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3646B - 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3646B
CN114143646B CN202010914756.2A CN202010914756A CN114143646B CN 114143646 B CN114143646 B CN 114143646B CN 202010914756 A CN202010914756 A CN 202010914756A CN 114143646 B CN114143646 B CN 1141436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function
cross
detection
earphone
spectrum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147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43646A (zh
Inventor
练添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147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43646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7272 priority patent/WO202204833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143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3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436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36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9/00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9/00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R29/001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播放检测音频;采集检测音频对应的检测声音信号;对检测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一频谱信息;获取预处理的参考频谱信息,参考频谱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佩戴状态下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确定第一频谱信息和参考频谱信息之间的互相关函数,根据互相关函数得到互相关结果,互相关结果用于指示检测声音信号的衰减情况。采用本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出耳机所采集的检测声音信号的衰减情况。

Description

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耳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主动降噪(ANC,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技术以及降噪耳机,ANC技术可以将大部分噪声抵消掉,从而达到降噪的效果。而检测耳机所播放的声音信号的衰减情况,可以判断耳机的各个功能是否正常。传统的检测方法,是通过光线传感器检测耳机内的光线强度,再基于光线强度检测出耳机所播放的声音信号的衰减情况。
然而,当周围环境的光线处于较暗的状态下时,传统的检测方法,无法准确检测出耳机所播放的声音信号的衰减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装置、耳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准确检测出耳机所播放的音频信号的衰减情况。
一种检测方法,应用于耳机,包括:
播放检测音频;
采集所述检测音频对应的检测声音信号;
对所述检测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一频谱信息;
获取预处理的参考频谱信息,所述参考频谱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佩戴状态下所述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
确定所述第一频谱信息和所述参考频谱信息之间的互相关函数;
根据所述互相关函数得到互相关结果,所述互相关结果用于指示所述检测声音信号的衰减情况。
一种检测装置,应用于耳机,包括:
播放模块,用于播放检测音频;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检测音频对应的检测声音信号;
第一频谱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检测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一频谱信息;
参考频谱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处理的参考频谱信息,所述参考频谱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佩戴状态下所述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
互相关结果获取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频谱信息和所述参考频谱信息之间的互相关函数;根据所述互相关函数得到互相关结果,所述互相关结果用于指示所述检测声音信号的衰减情况。
一种耳机,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集播放的检测音频对应的检测声音信号,对检测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一频谱信息,再确定第一频谱信息和预处理的参考频谱信息之间的互相关函数,从而得到互相关结果,无需采用如光线传感器进行检测,可以避免外界因素如光线的干扰,从而可以准确检测出检测声音信号的衰减情况;耳机中不需要采用多余的硬件如光感传感器,可以节省硬件成本;无需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可以避免对检测音频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而造成的栅栏效应,更准确检测出耳机所播放的检测音频的衰减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检测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不同尺寸的硅胶耳塞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耳机主动降噪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耳机的电路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步骤根据参考传递函数对检测音频进行滤波处理得到参考频谱信息的流程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参考传递函数的第二频谱信息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耳机佩戴正常情况下(Normal)和耳机佩戴较松的情况下(Leakage)的幅频特性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互相关函数和预设互相关阈值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耳机不同佩戴贴合度的降噪量的示意图;
