111490616 A CN202111490616 A CN 202111490616A CN 114156905 A CN114156905 A CN 1141569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factor
factor value
target
value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906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56905B (zh
Inventor
周铭杰
陈家仪
郑友和
徐金猴
陈渲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igital Power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igital Power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igital Power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igital Power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9061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569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56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6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569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69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8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lectricity, gas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70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nergy generation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数据,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确定与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根据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与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其中,所述当前功率因数值与所述用电用户对应,根据所述功率因数控制参数,执行优化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功率因数的操作。可见,实施本发明能够根据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数据所确定的目标功率因数值来对功率因数进行优化,进而可以减少更多的电网线损及变压器损耗,减少用户能源消耗和用电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优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商业用户在生产及办公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无功功率,导致功率因数降低,而偏低的功率因数会增加电网线损及变压器损耗,增加用户能源消耗和用电成本,因此,用户一般会采用安装变压器低压电容柜来补偿无功功率,进而提高功率因数以避免上述问题。
然而,现有技术中,仅通过变压器低压电容柜补偿无功功率,只能确保功率因数能够提高到一定的区间内,以使得功率因数处于正常状态来满足用户需求或相关部门的规定,而实践发现,即使当前功率因数处于正常状态,仍然存在电网线损及变压器损耗的问题。
可见,如何减少更多的电网线损及变压器损耗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及装置,能够有利于提高功率因数,进而能够减少更多的电网线损及变压器损耗,减少用户能源消耗和用电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数据,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确定与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
根据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与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其中,所述当前功率因数值与所述用电用户对应;
根据所述功率因数控制参数,执行优化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功率因数的操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用户类型;
以及,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确定与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类型,确定与所述用户类型对应的标准功率因数值;
根据所述标准功率因数值,确定与所述标准功率因数值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与预先确定的当前功率因数值,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包括:
对所述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与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用电用户的至少一个控制设备的设备信息,其中,所有所述控制设备用于优化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功率因数,每个所述控制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该控制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控制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每个所述控制设备的实际功率因数值;
根据所有所述控制设备的实际功率因数值、所述当前功率因数值,以及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所述控制设备中,确定目标控制设备;
基于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生成针对所述目标控制设备的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当前功率因数值包括预设时长功率因数值和/或累计功率因数值,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包括:
在所述当前功率因数值小于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时,生成用于提高功率因数的第一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在所述当前功率因数值大于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时,生成用于降低功率因数的第二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用电用户的至少一个生产设备的设备功率因数值;
以及,在所述根据所述功率因数控制参数,执行优化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功率因数的操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确定与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实时功率因数值;
