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2252A - 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52252A
CN114152252A CN202111445970.9A CN202111445970A CN114152252A CN 114152252 A CN114152252 A CN 114152252A CN 202111445970 A CN202111445970 A CN 202111445970A CN 114152252 A CN114152252 A CN 1141522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p
point
information
height
p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459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52252B (zh
Inventor
唐修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Property and Casualty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Property and Casualty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Property and Casualty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Property and Casualty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4597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522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52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22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522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22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38Electronic ma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Updating thereof
    • G01C21/3804Creation or updating of map data
    • G01C21/3807Creation or updating of map data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data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34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 G01C21/36Input/output arrangements for on-board computers
    • G01C21/3667Display of a road map
    • G01C21/3676Overview of the route on the road map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38Electronic ma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Updating thereof
    • G01C21/3885Transmission of map data to client devices; Reception of map data by client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出发地信息与目的地信息;在当前页面的地图上绘制与出发点及目的地点对应的轨迹,以及生成出发点的信息窗口与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获取出发点与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基于角度确定出发点与目的地点的方向关系信息;若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水平方向,对地图进行缩放处理及对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若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垂直方向,对地图进行降级处理及对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本申请能够通过对地图进行调整以提高地图显示的智能性。本申请还可以应用于区块链领域,上述方向关系信息可以存储于区块链上。

Description

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H5项目,如H5页面中使用地图时,如果要在屏幕内完全显示高德地图中绘制的覆盖物,通常可以直接调用高德地图提供的setFitView方法或者调用高德地图提供的路径规划对象AMap.Driving中的search方法来实现。但是在一些实际业务场景中,通常会要求覆盖物在屏幕的指定区域内显示,如屏幕的页面中除标题及底部区块外的区域中显示,而不是相对于整个屏幕显示。由于setFitView方法和search方法是基于当前设备屏幕的宽高对地图进行缩放显示的,这就容易造成地图上的覆盖物被页面上的其他信息遮挡,或者当覆盖物的信息窗口宽度过长时容易造成信息窗口在屏幕上出现显示不全等问题,使得地图中重要信息的显示效果较差,地图的信息显示缺乏智能性,从而影响服务质量,造成客户的满意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旨在解决当需要地图覆盖物在屏幕的指定区域内显示时,现有在H5项目中使用的地图显示方式会造成地图中重要信息的显示效果较差,地图的信息显示缺乏智能性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获取输入的出发地信息与目的地信息;
基于所述出发地信息与所述目的地信息,调用第一预设方法在当前页面的地图上绘制与出发点及目的地点对应的轨迹,以及在所述地图上生成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其中,所述页面为H5页面,所述出发点为所述地图上与所述出发地信息对应的位置点,所述目的地点为所述地图上与所述目的地信息对应的位置点;
获取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
基于所述角度,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出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其中,所述方向关系信息包括处于水平方向或处于垂直方向;
若所述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水平方向,基于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一宽度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二宽度生成地图左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并基于第二预设方法与所述避让范围数值对所述地图进行缩放处理,以及基于所述页面的第一高度、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二高度与页面标题区块的第三高度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
若所述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垂直方向,调用第三预设方法获取所述地图的当前缩放级别,并基于所述当前缩放级别对所述地图进行降级处理,以及基于所述页面的第四高度、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五高度与页面标题区块的第六高度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出发点的第一经纬度坐标;以及,
获取所述目的地点的第二经纬度坐标;
基于第四预设方法将所述第一经纬度坐标转换为第一容器像素坐标,以及将所述第二经纬度坐标转换为第二容器像素坐标;
基于所述第一容器像素坐标、所述第二容器像素坐标对应的第一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角度,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出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角度是否处于第一预设角度区间内;
若不处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区间内,判断所述角度是否处于第二预设角度区间内;
若不处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区间内,判断所述角度是否处于第三预设角度区间内;
若处于所述第三预设角度区间内,确定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竖直方向;
若不处于所述第三预设角度区间内,确定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水平方向。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一宽度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二宽度生成地图左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一宽度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二宽度;
获取所述出发点的第一经度与所述目的地点的第二经度;
计算所述第一宽度与2的比值,得到第一数值,以及计算所述第二宽度与2的比值,得到第二数值;
对所述第一经度与所述第二经度进行数值大小比较;