图1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耳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频谱信息称为第二频谱信息,且类似地,可将第二频谱信息称为第一频谱信息。第一频谱信息和第二频谱信息两者都是频谱信息,但其不是同一频谱信息。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检测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包括耳机102和终端104。耳机102和终端104进行连接。当用户佩戴耳机102时,可以对耳机所采集的检测声音信号的衰减情况进行检测。具体地,耳机102播放检测音频;采集检测音频对应的检测声音信号;对检测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一频谱信息;获取预处理的参考频谱信息,参考频谱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佩戴状态下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确定第一频谱信息和参考频谱信息之间的互相关函数;根据互相关函数得到互相关结果,互相关结果用于指示检测声音信号的衰减情况。耳机还可以将互相关结果发送至终端104中。其中,耳机102可以是头戴式耳机、贴耳式耳机、入耳式耳机等,不限于此。终端104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检测方法应用于耳机,包括步骤202至步骤212。
步骤202,播放检测音频。
耳机可以是头戴式耳机、贴耳式耳机、入耳式耳机等,不限于此。当耳机是入耳式耳机时,入耳式耳机还包括耳塞。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不同尺寸的硅胶耳塞的示意图。当耳机是头戴式耳机时,头戴式耳机还包括缓冲垫料。
耳机为入耳式降噪耳机,具有与耳道贴合的耳帽结构,检测声音信号由反馈麦克风在耳道中采集;或者,耳机为头戴式降噪耳机,具有包覆耳廓的耳罩结构,检测声音信号由反馈麦克风在耳罩中采集。
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在佩戴入耳式降噪耳机时,将耳机的耳帽结构与耳道贴合,检测音频可以通过耳机的扬声器播放至耳道中,再通过反馈麦克风采集耳道中的检测声音信号。当用户在佩戴头戴式降噪耳机时,头戴式降噪耳机具有包覆耳廓的耳罩结构,检测音频可以通过耳机的扬声器播放至耳罩内中,再通过反馈麦克风采集耳罩中的检测声音信号。
耳机可以包括主动降噪(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主动噪声消除)功能,或者被动降噪功能。其中,主动降噪功能的耳机可以包括前馈麦克风、反馈麦克风、喇叭(扬声器)、耳塞、腔体、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数字信号处理器)等器件。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耳机主动降噪的原理示意图。主动降噪的耳机通过前馈麦克风监听耳机外侧的外界噪声,并通过反馈麦克风监听耳机内侧的残余噪声,经过DSP处理之后产生反相噪声由喇叭(扬声器)进行播放,从而达到消除噪声的目的。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耳机的电路框图。耳机可以包括扬声器、麦克风器件(前馈麦克风、反馈麦克风)、音频信号处理芯片电路(模数转换模块、DSP模块)、存储电路、供电电路等。其中,扬声器用于播放ANC(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主动噪声消除)反相噪声、音乐信号、检测音频等;前馈麦克风安装于耳机外侧,用于监听耳机外界噪声;反馈麦克风安装于耳机内侧,用于拾取耳机内侧的残余噪声,拾取的残余噪声用于ANC处理以及耳机贴合度检测算法处理;DSP模块可以包括ANC算法、耳机贴合度检测算法等;音频信号处理芯片电路用于运行ANC算法以及耳机贴合度检测算法;存储电路用于存储贴合度检测的音源PCM(Pulse Code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音频数据;供电电路可以为其他硬件部件供电,供电来源是耳机内置的电池。
检测音频指的是用于耳机检测衰减情况时所播放的音频。检测音频的时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检测音频的时长可以是3-5秒钟。检测音频可以预先存储在耳机的存储电路中,耳机响应于检测指令,从耳机的存储电路中获取检测音频,通过反馈麦克风播放检测音频。
检测音频的频段处于预设频段范围内,该预设频段可以包括低频和中频。预设频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预设频段范围可以是10Hz-1kHz,也可以是10Hz-900Hz,还可以是20Hz-800Hz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佩戴时耳机的贴合情况较差,则往往声音信号处于低频的频段上的频谱能量有较大的衰减,因此为了更准确检测耳机所播放的检测音频的衰减情况,使得预设频段范围属于低频范围,即检测音频的频段处于低频范围,检测音频的频谱能量集中在低频范围。其中,低频范围可以是10Hz-1kHz,也可以是10Hz-500Hz等。在其他实施例中,预设音频的频段也可以部分包括中频范围或高频范围。
传统技术中检测某个单频信号的幅值并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该单频信号的衰减情况,单频信号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噪声或者用户自身说话等干扰,而导致检测不准确,耳机贴合度检测结果异常等问题。相对于传统技术,当本申请采用检测音频的频段处于预设频段范围内,检测频段范围宽,检测结果不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可以准确检测耳机所采集的检测声音信号的衰减情况,从而准确检测出耳机佩戴的贴合度,提升用户体验。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的示意图。由图6可知,耳机的贴合度低时,检测音频的低频声音信号衰减较大,因此可以设置检测音频的频段处于低频范围,即预设频段范围未低频范围,检测音频的频谱能量分布在预设频段范围内,可以更容易检测到检测音频的频谱能量是否衰减,从而可以更准确判断耳机佩戴的贴合度。
步骤204,采集检测音频对应的检测声音信号。
反馈麦克风安装于耳机的内侧,通过反馈麦克风播放音频,用户耳朵可以接收到该播放的检测音频。检测声音信号指的是耳机播放检测音频后所采集到的声音信号。
检测声音信号包括检测音频的信号。检测声音信号还包括播放检测音频的环境中存在的噪声信号。
步骤206,对检测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检测声音信号的第一频谱信息。
频谱指的是频率谱密度,是频率的分布曲线。第一频谱信息指的是检测声音信号的频率谱密度。
具体地,耳机对检测声音信号依次进行预加重、分帧、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Fourier Transform,FFT),得到检测声音信号的第一频谱信息。
对检测声音信号进行预加重,可以预加重对第一声音信号的高频部分进行加重,去除口唇辐射的影响,增加声音的高频分辨率。分帧指的是把第一声音信号分为多个片段来进行处理。
步骤208,获取预处理的参考频谱信息,参考频谱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佩戴状态下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
参考频谱信息是用于与第一频谱信息进行互相关处理的频率谱密度。
需要指出的是,参考频谱信息可以通过预处理的操作方式获得,并预先存储于耳机中,或者,参考频谱信息存储于与耳机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中。
参考频谱信息可以预先存储在耳机的存储器中,当检测时从存储器中读取到参考频谱信息;参考频谱信息也可以存储于与耳机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中,当耳机进行检测时,从该终端设备中获取该参考频谱信息。
