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1149A - 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1149A
CN114141149A CN202111561344.6A CN202111561344A CN114141149A CN 114141149 A CN114141149 A CN 114141149A CN 202111561344 A CN202111561344 A CN 202111561344A CN 114141149 A CN114141149 A CN 114141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ckness
bending
flexible display
display module
adhes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613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41149B (zh
Inventor
陈闯
应如波
林昶
单奇
崔玉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6134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411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41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1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41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11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柔性显示模组具有可弯折区和非弯折区。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包括:第一盖板、偏光片、以及位于第一盖板和偏光片之间的第一粘合层。第一粘合层包括位于可弯折区内的第一弯折部分,以及位于非弯折区内的第一非弯折部分。第一弯折部分的厚度和第一非弯折部分的厚度不同,且第一弯折部分相对于第一非弯折部分的厚度变化与第一粘合层的弹性模量呈负相关。上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可以确保柔性显示模组的弯折可靠性及机械性能,从而提升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显示装置的各项性能要求也逐渐升高。对于显示装置,落球和笔跌可靠性是评价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能指标。
柔性显示模组具有可弯折或折叠的特性,能够给用户携带和使用带来极大便利。然而,也受限于柔性显示模组缺乏硬质玻璃的保护,柔性显示模组在遭受落球或笔跌冲击时,容易出现显示驱动电路因冲击而损坏的问题,导致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应用产品的抗冲击性能较差。因此,如何均衡柔性显示模组的弯折可靠性及机械性能,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以均衡柔性显示模组的弯折可靠性及机械性能,从而提升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产品质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柔性显示模组。柔性显示模组具有可弯折区和非弯折区。柔性显示模组包括:第一盖板、偏光片、以及位于第一盖板和偏光片之间的第一粘合层。第一粘合层包括位于可弯折区内的第一弯折部分,以及位于非弯折区内的第一非弯折部分。其中,第一弯折部分的厚度和第一非弯折部分的厚度不同,且第一弯折部分相对于第一非弯折部分的厚度变化与第一粘合层的弹性模量呈负相关。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粘接层中的第一弯折部分和第一非弯折部分设置为不同的厚度,并使第一弯折部分相对于第一非弯折部分的厚度变化与第一粘合层的弹性模量负相关。这样根据第一粘合层的弹性模量确定第一弯折部分相对于第一非弯折部分的厚度变化,可以合理调节柔性显示模组在可弯折区内的弯折可靠性及机械性能,以有效平衡柔性显示模组在可弯折区内和非弯折区内对于弯折可靠性及机械性能的需求。也即,确保柔性显示模组在可弯折区内具有良好弯折可靠性的同时,在非弯折区内也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从而实现柔性显示模组在可弯折区和非弯折区内弯折可靠性及机械性能的性能均衡。如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可以兼顾可弯折区内的弯折可靠性及非弯折区内的机械可靠性,从而有效提升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产品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粘合层的弹性模量大于或等于基准阈值。第一弯折部分的厚度小于第一非弯折部分的厚度。
上述柔性显示模组中,第一粘合层的弹性模量较大,可以具有较高的铅笔硬度以及较好的落球和笔跌可靠性,但其弯折能力略差。将第一弯折部分的厚度相对于第一非弯折部分的厚度减小,可以在确保第一非弯折部分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基础上,有效提升第一弯折部分的弯折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弯折区关于弯折线轴对称设置。第一弯折部分的厚度沿靠近弯折线的方向逐渐减小。
上述柔性显示模组中,第一弯折部分的厚度沿靠近弯折线的方向逐渐减小,可以使得第一弯折部分的弯折能力沿靠近弯折线的方向均匀变大,以匹配可弯折区中不同弯折程度对弯折能力的需求,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柔性显示模组的弯折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第一粘合层和偏光片之间的第二盖板,以及位于第二盖板和偏光片之间的第二粘合层。第二粘合层包括位于可弯折区内的第二弯折部分,以及位于非弯折区内的第二非弯折部分。