比较所述实时功率因数值和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得到第二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和所述设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所述生产设备中,确定目标生产设备;其中,所述目标生产设备为存在问题的生产设备;
生成针对所述目标生产设备的告警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和所述设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所述生产设备中,确定目标生产设备,包括:
当所述第二比较结果用于表示所述实时功率因数值小于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时,根据所有所述生产设备的设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所述生产设备中确定最小设备功率因数值的生产设备为目标生产设备;和/或,根据所有所述生产设备的设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所述生产设备中确定设备功率因数值处于预设的功率因数值区间的生产设备为目标生产设备。
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获取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数据,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确定与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与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其中,所述当前功率因数值与所述用电用户对应;
优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功率因数控制参数,执行优化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功率因数的操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用户类型;
以及,所述确定模块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确定与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的方式具体为:
根据所述用户类型,确定与所述用户类型对应的标准功率因数值,根据所述标准功率因数值,确定与所述标准功率因数值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生成模块根据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与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的方式具体为:
对所述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与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用电用户的至少一个控制设备的设备信息,其中,所有所述控制设备用于优化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功率因数,每个所述控制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该控制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生成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的方式具体为:
根据每个所述控制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每个所述控制设备的实际功率因数值,根据所有所述控制设备的实际功率因数值、所述当前功率因数值,以及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所述控制设备中,确定目标控制设备,基于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生成针对所述目标控制设备的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当前功率因数值包括预设时长功率因数值和/或累计功率因数值,所述生成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的方式具体为:
在所述当前功率因数值小于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时,生成用于提高功率因数的第一功率因数控制参数,在所述当前功率因数值大于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时,生成用于降低功率因数的第二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用电用户的至少一个生产设备的设备功率因数值;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确定与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实时功率因数值;
以及,所述装置还包括:
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实时功率因数值和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得到第二比较结果;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和所述设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所述生产设备中,确定目标生产设备;其中,所述目标生产设备为存在问题的生产设备;
所述生成模块,还用于生成针对所述目标生产设备的告警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比较结果用于表示所述实时功率因数值小于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时,根据所有所述生产设备的设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所述生产设备中确定最小设备功率因数值的生产设备为目标生产设备;和/或,根据所有所述生产设备的设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所述生产设备中确定设备功率因数值处于预设的功率因数值区间的生产设备为目标生产设备。
本发明第三方面公开了另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的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发明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调用时,用于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的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数据,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确定与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根据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与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其中,所述当前功率因数值与所述用电用户对应,根据所述功率因数控制参数,执行优化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功率因数的操作。可见,实施本发明能够根据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数据所确定的目标功率因数值来对功率因数进行优化,进而可以减少更多的电网线损及变压器损耗,减少用户能源消耗和用电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端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端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及装置,能够根据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数据所确定的目标功率因数值,对功率因数进行优化,进而可以减少更多的电网线损及变压器损耗,减少用户能源消耗和用电成本。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1所描述的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可以应用于用于功率因数优化的优化装置中,该装置可以包括用电用户的电力管理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与用电用户通讯连接,和/或,与电力部门通讯连,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如图1所示,该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操作:
步骤101,获取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数据,并根据目标数据确定与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
其中,目标数据可以包括用电用户对应的用户类型,用户类型可以包括160千伏安以上的高压供电工业用户、装有带负荷调整电压装置的高压供电电力用户、3200千伏安及以上的高压供电电力排灌站、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其他工业用户、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非工业用户、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电力排灌站、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农业用户和趸售用户等用电用户所对应的类型,目标数据可以包括针对某个用电用户的月度峰/平/谷正向电能底度数、月度正向无功电能底度数、电表倍率等数据,功率因数值可以为交流电路中有功电量对视在电量的比值,且功率因数值越高,代表着用电效益越好,即电力有效利用程度越高,电网线损及变压器损耗就越少,目标功率因数值可以为针对该用电用户的最优的功率因数值,最优的功率因数值可以为针对该用电用户目前的用电情况来说,电网线损及变压器损耗最少时所对应的功率因数值。
在实际应用中,用电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网关与用电用户的电力管理系统或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时通讯连接,在建立实时通讯连接后,电力管理系统或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获取该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数据,进而可以根据目标数据确定与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力管理系统或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可以响应用户针对功率因数的优化请求,执行获取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数据,并根据目标数据确定与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步骤101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11,根据用户类型,确定与用户类型对应的标准功率因数值。
其中,标准功率因数值可以用电用户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因数值,用电用户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因数值指的是满足用户需求或相关部门所规定的功率因数值。
在具体实施时,由于不同的用电用户可以具有不同的用户类型的标识,可以获取不同的用电用户所对应的用户类型的标识,以确定不同的用电用户所对应的用户类型,在确定用电用户对应的用户类型后,可以根据该用户类型,确定与该用户类型对应的标准功率因数值。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不同用户类型的用电用户,在进行生产作业时会具有不同有功电量和视在电量,进而导致不同用户类型的用电用户的功率因数也不同。
因此,可以通过预先确定不同用户类型的用电用户在正常工作时的有功电量和视在电量,进而可以确定不同用户类型的用电用户在进行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因数值,即为标准功率因数值,可以确定用户类型与标准功率因数值的对应关系,以在确定用电用户对应的用户类型后,可以通过预先确定的用户类型与标准功率因数值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该用户类型对应的标准功率因数值。
子步骤12,根据标准功率因数值,确定与标准功率因数值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
在确定标准功率因数值后,可以通过预先确定的标准功率因数值与目标功率因数值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标准功率因数值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
在实际应用中,在功率因数值较低时,可以通过变压器低压电容柜补偿无功功率来提高功率因数值,以使得功率因数值提高到与标准功率因数值相同,确保用电用户能够进行正常工作,减少电网线损及变压器损耗,满足用户需求或相关部门的规定。
然而,即使功率因数值提高到与标准功率因数值相同,也只能确保用电用户进行正常的工作,如进行正常的生产作业,并不能确保当前的生产作业时的功率因数值达到最优值,即电网线损及变压器的损耗并未达到最小,可能会存在减少电网线损及变压器损耗的空间,因此,在确定标准功率因数值后,可以通过确定与标准功率因数值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以根据目标功率因数值进行功率因数值的优化,减少更多的电网线损及变压器损耗。
例如,在确定标准功率因数值后,可以通过如下的截取一部分的功率因数对照表,确定与标准功率因数值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
Figure BDA0003398277470000091
其中,功率因数对照表可以是根据经验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定生成的。
步骤102,根据目标功率因数值与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其中,当前功率因数值可以与用电用户对应,当前功率因数值可以为用电用户当月的功率因数值,功率因数控制参数可以为对功率因数值进行优化的控制参数,例如,可以为针对用于优化功率因数值的设备的控制参数,也可以为针对用于提示的设备的控制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预先确定的当前功率因数值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确定:
在获取目标数据后,可以预先根据目标数据中的月度峰/平/谷正向电能底度数、电表倍率,确定当月峰/平/谷期有功用电量,进而可以根据当月峰/平/谷期有功用电量确定当月有功用电量。
具体的,当月有功用电量可以通过如下公式确定:
(本月峰期正向电能底度数-上月峰期正向电能底度数)×电表倍率=当月峰期有功用电量;
(本月平期正向电能底度数-上月平期正向电能底度数)×电表倍率=当月平期有功用电量;
(本月谷期正向电能底度数-上月谷期正向电能底度数)×电表倍率=当月谷期有功用电量;
当月有功用电量=当月峰期有功用电量+当月平期有功用电量+当月谷期有功用电量。
在确定当月有功用电量后,可以根据月度正向无功电能底度数,确定当月无功电量,进而可以根据当月有功用电量和当月无功电量,确定当月视在电量。
具体的,当月视在电量可以通过如下公式确定:
当月视在电量^2=当月有功电量^2+当月无功电量^2。
在确定当月有功用电量以及当月视在电量后,可以根据当月有功用电量以及当月视在电量,确定当前功率因数值,即为预先确定的当前功率因数值。
具体的,当前功率因数值可以通过如下公式确定:
当前功率因数值=当月有功电量÷当月视在电量。
在确定目标功率因数值后,可以根据目标功率因数值与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目标功率因数值与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生成针对用于优化功率因数值的设备的控制参数,以使得用于优化功率因数值的设备,根据该控制参数,进行功率因数值的优化,也可以生成用于提示的设备的控制参数,以使得用于提示的设备,根据该控制参数,生成针对功率因数值优化的提示信息,进而可以根据该提示信息通知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功率因数值的优化。
