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8363B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8363B
CN114128363B CN202080051463.4A CN202080051463A CN114128363B CN 114128363 B CN114128363 B CN 114128363B CN 202080051463 A CN202080051463 A CN 202080051463A CN 114128363 B CN114128363 B CN 1141283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m card
message
card
identifier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14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28363A (zh
Inventor
陈磊
王学龙
李秉肇
王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128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8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283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83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05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for alerting of incoming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53Lease time; Renewal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04W8/265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for initial activation of new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54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IMSI] nu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预先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在终端设备有调整第一标识的需求时,终端设备可向网络设备发送承载有第一信息的第一消息,以请求网络设备调整第一标识。采用本申请的方法及装置,可灵活调整终端设备的标识。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在2019年07月17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910647484.1、申请名称为“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可为终端设备分配标识,该标识在网络中可唯一标识终端设备。在现有技术中,在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标识后,该标识通常为不可变更的。但有些场景下,有调整终端设备标识的需求,如何调整终端设备的标识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初始标识;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承载所述第一信息的第一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预先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待终端设备有调整第一标识的需求时,可向网络设备发送承载有第一信息的第一消息,以请求网络设备调整第一标识。由上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灵活调整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将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初始标识调整为第一更新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更新标识;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更新标识;所述第一初始标识与所述第一更新标识之间的第一偏移量;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初始标识与所述第一更新标识之间的第一偏移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初始标识调整为第一更新标识,或者,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初始标识调整为第一建议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需要调整第一寻呼时机的时域位置,所述第一寻呼时机对应于所述第一初始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需要调整第一寻呼时机的时域位置,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寻呼时机与第二寻呼时机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所述终端设备的模式为单发单收;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寻呼时机与第二寻呼时机部分重叠或者不重叠,所述终端设备的模式为双发双收;其中,所述第二寻呼时机对应第二初始标识,所述第一初始标识不同于所述第二初始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寻呼时机对应于第一通信网络,所述第二寻呼时机对应于第二通信网络。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承载有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初始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将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初始标识调整为第一更新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更新标识;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更新标识;所述第一初始标识与所述第一更新标识之间的第一偏移量;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初始标识与所述第一更新标识之间的第一偏移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初始标识调整为第一更新标识,或者,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初始标识调整为第一建议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为核心网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核心网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更新标识,或者,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初始标识与所述第一更新标识之间的第一偏移量。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关联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承载所述第一信息的第一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标识可对应于第一寻呼时机PO,第二标识可对应于第二PO。在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相关联。两个标识的寻呼将转移到一个标识上。比如,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关联后,第一标识为主标识,第二标识为辅标识,那么第二标识所对应的寻呼消息,将转移到第一标识上进行发送。相应的,终端设备仅有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PO位置进行寻呼监听,且在第二标识所对应的第二PO位置不再进行监听,减少终端设备侧的能源浪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中承载有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是关联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第一寻呼时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寻呼时机内接收寻呼消息;其中,所述寻呼消息包含所述第一标识和/或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标识包括第一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或第一非激活态无线网络临时标识I-RNTI;和/或,所述第二标识包括第二S-TMSI或第二I-RNTI。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消息为对应于所述第二标识的注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为对应于所述第二标识的注册响应消息;或者,所述第一消息为跟踪区域更新TAU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为所述TAU响应消息。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承载有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关联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承载有第一指示信息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是关联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第一寻呼时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寻呼时机内向终端设备发送寻呼消息,所述寻呼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标识和/或所述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标识包括第一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或第一非激活态无线网络临时标识I-RNTI;和/或,所述第二标识包括第二S-TMSI或第二I-RNTI。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消息对应于所述第二标识的注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对应于所述第二标识的注册响应消息;或者,所述第一消息为跟踪区域更新TAU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为所述TAU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为核心网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核心网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寻呼消息,所述寻呼消息中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终端设备的第一初始标识。收发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关于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的具体过程,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的记载,在此不再说明。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承载有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终端设备的第一初始标识。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还可包括:处理模块,用于对第一消息进行处理。
关于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的具体过程,可参见上述第二方面的记载,在此不再说明。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关联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收发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承载有第一信息的第一消息。
关于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的具体过程,可参见上述第三方面的记载,在此不再说明。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承载有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关联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可选的,还可包括:处理模块,用于对第一消息进行处理。
