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4017A - 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和电动总成 - Google Patents

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和电动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4017A
CN114144017A CN202010920910.7A CN202010920910A CN114144017A CN 114144017 A CN114144017 A CN 114144017A CN 202010920910 A CN202010920910 A CN 202010920910A CN 114144017 A CN114144017 A CN 114144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pper bar
controller
cavity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209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44017B (zh
Inventor
喻凤传
张星春
曾庆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2091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440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44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4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44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40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45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automotive electronic casings
    • H05K7/20872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27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和电动总成,所述控制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箱体具有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内安装有IGBT,所述上腔体的内壁与所述IGBT限定出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入水口连通,且所述下腔体具有第一流槽;电源散热板支架,所述电源散热板支架安装于所述下腔体内,所述电源散热板支架设有第二流槽,所述第一流槽与所述第二流槽拼接且形成为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且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出水口连通,且所述电源散热板支架安装有电源模块。本申请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电源模块和电控模块不需单独设置换热结构,降低设置成本,且利于减小控制器的整体结构尺寸。

Description

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和电动总成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动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和具有该控制器的电动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社会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电动汽车的控制器功能集成也越来越多,体积和重量要求越来越小。现有的车辆控制器功能相对单一,集成度不高,电机控制器和电源充电一体机是独立箱体,各箱体的水道都是独立且需水管等连接水路,水路的设置成本较高,且占用的空间较大,导致控制器整体占用空间大且比较笨重,存在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机总成的控制器,该控制器集成有电源和电控,且控制器的电源与电控的散热集成设置,不需分别单独设置散热水道,利于降低控制器的空间占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箱体具有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内安装有IGBT,所述上腔体的内壁与所述IGBT限定出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入水口连通,且所述下腔体具有第一流槽;电源散热板支架,所述电源散热板支架安装于所述下腔体内,所述电源散热板支架设有第二流槽,所述第一流槽与所述第二流槽拼接且形成为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且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出水口连通,且所述电源散热板支架安装有电源模块。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电源模块、电控模块的集成设置,可实现与配电模块的一体化设计,且电源模块和电控模块采用同一流通路径的换热水路,以使电源模块和电控模块不需单独设置换热结构,降低设置成本,且利于减小控制器的整体结构尺寸,利于实现电动总成的整体布局。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所述第一流槽设于所述下腔体的顶壁且朝下敞开,所述第二流槽设于所述电源散热板支架的上表面且朝上敞开,且所述第一流槽与所述第二流槽随形设计。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所述第二流槽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立体水道、电感变压器散热水道和第二立体水道,所述第一立体水道、所述电感变压器散热水道和所述第二立体水道两两之间弯折相连,所述第一立体水道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立体水道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所述第一立体水道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立体水道平行间隔开,且所述电感变压器散热水道位于所述第一立体水道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立体水道之间。