标准佩戴状态指的是耳机佩戴紧密贴合的状态,也就是佩戴耳机时耳机与被佩戴对象之间的贴合情况无缝隙的状态。其中,被佩戴对象可以是测试人员。例如,对于入耳式降噪耳机,标准佩戴状态是指耳机插入到测试人员的耳道中紧密贴合耳道,且无缝隙状态。对于头戴式降噪耳机,标准佩戴状态是指耳机的耳罩结构完全包覆测试人员的耳廓,且无缝隙状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被佩戴对象可以在标准佩戴状态下佩戴多个标准样机,得到多个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再基于多个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得到参考频谱信息。其中,可以对多个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进行求平均得到参考频谱信息,也可以对多个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进行求加权平均得到参考频谱信息,还可以直接将其中某个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作为参考频谱信息,不限于此。其中,标准样机指的是用于预处理得到参考频谱信息的耳机。样机是为生产的可行性而制作的样品。标准样机是指参照预定规格或要求等制作的样机。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被佩戴对象均在标准佩戴状态下佩戴同一个标准样机,得到多个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再基于多个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得到参考频谱信息。其中,可以对多个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进行求平均得到参考频谱信息,也可以对多个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进行求加权平均得到参考频谱信息,还可以直接将其中某个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作为参考频谱信息,不限于此。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被佩戴对象均在标准佩戴状态佩戴不同的标准样机,得到多个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再基于多个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得到参考频谱信息。其中,可以对多个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进行求平均得到参考频谱信息,也可以对多个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进行求加权平均得到参考频谱信息,还可以直接将其中某个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作为参考频谱信息,不限于此。
步骤210,确定第一频谱信息和参考频谱信息之间的互相关函数。
步骤212,根据互相关函数得到互相关结果,互相关结果用于指示检测声音信号的衰减情况。
互相关函数是用于表示第一频谱信息和参考频谱信息之间互相关程度的函数。互相关结果用于指示检测声音信号的衰减情况。根据选取的一些频点代入到互相关函数得到所选频点对应的互相关系数,对多个互相关系数进行加权或平均或取最大的互相关系数或从多个互相关系数种取中值等作为互相关结果。互相关结果的表示形式并不限定。例如,互相关结果可以表示为百分比,如80%、50%、30%等,则互相关结果的百分比越大,检测声音信号的衰减情况越小。互相关结果也可以表示为幅值,对互相关函数求取的值取对数计算,转换为幅值,将该幅值作为互相关结果。
耳机将第一频谱信息和参考频谱信息进行互相关计算,确定第一频谱信息和参考频谱信息之间的互相关函数。
耳机可以采用以下公式确定第一频谱信息和参考频谱信息之间的互相关函数:
Figure BDA0002664622900000051
其中,f1(t)是第一频谱信息的能量信号,f2(t)为参考频谱信息的能量信号,R12是互相关函数。f1(t)和f2(t)可以是时间的复函数。R12描述了f1(t)和f2(t)两个不同的信号之间的相关性。
耳机还可以将R12进行转换,转换公式:y=Alog10(R12)。其中,y是转换得到的互相关函数,A是参数,如20,15等,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根据互相关函数得到互相关结果,包括:获取互相关函数中Q个第二预设频点对应的Q个互相关系数,Q为大于1的整数;根据Q个第二预设频点对应的Q个预设权重,对Q个互相关系数进行加权处理得到互相关结果。
第二预设频点指的是预先设置的频点。Q个第二预设频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每个频点对应的互相关系数的权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预设权重指的是预先设置的权重数值。
耳机将Q个第二预设频点分别输入互相关函数中,可以得到每个第二预设频点对应的互相关系数,该互相关系数表示第一频谱信息和参考频谱信息在该频点上的相关性。
例如,Q为4,第二预设频点分别是10Hz、100Hz、200Hz、800Hz,将Q个第二预设频点分别输入互相关函数进行处理,可以得到Q个第二预设频点对应的互相关系数,分别为-27、-25、-8、-7,Q个第二预设频点对应的预设权重分别设置为0.4、0.3、0.2、0.1,则将Q个第二预设频点的互相关系数进行加权处理,得到互相关结果:(-27*0.4)+(-25*0.3)+(-8*0.2)+(-7*0.1)=-20.6。其中,获取的各个频点对应的权重之和为1。
上述检测方法,采集播放的检测音频对应的检测声音信号,对检测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一频谱信息,再确定第一频谱信息和预处理的参考频谱信息之间的互相关函数,从而得到互相关结果,无需采用如光线传感器进行检测,可以避免外界因素如光线的干扰,从而可以准确检测出检测声音信号的衰减情况;耳机中不需要采用多余的硬件如光感传感器,可以节省硬件成本;无需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可以避免对检测音频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而造成的栅栏效应,更准确检测出耳机所播放的检测音频的衰减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处理操作包括:获取参考传递函数,参考传递函数用于指示标准样机在标准佩戴状态下扬声器至反馈麦克风之间的传递函数;根据参考传递函数对检测音频进行滤波处理得到参考频谱信息。
传递函数是指零初始条件下线性系统响应(即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或z变换)与激励(即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记作G(s)=Y(s)/U(s)。其中Y(s)、U(s)分别为输出量和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
参考传递函数用于指示标准样机在标准佩戴状态下扬声器至反馈麦克风之间的传递函数。参考传递函数的输出量为扬声器所输出的声音信号,参考传递函数的输入量为反馈麦克风所采集(输入)的声音信号。
标准佩戴状态指的是耳机佩戴紧密贴合的状态,也就是佩戴耳机时耳机与被佩戴对象之间的贴合情况无缝隙的状态。其中,被佩戴对象可以是测试人员。标准样机指的是用于预处理得到参考频谱信息的耳机。标准样机可以生产的耳机中随机抽样选取,或预先制作的样机等。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的预处理操作可以在耳机中执行,得到预处理的参考频谱信息,再将预处理的参考频谱信息存储在耳机的存储器中;上述的预处理操作也可以在其他的终端设备中执行,得到预处理的参考频谱信息,再将参考频谱信息存储在终端设备中,或者发送至耳机进行存储。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参考传递函数,根据参考传递函数对检测音频进行滤波处理可以得到准确的参考频谱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根据参考传递函数对检测音频进行滤波处理得到参考频谱信息,包括:
步骤702,获取参考传递函数的第二频谱信息。
第二频谱信息指的是参考传递函数的频率谱密度。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参考传递函数的第二频谱信息的示意图。参考传递函数的第二频谱信息的曲线也称为频响曲线。频响是在电子学上用来描述一台仪器对于不同频率的信号的处理能力的差异。频响也称频响曲线,是指增益随频率的变化曲线。
步骤704,获取检测音频的第三频谱信息。
第三频谱信息指的是检测音频的频率谱密度。
步骤706,将第二频谱信息与第三频谱信息相乘,得到参考频谱信息。
耳机获取参考传递函数的第二频谱信息和检测音频的第三频谱信息之后,将参考传递函数的第二频谱信息和检测音频的第三频谱信息相乘,可以得到参考频谱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耳机中的扬声器播放检测音频,再通过反馈麦克风采集包括检测音频信号在内的检测声音信号,本质上是检测音频经过了扬声器至反馈麦克风之间的参考传递函数的滤波处理,得到检测声音信号;再对检测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检测声音信号的第一频谱信息。