关于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的具体过程,可参见上述第四方面的记载,在此不再说明。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终端设备的第一初始标识。通信接口,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承载第一信息的第一消息。
关于处理器和通信接口的具体介绍,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的记载,在此不再说明。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中承载有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终端设备的第一初始标识。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可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处理。
关于处理器和通信接口的具体介绍,可参见上述第二方面的记载,在此不再说明。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关联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通信接口,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关于处理器和通信接口的具体介绍,可参见上述第三方面的记载,在此不再说明。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中承载有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请求关联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还可包括:处理器,用于对第一消息进行处理。
关于通信接口和处理器的具体介绍,可参见上述第四方面的记载,在此不再说明。
第十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任一方面设计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任一方面可能设计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任一方面可能设计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PO位置调整的一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PO位置调整的一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可能网络架构示意图,包括终端设备100和接入网设备110。
其中,终端设备100与接入网设备110可进行Uu空口的通信。所述Uu空口的通信可以包括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上行传输可以指终端设备100向接入网设备110发送上行信号或上行信息,下行传输可以指接入网络设备110向终端设备100发送下行信号或下行信息。所述Uu空口可以理解为通用的UE和网络之间的接口(universal UE to networkinterface)。
可选的,在图1所示的架构下,还可包括核心网设备120。终端设备100与核心网设备120可以通过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进行通信。比如,终端设备100与核心网设备120间可通过接入网设备110进行通信。或者,终端设备100与核心网设备120间可直接进行通信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1所示的架构中,示意性的标明一个核心网设备、一个接入网设备和两个终端设备,并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比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包括除一个外,其它数量的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以及除两个外,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等。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使用到的一些通信名词或术语进行解释说明,该通信名词或术语也作为本申请发明内容的一部分。
一、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可以简称为终端,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设备,以及还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等。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终端设备有时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车载终端设备、工业控制终端设备、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二、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也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设备,是一种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网络设备例如包括但不限于:5G中的下一代基站(generation nodeB,gNB)、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收发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等。网络设备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或者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终端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终端设备可以与不同技术的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与支持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网络设备通信,也可以与支持5G的网络设备通信,还可以与支持LTE的网络设备以及支持5G的网络设备的双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
三、双卡双待(dual SMI dual standy,DSDS)
双卡双待是指一个终端设备可以同时拥有两张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两个SIM卡都可以正常工作的技术。其中,上述两个SIM卡可以属于同一运营商或者不同运营商。例如,SIM卡1和SIM卡2可同时属于中国移动运营商,或者,SIM卡1可属于中国移动运营商,SIM卡2可属于中国联通运营商。上述两个SIM卡还可以属于同一通信制式,或不同的通信制式。例如,SIM卡1和SIM卡2可同时属于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或者,SIM卡1可属于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SIM卡2可属于NR等。
四、寻呼时机(paging occasion,PO)
为了节省电量,终端设备可进入空态(idle)态和非活跃(inactive)态,进行休眠。终端设备可按照一定的周期,在设定的时间单元唤醒自己,监听网络设备是否寻呼自己。如果监听到网络设备寻呼自己,则终端设备切换到活跃态,否则,继续保持当前状态。上述终端设备监听寻呼的时间单元可称为寻呼时机(paging occasion,PO)。
五、终端设备标识
终端设备标识可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标识。对于单卡单待的终端设备,例如单卡单待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使用SIM卡1,则终端设备的标识可为对应SIM卡1的标识。对于双卡双待的终端设备,例如双卡双待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使用SIM卡1和SIM卡2,则终端设备的标识可指对应于SIM卡1的标识,或者,对应于SIM卡2的标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SIM卡,可为实体SIM卡,或虚拟SIM卡等,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标识,可包括终端设备的初始标识和终端设备的更新标识。所述初始标识可为网络设备初始为终端设备分配的,未经调整的标识。所述更新标识可为经过调整后的标识等。所述终端设备的初始标识和更新标识均可称为终端设备的UE-ID等。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初始”和“更新”,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并无其它含义。具体的,下文中的第一更新标识也可以称为第三标识,第二更新标识也可以称为第四标识。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可为临时移动用户标识(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identit,TMSI),系统架构演进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SAE,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S-TMSI),5G-S-T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非激活态无线网络临时标识(inactive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I-RNTI)或其它标识等,并不作限。可选的,非激活态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也可称为不激活态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等。
六、“和/或”
“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可适用于5G NR通信系统,LTE通信系统,或其它通信系统中。只要该通信系统中存在实体,用于请求调整该实体的标识,另一个实体接收该请求,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等。
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该流程中的终端设备可为上述图1所示架构中的终端设备100,网络设备可为上述图1所示架构中的接入网设备110或核心网设备120。该流程包括:
S201.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终端设备的第一初始标识,或者,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将终端设备的第一初始标识调整为第一更新标识。
示例的,第一信息中可直接携带第一更新标识,或者,第一信息中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更新标识。或者,第一信息中可直接携带第一偏移量,所述第一偏移量为第一初始标识与第一更新标识之间的偏移量,或者,第一信息中可携带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偏移量。或者,第一信息中可同时携带第一更新标识、第一指示信息、第一偏移量以及第二指示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标识”、“初始标识”以及“更新标识”等其中的“标识”可以指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标识,也可以指所述终端设备基于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标识确定的或者计算得到的,例如终端设备可将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标识模1024后的取值作为所述“标识”,本申请对标识的具体内容和定义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多以UE-ID为例进行阐述。可选的,所述对应于SIM卡的UE-ID,可以指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UE-ID,例如5G-S-TMSI等,或者,所述对应于SIM卡的UE-ID,还可以指网络设备为该SIM卡分配的UE-ID模1024后的取值,例如5G-S-TMSImod 1024等,不作具体限定。
S202.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承载有第一信息的第一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上述S202中,终端设备可向第一标识的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相应的,在下述S203中,第一标识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或者,在上述S202中,终端设备可向第二标识的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相应的,在下述S203中,第二标识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一标识的网络设备和第二标识的网络设备为同一网络设备,或者,为不同的网络设备,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消息后,可获取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息。网络设备确定是否同意终端设备的请求。如果网络设备同意所述终端设备的请求,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将第一初始标识调整为第一更新标识;如果网络设备不同意所述终端设备的请求,可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建议标识,且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将第一初始标识调整为第一建议标识。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指示信息或第四指示信息可携带在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中。即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消息后,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中可携带有上述第三指示信息或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消息可为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因此,可选的,在图2所示的流程中,还可包括:S203.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承载有第三指示信息或第四指示信息的第二消息。
