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39847A - 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方法、装置、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方法、装置、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39847A CN114139847A CN202111076186.5A CN202111076186A CN114139847A CN 114139847 A CN114139847 A CN 114139847A CN 202111076186 A CN202111076186 A CN 202111076186A CN 114139847 A CN114139847 A CN 1141398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tribution network
- target
- construction
- power distribution
- intelligent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7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60 car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210 evaluation mode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313 f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40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572 poisoning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07 pois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涉及智能配电网建设技术领域。该方法根据目标区域的区域用电现状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多个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对于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根据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对应的多项评价指标确定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根据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确定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排序,重要度排序表示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建设次序。这样,基于该方法,在建设智能配电网的过程中,可以基于各个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程度确定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建设先后顺序,从而能够结合区域的用电现状确定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快速补齐区域短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配电网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方法、装置、 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智能配电网是指从输电网或地区发电厂接受电能,通过配电设施就地分配或按电压逐级分配给各类用 户的电力网,其在电力系统中起到分配电能的作用。
目前,现有技术中,智能配电网的建设方案一般注重于智能配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在对智 能配电网建设项目进行评估时,也主要从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进行评估。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区域对于智能配电网的可靠性要求较低,而若以高可靠性 的标准来建设智能配电网,就会导致智能配电网的设备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和 存储介质。
一种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目标区域的区域用电现状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多个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
对于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根据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对应的多项评价指标确定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 的目标等级;
根据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确定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排序,重要度排序表示各 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建设次序。
一种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装置,该装置包括:
建设目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区域的区域用电现状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多个智能配电网建设目 标;
目标等级确定模块,用于对于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根据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对应的多项评价指标 确定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
重要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确定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排 序,重要度排序表示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建设次序。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 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 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可以结合区域的用电现状确定 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以快速补齐区域短板。其中,该重要度评价方法,根据目标区域的区域用 电现状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多个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对于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根据智能配电网建设 目标对应的多项评价指标确定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根据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确 定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排序,重要度排序表示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建设次序。这样,基于 该方法,在建设智能配电网的过程中,可以基于各个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程度确定各智能配电网建 设目标的建设先后顺序,从而能够结合区域的用电现状确定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快速补齐区域 短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确定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排序 的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重要度分类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导向的差异化划分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对应的多项评价指标确定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 级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等级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政策导向确定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等级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获取主观权重因子和客观权重因子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等级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 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目前,智能配电网建设过程中,分布式电源、柔性负荷、储能设备、自动化装置等新型一次设备的接 入,提高了智能配电网运行状态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但目前智能配电网建设聚焦于智能配电网的特定性能或智能配电网与状态评估之间的关系上,如可靠 性、安全性等,或是运行状态、调度控制等。在对智能配电网进行综合评估时,建立的综合评估模型受制 于地域间经济水平和规划的差异,兼容性较差,建设方案偏向保守,甚至会因过度追求高可靠性而出现资 源浪费。
