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8156B - Nbiot跳频 - Google Patents

Nbiot跳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8156B
CN114128156B CN201980098396.9A CN201980098396A CN114128156B CN 114128156 B CN114128156 B CN 114128156B CN 201980098396 A CN201980098396 A CN 201980098396A CN 114128156 B CN114128156 B CN 1141281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ymbols
unit
subcarrier spacing
symb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83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28156A (zh
Inventor
颜智
雷海鹏
李营营
吴联海
时洁
汪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128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8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281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81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2Hopping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NBIoT跳频的方法和装置。一种方法包括在第一数量的频率载波上接收信号,该信号每隔第二数量的时间单元在第一数量的频率载波当中切换,其中,第二数量由较高层信令配置,并且第二数量通过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缩放因子、信号的资源单元大小、子载波分配中的至少一个确定。

Description

NBIOT跳频
技术领域
本文公开的主题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跳频。
背景技术
在此定义以下缩写词,其中的至少一些在以下描述内被引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频分双工(FDD)、频分多址(FDMA)、长期演进(LTE)、新无线电(NR)、超大规模集成(VLSI)、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紧致盘只读存储器(CD-ROM)、局域网(LAN)、广域网(WAN)、个人数字助理(PDA)、用户设备(UE)、上行链路(UL)、演进型节点B(eNB)、下一代节点B(gNB)、新无线电(NR)、下行链路(DL)、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动态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RAM(SDRAM)、静态RAM(SRAM)、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有机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下一代节点B(gNB)、正交频分复用(OFDM)、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参考信号(RS)、时分双工(TDD)、时分复用(TDM)、用户实体/设备(移动终端)(UE)、上行链路(UL)、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物联网(IoT)、窄带物联网(NB-IoT或NBIoT)、长期演进(LTE)、窄带(NB)、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物理资源块(PRB)、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演进型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E-UTRA或EUTRA)、窄带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NPDSCH)、窄带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NPDCCH)、窄带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NPUSCH)、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NPRACH)、系统帧号(SFN)、解调参考信号(DMRS)。
在NBIoT中,载波(包括锚定载波和非锚定载波)当中的跳频对于窄带系统的性能将是有益的,至少对于诸如NPDSCH和NPUSCH甚至NPDCCH的单播信道也是如此。
发明内容
公开了用于NBIoT跳频的方法和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方法包括在第一数量的频率载波上接收信号,该信号每隔第二数量的时间单元在第一数量的频率载波当中切换,其中,第二数量由较高层信令配置,并且第二数量由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缩放因子、信号的资源单元大小、子载波分配中的至少一个确定。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数量由较高层信令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是3.75kHz或15kHz。在一些实施例中,缩放因子由较高层信令配置。此外,比例因子由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单元是连续绝对子帧。在其他实施例中,时间单元是有效子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信号在频率载波当中切换时,信号的符号的一部分被打孔。特别地,当信号在频率载波当中切换时,信号的符号部分被打孔。打孔的符号包括前一个载波的最后第三数量和半个符号,以及下一个载波的前第四数量和半个符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数量等于0或1或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数量等于0或1或2。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单元是第五数量的符号组。符号组可以包含四个符号。另外,符号组可以是1.4ms或1.6ms。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方法包括在第一数量的频率载波上发送信号,该信号每隔第二数量的时间单元在第一数量的频率载波当中切换,其中,第二数量由较高层信令配置,并且第二数量由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缩放因子、信号的资源单元大小、子载波分配中的至少一个确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基站单元包括接收器,该接收器在第一数量的频率载波上接收信号,该信号每隔第二数量的时间单元在第一数量的频率载波当中切换,其中,第二数量由较高层信令配置,并且第二数量由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缩放因子、信号的资源单元大小、子载波分配中的至少一个确定。