而将检测音频的第三频谱信息和扬声器至反馈麦克风之间的参考传递函数的第二频谱信息相乘,即频域相乘等同于时域滤波(卷积),得到参考频谱信息。参考频谱信息可以用于与第一频谱信息进行互相关计算,得到互相关函数。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参考传递函数的第二频谱信息;获取检测音频的第三频谱信息;将第二频谱信息与第三频谱信息相乘,可以得到检测音频在经过参考传递函数滤波的情况下耳机所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参考频谱信息,则将该参考频谱信息与耳机检测时播放检测音频后所采集的检测声音信号的第一频谱信息进行互相关处理,得到更准确的互相关函数,从而得到更准确的互相关结果,更准确地指示检测声音信号的衰减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参考传递函数,包括:在真人佩戴测试中,获取标准样机的N个测试传递函数,N为大于1的整数;对N个测试传递函数求平均,得到参考传递函数。
标准样机指的是用于预处理得到参考频谱信息的耳机。标准样机可以生产的耳机中随机抽样选取,或预先制作的样机等。测试传递函数指的是真人佩戴测试中标准样机的扬声器至反馈麦克风之间的传递函数。
可选地,在真人佩戴测试中,可以采用一个或者至少两个标准样机进行佩戴测试。例如,可以采用一个标准样机进行佩戴测试,获取标准样机的N个测试传递函数,N为大于1的整数;也可以采用至少两个标准样机进行佩戴测试,获取标准样机的N个测试传递函数,N为大于1的整数。
需要指出的是,在真人佩戴测试中,标准样机所播放的音频可以与预设音频相同,也可以与预设音频不同。
具体地,将N个测试传递函数相加,再除以测试传递函数的个数,可以得到参考传递函数。例如,测试传递函数分别为y1=f1(x),y2=f2(x),y3=f3(x),则参考传递函数y=(y1+y2+y3)/3。
在本实施例中,在真人佩戴测试中,获取标准样机的N个测试传递函数,再对N个测试传递函数求平均,可以得到更准确的参考传递函数。采用多个测试传递函数可以避免单个测试传递函数带来的偶然误差,提高检测准确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耳机也可以从N个测试传递函数中随机选取一个作为参考传递函数。在其他实施例中,耳机还可以对N个测试传递函数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参考传递函数。具体得到参考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并不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获取耳机的实际传递函数;根据实际传递函数和参考传递函数计算传递函数校准值;根据传递函数校准值校准参考传递函数;或根据传递函数校准值调整耳机的实际传递函数增益。
实际传递函数指的是实际佩戴耳机时,在标准佩戴状态下的传递函数。标准佩戴状态指的是耳机佩戴紧密贴合的状态,也就是佩戴耳机时耳机与被佩戴对象之间的贴合情况无缝隙的状态。其中,被佩戴对象可以是人工头/治具。
传递函数校准值指的是根据实际传递函数和参考传递函数计算得到,并且用于对参考传递函数或实际传递函数的增益进行校准的值。传递函数校准值可以为正数,也可以为负数,还可以为零。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传递函数校准值校准参考传递函数;或根据传递函数校准值调整耳机的实际传递函数增益,可以在检测时更准确播放检测音频已经更准确采集检测声音信号,进而可以更准确的确定检测声音信号的衰减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实际传递函数和参考传递函数计算传递函数校准值,包括:获取实际传递函数中P个第一预设频点对应的P个第一幅值,P为大于1的整数;计算P个第一幅值的第一均值;获取参考传递函数中P个第一预设频点对应的P个第二幅值;计算P个第二幅值的第二均值;基于第一均值和第二均值计算传递函数校准值。
预设频点指的是预先设置的频率值。第一预设频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10Hz,100Hz,200Hz,500Hz等。第一幅值是测试传递函数中第一预设频点对应的幅值。第一均值指的是P个第一幅值的平均值。
第二幅值是参考传递函数中第一预设频点对应的幅值。第二均值指的是P个第二幅值的平均值。
具体地,耳机从测试传递函数中获取P个第一预设频点的第一幅值,求取P个第一幅值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第一均值。耳机从参考传递函数中获取P个第一预设频点的第二幅值,求取P个第二幅值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第二均值。再基于第一均值和第二均值可以计算出更准确的传递函数校准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均值和第二均值计算传递函数校准值,包括:确定第一均值和第二均值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作为传递函数校准值;根据传递函数校准值校准参考传递函数,包括:将参考传递函数加上传递函数校准值,得到校准后的参考传递函数。
耳机确定第一均值和第二均值之间的差值。该差值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还可以是零。
第一均值减去第二均值得到的差值为正数,或者第二均值减去第一均值得到的差值为负数,表示参考传递函数中第一预设频点的第一幅值更小,偏离了测试传递函数中第一预设频点的第一幅值,则将参考传递函数加上该差值,得到校准后的参考传递函数,校准后的参考传递函数也即校正了参考传递函数的增益。
第一均值减去第二均值得到的差值为负数,或者第二均值减去第一均值得到的差值为正数,表示参考传递函数中第一预设频点的第一幅值更大,偏离了实际传递函数中第一预设频点的第一幅值,则将参考传递函数加上该差值,得到校准后的参考传递函数,校准后的参考传递函数也即校正了参考传递函数的增益。
当第一均值减去第二均值得到的差值为零时,表示参考传递函数中第一预设频点的第二幅值与实际传递函数中第一预设频点的第一幅值相同,表示参考传递函数的增益是准确的,无需校准参考传递函数。
在本实施例中,确定第一均值和第二均值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作为传递函数校准值,将参考传递函数加上传递函数校准值,得到校准后的参考传递函数,即对参考传递函数的增益进行校准,可以弥补声学器件与耳机腔体自身的差异,从而得到准确的参考传递函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均值和第二均值计算传递函数校准值,包括:确定第一均值和第二均值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作为传递函数校准值;根据传递函数校准值调整耳机的实际传递函数增益,包括:将实际传递函数加上传递函数校准值,得到调整后的实际传递函数。
耳机将第一均值和第二均值进行差值处理,可以得到第一均值和第二均值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作为传递函数校准值。差值可以为正数,也可以为负数,还可以为零。
第二均值减去第一均值得到的差值为正数,或者第一均值减去第二均值得到的差值为负数,表示实际传递函数中第一预设频点的第一幅值更小,偏离了参考传递函数中第一预设频点的第二幅值,则将实际传递函数加上该差值,得到调整后的实际传递函数,调整后的实际传递函数也即校正了实际传递函数的增益。
第二均值减去第一均值得到的差值为负数,或者第一均值减去第二均值得到的差值为正数,表示实际传递函数中第一预设频点的第一幅值更大,偏离了参考传递函数中第一预设频点的第二幅值,则将实际传递函数加上该差值,得到调整后的实际传递函数,调整后的实际传递函数也即校正了实际传递函数的增益。
当第二均值减去第一均值得到的差值为零时,表示实际传递函数中第一预设频点的第一幅值与参考传递函数中第一预设频点的第二幅值相同,表示实际传递函数的增益是准确的,无需调整实际传递函数。
例如,实际传递函数为y1=f1(x),参考传递函数为y2=f2(x),差值为2,则校正后的实际传递函数为y1=f1(x)+2。
在本实施例中,确定第一均值和第二均值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作为传递函数校准值,将实际传递函数加上传递函数校准值,得到调整后的实际传递函数,即对实际传递函数的增益进行校正,实际传递函数可以弥补声学器件与耳机腔体自身的差异,从而得到准确的实际传递函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耳机的实际传递函数包括:获取耳机放置于充电仓时的传递函数作为实际传递函数;或者,获取耳机处于标准佩戴状态时的传递函数作为实际传递函数。
充电仓指的是用于耳机充电的空间。入耳式降噪耳机为真无线立体声(TrueWireless Stereo,TWS)时,耳机可以配置充电仓。
在充电仓中检测得到实际传递函数,充电仓内密闭性较好,可减小外界环境的干扰;同时充电仓内密闭,也可以减小低频衰减,校正结果更准确。
标准佩戴状态指的是耳机佩戴紧密贴合的状态,也就是佩戴耳机时耳机与仿真测试对象之间的贴合情况无缝隙的状态。仿真测试对象指的是仿真的用于校正实际传递函数的增益的对象。仿真测试对象可以是人工头、人工治具等。