因此,现有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缺乏合理的、能适应建设场景差异的智能配电网建设指导方法。而仅依 赖可靠性评估的单一评价方法,会导致综合评估结果存在片面性,建设目标不合理。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方 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步骤101,计算机设备根据目标区域的区域用电现状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多个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
不同的区域所需要建设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是不相同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目标区域的应用场景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多个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其中, 应用场景例如是海岛场景、乡村场景、城乡接合部场景、城市场景。
可选的,目标区域的区域用电现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①客户平均停电时间;②分布式新能 源电量占比;③实际线损率;④理论线损率;⑤负荷密度;⑥负荷重要级别;⑦行政级别;⑧年人均GDP 指标;⑨年人均用电量指标;⑩负荷性质分区指标;电动汽车占比率指标等。
步骤102,计算机设备对于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根据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对应的多项评价指标确 定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好目标区域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之后,可以确定每个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 的目标等级。具体的确定过程可以参考下文描述。
步骤103,计算机设备根据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确定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排 序。
其中,重要度排序表示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建设次序。
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可以用于表示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级别,级 别越高,说明该目标区域对该项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需求度越高。基于此,可以根据各智能配电网建设 目标的目标等级的高低确定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排序。
基于该方法,在建设智能配电网的过程中,可以基于各个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程度确定各智能 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建设先后顺序,从而能够结合区域的用电现状确定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快速 补齐区域短板。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计算机设备根据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确定各 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排序的过程包括以下内容:
步骤201,计算机设备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针对多目标的主观权重设定方法,该方法基于判断矩阵的构建,获得各个目标的权 重计算结果。可以认为权重大的目标,重要程度更大。因此,为了合理地量化建设目标体系中不同目标间 的重要程度,可通过该方法获得权重后进行重要度的刻画。方法流程阐述如下。
(1)标度确定和构造判断矩阵
对于具有M个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体系,判断矩阵为M阶方阵B=(bmm’)M×M。bmm’指智能 配电网建设目标m相对于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m’的重要程度。标度确定则将该重要程度的定性判断转为 定量值,采用1~7评分标定法,M阶方阵各元素赋值如表1所示。
表1
(2)权重计算
AHP核心在于基于判断矩阵进行权值计算,判断矩阵具有对称性,且其元素涵盖了两两比较重要程度 的信息。对于判断矩阵B,求解其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正则化特征向量,该向量的各个分量即为权值G(m), 可采用下式近似计算:
至此,可获得各个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权重值,权重值越大,则代表该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重要程 度越大。
可选的,针对不同的典型场景,采用上节提出的层次分析法,可获取不同典型场景下每个目标的权重 值,根据权重值的大小量化该场景下的目标重要度。为进一步将目标按重要程度分为几类,可对计算获得 的目标按权重值按从大到小进行排序,位于前α1%认为这些目标的重要程度为很重要;位于后α2%可认 为目标的重要程度为一般,其余重要程度为比较重要。其中,α1和α2为可设定的阈值,本申请中考虑 相对均等化分,如图3所示,α1和α2均设置为30%。
步骤202,计算机设备基于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确定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满足度。
智能配电网建设场景有不同的目标重要度倾向,但目标的重要度倾向并不完全等同于该智能配电网的 建设目标。换句话说,假设场景a中,目标A的重要程度大于目标B,但从该智能配电网的建设现状看, 目标A的已经处于很优的值,但目标B距离期望还差很远,这时建设目标应该倾向于目标B。
据此,进一步定义“满足度”目标,结合目标的重要度以及满足度,形成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差异 化划分方法。
一是基于目标的重要度将目标按重要度的维度分类;二是基于智能配电网各目标当前值与目标值之间 的差异,从客观角度判断智能配电网各目标的满足程度,用以凸显智能配电网的薄弱环节。进一步综合重 要度和满足度两个维度对目标进行划分,将就是目标划分为亟待改善、需要改善、基本满足、完全满足等 四个划分域,用以指导智能配电网的建设。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获取目标区域内目标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 建设现状评估值,建设现状评估值用于表示目标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建设程度;根据智能配电网建设目 标的目标等级确定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建设目标评估值;根据建设现状评估值和建设目标评估值确定智 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满足度。
对于具有M个建设目标的目标体系,假定T(m)为第m个建设目标的所设定的目标值,S(m)为智能配 电网第m个建设目标当前状态下的计算值,定义目标满足度Q(m)的计算公式如下:
(1)对于建设目标越大越好型,目标满足度计算公式为
(2)对于建设目标越小越好型,目标满足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Imax(m)和Imin(m)指的是规划基准年电网内各区域电网的目标m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两者做差 反映了目前电网建设水平下建设目标一般可提升的最大幅度,而式中的分子则为目标距离距离目标需要提 升的差值。由目标的满足度定义式可知,目标的满足度计算值量化在0~1之间,可对不同的目标归一化分 析其距离目标值的程度。
进一步地,根据目标满足度分类需要,可以定义目标满足度的两个阈值β1和β2,其中0<β1<β2<1。 当目标满足度计算值为1时,表示目标已完全满足要求,当其值小于1时,可将目标满足度分为三个区间, [0,β1],[β1,β2],[β2,1],按此基于目标满足程度将目标分为3类,分别指低满足度、适中满足度、 较好满足度,本报告中考虑相对均等化分,三个区间可设置为[0 0.3],[0.3,0.7],[0.7,1]。