步骤103,根据功率因数控制参数,执行优化用电用户对应的功率因数的操作。
在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后,可以根据功率因数控制参数,执行优化用电用户对应的功率因数的操作。
其中,优化用电用户对应的功率因数的操作可以为控制用于优化功率因数值的设备,根据功率因数控制参数,进行功率因数值的优化,也可以为控制用于提示的设备,根据功率因数控制参数,生成针对功率因数值优化的提示信息,进而可以根据该提示信息通知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功率因数值的优化。
在实际应用中,用于优化功率因数值的设备一般包括电容及电抗,而一般型号的电容不防爆,存在故障、爆裂,甚至起火的安全风险,因此,通过生成针对功率因数值优化的提示信息,来通知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功率因数值的优化,可提高实施功率因数优化的安全系数,降低用于优化功率因数值的设备发生故障、爆裂,甚至起火的概率。
可见,该可选的实施例能够通过获取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数据,并根据目标数据确定与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根据目标功率因数值与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根据功率因数控制参数,执行优化用电用户对应的功率因数的操作,实现了根据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数据所确定的目标功率因数值来对功率因数进行优化,进而可以减少更多的电网线损及变压器损耗,减少用户能源消耗和用电成本。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操作:
步骤201,获取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数据,并根据目标数据确定与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
步骤202,对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与目标功率因数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
其中,当前功率因数值可以与用电用户对应,当前功率因数值可以包括预设时长功率因数值和/或累计功率因数值,预设时长功率因数值可以为某段时长内的功率因数值,且该某段时长可以为人为设定的,例如,当预设时长段设定为30日,且在当月17号时,预设时长功率因数值则可以为上个月18号至当月17号期间的功率因数值,累计功率因数值可以为本月的功率因数值,例如,在当月17号时,累计功率因数值则可以为当月1号至当月17号期间的功率因数值,第一比较结果可以包括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大于目标功率因数值、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小于目标功率因数值,以及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等于目标功率因数值的比较结果。
在获取目标数据后,可以确定当天日期,进而可以根据目标数据和当天日期,预先确定出预设时长功率因数值和/或累计功率因数值。即预先确定出当前功率因数值。
在实际应用中,月度峰/平/谷正向电能底度数可以包括每一日的峰/平/谷正向电能底度数,月度正向无功电能底度数可以包括每一日的正向无功电能底度数,进而可以在确定当天日期后,根据每一日的峰/平/谷正向电能底度数以及每一日的正向无功电能底度数,确定预设时长功率因数值和/或累计功率因数值。
在确定目标功率因数值后,可以对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与目标功率因数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在确定预设时长功率因数值和/或累计功率因数值后,可以对预设时长功率因数值与目标功率因数值进行比较,也可以对累计功率因数值与目标功率因数值进行比较,进而可以生成预设时长功率因数值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目标功率因数值的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累计功率因数值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目标功率因数值的第一比较结果。
在具体实施中,通过将预设时长功率因数值和累计功率因数值与目标功率因数值进行比较,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当前的功率因数值与目标功率因数值之间的关系,即可以提高第一比较结果的准确性,以使得后续生成的功率因数控制参数更准确,更贴合实际应用情况。
步骤203,根据第一比较结果,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在得到第一比较结果后,可以根据第一比较结果,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203还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21,在当前功率因数值小于目标功率因数值时,生成用于提高功率因数的第一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在当前功率因数值小于目标功率因数值时,可以生成用于提高功率因数的第一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在当前功率因数值小于目标功率因数值时,则可以表示当前的功率因数值并未达到最优值,即电网线损及变压器的损耗并未达到最小,存在减少电网线损及变压器损耗的空间,因此,可以生成用于提高功率因数的第一功率因数控制参数,以提高功率因数值,减少电网线损及变压器的损耗。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在预设时长功率因数值小于目标功率因数值时,生成用于提高功率因数的第一功率因数控制参数,也可以在累计功率因数值小于目标功率因数值时,生成用于提高功率因数的第一功率因数控制参数,也可以在预设时长功率因数值和累计功率因数值均小于目标功率因数值时,生成用于提高功率因数的第一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当前功率因数值等于目标功率因数值时,则可以说明当前的功率因数值已达到最优值,即电网线损及变压器的损耗已达到最小,不存在通过变压器低压电容柜补偿无功功率来减少电网线损及变压器损耗的空间,进而可以生成无需操作的第一功率因数控制参数,以输出当前用电情况良好的信息。
子步骤22,在当前功率因数值大于目标功率因数值时,生成用于降低功率因数的第二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在当前功率因数值大于目标功率因数值时,可以生成用于降低功率因数的第二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在当前功率因数值大于目标功率因数值时,则可以表示当前的功率因数值已达到最优值,即电网线损及变压器的损耗已达到最小,但由于当前功率因数值大于目标功率因数值,则可以说明存在过补偿的情况,过补偿的情况可以为通过变压器低压电容柜补偿无功功率来提高功率因数值时,使用过多的变压器低压电容柜或变压器低压电容柜的使用功率较大,而该情况存在电力资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可以生成用于降低功率因数的第二功率因数控制参数,以降低功率因数值,减少变压器低压电容柜的使用或降低变压器低压电容柜的使用功率,以减少电力资源的浪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在预设时长功率因数值大于目标功率因数值时,生成用于降低功率因数的第二功率因数控制参数,也可以在累计功率因数值大于目标功率因数值时,生成用于降低功率因数的第二功率因数控制参数,也可以在预设时长功率因数值和累计功率因数值均大于目标功率因数值时,生成用于降低功率因数的第二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用电用户的至少一个控制设备的设备信息;