可选的,第二粘合层的弹性模量等于第一粘合层的弹性模量。第二弯折部分的厚度小于第二非弯折部分的厚度。如此,第二粘合层可以采用与第一粘合层相同的材料及工艺制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的,第二粘合层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一粘合层的弹性模量。第二弯折部分的厚度等于第二非弯折部分的厚度。如此,第二粘合层不同部分的厚度一致,无需进行区别制备。同时,第一粘合层中第一弯折部分相对于第一非弯折部分的厚度变化,可以满足柔性显示模组对弯折可靠性及机械性能进行均衡的需求。
可选的,第二粘合层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一粘合层的弹性模量。这样相较于第一粘合层,第二粘合层的弯折能力优良,但机械性能略差。基于此,第二弯折部分的厚度大于第二非弯折部分的厚度,可以相对提升第二弯折部分的机械性能。
可选的,第二弯折部分的厚度大于第二非弯折部分的厚度。第一非弯折部分和第二非弯折部分的厚度之和为第一厚度。第一弯折部分和第二弯折部分的厚度之和为第二厚度。第二厚度等于第一厚度。如此,可以在均衡柔性显示模组弯折可靠性及机械性能的同时,确保第一盖板的外侧表面,也即柔性显示模组的外侧表面平整,以进一步提升柔性显示模组的产品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第一粘合层和第一盖板之间的平坦部。平坦部覆盖第一弯折部分背离偏光片的表面,且平坦部背离第一弯折部分的表面与第一非弯折部分背离偏光片的表面平齐。平坦部能够填平第一粘合层表面因第一弯折部分厚度相对于第一非弯折部分减小而造成的凹陷。这样可以使得第一盖板贴合于一平坦表面上,从而确保第一盖板的外侧表面,也即柔性显示模组的外侧表面平整,以进一步提升柔性显示模组的产品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粘合层的弹性模量小于基准阈值。第一弯折部分的厚度大于第一非弯折部分的厚度。
上述柔性显示模组中,第一粘合层的弹性模量较小,可以具有优良的弯折能力,但其机械性能略差。将第一弯折部分的厚度相对于第一非弯折部分的厚度增大,可以在兼顾第一弯折部分的弯折能力的基础上,有效提升第一弯折部分的机械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弯折区关于弯折线轴对称设置。第一弯折部分的厚度沿靠近弯折线的方向逐渐增大。
上述柔性显示模组中,第一弯折部分的厚度沿靠近弯折线的方向逐渐增大,可以使得第一弯折部分的机械性能沿靠近弯折线的方向均匀变大,以匹配可弯折区中不同弯折程度对机械性能的需求,有利于在兼顾柔性显示模组的弯折可靠性的同时,提升柔性显示模组在可弯折区内的机械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第一盖板的背离偏光片一侧的第三盖板,以及位于第三盖板和第一盖板之间的第三粘合层。第三粘合层包括位于可弯折区内的第三弯折部分,以及位于非弯折区内的第三非弯折部分。
可选的,第三粘合层的弹性模量等于第一粘合层的弹性模量。第三弯折部分的厚度大于第三非弯折部分的厚度。如此,第三粘合层可以采用与第一粘合层相同的材料及工艺制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的,第三粘合层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一粘合层的弹性模量。第三弯折部分的厚度等于第三非弯折部分的厚度。如此,第三粘合层不同部分的厚度一致,无需进行区别制备。同时,第一粘合层中第一弯折部分相对于第一非弯折部分的厚度变化,可以满足柔性显示模组对弯折可靠性及机械性能的均衡需求。
可选的,第三粘合层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一粘合层的弹性模量。这样相较于第一粘合层,第三粘合层的机械性能优良,但弯折能力略差。基于此,第三弯折部分的厚度小于第三非弯折部分的厚度,可以相对提升第三弯折部分的弯折能力。
可选的,第三弯折部分的厚度小于第三非弯折部分的厚度。第一非弯折部分和第三非弯折部分的厚度之和为第三厚度。第一弯折部分和第三弯折部分的厚度之和为第四厚度。第四厚度等于第三厚度。如此,可以在均衡柔性显示模组弯折可靠性及机械性能的同时,确保第三盖板的外侧表面,也即柔性显示模组的外侧表面平整,以进一步提升柔性显示模组的产品质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公开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模组在非弯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模组在弯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柔性显示模组100;
支撑层11,缓冲层12,柔性显示层13,偏光片14,第一粘合层15,平坦部015,第一盖板16,第二粘合层17,第二盖板18,第三粘合层19,第三盖板20;
第一弯折部分151,第一非弯折部分152;
第二弯折部分171,第二非弯折部分172;
第三弯折部分191,第三非弯折部分192;
弯折线Lf,可弯折区Sf,非弯折区Spl和Spr
第一弯折部分151的厚度T11,第一非弯折部分152的厚度T12
第二弯折部分171的厚度T21,第二非弯折部分172的厚度T22
第三弯折部分191的厚度T31,第三非弯折部分192的厚度T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公开,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公开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公开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公开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应当理解,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为了清楚地表示附图中的多个层和区域,放大了图示中各层的厚度及各区域,以对各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各区域的分布进行清楚示意。当表述为层、薄膜、区域、板等的部分位于其他部分“上方”或“上”时,该表述不仅包括“直接”在其他部分上方的情况,还包括其中间存在有其他层的情况。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显示装置的各项性能要求也逐渐升高。对于显示装置,落球和笔跌可靠性是评价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能指标。