耳机在出厂时,会采用仿真测试对象对耳机佩戴情况进行检测,耳机被佩戴于仿真测试对象的情况下测试实际传递函数,并对实际传递函数的增益进行校正,使得耳机在出厂之后,用户可以准确检测出耳机所播放的检测音频的衰减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互相关函数得到互相关结果之后,包括:根据互相关结果与预设互相关阈值之间的关系,确定耳机佩戴的贴合度,贴合度用于指示耳机与用户耳部的贴合程度。
耳机佩戴的贴合度越高,则用户所听到的音频信号的音质越好。
预设互相关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3dB、-4dB。耳机将互相关结果和预设互相关阈值进行比较,得到互相关结果与预设互相关阈值之间的关系,再根据互相关结果和预设互相关阈值之间的关系,确定耳机佩戴的贴合度。
耳机佩戴的贴合度可以预先进行设置。例如,耳机佩戴的贴合度可以是是百分比如80%、60%、20%等;还可以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
具体地,根据互相关结果与预设互相关阈值之间的关系,确定耳机佩戴的贴合度,包括:当互相关结果大于预设互相关阈值时,确定耳机佩戴的贴合度为第一贴合度;当互相关结果小于或等于预设互相关阈值时,确定耳机佩戴的贴合度为第二贴合度;第一贴合度高于第二贴合度。
第一贴合度指的是互相关结果大于预设互相关阈值时耳机佩戴的贴合度。第二贴合度指的是互相关结果小于或等于预设互相关阈值时耳机佩戴的贴合度。第一贴合度高于第二贴合度,即第一贴合度高,第二贴合度低。
当互相关结果大于预设互相关阈值时,表示耳机所采集的检测声音信号的第一频谱信息和参考频谱信息之间的相关程度高,表示耳机所采集的检测声音信号的频谱能量未发生较大的衰减,则可以确定耳机佩戴的贴合度高,即耳机佩戴的贴合度为第一贴合度。
当互相关结果小于或等于预设互相关阈值时,表示耳机所采集的检测声音信号的第一频谱信息和参考第二频谱信息之间的相关程度低,检测声音信号的频谱能量发生较大的衰减,则可以确定耳机佩戴的贴合度低,即耳机佩戴的贴合度为第二贴合度。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耳机佩戴正常情况下(Normal)和耳机佩戴较松的情况下(Leakage)的幅频特性图。由图9可知,在耳机佩戴较松的情况下,即耳机佩戴贴合度低的情况下,音频信号的较低频段存在较大的能量衰减。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互相关函数和预设互相关阈值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将多个第二预设频点输入互相关函数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多个第二预设频点对应的互相关系数。第二预设频点的值即图10中的互相关函数的横坐标,第二预设频点对应的互相关系数即图10中的互相关函数的纵坐标。耳机获取互相关函数中Q个第二预设频点对应的Q个互相关系数,Q为大于1的整数;根据Q个第二预设频点对应的Q个预设权重,对Q个互相关系数进行加权处理得到互相关结果,再根据互相关结果与预设互相关阈值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耳机佩戴的贴合度。
当互相关结果大于预设互相关阈值时,确定耳机佩戴的贴合度为第一贴合度;当互相关结果小于或等于预设互相关阈值时,确定耳机佩戴的贴合度为第二贴合度。
进一步地,当互相关结果小于或等于预设互相关阈值时,可以生成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对耳机佩戴的贴合度进行调整或者尝试其他尺寸的耳机或者耳塞。该提示信息可为语音提示、文字提示等。该提示信息可以发送给终端,并在终端上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避免外界因素如光线、外界噪声的干扰,从而可以准确检测出耳机佩戴的贴合度;耳机中不需要采用多余的硬件如光感传感器,可以节省硬件成本;耳机贴合度检测算法算力低,可以节约功耗;通过更准确地检测耳机佩戴的贴合度,从而对耳机内的噪声进行降噪处理,播放质量更高的音频。并且,将参考频谱信息预先制作好,可以减少耳机在贴合度检测的过程中的运算量和存储空间、降低功耗,提升续航时间。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耳机不同佩戴贴合度的降噪量的示意图。由图11可知,ANCOFF表示耳机降噪功能关闭,该ANCOFF对应的曲线表示没有打开降噪功能时的曲线;当耳机佩戴正常情况下(Normal)时,即耳机佩戴贴合度高时,音频信号的低频能量无较大的泄漏,可以进行较好地降噪处理,降噪量较理想;当耳机佩戴的贴合度低(Leakage)时,音频信号的低频能量泄漏严重,降噪量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耳机通过位于耳机内侧的反馈麦克风采集检测声音信号1202,对检测声音信号1202分别执行步骤1204、步骤1206和步骤1208之后,得到第一频谱信息1210。步骤1204:预加重。步骤1206:分帧。步骤1208: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Fourier Transform,FFT)。
耳机获取预处理的参考频谱信息1212,执行步骤1214,将第一频谱信息和参考频谱信息进行互相关计算,得到互相关函数,根据互相关函数得到互相关结果。耳机根据互相关结果与预设互相关阈值1216之间的关系,确定耳机佩戴的贴合度1218。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互相关结果进行增强降噪处理或者音质补偿处理。
当互相关结果小于或等于预设互相关阈值时,耳机进行增强降噪处理或者音质补偿处理。
耳机进行增强降噪处理,可以包括主动降噪处理或者被动降噪处理。在耳机进行增强降噪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对环境进行滤波处理,或者将环境中的噪声进行抵消,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噪声的效果。
音质补偿指的是调整各频段的中心频率来改变声音的音色。音质补偿可以包括低音的音质补偿、中音的音质补偿和高音的音质补偿。低音为频率低于预设频率的声音,例如频率为16Hz-64Hz的声音为低音。而250Hz-2000Hz可以是中音,4000Hz-8000Hz可以是高音。
当耳机的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则耳机可以进行低音音质补偿,提高音乐的低音音质。
当互相关结果小于或等于预设互相关阈值时,表示耳机佩戴的贴合度低,则耳机容易泄漏扬声器所播放的音频,以及受到外界的噪声干扰,因此进行增强降噪处理或者音质补偿,可以提高扬声器所播放的音频的质量,并且可以降低外界的噪声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互相关函数得到互相关结果之后,包括:根据互相关结果与预设互相关阈值之间的关系,确定耳机佩戴的贴合度,贴合度用于指示耳机与用户耳部的贴合程度;其中,预设互相关阈值确定至少两个范围区间;范围区间对应于至少两个贴合度。
范围区间指的是对贴合度整个范围进行划分得到的子范围的区间。每个范围区间对应于一个贴合度。
例如,预设互相关阈值确定至少两个范围区间,每个范围区间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范围区间的确定方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将数值范围进行平均划分,如范围区间分别为(10,20)、(20,30)、(30,40)……;也可以将贴合度互相关系数范围按照预先设置的数值进行划分,如范围区间分别为(10,15)、(15,30)、(30,42)……
具体地,耳机获取预设互相关阈值确定的至少两个范围区间,将互相关结果与至少两个范围区间分别进行匹配,确定相匹配的范围区间所对应的贴合度为耳机佩戴的贴合度。
例如,预设互相关阈值确定的至少两个范围区间分别为A、B、C,将互相关结果与A、B、C分别进行匹配,当与互相关结果相匹配的范围区间为B,则将B对应的贴合度作为耳机佩戴的贴合度。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互相关结果与预设互相关阈值之间的关系,确定耳机佩戴的贴合度,而预设互相关阈值确定至少两个范围区间,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出耳机所处的范围区间,从而确定出更准确的耳机的贴合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播放检测音频之前,包括:接收智能终端发送的贴合度检测指令;播放检测音频,包括:响应于贴合度检测指令播放检测音频;确定耳机佩戴的贴合度之后,包括:向智能终端发送贴合度,使得智能终端显示贴合度。