其中,控制设备可以包括变压器低压电容柜,所有控制设备可以用于优化用电用户对应的功率因数,每个控制设备的设备信息可以包括该控制设备的设备标识,每个控制设备的设备信息还可以包括针对该控制设备的用电信息,如针对该控制设备的当月峰期有功用电量、当月平期有功用电量、当月谷期有功用电量、当月无功电量等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用电用户的电力管理系统或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可以通过智能网关与用电用户的至少一个控制设备进行实时通讯连接,进而可以实时获取针对控制设备的设备信息。
步骤203还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31,根据每个控制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每个控制设备的实际功率因数值。
其中,实际功率因数值可以为针对该控制设备实时的功率因数值。
在确定至少一个控制设备的设备信息后,可以根据至少一个控制设备的设备信息,分别确定每个控制设备的实际功率因数值。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每个控制设备实时的当月峰期有功用电量、当月平期有功用电量、当月谷期有功用电量、当月无功电量等信息,实时确定每个控制设备的有功电量和视在电量,进而可以根据实时的有功电量和视在电量,确定每个控制设备的实际功率因数值。
子步骤32,根据所有控制设备的实际功率因数值、当前功率因数值,以及目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控制设备中,确定目标控制设备。
其中,目标设备可以为至少一个控制设备中需要优化的控制设备。
在确定实际功率因数值后,可以根据所有控制设备的实际功率因数值、当前功率因数值,以及目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控制设备中,确定目标控制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比较当前功率因数值和目标功率因数值,并在当前功率因数值小于目标功率因数值时,根据所有控制设备的实际功率因数值,从所有控制设备中确定实际功率因数值最小的控制设备为目标设备,或实际功率因数值处于预先设定的区间的一个或多个控制设备为目标设备,也可以在当前功率因数值大于目标功率因数值时,根据所有控制设备的实际功率因数值,从所有控制设备中确定实际功率因数值最大的控制设备为目标设备,或实际功率因数值处于预先设定的区间的一个或多个控制设备为目标设备。
在具体实施中,在当前功率因数值小于目标功率因数值时,则可以表示当前存在通过变压器低压电容柜补偿无功功率来减少电网线损及变压器损耗的空间,进而可以通过确定实际功率因数值最小或处于预设区间的控制设备,以增加变压器低压电容柜的使用或提高变压器低压电容柜的使用功率,进而可以提高当前功率因数值,来减少电网线损及变压器损耗。
同理,在当前功率因数值大于目标功率因数值时,则可以表示当前存在过补偿的情况,进而可以通过确定实际功率因数值最大或处于预设区间的控制设备,以减少变压器低压电容柜的使用或降低变压器低压电容柜的使用功率,进而可以降低当前功率因数值,来减少电力资源的浪费。
子步骤33,基于目标功率因数值,生成针对目标控制设备的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在确定目标设备后,可以基于目标功率因数值,生成针对目标控制设备的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例如,可以确定当前功率因数值与目标功率因数值的差值,计算出所增加或减少变压器低压电容柜的数量,进而可以生成开启或关闭目标控制设备的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变压器低压电容柜还可以具有不同的档位,不同的档位对应不同的功率因数值优化的使用功率,进而可以基于目标功率因数值,确定当前变压器低压电容柜所需的档位,生成用于调整目标控制设备的档位的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步骤204,根据功率因数控制参数,执行优化用电用户对应的功率因数的操作。
可见,该可选的实施例能够通过获取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数据,并根据目标数据确定与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对当前功率因数值与目标功率因数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第一比较结果,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根据功率因数控制参数,执行优化用电用户对应的功率因数的操作,实现了基于当前功率因数值与目标功率因数值,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提高了功率因数控制参数的准确性,以使得依据该功率因数控制参数进行功率因数优化更准确,进而可以减少更多的电网线损及变压器损耗,减少用户能源消耗和用电成本。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操作:
步骤301,获取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数据,并根据目标数据确定与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
步骤302,根据目标功率因数值与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步骤303,根据功率因数控制参数,执行优化用电用户对应的功率因数的操作。
步骤304,确定用电用户的至少一个生产设备的设备功率因数值。
其中,生产设备可以为与用电用户的正常工作相关且除控制设备之外的设备,设备功率因数值可以为生产设备在工作时的功率因数值。
在实际应用中,用电用户的电力管理系统或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可以通过智能网关与用电用户的至少一个生产设备进行实时通讯连接,进而可以实时获取针对生产设备的设备信息,且每个生产设备的设备信息还可以包括针对该生产设备的用电信息,如针对该生产设备的当月峰期有功用电量、当月平期有功用电量、当月谷期有功用电量、当月无功电量等信息。
在确定生产设备的设备信息后,可以根据生产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生产设备的设备功率因数值。
步骤305,根据目标数据,确定与用电用户对应的实时功率因数值。
其中,实时功率因数值可以为用电用户实时工作时所对应的功率因数值。
在确定设备功率因数值后,可以根据目标数据,确定实时的当月有功电量以及当月视在电量,进而可以根据实时的当月有功电量以及当月视在电量,确定实时功率因数值。
步骤306,比较实时功率因数值和目标功率因数值,得到第二比较结果。
其中,第二比较结果可以包括实时功率因数值大于目标功率因数值、实时功率因数值小于目标功率因数值,以及实时功率因数值等于目标功率因数值的比较结果。
在确定实时功率因数值后,可以比较实时功率因数值和目标功率因数值,得到第二比较结果。
步骤307,根据第二比较结果和设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生产设备中,确定目标生产设备。
其中,目标生产设备可以为存在问题的生产设备,也可以为疑似存在问题的待确定的生产设备;
在得到第二比较结果后,可以根据第二比较结果和设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生产设备中,确定存在问题的或疑似存在问题的待确定的生产设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确定用电用户所选择的某个特定区域的生产设备,进而可以确定该特定区域的生产设备的设备功率因数值,以根据第二比较结果和设备功率因数值,从该特定区域的生产设备中,确定存在问题的或疑似存在问题的待确定的生产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可以确定任意多个时刻所对应的存在问题或疑似存在问题的生产设备,当在任意多个时刻所对应的存在问题或疑似存在问题的生产设备中,均存在同一个生产设备时,则可以确定该生产设备为目标生产设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307还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当第二比较结果用于表示实时功率因数值小于目标功率因数值时,根据所有生产设备的设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生产设备中确定最小设备功率因数值的生产设备为目标生产设备;和/或,根据所有生产设备的设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生产设备中确定设备功率因数值处于预设的功率因数值区间的生产设备为目标生产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二比较结果用于表示实时功率因数值小于目标功率因数值时,则可以表示生产设备在工作时可能存在问题,导致功率因数降低,进而可以根据所有生产设备的设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生产设备中确定最小设备功率因数值的生产设备为目标生产设备,和/或,从所有生产设备中确定设备功率因数值处于预设的功率因数值区间的生产设备为目标生产设备。
