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6313A - 一种配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26313A CN114126313A CN202111056206.2A CN202111056206A CN114126313A CN 114126313 A CN114126313 A CN 114126313A CN 202111056206 A CN202111056206 A CN 202111056206A CN 114126313 A CN114126313 A CN 1141263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ard
- interface
- circuit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circuit break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3385 Intellectualis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2—Housings; Casings; Bases; Mountings
- H01H71/0207—Mounting or assembl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ircuit break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8—Terminals;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52—Cooling of switch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54—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switching device and for which no provision exists elsewhe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istribution Boar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器。所述配电器包括机箱;配电杆,设置在所述机箱内,所述配电杆的一端与所述配电器外部的供电线路电连接;多个断路器,设置在所述机箱内并与多个设置在所述配电器外部的多个负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断路器的一端与所述配电杆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载电连接,一个断路器与一个负载电连接形成一路配电电路,当配电结构中的其中一路配电电路或多路配电电路中的断路器出现问题时,只需更换或维修出现问题的断路器即可,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其中一路的配电电路出现问题时,只能够更换整个配电结构的问题,有效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5G通讯设备、数据中心在使用时,对体积、可更换、智能化有要求。现有的分路配电单元采用一块大线路板,上面分布有多路(如10路或者15路)控制计量单元,如果其中一路控制计量单元出现问题,则更换需要换整个线路板,而由于分路配电单元体积比较大,在现场进行更换操作比较困难。现有可插拔断路器的通断基本上是通过机构带动触头和手柄运动,实现短路的通断的,当线路出现故障时,在脱扣器或热脱扣器的推动下,机构带动触头打开切断电路,手柄由合闸位置变为分闸位置。
另外,现有断路器产品因是机械方式实现开合电流,不具有对电路的计量、监测、控制、通讯(即数据上传平台)等功能,也不能对电压、电流、电量、功率、漏电进行计量统计、实时监测、事件记录、定时通断控制、备电管理、本地或远程通讯、按时长、电压、电量下电,免责时段通断等功能。
再者,断路器在工作过程中,会有过电流或故障电流产生,断路器长时间通电工作,断路器内的发热元件会发热,多个断路器安装在配电器的机箱中,相邻两个断路器的外壳紧密贴合在一起,现有的插拔式断路器的散热效果较差,多个断路器的热量累积可能引起温升叠加,机箱内温度升高,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一方面,可能引起断路器跳闸,进而影响断路器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可能对电器设备、操作人员等造成安全隐患。
在一些应用场景,比如说铁塔基站或者数据中心的配电中通常采用直流断路器作为过流或短路保护,采用接触器作为通断控制,因现有产品存在以上技术缺点,不能满足铁塔对负荷末端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配电器,能够实现对断路器的智能化精细控制,结构紧凑且简单,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上述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配电器,包括:
机箱;
配电杆,设置在所述机箱内,所述配电杆的一端与所述配电器外部的供电线路电连接;
多个断路器,设置在所述机箱内并与多个设置在所述配电器外部的多个负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断路器的一端与所述配电杆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载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断路器包括:
壳体;
线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第一接线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接线组件包括第一接口以及与所述第一接口电连接的第一接线板,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配电杆电连接;