柔性显示模组具有可弯折或折叠的特性,能够给用户携带和使用带来极大便利。然而,也受限于柔性显示模组缺乏硬质玻璃的保护,柔性显示模组在遭受落球或笔跌冲击时,容易出现显示驱动电路因冲击而损坏的问题,导致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应用产品的抗冲击性能较差。因此,如何确保柔性显示模组的弯折可靠性及机械性能,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于确保柔性显示模组的弯折可靠性及机械性能,从而提升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产品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可折叠手机、可折叠平板电脑、或可穿戴设备等具备柔性显示功能的产品。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显示装置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
柔性显示模组作为显示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柔性显示模组具备可弯折或折叠的特性。以下为了方便说明,是以柔性显示模组为可折叠手机中的显示模组为例进行的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柔性显示模组100具有可弯折区Sf和非弯折区(Spl和Spr)。
此处,非弯折区是指:柔性显示模组100中位于可弯折区之外并能够保持平整状态的其他区域。非弯折区可以位于弯折区的至少一侧。
示例的,如图1中所示,可弯折区Sf关于弯折线Lf轴对称设置。可弯折区Sf为一沿弯折线Lf平行延伸的长条区域。可弯折区Sf的长度与柔性显示模组100在同方向上的尺寸相同,可弯折区Sf的宽度可以根据柔性显示模组100许用的弯折半径选择设置。非弯折区包括:沿水平方向分别位于可弯折区Sf两侧的左侧非弯折区Spl和右侧非弯折区Spr
图1为柔性显示模组100在非弯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在将柔性显示模组100沿图1中所示的A-A’向进行弯折后,柔性显示模组100的结构如图2中所示。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模组100包括层叠设置的支撑层11、缓冲层12、柔性显示层13以及偏光片14。
支撑层11用于提供刚性支撑,支撑层11例如为金属层。在一些示例中,支撑层11可以采用不锈钢(SUS)或铜形成。
缓冲层12用于缓冲冲击和密封,可以采用泡棉或光学胶等柔软透气的材料形成。并且,缓冲层12可以分别与支撑层11和柔性显示层13粘接。
柔性显示层13作为柔性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器件,柔性显示层13例如为主动矩阵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层。AMOLED显示层至少包括OLED器件层和TFT驱动电路层。AMOLED显示层的结构可参见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展开详述。
此外,在一些示例中,柔性显示层13的靠近缓冲层12的表面上可以贴合有支撑膜,以提升柔性显示层13的刚度。缓冲层12可以通过胶层粘接于支撑膜上。支撑膜例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或聚酰亚胺(PI)膜。
偏光片14位于柔性显示层13的显示侧。偏光片14的靠近柔性显示层13的表面通常设有胶层,偏光片14可以通过前述胶层粘接于柔性显示层13上。
柔性显示模组100的结构并不仅限于上述说明,其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柔性显示模组100的上述结构并不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模组100还包括:第一粘合层15和第一盖板16。第一盖板16可以通过第一粘合层15粘接于偏光片14上。第一粘合层15包括位于可弯折区Sf内的第一弯折部分151,以及位于非弯折区(Spl和Spr)内的第一非弯折部分152。其中,第一弯折部分151的厚度T11和第一非弯折部分152的厚度T12不同,且第一弯折部分151相对于第一非弯折部分152的厚度变化与第一粘合层15的弹性模量负相关。
此处,第一弯折部分151相对于第一非弯折部分152的厚度变化与第一粘合层15的弹性模量呈负相关,是指:随着第一粘合层15的弹性模量的增大,第一弯折部分151相对于第一非弯折部分152的厚度呈减小变化;随着第一粘合层15的弹性模量的减小,第一弯折部分151相对于第一非弯折部分152的厚度呈增大变化。
可选的,第一粘合层15可以为液态光学透明胶(Liquid Optical ClearAdhesive,简称LOCA)层,也称为OCR(Optical Clear Resin)层。第一粘合层15采用OCR层,可以具有无色透明、透光率高及粘接强度好等优势,并能够在常温、中温或UV条件下完成固化。
可选的,第一弯折部分151相对于第一非弯折部分152增大或减小的厚度的取值范围:大于零且小于第一非弯折部分152的厚度T12的20%。例如,第一弯折部分151相对于第一非弯折部分152增大或减小的厚度为第一非弯折部分152的厚度T12的5%、10%、15%或20%。