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所述电源散热板支架设有第一电源散热筋和第二电源散热筋,所述第一电源散热筋与所述第二电源散热筋之间形成有电感变压器散热屏蔽腔;其中所述第一立体水道设于所述第一电源散热筋,且所述第一电源散热筋与第一MOS管屏蔽筋形成第一MOS管屏蔽腔;所述第二立体水道设于所述第二电源散热筋,且所述第二电源散热筋与第二MOS管屏蔽筋形成第二MOS管屏蔽腔。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和变压器电感,所述第一变压器、所述第二变压器和所述变压器电感均安装于所述电感变压器散热屏蔽腔内;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所述第一MOS管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源散热筋,所述第二MOS管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源散热筋。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所述电源散热板支架设有DC电感腔体和AC电感腔体,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功率板PCB组件连接有安装于所述DC电感腔体的DC电感和安装于所述AC电感腔体的AC电感。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所述下腔体设有电源输入连接线屏蔽槽和电源输入连接线过孔,所述电源模板的PCB与电源输入连接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连接线安装于所述电源输入连接线屏蔽槽内且通过所述电源输入连接线过孔伸至所述上腔体内,且所述电源输入连接线屏蔽槽适于通过电源输入连接线屏蔽板进行封闭。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所述下腔体还设有DC输出屏蔽腔,且在所述下腔体上安装有DC转接插头,所述DC转接插头通过DC输出转接铜排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PCB组件相连,且所述DC输出转接铜排安装于所述DC输出屏蔽腔内。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还包括:直流母线接插件,所述箱体上设有磁环,所述直流母线接插件穿过所述磁环安装于所述箱体。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还包括:直流母线负极铜排,所述直流母线负极铜排与所述直流母线接插件的负极相连,所述直流母线负极铜排固定在继电器的输出端且与电容的电容负极输入铜排相连;直流母线正极铜排,所述直流母线正极铜排的一端与所述直流母线接插件的正极相连,且所述直流母线正极铜排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的电容正极输入铜排相连。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还包括:直流充支架,所述直流充支架与直流充电线的负极相连;直流充正极铜排,所述直流充正极铜排的一端与所述直流充电线的正极相连且固定于所述直流充支架,所述直流充正极铜排的另一端与所述直流母线正极铜排相连且固定于所述直流充支架;直流充负极铜排,所述直流充负极铜排的一端与所述直流充电线的负极相连且固定于所述直流充支架,所述直流充负极铜排的另一端与接触器的输入端相连。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还包括:Y电容PCB组件,所述Y电容PCB组件分别与所述直流母线负极铜排和所述直流母线正极铜排相连且与所述箱体相连。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还包括:上盖,上盖安装于所述箱体的敞开端且用于封闭所述敞开端,所述箱体内设有与所述IGBT相连的电控PCB组件,所述电控PCB组件的上方安装有电控PCB防护罩,且所述电控PCB防护罩朝向所述上盖设置。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所述箱体上设有开盖断电开关公端,所述上盖设有用于与所述开盖断电开关公端接触电连接的开盖断电开关母端。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还包括:保险座;电源保险,所述电源保险安装于所述保险座,所述电源保险的一端与电容正极输出铜排相连且另一端与电源输入连接线相连;PTC保险正极输入铜排,所述PTC保险正极输入铜排安装于所述保险座,所述PTC保险正极输入铜排的一端与PTC压缩机保险的输入端相连且另一端与PTC保险正极输入转接铜排相连;其中所述PTC压缩机保险与PTC压缩机保险正极输出铜排相连,所述PTC保险正极输入转接铜排相连。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还包括:PTC压缩机负极铜排,所述PTC压缩机负极铜排的一端与电容负极输出铜排相连且固定于电容,所述PTC压缩机负极铜排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保险座以与PTC线鼻子、压缩机线鼻子相连。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还包括:信号接插件,所述信号接插件用于将温度感应线、电源信号线、继电器信号线以及高压互锁线与整车控制中心相连。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电动总成。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动总成,包括:电机壳和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电动总成的控制器,所述箱体外设有分别与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对应的电控进水管和电控出水管,所述电机壳设有用于与电机冷却水道相连的电机进水管和电机出水管,所述电控出水管与所述电机进水管相连。
