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5935A - 一种数据链路聚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聚合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链路聚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聚合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5935A
CN114125935A CN202111429553.5A CN202111429553A CN114125935A CN 114125935 A CN114125935 A CN 114125935A CN 202111429553 A CN202111429553 A CN 202111429553A CN 114125935 A CN114125935 A CN 114125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aggregation
data
data packet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295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秀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2955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259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25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59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42Determining whether packet losses are due to overload or to deterioration of radio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0Negotiating bandwid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链路聚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聚合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的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数据包;将多个所述数据包进行聚合,生成聚合数据包;通过多个长期演进LTE模块将所述聚合数据包发送至聚合服务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能够将多个长期演进LTE模块的无线链路带宽聚合成一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链路聚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聚合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链路聚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聚合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基于Linux的多网口聚合技术,利用Linux内核自带的网口聚合功能来进行数据链路聚合,该功能使用较为简单,无法定制聚合策略,只能依据内核定好的可选项来进行,且各种Linux发行版本对其支持不一,对网口设备的类型也有要求,多数策略无法实现带宽的反向负载均衡,降低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链路聚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聚合设备,用以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链路聚合方法,包括:
接收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的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数据包;
将多个所述数据包进行聚合,生成聚合数据包;
通过多个长期演进LTE模块将所述聚合数据包发送至聚合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通过多个长期演进LTE模块将所述聚合数据包发送至聚合服务器,包括:
将所述聚合数据包分解为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数据包;
通过时延探测算法和带宽探测算法,确定出每个数据包对应的LTE模块;
将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数据包通过每个数据包对应的LTE模块发送至聚合服务器,以供所述聚合服务器对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包进行聚合得到所述聚合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通过时延探测算法和带宽探测算法,确定出每个数据包对应的LTE模块,包括:
通过时延探测算法对获取的发送时间和返回时间进行计算,生成时延优先级顺序;
通过带宽探测算法对获取的丢包率和单位时间收发的数据量进行计算,生成链路带宽;
根据所述链路带宽和所述时延优先级顺序,确定出每个数据包对应的LTE模块。
可选地,所述通过时延探测算法对获取的发送时间和返回时间进行计算,生成时延优先级顺序之前包括:
将存储的多个统计包发送至聚合服务器,并获取每个统计包对应的发送时间;
接收聚合服务器发送的每个所述统计包对应的反馈信息,并获取每个反馈信息对应的返回时间。
可选地,所述通过时延探测算法对获取的发送时间和返回时间进行计算,生成时延优先级顺序,包括:
计算每个反馈信息对应的返回时间与所述每个统计包对应的发送时间的差值;
根据所述差值,生成每个统计包对应的时延;
根据多个所述时延,生成时延优先级顺序。
可选地,所述通过带宽探测算法对获取的丢包率和单位时间收发的数据量进行计算,生成链路带宽,包括:
判断自身的状态为启动状态、业务状态或空闲状态;
若判断出自身的状态为启动状态,根据每条链路对应的单位时间收发的数据量计算每条链路对应的链路带宽;
若判断出自身的状态为业务状态,根据每条链路对应的丢包率和每条链路对应的单位时间收发的数据量计算每条链路对应的链路带宽;
若判断出自身的状态为空闲状态,根据每条链路对应的丢包率和每条链路对应的单位时间收发的数据量计算每条链路对应的链路带宽。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链路带宽和所述时延优先级顺序,确定出每个数据包对应的LTE模块,包括:
根据所述链路带宽和所述时延优先级顺序,生成每条链路对应的权重;
根据所述每条链路对应的权重,确定出每个数据包对应的LTE模块,所述链路与LTE模块一一对应。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链路聚合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的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数据包;