若所述第一经度大于所述第二经度,将所述第二数值作为地图左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将所述第一数值作为地图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
若所述第二经度大于所述第一经度,将所述第一数值作为地图左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将所述第二数值作为地图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页面的第一高度、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二高度与页面标题区块的第三高度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页面的第一高度、所述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二高度与所述页面标题区块的第三高度;
基于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二高度对应的第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指定数值;
基于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三高度与所述指定数值对应的第三预设公式计算得到对应的距离值;
基于所述距离值,调用第五预设方法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二高度对应的第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指定数值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高度与所述第二高度之间的差值;
计算所述差值与2之间的比值;
将所述比值作为所述指定数值。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当前缩放级别对所述地图进行降级处理的步骤,包括:
获取与所述当前缩放级别对应的数值范围;
确定与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计算公式;
基于所述计算公式对所述当前缩放级别进行计算处理得到对应的处理值,并将所述处理值记为目标缩放级别;
调用第六预设方法将所述当前缩放级别调整为所述目标缩放级别,以完成对于所述地图的降级处理。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输入的出发地信息与目的地信息;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出发地信息与所述目的地信息,调用第一预设方法在当前页面的地图上绘制与出发点及目的地点对应的轨迹,以及在所述地图上生成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其中,所述页面为H5页面,所述出发点为所述地图上与所述出发地信息对应的位置点,所述目的地点为所述地图上与所述目的地信息对应的位置点;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角度,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出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其中,所述方向关系信息包括处于水平方向或处于垂直方向;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水平方向,基于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一宽度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二宽度生成地图左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并基于第二预设方法与所述避让范围数值对所述地图进行缩放处理,以及基于所述页面的第一高度、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二高度与页面标题区块的第三高度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垂直方向,调用第三预设方法获取所述地图的当前缩放级别,并基于所述当前缩放级别对所述地图进行降级处理,以及基于所述页面的第四高度、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五高度与页面标题区块的第六高度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中提供的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提供的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在获取到输入的出发地信息与目的地信息后,会先调用第一预设方法在当前页面的地图上绘制与出发点及目的地点对应的轨迹,以及在所述地图上生成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然后获取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之后基于所述角度确定出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最后根据所述方向关系信息所对应的具体方向,采用与该方向关系信息对应的调整处理方式对地图进行缩放调整以及对地图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以实现准确的完成对于地图的调整处理。本申请通过判断出发点与目的地点是处于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的关系,从而通过采用与该关系相对应的调整处理方式来对地图的缩放与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相应调整,解决了传统方案直接调用setFitView方法或者调用路径规划对象AMap.Driving中的方法search,造成地图上的覆盖物被页面中的其他信息遮挡住,或者是当覆盖物的内容宽度较长时,覆盖物的信息窗口在屏幕内显示不全的问题。并能够达到地图覆盖物及其信息窗口在屏幕的指定区域内能够全部显示的效果,提高了地图显示的精确性与智能性,使得用户能够在当前界面中清楚看到地图覆盖物及信息窗口,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获取和处理。其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利用数字计算机或者数字计算机控制的机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感知环境、获取知识并使用知识获得最佳结果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
人工智能基础技术一般包括如传感器、专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分布式存储、大数据处理技术、操作/交互系统、机电一体化等技术。人工智能软件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技术、机器人技术、生物识别技术、语音处理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几大方向。
参照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包括:
S10:获取输入的出发地信息与目的地信息;
S20:基于所述出发地信息与所述目的地信息,调用第一预设方法在当前页面的地图上绘制与出发点及目的地点对应的轨迹,以及在所述地图上生成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其中,所述页面为H5页面,所述出发点为所述地图上与所述出发地信息对应的位置点,所述目的地点为所述地图上与所述目的地信息对应的位置点;
S30:获取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
S40:基于所述角度,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出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其中,所述方向关系信息包括处于水平方向或处于垂直方向;
S50:若所述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水平方向,基于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一宽度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二宽度生成地图左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并基于第二预设方法与所述避让范围数值对所述地图进行缩放处理,以及基于所述页面的第一高度、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二高度与页面标题区块的第三高度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
S60:若所述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垂直方向,调用第三预设方法获取所述地图的当前缩放级别,并基于所述当前缩放级别对所述地图进行降级处理,以及基于所述页面的第四高度、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五高度与页面标题区块的第六高度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
如上述步骤S10至S60所述,本方法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一种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装置。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装置可以通过虚拟装置,例如软件代码实现,也可以通过写入或集成有相关执行代码的实体装置实现,且可以与用户通过键盘、鼠标、遥控器、触摸板或声控设备等方式进行人机交互。本实施例中的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装置,能够实现地图覆盖物及其信息窗口在屏幕的指定区域内能够全部显示的效果,提高了地图显示的精确性与智能性。具体地,首先获取输入的出发地信息与目的地信息。其中,所述出发地信息与目的地信息可为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输入的地点信息。举例地,所述出发地信息可为“深圳地铁集团运营总部竹子林车辆段”,所述目的地信息可为“PAFCMALL”。
