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6428A -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6428A
CN114146428A CN202111244467.7A CN202111244467A CN114146428A CN 114146428 A CN114146428 A CN 114146428A CN 202111244467 A CN202111244467 A CN 202111244467A CN 114146428 A CN114146428 A CN 1141464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lightning
amphibious aircraft
test
sc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444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红云
黄凌龙
蔡志勇
刘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Aircraft Industry Co Ltd of China Aviation Industry General Aircraf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Aircraft Industry Co Ltd of China Aviation Industry General Aircraf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Aircraft Industry Co Ltd of China Aviation Industry General Aircraf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Aircraft Industry Co Ltd of China Aviation Industry General Aircraf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4446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464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46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64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27/00Toy aircraft; Other flying toys
    • A63H27/001Making or assembling thereof, e.g. by folding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飞机系统设计领域,公开了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包括确认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比例,选择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部件的材质,然后组装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的主要部件,对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对真实飞机突出点进行选择处理,对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表面进行导电增处理,最后对制造完成的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进行导电检查;本发明的方法所制作的模型,能够满足行业标准对闪电分区试验的要求,在真实的试验测试环境可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系统设计领域,涉及一种飞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民用飞机设计和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今天人们已普遍承认对飞机的闪击是一种“工作条件”,因此,飞机研制中明确了闪电防护的要求。
美国的军标MIL-STD-464、MIL-STD-1757、MIL-STD-1795、联邦航空条例FAR-25、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 ARP 5412《雷电环境及相关试验波形》、SAE ARP 5414《飞机的闪电区域划分》、SAE ARP 5416《飞机雷电试验方法》、我国的航标HB6129《飞机雷电防护要求及试验方法》和国军标GJB3567《军用飞机雷电防护》对飞机雷电防护作出了规定和要求,其中包括通过飞机缩比模型的雷击附着点试验来划分飞机的闪击区,为飞机的防雷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对于水陆两栖飞机,是同时具有水面、陆地起降能力的飞机,它具有船体、浮筒、水舵等特殊部件,SAE ARP 5414《飞机的闪电区域划分》的方法不能满足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确定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用飞机的缩比模型来进行附着点试验,是确定水陆两栖飞机闪击区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认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比例;
步骤二,选择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部件的材质,然后组装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的主要部件;
步骤三,对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对真实飞机突出点进行选择处理;
步骤四,对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表面进行导电增处理;
步骤五,最后对制造完成的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进行导电检查。
进一步的,步骤一中,将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的比例设在20~30之间。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用于闪电分区试验的水陆两栖飞机缩比模型机身组件为木质,其他部件为金属模型;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将模型的主要部件组装完成后,再对木质机身表面进行金属铝的喷涂。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金属材料制作的组件与采用的木质材料组件连接时采用嵌入内部金属件的方式对两者进行连接,并且对嵌入内部金属件进行封装,使得嵌入内部金属件不与模型外表面导电连通。
进一步的,步骤三中,对于经过缩比后尺寸在0.1毫米级的部件,在缩比模型上采取忽略不安装的方式处理;对于经过缩比后尺寸达到或超过1毫米级的大尺寸突出部件,采用金属单独制作这些部件,然后使用导电胶将这些部件粘接在缩比模型上相应的安装位置。
进一步的,步骤四中,在缩比模型在组装时,如有目视存在缝隙,则在组件连接处填充铝粉。
进一步的,步骤五中,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制造检查方法具体包括:
测量在模型的固定端部之间的电阻,包括:机头到机尾、机头到每个螺旋桨的尖端、机头到左机翼尖、机头到右机翼尖、左机翼尖到右机翼尖、机头到左平尾翼尖、机头到右平尾翼尖,上述每两点之间的电阻小于50mΩ为合格品。
本发明的优点是在于:
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装置体现真实水陆两栖飞机的外形特征,满足行业标准对闪电分区试验的要求,在真实的试验测试环境可操作,也可为其他机型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设计和制作提供借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1:25缩比模型装置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1:25缩比模型装置俯视图。