在又一实施例中,远程单元包括发射器,其在第一数量的频率载波上发送信号,信号每隔第二数量的时间单元在第一数量的频率载波当中切换,其中,第二数量由较高层信令配置,并且第二数量由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缩放因子、信号的资源单元大小、子载波分配中的至少一个确定。
附图说明
将通过参考附图中图示的具体实施例来呈现以上简要地描述的实施例的更特定描述。应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一些实施例,并且因此不应被认为是限制范围,将通过使用附图来以附加详情和细节描述和说明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图示了PUSCH格式1或2中的NBIoT上行链路结构的一些示例;
图2(a)和2(b)图示了具有DMRS的NBIoT上行链路结构;
图3图示了用于3.75kHz的NPUSCH格式1子载波间隔的符号打孔;
图4图示了用于15kHz的NPUSCH格式2子载波间隔的符号打孔;
图5图示了用于3.75kHz的NPUSCH格式2子载波间隔的符号打孔;
图6图示了NPRACH跳频;
图7是图示了用于NBIoT跳频方法的实施例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图示了用于NBIoT跳频方法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性流程图;以及
图9是图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的,可以将实施例的某些方面体现为系统、装置、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实施例可以采取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码等)或组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这些软件和硬件方面在本文中可以通常被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此外,实施例可以采取在下文中被称为“代码”的在存储机器可读代码、计算机可读代码和/或程序代码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中体现的程序产品的形式。存储设备可以是有形的、非暂时性和/或非传输的存储设备。存储设备可能不体现信号。在某个实施例中,存储设备仅采用信号用于接入代码。
可以将此说明书中描述的某些功能单元标记为“模块”,以便更特别强调其独立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将模块实现为包括定制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电路或门阵列、诸如逻辑芯片的现成半导体、晶体管或其他分立组件的硬件电路。模块也可以用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可编程逻辑器件等的可编程硬件器件来实现。
模块还可以用代码和/或软件实现以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所识别的代码模块可以例如包括可执行代码的一个或多个物理或逻辑块,所述可执行代码可以例如被组织为对象、过程或函数。然而,所识别的模块的可执行文件不必物理上位于一起,而是可以包括存储在不同的位置中的根本不同的指令,这些指令当被逻辑上接合在一起时,包括模块并且实现模块的陈述目的。
实际上,代码模块可以包含单个指令或许多指令,并且可以甚至分布在若干不同的代码段之上,分布在不同的程序当中,并且跨若干存储器设备分布。类似地,在本文中操作数据可以被识别并且图示在模块内,而且可以被以任何合适的形式体现并且被组织在任何合适类型的数据结构内。此操作数据可以作为单个数据集被收集,或者可以分布在包括在不同的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之上的不同位置之上。在模块或模块的部分用软件实现的情况下,软件部分被存储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上。
可以利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任何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存储代码的存储设备。存储设备可以是例如但不必一定是电子、磁、光、电磁、红外、全息、微机械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前述的任何合适的组合。
存储设备的更具体示例的非详尽列表将包括以下:具有一根或多根电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软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便携式紧致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设备、磁性存储设备,或前述的任何合适的组合。在此文档的上下文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有形介质,其能够包含或存储程序以供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连同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一起使用。
用于执行实施例的操作的代码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行并且可以以包括诸如Python、Ruby、Java、Smalltalk、C++等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以及诸如“C”编程语言等常规过程编程语言,和/或诸如汇编语言的机器语言中的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编写。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的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的计算机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并且部分地在远程计算机上或者完全地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最后一种场景下,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的任何类型的网络连接到用户的计算机,或者可以做出到外部计算机的连接(例如,使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通过因特网)。
贯穿此说明书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或类似语言的引用意指结合该实施例一起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除非另外明确地指定,否则在贯穿本说明书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中”和类似语言可以但不一定全部指代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指“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实施例”。除非另外明确地指定,否则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其变体意指“包括但不限于”。除非另外明确地指定,否则项目的枚举列表不暗示这些项目中的任何或全部都是互斥的。除非另外明确地指定,否则术语“一”、“一个”和“该”也是指“一个或多个”。