然后基于所述出发地信息与所述目的地信息,调用第一预设方法在当前页面的地图上绘制与出发点及目的地点对应的轨迹,以及在所述地图上生成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其中,所述页面为H5页面,所述出发点为所述地图上与所述出发地信息对应的位置点,所述目的地点为所述地图上与所述目的地信息对应的位置点。另外,所述第一预设方法具体为高德地图的AMap.Driving对象的search方法。在完成了出发点及目的地点对应的轨迹的绘制后,此时地图的中心点就位于屏幕的中心。此外,在调用第一预设方法在当前页面的地图上绘制与出发点及目的地点对应的轨迹时,会在该地图上同时生成出发点的信息窗口与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举例地,假如出发点为A,目的地点为B,则在绘制A到B的轨迹时,会在A的正上方生成一个信息窗口1,该信息窗口1内会填有出发点的名称,信息窗口1的中心点与出发点A处于同一竖直线上,该信息窗口1的宽度可指信息窗口1在横向上划分的像素点的数量。同理,会在B的正上方生成一个信息窗口2,该信息窗口2内会填有目的地点的名称。之后获取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其中,对于所述获取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的具体实现过程,本申请将在后续的具体实施例中对此作进一步的描述,在此不予赘述。
后续基于所述角度,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出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其中,所述方向关系信息包括处于水平方向或处于垂直方向。另外,所述基于所述角度,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出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的具体实现过程,本申请将在后续的具体实施例中对此作进一步的描述,在此不予赘述。若所述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水平方向,基于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一宽度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二宽度生成地图左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并基于第二预设方法与所述避让范围数值对所述地图进行缩放处理,以及基于所述页面的第一高度、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二高度与页面标题区块的第三高度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其中,可通过现有的高德地图中用于获取信息窗口的宽度的函数方法来获取到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一宽度以及。另外,所述避让范围数值也可称为像素避让宽度。所述第二预设方法具体为高德地图的setFitView方法,在生成了地图左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后,可通过运行setFitView([startMarker,endMarker],false,[0,0,Δleft,Δright]),从而以使出发点与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能够在屏幕内完全显示,startMarker、endMarker分别表示调用高德地图的方法AMap.Marker在地图上绘制的出发点和目的地点的marker对象,Δleft指地图左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Δright指地图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此外,所述地图左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的生成过程与对于地图中心点位置的调整处理将在后续的具体实施例中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而若所述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垂直方向,调用第三预设方法获取所述地图的当前缩放级别,并基于所述当前缩放级别对所述地图进行降级处理,以及基于所述页面的第四高度、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五高度与页面标题区块的第六高度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方法具体为高德地图的getZoom()方法,可通过运行该方法获取地图的当前缩放级别curZoom。另外,所述降级处理与对于地图中心点位置的调整处理将在后续的具体实施例中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在获取到输入的出发地信息与目的地信息后,会先调用第一预设方法在当前页面的地图上绘制与出发点及目的地点对应的轨迹,以及在所述地图上生成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然后获取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之后基于所述角度确定出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最后根据所述方向关系信息所对应的具体方向,采用与该方向关系信息对应的调整处理方式对地图进行缩放调整以及对地图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以实现准确的完成对于地图的调整处理。本实施例通过判断出发点与目的地点是处于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的关系,从而通过采用与该关系相对应的调整处理方式来对地图的缩放与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相应调整,解决了传统方案直接调用setFitView方法或者调用路径规划对象AMap.Driving中的方法search,造成地图上的覆盖物被页面中的其他信息遮挡住,或者是当覆盖物的内容宽度较长时,覆盖物的信息窗口在屏幕内显示不全的问题。并能够达到地图覆盖物及其信息窗口在屏幕的指定区域(指屏幕的当前页面中除页面底部卡片区块与页面标题区块外的其他区块所对应的区域)内能够全部显示的效果,提高了地图显示的精确性与智能性,使得用户能够在当前界面中清楚看到地图覆盖物及信息窗口,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0,包括:
S300:获取所述出发点的第一经纬度坐标;以及,
S301:获取所述目的地点的第二经纬度坐标;
S302:基于第四预设方法将所述第一经纬度坐标转换为第一容器像素坐标,以及将所述第二经纬度坐标转换为第二容器像素坐标;
S303:基于所述第一容器像素坐标、所述第二容器像素坐标对应的第一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
如上述步骤S300至S303所述,所述获取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的步骤,具体可包括:首先获取所述出发点的第一经纬度坐标。其中,所述第一经纬度坐标是指所述出发点在地图上的位置所对应的经纬度坐标。以及获取所述目的地点的第二经纬度坐标。其中,所述第二经纬度坐标是指所述目的地点在地图上的位置所对应的经纬度坐标。然后基于第四预设方法将所述第一经纬度坐标转换为第一容器像素坐标,以及将所述第二经纬度坐标转换为第二容器像素坐标。其中,所述第四预设方法具体为高德地图的lngLatToContainer方法,使用该lngLatToContainer方法可以实现经纬度坐标与容器像素坐标之间的转换。最后基于所述第一容器像素坐标、所述第二容器像素坐标对应的第一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其中,具体可通过以下第一预设公式angle=360*Math.atan2(Δy,Δx)/(2*Math.PI),来计算出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Δy和Δx是出发点的第一经纬度坐标与目的地点的第二经纬度坐标经过转为相应的第一容器像素坐标与第二容器像素坐标后的y方向和x方向的差值。本实施例中,在基于第四预设方法完成对于出发点与目的地点的经纬度坐标转换后,通过基于第一预设公式可以准确地计算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有利于后续可以基于所述角度来快速准确地确定出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进而可以基于得到的方向关系信息来筛选出于该方向关系信息对应的调整处理规则来对地图进行准确的调整处理,以达到地图覆盖物及其信息窗口在屏幕的指定区域内能够全部显示的效果,进而提高地图显示的精确性与智能性。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40,包括:
S400:判断所述角度是否处于第一预设角度区间内;
S401:若不处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区间内,判断所述角度是否处于第二预设角度区间内;
S402:若不处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区间内,判断所述角度是否处于第三预设角度区间内;
S403:若处于所述第三预设角度区间内,确定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竖直方向;
S404:若不处于所述第三预设角度区间内,确定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水平方向。