生成模块,用于将多个所述数据包进行聚合,生成聚合数据包;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多个长期演进LTE模块将所述聚合数据包发送至聚合服务器。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包括: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一种数据链路聚合方法。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合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包括程序指令的信息,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程序指令的执行,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实现上述一种数据链路聚合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链路聚合方法的技术方案中,接收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的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数据包;将多个所述数据包进行聚合,生成聚合数据包;通过多个长期演进LTE模块将所述聚合数据包发送至聚合服务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能够将多个长期演进LTE模块的无线链路带宽聚合成一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链路聚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图1中通过多个长期演进LTE模块将聚合数据包发送至聚合服务器的流程图;
图3为图2中通过时延探测算法和带宽探测算法,确定出每个数据包对应的LTE模块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链路聚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发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合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甲和/或乙,可以表示:单独存在甲,同时存在甲和乙,单独存在乙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链路聚合方法,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链路聚合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2、接收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的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各步骤由聚合设备执行。例如,聚合设备为arm-Linux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或可穿戴设备。本步骤中,多个终端设备向聚合设备发送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数据包。
步骤104、将多个数据包进行聚合,生成聚合数据包。
具体地,通过设置的集合程序将多个数据包进行聚合,生成聚合数据包。
步骤106、通过多个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模块将聚合数据包发送至聚合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中,聚合设备可通过USB接口接入多个LTE模块或卫星入网终端,将聚合数据包发送至聚合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中,聚合设备上通过网络名字空间将每个LTE模块的网络工作环境独立开来,这样每个LTE模块就可以拥有独立的网络环境,各自获取到运营商分类的ip地址,也可以在本空间内独立与外界通讯。
本发明实施例中,聚合服务器上接收到聚合数据包后,通过tap网口再将其下入到内核协议栈,这样就可以发送到数据包对应的目的地址,即可完成从终端设备到公网的以太网访问任务。
本发明实施例中,图2为图1中通过多个长期演进LTE模块将聚合数据包发送至聚合服务器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步骤106包括:
步骤1062、将聚合数据包分解为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数据包。
步骤1064、通过时延探测算法和带宽探测算法,确定出每个数据包对应的LTE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中,图3为图2中通过时延探测算法和带宽探测算法,确定出每个数据包对应的LTE模块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步骤1064包括:
步骤S1、通过时延探测算法对获取的发送时间和返回时间进行计算,生成时延优先级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之前包括:将存储的多个统计包发送至聚合服务器,并获取每个统计包对应的发送时间;接收聚合服务器发送的每个统计包对应的反馈信息,并获取每个反馈信息对应的返回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统计包包括scho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2具体包括:
步骤A1、计算每个反馈信息对应的返回时间与每个统计包对应的发送时间的差值。
步骤A2、根据差值,生成每个统计包对应的时延。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差值即为时延。
步骤A3、根据多个时延,生成时延优先级顺序。
例如,将多个时延从小到大进行排列,生成时延优先级顺序。其中,时延优先级顺序包括多个时延。
步骤S2、通过带宽探测算法对获取的丢包率和单位时间收发的数据量进行计算,生成链路带宽。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2具体包括:
步骤B1、判断自身的状态为启动状态、业务状态或空闲状态,若判断出自身的状态为启动状态,执行步骤B2;若判断出自身的状态为业务状态,执行步骤B3;若判断出自身的状态为空闲状态,执行步骤B4。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聚合设备启动时,聚合设备的状态为启动状态,执行步骤B2;当聚合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聚合设备的状态为业务状态,执行步骤B3;当聚合设备未进行传输数据时,聚合设备的状态为空闲状态,执行步骤B4。
步骤B2、根据每条链路对应的单位时间收发的数据量计算每条链路对应的链路带宽。
具体地,将每条链路对应的单位时间收发的数据量除以单位时间,生成每条链路对应的链路带宽。
步骤B3、根据每条链路对应的丢包率和每条链路对应的单位时间收发的数据量计算每条链路对应的链路带宽。
具体地,将每条链路对应的单位时间收发的数据量与每条链路对应的丢包率的差值,除以单位时间,生成每条链路对应的链路带宽。
步骤B4、根据每条链路对应的丢包率和每条链路对应的单位时间收发的数据量计算每条链路对应的链路带宽。
具体地,将每条链路对应的单位时间收发的数据量与每条链路对应的丢包率的差值,除以单位时间,生成每条链路对应的链路带宽。
步骤S3、根据链路带宽和所述时延优先级顺序,确定出每个数据包对应的LTE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3具体包括:
步骤C1、根据链路带宽和时延优先级顺序,生成每条链路对应的权重。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常要结合时延与链路带宽来决定该链路的负载均衡分摊比例,通过权重的方式来定义该比例,比如,如果传输数据对时延要求较高,此时就需要调高时延的权重,反之,则调高链路带宽的权重。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将链路带宽与第一设定参数的乘积与时延优先级顺序中的时延与第二设定参数的乘积相加,生成每条链路对应的权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第一设定参数与第二设定参数。例如,链路带宽*0.7+时延*0.3=每条链路对应的权重。
步骤C2、根据每条链路对应的权重,确定出每个数据包对应的LTE模块,所述链路与LTE模块一一对应。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选出多条链路对应的权重中较大的权重对应的链路,确定为发送该数据包对应的链路,即发送该数据包对应的LTE模块。