示例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可对应两个标识,分别为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为了便于描述,可将未调整的第一标识,称为第一初始标识,调整后的第一标识,称为第一更新标识。可将未调整的第二标识,称为第二初始标识,调整后的第二标识,称为第二更新标识。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是以终端设备对应两个标识为例进行说明的,并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比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对应除两个外,其它数量的标识,例如1个或3个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初始标识,可确定第一PO,或者,还可描述为,第一初始标识对应于第一PO。根据第二初始标识,可确定第二PO,或者,还可描述为,第二初始标识对应于第二PO。关于如何根据初始标识,确定PO,将在以下实施例中具体介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首先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第一PO的时域位置,如果需要,则执行上述图2所示流程中的S201。因此,在上述图2所示的流程中,还可包括:S200.终端设备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第一PO的时域位置。如果需要,则执行上述S201,否则,结束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图2流程所示的方法,可应用于双卡双待的场景中,或者可应用于其他场景中,并不作限定。例如,图2流程所示的方法,还可应用于:针对一个终端设备,网络侧为该终端设备仅分配一个UE-ID的场景,即单卡单待的场景等。
示例的,当图2流程所示的方法,应用于双卡双待的场景时,所述终端设备可为双卡双待模式,所述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使用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所述SIM卡可为虚拟SIM卡或实体SIM卡。网络设备可为终端设备分配两个UE-ID,分别为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和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所述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可具体为网络设备为第一SIM卡分配的UE-ID。所述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可具体为网络设备为第二SIM卡分配的UE-ID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调整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或调整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当采用图2所示流程中的方法,用于调整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时,上述图2所示流程中的终端设备的第一初始标识可为调整前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更新标识可为调整后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当采用图2所示流程中的方法,用于调整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时,上述图2所示流程中的终端设备的第一初始标识可为调整前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更新标识可为调整后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
示例的,当图2流程所示的方法,应用于单卡单待的场景时,所述终端设备可为单卡单待模式,所述终端设备可被配置使用第一SIM卡,所述第一SIM卡可为实体SIM卡或虚拟SIM卡。网络设备可为终端设备分配一个UE-ID,所述UE-ID为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采用图2所示流程中的方法,可用于调整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所述调整前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可对应于上述图2所示流程中的终端设备的第一初始标识,调整后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可对应于上述图2所示流程中的终端设备的第一更新标识。
示例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的模式为单发单收,且第一PO的时域位置与第二PO的时域位置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终端设备可确定需要调整第一PO的时域位置。通过上述图2所示流程的调整,可使第一PO与第二PO的时域位置完全不重叠。
示例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PO可对应于第一通信网络,第二PO可对应于第二通信网络,第一通信网络与第二通信网络的通信制式相同或不同。所述通信网络可采用3G、LTE、NR、或者甚至未来的6G等制式。所述第一通信网络与第二通信网络相同,可指两者采用的通信制式相同且运营商相同。所述第一通信网络与第二通信网络不同,可指两者采用的通信制式不同或者运营商不同等。
示例的,以终端设备采用双卡双待模式,且终端设备侧被配置使用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为例,详细说明上述过程。
通常,针对双卡双待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收发能力不同,可将终端设备分为以下三类:双收双发(dual Rx/Tx,transport/receive)终端、双收单发(dual Rx/singleTx)和单收单发(single Rx/single Tx)终端。
其中,双收双发终端:指终端设备可同时接收和发送上述两个SIM卡的数据。双收单发终端:指终端设备可同时接收上述两个SIM卡中的数据,但在一个特定时间单元,终端设备仅能发送一个SIM卡中的数据。单收单发终端:指在一个特定时间单元,终端设备只能收/发上述两个SIM卡中一个SIM卡的数据。
同时,为了节省电量,终端设备可进入空态(idle)态和非活跃(inactive)态,进行休眠。终端设备可按照一定的周期,在设定的时域位置唤醒自己,监听网络设备是否寻呼自己。如果监听到网络设备的寻呼,则终端设备切换到活跃态,否则,继续保持当前状态。上述终端设备唤醒自己的时域位置可称为寻呼时机(paging occasion,PO)。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对于上述单收单发模式的终端,在一个特定时域位置,终端设备仅能接收对应一个SIM卡中的数据。如果两个SIM卡的PO位置相重叠,那么终端设备在PO位置所对应的时间单元,仅能监听一个SIM卡对应的网络设备是否寻呼自己,可能会导致另一个SIM卡的信息被漏听。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单发单收的终端,当第一PO位置和第二PO位置完全重叠或部分重叠时,需要调整第一PO的时域位置。
比如,如图3所示,一个寻呼帧(paging frame,PF)包括10个子帧,索引依次为0至9。第一SIM卡采用NR通信制式,第二SIM卡采用LTE通信制式,且第一SIM卡与第二SIM卡间存在三个子帧的时间偏移(timing offset)。第一SIM卡所对应的第一PO的时域位置为第一PF中索引为7的子帧,第二SIM卡所对应的第二PO的时域位置为第二个PF中索引为0的子帧。通过图3可以看出,第一PO的时域位置和第二PO的时域位置完全重叠。此时,可对第二SIM卡所对应的第二PO的时域位置进行调整,比如,可将第二SIM卡所对应的第二PO的时域位置调整至第三PF中索引为5的子帧。采用上述方式,对于单收单发终端,可在第一个PF中索引为7的子帧上,监听SIM卡1的寻呼消息,在第三PF中索引为5的子帧上,监听SIM卡2的寻呼消息,避免漏听SIM卡的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是以第一PO的时域位置和第二PO的时域位置,完全重叠为例进行说明的。第一PO的时域位置和第二PO的时域位置部分重叠,调节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类似,不再举例说明。
示例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的模式为双发双收,且第一PO的时域位置与第二PO的时域位置部分重叠或者完全不重叠时,终端设备可确定需要调整第一PO的时域位置。采用上述图2所示流程中的方法,可使得第一PO的时域位置与第二PO的时域位置完全重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终端设备被配置使用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且终端设备采用双收双发模式为例,说明上述过程。
示例的,对于上述双收双发终端,当两个SIM卡为同一运营商且同一制式时,上述两个SIM卡很可能驻留在同一个小区。如果网络设备的PO位置不重叠,网络设备需要在多个PO位置监听网络设备的寻呼消息,导致电量浪费。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双发双收模式的终端设备,在两个PO位置部分重叠或完全不重叠时,需要将两个PO位置调整为完全重叠,从而降低终端设备的监听功耗。比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SIM卡的网络设备为网络设备1,对应于第一SIM卡的PO位置为位置1,第二SIM卡的网络设备为网络设备2,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位置为位置2。在一示例中,终端设备可按照一定的周期在PO位置1,唤醒自己,监听网络设备1是否寻呼自己。终端设备按照一定的周期在PO位置2,唤醒自己,监听网络设备2是否寻呼自己。但当两个SIM卡驻留在同一个小区时,两个SIM卡所对应的网络设备是相同的,即上述网络设备1与网络设备2是同一个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再按照上述方式,唤醒自己是没有必要的,浪费电量。本申请实施例的改进之处在于,当终端设备的两个SIM卡驻留在同一个小区时,可将对应于SIM卡1的PO位置与对应于SIM卡2的PO位置调整为完全重叠,节省电量。
如图4所示,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接入同一小区(access to same cell),对应于第一SIM卡的第一PO位置为第一个PF中索引为7的子帧,对应于第二SIM卡的第二PO位置为第三个PF中索引为5的子帧。可以看出,对应于第一SIM卡的第一PO位置和对应于第二SIM卡的第二PO位置完全不重叠。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可将对应于第一SIM的第一PO位置,调整至第一PF中的子帧7,对应于第一SIM卡的第一PO位置与对应于第二SIM卡的第二PO位置完全重叠,从而终端设备在第一个PF中索引为7的子帧上,同时监听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的寻呼消息,节省电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示例一和示例二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比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还可应用于除上述示例一和示例二外,其它需要调整PO位置的场景中。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在该流程中,终端设备被配置使用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利用图5所示的流程可对上述示例一和示例二所述场景中的终端设备标识进行调整。该流程可包括:
S501.终端设备确定对应于第一SIM卡的PO时域位置和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时域位置是否存在冲突。如果存在冲突,则执行S502,否则结束流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获取对应于第一SIM卡的初始UE-ID和对应于第二SIM卡的初始UE-ID,所述初始UE-ID还可称为调整前UE-ID;根据对应于第一SIM卡的初始UE-ID,确定对应于第一SIM卡的PO时域位置;根据对应于第二SIM卡的初始UE-ID,确定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时域位置。其中,在上述示例一的场景中,对应于所述第一SIM卡的PO时域位置和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时域位置冲突,可指对应于第一SIM卡的PO时域位置和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时域位置完全重叠或部分重叠。在上述示例二的场景中,所述对应于第一SIM卡的PO时域位置和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时域位置冲突,可指对应于第一SIM卡的PO时域位置和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时域位置部分重叠或完全不重叠。