第二接线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接线组件包括第二接口以及与所述第二接口电连接的第二接线板和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配电杆电连接;
所述第一接线板、所述第二接线板或第三接线板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配电杆包括正极配电板和负极配电板,所述第一接口的一端与所述正极配电板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口的一端与所述负极配电板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线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接线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断路器的第一负载接口的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线板设置在所述线路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接口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接线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三接线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断路器的第二负载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线板和第三接线板均设置在所述线路板的另一侧。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弹性端子和第二弹性端子,所述第一弹性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负载接口与所述第一接线板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接线板的第二端抵接在所述第一弹性端子侧面,所述第二弹性端子设置在第二负载接口与所述第三接线板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接线板的第二端抵接在所述第二弹性端子的侧面。
可选地,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
电能计量单元,用于计算电量;
通信单元,用于将所述线路板的信息上传至终端平台中,以及收取所述终端平台发送的信号;
短路保护单元,用于在所述断路器发生过电流或短路时,关闭断路器的总开关;
电源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电能计量单元、通信单元以及短路保护单元工作。
可选地,所述通信单元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并位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所述通信接口的一端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配电器还包括通信连接板,所述通信连接板设置在所述机箱内,所述通信接口的另一端与所述通信连接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线路板包括:
主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侧,所述通信单元、所述电能计量单元和所述过电流和短路保护单元均设置在所述主板上,所述主板还设置有MCU;
电源板,设置在所述主板的上侧并与所述主板平行设置,所述电源模块设置在电源板上。
可选地,所述断路器的总开关为MOS开关,还包括位置检测结构,所述位置检测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伸出所述壳体,用于检测所述断路器是否安装到位,当所述断路器安装到位前,所述MOS开关关闭,当所述断路器安装到位后,所述MOS开关打开。
可选地,还包括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壳体上,用于对断路器进行散热。
可选地,所述散热结构包括;
第一排热槽,凹设在所述断路器的壳体的宽度和长度方向所在的侧面上,并且,所述第一排热槽沿所述断路器的插拔方向方向延伸设置;
第二排热槽,凹设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所在的侧面上,并且,所述第二排热槽沿与所述第一排热槽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
第三排热槽,凹设在所述壳体的设置有第一排热槽的侧面上,并且,所述第三排热槽沿与所述第一排热槽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配电器包括机箱、配电杆和多个断路器。配电杆设置在机箱内,配电杆的一端与配电器外部的供电线路电连接。多个断路器设置在机箱内并与多个设置在配电器外部的多个负载一一对应设置,断路器的一端与配电杆电连接,另一端与负载电连接,一个断路器与一个负载电连接形成一路配电电路,当配电结构中的其中一路配电电路或多路配电电路中的断路器出现问题时,只需更换或维修出现问题的断路器即可,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其中一路的配电电路出现问题时,只能够更换整个配电结构的问题,有效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配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配电器的断路器与配电杆及通信连接板之间的装配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移除上壳体后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移除上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上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下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壳体;11、下壳体;111、第二排热槽;112、第一排热槽;113、第三排热槽;114、第一窗口;12、上壳体;124、第四排热槽;125、第六排热槽;126、第二窗口;127、第五排热槽;1201、第三限位框;1202、第四限位框;1203、第十限位框体;121、导向杆;122、第七限位框体;123、第八限位框体;14、凸起纹路;