此外,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在以下描述中,提供了许多具体细节,诸如编程、软件模块、用户选择、网络事务、数据库查询、数据库结构、硬件模块、硬件电路、硬件芯片等的示例,以提供对实施例的透彻理解。然而,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没有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情况下或者用其他方法、组件、材料等实践实施例。在其他情况下,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操作,以避免使实施例的各方面模糊。
在下面参考根据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程序产品的示意流程图和/或示意框图来描述不同实施例的各方面。应理解,能够通过代码来实现示意流程图和/或示意框图中的每个框以及示意流程图和/或示意框图中的各框的组合。可以将此代码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机器,使得经由该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创建用于实现在用于块或多个块的示意流程图和/或示意框图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也可以将代码存储在存储设备中,所述代码能够指导计算机、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起作用,使得存储在存储设备中的指令产生制品,所述制品包括实现在示意流程图和/或示意框图框的块或块中指定的功能的指令。
也可以将代码加载到计算机、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他设备上,以使得在该计算机、其他可编程装置或其他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使得在该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执行的代码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和/或框图的块或块中指定的功能的过程。
附图中的示意流程图和/或示意框图图示了根据各种实施例的装置、系统、方法和程序产品的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架构、功能性和操作。在这方面,示意流程图和/或示意框图中的每个块可以表示代码的模块、段或部分,其包括用于实现所指定的(一个或多个)逻辑功能的代码的一个或多个可执行指令。
也应该注意,在一些替代实施方式中,框中注释的功能可以不按图中注释的次序发生。例如,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可以基本上同时地执行相继示出的两个框,或者有时可以以相反的次序执行这些框。可以设想在功能、逻辑或效果上等同于所图示的附图的一个或多个块或其部分。
尽管可以在流程图和/或框图中采用各种箭头类型和线类型,但是它们被理解成不限制对应实施例的范围。实际上,一些箭头或其他连接器可以用于仅指示所描绘的实施例的逻辑流程。例如,箭头可以指示所描绘的实施例的枚举步骤之间的未指定持续时间的等待或监视时段。也应注意,框图和/或流程图的每个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各框的组合能够由执行所指定的功能或行为的基于专用硬件的系统、或专用硬件和代码的组合来实现。
每个附图中的元素的描述可以参考前述附图的元素。在所有附图中,相似的数字是指相似的元素,其包括相似的元素的替代实施例。
(1)NPDCCH和NPDSCH跳频:
对于NPDCCH和NPDSCH跳频,信号每隔X个连续绝对子帧在频率载波当中切换(跳变)。X由RRC信令配置。如果用于配置X的比特数为2,则X可能具有四个可能的值,例如,X={1,2,4,8}。从RRC信令配置的载波集中选择要切换的频率载波。
(2)NPUSCH跳频:
对于不同的NPUSCH格式,例如,NPUSCH格式1和NPUSCH格式2,NPUSCH的跳频是不同的。
对于NBIoT,NPUSCH具有格式1和格式2。NPUSCH格式1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NPUSCH格式1支持两种类型的子载波间隔。对于NPUSCH格式1中3.75kHz的子载波间隔,仅支持单载波(或单音调);对于NPUSCH格式1中15kHz的子载波间隔,支持单音调、3音调、6音调和12音调。NPUSCH格式2用于ACK/NACK反馈。NPUSCH格式2也支持两种类型的子载波间隔。对于NPUSCH格式2中3.75kHz和15kHz的每个子载波间隔,仅支持单音调。
下面的表1示出针对帧结构类型1支持的△f、以及/>组合。
表1:针对帧结构类型1支持的△f、以及/>组合
上表中,△f为子载波间隔;是一个资源单元的音调数量;/>是每个资源单元的时隙的数量;并且/>是一个时隙中的符号的数量。
图1图示了PUSCH格式1或2中的NBIoT上行链路结构的一些示例。特别地,对于NPUSCH格式1,用于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单音调和用于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3音调/>被示出;并且对于NPUSCH格式2,示出了3.75kHz的子载波间隔和15kHz的子载波间隔。
(2-1)NPUSCH格式1跳频:
对于NPUSCH格式1跳频,gNB为上行链路数据传输配置至少2个载波。载波由RRC信令配置。
NPUSCH信号可以每隔X个连续绝对子帧切换(跳变)。X由较高层信令配置。
如上所述,对于NPUSCH格式1,支持两种类型的子载波间隔:3.75kHz和15kHz。对于不同类型的子载波间隔,资源单元大小是不同的。如表1所示,当子载波间隔为3.75kHz时,时隙持续时间为2ms,并且资源单元大小为16个时隙(或32ms)。当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时隙持续时间为0.5ms,并且具有单音调的子载波间隔15kHz的资源单元大小为16个时隙(或8ms),而具有3音调的子载波间隔15kHz的资源单元大小为8个时隙(或4ms)。
X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法来确定。
根据第一方法,根据上行链路数据(NPUSCH格式1或格式2信号)的子载波间隔来确定X。假设指示X的比特数为2,X可能有四个可能的值。例如,当上行链路数据的子载波间隔为3.75kHz时,X可以等于4或8或16或32(以下表示为{4 8 16 32})个连续绝对子帧。当上行链路数据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X可以等于{1 2 4 8}个连续绝对子帧。
根据第一方法的变体,X可以被设置为kY,其中Y={1 2 4 8},并且k为比例因子且由上行链路数据的子载波间隔来确定。例如,当上行链路数据的子载波间隔为3.75kHz时,k=4;并且当上行链路数据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k=1。