步骤1066、将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数据包通过每个数据包对应的LTE模块发送至聚合服务器,以供聚合服务器对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包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聚合服务器通过聚合程序对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包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每条链路对应一个物理网口,每个网口有自己的IP地址,且每条链路中的数据包封装有私有的头信息,头信息中包含通道信息和载荷包的流水号,聚合服务器通过流水号确定包是否为冗余包,通过流水号确定先后关系及冗余关系。由于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丢失的情况,在处理低延时高稳定性的业务时,纯粹通过依赖网络或协议自身提供的重传功能并不能满足要求,此时还需要做冗余包的发送,即通过多个链路同时发送相同的数据包到对端,最先到达的包被接收,其他向同包被丢弃的方式来提高链路的稳定性及降低平均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接收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的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数据包;将多个所述数据包进行聚合,生成聚合数据包;通过多个长期演进LTE模块将所述聚合数据包发送至聚合服务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能够将多个长期演进LTE模块的无线链路带宽聚合成一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中的应用程序无需做任何多网口的处理,使用起来和普通路由器一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在抗洪抢险、野外训练、行车通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提供较为稳定的无线链路,且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无需额外的无线装置依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可以随数据传输业务而定制带宽叠加及数据包冗余策略,与Linux默认的网口绑定功能相比极大的增强了数据传输的灵活性和数据传输的稳定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不需要依赖Linux内核态的聚合功能,数据聚合及转发策略可以灵活定制,不依赖与系统固定好的策略模板。聚合链路正反向通讯均可以依据用户实际需求实现负载均衡。聚合链路正反向可同时做负载均衡及数据包冗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不区分网口类型,将所有的网口以统一的接口模型管理起来,通过统一的评判标准来决定其收发占空比,故极大地简化了逻辑处理,提供了使用的灵活性,故该策略可自己定制,能较好地适用于不同的入网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该方案实现简单,且可以在聚合程序中灵活定制策略,对网络设备没有要求,只要在Linux上提供统一的数据收发接口即可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冗余发包,缩短或避免应用重传时间,提升实时性要求较高业务的体验。比如,针对文件下载或观看电影的场景,可以提供以最大利用链路带宽为目的的策略,针对视频会议场合则可以通过增加冗余发包以及时延最小探测为机制的发包策略,来应对高稳定性低时延的应用场景。故该方案可在链路带宽及时延之间做相关的权衡取舍来满足自身业务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链路聚合装置。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链路聚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11、生成模块12和发送模块13。
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的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数据包。
生成模块12用于将多个所述数据包进行聚合,生成聚合数据包。
发送模块13用于通过多个长期演进LTE模块将所述聚合数据包发送至聚合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中,图5为图4中发送模块1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发送模块13具体包括:分解子模块131、确定子模块132和发送子模块133。
分解子模块131用于将所述聚合数据包分解为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数据包。
确定子模块132用于通过时延探测算法和带宽探测算法,确定出每个数据包对应的LTE模块。
发送子模块133用于将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数据包通过每个数据包对应的LTE模块发送至聚合服务器,以供所述聚合服务器对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包进行聚合得到所述聚合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子模块132具体用于通过时延探测算法对获取的发送时间和返回时间进行计算,生成时延优先级顺序;通过带宽探测算法对获取的丢包率和单位时间收发的数据量进行计算,生成链路带宽;根据所述链路带宽和所述时延优先级顺序,确定出每个数据包对应的LTE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子模块132还具体用于将存储的多个统计包发送至聚合服务器,并获取每个统计包对应的发送时间;接收聚合服务器发送的每个所述统计包对应的反馈信息,并获取每个反馈信息对应的返回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子模块132具体用于计算每个反馈信息对应的返回时间与所述每个统计包对应的发送时间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生成每个统计包对应的时延;根据多个所述时延,生成时延优先级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子模块132具体用于判断自身的状态为启动状态、业务状态或空闲状态;若判断出自身的状态为启动状态,根据每条链路对应的单位时间收发的数据量计算每条链路对应的链路带宽;若判断出自身的状态为业务状态,根据每条链路对应的丢包率和每条链路对应的单位时间收发的数据量计算每条链路对应的链路带宽;若判断出自身的状态为空闲状态,根据每条链路对应的丢包率和每条链路对应的单位时间收发的数据量计算每条链路对应的链路带宽。