20、第一限位框;21、第一接口;22、第一接线板;
30、第二限位框;31、第二接口;32、第二接线板;
4、线路板;41、电源板;42、主板;
51、第一弹性端子;511、第五限位框体;52、第二弹性端子;522、第六限位框体;
61、通信接口;62、第九限位框体;
71、运动件;711、导向槽;72、作用块;721、斜面;73、弹性件;
8、微动开关;
9、按键;
10、指示件;100、导光柱;200、第一负载接口;201、第二负载接口;
300、断路器;400、机箱;401、下箱壳;4011、限位部;402、上箱壳;501、正极配电板;502、负极配电板;600、通信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请参考图1-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器包括机箱400、配电杆和多个断路器300。配电杆设置在机箱400内,配电杆的一端与配电器外部的供电线路电连接。多个断路器300设置在机箱400内并与多个设置在配电器外部的多个负载一一对应设置,断路器300的一端与配电杆电连接,另一端与负载电连接,一个断路器与一个负载电连接形成一路配电电路,如此设置,当配电器中的其中一路配电电路或多条配电电路中的断路器出现问题时,只需更换或维修出现问题的断路器即可,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其中一路的配电电路出现问题时,只能够更换整个配电器的问题,有效降低了成本。
可选地,断路器包括壳体1、线路板4、第一接线组件和第二接线组件。线路板4设置在壳体1。第一接线组件2设置在壳体1内,第一接线组件2包括第一接口21以及与第一接口21电连接的第一接线板22。第二接线组件3设置在壳体1内,第二接线组件3包括第二接口31以及与第二接口31电连接的第二接线板32和第三接线板33,第一接线板22、第二接线板32或第三接线板33与线路板4电连接。
可选地,第一接口21与配电器的配电杆的正极电连接,第二接口31与配电器的配电杆的负极电连接。第一接口21设置在壳体1的第一端,第一接线板22的第一端与第一接口21电连接,第二端与断路器的第一负载接口200的电连接,第一接线板22设置在线路板4的一侧。第二接口31设置在壳体1的第一端并与第一接口21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二接线板32的第一端与第二接口31电连接,第二端与线路板4电连接,第三接线板33的第一端与接线板电连接,第二端与断路器的第二负载接口201电连接,第二接线板32与线路板4电连接并设置在线路板4的另一侧,结构紧凑且简单。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口21与第一接线板22焊接,以实现第一接口21与第一接线板22之间的电连接。第二接口31与第二接线板32焊接,以实现第二接口31与第二接线板32之间的电连接。第二接线板32与线路板4焊接,以实现第二接线板32与线路板4之间的电连接。第三接线板33与线路板4焊接,以实现第三接线板33与线路板4之间的电连接。如此,简化了断路器的装配工序,降低了制备成本,并进一步简化了结构。
可选地,机箱400包括上箱体402和下箱体401,上箱体402与下箱体401围合形成容置腔,机箱400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断路器300以及配电杆均设置在容置腔内并通过开口与负载电连接。
可选地,下箱体401的底侧设置有多个限位部4011,一断路器300的底侧设置在两个相邻的限位部4011之间,两个相邻的限位部4011用于对该断路器300进行限位。
可选地,限位部4011通过冲压下箱体401的底侧而成。
可选地,配电杆包括正极配电板501和负极配电板502,第一接口21的一端与正极配电板501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接线板22电连接,第二接口31的一端与负极配电板502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接线板32电连接。
可选地,壳体1包括上壳体12和下壳体11,上壳体12与下壳体11围合成腔体,线路板4、第一接线组件2以及第二接线组件3均设置在腔体内,下壳体1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框20以及与第一限位框20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二限位框30,上壳体12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三限位框1201和第四限位框1202,第一限位框20与第三限位框1201对应设置并围合形成第一限位腔,第二限位框30与第四限位框1202对应设置并围合形成第二限位腔,第一接口21设置在第一限位腔内,第二接口31设置在第二限位腔内,以实现第一接口21和第二接口31在壳体1内的安装。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弹性端子51和第二弹性端子52,第一弹性端子51设置在第一负载接口200与第一接线板22的第二端之间,第一接线板22的第二端抵接在第一弹性端子51侧面,以便于将第一接线板22和第一接口21安装在壳体1内。第二弹性端子52设置在第二负载接口201与第三接线板33的第二端之间,第三接线板33的一端抵接在第二弹性端子52的侧面,以便于将第三接线板33和第二接口31安装在壳体1内。
