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6303A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56303A
CN114156303A CN202111422649.9A CN202111422649A CN114156303A CN 114156303 A CN114156303 A CN 114156303A CN 202111422649 A CN202111422649 A CN 202111422649A CN 114156303 A CN114156303 A CN 1141563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diode
display unit
red light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226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艳
许素霞
卞华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2264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563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56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63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其中,显示面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绿色发光二极管、蓝色发光二极管和至少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在像素单元中,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沿第一方向排列;沿第二方向,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侧;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本发明通过设置像素单元中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侧,以在点亮部分像素单元时,便于借用与该部分像素单元相邻的其他像素单元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在功耗较低的条件下,改善由于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较低所引起的色偏问题,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小尺寸的发光二极管如Mini-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cro-LED(微发光二极管)等具有高解析度、高亮度、省电、响应速度快、出光效率高和高寿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电视等显示领域。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显示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存在色偏的问题,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以改善色偏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
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绿色发光二极管、蓝色发光二极管和至少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
在所述像素单元中,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沿第一方向排列;
沿第二方向,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绿色发光二极管、蓝色发光二极管和至少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在所述像素单元中,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沿第一方向排列;沿第二方向,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显示单元和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相邻的第二显示单元需显示的图像灰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单元,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单元,且所述第一显示单元需显示的图像灰阶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显示单元需显示的图像灰阶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且所述第一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
基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的图像灰阶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显示的图像灰阶点亮所述显示面板,其中,在点亮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的图像灰阶时,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相邻的至少一个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被点亮,被点亮的所述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中,且被点亮的所述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大于所述第二阈值。
本发明通过设置显示面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中的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沿第一方向排列,沿第二方向,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侧,以使像素单元中的蓝色发光二极管以及绿色发光二极管和与其相邻的像素单元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相邻,从而在点亮部分像素单元时,可借用与该部分像素单元相邻的其他像素单元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以增加红色发光二极管的点亮数量,对红色亮度进行补偿,从而提高红色的亮度,改善由于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较低所引起的色偏问题,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通过增加红色发光二极管的点亮数量来对红色亮度进行补偿,无需增加单个红色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或驱动电压,使得单个红色发光二极管可以较小的驱动电流或驱动电压进行驱动,在保证了显示面板色度的同时,功耗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光谱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在点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在点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在点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在点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在点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在点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在点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在点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在点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0’,阵列基板10’上设置有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11’,像素单元11’远离阵列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层15’,以对像素单元11’进行保护。其中,像素单元11’包括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12’、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13’和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4’,在像素单元11’中,红色发光二极管14’、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沿行方向排列,且红色发光二极管14’、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尺寸一致,每颗发光二极管由阵列基板10’中独立的驱动电路控制,从而实现动态彩色显示,但现有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存在色偏的问题,影响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表1为发光二极管中各膜层结构的物理参数,图3为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光谱结构示意图,如表1和图3所示,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由于红色发光二极管的膜层结构与绿色或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膜层结构之间存在差异,使得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低于绿色或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从而使得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低于绿色或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造成红色发光二极管亮度不足、形成色偏的问题,进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若通过增加红色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或驱动电压来提高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虽然可能能够克服色偏的问题,但会大幅增加显示面板的功耗,并且,在一些情况下,无论如何增加红色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或驱动电压,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也无法达到绿色或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从而无法解决色偏的问题。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绿色发光二极管、蓝色发光二极管和至少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在像素单元中,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沿第一方向排列,沿第二方向,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侧,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