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子模块13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链路带宽和所述时延优先级顺序,生成每条链路对应的权重;根据所述每条链路对应的权重,确定出每个数据包对应的LTE模块,所述链路与LTE模块一一对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接收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的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数据包;将多个所述数据包进行聚合,生成聚合数据包;通过多个长期演进LTE模块将所述聚合数据包发送至聚合服务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能够将多个长期演进LTE模块的无线链路带宽聚合成一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链路聚合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图1、图2和图3中的数据链路聚合方法,具体描述可参见上述数据链路聚合方法的实施例,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数据链路聚合方法的实施例的各步骤,具体描述可参见上述数据链路聚合方法的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合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包括程序指令的信息,处理器用于控制程序指令的执行,程序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链路聚合方法的实施例的各步骤,具体描述可参见上述数据链路聚合方法的实施例。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合设备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聚合设备20包括:处理器21、存储器22以及存储在存储器22中并可在处理器2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23,该计算机程序23被处理器21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中的应用于数据链路聚合方法,为避免重复,此处不一一赘述。或者,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21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中应用于数据链路聚合装置中各模型/单元的功能,为避免重复,此处不一一赘述。
聚合设备20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21、存储器2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仅仅是聚合设备2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聚合设备2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聚合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2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22可以是聚合设备2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聚合设备20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22也可以是聚合设备2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聚合设备2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22还可以既包括聚合设备2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2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聚合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存储器2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装置(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装置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链路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的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数据包;
将多个所述数据包进行聚合,生成聚合数据包;
通过多个长期演进LTE模块将所述聚合数据包发送至聚合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多个长期演进LTE模块将所述聚合数据包发送至聚合服务器,包括:
将所述聚合数据包分解为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数据包;
通过时延探测算法和带宽探测算法,确定出每个数据包对应的LTE模块;
将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数据包通过每个数据包对应的LTE模块发送至聚合服务器,以供所述聚合服务器对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包进行聚合得到所述聚合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时延探测算法和带宽探测算法,确定出每个数据包对应的LTE模块,包括:
通过时延探测算法对获取的发送时间和返回时间进行计算,生成时延优先级顺序;
通过带宽探测算法对获取的丢包率和单位时间收发的数据量进行计算,生成链路带宽;
根据所述链路带宽和所述时延优先级顺序,确定出每个数据包对应的LTE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时延探测算法对获取的发送时间和返回时间进行计算,生成时延优先级顺序之前包括:
将存储的多个统计包发送至聚合服务器,并获取每个统计包对应的发送时间;
接收聚合服务器发送的每个所述统计包对应的反馈信息,并获取每个反馈信息对应的返回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时延探测算法对获取的发送时间和返回时间进行计算,生成时延优先级顺序,包括:
计算每个反馈信息对应的返回时间与所述每个统计包对应的发送时间的差值;
根据所述差值,生成每个统计包对应的时延;
根据多个所述时延,生成时延优先级顺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带宽探测算法对获取的丢包率和单位时间收发的数据量进行计算,生成链路带宽,包括:
判断自身的状态为启动状态、业务状态或空闲状态;
若判断出自身的状态为启动状态,根据每条链路对应的单位时间收发的数据量计算每条链路对应的链路带宽;
若判断出自身的状态为业务状态,根据每条链路对应的丢包率和每条链路对应的单位时间收发的数据量计算每条链路对应的链路带宽;
若判断出自身的状态为空闲状态,根据每条链路对应的丢包率和每条链路对应的单位时间收发的数据量计算每条链路对应的链路带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链路带宽和所述时延优先级顺序,确定出每个数据包对应的LTE模块,包括:
根据所述链路带宽和所述时延优先级顺序,生成每条链路对应的权重;
根据所述每条链路对应的权重,确定出每个数据包对应的LTE模块,所述链路与LTE模块一一对应。
8.一种数据链路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的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数据包;
生成模块,用于将多个所述数据包进行聚合,生成聚合数据包;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多个长期演进LTE模块将所述聚合数据包发送至聚合服务器。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数据链路聚合方法。
10.一种聚合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包括程序指令的信息,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程序指令的执行,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数据链路聚合方法的步骤。