可选地,下壳体1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五限位框511以及与第五限位框体511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六限位框体522,上壳体12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七限位框体122以及与第七限位框体122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八限位框体123,第五限位框体511与第七限位框体122对应设置并围合成第三限位腔,第六限位框体522与第八限位框体123对应设置并围合形成第四限位腔,第一弹性端子51设置在第三限位腔内,第二弹性端子52设置在第四限位腔内。
可选地,线路板4上设置有电能计量单元,电能计量单元用于计算电量。
本发明提供的断路器通过在线路板4上设置电能计量单元,使得该断路器具有单独计算配电器中的任意配电电路的电量的功能,从而便于用户准确获取每一独立的配电电路使用的电量。
可选地,电能计量单元采用电能计量专用芯片,通过电阻分压、分流器和热敏电阻检测电压、电流和温度,实现高精度电能计量和温度保护。
可选地,第一接口21和第二接口31均为Y型弹性接口。
可选地,线路板4上还设置有通信单元,通信单元用于将线路板4的信息,例如计量单元计算所得的电量、线路板4控制断路器通断的信息,上传至终端平台中,以便于用户查阅,还能够收取平台发送的信号。例如,线路板4可以根据平台发送的信号控制断路器的通断。从而实现了对断路器的远程控制。
可选地,通信单元包括通信接口61。通信接口61设置在壳体的第一端并位于第一接口21和第二接口31之间。通信接口61与线路板4电连接,通信接口61的一端与线路板4电连接,配电器还包括通信连接板600,通信连接板600设置在机箱400内,通信接口61的另一端与通信连接板600电连接。
可选地,通信接口61支持标准的MODBUS协议。
可选地,下壳体1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九限位框体62,上壳体12的第一端设置有第十限位框体1203,第九限位框体62与第十限位框体1203对应设置并围合成第五限位腔,通信接口61设置在第五限位腔内,以实现通信接口61在壳体1内的安装。
可选地,壳体1内设置有第九限位框体62,通信接口61设置在第九限位框体62内。
可选地,通信单元为RS485或CAN,RS485和CAN的接口与线路板4的主回路具有电气隔离,保护电气安全。
可选地,线路板4上还设置有过电流和短路保护单元,短路保护单元用于在断路器发生过电流或短路时,关闭断路器的总开关,以保护断路器。
具体地,过电流和短路保护单元包括比较器和分流器,当发生短路故障时,分流器产生大电流信号,比较器快速动作关断总开关并锁定输出,当过电流或短路故障解除后,通过与断路器适配的软件能自动解除短路保护。
可选地,断路器还可以通过软件设定用户类型、容量大小、备电时长、过流(过载)量等实际应用需求。
可选地,断路器的总开关为MOS开关。
具体地,MOS开关采用大电流、低内阻的N沟道MOS开关,多个MOS开关并联,以最大程降低开关的损耗,降低温升。
可选地,还包括位置检测结构,位置检测结构设置在壳体1内并伸出壳体1,用于检测断路器是否安装到位,当断路器安装到位前,MOS开关关闭,当断路器安装到位后,MOS开关打开,从而实现了在安装断路器时的无电操作,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可选地,位置检测结构包括微动开关8、运动件71和弹性件73。运动件71设置在壳体1内并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壳体1朝靠近壳体1中部的位置运动,以与微动开关8抵接,以使微动开关8断开,此时断路器断电。弹性件73设置在运动件71与壳体1之间,当运动件71朝靠近壳体1的中部位置运动时,弹性件73压缩,当运动件71上的外力撤除时,运动件71能够在弹性件73的弹力的作用下朝靠近壳体1的边沿的方向移动,以与微动开关8脱离,以使微动开关8闭合,此时断路器通电。
具体地,位置检测结构还包括作用块72,作用块72安装在运动件1上,壳体1上还开设有通孔,作用块72穿过通孔从壳体1内伸出。作用块72的一侧设置有斜面721,当断路器安装至配电器中时,配电器挤压斜面721,使得作用块72朝靠近壳体1内部的方向移动,从而推动运动件71朝壳体1内部移动并与微动开关8抵接,使得微动开关8断开,断路器断电。
可选地,位置检测结构还包括导向结构,用于对运动件71进行导向。具体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槽711和导向杆121,壳体1上设置有导向槽711和导向杆121中的一者,运动件71上设置有导向槽711和导向杆121中的另一者。导向槽711与导向杆121配合并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对运动件71在运动过程中的导向效果。
可选地,壳体1包括上壳体12和下壳体11,线路板4、第一接线组件、第二接线组件、第一弹簧端子、第二弹簧端子以及第九限位框体62均设置在下壳体11内。导向结构的导向杆121设置在上壳体12内,导向槽711设置在运动件71上。
可选地,线路板4上还设置有电源模块。
可选地,电源模块采用BUCK降压型DC-DC电路驱动线路板4工作。
可选地,还包括指示件10和导光柱,指示件10设置在壳体1上并通过导光柱与线路板4电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按键9,按键9设置在壳体1,用于控制断路器的开合,断开,长按按键9还可以进行地址配置。
可选地,壳体1上还设置在有凸起纹路14,起到在产品插拔时对操作人员的手指增加摩擦力的作用。
可选地,线路板4包括主板42和电源板41。其中,电源模块设置在电源板41上,主板42上设置有通信单元、电能计量单元、过电流和短路保护单元和MCU。
可选地,主板42设置在壳体1的底侧,电源板41设置在主板42的上侧并与主板42平行设置。
可选地,壳体1上还设置有散热结构,用于对断路器进行散热。
可选地,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排热槽112、第二排热槽111和第三排热槽113。第一排热槽112凹设在断路器的壳体的宽度和长度方向所在的侧面上,并且,第一排热槽112沿断路器的插拔方向方向(即图1中所示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以在插拔方向对热量进行对流、散发。第二排热槽111凹设在壳体的高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所在的侧面上,并且,第二排热槽111沿与第一排热槽112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三排热槽113凹设在壳体的设置有第一排热槽112的侧面上,并且,第三排热槽113沿与第一排热槽112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排热槽111和第三排热槽113的设置,以在竖直方向对热量进行对流、散发。如此,通过在插拔方向和与插拔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均对热量进行对流、散发,有效地提高了断路器的散热效果,保证了断路器的热量能够及时且有效地排放出去,从而避免了热量聚集在产品内,导致断路器内部温度过高,进而影响断路器的元器件,还能够避免断路器发生跳闸,保证了产品及操作人员的安全。