表1发光二极管中各膜层结构的物理参数
Figure BDA000337799779000006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像素单元中的蓝色发光二极管以及绿色发光二极管和与其相邻的像素单元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相邻,从而在点亮部分像素单元时,可借用与该部分像素单元相邻的其他像素单元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以增加红色发光二极管的点亮数量,对红色亮度进行补偿,从而提高红色的亮度,改善由于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较低所引起的色偏问题,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11,像素单元11包括绿色发光二极管12、蓝色发光二极管13和至少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4,在像素单元11中,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沿第一方向X排列,沿第二方向Y,红色发光二极管14位于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至少一侧,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
其中,如图4所示,以第一方向X为行方向,第二方向Y为列方向,每个像素单元11包括两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4为例,在一个像素单元11中,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沿行方向排列,沿列方向,红色发光二极管14均位于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上侧,如此设置,可使整个显示面板中,除最后一行的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之外,其他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上侧和下侧均与红色发光二极管14相邻,从而在点亮部分像素单元11时,可借用与该部分像素单元11相邻的其他像素单元11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4,以增加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点亮数量,对红色亮度进行补偿,从而提高红色的亮度,改善由于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发光效率较低所引起的色偏问题,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通过增加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点亮数量来对红色亮度进行补偿,无需增加单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驱动电流或驱动电压,使得单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4可以较小的驱动电流或驱动电压进行驱动,在保证了显示面板色度的同时,功耗较低。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以点亮第一行第一个像素单元11为例,可借用与其相邻的第二行第一个像素单元11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4,此时,第一行第一个像素单元11中的发光二极管以及第二行第一个像素单元11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4(A1区域)被点亮,增加了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点亮数量,从而提高红色的亮度,改善由于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发光效率较低所引起的色偏问题,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示例性的,在一个像素单元11中,还可设置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沿行方向排列,沿列方向,红色发光二极管14均位于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下侧,如此设置能够使得整个显示面板中,除第一行的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之外,其他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上侧和下侧均与红色发光二极管14相邻,从而在点亮部分像素单元11时,便于借用与该部分像素单元11相邻的其他像素单元11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4。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示例性的,以第一方向X为列方向,第二方向Y为行方向,每个像素单元11包括两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4为例,在一个像素单元11中,还可设置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沿列方向排列,沿行方向,红色发光二极管14均位于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左侧,如此设置能够使得整个显示面板中,除最后一列的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之外,其他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左侧和右侧均与红色发光二极管14相邻,从而在点亮部分像素单元11时,便于借用与该部分像素单元11相邻的其他像素单元11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4。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以点亮第一列第三个像素单元11为例,可借用与其相邻的第二列第三个像素单元11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4,此时,第一列第三个像素单元11中的发光二极管以及第二列第三个像素单元11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4(A2区域)被点亮,增加了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点亮数量,从而提高红色的亮度,改善由于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发光效率较低所引起的色偏问题,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示例性的,在一个像素单元11中,还可设置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沿行方向排列,沿列方向,红色发光二极管14均位于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右侧,如此设置能够使得整个显示面板中,除第一列的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之外,其他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左侧和右侧均与红色发光二极管14相邻,从而在点亮部分像素单元11时,便于借用与该部分像素单元11相邻的其他像素单元11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4。
需要注意的是,图4-6仅以第一方向X为行方向,第二方向Y为列方向,或者,第一方向X为列方向,第二方向Y为行方向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也可设置为其他相交的方向,只要保证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至少一侧与红色发光二极管14相邻,使得像素单元11中的蓝色发光二极管13以及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与其相邻的像素单元11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4相邻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继续参考图1、图4-图7,可选的,为保证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可设置像素单元11的尺寸与现有显示面板中像素单元11’的尺寸相同或相当。