步骤203,计算机设备根据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满足度和重要度确定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 要度排序。
基于目标的重要度和满足度分析,从各自的维度已经形成了目标的分类。为综合考虑目标重要度和满 足度对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影响,以目标的满足度为横轴,目标的重要度为纵轴,形成目标的二维选取 区域。基于该二维选取区域,将目标进行分类,本报告中分为以下四个档次,它们分别为亟待改善、需要 改善、基本满足、完全满足。分类的结果即为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导向,即智能配电网的建设目标可根据 实际需求,优先解决亟待改善的目标,视情况进一步解决需要改善的目标、基本满足目标,完全满足的目 标可以不再建设目标考虑范围之列。
具体地,当某一建设目标的目标满足度为1时,则该目标属于“完全满足”。当指目标满足度小于1, 以目标的重要度和满足度形成目标二维区域判断建设目标的分类,比如,当目标的重要度为很重要,且满 足度程度又为低满足度时,则属于亟待改善的目标;当目标的重要度为一般,且为较好满足度时,则属于 基本满足的目标;其余划分区域具体为划分示意如图4所示。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根据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对应的多项 评价指标确定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的方法,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步骤501,基于目标区域的区域现状评价指标体系获取多项评价指标。
其中,评价指标用于指示目标区域内的区域用电现状。目标区域是指待建设智能配电网的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区域的区域现状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电网发展水平、电网发展要求和社会发展 水平这三个方面构成,对应于该三个方面分别设置有多个评价指标,如图表2所示,表2中示出了一种区 域现状评价指标体系。
表2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区域对应区域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可能并不相同。
步骤502,对于各评价指标,获取评价指标与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
其中,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用于表示评价指标与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关联程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在目标区域内建设智能配电网定义为智能配电网建设项目,其中,智能配电网建 设项目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可以被细分为多个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而对于每个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采 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重要度评价方法可以确定其等级。
下面对确定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过程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分别从智能配电网源侧(即电源提供侧)、网侧(即智能配电网侧)、荷侧(即电 网负荷侧)、储侧(即电能存储侧)等不同层面出发,构建出含分布式电源、智能配电网变电站,典型配 网网架、导线选型、配电站、开关站、充电设施、智能终端、自动化建设、计量方式和通信等智能配电网 建设目标。
其中,表3中示例性地表示出基于智能配电网建设项目划分得到的多个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
表3
为便于说明,在本申请下面的叙述中,均以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目标为例进 行说明。
下面对获取各个评价指标与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的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获取各个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因子和客观权重因子;然后根据各个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因子和 客观权重因子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
其中,获取各个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因子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根据各个评价指标相对于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关联程度对多个评价指标进行排序,然后获 取各个评价指标相对于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关联度系数,进一步的,构建判断矩阵,其中判断 矩阵的元素为评价指标的关联度系数,其中,评价指标的关联度系数在判断矩阵中的排序是基于上述评价 指标的排序确定的。最后,根据判断矩阵中每一行元素相乘后得到向量,对该求得的向量开3次方根,将 结果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因子。
其中,获取各个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因子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获取各个评价指标的指标值,根据各个评价指标相对于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关联程度对各 个评价指标的指标值,然后基于熵权法对各个评价指标的指标值进行分析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因 子。
其中,根据各个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因子和客观权重因子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的 过程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式中Qj代表第j个评价指标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vj代表第j个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因子,wj代 表第j个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因子,m代表评价指标总数。
步骤503,基于各评价指标对应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确定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等级。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获取各评价指标的指标评分,指标评分为评价指标的指标值对应的评分。根据 各评价指标的指标评分和各评价指标对应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确定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等 级。该方案的实现过程在下文叙述。
可选的,根据各评价指标的指标评分和各评价指标对应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输入至预设的评分模 型,得到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综合评分;根据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综合评分确定待 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等级。
其中,F表示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综合评分;m表示评价指标总数;Fj表示第j个评价 指标的指标评分;Qj表示第j个评价指标对应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方法充分考虑到智能配电网所在区域的区域 现状以及区域发展对智能配电网建设的实际需要,达到更有效地梳理区域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建设有自 身特色的智能配电网的目的。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根据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综合评分确定 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等级的过程还包括以下内容:
步骤601,划分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建设等级,并制定建设等级对应分数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在目标区域内建设智能配电网定义为智能配电网建设项目,其中,智能配电网建 设项目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可以被细分为多个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而对于每个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可 以划分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建设等级,并制定建设等级对应分数区域。
基于现有中国南方电网公司《110千伏及以下智能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以及南方电网标准设计 与典型造价V3.0版,按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投资与效益划分等级,根据差异化关联计算的结果确定智 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建设等级,目标区域的智能配电网建设以此为依据建设。如表4所示,表4示例性地 表示出了多个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不同建设等级对应的分数区域。
表4
步骤602,根据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综合评分和分数区域确定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 标的等级。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综合评分所在分数区域对应的建设等级作为 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等级。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预先划分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建设等级,并制定建设等级对应分数区域。这 样在通过上述方法确定出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综合评分之后才可以基于综合评分确定待评价 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等级,提高了差异化确定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等级的准确性。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方法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该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确定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类型是否为预设的目标类型,若是,则将待评价的智 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等级确定为预设等级。
由于不同建设区域间存在不同的差异性特征,在确定建设区域的建设目标等级时,应充分考虑政策导 向、电网现状以及区域发展要求对智能配电网建设的实际需求。
1)建立智能配电网建设区域评价指标体系的政策导向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考虑供电可靠性政策导向、分布式能源政策导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和智能配电新技术政策 导向等一系列与电网建设相关的政策。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政策导向评价指标体系对多个智能配电网建 设目标进行筛选。其中,如表5所示,表5中示例性地表示出政策导向评价指标体系。
表5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政策响应相关联的建设目标确定为预设的目标类型。
对于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首先获取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类型,其中,智能配电 网建设目标的类型分为响应政策导向类型和非响应政策导向类型,而预设的目标类型是指响应政策导向类 型。也就是说,若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类型为预设的目标类型,即该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 目标为响应政策导向的目标,这种情况下直接将该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等级确定为预设等级, 如表6所示,表6示例性地表示出响应政策导向的建设目标对应的预设等级。
表6
步骤702,若否,则基于目标区域的区域现状评价指标体系获取多项评价指标;对于各所述评价指标, 获取所述评价指标与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基于各所述评价指标对应的关 联度综合权重因子确定所述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等级。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非响应政策导向类型,采用上述步骤501-503公开的内容确定各个智能配电网 建设目标的等级。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该种方式对多个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进行筛选,直接确定响应政策导向类型的 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等级,而对非响应政策导向类型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基于上述算法进行处理,这 样可以减少数据运算负担。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8所示,对于各评价指标,获取评价指标与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 目标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的过程包括:
步骤801,对各评价指标进行划分,以确定多个评价指标组合。
其中,评价指标组合包括多个所述评价指标。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各评价指标进行划分是指,将以电网发展水平、电网发展要求和社会发展水平作 为一级指标,形成一个评价指标组合。
其中,每个一级指标又包含了多项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一级指标加以定义和量化。 以此类推,每个二级指标也可以包含多项三级指标,……。
然后基于每个一级指标确定该一级指标对应的评价指标组合,例如,将电网发展水平指标包括的客户 平均停电时间指标,分布式新能源电量占比指标,实际线损率指标,理论线损率指标等四个指标确定为评 价指标组合,
将电网发展要求指标负荷密度(规划水平年)指标,负荷密度(规划基准年)指标和负荷重要级别指 标等三个指标确定为评价指标组合;
将社会发展水平指标包括行政级别指标、年人均GDP指标、年人均用电量指标、负荷性质分区指标 和电动汽车占比率指标等五个指标确定为评价指标组合。
可选的,对于二级指标包括的多个三级指标,也可以划分为评价指标组合,在此不进行赘述。
下面对各个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进行说明:
①客户平均停电时间:主要指在统计期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总小时数期望值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 客户平均停电时间是建设区域供电可靠率的主要衡量依据。
②分布式新能源电量占比:主要指分布式电源的额定容量之和与智能配电网系统最大负荷功率的比 值。分布式新能源电量占比是体现分布式电源渗透率的主要衡量依据。
③实际线损率:主要指根据电能表指数计算出来的,即供电量与售电量的差值,是上级考核线损指标计 划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
④理论线损率:主要指根据供电设备的参数和电力网当时的运行方式及潮流分布以及负荷情况,由理 论计算得出的线损。
⑤负荷密度(规划水平年和规划基准年):规划水平年是指规划的目标年份,规划基准年是指现状数 据的采集年,建设区域的预测都是以现状基准年的数据为基础预测。负荷密度是表征负荷分布密集程度的 量化参数,它是每平方公里的平均用电功率数值,以MW/km2计量。根据《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市中心区是指市区内人口密集,行政、经济、商业、交通集中的地区。市中心区用电负荷密度很大,供电 质量和可靠性要求高,电网接线以及供电设施都应有较高的要求。负荷密度是负荷预测的常用方法。一般 并不直接预测整个城市的负荷密度,而是按城市区域或功能分区,首先计算规划基准年和历史的分区负荷 密度,然后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和各分区负荷发展的特点,推算出各分区各规划水平年的负荷密度预测值。 至于分区中的少数集中用电的大用户,在预测时可另作点负荷单独计算。由于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电力负荷 常有随同某种因素而不连续(跳跃式)发展的特点,因此应用负荷密度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方法。