此外,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粘合层15可以采用喷墨打印的方式制备形成。例如,可以利用喷墨打印设备,通过控制OCR胶水的粘度及滴落速度,来控制第一粘合层15中第一弯折部分151和第一非弯折部分152的厚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盖板16及用于将第一盖板16贴合于偏光片14上的第一粘接层15作为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外侧保护层,第一粘合层15的弹性模量和厚度对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可靠性、铅笔硬度、落球和笔跌可靠性存在较大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粘接层15中的第一弯折部分151和第一非弯折部分152设置为不同的厚度,并使第一弯折部分151相对于第一非弯折部分152的厚度变化与第一粘合层15的弹性模量负相关。这样根据第一粘合层15的弹性模量确定第一弯折部分151相对于第一非弯折部分152的厚度变化,可以合理调节柔性显示模组100在可弯折区Sf内的弯折可靠性及机械性能,以有效平衡柔性显示模组100在可弯折区Sf内和非弯折区(Spl和Spr)内对于弯折可靠性及机械性能的需求。也即,确保柔性显示模组100在可弯折区Sf内具有良好弯折可靠性的同时,在非弯折区(Spl和Spr)内也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从而实现柔性显示模组100在不同区域内的性能均衡。如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100,可以兼顾可弯折区Sf内的弯折可靠性及非弯折区(Spl和Spr)内的机械可靠性,从而有效提升柔性显示模组100及显示装置的产品质量。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显示模组100的位于可弯折区Sf内的部分具备均衡的弯折可靠性和机械性能,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折痕效果,以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
需要补充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各粘合层(包括第一粘合层15、第二粘合层17和第三粘合层19)的弹性模量,可以采用储能模量来表征。并且,各粘合层储能模量的大小可以通过其与基准阈值的比较来确定。基准阈值的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例如,基准阈值可以为常温下的储能模量50kPa。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基准阈值还可以为常温下的储能模量100kPa。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各粘合层位于可弯折区Sf的部分与位于非弯折区(Spl和Spr)内的部分厚度不同,但两部分的厚度差尺寸相对微小,例如该厚度差尺寸为微米级尺寸。例如,各粘合层中弯折部分相对于非弯折部分厚度差的取值范围:大于零且小于对应非弯折部分厚度的20%。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盖板表面即使存在对应的凹陷或凸起,也并不能被人眼所察觉,也即不会对柔性显示模组100及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产生不良。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弯折区Sf和非弯折区(Spl和Spr)内部分的厚度差异源于粘合层。换言之,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弯折区Sf和非弯折区(Spl和Spr)内的盖板厚度是一致的。盖板多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聚酰亚胺(PI)材料形成。盖板不同区域的厚度均一,可以避免出现彩虹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第一粘合层15的弹性模量大于或等于基准阈值。第一弯折部分151的厚度T11小于第一非弯折部分152的厚度T12。第一粘合层15的弹性模量较大,可以具有较高的铅笔硬度以及较好的落球和笔跌可靠性,但其弯折能力略差。基于此,将第一弯折部分151的厚度T11相对于第一非弯折部分152的厚度T12减小,可以在确保第一非弯折部分152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基础上,有效提升第一弯折部分151的弯折能力。
此外,第一弯折部分151中不同部分的厚度T1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的,如图3中所示,第一弯折部分151中不同部分的厚度T11相同。基于此,第一弯折部分151的边缘与第一非弯折部分152的边缘可以平滑过渡。
可选的,如图4中所示,第一弯折部分151中不同部分的厚度T11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继续参阅图4,第一弯折部分151的厚度T11沿靠近弯折线Lf的方向逐渐减小。例如,第一弯折部分151位于弯折线Lf左侧部分的厚度沿X方向逐渐减小,第一弯折部分151位于弯折线Lf右侧部分的厚度沿X’方向逐渐减小。
可选的,第一弯折部分151的厚度T11沿靠近弯折线Lf的方向等梯度减小。
此处,等梯度减小可以表现为:均匀减小;或者表现为:按照相同高度的台阶逐阶减小。
上述柔性显示模组100中,第一弯折部分151的厚度T11沿靠近弯折线Lf的方向逐渐减小,可以使得第一弯折部分151的弯折能力沿靠近弯折线Lf的方向均匀变大,以匹配可弯折区Sf中不同弯折程度对弯折能力的需求,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可靠性。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柔性显示模组100还包括位于第一粘合层15和第一盖板16之间的平坦部015。平坦部015覆盖第一弯折部分151背离偏光片14的表面,且平坦部015背离第一弯折部分151的表面与第一非弯折部分152背离偏光片14的表面平齐。也即,平坦部015用于填平第一粘合层15表面因第一弯折部分151厚度相对于第一非弯折部分152减小而造成的凹陷。这样可以使得第一盖板16贴合于一平坦表面上,从而确保第一盖板16的外侧表面,也即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外侧表面平整,以进一步提升柔性显示模组100的产品质量。