如上述步骤S400至S404所述,所述基于所述角度,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出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的步骤,具体可包括:首先判断所述角度是否处于第一预设角度区间内。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区间可为[40°,140°],即40°≤angle≤140°,angle为所述角度。如果所述角度处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区间内,则确定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竖直方向。若不处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区间内,然后判断所述角度是否处于第二预设角度区间内。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区间可为[270°,290°],即270°≤angle≤290°,angle为所述角度。如果所述角度处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区间内,则确定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竖直方向。而若不处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区间内,进一步判断所述角度是否处于第三预设角度区间内。其中,所述第三预设角度区间可为[-140°,40°],即-140°≤angle≤40°,angle为所述角度。如果所述角度处于所述第三预设角度区间内,则确定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竖直方向。而如果所述角度均不处于第一预设角度区间、第二预设角度区间以及第三预设角度区间内,则确定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水平方向。若处于所述第三预设角度区间内,确定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竖直方向。而若不处于所述第三预设角度区间内,确定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水平方向。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得到的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来快速准确地确定出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进而可以基于得到的方向关系信息来筛选出于该方向关系信息对应的调整处理规则来对地图进行准确的调整处理,以达到地图覆盖物及其信息窗口在屏幕的指定区域内能够全部显示的效果,提高了地图显示的精确性与智能性。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50中的基于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一宽度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二宽度生成地图左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包括:
S500:获取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一宽度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二宽度;
S501:获取所述出发点的第一经度与所述目的地点的第二经度;
S502:计算所述第一宽度与2的比值,得到第一数值,以及计算所述第二宽度与2的比值,得到第二数值;
S503:对所述第一经度与所述第二经度进行数值大小比较;
S504:若所述第一经度大于所述第二经度,将所述第二数值作为地图左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将所述第一数值作为地图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
S505:若所述第二经度大于所述第一经度,将所述第一数值作为地图左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将所述第二数值作为地图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
如上述步骤S500至S505所述,所述基于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一宽度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二宽度生成地图左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的步骤,具体可包括:首先获取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一宽度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二宽度。然后获取所述出发点的第一经度与所述目的地点的第二经度。计算所述第一宽度与2的比值,得到第一数值,以及计算所述第二宽度与2的比值,得到第二数值。之后对所述第一经度与所述第二经度进行数值大小比较。若所述第一经度大于所述第二经度,将所述第二数值作为地图左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将所述第一数值作为地图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而若所述第二经度大于所述第一经度,将所述第一数值作为地图左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将所述第二数值作为地图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其中,避让范围数值也可称为像素避让宽度数值。具体的,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一宽度可为startWidth,所述目标地点的第二宽度可为endWidth,当所述出发点的第一经度大于所述目标地点的第二经度时,则地图左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Δleft=endWidth/2,地图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Δright=startWidth/2。而当所述目标地点的第二经度大于所述出发点的第一经度时,则地图左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Δleft=startWidth/2,地图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Δright=endWidth/2。本实施例中,通过基于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一宽度与所述目标地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二宽度生成地图左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从而可以使得地图覆盖物的信息窗口能够在屏幕的指定区域内完全显示的效果,提高了地图显示的精确性与智能性,使得用户能够在当前页面中清楚看到信息窗口,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50中的基于所述页面的第一高度、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二高度与页面标题区块的第三高度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包括:
S510:获取所述页面的第一高度、所述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二高度与所述页面标题区块的第三高度;
S511:基于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二高度对应的第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指定数值;
S512:基于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三高度与所述指定数值对应的第三预设公式计算得到对应的距离值;
S513:基于所述距离值,调用第五预设方法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
如上述步骤S510至S513所述,所述基于所述页面的第一高度、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二高度与页面标题区块的第三高度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的步骤,具体可包括:首先获取所述页面的第一高度、所述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二高度与所述页面标题区块的第三高度。然后基于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二高度对应的第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指定数值。其中,对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二高度对应的第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指定数值的具体实现过程,本申请将在后续的具体实施例中对此作进一步的描述,在此不予赘述。之后基于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三高度与所述指定数值对应的第三预设公式计算得到对应的距离值。其中,所述距离值是指地图的中心点向上移动的距离,所述第三预设公式具体为:Δh1=h1÷2-diff-h3,Δh1为距离值,h1为第一高度,diff为指定数值,h3为第三高度。最后基于所述距离值,调用第五预设方法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五预设方法为高德地图的panBy()方法,可通过运行panBy(0,-Δh1)来调整地图的中心点位置以进行对于地图的中心点位置的更新,从而达到地图覆盖物在屏幕的指定区域内完全显示的效果。本实施例中,通过页面的第一高度、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二高度与页面标题区块的第三高度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可以完成对于地图准确的调整处理,以达到地图覆盖物及其信息窗口在屏幕中的指定区域内能够全部显示的效果,提高了地图显示的精确性与智能性,使得用户能够在当前页面中清楚看到地图覆盖物及信息窗口,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511,包括:
S5110:计算所述第一高度与所述第二高度之间的差值;