⑥负荷重要级别:是指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和中断供电对政治、经济所造成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 行分级,负荷重要级别可划分为:特级负荷、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
其中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为特级负荷:
a)一级负荷中,中断供电会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事故的企业。
b)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场合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为一级负荷:
a)突然停电会造成人身伤亡、重大生产设备损坏且难以修复、或者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者。
b)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场所(如主要交通和通讯枢纽站、电台、电视台、机场等),突然停电会造成 人身伤亡者(如重点医院的手术室等);有重要活动举行时的大型体育馆、大会堂、重要展览馆、宾馆等。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为二级负荷:
a)突然停电会造成大量废品、大量减产,损坏生产设备等,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者。
b)人员高度密集的重要公共场所(如重要的大型影剧院及大型百货大楼等),突然停电造成经济损 失较大者。
不属于特级、一级和二级负荷的视为三级负荷。
⑦行政级别:主要指建设区域所属的行政级别,中国城市行政等级是国家规定的各城市所享有的行政等 级。行政级别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特征,应作为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之一,行政级别可划分为:一级、二级、 三级、四级和五级,其中一级为国际化大城市、直辖市和省会;二级为地级市(自治州、盟);三级为县级(县 级市、旗);四级为各镇级;五级为农村地区、山区。
⑧年人均GDP指标:年人均GDP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 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年人均GDP=年总产出(GDP总额,即当年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总人口
⑨年人均用电量指标:主要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每个居民平均每年消耗的电量,它与国家或地区生活质 量间始终成正比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⑩负荷性质分区指标:主要指根据各建设区域在负荷功能上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随着现代 经济社会的高速、规模化发展,城市发展模式由传统的工、商、民居集中混合型向按功能分布、分区域集中 型转变。现代大中城市功能区可根据功能类别划分为商业区、经济开发区、政务区、工业区、居民区、综 合性区域、城郊区、农牧区等多个类型。功能类型不同、负荷性质不同,对可靠性的要求不同。
步骤802,对于各评价指标组合,基于评价指标组合确定评价指标组合包括的各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 因子和客观权重因子。
在区域现状评价指标评价体系中,不同的评价指标相对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目标的关联程度是不 同的。因此,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指标的关联度权重进行计算。如图9所示,基本步骤如下:
步骤901,基于评价指标组合包括的各评价指标分别相对待评估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权重系数构 建关联度判断矩阵。
根据指标体系的层次划分,利用T.L.Sataty1-9标度法,通过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对于建设目标 关联重要程度,得出关联度判断矩阵。
对区域现状评价指标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目标的关联程度构建如下序关系:区 域社会发展水平指标>区域电网发展要求指标>区域电网发展现状指标。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指标间的相对重 要程度,形成关联度判断矩阵A1。
关联度判断矩阵A1:
对区域电网发展现状指标的二级指标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目标的关联程度构建如下序关系:客户 平均停电时间>实际线损率>理论线损率>分布式电源渗透率。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 形成关联度判断矩阵A2。
关联度判断矩阵A2:
对区域电网发展要求指标的二级指标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目标的关联程度构建如下序关系:负荷 重要级别>负荷密度(规划年)>负荷密度(基准年)。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形成关 联度判断矩阵A3。
关联度判断矩阵A3:
对区域社会发展水平指标的二级指标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目标的关联程度构建如下序关系:电动 汽车占比率>行政级别>负荷性质分区>年人均GDP>年人均用电量。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指标间的相对重要 程度,形成关联度判断矩阵A4。
关联度判断矩阵A4:
步骤902,根据关联度判断矩阵确定评价指标组合包括的各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因子。
对上述分析区域现状评价指标评价体系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目标的关联程度形成的判断矩阵A1、 A2、A3、A4进行处理,其中:
把A1关联度判断矩阵中每一行元素相乘后得到的向量,对该求得的向量中各个分量开3次方根,将 所得向量归一化,得到各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因子:
v1=0.7514,v2=0.1782,v3=0.0704依次对应于区域社会发展水平指标,区域电网发展 要求指标,区域电网发展现状指标。
把A2关联度判断矩阵中每一行元素相乘后得到的向量,对该求得的向量中各个分量开4次方根,将 所得向量归一化,得到各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因子:
v'1=0.5650,v'2=0.0553,v'3=0.2622,v'4=0.1175依次对应于客户平均停电时间,分布式电源渗透率, 实际线损率,理论线损率。
把A3关联度判断矩阵中每一行元素相乘后得到的向量,对该求得的向量中各个分量开3次方根,将 所得向量归一化,得到各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因子:
v”1=0.6483,v”2=0.2297,v”3=0.1220依次对应于负荷重要级别,负荷密度(规划年), 负荷密度(基准年)。
把A4关联度判断矩阵中每一行元素相乘后得到的向量,对该求得的向量中各个分量开5次方根,将 所得向量归一化,得到各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因子:
v”'1=0.5154,v”'2=0.2621,v”'3=0.1293,v”'4=0.0357,v”'5=0.0575依次对应于电动汽车占比率,行政级别,负 荷性质分区,年人均GDP,年人均用电量。
如表7所示,表7示例性地表示出各个评价指标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目标的关联度主观权重因子。
表7
可选的,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层次分析法所建立的关联度判断矩阵的合理性会受到矩阵阶数和思维的 差异性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其检验的过程包括以下内容:基于关联度判断矩阵的特征值 对关联度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根据关联度判断矩阵确定评价指标组合包括的各评价 指标的主观权重因子。
其中,计算上述关联度判断矩阵A1、A2、A3、A4的特征值,并基于上述关联度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对 各关联度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结果显示如表8所示,均满足校验要求。
表8
关联度判断矩阵 | 特征值 | 一致性 |
A1 | 3.0291 | 0.0251 |
A2 | 4.117 | 0.0438 |
A3 | 3.0037 | 0.0032 |
A4 | 5.1848 | 0.0412 |
步骤903,基于熵权法对评价指标组合包括的各评价指标对应的指标值进行分析,得到评价指标组合 包括的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因子。
熵权法是一种能够挖掘数据本身所蕴含的客观规律的权重确定方法,其克服了主观权重因子的主观随 意性,反映的权重系数更为真实可靠。基本步骤如下:
a)梳理不同运行阶段下对应的评价指标,并构建原始数据矩阵B