可选的,平坦部015可以采用弹性模量较小的粘合材料形成,例如弹性模量小于基准阈值的OCR材料。如此,还可以利用平坦部015进一步提升柔性显示模组100在可弯折区域Sf内的弯折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7和图8,柔性显示模组100还包括:第二粘合层17和第二盖板18。第二盖板18位于第一粘合层15和偏光片14,第二粘合层17位于第二盖板18和偏光片14之间。也即,第二盖板18通过第二粘合层17粘接于偏光片14上。第一盖板16通过第一粘合层15粘接于第二盖板18上。第二粘合层17包括位于可弯折区Sf内的第二弯折部分171,以及位于非弯折区(Spl和Spr)内的第二非弯折部分172。
此处,第二粘合层17的弹性模量可以与第一粘合层15的弹性模量相同或不同。基于第一盖板16和第一粘合层15位于第二盖板18及第二粘合层17的外侧,优选的,第二粘合层17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一粘合层15的弹性模量。如此,相较于第二粘合层17,第一粘合层15可以具有更为优良的机械性能,可以从外侧更好的保护柔性显示模组10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6,第二粘合层17的弹性模量等于第一粘合层15的弹性模量。第二弯折部分171的厚度T21小于第二非弯折部分172的厚度T22。第二粘合层17可以采用与第一粘合层15相同的材料及工艺制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7,第二粘合层17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一粘合层15的弹性模量。第二弯折部分171的厚度T21与第二非弯折部分172的厚度T22相同。也即,第二粘合层17不同部分的厚度一致,无需进行区别制备。同时,第一粘合层15中第一弯折部分151相对于第一非弯折部分152的厚度变化,可以满足柔性显示模组100对弯折可靠性及机械性能的均衡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8,第二粘合层17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一粘合层15的弹性模量。这样相较于第一粘合层15,第二粘合层17的弯折能力优良,但机械性能略差。基于此,第二弯折部分171的厚度T21大于第二非弯折部分172的厚度T22,可以相对提升第二弯折部分171的机械性能。
在此基础上,请继续参阅图8,可选的,第一非弯折部分152和第二非弯折部分172的厚度之和为第一厚度,即:T12+T22=T1。第一弯折部分151和第二弯折部分171的厚度之和为第二厚度,即:T11+T21=T2。第二厚度等于第一厚度,即:T2=T1。如此,可以在均衡柔性显示模组100弯折可靠性及机械性能的同时,确保第一盖板16的外侧表面,也即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外侧表面平整,以进一步提升柔性显示模组100的产品质量。
此外,在第一弯折部分151中不同部分的厚度T11不同的示例中,上述第二厚度是指柔性显示模组100水平放置时,第一弯折部分151和第二弯折部分171位于同一竖直截面内同一厚度方向的厚度之和。第二厚度例如为第一弯折部分151和第二弯折部分171在弯折线Lf所在竖直截面内沿弯折线Lf方向的厚度之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第一粘合层15的弹性模量小于基准阈值。第一弯折部分151的厚度T11大于第一非弯折部分152的厚度T12
第一粘合层15的弹性模量较小,可以具有优良的弯折能力,但其机械性能略差,例如铅笔硬度较小、落球和笔跌可靠性略差。基于此,将第一弯折部分151的厚度T11相对于第一非弯折部分152的厚度T12增大,可以在兼顾第一弯折部分151的弯折能力的基础上,有效提升第一弯折部分151的机械性能。
此外,第一弯折部分151中不同部分的厚度T1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的,如图9中所示,第一弯折部分151中不同部分的厚度T11相同。基于此,第一弯折部分151的边缘与第一非弯折部分152的边缘可以平滑过渡。
可选的,如图10中所示,第一弯折部分151中不同部分的厚度T11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继续参阅图10,第一弯折部分151的厚度T11沿靠近弯折线Lf的方向逐渐增大。例如,第一弯折部分151位于弯折线Lf左侧部分的厚度沿X方向逐渐增大,第一弯折部分151位于弯折线Lf右侧部分的厚度沿X’方向逐渐增大。
可选的,第一弯折部分151的厚度T11沿靠近弯折线Lf的方向等梯度增大。
此处,等梯度增大可以表现为:均匀增大;或者表现为:按照相同高度的台阶逐阶增大。
上述柔性显示模组100中,第一弯折部分151的厚度T11沿靠近弯折线Lf的方向逐渐增大,可以使得第一弯折部分151的机械性能沿靠近弯折线Lf的方向均匀变大,以匹配可弯折区Sf中不同弯折程度对机械性能的需求,有利于在兼顾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可靠性的同时,提升柔性显示模组100在可弯折区Sf内的机械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图12和图13,柔性显示模组100还包括:第三粘合层19和第三盖板20。第三盖板20位于第一盖板16的背离偏光片14的一侧,第三粘合层19位于第三盖板20和第一盖板16之间。也即,第一盖板16通过第一粘合层15粘接于偏光片14上。第三盖板20通过第二粘合层19粘接于第一盖板16上。第三粘合层19包括位于可弯折区Sf内的第三弯折部分191,以及位于非弯折区(Spl和Spr)内的第三非弯折部分192。