S5111:计算所述差值与2之间的比值;
S5112:将所述比值作为所述指定数值。
如上述步骤S5110至S5112所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二高度对应的第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指定数值的步骤,具体可包括:首先计算所述第一高度与所述第二高度之间的差值。然后计算所述差值与2之间的比值。最后将所述比值作为所述指定数值。具体的,可基于公式diff=(h1-h2)÷2,来计算得到所述指定数值,diff为所述指定数值,h1为所述第一高度,h2为所述第二高度。本实施例中,通过计算所述第一高度与所述第二高度之间的差值,并将该差值与2之间的比值作为所述指定数值,有利于后续可以利用与所述指定数值对应的预设公式计算得到对应的距离值,进而基于所述距离值,调用第五预设方法对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以完成对于地图准确的调整处理,达到地图覆盖物及其信息窗口能够在屏幕的指定区域内能够全部显示的效果,提高了地图显示的精确性与智能性,使得用户能够在当前页面中清楚看到地图覆盖物及信息窗口,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60中的基于所述当前缩放级别对所述地图进行降级处理,包括:
S600:获取与所述当前缩放级别对应的数值范围;
S601:确定与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计算公式;
S602:基于所述计算公式对所述当前缩放级别进行计算处理得到对应的处理值,并将所述处理值记为目标缩放级别;
S603:调用第六预设方法将所述当前缩放级别调整为所述目标缩放级别,以完成对于所述地图的降级处理。
如上述步骤S600至S603所述,所述基于所述当前缩放级别对所述地图进行降级处理的步骤,具体可包括:首先获取与所述当前缩放级别对应的数值范围。其中,对于不同的当前缩放级别所对应的数值范围,会对应设置有不同的计算目标缩放级别的方式。然后确定与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计算公式。具体的,确定与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计算公式的过程可包括:判断所述当前缩放级别对应的数值范围是否处于大于等于18的范围;若是,确定与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计算公式为:newCurZoom=CurZoom-1.2;若小于18,判断所述数值范围是否处于大于等于17的范围;若是,确定与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计算公式为:newCurZoom=CurZoom-2;若小于17,判断所述数值范围是否处于大于等于16的范围;若是,确定与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计算公式为:newCurZoom=CurZoom-1.7;若小于16,判断所述数值范围是否处于大于15的范围;若是,确定与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计算公式为:newCurZoom=CurZoom-1.8;若不大于15,判断所述数值范围是否处于大于14且不等于15的范围;若是,确定与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计算公式为:newCurZoom=CurZoom-1.9;若不大于14,判断所述数值范围是否处于大于13且不等于14的范围;若是,确定与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计算公式为:newCurZoom=CurZoom-1.4;否则,确定与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计算公式为:newCurZoom=CurZoom-1.7。之后基于所述计算公式对所述当前缩放级别进行计算处理得到对应的处理值,并将所述处理值记为目标缩放级别。最后调用第六预设方法将所述当前缩放级别调整为所述目标缩放级别,以完成对于所述地图的降级处理。其中,所述第六预设方法为setZoom()方法,通过运行setZoom(newCurZoom)来将所述当前缩放级别调整为所述目标缩放级别以重新调整地图的缩放级别,从而可以达到地图覆盖物的高度不会超过可视区域的高度效果。本实施例中,通过基于所述当前缩放级别确定出目标缩放级别,并利用得到的目标缩放级别对地图进行降级处理,从而可以完成对于地图的缩放处理,达到地图覆盖物的高度不会超过屏幕的可视区域,即屏幕的高度,提高了地图显示的精确性与智能性,使得用户能够在当前页面中清楚看到地图覆盖物及信息窗口,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区块链领域,如将上述方向关系信息等数据存储于区块链上。通过使用区块链来对上述方向关系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能够有效地保证上述方向关系信息的安全性与不可篡改性。
上述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Blockchain),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区块链可以包括区块链底层平台、平台产品服务层以及应用服务层等。
区块链底层平台可以包括用户管理、基础服务、智能合约以及运营监控等处理模块。其中,用户管理模块负责所有区块链参与者的身份信息管理,包括维护公私钥生成(账户管理)、密钥管理以及用户真实身份和区块链地址对应关系维护(权限管理)等,并且在授权的情况下,监管和审计某些真实身份的交易情况,提供风险控制的规则配置(风控审计);基础服务模块部署在所有区块链节点设备上,用来验证业务请求的有效性,并对有效请求完成共识后记录到存储上,对于一个新的业务请求,基础服务先对接口适配解析和鉴权处理(接口适配),然后通过共识算法将业务信息加密(共识管理),在加密之后完整一致的传输至共享账本上(网络通信),并进行记录存储;智能合约模块负责合约的注册发行以及合约触发和合约执行,开发人员可以通过某种编程语言定义合约逻辑,发布到区块链上(合约注册),根据合约条款的逻辑,调用密钥或者其它的事件触发执行,完成合约逻辑,同时还提供对合约升级注销的功能;运营监控模块主要负责产品发布过程中的部署、配置的修改、合约设置、云适配以及产品运行中的实时状态的可视化输出,例如:告警、监控网络情况、监控节点设备健康状态等。
参照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输入的出发地信息与目的地信息;
第一处理模块2,用于基于所述出发地信息与所述目的地信息,调用第一预设方法在当前页面的地图上绘制与出发点及目的地点对应的轨迹,以及在所述地图上生成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其中,所述页面为H5页面,所述出发点为所述地图上与所述出发地信息对应的位置点,所述目的地点为所述地图上与所述目的地信息对应的位置点;
第二获取模块3,用于获取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
确定模块4,用于基于所述角度,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出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其中,所述方向关系信息包括处于水平方向或处于垂直方向;
第二处理模块5,用于若所述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水平方向,基于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一宽度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二宽度生成地图左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并基于第二预设方法与所述避让范围数值对所述地图进行缩放处理,以及基于所述页面的第一高度、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二高度与页面标题区块的第三高度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
第三处理模块6,用于若所述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垂直方向,调用第三预设方法获取所述地图的当前缩放级别,并基于所述当前缩放级别对所述地图进行降级处理,以及基于所述页面的第四高度、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五高度与页面标题区块的第六高度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中,上述模块或单元分别用于执行的操作与前述实施方式的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的步骤一一对应,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获取模块3,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出发点的第一经纬度坐标;以及,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的地点的第二经纬度坐标;
转换单元,用于基于第四预设方法将所述第一经纬度坐标转换为第一容器像素坐标,以及将所述第二经纬度坐标转换为第二容器像素坐标;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容器像素坐标、所述第二容器像素坐标对应的第一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
本实施例中,上述模块或单元分别用于执行的操作与前述实施方式的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的步骤一一对应,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确定模块4,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角度是否处于第一预设角度区间内;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若不处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区间内,判断所述角度是否处于第二预设角度区间内;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若不处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区间内,判断所述角度是否处于第三预设角度区间内;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若处于所述第三预设角度区间内,确定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竖直方向;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不处于所述第三预设角度区间内,确定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水平方向。