可选地,第一排热槽112所在的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一窗口114,第一窗口114开设在第一排热槽112的槽底,断路器的设置在壳体内的元器件通过第一窗口114散热。具体地,壳体1内的元器件散发的热量经由第一窗口114流出至第一排热槽112,然后沿第一排热槽112、第二排热槽111和第三排热槽113流动,从而实现对元器件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第一窗口114设置有多个,以保证对元器件的散热强度。多个第一窗口114均匀设置在第一排热槽112所在的侧面的中部位置,以保证对设置在壳体整部位置的元器件进行针对性散热,提高散热效果及散热均匀性。
可选地,第一排热槽112贯穿壳体的宽度和长度方向所在的侧面的两端设置,使得第一排热槽112的长度能够达到最长,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可选地,第二排热槽111贯穿壳体的高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所在的侧面的两端设置,使得第二排热槽111的长度能够达到最长,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可选地,第三排热槽113贯穿壳体的设置有第一排热槽112的侧面的两端设置,使得第三排热槽113的长度能够达到最长,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可选地,第一排热槽112设置有多条,相邻两条第一排热槽112间隔相同的距离设置在壳体的宽度和长度方向所在的侧面的中部位置,以提高散热效果,同时保证了散热的均衡性。
可选地,第三排热槽113与第一排热槽112及第二排热槽111连通设置,以使得热量能够在第一排热槽112、第三排热槽113和第二排热槽111中流动、对流,提高了散热效果。
可选地,断路器的元器件安装在壳体1的腔体内,第一排热槽112凹设在下壳体11的宽度和长度方向所在的侧面上,第二排热槽111凹设在下壳体11的高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所在的侧面上,第三排热槽113凹设在下壳体11的设置有第一排热槽112的侧面上。
可选地,还包括第四排热槽124、第五排热槽127和第六排热槽125。第四排热槽124凹设在上壳体12的高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所在的侧面上,并且,第四排热槽124沿断路器的插拔方向方向延伸设置,以在插拔方向对热量进行对流、散发。第五排热槽127凹设在上壳体12的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所在的侧面上,并且,第五排热槽127沿与第一排热槽112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第六排热槽125凹设在上壳体12的第五排热槽127所在的侧面上并与第五排热槽127垂直设置。第五排热槽127和第六排热槽125的设置,以在竖直方向对热量进行对流、散发。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周侧设置有四个面,通过设置第一排热槽112、第二排热槽111、第三排热槽113、第四排热槽124、第五排热槽127和第六排热槽125,使得壳体1的周侧均设置有散热结构,利于断路器的散热。
可选地,第五排热槽127所在的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二窗口126,第二窗口126开设在第五排热槽127的槽底,断路器的设置在壳体1内的元器件通过第二窗口126散热。具体地,壳体1内的元器件散发的热量经由第二窗口126流出至第五排热槽127,然后沿第五排热槽127、第六排热槽125和第四排热槽124流动,产生对流,实现散热,从而实现对元器件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第二窗口126设置有多个,以保证对元器件的散热强度。多个第二窗口126均匀设置在第二排热槽111所在的侧面的中部位置,以保证对设置在壳体1中部位置的元器件进行针对性散热,提高散热效果及散热均匀性。
可选地,第五排热槽127贯穿下壳体11的宽度和长度方向所在的侧面的两端设置,使得第五排热槽127的长度能够达到最长,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可选地,第四排热槽124贯穿下壳体11的高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所在的侧面的两端设置,使得第四排热槽124的长度能够达到最长,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可选地,第六排热槽125贯穿下壳体11的设置有第一排热槽112的侧面的两端设置,使得第六排热槽125的长度能够达到最长,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可选地,第五排热槽127设置有多条,相邻两条第五排热槽127间隔相同的距离设置在壳体1的宽度和长度方向所在的侧面的中部位置,以提高散热效果,同时保证了散热的均衡性。
可选地,第四排热槽124、第二排热槽111、第三排热槽113以及第六排热槽125连通设置,以使得与插拔方向垂直的热量能够沿第四排热槽124、第二排热槽111、第三排热槽113和第六排热槽125流动,产生对流,进而提高了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配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箱(400);