此处,第三粘合层19的弹性模量可以与第一粘合层15的弹性模量相同或不同。基于第三盖板20和第三粘合层19位于第一盖板16及第一粘合层15的外侧,优选的,第三粘合层19的弹性模量等于或大于第一粘合层15的弹性模量。如此,相较于第一粘合层15,第三粘合层19可以具有更为优良的机械性能,可以从外侧更好的保护柔性显示模组10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1,第三粘合层19的弹性模量等于第一粘合层15的弹性模量。第三弯折部分191的厚度T31大于第三非弯折部分192的厚度T32。第三粘合层19可以采用与第一粘合层15相同的材料及工艺制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2,第三粘合层19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一粘合层15的弹性模量。第三弯折部分191的厚度T31和第三非弯折部分192的厚度T32相同。也即,第三粘合层19不同部分的厚度一致,无需进行区别制备。同时,第一粘合层15中第一弯折部分151相对于第一非弯折部分152的厚度变化,可以满足柔性显示模组100对弯折可靠性及机械性能的均衡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3,第三粘合层19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一粘合层15的弹性模量。这样相较于第一粘合层15,第三粘合层19的机械性能优良,但弯折能力略差。基于此,第三弯折部分191的厚度T31小于第三非弯折部分192的厚度T32,可以相对提升第三弯折部分191的弯折能力。
在此基础上,请继续参阅图13,可选的,第一非弯折部分152和第三非弯折部分192的厚度之和为第三厚度,即:T12+T32=T3。第一弯折部分151和第三弯折部分191的厚度之和为第四厚度,即:T11+T31=T4。第四厚度等于第三厚度,即:T4=T3。如此,可以在均衡柔性显示模组100弯折可靠性及机械性能的同时,确保第三盖板20的外侧表面,也即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外侧表面平整,以进一步提升柔性显示模组100的产品质量。
此外,在第一弯折部分151中不同部分的厚度T11不同的示例中,第四厚度是指柔性显示模组100水平放置时,第一弯折部分151和第三弯折部分191位于同一竖直截面内同一厚度方向的厚度之和。第四厚度例如为第一弯折部分151和第三弯折部分191在弯折线Lf所在竖直截面内沿弯折线Lf方向的厚度之和。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100,可以对盖板数量以及相应粘合层的弹性模量、厚度进行合理选择,以实现及增益叠加柔性显示模组100在可弯折区和非弯折区内均衡弯折可靠性及机械性能的技术效果。
示例的,在设置有两层盖板及两层粘合层的示例中,用于粘接外侧盖板的粘合层采用弹性模量较大的OCR层,可以确保柔性显示模组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例如较高的铅笔硬度以及较好的落球笔跌可靠性。同时,用于粘接内侧盖板的粘合层采用弹性模量较小的OCR层,可以提升柔性显示模组的弯折可靠性。这样能够在利用粘合层厚度变化来均衡柔性显示模组中弯折可靠性及机械性能的基础上,增益叠加柔性显示模组中弯折可靠性及机械性能的均衡效果。
此外,上述柔性显示模组100在制备时,可以在柔性显示层及偏光片的叠层结构上,根据对应粘合层的预设厚度,使用喷墨打印工艺于偏光片上形成粘合层,并通过UV光照或加热将粘合层预固化。然后,在粘合层上贴合盖板,并通过UV光照或加热将粘合层终固化。最后,在柔性显示层背离偏光片的另一侧贴合缓冲层及支撑层。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模组。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可折叠手机、可折叠平板电脑、或可穿戴设备等具备柔性显示功能的产品。
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不能理解为其数量为一个。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公开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弯折区和非弯折区;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包括:第一盖板、偏光片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偏光片之间的第一粘合层;所述第一粘合层包括位于所述可弯折区内的第一弯折部分,以及位于所述非弯折区内的第一非弯折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分的厚度和所述第一非弯折部分的厚度不同,且所述第一弯折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非弯折部分的厚度变化与所述第一粘合层的弹性模量呈负相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层的弹性模量大于或等于基准阈值;所述第一弯折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非弯折部分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弯折区关于弯折线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弯折部分的厚度沿靠近所述弯折线的方向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粘合层和所述偏光片之间的第二盖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盖板和所述偏光片之间的第二粘合层;所述第二粘合层包括位于所述可弯折区内的第二弯折部分,以及位于所述非弯折区内的第二非弯折部分;其中,
所述第二粘合层的弹性模量等于所述第一粘合层的弹性模量;所述第二弯折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非弯折部分的厚度;
或者,所述第二粘合层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一粘合层的弹性模量;所述第二弯折部分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非弯折部分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非弯折部分的厚度,所述第一非弯折部分和所述第二非弯折部分的厚度之和为第一厚度;所述第一弯折部分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分的厚度之和为第二厚度,所述第二厚度等于所述第一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粘合层和所述第一盖板之间的平坦部;