智能终端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智能终端与耳机可以进行无线连接,也可以进行有线连接。当智能终端与耳机进行无线连接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蓝牙进行连接,还可以进行近场通信,等等。当智能终端与耳机进行有线连接时,耳机线的插头可以插入智能终端的连接孔中进行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用户可以对智能终端执行预设操作,智能终端根据预设操作生成贴合度检测指令,再将贴合度检测指令发送至耳机。其中,预设操作可以是预设的语音输入、触摸/点击/长按预设按键、预设的指令的输入,等等。
当智能终端获取到贴合度检测指令时,将贴合度检测指令发送至耳机,耳机接收贴合度检测指令,响应于贴合度检测指令播放检测音频。
在智能终端中还可以安装有耳机的控制应用程序,该控制应用程序可以与耳机进行通信,控制应用程序中可以预先存储参考频谱信息或参考传递函数;当用户对智能终端中的控制应用程序进行预设操作时,生成贴合度检测指令。其中,预设操作可以是单击、滑动、双击、语音输入等,不限于此。
当耳机获取到佩戴的贴合度时,向智能终端发送该贴合度,并显示在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中,则用户可以从显示界面中获取到该耳机佩戴的贴合度,从而对耳机佩戴的贴合度进行调整。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图7和图12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图7和图12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图13为一个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3所示,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1300,应用于耳机,包括:播放模块1302、采集模块1304、第一频谱信息获取模块1306、参考频谱信息获取模块1308和互相关结果获取模块1310,其中:
播放模块1302,用于播放检测音频。
采集模块1304,用于采集检测音频对应的检测声音信号。
第一频谱信息获取模块1306,用于对检测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一频谱信息。
参考频谱信息获取模块1308,用于获取预处理的参考频谱信息,参考频谱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佩戴状态下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
互相关结果获取模块1310,用于确定第一频谱信息和参考频谱信息之间的互相关函数;根据互相关函数得到互相关结果,互相关结果用于指示检测声音信号的衰减情况。
上述检测装置,采集播放的检测音频对应的检测声音信号,对检测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一频谱信息,再确定第一频谱信息和预处理的参考频谱信息之间的互相关函数,从而得到互相关结果,无需采用如光线传感器进行检测,可以避免外界因素如光线的干扰,从而可以准确检测出检测声音信号的衰减情况;耳机中不需要采用多余的硬件如光感传感器,可以节省硬件成本;无需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可以避免对检测音频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而造成的栅栏效应,更准确检测出耳机所播放的检测音频的衰减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音频的频段处于预设频段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参考频谱信息获取模块1308还用于获取参考传递函数,参考传递函数用于指示标准样机在标准佩戴状态下扬声器至反馈麦克风之间的传递函数;根据参考传递函数对检测音频进行滤波处理得到参考频谱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参考频谱信息获取模块1308还用于获取参考传递函数的第二频谱信息;获取检测音频的第三频谱信息;将第二频谱信息与第三频谱信息相乘,得到参考频谱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参考频谱信息获取模块1308在真人佩戴测试中,获取标准样机的N个测试传递函数,N为大于1的整数;对N个测试传递函数求平均,得到参考传递函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校准模块,用于获取耳机的实际传递函数;根据实际传递函数和参考传递函数计算传递函数校准值;根据传递函数校准值校准参考传递函数;或根据传递函数校准值调整耳机的实际传递函数增益。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校准模块还用于获取实际传递函数中P个第一预设频点对应的P个第一幅值,P为大于1的整数;计算P个第一幅值的第一均值;获取参考传递函数中P个第一预设频点对应的P个第二幅值;计算P个第二幅值的第二均值;基于第一均值和第二均值计算传递函数校准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校准模块还用于获取耳机放置于充电仓时的传递函数作为实际传递函数;或者,获取耳机处于标准佩戴状态时的传递函数作为实际传递函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互相关结果获取模块1310还用于获取互相关函数中Q个第二预设频点对应的Q个互相关系数,Q为大于1的整数;根据Q个第二预设频点对应的Q个预设权重,对Q个互相关系数进行加权处理得到互相关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互相关结果获取模块1310还用于根据互相关结果与预设互相关阈值之间的关系,确定耳机佩戴的贴合度,贴合度用于指示耳机与用户耳部的贴合程度;其中,预设互相关阈值确定至少两个范围区间;范围区间对应于至少两个贴合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智能终端发送的贴合度检测指令;上述播放模块1302还用于响应于贴合度检测指令播放检测音频;上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智能终端发送贴合度,使得智能终端显示贴合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补偿模块,用于根据互相关结果进行增强降噪处理或者音质补偿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耳机为入耳式降噪耳机,具有与耳道贴合的耳帽结构,检测声音信号由反馈麦克风在耳道中采集;或者,耳机为头戴式降噪耳机,具有包覆耳廓的耳罩结构,检测声音信号由反馈麦克风在耳罩中采集。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频谱信息获取模块1306还用于对检测声音信号依次进行预加重、分帧、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检测声音信号的第一频谱信息。
上述检测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检测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检测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关于检测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检测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检测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耳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耳机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耳机的运行。存储器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内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所执行,以用于实现以下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检测方法。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提供高速缓存的运行环境。该耳机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 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穿戴式设备等任意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检测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实现可为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在终端或服务器上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构成的程序模块可存储在耳机的存储器上。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检测方法的步骤。