同理,还可以根据用电用户所选择的某个特定区域的生产设备的设备功率因数值,从该特定区域的生产设备中确定最小设备功率因数值的生产设备为目标生产设备,和/或,从该特定区域的生产设备中确定设备功率因数值处于预设的功率因数值区间的生产设备为目标生产设备。
步骤308,生成针对目标生产设备的告警信息。
其中,告警信息可以为用于提示相关人员至少一个生产设备存在问题或疑似存在问题。
在确定目标生产设备后,可以生成针对目标生产设备的告警信息,进而可以提示相关人员至少一个生产设备存在问题或疑似存在问题,以便于相关人员对目标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换,提高对有问题的生产设备的检测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在对目标生产设备进行一次或多次维护后,还可以根据目标数据,再次确定与用电用户对应的实时功率因数值,若维护后的实时功率因数值与维护前的实时功率因数值相差较小时,则可以认为通过维护该目标生产设备,无法有效地提高用电用户在工作时所对应的功率因数值,进而可以考虑更换该目标生产设备或通过其他方法提高功率因数值。
可见,该可选的实施例能够通过获取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数据,并根据目标数据确定与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根据目标功率因数值与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根据功率因数控制参数,执行优化用电用户对应的功率因数的操作,确定用电用户的至少一个生产设备的设备功率因数值,根据目标数据,确定与用电用户对应的实时功率因数值,比较实时功率因数值和目标功率因数值,得到第二比较结果,根据第二比较结果和设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生产设备中,确定目标生产设备生成针对目标生产设备的告警信息,实现了根据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数据所确定的目标功率因数值来对功率因数进行优化,以减少更多的电网线损及变压器损耗,并通过确定目标生产设备,提高对有问题的生产设备的检测效率,进而通过对目标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换,来提高功率因数值,减少用户能源消耗和用电成本。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确定模块401,用于获取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数据,并根据目标数据确定与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
生成模块402,用于根据目标功率因数值与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其中,当前功率因数值可以与用电用户对应;
优化模块403,用于根据功率因数控制参数,执行优化用电用户对应的功率因数的操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目标数据包括用电用户对应的用户类型;
以及,确定模块401根据目标数据确定与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的方式具体为:
根据用户类型,确定与用户类型对应的标准功率因数值,根据标准功率因数值,确定与标准功率因数值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生成模块402根据目标功率因数值与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的方式具体为:
对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与目标功率因数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第一比较结果,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确定模块401,还用于确定用电用户的至少一个控制设备的设备信息,其中,所有控制设备用于优化用电用户对应的功率因数,每个控制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该控制设备的设备标识;
生成模块402根据第一比较结果,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的方式具体为:
根据每个控制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每个控制设备的实际功率因数值,根据所有控制设备的实际功率因数值、当前功率因数值,以及目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控制设备中,确定目标控制设备,基于目标功率因数值,生成针对目标控制设备的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前功率因数值包括预设时长功率因数值和/或累计功率因数值,生成模块402根据第一比较结果,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的方式具体为:
在当前功率因数值小于目标功率因数值时,生成用于提高功率因数的第一功率因数控制参数,在当前功率因数值大于目标功率因数值时,生成用于降低功率因数的第二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确定模块401,还用于确定用电用户的至少一个生产设备的设备功率因数值;根据目标数据,确定与用电用户对应的实时功率因数值;
以及,装置还包括:
比较模块404,用于比较实时功率因数值和目标功率因数值,得到第二比较结果;
确定模块401,还用于根据第二比较结果和设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生产设备中,确定目标生产设备;其中,目标生产设备为存在问题的生产设备;
生成模块402,还用于生成针对目标生产设备的告警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确定模块401,还用于当第二比较结果用于表示实时功率因数值小于目标功率因数值时,根据所有生产设备的设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生产设备中确定最小设备功率因数值的生产设备为目标生产设备;和/或,根据所有生产设备的设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生产设备中确定设备功率因数值处于预设的功率因数值区间的生产设备为目标生产设备。
可见,该可选的实施例能够通过获取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数据,并根据目标数据确定与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根据目标功率因数值与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根据功率因数控制参数,执行优化用电用户对应的功率因数的操作,实现了根据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数据所确定的目标功率因数值来对功率因数进行优化,进而可以减少更多的电网线损及变压器损耗,减少用户能源消耗和用电成本。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601;
与存储器601耦合的处理器602;
处理器602调用存储器6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一或本发明实施例二或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描述的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中的步骤。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被调用时,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一或本发明实施例二或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描述的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中的步骤。