根据第一方法的另一变体,当子载波间隔等于15*2^(-μ)时,X被设置为2^(μ)*Y,其中Y={1 2 4 8}。即,当上行链路数据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μ=0,所以X=Y={1 2 48}。当上行链路数据的子载波间隔为3.75kHz时,μ=2,所以X=4*Y={4 8 16 32}。
根据第二方法,X由上行链路数据的资源单元大小确定,单位为ms(或以子帧数为单位)。即,X={1 2 4 8}*RU。如表1中所示,对于NPUSCH格式1,对于具有单音调的3.75kHz子载波,RU=32ms。再例如,对于NPUSCH格式1,对于具有6个音调的15kHz子载波,RU=2ms。对于NPUSCH格式1,对于具有12个音调的15kHz子载波,RU=1ms。
根据第三方法,X由子载波分配确定。例如,在15kHz子载波的情况下,针对12音调分配X={1,2,4,8},针对6音调分配X={2 4 8 16},针对3音调分配X={4 8 16 32}并且针对单音调分配X={8 16 32 64}。例如,如果gNB配置的重复次数为16,则NPUSCH格式1的3音调分配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将使用8*16个时隙,而NPUSCH格式1的12音调分配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将使用2*16个时隙。如果跳变数量被设置为4,则3音调分配将每隔2*4=8个时隙跳变,而12音调分配将每隔0.5*4=2个时隙跳变。因此,与将X确定为固定数量的子帧(时隙)的情况相比较,根据音调分配来确定X是有利的,例如,对于3音调分配确定为8个时隙,并且对于12音调分配确定为2个时隙)。因此,根据子载波音调分配来确定X可以减少跳频次数。
在第一到第三方法中,X是基于连续绝对子帧来计数的。
子帧可以被配置为有效或无效。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子帧可能被gNB配置为无效。在以绝对子帧作为确定X的基础进行计数的条件下,很容易对齐不同UE的跳频。然而,在以绝对子帧作为确定X的基础计数时,NPUSCH中发送的DMRS可能会被破坏,尤其是对于3.75kHz的子载波间隔。
根据NPUSCH格式1跳频的不同实施方式,可以每隔X’个有效子帧或X’个有效资源单位时间来切换(跳变)跳频。
图2(a)和2(b)图示了具有DMRS的NBIoT上行链路结构。图2(a)图示了对于NPUSCH格式1,对于3.75kHz的子载波间隔,DMRS在每个2ms NB时隙的符号#4中发送。
图2(b)图示了对于15kHz的子载波间隔,DMRS在每个0.5ms时隙的符号#3中发送。在图2(b)中,图示了6音调帧结构。顺便提及,对于单音调帧结构,3音调帧结构和15kHz子载波间隔条件下的12音调帧结构也在每个0.5ms时隙的符号#3中发送。
当配置跳频时,为了最小频率重调时间的要求一些符号将被打孔。UE将在最小频率重调时间内重新调谐到另一个频率载波,因此最小频率重调时间不能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因此,相应的上行链路符号将被打孔。在NBIot中,最小频率重调时间与UE能力有关。其可以配置为1个符号或2个符号。如上所述,跳频发生在每隔X个连续绝对子帧或每隔X’个有效子帧。每个子帧为1ms。因此,可以基于上行链路数据的子载波间隔来确定在发生NPUSCH格式1的跳频时要打孔的符号。
对于15kHz的子载波间隔,DMRS符号在每个0.5ms时隙的符号#3中被发送,而跳频发生在1ms的粒度中,这与NBIoT有效/无效子帧模式的粒度对齐(例如,40个比特的有效/无效的子帧模式,时段为40ms)。因此,由于跳频而产生的打孔符号将不是DMRS符号。特别是,跳频只能发生在相邻的两个1ms周期之间。如果考虑2-符号的频率重调时间(即,两个符号要被打孔),可以打孔前一个载波(跳频之前的载波)中的最后一个符号和第二个载波(跳频之后的载波)中的第一个符号(在图2(b)中标记为“×”)。
对于3.75kHz的子载波间隔,NB时隙为2ms,具有7个符号,其包括一个DMRS。跳频也发生在1ms的粒度上。因此,由于跳频的打孔符号可能包括DMRS符号。为了保护DMRS的完整性,打孔符号应该由跳频位置(或称为开关位置)来确定。
存在用于确定打孔符号的两个选项。对于选项11,前一个载波(跳频之前的载波)中的最后Z个符号被打孔。Z可以设置为1或2。
对于选项12,前一个载波(跳频之前的载波)中的最后Z个半符号和下一个载波(跳频之后的载波)中的前S个半符号被打孔。例如,当Z=1且S=0时,总共打孔两个符号。再例如,当Z=0且S=0时,总共打孔一个符号。即,当总数为一个符号时,前一个载波(跳频之前的载波)的最后半个符号和下一个载波(跳频之后的载波)的前半个符号被打孔。
根据跳频位置来确定选项11或选项12。跳频位置包括2ms NB时隙的中间和2ms NB时隙的结束(或开始)。
图3图示了用于NPUSCH格式1的3.7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符号打孔,其中示出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在图3中,对于每个可能的跳频,只打孔一个符号。换句话说,对于选项11,Z=1;对于选项12,Z=0且S=0。如上所述,跳频粒度为1ms。因此,跳频可以每隔1ms发生一次。因此,在第一个和第二个时隙=4ms内,跳频可以在A、B、C和D四个位置中的任何一个处发生。
对于3.75kHz的子载波间隔,对于每个NB时隙(2ms)存在7个符号(符号#0-#6)。因此,位置A和C位于NB时隙的一半处。具体地,位置A位于第一时隙的符号#3的中间,并且位置C位于第二时隙的符号#3的中间。位置B和D位于NB时隙的开始(或结束)处。具体来说,位置B位于第一时隙的符号#6的结束(或第二时隙的符号#0的开始)处,并且位置D位于第二时隙的符号#6的结束(或未示出的下一个时隙的符号#0的开始)处。
在图3中,针对位置A到D中的每一个图示了针对选项11和选项12的可能的打孔符号。
位置A位于第一时隙的符号#3的中间。对于选项11,前一个载波(跳频之前的载波)中的最后Z(Z=1)个符号被打孔。该一个符号由第一时隙的符号#2的后半部分和符号#3的前半部分组成。对于选项12,前一个载波(跳频之前的载波)中的最后半个符号和下一个载波(跳频之后的载波)中的前半个符号(即,Z=0且S=0)被打孔。前一个载波中的半个符号是第一时隙的#3符号的前半,并且下一个载波中的半个符号是第一时隙的符号#3的后半。因此,对于选项12,第一时隙的符号#3被打孔。
位置B位于第一时隙的符号#6的结束处。对于选项11,符号#6被打孔。对于选项12,第一时隙的符号#6的后半和第二时隙的符号#0的前半被打孔。
位置C位于第二时隙的符号#3的中间。对于选项11,第二时隙的符号#2的后半和第二时隙的符号#3的前半被打孔。对于选项12,第二时隙的符号#3被打孔。
位置D位于第二时隙的符号#6的结束处。对于选项11,第二时隙的符号#6被打孔。对于选项12,第二时隙的符号#6的后半和未示出的下一个时隙的符号#0的前半被打孔。
因为在每个NB时隙中的相同符号处(即,对于NPUSCH格式1的3.75kHz子载波间隔的符号#4)发送DMRS,所以上述位置C和D与位置A和B基本相同。
优选的是,对于位置B和D采用选项11,并且对于位置A和C采用选项12。
(2-2)NPUSCH格式2跳频:
对于NPUSCH格式2跳频,gNB为上行链路数据传输配置至少2个载波。载波由RRC信令配置。
频率载波可以每隔X个连续绝对子帧或X’个有效子帧切换(跳变)。X或X’由较高层信令配置。X或X’的确定与NPUSCH格式1的确定相同。
图4图示了用于NPUSCH格式2的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符号打孔,其中示出第一和第二时隙(1ms)。从图4中可以看出,DMRS符号在每个0.5ms时隙的符号#2至#4中被发送。
跳频粒度为1ms。因此,类似于用于NPUSCH格式1的15kHz子载波间隔的符号打孔,由于跳频导致的打孔符号不会是DMRS符号。如果考虑2个符号重调时间,则前一个载波(跳频之前的载波)的最后一个符号和下一个载波(跳频之后的载波)的第一个符号可能被打孔(图4中标记为“×”)。