所述平坦部覆盖所述第一弯折部分背离所述偏光片的表面,且所述平坦部背离所述第一弯折部分的表面与所述第一非弯折部分背离所述偏光片的表面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层的弹性模量小于基准阈值;所述第一弯折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非弯折部分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弯折区关于弯折线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弯折部分的厚度沿靠近所述弯折线的方向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盖板的背离所述偏光片一侧的第三盖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三盖板和所述第一盖板之间的第三粘合层;所述第三粘合层包括位于所述可弯折区内的第三弯折部分,以及位于所述非弯折区内的第三非弯折部分;其中,
所述第三粘合层的弹性模量等于所述第一粘合层的弹性模量;所述第三弯折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非弯折部分的厚度;
或者,所述第三粘合层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粘合层的弹性模量;所述第三弯折部分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非弯折部分的厚度。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
CN202111561344.6A 2021-12-17 2021-12-17 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1411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1344.6A CN114141149B (zh) 2021-12-17 2021-12-17 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1344.6A CN114141149B (zh) 2021-12-17 2021-12-17 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1149A true CN114141149A (zh) 2022-03-04
CN114141149B CN114141149B (zh) 2024-01-23

Family

ID=80382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61344.6A Active CN114141149B (zh) 2021-12-17 2021-12-17 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4114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0265A (zh) * 2022-06-28 2022-09-1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3246713A1 (zh) * 2022-06-21 2023-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盖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0941A (zh) * 2013-11-28 2015-06-0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KR20170026055A (ko) * 2015-08-31 2017-03-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US20170153668A1 (en) * 2015-11-30 2017-06-01 L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108877529A (zh) * 2018-07-10 2018-11-2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盖板、柔性显示模组以及柔性显示装置
KR20190086223A (ko) * 2018-01-12 2019-07-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곡면 접합 유리 및 곡면 접합 유리의 제조 방법
CN111146358A (zh) * 2019-12-26 2020-05-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盖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US20200287156A1 (en) * 2017-10-11 2020-09-10 Corning Incorporate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modules with impact and bend resistance
WO2021016879A1 (zh) * 2019-07-30 2021-02-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板支撑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2689789A (zh) * 2019-08-19 2021-04-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3050829A (zh) * 2019-08-19 2021-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3644217A (zh) * 2021-07-22 2021-11-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盖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0941A (zh) * 2013-11-28 2015-06-0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KR20170026055A (ko) * 2015-08-31 2017-03-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US20170153668A1 (en) * 2015-11-30 2017-06-01 L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20200287156A1 (en) * 2017-10-11 2020-09-10 Corning Incorporate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modules with impact and bend resistance