实施例七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该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一或本发明实施例二或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描述的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中的步骤。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例的具体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方法及装置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项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项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数据,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确定与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
根据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与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其中,所述当前功率因数值与所述用电用户对应;
根据所述功率因数控制参数,执行优化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功率因数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用户类型;
以及,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确定与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类型,确定与所述用户类型对应的标准功率因数值;
根据所述标准功率因数值,确定与所述标准功率因数值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与预先确定的当前功率因数值,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包括:
对所述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与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用电用户的至少一个控制设备的设备信息,其中,所有所述控制设备用于优化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功率因数,每个所述控制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该控制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控制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每个所述控制设备的实际功率因数值;
根据所有所述控制设备的实际功率因数值、所述当前功率因数值,以及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所述控制设备中,确定目标控制设备;
基于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生成针对所述目标控制设备的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功率因数值包括预设时长功率因数值和/或累计功率因数值,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包括:
在所述当前功率因数值小于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时,生成用于提高功率因数的第一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在所述当前功率因数值大于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时,生成用于降低功率因数的第二功率因数控制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用电用户的至少一个生产设备的设备功率因数值;
以及,在所述根据所述功率因数控制参数,执行优化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功率因数的操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确定与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实时功率因数值;
比较所述实时功率因数值和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得到第二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和所述设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所述生产设备中,确定目标生产设备;其中,所述目标生产设备为存在问题的生产设备;
生成针对所述目标生产设备的告警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和所述设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所述生产设备中,确定目标生产设备,包括:
当所述第二比较结果用于表示所述实时功率因数值小于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时,根据所有所述生产设备的设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所述生产设备中确定最小设备功率因数值的生产设备为目标生产设备;和/或,根据所有所述生产设备的设备功率因数值,从所有所述生产设备中确定设备功率因数值处于预设的功率因数值区间的生产设备为目标生产设备。
8.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目标功率因数值确定模块,用于获取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数据,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确定与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目标功率因数值;
功率因数控制参数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功率因数值与预先确定出的当前功率因数值,生成功率因数控制参数;其中,所述当前功率因数值与所述用电用户对应;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功率因数控制参数,执行优化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功率因数的操作。
9.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调用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
CN202111490616.8A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1569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90616.8A CN114156905B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90616.8A CN114156905B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6905A true CN114156905A (zh) 2022-03-08
CN114156905B CN114156905B (zh) 2024-04-16

Family