所述电动总成和上述的控制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器的第一流道的结构以及流向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器的箱体以及第一流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器的电源散热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器的电源散热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另一个视角);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器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器的剖视图(另一位置);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器的电源功率板组件的爆炸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器的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器的电源线束的连接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器的电控电子器件和装配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器的上盖与配电线束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上盖1,箱体2,电控进水管3,电控出水管4,电机出水管5,电控电机连接管6,电机进水管7,电机壳体8,变速箱盖9,
PTC线鼻子10,压缩机线鼻子11,交流充电线12,直流母线接插件13,直流充电线14,入水口15,水道密封圈16,电源散热板支架17,第一流道入口18,第一MOS管屏蔽筋19,
第一MOS管屏蔽腔20,第一电源散热筋21,第一立体水道22,电感变压器散热屏蔽腔23,第二电源散热筋24,第二立体水道25,第二MOS管屏蔽腔26,第二MOS管屏蔽筋27,第一流道出口28,IGBT水道板29,
出水口30,第二流道入口31,电感变压器散热水道32,第二流道出口33,DC电感腔体34,AC电感腔体35,第一MOS管361,第二MOS管362,第一变压器37,IGBT38,变压器电感39,
电源功率板PCB组件40,DC电感41,第二变压器42,AC电感43,电源模块组件44,DC转接插头45,交流充支架46,下腔体47,箱体防水密封胶48,电源输入连接线屏蔽槽49,
DC输出屏蔽腔50,电源输入连接线过孔51,电源输入连接线52,电源输入连接线屏蔽板53,电源交流充转接铜排54,DC输出转接铜排55,下盖56,电源信号线过孔57,电源信号线58,三相注塑件59,
IGBT密封圈60,电容61,IGBT密封槽62,三相铜排63,三相转接铜排64,霍尔65,玄变接插件66,电容负极输入铜排67,电容正极输入铜排68,温度感应线69,
信号接插件70,信号转接接插件71,信号接插件PCB组件72,信号传输Pin针73,电控PCB组件74,继电器线信号线75,直流充正极铜排76,直流充负极铜排77,直流母线负极铜排78,Y电容PCB组件79,
直流母线正极铜排80,PTC保险正极输入转接铜排81,开盖断电开关公端82,直流充支架83,继电器84,PTC保险正极输入铜排85,高压互锁线86,磁环盖87,电源保险88,电容正极输出铜排89,
电容负极输出铜排90,PTC压缩机保险91,PTC压缩机负极铜排92,磁环93,PTC压缩机保险正极输出铜排94,保险座95,磁环座96,交流充屏蔽腔体97,上腔体98,电控PCB防护罩99,
开盖断电开关母端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动总成,电动总成包括控制器和电机以及变速箱,其中,如图1所示,控制器安装于电机和变速箱的上方以形成电动总成,具体地,控制器的箱体2集成于电机壳体8以及变速箱盖9的上方。其中,控制器的箱体2上设有电控进水管3和电控出水管4,电控出水管4与电机进水管7通过电机电控连接管6相连接。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的电动总成的控制器和电机的水路是连通的,且冷却水在从电控进水管3流入电控后,从电控出水管4经过电机电控连接管6以及电机进水管7流入电机,从电机出水管5流出,从而实现电控电机的冷却。
其中,如图1所示,由于本申请中的控制器设于电机的正上方,以使电控出水管4与电机进水管7之间的间距较小,这样,利于缩短电控电机连接水管的长度,降低安装成本,且降低设计难度。且从附图1所示,控制器的周围还设有PTC线鼻子10、压缩机线鼻子11、交流充电线12和直流母线接插件13以及直流充电线14等配电线束。
下面参考图2-图12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该控制器集成有电控模块、电源模块和配电模块,利于提高控制器的集成度,实现控制器的壳体一体化的设计,且电控和电源共用连通的换热水路,以使电源和电控不需分别设置单独的换热结构,极大地降低了控制器的设置成本,且利于缩小控制器占用的空间。
如图2-图1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包括:箱体2、电源散热板支架17。
如图6和图7所示,箱体2包括上腔体98和下腔体47,上腔体98内安装有IGBT38,电源散热板支架17安装于下腔体47内,且电源散热板支架17上安装有电源模块,其中,IGBT38为电控模块的核心设备,由此可实现控制器电源模块和电控模块的集成设置,且在箱体2内设有与电控模块相连的配电模块,从而使得电源模块、电控模块和配电模块共用箱体2作为壳体结构,实现三者的壳体一体化。
可以理解的是,IGBT38和电源散热板支架17均安装于箱体2内且分别位于上腔体98和下腔体47内,且电源散热板支架17位于IGBT38的下方,即IGBT38与电源散热板支架17沿上下方向依次布置,以使电源模块和电控模块分别具有独立的工作空间,避免二者之间存在电磁干扰,提高控制器的EMC性能。
其中,上腔体98的内壁与IGBT38限定出第一流道,第一流道与入水口15连通,下腔体47具有第一流槽,电源散热板支架17设有第二流槽,第一流槽与第二流槽拼接且形成为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连通,且第二流道与出水口30连通。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箱体2内设置有用于与IGBT38换热的第一流道和用于与电源散热板支架17上的电源模块换热的第二流道,且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同时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别与入水口15、出水口30连通。且如图1所示,在箱体2外设有电控进水管3和电控出水管4,其中,电控进水管3与箱体2的入水口15连通,电控出水管4与出水口30连通,以使外部的冷却水可从电控进水管3通过箱体2的入水口15进入到第一流道内,且通过第一流道内流向第二流道,最后从第二流道处经过出水口30以及电控出水管4流出箱体2外。