S502.终端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第一偏移,或,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对应于第二SIM卡的更新UE-ID,第一偏移可指对应于第二SIM卡的初始UE-ID与对应于第二SIM卡的更新UE-ID两者之间的偏移。示例的,所述核心网设备可为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实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SIM卡对应的接入网设备和第二SIM卡对应的接入网设备可相同或不同,第一SIM卡对应的核心网设备和第二SIM卡对应的核心网设备可相同或不同。在上述S502中,终端设备可向第一SIM卡对应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相应的,下述S503中,第一SIM卡对应的核心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回复消息。或者,在上述S502中,终端设备可向第二SIM卡对应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相应的,下述S503中,第一SIM卡对应的核心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回复消息。第一SIM卡对应的核心网设备与第二SIM卡对应的核心网设备可为同一网络设备,或者可为不同的网络设备,不作限定。
S503.核心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回复消息,所述第一回复消息可用于指示核心网设备同意/接受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偏移或对应于第二SIM卡的更新UE-ID的申请,即核心网设备同意终端设备的申请。或者,核心网设备可不同意终端设备的申请,为第二SIM卡重新分配一标识,该重新分配的标识可称为对应于第二SIM卡的建议UE-ID,对应于所述第二SIM卡的建议UE-ID可携带在第一回复消息中。
示例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消息可为第二SIM卡的注册消息,第一回复消息可为第二SIM卡的注册响应消息。或者,第一消息可为跟踪区更新(tracking area update,TAU)消息,第一回复消息可为TAU响应消息等。
S504.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回复消息,重新计算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回复消息用于指示核心网设备接受终端设备的申请,则终端设备可根据上述第一消息中携带的第一偏移或对应于第二SIM卡的更新UE-ID,重新计算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位置。若第一回复消息中携带有对应于第二SIM卡的建议UE-ID,则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回复消息中携带的对应于第二SIM卡的建议UE-ID,重新计算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位置。
其中,重新计算后的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位置与对应于第一SIM卡的PO位置不冲突。即在上述示例一的场景中,对应于第一SIM卡的PO位置与重新计算后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位置完全不重叠。在上述示例二的场景中,对应于第一SIM卡的PO位置与重新计算后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位置完全重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对应于第二SIM卡的更新UE-ID,或建议UE-ID,重新计算对应于第二SIM卡PO位置的过程,可参见下述公式1.1和公式1.2中的记载。关于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偏移,重新计算对应于第二SIM卡PO位置的过程,可如下:
第一种情况,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偏移和对应于第二SIM卡的初始UE-ID,确定对应于第二SIM卡的更新UE-ID;终端设备可根据对应于第二SIM卡的更新UE-ID,重新计算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位置。
示例的,终端设备可根据下述公式1.1和公式1.2,重新计算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位置。比如,在下述公式1.1和公式1.2中的“UE-ID”参数采用“第一偏移+对应于第二SIM卡的初始UE-ID”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对应于第二SIM卡的更新UE-ID”的形式。
第二种情况,终端设备可利用第二SIM卡的初始UE-ID,初步计算第二SIM卡的PO位置。然后利用第一偏移,对初步得到的第二SIM卡PO位置进行调整,得到最终的第二SIM卡PO位置。
示例的,终端设备可根据下述公式1.1和公式1.2,初步计算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位置。比如,在下述公式1.1和公式1.2中的“UE-ID”参数采用对应于第二SIM卡的初始UE-ID。
第三种情况,终端设备可同时利用对应于第二SIM卡的初始UE-ID和第一偏移,重新计算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位置。
示例的,终端设备可利用第一偏移,对下述公式1.1和1.2中,除UE-ID外的其它参数进行调整,得到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位置。比如,在下述公式1.1和公式1.2中的“UE-ID”参数采用对应于第二SIM卡的初始UE-ID,所述第一偏值可对下述公式1.1和公式1.2中,除“UE-ID”外的其它参数进行调整。例如,所述其它参数可为PF_offset和SFN等。
可选的,在图5所示的流程中,还可包括:S505.核心网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中包括上述第一偏移、上述对应于第二SIM卡的更新UE-ID或上述对应于第二SIM卡的建议UE-ID等。
示例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终端设备的寻呼可分为两类:由核心网设备发起的对终端设备的寻呼,比如,对空闲(idle)态终端设备的寻呼等,以及,由接入网设备发起的对终端设备的寻呼,比如,对非活跃(inactive)态终端设备的寻呼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对应于第二SIM卡的寻呼,若该寻呼由核心网设备发起,则寻呼消息中包括对应于第二SIM卡的更新UE-ID或上述对应于第二SIM卡的建议UE-ID。若该寻呼由接入网设备发起,则寻呼消息中也需包括对应于第二SIM卡的更新UE-ID或上述对应于第二SIM卡的建议UE-ID。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上述S505的步骤中,核心网设备需要把上述第一偏移、对应于第二SIM卡的更新UE-ID或上述对应于第二SIM卡的建议UE-ID,通知接入网设备,且在由所述接入网设备发起对终端设备的寻呼时,所述接入网设备需要将上述第一偏移、对应于第二SIM卡的更新UE-ID或上述对应于第二SIM卡的建议UE-ID通知给一定区域内的其他接入网设备。
由上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调整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可灵活调整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位置,避免对应于第一SIM卡的PO位置与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位置冲突,漏听对应于某一SIM卡的寻呼消息。
示例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终端设备根据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或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计算PO位置的过程,可包括:
1、通过以下公式1.1,计算PO位置所对应的寻呼帧PF。
(SFN+PF_offset)mod T=(T div N)*(UE_ID mod N);公式1.1
其中,SFN表示寻呼帧PF的帧号,PF_offest表示寻呼帧PF的偏移量,T表示终端设备的寻呼周期,T的单位可为帧,N表示一个寻呼周期内PF的个数,UE-ID为终端设备的S-TMSI或IMSI模1024后的取值,所述PF_offset以及N的值均来自当前小区的广播。可以理解的是,当上述公式1.1用于计算对应于第一SIM卡的PO位置时,上述公式1.1中的UE-ID具体为对应于第一SIM卡的S-TMSI或IMSI模1024后的取值。当上述公式1.1用于计算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位置时,上述公式1.1中的UE-ID具体为对应于第二SIM卡的S-TMSI或IMSI模1024后的取值等。
2、在确定寻呼帧PF之后,确定PO的位置;
通过以下公式1.2,计算PO的编号;根据PO的编号找到PO的位置,在获取PO的位置后,根据当前小区的寻呼的搜索空间的配置,即可找到UE的PO的配置。
i_s=floor(UE_ID/N)mod Ns;公式1.2
其中,i_s表示PO的编号,Ns表示一个寻呼帧PF内PO的个数,Ns的值可来自于当前小区的广播。
通过上述记载可知,决定UE的PO位置的参数除了UE-ID外,其它参数均来自于当前小区,即其它参数是当前小区下所有UE所共有的参数。UE-ID的不同可导至不同UE的PO位置不同。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在该流程中终端设备被配置使用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利用图6所示的流程,可对上述示例二所述场景中,终端设备的初始标识进行调整。该流程可包括:
S601.终端设备确定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
S602.终端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携带有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SIM卡的接入网设备和第二SIM卡的接入网设备可相同或不同,第一SIM卡的核心网设备和第二SIM卡的核心网设备可相同或不同。示例的,在S602中,终端设备可具体向第二SIM卡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携带有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所述第一消息可隐示指示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的关联关系。或者,可选的,在S602中的第一消息中,还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指示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的关联关系。
S603.核心网设备根据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为第二SIM卡分配UE-ID。
示例的,核心网设备在为第二SIM卡分配UE-ID时,需要满足以下原则: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模1024后的取值,与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模1024后的取值相同。
S604.核心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回复消息,所述第一回复消息中包括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
示例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S602中的第一消息,可为第二SIM卡的注册消息,上述S604中的第一回复消息,可为第二SIM卡的注册响应消息。或者,上述S602中的第一消息,可为TAU消息,上述S604中的第一回复消息,可为TAU响应消息。
可选的,在图6所示的流程中,还可包括:S605.核心网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中包括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以方便接入网设备发起对第二SIM卡发起寻呼。
如图7所示,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该流程中的终端设备可为上述图1中的终端设备100,网络设备可为上述图1中的接入网设备110或核心网设备120,该流程可包括:
S701.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关联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
示例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关联关系,可指:第一标识为主标识,第二标识为辅标识。将第二标识所对应的寻呼消息转移至第一标识的寻呼中。或者,第二标识为主标识,第一标识为辅标识,将第一标识所对应的寻呼消息转移至第二标识的寻呼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通过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关联关系。或者,网络设备可通过发送的第二消息指示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关联关系。