经调研,以示范区当地供电单位、当地统计局等相关单位提供数据为准,获取近几年客户平均停电时 间指标,分布式新能源电量占比指标,实际线损率指标等现状评价指标,构建原始数据矩阵B。
其中,表9示例性地表示出各评价指标对应的指标值的统计结果。
表9
原始数据矩阵B1:
原始数据矩阵B2:
原始数据矩阵B3:
b)对所述原始数据矩阵B中的各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变换后,计算各评价指标的熵值
各个指标单位不同,为方便比较,对原始数据矩阵进行标准化变换,如下式:
为消除计算中可能出现的负值,可以将坐标进行平移。指标值yij经过坐标平移之后变为zij=C+yij, 式中C为坐标平移的幅度。
对上述6组数据所构成的原始数据矩阵B1,B2,B3分别计算出各项项指标的嫡为:
e=[0.7678 0.8568 0.7183 0.8217]
e`=[0.8304 0.8312 0]
e``=[0 0.7478 0.8561 0 0.6720]
c)计算各评价指标的熵权权重,并梳理得到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因子。
求得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因子为:
w1=0.2779,w2=0.1714,w3=0.3372,w4=0.2135,w5=0.1267,w6=0.1261,w7=0.7471,
w8=0.3671,w9=0.0926,w10=0.0528,w11=0.3671,w12=0.1204。依次对应于客户平均停电时间, 分布式电源渗透率,实际线损率,理论线损率,负荷密度(规划年),负荷密度(基准年),负荷重要级 别,行政级别,年人均GDP,年人均用电量,负荷性质分区,电动汽车占比率。
步骤803,对于各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因子和客观权重因子获取评价指标与待评价的 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
式中Qj代表第j个评价指标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vj代表第j个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因子,wj代 表第j个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因子,m代表评价指标总数。
如表10所示,其示例性地表示出各个评价指标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目标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
表10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得到每个非响应政策导向类型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如表 11所示,表11示例性地表示出区域现状评价指标与各类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的结 果表。
表11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主观权重因子和客观权重因子结合得到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 的重要度评价方法在进行等级评价时,将目标区域内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均考虑在内,从而实现了基于 不同区域的,差异化确定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等级的目的。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获取各评价指标的指标评分的 过程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基于模糊隶属度的典型点折线法确定指标的评价标准,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描述 模糊性使评价结果成为规范化的定量数据。为指标选择贴合其建设特点的一系列指标数值与对应评分的典 型点。
步骤1001,构建指标评价标准,根据各评价指标的指标值和所述指标评价标准得到指标评分。
指标评价标准包括各个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如表12所示,其示例性地表示出区域现状指标评价标 准。
表12
上的评分标准大部分是离散的,无法快速计算出指标处于任意值时的分数,为例解决这个问题,本申 请实施例提出了采用曲线拟合工具(Curve Expert)对评分标准进行拟合处理,得到各评价指标值与得分的 函数关系式,采用分段线性或非线性函数进行表示,得到评分公式,如表13所示,其示例性地表示出指 标评价公式。
表13
基于表13中的指标评价公式可以获取各评价指标的指标评分。
步骤1002,根据各评价指标的指标评分和各评价指标对应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得到智能配电网建设 目标的综合评分。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各评价指标的指标评分和各评价指标对应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得到智能 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综合评分,表14示例性地表示出基于上述举例而得到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综合评 分。
表14
步骤1003,根据综合评分以及预先建立的分数区域,确定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等级。
根据综合评分,以及上表中示例性示出的分数区域可以确定待评价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等级,如 表15所示,其示例性地表示出基于上文举例数据所得到的最终的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等级。
表1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方法充分考虑到智能配电网所在区域的区域 现状、政策导向以及区域发展对智能配电网建设的实际需要,达到更有效地梳理区域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 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智能配电网的目的。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图10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 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 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图10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 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 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提供了一种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装置1100,包括:建 设目标确定模块1101,目标等级确定模块1102和重要度确定模块1103,其中:
建设目标确定模块1101,用于根据目标区域的区域用电现状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多个智能配电网 建设目标;
目标等级确定模块1102,用于对于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根据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对应的 多项评价指标确定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
重要度确定模块1103,用于根据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确定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 标的重要度排序,所述重要度排序表示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建设次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重要度确定模块1103具体用于: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
基于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确定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满足度;
根据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满足度和重要度确定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排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重要度确定模块1103具体用于:
对于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所述目标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建设现状评估 值,所述建设现状评估值用于表示所述目标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建设程度;