由此,在冷却水流经第一流道时,能够与箱体2的内壁以及IGBT38进行换热,从而对电控模块起到降温散热的作用,且在冷却水流经第二流道时,能够对箱体2以及电源模块起到散热的作用,实现控制器内部模块的散热作用,其中,冷却水与箱体2的换热作用还能够对箱体2内的其他元件起到冷却降温的作用,实现箱体2的有效冷却。即第一流道为IGBT38水道,第二流道为电源水道。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别为IGBT38、电源散热板支架17与箱体2限定出的空间,这样,在冷却水流通时,冷却水能够在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内分别与IGBT38、电源散热板支架17接触换热,极大地提高了冷却的效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电源模块、电控模块的集成设置,可实现与配电模块的一体化设计,且电源模块和电控模块采用同一流通路径的换热水路,以使电源模块和电控模块不需单独设置换热结构,降低设置成本,且利于减小控制器的整体结构尺寸,利于实现电动总成的整体布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槽设于下腔体47的顶壁且朝下敞开,第二流槽设于电源散热板支架17的上表面且朝上敞开,且第一流槽与第二流槽随形设计。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的第二流道为下腔体47的顶壁与电源散热板支架17的上表面共同限定出。其中,在这样,可使得第二流道内的冷却水能够与上腔体98和下腔体47之间的板体进行换热,从而使得第二流道内的冷却水能够同时对上腔体98和下腔体47内的元件设备进行换热。
其中,通过上述第一流槽和第二流槽的设置,使得限定出的第二流道位于下腔体47的上部,这样,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之间的间距较小,利于缩短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之间的连接长度,从而缩小第一流道、第二流道整体占用的空间,减小箱体2的整体结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流槽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立体水道22、电感变压器散热水道32和第二立体水道25,第一立体水道22、电感变压器散热水道32和第二立体水道25两两之间弯折相连,第一立体水道22与第一流道连通,第二立体水道25与出水口30连通。其中,如图4所示,第一立体水道22、电感变压器散热水道32和第二立体水道25首尾依次相连。这样,在第一流道内的冷却水进入到第一立体水道22内后依次通过电感变压器散热水道32和第二立体水道25流出出水口30。
且如图4所示,第一立体水道22、电感变压器散热水道32和第二立体水道25呈“Z”字型设置,以使第二流道的整体长度较大,且在冷却水流动的过程中具有较长的流动行程,利于增强控制器的换热效果。
下面参考附图2-附图12结合控制器的装配过程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器的结构设置。
如图2所示,冷却水从箱体2的入水口15处流入后,沿着电源散热板支架17和箱体2组成的入水口15流入第一流道内,且冷却水在第一流道内沿着IGBT水道板29经过IGBT38水道出水口30流向电源散热板支架17的第一立体水道22。其中,如图3所示,示出了在箱体2的上腔体98的底壁上第一流槽的流向,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流道内冷却水流进和流出的轨迹路线,冷却水从电控进水管3流入且从电控出水管4流出,整个轨迹线形成一个“Z”字形。
如图4所示,示出了在电源散热板支架17的下表面的第二流槽的结构,电源散热板支架17上分别有当冷却水从IGBT38水道出水口30流道第二流道入水口15后,经过第一立体水道22、电感变压器散热水道32和第二立体水道25后在经过第二流道出水口30流向电控出水管4并流出。其中,可通过设置水道密封圈16以对流道进行密封操作。
其中,如图4所示,第一立体水道22的至少部分与第二立体水道25平行间隔开,且电感变压器散热水道32位于第一立体水道22的至少部分与第二立体水道25之间,即图4中的第二溜槽整体构造为“Z”字形结构,且与箱体2的第一流槽的结构相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散热板支架17设有第一电源散热筋21和第二电源散热筋24,第一电源散热筋21与第二电源散热筋24之间形成有电感变压器散热屏蔽腔23;其中第一立体水道22设于第一电源散热筋21,且第一电源散热筋21与第一MOS管屏蔽筋19形成第一MOS管屏蔽腔20;第二立体水道25设于第二电源散热筋24,且第二电源散热筋24与第二MOS管屏蔽筋27形成第二MOS管屏蔽腔26。
这样,通过在第一电源散热筋21和第二电源散热筋24分别集成设置第一立体水道22和第二立体水道25,使得第一立体水道22和第二立体水道25中的冷却水能够与电源散热板支架17进行很好的换热作用,提高散热效果。
其中,电源模块包括:第一变压器37、第二变压器42、变压器电感39、第一MOS管361和第二MOS管362。第一变压器37、第二变压器42和变压器电感39均安装于电感变压器散热屏蔽腔23内,
这样,在第一变压器37、第二变压器42、变压器电感39安装于电感变压器散热屏蔽腔23内可与两侧的第一立体水道22和第二立体水道25进行有效的换热,从而保证电源模块上的结构件的换热效率,且电感变压器散热屏蔽腔23能够对安装于其内的第一变压器37、第二变压器42和变压器电感39进行有效地屏蔽,保证第一变压器37、第二变压器42和变压器电感39正常稳定地工作,避免受到外部的电磁干扰。
第一MOS管361安装于第一电源散热筋21且位于第一MOS管屏蔽腔20内,第二MOS管362安装于第二电源散热筋24且位于第二MOS管屏蔽腔26内,这样,利于通过第一立体水道22、第二立体水道25内的冷却水分别对第一MOS管361、第二MOS管362进行有效地散热,保证电源模块的散热效果,且第一MOS管屏蔽腔20能够对第一MOS管361起到很好的屏蔽作用,且第二MOS管屏蔽腔26可对第二MOS管362起到很好的屏蔽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电源散热板支架17还设有DC电感腔体34和AC电感腔体35,电源模块的电源功率板PCB组件40连接有安装于DC电感腔体34的DC电感41和安装于AC电感腔体35的AC电感43。
这样,将DC电感41和AC电感43分别安装于DC电感腔体34和AC电感腔体35内,利于对DC电感41和AC电感43起到很好的屏蔽作用,保证DC电感41和AC电感43的工作稳定性,避免二者出现电磁干扰的问题。
由此,如图5所示,冷却水从第一流道入口18流向第一流道给IGBT38进行散热后,再从第一流道出口28后流向第二流道入口31并分别经过第一立体水道22、电感变压器散热水道32、第二立体水道25,然后从第二流道出口33流向电控出水管4流出。其中,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MOS管361和第二MOS管362分别装于第一电源散热筋21和第二电源散热筋24上,这样,第一立体水道22和第二立体水道25能够为第一MOS管361和第二MOS管362散热。第一变压器37、第二变压器42、变压器电感39装入电感变压器散热屏蔽腔23内,电感变压器散热屏蔽腔23的两侧分别是第一立体水道22和第二立体水道25,电感变压器散热屏蔽腔23的底部是电感变压器散热水道32,这样,第一变压器37、第二变压器42和变压器电感39装入电感变压器散热屏蔽腔23内三面都有水道给其散热。同时,第一MOS管屏蔽腔20、第二MOS管屏蔽腔26和电感变压器散热屏蔽腔23是三个独立的屏蔽腔体,这些电子器件就不会相互干扰或干扰其它电子器件。