CN202111429553.5A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数据链路聚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聚合设备 Pending CN1141259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9553.5A CN114125935A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数据链路聚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聚合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9553.5A CN114125935A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数据链路聚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聚合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5935A true CN114125935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70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29553.5A Pending CN114125935A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数据链路聚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聚合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2593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0455A (zh) * 2016-12-27 2017-06-13 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多链路带宽聚合的系统
CN109362097A (zh) * 2018-11-16 2019-02-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224889A (zh) * 2019-12-30 2020-06-02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20210336874A1 (en) * 2019-01-11 2021-10-2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Link Aggregation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CN113965433A (zh) * 2021-11-25 2022-01-21 华平智慧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网络聚合的实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0455A (zh) * 2016-12-27 2017-06-13 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多链路带宽聚合的系统
CN109362097A (zh) * 2018-11-16 2019-02-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210336874A1 (en) * 2019-01-11 2021-10-2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Link Aggregation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CN111224889A (zh) * 2019-12-30 2020-06-02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3965433A (zh) * 2021-11-25 2022-01-21 华平智慧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网络聚合的实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71848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JP7154399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装置、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媒体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CN107395572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CN111866956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对应的设备
EP3720052A1 (en) Service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1258717B2 (en) Method for sending service packet, network device, and system
CN105162883A (zh) 网络负载均衡处理系统及其方法和装置
EP384913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ad balancing and message reordering in network
CN109218222A (zh) 一种实现发送端调速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542145A (zh) 以太网链路聚合组负载分担的方法以及网络设备
CN109428842A (zh) 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和装置
CN108809549B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CN113612698A (zh) 一种数据包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1431921B (zh) 一种配置同步方法
CN107104813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关及控制器
CN117014379A (zh) 码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25935A (zh) 一种数据链路聚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聚合设备
CN112333690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及网络接入点设备
CN113259271B (zh) 报文交换方法和报文交换系统
CN111917511B (zh) 一种数据的接收方法
JP7253637B2 (ja) マルチリンクによるデータ受信に応答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11575601B2 (en) Network device and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using same
US20190140965A1 (en) Method for obtaining path information of data packet and device
WO201702330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y of unicast content in hybrid networks
CN116388854B (zh) 通过调节虚拟信道传输数据信息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