配电杆,设置在所述机箱(400)内,所述配电杆的一端与所述配电器外部的供电线路电连接;
多个断路器(300),设置在所述机箱(400)内并与多个设置在所述配电器外部的多个负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断路器(300)的一端与所述配电杆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载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包括:
壳体(1);
线路板(4),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
第一接线组件(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第一接线组件(2)包括第一接口(21)以及与所述第一接口(21)电连接的第一接线板(22),所述第一接口(21)与所述配电杆电连接;
第二接线组件(3),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第二接线组件(3)包括第二接口(31)以及与所述第二接口(31)电连接的第二接线板(32)和第三电路板(33),所述第二接口(31)与所述配电杆电连接;
所述第一接线板(22)、所述第二接线板(32)或第三接线板(33)与所述线路板(4)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杆包括正极配电板(501)和负极配电板(502),所述第一接口(21)的一端与所述正极配电板(501)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板(22)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口(31)的一端与所述负极配电板(502)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线板(32)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21)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接线板(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21)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断路器的第一负载接口(200)的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线板(22)设置在所述线路板(4)的一侧;
所述第二接口(31)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接口(21)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接线板(3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31)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线路板(4)电连接,所述第三接线板(33)的第一端与所述线路板(4)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断路器的第二负载接口(201)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线板(32)和第三接线板(33)均设置在所述线路板(4)的另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端子(51)和第二弹性端子(52),所述第一弹性端子(51)设置在所述第一负载接口(200)与所述第一接线板(22)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接线板(22)的第二端抵接在所述第一弹性端子(51)侧面,所述第二弹性端子(52)设置在第二负载接口(201)与所述第三接线板(33)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接线板(32)的第二端抵接在所述第二弹性端子(52)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4)上设置有:
电能计量单元,用于计算电量;
通信单元,用于将所述线路板(4)的信息上传至终端平台中,以及收取所述终端平台发送的信号;
短路保护单元,用于在所述断路器发生过电流或短路时,关闭断路器的总开关;
电源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电能计量单元、通信单元以及短路保护单元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包括通信接口(61),所述通信接口(61)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并位于所述第一接口(21)和所述第二接口(31)之间,所述通信接口(61)的一端与所述线路板(4)电连接,所述配电器还包括通信连接板(600),所述通信连接板(600)设置在所述机箱(400)内,所述通信接口(61)的另一端与所述通信连接板(600)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4)包括:
主板(42),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底侧,所述通信单元、所述电能计量单元和所述过电流和短路保护单元均设置在所述主板(42)上,所述主板(42)还设置有MCU;
电源板(41),设置在所述主板(42)的上侧并与所述主板(42)平行设置,所述电源模块设置在电源板(41)上。
9.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的总开关为MOS开关,还包括位置检测结构,所述位置检测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并伸出所述壳体(1),用于检测所述断路器是否安装到位,当所述断路器安装到位前,所述MOS开关关闭,当所述断路器安装到位后,所述MOS开关打开。