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假定现有显示面板中,各发光二极管的高度为H1,宽度为H2,此时像素单元11的高度为H1,宽度为3*H2,在现有显示面板分辨率的基础上,如图4-图7所示,可设置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各发光二极管的高度为0.5*H1,宽度为1.5*H2,从而使得像素单元11的尺寸保持高度为H1,宽度为3*H2,进而保证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需要注意的是,显示面板的各发光二极管并不局限于图4-图7所示的尺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分辨率的实际需求对各发光二极管的尺寸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设置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尺寸略大于绿色发光二极管12的尺寸以及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尺寸,以增加红色的发光面积,从而提高红色的亮度,改善由于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发光效率较低所引起的色偏问题,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4-7仅以像素单元11包括两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4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设置像素单元11包括其他数量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4。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示例性的,可设置像素单元11仅包括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4,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设置像素单元11包括更多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4,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设置显示面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11,每个像素单元11中的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沿第一方向X排列,沿第二方向Y,红色发光二极管14位于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至少一侧,以使像素单元11中的蓝色发光二极管13以及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与其相邻的像素单元11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4相邻,从而在点亮部分像素单元11时,可借用与该部分像素单元11相邻的其他像素单元11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4,以增加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点亮数量,对红色亮度进行补偿,从而提高红色的亮度,改善由于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发光效率较低所引起的色偏问题,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通过增加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点亮数量来对红色亮度进行补偿,无需增加单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驱动电流或驱动电压,使得单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4可以较小的驱动电流或驱动电压进行驱动,在保证了显示面板色度的同时,功耗较低。
继续参考图4-7,可选的,像素单元11包括至少两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4,在像素单元11中,沿第二方向Y,至少两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4位于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同一侧。
其中,如图4-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像素单元11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4仅位于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一侧,在相同分辨率的情况下,也就是像素单元11的尺寸已确定的情况下,可使红色发光二极管14、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尺寸相对较大,对工艺制程的要求较低,容易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图4-7仅以像素单元11包括两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4为例,如图8所示,像素单元11也可仅包括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4,在其他实施例中,像素单元11还可包括更多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4,只要保证像素单元11中的全部红色发光二极管14仅位于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一侧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和图10所示,可选的,在像素单元11中,沿第二方向Y,红色发光二极管14位于绿色发光二极管12的两侧,且红色发光二极管14位于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两侧。
示例性的,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像素单元11中,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红色发光二极管14,如此设置,可进一步增加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数量,从而提高红色的亮度,改善由于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发光效率较低所引起的色偏问题,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15所示,可选的,在像素单元11中,沿第一方向X,红色发光二极管14还位于绿色发光二极管12远离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一侧,且红色发光二极管14还位于蓝色发光二极管13远离绿色发光二极管12的一侧。
示例性的,如图11-15所示,在像素单元11中,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四周均设置有红色发光二极管14,如此设置,可进一步增加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数量,从而提高红色的亮度,改善由于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发光效率较低所引起的色偏问题,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4-8,可选的,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沿第一方向X交替排列,红色发光二极管14沿第一方向X连续排列,红色发光二极管14和绿色发光二极管12沿第二方向Y交替排列,红色发光二极管14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沿第二方向Y交替排列。
其中,如图4-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红色发光二极管14沿第一方向X连续排列,可增加红色的发光面积,从而提高红色的亮度,并且,通过设置红色发光二极管14和绿色发光二极管12沿第二方向Y交替排列,红色发光二极管14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沿第二方向Y交替排列,在保证像素单元11具有较小的尺寸的同时,还可使得像素单元11中的蓝色发光二极管13以及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与其相邻的像素单元11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4相邻,从而在点亮部分像素单元11时,可借用与该部分像素单元11相邻的其他像素单元11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4,以增加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点亮数量,对红色亮度进行补偿,从而提高红色的亮度,进而在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较高的分辨率的同时,改善由于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发光效率较低所引起的色偏问题,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19所示,可选的,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沿第二方向Y交替间隔排布。
其中,如图16-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沿第二方向Y交替间隔排布,可使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排布更为分散,从而使得显示面板不容易产生局部亮线,有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该显示装置16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7,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6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结构以及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6可以为图20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其中,如图4-19所示,显示面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11,像素单元11包括绿色发光二极管12、蓝色发光二极管13和至少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4,在像素单元11中,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沿第一方向X排列,沿第二方向Y,红色发光二极管14位于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至少一侧,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结构以及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可以由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控制模块来执行,控制模块可以由硬件和/或软件的方式来实现,一般可集成于集成电路中,例如显示装置的驱动芯片中。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1所示,该显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确定第一显示单元和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相邻的第二显示单元需显示的图像灰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单元,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单元,且所述第一显示单元需显示的图像灰阶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显示单元需显示的图像灰阶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且所述第一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