示例的,终端设备可通过第一信息隐示指示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关联关系。比如,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若第一标识置于第二标识的前面,则表示第一标识为主标识,第二标识为辅标识。或者,若第二标识置于第一标识的前面,则表示第二标识为主标识,第一标识为辅标识等。或者,终端设备可通过第一信息显示指示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关联关系。比如,第一信息中可包括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关联关系。比如,第一指示为1,则表示第一标识为主标识,第二标识为辅标识。若第一指示为0,则表示第二标识为主标识,第一标识为辅标识等。
S702.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承载第一信息的第一消息。
示例的,在上述S702中,终端设备可向第一标识的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相应的,在下述S703中,第一标识的网络设备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或者,在上述S702中,终端设备可向第二标识的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相应的,在下述S703中,第二标识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一标识的网络设备和第二标识的网络设备,也可同一网络设备,或者可为不同的网络设备,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流程中的方法,可应用于双卡双待的终端设备,也可应用于单卡单待的终端设备。双卡双待的终端设备可被配置使用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单卡单待的终端设备可被配置使用第一SIM卡。本申请实施例中的SIM卡,可为实体SIM卡,也可为虚拟SIM卡。示例的,当图7所示的流程,应用于双卡双待的场景中时,上述S701中的第一标识可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第二标识可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
可选的,在图7所示的流程中,还包括:S703.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中承载有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是否同意/接受终端设备建立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关联关系的请求。比如,当第二指示信息为1时,表示网络设备同意/接受终端设备请求建立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关联关系的请求。当第二指示信息为0时,表示网络设备拒绝/不接受终端设备请求建立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关联关系的请求。
示例的,当网络设备通过第二消息指示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关系时,所述第二消息中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关系。比如,若第三指示信息为1,则表示第一标识为主标识,第二标识为辅标识。若第三指示信息为0,则表示第一标识为辅标识,第二标识为主标识等。
示例的,通过上述记载可知,在双卡双待的场景中,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上述关联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过程,可指:第一SIM卡作为主卡,第二SIM卡作为辅卡,将第二SIM卡的寻呼,转移到第一SIM卡上。或者,可以描述为:网络设备在对应于第一SIM卡的PO位置,可发送对应于第一SIM卡的寻呼消息,和/或,对应第二SIM卡的寻呼消息,所述对应于第一SIM卡的寻呼消息中携带有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所述对应于第二SIM卡的寻呼消息中携带有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标识为主标识时,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标识,确定第一PO,且在第一PO内接收寻呼消息,所述寻呼消息中包括第一标识和/或第二标识。当第二标识为主标识时,终端设备将根据第二标识,确定第二PO,且在第二PO内接收寻呼消息,所述寻呼消息中包括第一标识和/或第二标识。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设备在第一PO内接收寻呼消息时,终端设备仅在第一PO内接收寻呼消息,在第二PO内不再接收寻呼消息。而当终端设备在第二PO内接收寻呼消息时,终端设备仅在第二PO内接收寻呼消息,在第一PO内不再接收寻呼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双卡双待的场景中,上述图7所示的流程,可具体应用于第二SIM卡的注册场景中,上述图7所述流程中的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可分别对应于第二SIM卡的注册消息和第二SIM卡的注册响应消息。或者,由于第二SIM卡的UE-ID对应于上述图7所示流程中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因此第一消息为还可称为对应于第二标识的注册消息,第二消息还可称为对应于第二标识的注册响应消息。或者,上述图7所示流程,可具体应用于TAU的场景中,上述图7所述流程中的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可分别对应于TAU消息和TAU响应消息。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7所示流程中的第一标识可对应于第一S-TMSI,第二标识可对应于第二S-TMSI;在双卡双待的场景中,所述第一标识可对应于第一SIM卡的S-TMSI,即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为第一SIM卡的S-TMSI;第二标识可对应于第二SIM卡的S-TMSI,即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为第二SIM卡的S-TMSI。或者,上述图7所示流程中的第一标识可对应于第一I-RNTI,第二标识可对应于第二I-RNTI;在双卡双待的场景中,所述第一标识可对应于第一SIM卡的I-RNTI,即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为第一SIM卡的I-RNTI。第二标识可对应于第二SIM卡的I-RNTI,即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为第二SIM卡的I-RNTI。
示例的,上述图7所示流程中的网络设备可为核心网设备,比如AMF等,上述图7的流程中还可包括:核心网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是关联的。通过上述图2中的记载可知,终端设备的寻呼可为核心网设备发起的,或者,可为接入网设备发起的。核心网设备将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关联关系,通知接入网设备,以方便接入网设备将第二标识的寻呼,转移到第一标识上,即在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PO位置,可发起第一标识的寻呼消息,和/或,第二标识的寻呼消息。
示例的,上述图7所示流程中的网络设备可为核心网设备,比如AMF等,上述图7的流程中还可包括:核心网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寻呼消息,所述寻呼消息中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核心网设备发起的寻呼,实质上核心网设备先将寻呼消息发送至接入网设备,然后由接入网设备发起具体的寻呼。针对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的寻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发送至接入网设备的寻呼消息中,除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外,还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寻呼消息后,可根据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计算寻呼时机。接入网设备在相应的寻呼时机,发送寻呼消息,所述寻呼消息中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或第二标识。上述在第一标识对应的寻呼时机,发送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的寻呼消息的过程,也可称为将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的寻呼,转移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上。
由上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PO位置,终端设备可接收第一标识的寻呼消息,和/或第二标识的寻呼消息。相对于,终端设备在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PO位置,仅可接收第一标识的寻呼消息,在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PO位置,仅可接收第二标识的寻呼消息。可降低终端设备的监听能耗。
针对图7所提供的方法,如图8所示,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在该流程中终端设备被配置使用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图7所示流程中的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可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可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该流程包括:
S801.终端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建立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的关联关系。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的关联关系,可指第一SIM卡作为主卡,第二SIM卡作为辅卡,将第二SIM卡的寻呼转移到第一SIM卡上。或者,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的关联关系,可指第二SIM卡作为主卡,第一SIM卡作为辅卡,将第一SIM卡的寻呼消息转移到第二SIM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SIM卡与第二SIM卡的关联关系,即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中,主辅卡的关系,可在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中进行指示,或者,可在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回复消息中进行指示。
示例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息可隐示指示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的关联关系。第一消息中可包括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和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若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置于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前面,则表示第一SIM卡作为主卡,第二SIM卡作为辅卡。若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置于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前面,则表示第二SIM卡作为主卡,第一SIM卡作为辅卡。
示例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息中可显示指示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的关联关系。比如,所述第一消息中可包括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可指示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的关联关系。比如,若第一指示为1,则表示第一SIM卡作为主卡,第二SIM卡作为辅卡。若第一指示为0,则表示第二SIM卡为主卡,第一SIM卡为辅卡。
S802.核心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回复消息,所述第一回复消息中包括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可表示所述核心网设备是否接受终端设备的请求。比如,若第二指示为1,则表示核心网设备同意/接受终端设备建立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关联关系的请求。若第二指示为0,则表示核心网设备拒绝/不接受终端设备建立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关联关系的请求。