10.根据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配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壳体上,用于对断路器进行散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配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
第一排热槽(112),凹设在所述断路器的壳体的宽度和长度方向所在的侧面上,并且,所述第一排热槽(112)沿所述断路器的插拔方向方向延伸设置;
第二排热槽(111),凹设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所在的侧面上,并且,所述第二排热槽(113)沿与所述第一排热槽(112)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
第三排热槽(113),凹设在所述壳体的设置有第一排热槽(112)的侧面上,并且,所述第三排热槽(113)沿与所述第一排热槽(112)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56206.2A CN114126313A (zh) | 2021-09-09 | 2021-09-09 | 一种配电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56206.2A CN114126313A (zh) | 2021-09-09 | 2021-09-09 | 一种配电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26313A true CN114126313A (zh) | 2022-03-01 |
Family
ID=80441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56206.2A Pending CN114126313A (zh) | 2021-09-09 | 2021-09-09 | 一种配电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12631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21288A (zh) * | 2022-03-30 | 2022-04-29 | 深圳市脉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断路器的防触电机构、断路器及配电器 |
-
2021
- 2021-09-09 CN CN202111056206.2A patent/CN11412631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21288A (zh) * | 2022-03-30 | 2022-04-29 | 深圳市脉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断路器的防触电机构、断路器及配电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126313A (zh) | 一种配电器 | |
CN115065010B (zh) | 一种基于电磁力的过载保护装置 | |
CN112837977A (zh) | 机电混合断路器脱扣保护装置 | |
CN216873611U (zh) | 一种配电器 | |
CN113838713A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209843629U (zh) | 一种带有防尘功能的高原型环保气体绝缘开关柜断路器 | |
CN218939548U (zh) | 电子式自动重合闸电源保护器 | |
CN112768318A (zh) | 智能机电混合断路器分闸锁定装置 | |
CN209000848U (zh) | 一种插接式小型断路器 | |
CN217061955U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216015257U (zh) | 一种低压智能断路器 | |
CN215418036U (zh) | 一种电的断路器 | |
CN212183189U (zh) | 一种可远程控制的组装式开关 | |
CN109036982A (zh) | 一种插接式小型断路器 | |
CN209607686U (zh) | 一种端子一体化液压电磁式断路器 | |
CN114884018A (zh) | 一种利用霍尔传感时分双用电机的紧急保护电路装置 | |
CN114824965B (zh) | 一种能够精准预警的usb集线器 | |
CN112768307A (zh) | 插入式机电混合断路器固定解锁装置 | |
CN214672281U (zh) | 一种组合式的物联网开关 | |
CN220368472U (zh) | 一种新型spd组件 | |
CN215818909U (zh) | 一种嵌入式系统电源电路保护装置 | |
CN216054492U (zh) | 继电器模块 | |
CN210040089U (zh) | 一种小型断路器 | |
CN212874333U (zh) | 一种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 | |
CN220172023U (zh) | 插入式断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518110 Mn, floor 21, building 9, Baoneng Science Park, Qinghu village, Qinghu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Mailian Intelligent Electr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0 Mn, floor 21, building 9, Baoneng Science Park, Qinghu village, Qinghu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MAILIAN ELECTRONIC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