图5图示了用于NPUSCH格式2的3.7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符号打孔,其中示出第一和第二时隙(4ms)。跳频粒度为1ms。对于3.75kHz的子载波间隔,DMRS符号在每个2ms NB时隙的符号#0至#2中被发送。
与图3类似,在4ms的第一和第二时隙内,跳频可能发生在四个位置A、B、C和D中的任何一个,其中位置A位于第一时隙的符号#3的中间处,位置B位于第一时隙的#6符号的结束(或第二时隙的#0符号的开始)处,位置C位于第二时隙的#3符号的中间处,并且位置D位于第二时隙的符号#6的结束(或未示出的下一个时隙的符号#0的开始)处。
存在用于确定用于NPUSCH格式2的3.7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打孔符号的三个选项。
在选项21中,对前一个载波(跳频之前的载波)中的最后Z个符号进行打孔。Z可以设置为1或2。
在选项22中,对下一个载波(跳频之后的载波)中的前Z个符号进行打孔。Z可以设置为1或2。
在选项23中,对前一个载波(跳频之前的载波)中的最后Z个半符号和下一个载波(跳频之后的载波)中的前S个半符号进行打孔。例如,当Z=0和S=1时,总共打孔两个符号。再例如,当Z=0且S=0时,总共打孔一个符号。
根据跳频位置来确定选项21或选项22或选项23。
在图5中,针对位置A到D中的每一个图示了针对选项21或22和选项23的可能的打孔符号。在图5中,对于每个跳频仅一个符号被打孔。换句话说,对于选项21,Z=1;对于选项22,Z=1;并且对于选项23,Z=0且S=0。
位置A位于第一时隙的符号#3的中间。选项21(前一个载波(跳频之前的载波)中的最后Z个符号被打孔)不适用于位置A,因为即使Z=1,基于位置A打孔的一个符号也会从第一时隙的符号#2的后半开始,其是DMRS符号的一部分。因为DMRS符号不能被打孔,选项21不适用于位置A。对于选项22,第一时隙的符号#3的后半和符号#4的前半被打孔(Z=1)。对于选项23,第一时隙的符号#3(由前一个载波中的后半个符号和下一个载波中的前半个符号组成)被打孔。
位置B位于第一时隙的符号#6的结束(或第二时隙的符号#0的开始)处。对于选项21,第一时隙的符号#6被打孔。因为DMRS在第二时隙的符号#0处被发送,所以选项22和选项23均不适用于位置B。
位置C位于第二时隙的符号#3的中间。选项21不适用于位置C,因为DMRS在第二时隙的符号#2处发送。对于选项22,第二时隙的符号#3的后半和符号#4的前半被打孔(Z=1)。对于选项23,第二时隙的符号#3被打孔。
位置D位于第二时隙的符号#6的结束(或未示出的下一个时隙的符号#0的开始)处。对于选项21,第二时隙的符号#6被打孔。因为DMRS将在未示出的下一个时隙的符号#0处被发送,所以选项22和选项23均不适用于位置D。
因为DMRS在每个NB时隙中的相同符号(即,NPUSCH格式2的3.7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符号#0至#2)处被发送,所以上述位置C和D与位置A和B基本相同。
优选地,对于位置A和C采用选项23,并且对于位置B和D采用选项21。
(3)NPRACH跳频:
对于NPRACH跳频,采用载波间跳频和载波内跳频。
如图6所图示,4个符号被组合为4符号组,其可以是1.4ms或1.6ms。载波当中的跳频发生在每隔RX绝对4符号组中。RX由RRC信令配置。例如,RX可以设置为1或2。在图6中,RX=1。gNB配置至少2个载波以用于NPRACH跳频。在图6中,配置了载波A和B。
每个载波具有多个子载波(例如,图6中的48个)。在多个子载波当中,一些子载波(例如,图6中的子载波12~子载波23)可以被配置为RACH资源。
如图6所示,在第一重复中,NPRACH在载波A中被发送(特别地,针对符号#0在子载波21中、针对符号#1在子载波20中、针对符号#2在子载波14中以及针对符号#3在子载波15中)。在第二重复中,NPRACH被跳变到载波B(特别地,针对符号#4在子载波17中、针对符号#5在子载波16中、针对符号#6在子载波22中以及针对符号#7在子载波23中)。在第三重复中,NPRACH被跳回到载波A(特别地,针对符号#8在子载波14中、针对符号#9在子载波15中、针对符号#10在子载波21中以及针对符号#11在子载波20中)。在第四重复中,NPRACH被跳回到载波B(特别地,针对符号#12在子载波22中、针对符号#13在子载波23中、针对符号#14在子载波17中以及针对符号#15在子载波16中)。
如上所述,NPRACH在4符号组内的符号的不同子载波中被发送。这是载波内跳频,或载波之内的跳频。载波内跳频遵循传统的伪随机跳变。例如,在第一重复中,伪随机跳变模式为-1(从符号#0的子载波21跳变符号#1的子载波20)、-6(从符号#1的子载波20跳变到符号#2的子载波14))和1(从符号#2的子载波14跳变到符号#3的子载波15)。
图6图示用于一个UE的载波A->载波B->载波A->载波B的一种跳变模式,如上所述。图6还图示可以用于另一个UE的载波B->载波A->载波B->载波A的另一种跳变模式。
图7是图示用于跳频的方法700的实施例的示意性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700由诸如基站单元的装置执行。在某些实施例中,方法700可以由执行程序代码的处理器执行,例如,微控制器、微处理器、CPU、GPU、辅助处理单元、FPGA等。
方法700可以包括702在第一数量的频率载波上接收信号,其中该信号每隔第二数量的时间单元在第一数量的频率载波当中切换;第二数量由较高层信令配置,并且第二数量由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缩放因子、信号的资源单元大小、子载波分配中的至少一个确定。
图8是图示用于跳频的方法800的实施例的示意性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800由诸如远程单元(UE)的装置执行。在某些实施例中,方法800可以由执行程序代码的处理器执行,例如,微控制器、微处理器、CPU、GPU、辅助处理单元、FPGA等。
方法800可以包括802在第一数量的频率载波上发送信号,其中信号每隔第二数量的时间单元在第一数量的频率载波当中切换;第二数量由较高层信令配置,并且第二数量由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缩放因子、信号的资源单元大小、子载波分配中的至少一个确定。
图9是图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的示意框图。
参考图9,UE(即,远程单元)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处理器实现在图8中提出的功能、过程和/或方法。gNB(即,基站单元)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处理器实现在图7中提出的功能、过程和/或方法。无线电接口协议的各层可以由处理器实现。存储器与处理器连接以存储用于驱动处理器的各条信息。收发器与处理器连接以发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不用说,收发器可以被实现为发射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器和接收无线电信号的接收器。
存储器可以被定位在处理器内部或外部并且通过各种公知装置与处理器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以预定形式组合实施例的组件和特征。除非另外明确地陈述,否则每个组件或特征应该被认为是选项。可以将每个组件或特征实现成不与其他组件或特征相关联。另外,可以通过使一些组件和/或特征相关联来配置实施例。可以改变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的次序。任何实施例的一些组件或特征可以被包括在另一实施例中或者用与另一实施例相对应的组件和特征替换。显而易见的,在权利要求中未明确地叙述的权利要求被组合以形成实施例或者被包括在新权利要求中。