ID=80453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90616.8A Active CN114156905B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5690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71431A (ja) * 1994-12-19 1996-07-02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力率改善装置
CN1379524A (zh) * 2001-03-30 2002-11-13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功率因数控制装置以及方法
CN101212140A (zh) * 2006-12-29 2008-07-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
US20130046414A1 (en) * 2011-08-18 2013-02-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of demand control based on power factor
US10050443B1 (en) * 2017-08-17 2018-08-14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PFC controller add-on circuit to stabilize THDi performan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71431A (ja) * 1994-12-19 1996-07-02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力率改善装置
CN1379524A (zh) * 2001-03-30 2002-11-13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功率因数控制装置以及方法
CN101212140A (zh) * 2006-12-29 2008-07-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
US20130046414A1 (en) * 2011-08-18 2013-02-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of demand control based on power factor
US10050443B1 (en) * 2017-08-17 2018-08-14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PFC controller add-on circuit to stabilize THDi performan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6905B (zh)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ucevic et al. Standard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profiles: Analysis of various applications for stationa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 using a holistic simulation framework
Wang et al. Coordination of multiple energy storage units in a low-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
AU2019100818A4 (en) Method for master-slave coordin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power grid peak shaving auxiliary service market
Jena et al. Setting a fostered energy network by decarbonizing the grid: H ybridization, control, and future solutions upon storage
CN110676845B (zh) 一种负荷调节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994589B (zh) 电力电子接入电力系统调频能力在线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4285058A (zh) 储能系统的参数整定方法和储能系统
CN115378015A (zh) 微电网的运行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CN115564193A (zh) 智能配电网多维度综合效益评估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11798070B (zh) 一种用户侧光储系统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4156905A (zh) 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4094641B (zh) 基于数据驱动的主动电压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
Rigo-Mariani et al. A Modified DistFlow for Distributed Generation Planning Problems in Radial Grids
CN116581794A (zh) 一种储能调控方法及系统
CN115459258A (zh) 一种基于配电自动化的负荷精准调控方法及系统
Kang et al. Demand response-based preventive-corrective control against short-term voltage instability in power systems
CN116093978B (zh) 一种面向电网调频的自备电厂和负载协调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16896091B (zh) 新能源场站多台svg的无功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7526348B (zh) 基于峰谷时段的台区无功补偿方法及系统
CN116757760B (zh) 工商业用户电费核算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6865287B (zh) 配电网电压无功补偿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ris et al.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probabilistic short-term regional adequacy assessment
CN117933834A (zh) 一种能源系统的虚拟化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7728512A (zh) 一种风电场惯量响应能量管理平台及控制方法
He et al. Research on Hybrid Configuration of Photovoltaic and Storage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idering the Power Demand of Important Loa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518101, 3rd Floor, Building 40, Baotian Industrial Zone, Chentian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Platform Technology (Guangd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3 501, 502, 601 and 602, building D, wisdom Plaza, Qiaoxiang Road, Gaofa community, Shahe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Shenzhen Digital Power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