可选的,当核心网设备用于指示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的关联关系时,所述第一回复消息中还可包括第三指示。比如,若第三指示为1,则表示第一SIM卡为主卡,第二SIM卡为辅卡。若第三指示为0,则表示第二SIM卡为主卡,第一SIM卡为辅卡等。
示例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回复消息后,可根据第一回复消息中的第一指示,确定第一SIM卡的寻呼时机和第二SIM卡的寻呼时机。
例如,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核心网设备拒绝/不接受终端设备建立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关联关系的请求,则终端设备可根据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计算对应于第一SIM卡的PO位置。且终端设备在对应于第一SIM卡的PO位置,按照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监听寻呼消息。根据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计算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位置。且终端设备在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位置,按照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监听寻呼。例如,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核心网设备同意/接受终端设备建立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关联关系的请求。若第一SIM卡为主卡,第二SIM卡为辅卡,则终端设备根据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计算对应于第一SIM卡的PO位置。终端设备在对应于第一SIM卡的PO位置,按照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和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监听寻呼消息,且终端设备在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位置不再监听寻呼消息。上述过程,即将第二SIM卡的寻呼消息将转移到第一SIM卡的过程。若第二SIM卡为主卡,第一SIM卡为辅卡,则终端设备根据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计算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位置。终端设备在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位置,按照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和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监听寻呼消息,且终端设备在对应于第一SIM卡的PO位置不再监听寻呼。上述过程,即将第一SIM卡的寻呼消息转移到第二SIM卡的过程。
由上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核心网设备同意建立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关联关系的请求,则终端设备在一个PO位置,可监听两个SIM卡的寻呼消息,降低能耗。
可选的,在图8所示的流程中,在核心网设备同意/接受终端设备建立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关联关系的请求的前提下,还可包括:S803.核心网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指示,所述第三指示用于通知核心网设备第一SIM卡与第二SIM卡的关联关系,以使得接入网设备将第二SIM卡的寻呼消息转移到第一SIM卡,或者,以使得接入网设备将第一SIM卡的寻呼消息转移至第二SIM卡。
可选的,在图8所示的流程中,在核心网设备同意/接受终端设备建立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关联关系请求的前提下,还可包括:
S804.核心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寻呼消息。
示例的,若第一SIM卡为主卡,第二SIM卡为辅卡,则当所述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一SIM卡时,所述寻呼消息中可包括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当所述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二SIM卡时,所述寻呼消息中可包括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和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
示例的,若第二SIM卡为主卡,第一SIM卡为辅卡。则当所述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二SIM卡时,所述寻呼消息中包括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当所述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一SIM卡时,所述寻呼消息中包括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和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
示例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可首先将寻呼消息发送至接入网设备,然后由接入网设备转发所述寻呼消息至终端设备。
针对第一SIM卡为主卡,第二SIM卡为辅卡的情况,若所述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一SIM卡,则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寻呼消息中包括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若所述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二SIM卡,则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寻呼消息中包括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和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示例的,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寻呼消息后,可根据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计算对应于第一SIM卡的PO。然后在对应于第一SIM卡的PO,向终端设备发送寻呼消息,所述寻呼消息可用于寻呼第一SIM卡,或者,所述寻呼消息可用于寻呼第二SIM卡。相应的,终端设备在对应于第一SIM卡的PO位置监听寻呼消息,且在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位置不再监听寻呼消息。
针对第二SIM卡为主卡,第一SIM卡为辅卡的情况。若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二SIM卡,则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寻呼消息中包括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若所述寻呼消息用于寻呼第一SIM卡,则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寻呼消息中包括对应于第一SIM卡的UE-ID和对应于第二SIM卡的UE-ID。示例的,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寻呼消息后,可根据对应于第二SIM卡UE-ID,计算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然后在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向终端设备发送寻呼,所述寻呼消息可用于寻呼第一SIM卡,或者,所述寻呼消息可用于寻呼第二SIM卡。相应的,终端设备在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位置监听寻呼消息,且在对应于第一SIM卡的PO位置不再监听寻呼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8所示的流程,可应用于终端设备为双卡双待,且终端设备的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连接到同一小区的场景中或其它场景中,上述场景并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分别从网络设备、终端、以及网络设备和终端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功能,网络设备和终端可以包括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还是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与上述构思相同,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900,该装置900包括处理模块901和收发模块902。
一示例中,装置9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装置9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
示例的,处理模块901,用于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终端设备的第一初始标识。收发模块902,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承载所述第一信息的第一消息。
示例的,处理模块901,用于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关联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收发模块902,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承载所述第一信息的第一消息。
一示例中,装置9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网络设备的功能,该装置900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装置。
示例的,收发模块902,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中承载有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终端设备的第一初始标识。处理模块901,用于对第一消息进行处理。
示例的,收发模块902,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中承载有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关联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处理模块901,用于对第一消息进行处理。
关于处理模块901和收发模块902的具体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记载,在此不再说明。
关于处理模块901和收发模块902的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上方法实施例中的记载。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与上述构思相同,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1000。
一示例中,装置10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
装置10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示例地,处理器1001可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或者,第一信息用于请求关联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具体参见方法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说明。
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100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1002和处理器10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隔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1001可以和存储器1002协同操作。处理器1001可能执行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
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003,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从而用于装置100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地,通信接口1003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该其它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处理器1001利用通信接口1003收发数据,并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比如,处理器1001可利用通信接口1003发送承载第一信息的第一消息等。