可以通过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组合来实现实施例。在通过硬件实现的情况下,根据硬件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来实现本文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
可以以其他具体形式实践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例将在所有方面被认为是仅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指示,而不是由前面的描述指示。在权利要求的等价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都将被包含在其范围内。

Claims (60)

1.一种由基站单元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数量的频率载波上接收信号,其中所述信号每隔第二数量的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一数量的频率载波当中切换,
其中,所述第二数量由较高层信令配置,以及其中
所述第二数量由所述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缩放因子、所述信号的资源单元大小、或子载波分配、或其组合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数量由所述较高层信令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号的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3.75kHz和15kHz。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缩放因子由所述较高层信令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缩放因子由所述信号的所述子载波间隔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时间单元是连续绝对子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时间单元是有效子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信号在所述频率载波当中切换,所述信号的符号的一部分被打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打孔的符号由所述信号的所述子载波间隔、或所述信号的切换位置、或其组合确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打孔的符号包括前一个载波的最后第三数量和半个符号,下一个载波的前第四数量和半个符号,或其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数量等于0或1或2。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四数量等于0或1或2。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时间单元为第五数量的符号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符号组包含四个符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符号组为1.4ms或1.6ms。
16.一种由远程单元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数量的频率载波上发送信号,其中所述信号每隔第二数量的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一数量的频率载波当中切换,
其中,所述第二数量由较高层信令配置,以及其中
所述第二数量由所述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缩放因子、所述信号的资源单元大小、或子载波分配、或其组合确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数量由所述较高层信令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号的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3.75kHz和15kHz。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缩放因子由所述较高层信令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缩放因子由所述信号的所述子载波间隔确定。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时间单元是连续绝对子帧。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时间单元是有效子帧。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信号在所述频率载波当中切换,所述信号的符号的一部分被打孔。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打孔的符号由所述信号的所述子载波间隔、或所述信号的切换位置、或其组合确定。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打孔的符号包括前一个载波的最后第三数量和半个符号、或下一个载波的前第四数量和半个符号、或其组合。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数量等于0或1或2。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四数量等于0或1或2。
2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时间单元为第五数量的符号组。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符号组包含四个符号。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符号组为1.4ms或1.6ms。
31.一种基站单元,包括:
接收器,所述接收器在第一数量的频率载波上接收信号,其中所述信号每隔第二数量的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一数量的频率载波当中切换,
其中,所述第二数量由较高层信令配置,并且其中
所述第二数量由所述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缩放因子、所述信号的资源单元大小、或子载波分配、或其组合确定。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基站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数量由所述较高层信令配置。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基站单元,其中,所述信号的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3.75kHz和15kHz。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基站单元,其中,所述缩放因子由所述较高层信令配置。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基站单元,其中,所述缩放因子由所述信号的所述子载波间隔确定。