示例性的,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在点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在点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2和图23所示,首先确定第一显示单元18和第二显示单元19的位置,并获取第一显示单元18和第二显示单元19需显示的图像灰阶。其中,第一显示单元18和第二显示单元19均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单元11,其具体范围可根据实际所需显示的画面来确定。同时,第一显示单元18需显示的图像灰阶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a,第二显示单元19需显示的图像灰阶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b,且第一阈值a大于第二阈值b,即第一显示单元18需显示的图像灰阶大于第二显示单元19需显示的图像灰阶。
其中,第一阈值a和第二阈值b可需达到的显示效果进行设置,示例性的,第一阈值a设置为100,第二阈值b设置为10,则第一显示单元18需显示的图像灰阶大于或等于100,灰阶为100时的亮度通常大于50nit,第二显示单元19需显示的图像灰阶小于或等于10,灰阶为10时的亮度通常小于1nit,因此,在显示时,第一显示单元18的亮度较大,由于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发光效率较低,容易引起可见的色偏问题,而第二显示单元19的亮度很暗,色偏不易被人眼发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阈值a和第二阈值b的数值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满足第一阈值a大于第二阈值b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灰阶是指画面在最亮状态与最暗状态之间的不同亮度的层次级别,层次级别越多,所能够呈现的画面效果也就越细腻。例如,以8bit的显示面板为例,能表现2的8次方,共256个亮度层次,通常称之为256灰阶,具体包括0~255灰阶,在显示面板中,对于每一灰阶,各像素的亮度是相等的。
在本申请中,需显示的图像灰阶相当于预设的灰阶值,即显示图像时所需点亮的灰阶值,而显示的图像灰阶是指实际点亮时的灰阶值,显示的图像灰阶可根据需显示的图像灰阶来确定。
当显示面板点亮的多个像素中的子像素所显示的图像灰阶的亮度等于需显示的图像灰阶的亮度时,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图像不存在任何色偏,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较优;当显示面板点亮的多个像素中的子像素所显示的图像灰阶的亮度与需显示的图像灰阶的亮度之间存在偏差,或偏差较大时,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图像可能存在色偏或者对比度较低,从而导致显示效果不佳。
步骤120、基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的图像灰阶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显示的图像灰阶点亮所述显示面板,其中,在点亮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的图像灰阶时,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相邻的至少一个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被点亮,被点亮的所述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中,且被点亮的所述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大于所述第二阈值。
继续参考图22和图23,在由需显示的图像灰阶确定显示的图像灰阶之后,基于第一显示单元18显示的图像灰阶和第二显示单元19显示的图像灰阶点亮显示面板,且在点亮第一显示单元18显示的图像灰阶时,与第一显示单元18相邻的至少一个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被点亮,其中,被点亮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为第二显示单元19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4,且被点亮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显示的图像灰阶大于第二阈值b,从而在点亮第一显示单元18时,实际被点亮的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显示单元18中的发光二极管以及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图22和图23中边缘加粗的发光二极管),仅以在点亮第一显示单元18时,增加了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实际点亮数量,以对第一显示单元18的红色亮度进行补偿,提高第一显示单元18的红色亮度,改善由于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发光效率较低所引起的第一显示单元18的色偏问题,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4-7,可选的,像素单元11包括至少两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4,在像素单元11中,沿第二方向Y,至少两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4位于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同一侧。
继续参考图22和图23,沿第二方向Y,被点亮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位于第一显示单元18的一侧,且被点亮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与第一显示单元18的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相邻。
其中,如图4-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像素单元11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4仅位于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一侧,在相同分辨率的情况下,也就是像素单元11的尺寸已确定的情况下,可使红色发光二极管14、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尺寸相对较大,对工艺制程的要求较低,容易实现。
进一步地,如图22和图23所示,沿第二方向Y,被点亮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均位于第一显示单元18的同一侧,且被点亮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与第一显示单元18的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相邻,以使被点亮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与第一显示单元18的距离较近,在增加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实际点亮数量的同时,能够避免人眼在第一显示单元18与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之间观察到黑点、横纹、竖纹等显示缺陷,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与第一显示单元18中的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相邻,还有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继续参考图9和图10,可选的,在像素单元11中,沿第二方向Y,红色发光二极管14位于绿色发光二极管12的两侧,且红色发光二极管14位于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两侧。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在点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4所示,沿第一方向X,被点亮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位于第一显示单元18的至少一侧。