一示例中,装置10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网络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装置。
装置10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网络设备的功能。示例地,处理器1001可对第一消息进行处理,所述第一消息中承载有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终端设备的第一初始标识,或者,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关联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具体参见方法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说明。
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100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1002和处理器10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隔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1001可以和存储器1002协同操作。处理器1001可能执行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
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003,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从而用于装置100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地,通信接口1003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该其它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处理器1001利用通信接口1003收发数据,并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比如,处理器1001可利用通信接口1003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承载有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终端设备的第一初始标识,或者,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关联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具体参见方法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1003、处理器1001以及存储器1002之间的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0中以存储器1002、处理器1001以及通信接口1003之间通过总线1004连接,总线在图10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了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简称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以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简称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SSD)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Claims (24)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对应于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IM卡的寻呼时机PO时域位置和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时域位置存在冲突;
所述终端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偏移,所述第一偏移为所述第二SIM卡的初始用户设备UE-标识ID与所述第二SIM卡的更新UE-ID之间的偏移;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核心网设备的第一回复消息,所述第一回复消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偏移的申请被所述核心网设备接受的信息;或者,所述第一回复消息包括所述核心网设备为所述第二SIM卡重新分配的UE-ID;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回复消息,重新计算对应于所述第二SIM卡的PO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为所述第二SIM卡的注册消息,或者,所述第一消息为跟踪区更新TAU消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复消息为所述第二SIM卡的注册响应消息,或者,所述第一回复消息为TAU响应消息。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IM卡为主卡,所述第二SIM卡为辅卡;或者,所述第一SIM卡为辅卡,所述第二SIM卡为主卡。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_ID为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6.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核心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偏移,所述第一偏移为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标识SIM卡的初始用户设备UE-标识ID与所述第二SIM卡的更新UE-ID之间的偏移;
所述核心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回复消息,所述第一回复消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偏移的申请被接受的信息;或者,所述第一回复消息包括所述核心网设备为所述第二SIM卡重新分配的UE-ID。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为所述第二SIM卡的注册消息。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为跟踪区更新TAU消息。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复消息为所述第二SIM卡的注册响应消息,或者,所述第一回复消息为TAU响应消息。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IM卡为主卡,所述第二SIM卡为辅卡;或者,所述第一SIM卡为辅卡,所述第二SIM卡为主卡。
11.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_ID为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1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对应于第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IM卡的寻呼时机PO时域位置和对应于第二SIM卡的PO时域位置存在冲突;
收发模块,用于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偏移,所述第一偏移为所述第二SIM卡的初始用户设备UE-标识ID与所述第二SIM卡的更新UE-ID之间的偏移;以及,接收来自所述核心网设备的第一回复消息,所述第一回复消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偏移的申请被所述核心网设备接受的信息;或者,所述第一回复消息包括所述核心网设备为所述第二SIM卡重新分配的UE-ID;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回复消息,重新计算对应于所述第二SIM卡的PO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为所述第二SIM卡的注册消息,或者,所述第一消息为跟踪区更新TAU消息。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复消息为所述第二SIM卡的注册响应消息,或者,所述第一回复消息为TAU响应消息。
15.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IM卡为主卡,所述第二SIM卡为辅卡;或者,所述第一SIM卡为辅卡,所述第二SIM卡为主卡。
16.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E_ID为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偏移,所述第一偏移为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用户身份识别标识SIM卡的初始用户设备UE-标识ID与所述第二SIM卡的更新UE-ID之间的偏移;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回复消息,所述第一回复消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偏移的申请被接受的信息;或者,所述第一回复消息包括为所述第二SIM卡重新分配的UE-ID。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为所述第二SIM卡的注册消息。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为跟踪区更新TAU消息。
20.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复消息为所述第二SIM卡的注册响应消息,或者,所述第一回复消息为TAU响应消息。
21.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IM卡为主卡,所述第二SIM卡为辅卡;或者,所述第一SIM卡为辅卡,所述第二SIM卡为主卡。
22.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E_ID为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23.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80051463.4A 2019-07-17 2020-07-02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1283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474841 2019-07-17
CN201910647484.1A CN112243292B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20/100003 WO2021008381A1 (zh) 2019-07-17 2020-07-02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8363A CN114128363A (zh) 2022-03-01
CN114128363B true CN114128363B (zh) 2023-04-28

Family

ID=741676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47484.1A Active CN112243292B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202080051463.4A Active CN114128363B (zh) 2019-07-17 2020-07-02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47484.1A Active CN112243292B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41800A1 (zh)
EP (1) EP3993527A4 (zh)
CN (2) CN112243292B (zh)
WO (1) WO20210083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65093B1 (ko) * 2017-04-28 2022-02-17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무선 통신 방법, 네트워크 기기 및 단말 기기
JP7464128B2 (ja) * 2019-12-26 2024-04-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端末デバイス、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および端末デバイスにより実行される通信の方法
CN114980320B (zh) * 2021-02-18 2024-03-1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共享基站的多卡终端寻呼冲突协调方法