如图6所示,在进行电源功率板组件的装配过程中,可先把第一变压器37、第二变压器42和变压器电感39装到电感变压器散热屏蔽腔23内并灌绝缘散热胶脂,再将第一MOS管361和第二MOS管362分别安装到第一电源散热筋21和第二电源散热筋24上,然后把焊接有DC电感41和AC电感43的电源功率板PCB组件40装在电源散热板支架17,并使PCB、第一MOS管361和第二MOS管362、第一变压器37、第二变压器42和变压器电感39焊接在一起导通;如图8所示,使得DC电感41和AC电感43装于电源散热板支架17的DC电感腔体34和AC电感腔体35,从而装成一个电源模块组件44。
其中,如图9所示,示出了电源模块的装配结构,其中,电控箱体2上先装配好电控进水管3和电控出水管4后,再在下腔体47的防水槽内图上箱体防水密封胶48,然后分别装上DC转接插头45和交流充支架46,最后装入电源模块组件44,并使第二流道入口31和第一流道出口28相导通,第二流道出口33和电控出水管4相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下腔体47还分别设有电源输入连接线屏蔽槽49和电源输入连接线过孔51,电源模板的PCB与电源输入连接线52的一端连接,电源输入连接线52安装于电源输入连接线屏蔽槽49内且通过电源输入连接线过孔51伸至上腔体98内,且电源输入连接线屏蔽槽49适于通过电源输入连接线屏蔽板53进行封闭。
其中,如图9所示,示出了电源线束的连接结构,其中,在将电源模块组件44装配到下腔体47后,将电源输入连接线52的一端和电源模块组件44的PCB连接,在将电源输入连接线52固定在电源输入连接线屏蔽槽49内,并通过电源输入连接线过孔51连入上腔体98,装上电源输入连接线屏蔽板53使电源输入连接线52在一个封闭的腔体内得到屏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腔体47还设有DC输出屏蔽腔50,且在下腔体47上安装有DC转接插头45,DC转接插头45通过DC输出转接铜排55与电源模块的电源PCB组件相连,且DC输出转接铜排55安装于DC输出屏蔽腔50内。
其中,可通过电源交流充转接铜排54将电源PCB组件和交流充支架46的一端连接导通,用DC输出转接铜排55把DC转接插头45和电源PCB组件连接导通,由于DC输出转接铜排55在DC输出屏蔽腔50内,且电源输入连接线52由连接线屏蔽板隔离开,这样DC转接铜排也可以被屏蔽,将电源信号线58的一端和电源模块组件44的PCB连接,另一端通过电源信号线过孔57连入上腔体98,最后装入涂好防水胶的下盖56,完成电源模块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还包括直流母线接插件13,箱体2上设有磁环93,直流母线接插件13穿过磁环93安装于箱体2。如图10所示,示出了电控电子器件和配电装配结构,其中,将装配好的箱体2,分别装上三相注塑件59、三相铜排63、直流充支架83、继电器84、保险座95、磁环座96以及装有信号接插件70和信号转接接插件71的信号接插件PCB组件72。将磁环93放入磁环座96后用磁环座96安装固定好。再将直流母线接插件13的铜排穿过磁环93后固定在箱体2上,使直流母线流入到电控箱体2的电流经过一次过滤和防止其被干扰。其中,继电器84上连接有继电器信号线75。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还包括:信号接插件70,信号接插件70用于将温度感应线69、电源信号线58、继电器84信号线以及高压互锁线86与整车控制中心相连。其中,把装有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感应线69一端固定在箱体2的IGBT38水道附近,另一端和电源信号线58、继电器84信号线、高压互锁线86等信号线一起接入信号转接接插件71。这些信号再经信号接插件70转送给整车控制中心。
进一步地,在箱体2的IGBT密封槽62里装上IGBT密封圈60后,再把IGBT38和电控PCB组件74焊接成一个组件后装入箱体2,并使电控PCB组件74和信号接插件PCB组件72上的信号传输Pin针73连接从而实现电控和外面信号传输和控制。再装入电容61并使其输出端的6个铜排和IGBT38输入端相连接。玄变接插件66一端线束连接在电控PCB组件74上,另一端紧挨三个注塑件固定于箱体2上。三相转接铜排64穿过霍尔65后,一端和IGBT38的三相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和三相注塑件59上三相铜排63连接导通使电能通向电机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还包括:直流母线负极铜排78和直流母线正极铜排80。
其中,直流母线负极铜排78与直流母线接插件13的负极相连,直流母线负极铜排78固定在继电器84的输出端且与电容61的电容负极输入铜排67相连,直流母线正极铜排80的一端与直流母线接插件13的正极相连,且直流母线正极铜排80的另一端与电容61的电容正极输入铜排68相连。
具体地,在直流充电线14路连接时,将直流母线负极铜排78的一端放在磁环座96负极固定孔使之和直流母线接插件13的负极连接导通,中间固定在连接继电器84的输出端后连向电容61的电容负极输入铜排67。将直流母线正极铜排80的一端放在磁环座96正极固定孔使之直流母线接插件13的正极连接导通,另一端和电容61的电容正极输入铜排68上,此铜排中间搭在直流充支架83的正极连接固定处等待和直流充正极铜排76搭接连接。其中,可通过磁环盖87对磁环93进行封闭遮挡。
其中,控制器还包括:直流充支架83、直流充正极铜排76和直流充负极铜排77,直流充支架83与直流充电线14的负极相连,直流充正极铜排76的一端与直流充电线14的正极相连且固定于直流充支架83,直流充正极铜排76的另一端与直流母线正极铜排80相连且固定于直流充支架83,直流充负极铜排77的一端与直流充电线14的负极相连且固定于直流充支架83,直流充负极铜排77的另一端与接触器的输入端相连。且还包括Y电容PCB组件79,Y电容PCB组件79分别与直流母线负极铜排78和直流母线正极铜排80相连且与箱体2相连。
在具体装配时,将Y电容PCB组件79分别连接直流母线负极铜排78和直流母线正极铜排80并和箱体2连接接地,这样电控的电路连通了,再把直流充负极铜排77的一端和直流充电线14的负极连接固定在直流充支架83上,另一端连接接触器的输入端。直流充正极铜排76的一端和直流充电线14的正极连接固定在直流充支架83上,另一端搭接在直流母线正极铜排80上并固定在直流充支架83上,这样直流充电线14路接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还包括:保险座95、电源保险88和PTC保险正极输入铜排85。