3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基站单元,其中,所述时间单元是连续绝对子帧。
37.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基站单元,其中,所述时间单元是有效子帧。
38.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基站单元,其中,如果所述信号在所述频率载波当中切换,所述信号的符号的一部分被打孔。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基站单元,其中,所打孔的符号由所述信号的所述子载波间隔、或所述信号的切换位置、或其组合确定。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基站单元,其中,所打孔的符号包括前一个载波的最后第三数量和半个符号,下一个载波的前第四数量和半个符号、或其组合。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基站单元,其中,所述第三数量等于0或1或2。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基站单元,其中,所述第四数量等于0或1或2。
4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基站单元,其中,所述时间单元为第五数量的符号组。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基站单元,其中,所述符号组包含四个符号。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基站单元,其中,所述符号组为1.4ms或1.6ms。
46.一种远程单元,包括:
发射器,所述发射器在第一数量的频率载波上发送信号,其中所述信号每隔第二数量的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一数量的频率载波当中切换,
其中,所述第二数量由较高层信令配置,并且其中
所述第二数量由所述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缩放因子、所述信号的资源单元大小、或子载波分配中、或其组合确定。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远程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数量由所述较高层信令配置。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远程单元,其中,所述信号的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3.75kHz和15kHz。
49.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远程单元,其中,所述缩放因子由所述较高层信令配置。
50.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远程单元,其中,所述缩放因子由所述信号的所述子载波间隔确定。
51.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远程单元,其中,所述时间单元是连续绝对子帧。
52.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远程单元,其中,所述时间单元是有效子帧。
53.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远程单元,其中,如果所述信号在所述频率载波当中切换,所述信号的符号的一部分被打孔。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远程单元,其中,所打孔的符号由所述信号的所述子载波间隔、或所述信号的切换位置、或其组合确定。
55.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远程单元,其中,所打孔的符号包括前一个载波的最后第三数量和半个符号、或下一个载波的前第四数量和半个符号、或其组合。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远程单元,其中,所述第三数量等于0或1或2。
57.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远程单元,其中,所述第四数量等于0或1或2。
5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远程单元,其中,所述时间单元为第五数量的符号组。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远程单元,其中,所述符号组包含四个符号。
60.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远程单元,其中,所述符号组为1.4ms或1.6ms。
CN201980098396.9A 2019-07-26 2019-07-26 Nbiot跳频 Active CN1141281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97927 WO2021016744A1 (en) 2019-07-26 2019-07-26 Nbiot frequency hopp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8156A CN114128156A (zh) 2022-03-01
CN114128156B true CN114128156B (zh) 2024-04-26

Family

ID=74228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8396.9A Active CN114128156B (zh) 2019-07-26 2019-07-26 Nbiot跳频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46094A1 (zh)
CN (1) CN114128156B (zh)
WO (1) WO2021016744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6244A (zh) * 2016-08-31 2018-03-09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WO2018048053A1 (ko) * 2016-09-09 2018-03-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8696384A (zh) * 2017-04-10 2018-10-2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窄带物联网接入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WO2019032833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Intel IP Corporation UPLINK TRANSMISSION IN TDD SUPPORTING FENB-IOT OPERATION