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检测方法。
本申请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检测方法,应用于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播放检测音频;
采集所述检测音频对应的检测声音信号;
对所述检测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一频谱信息;
获取预处理的参考频谱信息,所述参考频谱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佩戴状态下所述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其中,所述预处理操作包括:获取参考传递函数,所述参考传递函数用于指示标准样机在标准佩戴状态下扬声器至反馈麦克风之间的传递函数;根据所述参考传递函数对所述检测音频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所述参考频谱信息;
确定所述第一频谱信息和所述参考频谱信息之间的互相关函数;所述互相关函数是用于表示所述第一频谱信息和所述参考频谱信息之间互相关程度的函数;
根据所述互相关函数得到互相关结果,所述互相关结果用于指示所述检测声音信号的衰减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音频的频段处于预设频段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频谱信息预先存储于所述耳机中,或者,所述参考频谱信息存储于与所述耳机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参考传递函数对所述检测音频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所述参考频谱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参考传递函数的第二频谱信息;
获取所述检测音频的第三频谱信息;
将所述第二频谱信息与所述第三频谱信息相乘,得到所述参考频谱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参考传递函数,包括:
在真人佩戴测试中,获取所述标准样机的N个测试传递函数,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对所述N个测试传递函数求平均,得到所述参考传递函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耳机的实际传递函数;
根据所述实际传递函数和所述参考传递函数计算传递函数校准值;
根据所述传递函数校准值校准所述参考传递函数;或,根据所述传递函数校准值调整所述耳机的实际传递函数增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际传递函数和所述参考传递函数计算传递函数校准值,包括:
获取所述实际传递函数中P个第一预设频点对应的P个第一幅值,所述P为大于1的整数;
计算所述P个第一幅值的第一均值;
获取所述参考传递函数中所述P个第一预设频点对应的P个第二幅值;
计算所述P个第二幅值的第二均值;
基于所述第一均值和所述第二均值计算所述传递函数校准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耳机的实际传递函数包括:
获取所述耳机放置于充电仓时的传递函数作为所述实际传递函数;
或者,
获取所述耳机处于标准佩戴状态时的传递函数作为所述实际传递函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互相关函数得到互相关结果,包括:
获取所述互相关函数中Q个第二预设频点对应的Q个互相关系数,所述Q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Q个第二预设频点对应的Q个预设权重,对所述Q个互相关系数进行加权处理得到所述互相关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互相关函数得到互相关结果之后,包括:
根据所述互相关结果与预设互相关阈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耳机佩戴的贴合度,所述贴合度用于指示所述耳机与用户耳部的贴合程度;
其中,所述预设互相关阈值确定至少两个范围区间,所述范围区间对应于至少两个贴合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放检测音频之前,包括:
接收智能终端发送的贴合度检测指令;
所述播放检测音频,包括:
响应于所述贴合度检测指令播放所述检测音频;
所述确定所述耳机佩戴的贴合度之后,包括:
向所述智能终端发送所述贴合度,使得所述智能终端显示所述贴合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互相关结果进行增强降噪处理或者音质补偿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为入耳式降噪耳机,具有与耳道贴合的耳帽结构,所述检测声音信号由反馈麦克风在所述耳道中采集;
或者,
所述耳机为头戴式降噪耳机,具有包覆耳廓的耳罩结构,所述检测声音信号由反馈麦克风在所述耳罩中采集。
14.一种检测装置,应用于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播放模块,用于播放检测音频;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检测音频对应的检测声音信号;
第一频谱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检测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一频谱信息;
参考频谱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处理的参考频谱信息,所述参考频谱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佩戴状态下所述检测音频的频谱信息;其中,所述预处理操作包括:获取参考传递函数,所述参考传递函数用于指示标准样机在标准佩戴状态下扬声器至反馈麦克风之间的传递函数;根据所述参考传递函数对所述检测音频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所述参考频谱信息;
互相关结果获取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频谱信息和所述参考频谱信息之间的互相关函数;所述互相关函数是用于表示所述第一频谱信息和所述参考频谱信息之间互相关程度的函数;根据所述互相关函数得到互相关结果,所述互相关结果用于指示所述检测声音信号的衰减情况。
15.一种耳机,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0914756.2A 2020-09-03 2020-09-03 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1436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4756.2A CN114143646B (zh) 2020-09-03 2020-09-03 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1/107272 WO2022048334A1 (zh) 2020-09-03 2021-07-20 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4756.2A CN114143646B (zh) 2020-09-03 2020-09-03 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3646A CN114143646A (zh) 2022-03-04
CN114143646B true CN114143646B (zh) 2023-03-24

Family

ID=80438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14756.2A Active CN114143646B (zh) 2020-09-03 2020-09-03 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43646B (zh)