电源保险88安装于保险座95,电源保险88的一端与电容正极输出铜排89相连且另一端与电源输入连接线52相连,PTC保险正极输入铜排85安装于保险座95,PTC保险正极输入铜排85的一端与PTC压缩机保险91的输入端相连且另一端与PTC保险正极输入转接铜排81相连,其中,PTC压缩机保险91与PTC压缩机保险正极输出铜排94相连,PTC保险正极输入转接铜排81相连。
进一步地,控制器还包括:PTC压缩机负极铜排92,PTC压缩机负极铜排92的一端与电容负极输出铜排90相连且固定于电容61,PTC压缩机负极铜排92的另一端安装于保险座95以与PTC线鼻子10、压缩机线鼻子11相连。
由此,在具体的保险线路连接的过程中,可将电源保险88的一端搭接于电容正极输出铜排89并固定在保险座95上,另一端和电源输入线的正极搭接并固定在保险座95上。电源输入线的负极搭接在直流母线负极铜排78上,这样电源输入线路接通。将PTC保险正极输入铜排85放置于保险座95并和PTC压缩机保险91的输入端搭接,另一端和PTC保险正极输入转接铜排81连接并固定在保险座95上,PTC保险正极输入转接铜排81的另一端和直流母线正极铜排80相连接。
PTC压缩机保险91的一端和PTC保险正极输入铜排85连接后,另一端和PTC压缩机保险正极输出铜排94连接并固定在保险座95上。再把PTC压缩机负极铜排92的一端搭接于电容负极输出铜排90并固定在电容61上,另一端放置于保险座95上等待和PTC线鼻子10、压缩机线鼻子11连接。然后,我们把开盖断电开关公端82固定在箱体2上,开盖断电开关公端82上的线束连接于电控PCB组件74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还包括上盖1,上盖1安装于箱体2的敞开端且用于封闭敞开端,箱体2内设有与IGBT38相连的电控PCB组件74,电控PCB组件74的上方安装有电控PCB防护罩99,且电控PCB防护罩99朝向上盖1设置。这样,通过设置电控PCB防护罩99可以防止电控PCB组件74上的电子器件在上盖1打开时被撞击坏或因触摸而产生静电而损坏,提高电控PCB组件74结构设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中,如图11所示,电控PCB组件74的上方有一个电控PCB防护罩99,装上电控PCB防护罩99可以防止电控PCB组件74上的电子器件在上盖1打开时被撞击坏或因触摸而产生静电而损坏。前面保险和保险铜排装好后,再分别把PTC线鼻子10、压缩机线鼻子11的正负极和PTC压缩机负极铜排92、保险正极输出铜排连接好后并固定于箱体2上,这样PTC和压缩机线路接通。交流充电线12装入箱体2后和交流充支架46的另一端相连接,这样交流充电线12路接通。同时,从此图上还可以看到,箱体2上有一个交流充屏蔽腔体97,交流充支架46在这个交流充屏蔽腔体97里被隔离屏蔽。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2上设有开盖断电开关公端82,上盖1设有用于与开盖断电开关公端82接触电连接的开盖断电开关母端100。其中,上盖1在打开时,开盖断电开关母端100与开盖断电开关公端82断开电连接,而在上盖1扣合时,开盖断电开关母端100与开盖断电开关公端82接触且电连接。
如图11所示,可将开盖断电开关母端100装在上盖1上,这样上盖1装入箱体2后,开盖断电开关母端100和开盖断电开关公端82连通导电,控制器就会通电,反之,上盖1打开时,开盖断电开关母端100和开盖断电开关公端82会分离开,控制器就会断电,由此,可防止维修人员折掉上盖1时触电。图上还可以看出,控制器上高压接插件线束较多(5处高压线束),上盖1上没有用开小盖方式(即上盖1上开接线孔)来连接这些线束,这样上盖1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从而加强上盖1的机械强度,有利于上盖1模态提升。
由此,本申请中的控制器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得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成了一体水道,实现了水道共用,同时第二流道在给功率器件立体散热时也起到了屏蔽效果,且DC、电源输入线束、交流充电线12束均被屏蔽隔离,有利于整个控制器的EMC提升和改善。其次,将电源模块和电控模块合并到一个箱体2后,直流母线和信号接插件70及其线束也实现了共用,节省了成本。同时采用PCB防护罩,整车装配时可以打开大盖而不用开小盖方式连接线束,从而使电源电控的电子器件不受损坏,并提高上盖1机械强度从而提升上盖1模态,且上盖1上增加了开盖断电功能,能防止维修人员开盖后触电风险。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电动总成。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动总成,如图1所示,包括:电机壳和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电动总成的控制器,箱体2外设有分别与入水口15和出水口30对应的电控进水管3和电控出水管4,电机壳设有用于与电机冷却水道相连的电机进水管7和电机出水管5,电控出水管4与电机进水管7相连。
其中,该电动总成的控制器,电源模块、电控模块的集成设置,可实现与配电模块的一体化设计,且电源模块和电控模块采用同一流通路径的换热水路,以使电源模块和电控模块不需单独设置换热结构,降低设置成本,且利于减小控制器的整体结构尺寸,利于实现电动总成的整体布局。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9)

1.一种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箱体具有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内安装有IGBT,所述上腔体的内壁与所述IGBT限定出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入水口连通,且所述下腔体具有第一流槽;
电源散热板支架,所述电源散热板支架安装于所述下腔体内,所述电源散热板支架设有第二流槽,所述第一流槽与所述第二流槽拼接且形成为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且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出水口连通,且所述电源散热板支架安装有电源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槽设于所述下腔体的顶壁且朝下敞开,所述第二流槽设于所述电源散热板支架的上表面且朝上敞开,且所述第一流槽与所述第二流槽随形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槽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立体水道、电感变压器散热水道和第二立体水道,所述第一立体水道、所述电感变压器散热水道和所述第二立体水道两两之间弯折相连,所述第一立体水道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立体水道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体水道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立体水道平行间隔开,且所述电感变压器散热水道位于所述第一立体水道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立体水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散热板支架设有第一电源散热筋和第二电源散热筋,所述第一电源散热筋与所述第二电源散热筋之间形成有电感变压器散热屏蔽腔;其中