本实施例中,上述模块或单元分别用于执行的操作与前述实施方式的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的步骤一一对应,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处理模块5,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一宽度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二宽度;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出发点的第一经度与所述目的地点的第二经度;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宽度与2的比值,得到第一数值,以及计算所述第二宽度与2的比值,得到第二数值;
比较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经度与所述第二经度进行数值大小比较;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经度大于所述第二经度,将所述第二数值作为地图左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将所述第一数值作为地图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经度大于所述第一经度,将所述第一数值作为地图左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将所述第二数值作为地图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
本实施例中,上述模块或单元分别用于执行的操作与前述实施方式的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的步骤一一对应,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处理模块5,包括:
第五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页面的第一高度、所述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二高度与所述页面标题区块的第三高度;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二高度对应的第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指定数值;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三高度与所述指定数值对应的第三预设公式计算得到对应的距离值;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距离值,调用第五预设方法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中,上述模块或单元分别用于执行的操作与前述实施方式的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的步骤一一对应,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三计算单元,包括: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高度与所述第二高度之间的差值;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差值与2之间的比值;
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比值作为所述指定数值。
本实施例中,上述模块或单元分别用于执行的操作与前述实施方式的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的步骤一一对应,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三处理模块6,包括:
第六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所述当前缩放级别对应的数值范围;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计算公式;
第五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计算公式对所述当前缩放级别进行计算处理得到对应的处理值,并将所述处理值记为目标缩放级别;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调用第六预设方法将所述当前缩放级别调整为所述目标缩放级别,以完成对于所述地图的降级处理。
本实施例中,上述模块或单元分别用于执行的操作与前述实施方式的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的步骤一一对应,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可以如图3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输入装置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设计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出发地信息、目的地信息、角度、方向关系信息、避让范围数值、当前缩放级别以及中心点位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是计算机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图文输出设备,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使文字与图形在显示屏的屏幕上显示出来。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是计算机与用户或其他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装置,用于把数据、指令及某些标志信息等输送到计算机中去。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
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的步骤:
获取输入的出发地信息与目的地信息;
基于所述出发地信息与所述目的地信息,调用第一预设方法在当前页面的地图上绘制与出发点及目的地点对应的轨迹;其中,所述页面为H5页面,所述出发点为所述地图上与所述出发地信息对应的位置点,所述目的地点为所述地图上与所述目的地信息对应的位置点,所述地图中还包括与所述出发点对应的信息窗口以及与所述目的地点对应的信息窗口;
获取输入的出发地信息与目的地信息;
基于所述出发地信息与所述目的地信息,调用第一预设方法在当前页面的地图上绘制与出发点及目的地点对应的轨迹,以及在所述地图上生成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其中,所述页面为H5页面,所述出发点为所述地图上与所述出发地信息对应的位置点,所述目的地点为所述地图上与所述目的地信息对应的位置点;
获取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
基于所述角度,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出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其中,所述方向关系信息包括处于水平方向或处于垂直方向;
若所述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水平方向,基于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一宽度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二宽度生成地图左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并基于第二预设方法与所述避让范围数值对所述地图进行缩放处理,以及基于所述页面的第一高度、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二高度与页面标题区块的第三高度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
若所述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垂直方向,调用第三预设方法获取所述地图的当前缩放级别,并基于所述当前缩放级别对所述地图进行降级处理,以及基于所述页面的第四高度、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五高度与页面标题区块的第六高度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装置、计算机设备的限定。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具体为:
获取输入的出发地信息与目的地信息;
基于所述出发地信息与所述目的地信息,调用第一预设方法在当前页面的地图上绘制与出发点及目的地点对应的轨迹,以及在所述地图上生成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其中,所述页面为H5页面,所述出发点为所述地图上与所述出发地信息对应的位置点,所述目的地点为所述地图上与所述目的地信息对应的位置点;
获取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
基于所述角度,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出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其中,所述方向关系信息包括处于水平方向或处于垂直方向;