WO (1) WO20220483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0726B (zh) * 2022-03-31 2024-04-3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穿戴设备的中心定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10547A (zh) * 2022-08-25 2022-11-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音频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44169B (zh) * 2022-09-30 2024-04-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耳机设备、声音信号的处理方法及佩戴贴合度测试方法
CN117440307B (zh) * 2023-12-20 2024-03-22 深圳市昂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耳机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7672255B (zh) * 2023-12-21 2024-05-14 北京谛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和设备运行声音的异常设备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7714939B (zh) * 2024-02-05 2024-05-24 九音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基于频谱分析的入耳检测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1153A (zh) * 2014-12-31 2015-05-27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音效补偿方法、装置及耳机
WO2017101067A1 (zh) * 2015-12-17 2017-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周围环境音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0996209A (zh) * 2019-12-13 2020-04-10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降噪方法、系统以及耳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00067B2 (en) * 2008-09-19 2013-12-03 Personics Holdings Inc. Acoustic sealing analysis system
JP6668139B2 (ja) * 2016-03-29 2020-03-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検査装置および検査方法
WO2018036602A1 (en) * 2016-08-22 2018-03-01 Sonova Ag A method of managing adaptive feedback cancellation in hearing devices and hearing devices configured to carry out such method
CN111988690B (zh) * 2019-05-23 2023-06-27 小鸟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和耳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1153A (zh) * 2014-12-31 2015-05-27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音效补偿方法、装置及耳机
WO2017101067A1 (zh) * 2015-12-17 2017-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周围环境音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0996209A (zh) * 2019-12-13 2020-04-10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降噪方法、系统以及耳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3646A (zh) 2022-03-04
WO2022048334A1 (zh) 2022-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43646B (zh) 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US11638085B2 (en)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ssing a fit quality of an earpiece
US9305568B2 (en) Active acoustic filter with socially determined location-based filter characteristics
US8311228B2 (en) Ear input sound pressure level monitoring system
US20210266684A1 (en) Auditory device assembly
US20100322430A1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 method of processing signals therein
CA2590201C (en) Hearing aid with feedback model gain estimation
CN112954115B (zh) 一种音量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88498B (zh) 一种音量调节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
TWI626646B (zh) 音頻系統以及音頻控制方法
WO2008095013A1 (en) Sound pressure level monitoring and notification system
US11432074B2 (en) Method of testing microphone performance of a hearing aid system and a hearing aid system
US11607155B2 (en) Method to estimate hearing impairment compensation function
US11215500B2 (en) Environmental and aggregate acoustic dosimetry
US11818554B2 (en) Headset playback acoustic dosimetry
CN114071308B (zh) 耳机自适应调音方法、装置、耳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247673A1 (zh) 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245992B2 (en) Method of testing microphone performance of a hearing aid system and a hearing aid system
CN110740413A (zh) 一种环境音监测参数校准系统及方法
US11622203B2 (en) Method of fitting a hearing aid system and a hearing aid system
US11540070B2 (en) Method of fine tuning a hearing aid system and a hearing aid system
CN116567511A (zh) 基于大数据的音频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6782084A (zh) 音频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耳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