示例性的,如图9和图10所示,通过设置在像素单元11中,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沿第二方向Y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红色发光二极管14,可进一步增加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数量,从而提高红色的亮度,改善由于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发光效率较低所引起的色偏问题,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通过设置被点亮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位于第一显示单元18的至少一侧,可增加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实际点亮数量,提高第一显示单元18的红色亮度,改善由于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发光效率较低所引起的第一显示单元18的色偏问题,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其中,沿第一方向X,被点亮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可以位于第一显示单元18的任意一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24所示,沿第一方向X,还可设置被点亮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位于第一显示单元18的相对的两侧,从而进一步增加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实际点亮数量,提高第一显示单元18的红色亮度,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在点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5所示,可选的,沿第二方向Y,被点亮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位于第一显示单元18的至少一侧。
具体的,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Y,通过设置被点亮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位于第一显示单元18的至少一侧,可增加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实际点亮数量,提高第一显示单元18的红色亮度,改善由于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发光效率较低所引起的第一显示单元18的色偏问题,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其中,沿第二方向Y,被点亮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可以位于第一显示单元18的任意一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25所示,沿第二方向Y,还可设置被点亮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位于第一显示单元18的相对的两侧,从而进一步增加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实际点亮数量,提高第一显示单元18的红色亮度,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11-15,可选的,在像素单元11中,沿第一方向X,红色发光二极管14还位于绿色发光二极管12远离蓝色发光二极管13的一侧,且红色发光二极管14还位于蓝色发光二极管13远离绿色发光二极管12的一侧。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在点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在点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在点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在点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6-29所示,沿第一方向X,被点亮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位于第一显示单元18的至少一侧;沿第二方向Y,被点亮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位于第一显示单元18的至少一侧。
其中,如图11-15所示,在像素单元11中,可设置绿色发光二极管12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3四周均设置有红色发光二极管14,从而进一步增加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数量,从而提高红色的亮度,改善由于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发光效率较低所引起的色偏问题,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6-29所示,通过设置沿第一方向X,被点亮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位于第一显示单元18的至少一侧;沿第二方向Y,被点亮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位于第一显示单元18的至少一侧,可进一步增加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实际点亮数量,提高第一显示单元18的红色亮度,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6-29所示,还可设置被点亮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位于第一显示单元18的四周,从而进一步增加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实际点亮数量,提高第一显示单元18的红色亮度,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基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的图像灰阶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显示的图像灰阶点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显示单元需显示的图像灰阶,确定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中各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和所述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
根据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中各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所述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显示的图像灰阶点亮所述显示面板。
其中,在根据第一显示单元需显示的图像灰阶确定第一显示单元中各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和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时,需考虑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低于绿色或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所损失的亮度,同时还需考虑增加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所补偿的亮度,从而确定第一显示单元中每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以及每个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使得根据第一显示单元中各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以及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点亮第一显示单元时,第一显示单元所达到的亮度与第一显示单元需显示的图像灰阶所达到的亮度一致,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22-29,可选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显示的图像灰阶和与其相邻的第一显示单元18的像素单元11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4显示的图像灰阶相同。
其中,如图22-2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显示的图像灰阶和与其相邻的第一显示单元18的像素单元11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4显示的图像灰阶相同,以避免被点亮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与第一显示单元18之间形成亮度偏差,有助于提高第一显示单元18与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的显示均一性,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的,如图22-29所示,可设置第一显示单元18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4和与其相邻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的亮度均相同,从而将第一显示单元18所需达到的红色亮度均匀分配给第一显示单元18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4和与其相邻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的亮度,在确定第一显示单元18中各红色发光二极管14显示的图像灰阶和与其相邻的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显示的图像灰阶时,仅需将第一显示单元18所需达到的红色亮度除以第一显示单元18中红色发光二极管14与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的数量和即可得到每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4以及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所需达到的亮度,进而确定每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4以及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显示的图像灰阶,规则简单,容易实现,同时可降低灰阶计算的复杂度,提高计算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当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与绿色或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之间的差距不大时,通过点亮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对第一显示单元18的红色亮度进行补偿时,每个被点亮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4所需达到的亮度甚至可以低于不借用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20时每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4所需达到的亮度,此时,可以以更低的驱动电流或驱动电压来驱动单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4,从而有助于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在点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30所示,可选的,第一显示单元18包括第一子显示单元21和与第一子显示单元21相邻的第二子显示单元22,第一子显示单元21需显示的图像灰阶为Gray1,第二子显示单元22需显示的图像灰阶为Gray2。