若所述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水平方向,基于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一宽度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二宽度生成地图左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并基于第二预设方法与所述避让范围数值对所述地图进行缩放处理,以及基于所述页面的第一高度、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二高度与页面标题区块的第三高度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
若所述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垂直方向,调用第三预设方法获取所述地图的当前缩放级别,并基于所述当前缩放级别对所述地图进行降级处理,以及基于所述页面的第四高度、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五高度与页面标题区块的第六高度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在获取到输入的出发地信息与目的地信息后,会先调用第一预设方法在当前页面的地图上绘制与出发点及目的地点对应的轨迹,以及在所述地图上生成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然后获取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之后基于所述角度确定出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最后根据所述方向关系信息所对应的具体方向,采用与该方向关系信息对应的调整处理方式对地图进行缩放调整以及对地图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以实现准确的完成对于地图的调整处理。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判断出发点与目的地点是处于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的关系,从而通过采用与该关系相对应的调整处理方式来对地图的缩放与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相应调整,解决了传统方案直接调用setFitView方法或者调用路径规划对象AMap.Driving中的方法search,造成地图上的覆盖物被页面中的其他信息遮挡住,或者是当覆盖物的内容宽度较长时,覆盖物的信息窗口在屏幕内显示不全的问题。并能够达到地图覆盖物及其信息窗口在屏幕的指定区域内能够全部显示的效果,提高了地图显示的精确性与智能性,使得用户能够在当前界面中清楚看到地图覆盖物及信息窗口,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和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通过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速据率SDRAM(SS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输入的出发地信息与目的地信息;
基于所述出发地信息与所述目的地信息,调用第一预设方法在当前页面的地图上绘制与出发点及目的地点对应的轨迹,以及在所述地图上生成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其中,所述页面为H5页面,所述出发点为所述地图上与所述出发地信息对应的位置点,所述目的地点为所述地图上与所述目的地信息对应的位置点;
获取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
基于所述角度,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出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其中,所述方向关系信息包括处于水平方向或处于垂直方向;
若所述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水平方向,基于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一宽度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二宽度生成地图左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并基于第二预设方法与所述避让范围数值对所述地图进行缩放处理,以及基于所述页面的第一高度、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二高度与页面标题区块的第三高度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
若所述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垂直方向,调用第三预设方法获取所述地图的当前缩放级别,并基于所述当前缩放级别对所述地图进行降级处理,以及基于所述页面的第四高度、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五高度与页面标题区块的第六高度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出发点的第一经纬度坐标;以及,
获取所述目的地点的第二经纬度坐标;
基于第四预设方法将所述第一经纬度坐标转换为第一容器像素坐标,以及将所述第二经纬度坐标转换为第二容器像素坐标;
基于所述第一容器像素坐标、所述第二容器像素坐标对应的第一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角度,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出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角度是否处于第一预设角度区间内;
若不处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区间内,判断所述角度是否处于第二预设角度区间内;
若不处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区间内,判断所述角度是否处于第三预设角度区间内;
若处于所述第三预设角度区间内,确定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竖直方向;
若不处于所述第三预设角度区间内,确定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水平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一宽度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二宽度生成地图左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一宽度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二宽度;
获取所述出发点的第一经度与所述目的地点的第二经度;
计算所述第一宽度与2的比值,得到第一数值,以及计算所述第二宽度与2的比值,得到第二数值;
对所述第一经度与所述第二经度进行数值大小比较;
若所述第一经度大于所述第二经度,将所述第二数值作为地图左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将所述第一数值作为地图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
若所述第二经度大于所述第一经度,将所述第一数值作为地图左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将所述第二数值作为地图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页面的第一高度、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二高度与页面标题区块的第三高度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页面的第一高度、所述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二高度与所述页面标题区块的第三高度;
基于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二高度对应的第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指定数值;
基于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三高度与所述指定数值对应的第三预设公式计算得到对应的距离值;
基于所述距离值,调用第五预设方法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二高度对应的第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指定数值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高度与所述第二高度之间的差值;
计算所述差值与2之间的比值;
将所述比值作为所述指定数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缩放级别对所述地图进行降级处理的步骤,包括:
获取与所述当前缩放级别对应的数值范围;
确定与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计算公式;
基于所述计算公式对所述当前缩放级别进行计算处理得到对应的处理值,并将所述处理值记为目标缩放级别;
调用第六预设方法将所述当前缩放级别调整为所述目标缩放级别,以完成对于所述地图的降级处理。