所述第一立体水道设于所述第一电源散热筋,且所述第一电源散热筋与第一MOS管屏蔽筋形成第一MOS管屏蔽腔;
所述第二立体水道设于所述第二电源散热筋,且所述第二电源散热筋与第二MOS管屏蔽筋形成第二MOS管屏蔽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
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和变压器电感,所述第一变压器、所述第二变压器和所述变压器电感均安装于所述电感变压器散热屏蔽腔内;
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所述第一MOS管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源散热筋,所述第二MOS管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源散热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散热板支架设有DC电感腔体和AC电感腔体,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功率板PCB组件连接有安装于所述DC电感腔体的DC电感和安装于所述AC电感腔体的AC电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体设有电源输入连接线屏蔽槽和电源输入连接线过孔,所述电源模板的PCB与电源输入连接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连接线安装于所述电源输入连接线屏蔽槽内且通过所述电源输入连接线过孔伸至所述上腔体内,且所述电源输入连接线屏蔽槽适于通过电源输入连接线屏蔽板进行封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体还设有DC输出屏蔽腔,且在所述下腔体上安装有DC转接插头,所述DC转接插头通过DC输出转接铜排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PCB组件相连,且所述DC输出转接铜排安装于所述DC输出屏蔽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流母线接插件,所述箱体上设有磁环,所述直流母线接插件穿过所述磁环安装于所述箱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直流母线负极铜排,所述直流母线负极铜排与所述直流母线接插件的负极相连,所述直流母线负极铜排固定在继电器的输出端且与电容的电容负极输入铜排相连;
直流母线正极铜排,所述直流母线正极铜排的一端与所述直流母线接插件的正极相连,且所述直流母线正极铜排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的电容正极输入铜排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直流充支架,所述直流充支架与直流充电线的负极相连;
直流充正极铜排,所述直流充正极铜排的一端与所述直流充电线的正极相连且固定于所述直流充支架,所述直流充正极铜排的另一端与所述直流母线正极铜排相连且固定于所述直流充支架;
直流充负极铜排,所述直流充负极铜排的一端与所述直流充电线的负极相连且固定于所述直流充支架,所述直流充负极铜排的另一端与接触器的输入端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Y电容PCB组件,所述Y电容PCB组件分别与所述直流母线负极铜排和所述直流母线正极铜排相连且与所述箱体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上盖安装于所述箱体的敞开端且用于封闭所述敞开端,所述箱体内设有与所述IGBT相连的电控PCB组件,所述电控PCB组件的上方安装有电控PCB防护罩,且所述电控PCB防护罩朝向所述上盖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设有开盖断电开关公端,所述上盖设有用于与所述开盖断电开关公端接触电连接的开盖断电开关母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险座;
电源保险,所述电源保险安装于所述保险座,所述电源保险的一端与电容正极输出铜排相连且另一端与电源输入连接线相连;
PTC保险正极输入铜排,所述PTC保险正极输入铜排安装于所述保险座,所述PTC保险正极输入铜排的一端与PTC压缩机保险的输入端相连且另一端与PTC保险正极输入转接铜排相连;其中
所述PTC压缩机保险与PTC压缩机保险正极输出铜排相连,所述PTC保险正极输入转接铜排相连。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TC压缩机负极铜排,所述PTC压缩机负极铜排的一端与电容负极输出铜排相连且固定于电容,所述PTC压缩机负极铜排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保险座以与PTC线鼻子、压缩机线鼻子相连。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号接插件,所述信号接插件用于将温度感应线、电源信号线、继电器信号线以及高压互锁线与整车控制中心相连。
19.一种电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壳和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电动总成的控制器,所述箱体外设有分别与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对应的电控进水管和电控出水管,所述电机壳设有用于与电机冷却水道相连的电机进水管和电机出水管,所述电控出水管与所述电机进水管相连。
CN202010920910.7A 2020-09-04 2020-09-04 电动总成的控制器和电动总成 Active CN1141440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0910.7A CN114144017B (zh) 2020-09-04 2020-09-04 电动总成的控制器和电动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0910.7A CN114144017B (zh) 2020-09-04 2020-09-04 电动总成的控制器和电动总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4017A true CN114144017A (zh) 2022-03-04