其中,1—模型水平基准线,2—模型长度,3—模型机头高度,4—模型高度,5—模型翼展长度,6—模型尾翼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分析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模型及制作方法,具体方法包括如下:
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比例的确定方法,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部件及材质选用的方法,水陆两栖飞机缩比模型对真实飞机突出点处理的方法,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表面处理的方法,水陆两栖飞机缩比模型制造检查方法,确定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装置。
所述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比例的确定方法,具体包括:根据水陆两栖飞机外形结构,结合飞机雷电试验方法及试验装置的特点,确定用于闪电分区试验水陆两栖飞机的缩比比例。
所述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部件及材质选用的方法,具体包括:根据飞机模型结构特征和试验环境测试要求,确定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部件包含真实飞机的外观特征,材质选用为机身组件为木质、其他部件为金属、模型在组装完成后进行表面处理。
所述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对真实飞机突出点处理的方法,具体包括:经过缩比后水陆两栖飞机缩比模型本身、大尺寸突出部件、尺寸微小突出部件的处理方法。
所述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表面处理的方法,具体包括:水陆两栖飞机缩比模型非金属表面处理成导电表面的方法,组件与组件组装出现缝隙的处理方法。
所述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制造检查方法,具体包括:水陆两栖飞机缩比模型尺寸检查方法,部件之间的连接检查方法,表面导电连续性检测方法。
根据所述6种方法确定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装置。
第一,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比例的确定方法,根据SAE ARP 5416-2005《飞机雷电试验方法》的要求,飞机真实尺寸的模型最高点与高压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0米,最低点与地平面的距离最小应为模型的最大尺寸。对于闪电分区试验,根据模型缩比确定放电距离,电极距最近的模型表面距离为50/缩小比例值,缩小后的最大尺寸不能小于1米,考虑水陆两栖飞机真实尺寸和目前国内设备对放电间隙的上、下间隙的长度要求,确定水陆两栖飞机缩小比例在20~30之间。
第二,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部件及材质选用的方法,考虑飞机模型要求结实不易变形,真实飞机缩小比例后其抑波槽外板、机翼、尾翼等部位加工上存在难度,模型外形要求具备导电型,其重量要保证进行闪电分区试验时可安全可靠地调整模型姿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用于闪电分区试验的水陆两栖飞机缩比模型机身组件为木质模型,其他部件为金属模型,模型在组装完成后再进行喷涂金属铝。
第三,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对真实飞机突出点处理的方法,对于水陆两栖飞机外形中类似于导流片这样小尺寸突出部件,经过缩比后尺寸仅为0.1毫米级,相对于整个飞机模型本身以及周边的突出部件如起落架舱尺寸微小,理论上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极小,故缩比模型不安装这些部件;类似于垂尾整流罩这样大尺寸突出部件,经过缩比后尺寸为毫米级,因此单独制作这些部件,完成后使用导电胶将其粘接在模型上相应的安装位置。
第四,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表面处理的方法,是非金属表面处理通过喷涂一层金属铝成为导电表面,缩比模型在组装时,如有目视存在缝隙,则在组件连接处填充铝粉,金属材料制作的组件与采用的木质材料组件连接时,嵌入内部金属件将其封装并不与模型外表面导电连通。嵌入内部金属件是金属材料组件与木质材料的连接件,保证嵌入内部金属件不影响试验结果。
第五,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制造检查方法,缩比模型架设在水平测试平台上使用高度测量仪测量外形尺寸;目视检查浮筒与浮筒支杆、浮筒支杆与机翼、机翼与螺旋桨、机翼与机身、机身与垂尾、垂尾与平尾连接是否存在隙缝;手触摸模型表面检查部件连接处,钉头与模型表面是平滑过渡的;模型的固定端部之间,如机头到机尾,机头到每个螺旋桨的尖端、机头到左机翼尖,机头到右机翼尖,左机翼尖到右机翼尖,机头到左平尾翼尖、机头到右平尾翼尖,每两点之间的电阻应该小于50mΩ。
根据综合上述五个方法所确定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装置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施例中采用1:25的缩比比例,此装置,包括长度1454.4毫米且木制主体喷涂金属铝的模型机身、翼展长度1552毫米的金属模型机翼、高度456毫米和翼长度503.2毫米的金属尾翼、金属模型浮筒、金属模型螺旋桨及发动机短舱、金属整流罩,根据真实飞机的外形特征对上述部件进行组装,上述未提及的飞机部件在本模型上予以忽略。本模型能够满足行业标准对闪电分区试验的要求,其重量要保证在真实的闪电分区试验测试环境可安全可靠地调整模型姿态。
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1是模型水平基准线,2是模型长度1454.4±6毫米,3是模型机头高度188.6±2.5毫米,4是模型高度456±4毫米,5是模型翼展长度1552±6毫米,6是模型尾翼长度503.2±4毫米。

Claims (8)

1.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认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比例;
步骤二,选择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部件的材质,然后组装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的主要部件;
步骤三,对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对真实飞机突出点进行选择处理;
步骤四,对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表面进行导电增处理;
步骤五,最后对制造完成的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进行导电检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将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的比例设在20~3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用于闪电分区试验的水陆两栖飞机缩比模型机身组件为木质,其他部件为金属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将模型的主要部件组装完成后,再对木质机身表面进行金属铝的喷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金属材料制作的组件与采用的木质材料组件连接时采用嵌入内部金属件的方式对两者进行连接,并且对嵌入内部金属件进行封装,使得嵌入内部金属件不与模型外表面导电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对于经过缩比后尺寸在0.1毫米级的部件,在缩比模型上采取忽略不安装的方式处理;对于经过缩比后尺寸达到或超过1毫米级的大尺寸突出部件,采用金属单独制作这些部件,然后使用导电胶将这些部件粘接在缩比模型上相应的安装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在缩比模型在组装时,如有目视存在缝隙,则在组件连接处填充铝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缩比模型制造检查方法具体包括:
测量在模型的固定端部之间的电阻,包括:机头到机尾、机头到每个螺旋桨的尖端、机头到左机翼尖、机头到右机翼尖、左机翼尖到右机翼尖、机头到左平尾翼尖、机头到右平尾翼尖,上述每两点之间的电阻小于50mΩ为合格品。
CN202111244467.7A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 Pending CN1141464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4467.7A CN114146428A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4467.7A CN114146428A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6428A true CN114146428A (zh) 2022-03-08

Family

ID=80458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4467.7A Pending CN114146428A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4642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28086A (en) * 1938-04-29 1940-10-22 Hanns Klemm Outer skin for aircraft and other light construction bodies,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ES15073U (es) * 1947-04-30 1947-06-16 Vidal De Cárcer Manuel Aeroplano de juguete.
CN103293397A (zh) * 2013-05-03 2013-09-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生成飞行器初始雷击附着点的方法
CN107315136A (zh) * 2017-07-06 2017-11-0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飞机雷电瞬态电流分布试验方法
CN112730906A (zh) * 2020-12-18 2021-04-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模拟动态飞行器的雷电试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28086A (en) * 1938-04-29 1940-10-22 Hanns Klemm Outer skin for aircraft and other light construction bodies,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ES15073U (es) * 1947-04-30 1947-06-16 Vidal De Cárcer Manuel Aeroplano de juguete.
CN103293397A (zh) * 2013-05-03 2013-09-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生成飞行器初始雷击附着点的方法
CN107315136A (zh) * 2017-07-06 2017-11-0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飞机雷电瞬态电流分布试验方法
CN112730906A (zh) * 2020-12-18 2021-04-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模拟动态飞行器的雷电试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estrinho et al. Design optimization of a variable-span morphing wing for a small UAV
KR20140120263A (ko) 연속하는 곡선 날개 보 및 제조 방법
Lalande et al. Numerical methods for zoning computation
CN202783773U (zh) 一种飞机防雷击的复合材料机翼翼盒
CA2890769C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forming a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CN114146428A (zh)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闪电分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
Murayama et al. Noise Reduction Design for Flap Side-edges toward FQUROH Second Flight Demonstration
Yokokawa et al. Acoustic wind tunnel test with 18% scale Half-span model toward FQUROH flight demonstration
Fisher et al. Pre-lightning strikes and aircraft electrostatics
Holdaway Comparison of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zero-lift drag-rise characteristics of wing-body-tail combinations near the speed of sound
Sekar et al. Aerodynamic design and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a wing for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CN208559739U (zh) 一种翼尖预埋放电刷结构
Washburn Drag reduction status and plans-laminar flow and AFC
AU2014229755B2 (en) Lightning protection for vehicles
Della Vecchia et al. Aircraft directional stability prediction method by CFD
CN110481805A (zh) 一种飞机避免雷击方法
CN214138956U (zh) 一种可调节姿态的航磁物探无人机翼梢挂载装置
Wolowicz et al. Lateral-directional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twin-engine, propeller driven airplanes
Coiro et al. Design of low-speed aircraft by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developed at DPA
CN107745796B (zh) 一种背负式大型天线罩双支腿
Hoole et al. Determining safe electrical zones for placing aircraft navigation. Measurement and microelectronic systems in static thunderstorm environment
Woo et al. A research on the static discharger installation design and test for air vehicle
Das et al. Modes of lightning attachment to aircraft at different stroke currents and relative positions of descending lightning leader
Nicolosi FUSELAGE AERODYNAMI C DRAG PREDI CTI ON METHOD BY CFD
Paletta et al. Non-linear dynamic loads due to the landing impact of a joined-wing UAV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