8.一种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输入的出发地信息与目的地信息;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出发地信息与所述目的地信息,调用第一预设方法在当前页面的地图上绘制与出发点及目的地点对应的轨迹,以及在所述地图上生成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其中,所述页面为H5页面,所述出发点为所述地图上与所述出发地信息对应的位置点,所述目的地点为所述地图上与所述目的地信息对应的位置点;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角度;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角度,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出所述出发点与所述目的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信息;其中,所述方向关系信息包括处于水平方向或处于垂直方向;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水平方向,基于所述出发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一宽度与所述目的地点的信息窗口的第二宽度生成地图左右方向的避让范围数值,并基于第二预设方法与所述避让范围数值对所述地图进行缩放处理,以及基于所述页面的第一高度、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二高度与页面标题区块的第三高度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方向关系信息为处于垂直方向,调用第三预设方法获取所述地图的当前缩放级别,并基于所述当前缩放级别对所述地图进行降级处理,以及基于所述页面的第四高度、页面底部卡片区块的第五高度与页面标题区块的第六高度对所述地图的中心点位置进行调整。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1445970.9A 2021-11-30 2021-11-30 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1522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5970.9A CN114152252B (zh) 2021-11-30 2021-11-30 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5970.9A CN114152252B (zh) 2021-11-30 2021-11-30 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2252A true CN114152252A (zh) 2022-03-08
CN114152252B CN114152252B (zh) 2023-07-25

Family

ID=80455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45970.9A Active CN114152252B (zh) 2021-11-30 2021-11-30 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5225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6305A (zh) * 2019-09-24 2020-01-17 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图应用中绘制区域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1238507A (zh) * 2020-01-17 2020-06-05 青梧桐有限责任公司 小区地理位置的确定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58795A (zh) * 2020-06-16 2020-10-30 北京金茂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加载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650659A (zh) * 2020-12-22 2021-04-13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埋点设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05164A (zh) * 2021-09-13 2021-10-15 中航信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出行轨迹的绘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26693A (zh) * 2021-07-30 2021-11-09 未鲲(上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产品推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6305A (zh) * 2019-09-24 2020-01-17 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图应用中绘制区域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1238507A (zh) * 2020-01-17 2020-06-05 青梧桐有限责任公司 小区地理位置的确定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58795A (zh) * 2020-06-16 2020-10-30 北京金茂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加载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650659A (zh) * 2020-12-22 2021-04-13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埋点设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26693A (zh) * 2021-07-30 2021-11-09 未鲲(上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产品推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05164A (zh) * 2021-09-13 2021-10-15 中航信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出行轨迹的绘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2252B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04677B2 (en) Comprehensive pipelin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information recognition means
KR101044990B1 (ko) 증강 현실을 이용한 상하수도 관거 종합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977558B2 (en)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facilitating generation and assessment of engineering plans
KR100955592B1 (ko) Rfid와 gis를 활용한 시설물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3516297A (zh)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预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US20080255914A1 (en)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Managing Building Projects
CN108680156A (zh) 一种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机器人定位方法
KR20180132183A (ko) 모바일 단말, 지하 시설물 관리서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3d 공간정보에 기반한 지하 시설물 관리 시스템
CA234518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ake-off of materials using two-dimensional cad interface
KR101934315B1 (ko) Ict 기반 ar을 이용한 건설 유지 관리 원스톱 시스템
US20190361847A1 (en) Spatial Linking Visual Navig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N104537031A (zh) 一种地图数据的修改方法和装置
CN112328482A (zh) 基于脚本模板的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68041A (zh) 单证文件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083487A1 (zh) 生成高精度地图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A3169820A1 (en) Virtually viewing devices in a facility
CN111829539A (zh) 导航路径规划方法、装置、导航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3129338A (zh) 基于多目标跟踪算法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004639B (zh) 优惠信息的推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50659B (zh) 埋点设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52252A (zh) 基于地图的数据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49718A (zh) 关键点定位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8638125A (zh) 一种双目相机和差分gps联合的机器人定位方法
CN106482726A (zh) 位置信息制作系统、位置信息制作装置及位置信息制作方法
CN114547053A (zh) 基于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