根据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确定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建设目标评估值;
根据所述建设现状评估值和所述建设目标评估值确定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满足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等级确定模块1102具体用于:
对于各所述评价指标,获取所述评价指标与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所述关 联度综合权重因子用于表示所述评价指标与所述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关联程度;
基于各所述评价指标对应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确定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等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等级确定模块1102具体用于:
对于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确定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类型是否为预设的目标类型,若是, 则将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等级确定为预设等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等级确定模块1102具体用于:
对各所述评价指标进行划分,以确定多个评价指标组合,所述评价指标组合包括多个所述评价指标;
对于各所述评价指标组合,基于所述评价指标组合确定所述评价指标组合包括的各所述评价指标的主 观权重因子和客观权重因子;
对于各所述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因子和客观权重因子获取所述评价指标与所述智 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等级确定模块1102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评价指标组合包括的各所述评价指标分别相对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权重系数构建关联 度判断矩阵;
根据所述关联度判断矩阵确定所述评价指标组合包括的各所述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因子;
基于熵权法对所述评价指标组合包括的各所述评价指标对应的指标值进行分析,得到所述评价指标组 合包括的各所述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因子。
关于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 度评价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 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 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2所示。该计算机 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 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 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 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 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 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 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 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 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 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 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 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 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 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 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ynamic Random A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 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 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 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 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目标区域的区域用电现状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多个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
对于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根据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对应的多项评价指标确定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
根据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确定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排序,所述重要度排序表示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建设次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确定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排序,包括: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
基于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确定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满足度;
根据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满足度和重要度确定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排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确定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满足度,包括:
对于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所述目标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建设现状评估值,所述建设现状评估值用于表示所述目标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建设程度;
根据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确定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建设目标评估值;
根据所述建设现状评估值和所述建设目标评估值确定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满足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对应的多项评价指标确定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包括:
对于各所述评价指标,获取所述评价指标与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所述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用于表示所述评价指标与所述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关联程度;
基于各所述评价指标对应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确定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等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于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根据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对应的多项评价指标确定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于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确定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类型是否为预设的目标类型,若是,则将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等级确定为预设等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于各所述评价指标,获取所述评价指标与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包括:
对各所述评价指标进行划分,以确定多个评价指标组合,所述评价指标组合包括多个所述评价指标;
对于各所述评价指标组合,基于所述评价指标组合确定所述评价指标组合包括的各所述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因子和客观权重因子;
对于各所述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因子和客观权重因子获取所述评价指标与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关联度综合权重因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评价指标组合确定所述评价指标组合包括的各所述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因子和客观权重因子,包括:
基于所述评价指标组合包括的各所述评价指标分别相对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权重系数构建关联度判断矩阵;
根据所述关联度判断矩阵确定所述评价指标组合包括的各所述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因子;
基于熵权法对所述评价指标组合包括的各所述评价指标对应的指标值进行分析,得到所述评价指标组合包括的各所述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因子。
8.一种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建设目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区域的区域用电现状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多个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
目标等级确定模块,用于对于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根据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对应的多项评价指标确定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
重要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目标等级确定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排序,所述重要度排序表示各所述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建设次序。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76186.5A CN114139847A (zh) | 2021-09-14 | 2021-09-14 | 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方法、装置、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76186.5A CN114139847A (zh) | 2021-09-14 | 2021-09-14 | 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方法、装置、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39847A true CN114139847A (zh) | 2022-03-04 |
Family
ID=80393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76186.5A Pending CN114139847A (zh) | 2021-09-14 | 2021-09-14 | 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方法、装置、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13984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96417A (zh) * | 2022-10-31 | 2022-12-20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 一种海岛综合供能系统评价方法及系统 |
-
2021
- 2021-09-14 CN CN202111076186.5A patent/CN11413984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96417A (zh) * | 2022-10-31 | 2022-12-20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 一种海岛综合供能系统评价方法及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Schneider et al. | Modern grid initiative distribution taxonomy final report | |
Wu et al. | Risk assessment of wind-photovoltaic-hydrogen storage projects using an improved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approach based on cloud model: A case study in China | |
Liu et al. | Day-ahead optimal dispatch for wind integrated power system considering zonal reserve requirements | |
WO2020098728A1 (zh) | 集群负荷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8805443A (zh) | 一种电网性能综合评价方法和系统 | |
CN111339491A (zh) | 一种城市配电网改造方案的评估方法 | |
CN116579590B (zh) | 一种虚拟电厂中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和系统 | |
CN108364187A (zh) | 一种基于停电敏感特性的停电敏感用户确定方法和系统 | |
CN111680841A (zh)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 |
CN107358332A (zh) | 一种电网调度运行精益化评价方法 | |
CN112465286A (zh)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服务能力评价方法 | |
CN112101785A (zh) | 一种用于电力与通信共享铁塔的综合效益分析的方法 | |
Du et al. | A hybrid group-making decision framework for regional distribution network outage loss assessment based on fuzzy best-worst and MARCOS methods | |
CN111105218A (zh) | 一种基于全息影像技术的配电网运行监视方法 | |
CN111144628A (zh) | 一种分布式供能的冷热电负荷预测模型系统及方法 | |
CN114139847A (zh) | 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方法、装置、设备 | |
Xue et al. | A framework for short-term energy consumption prediction based on room air conditioner group characteristics | |
CN117745119A (zh) | 一种输变电工程施工承载力预警方法及装置 | |
CN117236789A (zh) | 一种区域现状配电网发展诊断及薄弱指标分析方法 | |
Javadi et al. | Identification of simultaneously congested transmission lines in power systems operation and market analysis | |
Fujiwara et al. | Load forecasting method for Commercial facilities by determination of working time and considering weather information | |
CN115907719A (zh) | 充电站分级运维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6307709A (zh) | 基于信息增益融合的变电站防汛能力综合评估方法、系统 | |
CN112039111A (zh) | 一种新能源微电网参与电网调峰能力的方法及系统 | |
Li et al. |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mid-term heavy load and overload pre-warning based on logistic regress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