根据第一显示单元18需显示的图像灰阶,确定第一显示单元18中各红色发光二极管14显示的图像灰阶,包括:
当Gray1<200,Gray2<200,且Gray1-Gray2≥10,或者,当Gray1>200,Gray2<190时,设置第一子显示单元21包括第一甲子显示单元211和第一乙子显示单元212,其中,第一乙子显示单元212位于第一甲子显示单元211和第二子显示单元22之间。
设定第一甲子显示单元211中红色发光二极管14显示的图像灰阶为Gray1,第二子显示单元22中红色发光二极管14显示的图像灰阶为Gray2,第一乙子显示单元212中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为Gray3,其中,A≤Gray3<Gray1。
当(Gray1-Gray2)/2<10,A=Gray1-(Gray1-Gray2)/2;当(Gray1-Gray2)/2≥10,A=Gray1-10。
示例性的,如图30所示,存在需显示的图像灰阶为Gray1的第一子显示单元21和需显示的图像灰阶为Gray2的第二子显示单元22,且第一子显示单元21与第二子显示单元22相邻,其中,Gray1和Gray2均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a。
在本实施例中,当Gray1<200,Gray2<200,且Gray1-Gray2≥10,或者,当Gray1>200,Gray2<190时,设置第一子显示单元21包括第一甲子显示单元211和第一乙子显示单元212,且第一乙子显示单元212位于第一甲子显示单元211和第二子显示单元22之间,同时设定第一甲子显示单元211中红色发光二极管14显示的图像灰阶为Gray1,第二子显示单元22中红色发光二极管14显示的图像灰阶为Gray2,第一乙子显示单元212中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Gray3满足A≤Gray3<Gray1,且当(Gray1-Gray2)/2<10,A=Gray1-(Gray1-Gray2)/2;当(Gray1-Gray2)/2≥10,A=Gray1-10。
如此设置,可使第一乙子显示单元212中红色发光二极管14显示的图像灰阶Gray3小于第一甲子显示单元211中红色发光二极管14显示的图像灰阶Gray1,并大于第二子显示单元22中红色发光二极管14显示的图像灰阶Gray2,即第一甲子显示单元211、第一乙子显示单元212和第二子显示单元22中红色发光二极管14显示的图像灰阶依次降低,并限定第一乙子显示单元212中红色发光二极管14显示的图像灰阶Gray3位于一个合适的区间内,从而在点亮第一显示单元18时,能够在保证视觉效果不会有较大差异的条件下,进一步降低驱动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功耗。
示例性的,如图30所示,以第一子显示单元21需显示的图像灰阶Gray1为245,第二子显示单元22需显示的图像灰阶Gray2为180为例,此时,Gray1>200,Gray2<190,设置第一子显示单元21包括第一甲子显示单元211和第一乙子显示单元212,且第一乙子显示单元212位于第一甲子显示单元211和第二子显示单元22之间,同时设定第一甲子显示单元211中红色发光二极管14显示的图像灰阶为245,第二子显示单元22中红色发光二极管14显示的图像灰阶为180,第一乙子显示单元212中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Gray3满足A≤Gray3<245。
由于(Gray1-Gray2)/2=(245-180)/2=32.5>10,则可设置A=Gray1-10=245-10=235,即第一甲子显示单元211、第一乙子显示单元212和第二子显示单元22中红色发光二极管14显示的图像灰阶分别为245,235,180,从而在点亮第一显示单元18时,能够在保证视觉效果不会有较大差异的条件下,进一步降低驱动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功耗。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0所示,以第一子显示单元21需显示的图像灰阶Gray1为180,第二子显示单元22需显示的图像灰阶Gray2为75为例,此时,Gray1<200,Gray2<200,且Gray1-Gray2=105>10,设置第一子显示单元21包括第一甲子显示单元211和第一乙子显示单元212,且第一乙子显示单元212位于第一甲子显示单元211和第二子显示单元22之间,同时设定第一甲子显示单元211中红色发光二极管14显示的图像灰阶为180,第二子显示单元22中红色发光二极管14显示的图像灰阶为75,第一乙子显示单元212中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Gray3满足A≤Gray3<180。
由于(Gray1-Gray2)/2=(180-75)/2=52.5>10,则可设置A=Gray1-10=180-10=170,即第一甲子显示单元211、第一乙子显示单元212和第二子显示单元22中红色发光二极管14显示的图像灰阶分别为180,170,75,从而在点亮第一显示单元18时,能够在保证视觉效果不会有较大差异的条件下,进一步降低驱动红色发光二极管14的功耗。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组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5)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
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绿色发光二极管、蓝色发光二极管和至少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
在所述像素单元中,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沿第一方向排列;
沿第二方向,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
在所述像素单元中,沿所述第二方向,至少两个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像素单元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两侧,且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像素单元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还位于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一侧,且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还位于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列,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沿所述第一方向连续排列;
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排列,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间隔排布。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8.一种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绿色发光二极管、蓝色发光二极管和至少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在所述像素单元中,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沿第一方向排列;沿第二方向,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显示单元和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相邻的第二显示单元需显示的图像灰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单元,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单元,且所述第一显示单元需显示的图像灰阶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显示单元需显示的图像灰阶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且所述第一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
基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的图像灰阶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显示的图像灰阶点亮所述显示面板,其中,在点亮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的图像灰阶时,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相邻的至少一个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被点亮,被点亮的所述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中,且被点亮的所述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大于所述第二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
在所述像素单元中,沿所述第二方向,至少两个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同一侧;
沿所述第二方向,被点亮的所述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一侧;且被点亮的所述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相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像素单元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两侧,且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两侧;