CN109478902A (zh) * 2016-07-15 2019-03-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有执照和无执照频谱中的iot操作的方法和装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137860A (ko) * 2015-05-22 2016-12-01 (주)휴맥스 사물 통신 단말을 위한 협대역 지원 방법
CN107645371B (zh) * 2016-07-20 2021-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配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1252709B2 (en) * 2016-09-01 2022-02-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hannel partitioning for frequency-hopping narrowband IoT
CN116437465A (zh) * 2017-03-24 2023-07-1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窄带物联网系统中调度请求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8902A (zh) * 2016-07-15 2019-03-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有执照和无执照频谱中的iot操作的方法和装备
CN107786244A (zh) * 2016-08-31 2018-03-09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WO2018048053A1 (ko) * 2016-09-09 2018-03-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8696384A (zh) * 2017-04-10 2018-10-2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窄带物联网接入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WO2019032833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Intel IP Corporation UPLINK TRANSMISSION IN TDD SUPPORTING FENB-IOT OPER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46094A1 (en) 2022-10-27
CN114128156A (zh) 2022-03-01
WO2021016744A1 (en) 2021-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92399B1 (ko) 무선 통신시스템의 제어 채널의 전송 및 수신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JP7444769B2 (ja) 拡張lte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レイテンシを低減するためのダウンリンク物理チャネル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手順
US11936594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ontrol channel and data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066280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无线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10251169B2 (en) Control 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11140700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1615985B1 (ko) 불연속적 상향링크 자원 할당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20076043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ntrol channel reception method
US11290911B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block and method for HARQ ACK/NACK feedback
US20170142593A1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through unlicensed bandwidt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CN111587554A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复用方法和复用的信道传输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US9515799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low-cost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same
CN111670563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无线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JP2022028903A (ja) 下りリンクデータチャネル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KR20100014091A (ko)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TW201611652A (zh) 供無線通信系統中裝置對裝置使用者設備的資料傳輸的裝置及方法
US971312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80491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100056962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채널 측정을 위한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CN114128156B (zh) Nbiot跳频
US2016015708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pping discovery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90020141A (ko) 협대역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확장 협대역 설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