CN114144017B CN114144017B (zh) 2023-03-24

Family

ID=80438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20910.7A Active CN114144017B (zh) 2020-09-04 2020-09-04 电动总成的控制器和电动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4401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16168A (zh) * 2022-05-09 2022-08-16 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兼容多种多合一电机控制器及车辆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20786A1 (en) * 2012-06-05 2013-12-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ntroller-integrate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N109353201A (zh) * 2018-11-01 2019-02-1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化电驱动系统总成及电动汽车
CN209283041U (zh) * 2019-01-30 2019-08-2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驱动总成和车辆
CN209305322U (zh) * 2018-10-08 2019-08-27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驱动动力总成及冷却系统
CN111130277A (zh) * 2018-10-31 2020-05-08 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电机驱动系统
CN210579859U (zh) * 2019-08-28 2020-05-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控制单元和电动总成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20786A1 (en) * 2012-06-05 2013-12-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ntroller-integrate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N209305322U (zh) * 2018-10-08 2019-08-27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驱动动力总成及冷却系统
CN111130277A (zh) * 2018-10-31 2020-05-08 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电机驱动系统
CN109353201A (zh) * 2018-11-01 2019-02-1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化电驱动系统总成及电动汽车
CN209283041U (zh) * 2019-01-30 2019-08-2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驱动总成和车辆
CN210579859U (zh) * 2019-08-28 2020-05-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控制单元和电动总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16168A (zh) * 2022-05-09 2022-08-16 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兼容多种多合一电机控制器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4017B (zh) 2023-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67272B (zh) 单电机逆变器总成
CN210579859U (zh) 动力控制单元和电动总成
US9035487B2 (en) Power controller
CN210911983U (zh) 一种集成式电驱动系统总成及电动汽车
CN107340729B (zh) 一种基于小型集成的分腔式模块化控制器结构
CN205871956U (zh) 一种封装有dc模块和充电模块的电动车高压配电控制箱
CN113572314B (zh) 多功能控制器和动力总成
CN103973049A (zh) 电机及使用该电机的车辆
CN114144017B (zh) 电动总成的控制器和电动总成
CN20944131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五合一控制器
CN112440705B (zh) 动力总成
JP2014099998A (ja) 充電器ユニット
CN209594201U (zh) 一种车载电源结构
CN209972203U (zh) 充电集成设备
CN209395594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集成结构及车辆
CN207516764U (zh) 一种基于小型集成的分腔式模块化控制器结构
CN215772632U (zh) 电源模块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1880874U (zh) 集成控制器和动力总成
CN209593902U (zh) 一种车载电源结构及其线路板布局结构
CN210404447U (zh) 配电箱和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CN209593254U (zh) 一种车载电源结构、线路板布局结构及其电容模块
CN203590657U (zh) 电机控制器
CN113733893A (zh) 双电控控制器、混合动力系统和电动车辆
CN207441524U (zh) 控制与保护开关
CN112693555A (zh) 车辆控制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