沿所述第一方向,被点亮的所述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至少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二方向,被点亮的所述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至少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像素单元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一侧,且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一侧;
沿所述第一方向,被点亮的所述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至少一侧;
沿所述第二方向,被点亮的所述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至少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的图像灰阶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显示的图像灰阶点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显示单元需显示的图像灰阶,确定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中各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和所述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
根据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中各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所述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显示的图像灰阶点亮所述显示面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所述像素单元中的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包括第一子显示单元和与所述第一子显示单元相邻的第二子显示单元,所述第一子显示单元需显示的图像灰阶为Gray1,所述第二子显示单元需显示的图像灰阶为Gray2;
根据所述第一显示单元需显示的图像灰阶,确定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中各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包括:
当Gray1<200,Gray2<200,且Gray1-Gray2≥10,或者,当Gray1>200,Gray2<190时,设置所述第一子显示单元包括第一甲子显示单元和第一乙子显示单元,其中,所述第一乙子显示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甲子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子显示单元之间;
设定所述第一甲子显示单元中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为Gray1,所述第二子显示单元中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为Gray2,所述第一乙子显示单元中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图像灰阶为Gray3,其中,
A≤Gray3<Gray1;
当(Gray1-Gray2)/2<10,A=Gray1-(Gray1-Gray2)/2;当(Gray1-Gray2)/2≥10,A=Gray1-10。
CN202111422649.9A 2021-11-26 2021-11-26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Pending CN1141563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2649.9A CN114156303A (zh) 2021-11-26 2021-11-26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2649.9A CN114156303A (zh) 2021-11-26 2021-11-26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6303A true CN114156303A (zh) 2022-03-08

Family

ID=80458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22649.9A Pending CN114156303A (zh) 2021-11-26 2021-11-26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56303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64726A (ja) * 2004-08-24 2006-03-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表示装置
CN110265463A (zh) * 2019-06-27 2019-09-2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854165A (zh) * 2019-10-28 2020-02-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装置
CN111261684A (zh) * 2020-01-22 2020-06-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KR20210043997A (ko) * 2019-10-14 2021-04-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10045643A (ko) * 2019-10-17 2021-04-27 (주)라이타이저 확장 패드를 갖는 led 서브 픽셀 csp
CN113130619A (zh) * 2021-05-31 2021-07-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64726A (ja) * 2004-08-24 2006-03-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表示装置
CN110265463A (zh) * 2019-06-27 2019-09-2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210043997A (ko) * 2019-10-14 2021-04-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10045643A (ko) * 2019-10-17 2021-04-27 (주)라이타이저 확장 패드를 갖는 led 서브 픽셀 csp
CN110854165A (zh) * 2019-10-28 2020-02-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装置
CN111261684A (zh) * 2020-01-22 2020-06-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3130619A (zh) * 2021-05-31 2021-07-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072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riv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037983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7535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15789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223908B (zh) 屏下摄像显示模组以及电致发光显示屏
US8471791B2 (en) Video and content controlled backlight
CN109215587B (zh) 一种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14636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00255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pslay method
CN107731101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897169B (zh) 发光模组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1248958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3627482A1 (en) Special-shaped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1233010A1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0969795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WO2017084396A1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882881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164641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130619B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407409B (zh)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2365841B (zh) 显示基板、高精度金属掩模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驱动方法
CN11162795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58172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366224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4504952U (zh) 显示基板、高精度金属掩模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