KR20190086223A (ko) * 2018-01-12 2019-07-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곡면 접합 유리 및 곡면 접합 유리의 제조 방법
CN108877529A (zh) * 2018-07-10 2018-11-2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盖板、柔性显示模组以及柔性显示装置
WO2021016879A1 (zh) * 2019-07-30 2021-02-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板支撑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2689789A (zh) * 2019-08-19 2021-04-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3050829A (zh) * 2019-08-19 2021-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1146358A (zh) * 2019-12-26 2020-05-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盖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13644217A (zh) * 2021-07-22 2021-11-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盖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6713A1 (zh) * 2022-06-21 2023-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盖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050265A (zh) * 2022-06-28 2022-09-1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1149B (zh) 202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26630A1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110799898B (zh) 包括用于弯曲的支撑结构的显示设备
US10684396B2 (en) Protective cov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4141149A (zh) 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7113988A1 (zh) 一种柔性装置
CN109326220A (zh) 盖板及其制造方法、柔性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707018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673363B2 (en) Rollable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473041B (zh) 可折弯盖板、可折弯显示模组及可折弯终端设备
CN210627728U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0751908A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柔性显示终端
KR20150021167A (ko) 접이식 표시 장치
JP2008542812A (ja) 部分的に可撓性のある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201640668A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CN113066370A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820200A (zh) 盖板及显示装置
TW202233431A (zh) 可撓性覆蓋窗
CN114694501A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US20230297132A1 (en) Lower modul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he same
US11177458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shock absorbing layer
CN212809620U (zh) 可卷曲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217133928U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盖板
CN217113682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218004A (zh) 一种玻璃组件及终端
CN114842747B (zh) 柔性盖板、柔性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