WO2022222076A1 (zh) * 2021-04-21 2022-10-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多卡终端设备协作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811723A (zh) * 2021-09-15 2023-03-17 维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74837A (zh) * 2021-11-02 2023-05-0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用户标识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6567677A (zh) * 2022-01-30 2023-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3065A (zh) * 2011-12-27 2012-07-1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及其寻呼接收方法和装置
EP2737762A1 (en) * 2011-07-25 2014-06-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aging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with dual sim
CN103988555A (zh) * 2011-11-04 2014-08-13 意法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多用户身份装置的下行链路信令计数器管理
CN105493574A (zh) * 2013-08-29 2016-04-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优化多sim移动装置的功耗的方法和系统
CN108924887A (zh) * 2018-07-17 2018-11-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业务切换方法和设备
WO2019068223A1 (en) * 2017-10-06 2019-04-11 Nokia Technologies Oy GROUP CONFIGURATION AND MANAGEMENT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56253A1 (en) * 2009-11-05 2011-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resolve resolve paging monitoring conflicts in td - scdma multimode terminal with mimo
CN101940043B (zh) * 2009-11-05 2014-12-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模式终端的在cdma evdo网络和帧同步td-scdma网络中监测寻呼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46918B (zh) * 2010-12-31 2016-07-1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避免双卡寻呼冲突的系统及方法
US9037168B2 (en) * 2011-03-08 2015-05-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subscription resource access control
CN102256338B (zh) * 2011-06-30 2015-06-1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任务冲突处理方法
TW201408101A (zh) * 2012-05-10 2014-02-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虛擬化網路中傳呼及系統資訊廣播處理
US9326268B2 (en) * 2013-03-15 2016-04-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ging block rate control in dual-SIM-dual-standby (DSDS) handsets
US9480102B2 (en) * 2014-03-05 2016-10-25 Apple Inc. Resolving cycle conflicts between multiple RATs sharing a radio of a UE
US20170230932A1 (en) * 2016-02-04 2017-08-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ging conflict management for multi-si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8161244A1 (en) * 2017-03-07 2018-09-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ging offset negotiation
WO2018176219A1 (en) * 2017-03-28 2018-10-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ging signal collision avoidance using paging repetition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combining
CN108811084B (zh) * 2017-05-04 2021-06-01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寻呼消息的方法及多卡移动终端
US10492169B2 (en) * 2017-06-15 2019-1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tigating page collisions in du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devices
CN108419290B (zh) * 2018-02-13 2021-08-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寻呼监控方法、装置、终端、基站、系统及存储介质
US11917580B2 (en) * 2018-11-30 2024-02-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ag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13785634B (zh) * 2019-03-11 2023-04-14 欧芬诺有限责任公司 通过无线网络进行无线设备寻呼
US11368937B2 (en) * 2019-04-12 2022-06-21 Ofinno, Llc Paging time adjustment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1864157B2 (en) * 2019-05-21 2024-01-02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paging colli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124128B1 (en) * 2019-07-10 2023-12-13 Apple Inc.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and collision mitigation for multi-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37762A1 (en) * 2011-07-25 2014-06-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aging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with dual sim
CN103988555A (zh) * 2011-11-04 2014-08-13 意法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多用户身份装置的下行链路信令计数器管理
CN102573065A (zh) * 2011-12-27 2012-07-1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及其寻呼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5493574A (zh) * 2013-08-29 2016-04-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优化多sim移动装置的功耗的方法和系统
WO2019068223A1 (en) * 2017-10-06 2019-04-11 Nokia Technologies Oy GROUP CONFIGURATION AND MANAGEMENT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CN108924887A (zh) * 2018-07-17 2018-11-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业务切换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2-2004591 was S2-2003674r01 was S2-2000841 Paging_Reception using alternative UE_ID";Sony et al.;《3GPP tsg_sa\wg2_arch》;20200615;全文 *
RP-190833 "vivo views on NR Rel-17";vivo;《3GPP tsg_ran\tsg_ran》;20190528;全文 *
S2-174243 "Avoidance of paging collisions to minimize outage of services";Qualcomm Incorporated等;《3GPP tsg_sa\WG2_Arch》;2017062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93527A4 (en) 2022-08-17
CN112243292B (zh) 2022-01-14
WO2021008381A1 (zh) 2021-01-21
CN114128363A (zh) 2022-03-01
US20220141800A1 (en) 2022-05-05
CN112243292A (zh) 2021-01-19
EP3993527A1 (en) 2022-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28363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00267688A1 (en)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EP328271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nd using d2d relay node
US1053692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in a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including direct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erminals
CN109257826B (zh)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终端装置
EP3975634A1 (en) Paging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1239021A1 (zh) 配置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系统
KR20160021439A (ko) 무선 통신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US11012215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19223792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基站、终端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92599B (zh) 会话管理方法及网元
CN112889320A (zh)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EP3672336A1 (en) Access network node, core network node, and paging method
CN112866982B (zh)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US20210144630A1 (en) Base station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351383A (zh) 一种定位辅助信息的请求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EP4030837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paging occasion of terminal
WO202212777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EP3008963B1 (en) Reporting idle mode equipment data
US10701665B2 (en) Paging method and device
EP4132035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615188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304570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8307696A (zh) 一种同时连接蜂窝网络和wlan的方法及装置
CN117397339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